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小龍女5505

    霍光西漢權臣大將,雖有實力但還沒篡奪天下廢漢自立的野心慾望,他只想輔佐君王、成就自己一番輝煌偉業,留下忠賢美名於世,不願留下亂臣賊子、叛國篡位立君的罵名。如篡漢自立不僅會毀了自己一世忠賢之名,還令名將兄長霍去病在九泉之下蒙羞。

  • 2 # 布衣聊歷史

    霍光是西漢武帝時北擊匈奴的名將霍去病的異母弟,因霍去病的舉薦受到武帝劉徹的信任和重用。霍光能力過人,侍奉武帝二十餘年沒有出現過錯誤。公元前87年,漢武帝臨終時,大司馬大將軍霍光與另三位大臣為託孤之臣。

    漢昭帝八歲的劉弗陵既位不久,託孤大臣金日磾病亡、上官桀、桑弘羊後來獲罪被誅殺,霍光權傾朝野。霍光采取休養生息的措施,多次大赦天下,鼓勵農業,使得漢朝國力得到一定的恢復。

    公元前74年,漢昭帝劉弗陵駕崩,年二十一歲,在位十三年,沒有子嗣。霍光迎立漢武帝孫昌邑王劉賀即位,但二十七日之後就以淫亂無道的理由報請上官太后廢除了他。霍光又同群臣商議後決定從民間迎接武帝曾孫劉病已(後改名劉詢)繼承帝位。這就是漢宣帝。

    由此可見,霍光的權勢可以廢立皇帝不可謂不大了,但霍光始終忠於漢朝沒有篡漢自立。分析原因有二,一是霍光是權臣而非叛臣,他在思想上就沒有篡漢之心;二是篡漢自立要擁有的權力,遠比廢立皇帝要大,霍光並不具備。

  • 3 # 喬加貝

    漢朝到霍光的朝代,漢朝已深入人心。

    而且,雖然說,霍光權利很大,但是,他絕對沒有實力和劉皇族和整個天下為敵的實力。

    但凡取而代之的時代,大多都是亂世或是朝代末世,顯然,剛剛強大的漢武帝之後,並不是亂世,霍光沒有那個實力。這一點,我想霍光自己也看的通透!

  • 4 # 涅槃談文化

    霍光正是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

    歷史上的霍光沉毅穩健,忠心耿耿。得到晚年漢武帝劉徹的賞識,託以身後事,輔佐年僅七八歲的漢昭帝劉弗陵打理朝政,其間漢昭帝年少駕崩,霍光選宗室劉賀繼位,二十七天後,發現劉賀品行不端,放縱胡為,於是廢劉賀而另立漢武帝之重孫,廢太子劉據之孫劉病已為帝,是為漢宣帝。

    霍光輔政二十餘年,處事穩重,進退有據。雖然大權在握,權勢熏天,但基本上都沒有超越做臣子的本分,相比較七十年後篡得劉氏江山的另一個外戚王莽,霍光要光明磊落得多,也忠心得多。霍光之所以算是外戚,第一他是霍去病的弟弟,而霍去病是大將軍衛青的外甥,衛青乃漢武帝皇后衛子夫的弟弟。所以霍去病和霍光也是衛子夫的外甥,第二則是因為霍光的外孫女嫁給漢昭帝劉弗陵為皇后,也就是後來的上官太后。第三,霍光的女兒霍成君嫁給漢宣帝劉病已為皇后,也算是皇上的老丈人。

    透過以上人物關係的連絡,我們可以看出,霍光當政時,霍光不但大權攬於外,也是至親結於內,內外一把抓,此時霍光雖然不是皇帝,但實質上權力要比皇帝大多了。事實也是如此,無論是漢昭帝還是漢宣帝,都把朝政大權賦予霍光一人處理,名義上是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實質上就是睥睨天下,捨我其誰。

    就霍光本身來說,他沒有辜負漢武帝對他的重託,對外和匈奴交好,執政期間,邊境無戰事,對內也是盡心盡責,毫不懈怠。關鍵時刻還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廢頑立賢,行伊尹之事,可以這樣說,在霍光身上,我們看到了古代三個受命託孤賢相的影子:伊尹、周公旦、諸葛亮 。當然,諸葛亮是東漢末年的事了。限於篇幅,這三個人我就不一一介紹了。總之,霍光不辱使命,在其生前也算是對大漢王朝鞠躬盡瘁。

    當然,作為一個獨攬朝政二十餘年的一代權臣,他也不是沒有毛病,雖沒幹過謀朝篡位這等亂臣賊子的逆天之事,但以權謀私,安插親屬成為政府高官的事情卻沒少幹過。可以這麼說,霍光當政之時,霍家滿門權貴,軍政要職大多收於囊中。這或者也是霍光在後世史學家們眼裡最大的缺點。也正因為此,在他死後的短短兩年時間,霍氏家族就被滿門抄斬,棄屍街頭。使人不勝唏噓。

    對於這一點,我們首先不要對霍光個人大加責難,而是應該從人性的本質來分析。要知道霍光也是一個人,也有著自己的內親至愛,兄弟子侄,對於這些人,一開始或者霍光還能秉持公正,合理安排,但既然歷史上有著內舉不避親這樣的先例,相信霍光在全盤掌控朝政之後,慢慢的也就覺得自己的親戚子弟也是可用之才。我們想一想也就知道,如果沒有衛子夫得到漢武帝的寵幸,那麼就沒有衛青,也就沒有了霍去病,既然皇帝也能選擇自己的親信之人並獲得瞭如此巨大的成功,霍光沒有理由拒絕來自至親的請託。於是,一而再,再而三,,慢慢的,霍光身邊也就編織出一個只屬於霍家的官場關係網,而這張網一旦織就,身在網中央的霍光就再也擺脫不了了。一切,只能就這麼走下去。

    霍光的成功,得益於他幾十年來兢兢業業,小心翼翼的為人處事,也得益於信任他的漢武帝賦予了他至高無上的權力,說白了,霍光的權力還是來自於法統唯一的皇家。雖然霍光也能在其權高位重之時像王莽那樣取而代之,但我們也看到,王莽並沒有獲得善終,最終還是被劉氏復辟成功,可以想見,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時代,取代法統正確的權力是非常困難的。霍光顯然不想冒那個險,或者他也從未動過那樣的念頭。所以,霍光的權力只能來自於皇家。

    當霍光在世的時候,他的權力可以保證,這既得益於他自身的能力和忠心,也得益於他編織的那張網。此時皇家對於這樣一個權臣,也是束手無策,即便是相對英明的漢宣帝劉病已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只能慢慢的培養屬於自己的權力圈子。假以時日,如果霍光活得夠長的話,或者劉病已可以最終取得勝利,且一定能取得勝利,這個在以後的歷史上曾有過成功的案例,比如明代的嘉靖皇帝和權相楊廷和之爭。但是,霍光最終還是死了。

    霍光是忠臣,有著君臣之禮,受託與漢武帝,從始至終沒有非分之想。另外霍光也十分注意自身的政治修養,注意以儒學經術約束自己。他的一舉一動,都有一定規矩,都要合於禮法。這些從他廢除劉賀的奏章中也可以看出。他在奏章中列舉的劉賀的劣跡,多數屬於不遵禮法,不守古訓的事情。他重視賢良、文學的作用,從思想意識上來說,也是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響的。綜上可以看出霍光無篡位奪權之心。

  • 5 # 四時變化而能久成

    時順體宜稱,漢朝開國立規,霍光不敢覬覦的

    人以群分,漢武帝選的人也具備大人風骨

    後世一忠臣當皇帝,有建言,當世代侯伯強過一世皇帝

  • 6 # 四哥聊歷史

    我們提到霍光,人們通常想起商朝的伊尹,因為二人都廢立過皇帝,所以後世常常以“行伊霍之事”來指權臣攝政廢立皇帝。霍光是漢朝的三朝元老,歷經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三朝,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廢黜皇帝劉賀,立漢宣帝劉詢,他大權獨攬,權頃朝野,為什麼不取而代之呢?是因為他不敢,還是實力不夠,還是其他什麼原因呢?

