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許易論道

    不僅僅是書中有“法”,其實很多東西也都是有法的,可以說學音樂也有“法“,學畫也有“法”,甚至煮飯燒湯也有“法。

    但中國是象形文字的國度,其文字本身所包含的意義就非同於其它,比如繁體字的“夀”字,字結構中有個口與寸字,飯要一口一口的吃,要細爵慢嚥,要謹慎的防止“病從口入”,該字揭示出了一個道理,長壽一定是與飲食有關的!又比如我們常說的“武”字,其意義便是“止戈為武”,所以說每個漢字而言,都有其獨立的意義與解釋,這是其它國家文字所沒有的!

    而書法做為漢字的表達工具之一,不僅僅是簡單的書寫工具,當它化為書法形式存在時,它就是漢字中國文化裡最抽象的一種高境界的藝術體現!所以真正的書法表達可以是書悅情,以書寫情,以書表意,同時還可以以書示“法”,臂如我們所說的“書畫同源”,畫不僅僅是畫,畫也可以融入書法,甚至書法也可以融入於畫!因此書法做為國粹形式的存在也不僅僅是簡單的“技可進乎道”而且也可“通乎於神”!

  • 2 # 齊魯書畫院楊老師

    我作為一名書法教學工作者認為書法之法包括以下四點,僅供參考1筆法,筆法是書法的核心,也是基礎,沒有筆法談書法就空談,也就是所謂的江湖。2:字法,字法就是結字,結字講究筆勢,無筆勢不成字,自古以來對結字的研究就很多,歐陽詢和黃自遠都是其中的代表,3:章法,章法來自於創作,好的章法對作品是增光添彩,蘭亭序就是章法佈局無暇可擊,章法自古以來有其固定的格式可以學習。4:墨法,墨法是近明代才出現的,過去對墨法不是很重視,墨法是借鑑國畫山水的表現力來提高書法的藝術感染力。

  • 3 # 宋子渝—書法鏡子老宋

    答:這裡講的法是方法和法度,就是說書法一定是有方法的,也是我們認識書法的理念問題,必須要有認識理念的提升,才能對書法的法更好的理解。

  • 4 # 西早走天涯

    書法是書中有法,這個法字我個人的理解是章法。

    章法是指書法中,字字裡行間相互呼應,相互配合的方法。

  • 5 # 天中照心

    書中有法,就是在書寫過程中的技法。這個技法包括墨法、筆法和章法。

    首先談墨法。墨法就是調墨用墨之法,這是書寫前的準備工作。有人喜淡一點的,有人喜濃一點,還有人喜愛焦墨,焦墨就是濃到極限的那一種。如大文豪蘇東坡就偏愛用淡墨,淡墨在宣紙上有漲墨的效果,他寫的《寒食帖》被書法界譽為第三行書。怎麼調墨要要根據自己的愛好。

    最後談章法,所謂章法就是你寫的字如何在一張紙上安排,字與字,大與小,行與行設計,落款印章位置等。意在筆前,章法也要事先考慮好。

  • 6 # 雪飛書法藝術交流

    這個法就是法度,即一定的規則、章法,人們常說歐陽詢的字型,法度森嚴,即有一定的規律可尋,如果嚴格按照這個規則去學,就能達到這種字型的一個高度。相反像米芾這樣的字型,比較自由、求變,反倒不容易找出規律,有法度森嚴的字比較容易入門,變化多的相對難一些,但也可以找到它的法,去學習。

  • 7 # 文川閣

    有人說所謂書法就是書中有法,這個法是怎麼理解的?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法,那書法當然也有她的法度。不依規矩不成方圓,如果書法沒有法,那便是寫字或江湖體,何談美醜和藝術之分。

    首先:執筆法。就是執筆的方法,分五字執筆法和腕法。一般常用的執法法是唐代書法家陸希聲總結的五字執筆法:按、押、鉤、格、抵。其要領是:指實、掌虛、管欲直、腳放平、胸與桌沿有一拳距離。指法的人就是使用上面五字執筆;腕法的人就是讓筆管垂直紙面,隨筆勢的走動,前後左右提按起伏,這樣就做到筆勢靈活。又有枕腕、提腕和懸腕三種腕法。

