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理諮詢師王旭亮
-
2 # 熱度吧
那就要看孩子的真實實力如何了。
首先應該把這個差距計算的更準確一些。比如孩子考試估了90分,拿到試卷是60分,那就檢查一下這30分是怎麼丟的,是不會做丟掉了,還是不細心丟掉了。
如果壓根不會做,說明孩子對自己認識不清晰,學習能力都有所欠缺,如果是不細心,不好好做題丟掉的,那就想辦法改正這個習慣就行了。
如果孩子本身就意識到自己成績不理想,說考得不錯是在撒謊,那就要追究他撒謊的責任了。
理想與現實有差距,但要弄清楚差距的原因,找對方法才能更有效的讓學生進步
-
3 # 阿娥你好
可能是僥倖心理。
當孩子學習能力有限,自身沒有快速提高的良策,家長對分數越在意,孩子越感到壓力。
在自我保護心理的作用下,孩子會無意放大對完成題目的心理預期,暗示自己只要做了就會得分,只要不空就能得分。
所以往往考完後會感覺良好,忽略答題時的不確定性感覺。
家長要警醒,一方面孩子上進心還在,只是暫時沒揣摸出進步的門道,另一方面孩子對成績很焦慮,壓力不能再增加了。
如何有效幫助孩子?
家長降低期望值,目標分數和名次往低放,慢慢來,比如主科幾門成績一共提15到20分,副科幾門成績一共提10到15分,努把力就能達到的目標才是合理目標,目標合理,目標才有意義。不管是作業,還是平時練習,尤其是考試,做完題要及時“覆盤”,就是把自己的答案和標準答案做對照總結,不只是知道“√”“×”就完事了,對要總結經驗,錯要總結教訓,應試能力和學習能力同等重要,一定要重視起來。提高學習能力在於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觀察班裡前幾名的學習習慣和方法,能直接模仿就模仿,模仿不來就改進成自己的,進步最快的途經莫過於向強者學習經驗。 -
4 # 快樂庭院
題主所說的自己兒子這種現象,在學生中很有代表性。
從一個班裡看,每次考完試後,孩子們出來,在家長問考的怎麼樣時,大多數孩子都會回答:很簡單、我都會!看他們高興的神情,家長也高興,不過成績出來,自我感覺很不錯的孩子之中大多成績也就是平平而已,和他們自我感覺的很好還是很有一段距離的。
追究其中的原因,大致有幾個:
1,孩子的基礎知識不紮實。
對於考試中的內容,一般都是孩子們平時學習過的內容,在考試時,學生都會有一種熟悉的感覺,但是每個人掌握的度不同,對問題的理解也不同,記憶的清晰度也不同,比如"小題大做”這個成語,很多孩子會寫成“作業”的“作”。
基礎知識的學習是一點點積累下來的,這在經年累月的學習中。
2,孩子平時學習的習慣不夠認真。
比如有的孩子高興的時候寫作業很認真,也很快,對的也多,不高興的時候,就懶得寫,就是寫也寫的很馬虎、很慢。對此,家長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寫完就得。這樣的孩子自然不容易把學習做為一個值得認真的事情去對待。
平時就想著快點寫完就好,考試時也自然容易有這種想法,只求做完,沒有考慮到做的對與不對,慎重的態度就無從談起。
3,孩子的自我認知還比較簡單。
小孩子的玩心比較大,想的也簡單,做完了就是做完了,對與不對,先不說它,反正自己以前見到過,自然會做對的。所以在考試之後,家長問起的時候,感覺良好,都學過,熟面孔,他把題目當做了朋友,可惜題目沒有把他當朋友。
綜合以上三種原因,導致題主所說的這種現象比較普遍。
-
5 # 舒qianyi
對於這種情況,其實是很多學生所面臨的問題。
