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影視觀察家
-
2 # AcFun彈幕影片網
今天被KKW刷屏了~
官方吐槽很有意思噠~不過皇帝天天穿朝服,連小憩的時候都不嫌累的慌,一身大明黃,這種情況在目前的各種紀錄片中仍然沒有改善啊~心疼ing
還有這個稱呼:
“我皇阿瑪要是在世”,稱呼先帝為皇阿瑪,顯然沿襲了影視劇小說的用法。
清代,皇帝在世時,皇子稱呼皇帝為皇父或汗阿瑪;去世後,則惟有嗣皇帝能稱先帝為皇考,其餘兄弟輩,則只能稱先帝廟號。以乾隆的五弟和親王弘晝為例,應稱雍正帝為世宗憲皇帝,如果稱皇考,則恐有僭越之嫌。當然只要嗣皇帝不介意,兄弟們私下裡稱先帝為皇考也無所謂。不過乾隆帝本人還是比較介意的哈!
所以此處,乾隆皇帝應當說“皇考要是在世“,這才是正確的說法。
此外,唐英作為內務府員外郎,督辦景德鎮窯務,路途遙遠,一應事務都是透過奏摺彙報,怎麼可能跑到乾隆面前,而且還在乾隆寢息的時候守在寢宮外?這不合規矩呀!
不過既然採取影片的展現形式,為了大眾的觀感,這麼改也無可厚非。
可是一個言必稱奴才的人,又怎麼可能教育乾隆的審美呢?
顯然這是編導個人的槽神上身,借唐英之口,表達現下大家對於乾隆的看法。
但清乾隆各色釉彩大瓶本身審美並不奇葩,雖然有炫技的成分在,但更多的表現的是一種追本溯源。以唐英的專業,必然不會出此語。
況且康雍時期雖然器物多素雅,但顏色釉的復古創新正肇始發展於這個時候,這其中也有唐英的功勞。
他應當是與有榮焉,而不是一幅嫌棄的表情吧。
這段內容既然是根據史實改編的,何不多加入一些好玩的史料,比如大家應當都比較感興趣,這些價值連城的瓷器當時究竟成本幾何~
唐英燒造上色之瓷器甚糙,釉水不好,瓷器內亦有破的,著怡親王(弘曉)寄字與唐英。而大家透過科普,可以得知雍正時燒製瓷器,“歲不過八千餘兩”,而乾隆初則是每年留存兩萬兩,如有結餘,留存於下一年充用。
-
3 # 凡人居
非常好的節目,看完第一期,覺得會一直追著看的。
1.節目組良心製作,舞臺、剪輯、節目安排都很好。
2.舞臺演繹講故事,增強代入感,演員選角也是很用心。
3.館長加持,更有權威性。
4.表白張國立老師,之前看過他的《我們穿越吧》,就覺得很不錯,既有適當的綜藝幽默又有足夠的歷史韻味。這一次依然很好。
-
4 # Ajoywy
我是王凱的影迷,特別喜歡各種瓷母大瓶的小劇場。佩服導演、編劇、撰稿人的腦洞,“農家樂審美”、“你們家裡人知道嗎”、“迷之自信”簡直笑死人。可憐的乾小四,被愛豆和老爹轉著圈懟,笑死了。這段官方吐糟超級棒。王凱的神情拿捏的真好。
這個節目的主旨非常好“讓文物活起來”,如何讓中國五千年的輝煌歷史輝煌的呈現在當代民眾面前?央視選擇了一個很好的切入口。故宮參觀過幾次,也看了文物展,可對我們這些普通參觀者來說,真沒引起多大的興趣。看了昨天的節目我決定再去故宮,還有再去參觀本地的博物館。
前生好,今世也好。把故宮志願者、非遺傳承人、故宮三代守護人請上舞臺,向他們致敬,滿滿的正能量。
至於舞美真的大氣好看。
-
5 # 古有軒金絲楠藝術
古有軒金絲楠,為國家寶藏喝彩!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離不開詩詞歌賦,古文傳記的弘揚,而一直以來,我們欠缺了對實物的鑑賞和體味,國家寶藏開始彌補這個短板。
我們對文化內涵的理解,如果有古董文玩假以形象的印證和渲解,在今天這個顏值優先的時代,相信一定能更好的讓大家理解和喜愛。國家寶藏做到了這點。
古有軒金絲楠建議,今後多製作些類似的精緻,活潑,新穎的文玩節目,讓中國的傳統文化更深入人心!
-
6 # 火八卦
就陣容而言就是逆天的強大。嘉賓有撒貝南、王凱、易烊千璽、段奕宏、陳曉、李晨、劉濤、范冰冰、張國立等。主題是介紹國寶,每段介紹一個國寶,講一個故事,還要配一個明星講解員!節目形式是搞成了小劇場形式,本來卦主還擔心這個節目會弄得不倫不類。沒想到
非常有梗。第一期節目簡直就是一個針對乾隆的吐槽大會。
因為乾隆這款“各種釉彩大瓶”畫風實在太清奇了。所以大臣們勸說:“陛下,十七種花色,會不會太過了?”
乾隆則任性表示:“你們不懂!!就是要過!!!要是我偶像王羲之和黃公望這種書畫大家,他們一定懂我!”
然後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就現身打臉了。他表示,“你把我字帖糟蹋成啥樣了!你蓋章就算了還題字!”
連元代畫家黃公望也趕來吐槽,他說:“看來我的畫太高深了,得題55處後世才看得懂。”
三人之間跨越時空的對話,完全是官方吐槽,看得太逗樂了。
連乾隆親爸雍正都出來罵他“荒唐”。
要說乾隆愛發“彈幕”亂蓋章這事兒還真沒冤枉他,這次官方DISS也是非常到位了。
不過最後乾隆也解釋了他的初衷,“鼎盛王朝,就該海納百川!”
