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穿越再現彼岸
-
2 # 冰鎮的哈密瓜
呂不韋是飲鴆自殺而死的,表面上看呂不韋之死是嫪毐事件的後續,實際上是因為呂不韋跟嬴政政見不和!嫪毐能跟趙太后通姦,完全是因為呂不韋從中操作;但是呂不韋的真正死因是他想採用《呂氏春秋》治理秦國,而嬴政想用法家思想治理天下!嬴政發現呂不韋的政治綱領無法改變後,剝奪了他的一切官職,讓他回洛陽老家養老;呂不韋回了洛陽後大宴天下名士,繼續宣揚他的政治綱領;嬴政擔心呂不韋的影響力太大會動搖國本,於是勒令他全家遷往巴蜀;呂不韋懼怕嬴政誅殺他,於是當晚飲鴆毒而死!
呂不韋是一代奇人,他從商取得了巨大成功,可謂富可敵國;然後他由商業轉戰政界,先後輔助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秦王政四代秦君,主宰秦國政權二十餘年,擊滅東周,擊敗六國最後一次合縱攻秦,為秦國統一華夏奠定了一定基礎!呂不韋失敗的地方在於一個情字!為了加強政治同盟,他將愛妾趙姬送給嬴異人;趙姬寡居後兩人共管秦國,還舊情復燃同榻而眠!呂不韋精力不能滿足趙姬後,他又引薦嫪毐服侍趙姬,最終釀成秦國王室醜聞!
嬴政是一個特立獨行的天生王者,呂不韋想用他的思想影響嬴政,透過嬴政將他的治國理想實現!呂不韋聘請王綰、李斯等一幫名士編寫了一部治國安邦的鉅著《呂氏春秋》,並將此書交給嬴政點評!嬴政看了呂氏春秋後,沒有作點評,他當著呂不韋的面誦讀商君書!之後呂不韋又將呂氏春秋分章節懸掛在咸陽南市,邀請天下人來點評,並允諾能修改一字者得千金!嬴政則將商君的雕像樹立在南市,秦人見了商君像莫不感懷!
最終嬴政憑藉著他的王者氣度,成功將呂不韋的主要門客王綰、李斯拉到他的陣營,又取得軍旅世家蒙氏、王氏的支援!呂不韋不願意改變他的治國理念,最終嬴政以嫪毐事件為由罷免了呂不韋,讓他回洛陽養老!呂不韋錢多又豪爽,他大宴天下名士,不遺餘力的宣傳他的呂氏春秋,一時間洛陽人來人往,儼然成了一個學術中心!嬴政寫信嚴厲斥責呂不韋太過張楊並勒令他全家遷往巴蜀,呂不韋以為嬴政要殺他,為了避免刑場受戮,呂不韋選擇服毒自盡,也就是喝鴆酒而死!
-
3 # 頂端學術切磋
秦始皇寫了一個字條讓人送給呂不韋,全文如下:“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一一一一逼呂不韋走步四川流放。故呂飲鳩自殺。
司馬遷寫《史記》前後不一致,在《秦始皇本紀》中這樣說:
《秦始皇本紀》說秦始皇是秦莊襄王的兒子,莊襄王在趙國做“質子”時見到了呂不韋的美姬,於是娶了,生下了秦始皇。
在《史記.呂不韋列傳》中他有這樣說:
這裡說呂不韋有意而為之,將已經有身孕的趙姬獻給子楚(秦莊襄王),生下了趙政(秦始皇)。這裡直接說秦王嬴政就是呂不韋和趙姬的兒子,子楚被矇在鼓裡,呂不韋這是要圖謀秦國的王位。
因此根據《史記》記載,秦始皇嬴政的身份就是爭論不休話題,這也是司馬遷當時也考慮到不能澄清秦始皇的真實身份而做了這兩種記載。(趙姬劇照)
呂不韋為什麼封了食邑十萬戶?如何做上秦始皇的“仲父”?秦始皇的這封信主要講呂不韋有什麼功勞,被封食邑十萬戶;和秦國王室沒有親屬關係,怎麼能稱“仲父”,直接擊中了呂不韋的要害,其實呂不韋和家人遷徙到蜀地是變相的滅族,衡量得失之後,呂不韋自殺。
呂不韋是一個大商人,他結交作為趙國質子的子楚,先送500金給拮据的子楚花銷,又送美人趙姬,而且還為他生下了兒子,使得子楚對呂不韋信任有加。公元前257年,秦昭襄王派王齮圍困趙國國都邯鄲,趙國想殺了質子子楚,又是呂不韋花費600金買通邯鄲趙軍把守城門的官員,讓子楚逃亡到秦國大軍之中,安然回國。趙姬和嬴政也在呂不韋的安排下躲過了趙國軍隊的搜捕,最終逃亡到秦國。
子楚回到秦國之後,又在呂不韋的操作之下當上了秦國的太子,秦孝文王去世之後,子楚即位為秦莊襄王。
綜合以上來看,呂不韋是秦莊襄王即位的大功臣,因此秦莊襄王即位之後,立馬封呂不韋為相國,封食邑河南雒陽十萬戶,算是投桃報李了。
秦莊襄王做了不到三年的時間就去世了,嬴政在自己母親趙姬和呂不韋的操控之下順利登上了王位。由於嬴政當時年齡還很小,於是尊稱呂不韋為相國,號“仲父”,這是離不了呂不韋集團的支援啊!
一封信透漏了多少資訊?根據記載,呂不韋是收到秦始皇寫的親筆信之後就服毒自殺了。到底秦始皇的書信中寫了什麼,嚇得呂不韋馬上就自殺了吶?《史記.呂不韋列傳》記載很簡略:
呂不韋接到秦始皇的書信之後,立馬就服毒自殺了。
秦始皇能夠順利掌權多虧了呂不韋的支援,但是功高蓋主,秦始皇不得不防。同時,呂不韋和趙姬、嫪毐和趙姬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嫪毐和趙姬還生下了兩個兒子。嫪毐試圖起兵殺秦始皇,立自己和趙姬的兒子即位,反被秦始皇所殺。秦國朝野上下對秦始皇身份的質疑應該在私底下傳的很厲害,秦始皇也擔心秦國朝野上下知道自己的身份,很快會丟失王位、被殺。
嫪毐集團被消滅之後的一年零一個月,呂不韋被解除相權,回到自己的食邑生活。呂不韋在秦王嬴政即位之初時的門客就多達萬人,解除相權之後,到呂不韋食邑拜訪的官員、門客絡繹不絕,這讓秦始皇非常擔心,於是寫了一封簡訊給呂不韋。(秦王嬴政劇照)
與其是給呂不韋送信,倒不如說是嬴政信使率領軍隊圍困呂不韋家族所在地。先是免了相國,這次要把食邑十萬戶收回,呂不韋成了徹徹底底的窮光蛋,如果秦始皇不動手,也有其他政敵出手消滅他的家族。思考再三,不如自殺,自己一死,秦王嬴政的心頭大患也去除了。對秦王嬴政身份的質疑也會銷聲匿跡,試問有那個兒子下手殺死自己的父親吶!
