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劇探長
-
2 # 財視傳媒
區塊鏈,簡單來說,就是支援ICO(虛擬貨幣)的底層技術。而爆紅的比特幣則是ICO的一種應用。也就是說,區塊鏈的內涵更加豐富,主要特點為:
1、區塊鏈相當於數字信託,交易雙方可以自主訂立數字合約,提供區塊鏈服務的公司相當於數字信託公司;
2、區塊鏈的存在目的和特點是“3去”——去中介、去貨幣、去主權; 可以
3、比特幣是區塊鏈的一種應用,比特幣是一種加密貨幣,所有區塊鏈都應用數字加密技術;
4、“3去”特徵針對於金融業,只有在需要高頻交易的金融領域才需要區塊鏈;
5、有使用者基礎的大平臺更適合應用區塊鏈,小公司參與的價值不大,所以扎克伯格的2018新年願望就包含了研究數字加密貨幣。柯達公司也推出了數字貨幣,並促使其股價暴漲。
此外,談及比特幣,其可以用來兌現,可以兌換成大多數國家的貨幣。使用者可以用比特幣購買一些虛擬物品,也可以使用比特幣購買現實生活當中的物品。在此種意義上,比特幣類似於世界貨幣,趨近於黃金。
PayPal聯合創始人,同時也是Facebook早期投資人彼得·蒂爾(Peter Thiel)認為,比特幣被人們“低估”了,並將其比做黃金。他說:“如果哪天比特幣成了黃金的線上等價物,那麼它還將有升值空間。”
的確,比特幣存在風險。但是,內涵更加豐富的區塊鏈顯然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昨晚,網上爆出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在內部群鼓勵擁抱區塊鏈革命的截圖。在他看來,區塊鏈革命確確實實已經到來。“我在內部強烈鼓勵大家擁抱區塊鏈革命、學習區塊鏈技術,是我經過長期觀察和思考得出的認知,我感到有責任告訴我們的創業者。我不希望我對區塊鏈的看法被人誤解為是對ICO的觀點。”
不過,在網際網路公司和投資機構集體進場的背景下,政府必將有所舉措。
近期,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對此表現出了擔憂,擱置了兩家美國公司推出比特幣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提議。
其實,這也算是遲早之事。因為區塊鏈的“3去”特徵本來就與政府集權相矛盾。
-
3 # 張知悅
矽谷密探創始人說區塊鏈是繼蒸汽機、電力、網際網路之後,下一代顛覆性的核心技術,未來商業想象空間比十幾年前的網際網路還要大。
網際網路行業是離科技圈最近的地方,可以說是前沿變革發源地,在行業人眼中區塊鏈技術到底是指什麼?
我簡單易懂的給大家介紹一下,而且還會舉個裸照的例子。
簡單說,區塊鏈就是公共記賬本。這個賬本是人手一份,每個人都能參與記錄的賬本,今天張三賺了100塊錢,明天王五賺了1000塊錢,都實實在在記錄在所有人的賬本中,誰要想偷改賬本,就得把所有人的賬本都收集起來,一一修改。
原來是中心化的網際網路世界,所有的資料資訊給大的巨頭,像阿里用芝麻信用來給使用者劃分信用等級,但有了區塊鏈之後,每個人的信用記錄都將被死死的釘在公共記賬本中,公開透明,而且誰也無法改變。
這一革命性的成功,將會用最低廉的成本建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商業信用、資訊傳遞,都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比特幣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一種虛擬貨幣,正因為它具有去中心化區塊鏈技術,不受國際社會金融市場控制、也不被國家經濟通貨膨脹影響,保值率超高,所以才在短短几年時間,商業價值暴漲,從2009年3美元一枚,到現在14250美元/枚,翻了幾千倍。
除了區塊鏈在虛擬貨幣上的應用,我再舉一個對人生活的改變,資訊傳遞、釋出、展現將變成永遠。
現在網際網路上會有很多內容被和諧,比如黃賭毒等不良資訊,因為有監管可以被刪除,但區塊鏈技術是公共記賬本,在技術上根本無法實現。如果有一天,某某明星再來一次豔照門事件,照片被髮布到網上,除非同一時刻炸掉所有人的電腦,或網際網路消失,要麼世界毀滅.....
-
4 # Balboa
我來比喻一下幫助大家理解。你買一雙鞋花了100元。你遞出100元鈔票,鈔票是政府發的債權憑證,政府以權力保證這100元債權價值,賴不掉的。但政府要收取費用的,這就是銀行賺的錢。現在換種方式,你買一雙鞋花了100元,你對所有人喊:給賣家100元。大家都明白了,這個賣家可以拿這100元的承諾買東西時也向所有的人喊一嗓子就行了。,這一嗓子就是區塊鏈。
-
5 # 完美全世界
區塊鏈公開透明,淘寶京東沒法刷單,各種問答app沒法新增機器人資料造假,這才是區塊鏈的真正意義。這些大網際網路公司只是想借區塊鏈圈錢,真應用區塊鏈,他們不敢,因為他們是中心。去中心化得到的好處並不多
-
6 # 愛投資官方
區塊鏈是什麼?看看下面這個小故事就知道了!
-
7 # 女孩兒不哭
早在2009年,區塊鏈與比特幣同時被大家所熟知。但是,區塊鏈概念的起源遠早於比特幣。區塊鏈的概念早在1991年就被Stuart Haber和Stornetta提出。簡單來說,區塊鏈是一個不斷增長的區塊(block)的列表,區塊之間透過密碼保護機制進行聯絡和加密。每個區塊通常包含一個雜湊指標(作為前一個區塊的連結)、時間戳(timestamp)和交易資料。以上是區塊鏈的官方定義,對於非專業人士來說,可能有些晦澀,那麼如何用最通俗的方式理解區塊鏈呢?
