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他鄉明月73258297

    沒有。一沒那經濟也沒那關係;二沒那必要。雖然外國教育有外國的好,但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人傑地靈國家。若有心向學就先把國內精華學了,以後再考慮學外國的,中西結合學認致用。

  • 2 # 加油我的2020年

    小時候最重要的是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不能數典忘祖。孩子慢慢長達後再考慮出國的問題,事情有利弊關鍵怎麼辦!我的淺析吧

  • 3 # 悅雨育兒

    沒有考慮過,從很多方面都不能支撐孩子低齡留學。

    一是從孩子成長角度分析,我希望孩子在雛鷹階段儘可能在父母身邊長大,就不和留學的孩子對比,看那些留守兒童,都遠不如生活在父母身邊,更何況在人生地不熟的國外,身邊一個親人都沒有,我不確定他外面是真的學習還是別的,所以就算孩子要出國留學,我也會等到孩子高中畢業以後,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後才考慮出國問題。

    二是經濟能力問題,我們只是普通的上班族,負擔一個孩子留學壓力很大,我們現在的工資全部供給他,都很難保證,一般孩子大了出國留學都是半工半讀,低齡留學不可能半工半讀,那麼開銷會更大。

    我見過太多出去留學就是玩,最後什麼也學不到,有的甚至語言都還沒過關,回來還要靠父母養的孩子,只留了一個出國留學過的好聽的名稱,那又有何用呢?所以我想等當孩子思想足夠成熟,可以決定自己未來的時候,再考慮留學問題。

  • 4 # 紅紅Amy

    如今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尤其是改革開放後的70年代的人,由於很多嚐到了下海的甜頭,所以直到今天在這個經濟市場,起消費中流砥柱的往往就是這波70後的人。70後的人實力最為雄厚,思想也不如50—60年代的人落後守舊,正好他們的孩子正好處在初高中到大學的年齡。為了給予孩子最優質的教育和全球化的視野,他們大多會讓孩子出國留學。Amy君的單位有一個出國留學的部門,把出國留學細分到北美,南美洲………,從近幾年的報名資料來看,出國留學正呈現出低齡化的趨勢,所以才衍生了SAT(美國普通高中入學考試,類似於我們的高考),新託福,Toffel junior 等這類專門針對於去國外讀初中或是高中的孩子們。大部分來報名的家長們無外乎這幾個理由:一·對我們的科舉考試不報太大希望,或是覺得由於孩子學習力的缺乏不能透過高考的途徑進入大學。二·由於父母工作重心轉移到國外,所以不得以而為之。三.孩子本身學習能力太強,國內的教學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孩子爆裂式的求知慾,正好經濟又允許,所以出國留學是一個好出路。

    我個人覺得對於低齡化孩子是否適合出國留學還得考量幾個因素:一·是和孩子共同商量的結果,並且孩子做好了獨立生活的思想和必備的生活技能準備。二·孩子對於所要學習的國家有所瞭解,尤其是文化,生活等,讓孩子在新環境時不會融入太難,不會有太大的文化衝突。三·是否能保持和孩子適度的聯絡,讓孩子遠離分離焦慮症和思鄉情緒。若能做到以上幾點,相信低齡化出國也不是太大的問題,願我們的孩子們馳騁世界,把好的東西帶回來。

  • 5 # 寂莫小北

    相信看過電影《中國合夥人》都會對於那個年代出國留學,去做一個美國夢的實現者是多麼光榮,然而峰迴路轉,我們也看到所謂“海龜”孟曉駿在美國的境遇,雖然在電影中和現實中關於新東方“三駕馬車”,任何富有文采的總結,都不及他們那時候創業的那份熱情,甚至王強在俞敏洪創業初期就義無反顧的辭掉美國的高薪輔佐俞敏洪。

    現代社會,出國留學已經不是一件特別新鮮的事情,越來越多的中國家長願意把孩子送到歐美國家,因此家長也很關心我們中國孩子到了美國,會怎樣?