呂不韋自盡之後,準備遷往蜀地的家人都被釋放了。
呂不韋家人也就不不韋除了午文弄墨宣他文釆,(其實指鹿為馬,宣威風)沒幹啥大事,縱宮亂必有不敢管,怕露餡得事。四大名相沒有他,因昭王代周事業都快涼了。
嬴政對呂不韋,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一、呂不韋之功:從昭襄王暮政時扶持嬴異人,到孝文王,莊襄王兩代急劇更迭時穩定朝局,嬴政即位前期協調軍政扶持親政,直至配合剷除嫪毐,呂不韋居功至偉。
二、呂不韋之過:私進嫪毐以致穢亂朝局。
以上這都是確定無疑的,不確定的是罷黜呂不韋是不是僅僅因為嫪毐事件,還是有其它原因。
呂不韋做《呂氏春秋》,倡導的是王道仁政,與秦自孝公之後六世遵循的商君霸道法制涇渭分明。《呂氏春秋》是在剷除嫪毐事件之前,隨著太后嫪毐勢力的崛起,呂不韋丞相勢力蟄伏而日漸式微,退而廣絡山東百家之士而著,目的是想修正霸道秦法。因此呂不韋著《呂氏春秋》是出於政治目的。
嬴政逐漸成長,聯合呂不韋剷除嫪毐。嫪毐已除,嬴政親政,則兩個問題突顯出來。一是要繼續商鞅秦法,還是要遵循呂不韋著《呂氏春秋》所倡導的王道仁政?這是重大的國政之爭。選商鞅秦法則繼續強兵平天下,選王道則仁政化天下。二是呂不韋繼續作丞相,還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另選丞相。呂不韋在城門公開《呂氏春秋》,“改一字賞千金”,這是和嬴政打擂臺。
之前呂不韋功大於過,雖然深陷嫪毐事件,但配合剷除嫪毐。嬴政親政之後,呂不韋如果從仲父,丞相雙重身份,歸位於單純丞相身份,讓年輕的秦王自由施展抱負。呂不韋卻在重大國政上採取不配合的姿態,企圖以仲父,丞相身份,要秦國走自己選的王道仁政之路。秦王以深涉嫪毐事件為理由罷黜呂不韋,則必然!
但念其功,貶到洛陽養老。
呂不韋在洛陽,本該歸隱泉林養老,卻頻會山東各國使臣,大宴山東百家士子,這就觸犯了忌諱。
忌諱一、交往山東各國和士人,對秦政造成巨大的干擾。
忌諱二、嫪毐事件是秦國之恥,嬴政之恥。頻繁的交往放大了國恥,放大了秦王之恥。事實上山東六國和山東士子交往呂不韋,也不是純粹的私人交往,而是帶走明確的政治目的,把秦國國恥變成山東各國嘲笑的把柄。
嬴政的“何功於秦,何親於秦”,就有雙層含義。念其有功有親才免於一死,但不能因為有功而擾亂國政,不能有親而彰秦國秦王之恥。至此,有功有親,變成何功何親,前事一筆勾銷,遷居巴蜀。相當於又給了一次機會。
呂不韋選擇自殺,成全自己身後名,彰顯嬴政之殘暴
-
4 # 緣禦寒
這封信是秦始皇給他的,其實是給呂不韋的一種暗示,暗示說他的功勞太大了,蓋住了他作為一個皇上的光芒。所以呂不韋聽懂了秦始皇的話,為了使他的家人得以保全,所以自己先行一步就自殺了。
呂不韋的呂氏春秋還是很厲害的,呂不韋是一個很有作戰能力的人,他的才能毋庸置疑。我們都知道他的存在為秦國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雖然他也有一些不好的負面訊息,但是這都沒有辦法掩蓋他的光芒。
我們都知道秦始皇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秦始皇是一個十分狂妄自大的人,雖然他也有一定的資本,但是它是不允許有人比他還要強的,尤其是在他已經成為了皇帝之後。所以說他覺得呂不韋的存在對他的位置是一個威脅,只有呂不韋死掉了,他才能夠安安穩穩的坐上這個皇位。所以說他就寫了一封信給呂不韋,暗示他的功勞太大,秦始皇準備對他動手了,如果他現在早一點做好覺悟能夠自己自行了斷的話,也許秦始皇還不會對他的家人動手,不然的話等到秦始皇動手的時候,有可能他們全家都要死亡。
呂不韋也是一個聰明的人,當他看到了秦始皇給他的這封信之後,他就瞭解到了一切,最後他為了使自己的家人得以保全,不讓他們為自己白白送死,於是就自己自殺了。所以說呂不韋也是一個深明大義的人,他的一生豐功偉績,最後如此的悲慘的死去,這也是一大遺憾。
-
5 # 廣慷Talk
呂不韋,戰國末期人,商賈出身。因輔佐始皇登基有功,被始皇尊稱為仲父,任秦國相國,一時權傾朝野,府中食客三千。
為了給自己留名,他讓府中食客編著了一本《呂氏春秋》,這本書形式統一但內容多樣,從而開創了雜家體例。 後因寥靄一案他被兔去相職,遣散封地。怕其造反,始皇寫了一封信嚴厲斥責呂不韋,受到威脅的呂不韋自殺,呂不韋的一生,充分體現了其作為商人的特點——精明,他做每一件事都是為利益所驅使;也正因如此,一旦他的利益受到損害,便奮起反擊,結果,他與寥靄的爭鬥最終招來了殺身之禍。
書信如下:‘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 從這兩句話可以看出,嬴政只是說要把呂不韋遷到蜀地,沒有透露出任何一點要殺害他的意思。那麼為什麼呂不韋,在看過信不久後就自殺了呢?
