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呂志勇看歷史
-
2 # 新安房產網
褚英出生後不久,努爾哈赤就起兵反明,可以說褚英從小就生活在戰火之中,這樣的生活環境對於褚英來說有好處也有壞處。在戰火中長大的褚英有一種堅忍的性格,作戰勇猛,能夠吃苦耐勞。但是另一方面,因為性格和所受的教育有限,褚英勇猛而乏謀略,為人高傲,鋒芒畢露,缺乏韜光養晦的氣魄。年輕的褚英剛開始帶兵就表現出了良好的指揮才能,萬曆二十六年(1598),褚英帶兵征討東海女真安楚拉庫路,取得勝利並使部分部民歸降,這給楮英帶來了“洪巴圖魯”(漢語意為強盛的英雄)的稱號,之後褚英在戰場上取得的一系列勝利,更得到太祖的賞識。萬曆三十五年(1607);褚英在烏碣石大戰中,立下大功,被賜廣略貝勒。與之相反的是太祖和其胞弟舒爾哈齊妁矛盾越演越烈,最終舒爾哈齊被太祖罷免兵權,鬱鬱而終。舒爾哈齊的被罷免,加快了褚英地位的上升,褚英開始執掌部分軍國大權。這時的褚英不因自己年輕、資歷淺而虛心學習,卻更加張楊、目中無人。褚英在處理軍國大事時不尊重當時太祖所倚重的五大臣的意見,往往獨斷專行,這種行為引起了五大臣的強烈不滿。此外,褚英也沒有處理好和自己眾兄弟的關係,他的兄弟們本來就對他當嗣子,獨斷軍國大事心存不滿,在這種情形下,褚英沒有對其兄弟加以拉攏,反而進行排斥。褚英和五大臣及其兄弟之間的矛盾慢慢擴大,褚英想方設法地剝奪他們的權力和財富,為自己以後榮登大寶做準備。五大臣和諸貝勒開始人人自危,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最終走到了一起。他們聯合起來和諸英作對,兩股勢力的矛盾越來越尖銳,危及國家利益。
清太祖必須在這兩股勢力之間做出選擇才能平息這場爭鬥。最後,清太祖選擇了後者,開始疏遠褚英。褚英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沒有蟄伏等待時機,而是將對自己處境的不滿溢於言表,太祖遂下令囚華褚英。五大臣和諸貝勒看到時機來了,就藉機上表告發褚英,列褚英諸多罪狀,萬曆四十三年(1615)褚英死於禁所,年僅38歲。
-
3 # 劉姐的獨白
努爾哈赤作為後金的建立者,在政治、軍事、用人等方面都是比較開明的,然而正是這樣一個開明的君主,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韙,親手殺死自己的長子,而這個長子還是久經沙場立過卓著功勳的干將,並且還很可能成為後金國的繼承人。
褚英,萬曆八年(1580)生,父親為清太祖努爾哈赤,母親為太祖元妃佟佳•哈哈納扎青。《清史稿》卷一六二表二載:“褚英,太祖第一子,以軍功賜號洪巴圖魯,尋封廣略貝勒,乙卯年,以罪賜死。”這句話的意思是,褚英是清太祖的第一個兒予,因為所立軍功被殤予“洪巴圖魯”的稱號,後來又被封為廣略貝勒,乙卯年(萬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因罪被處死。這短短一句話就把褚英的一生概括了。
褚英出生後不久,努爾哈赤就起兵反明,可以說褚英從小就生活在戰火之中,這樣的生活環境對於褚英來說有好處也有壞處。在戰火中長大的褚英有一種堅忍的性格,作戰勇猛,能夠吃苦耐勞。但是另一方面,因為性格和所受的教育有限,褚英勇猛而乏謀略,為人高傲,鋒芒畢露,缺乏韜光養晦的氣魄。年輕的褚英剛開始帶兵就表現出了良好的指揮才能,萬曆二十六年(1598),褚英帶兵征討東海女真安楚拉庫路,取得勝利並使部分部民歸降,這給楮英帶來了“洪巴圖魯”(漢語意為強盛的英雄)的稱號,之後褚英在戰場上取得的一系列勝利,更得到太祖的賞識。萬曆三十五年(1607);褚英在烏碣石大戰中,立下大功,被賜廣略貝勒。與之相反的是太祖和其胞弟舒爾哈齊妁矛盾越演越烈,最終舒爾哈齊被太祖罷免兵權,鬱鬱而終。舒爾哈齊的被罷免,加快了褚英地位的上升,褚英開始執掌部分軍國大權。這時的褚英不因自己年輕、資歷淺而虛心學習,卻更加張楊、目中無人。褚英在處理軍國大事時不尊重當時太祖所倚重的五大臣的意見,往往獨斷專行,這種行為引起了五大臣的強烈不滿。此外,褚英也沒有處理好和自己眾兄弟的關係,他的兄弟們本來就對他當嗣子,獨斷軍國大事心存不滿,在這種情形下,褚英沒有對其兄弟加以拉攏,反而進行排斥。褚英和五大臣及其兄弟之間的矛盾慢慢擴大,褚英想方設法地剝奪他們的權力和財富,為自己以後榮登大寶做準備。五大臣和諸貝勒開始人人自危,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最終走到了一起。他們聯合起來和諸英作對,兩股勢力的矛盾越來越尖銳,危及國家利益。
清太祖必須在這兩股勢力之間做出選擇才能平息這場爭鬥。最後,清太祖選擇了後者,開始疏遠褚英。褚英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沒有蟄伏等待時機,而是將對自己處境的不滿溢於言表,太祖遂下令囚華褚英。五大臣和諸貝勒看到時機來了,就藉機上表告發褚英,列褚英諸多罪狀,萬曆四十三年(1615)褚英死於禁所,年僅38歲。
-
4 # axjl
褚英被封為儲君沒有錯,但是努爾哈赤並沒有賦予褚英真正的管理權,也就是說沒有處罰的權力,在代父管理時,常常受到大臣和貝勒們的牴觸,無法行使自己的權利,也就是個傀儡,在加上各位大臣和貝勒私下告狀,努爾哈赤誤殺了長子。晚年努爾哈赤後悔不及,並殺掉一位大臣,以正視聽,後將褚英從赫圖阿拉遷置遼陽厚葬!並視為一代英雄。褚英後人並沒有因此沉默,為滿族入京立下軍功,封為親王、貝勒有之。到了雍正年間受到皇八子案的影響深受雍正的迫害。
-
5 # 以禮觀書
絕大多數人都相信清朝沒有立嫡立長的傳統。其實不然。
努爾哈赤二十五歲起兵統一女真各部,於萬曆四十四年(1616),在赫圖阿拉稱覆育列國英明汗,建立後金,割據遼東,建元天命。而在此前,即萬曆四十一年,努爾哈赤對烏拉部落用兵大勝後,以元妃(原配發妻)、第一代大福晉佟佳氏所生的長子褚英,屢建戰功,授命執掌國政。
《清史稿·褚英傳》記載:“褚英屢有功,上委以政。”
在努爾哈赤心裡,嫡長子褚英就是接班人。
養兒既要一個好環境,更要一雙好父母。褚英生母早逝,他在父親努爾哈赤的兵營長大,十多歲就在刀光劍影、血肉橫飛中躍馬揚威。
他領兵攻打安楚拉庫路,獲屯寨二十,努爾哈赤賜號洪巴圖魯(大勇士),最早封貝勒。
他在烏碣巖大戰中,獨當一面,殺敵三千,獲馬五千,得甲三千,掠奪財寶奴隸無數,大大地削弱了烏拉部的力量。努爾哈赤欣喜萬分,以褚英“奮勇當先”,賜以“阿爾哈圖圖門”尊號,譯曰“廣略”(後來,皇太極登基後,封其為廣略貝勒,也是重拾舊封),即滿語中的足智多謀的英雄。隨後,褚英在宜罕山城等戰役中,也是軍功卓著,為努爾哈赤完成女真統一大業做出了重要貢獻,堪稱建立後金的卓越功臣。
軍功越來越煊赫,生性越來越殘暴,心胸越來越狹隘。
《太祖秘史》中褚英(右一)與四貝勒
提前把自己當了至高無上的諸子,不把任何人看在眼裡,既同努爾哈赤最得力的五大臣(額亦都、費英東、何和禮、安費揚古和扈爾漢)發生了權力之爭,又向自己同胞奶大或同父異母的諸兄弟動不動就雷霆萬鈞。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於是,諸子爭儲,聯合五大臣擠掉褚英。
褚英的“罪狀”有三:
一是挑撥離間,使諸貝勒與五大臣彼此不和,到此執政團隊內訌。
二是索取諸弟貝勒的財物、馬匹,貪小利而忘大義,不具備接任最高領導人的胸懷。
三是他放話,即位後,將誅殺與他為惡的諸弟、諸大臣,殺功臣努爾哈赤沒幹過,殺兄弟那是禽獸不如。
這些罪狀,到底有多少水分,不得而知,畢竟後來繼位的皇太極也是反動派的骨幹。
即便努爾哈赤再愛自己的嫡長子,孰料此子在努爾哈赤年富力強時,就想到了提前接班。
《清史稿·褚英傳》記載:“褚英意不自得,焚表告天自訴,乃坐咀咒,幽禁,是歲癸丑。”他在努爾哈赤出征在外時,寫詛咒對天地焚燒,揚言:希望出征之師被擊敗,以便他殺了打敗歸來的努爾哈赤和諸兄弟。
褚英對家國不忠,對君父不孝,對諸弟不仁,對臣下不義,結果死於非命。
這些,雖見諸《清太祖武皇帝實錄》《滿洲老檔》及《清史稿》之類,但這些史書,要麼是修撰成書於清太宗年間,要麼是根據太宗朝的記載而撰寫。就是說,褚英之死,死於其禍,但對這個禍的描述,卻是要根據太宗及其後世皇帝的意見完成。
《太祖秘史》皇太極與德澤因劇照
史料所述,未必是真實的歷史。古往今來,無數聰明的君王,對關於自己的帝王起居錄和先帝實錄,都是很重視的。他們絕對不會留下對自己不利的材料。
當然,敵國的記載,也未免公正。前明遺老黃道周等人就認為,褚英之死,死於他多次勸止其父努爾哈赤不要叛明自立。黃道周是一個反清名臣,在他的眼裡,努爾哈赤就是一個惡魔。
努爾哈赤殺子,無論在清宮史料中,還是明人筆記裡,都是不爭的事實。
努爾哈赤後來也悔恨不已。《清太祖武皇帝實錄》記載,天命六年正月,努爾哈赤率四大貝勒及王公大臣,祝告天地,焚香設誓言:“吾子孫中縱有不善者,天可滅之,勿令刑傷,以開殺戮之端。如有殘忍之人,不待天誅,遽興操戈之念,天地豈不知之?若此者,亦當奪其算。昆弟中若有作亂者,明知之而不加害,俱懷禮儀之心,以化導其愚頑。”
-
6 # 四川達州人
作為最初的滿軍三大旗之一,實力也是最強的白旗旗主,褚英不僅是長子,能力強又歷來功勳卓越,被正式確定為繼承人,應該說沒有什麼問題。
可最終還是出了大問題。原因在於,褚英過於自信,對努爾哈赤的老臣以主子自居,對已經逐步展露頭角,同時也蠢蠢欲動的兄弟們以儲君自持。
所以,褚英悲劇了。只當了三個月(?)的太子就被廢黜。
此時的努爾哈赤並不糊塗,他完全明白是怎麼回事,也知道褚英根本沒什麼實質性問題。可是,在褚英與十多個老臣和兒子的對峙中,努爾哈赤只能選擇廢黜褚英。
性格使然也。
-
7 # 青年史學家
所謂虎毒不食子,作為努爾哈赤長子的褚英為什麼會被其父下令殺死呢?
