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很多人特別喜歡明朝,卻沒那麼多人熱愛宋朝唐朝什麼的,明朝有什麼好的嗎?
9
回覆列表
  • 1 # 瀟瀟子

      由於滿清的緣故有人對明朝極盡汙衊之能事,好象明朝是最不中用的朝代。其實,只要細心比較,就會發現明朝其實是中國歷史上最有骨氣的王朝!和號稱最強大的漢、唐相比,明朝亦毫無遜色!

      

      長期為明朝邊患的是蒙古,而漢朝則是匈奴。愚昧者總是津津樂道於明英宗在土木堡被俘,可是漢高祖當年也被匈奴兵圍在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後的解決方案是,漢朝去給單于老婆送禮,請她吹枕邊風,這樣才放了漢高祖一條生路;而明朝則斷然拒絕蒙古索求財物換英宗的要求,英宗皇帝也是寧死不降,最後明朝另立新君打敗了蒙古。漢武帝派兵北伐匈奴,而明成祖則是御駕親征五徵蒙古。"敢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並不適用於整個漢朝,而明朝也有過類似的輝煌。

      

      與唐朝相比。不錯,唐初國力強盛,四海威服。可盛唐以後呢?安祿山叛兵和黃巢匪兵以及吐蕃蠻兵都曾攻入長安。可以比較的是:在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中,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曾棄都南逃蜀中。明朝則從未有過這種例子。大家知道明朝永樂皇帝從南京遷都北京,原因之一就叫做"天子守國門",受到入侵了,大明天子親自在第一線守國門。崇禎皇帝當年,北京形勢很危急,有人勸他遷都,他不去,有人勸他走,逃到南京,他不逃,他登上煤山自縊殉國而死,忠於江山社稷。大家想想,這與清廷的咸豐皇帝致京城百姓於不顧兩度倉狂逃離北京以及清廷末帝溥儀苟且偷生向日本侵略者認賊作父更有著天壤之別;也是在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中,唐朝曾向回鶻借兵,結果回鶻兵在長安附近燒殺淫掠,無惡不作。而明朝在"靖難之役"等內亂中,可曾向蒙古借過兵?還有一點,漢朝、唐朝、包括後來的清廷長期實行"和親政策",而明朝則從沒有拿宗室女子送於蒙古、滿洲去換回和平!

      

      明朝無論是遇到多大壓力,既沒有屈膝投降,也沒有割地賠款。到了明末那種內憂外患中,明朝依然兵分兩路頑強對付滿清和李自成,對關外的國土自始至終沒有放棄"全遼可復"的願望。從明英宗到崇禎帝的幾次北京保衛戰中,明朝更是堅定,兵臨城下仍然寧死不遷都"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亡",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

      當年明朝崇禎帝的遺言和清廷宣統帝的豪言可見兩個皇帝對國計民生的不同態度:崇禎皇帝殉國前怕李自成傷害無辜百姓,就寫了一首絕命詩給他: "朕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而清宣統帝溥儀的豪言: "我不管日本人在東北殺多少人,運走多少糧食和煤,只要不讓我當大清的皇帝我就不會心甘" (參自溥儀自傳"我的前半生")

      值得一提的是,明末抗清比南宋抗元更加激烈,全家投井、自縊殉國、立戰而死的官員志士無數,光後來被追諡有據可考的就多達八千六百多人。他們大義凜然、壯烈殉國、從容就義、就義前每每慷慨賦詩。明末絕命詩在數量上是空前的多,而且大都是以熱愛祖國和堅持民族氣節為其主題,我想這就是我中華民族原有的精神與民族氣節。

      

      明末英雄志士的氣節更是可嘉,摘抄幾句明朝義士語錄:

      "母年八十餘矣,當自為計。兒,國大臣,不可以不死。"

      --衛景瑗

      "勉哉元升。吾人見危授命,吾不為其難,誰為其難者!與君攜手黃泉,預訂斯盟,無忘息壤矣。"

      --馬世奇

      "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閻應元

      "大明三百年江山社稷,一旦至此,雖上有亢龍之悔,下有魚爛之殃,而身居諫垣,無所匡救,法當褫服。殮用角巾青衫,覆以單衾,以志吾哀。"

      --吳麟徵

      書生笪某,被清軍抓獲之後,刑前嘆曰:"我一介小人,今日得之士大夫之烈,為忠義而死,死之猶生也。"臨刑神色不變。

      當年崇禎皇帝抱怨百官都不來上朝,絕望的鐘聲在紫禁城響起的時候,拼命抵抗的守備太監紛紛慘死在義軍的刀下。崇禎皇帝不知道的是,他的忠臣們比他早一天便掀起了自殺的浪潮,因為北京外城已經在頭一天就被攻破了。

      

      現僅摘錄其中一小部分明朝自殺殉國官員名單:東閣大學士,曾在大明崇禎二年任河南巡撫,率兵勤王的範景文已經連續四天未吃飯,在前一天全家投井而死。戶部尚書兼侍講學士倪元璐全家十三口全部上吊自殺。

      左都御史李邦華,投水自殺;左都副御史施邦曜自殺;

      兵部右侍郎王家彥自殺;大理寺凌義渠上吊自殺;

      庶吉士魏學濂自殺;刑部右侍郎孟兆祥全家投井自殺;

      御史陳良謨全家投井自殺;吏部許直投水自殺;

      兵部成德全家上吊自殺;戶部吳甘中全家自殺;

      兵部主事金鉉全家自殺;留名者有吳徵,王章,於騰蛟夫婦總計不下百人,尚有無法統計者,全家自殺有馬世奇,劉理順,周鳳翔,汪偉不下百家,太監自殺者以百計,大部分連名字也沒留下,北京保衛戰守備太監戰死在千人以上。宮女自殺者三百餘人。皇親屬於外戚家族全家自殺超過一百家。另有紳生生員等七百多家舉家自殺。另外後宮周皇后帶頭自殺,崇禎帝嬪妃並不多,基本自殺。

      在此前,有明末權臣楊嗣昌死湖北沙市,孫傳庭死潼關,傅宗龍,楊文嶽,邵春捷,這一些都可以算當朝重臣。另外更加早的有明朝大學士兼太子太傅孫承宗全家七十口於河北高陽縣,比較出名,有明末嶽少保之稱的盧象升死河北嵩橋。後南明死忠者有著名的史可法死揚州,劉宗周死杭州,還有官員全家自沉船死海上,官員獨自到南京死,為的就是留名證明自己節氣。由於自殺官員者眾,至少有上千人名字都難以統計。