卦主覺得《國家寶藏》這個節目不錯,它讓觀眾能夠感知文物背後的人文精神,感受到與自己血脈相連的中華傳統文化精華,帶領青年人一起走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這個立意就非常有高度。另外節目採用小劇場形式,找來大家熟悉的演員出演,也可以吸引更多年輕觀眾的注意力,將文化教育貫徹下去,非常有意義。大家有時間可以去看看。
-
7 # 寧萌
最好的綜藝,就是寓教於樂。一部《國家寶藏》,用綜藝講述歷史,用寶藏傳承文明。
這部綜藝主要講的什麼呢?說起來有些平常,就是中國九家博物館,27件鎮館之寶的特展。這些鎮館之寶,每一件都有著傳奇的歷史、古老的文明和無與倫比的價值。這部綜藝,先用小劇場的形式講述寶物的前世,再請專業人士講述寶物的今生,加上3D演繹,真正做到讓文物活起來了。
12月3日,第一期播出,展示了故宮博物院的三件國寶:《千里江山圖》、瓷母、石鼓。
《千里江山圖》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千里江山圖》中,觀眾們認識了18歲的天才少年王希孟,感嘆他才華橫溢又身世成謎。在畫作完成之後,少年消失了,人們寧願相信,他走入了畫卷之中,幻化成為江邊的漁夫,山下的小樹,或是天邊的雲霧,生生世世守護著這件傳世之作。
瓷母:盛世中華,就應當文化自信在瓷母的故事裡,乾隆皇帝的迷之審美和迷之自信,卻又讓人迷之感動。節目還借古人之口,吐槽了他在字畫上瘋狂蓋章和題字的毛病。
但是,正如節目中所說的,鼎盛王朝就該海納百川。乾隆皇帝的自信和堅定,正是大國之君的氣度。
石鼓:中華文明,千年的守護和傳承更讓人感動的,是石鼓的故事。無論是司馬池寧死也要找到真的石鼓,還是梁金生一家三代人在戰亂中對石鼓的執著守護,在他們心中,石鼓不是冰涼沉重的石頭,而是中國的文字和歷史,更是中華文明的根。
記得前兩年《我在故宮修文物》播出後,有1.5萬人申請故宮志願者;《中國詩詞大會》播出後,引發年輕人詩詞學習的潮流;《朗讀者》大火後,人們感動於到文字背後的溫情和力量。
-
8 # 智黑inHeater
作為一枚不折不扣的綜藝迷,這兩天被央視一檔新節目《國家寶藏》吸引了,而這個剛上線一期就在豆瓣上獲得9.3高分的綜藝,究竟與一般的文物類節目有何不同呢?這裡面或許有許多因素的存在,但是最根本的還是它的內容 。
首先,能夠出現在這個節目中的文物
可不是《鑑寶》裡那種百姓大眾化的收藏品
(知道這個節目的朋友們一不小心就暴露了年齡)
只有百萬裡挑一或是鎮館之寶級別的文物
在文物的介紹環節
也並不是簡單地請專家來評鑑
說一些普通人聽不懂的專業術語
而是首先由明星來擔任守護人
以舞臺劇的形式
為觀眾演繹出它的“前世”
比如凱凱王扮演的乾隆皇帝
就十分形象地被自己的偶像以及皇阿瑪
轉著圈diss審美
接著就是大家熟悉的講解環節~
會請到業內的專業人士為觀眾講解文物的“今生”
雖然都是專業知識
但這些老師都講得十分有趣且易懂
喵妹打包票你們絕對不會感到乏味!
甚至還能從中知悉許多感人的故事
越聽越燃
如果有小夥伴覺得光為《國家寶藏》打call刷彈幕
已經不足以表達你們對浩瀚華夏曆史熱愛之情的話
那麼第一期就出現了的故宮博物院
絕對是你們“朝聖”的不二之選
而且最近故宮正在和Google Arts & Culture合作
聯手在養心殿旁邊的數字館裡打造了一個
快閃實驗室
想知道它都有些什麼好玩有趣的專案?
快跟著喵妹的步伐來一探究竟吧
請空間想象力好的小夥伴們
先在內心畫出一個半圓環形的展區~
根據逆時針的方向
首先映入眼簾的裝置叫做Portrait Matcher
這是一個能夠將人臉與藝術畫作中的人物肖像
根據相似度進行匹配的機器
操作起來也十分簡單
你只需要站在機器的正前方
左邊的攝像頭就會讀取你的臉部資訊
同時右邊螢幕裡的肖像畫也會滾動起來
直到出現和你的臉型最相似的一個
如果你轉動腦袋
所匹配的肖像也會跟著變化
其實類似這樣的技術在綜藝《我們來了》第二季中就出現過
(都說了喵妹是綜藝小能手~)
被應用於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中
遊客可以透過裝置尋找兵馬俑中與自己最像的那一個(額有點嚇人……)
還能夠獲得相對應兵俑的位置資訊
為遊客的觀賞帶來更多的趣味性
看著喵妹手上的小彩旗跟緊喵妹的步伐啦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第二個展區!
這裡也放置了一塊6㎡左右的電子螢幕
輪流播放著世界各地博物館的藝術作品
比如衛城博物館收藏的愛與美之神阿佛洛狄忒的浮雕、文藝復興時期畫家桑德羅•波提切的 《維納斯的誕生》、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裡膾炙人口的名畫《星空》等等
這裡展示的每張照片都在10萬畫素以上
比如這個來自於清朝的畫琺琅海棠花式瓶
放大之後你仍然可以清晰地看見瓶身上精美的花紋
鐺鐺鐺鐺~
最後一個展區是由Google開發的應用Expeditions
需要配合Google的VR眼鏡一起使用
看這滿滿的中國風~
這個系統目前更多地被使用於教學當中
首先老師需要在電腦中開啟Expeditions
選擇想要展示給學生的圖片或影片
學生只要戴上VR眼鏡就可以看到這個場景
轉動視角就可以進行360度的觀賞
老師也能夠透過電腦中跳動的笑臉圖示
得知學生們的視覺著落點
這裡將這套系統用於協助文物展覽
能夠讓遊客更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就好像穿過了漫長的歷史長河
真的來到了當時的年代一樣
整個展覽的活動時間從11月30日持續至12月8日
所以對這個快閃實驗室有興趣的小夥伴們
趕緊抓緊機會去故宮博物院瞧上一瞧
錯過這個機會可就不知得等到何年何月啦
想知道妹子如何用奇特腦回路看待科技行業、智慧產品?