    大家普遍的印象是中國孩子到了歐美髮達國家會變成另外一個人,可能從學習很一般的學生變成天才兒童,考個哈佛耶魯這些名校就跟鬧著玩兒似的;或者從普通的藝術愛好者變成了如朗朗一樣的音樂專家,突然舉辦音樂會、畫展等。那麼真的國外的“素質教育”真的可以讓人脫胎換骨,成仙成佛。

    其實,這種印象是不正確的。中國孩子到了國外,假如是進入大城市的普通公立學校的話,大部分是比在國內變差的。國外的教育研究資料也證明了:中國移民的孩子到國外的時間越長,學習成績跟普通國外學生越接近,也就是說:越差。畢竟環境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東西,慢慢會將大家融合變得一樣。

    不過,我們是去其糟粕,吸收精華,也不能全盤否定國外教育就不好,發達國家教育有不少方面是遠比我們中國先進的。比如:美國有一套讓天才學生出頭的系統,可以讓學有餘力的學生透過這套系統脫穎而出。美國有鼓勵學生創新的土壤,讓學生的創新能力可以無憂無慮地發揮。最重要的,是美國的高中老師大部分擁有碩士學位,很多擁有博士學位,在學術水平方面平均比中國的中學教師要高得多,因此,某些在國內學業平平的學生,來到美國,可能受益於這些因素而變得非常成功。比如幾年前入圍被稱為“學生諾貝爾獎”的英特爾科學獎的一個學生,來自廣州,獲獎的研究是挑戰物理課本中麥克斯韋的理論公式。這樣的研究,在國內是不可想象的。中國很多大學教師都只停留在“高手匠人”的階段,距離美國大學教師的“理論創新指導者”的階段還有一段距離,更不用說中學教師了。

    然而,對於低領中國孩子到了國外,由於在價值觀、思考問題的方式都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因此孩子變“壞”的可能性比變好的可能性要高得多,這點大家要警惕。我們以美國為例:

      首先,美國的公立教育讀四年大學並沒硬性的要求,更加不要求學生進名校了。學生的“升學率”從來不是考查學校是否有名,或者老師是否教得好的標準。很多地方,學生的成績跟教師的工資不掛鉤,因此,教師完全可以不教書,不管學生。

      其次,美國公立學校的教師不管學生的升學率,所以,學生有沒有做作業,考試成績好不好,絕大部分的老師是不管的。相反,對比中國,我們從小學到高中都在接收極為嚴格的寄宿被老師趕著催著拼命的填鴨式學習,基礎知識非常紮實,突然發現在美國的公立學校如此自由,16歲就能拿執照開車,16歲甚至能結婚,沒人管你有沒有寫作業,沒人管你考試拿多少分,沒人管你戀愛,甚至在學校一百英尺以外抽菸也不會有人管了,這樣的“自由”會讓我們的孩子任性過度,最後不僅僅沒有學到該有的生活技能,反倒學了一大堆不相關的毛病。

      第三,美國的公立學校是沒有“班主任”這個職位的。學生一般的學業和心理問題,由“顧問”(counselor)負責;學生的嚴重紀律問題,比如搶劫吸毒逃學之類,由“訓導主任”(dean)負責;更嚴重的問題,由校警 (resource policeofficer)負責。普通不交功課,每次測驗都不及格這種小問題,沒有專人管,也不會管。很多學生到了差不多畢業了,才發現自己沒有足夠的學分,不要說進不了大學,甚至連高中畢業都差很遠,才發現根本就無法補救了。

      第四,美國的中小學非常重視家長的參與,家長的重視,對學生的成功要起一半的效果。但是,大部分來到美國的中國家庭,可能因為工作關係,雙親一天要工作十幾小時,所以壓根就沒有時間參與,還有因為言語的問題可能也很少參與這樣的活動。

      最後,因為美國的公立學校並不要求學生進名校,都不知道如何指導學生申請名校,很多在中國都能得到的資訊,反而在美國無法得到。因此,寄希望孩子在中國學業平平,到了美國會進名校易如反掌的人,無疑是緣木求魚,應該丟掉幻想。

      綜上所述,中國孩子到了美國,越是低領越缺少自制力和自控力,再加上英語又不好,沒有家長對學校事務的積極參與,對孩子的全力督促,孩子極其容易變壞,所以,沒一個希望孩子能夠出國留學接收良好教育的家長一定要警惕這些,避免抱著希望越大最後發倒失望更大!

