-
1 # 祥哥教研室
-
2 # 李雷博士
我國走向素質教育的路還很長!
新聞上說,這對夫婦本身是河南澠池縣西村鄉的中學老師。2005年才辭職創辦公司,主要的經營業務就是賣試卷。
而僅僅10年後,公司就已經十分龐大了,光是2016年,銷售了7000萬元的試卷,利潤超過了1200萬。
公司的財報上顯示,公司銷售的毛利率高達40%,這個利潤,在很多民營企業裡,屬於特別高的了。
看到這個新聞之後,我感慨,減負了這麼多年,國家力推素質教育,然而,事實上,應試教育依然是主流。
這對夫婦的情況,就是真實的反映了這個客觀的事實,那就是,應試教育還是主流的市場。大量的學生需要試卷,需要考試,所以才會助推這對夫妻城裡上市公司。
考試,依然是當今的最基本的模式。
小到平時的期中期末考試,摸底考試。大到那些決定關鍵的選擇,往往是透過考試來實現。
小升初,要按照成績來;
高考決定大學走向,算是很多人的第一次人生決定過程,而這個過程,最關鍵的,依然是考試。千軍萬馬去走過這根獨木橋。
找工作應聘,往往也是要進行基本的考試,最直觀的就是公務員考試,依然省不下這個關鍵的過程。
在考試,作為一種選拔模式,這種基本的概念和定位無法解決之前,任何的強制其實是無濟於事的。
也許有人說,貌似現在學生的課程少多了,教學任務也少了。
是啊,的確是少了,然而,背後卻是大量的價格高昂的輔導班。
從簡單的課後輔導班,到高大上的競賽輔導班之類的,其實本質的意義,不過是幫助學生,更好的考試。
最直觀的就是這對夫妻靠賣試卷就創辦了上市公司,盈利還很高。
這種情況下,減負什麼的,其實不過是揚湯止沸罷了。如果你不釜底抽薪,那麼,湯依然會沸騰,甚至沸騰的更厲害。
所以,要想改變這種情況,必須從根本上解決考試決定一切的問題。
-
3 # 每日經濟新聞
從這個事情可以看出的是,應試教育仍存在不小的空間。所以那賣試卷的“夫妻店”有市場,而且就全國來說,這市場還很大。
那麼問題來了,人家正規經營我們不必說三道四,我想引申出的問題是,我們做那麼多卷子考大學、考名牌大學的最終目的是什麼?我們該成為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人才叫人才?
首先我們要明白大學的本來面目是什麼?什麼是大學精神?
大學教育應該特別重視人文通識教育(自由教育)。大學的最高使命是培養有教養的公民,是具有明達理性、趣味高雅、言談得體、舉止從容的“紳士”,而不是目光短淺、惟利是圖的功利主義者和投機分子,也不是隻有一技之長而沒有人文修養的技術人員。
大學必須秉持獨立、自由的立場。借用陳寅恪先生為王國維寫的碑文上的兩句話,大學精神就是“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說大學是一個自由思想、自由探索的地方。我們不能在思想的領域畫出一個圈子,寫上“只允許在此地思考”;“獨立之精神”是說大學必須具有獨立品格,有獨立於權力和金錢的自主性。
大學精神拒絕狹隘的功利主義。用狹隘的功利眼光看,想象力似乎是無用的,但想象力是一切有用之物的靈魂,是創造的源泉。大學裡的生活應該是優雅從容的,應該有很多人在那裡發呆:發呆不是什麼都不想而是在想一些真正永恆的、根本的問題。學習也好、研究也罷,都應該是生活樂趣的一部分。古希臘的哲學也好,科學也罷,都有一個共同的起源,這就是人的好奇心,所有的學術研究從根本上講應該是如此,而好奇心是無功利的。在羅素看來,現代大學精神的危機就是實用主義。
其次,一些進入大學的人,難以有上述大學精神的自覺,我們都面臨太過功利而實用主義的情況。怎麼辦?改革,“新高考”在2018年就來臨了,我們將不斷完善這個遊戲規則的設計才對。
卷子只是一種形式,考試總是會有的。那“夫妻店”到時候恐怕要轉型哦。
-
4 # 手機使用者孔衛東
這個社會有靠山有後臺做啥都發,更何況現在做老師的比較難,記得我們小的時候調皮被老師打,家長從不追究,現在可好老師打學生飯碗難保,可能還要拘留。
-