-
9 # 優優飛揚
這個評分意味著什麼,它應該是2017年評價最好最熱門的文化類綜藝節目。《見字如面》第二季也是9.5,但是參評人數只有不到4K人,相當於前者的一半。
說一下這個節目的成功之處。
選擇的是與大眾生活非常遙遠的國寶文物。想要吸引普羅大眾的眼光,節目編排形式很重要。
請當紅藝人當守寶人,比如第一期就請來了李晨、王凱、梁家輝。
這些藝人的出現能夠為節目帶來流量。他們在節目中還會通過歷史演義的形式向觀眾科普國寶的“前世傳奇”,這種故事化講述手段,相當娛樂化。
舉個栗子,王凱守護的國寶是瓷母。而瓷母的創造者是乾隆。
王凱扮演乾隆,演繹瓷母的創作故事。
為了提高節目的娛樂性。在講述這段故事的同事,節目組還挖掘乾隆熱愛題跋的臭毛病,吐槽王凱糟踐文物。
比如他在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瘋狂蓋戳,
在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不斷批註——謝天謝地,後來被認定是贗品。
在節目中,連乾隆的爹都不忘跳出來吐槽乾隆的農家樂審美。
而瓷母正是代表乾隆農家樂審美的代表作。
除了明星演繹故事,節目組還請來全中國最好的九大博物館的館長組成專家點評團。這些為節目專業性保駕護航。
可以說,《國家寶藏》的野心非常大。它想要用國寶打通曆史與當下,明星與普通人,資深專家與普羅大眾的關係。
由於輕鬆活潑的演繹形式和相對專業性的選題,為觀眾帶來了技能寓教於樂的精神按摩,因此得到9.5的高分。
個人認為,在經歷各種無腦的休閒類節目之後,觀眾對於這類主旋律式的文化綜藝節目的接受度會更加強烈。而這也是《國家寶藏》被看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當然,這檔節目還是存在一些缺點,比如說服飾欠妥當。
李晨飾演的宋徽宗不可能穿鵝黃色龍袍。
因為在宋代,即使是皇袍,也能使赭黃袍或者紅袍。
古時候,歷朝歷代信奉鄒衍提出的陰陽五行始終說,把每個王朝都配以金、木、水、火、土。宋朝屬火,要穿紅。
李晨穿的黃袍過於明清風。這是和大宋氣質相違背的。
但對於一檔標榜“點燃延續中華文明的燦爛星火”的綜藝文化類節目,這種潦草敷衍就好比玉盤珍饈中多了只蒼蠅,讓人惋惜。
花這麼多錢打造一檔節目,給服裝的費用太少才造成這樣的失誤吧。
-
10 # 不止看戲
“讓國寶活起來”,《國家寶藏》的這個slogan真是恰到好處。
剛剛播出第一期就得到一致好評,央視最近推出的這一檔文化綜藝欄目可以說在規模氣勢上都再創新高。欄目邀請九大最具分量的國家級博物館(院),每家甄選出3件鎮館之寶。欄目組為沒見國寶尋找一個明星“守護人”,並演繹關於這件國寶的前世故事,之後再請專業人士來講述這件國寶的“今生”。
欄目的藝術顧問、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說過,“做這個節目,就是要告訴民眾,博物館不是旅遊景點,而是常去常新的地方,每次去看不同的策展布展,都能看到不同的東西。”這一點正是切中了,很多人進博物館不知道看什麼的困惑。
這節目在嘉賓選擇上花了心思,比如讓梁家輝來“守護”石鼓,感覺人物氣質和石鼓是吻合的,而後再講述五代人守護國寶的故事,就顯得很順序。
另一點上,欄目並沒有因為是要介紹國家寶藏而定格高冷嚴肅,而是最大限度的削弱“看懂國寶對觀眾是有要求”的這樣一個固有的觀念,最明顯的當然是吐槽乾隆審美,顯出一種很open的心態。
關於這個節目目前豆瓣口碑已經9.5,本人認為有一點節目之外的因素,也是十分重要的。它順應了“需要”。
還有,故宮出品的一系列的“萌物”成為網紅,而後故宮博物院的“看門人”單霽翔也歲隨之成為網紅。這些都為中國本土的大型展覽積攢了不少的人氣,而此時推出《國家寶藏》無疑是順應潮流和觀眾需求。
這樣看來,《國家寶藏》更像是一個“走出博物館的講解員”,為更多的普通人來講解中國文物、中國文化,我想作為一箇中國人在看到這些故事、聽到這些文化之後,一定會從心底增加作為華夏民族的自豪感,這也是大型文化欄目存在的最大意義。
-
11 # 奮鬥吧P年
對於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感受:
①對於像我本身就對歷史感興趣的人來說,這是一個視覺大餐,可以很認真的從頭看到尾,學習國寶背後的歷史,甚至還會在根據興趣深入瞭解這些國寶。一開始的介紹就特別的高大上,有木有!
②對於衝著豆瓣高分,很多人好評才順便來瞧瞧,或者因為愛豆為其打call,才看一部分的人來說,這雖然也是一種享受,但是更多的像在看綜藝節目。
但不管怎麼樣,我還是很喜歡這種接地氣的表現形式,一般人不會接觸到這些文物,就算去博物館看展覽,也只是驚歎一下,拍個照,就匆匆看下一個文物了,真的就是走馬觀花。
而這些像《我在故宮修文物》、《國家寶藏》類節目,真的一下就拉進了普通人和這些歷史文物間的距離,而且紀錄片的形式也很新穎,兼具專業性和娛樂性,符合年輕人審美。說起乾隆皇帝這段也是很風趣幽默呀!而說起石鼓,司馬池的這段話發人深省:很多人都說,我們華夏民族沒有信仰,可其實,我們的信仰就是自己的文字和歷史。如果連這點信仰都糊塗,那我們何以為人!司馬池寧願一死,也不能成為歷史的罪人。很多國家的文字都漸漸消失,不為人知,而中國的文字卻這樣延續了千年,這就是我們文化的根呀!
這檔節目是為了讓文物活起來,讓更多的人瞭解國家歷史,體會歷史風情,祝願節目組繼續創收視新高!
-
12 # 老夏說
新時期的宣傳工作也應該從中總結經驗,而不是一味的高大全,90後,00後吃你那些老一套的說教?可能嗎?
從文化自信,到文化認同,再到民族認同以及國家認同,這是宣傳的新路子。內心的認同,是強求不來的!
-
13 # 張不咋
這週末和昨天,把國家寶藏前兩期,故宮博物院和湖北省博物館看完了。
講真,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這個節目真的非常有意義也非常好看!可以說是有淚點、有笑點、有深意的一部節目。
該節目先是告訴了我們每個國寶的守護人,再由國寶守護人為我們講述國寶的前世與今生。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過去與現在與未來。無論從哪一個方面來講述都是一部可歌可泣的佳作。
就自己來講,最有印象的就是故宮博物院的那一個瓷母。
節目先是講述了國寶的前世——乾隆不顧所有人的反對,打破陳規,創新思想,歷盡千辛萬苦燒製而成的瓷母——各種釉彩大瓶。清乾隆各種釉彩大瓶,清代乾隆年間燒製,器身自上而下裝飾的釉、彩達17層之多,其標誌著中國古代制瓷工藝的頂峰。
而今生的故事便是,一群來自各行各業五湖四海的志願者們,為了保護國家文物,為了繼續延續併發揚中華文化精神。一如既往的在故宮博物院當志願者,一年兩年十幾年始終如一……這些志願者們真的是戳中我的淚點。他們的一言一行中,都能讓我感受到他們對中華上下五千年深深的民族情懷。
而本篇節目的宗旨便是——
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連線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樑。每一件文物,都是一個記載民族血脈的基因密碼;每一座博物館,都是一座守護中華文明的基因寶庫。每一種文明都延續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勇於創新。《國家寶藏》從博物館“文物”入手破題文化綜藝,用鏡頭語言帶領觀眾走進博物館,力圖對每一件文物的前世今生進行梳理與總結,與觀眾在一眼萬年中,感悟傳統文化的深厚與自豪。 -
14 # 樂陶視界
節目每一期,由一家博物館舉薦館內的三件藏品,每件藏品都有一位明星國寶守護人來講述這件藏品的“前世傳奇”和“今生故事”。簡直就是中國版博物館奇妙夜!你有沒有被驚豔?你有沒有被震撼?為國寶打CALL!.....也為家鄉湖北打CALL!!!!