    要了解霍光不篡漢,就要從霍光其人談起,

    出身外戚,少年得志

    霍光,字子孟,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是漢武帝朝驃騎將軍霍去病的同父異母弟。有了這個實力派弟弟的平臺,從小就比別人見多識廣,所以進入朝廷,先是為郎,後又遷為侍中,後來又得顧命之託,任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長達20年,離不開他與霍去病的特殊關係。

    守正出奇

    守正——隨著兄長霍去病的去逝,霍光的仕途變也得艱難起來。他曾任奉車都尉二十多年,雖身為帷幄近臣,但不能參與政事,沒有實權,一直沒有得到升遷。由於失去了靠山,霍光只得規規矩矩辦事,開始變的小心翼翼,性格沉穩小心謹慎,連上朝入宮時都走同一路線,甚至停步的位置都固定不變。霍光的做法使滿朝文武十分佩服,同時也逐漸深得漢武帝的信任。

    漢武帝病危之際,任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受遺沼,輔佐幼帝。因霍光掌權前的,“小心謹慎”、“資性端正”,掌政後的霍光,也正是依靠這一點,逐漸在漢中央政府中樹立了自己的威信,並得到了多數人的擁護。

    出奇—— 漢昭帝駕崩時,沒有子嗣,霍光迎立昌邑王劉賀即位,但27天之後就以淫亂無道的理由廢除了他。

    受儒家思想影響,忠於臣王

    漢朝建立後,統治階級所面臨的主要任務是恢復生產,穩定封建統治秩序。因此,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經濟上實行輕徭薄賦。 經過漢文帝漢景帝之後,國家經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迎來了”文景之治“。

    漢武帝繼位後,透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統治手段,並吸收了法家、道家、陰陽家等各種不同學派的一些思想,把儒術與刑名法術相糅合,形成“霸王道雜之”的統治手段,以加強統治。而儒家思想正是適用於國家安定的狀況,讓人民安居樂業,安守本分,這與符合了當時的歷史發展潮流。

    霍光深受儒家三綱五常思想的影響,而“忠”是儒家傳統的核心要義之一,在專制等級社會,“忠”往往意味著臣子無條件效忠君王。霍光可以二十年小心謹慎,謹小慎微,即是對漢武帝的知遇之恩的報答,也與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是分不開的

    權力位極人臣,不越雷池半步

    漢高祖早就說過,非劉姓不可以封王,非建功不可以封侯。霍光被封為博陸侯,這已經是最大的榮耀了,他不可能封王,自然不能加九錫行禪讓。此外漢武帝託孤之時還安排了上官桀、金日磾等人,這些人對他是一種牽制。

    霍光雖然權力熏天,但畢竟不能一手遮天,不能完全掌控朝廷。霍光心裡清楚前朝呂后,雖有軍隊又實控朝政,但還是在陳平、周勃等大臣,以及地方諸侯王的聯合打擊下失敗,自己地位還不如呂后,怎麼能夠篡漢成功呢。

    綜合以上,可以看出霍光雖然權力很大,但還不足以一手遮天,還有多方面顧忌,還不足以篡漢。

  • 7 # 如海25

    霍光和王莽進行比較,就可知道了!我個人認為霍光也有過篡漢的心思,但當時的實力不夠,而王莽覺得自己的實力夠了,但篡漢的結果還是自己滅亡。從這一點看,霍光是託孤大臣有忠心,但也是有自知之明的人,能夠權衡利弊,沒有篡漢?但結局和王莽一樣!這就是封建王權的威力。

  • 8 # 經典守望者

    非不能也,是不為也!不要以陰謀論來看待全部的歷史人物,因為如今是一個信仰淡漠,價值扭曲的時代。古人講求的是忠孝節義,真正有篡逆之心的是少數人,大多數時間的大多數人還是忠於國家的。

    霍光就是一個典型的忠義之輩。如果要論及篡漢,廢除昌邑王時期應該是最名正言順的時刻。當時霍光的勢力恐怕大家還不清楚。當時國家官方的最高領導人上官太后是霍光的外孫女,當時百官之首的丞相楊敞曾經是霍光的幕僚,是霍光一路扶持他坐上了丞相的高位。霍光自己又是顧命大臣手握兵權,是當時國家最高的軍方領導。可以說他的實力比王莽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漢武帝窮兵黷武,漢昭帝英年早逝,昌邑王荒淫無道。可以說當時的漢朝已經是風雨飄搖,大失民心,如果當時霍光取而代之也可以說的上是應天順人。但是,從霍光一直以來的行為可以看出,他的忠誠、本分、勤勉、謹慎不是裝出來的。所以,他才可以在針對衛氏外戚的巫蠱之亂中存活下來,並且得到了年老多疑的漢武帝的信任。這都是因為霍光的為人讓漢武帝非常放心。所以,即使有能力,霍光也不會篡奪漢室江山。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古代中國對於後世對自己的評價是非常看重的。霍光的後人雖然謀逆被殺,但是卻一直沒有影響霍光的地位和評價。他一直是繼蕭何之後第二位可以永享皇家祭祀香火的大臣。可以說國家是肯定了霍光的成績。所以,對於霍光的忠誠與品格是不必懷疑的。

  • 9 # lxl大漠孤煙直

    第一 霍光是漢武帝的託孤大臣,霍光輔佐漢昭帝登基,漢昭帝駕崩後又輔佐了劉賀,劉賀被廢又輔佐了劉病已。雖然位高權重,但是擔心自己家族。第二 因為霍光不是一個王,到最後是個侯爺。第三 霍光不想作亂臣賊子,就想位極人臣,權傾朝野。終其一生都是漢朝的一個臣子。這是個人的選擇

  • 10 # 國史記聞

    霍光的本族已經被漢武帝清理得差不多了,他憑個人能力再次受到漢武帝的青睞,並且被任命為輔政大臣之一。漢武帝死後,霍光迅速憑藉運氣以及手段成為漢昭帝的唯一輔政大臣,漢昭帝死後他又行廢立之事,成為漢朝實際的最高統治者。與此同時,他已經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勢力網——《漢書》記載:

    自昭帝時,光子禹及兄孫雲皆中郎將,雲弟山奉車都尉侍中,領胡越兵。光兩女婿為東西宮衛尉,昆弟、諸婿、外孫皆奉朝請,為諸曹大夫,騎都尉、給事中。

    下面這個名單則可以更清楚地羅列以霍光為代表的外戚勢力:

    霍光之子:中郎將霍禹。

    霍光之孫:奉車都尉侍中霍山、中郎將霍雲(與霍山一起被過繼給霍去病),霍皇太后(外孫女)。

    霍光之婿:長樂衛尉鄧廣漢奉車都尉金賞,騎都尉、光祿大夫趙平,度遼將軍、未央衛尉範明友,諸吏中郎將、羽林監任勝,給事中光祿大夫張朔(外甥女婿),中郎將王漢(孫婿)。正是“黨親連體,根據於朝廷”。

    但是霍光並沒有篡位,其最重要的原因應該在於他不想篡位,或者說時機未到,不如先做“周文王”。在霍光之前,諸呂勢力以及衛霍勢力被徹底消除,這場血雨腥風他怎能忘懷?