  • 6 # 童媽學心理

    在沒有了解過國內的教育現狀以前,我一直認為讓孩子小小年紀就留學簡直就是殘忍,可是隨著對教育現在越來越多的瞭解,我深深為國內的教育擔憂,於是也很想讓孩子早點去留學。

    首先說說來幼教,好一點的幼兒園都是國外引進的模式,如蒙氏幼兒園,既然是引進的,自然沒有原版的好,大部分是隻學了個形式,丟棄了精髓。國外的教育從幼兒開始就更尊重孩子,教會孩子認識自己,學會如何學習。

    其次來說說語言教育,生活在中國的學生都逃不了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英語學習上,如果可以在國外透過語言的環境自然學好英語,留下大把的時間做更有意義的事,多好。國外也學第二外語,甚至第三第四外語,那是透過培養想了解另一個語言的文化的興趣來培養語言能力,自然快樂的學會更多種語言,而不像中國將大部分時間用於應付考試。

    再次,有人說作為華人應該不能丟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可是在國內就一定能學好中國的傳統文化嗎?現在有多少老師、學生真正熱愛國學?太多的人不出國門完全不知道國學有多好,而反而在國外的人,視野的開闊讓他們更珍惜自己的傳統,因為熱愛而學好、用好中國傳統瑰寶。

    因此,有條件我會讓孩子更早出去留學,不僅是為了透過將來的競爭力,更多的是讓孩子更好的認識自己,可以更好的自由發展,學會如何學習。

  • 7 # 小獸媽媽

    如果生的是男孩子我會考慮,我生了倆姑娘不放心,所以不考慮小學就送出國。

    我想送男孩出去,是因為我覺得現在普遍對男孩子保護的太過了,如果我生的是兒子,我想就把他送出去,讓他鍛鍊讓他獨立,讓他變得強大起來。

    家裡有女寶寶的家長覺得女孩子太弱會被欺負,所以現在很多女孩子在各個方面都鍛鍊的特別強。

    我們家這兩個就屬於野丫頭,比男孩子還瘋,比男孩子還會玩。因為兩個孩子沒這條件所以完全不考慮出國的,無論多大。

  • 8 # 思雨yp

    現在出國留學已經是一股熱潮,很多條件稍微能支撐的家長,都想讓自己的孩子出去見識一下。對於孩子是否低齡留學,我覺得這個還要取決於家長想要以後孩子在哪發展以及家庭的經濟條件。

    1,關於低齡留學:如果家長希望以後孩子一直在國外發展,那從小就去國外讀書,多少會優勢於成年後再去國外,孩子在國外上小學,那麼,在國內的時間就相對少了很多,類似於孩子在國外長大,風土人情,成長學習環境,接觸的都是國外的,對長大以後長期呆在國外還是有幫助的。但是,如果是美國,那裡的基礎教育會較比中國差一點,美國的小學生在成績方面可能會偏後於中國小學生,我們經常看到的,那裡的小學生,大部份還在用計算器輔助完成作業的。

    2,關於初中後留學:如果家長希望孩子在國外留學後,能回國發展,那我覺得,初中畢業以後去國外讀高中、大學,也不失為了一個好的決定。也有人覺得去國外讀高中,會年紀小了點,覺得在國內高中畢業以後再去讀大學會更好一點,關於這個,我也問過一些身邊有孩子已經出國留學的朋友們。

    一個香港同事告訴我,他的兩個孩子都是初中畢業(在香港叫初中高中統稱中學)以後就去了國外,15歲的年紀,在我們看來還是個半大的孩子,但他們認為,這個年紀,更適合。一方面接受了中國較好的基礎教育,如果孩子在國內成績較好的,那去到國外,一般這些優勢也還是存在的。不過有一點,在語言方面可能會落後一點(香港的學生是又語教育,所以這個問題不明顯)。做為中國大陸的孩子,可能就會比較明顯了。