    其次:用筆法。就是透過毛筆和筆毫在紙上運動,寫出有骨肉有生命的線條來。從起筆,運筆到收筆的方法。筆法分明,線條圓潤,常見的有“永”字八法。

    然後:墨法。古人云:書法除了筆法以外,墨法也極為重要。如同一個人的膚色,墨色好血色豐潤,神氣煥發。濃淡適宜,墨須濃而不凝,凝則筆畫呆板,乾澀;墨須淡而不死,死則傷神。墨色溫潤、含蓄、變幻多端、有五彩之妙,是書法藝術美的重要因素。

    最後:章法。一副作品,對內容、落款、印章等總體設計的方法叫章法。是習書的重要內容,與筆畫結構相互關連,不可分割的整體。包括內容的安排,天地留白比例;字距和行距擺佈;以及題款、落款和印章都是極其講究的。

  • 8 # 青溪書法

    我們所謂的書法,專指中國漢字美的藝術表現形式。

    所以,書法是指按照漢字特點及其含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書寫,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具體包括執筆、運筆、點畫、結構、佈局(分佈、行次、章法)等。

    1,筆法,也稱“用筆”,指運筆用鋒的方法。

    2,字法,也稱“結字”、“結構”,指字內點畫的搭配、穿插、呼應、避就等等關係。

    3,章法,也稱“布白”,指一幅字的整體佈局,包括字間關係、行間關係的處理。

    4,墨法,是用墨之法,指墨的濃、淡、幹、枯、溼的處理。

    書法就是指書寫的法度。法度是前人總結的經驗,是得到歷史檢驗的。我們偏離法度,就會誤入歧途。比如當代的“醜書”、江湖體就是不合法度,所以偏離了書法的含義,失去美感。

    書法學習強調“取法乎上”。學今人的書法,嚴格意義上來說也是不合法度。以此觀之,你也可以指出某些書法家教授自己的學生只能學自己的字,不允許學古人,這就是不合法度,也缺乏應有風度,我們應該大膽地對他說“no”。

  • 9 # 杏園人2

    在中國藝術史上,書法是最早取得重要地位的藝術。書法是漢字書寫的藝術,與漢字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書法中的“法”是指方法,法度。所謂法度,就是規矩,制度。這是個容量巨大的概念,可以說包容一切傳統的結構的一定規則,點畫的寫法,章法的程式等。

    說到最基本的,那就是筆法,結字,章法,墨法了。就筆法而言,不外方圓之分。結字就是字的形態結構。墨法是很有講究的,書譜雲“帶燥方潤,將濃遂枯”。章法也稱布白,也是“法”的一個重要技法。書譜上說一點是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要計白當黑,知白守黑。這四點雖然各有所指,但實際上是緊密相連的。

  • 10 # 紫砂藝術東籬先生

    看到這個問題,想起很久以前一位大畫家對於畫理中法度的闡述,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也!

    首先,法從理中來,理從造化變化中來,法備氣至,氣至則造化入法,自然在筆墨中躍然紙上!

    其次,法中變化要基於規矩,不是無根基的變化,主幹穩,枝葉方可隨意隨風搖擺,過分追求變化也不好,有三分變化以然很妙!

    最後,臨摹他家之法,要親近其意又要親臨其境,所處的歷史不同,境遇也不同,所處的心態不同,筆法也不同,形像只是工法,變化才是真道!

  • 11 # 王壽傳書法

    書法之法,是漢字個體字架構,各個個體字之間的呼應,整體作品的章法佈局之協調之美。有些初學者個體字寫的很好,一開始寫作品就不協調了。缺乏整體美,即未掌握法度!

  • 12 # 郝人讀詩詞

    我的理解是,法有兩個意思,一是方法,二是法則。方法就是寫字的方法,怎樣用筆,透過筆劃,怎樣在紙上寫好字。二是法則,也就是如何寫好字,如何使寫字成為藝術。

  • 13 # 愛畫畫的梅梅

    法,即代表一定的法度規範,書寫規範。從文字學意義上來說,法這個字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變。

    法,最古老的的一種寫法非常複雜,應該這樣寫“灋”,而右半部分其實是一個上下結構,一個“廌”加上一個“去”。“廌”就是獬豸,傳說中的一種神獸,它有一個特別之處,那就是他可以一眼看出來哪些人是好的哪些人是壞的。後來這個字並不是建國後才開始簡化的,而是從古代就已經開始簡化了,可見漢字簡化是歷史趨勢。因此,漸漸的,“廌”慢慢的就被去掉了,而只留下了這個“去”字。