《清史列傳》中對褚英的死只是輕描淡寫到:“乙卯閏八月,褚英以罪伏誅,爵除。”
褚英生於1580年,其父努爾哈赤起兵之時,褚英只有4歲,加之褚英為長房長子,因此得到了努爾哈赤的格外疼愛。褚英在其長大後,也屢立戰功,在其18歲的時候,因為隨徵東海女真有功,被封為“洪巴圖魯”,1627年又被賜號“阿爾哈圖圖們”,年紀輕輕的褚英因為戰功卓著,因此被努爾哈赤格外看重。努爾哈赤也曾經想把自己的位置傳給褚英,雖然努爾哈赤意識到褚英自幼偏狹,無寬宏恤眾之心,但是如果不把汗位傳給褚英,而傳位給褚英的弟弟們,則有僭越之虞,也不利於今後之政局穩定,因此,努爾哈赤決定還是把位置傳給褚英。
但是自1613年到褚英被誅的1615年,幾乎沒有關於褚英的記載傳世,待褚英被殺後,才有關於褚英被誅是因為諸貝勒王公的訐告。據後來的《滿文老檔》記載,四大貝勒攻擊褚英的罪狀主要有四條,其一是揚言在自己即位後,就要把曾經與自己作對的諸兄弟和大臣殺死;其二是作為秉政長子,但是卻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反而離間努爾哈赤與五大臣之間的關係,搬弄是非,其三是強迫他的弟弟們發誓為自己保守秘密,不將自己的所作所為告發;其四是對外宣稱如果自己即位,就會剝奪諸弟所擁有的財產。褚英缺乏智慧的表態和胡言亂語幾乎得罪了所有的實權派,因此必然遭到反擊。
努爾哈赤也基於維持政權的穩定,不得已最終誅殺了褚英,但在很長的時間裡,滿清皇族對此事都諱莫如深。
-
8 # 河北人張鵬程
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於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生於建州左衛蘇克素滸河部赫圖阿拉城(後改稱興京,今縣永陵鎮中國遼寧省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老城村)。1616年,即明萬曆四十四年在赫圖阿拉建立“大金”朝,在位10年。1626年,病逝於靉福陵隆恩門雞堡(今瀋陽市于洪區翟家鄉大挨金堡村),終年68歲。後葬於瀋陽福陵(今瀋陽東陵),廟號“太祖”,諡號: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由於努爾哈赤是後金的建立者、清朝的主要奠基人,所以其繼承人皇太極在改號稱帝后追尊其為太祖高皇帝。
愛新覺羅·褚英(1580-1615)是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長子,母為努爾哈赤的第一位嫡福晉即元妃佟佳·哈哈納扎青。努爾哈赤的胞弟愛新覺羅·舒爾哈齊死後,萬曆四十一年(1613),步入中年的褚英以嫡長子身份,憑藉多年出征所立之戰功,一度被立為早期女真(滿)族政權的第一位汗位繼承人。但出人意料的是,這位顯赫一時的汗位繼承人很快就失去了代父執掌國政之權,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八月二十二日,褚英死,年僅36歲,後葬在清東京陵。但墓前無碑,因為褚英在與明軍的遼陽大戰時,曾經貪杯貽誤軍機。解除兵權後,褚英又焚香詛咒與自己不和的兄弟、大臣。事情敗露之後,努爾哈赤處死了褚英。所以清朝歷代皇帝都不願為褚英立碑。
努爾哈赤先後娶有16位妻子,共生育16個兒子和8個女兒。褚英是努爾哈赤的長子,明萬曆八年(1580年)生於北砬背山城(今新賓縣網戶村後山)。褚英的母親為佟佳氏·哈納札青(又叫詹泰),是努爾哈赤的結髮妻子,因此,褚英是努爾哈赤的嫡親長子。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努爾哈赤以父、祖十三副遺甲起兵,開始了他長達半生的統一女真的征戰,這年褚英只有4歲。由於母親早逝,年幼的褚英便一路跟隨父親奔波於刀光劍影之下。努爾哈赤起兵之初,首先面對的是一些族人的對抗和暗殺。有刺客來襲,努爾哈赤就把長子褚英、次子代善和女兒東果格格藏進板櫃底下。褚英跟隨父親在格殺征戰、險象環生的境況中長大,刀光劍影、血雨腥風,造就了他性格上的勇敢和躁烈,這讓他的性格里面陽剛與霸氣佔據了過多的比重,而柔情與隨和幾乎無可覓尋。褚英19歲的時候首次帶兵打仗。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褚英率兵征戰東海女真安楚拉庫路,一連攻取20多座屯寨,盡數招來所有民眾,大勝而歸。被賜號“洪巴圖魯”(漢語意為“旺盛的英雄”),並晉封為貝勒。接下來的幾年中,褚英的地位開始迅速上升。褚英真正嶄露頭角是因為他在烏碣巖之戰中的出色表現,透過這次大戰,她受到父親努爾哈赤的重視。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正月,努爾哈赤派胞弟舒爾哈齊、長子褚英、次子代善護送新歸附的部眾回建州。在歸路上,兵強馬壯的烏拉部派大將博克多率一萬兵馬橫行攔截。雙方在圖門江畔的烏碣巖(今北韓鍾城境內)進行了一場大戰。在大戰中,舒爾哈齊畏葸不前,觀戰不動,褚英、代善兄弟二人兵分兩路夾擊烏拉軍。當時天寒雪飛,戰鬥異常激烈,褚英兄弟浴血奮戰,最終擊敗烏拉兵部。在烏碣巖之戰中,褚英立下大功,被賜號“阿爾哈圖土門”(漢語意為“大智勇”的意思)。第二年,褚英率軍進攻烏拉,攻克宜罕山城。因是長子,又屢建戰功,被授命執掌國政。這年他才29歲。
褚英柄政之後,因年紀較輕,資歷較淺,而又心胸偏狹,操切過急,受到“四貝勒”、“五大臣”內外兩方面的反對。“四貝勒”就是努爾哈赤“愛如心肝”的四個子侄:次子代善、侄子阿敏、五子莽古爾泰、八子皇太極。建州沒有立嫡以長的傳統,諸弟們不滿於褚英當嗣子、主國政的地位,便同“五大臣”聯合,傾軋褚英。“五大臣”就是努爾哈赤“信用恩養、同甘共苦”的費英東、額爾都、何和裡、安費揚古、扈爾漢。他們也不滿於褚英專軍機、裁政事的地位,力求同“四貝勒”結合,共同扳倒褚英。從褚英方面來說,他對“五大臣”這些建州的“柱石”和“元勳”,缺乏謙恭的態度;對諸弟又沒有籠絡的智術,總是想趁父汗努爾哈赤在世時,逐漸削弱他們的財富和權力,以便鞏固自己的儲位,為自己順利即位鋪平道路。他的這種做法使“四貝勒”與“五大臣”人人自危,更促進了他們的聯合,使自己陷於孤立。更愚蠢的是,褚英對自己的處境不但沒有覺察,反而為了樹立自己的權威,號令諸貝勒於諸大臣對天發誓,效忠自己;強迫四個弟弟“不得違背兄長的話,更不允許將兄長所說的各種話告訴父汗。”還聲稱:“凡與我不友善的弟弟們,以及對我不好的大臣們,待我坐上汗位以後,均將之處死。”不久,褚英的上述言行被告發,努爾哈赤深知褚英弊病,但也想給兒子一個檢討自己、痛思悔過的機會,就招褚英,讓其看“四貝勒”、“五大臣”告發他的文書,只要他承認自己狹隘、專橫、偏私的錯誤,或許仍會得到父汗的寬恕和一如既往的扶植。可是褚英仍固守己見,不思悔改。於是,努爾哈赤開始逐漸削弱了褚英的權勢,明確表現出對他的不信任。如此更加激發了褚英的極大不滿。至此,褚英從被立儲君到他最後失去執政權力,僅僅只有三個月的時間。
褚英開始敵對父王,結交黨羽,伺機報復。當父親出兵在外的時候,褚英出謀,寫詛咒對天地焚燒。還揚言:希望出征之師被擊敗,“若被擊敗,我將不使被擊敗的父親及弟弟們入城。”努爾哈赤聽聞此事之後,非常生氣,盛怒之下命將長子褚英幽禁在高牆之中。被壓兩年之後,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八月二十二日,褚英被努爾哈赤以不思悔改之名下令處死,年僅36歲。
-
9 # 鄧海春
萬曆四十三年(1615)八月二十二日,努爾哈赤下令將囚禁獄中已兩年之久的長子褚英殺掉,這一骨肉相殘的舉動,再次轟動了愛新覺羅家族。
馳騁沙場的巴圖魯褚英是努爾哈赤的長子,生於萬曆八年(1580),其生母是努爾哈赤的第一個妻子——元妃佟佳氏,名哈哈納札青,是撫順佟氏家族的女兒。萬曆十一年(1583),褚英4歲時,努爾哈赤便起兵開始了統一女真的鬥爭,從此,褚英便在爭奪與廝殺的環境中成長起來。褚英從小跟隨努爾哈赤四處征戰,經受戰爭的洗禮,到十幾歲時就已鍛鍊成為一名能征善戰、智勇雙全的戰將。
褚英初露鋒芒是在萬曆二十六年(1598)的一次戰役。這年正月,褚英受父努爾哈赤之命領兵1000人往徵東海女真安楚拉庫路。此時褚英年僅19歲,他不畏險阻,披甲上陣,率眾軍星夜急馳,以銳不可當之勢,接連攻取了負隅抵抗的20餘屯寨。其餘屯寨全部歸服,共掠獲人畜萬餘,凱旋而歸。努爾哈赤對自己心愛的長子首次出征大獲全勝高興萬分,特賜予他洪巴圖魯,即旺盛的勇士稱號。
此後,褚英多次統軍出征,屢立功勳。萬曆三十五年(1607)的烏碣巖大戰更充分展示出他過人的膽略與才智。這一年正月,東海瓦爾喀部蜚優城城主策穆特黑親赴建州求見褚英之父努爾哈赤,訴說他所部原依附烏拉部,受盡了烏拉部的欺壓,表示願帶部眾歸服建州。但因地處遙遠,受阻於烏拉部,請求努爾哈赤派兵前往接濟歸附的人口眷屬。努爾哈赤欣然同意了他的請求,立即派其弟舒爾哈齊、長子褚英等率兵3000前往。