      

      讀《劍橋明朝史》,看到了這樣幾句評價:“中國的明朝是一個完全不同於以往的時代,是一個充滿極大活力的時代,明朝刻印的文化典籍比全世界其他所有地方的任何書籍加起來都多得多,對於明朝的歷史,現代研究還不足文獻資料的百分之三。”“明朝時的中國是世界上最強大也最先進的國家”這跟清朝的極度禁錮思想以及猥瑣捱打完全不同。葡萄牙人對明朝的評價有這麼幾句:“全歐洲加起來也搞不贏明朝。”“把明朝的船隊加起來可以從馬六甲到明朝搭起一座海上之橋”“明朝帝國的皇帝可以用黃金和白銀為自己造一座宮殿。”等等。美國人研究鄭和的艦隊時說,“15世紀中國的艦隊比同時期任何亞洲國家都要強大,甚至比整個歐洲加起來都強大。”繼承李約瑟事業的美國研究科技史的人研究出的結果是:“中國一個國家從秦代到明代的科技發明佔全球發明史的三分之二,清代卻幾乎沒什麼發明。”世界上第一部研究經濟全球化的加拿大人的《白銀資本》上面寫“1568到1644年這段時間全球三分之一的白銀流入中國明朝。”“明朝經濟佔世界經濟份額的60%”“很明顯,明朝時的中國主導和控制著全球的經濟”,“從葡萄牙,西班牙,荷蘭人等歐洲人不惜一切代價去中國和印度尋求貿易的原因可以看出來”等等。

      外國人不太理解這一種現象,任何一朝能夠象明末這樣忠死者多,崇禎皇帝不知道算是幸福還是算痛苦。明末忠臣、清官、義士自殺殉國人數之多是令人驚訝的!不過明王朝依舊還是滅亡了。

  • 2 # 臥枕梅聞花

    原因很簡單。 明朝是漢人建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首先,它是滅掉了少數民族建立的元而建立的,兩百年後又被少數民族滅掉。在之後的清朝,中國開始全面被西方超越,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的社會,遭受倒巨大屈辱。因而明朝被很多人賦予了悲情的色彩,對明朝的覆滅充滿了極大惋惜。網路上很多明粉實際上有很多都是民族主義。只要是非漢族傳統的一些東西,都能遭到他們的攻擊,開口閉口滿遺、野豬皮之類,直接拉低了明粉的質量。因為,對明朝的客觀分析,我被某些人認為是清粉。(說清粉,這還是好聽的說法)其實,我哪是什麼清粉,清和明在制度上一脈相承,政策極其相像。不喜歡明朝,自然也不會喜歡清朝。只不過,希望對清朝的評價客觀一些。愛因斯坦說過,民族主義是一種病。這雖然是他在遭受納粹迫害時所說,有發洩怨氣的成分,但過度的民族主義確實是一種病,得治。不可否認,網路上也有一些不懷好意之人,故意借民族主義,挑撥離間民族關係,推波助瀾,製造民族之間的矛盾。這種人不得不防。

    還有一個原因,由於多年前《明朝的那些事兒》的火爆造就了一大批明粉。由於《明朝的那些事兒》文筆有趣,比大多數正規歷史書籍通俗易懂。很多以前對歷史不感興趣的人都被吸引到了這個天地,吸粉無數。這是好事。我承認我的文筆沒有當年明月好,古文沒有他精,但當年明月的眼界還是太低了。只是拘囿於明朝本身,沒有把明放在世界歷史的範圍裡去思考。 回答前,我還看了本問答的第一條回答。回答基本代表了明粉的心聲。明粉粉明無外乎明有骨氣,明強大這幾條。其實,這些都可以找到反證,比如說明有骨氣。實際上,崇禎死後,南明還控制著中國的大部分地區,而且是最富庶、人口眾多的地區。入關的清軍僅靠自己少得可憐軍隊的統治不了那麼大的土地。結果是明是被自己投降的軍隊滅掉了,這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這也算有骨氣?認為明強大。除了最初的兩三個皇帝明的邊境不斷被侵擾,始終無法完全解決。對於外界對明的評價。哈佛大學編寫的《哈佛中國史》對明的副標題是《掙扎的帝國:元與明》,表明當時西方對明的沒落已經開始注意到。試想一下,現今社會,誰敢跑到美國家門口鬧事?我可以把很多證據一一羅列出來,然後和明粉陷入無休止的嘴仗。這無論對我,還是明粉,都沒有有什麼卵用。 就像當年明月更注重故事本身,沒有深入到制度層面進行思考。很多剛接觸歷史的人容易被花花綠綠的故事吸引,而忽視了歷史現象背後的本質。我只想問那些明粉一句,如果你能穿越到明朝,被明朝制度所管理,你還能開開心心地生活嗎?封關禁海、定貫造籍、路引、開八股,這是我常說的幾條明政策。隨便解釋一個,什麼叫“路引”?就是你離開出身地到外地,村裡給開的介紹信。不同於奴隸身上有形的枷鎖,這項制度就像無形的鐐銬,把人圈在了出生地周邊。可以看看現在極偏遠的小山村,如果沒有外來人員的流動,幾十年,甚至幾百年都會是一個模樣,一成不變。這彷彿就是明社會在這條制度下的縮影。《明朝的那些事兒》中還說到職業的世襲。不管你喜不喜歡,做廚子的一輩子甚至世世代代都要做廚子,不能有其他夢想。沒有夢想,人和鹹魚有什麼分別。這正好符合老朱(元璋)“為我所用”的思想,還讓其統治世世代代傳下去。直到明中後期,統治階層控制力度下降,才在東南地區出現繁榮經濟。還有很多制度,如類似於現代社會秘密警察的錦衣衛、東廠等特務機構,完全凌駕於法律之外。他們可以以任何藉口關押你,而不必有任何原因。只要你的權勢不能蓋過他們,被陷害的可能就會發生在你身上。這就是我極其厭惡明朝的原因,其反人類制度的制定。我也不希望有類似的制度再次禁錮我們的發展,這樣只會再次在跟世界發展的比較中落後,這就是我大力反“明粉”的原因。

  • 3 # 開心手打

    其實很簡單,就是這幾句話:不稱臣,不納貢,不割地,不和親,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在中國經歷了被蒙古滅國的慘痛經歷後,這幾句話特別能引起國人的共鳴