-
15 # 糖豆喵小姐
從初中就熱衷於看各種有關於歷史和考古的影視、電視作品,《探索發現》可謂是陪伴了我整個初、高中生涯。大學時候,別人都在看偶像劇的時間,我也用來看考古的“古墓”系列!《我在故宮修文物》我從紀錄片到電影,看了不下20遍,但依舊那麼喜歡,每次都能發現不一樣的、很新奇的驚喜。《國家寶藏》對於我來說,是在我即將邁入30歲之前,又一個震撼到我心靈的節目!
新的形式、新的內容、高大上的舞美……這些創新讓我眼前一亮。《國家寶藏》除了繼承央視的高品質,及此前在文化類節目上積累的成功經驗外,還得益於節目綜藝的外殼加紀錄片的語言,創造了一種全新的表達,用時尚現代的方式啟用深沉古老的歷史,讓國寶們“活起來”,這就是它的成功和高收視、高點選率的秘訣所在。
其實,這個節目最讓我觸動的,除了從中汲取知識外,是志願者的部分真真切切戳中我的淚點。無數來自各個崗位不同年齡段的文博志願者們在博物館為弘揚與共享人類文明而不懈努力!從老者到青年,從工人到博士,他們來自各行各業,但是都因為志願者的工作聚在一起,為他們深愛的、希望讓世界知曉的、願整個中華民族文化傳承不息的共同目標,在故宮裡迎來一隊又一隊遊客,每天講述,但每一天的講述都是新的。
我看到這一幕的時候,流淚了,是一種作為中國人的自傲和激動,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的感覺是一樣的,那種感覺就像是當年看大閱兵一樣,那種激動和自傲。
民族文化自信,文物承載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這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我覺得應該多幾檔像《國家寶藏》這樣的節目,不要氾濫,就要這種用心去做的精品節目。
-
16 # 茶邊求
《國家寶藏》,這檔這段時間最有品的綜藝,讓中國的傳統文化吸引了很多國人的關注。
在第一期節目中
出現的那件乾隆時期的大瓷瓶
非常引人注目
有人說她是我國古代瓷器的巔峰之作
也有人吐槽說
這是乾隆爺“農家樂”審美的真實寫照
還有很多調侃的比喻
“蓋章狂魔”
“東北大花棉襖”
……
這麼一看,似乎還真是“大花襖”style……
其實,對於古代瓷器而言
一直存在兩種觀點的爭論
▍中國瓷器的巔峰到底在宋代還是清代?▍
持清代觀點者,往往以工藝的高超為依據
持宋代觀點者,則以宋瓷獨步天下的簡約、自然為審美之最
那麼,究竟誰對誰錯呢?
其實,這是兩個不同層面的考量
01 清代瓷器的“黑科技”
瞭解古代瓷器的人都知道
各種彩瓷從明代開始相繼問世
五彩成熟於明代,以嘉靖五彩最為典型
明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前一陣拍出了2.13億
鬥彩誕生於宣德年間,以成化鬥彩最負盛名
粉彩創燒於雍正且最具代表
琺琅彩創於康熙且最為珍貴
而洋瓷亦創於康熙而盛於乾隆
清康熙 珊瑚紅地琺琅彩蓮紋碗
以上五種彩瓷
涵蓋了中國古代陶瓷中的彩瓷主流品種
其中有三種創燒於清代
這些絢麗多彩的陶瓷器
為清代的制瓷成就增添了歷史上濃重的一筆
清雍正 粉彩蟠桃紋天球瓶
依託於管理嚴格的景德鎮御窯廠
依靠一批在制瓷領域取得突出成就的專家
看來不管在21世紀還是17、18世紀
最貴的還是人才啊!
郎廷極行樂圖
郎廷極、年希堯、臧應選、唐英,他們身處康乾盛世時期,先後在景德鎮御窯廠管理官窯瓷器的研發和燒製,為成就清代炫彩斑斕的陶瓷藝術立下了汗馬功勞
唐英(1682-1756年)瀋陽人,隸屬漢軍正白旗,能文善畫兼書法篆刻,1728年奉命兼任景德鎮督陶官,在職將近30年,先後為雍正和乾隆兩朝皇帝燒製瓷器。
給兩任皇帝當燒瓷總管很牛掰是吧?
只見X吃肉,不見X捱打,
寶寶的苦又哪裡是你能懂的?
比如乾隆帝
就時常親自過問瓷器燒製情況
乃至於器物上的諸多細節都要親自叮囑
有時因御窯廠燒造的瓷器達不到要求
他還繪遷怒於管理者
據史料載,因為“未合上意”,
唐英曾經被老闆乾隆爺一次性扣掉四年的工資……
沒錯,是四年……
在如此嚴苛的“老闆”要求下
成就了清代制瓷業的“黑科技”
瓷器種類上得到了空前創新
新穎的器物造型層出不窮
單單從技術上來講
釉色的裝飾確實達到了相當的高度
清乾隆 粉彩像生瓷果盤一對
乾隆時期的“像生瓷”更是將釉色的運用達到出神入化的境地,通常用瓷器模仿自然界的某種物體,卻形態逼真,惟妙惟肖
更是融合了西洋風格
創作了一件件中西合璧的藝術品
洋彩就是其中的典型
清乾隆 洋彩黃地蕉葉紋美人觚
她創燒於康熙時期
借鑑了西方“巴洛克”的繪畫風格
採用西方琺琅彩料精工製作而成
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的時代象徵
所有的這一切
才衍生出
▍清代瓷器是中國陶瓷巔峰的說法▍
清乾隆 洋彩瑞芝洋花蟬尊
02 宋瓷“天人合一”的審美
宋代瓷器
則是人類陶瓷史上的另一座豐碑
她沒有後世的那些“黑科技”
只是陶瓷發展到一定高度的階段性產物
通常以較為單純的色調出現在世人眼前
北宋汝窯盤 圖:動脈影
為何有人說她是巔峰?