    對於“法”來說,“法”的方面主要是一系列法度的“規範”,比如中國書法中,古代書法在書寫書法的過程中,所採用的書寫方法,這些書法書寫的方式蘊含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書法的具體作品中,一個是書法的理論之中。

    作為一種規範,“法”是存在於一系列“書”的動作之中的,它是貫穿於書法書寫的全過程,包括對於藝術作品的鑑賞,法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是一種約束,更是中國書法最深層次的靈魂和精髓。

  • 14 # 梅生66201501

    什麼叫書法?我們該怎樣去理解書法這個用語呢?我們先從文字語法上理解認為,這裡的書字,名詞動用,書就是寫的意思。那麼法呢?就應該理解為受規範、法則約束的意思。所謂的法,應該說無規則不成方圓是再好不過的。在這裡裡,所謂的寫這個字,我們又怎麼理解呢?我們要理解寫,就要把寫、畫、凃、抹、描、繪、刻、雕、塑等這些字的含義分開,這是一個學術問題,可惜現在的學術權威機構都是值得爭論的問題。比如現在說的書法有鐘鼓文,石鼓文,篆文等都稱為刻和寫,有人說這些文字為刻也正確,有人說寫也正確,這是值得爭論的問題。再後的隸書,草書,行書,楷書,世人都說是寫的,沒有聽說是畫的,刻的,或者說是描的,塗的,這就是寫與其它的區別,所謂的寫,就是用毛筆或其它書寫工具在紙上用文字元號在紙上或其它物體上作記錄,稱為寫。我們明白了所謂的寫,再加上所謂的法,我們就不難理解為書法了。比如:隸書就用隸書的筆法,字形,章法,風格的規則與符號,用毛筆或其他書寫工具在紙上或其他物體表面上進行書寫的作品叫書法。自於其它的篆書,楷書,行書,草書等都是按照此方法形式推演出來的。這就是我對書法的理解,自於講其它的畫法,描法,刻法等,歸納為書法嗎?我認為有待於深入研究,這是我個人看法,也許不正確,望大家探討。

  • 15 # 白丁的小老頭

    其實對大多人來說就是寫字,談不上書法。上升到書法層面,法有幾層意思:

    一是法度,就是代替語言來表義,古人為了把語言記錄下來,才發明了文字,然後在象形文字的基礎上開始變遷,成為人們約定俗成的共識符號 。

    二是字型的結構,就是寫字的法則,一個字有不同字型,就是表現形式不同,但其含義還是相同的。

    三是指藝術,透過創作,形成藝術作品,到了藝術層面就已經超越了寫字了,成為了書法藝術。

    四是指以書入道,透過書法去悟道,這時書法不是寫字,也不是結構,也不是藝術,是悟道的一個橋樑。

  • 16 # 林沛鑫001

    一切的藝術創作都有方法問題,它屬於技能範疇,一般都不作為審美效果來認識。書法則不一樣,“法”既是指書寫的技法,更是重要的審美內容。且“法”的運用、運用的效果,還表現在“度”的把握上,因而有“法度”一詞為書法所專有。儘管發展到後來,還有了“從有法到無法”之說,但這並非是不講“法”,而是講“無法之法”,稱“無法之法,乃為至法”——這是什麼意思?這是怎麼來的?如何去追求它的審美效果?其意義與價值又是什麼?

      一般日用器具的製作,人們都會從實踐中摸索利用工具器材效能進行操作的方法。這一點,中國人並不保守,早有“千個師傅千個法”的說法。但是,對書法之法的講求,可沒那麼簡單。

      以蔡邕《九勢》為例,這可能是歷史上留傳下來講書法之法的第一篇文章,可是該文不稱《九法》,而稱《九勢》,這就在告訴人,書寫講法,是為了求勢的(那時還沒稱書法為藝術)。該文開篇不是講具體技法,而是講用法之理。原來這一系列技法講求,都不是他個人的主觀規定,而是書寫中要把握的自然規律,總括一句話,就是陰陽的矛盾統一。寫字,用的是“法”,寫的卻是“理”,即自然之規律。

