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空谷迴響

    有能力撫養孩子很重要,但如果年齡確實太大,而孩子還比較小,確實對孩子後期的撫養教育和陪伴會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困擾。

  • 2 # 雪er菇娘

    開始我也覺得這種做法是不負責任的,為兒女帶來困擾。但是這幾天看到網友的譴責我覺得也沒有那麼誇張吧,老人生孩子好像成了全民罪人,說給社會造成負擔,至少我覺得沒給我造成什麼負擔,廣大網友也好像不會對人家有什麼付出,何來負擔。第二說對孩子不負責,關於陪伴,現在年輕人多的是外出打工孩子給老人帶的,難道這些人都不應該生,如果這些人可以生,那麼老人就可以,畢竟可以全天候陪著。關於金錢,我相信老人一萬多的退休金比現在一半年輕人賺的都都多,所以還是那個問題,賺得少的年輕人可以生,老人為何不可。第三,關於日後給父兒女的負擔,確實會有,但是我們看到了,老人在照顧十幾歲的孫女,可想而知,孫女是老人照顧大的,金錢上應該也給孫女付出很多,萬一老人不在了,我覺得兒子兒媳應該想想自己的孩子是誰給養大的,來感恩!我們考慮的都是萬一孩子沒成人老人就不在了,這本來就是一個未知數不知道這種情況會不會發生,我們能做的只有眼前照顧好孩子,不應該一直聲討老人,他們也是人,年輕人會衝動做很多不應該做的事,老年人做一件就成了全民罪人,不應該

  • 3 # 感動時代

    2019年10月25日上午9時左右,山東省棗莊市婦幼保健院,有一名姓田的女士,產下了一名體重為2560克的女嬰。按理說,這應該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可今天一大早,這件事情卻站到了“熱搜”前列!

    請看有關視屏的動圖:原來,這個產婦田女士,竟然是年齡高達67歲的超高齡產婦!怪不得一下子就上到了熱搜榜的前列!

    實話實說,就憑這個67歲還生產下女嬰的記錄,田女士的名字就應該進入中國產婦年齡的超高記錄行列!至於能不能創造世界紀錄,我還沒有詳細去查證。

    田女士的丈夫黃先生介紹,他們夫妻二人原來都在棗莊市婦幼保健院工作,而且田女士就是棗莊市婦幼保健院的一名幼保醫生。可能是因為田女士長期做幼兒保健方面的工作,所以身體生殖機能才能保養得很好。黃先生還介紹說,他老婆田女士這次完全是自然懷孕,只是因為她自身有其它方面的疾病,所以生產時才採用剖腹產。(產後住進ICU病房的田女士)

    從網上眾多對這件事情的評論來看,人們除了祝福田女士她們母女平安外,提到最多的就是將來孩子的教育、培養問題。畢竟,黃先生、田女士都是年近“古稀之年”的老人。這也不奇怪,現代社會,由於中國經濟持續了40年的高速增長,人們的物質生活還是很豐富的。因此,孩子的教育與培養,很多時候都已經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國家對教育的投入,民眾對孩子教育的投入都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階段。

    而現在,田女士和她的丈夫黃先生,都是近70歲的老人了,其知識的更新程度、與社會的接觸程度,或許都有落後的可能。更何況,現在剛出生的幼小女嬰,與他們夫妻之間的年齡差距太大;因此,在這個女孩長到需要進行一些切實的教育之後,這個代溝就顯得非常可怕了!

    再者,將來孩子上幼兒園學習、上小學學習,都必然會有同學好奇這個女孩與父母巨大的年齡差!這或許會讓孩子產生心理失落感和自卑感。

    而由於上面的兩個問題都可能導致孩子出現學習上和行為舉止上與其他孩子的反差。這才是人們真正擔心的根本所在。

    從田女士產後受訪談到,“如果能夠再選擇一次,我不會留下這個孩子。”再從她大女兒極不情願這個超小妹妹出生的情況來看,這個剛出生的女嬰,今後的人生之路,尤其是教育之路,的確讓許多人擔心。

  • 4 # 育學筆談

    山東棗莊的這位老人67歲生孩子,的確讓人很震驚,但由於這是她自己的權利,別人也不好多說什麼。但除了高齡所帶來的風險之外,還有未來的撫養能力與責任承擔,更重要的就是生下來的孩子未來的教育能否像正常孩子一樣?