  • 4 # 東方乙白

    知道就行不要說出來,滿遺太多,而且佔據高位,他們會說你破壞民族團結。還有個達到宇宙巔峰的人,唱首歌出讓你消失。

  • 5 # Sunnykaka

    應該是報復心裡吧,明朝是漢人王朝最後一個朝代,清朝是少數民族統治,近代還被別的國家虐的死去活來的,所以把怨恨都賴在清朝上,如果是我們漢人建立的王朝,怎麼死的都能,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只要你不行,那就是十惡不赦的!就像一個男人賺不到錢回家打老婆一樣。卻不知道明朝如果真如明粉說的那麼牛怎麼會被周邊各個勢力造反後其被來回虐,東北,蒙古,西域,西藏,全控制不了,北越也獨立了,路上絲綢之路不通,因為幾個倭寇海盜流匪就把整個海疆封閉了,歐洲大航海時代都開始了,全世界轉悠,撈錢都撈到臺灣了,鄭和七次下西洋光撒錢去了,人家來個人叫聲天朝上國就能帶一船金銀珠寶回去,自己西北餓殍遍野還在使勁的收稅!明朝的時候已經開始大規模使用火器了,可是重要的火器卻要從西方購買。宋朝的時候經濟已經領先全球,明朝直到清朝都沒有趕上。宋朝之前是君臣共治天下,到了明朝就已經開始君臣對立了。說句不好聽的,明朝連後金都搞不定,又哪來的底氣搞的過經過了工業革命以後的歐洲諸國?沒有外界壓力明朝是能改變自己天朝上國的妄想還是會放棄閉關鎖國的政策?又或是明朝的八股科舉能選拔更優秀的人才?戶籍封鎖能促進科技的發展,經濟的繁榮?還是皇帝肯放棄自己的權利不讓太監干政,還是東林黨人肯放棄自己的利益真正為整個國家服務?清朝除了皇帝是少數民族外,整個國家的狀況跟明朝有什麼本質區別嗎?整個疆域的大部分官員還不是以漢人為主!

  • 6 # 風中凌亂987

    主要是明朝和清朝想對離現在較近,相對清朝,明朝更鐵血、更激盪人心,對維護中國的領土更是用心,就算是國內外環境比鴉片戰爭的清朝更危機,也是不屈不撓,不死不休抗爭下去,還有對比下,清朝的文字獄和對民眾的奴化是空前絕後,還有很多很多,相比而言,人們更懷念明朝

  • 7 # 常思奮不顧身

    《明朝那些事兒》捧紅了明朝,把一個原來從未引起人關注的明朝變得受關注起來。我是反感那些過度吹捧明朝的人的,這麼說的人反而讓我覺得噁心,盲目喜歡明朝的人都是一群跟風者讀書少而且毫無主見活在如果中的年輕人,總以為自己抓住了事實到處炫耀,總拿如果說事,說什麼如果明朝存在肯定比清朝厲害,肯定比不會那麼喪權辱國 ,呵呵,反正是如果,咋說都可以。現在還有就是把明朝每個皇帝都吹上天了,就連朱厚照和萬曆帝都成了千古明君,明粉的世界只要明朝,吹出一個強大的明朝好安慰他們。

  • 8 # 茗居楓海

    答案歸根結底就是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爆紅導致的明粉爆炸性增長...而且這些明粉往往也就只讀過明朝那些事兒

    他們把明朝推崇的極高,反而明史專家如吳晗、黃仁宇等都沒有說明朝多輝煌,多半都是檢討明朝的很多問題,明朝屬於一個各種病狀纏身的王朝。但明粉是容不得別人說半句壞話,否則就舉著民族大義的旗幟抨擊你,說你是滿清遺民...

    比如明明歐洲超越我國就是明朝時期完成的,比如麥哲倫環球旅行時萬曆還沒上臺,利瑪竇帶來的世界地圖、數學、機械、火器等等明朝都落伍,人文社會科學方面歐洲早已經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對人權社會體制的研究大步向前,但明粉硬是可以把這個鍋扔給滿清搞的好像因為明朝亡了才落後。

    但明粉打著的那個著名的不和親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很好的符合了當下網路憤青的精神訴求,所以籠絡了大幫明粉。

    其實熱衷這個口號的明粉和滿嘴仁義道德民族大義就不讓崇禎逃跑的的東林黨如出一轍...

  • 9 # 詭秘之主克萊恩

    因為明朝是中國最後一個輝煌的大一統朝代, 出現了金瓶梅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四大名書,醫學界有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思想界有王陽明的心學,交流上有鄭和七次下西洋,記錄上有永樂大典,抗戰上有戚繼光,而且是從蒙古打下來的漢人王朝,並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再加上又被清朝黑的特別慘,還有明朝那些事這本書的出現,使網路上有許多喜歡明朝的人。喜歡的人多了,自然就會多出一些不理智的人,所以導致現在許多人都非常的厭惡腦殘粉,連帶著明粉也被打上了標籤。

  • 10 # Ant一Hunter

    我認為現在明粉之所以很多,甚至在百度的一些歷史貼吧突破數百萬粉絲的重要原因有一下幾個方面:

    ①首先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同根同源,漢人當然會對明朝懷有較多的感情!

    ②現在許多網友對明朝的抹黑,汙衊之極,以及清宮劇的泛濫,照成許多漢人漸漸的對清朝產生了反感情緒!

    ④清朝入關後對漢人加以屠殺,而且中後期的並沒有讓中國走向富強,反倒開始落後世界,導致晚期慘遭列強侵略,清政府軟弱無能,割地賠款,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一些網友自然而然便把矛頭指向了末代王朝~清朝。

    首先我我個人認為,中國的每個朝代,無論它是少數民族建立的,還是漢人建立的,都有其貢獻和錯誤。一個封建王朝存在就有它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對清朝的評價不能一概而論,既不能全盤否定,更不能能一味的讚揚,清朝對中國領土的貢獻的確應該讚揚,表以肯定,但是它對中國帶來的負面影響也該去否定!