5 # 手機使用者6726178775
這種情況是應試教育制度下,考試這種形式所衍生出來的市場行為,這個市場交易量很大,是屬於那種公開的,但是壟斷的,特殊人群經營的,有一定的渠道,是產業鏈形式的,利益分配屬於灰色的,不經過你很難理解,有過學生的和有學生正在上學的家長或學生本人能夠理解,還有這個產業鏈上的利益體人員都清楚。
-
6 # 英文主播皮卡丘
新聞上說,這對夫婦本身是河南澠池縣西村鄉的中學老師。2005年才辭職創辦公司,主要的經營業務就是賣試卷。而僅僅10年後,公司就已經十分龐大了,光是2016年,銷售了7000萬元的試卷,利潤超過了1200萬。
這對夫婦的情況,就是真實的反映了這個客觀的事實,那就是,應試教育還是主流的市場。大量的學生需要試卷,需要考試,所以才會助推這對夫妻城裡上市公司。
考試,依然是當今的最基本的模式。小到平時的期中期末考試,摸底考試。大到那些決定關鍵的選擇,往往是透過考試來實現。小升初,要按照成績來;高考決定大學走向,算是很多人的第一次人生決定過程,而這個過程,最關鍵的,依然是考試。千軍萬馬去走過這根獨木橋。找工作應聘,往往也是要進行基本的考試,最直觀的就是公務員考試,依然省不下這個關鍵的過程。
網友二:
辭職賣試卷也無可厚非,想想80年代,有許多人辭職下海也掙了不少錢。但是賣試卷這種方式得一分為二地看。
賣試卷,也是一種複習資料,幫助提高學生成績理所當然,從一個方面來說,教師夫妻的服務物件從一個學校發展成了全社會,更加詮釋了師者,傳授解惑也。
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說賣試卷能年掙千萬,也證明了在當下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家長為了孩子的成績不惜血本。
最後,我只是認為,學校多搞一些校外活動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豈不更好?
網友三:
這種情況是應試教育制度下,考試這種形式所衍生出來的市場行為,這個市場交易量很大,是屬於那種公開的,但是壟斷的,特殊人群經營的,有一定的渠道,是產業鏈形式的,利益分配屬於灰色的,不經過你很難理解,有過學生的和有學生正在上學的家長或學生本人能夠理解,還有這個產業鏈上的利益體人員都清楚。
網友四:
教師也是人,也在現實的壓力下求生存。教師待遇的低下,迫使一部分忍受不了貧窮的教師選擇了另謀出路。辭職之後,不管做什麼,只要不違法、不犯罪,都是正當的。
這對教師夫婦之所以選擇做試卷生意,是因為在從事教育的過程中發現了試卷背後的巨大利益。這件事情的背後,我們可以看出,窮則思變,變則通,通則久。
如果你是教師,你喜歡教育,就要有情懷,必定要忍受清貧。如果作為教師的你,傾向於物質選擇,完全可以辭職,追逐自己的夢想。這個社會是多元的,任何選擇都值得尊重。
網友五:
一、並不是每個老師辭職轉行都能成功,也不是每個人賣試卷都能年收入上千萬。我覺得,這個是個例,每個人的機遇成本不同,如果掙錢那麼容易,就沒有人收入的差異了。
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權利去選擇做哪一行。這兩位老師,不選擇做老師,是因為他們有自己的生活規劃、人生目標,選擇辭職,我想必然也經過了很長時間的考慮,因為教師收入還是比較穩定,下了那麼大的決心,雙雙辭職,是需要很大勇氣的。
三、每個家庭對於經濟收入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同樣的家庭人口,會因為教育觀念、健康狀況、消費理念等導致每個家庭的開銷不同,因此,對於這對夫妻的選擇風險更大的經商,我還是比較理解的。
網友六:
不要對老師貼上標籤。老師與商人是兩種不同的社會角色,兩者之間並不衝突。因為當過老師,對試卷的銷售肯定會更有一些方法。