    但是霍光也忽略了兩個最致命的問題:第一、身居高位數十年,他的手太不乾淨了,他給當今的皇帝留下了一個非常不好的印象,以至於漢宣帝每次見到他都感覺後背發涼啊!第二、自己的子孫不爭氣啊,如果有一個和他才能相似的子孫,那漢朝就真的要改名換姓了。

  • 11 # 歷史是個大葫蘆

    確實,當時的霍光,權傾朝野,他也確實有實力篡漢。若是換成別人,恐怕漢朝真的在霍光這裡就會易主,但是霍光卻並沒有這麼做。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還要從霍光本身說起。

    霍光是河東郡平陽縣(今山西臨汾市)人。大司馬霍去病異母弟、漢昭帝皇后上官氏外祖父、漢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

    漢朝從漢高祖劉邦時就實行了”非劉姓不封王”,”封建功不封侯”。而霍光在漢昭帝二年就被封為博陸侯,確實風光無兩。

    霍光當年在霍去病的提攜下,侍奉漢武帝20年,在後元二年(前87年),漢武帝臨終之時令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和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一同輔佐時年八歲的漢昭帝。

    霍光非常感恩先帝的信任和重用,忠心輔佐。期間,上官桀、桑弘羊等人謀反,最終全部被滅了族。

    從此,霍光得到漢昭帝的全面信任,獨攬大權。他勵精圖治,採取休養生息的措施,多次大赦天下,鼓勵農業,使得漢朝國力得到一定的恢復。

    這段時期和後來的宣帝朝被合稱“昭宣中興”,史家認為西漢自文景之治後,被武帝窮兵黷武政策所耗空的國力在這段時間得到了恢復。這期間,霍光居功至偉。

    元平元年(前74年),漢昭帝駕崩,他沒有兒子,霍光就迎立了漢武帝孫昌邑王劉賀即位,但二十七日之後就以其淫亂無道為由廢除了他。

    霍光又從民間迎接武帝曾孫劉病已(後改名劉詢)繼承帝位。這就是漢宣帝。

    漢宣帝即位初,朝廷事務的決策仍先經過霍光過問再稟報皇帝。

    此時的霍光,可以說權傾朝野,獨霸朝綱。

    地節二年春三月庚午(前68年4月21日),霍光病重逝世。

    霍光死後沒多久,家族謀反被團滅,這是後話,不多作贅述。

    霍光本人,也確實因為以上所說的獨霸朝綱,行廢立君王之事為人詬病。但是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他忠於的那個大漢王朝。

    作為一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霍光不負漢武帝臨終所託,不負兄長的提攜之恩。他的初心就是扶漢室、救黎民,忠心耿耿,輔佐朝政,繼而國泰民安,他也這樣做了,不忘初衷,致力於恢復國力,使人民富足,漢朝終進入了全盛時代。

    這裡插個題外話,實在是說到霍光,這件事是如何也繞不過去的。

    每次讀史,到了此處就會氣憤不已,不是因為別的,而且因為霍光的老婆,演繹了教科書般的坑老公,還差點把霍光勵精圖治的那點功績也從歷史上徹底抹去。

    這件事的起因,是由於漢宣帝即位後,沒有依照群臣提議立霍光之女霍成君為皇后,而是委婉的表示要立自己的元配妻子許平君為皇后,當時霍光並沒有反對。

    但是霍光的繼室對女兒霍成君沒有成為皇后一事大為不滿,買通醫生淳于衍,最終毒死了漢宣帝最疼愛的許皇后。霍光得知此事後雖無比震怒,但最終還是礙於夫妻情分替其掩蓋了過去,霍成君也被立為皇后。

    但是這件事,就成為了霍光斷子絕孫的最重要的導火索。

    真的有病!可憐了許皇后……

    為什麼我們還要插一下霍光妻子那點爛事呢?是因為漢宣帝最愛的女人被這麼算計而死,而且霍光死後其後代謀反,終被滿門誅殺。霍家做了這一件件死一萬次都不夠的蠢事,漢宣帝也最終沒有說霍光一個不好。他死後依然是那個麒麟閣十一位功臣中排位第一的國之重臣,這,也許就是歷史對霍光最好的評價,也是帝王對於霍光為漢室立下不世功業最大的認可。

    霍光,對漢朝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一直都是一個善始善終的人,這在中國的漫長曆史上也是非常少見的。

    一個如此老謀深算、權傾朝野,做事又心狠手辣的人,卻有著超過年輕人數倍的熱血情懷,實在是極為可愛。

    說了這麼多,霍光的形象也就躍然紙上了。即使有能力,他也不會篡位,因為他奉行的正是”食君之祿,為君分憂”。

    霍光有冷酷的政治手腕,不管這種政治手腕多麼被後人質疑,但是正因為他的這種無敵的政治手腕,才使得漢王朝迎來了另一個全盛時代,那個令萬世國人引以為豪的雄偉王朝才能繼續綿延下去。

    漫漫黃沙掩埋了歲月,但是閃耀著光芒的黃金,卻仍然在迸發著無與倫比的輝煌,霍光的一腔熱血不會被掩埋,他正穿過歲月,讓今人看到了那個歲月的巨人,怎樣踐行著自己的信仰,開拓了偉大的功勳……

  • 12 # 黑柴

    霍光雖然是權臣,但並非開國大臣。雖是權傾一時的大臣,但其威信並不能服眾,即使當了皇帝也很快會被拉下臺。這一點霍光可能看得比誰都清楚。

    霍光是忠臣,但權傾一時,為自己家人及後代埋下隱患,後代謀取權位但無能力,最後家族被漢宣帝誅殺,但霍光的忠勳不能忘記。

  • 13 # 歷史小公子

    霍光夢想是做第二個周公

    當漢武帝步入人生晚年時候,立了太子為小兒子劉弗陵,可是此時的漢昭帝劉弗陵年僅10歲,年幼的昭帝是無法獨立處置好朝政的,所以現在的武帝需要一個周公的人,而這個人選武帝一霎那想到了霍光,這個幾十年來如一日,連走路都精確計算的大臣,只有他才能成為大漢帝國的第二位周公,於是武帝命霍光進宮,宋給了霍光一幅“《周公輔成王朝諸侯圖》”寓意不言而明。

    武帝逝世後,霍光嚴格要求自己,做著漢代周公,可惜的是,漢昭帝卻不是一位長壽的君主,不久便病逝了,年僅20來歲。

    時代背景不允許霍光篡漢

    武帝朝是開拓的時期,而開拓往往伴隨著的就是英雄出現,比如衛青,比如霍光兄長霍去病,等等,雖說到昭帝時期衛霍以沒,但卻還有趙充國,上官桀、等等一批武帝朝老臣,如果此時霍光發難,是根本不可能成功的,君不見上官桀與霍光權利鬥爭時,上官桀趁霍光休假期間,一次與昭帝對話,險些要了霍光命,

    至於接下來的廢劉賀學伊尹那是因為,霍光有理有據,佔著理,不然如何能成事?宣帝時期,霍光更沒有機會了,宣帝不是廢帝劉賀,他有勇有謀,是漢代歷史上少有的明君,如果此時霍光起事只能遭到無情的殺戮。可以說這是天下人心皆在漢。

    外戚霍光與王莽對比

    在漢代只有一位仁兄篡漢成功,就是外戚王莽、那王莽為什麼能成功呢?