一、呂不韋承受不住打擊而精神崩潰。
呂不韋當時身為秦國的宰相,掌握著秦國大部分的政權,而且嬴政要完全專政,就必須要想盡辦法,將權力從他的手中全奪出來,這樣一來則必須要打敗他這個人。因此在嫪毐這件事情暴露後,嬴政雖然罷免了他宰相的職位,但並沒有將他趕出長安。可是在嬴政將她母親接回來的時候,卻將呂不韋趕到了河南,之後又寫信責備他,要將他遷往蜀地。而當時的蜀地,完全沒有一點現在的繁華之貌,是一片極其荒涼、貧困的地帶,比漢中還不如。由此可知,呂不韋所遭受的打擊很大。
但這些還沒完,嬴政肯定要繼續打擊呂不韋。因為呂不韋在秦國的這麼多年,勢力已經達到了非常龐大的地步,想要靠這些打敗他是不可能的,呂不韋也非常清楚這一點。除此之外,嬴政如果要完全掌握政權,就要想盡辦法撇清自己與宰相的謠傳父子關係,而消除這些關係的唯一途徑,就是殺了他。呂不韋也明白這些,與其恐懼的等待死亡的到來,不如自我解決。
二、呂不韋有著極強的自尊心。
呂不韋在做官之前,是一個商人,雖然當時商人的地位是最低下的,但是他還有著極強的自尊心,不然也不會有後來為官期間,發生的一些事情。在他為政期間,齊國、魏國、趙國和楚國各有一名才子,合稱為四公子。因為這裡面沒有自己的名字,於是呂不韋就廣招門客,並讓其撰寫了一部《呂氏春秋》,之後為了能夠讓這本書,被廣大群眾所熟知,呂不韋就對外說,如果有人能夠在這部書上改一個字,就可以獎賞一千金,從側面為這本書打了廣告。
從這件事就可以看出,呂不韋是一個非常好面子的人,並且想要用文化,來重新塑造自己的形象,徹底擺脫自己以前商人的身份。也因此,當秦王對他提出這兩個問題:"你有什麼功勞可以換取封地?有資格被人們稱為仲父?"的時候,呂不韋會在不久後選擇自殺。如果呂不韋真的沒有資格,那也就沒什麼了,但是,在呂不韋看來,他是有這樣的資格和功勞的。可是卻被這樣反問,對於一個有著滿身傲氣、自尊心極強的人來說,絕對是會崩潰的。
三、為了保護自己的家人。
呂不韋一直都知道,嬴政其實對自己沒有那麼大的仇恨,畢竟自己還曾幫助過他,讓他在宮裡的爭鬥中成功活了下來,也知道他只是想要收回自己手中的權力。但是,如果自己一直活著的話,嬴政的下一步動作,可能就要威脅到家人和後代了。為了家人今後能夠好好生活,呂不韋無奈選擇了自殺。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呂不韋死後,秦王不僅沒有為難他的家人,還恢復了遷到蜀地那些門客的身份,並允許他們回長安。
四、為了保護嬴政。
保護嬴政?很多人會懷疑,這不是胡說八道嗎?他和嬴政之間有奪權之仇,怎麼可能會去保護他呢?但其實這也不完全是胡說的,《史記》中也有一些相關的記載,說嬴政其實是呂不韋的私生子,雖說沒有確實的證據,但也沒有確鑿證據證明,嬴政不是呂不韋的孩子。而且,嬴政和呂不韋也有這樣的懷疑。他雖然懷疑自己的身世,但為了保證自己一定是嬴家的子孫,他是不會承認的,並且為了確保這個訊息不會傳出去,呂不韋一定是不能活的;另一方面,呂不韋也有這樣的猜測,但同時他也明白,如果這個訊息傳出去的話,嬴政的江山就會受到影響,肯定會有人藉著這個理由造反。而且,如果嬴政主動殺他的話,就算很多人知道他們沒有任何關係,也會背上弒父的嫌疑,這同樣對嬴政不利。因此,為了不給"兒子"造成麻煩,他只能選擇自殺了。韋趕到了河南,之後又寫信責備他,要將他遷往蜀地。而當時的蜀地,完全沒有一點現在的繁華之貌,是一片極其荒涼、貧困的地帶,比漢中還不如。由此可知,呂不韋所遭受的打擊很大。
但這些還沒完,嬴政肯定要繼續打擊呂不韋。因為呂不韋在秦國的這麼多年,勢力已經達到了非常龐大的地步,想要靠這些打敗他是不可能的,呂不韋也非常清楚這一點。除此之外,嬴政如果要完全掌握政權,就要想盡辦法撇清自己與宰相的謠傳父子關係,而消除這些關係的唯一途徑,就是殺了他。呂不韋也明白這些,與其恐懼的等待死亡的到來,不如自我解決。
-
6 # 圖文繪歷史
秦始皇為什麼要殺呂不韋和嫪毐,或者說秦始皇為什麼要剷除呂不韋和嫪毐勢力,因為秦始皇親政了,贏政13歲即王位,22歲親政,在未親政的9年間,都是趙太后的兩位代理男人把持朝政,被稱為仲父的呂不韋和稱為假父的嫪毐,親政後的贏政深知君主必須獨制的政治法則,他又是剛烈嚴酷之人,所以結果只有一個,呂不韋和嫪毐必須退出最高權力層。
贏政,13歲即王位,22歲親政,同年滅嫪毐,第2年罷呂不韋,25歲剷除呂不韋勢力。當時的呂不韋和嫪毐都養著門客數千,朝中黨羽遍佈,宮廷衛士、京畿行政都有其人,是和秦王贏政並立的三大勢力,嫪毐深知自己與太后淫亂宮闈,私通生子的罪行,大禍臨頭之下決定冒險一搏,在贏政到雍城舉行冠禮之際,矯用太后的玉璽,徵調衛卒,發動叛亂,成則讓自己與太后私生子繼王位,敗則人頭落地,結果嫪毐被贏政叮叮咣咣,三下五除二給剿滅了,嫪毐被夷三族。
西漢時期,益州地區曾有個不韋縣,就是當年呂不韋宗族子弟遷徒於此得名。相比於嫪毐這個蠢貨,呂不韋就隱忍很多,贏政在解決嫪毐這個毒瘤後,著手調查呂不韋,這是勢在必行之事了,《史記·呂不韋列傳》記載“嫪毐實非宦者,常與太后私亂,生子二人,皆匿之,具得情實,事連相國呂不韋”,但由於呂不韋輔佐秦兩位君主,身居高位10多年,領封邑十萬戶,門客、家奴數量龐大,在國際享有很高的聲譽,盤根錯節的關係更是數不勝數,直接拿下勢必引起摩擦,於是將呂不韋免職,回到河南封地,史書記載“免相國呂不韋,文信侯就國河南”。
禹州市,呂不韋故里,有小呂鄉,大呂村。在呂不韋看來,整日擔心的事情終於有了結果,雖然免職,沒有權力,遠離政治中心,但贏政仍稱他為“文信侯”,看來自己名份還是被贏政所認可的,就國河南,也給自己留下面子,所以來到自己封地的呂不韋,立刻精神煥發,恢復了待人接物,門客、舍人都聚攏來,研究政治,討論軍事,在呂不韋集團看來,贏政還是太嫩了,呂相一定有政治命運的轉機,只待契機。但遠在咸陽的贏政可不這麼看,回到河南的呂不韋賓客、謀士越來越多,其勢力不減反增,史書形容,各國諸侯頻繁派賓客使者拜候,往來車隊相望於道。
圖為洛陽偃師呂不韋墓,於90年代重修。這還了得,他呂不韋到底想幹什麼,能幹什麼,勾結?叛亂?禍根?贏政的心情和顧慮是可以理解的,呂不韋這是在挑戰他的底線,憤怒之下賜手書“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這完全是質問的口氣,你對秦有什麼功勞,你與秦王有什麼關係,還敢稱仲父,食十萬戶,滾到巴蜀去吧!這是兩人徹底撕開臉的一封信,呂不韋深知政治生涯永遠到頭,快60歲的老頭徒遷巴蜀,這是要他命的做法,秦始皇意思很明確了,我要看著你死,如果不死就不算完,如果你死了族人遷徒巴蜀,才算終結,曾經多麼心高氣傲的呂不韋,卻望了韜光養晦,落到此境,無從他選,最後為了保住族人,飲鴆自盡。
-
7 # 雲散月明
嫪毐事發後,呂不韋受牽連而被免相歸家,雖退隱還鄉,居家過日子,還常常與各諸侯國名人賓客來來往往,熱鬧非凡,甚至常有邀請函請呂不韋到他們的國家去拜訪或者說交流!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這些問題傳到秦王那兒,秦王恐其生變,乃賜文信侯書日,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徒處蜀!呂不韋自度稍侵,恐誅,乃飲鳩而死!為什麼呂不韋沒有選擇徒蜀而選擇自殺?那一句自度稍侵,恐誅,呂不韋此時意識到,犯了一次罪,卻被懲罰兩次,並且是加大懲罰力度,說明秦王心中之怨並沒有消散,只是找不到藉口收拾他而已,有一就二,有二就有三,想要徹底的了斷這章破事,想要解開秦王心結,呂不韋知道自己非死不可!自已飲鳩而死,也許還能給家族留下一線生機,即呂不韋不選擇徒蜀而選擇一死了之,是深思熟慮後得出的最佳策略!即能解秦王心結又可能給自己家族留下一線生機!所以他選擇飲鳩而死,以死向秦王謝罪!!