褚英等晝夜兼程直至蜚優城,迅速將歸附的瓦爾喀人全部眷屬共計500餘戶護送回歸。不料歸途中遇到烏拉部首領布佔泰叔父博克多率領的1萬多兵將的攔截。兩軍相遇於烏碣巖地區。建州兵見烏拉兵人多勢眾有些退縮。這時褚英奮不顧身,對眾將高聲說道:“眾將士不要驚慌,布佔泰沒什麼可怕的,先前與我們作戰,曾被我們生擒。他跪在地上磕頭哀求饒命,才免一死。我們以寬大為懷,收養了他幾年,又護送其回國,幫助他做了烏拉的貝勒。布佔泰不過是我們釋放的階下囚,現在他不知恩圖報,反倒繼續為虐,上天不會饒恕他的。不要以為他的兵多,我們有上天神靈保佑,還有我父汗驚人的英名,破敵無疑,眾將士拼力殺敵吧!”褚英的這番話一下子將眾將的情緒鼓動起來。於是建州兵在“衝呀!衝呀!”的高呼聲中衝過了一條河,直衝至烏碣巖山下,褚英、代善各率500兵分兩路拼命向山上敵陣衝鋒。烏拉兵頓時亂了陣角,統兵的博克多父子當場被斬殺,活捉了常朱父子和戶力布3個貝勒。這一仗殺死烏拉兵3000,獲馬5000匹,甲3000副,烏拉兵大敗。
回師後,褚英被努爾哈赤賜以“阿圖門”的稱號,即廣略之意。從此,褚英的名聲大振。
努爾哈赤的第一位接班人光陰似箭。這時,努爾哈赤已50多歲,長年征戰生涯自覺體力不支,很想在諸子中選一接班人,使其在自已百年之後,作為建州的首領。而長子褚英的軍事才幹,早已引起他的關注,不少人都私下議論褚英將來繼承父汗的領導權是最合適的。這不僅因為褚英為元妃佟佳氏所生,是長子,更主要的是他屢立戰功,事實上已成為努爾哈赤的主要助手,所以由褚英接班的呼聲很高。俗話說“知子莫如父”,努爾哈赤深知褚英所作所為有很多還令他不滿意的地方,但不讓他接班而交給其他兒子,反倒更不合適。在這種複雜的心情促使下,努爾哈赤在他54歲那年,即萬曆四十年(1612)六月,便委政於褚英。
上圖褚英墓,位於遼陽市東京陵
聯名控告 失去地位褚英執政後,並沒有很好地把握執政的機會,事實證明,他不僅沒有使努爾哈赤滿意,反而招致了4個弟弟、5位大臣的反對。4個弟弟即代善、阿敏、莽古爾泰和皇太極,他們都是握有重兵、有權有勢的貝勒,是努爾哈赤視如心肝的人,同褚英本來不相上下,他們對褚英的執政、獨攬大權是不能容忍的。
五大臣即費英東、額亦都、何和裡、扈爾漢、安費揚古。費英東,努爾哈赤親授一等大臣,娶努爾哈赤孫女為妻;額亦都娶“和碩公主”為妻;何和裡是努爾哈赤親女婿,稱“棟鄂額駙”;扈爾漢為努爾哈赤的養子;安費揚古,努爾哈赤賜為“碩翁科羅”稱號,5人都是開國元勳,戰功卓著,為努爾哈赤所依賴的心腹和得力助手。
褚英雖據有執政的地位,並沒有實際權力,他為了樹立和提高自己的權威,竟然號令諸弟與諸大臣對天發誓,效忠於他。而原與他平起平坐的諸弟、諸大臣怎麼能買他的帳呢?對此褚英更變本加厲地揚言道:“將來我繼汗位後,對於和我作對的諸弟、諸大臣,統統殺掉,決不姑息。”
褚英諸弟及五大臣被逼無奈,聯合起來在努爾哈赤面前告發他。努爾哈赤這時才深感到問題的嚴重。對諸子和五大臣說道:“你們口述的事情這麼多,我怎麼能全部記住,不如通通寫出來交給我。”於是,諸弟、五大臣各自書寫一份控告褚英的信,呈遞給努爾哈赤。努爾哈赤拿著控告信對褚英說:“這是你諸弟、五大臣控告你的信,你看吧,你有分辯的話就說出來。”褚英看過之後便說:“我沒什麼可辯解的。”努爾哈赤氣憤地說:“你無言辯解,說明你錯了。”於是,以褚英不能“寬宏恤眾”,諸弟、五大臣不肯“聽汝執政”為由,將賜給褚英的部眾、牧群、財物等盡行收回,大大削弱了他的權力。
詛咒父親 囚禁被殺褚英被削去兵權失去執政的地位後,心情極其苦悶。尤其是年秋天和第二年春天,兩次徵烏拉,均由努爾哈赤親征,讓他留守建州。但守城之責第一次委任代善,第二次委於莽古爾泰和皇太極。說明對他已失去信任。受此打擊的褚英心情大壞,向親信發洩心中的不滿,又詛咒出征的努爾哈赤與諸弟、眾大臣說:“出兵烏拉失敗才好呢!如果他們打了敗仗,回來時我不讓他們進城。”褚英的所為不久就被部下告密。努爾哈赤盛怒之下本想把他殺掉,但又一想親手殺死自己的親骨肉,會給後世留下惡劣的先例,於是把褚英囚禁獄中,時為萬曆四十一年(1613)。兩年以後,褚英毫無悔改之意,努爾哈赤便決定將褚英殺掉,時年36歲。
-
10 # 清水空流
努爾哈赤,大清開國之主,史稱清太祖。57歲登基為帝,在位10年。駕崩時候67歲。在努爾哈赤當政的時候,(當時叫後金)還是一個比較落後的部落,軍政合一,全民皆兵。
愛新覺羅·褚英是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長子,其母是努爾哈赤的元妃佟佳·哈哈納扎青。禇英死的時候年僅35歲,可以說正是風華正茂的年紀。由於歷史上沒有如實的記載,我們只有從各個方面分析一下。
褚英很小的時候,努爾哈赤就以13副鎧甲起兵造反,隨著禇英年齡增長,禇英跟隨努爾哈赤南征北戰。可以說屢有戰功,努爾哈赤十分高興,對這個長子也是多加培養。在其20歲左右的時候就加封禇英為廣略貝勒,由於禇英母親早逝造成了禇英性格的缺失,也許這就是禇英英年早逝的原因,努爾哈赤只注重武事的教育,而沒有在政治上加以培養。當然以當時女真的實際情況也未必有啥政治和文化可教的,多年的戰爭生涯導致了褚英的性格粗暴、心胸狹隘,加之又是努爾哈赤的長子。禇英目無餘子。生性狂傲,根本不把任何人看在眼裡,女真後金“開國五大臣”額亦都、費英東、何和禮、安費揚古和扈爾漢以及一些兄弟們與褚英不和,於是在努爾哈赤面前告狀,努爾哈赤解除了他的兵權。努爾哈赤的意思是讓褚英好好反省一下,也便於以後禇英的發展和成才。但禇英沒有理解父親的意思。自己身邊缺乏謀略之士。禇英更加缺乏政治頭腦。不知道低調為人。調和和五大臣與其他朝臣的的緩和關係。也沒有和自己的兄弟好好團結在一起,而且不思改過。卻將不滿溢於言表,天天詛咒五大臣如何。在努爾哈赤出征之際。褚英焚香禱狀的五大臣和兄弟,多次公開宣稱掌權後處死五大臣和那些一個父親的兄弟,被宮中的密探告發。努爾哈赤震怒異常,公元1615年,褚英在被圈禁兩年後被處死,死時年僅35歲。禇英實際的被殺就是太子之位爭奪失敗的結果,太子之位素來是皇家政治利益爭奪的焦點,而褚英原本深陷泥潭,本身缺乏政治頭腦。不但不以有效手段維護自己的聲望,反而以恐嚇、威脅的方式強迫自己的弟弟以及五大臣屈從。這樣徹底的走向失敗和死亡。
另外一種說法是謊報軍情,明朝與女真具有決定意義 的之間的薩爾滸之戰中。當時的情況是明軍主力將女真合圍,對此,努爾哈赤並無任何畏懼之念,並決心終以憑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的原則。突破明軍的包圍。在努爾哈赤派遣禇英刺探軍情,禇英給努爾哈赤的彙報結果是:明軍主力就在附近,而且具有火炮弓弩無數,正嚴陣以待。如此據實而報明軍軍情,女真將領們開始不知所措。軍心不穩,為了穩定軍心,努爾哈赤只有誅殺長子禇英,以謊報軍情,長敵軍士氣,動搖軍心被殺。
可以說,謊報軍情是對外宣稱,實際是政治原因。禇英就是死於太子爭奪失敗。
-
11 # 史不知味努爾哈赤為什麼要殺了褚英?如果要追究最根本的原因的話,只不過是因為“權利”二字罷了,即權力和利益。
一、褚英以戰功當政,成為後金汗位繼承人。
努爾哈赤是誰?努爾哈赤是明朝建州女真人,因為復仇計劃以13副鎧甲起兵收服女真諸部,最終又成功組建了反政府武裝組織,反叛明朝政府,圖謀江山社稷。褚英是誰?愛新覺羅·褚英,是努爾哈赤的長子,生母是努爾哈赤的元妃佟佳氏,褚英出生時努爾哈赤尚沒有起兵,後來努爾哈赤騎兵以後,褚英也跟著努爾哈赤東征西討,可謂是見慣了腥風血雨吧,這世間所有事本便有利有弊,小時候的經歷必然會影響褚英的性格以及行為處世原則。
褚英及冠後逐漸被努爾哈赤任命領兵作戰,在戰場上的殺伐果斷讓褚英取得了不少的戰果,後來因為打敗烏拉部受到了努爾哈赤的看重。褚英也確實在努爾哈赤統一女真諸部的創業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褚英在軍中的威勢更不是他的弟弟們所能比了,努爾哈赤對褚英也算滿意,所以讓他負責處理政事,這時的褚英可是實實在在的後金汗位名正言順的第一繼承人。
▲褚英畫像二、褚英缺乏領導藝術與能力,利益爭奪引發矛盾。
褚英當政以後,因為小時候的經歷讓他的性格相對而言偏向乖張,再加上他所取得的赫赫戰功,最終讓他自信、自傲,當然這在他人看來則是自負、狂妄,並且褚英試圖獨攬軍政,這可真是觸碰了所有人的神經,在自信、自傲的人格與行為方式的影響下,褚英也不善於經營自己的勢力,最終讓自己從獵人轉變成了獵物,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囹圄中。“蛋糕問題”自古到今皆是極難處理的問題,如何分配方能讓絕大多數人滿意,是所有領導者皆應該具備的領導藝術,但是很可惜的是,褚英並沒有這種領導藝術,也沒有領導能力。