    首先此時漢帝一代不如一代,有如成帝貪慕於趙家姐妹(趙飛燕、趙合德)美色而與全天下做對的9更有如哀帝一般寵信董賢成瘋的,這樣胡亂一通,致使強大的漢帝國迅速的走向了衰亡的道路,這是霍光時代沒有的,而王莽卻生在這時候,所以王莽有著先決條件。

    接著,霍光追求的是周公還政於成王,理想就決定了道路,而王莽則不然,最後,武帝時期的開拓精神在霍光時期一直進行著,於是就有了昭宣之治,於就有了匈奴衰亡,於是就有了經營西域,於是就有了萬邦來朝,而王莽時期則不然,忙於內鬥尚且費時(成帝為趙飛燕謀皇后位置,哀帝為董賢封侯等)自然就給予了王莽篡位條件。
  • 14 # 大東北的小豆包

    霍光雖然是權臣,總覽大權,但是權臣篡權是一個歷史課題,直到西漢末年在壟斷了朝廷大權兩代數十年的時間,才被王家的外戚二代王莽攻克,而在霍光時代顯然不具備權臣篡權的條件。

    首先霍光的底蘊不夠,根基太淺

    霍光出身的十分低微,而且從他追隨漢武帝,到他成為西漢第一權臣,僅僅是他個人的奮鬥,也就是說,霍光是霍家創業的第一代,而不是根基深厚的類似於後來的王莽、司馬炎那樣的富二代、富三代。

    霍光的老爹霍仲孺僅僅是平陽縣的縣吏,而且很可能是一個編外人士,他在工作之中,與衛少兒熱戀,並且偷嚐了禁果,生下了一個孩子,這個孩子就是後來歷史上大名鼎鼎威震海內外的霍去病,不過霍仲孺與衛少兒沒有修成正果,後來衛少兒的妹妹衛子夫被漢武帝看上,帶入皇宮後來更成為了皇后,衛家一下子雞犬升天,衛少兒與西漢開國功臣陳平的孫子結婚,而狠狠拋棄了霍仲孺,很受傷的霍仲孺此後也回到故鄉,娶妻生子,有了自己另外一個兒子霍光。

    後來成為驃騎大將軍冠軍侯的霍去病終於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利用戰爭間隙,專門去拜訪了自己的生父,不僅給老爹買房置地,還真正的認祖歸宗,而此後受到霍仲孺託付,年幼的霍光被霍去病帶到了長安,進入西漢帝國的頂級社交圈。

    霍去病是霍光同父異母的親哥,是霍光的人生領路人

    後來雖然霍去病英年早逝,但是漢武帝對霍光也是分外看重,而霍光本人也是心機頗深,而且霍去病去世後,他與衛家的聯絡也基本上中斷,也正是這樣的原因,他能夠後來的“巫蠱之亂”中,仍然安然無恙,並且仍受到漢武帝的信任。並最後成為漢武帝的託孤之臣。

    霍光的成功,僅僅由霍去病作為引路人,剩下的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漢武帝的信任,所以霍家根基太淺。並不具備篡權的威望和實力。

    其次西漢龐大的皇族勢力,仍舊是霍光不敢有非分之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西漢建立之後,漢高祖劉邦充分吸取了秦朝滅亡中秦朝皇族勢力單薄的教訓,開始大封劉姓宗室來強化皇族的力量,後來更是消滅所有的異姓諸侯王,並與臣子定下了非劉氏不得封王的白馬之盟。

    後來呂后死後,在剪滅呂氏一族篡權的鬥爭之中,西漢的王朝的兩大政治派別功臣系和劉姓皇族諸侯王都起到了巨大作用,不過後來劉姓諸侯王勢力過大也引發漢景帝時期的“七國之亂”。

    漢武帝時期,後來進一步削弱諸侯國的實力,漢武帝接受大臣主父偃的建議,頒佈了推恩令,取消了諸侯王中嫡子繼承製,而宣佈諸侯王的所有兒子都有繼承權,這樣的結果導致就是諸侯國不斷變小,到西漢末年這些諸侯國已經分散,對於中央政府毫無威脅。

    但是在霍光時代,推恩令雖然已經頒佈實施,但是還沒有到達西漢末年的效果,各諸侯國仍是一支龐大的政治力量,所以霍光是不敢輕視這些劉姓皇族力量的

    霍光死後,儘管霍家遭到清算,但是仍被漢宣帝尊為麒麟閣第一功臣

    霍光的權力完全來源於漢武帝的信任,他沒有其他的政治根基,因此沒有滅亡漢朝而自立的理由。正像後來的曹操和司馬懿一樣,雖然掌握大局,但是他們權力的來源都是打著匡扶朝廷的旗號,這也是他們為了專權尋找的所謂正義性。而沒有了這樣的正義性,他們篡權就成為眾所周知的竊國大盜。

  • 15 # 趣談漢史

    霍光有足夠的實力,是從得到漢昭帝的信認,鬥倒政敵以上官桀集團開始獨掌朝政。這時的霍光培育自己的親信,安插自己的親戚任朝中重職,霍光雖然培育自己的勢力,但還不夠有篡漢的實力。漢昭帝死後,霍光獨攬朝政大權,顯然有足夠的實力取而代之,為什麼不篡漢自立呢?

    第一,霍光感恩漢武帝,霍光經兄長霍去病推薦入朝為官,二十年入一日謹慎敬業忠厚,得到漢武帝的認可,受令輔佐幼主漢昭帝,霍光也沒有辜負了武帝的重託,一直兢兢業業地輔佐幼主,秉政執法,以國家社稷為重。正因為秉公辦事,才得罪輔臣上官桀父子的憎恨,從這裡看出霍光是真心輔佐幼主,報達武帝重用之恩。

    第二,霍光在漢昭帝的幫助下鬥倒上官父子集團後,獨掌朝政大權,開始培育自己的親信和親戚,這時的霍光可是權傾朝野,甚至控制了漢昭帝,後來昭帝死後,霍光為什麼不篡漢自立呢?我認為霍光雖然得到權力的頂峰,但是他知道前朝呂后家族是怎麼誅滅的,劉邦也有“非劉氏為王者,天下共擊之”的誓言。以霍光謹慎的性格而言,他不敢拿自己和家族去冒險,只想做一位有實力的權臣。這一點從昭帝死後,霍光立無靠山無實力的劉賀看出,他認為立了無實力皇帝好控制,自己照樣說了算,從輔佐昭帝中找到了經驗,真正當家的是自已,他也不願意落個罵名或被誅的罪名而取而代之。

    總之,1,霍光不篡漢是因為報達武帝重用之恩。2,霍光也沒有哪野心的性格,他是真心當一位有實力的權臣而矣。

  • 16 # 戲迷擂臺聯播

      霍光是霍去病異母兄弟,霍去病是漢武帝鍾愛的戰將,一生征伐匈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徵伐匈奴勝利,回鄉認父,順便把異母弟霍光帶到長安為官,從此開啟了霍光的從政之路。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去世後,霍光官至奉車都尉、光祿大夫之職,已經進入漢武帝的核心領導班子。

      霍光深得漢武帝的寵愛,即使漢武帝晚年發動“巫蠱之禍”時,霍光作為衛子夫這邊的親戚,並未受到牽連,他眼看自己的表弟劉據被殺,卻依然被漢武帝的信賴。以漢武帝識人能力,如果霍光有一絲奸詐與想法,那漢武帝不可能留他。

      事實證明,霍光對漢朝很忠誠。因為霍光的出道,得益於哥哥霍去病提攜,沒有霍去病,便不可能有霍光。在哥哥霍去病忠誠威名的光環下,霍光不可能去做篡位之事。這是一個大的前提。