    明朝是歷史上被黑的最慘的王朝之一,許多皇帝都被說成昏庸誤國,不務正業,吃喝玩樂的昏君。但是為什麼這樣一個被罵的“體無完膚”的王朝,為什麼能夠延續將近三百年的歷史!這的確值得我們深思:

    首先是明朝的開創了新的政府機構——內閣

    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之後,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了中書省和宰相,分中書省之權歸於六部,權利都集中於皇帝一人手中,但是全國需要處理的政務實在太多,明太祖朱元璋雖然盡心盡責,但是長久以往也難以承受,於是朱元璋設定了文華殿大學士,徵耆儒鮑恂、餘詮、張長年等人擔任,授予其正五品,實際上就是協助皇帝的秘書機構。這編是內閣的雛形。

    明成祖朱棣奪取帝位後,雖有其父親一樣的雄才偉略,但是常年的御駕親征讓他不得不需要有人幫他處理一大堆待處理的國家事務,於是朱棣特派解縉、胡廣、楊榮等入午門值文淵閣,參與政務,內閣正式形成!

    但是“閣臣之預務自此始,然其時,入內閣者皆編、檢、講讀之官,不置官屬,不得專制諸司。諸司奏事,亦不得相關白。”這就是說內閣其實沒有實際的權力,權力還把握在皇帝一人手中。

    但是到了中期,皇帝就慢慢的把權力交與了內閣,全國大小的奏章,都由通政使司彙總,司禮監呈報皇帝過目,再交到內閣票擬,內閣負責草擬處理意見,再由司禮監把意見呈報皇上批准,最後由六部校對執行。

    中後期皇帝基本就很少再過問內閣,國家事務基本全由內閣處理,而批紅又司禮監代之,而皇帝也漸漸的退居幕後。

    很多明粉說明朝的內閣制類似於英國內閣,的確,二者之間的確有許多相似之處。

    明朝閣員和英國閣員雖然名義上都是由皇帝來任命的,但是其皇帝的任命只不過是一種形式,明朝內閣成員實際上是由“廷推”產生,朝廷根據官員的資歷來確定閣員,皇帝雖有否決權但實際上很少使用。

    到了後期明朝內閣與英國內閣,都對皇權起到了制約作用,明朝內閣早期確立的票擬製度,和中期司禮監的批紅,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皇帝權力,皇帝漸漸退居幕後,依靠錦衣衛,東西廠來與強大的文官集團抗衡。等到天啟、崇禎年間,首輔寫好的票擬,皇帝基本不會去更改已經成為了習慣。

    英國議會頒佈的《權利法案》同樣也對君權不斷的加以限制,英國國王原本有召開內閣會議的權利,結果因為個人原因,導致財政大臣沃波爾上臺,掌握了內閣大權,英國國王完全被架空!我相信明朝經過發展,一定也會實現!

    明朝的內閣制,讓皇帝辦公更加的輕鬆,也讓皇帝擁有更多的娛樂時間,皇帝再昏庸,自要不去幹預內閣處理事情,基本對國家是沒有危害的,這種系統化的操作流程,讓萬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國家依然平穩發展,並在後期先後取得平倭,平叛的三大徵勝利!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可以說明朝的皇帝是最幸福,最輕鬆的!中國許多皇帝玩物喪志,喪國,如: 南唐後主李煜,精通書畫和鑑賞,結果亡國,成為宋朝的俘虜。書畫皇帝宋徽宗趙佶,結果這位獨創瘦金體的書法皇帝成為了金國人的俘虜,北宋因此滅亡!

    讓我們看看明朝皇帝,嘉靖皇帝愛好煉丹。正德皇帝愛好給自己封官,喜歡帶兵打仗,甚至在宮廷裡做生意。熹宗皇帝愛好做木匠,而且其做的木工在當時就已經價值千百兩白銀。先不說是不是滿清篡改臆造的,明朝皇帝可惡的把自己的興趣愛好發展到極致,結果國家依然沒有滅亡,而是正常發展。

    可以說明朝的皇帝已經到了多餘的地步,一個內閣就足以撐起明朝的江山!可見明朝內閣制的先進之處。

    再看看明朝的科技:

    隨著西學東漸,中晚明的科學技術出現了新的進步。中晚明科學著作眾多,如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徐光啟的《農政全書》翻譯的《幾何原本》、方以智的《物理小識》、程大位的《演算法統宗》、吳有性的《瘟疫論》、徐霞客的《徐霞客遊記》,朱橚的《救荒本草》這些明朝科學家幾乎都是明朝有功名計程車子。而1637年,宋應星在《論氣·氣聲》中對聲音的產生和傳播作出了合乎現代科學的解釋,認為聲音是由於物體振動或急速運動衝擊空氣而產生的,並透過空氣傳播,同水波相類似,與現代理論非常相似。方以智則在《物理小識》中提出:“宙(時間)輪於宇(空間),則宇中有宙,宙中有宇。”提出了時間和空間不能彼此獨立存在的時空觀。在《物理小識》中正確地解釋了蒙氣差(即大氣折射)現象。民間光學儀器製造家孫雲球製造放大鏡、顯微鏡等幾十種光學儀器,並著《鏡史》。1613年,李之藻根據歐洲人克拉維斯《實用算術概論》與中國程大位的《演算法統宗》重著,並完成《同文算指》。可以說明朝的科技發展已經達到了空前的水平!

    文化方面:

    四大名著的出現《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金瓶梅》,在這裡我要說一下《金瓶梅》,《金瓶梅》如同西方文藝復興事情喬萬尼·薄伽丘所著的《十日談》。其中都譴責禁慾主義,無情暴露和鞭撻封建貴族的墮落和腐敗,體現了人文主義思想。體現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早期思想!

    在經濟發展方面:

    明朝可以說是當時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在江南出現了“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原始資本僱傭關係,一個大的手工工場主擁有織布機數百臺,工人千人!可以說規模比同時期歐洲任何一家手工工場都要大。

    明朝鐵產量為北宋的兩倍半,棉布取代麻布成為紡織品的主流產品,無論是鐵、造船、建築等重工業,還是絲綢、棉布、瓷器等輕工業,在世界都是遙遙領先,工業產量佔全世界的百分之九十,南北貨物流通頻繁!

    有人說明朝實行海禁政策,不利於經濟發展,但是明朝雖名義上禁海達200年之久,但真正禁海的只有明初和嘉靖年間,真正實行海禁的時間不過70年左右。許多商人依然往返於南亞各國進行貿易,海稅依然佔到明朝稅收的較大部分!

    看看明朝的航海:

    鄭和下西洋就不比多說,是中國人應該都知道!出訪亞非三十於國,有些西方學者甚至說鄭和船隊繞過好望角到達美洲,這便不可而知了!