每個人的人力資本、財力資本等都不一樣,客觀分析兩位的辭職,進行合理的參考,才能讓我們更好的進行正確人生規劃。
每個人人都有自己追求人生價值的權利,作為旁觀者,我們理解和尊重是最重要要的。
-
7 # 家長範兒
這個問題回答的人不少了,按說我也不該再回答了,可是我還是覺得有必要說幾句,說的目的,無非是希望現在的教師或者青年畢業生看到這個訊息,別頭腦發熱,一頭扎進去,要知道,這裡面的水很深,你扎進去不一定能撈到金斧頭,銀斧頭,更大的可能是撞的頭破血流,甚至萬劫不復。
當然,也不得不說,這兩口子(貌似指的是洛陽朝霞文化)是喝著湯了。
至於為什麼說他們喝的是湯,而不是吃肉,是因為吃肉的那批人早放棄(至少不以試卷為主)試卷了。比如說薛金星、曲一線、任志鴻和王后雄。他們中,有的人上市了,有的人兼作別的生意了。
教輔市場很大,一年有400億的產值吧(某年的資料),做試卷就是喝湯級別。
你可能要說,做試卷都是喝湯,那做教輔的該多賺錢。那不一定,做試卷不賺錢——對於做大教輔的人來說。
我前面說了,試卷早被吃肉的人放棄了。因為做試卷的利潤低,他們側重於做講解書,做城市,而且,用他們的話說,做試卷他們拼不過那些野路子。
最早做教輔的,後來都成了正規軍,要按部就班地做教輔,根本拼不過那些野路子。他們不用約稿、完全是剪刀加糨糊(甚至盜版),把價錢壓得很低——低到什麼程度?用某老闆的話說,正規手續走,試卷發出去就是賠錢的。
可為什麼有的人卻賺錢了呢?也是抓住了機遇。05年之後,前面說的四大教輔公司之類的,主攻城市去了,留下了廣闊的農村市場,農村對教輔書的品質要求不高,更看重的是價格,再加上監管不嚴(試卷的利潤,有一部分進了教育部門某些人的口袋),試卷產業瘋狂增長,而且,這十年,恰恰是農民收入提高的十年。
所以說,這批野路子是真賺到錢了,雖然利潤低,可是銷量大啊。還是那句話,那正規軍為什麼不殺回來?他們要臉,說真的,不是開玩笑。你要用野路子的辦法,跟他們競爭,那就失了江湖大佬的身份,為了喝點湯,而捨本逐末,最終會得不償失。
我沒說這兩口子就是野路子,但我敢說,大部分試卷都是野路子。即使現在,好多地區都存在這樣的試卷小作坊,他們只有幾個人一件辦公室,平時的工作就是去網上抄抄抄,試卷做出來,透過關係或者承諾好處,流入農村市場。不過,目前來說,這種方法也行不通了,因為做這些的人也是太多了。
前面提到的那兩口子,一旦做大,也就往正規軍靠攏了,要約稿,要研發,相信利潤恐怕也是很低的了。
所以,這裡奉勸那些打算入行的人,這一行已經不適合做了,市場競爭慘烈,而且隨時可能就撞槍口上了。
如果,真的有心,你尋找新的商機吧,別跟風喝湯了,也許輪到你的時候,喝的不是湯,而是毒藥了。
-
8 # 冬日暖陽124086398
在應試教育體制下,孩子的升學全靠成績說話,這僅僅是教育層面,我們再來看看其他行業也莫不如此,招聘、招工,公務員招錄,那一樣不是透過考試?在勞動力富裕,工作崗位有限的情況下,考試也許是解決矛盾的一種最佳選擇,在大量的人群需要就業,而崗位又十分的緊缺的情況下,也許考試是最公平的一種選擇、選拔手段。
按道理說,我們國家目前,在教育資源上還是比較匱乏的,尤其是高素質的教學、教師隊伍,還處在一個比較低層次的狀態,所以,從教師這個層面上說,我們不能支援教師貿然的就去辭職,因為,孩子們需要好的老師,教育需要好的老師,國家的振興與強大更需要好的老師。
可是,話說回來,在應試教育體制下,教書是讓孩子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教書是為了讓孩子們取得更好的成績,從而能夠用優異的成績讓自己有好的大學上,有好的專業可以選擇,以致未來能夠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但是,辦文化公司,賣試卷,我覺得沒有超出教育的範疇,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講,比課堂上講課來的更直接,來的更實惠!