學生有這種感覺,第一:學生很聰明,老師授課或者講解題時,他一聽就懂,但他考試的成績卻不盡如意,他非常享受一聽就懂的那種感覺,他把哪種感覺當成已經掌握了知識點,其實學生並沒有掌握牢固,需要進一步去鞏固、去練習(不要認為題名簡單、自己想著就能解,而不去實際按照解題步驟練習)。
第二:學生不夠仔細,不怎麼適應考試那種節奏,往往自己私下做題很快、正確率很高,但參加學校班級組織的考試時,往往不行,學生需要多做這樣的練習,把平時的練習也當成考試,熟悉考試的節奏,這樣正確率、心態都會有好的結果
-
6 # wm冬天裡的一把火
我們家也是這樣,每次越是信誓旦旦說考的好,結果肯定不滿意。前幾天期中英語考完很自信的說考個一百送給我當母親節禮物,結果慘不忍睹:-(
-
7 # 東方之熹
我家孩子在讀高中前也有類似狀況。每一次考試之後都會高估自己的成績。小學的時候考完了都會和我說能夠考300分。初中的時候自己預估成績都要比實際成績高20分左右。
經過我仔細觀察和分析,我覺得造成孩子出現這方面問題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孩子學習知識不夠嚴謹,不仔細,沒有深究。每次孩子考完試回來在看他試卷的時候,我都會發現出錯的問題不是他不會,而是他打的答題不嚴謹,所用語言不規範。特別是在初中物理化學實驗題部分,必須用書上嚴格的書面語言回答,但是孩子卻用了自己話語來回答,意思沒有錯,但判卷是不會給分的。科學是嚴謹的,不能容得半點馬虎,也不能有任何偷懶。
第二。就是孩子的計算。在數學,物理,化學等理科題目上,可能孩子對於答題的思路有,式子也寫對了,但是,計算出錯。這樣孩子的分數也會大大打折扣。可能孩子自己還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第三,就是孩子的卷面字跡潦草,卷面不工整,影響孩子的得分。有的時候孩子塗抹嚴重,這畫一道,那抹一筆,試卷極其不工整,老師都無從去找答案這樣極大影響孩子得分。
-
8 # 1355995362
有些平時作業和帶回家的試卷,靠小猿搜題等軟體,自欺欺人的孩子,自我感覺良好,享受別人豔羨的目光,老師家長的青睞,一到正規大考就露餡了。然後欺騙別人說沒發揮好。
-
9 # 亖傑
正常。我家的也這樣。每次問他考的怎麼樣?還行。結果一下幹到400。完了說下次給你考回來。我對他的要求就是能考上本地師範就行。出來直接考公務員。
-
10 # 海叔教育堂一、孩子平時成績還不錯
假如孩子平時學習成績挺好,那麼通常情況下,他對於自己成績的估計應該是在可控範圍內的,大體上八九不離十,可是出現了偏差,是什麼原因呢?有以下兩種可能性。
1.考試粗心大意。題目大都會做,答題過程也比較順利,可是由於粗心大意導致丟分不少。這種情況下,孩子在考試過程中是難以覺察到的,因此在分數公佈之後看到成績不如預想,連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2.書寫不夠整潔。現在的考試,書寫的卷面也會影響成績。如果孩子寫字潦草,那麼有可能本來題目做對了,可是由於老師看不清楚字跡,造成扣分。作文更是如此,書寫的整潔程度也會佔分,寫字不好的孩子自然會吃虧。
二、孩子平時學習成績並不好這種情況下,孩子每次考完試都覺得自己考的不錯,可是出來成績之後卻大相徑庭,那麼也有以下兩種可能性。
1.孩子故意撒謊騙大人。每次考完試,家長通常都會問孩子考的怎麼樣,孩子好不容易考完試迎來了愉快的假期,哪還有心思考慮成績的問題?為了不讓家長嘮叨個沒完,不管考的好不好,都會敷衍地說考的還行,哄父母開心一會是一會,反正成績還沒出來,父母也不能打也不能罵,先痛快地玩幾天再說!