-
8 # 歷史方位
自古皇權和相權都是一對矛盾體,二者很難達成平衡,而呂不韋與嬴政的關係更為複雜。呂不韋是秦朝丞相,更是鼎鼎大名的商人。傳說他曾經師承鬼谷子,專門學習商賈之術。但是,他本來是一個商人卻為何躋身成為大秦丞相呢?因為他遇見了在趙國為質的嬴異人,他決定從中撈取政治資本,最終成功地使嬴異人子楚登上王位,呂不韋也因此成為大秦相國。呂不韋在嬴政與成嬌的政治鬥爭中,扶持嬴政登上王位,為秦始皇的統一大業奠定雄厚的基礎。但是,秦始皇加冠之後,呂不韋的地位便直線下降。呂不韋先被奪取了相邦之位,而後幾次三番被貶謫他鄉,最終大秦相邦呂不韋看完秦始皇的書信之後,飲鴆自盡。
呂不韋原是戰國時期的大商人,他往來於列國之間,靠低買高賣獲得利潤。直到有一天,他遇見了在趙國為人質的嬴異人子楚,他們的人生軌跡都發生了改變。嬴異人子楚是秦昭襄王的孫子,太子嬴柱的兒子,為了完成遠交近攻的策略,秦昭襄王將子楚派到趙國做人質。原本,子楚的命運就在離開秦國時註定,但是這一切卻因為呂不韋而改變。呂不韋認為,此時落魄的子楚,或許是他人生中的一大機遇。與其靠販賣賺錢,倒不如利用子楚做一次大膽的政治投資,一次驚天豪賭。
呂不韋告訴子楚,我能夠廣大你的門庭。子楚聽罷笑著說,你先廣大你自己再說。呂不韋回答說,我的門庭要在你的門庭廣大之後,才能廣大。子楚立即聽出了弦外之音,呂不韋將自己投資子楚的計劃和盤托出,二人相談甚歡。為了穩定子楚,呂不韋甚至將自己的愛妾趙姬送給了子楚,以此來獲得子楚的信任。呂不韋為了這次驚天豪賭,幾乎拿出了自己經商多年的家當,前往秦國遊說華陽夫人。華陽夫人是太子嬴柱的夫人,但是華陽夫人身後無子,因此,華陽夫人就成為了呂不韋投資子楚的突破口。
呂不韋重金求見華陽夫人,向華陽夫人曉明利害,勸他過繼子楚為子。華陽夫人是一個極其精明的人,她立馬明白了呂不韋的意圖。華陽夫人也在暗自打著自己的算盤,眼下自己膝下無子,日後必然屈居人下。若是能夠扶持落魄的子楚為子,子楚必然聽命於她,再讓他迎娶自己的楚國侄女,這樣的話朝政大權自然掌握在自己手中。於是,呂不韋與華陽夫人一拍即合,雙方為了自己的目的,展開了一場合作。
華陽夫人於是過繼子楚為自己的兒子,子楚的身價頓時上升,他自然而然的成為太子嬴柱的繼承人。 秦昭襄王死後,太子嬴柱即位僅三天就去世。於是,子楚便在華陽夫人的支援下登上王位,並順利迎娶華陽夫人的楚國侄女。此時,華陽夫人的目的已經達成,呂不韋與華陽夫人,便因為目的的不同而走上了對立面。呂不韋希望子楚能夠立趙姬為後,這樣的話,子楚便緊緊抓在自己手裡。於是,呂不韋與華陽夫人便展開了博弈,在這場博弈中,呂不韋勝出。呂不韋利用攻打周王室的機會,壯大自己的力量,從而成為大秦相國。秦莊王子楚去世後,呂不韋利用自己的權勢,成功扶持趙姬之子嬴政登上王位。
年僅13歲的嬴政登上王位之後,朝廷大權完全掌握在呂不韋手中。年輕的嬴政幾乎沒有任何權利,他幾乎時時刻刻都要受到呂不韋的管教。呂不韋利用自己相國的地位,以及秦王老師的威望,在朝中樹立自己的黨羽。此時的呂不韋,權勢達到鼎盛時期。呂不韋利用自己相國得身份,和秦王嬴政的母親趙姬長期曖昧不清。隨著嬴政的長大,呂不韋害怕自己與趙姬的情事會被嬴政發現,於是他將假太監嫪毐送進宮服侍太后。嫪毐不僅色膽包天,而且極具野心,他與趙太后長期在後宮之中曖昧不清,甚至和太后生下了私生子。這一切,嬴政怎麼會不知道呢?但是此時的嬴政並沒有進行加冠禮,秦國大權完全掌握在丞相呂不韋手中,此時的秦王嬴政只能選擇忍。
在隱忍不發中,嬴政壓抑了無數的怒火,他只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夠親政,為秦國剷除嫪毐。 秦王苦苦等到了21歲,才在秦國舊都雍城舉行加冠之禮。另一方面,嫪毐害怕秦王加冠親政之後,會對自己不利,於是暗中籌劃著一場巨大的陰謀。嫪毐利用與趙太后的關係,假借趙太后的印信,私自調兵遣將攻打咸陽宮,發動了叛亂。訊息傳到雍城,嬴政積壓了好多年的怒火,在剎那間爆發。嬴政發出了針對嫪毐的通緝令,誰能夠捉拿嫪毐就能夠加官進爵,誰能夠打敗叛軍,就能夠取得鉅額賞金。
秦王命令昌平君和昌文君率領秦軍討伐嫪毐,戰於咸陽。嫪毐叛亂最終被平息,嫪毐被車裂而死,並夷三族。但是,嫪毐雖死,秦王嬴政積壓多年的怒火,並未因此而平息。“嫪毐案”劍鋒直指秦相呂不韋和趙太后。於是,秦王嬴政針對他們展開了鬥爭。 嬴政發配了自己的母親,將趙姬囚禁在雍城,併發誓再也不相見。另一方面,嬴政針對呂不韋的鬥爭也在悄然進行。