    初中生去留學,還有另一個優點:能更快的讓孩子強立。

    在國內,我們經常看到一些高中生,去學校都是家長車接車送的,大小事基本都由家長輔助或直接家長代替完成,但如果做為一個高中就在國外的留學生,那所有的事情就都得自己獨立完成了,雖然可能也會有一些生活老師之類的,但比起國內,更多的還是得靠自己。

    親戚的孩子初中畢業後去了澳州,剛過去沒多久,錢包遺失,證件補辦,全都能獨立完成;另外寄宿家庭未提供房間空調,酷暑天她都是自己去一些書吧,大型商場或圖書館之類的地方完成作業,從不跟家長抱怨房間沒空調的事,比起在國內時的飯來裝口衣來伸手,簡直是天壤之別。

    3.關於高中後或者大學後留學 :其實也都優劣並存,優點是孩子本身自理能力更強一些,或者要經歷嚴酷的高考,但是去到國外後,要適應的東西也就比本地學生要多得多了。

    相比小學留學或高中後留學,我個人更傾向於初中畢業後將孩子送去留學,對於孩子以後的發展,可能選擇的空間就更大一些,孩子國內與國外的因素差不多就是各佔一半,日後回國與長期呆在國外都不會太難選擇。

  • 9 # 半碗水酒

    考慮過,但我和老公都不會讓孩子十來歲就出國。

    考慮出國的原因,主要是外地人在北京,沒有戶口,孩子即便勉強能上到初中,也沒法在京高考。如果不想讓孩子重複我們當年高考的艱難,那麼,讓孩子出國可能是一個很好的途徑。我所知道的不少孩子初中就出去了,而且也適應得很好。

    不考慮低齡留學的原因,一是希望他能多點時間過家庭生活,享受一個孩子應有的權利。孩子長大以後,離家的距離越來越遠,孩子再回來的時間就會越來越少。

    二是不放心孩子一人在國外,山長水遠。十來歲的孩子正是青春期,敏感得很。萬一學得一些不良習慣,是否得不償失?

  • 10 # 養公主的女漢子

    我承認國外學習條件社會綜合條件的確優越,拋開家庭經濟收入因素,我也不會讓孩子低齡留學。

    我拼盡全部的力量就是為了,既能給孩子良好的物質生活條件也能陪伴她成長的每一個階段。

    其次,閨女長到七歲,個性比較獨立,心智比較成熟。內心也想過如果送出去孩子一定會更優秀。可是對閨女來說,她更喜歡的是有父母的陪伴,她願意和我分享她成長的點滴,也離不開她爸爸做的飯。爸爸就是她的地,媽媽是天。我不願意剝奪她愛的權利,每個階段需要的成長不一樣,相信未來總有一天她會有機會透過自己的努力爭取到留學的機會,但是不論什麼時候要送她出去了,我內心對孩子在國外獨立生活的能力是信心十足的。一個有愛的人才是一個真正內心強大的人。

    配圖都是我閨女,愛運動愛美食,我大部分業餘時間都是陪她做她喜歡做的事情。

  • 11 # 悅讀越成長

    孩子送出去了,你就安心了嗎?留學了就能成人成才嗎?

    這個還是要分兩個層面

    如果家裡各方面條件允許,並且父母都一起出國,這樣的搬遷留學,贊同。

    如果只是讓孩子一個人過去或者媽媽一個人陪讀,我是不贊成的,更不會考慮,孩子的正常成長應該是和父母在一起的,把孩子一個人送出去和留守兒童的區別有多大,媽媽一個人陪讀又和父親的缺失區別有多大呢?

    孩子應該在一個健康完整的家庭里長大,這樣的境況比起出國留學接受到的所謂的國外好的教育,父母在身邊,健康的成長比起來,對孩子的影響更大!