    但是明朝依然是中國古代船舶和航海發展到了最高峰,一直以來,鄭和寶船大小尺寸有爭議。所以我們來看看明朝中後期的福船。

    “大福船面闊三丈,共十五隻。本船木料橫樑:中艙長四丈五尺,頭艙長三丈二尺,尾艙長二丈。”(俞大猷:《洗海近事》)

    雖然沒有直接說明船的長度,但寬三丈,前中後艙的橫樑就長達近十丈,可見船的長度很可能在十五丈以上。

    福船“高大如樓,可容百人,其底尖,其上闊,其首昂而口張,其尾高聳。設樓三層於上.其傍皆護板,護以茅竹,豎立如垣,其帆桅二道。中為四層,最下一層不可居,惟實土石,以防輕飄之患;第二層乃士兵寢息之所,地櫃隱之,須從上躡梯而下;第三層左右各設水門,中置水櫃,乃揚帆炊事之處也,其前後備設木碇,系以棕纜,下碇起碇皆於此層用力;最上一層為露臺,須從第三層穴梯而上,兩旁板翼如欄,人倚之以攻敵,矢石火炮皆俯瞰而發。敵舟小者相遇即犁沉之,而敵又難於仰攻,彼海戰之利器也。”(《武備志》,《中國古代海軍史》第157——158頁。)

    福船的缺點是機動效能不好,“高大如城,非人力可驅,全仗順風順潮,而回翔有所不便,又其吃水深,惟利空闊大洋,在裡海則易膠淺,須跟哨船接濟”。(《續文獻通考》,《中國古代海軍史》第158頁。)

    可以說明朝的福船在規模,大小方面都超過了清朝所以的舊式戰船!明朝前期的海船總量可以說是西方船隻的總和,東南沿海基本都種植有為船隻提供油料的桐油樹!

    最讓明粉們自豪的便是明朝的火器:

    明朝繼承了宋元的火器,其早期軍隊裝備的最多的便是火銃~火門槍。

    許多人調侃火門槍百發而無一中,而火門槍~(三眼銃或者單眼銃)其的威力是在於齊射而並非單兵射擊,而且因其壁管厚,可以作為打擊兵器,非常實用,而且製造簡單,便於大規模生產!所以明朝一直都大規模裝備這種火器。明朝這時位於冷熱兵器交替的重要階段,冷兵器可以彌補火器的不足 火銃的射程大約八九十米,明代一步約合今1.2米,與歐洲的一碼0.9米差不多,也就是八十步約等於九十碼。三眼銃的最佳射程為三十步,也就是36米,破重鎧,五十步(60米)之外能重創不披甲目標,百步(120米)之外就沒有殺傷力了。翼虎銃的火藥鉛彈重量與銃管長度與三眼槍相同,《神器譜》說他“用之於百步之內為宜。步下:五六十步方能透甲。馬上:二三十步方能命中。”射程折半計算就是三十步之內方能破甲。​​

    接著就是神機箭,我們從《武備志》可以看出明代軍事家對火箭的態度就是“功不在鳥銃之下”“夫火箭亦水陸利器”也就是說火箭的綜合殺傷力以及其實用性不下於鳥銃,而且火箭的射速較快,最重要的是:若神槍鉛子所擊中只一人,不見其至,則不知其畏。惟前行受之,後行無處也。此器其聲如雷,則馬驚跳躍不敢前,又高飛深入,則後行皆不可避,使敵未測所向也。也就是其對人馬的震撼力之大,而且“水戰能燔舟蓬,陸戰則可以毀巢穴”,其火攻能力也是可見一斑的,而從“大隊齊衝之,賊中者皆倒,不獨穿而已”從這可以看出火箭的威力之大,而像這類火箭通常都是三種火箭用長6尺的堅硬荊木製作,箭鏃長5寸,分別製成刀、槍、劍形鋒刃,能穿透鎧甲。箭鏃後部綁附長7至8寸、粗二寸的火藥筒。也就是大型火箭,是火箭中真正具有威力的種類,也可以說是火箭中的主力,火箭一般都是“凡有枝椏之物皆可放而去矣”,雖說如此,但是假如用了不當的發射器射擊威力和效果都會大打折扣,而在戚繼光軍營裡,通常都是用鏜鈀發射的。而不論是哪種火箭大都塗有毒藥,因此中毒者必死。

    在中後期,明朝引進並仿造,裝備了大量火繩槍,據《籌海圖編》記載,嘉靖二十七年(1548),明軍收復日人、葡人佔據的雙嶼繳獲大量葡萄牙火繩槍,俘獲大量西方善於製造火繩槍的工匠。​​​

    《明會典》記載,嘉靖三十七年(1558)一年之中即造鳥嘴銃1萬支。戚繼光《練兵實紀》 (1571年刊行)記載,戚家軍步營有2699人,裝備鳥銃1080支,約佔40%。《神器譜》這樣形容鳥銃為:“後有照門,前有照星,機發彈出,兩手不動,對準毫釐,命中方寸,兼之筒長氣聚,更能致遠摧堅。”

    後期明朝官員趙士楨經過改進土耳其火繩槍,發明了魯嘧銃,最遠射程超過四百米,在《武備志》中評價魯嘧銃最遠最毒。

    明末歐洲火炮開始傳入中國,其中影響較大的有佛朗機銃和紅夷炮。

    佛朗機銃約在正德末年(1521年左右)從葡萄牙傳入中國,它有一母銃和若干子銃,母銃身管細長,口徑較小,銃身鑄有準星、照門,可瞄準射擊。銃身後有“巨腹”,腹上開有長孔,用以裝填子銃。子銃類似一小火銃,一般備有5~9個,可預先裝好彈藥,戰時輪流發射,提高了火炮射速。​

    在明朝趙士楨編撰的《神器譜》有許多中西方火器的介紹,我就不一一的說了。

    在1690年前的歐洲國家,依然是大規模裝備火繩,但是複雜的射擊過程,使火繩槍成了一種射速遲鈍,並很不準確的武器。緩慢燃燒的火繩會在潮溼的氣候下帶來很大的問題,並且會因火繩的亮光,使射手在夜晚成了對方很好的射擊靶子。要使用火繩槍,需經過多次繁瑣的裝填的步驟,才能完成一次射擊,其射速約一分鐘一發。從理論上說,火繩槍的射擊距離約225m ,但因其嚴重的不準確性,所以在實戰中,它的有效射程不會超過50m(這和明朝的鳥銃相比並沒有明顯的優勢)。

    歐洲在十七世紀下半葉,長槍仍舊被當作防禦敵方騎兵的突擊,保護步兵的主要力量而受到重視。在 1600年,通常是5個長槍兵配1個火槍兵;到1640 年,就成了1個長槍兵配2個火槍兵。所以說明朝末期,火器裝備量依然領先!