辦文化公司,賣試卷,15年賣了5473.69萬元,利潤1004萬元,16年賣了7000萬元,利潤近1200萬元。我們從這裡在看到高額利潤的同時,更應該看到,既然有如此大的銷售額,顯然他反映的大量的社會需求,而一年比一年高的銷售額,更能說明,這種需求在不斷的增加。有需求,說明的是,他的適應性,說明的是他的實用性,如果沒有實用性,他就不會有生命力,他就不會被廣大的學校、廣大的家長、大量的學生所接受。其實,賣試卷同樣是為了學生能夠熟練掌握知識,能夠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和解題方法,我們可以肯定,試卷對學生學習知識、掌握知識、紮實基礎、鞏固基礎都是有幫助的。而作為夫妻雙方都是老師的他們來說,在賣試卷的過程中,他們會依據自己的學識與教學經驗,對不同層次的試卷有相應的甄別和最佳化,這樣,將來,他們的試卷將會越發的具有針對性,將會更趨於實用性。
我認為,這種透過服務別人的手段,來獲取自己的所需,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來服務於社會,繼而從中得到更好的回報,沒有什麼不可以的。
-
9 # 楓語歌謠
老師,你們8個小時豈能容下一天繁重工作的負荷?累了,就好多休息會兒吧!有空,或最多參加些健身娛樂活動,如下棋、打乒乓球、檯球、跳繩、練拳棍、跳街舞、搓麻將、玩撲克、美容美髮美甲什麼啦,都是可以不礙眼的!別特立獨行就行!
如果你樂意,只要是大眾化的哪怕是你不怎麼體面活動,都可以試著下水參加一下,許對身心都有更大好處。別過多地浪費了自己可支配的自由時光!
一句話,“8小時”以外,你們有權享受普通人享受的一切!畢竟你有學問,懂生活,甚至玩“套路”,法律不是“潛規”,對所有人都是最公正、平等的!
至於補課,在工作時間之外,尤其是假期,這是你的空間,你的世界,你的專屬。因而有你友配的自由。他人無權干涉!
不要苛求於什地方政府的支援及他人的嫉妒。他們的無聊與無知不是你的強項!在某種意義上,這也是他們不得而為的無奈。你也沒幹涉他們的選擇之必要。
當然,如果一旦觸及到你們的自由,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以維護教師作為社會公民的權利!全國數千萬教師及知法、懂法的人們都會支援你們!若纏繞不清,大不了都捲鋪蓋下課唄!
這不,樓題所提的對夫婦教師不是辭職成立了銷售服務公司了?!研製試題卷、複習資料,月收入十多萬,一月抵兩年,多好!
如果廣大教師教得很累,擔心怕惹麻煩,有興趣可以嘗試嘗試。說不定你們倒要感謝那些噴教師、用道德梆架教師的“高尚”的人們!
當然,你們捨不得離開終生熱愛的事業,要幹到底,精神自然可嘉。只是要溫馨地提示你們 : 在教學中,千萬別與學生過於較真,而去隨意批評、責罵他們。因為只有加強自我安全防範意識,才可免除惹上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搭上自己寶貴的生命!切記!
但如果您認為要提高教育質量,滿足廣大家長課外補習的社會市場之需求,也不要浪費自身資源,想去為社會、為家長、為學生效勞,便儘量地去滿足。當是自由安排,無可厚非,放手去幹。法律支援市場經濟下的資源流動與分配。
前提是——“8小時”以外,且你要樂意!