當然從褚英的角度去看,倒也不能說他的所作所為是徹底的錯誤,畢竟從父親努爾哈赤強大的影響力下接手國事,他所承受的壓力是可想而知的,畢竟既要擺脫努爾哈赤的陰影,又要在宗室和臣子們中建立屬於他自己的威勢。所以褚英表現強勢是必然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他強勢收權也是必然的,否則便與傀儡無異。但是,褚英作為領導者,他必須懂得如何有效地收權,然後再如何效益最優原則地放權,即所謂“大棒加胡蘿蔔”。褚英沒有形成自己的穩固勢力,孤立於朝,所以在他將觸手伸向那些既得“權利”者的時候,不僅沒有得到支援,反而成了眾矢之的。
▲努爾哈赤畫像三、褚英漸成後金反政府武裝組織穩定發展的絆腳石。
努爾哈赤唉聲嘆氣啊,這後金剛剛建立沒多久,可禁不起他們的折騰,如果任由他們繼續折騰下去,後金的大好局面說不好便要徹底崩盤了。一方是自己的兒子,一方是支撐他野心的臣子,這不爭氣的兒子沒了便沒了,反正多了去了,可是有本事的臣子可不多啊,創業期間絲毫鬆懈不得啊。最終,努爾哈赤經過權衡利弊後,為維護後金政權的穩定、和諧和發展,他決定圈禁褚英。
努爾哈赤圈禁褚英,可能也有保護褚英的考慮,讓他好好反省反省。誰知道,褚英在被圈禁後更是怨氣滔天,無所顧忌地發表“恐怖”言論,這時的褚英到底是耿直,還是愚蠢。褚英“焚表告天自訴”,最終讓努爾哈赤怒羞成怒,也徹底的失望了。
滿清是中國曆朝歷代中皇嗣爭權最為嚴重的朝代,可能便是始於努爾哈赤時期吧。褚英的被幽禁和被處死,既是後金“權利”相爭的結果,也是政治的祭品,同時還是褚英在不具備領導藝術的情況下強勢上位的代價。
褚英作為這場政治角逐的失敗者,死亡是他的必然結果。 -
12 # 咕啾75
愛心覺羅褚英於(1580年-1615年)。
清朝宗室 ,清太子努爾哈赤長子,母為元妃佟佳氏。
可以說褚英是從小在馬背上長大的,他出生那一年,努爾哈赤正帶領著後金部隊於明朝的人打仗,褚英自幼喪母,所以就跟著努爾哈赤南征北戰,常年奔波於刀光血影之下,因此練成了尚武的性格。
褚英19歲時,首次帶兵打仗,便首戰告捷,他率兵出征東海女真安楚拉庫路,一舉獲勝,並降服了部分民族,被賜號“洪圖魯巴”接下來幾年,褚英地位迅速上升,27歲的褚英,在一次烏褐石大戰中,立下汗馬功勞,被立為儲君。
自幼習武的褚英武功雖然高強,但是有勇無謀,以為軍功是自己最大的資本,自以為可以戰勝一切,所以驕傲自大,目中無人,為以後的被殺埋下了禍根。褚英自成為儲君之後,認為自己會是鐵定的君王,因此看不起“四貝勒”,“五大臣”導致他們內夾外攻,給努爾哈赤製造壓力。四貝勒其實就是努爾哈赤的四個侄子,因滿族沒有立嫡太子的傳統,讓努爾哈赤心中有了一些動搖。
而五大臣則是曾和努爾哈赤一起並肩作戰的元老級人物,他們對褚英專軍機,裁政事的行為極為不滿,因此引起了努爾哈赤的高度重視。
在這種內外夾攻下,努爾哈赤也知道他們所說的是是實事,考慮過後,處於勸導,保護,努爾哈赤將褚英囚禁起來,其實這也是一種警告,希望褚英能夠得到教訓,並且能夠引起重視並改正。
可惜,努爾哈赤的良苦用心並沒有引起褚英的高度重視,反而變本加厲。五大臣和四貝勒見此,再次發難,像努爾哈赤進言褚英的種種罪狀,努爾哈赤被逼無奈,不得不處死褚英。褚英死時年僅36歲。其實褚英的故事告訴我們,多學點政治文化還是有好處的,不然也不會年紀輕輕輕就死了!
-
13 # 江湖小曉生
導語:
褚英是努爾哈赤的長子,在舒爾哈齊活著的時候,努爾哈赤並不怎麼重用自己的長子。後來明朝這邊,慫恿舒爾哈齊跟努爾哈赤爭鬥,以此達到女真內部的混亂狀態。努爾哈赤不得不對舒爾哈齊下手,舒爾哈齊死後,褚英逐漸走上了政治舞臺。
褚英是有軍功的,又是努爾哈赤的長子,將來極有可能成為未來的大汗。所以他的出道,其實很多人都已經預料到了。可是在褚英36歲的時候,卻被努爾哈赤給處死了,這是他的皇位繼承人,努爾哈赤為什麼如此狠毒呢?
01在權力面前,任何人都可能成為敵人。有一個很殘忍的現實是,權力是每個野心家最想要得到的東西。他們拼命廝殺搶掠,無非就是想要成為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人。
所以這些人在得到權力以後,很擔心一件事,那就是有人會分走他們的權力。在這些人眼中,沒有人可以這麼做。
漢武帝為什麼要逼死自己的太子劉據?劉據是漢武帝的太子,未來皇帝的繼承人,可是在小人的讒言中,漢武帝還是認為劉據有可能會奪走他的權力,所以逼死了劉據。武則天為什麼要逼死太子李賢?李賢是武則天和唐高宗李治所生的第二個兒子,是非常有才能的兒子。可是武則天卻不希望他有才能,因為李顯的才能影響到了武則天奪取權力,所以李賢最終被武則天從太子位上趕了下來,不久之後便被逼死了。唐玄宗為什麼要殺掉李瑛等三個兒子?武惠妃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壽王李瑁成為太子,所以就向唐玄宗舉報,表示太子李瑛可能有謀反的機會。人傢什麼都還沒做呢,唐玄宗覺得這件事不能發生,所以就把自己的三個兒子都給殺了。歷史上父子相爭奪權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完全可以說最是無情帝王家,這一點也沒錯。因為他們距離至高無上的權力太近了,誰都不能倖免。
李世民當年如果不是為了權力,壓根就不可能殺掉自己的親兄弟,連自己的那些侄子也都給殺了,甚至把父親李淵給打入了後宮,這都是權力惹的禍。
廣略貝勒褚英,太祖第一子。歲戊戌,太祖命伐安楚拉庫路,取屯寨二十以歸。賜號洪巴圖魯,封貝勒。歲丁未,偕貝勒舒爾哈齊、代善徙瓦爾喀部蜚悠城新附之眾。軍夜行,陰晦,纛有光,舒爾哈齊疑不吉,欲班師,褚英與代善持不可。---《清史稿》
褚英之所以被努爾哈赤所殺,其實也是跟權力有關係。當褚英的地位威脅到了努爾哈赤的大業,那他就該死。
02褚英危害到了努爾哈赤的五大功臣,於社稷不利。褚英是努爾哈赤的長子,也是當時戰功最卓著的兒子,所以早就被努爾哈赤欽定為接班人。這樣的人,到底得罪了誰呢?那就是努爾哈赤的那五位功臣,分別是:額亦都、費英東、何和禮、安費揚古以及扈爾漢。
褚英屢有功,上委以政。不恤眾,諸弟及群臣愬於上,上浸疏之。褚英意不自得,焚表告天自訴,乃坐咀咒,幽禁,是歲癸丑。越二年乙卯閏八月,死於禁所,年三十六。明人以為諫上毋背明,忤旨被譴。褚英死之明年,太祖稱尊號。---《清史稿》
這五個人是努爾哈赤最得力的戰將,手裡的軍權也相當大。最重要的是,努爾哈赤正是透過帶領這幫人,才打下了自己的基業。
所以說他們是努爾哈赤的開國功臣,地位相當高。雖然名義上是努爾哈赤的手下,對努爾哈赤也絕對忠誠。可是他們一旦造反,努爾哈赤的大業一定會蕩然無存。
在這種情況下,褚英卻跟這五個人完全處理不好關係。尤其是褚英掌權以後,在一定程度上傷害到了他們的利益,所以雙方早就鬧掰了。褚英曾經多次提出過一點,等他當上了大汗,一定會把這五個人給殺了。這是赤裸裸的威脅,你想這幫人會這麼坐以待斃嗎?褚英現在已經是皇儲了,將來早晚會成為大汗。一旦褚英成為大汗,那這幫人麻煩可就大了。所以這五個人開始不斷輪番在努爾哈赤身邊說褚英的壞話。一個人說也就算了,五個人都在說。說一次也就算了,基本上隔三差五就提一回。結果導致褚英在努爾哈赤心目中的印象非常差。
最終褚英被他們說成了一個想要謀反的人,被努爾哈赤關入大牢,殘忍殺害。這一幕我們似曾相識,其實漢武帝也犯過這樣的錯誤。
03褚英的確沒有政治頭腦。作為努爾哈赤的長子,褚英帶兵打仗,的確是非常優秀的人選。可是論起政治,褚英的水平就只能算得上是小學生了。
他永遠都學不會跟努爾哈赤的手下人打交道,對人才不是重視,而是嫉妒。這本身就把自己的位置給搞錯了。
這幫人跟褚英搞不好關係,所以他們選擇告發褚英。結果努爾哈赤果然調查出了褚英的種種罪行,於是便將褚英的兵權給收走了。
抵蜚悠城,收其屯寨五百戶,令扈爾漢衛以先行,烏喇貝勒布佔泰以萬人邀之路。扈爾漢所部止二百人,褚英、代善策馬諭之曰:“上每征伐,皆以寡擊眾,今日何懼?且布佔泰降虜耳,乃不能復縛之耶?”眾皆奮,因分軍夾擊,敵大敗,得其將常柱、瑚里布,斬三千級,獲馬五千、甲三千。師還,上嘉其勇,錫號曰阿爾哈圖土門,譯言“廣略”。---《清史稿》
這個時候褚英如果能夠認錯,或許還能活下來。可是褚英不僅沒有認錯的態度,反而將自己內心所有的不滿,全都宣洩了出來。
他不僅在外人面前說五大功臣的壞話,甚至有時候會提到努爾哈赤的壞話。這些事情全都被捅到了努爾哈赤耳朵裡。
如此愚蠢的行為,哪裡像個儲君該有的樣子呢?所以褚英的太子之位也被剝奪了,而且被軟禁了起來。
在這種情況下,褚英絲毫沒有悔改的意思,依舊焚香詛咒那些告狀的人,甚至要宰了這幫人。結果這幫人還是有耳目得知了這件事,並且告訴了努爾哈赤。努爾哈赤在萬般無奈之下,只好選擇處死褚英。
總結:創業初期,就算是領袖,也要向功臣做出讓步。那麼褚英的罪行到底夠不夠得上死刑呢?其實這真的要看努爾哈赤怎麼去想了。從努爾哈赤的角度出發,褚英當然不能殺,他再怎麼荒唐,好歹也是自己的長子。
誰會願意殺死自己的兒子呢?更何況這個兒子還沒有做出忤逆的罪行。可是努爾哈赤還是選擇殺死了褚英,這是為何呢?
