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京城小兒王
-
2 # 遊戲碎碎念
美國再工業化意味著全球去工業化。
川普票倉紅脖白右理想的“美國90年代”,正是美國工業品剝削全球,隨便一個工人都能從第三世界獲得超額價值的時代,而美國正在這條路上走。
一條像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樣,僅僅為了消耗而去消耗的路。
美國人力成本高,所以低端工業品沒有競爭力。按照美國人傳播的“市場經濟”理論,自然會有其他國家靠價格填上空缺,然而白右真正的叢林法則想法卻是——把那些和美國競爭生產的國家都扔出貿易鏈,不就得了?
沒錯,這就很符合一戰前的邏輯。
美國透過貿易戰,以及反覆無常的“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手段,打壓全球其他不被美國資本控制的生產基地的經濟和投資環境,甚至逼迫其“閉關鎖國”離開全球貿易鏈,進而降低全球工業品生產總值。
對於中東方面,一面施壓伊朗,強化美國對全球石油資源的控制,迫使石油漲價,一方面開發頁岩油,為美國本土生產(內外兩重油價)做鋪墊。——讓不被美國資本控制的生產基地受到來自原料端的結構性通脹,無法和享有內部價格的美國競爭,進而外匯流出,工業衰退。
如此一套組合拳下來,全球的工業品必然會再度回到稀缺時代,不管美國人生產的是皮鞋還是低檔電器,都在下游找到買家,而未被美國資本控制(定價)的生產基地,不是被踢出全球貿易食物鏈,就是被高油價活活餓死。
只有這條路,能做到既讓華爾街的資本家滿意,又讓紅脖白右回到美國90年代的黃金歲月。誰來買單?自然是那些倒下的工業生產基地,和因為缺少工業品而陷入衰退甚至饑荒的第三世界買單。
保守主義作風一貫是“毀滅你,與你何干!”,歷史上很多戰爭都是保守主義引起的,而美國保守主義崛起,對全球而言,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
3 # 實是修心
美國的精英層不是固定的,他們的自糾和修正能力很強。相對獨立的創新群始終不受政治變化的影響。暫時的異動,不會對美國的發展構成影響。
-
4 # 孩子是博士
美國再工業化是不可能的!這是人性決定的,和制度無關。有人說美國的制度有自我修復能力,那純粹是美國夢。所謂的美國自我修復能力,是轉嫁災害,隨著世界發展,轉嫁越來越難,所以美國的制度修復能力,也會越來越弱。
因為制度都是人定的,都是人來執行的。理想狀態下,每個制度都能夠自我修復,但理想是理想,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巴黎氣候合約世界通用的合約,特朗普說廢就廢了。這種例子你自己舉不出來嗎?
關鍵在於人的自我修復能力,集體的修復能力,國家的修復能力,制度只是一個工具。齊心協力,想的好他就會好,如果都不遵守,就是一張廢紙,任何制度都是這樣。這也是為什麼講文化,核心還在於文化,制度想強就強,想弱就弱。
聽到過一種管理理念,最弱的是混亂管理,在上一層是制度管理,最高層是文化管理。文化管理就到了沒有管理的階層,雖然很理想,但是人的目標。就像學數學的都知道,最高層是公理,不需要證明。然後是定理,必須要證明。然後是不全面的規律,或者叫沒有證明的規律。
現在人的階段就處在制度階段,至於說的美國的工業化再回來,人有賺更多錢的地方,還會再工業化回來嗎?除非高工資,那還賺錢嗎?為什麼要去美國呢?除非美國自己有斷腕的勇氣,現在一點都看不到跡象,做夢試試看吧。
-
5 # 大志遠思想空間
美國再工業化可能性多大?現在狀態可能性很小。因為美國是世界老大,他能夠為所欲為,再工業化是個累活,老大是不願意乾的。