    咱們按同時期來說話:明朝戚家軍的火器比率: 車營火器比為 43.60%,馬營火器比為 42.57%,步營火器比為 48.02%,輜重營火器比為 58.70%,其中以輜重營火器比最高。戚繼光薊州練兵編組的部隊火器數量及比例是同一時期全世界;「最多量也是最高比的火器部隊」,同一時期的歐洲正流行西班牙大方陣,單一大方陣規模相當於明朝的「營」,單一規模的西班牙大方陣配付的火器比為22.38%(不含炮兵)。日本戰國大名是以「備」為基本戰術單位,也是相當於明朝的「營」,一個戰國大名的「備」(百萬石大名本陣備例外)火器比為20.98%。此時的全世界只有奧斯曼帝國的新軍(就是近衛軍)火器比約在30%以上還有得一比。

    明朝關於火器方面的著作很多,如《神器譜》《火龍經》《火攻罕要》等!

    領土方面:

    明朝在領土方面可以和西漢王朝媲美。西漢控制西域越一百五十年,而明朝控制東北也將近一百餘年!

    明朝在東北設奴爾幹都司及衛所。西北設赤斤蒙古、罕東、安定、阿瑞、哈密等六衛。在西藏設烏斯藏、朵甘衛都指揮使司、隴答衛指揮使司及招討司。

    思想方面:

    明朝民主啟蒙思想家黃宗羲反對君主專制獨裁,提倡“人民為主”.黃宗羲認為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改革君主專制,強調衡量治理天下成功的標準應當是看廣大百姓快樂與否。

    明朝思想家顧炎武也激烈反對君主專制,主張限制君權,提出亡國與亡天下的區別,認為,保衛一家一姓的國家,是君主及其大臣的事,而保衛天下是所有人的事,這段話後來被後人提煉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鼓勵人民關心國家大事。

    明朝思想家王夫之認為天下的土地不能被君主一人所有,而應當是從事農業的老百姓都有份.二、經濟上,重視手工業、商業的發展,強調經世致用.黃宗羲駁斥輕視工商業的傳統思想,指出工商業和農業一樣,都是“民生之本”,應該受到保護。​

    而且王夫之批判理學先前宣揚的“天命論”和“生知論”,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義體系。

    李贄也是明朝的一位超前的思想家,他以批判孔孟傳統儒學的“異端”而自居,對封建的男尊女卑、假道學、社會腐敗、貪官汙吏,大加痛斥批判,反對理學的禁慾主義,主張“革故鼎新”,反對思想禁錮。 自他還進一步指斥道學家們是一群道貌岸然的假道學,“陽為道學,陰為富貴,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續焚書·三教歸儒說》)。道學家滿口仁義道德,實際上是借道學這塊敲門磚,“以欺世獲利”,為自己謀取高官利祿,他們“口談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鉅富”(《焚書·又與焦弱候》)。李贄對程朱理學及衛道士們的揭露真可謂一針見血。

    對外戰爭方面:

    明朝對安南,日本用兵不用再提,這已經是世人皆知的事情!下面提一下明朝中後期與西方的戰爭!

    1521年爆發的明軍與葡萄牙軍的戰爭,1523年明軍勝利。正德年間的一場明葡戰爭,雖然明朝獲勝,但還是為明朝統治者和士大夫敲響了警鐘,開始大力發展火器事業,增加軍事實力。這次戰役繳獲葡萄牙大量的弗朗機火炮,和製造火炮的工匠,明軍開始大量仿製弗朗機火炮。

    明朝末期,1633年的料羅灣海戰,明朝戰勝荷蘭侵略者,荷蘭每年必須嚮明朝支付12萬法郎,明朝海軍才能保證荷蘭商船在遠東海域的安全!明朝末年依然控制著從日本海到南海的全部東南亞制海權!

    1637年,明朝末期的明英海戰,中國海軍成功驅逐英國侵略者,英國在廣州答應中國的要求,賠償白銀2800兩。30日,威德爾向中國官員提交了一份保證書,對虎門事件表示歉意,並保證完成貿易後即行離去。

    有些人說明朝和英國人打仗只是和商人的戰爭,這是不對的。

    1635年,威廉·考亭爵士(William Courteen)、托馬斯·基納斯頓(Thomas Kynaston)、塞繆爾·邦內爾(Samuel Bonnell)及其他倫敦商人等,透過波特(Endymion Porter)的幫助,獲得英王查理一世的特許狀,組建考亭聯合會(Courteen Association)。 1635年12月6日,英王查理一世也同意投資一萬英鎊“加入Joynte股金”。12月,查理一世頒發皇家委任令,以前皇家海軍軍官船長約翰·威德爾(John Weddell)任指揮官,以納撒尼爾·蒙特尼(Nathaniel Mountney)為私商首席代表。同日,頒發給威德爾和蒙特尼訓令一件,頒發給威德爾執行軍法令;12月19日,又頒發給威德爾收穫戰利品令。

    12月,查理一世釋出皇家委任令,以前皇家海軍軍官船長約翰·威德爾(John Weddell)任指揮官,以納撒尼爾·蒙特尼(Nathaniel Mountney)為私商首席代表。同日,頒發給威德爾和蒙特尼訓令一件,頒發給威德爾執行軍法令;12月19日,又頒發給威德爾收穫戰利品令。

    考亭聯合會(Courteen Association)立即組建由“龍號”(Dragon)、“太陽”號(Sunne)、“凱瑟琳”號(Catherine)、殖民者(Planter)等四艘,“安妮”號(Anne)、“發現”號(Discovery)等兩艘輕帆船在內的威德爾船隊。

    船隊由約翰·威德爾(John Weddell)和納撒尼爾·蒙特尼(Nathaniel Mountney)率領。蒙特尼的弟弟約翰·蒙特尼(John Mountney)、歷史學家皮特·芒迪作為船隊航海日記的記錄者、精通葡萄牙語的托馬斯·魯濱遜(Thomas Robinson)也裝成商人隨威德爾船隊一同來華。