如果是這種情況,那麼父母要反思的是,平時是不是給孩子太大的學業壓力了,是不是孩子考得不好就會對孩子贈送男女混合雙打的棍棒炒肉套餐?
2.孩子對“不錯”的認知有偏差。平時考試成績一般,這次考試覺得有幾道題會做了,就想當然的認為考得還不錯,殊不知其他題目還是有好多錯的。
-
11 # 西點玄星
幾乎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孩子都會有考試之後,成績還沒出來之前,會覺得自己考得不錯,但是成績一出來就發現差了很多,究其原因,大抵如下。
01 知識不牢固
我的孩子上小學的時候,我很重視她在基礎知識方面的加強。因為題量少,所以每一次的練習或是家庭作業,我都會把錯題抄下來,然後再讓她去做。一遍一遍,直到她完全做對為止。這樣一來,基本就沒有什麼知識遺漏點,一般都是滿分,當然偶爾也會扣點分,但影響不大。而我觀察了一下她的一些考得不太理想的同學,錯的也不是什麼難題,好多都是因為記不準而引起的。
孩子上了初中,數學成績不太穩定。從未打過滿分,120分總分最高考過117分,考得不理想時也會有一百零幾分甚至九十幾分,這是讓我最擔心的。有時看她理解不好,就自己去學習她們的初中課程。我有二十多年沒看初中課本,我記得有一次為了搞懂“比較絕對值大小”的這個問題,我自己反覆看書,上網查資料,搞了兩三個小時才搞懂。然後把與之相關的練習都做了,錯了更正再重新做,比我自己當年學習還努力。如此一來,只要遇到和這個知識點相關的題目,基本是沒問題的。
但是現在孩子大多缺少一種反覆鑽研的精神,遇到問題不求甚解,定理公式記憶不牢固,開啟書都知道,把書一關上就模模糊糊,導致了看似各個題目都會做,其實很多都有問題。
建議:培養孩子在學習方面先重質再重量。欲速則不達!首先家長不要急,對於孩子要有耐心。有一個觀點叫做99%=0。一個知識點如果沒有完全掌握就等於沒掌握。畢竟在中小學階段的知識並不是無窮無盡的,它們都有一定範圍,所以只要我們不斷去反覆鞏固,直至每一個點都滾瓜爛熟,就一定能戰勝每一個難關!當然現在我和孩子也在為之而努力。
02 解題格式不規範
有很多孩子考試結束後答案都正確,就是分數比預期要少。有一部分原因就是省略步驟,或是使用自己的語言,不規範。而很多數學或是物理等理科科目是有步驟分的,哪一步不到位,就會缺失步驟分。有一些文科科目的題目,可能老師會把關鍵詞寫黑板上,有時因為字數太多,為了節省時間,其他的表述就口頭帶過。所以有些學生也是一樣,寫幾個關鍵詞在卷面上但是如果沒有符合邏輯的表述是得不到高分的。我女兒其實文科基礎不錯,閱讀量大,拿語文來說,每次因為考試回答問題時惜墨如金,150的總分一般都在120分左右徘徊。這次考前我特意提醒她答題要規範,可能聽進去了,這次期末語文拿到了全年級最高136分。
建議:去找高考、中考或是小學畢業考試所給出的標準的,規範的答案。不僅僅是看看而已,自己失了分的地方一定要抄寫至少5遍以上,還要理解,牢記心裡。考前提醒自己規範答題,這完全是非智力因素,只要重視是會有很多收穫的。
03 書寫潦草
隨著社會的發展,書寫已經被很多同學忽視。有些同學不僅字寫不好,還塗塗改改,東一個箭頭,西一個框框,這就給老師不好的第一印象。老師一看作業或是試卷至少是幾十份,甚至上百份;到了高考用成千上萬來形容老師看卷的數量是毫不誇張。將心比心,有時看到一些稀亂的試卷連看下去的興趣都沒有了。你的答案還要老師東找西找,十幾分的題目給你少一兩分也無可厚非,如果六、七科的話,就會有一二十分的差距甚至更多。值不值?這筆帳大家都會算。
建議:這個問題其實跟答題規範出現的問題一樣,都是非智力因素,可以透過刻意練習減少問題的出現。字好不好看可能有天賦或能力的因素存在,但工整清晰完全是態度問題。細節決定成敗,任何一個因素都不能忽視。
當然,這只是其中的主要因素。不同的孩子也會出現不同的問題,如果把上述三個問題先解決,我相信孩子一定會有進步!