    現在的孩子本來就難管,教育更是讓人頭疼,主要問題也都是集中在兩代人觀念的認同上,這種generation gap(代溝)是客觀存在的,誰也無法迴避,即便是當下最年輕最時尚的父母也無法跟上孩子的潮流與節奏。

    而山東這位67歲的老人,生下孩子到能和孩子溝通的時候也幾乎到了70歲,一個70歲的老人和1個3歲的孩子,如何能形成觀念上的認同與一致,這種觀念上的巨大差異將伴隨孩子的整個成長曆程,想想都是一件挺艱難的事情,孩子每經歷一個成長叛逆期,都會有一波矛盾的高峰期到來。

    另外還有一個必須直面的問題:別人的父母都很年輕,而自己的父母卻已經超越了同齡人爺爺奶奶的年齡,每次接送和開家長會,孩子的內心或許是崩潰的。雖然我們一直倡導兒不嫌母醜的傳統美德,但是在孩子內心的深處是有自卑感的。

    要想解決超高齡父母生孩子教育上的代溝和自卑問題,我認為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1、父母要多學習

    70歲和3歲之間存在的巨大差異,或許我們可以透過學習來彌補。人的知識觀念透過學習是可以適度改變的,這就是我們很多父母都在學習育兒經驗的原因,透過學習來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認識兒童的成長規律,跟隨時代發展的節奏,從理念到溝通的話題都能夠儘量和孩子保持同步。另外,透過知識的學習,讓孩子能夠認同自己,崇拜自己,提升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2、改變消費觀念

    我們必須要承認老年人對於消費是持節約的態度的,甚至是有點摳門。但如果對待自己的幼兒還是應該大方一點,不能太過於節儉,我們這裡倡導的大方不是說無原則的溺愛,而是給予孩子正常的消費。明明孩子最偏愛的是一塊巧克力,你非要用一碗糖水來代替,說糖水和巧克力一樣甜。很顯然這就和孩子不在一個思考的水平線上了,這種做法如果繼續延續到上學年齡,就會導致孩子嚴重自卑。

    3、增加孩子和同齡人相處的時間

    平時我們年輕家庭都不願意將孩子和老人待得太久,目的就是擔心老人的溺愛和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會影響到孩子。所以對於高齡父母也應該刻意的增加孩子和同齡人相處的時間,比如經常帶他們去小區遊樂場或者公園,讓孩子儘量和其他的小孩在一起,從其他小孩那裡可以接觸到很多新奇的觀點和知識,是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

    4、哥哥姐姐要介入對孩子的教育

    對於高齡父母的家庭,還應該最大的限度的調動家庭成員的集體智慧和力量。雖然哥哥姐姐們非常反對,但是孩子生下來了,大家也應該不至於那麼絕情。雖然哥哥姐姐可能都快50歲了,但畢竟在精力和知識觀念方面比70歲老人還是有優勢的,應該多參與孩子的教育,同時要引導家裡的小小孫子輩的和這個老來子多接觸,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

    5、家庭成員要相互尊重。

    子女對於高齡父母生孩子肯定是極力反對的,一方面是替高齡父母的身體擔憂,另一方面可能是擔心後續孩子的撫養問題。這些也都是很現實的問題,但是如果木已成舟,家庭成員之間還是應該本著和諧友愛的原則,相互尊重,相互扶持,這樣這個幼小的孩子才能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消除很多的芥蒂。只有家庭成員都能成為孩子強大的後盾,孩子才能在外面放棄自卑,抬起頭來,勇敢的面對未來的生活。

    總的來說,超高齡父母生孩子還是要非常謹慎的,如果非生不可的話,那就把工作做得細緻一點,多學習,多看書,多站在孩子的視角去看問題,家庭保持和諧,這樣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 5 # 不重要所以不說

    避免不了,除非有天山童姥般的容顏!算了,還是做與年齡相符的事吧,個例都是機率問題,沒有絕對可以或不可以,但至少在機率之下,自己可以控制住不要把未知風險無限擴大!