-
10 # 易善學堂
教師這個職業已經在中國被嚴重異化了,因為教師的低收入所以社會上對教師的評價相當負面,什麼臭老九啊,教師給人的影響就是小氣。可是大家不想象啊,教師一個月才多少錢?一個月三四千這是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可是教師假期補課卻不讓,人家夫妻辭職賣試卷,這對很多老師來說就是個好的示範。
-
11 # 陳陳讀書
大家關注點好像都集中在兩個關鍵詞上:教師,千萬收入。
提到教師,大家就會聯想到教書育人,勤勤懇懇,三尺講臺,挑燈批改作業,(現在老師都在機場批改作業了)…
老師這個職業確實辛苦。她們要管理的是一批活蹦亂跳的孩子,娃娃們精力充沛又思維活躍,想要她們都乖乖地朝著一個方向走確實很難。
但老師的收入並不屬於高薪。雖然老師工資一再上調,但是還不屬於高薪收入行列。但是老師有兩個大假(寒暑假)平時雙休,這一點確實吸引人。
現在老師這個詞和收入千萬聯絡到一起,衝擊了大家的三觀,就開始津津樂道。其實不就是一個人從原單位辭職,或者下崗了,自己在市場裡撲騰,終於上道,掙到錢了。僅此而已。
上帝照顧勤奮的人,照顧頭腦敏捷的人。
-
12 # 老仲聊齋
這很正常,現在的社會可以包容任何有創業夢想的人去創業。
老師辭職下海經商不單是他們兩個,能夠做到他們這樣的規模值得佩服,儘管有的人說他教師鑽錢眼裡去了,還有其他的說法,但是,人家只要是按章納稅,守法經營,別人也沒有理由去說。
從另一個角度,說明教育行業是暴利行業,為什麼教師辭職做試卷,說明他們懂這些內幕。
這也提示我們,教育減負很重要。大批的試卷到底還是學生買單。
鼓勵創業。也不是鼓勵大家都盯著教育行業,學生不是唐僧肉。
-
13 # 暖心人社
首先大家對這個事件應該有個公正的認識。
並不是所有人去下海創業都能夠獲得成功。
而成功了之後,我們就喜歡評頭論足,一肚子的羨慕恨。
不過,在我國過去的幾十年裡,是市場經濟蓬勃發展的階段,很多領域存在著了空白,下海創業成功率還是很大的。
其實我們大家關注的焦點在於:做教師的不如賣試卷的嗎?收入差距那麼懸殊?
做教師應當由園丁的精神,對孩子們負責。而做商人只要有利益追求就可以了,不需要對任何人負責。
不得不吐槽,我國的教育體制。凡事逢考必進,我國的考試經濟數以萬億。
大家看這本試卷。
去書店買,能夠賣到十六七元。我覺得扣除印刷費之後,能盈利十多元吧。500%的利潤被瓜分了。
家長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絕不吝嗇。只要自己覺得孩子有需要就買。再加上有些老師的誘導,花的錢更是天文數字。
只要你的試卷能在業內形成一定的認識,就肯定能掙錢。
其實大家都知道做商業的肯定會比老師掙錢。但是有幾個人也有那樣的勇氣去吃苦受累,然後做成功呢?
所以說,這個事件並不會對我們的社會產生多大影響。
我們的社會,需要改變的是對教育的態度。 並不是只有考試才有前途。人生需要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只要你肯努力,有恆心,堅持下去一定就能成功。
新的一年,祝願天下的寶寶們,學習輕鬆,快樂進步,以後都有個好將來!