因為審美
宋瓷注重造型的古樸雋秀
追求釉色的淡雅質樸
臺北故宮藏 北宋-汝窯水仙盆
她不以繁縟的紋飾取勝
也不靠窮奢極欲的華美取悅他人
她將宋人內斂、質樸、極簡的格調展現的淋漓盡致
這也是我們中華文化的根源
▍天人合一,以人為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哥窯灰青釉雙耳三足鼎
宋瓷正是站在這樣的一種高度
才被世人看做是一種不可逾越的高峰
說她不可逾越
不是指制瓷技術
▍而是站在一種巔峰上的審美▍
臺北故宮藏 北宋-定窯白釉孩形枕
03 乾隆帝心中住著一個……清代創燒的瓷器猶如盛開的鮮花
五彩斑斕光鮮奪目
帝王們被大清國的盛世景象自我陶醉
似乎連瓷器也要創造出一個千古神話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各種釉彩大瓶
各種釉彩大瓶,也叫“瓷母”,由17種釉彩組成,是中國古代制瓷技藝的集大成者,由乾隆皇帝親自監督燒造。
“made in 大清”
瞧瞧!這才是天朝大國的象徵
然而在帝王的內心深處
果真如此嗎?
很多人調侃乾隆爺,最愛拿他的審美說事兒
完全是“農家樂”式的審美
奼紫嫣紅花團錦簇是最愛
然而,這只是一種表象
對於乾隆爺的審美評判,網上更有段子展開遐想,道出了一段乾隆爺和父親的對話,上面這張圖也出現於《國家寶藏》第一季的橋段中。
在他內心深處始終嚮往宋瓷的淡雅質樸
尚古嗜古也是他的興趣所在
他時常即興抒發情感
創作了很多關於宋代五大名窯作品的詩句
並令工匠將所作詩句刻於器物表面
清乾隆 《弘曆賞古圖》
透過這些作品可以看出
乾隆爺每每經過反覆把玩之後認真思索
針對器物的造型、釉色、出處、含義等等
都做出了自己的理解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 宋-官窯青釉圓洗圖
“修內遺來六百年,喜他脆器尚完全,況非髻墾不入市,卻足清真可設筵。詎必古時無碗制,由來君道重盂圓。細紋如擬冰之裂,在玉壺中可並肩。”下署“乾隆御題”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宋-哥窯青釉魚耳爐
“伊誰換夕薰,香訝至今聞。制自崇魚耳,色猶纈鱔紋。本來無火氣,卻似有云氳。辨見八還畢,鼻根何處分。”款署“乾隆丙申仲春御題”
臺北故宮藏 北宋-汝窯青瓷盤
“盤子徑五寸,如規口面圓,出陶無髻墾,閱世獨完全,冰裂紋隱約,鐵定跡局連,底心鐫甲字,先得此同然。”乾隆壬辰新春御題。鈐印二:“太”“古香”。
設想一下
如果不是發自內心的喜愛
乾隆爺何必興致盎然地在器物上題詩?
如果不是嗜古之心的驅使
老爺子又何苦潛心鑽研宋瓷的奧秘?
這一切都將無從解釋……
04 仿宋瓷已成追求
乾隆爺對宋瓷的神往
不僅僅停留在題詩作賦
擁有至高權利財大氣粗的他
決心複製宋代瓷器
哪怕釉色相似也好
至少可以迎合自己內心的訴求——
簡約、淡雅
仿造宋瓷的命令一下,還是唐英硬著頭皮去做
——沒錯,就是前面我們說過的那位被罰了四年工資的主兒
他多方收集資料、打探訊息
在老闆的大力資助下
打響了複製宋瓷的技術攻堅戰
經過唐英的潛心鑽研
仿汝釉瓷器誕生了
接下來,哥窯、官窯、定窯……
相繼推出了“made in 大清”的同款產品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仿汝釉花囊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仿哥釉葉式洗
而早在康熙雍正的時代
單色釉已經作為一種風尚傳播開來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天藍釉獸面紋螭耳尊
清乾隆 茶葉末釉如意耳尊
單色釉,也稱“一道釉”,是指單純以一種顏色或一類主色調裝飾瓷器表面,給人以一種簡單、明快的視覺效果,宋代瓷器就是以單色釉取勝,明清瓷器在種類上有所繼承和創新。
素雅的天藍釉、沉靜的茶末釉
都是傳承唐宋陶瓷美學的鐵證
就連一幅畫作也要潛移默化地
植入了宋瓷
清雍正《十二美人圖》之一“博古幽思”,描繪了一位面容清秀、體態纖弱的美女,身著漢服倚坐在湘妃椅上的情景,她的身後陳列著一套霽藍釉碗和宋代青白釉盞託的組合器。
05 刷刷存在感
也許你會問
既然清代帝王嗜古尚雅
為何還擺脫不了大紅大綠的“農家樂”風?
最典型的是乾隆爺
被網友調侃為“農家樂”式的審美
但前提是
時代畢竟在進步,發展到明清時期
制瓷技藝必然過度到一個嶄新的階段
清代的“黑科技”
促使一系列多姿多彩的陶瓷作品誕生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黃地粉彩鏤空干支字象耳轉心瓶
同時
正是由於乾隆爺對宋瓷的潛心鑽研
他深深地體會到
很難再次超越宋瓷“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那麼,擁有“黑科技”的天朝大國又能做些什麼?
至高無上的他
總不能被後人以碌碌無為相視吧
於是
乾隆爺這才想到一個另闢蹊徑的辦法
變著花樣來尋求彩瓷的突破創新
不能大雅,那就大俗吧!按乾隆爺的話說:“就是要過!”
這樣才能慰藉他矛盾的心靈
對於“農家樂”審美的調侃
也許真的是一場誤會
其實歸根朔源
只是他想刷一下存在感吧!
06 結語
說到這裡
中國瓷器的巔峰到底在宋代還是清代
這個問題其實已經有了答案
那就是
科技永無止境
審美確有巔峰!
乾隆帝的心中
也住著一個宋瓷的夢呢!
-
17 # 舉杯望明月
節目展現了中國古代文化的強大和厚重的歷史積澱,中華民族能之所以屹立數千年,最根本的就是強大的文化融合力,源自古代燦爛文化的傳承。
而教育的成功將是中國文化傳承的基石,中華文化在當今世界上正呈現出愈發強大的頑強生命力和拓展力。一個民族只有尊重歷史而不沉浸於歷史溫床中,才能重視教育對人才的培養,教育創造無形和有形的財富推動科學技術的進步,進而迸發強大的民族進取心。文化是中國生存和發展的強大基礎,文化強,則中國強!!!
-
18 # 羅華維
可其是瞭解文物!不如說是在見歷史電影!偶爾能看到文物!一部打著文物旗號!看著歷史書!重新安排的場景!大家的一致目的!……拉廣告!靠贊住費發家致富的頭腦精英!……做著一件搏眼球的事!沒舍玩意!……俗仙!