  • 6 # 老穆說語文

    老穆有話說

    我們先來簡單回顧一下事件內容,如下:

    時間:2019年10月25日上午

    地點:山東省棗莊市婦幼保健院

    人物:67歲的高齡高危產婦田女士

    起因:該高齡產婦“剖腹產”生下一名女嬰,此為全國首例。

    結果:【1】該事件引起全國轟動,大家都在關注與熱議此事。

    【2】產婦子女卻極力反對,女兒甚至要與父母斷絕關係。

    【3】這件事給老倆口帶來了一定的困擾。

    (一)超高齡父母該如何避免孩子教育中的代溝。

    【1】老倆口要多多學習現代育兒方面的書籍,更新自己的老舊觀念。

    【2】老倆口要多學學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增強自我抗壓能力。

    試想一下,如果老倆口心理素質不強的話,怎能面對今後的生活呢?

    舉個簡單例子,比如老倆口帶孩子出去曬太陽。

    “你家孫女真可愛!幾歲啦?”鄰居或路人問。

    老倆口該如何回答呢?

    回答是孫女,那是騙人。回答是女兒,又怕別人投來異樣的眼神與審視的目光。

    因此,老倆口心裡抗壓能力必須強!

    【3】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老倆口要多多陪伴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4】老倆口還要多多學習和了解現代年輕人的喜好,以便今後不與孩子脫節。

    總之,老倆口要在吃、喝、玩、樂、學、穿等方面下功夫,方能保證今後不與孩子脫節。

    (二)超高齡父母如何避免孩子在學校裡自卑的問題。

    【1】老倆口從小要注重培養的感恩教育,讓孩子懂得感恩,將來不嫌棄自己,也不會感到自卑。

    【2】千萬寵溺孩子,避免孩子今後不懂事,嫌棄自己父母,甚至以“有這樣的父母”而感到“丟人”。

    【3】從小就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氣,讓孩子充滿自信,有勇氣面對這一事實。

    【4】多與孩子老師溝通,讓孩子老師多多引導。同時也嚴禁班級學生拿這個話題開玩笑。

    【結束語】67歲,本該是含飴弄孫的年齡,但現在卻生了個孩子,我想,擺在老兩口面前的路,還很長,也是步步維艱!至於未來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 7 # 佩玉的爸爸

    很多時候有的人年紀輕輕的就已經老了,而有的人到了70多仍然在學習,當然在這個案例中,他們不一定有那麼強的學習能力,但是我們只是說父母有足夠強大的毅力,既然給了孩子,生命自然而然就會利用自己的愛來改變自己。

    尊重生命的過程,其實包含了生命產生的本身過程,所以對於這樣的一個案例,大多數人應當持讚許太多,雖然他們的父母和子女之間,也就是原來的子女之間,有可能會產生各種矛盾,其實都是我們的社會倫理道德所造成的,或者一些成就的社會觀念造成的。

    其實這個事情挺好的,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們現在整個國家,以及人民群眾的生活狀態,生活質量,甚至包含了精神狀態,都得到了提升的一個側面反應。

  • 8 # 飛飛539

    首先祝賀母女平安!

    其實這對夫妻沒錯,人命關天,該來就來吧,這也是順其自然。

    我想這對夫妻也考慮好了,對孩子的教育經濟條件沒問題,又有一定的文化底蘊,這些都不用擔心。

    如果孩子心裡有壓力,接送上學可以請一個專人負責。如果孩子和父母交流的好可能不存在這些。

    我也是40歲生了孩子,領著孩子出去,經常有人問,是兒子孩子,還是女兒的孩子,我的孩子一定搶先回答,這是我媽。然後孩子還安慰我一下,媽,咱們不和她們比年齡,比水平。有時候還逗我開心,媽,你沒那麼老,她們不會看人。

    每次尷尬我都笑一下,我和孩子說,人家說得沒錯,我們很多同學孫子孫女是和你一樣大。

    希望這對夫妻高興面對,自己養自己的孩子,自己走自己的路。祝你們好運!

  • 9 # 齊跡語文

    67歲老人生下孩子這件事,最近特別火。影響了各個領域的人。

    有了孩子自然會面對教育這件事情。

    其實會有幾個方面的問題出現,比如接送孩子,輔導孩子就是很大的問題。

    01

    現在很多情況下,家長去接孩子,孩子們心裡感覺就會不一樣。比如上次小侄兒,有一天突然告訴嫂子,你一直去接我好不好?不要再讓爺爺奶奶去接我了,別人都是爸爸媽媽去接。試想一下當這67歲老人去接自己的孩子的時候,小朋友不經意間的一句話,可能就會打擊到孩子。別的小朋友會說,你的爺爺奶奶來接你啦。這個時候一定要關注到小朋友的內心。必須給她好好解釋這個事情。