    1636年2月20日,發交英王致尼德蘭東方聯合東印度公司代理人的推薦函一件,發交分致果阿葡萄牙總督和澳門總督函各一件。

    哈佛大學的(H.B.Morse)是這樣說(1910年《中華帝國對外關係史》第一卷)當時英國人的船隊的: 帶頭的是英國海軍大佐,有五艘船的艦隊裝備齊全,並且成功地壓制了炮臺的火力。可見,當時英國人的船隊不是簡簡單單的幾艘東印度公司的商船,而是全副武裝的真傢伙,並對當時中國的虛實,存心作了一番試探的

    可以說這次英國對明朝的戰爭並不是私人的商人戰爭,而是國家間的戰爭。

  • 11 # 浪客行不行

    因為最後一個由少數民族掌權的清朝實在太搓,被列強欺負瓜分,如果換成是另外一種結果,我們成為列強之一去欺負瓜分別人,我相信,就不會有太多的明粉了。再者,因為前幾年的<明朝那些事>的熱銷,也吸引了不少人對明朝的關注,同時,也造成了一些人對明朝的錯覺,認為明朝無論在任何方面都是優秀的,其實,從世界範圍看,在明朝的中後期我們在很多領域都已經開始逐漸落後於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了,推薦大家去看<文明之光>,滿清只不過是在明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地拉大了與西方的差距。另外一個,也是很多人痛恨滿清的地方就是對漢民族進行的反同化,也就是剃髮易服,其實,這個建議並不是滿族人提出的,而是由一個叫做孫之懈的漢人提出的,這是一個莫大的諷刺,就像吳三桂他們一樣,明末的漢人在民族氣節上確實不敢恭維,唯獨有氣節的一些人也在留頭不留髮的,留髮不留頭的殺戮中被斬殺殆盡。歷史具往矣,我們還是要向前看,莫要重蹈覆轍,一定要加強團結繼續深化改革,銳意進取,共同努力,使中國揚眉吐氣,永站世界之巔!

  • 12 # 黃金133421356

    1,由於清朝離現代最近,歷史都清晰的歷歷在目,切膚之痛,傷疤還沒好,痛還沒忘。

    2,如同歷史上歷朝歷代一樣,清朝已經亡了,之所以亡,水平比較來說,後期必然是落後,有汙點,類似於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清朝有汙點,上一個朝代也就是明朝就是好的。

    3,大漢族沙文主義,由於清朝皇帝是滿族,漢人沙文主義者眼裡,滿族就是蠻夷,與滿族相關的都是落後和野蠻的,還是由於明朝離現在最近,又是被滿族替代的,所以漢人認為明朝強。漢人沙文主義在漢族人心中,或者說在儒家文化中,從古至今都是政治正確且流淌在血液中的品行。

    4,中國歷史教育,包括與世界同期的比較。由於同一時期,世界資本主義的發展,大航海的進行,且後來資本主義的成功和美國因為大航海的發現和發展,中國歷史教育裡強調明朝也有資本主義萌芽和鄭和下西洋,造成人們臆測如果不是清朝,這些資本主義萌芽和鄭和下西洋會發展成像現在歐美髮達國家一樣的,認為明朝強大。

  • 13 # 趙匡胤960也

    明朝的制度垃圾的主要原因就是開國皇帝是個半文盲,中國的皇漢認為讀書無用,四處扣大帽子,盲目崇拜,盲目追捧,這有年齡的關係,其實歷史是要用閱歷讀懂的

  • 14 # 煊赫大梁城

    唐朝強大不過一百年,卻造就了節度使割據,國土分裂,百姓流離,外族蹂躪的後世500餘年。明朝強大不過一百年,卻大興文字獄,出八股文,打壓言官,太監亂權,興農抑商,實行海禁,與民爭利,造就了一個麻木不仁的社會。宋雖弱,一統300年亂世,共滅九國,實現了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頂點。說了那麼多,我還是喜歡西漢王朝。反正被百姓推翻的王朝肯定不是什麼好王朝,比如秦 隋 唐 明 清 這些王朝雖然有盛世,但是都是欺壓百姓導致滅亡,最大之汙點。西漢王朝最最傑出,唐和漢的差距有十萬八千個朱明那麼多。

  • 15 # 我是中間人不能噴我

    其實明朝就是一個很普通的王朝論開放不如唐朝,論文化不如宋朝,論創新不如秦朝、漢朝,之所以受人尊敬其實取代明朝的清朝的種種賣國求榮的行為凸顯了明朝的強大,咱們做個假設如果清朝取代的不是明朝而是宋朝恐怕現在網上會有很多“宋粉”,再假設如果取代明朝的不是清朝而是民國那麼明朝恐怕就是封建落後的代表,所以說有對比才有差距,這也是為什麼同為少數民族政權的元朝很少被噴,畢竟人家想當年吊打毛子,所以說不是明朝太好了而是清朝太渣了。

  • 16 # 紫氣啊東來啊

    第一次回答好緊張啊,一定會被罵的。

    閒話少說,聊聊主題吧!說到明粉突然增多是什麼時候開始的我都不知道,但我本人也一直是個明粉。我喜歡明朝的原因與大家都差不多,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等等。我想我們每個人的思想傾向都會受到一些勢的影響!就拿現在來說,中國之崛起就是一個大勢,在這個大勢中,國民的自尊心自然不斷上升,但回首百年,不堪入目,任人欺凌的事實自然是一些熱血國民不願意接受的。末代清朝自然成了出氣筒,再加上它不是漢人王朝,自然而然成了很多人的攻擊物件。要想貶低最好要有一個對比的物件,明朝自然是最好的選擇。原因最顯而易見的兩條:一,它是漢人建立的最後一個王朝;二,幾乎沒有割地賠款 。只這兩條就可以很好的用來抨擊末代清朝。

    人有遲暮之年,王朝亦如此,每個時代的發展都是歷史的必然,評價一個王朝還是總體客觀分析的好,大明有他的強,自然也有他的弱,大清也是如此(我在這說大清估計又要有人不滿了,罵我滿遺,但我確確實實是個漢人),現在我們的國家需要發展,需要各族各地區的團結。地域狗,民族攻擊者可能是擾亂穩定發現的因素,希望大家不要被一些心懷不軌的人當槍使,被他們的勢帶著走。

  • 17 # 淺醉依水

    明後期是連年天災,小冰河時期出現。而北方後金崛起,必須傾國之力以御外族。內外不得兼顧,內部空虛,而京城又遭瘟疫,守軍無力應戰。時也命也,天欲亡明。加之又是最後一個漢人王朝,充滿了悲情色彩。而且後期明朝 的經濟科學如果一直髮展下去,我們很有可能成為率先進入資本主義和君主立憲的國家。說白了,就是大家對明朝的不甘,對漢民族的不甘。明朝的滅亡有太多的意外,也有太多的遺憾。