一方面,《呂氏春秋》確實行文考究,難以改動,另一方面,人們忌憚呂不韋的權勢,也沒有人真正敢改。於是,一字千金的故事便傳開。 這極大地惹惱了嬴政,因為嬴政看到了呂不韋的權勢之大,讓天下士子都圍著他轉。另一方面,嬴政認為,《呂氏春秋》是呂不韋為了重新獲得對自己的管教權而編撰的,這極大地威脅著嬴政想要親政的抱負。
公元前237年,也就是秦王嬴政即位後的第十年,嬴政免去了呂不韋的相邦職務,呂不韋的政治生涯從此結束。因為呂不韋對秦莊王和嬴政的即位都有很大的功勞,而且呂不韋在天下士子心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因此,嬴政不忍殺掉呂不韋,只能將他封到河南洛陽。 但是,呂不韋的政治生涯雖然結束,但是呂不韋在社會上的聲望依舊不減當年。呂不韋離開咸陽時,咸陽城中計程車子、官員送行的人絡繹不絕,給足了呂不韋面子,同時也相當於狠狠地打了嬴政一個耳光。
呂不韋受封洛陽之後,仍然以相邦和仲父的地位自居,當地官員上任之時都得拜訪呂不韋。洛陽士子以及門下客卿紛紛表達對呂不韋的崇敬,以及對他遭遇不公平待遇的憤恨,秦始皇的王權收到了嚴重的挑戰。秦王嬴政一怒之下,書信一封發配呂不韋去偏遠的蜀地,信中說道:“你對秦國有何貢獻呢?秦國封你在河南,食邑十萬戶。你對秦王有什麼血緣關係?而號稱仲父。你與家屬都一概遷到蜀地去居住!”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
嬴政的這封信,可謂給了呂不韋重重一擊。信中全盤否定呂不韋對秦國的貢獻,以刻薄的語氣質問呂不韋。這對呂不韋產生了深深地打擊,呂不韋知道,自己辛苦一生所做的貢獻居然被嬴政完全否定,怎能不難受呢?呂不韋知道,就算自己身處蜀地,也消除不了秦王對自己的猜忌和憎恨,最終難免一死。罷了!罷了!倒不如自取痛快,鴆酒一杯,了卻了今生封侯拜相的美夢!
-
9 # 香茗史館
呂不韋作為輔佐了秦國兩代帝王的功臣,對於大秦堪稱功勳卓著,然而自嬴政於秦始皇九年(前238)舉行冠禮誅殺嫪毐之後,呂不韋的處境可以說越來越尷尬,不僅被罷免回家,而且秦始皇一紙書信將其所有功勞全部抹殺,並令其遷居屬地。呂不韋不傻,他知道自己已經到了為秦始皇所不容的地步,自盡已經算是一種體面的死法了。
△呂不韋劇照
秦始皇誅滅嫪毐之後,呂不韋的處境越來越尷尬呂不韋本是經商出身,見秦公子異人“奇貨可居”,遂棄商從政,不僅一手將異人扶上國君之位,而且先後輔佐秦莊襄王、秦始皇兩代秦王,對秦國也算是功勳卓著。秦始皇繼位之後,不僅尊奉其為相邦,甚至稱之為“仲父”。
秦始皇繼位之初年紀尚幼,因而朝政基本掌握在呂不韋手中,又因秦始皇生母趙姬本是呂不韋府上的姬妾,因此兩人竟然時長私通。後來,呂不韋見秦始皇逐漸長大,生怕事發之後對自己不利,這才將嫪毐引薦給趙姬,趁機得以脫身。
嫪毐入宮之後,則憑藉著出色的“床笫功夫”極受趙姬寵愛,而憑藉著趙姬的寵信,嫪毐開始迅速擴大勢力。秦王政九年(前238年),嫪毐酒後斥責一位大臣,竟然自稱秦王假父,該大臣於是向秦始皇告發,稱嫪毐並非宦官,且和趙太后私通生下兩個兒子。
秦始皇下令徹查此事,嫪毐得知後,狗急跳牆之下便準備發動叛亂。秦始皇為了穩住嫪毐,便宣佈將在嫪毐和趙姬居住的雍城蘄年宮舉行冠禮,嫪毐以為秦始皇尚未發現自己的罪行,再加上叛亂準備尚不充分,便將叛亂的時間選在了秦始皇舉行冠禮之時。
因為秦始皇早有準備,嫪毐的叛亂最終被秦始皇佈置好的三千精兵剿滅,嫪毐最終被車裂,曝屍示眾,移滅其三族,並處死了嫪毐和太厚趙姬所生的兩個私生子,就連趙姬也被囚禁雍城。而正是由於這件事牽扯到了呂不韋,其於次年被罷免相位,並被驅逐出咸陽,遷往河南封地居住。嫪毐和呂不韋先後被除,秦始皇這才算真正大權在握。
可以說,此時的呂不韋處境極為尷尬,憑藉著曾經的功勞和在朝中的勢力,雖然保住了性命,但正是由於這股龐大的勢力,同樣也會遭到秦始皇的猜忌。畢竟,對於秦始皇這樣一位強勢的帝王來說,曾經大權在握的呂不韋,顯然已經成為了其掌權的一個絆腳石。
一封書信成為最後一根稻草,呂不韋最終選擇自盡而亡呂不韋被貶河南之後,卻並未因失勢而變得門可羅雀,各諸侯國的賓客使者紛紛前來拜訪,可以說是絡繹不絕、門庭若市。各國使者不去拜訪秦王,卻跑去拜訪一個已經被貶的前相邦,這讓秦始皇會如何想?你呂不韋是意圖不軌呢?還是想叛逃他國?