-
8 # 睿哲資訊
投資區塊鏈真的比買彩票更容易暴富?
區塊鏈有多紅?柯達搭上區塊鏈概念,兩天內暴漲了245%,長島冰茶公司改名區塊鏈股價飆升了500%,著名的投資人徐小平更是把區塊鏈提升到了“這是一場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的偉大技術革命”的高度……
所有關於區塊鏈的傳說,充分迎合了人類關於一夜暴富的終極夢想,而且給了人們一種比買彩票致富更現實的錯覺,但是更多的朋友連區塊鏈是個什麼錘子都不清楚,就早早的拋棄了買彩票了……
在維基百科上,區塊鏈的定義是:用分散式資料庫識別、傳播和記載資訊的智慧化對等網路。翻譯成白話,就是有大量不同地點、不同裝置同時負責資訊的識別、傳播和記錄,早已名聲大噪的比特幣,就是區塊鏈技術最著名的一次實踐。
而區塊鏈的特點就是把第三方記賬轉變為人人參與記賬,你只要一交易,就會向全網廣播交易資訊,其他人的電腦就會記錄下來,最後多點核對,這種記賬系統駭客連攻擊都不知道攻擊誰,既安全又準確。
-
9 # 太舒服啦啦啦
區塊鏈基於密碼學,也就是說誰擁有強大的計算能力誰就掌握了區塊鏈的主動權。IBM宣佈的研製50量子計算機專案,應該是有覬覦區塊鏈的目的的。一個國家在研發成功超級計算機技術之後可以秘而不宣,以此攻擊相對於計算機計算技術過時的區塊鏈的密碼版本,獲取大量區塊鏈利益。因為所謂比特幣挖礦其實就是解鎖密碼。從這個角度看,區塊鏈技術可靠嗎?至於分散式記錄,也就是分散式記賬,也是區塊鏈技術的一個軟肋。只有小白才會相信這種分散式記賬——只要搞亂一部分記賬記錄,就可以導致區塊鏈系統混亂而使其失去權威性,然後就必須委託某個強大的一方出來支援系統恢復,便可以藉助系統恢復修改整個系統的記錄達到渾水摸魚,篡改系統記錄的目的。
-
10 # 鋅財經
現在抄的非常火熱的區塊鏈,各行各業都發表了不同的觀點,也有不同的解釋版本,在這裡,我爭取把這個版本寫的最通俗易懂,最簡潔明瞭。
區塊鏈的本質是什麼?在說區塊鏈之前,我們先回想一下,我們平時在網購的時候,我們的錢先去了哪裡,最後又到了哪裡。首先,是先把錢到付淘寶的平臺,然後等商家發貨,你確認收貨之後,淘寶再把錢打給賣家。是一個有著中間機構擔保的交易過程。
而在區塊鏈的系統中,我們又是怎麼交易的呢?我們以發工資這件事情舉例,可以把區塊鏈想象成一本記賬本。你的工資是1w,而老闆給你發工資的時候,只要在你的記賬本上記一筆,同時,也在老闆的記賬本上記一筆,就ok了。不需要透過銀行卡這種經過中間機構的轉賬方式。
當然,你肯定會想,要是員工不承認怎麼辦呢?那老闆不是虧大了。所以在區塊鏈的系統中,不僅僅是你和老闆的賬本上有這樣一個交易記錄,包括其他同事的賬本上同樣也有這樣的記錄,作為監督。因此,等你下次如果不承認老闆給你發工資這件事情,那麼其他的人,就會出來指責你,除非你收買了一半以上的人,但是這個實現起來幾乎不可能,因為你也不確定到底是哪些人的賬本上擁有這樣的記錄。
這樣聽起來感覺有點玄乎,你可能會問,那這樣的交易方式怎麼去實現呢?區塊鏈這個系統能夠監測到我發生的每一筆交易?它存在於哪裡?隱形在我們的空間裡嗎,能夠讀懂我們的意識?老闆說一聲發工資,就會自動記上?它具體是怎麼交易的呢?