  • 18 # 神晤

    網上爭辯最激烈的當屬於明清之爭,而我一直認為這是華夷之爭。中國歷史,分分合合,卻總是在不斷前進。即使是野蠻的元朝,中國也在前進,可能是因為蒙古對自己實力的自信,所以沒有用毀滅文明的方法壓制漢族。當然蒙古也有防著漢人的手段,畢竟蒙古征服那麼多國家族群都沒有像南宋一樣艱難。總之一句話,中華文明誕生之始,一直到明末,文明一直在積澱,思想在前進,甚至是數千年至高無上的君權都有人挑戰議論,罵為千年之大惡。但是到了清朝,居然就可 以一個“萬馬齊喑”概括全貌。天文 地理 思想沒有絲毫前進,甚至末期,我漢族精英學習歐洲,編寫的《海國圖志》《天演論》等書來振興民族時,滿清居然不聞不問,白白便宜了日本。

    ​​​明太祖卑賤,從低層成為一代帝王。對於現今青少年來說,這樣的逆襲簡直是模範啊。而當代中國又總逃不過日本這個陰影,有人甚至認為,日本投降完全是因為美帝,當代青少年就迫切想中國強大,擺脫百年屈辱。當青少年追思中國歷史時,居然發現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受辱的朝代是 -- 明朝,即使皇帝被俘虜國家也不妥協。不和親、不割地、不賠款的堅持死決,這樣傲到骨子裡面的王朝,非常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看看當代青少年,那種犟和傲是不是已經到骨子裡了。這稱之為 傲嬌。

    當喜歡明朝後,人們就迫切更瞭解明朝。這中間必然會重新整理對滿清的印象,突然發現明朝被滿清汙衊摸黑慘了,這下就不得了了。對於新時代人來說,我們崇尚什麼,不就是真善美嗎?於是就不斷有人加入明粉行列來,力求樹立世人正確的明朝觀。所以為什麼明粉對元朝仇恨不深?因為元朝在中國人眼裡除了疆域大,其他都是醜惡的,世人沒有被愚弄。而滿清不僅在史書上摸黑,滿遺們居然又憑藉影視貶明揚清,簡直是無恥之極,這樣的行為就是小人,比惡人還讓人討厭。所以明粉迅速擴大,就是那種你要一意孤行,小爺偏要和你對著幹的傲嬌,而且真理在我,我腰桿直,看誰耗得過誰。因此,大多數網友都不看電視了,因為電視大多數是抗日神劇 辮子戲 和棒子戲。

    明朝遠邁漢唐,又沒有漢唐時期的屈辱,洪武執政三十餘年,就聚集恢復了超強的國力,從建國始,壓著蒙古打了半個多世紀。即使後來沒有把握好羈縻平衡韃靼 瓦剌的力度,讓他們重新強盛起來,明朝也是一直抵抗,始終維持著長城以南大片中華膏腴之地近三百年的安寧繁榮和穩定發展。【當然滿清也是,但是滿清軍事實力真是渣,因為他沒有經常和蒙古打(別說後金時期,初期明朝打蒙古我不多說),只是靠著上層的婚姻姌和,加以中國億萬人民血食豢養,再宣揚邪教 實施歹毒的減丁政策削弱蒙古。因此滿清北方很安寧,想想,貴族可以不勞而獲滋潤的生活,怎麼會想戰爭,至於低層蒙古人的死活他們也不管,所以蒙古也沒有那種成年男子皆騎士的盛況,只能淪為附庸,被當狗一樣使喚。八國聯軍侵華時,蒙古也沒有多少力量可用了。那種歹毒的弱敵之法,講仁義的中華王朝是做不出來的,但是我卻可惜他們不用滿清的方法。】這種和平的維持,比漢唐宋都強,而且人民稅率也低,評書遍天下,明朝人的文化普及也非常好,所以,明朝人的幸福指數非常高。

    明朝文化 科技一直在進步,與西方交流也是不斷。因為覺得敵人的火炮效能好,就仿製出弗朗機,絲毫沒有那種自大 不屑。對於明清哪個阻礙中國進步,我已經在一篇文章中說明了,有興趣可以去看。在裡面,我談到天朝上國,我認為作為天朝,應該有包容一切的氣度,面對一切的自信,永遠不變的禮儀之道。然而滿清時期,人們的種種行為,是自大還是愚昧啊。

    我覺得,滿清最大的罪惡就是給中華文化毀滅性的打擊。使得我們丟了禮儀氣度與文明。而網上的蠻夷,還在不遺餘力的挑撥離間、惡意中傷、摸黑造作,起初我是不帶髒字的罵,然後就是說都懶得說了。我認為作為華夏的擁護者,我們應該點點從生活中恢復中華文脈。從自身做起,遵禮儀、講道德、富貴不淫、威武不屈……積沙成塔,為世人樹立我華夏的精神面貌。待到他日我們積土成山之時,便叫一切宵小高山仰止。

  • 19 # 千行淚99999

    個人覺得明朝之所以被人銘記

    其一:時間跨度夠久。

    其二,比宋朝富有,但無宋之弱勢。

    其三,科學技術發達,思想不斷進步。

    鄭和七下西洋,晚明思想進步資本主義萌芽。

    其四,其國交之清朝更有骨氣,無宋之稱臣納貢,無漢唐之和親,無滿清之割地議和,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如此不妥協的可愛朝代,喜愛之人當然多了。

  • 20 # 秦崤萬里

    清朝,沒有加入征服海洋的道路。與世界文化脫節。而清朝統一蒙古,西藏,準格爾,這些因為政治原因,又不能大肆宣揚。按世界文化史,清朝屬於碌碌無為,並且是東亞病夫。按中國文化史,它所征服的是自古以來就屬於中國的土地,而且它還丟了西伯利亞。所以,說來說去,清朝都沒有值得我們驕傲的地方。而明朝就不一樣了,他有偉大的航海,有偉大對外反侵略勝利,有偉大的文化,科技,資本主義萌芽。雖然他國土面積小點,但只是明朝不想要那些蠻荒之地。明朝有太多值得我們吹噓的東西。清朝,除了國土面積大點,其它的都是壓迫,屈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離開一個地方,那裡的風景便不再屬於你”,怎麼看?有何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