其實世界已經給了美國一次警告,希望美國能夠自行調解,化解危機,但美國沒有做。什麼危機呢?就是2008年的次貸危機。當時美國危機,世界跟著遭殃,就是美國入不敷出了。美國沒有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加緊印錢,美元寬鬆政策,把危害全部甩向世界,讓世界去承擔,美國又重新過好日子了。
前面還有一個例子就是英國,英國引領了世界第一次工業革命,然後英國就去了金融領域。結果工業化被美國超越,美國GDP在19世紀末成了世界老大。然後是德國超過英國,從而發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接著第二次,結果英國再也不叫日不落帝國,現在英國本土也鬧得比較歡。
工業已經空心化,讓工業再回來是很難的,因為金融是虛擬經濟,頭腦動一動就能辦的事兒,誰去做工業化的事兒?工業化一個是累,一個是風險大。舉一個很簡單很實際的例子,農民從地裡出來,誰還願意去種地呢?除非有更大誘惑,工業化是一樣的。
可能將來美國會重新工業化吧,可能性很小很小,除非遇到大的改變。像蘇聯解體這種的改變,都是不可能的,俄羅斯的工業化也沒有回來,至於什麼樣的大改變,自己想去吧。
-
6 # 菜鳧鳧
美國的再工業化是個偽命題,工業化已經不具備外部環境和內部基礎了,美國已經完成了工業化,並在所有涉及工業化基礎學科上佔據高階價值璉,同時在金融和資訊方面也佔據控制地位,韓國也好,日本也好,包括東南亞工業化,其實是替美國人打工,是美國人養的羊,美國提出再工業化針對的其實就是中國而已,因為中國的工業化成果不僅留在了國內,而且在工業化的基礎上在價值鏈上不斷前進,在內涵上實現了資訊化,已經逐步威脅到了美國
-
7 # 西域彩韻
美國的精英們都在股市,期貨,證券,銀行,外匯,保險,軍工,軟體等市場上,依靠操控增減資料幅度,依靠智慧財產權專利費,在吃幹榨淨世界的財富。過著不勞而獲,吸血鬼一樣的貪婪無恥,奢侈黴爛,腐朽荒淫的生活。除了軍火製造業,矽谷研發業,服務業,美國的低中端製造業都轉移到了國外,造成大量製造業工人失業,流浪漢越來越多,依靠失業救濟金,食物卷,也過的像寄生蟲一樣,腦滿腸肥,懶庸墮落,不想勞動的生活。拉美及世界各國嚮往美國這樣生活的人們,就紛紛奔向美國,移民,偷渡,竭盡所能。所以特沒譜要修邊境牆,要驅趕非法移民。美國文化就是一個大拼盤,大雜燴,有美元霸權撐著,日子還好過,美元在不斷濫印發,在不斷貶值,美元變成廢紙一樣了,美國龐大的軍事力量,在廢紙一樣的美元情況下,就是一堆廢鐵了,美國就會成為槍戰世界的。美國現在的政客越來越無恥流氓,毫無底線信譽,已經喪失了糾錯功能。美國私人手上有三億多支槍,就是埋葬黴帝國的火藥桶。黴帝國崩潰分裂滅亡不遠了!天理不容黴帝國,惡霸橫行必有報,黴帝國必亡!
-
8 # 曉東風
美國重返工業化,國產化,這裡面有一個問題,美國是一個擁有3億人口的大國,人均GDP 6萬美元,這是一個什麼標誌,擁有這樣的人均產值,產業空心化是必然的,因為如果美國要實現50%以上的工業產品國產化,美國的人均GDP就要大幅下滑,但是美國政府和政客們不願意這樣做。因為美國政府和西方政客們太需要搞霸權了,人均GDP太低,沒有能力搞霸權。需要指出的事,美國生產的工業品必須要有國際競爭力,否則,是行不通的。但是目前,我們看不到這一點。美國政府,美國政客,美國百姓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
-
9 # 神聖卡瓦格博
人養懶了,再回到自己動手製造機器裝置的年代,很難了。美國應用美元優勢,空前發展金融業,實業空心化。人都變得伸手即來,驕奢淫逸,走向了社會發展的反面。唯有不破不立,必須打破舊社會秩序,建立一個新社會機制,豎立勞動光榮,摒棄不勞而獲。建立工業體系,才能改變現狀。但是,可能嗎?不可能。所以,美國只有等待歷史的審判和判決,別無它途!