      先帝重託不能辜負

      剛才我們講了漢武帝託孤共有四名大臣,霍光是其一,但霍光也是託孤大臣裡最有權力的,相當於託孤大臣的帶頭人。因此,霍光感受到更多的是忠誠、道義和責任,他不可能背棄漢武帝重託而把漢昭帝趕下臺,以霍光的能力還達不到,他也沒有這種想法。

      從霍光的履歷來看,他更多是在漢武帝身邊工作,也因此得到漢武帝的厚愛。這帝臣之間的感情,只有霍光能體會到。而作為內臣,霍光更多的要維護漢室江山權威。漢武帝駕崩後,漢昭帝年齡小,霍光要做的工作首先是穩定,讓漢室江山在皇帝接替中平穩過渡。

      公元前91年,漢武帝命令宮中畫師畫了一幅《周公輔成王朝諸侯圖》賜給霍光,這幅畫的含義很深,漢武帝暗示霍光要像周輔成王那樣輔政。把霍光比喻成周公,這樣的地位提的很高,霍光不敢有一絲一毫對漢朝非分之想。

      從當時霍光的處境看,他並不是漢朝最有權力之人,雖然霍光與託孤大臣金日磾和上官桀都有聯姻關係,除了金日磾外,上官桀對霍光並不服氣,想謀殺霍光。上官桀聯合燕王劉旦,另一名託孤大臣桑弘羊,想廢掉漢昭帝,殺掉霍光,但政變計劃洩漏,霍光殺了上官桀和桑弘羊等人,終於穩定了漢室,保住了漢昭帝的皇位。可見在漢武帝死後,漢昭帝繼位未穩之際,霍光為漢武帝重託和鞏固自己的權力做鬥爭,責任使他不可能去想篡位之事。

      皇親關係不能隔斷

      如果霍光是一個奸臣的話,他有很多機會可以篡位當皇帝。比如漢昭帝死後無子,此時漢朝皇位空缺。霍光先選了昌邑王劉賀為帝,但劉賀酒色無度,沒有禮儀,霍光不得不廢掉劉賀,為漢室江山在找皇帝。此時霍光完全可以發動一次政變,宣佈自己為帝。但霍光沒做,而是選了劉據的兒子劉病已繼位。

      這一系列的變化中,霍光有大把的機會,但他都沒有去做。霍光選劉詢為帝,也是名正言順,因為劉詢是前太子劉據的兒子,與情與理當皇帝都沒有爭議。最重要的劉詢與霍光也有一層親緣關係。如果霍光想篡位,他完全可以找另外一個皇子繼位,沒必要讓劉詢當皇帝。以霍光與劉詢關係,他不可能在親情上下手。那樣霍光真就成了一個不仁不義之人了。

      並未形成強大勢力

      霍光雖然是漢朝初年最有權力的一個權臣,連皇帝繼位都能左右。但如果霍光真想發動政變篡位當皇帝,他有一定權力,放在全漢朝來說,霍光還沒有那種一手摭天的地步。漢朝很多劉姓親王,各有封國,如果霍光發動政變,各個封王必然聯合起來攻打他,那霍光的勝算不大。

      霍光雖然是權臣,但並非開國大臣。雖是權傾一時的大臣,但其威信並不能服眾,即使當了皇帝也很快會被拉下臺。這一點霍光可能看得比誰都清楚。

      還是司馬光評價的霍光最為恰當:“霍光之輔漢室,可謂忠矣;然卒不能庇其宗,何也?夫威福者,人君之器也。人臣執之,久而不歸,鮮不及矣。以孝昭之明,十四而知上官桀之詐,固可以親政矣,況孝宣十九即位,聰明剛毅,知民疾苦,而光久專大柄,不知避去,多置親黨,充塞朝廷,使人主蓄憤於上,吏民積怨於下,切齒側目,待時而發,其得免於身幸矣,況子孫以驕侈趣之哉!雖然,向使孝宣專以祿秩賞賜富其子孫,使之食大縣,奉朝請,亦足以報盛德矣;乃復任之以政,授之以兵,及事叢釁積,更加裁奪,遂至怨懼以生邪謀,豈徒霍氏之自禍哉?亦孝宣醞釀以成之也。昔椒作亂於楚,莊王滅其族而赦箴尹克黃,以為子文無後,何以勸善。夫以顯、禹、雲、山之罪,雖應夷滅,而光之忠勳不可不祀;遂使家無噍類,孝宣亦少恩哉!”

      霍光是忠臣,但權傾一時,為自己家人及後代埋下隱患,後代謀取權位但無能力,最後家族被漢宣帝誅殺,但霍光的忠勳不能忘記。

  • 17 # 葉之秋

    霍光有足夠實力,為什麼不篡漢?

      西漢時期的霍光,在人們的眼裡,是能與商朝大佬伊尹並稱的一代權臣,一代能臣,他歷經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三朝,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在他輔政的漫長曆程裡,曾經主持過立劉賀廢劉賀的大事,生前死後都極盡榮寵民,史上難得一見。

      霍光手裡有足夠的權力,兵力篡漢自立,但是他為什麼沒有這麼做呢?

      個人感覺和當時人們的觀念,和霍光個人的操守,有很大的關係。

      在霍光生活的時代,人們普遍認為,天下只能是劉家人的天下,皇位只能是姓劉的人來坐,其他的人靠邊站!這一點,哪怕是到了漢末三國,也依然有市場,咱們想想曹操為什麼不當皇帝就知道了。

      霍光是個相當小心的人。咱們都知道,衛氏一系的人們,從出生似乎就負有使命,比如衛子夫生太子助漢武固皇位,衛青霍去病,生來就是為了打匈奴安漢家的,霍光要幹什麼呢?他要輔佐漢昭帝,直到扶漢宣帝上位,完成衛太子一系的使命。

      霍光的小心,由來已久:

      乃將光西至長安,時年十餘歲,任光為郎,稍遷諸曹、侍中。去病死後,光為奉車都尉、光祿大夫,出則奉車,入侍左右,出入禁闥二十餘年,小心謹慎,未嘗有過,甚見親信。

      霍去病對霍家人,還是很看重的,在他風光無限的時候,就把霍光這個異母弟弟安排到了漢武帝身邊,做漢武帝的侍從官,咱們都清楚,做侍從,可不是光長得好看就夠,還得有實力保護帝王,十多歲的霍光,有什麼天生異秉天授神力?沒有,明眼人都清楚,霍去病的目的,漢武帝也知道。霍光雖是榮寵無比的霍去病的弟弟,卻沒有什麼特別張揚的地方,他跟著武帝進出宮闈二十多年,從來都沒有過犯錯的時候,哪怕就是小錯,這是怎樣的一種謹慎?

      在史書上,對霍光多年的行程有一句描述,可資佐證:“每出入下殿門,止進有常處,郎僕射竊識視之,不失尺寸。”怎樣?他進出殿門,連每一步,每步走多少都掌控得一模一樣,這一堅持,就是幾十年,這功夫,幾人做得到?