  • 12 # 黃衣心理

    首先,留學的意義是什麼?是為了孩子見識國際化的學校,不同的體制環境,接受不同的教育,拓寬他的眼界和知識面。這是件好事情,無可厚非,如果小鳥長大了,讀完大學想考國外的名校,而成績又能夠被錄取,我是舉雙手贊成的,但是低齡不行。

    其次,什麼樣的環境適合低齡孩子的成長呢?我認為以下幾點避無可避:

    1、母語的習得和應用。眾所周知,出國以後面對的第一個問題可能就是溝通,語言使用的問題。而一個孩子在國內,在母語環境中生活,也需要在3歲能夠基本上把母語的發聲這個任務完成,也就是能夠說出各種字的聲音。6歲左右思維成熟,語法的學習和使用完成。那麼接下來就是思維的深入發展與探索的過程了,這樣到高中階段,哪怕他不喜歡讀古文,課堂上的知識也足夠他理解自己國家的歷史與文明發展的歷程。那麼做為一個華人,他的內在成長整合能夠得到更多集體潛意識的支援,青春期的發展更順利,更容易在思想層面深化乃至卓越。

    2、撇開國外的社會安全不說(近一年多來看到太多留學生被傷害案件,心驚!)。人的發展需要安全感,尤其是低齡的孩子,對於安全感的需求更多。在家人身邊成長,他的創造力、自信心更容易發揮作用,只要撫養得當,較少出現內向退縮的行為。而在這個時候出國,會使他的安全感受創,對孩子的心理成長不利。

    有位臺灣朋友做過低齡孩子留學現狀調查,她的調查結果顯示:由於孩子太小出國,父母不在身邊,這批孩子普遍內心的被支援感不夠。當父母的疼愛只能變成錢,從銀行裡取出來,他們內心的孤獨與無助,是無人能夠理解的。在國內的父母說:孩子無視父母在國內拼命勞作積攢他們學費的辛勤付出,相反,還對父母頗多抱怨。

    綜上,我的觀點是:不支援孩子低齡留學。

    (配圖均為我兒子小鳥)

  • 13 # 黃小汙媽媽頻道

    不考慮,最快也要上完初中,有了基本三觀,再出國留學。

    第一,哪怕拋開民族情結,我還是希望自己孩子的小學和初中可以接受下中國的傳統教育,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對中國文化有些認識,然後再出國學習,開闊眼界。

    第二,送孩子出國,大多是希望孩子學成歸來有助於事業發展,但未來30-50年,在中國的發展並不比國外差(現在大多出國的也還是回來發展),要是低齡太早出去,以後回來水土不服更麻煩。

    第三,雖然現在中國的素質教育做得還比較形式化,但是“無規矩不成方圓”,國外推崇的教育方式,未必就對孩子的未來是最好的。

    第四,考慮到無利不起早,低齡出國能興起離不開商業變現,要是太小就出去,就怕那邊的環境未必有我們想象的理想,小孩子能抵得住大人都抵不住的誘惑嗎,難不成還要父母過去陪讀嗎,這也不符合現實,再說,不妨看看身邊家裡有點錢,孩子到在國外讀個野雞大學,揮霍無,約炮夜店,正正經經讀書求知又有多少。

    第五,最實際的,當媽的就是捨不得,就是這麼任性。

  • 14 # 瞳花園

    我考慮過讓孩子低齡留學!而且已經打算日後付諸行動。但目前對“低齡留學”這個概念不是很瞭解。

    首先,低齡是多低?多少歲以下才算呢?如果是18歲以下都算低齡,那我就要分得更細了。

    一:兒子12歲以前不會考慮讓他出國留學,但會考慮另一種方式:“微留學”!因為陪兒子“遊學”一直以來就是我的夢想,而“微留學”這種方式正類似於“海外遊學”。這樣的留學形式正在留學市場逐漸興起。據說現在就挺火。大多數微留學過的家長孩子都說好!體驗很棒!當然,為了沒有不好的體驗發生在自己身上,微留學之前還是要做足準備功課。而這是另外一個話題啦,我們不展開。

    二:兒子12--18歲之間,不管他是否有留學的意願,我都充分地鼓勵他出國留學,但不會強迫!主要還是看孩子的意願。

    其次,低齡留學的費用?如果費用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太多,應該還是沒辦法考慮的,但如果不是太離譜,自己又覺得值,會為此努力賺錢,爭取硬體先達標!