-
19 # 老葛105
挑戰這個主題,理想其實很簡單,讓更多的人,愛上我們民族的歷史,愛上博物館。
“我們有多年輕呢?上下五千年。”就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卻震撼了所有人,五千年的文明之火一直燃燒至今,不曾熄滅,放眼全世界,也只有我們華夏民族能做得到。如果說《人民的名義》是電視界的良心劇,那麼《國家寶藏》就是綜藝界的良心節目。
恢宏的舞美,感人的故事,精美的文物所有的一切融合在一起,給我們講述了一段關於這些文物前世與今生的感人故事。時間跨越千年,讓我們領略了祖先們的精湛工藝和不屈的工匠精神;也讓我們瞭解了國家的輝煌歷史和珍貴寶藏,更加深了我們華夏民族五千年來的民族凝聚力,這一種凝聚力五千年至今不曾斷絕,依舊發光發熱。
讓我們不禁為了中華民族而自豪!!!
-
20 # 納蘭談史
《國家寶藏》這個節目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廣大網友的好評,這個節目當屬綜藝節目中的一股清流,將古典文化與現代形式完美結合,用明星來點綴國寶,迎合各種人群的口味,也為文化創新推出了一種新的方式。
不僅甄選出的國寶具有典型特色,而且明星的搭配也恰到好處,比如第一期請了香港演員梁家輝來講述石鼓故事,讓人感嘆石鼓傳奇歷史之餘,更有對港澳臺一家親文化的歸屬感。
談到個人感受,其實我對那些寶物並不陌生,精巧珍貴的國家寶藏也不止一次的見到過,但是每一次的觀賞總是會讓人更加感動,對中國歷史的悠久延綿感到驕傲,對古人的工匠精神感慨不已。
回覆列表
於蕾:問題好多我一個一個回答好不好?這個我看好多好像都比較關心我們是不是有什麼不為人知的難處啊?確實這個我覺得最大的難處是內容創新本身。因為這個其實我們做的電視綜藝節目這麼多年。形式創新是很容易的,但是我們做內容上的創新是非常有挑戰的。到底我們要,怎麼樣詮釋自己的初心。怎麼樣能夠做到大家看完這個節目之後都喜歡,都能夠走進博物館都能夠油然而生一種自豪感。啊,這是最難的,其實我們花了大量的時間都是在摸索節目的模式,我們到底要做一個什麼樣的東西給觀眾。
2、是怎麼想到前世傳奇、今生故事兩個部分去展示國寶的,而沒有說用智力問答啊,或者其他形式來表現呢?
於蕾:關於這個前世今生的話題,我覺得。因為任何一個好節目,其實都是講故事的。要講一個好的故事,給所有的觀眾。其實有很多人問過我說這個,為什麼選國寶這麼沉悶的一個話題?那麼其實,博物館和國寶一點都不沉悶,是我們沒有選擇一個好的角度去講好它。前世今生是我們想告訴大家每一件國寶就像一個,走過了歷史滄桑的活著的人。那麼他們有誕生和流傳過程中的前世的傳奇啊,然後也有一直到今天還在影響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在為它研究為它守護為它所宣講的,這樣的一些今生的故事,這樣的話就會讓觀眾覺得,這是一個活生生的從古到今,一直到今天都有生命力的東西,是活在我們身邊的,到今天為止都還在發生著影響的。
3、國寶的選擇上,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於蕾:然後關於國寶的選擇呢,其實我們也花了大量的時間。我們首先是先去九大博物館都做了一次長距離的調研。我們在很早的時候就把九大博物館都走了一圈兒,然後調研之後呢,我們跟博物館一起溝通,博物館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備選的名單。那麼備選的這個這個名單上,十件,所有的東西我們都做得非常深入的研究,非常深入的史料的整理。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又再去跟博物館進行溝通,因為實際上我們要挑選的文物,可能和博物館最初的理解並不相同。然後我們並不是說一級的文物,就一定比二級的文物好。禁止出境文物就一定比不禁止出境的文物要強。
我們想要挑選的是那些,背後充滿了這個人文精神,和我們的中國人這種情懷的東西,每一個文物能夠被挑選出來都是因為他有著蕩氣迴腸的前世傳奇和今生故事。然後能夠讓所有的觀眾覺得它一直到今天還對我們的民族發生著影響。它告訴我們,我們從哪裡來,我們為什麼以今天的方式存在,我們為什麼有這樣的民族性格。那麼這些,是挑選文物的更重要的一些標準,而不僅僅是它有多精美,它有多麼用材珍貴工藝考究。背後的這種精神價值會更重要一些,所以我們其實文物的選擇和博物館進行了幾輪的磋商。有很多文物並不在最初的名單裡。
4、《國家寶藏》這檔節目從最初的想法到呈現在觀眾眼前,這兩年來有沒有不為人知的歷程,讓您堅持兩年並沒有放棄的理由是什麼?
5、請問於導,從《非常6+1》、《詠樂匯》、《回聲嘹亮》、《開門大吉》到四屆春晚的總撰稿、總體設計,您親歷了多檔大型電視欄目的創作和誕生,《國家寶藏》對於您來說有沒有特別的意義?
於蕾:我剛才看到廣電時評的記者問好像對我的過去的經歷知道的比較清楚。然後問這個《國家寶藏》的特別的意義。我覺得它最特別的意義在於它真的是一個從無到有,完全由我們自己創造的一個節目。它完全是我們央視的自主版權。而且也是,從動議然後到整個的模式形成到最後變成這樣的一個形態來亮相,完全是我們來創造的。就像剛才我看到了尹老師發的微博,他覺得我們這個節目是真正的帶有中國氣象的真正意義上的一個創新。我覺得這是一個莫大的肯定,其實也是我們前進的動力吧。創新真的很難的,我們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節目是大概改了四五版。最初,除了名字沒有改,整個的模式,選擇,內容,都變了好多。變了好多,一直在走,一直在往前走,然後一直在不停地推翻自己才走到了今天。
6、有些非常著名的文物,比如《清明上河圖》沒有入選,節目評選的標準和目的是什麼?