      在漢武身邊的所有人,或多或少的,都會犯錯,可是,霍光在漢武一朝,平安一輩子,這份謹慎無人能及。咱們都清楚,漢武不是無能之君,相反,他雄才大略,眼光毒,心也狠,在他身邊,只有謹慎,肯定是幹不好差事的。可是霍光能被他看中做為託孤大臣,不簡單。

      後元二年春天,漢武快駕崩了,霍光淚眼婆娑,問漢武,“如有不諱,誰當嗣者?”漢武曰:“君未諭前畫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漢武要立劉弗陵,霍光不知道嗎?其實是知道的,因為當時沒合適的人了。漢武要讓他當週公,霍光不知道嗎?霍光其實也是知道的,因為還是在很早以前,漢武就派了黃門畫者畫了一幅周公負成王成王朝諸侯的畫給霍光,可是霍光就是這麼小心,一定得問問回光反照時的漢武,確定是不是。得到肯定回覆後,他還表態自己不如日磾——估計他拍著胸脯說自己能行,漢武恐怕會交代人,把他帶到極樂世界繼續當秘書,金日磾當然也不傻,說自己是外國人,肯定不如霍光當得合適。就這樣,霍光成了大司馬大將軍,如金日磾為車騎將軍,太僕上官桀為左將軍,搜粟都尉桑弘羊為御史大夫,統統接受遺詔輔佐少主。咱們看這排名,就很能說明,在漢武帝的心中,沒有誰比霍光合適,這既是能力的肯定,也是對他人品的肯定。

      以後許多年,霍光都一直小心謹慎,哪怕是上官桀等人聯合劉旦等人一再出招,他也都一一化解。靠的,不僅是帝王的信任,更是他自身行止的不越矩。

      昭帝一朝,君臣相得。

      咱們當然都清楚廢立劉賀的過程,但是細看史書就會明白,霍光並沒有一人獨斷,而是在與眾人商議後,牽了個頭,從皇太后那裡討得旨意再行事,再扶漢宣帝上位,程式沒有問題,也是他職責所在。

      當然了,霍光活著的時候,霍家難免成了超級大樹,但是單看霍光本人,能,也忠,所以他死後,極盡哀榮。只是萬事萬物,都逃不過盛極而衰的定律。霍光死後,霍家被族誅,為什麼呢?宣帝不算毒,是霍家出了喪門星,霍光的妻子霍顯(真名是不是不重要,反正史書都這麼稱呼她)行事太不著調,她為了女兒上位毒死許皇后,還要加害太子,這就是作大死了。

    簡單說幾句,祝朋友們平安,盼關注。

  • 18 # 史說冬夏

    霍光,字子孟,西漢名相。大約生於西漢武帝元光年間,卒於漢宣帝地節二年(前68),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人)。霍光一生歷仕武、昭、宣三朝,侍奉漢武帝三十年,作為輔政大將軍,前後秉持朝政二十年,是西漢王朝以為重量級政治家。

    霍光一人做了前朝周公和商朝伊尹兩人做過的大事:一是輔佐年幼的漢昭帝,一是廢掉已經即位而淫亂的昌邑王另立漢宣帝。由此可見,當時霍光已經權傾朝野,但是最終,霍光並沒有篡漢,而已盡職盡責的輔助帝王。那麼是什麼原因致霍光終未篡漢呢?

    受詔輔政忠心耿耿

    霍光原本是一個小縣吏的兒子,受異母兄長霍去病的提攜, 擔任漢武帝的宮廷宿衛。十多歲的霍光聰明可愛,辦事機靈嚴謹,深受武帝喜愛。後來逐步提升為漢武帝的內廷侍衛、奉車都尉,專門管理御車。他嚴謹穩妥的辦事作風,使漢武帝印象深刻,認為霍光是一個可以囑託大事之人。

    漢武帝七十多歲後,身體多病,疑心日重,太子劉據遭人陷害,在“巫蠱之禍”中自殺身亡。漢武帝決定傳位給年僅七歲的幼子弗陵。弗陵的母親是漢武帝的寵妃趙婕妤,母壯兒幼,漢武帝擔心重蹈漢初母后專權的覆轍,便狠下心來將弗陵母親賜死,然後物色一名忠實可靠的得力大臣來輔政。這樣, 漢武帝就選中了鞍前馬後不離左右侍奉自己的奉車都尉霍光,認為只有他可以受此託孤重任。此時,漢武帝想起了周公輔佐年幼成王的故事:周公曾揹著小成王臨朝會見諸侯繼承大統。於是漢武帝命人畫了“周公背成王朝見諸侯圖”給霍光。臨終前又交代霍光以大司馬、大將軍的身份擁立弗陵為太子繼承皇位。同時接受遺命的還有左將軍上官桀、車騎將軍金日殫和御史大夫桑弘羊。

    霍光向來為人謹慎, 忠心漢室。漢武帝駕崩後,霍光不辱使命,不僅擁立太子弗陵即位(即為漢昭帝),而且常常教導年幼的漢昭帝如何治理國家,愛護百姓。霍光的所作所為贏得了漢昭帝的信賴,結果招來上官桀、桑弘羊的嫉恨。

    漢昭帝的哥哥燕王旦,原本就對年幼的漢昭帝繼位心懷不甘,一心想取而代之。於是,上官桀就夥同對霍光不滿的蓋邑長公主(漢昭帝的姐姐)燕王旦結成同盟,誣陷霍光調兵謀反。漢昭帝當時十四歲, 年齡雖小但非常聰明,明辨是非,當庭說出霍光沒有調兵的理由,並下令“誰敢誣陷霍光就反坐誰”致使上官桀等人不敢再言。但他們並未就此罷休, 又設計讓長公主宴請霍光,大廳四周埋伏武士,準備在長公主向霍光敬酒時刺殺霍光,發動宮廷政變, 然後廢昭立燕。但是,上官桀等人還沒來得及動手,陰謀就被霍光識破,於是奏告漢昭帝,誅殺上官桀和桑弘羊,長公主和燕王被迫自殺。漢室政壇恢復穩定,輔政大臣霍光也因此威震海內。

    廢昏舉明延續中興

    但是漢昭帝壽命不長,二十一雖時不幸死在未央宮,沒有留下子嗣。經過再三考量,霍光決定立漢武帝孫昌邑王劉賀為帝。劉賀登上帝位後,狂妄驕縱,荒淫無度,動作失節,政事失當。即使在為漢昭帝服喪期間, 每天同親信飲酒作樂,鬥虎戲豹。

    霍光深感自己立錯了皇帝, 對不起漢武帝的臨終重託,產生了廢昏舉明的想法,就向大司農田延年問計。延年以商朝伊尹為安定宗廟社稷, 將殘暴的商王太甲關押三年而自己主政的故事點撥霍光。霍光一貫謹慎,怕田延年的建議不合禮法,於是另外召集兩名大臣,商議此事。大家一致決定要廢掉這個無道昏君。

    眾所周知,封建時代,以臣廢君,實非易事,搞不好會掉腦袋,株連九族,必須經過周密安排。霍光等人當即率領參加商議的群臣謁見皇太后,詳細陳述昌邑王不可繼承皇位的種種情況。皇太后知曉後,乘車來到未央宮承明殿,下令各宮禁門衛不得放進原昌邑國的官員。毫無防備而又昏淫無能的昌邑王,哪是霍光他們的對手,一番言語理論下來,乖乖地摘下玉璽綬帶, 做了二十七日皇帝的昌邑王就這樣被廢掉了。

    國不可一日無君。昌邑王被廢后,新君的選立又成為宮廷的頭等大事。怎樣才能選到一位賢明的君主呢?忠心輔政的霍光,日思夜想,焦慮不安。

    這時有人上書霍光,漢武帝曾孫劉病已,十八九歲,通曉經術,很有才華。這個劉病已是漢武帝前太子劉據的孫子。前太子劉據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巫蠱之禍”後,劉據的妻妾及子女均被殺害。這個皇曾孫劉病已當時只有幾個月大, 被關在郡邸獄中。當時審理巫蠱案件的丙吉, 明白太子沒有謀反事實,極力保護,使這個劉病已得以不死。