這些,都是現階段區塊鏈正在解決的問題,可以說還沒法實現。而我們可以去想象一下,支撐區塊鏈將來會存在的理由
機器信任區塊鏈原本是一些不相信政府信用和現階段的金融體制的網路極客想出來的,希望透過一個新的機制去改變這種現狀。因為建立現在這個信任體制需要消耗大量的社會成本。比如,我們在房產證,婚姻證,畢業證等都需要一箇中間信任機構的背書才能夠承認這些財產或關係。另外,說的極端一點,如果我們的中間機構發生了重大的變革,那反而會造成更加嚴重的後果,比如國外很多銀行都允許倒閉。
而區塊鏈的存在,它是透過密碼學和很多複雜的數學模型建立起來的一種沒有中心化信用機構的信用系統。它是機器,設定為無法透過一些手段去進行改變。所以,可以低成本的去建立這套信用體系,實現去中心化,可以說完成了原本體系的昇華。
-
11 # 人生幾何對酒歌
真正要弄懂區塊鏈,先去看看白皮書,瞭解它的幾個基本概念:
交易`
工作量`
區塊`
鏈。
別動輒就"分散式、人人參與共享、無法篡改、智慧合約"這種常規操作。區塊鏈是個好東西,前景廣闊,但真正有點靠譜的目前只有迅雷玩客雲。
-
12 # 聞西談
在區塊鏈技術出現以前,當今網際網路上如果要直接透過TCP/IP協議,即網際網路直接來傳遞具有價值的資訊時,遭遇到了非常大的挑戰,最典型的情況就是盜版橫行。
區塊鏈的技術或許將改變這個局面。
區塊鏈的本質其實就是一個公開的分散式賬本,如何理解這個分散式賬本,我們可以先了解下一般情況下,我們如何進行記賬。
中心化的記賬方式我們以一個家庭為例子來極度簡化這個背景環境,以最簡單的方式來闡述,作為一個家庭,以前我們一般是怎麼記賬的。
假設這個家庭有爸爸,媽媽,和我。
由爸爸來記賬。
第一天:媽媽買菜花了50元錢,於是爸爸記錄,媽媽買菜,花去50元錢,2017年年12月10日;
第二天:我花2元買了一根棒棒糖,於是爸爸記錄,兒子買棒棒糖,花去2元,2017年12月11日;
第三天:爸爸想抽菸,但媽媽其實是不允許爸爸抽菸,但爸爸煙癮犯了,就偷偷去買了一包煙,花了20元,但爸爸不記賬;
第四天:你發現了你爸爸抽菸,然後你爸爸為了收買你,以免你舉報,就又偷偷給你買了一個棒棒糖,也不記賬;
這樣下去,這個賬本完全就不可信了,而且這種記賬方式也極其不安全,一旦損毀或者丟失,就無法恢復,變成一本爛賬。
完全可以想象,這種中心化的記賬方式,無法保證資料的安全性,也建立不起一個可信的機制,即無法讓人信服這個賬本資料的真實性。
由此你完全可以想象,比如銀行,企業的財務賬本,一旦出現某個人做假賬,將會出現什麼樣的後果,而如果他們的財務資料突然被一把火燒了,產生的災難可想而知。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目前中心化的記賬方式,主要透過人員素質的甄別,內部管理機制等的形式來規範及防範,但這仍然無法阻止這樣的事情發生,因為善惡一念間,任何品格優良,素質高的人都有可能一不小心誤入歧途。
那麼有沒有更好的方式呢?
當然是有的,它就是區塊鏈的核心機制:公開的分散式記賬。
公開的分散式記賬當前大部分企業,銀行及機構都採取中心化的記賬方式,帶來了安全性及可靠性的問題,雖然採取了加強管理的方式來防範,但無法從本質上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仍然以一個三口之家的記賬來進行闡述,如何從根本上來解決這個問題的。
現在不是爸爸一個人來記賬了,改為每個人都來記賬,隨時更新及核對。
第一天:媽媽買菜花了50元錢,於是大家都記錄,媽媽買菜,花去50元錢,2017年年12月10日;
第二天:我花2元買了一根棒棒糖,於是大家都記錄,兒子買棒棒糖,花去2元,2017年12月11日;
第三天:爸爸煙癮犯了,但由於媽媽的不允許,以及公開的分散式記賬方式,使得爸爸再也無法透過漏記的方式來偷偷買菸抽了;
在這種情況下,每個人都記賬,每個人都有一本完整的賬本,而且一旦發生花費,所有人都會先後記錄進去,萬一哪天媽媽不在家,爸爸想買菸抽,兒子作為記賬人之一,也是可以如實的記錄這個花費的,並且監督,使得爸爸無法記假賬,等媽媽回來之後,會通知媽媽更新賬本,使得賬本時時刻刻保持其一致性。
公開的分散式記賬,解決了賬本的安全性及可信任的問題,使得賬本數更據安全,並建立起了信任,讓賬本更加具備權威性。
(兩種記賬方式的對比,作圖為區塊鏈的核心機制)
企業或者銀行,如果能夠採用這種公開的(或者內部公開的)分散式記賬方式,可以大大解決腐敗問題,也可以提高財務資料的安全性,從本質上解決中心化方式帶來的弊端。
當然,這是一個極度簡化的模型,涉及的人也只有三個人,三個人的情況下,仍然極有可能把賬本丟失,而且也存在爸爸和兒子串通起來矇騙媽媽,還是可以記假賬的。
爸爸和兒子串通起來做假賬,這其實就是51%攻擊的問題了,這裡不做詳述。
當然,真實的區塊鏈,不可能這麼簡化,也不可能就只有這麼幾個人(對應區塊鏈就是節點了),否則無法保證賬本的安全性和真實性,必須是由非常多的節點組成,節點越多,就越難出現賬本丟失及51%控制作假賬的現象;
-
13 # 超能網
可能大家關注的區塊鏈一詞,大多數源自於2017年比特幣暴漲至十萬元一枚,以及因為打造具有區塊鏈模式玩客雲的迅雷股價實現4倍增長,可見任何東西、任何公司只要沾上了區塊鏈一詞無不例外都大紅大紫。區塊鏈一詞開始深入民心,伴隨它出現的往往還有“挖礦”、“虛擬貨幣”。
因此我們要先搞清楚“區塊鏈”與“虛擬貨幣”之間的關係,“虛擬貨幣”其實指代的是以比特幣為首的數以百計的(數字)貨幣,它們並不是任何一個國家的法定貨幣,它們的價值完全來自於市場上人們對於它的價格肯定,而“區塊鏈”則是支援起“虛擬貨幣”底層技術和基礎架構的靈魂與核心。
看起來區塊鏈這詞好難理解,是的,因為單單一個區塊鏈我們可以認為這是一個數據庫,具有去中心化性質,還是分散式的,資料庫裡面都是使用不同密碼學演算法產生的帶有時間戳的資料。