於是乎,秦始皇的一紙書信便從咸陽宮送到了呂不韋手中,信中寫道,“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意思是說,你呂不韋對秦國有什麼功勞?可以讓秦國封你在河南,食邑十萬戶。你與秦國有什麼血緣關係?竟然敢號稱仲父。並命令其與家屬遷居蜀地。
這封信看似只是些指責之語,但卻堪稱誅心。秦始皇短短几句話,便等於將呂不韋之前對秦國的功勞和貢獻全部抹殺,而這些可以說是呂不韋可以保命的一大砝碼。呂不韋顯然是個聰明人,看到這封信之後,心裡應該已經極為清楚,秦始皇對自己的容忍幾乎已經到了最後底線。
呂不韋正是看清了自己與秦始皇矛盾的根源,因而知道秦始皇遲早要處死自己,此時的他除了一死之外,已經別無他途可走。呂不韋很清楚,秦始皇此時不殺自己,除了自己的功勞之外,更是源於自己還沒有足以致死的罪名。
這種情況下,如果呂不韋選擇自盡,那麼由於自己的威脅將不復存在,那麼憑藉自己此前的功勞和苦勞,秦始皇想必也不會再難為自己的家人。可如果等到秦始皇最後舉起屠刀,恐怕連自己的家人都無法倖免了。
事實上正是如此,在呂不韋死後,秦始皇不僅沒有難為其家人和族人,甚至連已經遷徙到蜀地的嫪毐門客都准許回到京城。
-
10 # 梁老師說歷史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呂不韋咋死的?瞅見這個問題,百分之八九十的小夥伴一準就認為,嗯,這還用問,還不是私生子的事。
如果您真要抱著這種看法,俺覺得,咱真有這個義務給您糾正一下,啥私生子不私生子的,壓根就不會出現這個事。
好咱先把這事整明白了,然後在說題主的事,畢竟這事弄不明白,呂不韋被殺的事,咱也說不清楚。
呂不韋和秦始皇之間的關係咱讀史的時候,要用心去讀,去分析,去理解他說的,前後咱的聯絡,您要是囫圇吞棗的讀下去,您也只能明白個一二三,更深層次的四五六,這就缺點了。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呂不韋這人首先是個商人,而且是個大商人,超級有錢。但咱古代歷來就是個重農抑商的社會。
所以商人雖然恨有錢,但社會地位不高,因為大傢伙都認為他們這波人,不勞而獲,缺乏勤勞的本質。
商人是一手低進,另一手高出,這不就是不勞而獲嗎?所以就三字——瞧不上。就算您再有錢,絲綢這種衣服您也不能穿。
那麼呂不韋這人心比天大,所以他就想著做一筆他人生當中最大的生意,將他所有的籌碼都壓在,守在趙國當人質的異人身上。
咋說呢?異人這人不是很出彩,但他的身份就值得呂不韋堵上一把,因為異人是秦王安國君(押注在異人身上的時候,還不是)的兒子。
所以在趙國不受趙人待見的異人,這就成了呂不韋的座上賓。
這不要錢給錢,要物給物的,最後還把自己的老婆趙姬給搭上了,成了異人的老婆。
最後這趙姬就生下了嬴政。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就出現了一個問題,有史料說,這趙姬嫁給異人的時候,已經身懷有孕了,所以這嬴政應該是呂不韋的兒子。
是這樣的嗎?
拉大吧,秦始皇嬴政他就是異人秦莊王正兒八經的兒子,沒那麼多彎彎繞。
俺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俺先問大傢伙一個問題,秦始皇的父親異人他的智商線上嗎?
就這問題,一問出來,估計大傢伙都得樂,啥問題?毛病!異人的智商要是不線上,秦王這位子不管他怎麼努力也輪不到他呀,畢竟異人的兄弟就有二十多個。
對嘍!既然智商線上,那麼問題來了。趙姬如果在異人之前就有了秦始皇,那麼在異人的眼裡,秦始皇就是不足月,既然不足月他難道不會產生懷疑?
要知道異人可不止有嬴政這一個兒子,他還有一個叫做成蟜的兒子,立太子的時候,就不會有嬴政什麼事了。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要說了:“那萬一,秦始皇的出生是超期呢?”
超期?你快拉倒吧,根據現代的醫學,孩子要是超期妊娠,他就很難保住這孩子,就算是生下來,很大機率就不是個正常孩子,很可能智商有問題。
秦始皇可是偉大的人物,一輩子精力旺盛不說,壓根就是個工作狂人,所以上面這事基本上不可能發生。
那麼結論就是趙姬先是呂不韋的老婆,後是異人的老婆,這說法可信,但接下來說秦始皇是呂不韋的兒子,不可信,這其實就是一個嫁接的說法,中間就存在著斷層,這前因後果您沒法給他連起來。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要說了:“你這不對呀!人家《史記》上可是明確記載了秦始皇就是呂不韋的兒子。”
你快拉倒吧,你這一準是沒有把《史記》看完,人家《史記》中可是兩種說法。
首先在《史記》中的《秦始皇本紀》中司馬遷已經很明白的告訴大傢伙,秦始皇的的確確就是秦莊王異人的兒子。
可回頭他就在《史記》中的《呂不韋列傳》中又提到秦始皇是呂不韋的兒子。
瞧見嗎?前後有點矛盾,難道是司馬遷錯了?
司馬遷沒有錯,他只是一個史料的整理和轉述者,這就是他的可貴之處,他看到了什麼,聽到到了什麼,就會如實的記錄下來,因為他沒法證實這個結論,所以就會出現這樣的記錄。
如果他能夠從各個方面佐證了結果,他就會只做一種描述。
所以在看《史記》的時候,他有些地方是矛盾的,有人就拿這事來說司馬遷的過錯,不,俺覺得這才是一個史料記錄的可貴之處。
能夠證明的,他想辦法去證明,不能夠證明的,他如實記錄。畢竟史料這東西,都是年代很遠的事的。
所以《史記》沒有錯,司馬遷沒有錯,錯的是讀這書的人,不細細的去想這事。
咱在說這呂不韋他這頭,他可是把身家都壓上了要堵一下。那麼他是怎麼知道這趙姬懷的就一定是個男孩?這五五開的機率可不好壓,加上異人要是懷疑,這風險太大,不值當,一旦異人起了疑心,他要是做了秦王,他呂不韋只有被砍腦袋的結局。
您要知道,歷史上的所有秦王,這都不是好糊弄的主,言而無信這幾乎就成了他們的標配。
要知道異人成為秦王之後,才派人把趙姬接了回來,如果異人有懷疑,您覺的他會把趙姬接回來嗎?
那麼秦始皇為什麼要殺掉呂不韋呢?很簡單,首先呂不韋不僅和趙姬的關係不清不楚,為了自己脫身,還給趙姬介紹了一個嫪毐,而且這嫪毐還給秦始皇弄了倆弟弟。
秦始皇這可是眼裡揉不得沙子的主,知道了這事,直接就召集人馬不僅夷了嫪毐三族,還把他倆來路不正的弟弟殺了。作為母親的趙姬直接就被秦始皇給逐出了咸陽,落了個母子永不的相見的結果。
就為了他們母子和好如初,為這事進諫的大臣前前後後被處死了二十七個,而且還把屍首直接給掛到了宮牆之上,直到第二十八個諫臣茅焦才說服了秦始皇,將趙姬接回了咸陽。
就這結果,您就能感覺到秦始皇的憤怒,那麼作為根源的呂不韋,您覺得有個好嗎?