-
10 # Damonshui
美國本來不需要也沒有再工業化的訴求。但是出現了兩個變數。
1,中國產業升級和影響力的提升對美國形成巨大壓力。
2,內部人口增加,尤其是西裔低淨值人口的增加以及收入分配不均導致的嚴重入不敷出。
構建完備的工業體系需要大量的金錢和時間,同時還得有人能幹而且願意幹。第一,時間首先來不及。第二,製造業並不能為資本家帶來快速和豐厚的利潤,華爾街不會投資,美國的實業家大多工廠在國外,回國很多第三國政策會消失,市場被擠壓,且成本高漲。而矽谷的高科技企業,一向錢多人少,而且專注。所以,目前除了美國政府把他當做公益性事業砸錢做,靠企業自發沒可能。而美國政府債臺高築,木有錢。
所以,目前來看,真正愛美國的除了美聯儲就剩下華爾街,畢竟這些組織和公司都是靠美元霸權才能掙錢。其他都是跟著人才和成本走,去哪兒都一樣。
目前美國除了靠加息,減息,利用剪刀差收割全世界,同時打貿易戰強迫對方妥協以外,對內是沒有其他辦法了。但是實事求是講,美國強大,並不是沒錢,而是錢大多都在極少數財團手裡,由於製造業的空心化,很多百姓已經掙不到錢,而且生活成本一直在增加,但是財團盆滿缽滿。
美國目前四處出擊,看似強大,其實底虛,特朗普透支美國全部梭哈來賭國運,美國股市是美國人民不分裂的最後屏障,讓我們拭目以待,看看是美國股市先崩盤,還是其他國家先頂不住。
-
11 # 大眼睛164554753
美國沒有再工業化可能啦。它先前有工業化,那時候。二戰前後吧,
工業化是高大上的東西,他最先進。
現在是智慧化,資訊化。他還是最先進。
美國一直都是走在前面的。
美國能不能工業化,智慧化,資訊化齊頭並進呢?
顯然不可能。
人口不足。美國只有一億勞動力人口。
雖然相比二戰他人口增加了一億多。但是勞動力人口反而下降了。人口勞動參與率越來越低。高福利嘛,流浪漢嘛,不幹活。
一億人口能幹嘛?7000萬的搞服務業,金融律師這些東西,剩下三千萬,搞搞軍工,飛機坦克,再生產點晶片半導體,沒人啦
美國還想生產鋼鐵。輪船,火車這些東西,只能是夢裡。
中國勞動力人口七億。是美國七倍。
所以中國什麼都有,從針頭線腦,到太空梭都生產,中國能夠對任何行業持續投入資源,不計成本,反正產業多。
-
12 # 雄鷹展翅長空
美國再工業化指的是其在二次工業化基礎上的三次工業化,實質是以高新技術為依託,發展高附加值的製造業,如先進製造技術、新能源、環保、資訊等新興產業,從而重新擁有強大競爭力的新工業體系。
眾所周知二戰結束後美國的工業經歷了1950-1970年代的發展,美國進入了工業化後階段,隨著美國的人工成本上漲,美國的很多的產業向東亞轉移,特別是1980-2010年這個時間段正處於中國改革開放的飛速發展時期,由於中國擁有大批次的產業工人、成熟的基礎設施建設、國家政策的支援、價格低廉的勞動力等因素使得美國的中端與低端產業大多數轉移到了中國,而美國只保留了高階產業。原來美國的中部地帶原來為鋼鐵、汽車等傳統行業,在國際經濟一體化的衝擊之下有大批的產業工人失業。美國傳統的中端與低端工業產業已經空心化了,於是中部鐵鏽地帶的工人在2016年的總統選舉中將選票投給了持保守主義的特朗普,如今的美國國內有逆全球化的思潮。
美國的再工業化策略其實在2008年金額危機後奧巴馬政府就已經提出了。再工業化發展策略是根據美國的自身條件和世界經濟的發展形勢兩者相結合而制訂的經濟發展策略:美國擁有世界最強大的科技實力與創新能力,但是美國國內居高不下的人力成本無法與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人力成本形成競爭;美國在二次工業化基礎上以高新技術為依託,發展高附加值的製造業,如先進製造技術、新能源、環保、資訊等新興產業,從而重新擁有強大競爭力的新工業體系。
根據美國自身的條件,再工業化(實質上是第三次工業化)的策略在美國政府制訂正確的發展政策以及有政策的連貫延續性之下是極有可能實現的。
-
13 # 壹號股權
美國再工業化的可能性有多大?這是問美國的製造業迴歸的可能性有多大吧。奧巴馬在任的時候就力推製造業迴流,但是效果不明顯,特朗普軟硬兼施,再配合減稅政策才搞回去一點。
美國製造業迴歸為什麼這麼難?去年美國拍攝了一個紀錄片能夠說明這個問題,美國目前的工會制度是美國製造業迴流最大的障礙。
他們的問題在內部制度,和我們較勁沒用的,福耀玻璃在美國建廠,而這個廠房原來是通用汽車的,但是通用汽車的成本居高不下,和工會談來談去都談不攏,工會不讓步,以後通用只能關閉工廠。而工人也失業了,一方面當地政府減少了稅收,另一方面失業率增加了,這個同時也增加了政府的財政負擔。
工人失業後收入大幅減少,房貸車貸都成為問題,看見喜歡的東西也不能隨意購買,這成了當時很多人的真實生活。
福耀玻璃去了之後,接下了這個廠房,進行了投資,剛開始是多方共贏的,政府稅收增加了,工人有了工作有了收入,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零售消費也活躍了起來。
但是福耀玻璃不答應了,董事長當時就一句話:如果建立工會,那就關閉工廠!態度很明確,寧願之前的投資打水漂。
這是為什麼?因為工會來的結果其實只有一個:漲更多的工資,幹更少的活!工會一旦建立起來了,公司就面臨困境,因為你不答應要求,對方就罷工,這就是騎虎難下!通用當年也是這樣關閉工廠的,但是建立工會是政治正確,沒有人會去反對!