-
14 # 夕陽仙女
河南一對教師夫妻,辭職創辦文化服務公司,靠賣試卷一年掙了上千萬。
這對夫妻此前都是中學老師,2005年,夫妻雙雙辭去教師工作創辦公司,主營業務試卷類圖書的策劃、研發、設計、製作與發行,也就是人們說的賣試卷兒。
公司銷售毛利率達到了40%以上,2016年銷售7000萬元試卷,利潤超過1200萬元。
毛利率這麼高的行業,現在可是鳳毛麟角,這也可以反映出,試卷產業是有很大市場的。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各種考試都離不開輔導書,試題書,考試卷,但是,市場再大需求再多,也不是誰做都能賺錢的,這裡面也是有很多道道的。佩服這對夫妻眼光過人,也羨慕這對夫妻能用自己的智慧換取財富。
存在既是合理的。
-
15 # 鄉村丰情
現在的教育界真的是風湧雲起,波瀾起伏,可以說商機無限好。
自從免掉學費等費用後,學校已經不在是當初的學校,老師也不是那個走心的老師,好幾次挺朋友家長聊天,說老師正常上課的時候不教重點內容,反而等到花費上補習班的時候再著重教,老師一個暑假補習班能賺十幾萬元,現在的老師怎麼能一門心思的賺錢,還是人民的公僕麼?還是淳樸的領路人麼?
-
16 # 職場潘多拉
中國的應試教育由來已久,雖然經過多年的改良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不得不說在河南這樣的教育大省,這樣的現狀依然未得到有效緩解。
我談下這對教師夫婦創業的看法:
1、找準機會,順勢而為。河南作為教育大省,學校人數居高不下,而且應試教育還是主流,那隻要有考試,試卷就會有市場。這對教師夫婦在學校多年,很清楚試卷這樣的易耗品,該如何找到市場切入點,更懂得如何讓自家的產品滿足學生的需求。
2、質量很好,人脈錦上添花。一個產品好不好,會不會被重複消費,最看重的就是質量。我收集到的資訊是,他們家的試卷資料廣受好評,再加上在學校積累的人脈和後期積累的口碑,廣建渠道、提升學生成績、改善學校管理水平。這都是多贏的事,取得這樣的成績純屬水到渠成。
3、業績很好,各項指標穩步提升。
在多年以前他們便有了開公司的意識,準備做大做強,只從業績來看的話,這家公司的管理水平還是很不錯的。
現在大家都在跟風追求自媒體和新媒體的時候,這對夫婦為文化從業工作者上了很好的一課,這樣的業績可以超過很大一部分自媒體和新媒體從業公司了吧,尤其是利潤和毛利率更是表現很好。
世界在變,我們的思想也在變,但其實很多機會就在身邊,知識我們沒有用心去發掘和把握。這對教師夫婦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
-
17 # 小街過客
這個事情凸顯了需求決定權的原則,產品和需求就像找物件,互相瞭解之後才有結合的可能。產品不是製造出來的,更應該是創造出來的,在發現了細分市場的需求後,就是創造產品的開始。這對教師夫妻就是看到了教育行業的細分市場,定位試卷產品,實現營銷!
-
18 # 上啥班App
第一個,小時候唸書老師果然沒有騙我,“書中自有藏金屋”,只是這個錢在哪裡需要我們好好“琢磨琢磨”。
第二個,中國不愧是個教育大國,試卷再多,課程再貴,家長都肯掏錢。
教育,暴利行業先來聊聊這個事兒,賣試卷正好幾千萬這個事兒稀奇不?其實一點不稀奇。
一套卷子幾十塊錢,甚至上百,但是成本連紙張加印刷和運費,怎麼算也不超過兩位數,最起碼一半的利潤。再加上這玩意兒是硬需,這年頭誰還沒做過幾套卷子啊,遙想當年初三、高三畢業卷子天女散花的場景,能讓清掃學校的阿姨們淚奔的情形,就知道我們在家長和老師的“親切關懷”當初為教育經濟的發展貢獻了多少個人力量。
老師,暴利職業賣卷子暴利這個事兒不稀奇,稀奇的其實是賣卷子這個人竟然還是老師,這件事!