去中心化
有人做了一個很形象生動的比喻,是這樣的:你要在淘寶上購買一件商品,就需要先付款,這筆錢會暫放到支付寶第三方平臺上,待商家發貨後你確認收到商品,支付寶再把錢打給商家,支付寶就成為了一箇中心化的交易平臺,所有交易都得透過它進行,確保雙方利益。
但是如果這個中心化平臺不可靠,隨時有可能捐款跑路的風險,你和商家的利益都得不到保障的時候就會出現雙輸的結局。
去中心化就不同了,你可以與商家直接交易,只要大家遵守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就沒問題啦。這樣節省掉中間環節,交易時間大大縮短,過程高效化、自主化,甚至根本不會出現支付寶在雙十一凌晨出現交易失敗的情況,而且雙方的交易資訊都只有雙方知道,雙方其中的敏感交易資料都不會被第三方獲悉,從而保障了個人資訊保安。
別忘了在利益面前,任何人都是貪婪,P2P、不經第三方權威公證平臺的交易是存在風險的。萬一你交了錢,商家跑路,你找誰哭去呢?所以區塊鏈需要一種確保交易有效性、準確性的手段,那就是分散式資料庫。
分散式資料庫
分散式資料庫相當好理解,相信大家應該都看過《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這部著名科幻電影,裡面企圖毀滅人類的奧創就是分散式資料最好體現,它把自己上傳到網際網路中,在多個本地資料庫中建立備份,這樣只要它能與網際網路連線就能產生無數個自己,實現不滅的目的。
所以區塊鏈的分散式就是幹這樣的事情,給每個人發一個小本本,然後用喇叭向每個人將誰誰誰收入多少多少,支出多少多少,這樣一來,交易的雙方都無法抵賴,因為這個交易過程已經向全世界公佈,只要有規定多少多少個人承認這個交易,就確認這個交易真實有效。
密碼學支援+時間戳
同時為了進一步杜絕多人同時作偽證,宣告某個虛構交易有效,區塊鏈就使出絕招,依靠密碼學演算法給每一個交易資料打上烙印和時間戳。這個烙印既有本次交易編號也有交易內容,而且還包含了上次交易編號。即便是別有用心的人也無法憑空捏造一個交易出來,畢竟交易編號一個僅接著一個,而且交易編號是由密碼學支援,具有唯一性,如果有一個偽造的交易加入,出現相同交易編號就會引起大家注意,加入別的資料仔細核對,哦,你這是假的,交易不確認。
以上內容就構成了區塊鏈的最基本概念,也是目前所有虛擬貨幣的基石之一。
-
14 # 中信書院
區塊鏈是什麼呢?
區塊鏈的英文叫做blockchain,是虛擬貨幣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因為比特幣漲得特別兇,所以區塊鏈這個名詞也被屢屢提到。
它本質上呢,是一種分散式、去中心化的資料庫,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資料區塊。
分散式的資料庫是與集中處理相對的。
就拿比特幣來舉例,過往國家發行的貨幣是由中央銀行統一集中發行的,比如我們的人民幣,就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發行的。而比特幣則沒有一個集中發行方,甚至沒有一個集中清算的地方。每發生一筆比特幣交易,就會有不少志願者開著計算機一起計算、記錄、結算這筆交易,這些志願者呢,叫做礦工。
那這種分散式的區塊鏈技術到底有什麼厲害的地方呢?
這裡要提到它的兩大好處:容災能力和防篡改機制。
前面也提到了,由於它是分散式地計算,所以每個交易或記錄都會向全世界廣播,相當於拿著個大喇叭告訴全世界這筆交易的細節,不過當然,這些資訊是加密過的。
所以如果某個計算的節點掛了也沒關係,其他的節點也會有交易記錄的完整備份。
所以就算出了什麼天災人禍影響到某個地區的伺服器了,也不怕資料丟失,容災能力一流。
也因為其他節點都會有完整備份,所以如果你要修改資訊的話,只能讓全世界所有節點的資訊都同步修改才有可能,所以資訊不可能被單方面篡改的。
那,這麼牛X的區塊鏈可以應用在哪些領域呢?
區塊鏈技術誕生的時候是以虛擬貨幣比特幣的底層技術誕生的,所以金融是它最最天然的應用場景。
前面提到的容災能力和防篡改機制也都是金融行業需要的——比如中國第一家網際網路保險公司眾安保險就設立了眾安科技公司,併成立了區塊鏈聯盟。
區塊鏈技術在資料儲存領域同樣有不少應用場景,比如過往的雲端儲存服務都是儲存在某一科技企業的伺服器裡,若採用分散式計算,則可以把個人閒置的伺服器資源也利用起來,說不定可以徹底改變整個資料儲存行業。區塊鏈技術的容災性也是資料儲存領域不可或缺的特性。
當然,公共領域也可以採用區塊鏈技術。比如教育方面,加州有一家科技企業就透過區塊鏈技術來驗證學歷證書的真實性。甚至政治選舉也有區塊鏈技術的身影,美國一所大學的學生會組織基於區塊鏈技術設立了一個投票選舉平臺,選票永遠不會被大學管理員或學生中的程式設計師更改或刪除。
另外還有一個很好玩的應用——區塊鏈刻字。前面也提到說,分散式處理相當於你拿著話筒向全世界宣佈一則資訊,以比特幣為例,通常每筆比特幣交易除了金額、收付方資訊外,還可以加上一段字元。由於這個資訊是全網存在且永久存在不能被篡改的,所以也有一些浪漫的人會透過這個性質在網上留下一個永久存在的資訊。比特幣中國就曾在2015年以此為噱頭推出了一項名為“千年之鏈”的區塊鏈刻字服務。如果你想表個白什麼的又不怕被打臉,也可以透過這項服務讓你的告白永遠留存。
-
15 # 科技行者
區塊鏈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為什麼會有區塊鏈技術,區塊鏈技術是什麼?舉個例子幫助大家理解下。
區塊鏈技術主要解決了拜占庭將軍問題。
什麼是拜占庭將軍問題呢?