-
12 # AngelOrDevil
1 掉坑裡了出卷人會設幾個坑 如果掉進去了就會覺得試卷很簡單 而掉進去的話一般情況是連步驟分都沒有的
2 計算出錯 一般考試後對答案只對步驟 不對答案 如果答案錯了 看得急的話就一分不給了
-
13 # 江蘇考英語
家長的第一反應是是不是孩子怕捱打因此騙我,有點懷疑自己孩子的不誠實?還真不是。
是認知偏差。
1.家長、孩子之間美麗誤會。
比如說,你問孩子考的如何,他說不錯。這個不錯,家長是怎麼理解的?家長認為,孩子應該,不考100分,也得考95分左右。
孩子的理解?他們通常不是以客觀作為標準的。如我會考100分,和在班裡名次提高課等等。他們只會以自己為參考,以前沒完成,現在完成了;以前沒見過,老師給我複習了,見過了,所以我就會有很好的成績。實際上,比如說,某題他確實會作,由於馬虎,可錯寫了一個字母,或書寫潦草,而得不到高分。
2.高三孩子的美好願望。
這種偏差也存在於高三學生之中,高考結束,學生拿著標準答案,進行估分來填報志願,有的學生估的分和自己實際分數相差很大,尤其高分段學生,最多都有30多分的差距。他們的結果確實都對,若是中間缺少一步,那一步的分可能就沒有了;或只有結果,沒有必要的文字說明,沒按試卷要求答題等等。就在2019年高考結束時,要分別了,一個男生擁抱我說,他一定考高分,可結果出來後,不像他說的那樣好。
3.這種偏差普遍存在。
所謂“關心則亂”,是說當事人真的看不清楚真相,是因為“只緣身在此山中”。醫生是不能給親人動手術,也不給自己看病的。失去了客觀標準,成人也會判斷錯。鳳姐美嗎嗎?鳳姐不好回答,對吧。
-
14 # 名校名題
以我自己對孩子的觀察,和題主分享。
我家也是一個男孩,現在是初中三年級學生,就讀於一個競爭力較強的私立學校,和題主孩子一樣,每次考試回來總是興高采烈,以為考得不錯,往往分數一出來就傻眼,我倒是淡定,但常常忍俊不禁,因為他的口頭禪是:老師出題怎麼這麼坑啊。
孩子考試分數不高,最大問題就是粗心大意,尤其是男孩子我大學是學物理的,就拿初中物理說事。孩子初中二年級二學期的期中期末考試物理成績竟然都是B,平常我也沒有管他,這時我倒是急了,仔細分析了他的答題試卷,發現都是審題錯誤,孩子媽媽強烈要求我暑假給孩子補課,其實我也沒有給他複習太多知識內容,因為我發現孩子對知識的掌握還是比較全面和牢固的,只在審題上嚴格要求他,不要急著動筆,先把問題看清楚。這樣嚴格訓練了一段時間,確實有很大改善,並且舉一反三,覆蓋到其他科目,一個暑假,入學考試班級排名提高了十幾位,班主任老師非常驚奇。
所以建議題主,一定先從培養孩子的細心仔細開始,要從根本上改掉孩子粗心大意的毛病。
準備錯題本,避免重複錯誤我們都有一個通病,老是在同一個問題上犯錯,對於孩子,準備一個錯題本很有必要。把錯題記下來,時常看看,反覆記憶後就不會再犯錯了。開始孩子有些反感,認為沒有必要,還推說時間緊,重新抄一遍題目要花很多時間,那好,我給你拍照並打印出來,分科目用資料夾裝好,孩子才樂意接受了。
要鼓勵孩子的自信孩子也希望考個好分數,每次考試都是信心滿滿,但分數出來往往備受打擊,家長應該理解孩子,並鼓勵孩子,家長自己首先要心理陽光,孩子才能保持陽光的心態,這個心態對孩子很有利,千萬記住,不要埋怨孩子。