因為在我們的印象裡,老師是知識的捍衛者,是純潔教室的守護者,是最大公無私的存在啊。想當年我們學校有一位老教師,腦子裡裝著從恢復高考以來所有的高考題,無數人踏破門想請他開私課,但老教師就是不為所動,心甘情願在母校教了一輩子的書。
但可惜的事兒,這樣的事情在現在越來越少見了,更常見的是,孩子明明白天還在這個老師手底下上課,到了放學,還需要多掏錢去這個老師手底下私下學習。
也不知道是現在的孩子太笨了學不會了,還是老師水平越來越差了。
中國父母,捨得掏錢我小時候跟我媽說我要一塊錢買個零食,那簡直比登天還難;但如果我說我要30塊錢買輔導材料,我媽掏錢速度那叫真乾脆。從此我就經常跟我媽要輔導材料錢,儘管有時候它的歸處去了小賣部。
在中國一直有句話叫“苦啥不能苦孩子,窮啥不能窮教育”。很幸運的是,我們的父母深刻的get到了這個點,所以在這個13億人口的國家,催生出了超過萬億的教育市場。
過去我們的一套試卷幾十塊,現在腦開發的課程一套好幾萬,可以說印試卷這個事兒都算是落伍的了。
-
19 # 微笑的芒果
在當下的社會,這應該是正常現象,但反映的除了涼涼還是涼涼。
1.社會徹底改變了教師的本分和責任
這個真不完全是教師的責任。我之前有一個回答中提到了過去知識分子的三條出路,基本上教師佔大頭。可是那個時候的社會風氣是什麼呢?非常尊重讀書人,讀書人也用很高的標準要求自己,這是個相互的過程。
過去的平頭百姓也知道尊重老師,從哪裡看的出?近代大部分的大富長者都是道德傳家,要麼就是耕讀傳家。歷史上的孔子教學生,沒聽說學生是慕名老師做過官,或者教學生掙錢多啊,一點束脩為什麼呢?表演給學生看——父母把家裡最好的東西供養老師啊,作為小孩子你會不尊重老師麼?
近一點的,明代大才子解縉,啟蒙老師教導後,對老師的恩德不敢忘懷,說自己來日若有上進,必不忘老師教育的恩德。其實他官做的很大,而老師一直是白身。
這個用我們現在的眼光,很難理解為什麼過去官做的再大的人,不敢在師長面前放肆一點點啊!過去的人,很清楚官祿不完全靠能力和才華,靠積陰德。比如一個家族,代代行善積德,而且有些好事啊,自自然然地做,不屑於宣揚,所以叫陰德。所以說,過去的讀書人做了官,也不傲慢,不像現在。他們大部分都懂得知恩報恩,特別是對待老師。因為他們彼此都很清楚,際遇不同,不是真的能力上有高下了。明代的徐渭,為什麼能結交的朋友都是狀元出身,也能證明這一點。
所以說,社會如今的認識在這一點上徹底改變了——經濟社會標準變了。
2.我身邊的幾件事,讓人覺得心寒
我阿姨是一位幼師,從聊天中,能發現現在的家長大多有一顆敏感心,孩子大多有一顆玻璃心。一不留神就要被投訴,導致很多老師害怕,並且不敢深管小孩,有時候可能多做反而讓自己生氣。
當年我上高中的時候,幾個同學趁空閒時間,偶爾會去辦公室,找大家公認的尊重的老師聊天,主要是聽聽老師對自己的分析,然後聽聽指導意見。有時候不免聊起家長,記得有一次老師自嘲,說曾經有家長給他放下一條煙,然後就開始有“做買賣”的姿態了。難道我們在家長眼裡這麼不值錢麼?
3.社會風氣讓教育資源帶著資本的性質進行分配
為什麼現在說農村孩子很難再趕上城裡孩子?不是沒有原因的。
仔細想想,老師在這樣的社會風氣下,自主走向知識變現,是不是正常的現象?