  • 15 # 愛吃棒棒糖的花玥玥

    不考慮。成年留學都有諸多問題,更何況低齡孩子。三觀還未養成,就把孩子扔到國外去,我認為這是毀了孩子。

    別說低齡出國吧,就說低齡住校吧。我身邊有位朋友,就一女兒,送去讀小學寄宿學校,週六日回家。自從住校後,這個女孩青春叛逆期提前到來,大人說什麼話都不聽,只聽同學的,舍友的。不管對錯都聽同學的。胖的同學說要減肥,一天一餐,她也跟著,美其名曰:什麼叫死黨?就是同進退。也不看自己瘦巴巴的身體能否承受。自制力差,學習懶散,不主動。

    這些,因為寄宿大人無法參與,無法糾正,最後只能緊急叫停,轉校。

    所以,低齡出國弊端更多,不做考慮。

  • 16 # 頑女當媽

    什麼樣的年紀叫低齡?十二三歲,還是更小?如果說這裡的地鄰指的是十二三歲,我想來說下我的看法,只是個人看法,非喜勿噴哈。

    十二三歲在國內,應該算是少不更事、年少叛逆的階段,我沒有考慮過在這個階段送孩子出國。

    第一,我的家庭環境佔一大部分因素。

    我生在傳統家庭,長在傳統家庭,傳統家庭裡的老一輩都希望年幼的子女能生活在自己視線範圍內,起碼是安全距離內生活,我也不例外。

    第二,讓孩子在很小年紀就出國放養,無論是對做父母來說的我們,或是對還沒有足夠了解世瞭解周圍環境的孩子來說,都很不負責任。

    因為他是被動出國,他可能不知道出國和不出國有什麼區別,甚至誤解出國就是吃苦,那會是比在國內待著更糟糕的選擇。

    但如果孩子長到一定年紀,有足夠的理解能力和行為能力,那麼他想要出國必定是想獲取現有環境給不了的東西,見識不一樣的風景;而不是所謂的為了避開高考,為了鍍金,為了跟風……

    瞧,從年齡上來說,一開始出發時的主動或被動的心境不同,自然將來學業完成後所得到的成就也不同;將來他所會形成的性格及思維觀念也不同。

    看過池莉的《立》,她用她親身經歷告訴同為母親的我,想要孩子有出息,母親應該個立體且真實的先行者,用自己自身的氣息感染孩子,帶動孩子朝自強自立、積極向上的方向生長。

    在那本書裡,關於池莉女兒出國前後的片段介紹:和眾多家庭裡父母讓孩子出國不同,池莉的女兒在十六歲時自己要求出國。

    那個年紀的她已初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那時池莉離異,女兒提交入學申請時,國外面籤的老師以這個理由拒絕接收池莉的女兒:“你知道你出生單親家庭,所以我們懷疑你的母親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能負擔你的學費。”

    但池莉直到這時都沒出手幫助她女兒,而且以她的社會關係,拖一兩個人半個出國留學的程式是很容易的事情。

    然後池莉的女兒卻出乎所有人意料,她說:“我比任何人都心疼我的母親,也更瞭解我母親的經濟狀況和收入能力。如果,我的母親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負擔我將來的學習,我此刻不會提出申請。”

    面籤官很震驚,池莉也很震驚。

    後來出國所有的手續都是池莉女兒自己辦理,包括辦理護照,轉學申請,入學申請,整理行李,托執行李等……大事小情信手拈來。

    這樣一個自強自立的女孩,想要出國吸收國外更高學府的知識,有足夠的經濟條件,有足夠的生活自理能力,有足夠的探索能力,出國是一種水到渠成的事情。

    所以,在孩子還小時我不會送他出國,但是會告訴他,哪些國家有我們國內還暫時沒能擁有的知識。至於要不要去尋找哪些你所需要的知識,決定權在你,而在此之前,你應該有獨立思考且行動的能力,即便不成熟也沒關係。

  • 17 # 秀146917763

    說實在的,我沒考慮過! 沒考慮過的原因不外乎我的孩子以及我的家庭不具備留學的條件!