當然,如果孩子確實是基礎知識不紮實,我們還是要採取辦法,告訴孩子,不能好高騖遠,一定抓住課堂,複習基礎知識,不到萬不得已 ,不要輕易讓孩子校外補課,方法沒有掌握好,校外補課不但起不到好的效果,補課機構的拔高教育反而對孩子不利。
-
15 # 小韭漫談教育
題主的這個問題,還真不是個別現象,我家也遇到過好多次。
不論孩子大考還是小測,只要孩子說考的還不錯,考試的題目基本都做過,數學能拿140多分時,結果往往差強人意,頂多120分;如果孩子憂心忡忡說考的不好,題都不會做時,分數下來還沒那麼糟。
我曾仔細琢磨分析過,估計原因如下:
因為自信反而大意了!考試時簡單的題或者之前做過的題卻做錯了;會做的題因為自信及粗心做錯了;會做但沒好好審題,結果不準確導致丟分;我想以上三種情況的是成績差強人意的主要原因。
其實考試這事兒吧,只是對一段時間內所學知識的一個檢測,也是對之前是否努力的一種檢查而已。
考得好不好都不是考試的本意,考試的本意在於看自己有沒有學好,基礎知識有沒有學紮實。
考試本身是對一個人多項能力的一個檢測的過程,如心理素質,如學習能力等,有的學生敗在基礎不牢固上,有的學生敗在了粗心,而有的學生卻敗在了心態上,這個心態其實至關重要。
不管是什麼原因,學生本身能夠學好知識,把課本上的知識變成自己的東西記進腦子裡才是最重要的。
不能單純地死記硬背,在平時的學習中要善於總結和歸納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解題技巧,善於把這些方法和技巧靈活運用,這樣才能在考試中無往不利,更加快速準確的答題。
因為家長與孩子期望值不同的原因當然也還可以說,每個人對自己的期望值不一樣。比方說我家孩子學文科,滿分150分的數學這一科對他來說就相當重要,也是拉開差距的主要科目。
偶爾他數學只得70多分時,總分排名會從第1名掉到第5名,我們一起分析失利原因時,就會說,如果數學能打100多分就好了。
偶爾他數學明明預期可以得140多分,但分數下來只得120多分,即便我們家長什麼都不說,孩子也會很懊惱的說考得好差……
這就是一個期望值的問題,120多分與70多分,其實已經差了不少,但因為可以更好,所以失望。
真正說來,其實每步進每次進步一點點都很好了。
也許孩子有一種延遲被責備的得過且過心理如果孩子平時努力學習,好勝心強,積極上進,那麼我的這個猜測是不成立的。
如果孩子平時對學習不太上心,總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那麼也可能他明知自己考的不太好,老數著自己做對了哪些,算算能不能及格,因為錯了太多數不來,所以先姑且應付家長說考得不錯,能拖一時算一時,等成績下來再說。
這類孩子通常有得過且過的心理,先把結果說了,根本沒考慮過,萬一分數低了怎麼辦?
這樣的孩子不是沒有,我家兒子的表弟就是這樣的孩子。他媽媽平時對孩子也許瞭解不多,也許要面子有意替孩子遮掩?平時偶爾見面聊天,談及到孩子的學習成績,他媽媽通常會說不知道分數,不知道排名,孩子說考得不錯……
我覺得很奇怪,學校通常會把成績發到家長的手機上,要求家長跟孩子一起分析成績失利的原因。這個一問三不知的媽媽,究竟是真不知道還是替孩子打掩護,我也沒有閒心過分探究。
結果兩年前中考成績下來,表弟總分比我家兒子低100分!100分是多大差距?《少年派》裡林妙妙媽說了,1分能甩掉一操場人!