因為努爾哈赤認為,跟自己的千秋大業比起來,一個不爭氣的兒子算不了什麼。褚英現在得罪的是努爾哈赤最重要的五大功臣,這些人是努爾哈赤創業成功的基本保證。
如果因為這次事件,這五大功臣選擇叛亂或者不用心輔佐努爾哈赤的話,那麼努爾哈赤的損失可就不僅僅是一個兒子這麼簡單了。
當時正值努爾哈赤的創業期,所以他必須要賣五大功臣這個面子。殺掉褚英,那是五大功臣的意思,努爾哈赤只是操刀手而已。
參考資料:《清史稿》
-
14 # 範鑫悅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朝的奠基者,後金開國之君,愛新覺羅· 褚英 1580年—1615年,清朝宗室,清太祖努爾哈赤長子,母為元妃佟佳氏。努爾哈赤的弟弟舒爾哈齊死後,努爾哈赤開始把部分兵權交到褚英的手裡,讓他帶兵以及主持一下軍中政務,褚英是一個很英勇的人,在努爾哈赤給他軍權之後,他也表現的非常好,他的父親努爾哈赤也因為他戰功顯赫,對他封號曰“阿爾哈圖土門”,因為他是嫡長子,而且又有勇有謀,一度被立為皇位繼承人,但是努爾哈赤的“開國五大臣”額亦都、費英東、何和禮、安費揚古和扈爾漢以及一些兄弟們和褚英不和,他們總是三番五次在努爾哈赤面前說他的壞話,努爾哈赤剛開始沒有聽從這些話,但後來經過調查發現褚英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於是便解除了他的兵權,廢了他的太子之位,將他軟禁起來,褚英把滿腔怒氣都歸結到開國五大臣身上,經常詛咒他們,這些事情又被他們告訴給了努爾哈赤,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努爾哈赤下令處死褚英。
-
15 # 雍親王府
褚英,是努爾哈赤與其結髮妻子佟佳·哈哈納扎青所生的第一個兒子,在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的時候更是被努爾哈赤欽定為其接班人。然而褚英最終不僅沒能夠掌握最高統治權,更是死在了後金政權建立的“前夜”。
縱觀褚英悲劇式的一生,充分詮釋了那句“性格決定命運”,同時,褚英的死也就此成為了努爾哈赤心中,永遠無法揮去的痛。
褚英,生長於戰火之中的“巴圖魯”。明萬曆八年(1580年),褚英出生,這一年,努爾哈赤二十一歲。
萬曆十一年(1583年)的“古勒城之戰”,努爾哈赤的祖覺昌安、父塔克世,皆死於其中,而這也直接導致了努爾哈赤以“十三副遺甲”起兵,正式開啟了征戰之路,尚處幼年的褚英也就此開始面對刀光劍影。
特別是在萬曆二十年(1592年)後,褚英的生母佟佳·哈哈納扎青去世,年僅十一歲的褚英就開始承擔起保護姐姐東果哥哥以及弟弟、努爾哈赤次子代善的責任,躲避著一次又一次的暗害危機。而這也讓褚英受到了極大的磨礪,更讓其具備了堅韌不拔、英勇果敢的性格優點。
伴隨著年齡的增長,褚英逐漸在軍中嶄露頭角,特別是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的“烏碣巖大戰”,可謂是褚英的“封神之戰”。
在這一戰中,褚英面對數量遠超自己的烏拉部軍隊,毫無怯意,身先士卒,帶領著部隊衝入敵陣,給予烏拉部以巨大殺傷,烏拉部元氣大傷,再也無法與努爾哈赤的建州部相對抗。
而褚英也因為其在戰場上英雄般的表現,被努爾哈赤授予了“阿爾哈圖土門”,即“廣略貝勒”的榮譽稱號,在此之前,褚英已經獲得了“洪巴圖魯”的稱號,於是褚英在軍中的聲望日益高漲。
褚英的快速成長以及戰功的不斷累積,可以說讓努爾哈赤既欣慰,同時也是非常的欣喜,因為此時的他已經與他的弟弟,當時建州女真的二號人物舒爾哈齊,是越走越遠了。
起兵之初,舒爾哈齊可謂是努爾哈赤最為得力的助手,也是他最為信任的夥伴,兩人同起兵、共成長,同戰鬥、共患難,幾年時間就打下了自己的一片基業。舒爾哈齊也一直是公認的建州女真中的“二號人物”,與努爾哈赤“一字並肩”,平起平坐,同受朝拜,努爾哈赤更是將舒爾哈齊作為了自己的接班人。
伴隨著建州女真勢力的不斷壯大,舒爾哈齊對於當前自己的位置有了諸多的不滿,在一些問題上也與努爾哈赤產生了巨大的分歧。
與此同時,明朝也在這個時候敏銳的察覺到了努爾哈赤與舒爾哈齊兄弟二人之間的矛盾,於是對舒爾哈齊進行了拉攏,並且極力挑撥他與努爾哈赤之間的關係。特別是李成梁,在給予舒爾哈齊足夠尊重以培養其政治野心的同時,還與舒爾哈齊結為了“兒女親家”,進一步離間了這對兄弟。
最終,已經有了“異心”的舒爾哈齊選擇了鋌而走險,帶著自己的兩個兒子阿爾通阿和扎薩克圖自立門戶,與努爾哈赤分庭抗爭。可“胳膊終究拗不過大腿”,舒爾哈齊以失敗收場,自己的兩個兒子也被努爾哈赤處死。
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努爾哈赤下令將將舒爾哈齊關在了不見天日的牢籠之中,僅留兩個小口遞送水和食物,歷經了一年多的囚禁,舒爾哈齊於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在獄中去世。
伴隨著舒爾哈齊的“出走”與後來的“倒臺”,努爾哈赤更是迫切的希望褚英能夠填補舒爾哈齊離開後的權力空白,於是褚英的地位被迅速提高,而此時的褚英絕對稱得上是精明強幹,絲毫沒有辜負努爾哈赤的期望。
就這樣,在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褚英憑藉嫡長子身份,以及多年積累的戰功,被努爾哈赤正式確立為自己的接班人,褚英來到了他人生之中,權勢地位最為顯赫的巔峰時刻。
然而,這樣的狀態僅僅維持了三個月,褚英便開始了急速的“隕落”。
所謂“性格決定命運”,褚英終究為其性格所累。儘管在此之前,褚英就被努爾哈赤委以了署理政務的職責,並且對其也進行了悉心的培養,然而,伴隨著褚英權勢、地位的不斷提升,特別是被努爾哈赤確立為政權接班人之後,褚英心胸狹隘、生性殘暴的性格缺陷,徹底暴露了出來。
他先是擔心努爾哈赤的其他子侄對於自己的地位產生威脅,於是強迫代善、阿敏、莽古爾泰、阿巴泰、皇太極、德格類等人,向天發誓對其效忠,招致了幾乎所有人的強烈不滿,進而失去了兄弟們的擁護與支援。
而在面對努爾哈赤“信用恩養、同甘共苦”的“五大臣”,即費英東、額爾都、何和裡、安費揚古、扈爾漢這五人的時候,褚英也表現出了非常的不敬,甚至在公開場狂悖的宣稱:
“吾即位後,將誅殺與吾為惡之諸弟、諸大臣。”至此,褚英將自己置身於了當時朝堂上所有人的對立面。
而實際上,褚英這樣做並不是單純的荒誕與傲慢,他也是想透過打壓其他有功勳的兄弟以及掌握權勢的朝中重臣,以穩固自己的地位,進而為自己日後登上汗位,順利開展政治統治奠定基礎。
可褚英性格上的缺陷以及其處事方法的極不成熟,最終落得了一個“眾叛親離”的局面,使之成為了“全民公敵”。
在這樣的情況下代善、阿敏等努爾哈赤的一眾子侄,聯合“五大臣”,共同向努爾哈赤參劾了褚英,並且揭發了褚英的累累罪過。
於是努爾哈赤開始限制褚英的行為,並且有計劃的剝奪褚英的權力,特別是之後再度征討烏拉部,努爾哈赤不僅沒有讓褚英隨同前往,更是安排莽古爾泰、阿巴泰、皇太極等人對其輪流看管,加以管制。
努爾哈赤的這一舉動極大的刺激了褚英,而褚英也已然是更加的喪心病狂。
他在努爾哈赤出征之時,竟公然詛咒努爾哈赤兵敗而歸,而他自己也在密謀叛亂,企圖奪取都城控制權,將努爾哈赤的敗軍困於城外,自己則是提前登基。
然而,就連褚英的親隨下人都知道,這樣的想法可謂是既幼稚又可笑,於是趕忙向努爾哈赤告發了自己的“主子”。而褚英也就這樣,在努爾哈赤的盛怒之下被圈禁在了高牆之內。
此時,距離褚英被努爾哈赤選定為接班人,僅僅過去了三個月的時間。兩年之後的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不知悔改的褚英被努爾哈赤下令處死,年僅36歲。
而就在褚英死後一年,後金政權正式建立,褚英也就這樣死在了政權建立的“前夜”,再無機會一睹日後八旗軍隊縱橫遼東戰場的雄風。
褚英之死,讓努爾哈赤感受到了深深的痛。《滿文老檔》中,對於褚英的死,有著這樣記載。
“聰睿恭敬汗以其長子阿爾哈圖圖們,心術不善,不認己錯,深恐日後敗壞治生之道,故令將其囚居於高牆內。經過二年多之深思,慮及長子若生存,必會敗壞國家。倘憐惜一子,則將危及眾子侄、諸大臣和國民。遂於乙卯年聰睿恭敬汗五十七歲,長子三十六歲,八月二十二日,始下決斷,處死長子。”