    02

    其實輔導作業是一件費心費力的事情。在很多年輕的家長輔導學生都很困難,因為現在教育似乎越來越有難度,先不說難,就是精力也達不到。畢竟是老人了,七八十歲的老人,去照顧孩子的生活,都有可能力所不能及,更不用說對孩子全面的教育。

    所以,這可能是一個很大的難關。是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選擇,我願意尊重他們的選擇。願他們快樂地接受天賜,接受這份幸福。

  • 10 # 2020這樣的夏天

    這對老夫妻的生育觀就已經脫離現在這個年代了,還停留在有錢能養活的思維上,現在的90後謹慎的面對生育就是看到了養育中的責任更大,已經不單單的吃飽穿暖的層面了

  • 11 # 樂樂135233715

    我媽媽41歲生的我,小時候我發現我媽媽和別人的媽媽不同,別人的媽媽年輕,而我媽媽老了,但我不知道自卑,很愛媽媽,媽媽從不打我,罵我。別人的媽媽很兇,會打她的小孩。所以我覺得我媽媽最好。

  • 12 # 燕子254800094

    這麼高齡的產婦確實驚奇,如果產婦現在70歲了,別說教育孩子有問題,就連怎麼撫養孩子都有問題,心有餘而力不足啊,如果沒有各界人士的愛心幫助,我覺得很難自己撫養孩子,畢竟這老太太有腦梗,還等孩子上學呢,老太都不知道在哪兒待著呢。孩子的教育,學習等各方面問題,你說老太太能輔導嗎?不可能的事情!

  • 13 # 娟子媽媽講故事

    孩子為什麼要自卑?她是天賜的寶貝啊!證明她生命力頑強,從孃胎裡就比別人強大!不明白媒體為什麼要一直炒作這個話題,都是假設為今後不確定沒發生的事情提前擔心焦慮?簡直杞人憂天!

  • 14 # 春之聲1953

    希望這對父母不要嬌生慣養、過度培養這個孩子!讓她順其自然地成長,讓這個孩子從小就培養自立的習慣!從小就學會做各種家務事和基本的生活技能!一定不能嬌生慣養……。

  • 15 # 使用者7469418437302

    提問者大腦有問題,應該回小學讀書,67歲超高齡,看來你爸媽也只多四十歲就去天堂了,你沒存父母教養,分不清正常人能活多大,,,,,可悲你長成一個人,,,,

  • 16 # 軒老師談教育

    首先我非常佩服這一對老夫婦的勇氣,從開始放開二胎,我就不敢想這件事情。孩子雖然已經上高三了,但懷孕、生產、輔導孩子作業等等各種陰影還在心頭繚繞,讓我在二胎的問題上選擇望而卻步。

    不知道這對高齡父母在要孩子的問題上是否經過深思熟慮,不過孩子既然已經降生了,只能選擇既來之則安之。給孩子更好的教育,讓她和別的小朋友一樣健康快樂的成長,也是這對高齡父母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這對父母有過育兒的經驗,這對寶寶的成長非常有利,儘管如此也要不斷和年輕的媽媽們切磋育兒的經驗

    我們經常說三歲是一個代溝,這對67歲的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代溝可能很大,而且因為老來得子非常容易對孩子溺愛。雖然子女們反對這個孩子到來,但是既然已經生下來相信他們也不會不管不顧,和子女們多探討一下孩子的教育問題,避免教育中少走彎路,不失為一條捷徑。

    雖然有著豐富的育兒經驗,但是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育兒觀念也一定要更新。67歲帶孩子可能比較辛苦,但是夫妻兩個人一起帶應該還能承受,無論時間上和經濟上都不會有太大的壓力。相對那些工作的年輕父母們更有優勢。不妨走出家門,多和年輕的媽媽們請教學習,切磋育兒的經驗。千萬不能因循守舊,還按照自己年輕時的觀念和做法來撫養、教育孩子。

    也可以透過網路、電視、書籍等媒介學習先進的育兒經驗,年齡雖然比較大了,但是保持年輕的心態還是非常重要的,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這樣才能縮小與孩子的代溝和心理差距,也能因為避免溺愛而造成孩子的不好管教。