工會的本質是什麼?本質是以打著為工人爭取權益的招牌,專門寄生在工人和企業身上的食利組織。
大家想一下,當地的工人失業的原因是什麼?是被工會逼走的。工人失業後,面積沒有收入的困境,工會在哪裡?工會來投資了嗎?工會來創造就業了嗎?沒有!
當投資方來了以後,工人有了工作了,工會這根攪屎棍就來了,堂而皇之的代表工人利益!工人失業的時候你在哪裡了?
工會的加入,大大增加了企業運營成本,最終會導致無法賺錢,甚至虧損!所以企業的競爭力大大降低,這個才是美國製造業無法復興的原因!
這個制度不改變,無論做什麼,製造業也回不去!
-
14 # 波士財經
不是美國再工業化有多大可能,而是美國一直在努力再工業化,只不過效果上差強人意。
特斯拉一直被當作美國再工業化的一個標誌性企業,不過權衡再三,特斯拉還是選擇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汽車市場建立工廠。而特斯拉在中國從建廠到今年1月量產,不過用了10個月的時間,這個速度在美國似乎是不可能實現的任務。從這一例子,可以看出美國再工業化其實尚有許多不成熟的方面。
其實美國再工業化戰略,通俗點說,不過就是一直在說的“美國製造業迴流”。當年的次貸危機,著著實實地打痛了了美國,使其更加看到過分依賴第三產業,這樣的經濟模式實際上就是“脫實向虛”,多少有點泡沫式經濟的模樣。次貸危機又引發了金融危機,使得美國本土製造業更加脆弱。這個過程,一些大牌美國大牌製造企業的衰退更加明顯,有的甚而就此退出了市場。
舉個通用電氣的例子,來看下美國製造業的興衰。
前些時間,通用電氣前董事長傑克·韋爾奇去世,曾引發國內企業界對其的追思,一般認為,韋爾奇影響了一代企業家,到今天他仍然算是全球CEO的典範。韋爾奇執掌通用電氣20年,並且早在2001年9月便退休了。在他的引領下,通用電氣從一家制造業巨頭轉變為以服務業和電子商務為導向的企業巨人。在美國去工業化的背景下,韋爾奇的企業運作航向當然有著明顯的時代背景,當然這種去工業化、去製造業化的追求,也給具有一百年發展歷史的通用電氣,埋下了深深的發展隱患。
通用電氣是世界級的跨國工業巨頭,當然這個巨頭稱呼要有前輟“曾”,就是曾經的巨頭。現在通氣電氣景氣度多年連滑,業務範圍一收再收,現在比較接近崩潰的邊緣,還剩下的王炸,只有發動機和發電機業務。現在這個王炸業務,因為波音737MAX停飛事件,而大受影響,這種影響已讓通用電氣陷入了財務危機。
通用電氣陷入困境有諸多原因,但也在一方面說明了,脫虛向實並沒有那麼容易。
美國再工業化戰略推動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高技術附加值的企業加以稅收減免和資金扶持,二是主張通過出口來帶動國內先進製造業的發展。前者就是對有發展前景的製造業減少運營成本,後者為了有利於本國產品出口而大打貿易戰。這些做法當然是有的有效,而有的沒法馬上有效,或者有效的前提是自己也有受損。比如貿易戰,每到一處總想讓別人吃虧,最終只能是處處碰壁。
美國製造業迴流決定美國再工業化的產業底蘊,但是之所以戰略執行沒有收到奇效,原因有三:
第一,美國製造業的多區域佈局,更有利於避開風險,這種想法不僅美國企業,中國企業也有,就像福耀也到美國投廠一樣。
第二,全球化融合發展仍是主流,在全球供應鏈的合作中,企業最有利的位置,是一種工廠的靈活配置,上下游產業的合作,也有運輸成本、人力成本等因素,都死板的把製造業拎回國內,這種打法會令企業叫苦連天的。
第三,美國製造業追求高階化,但是中低端的空缺,讓一些產業沒有基礎,也會令整個工業水平受限。