從這段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出,努爾哈赤殺掉褚英主要是有兩個原因。
其一,是褚英自身的問題。
前文中也說到了,褚英強迫其他兄弟發誓向自己效忠,並且對待“五大臣”非常的傲慢,甚至口出狂言,危及到了所有人的生命。而在其為努爾哈赤管制以及圈禁期間,又繼續不知悔改,讓努爾哈赤認為其已經徹底的無可救藥,於是下令殺掉了褚英。
這就是所謂的“心術不善,不認己錯”,是褚英性格上的缺陷與問題,可以說是褚英的“咎由自取”。
其二,就是當時建州女真統治階層內部團結的問題。
當時,褚英與建州女真統治階層內部幾乎所有的勢力,都產生了極為尖銳而又複雜的矛盾。
首先,是褚英同努爾哈赤的矛盾。
畢竟褚英的行為已經威脅到了努爾哈赤的統治根基,是對努爾哈赤最高統治權的覬覦與挑戰,必然不能為努爾哈赤所容忍。
其次,是褚英同努爾哈赤其他子侄之間的矛盾。
當時,褚英的功勳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年齡較大,跟隨努爾哈赤征戰較早,從而立功的表現與機會更多,除此之外,褚英的優勢並不明顯。如果真的是假以時日,那麼努爾哈赤的其他子侄所積累的軍功也將會迎頭趕上。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褚英作為努爾哈赤的接班人,必然是難以服眾。而包括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這些有軍功,有威望的貝勒們,已經在反對褚英的問題上達成了一致意見,“扳倒”褚英成為了其共同的利益目標,所以褚英要面對的,是這一整個政治利益集團的挑戰。
再次,就是褚英同以“五大臣”為首的一眾功勳之臣之間的矛盾。
褚英希望繼續提升其權勢和地位,進而在日常政務的署理上,開始“專軍機、裁政事”,將權力向自己手上集中,這無疑就波及到了“五大臣”現有的權勢和地位。再加上“五大臣”早就對褚英狂傲、狹隘的性格與處事風格不滿,而褚英的言行又三番五次的威脅到了其性命,於是“五大臣”與褚英的反目也就變成了必然。
在這樣的情況下,努爾哈赤“慮及長子若生存,必會敗壞國家”並不是沒有道理。
特別是此時建州女真的實力非常的有限,努爾哈赤也需要尊重大多數人的意見,爭取更多階層以及政治利益集團的支援,以維繫政局的穩定,保持政權內部的向心力與凝聚力,所以努爾哈赤誅殺褚英成為了一種必然。
實際上努爾哈赤的一生,曾經先後三次“手刃血親”。
第一次是在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努爾哈赤將與自己共同開創基業的親弟弟舒爾哈齊處死;第二次是在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其將長子褚英處死;第三次是在後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其留下遺命要大妃阿巴亥殉葬。
也正是因為如此,有人對此進行評價的時候,給努爾哈赤扣上了“殘忍”、“暴戾”的“帽子”。
“奴酋為人猜厲威暴,雖其妻子及素親者,少有所忤,即加殺害,是以人莫不畏懼。”然而仔細想想,其實努爾哈赤或許也有著他的“無奈”。畢竟,作為建州女真的領導者以及後金政權的建立者,努爾哈赤一生刀光劍影、浴血奮戰,才有瞭如今的局面,也正是因為如此,努爾哈赤太過於在乎他一生奮鬥創下的基業,更不希望因為有人將其葬送,所以才有了努爾哈赤的三次“手刃血親”。
為了抵制分裂、維護建州女真的統一,他殺掉了舒爾哈齊;為了維繫統治階級內部的團結與穩定,他忍痛處死了褚英;而也是為了後金政權後續的穩定,避免他生前定下的“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的制度遭到破壞,他又下令將與他朝夕相處二十多年的大妃阿巴亥殉葬。
所以褚英之死,儘管努爾哈赤心有不捨,前後更是思考了兩年,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這是他必須做出的決定與選擇,畢竟這是為了政權的穩定,他也能拋棄這份父子之情,而這也無疑印證了那句“無情最是帝王家”。
-
16 # 品讀春秋001
在現今遼陽東邊的陽魯山上,坐落著一處歷史悠久的皇家陵園,它的主人是努爾哈赤的胞弟舒爾哈齊、長子褚英、庶弟穆爾哈齊及兒子達爾差四人。清廷入關之前,努爾哈赤曾經建都於此,所以,此陵墓又叫東京陵。在這片陵墓中,有一座小小的土墳,沒有墓碑,在風霜雪雨中,顯得那樣的落魄孤寂。
這座墳子被當地人稱為“太子墳”,裡面埋葬著努爾哈赤的長子褚英,如此顯赫的地位,死後又為何受到如此冷落?
愛新覺羅.褚英,又叫愛新覺羅.褚燕,在1580年生於北背山城,母親是和愛新覺羅家族一直聯姻的佟佳氏——元妃,名字叫佟佳氏.哈哈扎納青,是努爾哈赤的髮妻。
而佟氏家族遠在努爾哈赤攻佔撫順的時候,就投降後金,獻出牛馬錢糧,並且與努爾哈赤聯姻。漢人投降入籍滿族,需要改姓,佟姓就改成了佟佳這個姓。至康熙時期,佟家後人佟國維倍受重用,原因就在於此。
努爾哈赤幼年時期,投靠遼東名將李成梁,在李成梁手下作戰勇猛,逐漸受到重用,因其腳底板有七顆黑痣,有天子之氣,被李成梁知曉,欲捉拿會京,向萬曆帝交差。
危急時刻,李成梁的小妾偷偷放走了努爾哈赤。從此,努爾哈赤不再接受明廷控制。
在攻打尼堪外蘭的過程中,李成梁誤殺努爾哈赤的父親和祖父,明廷自覺理虧,讓努爾哈赤出任建州衛,歸還祖、父遺體,賜30匹馬,外加30道敕書。其中,最重要的是敕書。它是女真和明廷開展貿易的憑證。正是憑藉這30道敕書,努爾哈赤以遼東特產換錢,逐步壯大自己。
萬曆十一年,努爾哈赤以祖、父遺留的十三副鎧甲起兵,在長達半生的時間裡,逐步統一了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三大部落,具有了和明廷抗禮的資本。
努爾哈赤起兵時,長子褚英剛滿3歲。褚英在刀光劍影、險象環生的環境中長大,成長成為一個勇敢曝烈、英姿勃發的勇武少年。
在努爾哈赤統一女真的過程中,褚英功不可沒。
萬曆二十六年,褚英和他的小叔巴雅喇、一等大臣費英東征討東海女真的安褚拉庫,一連攻取二十多座城寨,大勝而歸。
萬曆三十五年,褚英和弟弟代善、叔叔舒爾哈齊統兵三千保護蜚悠城的部眾,遭到烏拉兵的阻劫,褚英率先衝入敵陣,一舉擊潰烏拉兵,斬殺敵軍3000人,繳獲馬匹5000匹,鎧甲3000副。
此戰打通了建州通往烏蘇里江流域和黑龍江中下游地區的通道,努爾哈赤非常高興,賜予“阿爾哈圖圖門”的稱號,有足智多謀之意。
之後,在宜罕山城的戰鬥中,褚英再次立功,為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做出了卓越貢獻。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卻在萬曆四十一年以後,沒有了任何蹤跡。翻遍整部《清太祖實錄》,都找不到關於他的記載。直到三十年後的《清世祖實錄》裡面才提到他,“太祖長子,亦曾似此悖亂,置於國法”。就是說,他可能是參與叛亂,被國法處置了。
康熙帝繼位之後,曾經提到這件事,他說:“昔我太祖高皇帝時,因諸貝勒大臣訐(jie)告一案,置阿爾哈圖圖門褚燕於法。”康熙說褚英是被他的兄弟們和大臣們誣告致死的。
到底是叛亂還是被人誣告?裡面又有怎樣的內情?
褚英18歲開始領兵,22歲執掌白旗,34歲被確定為儲君,是努爾哈赤重點培養的接班人。但是褚英年輕氣盛、心胸狹窄,大多數時間是在戰場廝殺,沒有經過政治上的歷練,在權利角逐過程中,做了很多愚蠢的事情。
褚英被確定為儲君之後,還是容不下父王喜愛的“四大貝勒”和與父王“恩養共苦”的五大臣,一心想要削弱他們手中的權力,這就破壞了宗室集團和貴族集團的聯盟,這對於後金來說,後果是非常嚴重的。
褚英利用職權,私下逼迫四大貝勒和五大臣宣誓孝忠自己,並威脅他們如果不從,繼位之後不會有好結果。在努爾哈赤健在的時候,他們如何能宣誓孝忠褚英?