    首先,孩子不具備留學的條件!在我來認為,孩子處在這個年齡階段,我兒子13歲,要想出去留學,要不就確有出去的慾望,明確知道自己出去為了什麼,要不就是孩子在留學這個問題上有著過人的本領,確有必要出去。但現在孩子沒這方面條件!再就是這個年齡出去,本身自理能力就弱,還真不太放心讓孩子去那麼遠地方,所以沒想過。

    其次:我的家庭也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據不確切訊息,孩子游學,單就一個暑假假期,費用都要5-8萬,更不用說是留學了!那費用只會更多。從網路上大體查了一下,留學美國的話最低一一年要18-20萬左右。在現在的階段,讓我拿出這麼多錢讓孩子留學,我不太敢想。

    最後:說實在的,主要是思想意識原因自己沒想過。在我周圍,沒有這樣的例子,所以自己也就沒有動那個心思!總覺得讓孩子按部就班的完成求學之路就很好,真是在我孩子身上讓另闢蹊徑來促進孩子成長,我們還真沒有那個意識,更沒有那個能力!

    但話說回來,假如孩子確有那個能力,也確有那個需要的話,家庭條件作為家長的我們還是會克服的!

  • 18 # 航媽16

    沒有考慮過,最基本的原因是經濟狀況不允許。出國留學,肯定需要經濟的支援,明顯這個最基本的條件我現在都滿足不了,所以不會考慮。那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呢?我還是不會,原因如下:

    1、孩子太小,一個人出國肯定不放心,那就需要父母一方陪同,一個家庭就這樣被拆散,不管是對夫妻感情還是親子關係以及孩子的教育,都顯然是不利的。雖然可以請保姆,但真的不放心把孩子交給保姆看。

    2、中國擁有五千年的文明,相對於西方文化,我更希望孩子先學會中華文化,先把根基打好,再談以後的事。更何況國內教育也能培養出人才,等以後確實需要出國深造,這時候已經有了明確的方向,再留學也不遲。

    3、很多人覺得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可是月亮都是一樣的,關鍵是看月亮的心態。不是說出國留學後回來就成了香餑餑,留學回來的照樣有學渣。只要自己肯學,願意學,去哪裡都是一樣的。

    4、孩子出國必定會缺少父母的陪伴,孩子的成長如果沒有父母的參與將是多麼的悲哀。在孩子上學期間,不只是要學習書本知識,更要學會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要有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這些才是對他最有用的。如果出國,誰來負責孩子情商的培養。

    總而言之,我不會讓孩子在低齡階段出國留學的。

  • 19 # 莫雨竹說育兒故事

    就這個問題,需要看看你對孩子的長期教育規劃和你自己對孩子的陪伴投入。

    1孩子低齡留學,將來是要回國?還是一直在國外?

    最終目標不同,可能對這個問題回答會不同。

    如果孩子將來是要回國的,那麼我不打算讓孩子低齡出國。因為,文化差異很大,孩子小的時候正是性格養成的時候,而環境對幼兒生長至關重要。大家都聽過“孟母三遷”。國外環境培養出來的孩子思維比較開闊,自由但相對國內文化就會感覺格格不入。等孩子回國了必然很多不合適,調整起來也漫長痛苦。

    如果孩子一直在國外,那就沒問題去吧。

    2低齡出國有沒有父母陪同,尤其是母親?

    如果,作為媽媽的我來說,不能陪孩子出國,那麼就不會選擇“低齡”留學。

  • 20 # 茗惜521

    關於孩子上學的問題,我的想法也是讓孩子儘量不要那麼小就入學,像現在兩三歲就去上學的孩子,真的實在是太早了,我們那個年紀大多時候都是六歲七歲才去入學,沒有上學前幼兒園的這個三個年級,但是從小學到初中高中,如果在讀完大學,即使沒有這三年幼兒園時間,也需要十幾年的時間,試想一下兩三歲的孩子他還處於玩耍嬉鬧的年紀,現在就讓她去上學老師教育的課程他也不能夠理解,反而被上學的條框給約束住了,很多的孩子都會因此而厭學,所以我是不建議小孩很小的孩子去上學的,因為低齡而留學,我是可以接受並且覺得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釣浮游磯釣潛在的危險有哪些?怎麼避免這些危險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