    皇曾孫天資聰敏,勤奮好學,既通詩書,又任俠闖蕩,且長年生活在社會下層,躬行節儉,仁慈愛人。霍光多方考察,奏明皇太后,擁立劉病已為皇帝,是為漢宣帝。霍光依然忠心耿耿地輔佐年輕的漢宣帝,輕徭薄賦,與民生息,使漢代社會經濟出現了又一個發展時期,史稱“昭宣中興”。

    結語

    霍光最大的特點就是忠誠,硃砂上官桀後,霍光的權勢已然威震朝野,此時若有反叛之心,是極有機會自立稱帝的。但他一心為漢,兩立一廢,沒有半點私心。也難怪史學家班固在《漢書》中對他評價極高“受襁褓之託,任漢室之寄,當廟堂,擁幼君,摧燕王,僕上官,因權制敵,以成其忠。雖周公阿衡,何以如此”!霍光就是因其忠心,因而終未篡漢。

  • 19 # 愛冬的文

    這個問題問的很奇怪。反問一句,為什麼要篡漢?這就是現在人性“性本惡”論調的結果。但人性中畢竟光明的成分較多,否則人類早就滅亡了。

    隨感而發,別無它意。現在回答問題。

    霍光權傾朝野,是有足夠實力,但他始終以忠心對待朝廷。

    霍光本性忠誠中正

    霍光是同父異母的兄長霍去病帶入京城的。在冠軍侯這個大樹的遮陰下,選為郎官,從而走入仕途。

    霍光在霍去病英年早逝,失去庇護後,還能歷任侍中、奉車都尉、光祿大夫等職,可見他在能力不凡的同時,必定是忠誠中正。

    漢武帝臨終時,拜霍光為大將軍、大司馬,託孤輔政,封為博陸侯,以漢武帝多疑的性格,肯定是對霍光觀察許久才下的決定。

    霍光所受的儒家教育

    儒家思想對霍光的影響是很大的,尤其是君臣綱常的思想。

    《漢書·霍光金日磾傳第三十八》:“去病死後,光為奉車都尉、光祿大夫,出則奉車,入侍左右,出入禁闥二十餘年,小心謹慎,未嘗有過,甚見親信。”