這種赤裸裸的逼迫使兄弟和大臣們紛紛倒戈,上告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接到這些奏摺後,把褚英叫到跟前,對褚英說:“這是你的四個兄弟和五個大臣告發你的文書,不實之處,可以申辯。”
這是一個絕好的臺階,只要褚英及時檢討自己的行為,有悔過自新的表現,努爾哈赤還會一如既往的支援培養他。
但是,情商低劣的褚英頑固不化,依然堅持自己的意見,表示無話可說。
這下可惹惱了努爾哈赤,他讓褚英代理國政,本就顧慮到他“從幼偏狹,無恤眾之心”,希望經過從政的磨練,可以讓他“棄其偏心,為心大公”。現在看來,褚英辜負了努爾哈赤的期願,他很傷心,很失望,剝奪了褚英的權力,把他軟禁起來,收回了他的部眾和馬匹,分給他的四位弟弟。
接下來,努爾哈赤西征烏拉,讓褚英留守建州,又讓莽古爾泰和皇太極監視褚英,這明顯是不信任褚英。褚英偷偷的燒紙詛咒努爾哈赤兵敗,還揚言不讓努爾哈赤進城。
這下,努爾哈赤對褚英徹底絕望,在萬曆四十三年,建立後金的前三個月,努爾哈赤下令處死了褚英,這一年,褚英36歲。
努爾哈赤年邁之後,非常後悔殺死兒子褚英。天命六年,1621年,努爾哈赤召集諸子焚香設誓“吾子孫中縱又不善浙,天可滅之,勿令刑傷,以開殺戮之端……(應)具懷禮儀之心,以化導其愚頑。”
-
17 # 尚之潮
因為褚英要敵對努爾哈赤。褚英的生性殘暴,性格還孤傲,專橫,心胸狹隘,因為從小母親去世並且常年跟父親征戰在外,給父親帶來了巨大的戰功。但是褚英野心勃勃,高傲自大,揚言要掌權後處死五大臣和努爾哈赤的兄弟,這使得開國五大臣額亦都,費英東等人與褚英不和。
他們乘機聯合起來孤立了褚英,並向努爾哈赤告狀。雙方矛盾不斷加大,努爾哈赤不得不決定廢除褚英的兵權。之後努爾哈赤所發起的兩次戰爭都沒有讓褚英參加,其實這個時候努爾哈赤已經想要褚英的命了。
但是這些並不能讓努爾哈赤處死褚英。主要是褚英兵權被解除後勢力減小,因此開始與父王敵對,結交黨羽並伺機報復。也因為褚英被廢除太子之位,趁努爾哈赤出兵時,褚英焚香詛咒。還說希望父王出兵失敗,並不讓父親及弟弟們入城的話語。這件事讓努爾哈赤非常生氣,命將其長子囚禁在高牆之內直至死亡。
一代開國大將,戰功累累的的歷史人物就這樣死去。褚英也是因為自己的心胸狹隘死在自己手裡。所以說無論古代還是現代都要德才兼備,有德無才的人是“次品”,有才無德的人是“危險品”,德才兼備的才是“精品”。
-
18 # 海佑講史
俗話說“虎毒不食子”,努爾哈赤殺掉自己親兒子的這一舉動,在遼東地區還是引起了不小的震動,也讓日後的史學家感到驚奇。
不過,長安不是一天建成的,努爾哈赤也不是從一開始就想殺掉自己這個兒子,相反,他曾給予過褚英莫大的信任和期望。但只不過,這一手好牌,被褚英打得稀爛,最後落得個身死人滅的下場。
赫赫戰功的風光努爾哈赤出生於1559年,在21歲的時候,也就是1580年,生下了第一個孩子褚英,在明將李成梁的扶持下,努爾哈赤開始統一女真各部,打造一個統一的遼東。
在統一女真各部的過程中,褚英可謂是驍勇善戰,立下了汗馬功勞。當時的女真,主要分為三大部,以愛新覺羅氏為首的建州部,以烏拉那拉氏為首的海西部,以及東邊的東海部,也叫野人女真。
萬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年僅18歲的褚英率領僅1000人進攻東海女真安楚拉庫部。在褚英的帶領下,這1000人勇猛異常,橫掃安楚拉庫部20多屯寨,共掠獲人畜萬餘。
這一戰,褚英嶄露頭角,光芒閃耀,可謂是一個迷你版的霍去病。努爾哈赤看到自己兒子這麼有出息,也非常高興,在褚英戰勝歸來之後,努爾哈赤大擺宴席,並賜予褚英“洪巴圖魯”的稱號,在女真語境裡面,這就是“勇士”的意思,極具榮耀。
此後,褚英多次領兵出擊,屢立戰功。在烏碣巖大戰中,褚英、代善(努爾哈赤另外一個兒子,也是驍勇善戰,戰功頗多)各率500兵兩面夾擊士兵過萬的烏拉那拉部。
他倆靠著打雞血一般的昂揚鬥志,以少勝多,擊敗了烏拉那拉部,烏拉兵抱頭鼠竄。根據《滿文老檔》的記載,烏拉那拉部統兵大將博克多父子當場被斬殺,常朱父子和戶力布3個貝勒全部被活捉。烏拉兵死傷3000餘人,褚英和代善斬獲馬5000匹,甲3000副,建州女真部的實力獲得大大的增強。
此戰之後,褚英的聲望到達了極點,隱隱有了一種繼承女真汗位捨我其誰的態勢。而努爾哈赤也越來越器重自己這個長子,開始委任國事讓他練手。
但事情壞就壞在這個練手上。
滅亡之前的瘋狂公元1612年,也就是萬曆40年,努爾哈赤正式授命褚英代理國政,如果不出意外,褚英就是下一任建州女真的大汗了,日後帶領女真人入主中原,享受無盡榮耀的,就是他了。
努爾哈赤除了褚英這個出色的兒子,還有4個兒子也很厲害,他們在歷史上也很有名,這4個兒子分別是代善、阿敏(阿敏是努爾哈赤的侄兒)、莽古爾泰和皇太極,個個都驍勇善戰,手握重兵,在之後滿清入主中原的軍事行動中,他們都立下了汗馬功勞。
除了褚英這4個兄弟,當時建州部落中還有5大臣,也非常有權勢,他們分別是費英東、額亦都、何和裡、扈爾漢、安費揚古。
費英東是努爾哈赤親授一等大臣,娶努爾哈赤孫女為妻;額亦都娶努爾哈赤的庶女為妻;何和裡取努爾哈赤嫡女為妻;扈爾漢為努爾哈赤的養子;安費揚古,努爾哈赤賜為“碩翁科羅”稱號。這5個人,要麼是努爾哈赤女婿,要麼是跟著努爾哈赤一路走來的得力心腹,都是女真部落中不可忽視的存在。
努爾哈赤本人有足夠的威信能夠統領這些人,但褚英就不一樣了,4子5大臣,大部分是平視褚英的,而且有些人還並不認可褚英作為儲君主理國事。
面對這種情況,褚英沒有表現得像一個領導者,用成績來威服眾人,而是選擇了最差勁的一個方法,妄圖使用自己剛剛到手的權力,迫使大家屈服。
根據《滿文老檔》的記載,當朝不久,褚英就強迫4子5大臣對天發誓,效忠於他,這在建州部落的文化裡,就是滴血認主了,此後一輩子給主子做牛做馬都是應該的。
四子五大臣如何能接受?於是就聯名向努爾哈赤告狀了,《滿文老檔》記載:
四弟、五大臣相議曰:汗不知我等如此苦難,若告汗,畏執政之阿爾哈圖圖門。不告,我等生存之本意何在矣。彼雲:汗若死後,不養我等,我等生計斷矣。即死,亦將此苦難告汗”。
向努爾哈赤告狀,已經成了四子五大臣的求生存之舉,可見當時情況的膠著與惡劣。四子五大臣直接發話了,有他沒我,有我沒他。
沒了褚英可以,沒了這些肱骨之臣,努爾哈赤還真玩不轉,而且褚英確實也做得過分了。收到告狀後不久,努爾哈赤就收回了對褚英的委任領,同時還收回了賜給褚英的土地、牛羊和人口。
此舉讓褚英覺得遭受了莫大的恥辱,整個人心態直接崩了,陷入瘋狂,為日後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在當年秋天和第二年春天,努爾哈赤兩次親征烏拉那拉部,褚英留守大後方,卻在後方行詛咒之事,被手下之人告發,徹底惹怒了努爾哈赤,努爾哈赤旋即將之軟禁,軟禁2年之後,褚英毫無悔改之意,整個人也已經廢掉了,努爾哈赤直接下令將其殺掉,時年36歲。
尾聲1626年,也就是褚英死去之後第九年,努爾哈赤去世,第八子皇太極繼位,皇太極相比他的哥哥褚英,就聰明多了,建州各大勢力,在他的手下達到了均衡,最後一舉入主中原,創下滿清近300年的江山。
-
19 # HuiNanHistory
努爾哈赤確實殺死了自己的長子褚英,但並不是由於他心狠手辣,而是褚英犯了不可饒恕的罪過。
簡而言之就是:褚英希望老爹戰敗,希望開國五大臣狗帶,希望把自己的弟弟們給殺乾淨,堪稱清初神經病。
關於褚英被廢為庶人、處死的經過,在《滿文老檔》中有完善的記載,我們可以看看事情是如何發展到這個地步的。
首先,褚英的個性心胸狹窄,這點為努爾哈赤所深知,他曾經公開說過:
聰睿恭敬汗思慮之:“我若無子,夫復何言!今我欲令諸子掌政。若令長子當政,而長子自幼心胸狹窄,並無治國寬大之心懷。倘令其弟當政,但焉能棄其兄而令其弟執政?
努爾哈赤對褚英能否達到汗王的標準而深感懷疑,但又不想廢長立幼,所以很為難。但即便如此,他還是被封為“廣略貝勒”,擁有了執政的權力。
但可惜的是,褚英並沒有改變自己的心胸,和開國五大臣與弟弟們關係非常惡劣。褚英還曾放話:
凡與我不睦之諸弟及眾大臣,待我即位後皆誅之!
於是五大臣和努爾哈赤的幾個大兒子聯合起來,在努爾哈赤面前狀告褚英的罪行。此後,褚英非但沒有反省,甚至還詛咒起了努爾哈赤,希望他打敗仗:
父汗率兵往徵烏拉後,長子不但不為父汗與勢均力敵之大國相戰之成敗而憂慮,竟將出徵之父汗、諸弟及五大臣等書於咒文,望天地焚之。且與僚友曰:“願出戰之我軍為烏拉擊敗。被擊敗時,我將不容父及諸弟入城。
就這樣,努爾哈赤不可能容忍褚英這個定時炸彈。他先是把褚英囚禁起來,在被關押的兩年裡,褚英毫無反省。最終,努爾哈赤決定處死褚英。
-
20 # 城鄉小事
明末時期,東北地區女真民族分為海西、建州、東海(也稱野人)三大部。一代雄主,努爾哈赤東征西討、南北征戰,經過十年的努力,統一了建州女真各部,兵力已由當年起兵時的十幾人發展到一萬五千多人,在佛阿拉城稱王。
這時,他將征討的目光投向海西女真,海西女真實力不在建州女真之下,是努爾哈赤稱雄路上的強勁對手;
努爾哈赤攻滅海西女真中的哈達、輝發兩部後,烏拉部成為努爾哈赤必欲拔除的眼中釘。但烏拉在海西四部落中,疆域最廣,兵馬最強,部眾最多。努爾哈赤知道,與烏拉部決戰,勝負難料。
為激勵部屬戰勝敵人,他必須親自上陣,做好決死的準備。為了長遠的考慮,努爾哈赤做好最壞的打算,為建州女真選定一位後備繼位人,能征善戰的長子褚英。
褚英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繼位人後,急於建立與新的身份相匹配的個人權威。但是少數民族女真不像漢人建立的中原王朝,他們的概念裡沒有就沒有嫡長制的這個觀念。
在原本勾心鬥角、不太和諧的建州女真內部,褚英很快成為權力鬥爭的焦點。努爾哈赤的子弟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四貝勒等人,並不認同只要身為長子就可以當儲王、主國政的說法,極不情願在努爾哈赤之外又冒出一個發號施令的人物來,更不能接受原本與他們平起平坐的兄長禇英成為他們未來的主宰。他們各懷鬼胎,結成了同盟,共同對付政治舞臺上春風得意的褚英。
所以他們仍然各行其是,並不按褚英號令行事。褚英要他們宣誓效忠,向他們攤派財物和馬匹,遭到他們的軟抵硬抗。
早年追隨努爾哈赤打天下的費英東、額亦都、扈爾漢、何和裡、安費揚古等位高權重的元老們,也不甘心手中的大權被褚英收了去。更看不慣褚英那副高傲自大、居高臨下的做派,不能接受這個毛頭小子騎在他們頭上指指畫畫。因此,對褚英的指令,也沒有表現出他所期望的唯命是從、俯首帖耳。
褚英從小接受教育幾乎都是武力和殺伐戰勝一切,對政治謀略和權術手腕接近無知。在他看來,要讓手握重兵的四位弟弟和五大臣俯首聽命,最好的招術只能是強制執行用武力解決。他對頂撞他的四位弟弟和五大臣說:我即位後,與我作對的弟弟和大臣將統統殺掉!