但結果卻是,秦始皇將呂不韋給放了,僅僅是免掉了他的職務。
是秦始皇大發善心嗎?顯然不是,因為太多的賓客為呂不韋說情了。
這事到這可以說是結束了,但卻在秦始皇的心裡種了一個小小的種子,畢竟一個人的影響力太大,總會招來君主的猜忌,這很正常。
過了一年之後,各國諸侯來串門,大傢伙來了都要問上一問呂不韋。
在秦始皇的眼裡,這就是不知秦王而知呂不韋的現象。
這種現象是個君王就不會讓他持續下去。
一封信過去之後,呂不韋就知道自己該幹嘛了,現在死的只是他一人,如果不死,死的可就不知道幾何了。
當然這封信裡邊可沒有提讓呂不韋至少,只是表達了一下秦始皇的憤怒而已。
呂不韋是個明白人,所以他喝了毒酒自殺了。
那麼這事結束了嗎?沒有!秦始皇下了《逐客書》要驅逐六國食客,這就是這事影響到最後的結果。
當然這事在李斯的《諫逐客書》得到了妥善的解決。
其實呂不韋這事,就算是沒有嫪毐,他也逃不過最終被免除官職,甚至被殺的命運。
因為秦始皇他需要的是一個聽命與他的朝堂,而呂不韋卻是一個能左右這個朝堂的人。
-
11 # 趣談唐宋元明清
其實從某種道理上來說,秦始皇未必非得讓呂不韋死,只是想讓呂不韋把手中的權力全都交出來。可是呂不韋這個人太擰了,遇到這種事情直接就使勁懟,懟來懟去,把自己的命也給懟沒了。
一、是詭異的對話。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徒處蜀!其實關於呂不韋死之前看到的那封信就是這封信,這封信表面上看也沒啥,無非就是幾個問號,幾個感嘆號嗎?
而且在古代的時候又沒有標點符號,所以呂不韋在一邊讀來讀去也讀不懂什麼意思,是不是?
並不是,在這裡先簡單講一下這封信當中的內容:你對於秦國有什麼恩情嗎?秦國封你河南大片領地讓你擁有十萬戶的糧食,除此之外還給你仲父的稱號,你對於秦國有著什麼親情嗎?
這些既然都沒有,那就趕緊跑到蜀地去吧。
這句話說得直白一些,就是削除呂不韋所有的權利,然後把呂不韋趕到蜀地。
二、呂不韋的不服氣。其實呂不韋是有兩把刷子的,而且他的這兩把刷子非常能刷東西。
大家也都知道在古代的時候有這樣一本書籍《呂氏春秋》,而《呂氏春秋》足以成為百家爭鳴當中的佼佼者,就源於呂不偉來了一個大雜燴。
我們會發現呂不韋有才氣、有能力、有手段,對於秦國之前的皇帝也有恩情,所以才擁有當下的地位。
可是這個地位還沒做幾天呢,就被秦始皇指著鼻子罵:你對秦國有什麼恩情嗎?你為什麼會有現在的這樣的權利呢?
這一下子呂不韋也受不了啊,一來二去也就嘎嘣脆了。
三、古代的奇怪政治哲學。接下來我們需要做一點小延伸,這個延伸大家在電視劇在影視劇當中都有涉及,在此我們不多講,只是簡單的講一講。
我們會發現古代一個君王突然給一個臣子送了一個空殼子,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臣子自殺,然後把頭顱放在空殼子裡,對嗎?
古代的時候皇帝突然給臣子一條白繩子,這又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臣子需要把繩子系在一個牢靠的地方,然後把自己的頭塞進去,對嗎?
其實這就是屬於古代的政治哲學,明面上看只是給你一個自由選擇,你想咋地咋地,但實際上你只有死路一條。
小夥伴們,你們認為呢?
-
12 # 這個歷史很正
呂不韋是被秦始皇逼殺。
呂不韋這個人怎麼說呢?確實是當世的人傑,有野心,有氣魄,也有膽量。
呂不韋在幫助秦始皇他老爹當上皇帝后,搖身一變就是秦國的宰相,受封河南,食邑十萬戶,而且還當上了國君的仲父。一時之間大權在握,府下門人食客三千人,顯赫至極。
但是他不知道國君只有一個,至高無上的權力也只有一個,而這一切都是屬於那個叫嬴政的男人。
所以無論呂不韋是什麼目的,不管是為了秦國好,還是他自己好,只要他的存在妨礙了嬴政使用至高無上的權力的時候,那麼就是呂不韋他該落幕的時候。
所以嬴政在他成年之際,先是以雷霆手段革除了呂不韋送給趙姬的男寵嫪毐,滅了他三族。而嫪毐是呂不韋送進宮的,所以在第二年,呂不韋就被革除了宰相職位,此時嬴政才是真正的掌握了國君大權。
雖然嬴政收回了屬於國君的大權,但是呂不韋在朝中經營數十年,政治勢力極為龐大,因此為了永絕後患,秦始皇給了呂不韋一封信。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徒處蜀!短短的一句話,就把呂不韋的功績撇得乾乾淨淨,同時這也幾乎說明了嬴政要處理他呂不韋,因此,只有他自己自殺,還能留一個全家性命,要不然等到嬴政自己動手了,那就不是呂不韋一個人了,而是呂不韋的一家。
-
13 # 星淵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2694949999221915&wfr=spider&for=pc
呂不韋是飲鴆自殺而死的,表面上看呂不韋之死是嫪毐事件的後續,實際上是因為呂不韋跟嬴政政見不和!嫪毐能跟趙太后通姦,完全是因為呂不韋從中操作;但是呂不韋的真正死因是他想採用《呂氏春秋》治理秦國,而嬴政想用法家思想治理天下!嬴政發現呂不韋的政治綱領無法改變後,剝奪了他的一切官職,讓他回洛陽老家養老;呂不韋回了洛陽後大宴天下名士,繼續宣揚他的政治綱領;嬴政擔心呂不韋的影響力太大會動搖國本,於是勒令他全家遷往巴蜀;呂不韋懼怕嬴政誅殺他,於是當晚飲鴆毒而死!
呂不韋是一代奇人,他從商取得了巨大成功,可謂富可敵國;然後他由商業轉戰政界,先後輔助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秦王政四代秦君,主宰秦國政權二十餘年,擊滅東周,擊敗六國最後一次合縱攻秦,為秦國統一華夏奠定了一定基礎!呂不韋失敗的地方在於一個情字!為了加強政治同盟,他將愛妾趙姬送給嬴異人;趙姬寡居後兩人共管秦國,還舊情復燃同榻而眠!呂不韋精力不能滿足趙姬後,他又引薦嫪毐服侍趙姬,最終釀成秦國王室醜聞!
嬴政是一個特立獨行的天生王者,呂不韋想用他的思想影響嬴政,透過嬴政將他的治國理想實現!呂不韋聘請王綰、李斯等一幫名士編寫了一部治國安邦的鉅著《呂氏春秋》,並將此書交給嬴政點評!嬴政看了呂氏春秋後,沒有作點評,他當著呂不韋的面誦讀商君書!之後呂不韋又將呂氏春秋分章節懸掛在咸陽南市,邀請天下人來點評,並允諾能修改一字者得千金!嬴政則將商君的雕像樹立在南市,秦人見了商君像莫不感懷!
最終嬴政憑藉著他的王者氣度,成功將呂不韋的主要門客王綰、李斯拉到他的陣營,又取得軍旅世家蒙氏、王氏的支援!呂不韋不願意改變他的治國理念,最終嬴政以嫪毐事件為由罷免了呂不韋,讓他回洛陽養老!呂不韋錢多又豪爽,他大宴天下名士,不遺餘力的宣傳他的呂氏春秋,一時間洛陽人來人往,儼然成了一個學術中心!嬴政寫信嚴厲斥責呂不韋太過張楊並勒令他全家遷往巴蜀,呂不韋以為嬴政要殺他,為了避免刑場受戮,呂不韋選擇服毒自盡,也就是喝鴆酒而死!