我無意評價別人家的事,只想提醒家長們提高應該警惕,小孩子的心裡其實也是複雜的,想知道孩子的所思所想,平時最好多加溝通,處理好親子關係。
家長也要客觀面對孩子的分數,客觀評價孩子的行為習慣才好。我們處在這個講究分數與排名的階段 ,應該學會客觀面對,順勢而為。
要不斷告誡孩子,學習是自己的事情!知識的掌握也是自己的事情,只有努力學習,認真對待,力求全面掌握,才是一個人在學生時代最應該做到的!
-
16 # 穆瓣草籽
一、基礎知識掌握的不牢靠。很多題目都是平常見過做過的,就認為自己一定會做。但其實做是做了,但結果卻不對或不全對。還是象以前做作業一樣又做錯了,基礎知識掌握地不好,沒有記到心裡。誤以為完成了沒有空的就是正確的。孩子年齡小更是容易判斷失誤;
二、粗心大意。看到題目簡單就心浮氣躁,沒有仔細讀懂題意導致原來可以做對的題目都做錯了。出現這種情況也是比較多的,所以要養成做完後檢查的好習慣。避免這樣的情況過多的出現;
三、書寫潦草、卷面不整潔。好的字型和整潔的卷面會讓改試卷的老師心情愉悅,願意給高分。而反之就很吃虧。平時一定要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做到橫平豎直,字跡工整,不亂塗亂畫。
如果是孩子怕考得不好受到打罵而故意撒謊就要引起重視。不能一味的指摘孩子,而要多和孩子分析失分的原因,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並理解和相信孩子,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孩子一起成長。
一時沒有考好沒有關係,經常查漏補缺,迎頭趕上就可以了,你說呢?
-
17 # 人魚媽媽
這種情況其實非常普遍,“興高采烈下考場,垂頭喪氣看分數。”
為什麼會這樣?
第一、第一眼“竊喜”:試卷上出現的題目,看上去自己都做過。很多考生都有這樣的感覺:拿到試卷,大眼一看,哇!這些題目我都做過,太棒了!
懷著這份“竊喜”,覺得自己賺到了,肯定可以考出理想的成績。
第二、第二眼“輕敵”:相似的題目不同的問法,考生沒看出來。在第一眼“竊喜”的心理基礎上,普遍的考生就會出現“輕敵”的現象,一眼瞄過,迅速作答。結果卻沒有看出來出題人在題目上隱藏的“小心機”,題目看上去相似,題幹、問法可能都有細微的差異。
這正是出題人給考生挖下的“陷阱”,而考生卻得意洋洋地掉進了“陷阱”裡。
第三、根源在於粗心大意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總結出來一個規律:越是簡單的題目,成績好的學生越容易考不出實際水平。
基礎好的學生有個習慣:喜歡去追難題,他們通常認為難的題目可以拉開成績差距。
無論是中考,還是高考,題目越來越傾向於基礎性考察,反而是一些基礎性的題目更容易拉開距離,而這些基礎性的題目,考察的則是一個人的應試功底:見到難題不慌張,見到容易題不“竊喜”,保持一種波瀾不驚的心態,認真審好每道題,仔細答好每道題,才不至於出現“興高采烈下考場,垂頭喪氣看分數”的巨大反差。
-
18 # 閒雲追夢
我只想說這個孩子的自我感覺良好。但自我感覺和最終的考試成績,會存在很大的差異。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一、家長對孩子學習情況不瞭解。根據題主的描述,我認題主是位“顧問型”家長,只是有空問一下孩子的學習情況,只關注最後的考試成績,而不關注孩子的學習過程。
孩子說什麼就是什麼,從來不看孩子家庭作業的完成情況,不瞭解孩子真實的學習狀態,僅憑孩子的一面之辭,來判斷孩子的學習情況。