在中世紀,當城堡遭到攻擊時,城堡內計程車兵保衛自己的國王。城外的4支軍隊,各有100名士兵等待中尉的命令。他們需要同時發起進攻,才能取得勝利。領導這些軍隊的中尉如何就同時發起進攻令達成一致?這裡取決於兩個變數。一個是由將軍建立的進攻命令,需要騎馬手傳遞給每個中尉。第二個是中尉可能存在叛徒,可能會試圖改變訊息,從而輸掉戰爭。因此,拜占庭將軍問題的核心總結為2點,即:資訊傳遞的一致性和可信性。
區塊鏈技術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應運而生的。
首先,它透過使用數字簽名解決了資訊傳遞的一致性問題。如何確認傳遞資訊是否是正確資訊?如何發現資訊傳遞中的撒謊者?當ABC傳達同一資訊時,只要讓ABC三個人所傳遞的資訊全部都加上這條資訊來源的數字簽名,我們就能清晰的看到他們在傳達同一人所傳達的指令,如果其中一人傳達的資訊與其他人不一致,我們就能被輕易發現。這裡還有一個1/3原則,即如果2/3的指令傳達一致,那麼我們就預設1/3傳達不一致的指令是錯誤的。
其次,如果撒謊者為了達成傳遞錯誤資訊的使命,說服要傳達正確資訊的人一起叛變怎麼辦?
區塊鏈採用了“專屬公有鏈”的方式,對傳達的命令進行了加密。當一個指令並傳達的時候,所有人都會使用“雜湊演算法”對這個“專屬公有鏈”進行解密,只有完成解密才能看到指令。第一個解密出來的人,會將結果公佈出來並將運算過程分享給所有人,其他人會在這個基礎上繼續解密這個口令。越靠後解密的人,它需要驗證的密匙就越長,這就從根本保證了資訊的安全,很難被破譯。另外,它採用了去中心化的架構,為保證資訊保安又增加了一層屏障。
如上就是區塊鏈技術所解決的問題,它從根本上使透過網際網路達成點對點的現金支付成為可能並保證了其運作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
16 # 鉛筆道
比特幣因為2017年的大漲被大家所熟知,而區塊鏈作為其底層技術也引起了各行業和全球各國家的重視。簡單來說,區塊鏈是儲存著資訊的區塊透過時間進行連線後形成的一種記錄資訊的形式,一種並不複雜的資料結構,那麼為什麼區塊鏈會在18年開頭這麼火熱呢?是因為區塊鏈技術有以下幾點特點:
①去中心化:這個比較好理解,區塊鏈的記錄工作沒有中心化的管理機構和組織,都是依靠的全球節點進行,每個節點的權利和義務均相同,一個節點的改變,對整個系統不構成任何損失。
②開放性:任何人都可以檢視整個區塊內的資料和記錄資訊,整個區塊系統高度透明。
④不可篡改性:所有被寫入區塊的資訊,都無法進行修改,除非能夠同時控制住系統中超過51%的節點,但這在現實世界基本無法實現。
⑤匿名性:區塊內的交易無需提供任何身份證明,透過系統的技術機制,達到技術互信。
簡單來說,區塊鏈是一種擁有以上特性的將資料區塊以順序相連的方式組合成的一種鏈式 資料結構 , 並以密碼學方式保證的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的分散式賬本。
區塊鏈的這些特點能夠很好的解決目前很多行業的通斷和短板,提高交易速度或稽核過程的時間,提高效率,包括在藝術品交易、物聯網、貨物溯源等場景內,都可以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到其中,發揮其價值。所以,目前業內和很多都加都開始加入區塊鏈的研究,在這個藍海行業內強的頭籌。
-
17 # 筆記俠
最近區塊鏈確是加速火熱,俠捕快我身邊不少朋友都開始紛紛入場瞭解究竟。
“區塊鏈”技術是一種分散式的資料庫,它透過對等網路,儲存使用者的資產登記和交易資訊,總體來說,它是一個公開的記錄系統,上面記錄了誰擁有什麼和誰交易過什麼。
交易記錄是透過密碼被安全保護的,時間一過,交易記錄會被封存在資料庫裡,資料塊會進行加密連線並安全封存,形成一個不可改變且不會丟失的記錄,這裡頭包含所有網路下的交易記錄,這些記錄在網路中的每臺電腦上都進行了備份。
古往今來,人們總是傾向尋找各種可降低不確定性的交易方式,來更順利地進行交易。
而最先真正在經濟學裡研究的是:如何將制度作為工具,來降低我們彼此之間的不確定性。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道格拉斯,認為制度(正式的規則,比如憲法;非正式的規則,比如賄賂)是帶動經濟發展的潤滑劑。