美國再工業化,也表明了全球產業發展的一個趨向。比如中國,也非常講求脫虛向實,資金向實業、向製造業傾斜,曾經受銀行熱捧的房地產,現在不大受到銀行的青睞。
我們要注意到“脫虛向實”的“虛”,並不是指虛擬經濟,而是指泡沫經濟,這一點一定要搞清楚。
-
15 # 愛之育之
美國一直欲再工業化
幾任總統都極盡所能
但效果差強人意
自從美元佔據了霸主地位
華爾街呼風喚雨
金融業風聲水起
錢潮蜂湧至美國
美金融大鱷賺得盤滿缽滿
於是輕資產的風雲席捲美國
美國
-
16 # 血染戰旗紅
說實在話,如果單純從技術上看,要重振美國製造業,讓美國重新成為一個製造業大國,那是沒有問題的。美國的製造業曾經就獨步全球。二戰期間,美國為反法西斯陣營提供了一半的軍火,想想這製造能力是多麼的可怕。例如1943年,光是航母,美國就造了52艘,幾乎是一個星期造一艘。所以,從純技術上來說,美國要想重新成為一個製造業大國一點問題都沒有。
但如果從美國的霸權上來說,問題就“大大的有”了。
美國能成為獨霸天下的超級大國,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貨幣是全球通用的貨幣,全球貿易特別是能源方面的貿易都是用美元來定價,用美元來結算。美元印出來,要全球一起花才能維護得了美元的霸主地位,才能維護得了美國的霸權地位。
如果美國重新成製造業大國將會怎樣呢?
美國的勞動成本太高了。當然了,勞動成本高也一樣能建立製造業大國,那就多發工資吧!可多發工資就提高了企業的成本,壓縮了企業的利潤,也就提高了產品的價格,產品價格提高後你還有競爭優勢嗎?
當然啦,如果你生產的產品是全球只有極少數國家能生產的高階技術產品,如大飛機、高效能航空發動機、高階晶片等等,那你只要質量好,價格再高也有人買——例如說大飛機,全球只有波音和空客兩家,你只能二選一,不買波音,就只能買空客了。
但在中低端領域,消費者可選的就多了。比如說手機,除了有蘋果、黑莓,還有華為、三星、小米、OPPO、VIVO等等。消費者不一定非要買你蘋果,對不對?
另外,即便是要買蘋果,但同一部蘋果,中美製造的價格還是差別很大的。同樣一部IPhone11,中國產的賣6000人民幣,美國產的能賣6000人民幣嗎?不能啊!你看看生產蘋果的富士康,中國工人每月薪水四五千人民幣,但在美國,你能給美國工人開四五千人民幣的工資嗎?那得開四五千美元的月薪啊!如果你美元生產的IPhone11賣6000人民幣,恐怕掙的那點錢連給美國工人開工資都不夠,更甭提還要交稅,要交各種水電費,要給美國工人買保險、社保、醫保什麼的了。所以,美國產的IPhone11你起碼要賣6000美元一臺才行。那問題來了,同樣一部IPhone11,中國產的賣6000人民幣,美國產的賣6000美元,你買誰的?冰箱、洗衣機、空調、電視機、微波爐、服裝等等產品也可以適用於這個邏輯。當然,你價格高沒關係,我政府可以給老百姓多發錢,然後下令將一切外國產品擋在美國之外,讓老百姓只能買“美國製造”。
可這麼一來,你美元的霸權怎麼辦?這些年來,美國都是一直負責印刷美元,然後拿它去買世界各國的商品,讓全世界幫美元一塊花錢,美元才保住霸主地位的。你如果不允許外國商品進入美國了,那美元就出不去了。美元出不去了,那它就喪失了國際貨幣霸主的地位了。美元的霸主地位沒了,那美國霸主的地位也完了。如果你讓外國的產品進來,你生產的產品又沒有競爭優勢。美國再工業化的結果就是生產了一大堆東西沒有人買。
誰能替美國想到個魚和熊掌兼得的辦法,一方面能讓美國的產品大量賣出去,另一方面又能將美元大把的撒出去,兩者之間還要沒有矛盾?這誰也找不到兩全其美的辦法,讓美國魚和熊掌兼得。美國要麼放棄霸主地位,要麼重新成為製造業大國,兩者只能二選一。
-