      書法之所以成為審美意味深厚的藝術,並非只是由於表面上有似而不是、不是又似的有意味的形象感,更在其中有屬於這個古老民族深厚的哲學精神內涵。所以當書寫工具器材、書寫方式穩定,字型穩定以後,人們便將書寫中積累的技法經驗進行總結,於是蔡邕《九勢》、衛鑠《筆陣圖》、智果《心成頌》、歐陽詢《結體三十六法》等和其他一些講“法”的論著先後問世。

      現在回頭來看,這類講“法”的著作大體上有兩類:一類是講各種字該怎麼結體。——後人依其法結字,確實得到平正安穩的形式,但為什麼一定要這樣結構,以隋智果《心成頌》為例,他講的只是心理感覺,並未說出道理,所以其文有這樣的命題;另一類則努力以人的現實經驗之理,比喻相關之字的結構。——這樣人們容易理解並可舉一反三,悟得更多的結體方法,歐陽詢《結體三十六法》就屬於這一類。

      這兩種講“法”的方式,逐漸使人形成兩種不同的學書認識和方法。

      一種是視“法”為前人書寫積累下來的保證用筆結體的基本經驗,書寫遵守它,學仿它,就可以保證書寫具備通用的文字形式。

      另一種則認為必須遵守的“法”只是自然規律,每個人都可以據規律隨情性作自己的安排。理解規律,是為了讓自己的書寫合乎規律,而不是為了要求每個人都來仿照前人書寫的樣式。

      二者都認為自己所講是“法”,都認定“法”要準確掌握。準確掌握就是“無過無不及”,適“度”。“度”把握好了就有美,就是藝術。

      在書法為實用的歷史背景下,寫出的字,好比現今統一的印刷體似的,讓人看得清楚明白,所以唐代科舉考卷上就規定考生遵守《幹祿字書》。可是人都是有個性的,個性都會從其運筆結體中表現出來,就像不同人各有不同面目而生動自然。這一規定出現,大家都得抑制個性,強作一體,就不合自然規律了。即這種書寫,符合了為統一科舉考試而強制的“法”,卻違背了“書肇於自然”之“理”。

      怎麼辦?這就看怎麼認識了。

      有人認為書寫之有、文字之創,本就是實用需要決定的。現在文官考試,為了方便閱卷,需要有儘可能統一的書法形式,為什麼不應該制定統一的標準讓眾人遵守呢?這是一種隨時代的實用需求提出的法度觀:不要以個性妨礙實用需要的統一性。

      還有一個情況:魏晉以來,正、行書已形成穩定的形式,也積累了豐富的技法經驗。人們普遍認為,這種書勢端謹、大方,既實用又美觀,這才是足以為法之書。大家都該學仿,從而便形成了以這種法式、風神為美的時代書風。這種學書勢頭,從唐代起一直延續到北宋初。這時在人們心目中逐漸形成了一種書法觀點:任何人寫字,如果筆下不見晉規唐法,即被認為是“偏離正途,誤入魔道”,就不能算是書。

      強迫不同的人按同樣的方式面目寫字,雖然是實用需要,但這究竟是違背自然規律的事。有識之士認識到這一點以後,大膽突破。於是就出現了被“唯有晉唐面目才是書”的人視作“無法”。事實上,世上一切事物構成都有內在規律,如果真是“無法”,書法也就沒有了。有見識、有能力突破的,只是限制了藝術個性發揮的那些程式化技術規定。實際上這些被哂為“無法”之書恰是堅守著書法藝術形象得以構成、藝術效果得以產生的基本法則的,因而所作便出現了更新鮮的為人所美的效果,故被人稱之為“無法之法”,並譽其“乃為至法”,意思是:不守那種要求將字寫成統一樣式的方法,卻充分把握了書之為藝術、之有審美意義與價值的根本方法,這才是最恰當地用“法”。

      為什麼這樣認識“法”、運用“法”,“乃為至法”呢?因為“法”的運用,是為創造有生命、有個性面目的藝術形象服務的。只有在這一意義上顯示了書家的見識、修養、功力,才具有用“法”的意義與價值。

      為什麼用“法”還要講“度”呢?寫字,是為了創造生動的藝術形象,沒有“法”的運用不行,“法”的審美價值與意義,全在形象創造中恰到好處地運用,“無過無不及”,把握好這一點,就是掌握了“度”。書中顯示出這種效果,正是藝術見識修養功力的表現,“無法之法”,適得其“度”,正是書家識“法”、用“法”的最高境界。一件書作如果不能從用“法”上展現出這種效果,就不能算達到用“法”的高境界,就直接影響作品的藝術性。