人類的進化史上,“制度”確實起到重要的作用。舉個栗子,採集狩獵時代時,人們大多自己村落裡做交易,空間上受到了一些非正式的限制。隨著交易的不確定性和複雜性的增加,個人的掌控力不夠的情況下,後來人類社會開始有了這些機構,例如:銀行、政府等等,這些機構在幫助我們管理交易行為。
往後到了網際網路時代,隨著網路基礎設施的完善,有了亞馬遜、阿里巴巴。這些運作更快速的機構,扮演著中間人的角色,促進了我們的經濟活動。
如今,區塊鏈背後的意義:很可能促進人們之間的互動和交易方式將改變,讓交易不再完全依賴政府、銀行等正式機構。下面用我們一直很尊敬的維基百科做個類比。
在維基百科上(多種語言編寫的網路百科全書,非營利組織維基媒體基金會負責營運)上的各種知識和詞條,是不斷變化和更新複合的面貌。你也可以在維基百科上,實時跟蹤變化,當然,我們也能建立我們自己的維基。因為它的核心是:知識資料的基礎架構。
如果說維基百科是一個開放平臺,儲存著各種圖文資訊為主的資料。“區塊鏈”可以被當成開放的基礎設施架構,儲存著包括資產的管理者、擁有者和地點等各種變動資訊。
由於區塊鏈是公開的記錄系統,儲存著該網路上的所有交易記錄,而且它可以複製到網路中的每臺電腦上,因此它非常的安全,幾乎無法被篡改。
進一步理解區塊鏈,“區塊”可以通俗理解為資料包,是一個個封裝好的包裹,裡放的全是記錄資料的本子,想象成會計記賬本。“區塊鏈”就是由一個一個區塊首尾相連形成的一條鏈條。
最後,我們可以用會計使用的複式記賬本來類比區塊鏈的概念:
會計使用複式記賬本給個人、公司或者其他組織記賬,一頁一頁地記錄,形成一本完整的賬本。但如果有人從中間撕掉一頁,或者從一堆賬本里燒掉一本,是可以做到毫無痕跡的。如果前面的頁有任何修改,透過相同的加密演算法都會得出不一樣的結果。記一頁,便將這一頁排隊插頁鏈最後,每一頁賬本都延長鏈一節,並把自己排在最後。
這裡的“頁”就是區塊;“頁頭”就是區塊頭資訊;而“頁鏈”就是區塊鏈。
這樣形成的區塊鏈,你要想偽造,你就必須將已經成形的前面的現有的鏈全部複製下來,並且比現在記賬的計算機更快的計算能力,產生下一個區塊。
-
18 # 米阿特Myate
區塊鏈是什麼?
我們之前的觀點,它是一個賬本,是一個行業,是一個新的網際網路技術,甚至是一個投資機會。
難道這就是區塊鏈的全部嗎?
最近這幾個月,我更多的關注宏觀層面視角對技術趨勢的觀點,以至於,我對區塊鏈的價值有了全新的認識,而今天,我將這個認識分享給大家,希望我新的認識同樣也能對你的認知有幫助。
我們換一個角度來開始……
我們正在使用的網際網路上,如果沒有 BAT 提供支付功能,沒有銀聯,沒有任何其他支付公司,這是不是一個很陌生的網路?
許多年前的網路就是這樣的,那時候的網路可以聊天,可以下載 MP3,也可以 QQ 上傳圖片,甚至可以玩一些遊戲,但也就僅此而已了。沒有轉賬支付功能的網際網路,現在看來就是個玩具。
因為有了支付寶、財付通,還有一大堆做支付的專業公司,一夜之間,網際網路變得不一樣了,整個網際網路的生態開始蓬勃發展,無數因為網路支付而興起的新行業突然闖入了我們的生活,我們有了滴滴打車,習慣於用餓了麼叫餐,餐廳吃飯也用大眾點評付款,連超市和雜貨店也習慣於微信掃一掃的付款,甚至,買個煎餅果子都不再需要現金了,因為有了網路支付,網際網路價值被真正的發現了。
但是,這可能是一種假象。
你在網際網路上的所有的錢,實際上都不是錢,而是一個個線上支付公司給你打的白條,幸運的是,大部分公司之間的白條還是按照一個標準通用的,所以,看起來你的錢還是安全的。
但是,有一個問題可能被忽略了,網際網路存在的時間週期,從它被髮明那一天開始,有很大的可能將與未來的人類文明同步,人類文明再一次的徹底失去網際網路的機率小到無法計算。那麼,問題來了,目前這樣的線上支付方式,會是與網際網路生命一樣長存的方式嗎?
另外一個問題,網際網路是一個全球資訊網路,這個網路是不存在國界的,但目前全球以 “支付公司” 為主體的線上支付方式,卻是存在國界的,尤其在強主權貨幣國家,資金的流動更加受到嚴厲的管制,想要做順暢的全球支付,幾乎是不可能的。
這就產生了一個悖論:一個在未來永久存在的全球資訊系統,其價值傳輸卻依靠只能在特定時段、特定區域且以借條為載體的支付體系,這符合邏輯嗎?
區塊鏈是一種全新的網路價值邏輯!