如果說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情況瞭如指掌,當孩子第一次出現這種情況時候,家長就應該幫孩子理性分析自己的得與失,為孩子查漏補缺。反覆幾次後,再遇到考試,孩子也不會不等考試成績出來,就對家長表達自己的良好感覺。感覺往往是不準確的。
二、孩子的學習太差,不正確地判斷一道題的對錯。
孩子認為,我只要寫到卷子上就行了,就認為自己考得不錯。但孩子不知道寫到卷子上的不一定就是對的。也就是說,孩子的學習太差,分辨不出一道題的對錯。只要卷子上有空白處就往上填。
我們學校有位小朋友告訴老師,“我都寫上了,但閱卷老師就給我82分,不給我100分。“”
在批閱試卷的過程中,我們也會發現,有個別孩子,總會把試卷的空白處都寫上字,但沒有幾個是寫對的。說白了就是孩子的基礎知識太差,不能正確地判斷一道題的對錯。
三、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蜻蜓點水,好多知識一知半解,不能深入地進行思考。我們班就有這樣的孩子,智商不存在問題,腦子聰明,不管什麼知識,只懂得皮毛,只要老師進行深度追問,他就支支吾吾的說不上來。
這種孩子對好多知識點,只記前面一點,後面的知識就不管了。其實就是沒有把學過的知識學懂、學透、學深。
正因為如此,在考試的過程中,孩子拿到一道題,不認真讀題,就會根據自己的已有知識經驗,把來進行解答。從而導致自我感覺良好。而考試成績較差的狀況發生。
結束語 :對於這樣的孩子,家長要認真分析孩子學習中存在的優缺點,找到問題的關鍵所在,做到對孩子的學習狀況瞭如指掌。不要讓孩子答卷感覺良好,而學習成一般的現象,遮蔽了家長的雙眼,讓家長做出錯誤的判斷,而影響孩子的成長。
-
19 # 蘭質蕙欣閱讀成長
如果是低年級的,估計馬虎的比較多,如果初中以上,那麼格式和步驟也都是給分點,寫的和標準答案格式不一樣,就會扣分。
所以,要根據不同情況,進行試卷分析。
每次考試結束,重要的不是那些作對的題,反而是那些錯誤的題目更有價值,整理錯題本,把錯誤的部分多加練習,一段時間後一定會有很大改善的。
-
20 # 銘帆KW
我孩恰恰相反:無論高考後還是考駕照科目二科目三考試前,總說感覺考得不好,或感覺通不過,每次都讓家長緊張提心吊膽捏把汗,還好結果總是好訊息……孩子啊,為父母的經受不住你如此驚嚇好吧
回覆列表
感覺您的孩子應該是眼高手低,如果理解沒有錯誤的話,認為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水平超出了他自己的預期,不願意在學習中付出努力和,結果成績不理想的一種學習狀態,實際上就是主觀上對自己的估計過高,而客觀上能力不夠的一種表現。那上說這類學生往往是比較聰明的學生,學習成績也不錯,但總是不能夠進一步的提高成績。
這類學生一般來說,心智發展都比較好,叢明機智,自尊心,自尊心比較強,但同時也有自傲自負,自我感覺過於良好等一些問題,還常常伴隨有敏感脆弱在學習中粗心大意,好高鶩遠。
心理輔導方面,針對此類的學生
首先,需要讓學生知道自身的問題,並且,學生需要由切實改變的意願
然後具體分析學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一般而言,導致眼高手低的原因基本上有以下幾種
一,基礎較差
二,學習時學習態度三心二意,注意力不集中
三,學習時學習方法不對
四,沒有強化記憶,沒有及時複習
不同情況採用不同的應對措施
比較而言,認知療法中行為強化可能會相對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