      總體來說,“法”的認識、運用,有一個歷史發展過程。最先只是利用工具器材效能實現書寫,在越來越熟練的書寫中,人們發現了審美效果,就逐漸有了以實用為前提下的審美效果追求,“法”也在這一目的要求下積累。可是在用“法”中,事實上又出現了兩種認識、兩種態度:一種認定“法”是既利實用又保證審美效果必須恪守的絕對規定,否則就不是“書”;另一種則認為“法”只是前人書寫中積累的體現了自然之理的經驗。只要不違書理,是可以作個性化的運用的,而且用“法”的目的意義和審美效果,也正在這裡。

      今天,書法已成為純藝術形式,“法”是不是還要講求?如何講求、運用才有意義、價值?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我們應該很明白了。

  • 17 # 本無齋

    書法,是有法度的漢字書寫。書法首先要遵循自然生命之理,以人的情性修養,傾盡個人書寫功力而創造的一種藝術形態。

    法,對書法來說是極為重要的。自有書法開始,古代先賢們並不僅僅把書法之“法”看作完成文字書寫的純技法規定,還與天地自然、各種生命形體存在於運動規律的體現。晉唐時代的書法之“法”達到了最高峰,成為後世習書的準則。

    “法”的意思自然就是方法、技法、法度、標準、規範。需要遵從的原則和尺度叫做“法度”,需要效法的字帖叫做“法帖”等。

    而書法的“法”展開來說又包括多個方面的“法”,比如有“字法”、“筆法”、“章法”、“墨法”。

    書法家劉洪彪說,書法要在法度的理性下感性的書寫。沒有法的寫字,就不屬於書法的範疇了。

  • 18 # 水石國畫

    我認為從表面字義理解,書法指書寫的法度。

    狹義而言,書法是指用毛筆書寫漢字的方法和規律。

    包括執筆、運筆、點畫、結構、佈局(分佈、行次、章法)等內容。例如,執筆指實掌虛,五指齊力;運筆中鋒鋪毫;點畫意到筆隨,潤峭相同;結構以字立形,相安呼應;分佈錯綜複雜,疏密得宜,虛實相生,全章貫氣;款識字古款今,字大款小,寧高勿低等。

    從廣義講,書法是指語言符號的書寫法則。換言之,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涵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寫字,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

  • 19 # 襄陽郭大俠

    書是書寫,法是竅門。

    書寫是基本功,竅門則是自成一體的方式。不管是哪個書法大家,只要掌握了他的書寫竅門,那麼透過反覆臨摹、練習,最後即能達到一假亂真的地步。有天賦的人可以寫很多別人的字,比如米芾,他將很多大家的竅門都爛熟於心,然後再自成一體。另外就像很多模仿秀節目中的模仿者那樣,他一個人可以唱很多歌星的歌,就是因為他掌握了歌星們的發音技巧,再加上他的天賦,所以,他就值得讓人佩服。

  • 20 # 戲雲軒

    書法二字,狹義的講書即寫字,法即方法,也就是寫字的方法,這是最直接的表面理解!

    其中包括如何握筆,運筆,結字,章法。握筆指實掌虛,五指齊力,運筆講究中鋒鋪毫,提按頓挫,意到筆隨,結字以字立形,即形見義,相互呼應,章法要求布白疏密得宜,虛實相生落款字古款今,字大款小,寧高勿低!

    上升到理論高度,廣義上理解的書法是文字的書寫法則,運用其所包含的各種方法使文字的書寫成為一件讓人賞心悅目的優美的作品!即作品的代稱就是書法,特指一門藝術,漢字書寫的藝術!

    書法藝術集中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古文化的美學思想,講求氣韻生動,形意合一,點線結合,虛實相生,筆墨交融!書法的法對於書法愛好者而言,需要重視的是筆法,這是書法的重中之重!掌握了筆法,才有可能寫好漢字,才有了完成一幅作品的前提條件。筆法講究藏頭護尾,逆入平出,中鋒行筆。米芾說:“無垂不縮,無往不收!”蘇軾:蜂腰鶴膝嘲希逸。春吲秋蛇病子云。告訴了我們後來人於書法一道哪些是應該遵守的,追求的,哪些應該是避免的!總而言之,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門傳統藝術,是書寫漢字的特有規則,是一門獨特的造型藝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古代打仗最害怕缺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