區塊鏈本身就是基於網際網路而構成的價值傳輸體系,儘管是因為比特幣的發展,才讓區塊鏈的價值被發現,但從更加宏觀的尺度上來看,區塊鏈才是與網際網路密不可分的存在,而比特幣只是區塊鏈技術的一種傑出的應用。
區塊鏈技術的核心在於分散式的節點的資料管理系統,而網際網路本身就具備分散式計算的技術基礎和設施基礎,區塊鏈天生是可以嵌入網際網路而成為網際網路基礎設施的一部分。
區塊鏈的發展是有一個漸進過程的,在開始的階段,會以一種 “新概念” 的方式出現,但隨著區塊鏈開發的完善,越來越多的區塊鏈系統將成為網際網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密不可分的關係,而在這個階段,區塊鏈本身,就可以包容巨大的價值,而現實世界中的價值,也將逐步轉移到這個更加安全的系統中。
由於區塊鏈技術和網際網路的無縫相生關係,理論上區塊鏈可以永久性的在網際網路上儲存價值,同時,由於區塊鏈本身的無國界特徵,區塊鏈上儲存的價值也就天然有了無國界特徵。
所謂的財富,一定要有流通性才能稱之為財富,哪怕是一座金山,如果沒有可交易性,沒有流通性,沒有證券化的方式,那和一堆泥土沒有本質的差別,而將資產區塊鏈化之後,立刻就有了全球的流通性,也就成了具有全球流通意義的真正的財富。
改變世界的第三次重大變革
網際網路從其誕生到現在,不過 30 多年,而對人類生活的改變,已經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程度。
人類近代史上有三次巨大的變革。
第一次是 1760 年 - 1840 年之間,也就是所謂工業革命階段,這個過程讓機械代替了人力和畜力,人類告別了完全依靠自然力進行生產的原始方式,真正的現代文明開始產生。
第二次是 1870年 - 1914 年之間,所謂電力革命階段,這個過程電力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人類的科技在這個階段取得了巨大的發展,全球的文明格局也在這個階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第三次是 1980 年開始的資訊革命階段,這個階段到目前為止還只是初級階段,而區塊鏈將在這個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區塊鏈技術的出現,可能讓資訊科技革命真正讓人類文明的格局再一次發生鉅變。
一切正在向網際網路遷移!
不管你是不是注意,實際這個過程已經且正在發生,人類向網際網路遷移,就像發現了一塊新大陸後向這塊新大陸遷移一樣自然。
第一個遷移的是資訊流
網路一開始帶給人們的就是資訊交流的便利性,從音樂分享到新聞資訊,這個過程淘汰了唱機、錄音機、CD、廣播、媒體,網路包容了所有的資訊流。
第二個遷移的是生活方式
從網路遊戲開始,到社交、購物,再到從叫車到點餐,網路已經滿足了生活絕大多數的服務需求,對於大中型城市的人來說,當產生某個需求,從網路上尋找已經成為大多數人的習慣,生活中的各個部分,都已經和網路密不可分。
第三個遷移的是價值資產
但由於存在網際網路上的 “法幣資產” 本質上是白條,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和存在銀行的存款差別不大。
敲黑板,重點來了:
由於區塊鏈資產 “公開透明” ,由於區塊鏈資產的 “不可濫發” ,由於區塊鏈資產的 “無法掠奪” ,區塊鏈資產成為了一種新的 “網際網路資產” 形式。同樣的一塊錢,在同一瞬間,分別位於白條和區塊鏈上,由於區塊鏈資產的以上特性,經過一段時間後,價格就發生了巨大的差異,白條上的 1 塊,還是 1 塊,而區塊鏈上的 1 塊,可能就是幾百,幾千倍的上漲。(請參考以太幣和比特幣)。
對大多數人來說,資產向區塊鏈系統轉移能獲得增值還是一個巨大的秘密!
把法幣資產兌換為有價值的區塊鏈資產,相當於在 佈雷頓森林體系 崩潰之前那一刻,你把美元全部換成黃金,那時候 35 美元可以買 1 盎司黃金,儘管之後黃金的價格始終在漲漲跌跌,但相對美元來說,長期上漲的趨勢不可阻擋。
如果更多的人知道在區塊鏈上的資產堪比 “黃金”,而流通法幣的錢只不過是央行的白條,那幾乎意味著,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任何時候將資產轉入區塊鏈都是正確的。唯一要考慮的是,你所轉成的區塊鏈資產,是不是在未來依然被很多人所接受,是不是有足夠好的網路效應。(某種程度解釋了“配置”的重要性)
我們必須要很清晰的認識到:任何政府、機構、組織,都是有生命週期的,而財富是永遠存在的,因為有了區塊鏈,作為一個個人,終於有了可以 “永續” 的財富,這是自從人類開始使用 “國家貨幣” 以來,最大的財富機會,沒有之一!最終,人類的絕大多數財富以區塊鏈方式存在網路,是不可阻擋的趨勢,在區塊鏈上擁有多少有價值的資產,一定比在北京有多少套學區房還要重要。
截止我寫這篇文章這一刻,我把coinmarketcap 這個網站上包含比特幣的排位前 40 的資產進行了市值加和計算,才僅僅 267 億美金,這個數字非常小,它僅僅相當於新浪股票的市值,或者相當於王健林的家庭資產,而區塊鏈對於全球資產的數字化如此重要,市值卻這麼低,這意味著什麼?
未來人類本身也將向網際網路遷移
根據摩爾定律計算,網際網路和晶片發展到具備儲存人類意識資訊的時間不會超過 30 年,當資產已經完全屬於網際網路,遷移意識到網際網路沒有什麼可意外,就像你已經把財富遷移到另外一個國家,你本人移居到這個國家,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肯定會面臨很多的挑戰,但對於個人來說,接受意識態的自己和讓自己意識徹底消失之間的選擇並不會比去哪個國家定居更加困難,人類從現在的現實世界轉移到以網際網路方式存在,是從碳基文明向矽基文明進化的必然方式。
持有的區塊鏈資產何時賣出?