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和五位大臣都感到,不將褚英搞下。他們不僅眼前沒好日子過,而且日後極可能有性命之憂。共同的利益,讓四貝勒和五大臣走到了一起。經過一番暗中串聯策劃,他們決定聯手出擊,共同告發繼位人褚英。
努爾哈赤聽了四貝勒和五大臣的告發後,讓他們將要講的話各自寫出來。
四貝勒和五大臣控告繼位人禇英的罪狀主要有三條:一是致使四貝勒和五大臣彼此不團結。二是揚言要索取各位弟弟的財物和馬匹。三是聲稱他即位以後,“將誅殺與我為惡的諸弟、諸大臣”。
努爾哈赤將四貝勒和五大臣寫的控告文書拿給褚英看,問他有什麼要辯解的。沒有權術經驗的褚英看後,直言說:“我沒有什麼可解的。”一副梁山好漢李逵的做派。
攬權建功心切,心胸還狹窄,不知韜光養為何物,可見褚英政治上的天真無知,同時說明當時的少數民族教育文化的欠缺。
讓褚英當繼位人一下激起這麼大矛盾,這在努爾哈赤的意料之外。他不得不對現在的內部穩定情況冷靜思考一下。是維護褚英二號人物的地位和威信,還是站在四貝勒和五大臣這一邊,推倒自己擇立的繼位人?努爾哈赤面臨痛苦抉擇。
代善、莽古爾泰、皇太極是他的兒子,阿敏是他的侄子,他們都是旗主貝勒,分別掌管著所領之旗的軍、政、財、刑、生產等全部權力,都有很大實力。在努爾哈赤心中,這四位旗主貝勒,都是自己的心肝。
五大臣是建州女真的“柱石”和“元勳”,沒有他們就沒有他的霸業,就沒有建州女真的生存和壯大。他們這些人,從自己起兵就始終與他赴湯蹈火、開疆闢土,都是他“信用恩養、同甘共苦”的心腹股肱。
努爾哈赤更擔心的是褚英對獲取權力如此急不可耐,他會不會迫不及待的奪取他的最高統治權?
再三權衡利弊得失後,努爾哈赤決定站在四貝勒和五大臣這邊。與許多封建統治者一樣,努爾哈赤明知是自己選擇繼位人出了問題,但為維護自己的威望,沒有站出來引咎自責,而是將怒火、責任都撒向了長子褚英。
努爾哈赤將褚英臭罵了一頓:“對他們的控告,你無言可對,證明你完全錯了。我本來因為年老,不能再出外征戰,特地讓你執政,將大量部屬、牧群乃至銀兩、書都交給你,你的弟弟誰都不如你得到的多,這樣做,本想讓你以寬宏之心厚待部眾。不想你竟持狹隘之心對待他們。”不僅如此還將賜予褚英的部眾、財物收回,削弱了褚英的勢力。
從此,努爾哈赤開始疏遠褚英。每遇到重要戰役,努爾哈赤率莽古爾泰、皇太極等人去,既沒有帶上褚英,也沒有將守衛建州的任務交給他,而是都交給其他子弟。這等於傳遞了一個重要政治資訊,表明努爾哈赤對褚英不再信任,褚英實際上只是名義上繼位人。
褚英惱羞成怒,對自己親信發牢騷說:父王把我的部眾予諸弟均分,我再也活不下去了,我寧願死掉。他還詛咒外出征討的努爾哈赤和諸弟、大臣,並將咒語寫在紙上禱告天地,點火焚燒。對不讓他帶兵出征,褚英憤憤不平的宣揚說:建州軍出征失敗才好呢!如果他們敗退回來,我不讓他們進城。
不久,褚英的所作所為被親信告發。此時的努爾哈赤正積極籌劃建立政權,非常需要強化自己的最高統治權,不能容忍任何人對他的權威提出質疑,更不能允許任何動搖其最高統治的言行出現。
萬曆四十ー年(1613年)三月十六,他將褚英投入高牆之內幽禁。
如何處置曾為繼位人的褚英?在近兩年半時間裡,這一直是令努爾哈赤十分頭痛的問題。
努爾哈赤為何一開始沒有將褚英殺死,究竟何時下定殺念,褚英到底是不是他下令殺死的?《清史列傳》沒有記載,無從考證這些問題;《清史稿》中的《褚英傳》,只記載了他死的時間,對這些問題也沒有回答;《滿文老檔》記載很簡略,而且有意避諱努爾哈赤指令處死褚英的史實。然而,《舊滿洲檔》對此作了較為詳細的記載:
大汗努爾哈赤的長子“阿爾哈圖土們”褚英,心術不善,而且不承認自己的錯誤。努爾哈赤生怕這樣會壞大事,故下令將他圈禁於有高柵為牆的房屋內。經過兩年多深思,努爾哈赤考慮到若是憐愛長子一人,讓其繼續生存下去,必將導致眾多子侄、大臣離心離德,必致敗壞國家。於是,乙卯年,也就是努爾哈赤五十七歲、長子三十六歲那年八月二十,他打定主意,徹底解問題,下令將長子除掉了。
這一記載,揭示了努爾哈赤深複雜的內心世界。事實上,他對褚英早已絕望,但在要不要將他殺掉問題上猶豫不決,擔心如果下令殺子,會留下萬世惡名。經過漫長而痛苦的思考,當他慮及再讓褚英活下去,自己就可能面臨眾叛親離局面,數十年浴血奮戰成果將毀於一旦時,終於撕掉那層溫情脈脈的面紗,向自己的親生骨肉、曾經選定的繼位人舉起了屠刀。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八月十二,褚英死於禁所,終年三十六歲。
褚英被處死後不到半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西老城)稱汗,建元天命,國號大金,初步實現了他的稱霸關外的夢想。
褚英,是大清王朝第一位從最高權力繼承人位置上跌下來的人。實際上他是努爾哈赤公開預立繼位人過程中的試驗品,也是大金國高層爭奪未來最高統治權的政治犧牲品。
如果褚英僅僅作為一員攻城略地的猛將,而不被努爾哈赤推上繼位人的寶座,大概是可以厚祿一生、得以善終的。可是,他的命運掌握在努爾哈赤手中,褚英只有被選擇的權利。
褚英的被殺宣告了清王朝歷史上第一次公開預立繼位人以失敗而告終。
歷史上關於褚英記載非常少,褚英究竟為何而死也眾說紛紜,有一種說法是:薩爾滸之戰中,禇英因為謊報軍情擾亂軍心被努爾哈赤一怒之下處死,到底努爾哈赤為什麼要殺死褚英?
回覆列表
努爾哈赤殺掉自己的親兒子,既為了保持政權的平衡與穩定,也有褚英狂妄自大、自取滅亡的原因。
分析具體原因,主要有3條。
1、褚英以為天下沒有武力解決不了的事情
褚英出生於明萬曆八年(1580年),父親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母親是太祖元妃佟佳•哈哈納扎青。
他出生的年代,父親努爾哈赤正帶著後金部隊與明朝大戰。可以說,他從小就是在馬背上長大的,就是在戰火中成長起來的。也因此養成了尚武的性格。
他確實是名戰無不勝的武將。作戰勇猛,驍勇善戰。年輕的褚英剛開始帶兵就表現出了良好的指揮才能,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年僅19歲的褚英帶兵征討東海女真安楚拉庫路,取得勝利並使部分部民歸降,這給楮英帶來了“洪巴圖魯”(漢語意為強盛的英雄)的稱號,之後褚英在戰場上又取得一系列勝利,更得到太祖的賞識。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27歲的褚英在烏碣石大戰中,立下大功,被賜廣略貝勒。後被立為儲君。
從小習武的褚英武功雖然無敵,但文化知識懂的很少,以為軍功是自己最大的資本,武功可以戰勝一切,所以目空一切,驕傲自大,為被殺埋下了禍根。
2、驕傲招致眾人反對
褚英被立為儲君後,認為自己已經是鐵定的君王,因此看不起“四貝勒”、“5大臣”,招致他們內外夾攻,給努爾哈赤製造壓力。
所謂“四貝勒”是努爾哈赤的4個子侄:次子代善、侄子阿敏、五子莽古爾泰、八子皇太極。滿族沒有立嫡長子的傳統,所以這些人的建議,讓努爾哈赤心中有所動搖。
“5大臣”則是努爾哈赤“信用恩養、同甘共苦”的費英東、額爾都、何和裡、安費揚古、扈爾漢。
這些大臣是和努爾哈赤一起並肩戰鬥的元老級人物,他們對褚英專軍機、裁政事的行為也極為不滿,引起了努爾哈赤的高度重視。
在這種內外夾攻下,努爾哈赤又特別瞭解自己的兒子褚英確實如大家所言,綜合考慮後,出於保護、勸導,將褚英囚禁起來,希望他能夠悔過,贏得大家的諒解,減輕自己的壓力。
3、褚英不思悔改,最終走上滅亡之路
努爾哈赤將兒子囚禁,本身就是一種警告。希望兒子能夠有所收斂,靜坐悔過。
畢竟,五大臣和四貝勒聯手,給努爾哈赤製造了不小的威脅。他不可能因為兒子的失誤,不顧江山穩定。
可惜,他的良苦用心,並沒有引起褚英的足夠重視。褚英被囚禁後,並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而是對自己處境的不滿溢於言表。五大臣和四貝勒見時機成熟,再次發難,列舉褚英諸多罪狀,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努爾哈赤不得不將大兒子處死囚禁之處,年僅36歲。
《清史稿》卷一六二表二載:“褚英,太祖第一子,以軍功賜號“洪巴圖魯”,封廣略貝勒,乙卯年,以罪賜死。”
到死,褚英只留下這短短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