於蕾:我回復一下,那個三聯的問題。一個是說為什麼像《清明上河圖》這樣的知名的文物沒有入選。其實文物這個標準的問題啊,我大概剛才最開始的時候說了一下。我們篩選文物的過程,首先是由各大博物館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備選,然後我們把這個備選研究透了,吃透了之後,我們再不停地磨合,再不停地換,有很多都不在備選名單裡。那麼從這個節目自己的初心來看呢,我們其實並不是僅僅做給一直喜歡文博,喜歡博物館的這些人的。因為這一大部分觀眾可能會看紀錄片,可能會看書,可能會真的走進博物館,我們其實希望把這個節目做給更普通的觀眾。希望那些平時對這個領域不感興趣的人能夠走進來。那麼,所以我們在文物選擇的時候,這裡面當然是有明星文物的,比方說像《千里江山圖》。但是也有大家應該知道,但並不瞭解的文物,比方說今天的石鼓。說實話在去故宮做調研之前,我們組裡的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石鼓,但是石鼓就是故宮的專家第一反應就跟我們說覺得石鼓應該沒有問題。所以我們當時都很驚詫,這個石鼓是什麼,石鼓背後有什麼故事,石鼓為什麼能叫“中華第一古物”。為什麼歷史上從宋徽宗到蘇軾,到乾隆爺這麼多的名人都跟他發生著各種各樣傳奇的關係。實際上,我們想做的是一個文化普及的事情。所以我們在挑選文物的時候當然會找一些最有代表性的,或者說是其中有一些跟觀眾能夠有熟悉元素的點的物件,但是我們也會找一些大家可能不那麼熟悉的,但是我們覺得這件東西,這個故事它背後所代表的這些氣象、情懷和價值觀,應該傳達給觀眾的這些東西,我們也會入選。所以說這個選擇的標準是什麼,選擇的標準就是,它更符合我們想要的表達。
7、關於前世故事的編排:把文物排成小品,有些是有史實依據的,有些有想象成分。那編劇的出發點是什麼?娛樂性?教育性?什麼文物的故事最難編?
於蕾:關於前世故事的這一part呢,因為很多文物其實歷史記載並不多,比如說今天的《千里江山圖》,實際上關於《千里江山圖》所有的研究都來自於圖上蔡京的那一段兒題跋。那麼我們的這個故事也是基於那段兒題跋進行的一個合理的猜想。其實從我們想傳達的歷史觀的角度,歷史本身就是一些,片面的深刻來構成的。那大家根據自身掌握的史料,來寫就了現在的歷史,那麼我們所有人都認同的歷史,其實就是,大部分人都以為然的這個歷史,但是我們在調查調研了這麼久的時候會發現,當有一個新的文物被發現、挖掘被研究的時候,可能之前的某段歷史就會被推翻。所以我們,所有的被公認的歷史,其實也都是現有的史料的集合,然後進行的合理的被更多人認知的猜想。所以基於這樣的這個歷史觀和表達,我們就希望給我們的文物,做一個基於大量史料調研之後的合理,猜想的一個故事。然後我們也怕這個中間,當然他要寓教於樂啊,他要深入淺出,他要大俗大雅,雅俗共賞。但是這個中間我們也希望在普及的過程中,不要讓觀眾誤會,歷史的客觀性和戲劇演繹的這個邊界。所以我們也標註了說本故事基於史實來合理的虛構。那麼實際上這個不同的故事,我們找了不同的點。比方說這個石鼓,在宋史上其實並沒有這個司馬光跟石鼓發生關係的記載。但是我們查了史料之後呢,我們知道他的父親司馬池,一代名士,確實受皇帝之託在四處地尋覓石鼓,而且他尋找石鼓的那個時間,正好是他在做那個鳳翔府尹的時間,司馬光大概就是七八歲的樣子。所以和這個我們小的時候都知道這個司馬光砸缸的傳說,基本上的時間相符,而且據說這個司馬池很愛這個兒子。去到哪裡都會帶著他,所以我們就基於此做了一個合理的演繹。
8、關於今生人物:節目還介紹了一些當代典範的文博人,是怎麼找到這些人的?他們中有哪些很有特色的?
於蕾:關於今生人物呢,其實今生人物也是我們花了很多心血的地方,因為我們希望大家不要覺得說文物就是擺在博物館裡的這樣的一個死的古董,我們每件文物,其實我們挑出來的都是走到今天,還在對人們產生著影響的這些東西。那麼這些所有的今生人物呢,他們來自不同的年齡層來自不同的職業,當然文博人是一個很重要的選擇,但是未來的節目裡,大家也會看到有非常寬廣的今生人物的空間。
9、今生人物的選擇標準
於蕾:他們這個共同的標準就是都跟這個文物發生著一衣帶水的關係,而且都是活生生的當下的人。他們可能是這個考古學者,可能是這個文博人員可能是講解員也有可能是一些這個,就是拿著我們的這些老祖宗留下的好東西進行新的藝術創作的這些年輕人,就是也當然也有像石鼓這樣,像梁金生先生一家五代這樣世世代代守護著國寶的這種家族故事。就是我們所有的今生人物都是想告訴大家。到今天為止,還有各種人,在用他們的人生,他們的努力,他們的生命,甚至一家幾代在守護著這些東西。那麼所有他們的努力。都是為了換一個把這些東西擺進博物館,讓你開眼的機會。
10、石鼓這個部分特別棒!既傳遞了文物的知識,也講述了文化傳承,還展示和進一步證明了大陸和臺灣兩岸文化同根同祖,不可分割。梁家輝的選擇,有什麼幕後故事嗎?
於蕾:剛好看到了這個離得最近的這個問題我就回答一下。這個梁先生,其實特別緊張。他是一個極其認真,極其認真的人。他來之前把所有的案頭工作做得極其的細,但是我們其實在臨場的頭一天,案頭很多的調整。他就很緊張,他很怕自己表達的不好,他很怕自己就是在現場會露怯。他總是覺得自己在這個國寶面前好像知道的實在是太少了,但是他現場完成得特別好,他的聲音講述感很強,現場也很活潑。我們其實有一段獨傢俬密的現場花絮。未來,估計過兩天大家會看到的,我先提前誘惑一下大家哈。
11、關於節目準確性,如何保證這個節目的學術準確性?
於蕾:然後關於這個節目的學術準確性的問題,其實,首先所有的文物,我們都會跟各個博物館的在館專家做非常詳細的溝通。每件文物的考據每件文物背後的表達,都會有很詳細的溝通。同時我們也跟這個北大的歷史文博學院建立了一個長期的合作關係。然後,那兒的教授還有博士生也會給我們提供很多的資料和考據上的幫助。另外就是我們也找了一些網路上的這種歷史的大v來加盟我們的創作。就是在整個創作過程中保證這個資源本身就是無誤的,這樣的一個路徑,然後到最後的時候呢,我們的成片也會拿到各大館去給這個在館專家們審看。比如故宮的這一期,大概一週前吧,我們在故宮組織了一個二十多個專家一起的看片會。是經過所有的專家一起嚴審之後我們又做了一些修訂。最終才呈現在電視螢幕上給大家的。當然我們確實盡了全部的努力,但是也有可能少不了會有疏漏,我覺得如果有疏漏的話,歡迎所有的人來給我們校訂。然後也基於我們的一片真心給予包容。我覺得這個事情如果能夠引起大家討論,如果能夠引起他的興趣,如果能夠引起更多的人走進博物館,關心這個領域,喜歡我們的歷史,如果我們能給大家一些吐槽的料,也是功德無量吧。
於蕾:我先說一下這個關於國立老師001號講解員的這個問題。我呢,其實和國立老師交情頗深,因為14年春晚的時候。他是唯一一個臺外的主持人,那一年也剛好是他的本命年。而我是那一年的總撰稿,所以,整個的臺本文案,然後和主持人的所有的溝通,他們的話語形態的界定,都是我來完成的,所以在大半年的工作和磨合中我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然後我在做這個節目,最後到001的時候,確實心裡覺得他是最合適的,就是無論從他的資歷,他作為演員。這個國立老師常說他是這個演員圈兒裡最好的一個主持人。我也深以為然,所以他在這兒呢,我覺得無論是從資歷啊,從分量啊,從他個人的能力,還有這個話語的講述感上,他都當之無愧。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跟我們有一樣的感覺,就是,我們的前世故事前面都有一段引述。都是由國立老師來完成的,我每次錄完那個之後,我們都覺得:聽了他的那段兒引子之後,你特別有想要看一下後面的那個故事的願望。我覺得這個就是一個演員的魅力吧。
13、於導,除了故宮博物院,其他地方博物館的選擇標準是什麼?為什麼選擇目前入選的這8家地方博物館?