今天這篇,其實是回答很多朋友一直想問卻又不太好意思問的問題:你說可以長期持有區塊鏈資產,但到底什麼時候賣出才合適啊?
如果你只把人民幣看做現金,持有區塊鏈資產只是投資的方式,當盈利足夠多的時候,你隨時可以賣出套現。
對於我,以及我身邊的一些人,我們把區塊鏈資產看做現金,而法幣只是白條,任何時候,一有機會就會套現,只不過我們的套現是把白條換成現金,所以,對我們來說,不存在何時把現金賣出的問題,即使我們持有的資產已經上漲 100 倍!在全球流動性都這麼好的資產,有什麼必要去換成白條呢?
這篇文章對米叔幫助很大,所以我也全文貼上,希望對幣友有幫助
-
19 # 新芽NewSeed
區塊鏈:前所未有的新機遇,也可能釀成前所未有的災難
演講者為Brian Behlendorf,擔任Hyperledger的執行董事。Hyperledger由Linux基金會發起,旨在推動區塊鏈數字技術、交易驗證的開源專案。世界主要企業,如IBM、英特爾、埃哲森、戴姆勒、摩根大通、百度金融等都是其成員。
區塊鏈的本質是什麼?
我經常會被問到:區塊鏈是什麼?它包含了兩個概念:分散式賬本和智慧合約。
分散式賬本是一個獨特的資料庫。它像一個記錄本,可以永遠記住固定的序列,內容不會被篡改。
智慧合約是交易雙方互相聯絡的工具。比如,我和各位打賭,明天北京會下雨,然後用智慧合約來記錄它。如果沒下雨,智慧合約會自動把錢交給贏了的人。
憑藉區塊鏈,我們正把“血鑽”清出市場
在區塊鏈上,我們可以追蹤產品的一切。鑽石行業曾聯手建立一個專案,來阻止衝突地區的血鑽進入市場。從鑽石被挖出來,它就會被記入區塊鏈,無論如何交易、運輸,每個環節都會被記錄。
有人說,我們能不能用雲技術來實現?當然可以。但區塊鏈的本質是打造出信任機制,讓交易雙方可以互信。
土地所有權是另一個典型應用。世界上的很多政府,在土地所有權上,公信力是很低的。官員會篡改資料庫,修改土地的歷史,而且很難被發現。
現在,像印度和美國的伊利諾伊州,就把房產資料放在分散式總帳上。我們能追溯土地交易的每個過程,知道所有人、抵押貸款人是誰,何時交易。這種記錄還能防止破壞。
人類新的“數字身份”,野心勃勃又危機四伏
一般來說,我們的整個服務可以分為公有的和私有的、許可的和非許可的。其中公有和私有是指誰能讀取區塊鏈,許可和非許可是指誰能寫區塊鏈。
比特幣和以太坊都是公開非許可的,民意調查是非公開非許可的,土地私有權應用是公開許可的,個人醫療記錄則是非公開許可的。像個人的健康資料,可以在資料鏈上共享,但不能完全公開,因為它們是非常敏感的。我們需要一些標記,保證只有醫生和我們自己才能讀取。
必須有領導者,達成“最小化的中心化”
區塊鏈已經應用十分廣泛,但它還有很多安全問題。所有的軟體都是有漏洞的,無論在手機、電腦上。更多的危險還會潛伏在區塊鏈當中。駭客能用垃圾資料來沖垮我們的系統。此外,由於區塊鏈具有不可逆性,一旦漏洞發現,可能會導致永久不可逆的資料洩露。
因此,當區塊鏈承載了個人資料,我們就需要第三方監督,即所謂社群合約。比如美國的健康資訊隱私與流通法案,歐盟的通用資料保護條例等。這些監管條例不僅在防止資料洩露,而且能在必要的時候收回資料。它可以是國家的法律,或人為的規定。但無論是什麼,我們一定要對智慧合約和區塊鏈有一定的治理。領導力是非常重要的。
考慮到這點,我們理想的區塊鏈是“最小化的中心化”,既能保證自動化,又能把人的因素考慮進去。
最後還有一個建議。如果你在發展區塊鏈技術,一定要尤其注意那些新增的新節點。它們很可能為壟斷者所利用。
-
20 # 漫影一路
我是不是可以簡單地理解成,區塊鏈就是將資訊徹底雲端化,把你的每一個資訊都以獨特的加密方式隨機地向世界上,任何連入網路的區塊硬體裝置進行無規律,但可循跡的傳送?這些裝置可以是伺服器,可以是電腦,可以是智慧家居系統。這樣一來,資訊就無所謂丟失,又具備不可篡改的真實性,又具備可追溯性。是這樣的嗎?這種應用技術除了金融,在其他方面的應用又是怎樣的呢?有沒有什麼人能說得再清楚一點?
回覆列表
區塊鏈作為一種具備去中心化、安全性高、信用成本低、無法篡改和資料公開透明的分散式賬本技術,在防範金融風險、打擊非法集資等領域具有廣闊應用前景。
區塊鏈技術尚處於相對早期階段,在金融體系中的運用、融合等方面仍存難度,目前較為成功的專案只有比特幣。
目前,金融業的區塊鏈專案多為針對組織機構或母公司內部的私有鏈,銀行業務系統連線在一起,會使銀行間無需顧慮資料存放位置、資料是否被篡改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