17 # 文豪194947998
大家發現沒有,凡是把工廠遷到中國中西部地區的基本活的很好,遷到印度,菲律賓,等一些東南亞國家的許多都後悔了。
一是工人的素質相差甚遠,國內工人肯吃苦能加班而且稍加培訓就能上崗。二是國內原材料及大多數生產資料一應俱全大降底了採購成本和生產週期。
-
18 # 布衣吳新建
老實說,美國經濟這次一定會趴下,但美國不會趴下。
再工業化的可能性是100%。
只不過有一點,在美國再工業化的過程中,世界老大的地位必須讓出來,否則就有滅國的危險,分解成n個小國家,步前蘇聯後塵。
美國曆史上就由十幾個小村落組成,後來不斷擴大,成長的美國注滿分裂基因,有幾次差點就分了。現在的51個成員,彼此間鬆散聯絡,各州獨立行政,美國政府叫聯邦政府,主要掌控金融、軍隊和外交。
聯的反義詞沒有確切的,但分離與聯合應該是一對。
上世紀大危機,羅斯福新政把美國帶出泥坑,採取的辦法就是國家大力投資基建,發展工業,當時給美國人的機會是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物資毀滅性的消耗,解決生產過剩,賺得不要不要的。
世界進入資本主義,幾百年時間霸主已經輪換三回,荷蘭英國美國,霸主標誌是金融和軍事,獨獨支撐金融和軍事的工業化,霸主形成時都不受待見。
去工業化並不是弱智,或者選擇性失憶,實在是金融資本貪婪,符合人私利本性,躺著就把錢賺了,誰還願意站著做苦工掙辛苦錢。
美國政治家早就認識到產業空心化的危害,只是資本左右政治,這個體制下,政治家作再多努力都白搭。奧巴馬喊了8年,特朗普上臺,一個大資本家受到藍領擁護,說明美國朝野已經形成共識,必須產業迴歸。
特朗普是個有抱負的美國人,無力迴天的根本原因就是總統位置不是代表最廣大人民利益,而是金融資本代言人。
美國再次偉大在特朗普手上不可能了。整個美國的經濟不支援他,除了來一次徹底的變革,總統有權決定國內的一切,而主張又正好是對的。
說美國一定會再工業化,不是在特朗普手上實現。
先死後生。
特朗普或下一任總統把美國搞得不美國了,重新生出一批新的有作為政治家,革除舊弊,強力推動國內投資,再造一個新美國(基建),有個十幾年二十幾年,換血重生,這是一定的。
-
19 # 禪意51
美國想把已經外流的實體制造,重新拉回美國幾無可能了。看看美國的人口結構就知道了,大量的外來移民都是拉美裔,或是其它不發達國家的人口,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素質低下,紀律性很差。再加上美國的資本主義制度的種種弊端,資本家根本不可能給他們高福利,於是就動不動的擺工,擺市行為。嚴重影響效力。已經外流的企業,是不可能把企業再遷回這種生存環境的。這決不是政府能用強制手段就能改變的。結論就是,美國再也無力變成強大的工業製造大國了。這也是自然規律,正所謂是盛極而衰的規律吧。
-
20 # 悠然兜風她爹
每個人尿性太高!!電子廠他們現在想幹嘛?加工廠他們想幹嘛→_→………………身價太高,不幹活都有好福利,餓死都難!上面命題估計難啊!
回覆列表
簡單來說,一言以蔽之,美國的再工業化是不可能成功的!
而究竟為什麼不能成功呢?
1:是全球沒有再工業化成功的先例。
2:是美國的社會結構,已經全面調整為與後工業化時代相匹配了。
3:美國已經全面進入了金融化,證券化,以服務業為核心的社會結構。因此再度的工業化,對美國社會而言,就是倒退!是不可能實現的。
古人云,治大國,如烹小鮮,意思是廚師也能治理國家。
古人亦云,良相良醫。一個好的醫生也能治理好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