於蕾:我看前面好像有一個問題是關於八家博物館的選擇標準,這個事兒,其實講過好多次了,但是如果還不明確的話,我可以再跟大家再解釋一下。我最開始的時候我說了,我們這個節目經過了好漫長的一個創作路徑。九家博物館是我很早就定了的,當時其實想過很多的概念,比方說,我們當時說這個禹鑄九鼎,這個定鼎天下,整個當時的中華就是由這個九鼎來形成的。所以當時覺得可以在我們大中華的東南西北中,找上九家博物館來一起來完成這件事情。用博物館來繪就我們的中華版圖,後來去年年末的時候,其實我最早就跟故宮建立聯絡,然後就跟單院長聊天兒。然後跟他第一次見的時候,他就覺得我們這個想法特別好,然後他也問了跟大家同樣的問題,就是:你除了我們以外,其他八家博物館是怎麼選的呀?然後,我當時很初生牛犢啊,我完全是從一個做節目的人的角度說:我們東南西北中都有啊,然後每個博物館都會選擇各種不同特色的,有意思的鎮館之寶。我們當時都已經選定了好幾件文物了,其實,挑了好多的故事。然後單院長就特別慈祥萌態地問我說,你知不知道我們國家有八大國家級重點博物館呀?我想說我是很慚愧的,我說我沒聽說過。然後他就說,因為他做了十年的國家文物局的局長。在零九年的時候,國家文物局、財政部、文化部一起,做了一個工程。就是中央與地方共建的國家級重點博物館的工程。首批有一個八加三的結構,就是八家中央與地方共建的國家級重點博物館,和三家培育中的國家級重點博物館。我當時才豁然開朗。他說你乾脆就找這八家吧,這樣的話就名正而言順了。那次聊完之後,也算是豁然開朗,然後我們才鎖定這八家博物館。這八家博物館確實也代表了,我們目前國內的博物館,這個行業發展的第一梯隊的水平。然後未來,我們當然還會拓展更寬的領域。其實節目還沒開播的時候就在文博圈兒攪動了很多的朋友的心,然後也得到了國家文物局的支援。然後很多的各地的博物館都找過來說為什麼沒有我們,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加入。我們今天還收到了國圖的這個盛情地想要加盟這件事情的想法,所以我覺得未來這個領域還會拓寬吧。
14、於導能談下跟觀眾的互動部分嗎?我看到節目也發起了新媒體活動,聽說還會讓觀眾參與“選寶”?
於蕾:關於互動,這個事情,其實我們的一個核心的概念就是希望這些國寶能讓觀眾喜歡。那麼我們會有一個網上的,官方微博、微信的投票,就是希望觀眾們去投上自己的一票。你聽完這些故事,你喜歡哪件國寶。我們最後會有一個特展,這個特展呢,因為我們所有的這些文物、這些頂級的國寶都是很難被移動的,所以我們是一個全國九地同步開展的概念,各大館都會在館展出自己最後選出來的那件國寶。那麼同時我們在故宮會有一個藝術展陳這樣的一個特殊的行為,這會是一個文化盛事吧,我覺得那個會是一個非常大的視覺表現,大家可以期待一下。我們最終選出來,參加國家寶藏特展的九件國寶,會結合觀眾投票和在館專家的綜合意見,最後選出這九件國寶。
15、《國家寶藏》和《鑑寶》、《探索發現》有什麼區別?
於蕾:我看還有一個問題是,問我們和《鑑寶》,還有《探索發現》有什麼區別?我覺得今天晚上大家看完之後,不知道大家會怎麼認為,我其實也想聽聽記者朋友們覺得我們跟他們有什麼區別的。從我個人的角度,我覺得,第一這個之前的《鑑寶》節目,當然也都是很受觀眾喜歡的。但是之前的這些節目大部分都是一些在“收藏”層面的節目,是更民間領域的。那麼我們這個節目其實是提升到了整個文博領域,我們並不討論文物的真假和文物的物質價值。因為我們這兒的東西不存在真假之別,然後也都是無法估價的國寶,那麼我們更多的目的是為了讓這些擺在博物館裡的東西跟我們的生活,跟我們的人建立起一些活生生的血脈勾連。我們希望讓大家認識到,這些東西你永遠都不可能買回家,你永遠都不可能擁有,他們也並不會被明碼標價,讓你知道他有多麼嚇人的一個價格,但是你可以為他背後的故事歎為觀止,你可以感慨我們老祖先現在有多麼的無與倫比,然後來驚歎我們血脈裡流淌的民族的文化基因,是多麼的值得人驕傲。你可以在看完這個節目之後,覺得原來我們家隔壁還有這麼好的博物館,我是不是也可以在週末,帶著孩子去到博物館裡轉一轉。那裡面的東西其實一點都不沉悶,它是非常生動有趣的,其實一直到今天還在影響著我們這些活著的中國人。
16、明星守護人的選擇呢?
於蕾:然後還有人問說這個“國寶守護人”的選擇。實際上我們說二十七件國寶是二十七組“國寶守護人”。我們由一個明星國寶守護人來帶來一個今生故事的講述者。其實這個明星國寶守護人的選擇,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覺得他們和他們所守護的國寶,氣質是非常相合的。比方說梁先生吧,他帶來的今生人物也姓梁,然後是一個一家五代的故事,他今天其實自己在節目裡面,每個明星在自己節目裡,他們都會講,他們守護這件國寶的感受,他們覺得為什麼自己會選擇自己跟這件國寶發生這種魂魄相依的關係。我覺得,關於每個明星為什麼和這件國寶搭在一起,大家會在一個一個節目裡找到答案的。其實是一種人劍合一的,這種合體的感覺。就是我們力求讓這件文物和它的守護嘉賓有一種血脈相依,劍人合一的這種水乳交融的狀態吧。
(w-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