    霍光侍奉漢武帝身邊二十餘年,沒有犯過錯誤,即說明霍光小心謹慎,也說明儒家君臣思想在霍光頭腦中根深蒂固。

    霍光以達到權力巔峰

    霍光族滅上官桀父子和桑弘羊,鄂邑長公主和燕王劉旦自殺。此後霍光成為朝政實際上的決策者。

    霍光的外孫女上官氏是漢昭帝皇后、女兒霍成君是漢宣帝皇后。霍光的子侄都以封侯。

    篡漢對霍光來說已是得不償失的事情。

  • 20 # 價值第一線

    霍光,字子孟,約生於漢武帝元光年間,卒於漢宣帝地節二年(前68年)。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他跟隨漢武帝近30年,是武帝時期的重要謀臣。漢武帝死後,他受命為漢昭帝的輔政大臣,執掌漢室最高權力近20年,為漢室的安定和中興建立了功勳,成為西漢歷史發展中的重要政治人物。 霍光是西漢著名將領霍去病的同父異母之弟。其父霍仲孺先在平陽侯曹襄府中為吏,與平陽侯的侍女衛少兒私通生霍去病,後歸家娶妻生霍光。至霍去病在京城任將後,方知他的生身之父為霍仲孺。漢武帝元朔四年(前119年),二十一歲的霍去病以驃騎將軍之職率兵出擊匈奴,路過河東,方與其父相認,併為其購買了大片田地房產及奴婢。當時,霍光僅十多歲。霍去病得勝還京時,遂將霍光帶至京都長安,將其安置於自己帳下,任郎官,後升為諸曹侍中,參謀軍事。兩年後,霍去病去世,霍光做了漢武帝的奉車都尉,享受光祿大夫待遇,負責保衛漢武帝的安全,所謂“出則奉車,入侍左右”。在跟隨漢武帝時期,他謹慎小心,受到漢武帝的極大信任,同時,他也從錯綜複雜的宮廷鬥爭中得到鍛鍊,為他以後主持政務奠定了基礎。 漢武帝末年,圍繞繼位問題的一場明爭暗鬥已經逐步展開。武帝徵和二年(前91年),武帝悉心培養的太子劉據因巫蠱之禍被逼自殺,這場鬥爭就更趨於表面化。漢武帝為了避免他死後政局發生變亂,抑制其子劉旦、劉胥的勢力,將幼子弗陵立為太子,隨即將其母鉤弋夫人處死,以絕母后專權之患。不久,便命畫工畫了一幅周公揹負周成王的圖畫賜予霍光,囑託霍光像當年周公輔佐年幼的周成王一樣輔佐劉弗陵。 武帝后元二年(前87年)春,漢武帝病死,霍光正式接受漢武帝遺詔,成為漢昭帝劉弗陵的輔命大臣,與車騎將軍金日磾、左將軍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共同輔佐朝政。從此,霍光掌握了漢朝政府的最高權力。“帝年八歲,政事一決於光”。 帝位的確定,不等於爭奪帝位的鬥爭的結束。相反,更引起了激烈的政治鬥爭。霍光輔政以來,首先遇到的就是這場激烈的政治鬥爭。而促使這場鬥爭趨向白熱化的,是與霍光同時輔政的上官桀,以及漢武帝之子、燕王劉旦有關。上官桀為了謀取漢朝的最高權力,依附於昭帝之姊盍長公主。他首先巴結公主之近幸丁外人,極力為丁外人求官進爵,得到公主的寵幸,與丁外人、公主等結成死黨,而後進一步透過公主,將其年幼的孫女送入宮中,封為婕妤,意欲透過公主和孫女,來取代霍光與昭帝的地位。而燕王劉旦,則因長於昭帝而不得嗣立,心懷不滿;另一位輔政大臣、御史大夫桑弘羊認為在漢武帝時期制定過鹽鐵專營的政策,使國家富強起來,功勞莫與之比,不甘居於霍光之下,遂產生了推翻現政權,由他與上官桀來主政的慾念,與燕王劉旦勾結起來。這就形成以長公主和燕王劉旦為首的兩股政治勢力。他們估計到依靠各自的勢力還不足以推翻漢昭帝,只好暫時聯合。按照上官桀的計劃,要先利用燕王劉旦的身份,發動政變,在政變成功之後,再除去燕王旦,由他來掌握朝政。這個暫時聯合起來的政治集團,自然要把矛頭首先指向阻礙他們奪取政權的霍光。 昭帝始元六年(前80年),上官桀、燕王旦等人加緊了政變的準備工作。燕王劉旦將奪取帝位的賭注壓在上官桀身上,前後派遣十多人,帶了大批金銀珠寶,賄賂長公主、上官桀、桑弘羊等人,以求支援他奪取帝位。他們襲用“清君側”的故伎,令人以燕王旦的名義上書昭帝,捏造說:霍光正在檢閱京都兵備,京都附近道路已經戒嚴;霍光將被匈奴扣留19年的蘇武召還京都,任為典屬國,意欲借取匈奴兵力;霍光擅自調動所屬兵力。所有這些,是為推翻昭帝,自立為帝。並聲稱燕王劉旦為了防止奸臣變亂,要入朝宿衛。上官桀企圖等到霍光外出休假時,將這封奏章送到昭帝手中,而後再由他按照奏章內容來宣佈霍光的“罪狀”,由桑弘羊組織朝臣共同脅迫霍光退位,從而廢掉漢昭帝。 他們沒有想到,當燕王劉旦的書信到達漢昭帝的手中後,就被漢昭帝扣壓在那裡,不予理睬。次日早朝,霍光上朝,也已得知上官桀的舉動,就站在張貼那張漢武帝時所繪“周公負成王圖”的畫室之中,不去朝見昭帝,以此要求昭帝表明態度。漢昭帝見朝廷中沒有霍光,就向朝臣打聽,上官桀乘機回答說:“因為燕王告發他的罪狀,他不敢來上朝了。”昭帝十分平靜,隨即召霍光入朝,果斷地說:“我知道那封書信是在造謠誹謗,你是沒有罪的”;“如果你要調動所屬兵力,時間用不了十天,燕王劉旦遠在外地,怎麼能夠知道呢!”“況且,你如果真的要推翻我,那也無須如此大動干戈!”上官桀等人的陰謀被十四歲的昭帝一語揭穿,所有在朝大臣對昭帝如此聰明善斷無不表示驚歎,霍光的輔政地位得到了穩固。 上官桀等人的陰謀被揭穿之後,就乾脆赤膊上陣,準備發動武裝政變。他們計劃,由長公主設宴請霍光,命埋伏的兵士將霍光殺掉,廢除漢昭帝。就在這危急關頭,長公主門下一名管理稻田租稅的官員將上官桀等人的陰謀向大司農楊敞(司馬遷之婿)告發,楊敞轉告了諫大夫杜延年,於是昭帝、霍光掌握了上官桀等人的武裝政變計劃,遂在這一政變未發動之前,就先發制人,將上官桀、桑弘羊等主謀政變的大臣統統逮捕,誅滅了他們的家族。長公主、燕王劉旦自知不得赦免,遂先後自殺身亡。這場由上官繼發動的政變最後被霍光粉碎了。九歲的上官皇后因為年紀幼小,又是霍光的外孫女,所以未被廢黜。 霍光與上官桀、燕王旦等人的鬥爭,從性質上說,乃是封建官僚集團以及宗室內部爭奪統治權的鬥爭,它是宗室內部爭權奪利和官僚集團長期互相傾軋的總爆發。霍光等人在武帝時期雖長期出入宮禁,但仍屬朝廷中默默無聞的官吏,他們本身沒有多少權力,更沒有多少財富,代表著當時社會上中小地主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他們也受到了大地主、大商人的壓制,因而,這就不能不使他們與代表大地主、大商人利益者發生尖銳的衝突。從雙方鬥爭的結果來看,上官桀、燕王旦的政變被粉碎,這也使漢朝中後期大地主、大商人階層整體利益受到一次沉重打擊,從而有利於抑制腐朽勢力的發展,推動社會前進。 眾所周知,漢武帝的鹽鐵官營、酒榷均輸等經濟政策,是在反擊匈奴、財政空虛的情況下實行的。它的實行,使漢朝政府廣開了財源,增加了賦稅的收入,得以有了比較雄厚的物力基礎來支援長期的戰爭,從而不斷拓寬了疆土,安定了邊疆。在當時的情況下,這一經濟政策的實施無疑是正確的。但是,官營鹽鐵、酒榷、均輸等政策的實行,逐步使一部分財富集中於大官僚、大地主及大商人手中,而剝奪了中小地主的利益。出現了官吏“行奸賣平”,而“農民重苦,女紅再稅”的狀況,以及“豪吏富商積貨儲物以待其急,輕賈奸吏收賤以取貴”的局面,使得中小地主和一般百姓日趨貧困。因此,昭帝即位之初,霍光就圍繞是否改變鹽鐵官營、酒榷、均輸等經濟政策,與桑弘羊等人展開了鬥爭。 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閏十二月,霍光就派遣當時的廷尉王平等五人出行郡國,察舉賢良,訪問民間疾苦、冤難以及失去職業的人,為召開鹽鐵會議做準備。 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二月,霍光將郡國所舉的賢良、文學等人接入京城,由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主持,正式開始了鹽鐵會議。霍光雖然沒有親臨會場,參與辯論,但他改變鹽鐵官營、酒榷、均輸等經濟政策的意圖是很明確的。會議圍繞堅持還是罷廢鹽鐵官營、均輸問題展開的辯論,涉及到各個方面,包括對待匈奴、國內的治理等重大問題,實際上是對漢武帝時期政治、經濟的總評價,也是昭帝實施新的政策前的一次大討論。因為鹽鐵官營、酒榷、均輸等政策的實施,直接損害了中小地主的利益,因而賢良、文學大聲疾呼,要求改變這一政策;而代表當時大地主、大商人利益的御史大夫桑弘羊,以這一政策給漢朝帶來強盛為理由,堅決反對改變這一政策。經過這場討論,由漢昭帝下令,於是年七月,廢除了鹽鐵官營、均輸等政策。這就從根本上抑制了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社會矛盾,調整了階級關係,從而,使漢朝的經濟走上了恢復發展的道路。 “武帝之末,海內虛耗,戶口減半,霍光知時務之要,輕徭薄賦,與民休息。至是匈奴和親,百姓充實,稍愎文、景之業焉。”這是班固在《漢書》中對當時情況的評價,由此也可證明罷廢鹽鐵官營的必要。 漢昭帝在位13年,由於霍光的輔佐,為漢朝的鞏固,為社會的安定和發展都奠定了一定基礎。昭帝死後,漢朝的政局曾一度發生混亂,但由於它的政治基礎比較穩固,政局在短暫的混亂之後很快就平靜下來。

    霍光是劉徹臨終四大託孤重臣之一,儘管他手握京城禁軍,是四位託孤大臣中實力最強大的。不管從情感、人倫綱常等方面來說,他斷不可能妄言篡漢;霍光在劉徹死後,把持劉氏江山長達數十年,雖然他做事完全不顧皇帝感受,例如當上官桀、鄂邑長公主發動御林軍謀反的時候,霍光平定,劉弗陵對霍光要求只要不殺鄂邑長公主,其他人隨便處理;劉弗陵之所以對鄂邑長公主如此縱容,是因為母親死後,是姐姐鄂易一直照顧自己,陪著自己,在劉弗陵心中姐姐比什麼都重要。可即便劉弗陵要求霍光不要殺害鄂邑長公主,霍光還是殺死她,這可寒劉弗陵的心,對於皇帝的一個要求都不滿足,霍光可謂是利慾薰心,可他總其一生都沒有造反。

    第一:因為當時雖然霍光實力很大,但劉氏家族有很多人掌握軍權,燕王劉旦,廣陵王劉胥、昌邑王劉賀,要是霍光造反劉家這些王爺可定會起兵,自己名不正言不順,肯定會落得和呂祿、呂產一樣的下場。

    第二:霍家崛起時間太短,在長安沒有一丁點的根基,長安的這些貴族,一直不把霍家當回事。就連同為顧明大臣的其他三人都看不起霍光。可想而知霍光雖然位高權重但是潛在的危機是一點也不少。

    第三:霍光手上沒有多少軍權,除了禁軍、御林軍外,霍光根本拿不出一點多餘兵力來,對付突發事故,更何況這些人中忠於漢家劉氏不在少數。其次是衛家滅門慘案在霍光心裡留下深刻印象。

    他知道自己如今雖然權侵朝野,但劉徹一定會留下後手來對付自己,要是自己不老實不知道衛家的慘案會不會重新在霍家發生。綜上就是霍光不敢起兵造反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年後打老師的那個人,妻子說他現在還會噩夢驚喜,夢中被老師追著打,你有這樣的被打經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