    用自己的實際表現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讓子女們也加入到對么妹的教育中來

    我覺得父母年齡大不是讓孩子自卑的主要原因。讓孩子感到自卑的是父母年齡大,所以在說話、做事包括著裝打扮等方面比不上那些年輕的家長。所以這對高齡夫婦就要提高對自己的要求,爭取做一對年齡雖大卻不落伍的父母。讓自己的言談舉止穿衣打扮都能跟上時代的潮流,而不是以一副老態龍鍾步履蹣跚的模樣出現在孩子的面前,有一種美叫優雅地老去。

    還可以讓孩子們加入到對幼兒的教育中,因為子女都已長大成人,和那些年輕的寶媽寶爸們年齡更相似,無論在育兒經驗,還是在孩子的管教上都更有時代感。這樣就彌補了高齡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欠缺,也能彌補孩子對年輕父母渴望或者羨慕的心理,讓孩子在大家的關愛中健康快樂自信地成長。

    還要努力搞好和成年子女們的關係,不要因為這個小寶寶的介入而影響了家庭關係

    很多人擔心這個小寶寶將來會成為哥哥姐姐們的負擔。雖然兩位老人表示都有退休金,撫養孩子不是問題。但是不得不考慮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可能出現衰老病痛等症狀,還是需要那些成年子女們的扶持和幫助。

    既然孩子已經生下來了,儘量想方設法的跟子女們溝通,取得子女們的理解。也許他們暫時還不能釋懷,剩下的時間就是用親情慢慢感動他們,讓他們認可和喜愛上這個遲到的妹妹,在以後的教育和成長中,給孩子更多的關愛和扶持。

    我並不贊成高齡夫婦要孩子,因為自己的身體狀況不可預知,對孩子的撫養也不敢抱太樂觀的心態。但是既然這個小天使已經來了,再去責備或者後悔沒有任何意義,要做的就是團結全家人,共同把寶寶撫育成人,讓她和別的孩子一樣健康快樂的過好每一天!

  • 17 # 歸真其人

    種未癟,地未乾,六七老嫗又做娘,老頭實在不簡單!

    兒女大,孫女長,妹幼姑小也要喊,晚輩領著上學堂。

    無意吟出一聯,加個橫批吧:

    天賜健康

  • 18 # 聽聽路人

    一個新的生命降生來之不易,67的父母老來得子更不易,人們不應過度的抨論別人什麼,只能默默的祝福她們平安幸福!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同,但在成長的過程都要經過風雨的洗禮,才能面對時代的要求。

  • 19 # 伊可新6

    為什麼要操這些心呢?老兩口及天賜問了嗎?看把你愁的。你怎麼知道這娃一定會自卑呢?

    都說窮會自卑,醜會自卑,矮會自卑,弱會自卑,病會自卑…自卑的人太多了,不差誰。但一定會自卑嗎?

    我5歲喪父,我弟2歲。父親倒是年輕,不到30歲,有個好飯碗,好前程。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還不是說走就走了。母親是個農民,一下子就窮了,最窮的。我媽雖能吃苦,但我們仍是單位養大的,直到15歲,可以到18的。從小全校師生都認識我,欺負二字咋寫的都沒讓我知道,上個廁所總有人跟我說:好好讀書,你媽養你們不容易,長大了要孝順。老師個個都很照顧我,明明什麼都一般,樣樣都栽培我,給了我很多鍛鍊的機會,好比上了好多免費的培訓班……同學們對我幾乎是仰視,家長愛說像**一樣懂事。我媽做什麼都很出色,總有人豎大拇指,很榮幸。升學時,總有長輩送我筆本之類的,很溫暖。鄰居家一包餃子總有我家的,我家吃不起。感謝每一個關照我家的人。

    上初中時,有同學無故罵我沒爹,可惜我心裡沒陰影反罵了回去,毫無所謂,看誰的嘴厲害。再後來發現也有好多同學同情我家的狀況,很客氣,但我自己也沒反應。那些不露痕跡關心我的,我記在心裡感恩,這世上就是這樣,有落井下石的,但也一定有真善美的!你要看得見。

    最差的結果就是成孤兒嘛,國家會管的,不孕不育家庭會珍愛的,肯定還有遺產。跟我家叮噹響的窮來比,她生活的會像仙女公主。生都生了,塞不回去了,誰的一輩子沒有缺憾?祝福他們健康長壽吧。

  • 20 # 瑛姐秀biahhua

    生孩子已經不是你的事了,你應該安享晚年了,何況你還有病,你真的是腦殘了,有罪受吧!出風頭,沒什麼稀奇的只是可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提辭職被老闆加薪留下來的人,後來的發展都是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