可能原來在學校,拿著一點點微薄的薪水,頂著毫無尊重的臭罵。做的負責,勞心勞力,孩子未必肯聽肯做。出了學校,知識變現,家長付費後反而得到重視,願意配合。
農村的家庭,普遍還沒有城市家庭的財力,哪裡有額外的錢去購買優質教育資源?時間久了會發展成什麼樣子?細思極恐。
現在的當務之急,就是如何能讓老師重新回到課堂,願意把優質的、自己內化的資源放在學校,而不是散落在課外輔導機構。
這需要社會的誠敬尊重,需要國家的財政支援,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
我相信還是有很多老師抱著“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情懷,關鍵是我們家長能不能培養孩子好學真誠的心性。
-
20 # 湯帥
首先,賣試卷年掙千萬,說明了需求量比較大。眾所周知,這幾年學校一直提倡素質教育,提倡給學生減壓。學生在學校的壓力減小了,老師的負擔也小了很多。可是升學依舊看成績,考試依舊比成績。這讓很多學生一邊肩負,家長一邊將孩子送進了各種補習班。
最近幾年在職教師開設補習班的事愈演愈烈,甚至有的老師在課堂上不講重點或者對重點一帶而過。這樣關心孩子成績的家長不得不去老師開設的輔導班學習。雖然是減負,可學生和家長的壓力卻比從前大了很多,花費也多了。比如說,初中有九門功課,每一個老師都有輔導班,那麼家長就要有所取捨。給孩子報名吧,花費事小,主要孩子沒有那麼多的經歷;不給孩子報名吧,怕孩子學習成績上不去,老師對孩子有意見。於是,一邊糾結一邊讓孩子去上各種輔導班。
其次,老師輔導學生時為了管理方便,需要統一的輔導資料。這些資料的費用需要學生家長掏腰包,一份試卷最便宜也得20塊錢左右。一個學校有多少學生購買?一個縣城有多少學生購買?這筆賬大家都會算。
最後,這件事之所以會引起關注,是因為辭職的夫妻原本是老師。我曾見過辭職開輔導班的人,他為了做好自己的輔導班事業果斷從學校辭職,三年後從市裡買房買車。其實我比較欣賞這種方法。如今很多人一心二用,一邊在學校教學,一邊趁著寒暑假開設輔導班。這樣無形中會影響本職工作。最後,對老師本人或許沒有什麼影響,惡果總是要讓那些無辜的孩子揹負。最後希望老師能對自己的職業一心一意,既然選擇了教書育人就要耐得住寂寞和清貧。
網上稱河南一對教師夫妻辭職創辦文化股份公司,靠著賣試卷,一年掙了上千萬元。公司銷售毛利率達到了40%以上,2015年賣了5473.69萬元的試卷,掙了1004萬元;2016年銷售額接近7000萬元,利潤超過1200萬元。你怎麼看這件事呢?
回覆列表
一看到這個問題,祥哥內心起波瀾,表示很不淡定。但靜下心來想想,這也沒啥。試卷產業一年可不是幾千萬的生意,應該是幾億、百億乃至千億級的大市場。沒有精確的資料,但無論怎麼算,都是個大產業。
你想啊,光是大學新生每年就是數百萬,每個人花了多少錢買試卷,咱們都是過來人,心裡都是有數的。再加上四六級、考公考研等等。說咱們中國是世界上第一考試強國,那是肯定的。
2005年,張振民和王朝霞夫婦辭職創辦洛陽朝霞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為“試卷類圖書的策劃、研發、設計、製作與發行。”說白了,就是賣試卷!這家公司靠著賣試卷,一年掙了上千萬元。
賣試卷有多掙錢?朝霞文化的財報顯示,公司銷售毛利率達到了40%以上,2015年賣了5473.69萬元的試卷,掙了1004萬元;2016年銷售額接近7000萬元,利潤超過1200萬元。這家公司從來不向銀行借錢!2015和2016年負債1300萬元,全是應收貨款,目前公司賬上還趴著2600萬元的現金。2015至今,公司財務費用全是負數,這說明這家公司不僅不借錢,而且還靠借給別人錢掙了錢!
祥哥覺得,這對夫婦還是值得大家學習,他們有著敏銳的商業嗅覺,過人的膽識。放棄穩定的工作,自己創業,這是很不容易的。如今經營有方,公司發展蒸蒸日上,應該為之叫好,而不應該諷刺挖苦。
他們的創業思路也非常值得年輕人學習,不玩虛的,從熟悉的行業入手,解決使用者的痛點,滿足使用者的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