-
14 # 君臨萬方
表面上看呂不韋見到秦始皇的信就死了,其實背後涉及的是權力的爭鬥。嫪毐、呂不韋對少年秦始皇形成了嚴重威脅,除此之外,而呂不韋還想牢牢把控權力。這對於已經親政的秦始皇來說,自然是無法容忍的。這封信的背後,是對權力的角逐。呂不韋自殺,正是洞悉了秦始皇的這個意圖。
嫪毐、呂不韋對嬴政的威脅呂不韋眼見嬴政一天天長大,害怕自己和太后的私情被發現,因此把嫪毐晉獻給嬴政母親。嫪毐獲得太后歡心,對權力的慾望也越來越大。此時,嬴政還沒有親政,太后臨朝,使得嫪毐得以掌控權力。
太后私與通,絕愛之。有身,太后恐人知之,詐卜當避時,徙宮居雍。嫪毐常從,賞賜甚厚,事皆決於嫪毐。嫪毐家僮數千人,諸客求宦為嫪毐舍人千餘人。而此時的呂不韋,擔任秦國的丞相,號稱仲父。呂不韋和嫪毐為了爭奪權力,分成了兩個集團,鬥爭得十分激烈。當時秦官上下官吏,都有這樣的感慨:“與嫪氏乎?與呂氏乎?”
這兩人的權勢,無疑嚴重威脅著少年秦始皇的地位。呂不韋還好一些,嫪毐卻直接想取而代之了。嫪毐和太后有兩個孩子,被灌了迷魂湯的太后,竟然同意嫪毐叛亂,然後立嫪毐之子為王。
(嫪毐)與太后謀曰“王即薨,以子為後。”等到嬴政舉行成年冠禮之時,嫪毐趁機發動叛亂,但被嬴政迅速平定。嫪毐被夷三族,他的賓客都被遷到蜀地。太后被遷到雍,有人敢替太后說情,便被秦始皇無情殺掉,前後一共殺死二十多人,足見秦始皇對這件事的憤恨。
在這個過程中,呂不韋和太后的事也被牽連進來。呂不韋之所以沒被秦始皇殺掉,功勞大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呂不韋一直站在嫪毐的對立面,替秦始皇分擔了壓力,才換得一個被免職的結果。
王欲誅相國,為其奉先王功大(呂不韋讓秦始皇父親登上王位),及賓客辯士為遊說者眾,王不忍致法。呂不韋想把持權力的企圖但在第二年,呂不韋仍舊被罷免相國之位,被趕回到他的河南封地。但呂不韋想要繼續把持權力的企圖,這是秦始皇不能容忍。
戰國時期,養士風氣盛行。而且這些士,往往能影響列國局勢的走向。蘇秦佩六國相印攻秦、張儀以六里地騙楚懷王、毛遂自薦、雞鳴狗盜以及竊符救趙等故事,裡面都有“士”的身影。這就使得養士風氣大行,因為養士多少和能掌握的權力密切相關。
當是時,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趙有平原君,齊有孟嘗君,皆下士喜賓客以相傾。呂不韋以秦之強,羞不如,亦招致士,至食客三千人。甚至李斯都是呂不韋的門客,呂不韋未嘗沒有用李斯監督秦始皇的用意。嫪毐也是有樣學樣,豢養大批賓客,”家僮數千人“。因此,即使呂不韋被貶到封地去,他依舊可以靠自己手下大量的”士“來維持自己的統治。
當初,呂不韋組織門客編寫《呂氏春秋》,而且恰恰在秦始皇親政之前公佈出來,是想自己的學說佔據制高點,簡直就是一份施政綱領,其用意無外乎是讓秦始皇成為他學說的實踐者,從而維持自己的權力。
所以,當有人請求逐客的時候,秦始皇才會毫不猶豫地同意了。因為這些來秦國遊歷的”士“,已經威脅到秦始皇的權力。後來還是在李斯的勸說下,秦始皇才解除了逐客令。
呂不韋阻擋了秦朝一統天下的進度除了呂不韋權力太大、威脅到秦始皇的位置外,呂不韋的理念也和秦始皇發生嚴重分歧。此外,呂不韋的一些行為,也影響了秦朝統一全國的進度,這自然引起秦始皇的不滿。
《呂氏春秋》中,大肆宣傳用”義兵“兼併天下,”攻無道而伐不義“、”以除民之仇“,這些論調和秦始皇法家的思想是格格不入的。秦始皇更欣賞的,是尉繚的間諜計策。用間諜到六國活動,金錢開道以腐化他們。如果不接受金錢孵化,則派刺客刺殺。等到離間完君臣的關係,則後續派大軍前去攻打,自然事半功倍。
除此之外,呂不韋和諸侯牽扯太深,也影響著秦朝的統一大業。呂不韋本來已經被封賞”食藍田十二縣“,後又”食河南洛陽十萬戶“。不久之後,燕國的河間十城也被作為他的封地。後來,趙國又割城池以廣呂不韋河間封地。呂不韋被罷免後,這些諸侯的使者還跑到呂不韋封地,”諸侯賓客使者望於道“。
綜上所述,掌握了巨大權力的呂不韋,想要憑藉《呂氏春秋》作為施政綱領,其對權力的企圖已被秦始皇偵悉。和諸侯打得火熱的呂不韋,已成為秦始皇統一全國的障礙。在罷免呂不韋后,秦始皇好長時間沒有設定丞相,就是為了收回權力滅六國。
因此,當呂不韋在被遷徙到蜀地的路上,收到秦始皇的書信後,呂不韋讀懂了秦始皇信背後的用意。呂不韋飲鴆酒自殺,以免以後被捲入更大的權力漩渦。
-
15 # 唐古看今
呂不韋是服毒自殺而死的,之所以他要自殺是因為他的夢想破滅了!
呂不韋本是戰國末年的一個商人,做了很多“教科書式”的成功案例,但他卻不甘心這輩子只做個商人,於是他把“觸角”伸到了政界,試圖以從政的方式“名垂千古”,但他從政的方式也與眾不同,做了回曆史上最早的“風投家”,使他成功的進入了政界!
呂不韋“風投”的目標是在趙國做人質的秦異人,秦異人當時在秦國非常不受待見,於是就被送到了趙國做了人質,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呂不韋跟秦異人相遇,出於一個商人的直覺,呂不韋覺得秦異人“奇貨可居”,能幫他走上從政之路,於是就決定對他進行“風投”,想以自己的能力幫助秦異人回秦國繼承王位!
接下來呂不韋就開始實施自己的計劃了,首先他幫秦異人在趙國打理好人際關係,讓秦異人以後能順利離開趙國,後來呂不韋又到了秦國,在秦國內部幫秦異人提升人緣關係,為秦異人回國後做準備。呂不韋還把自己最寵愛的小妾趙姬送給秦異人,目的是為了能更好的控制秦異人,當然還有一個不可告人的目的就是當時趙姬已經懷了呂不韋的孩子,呂不韋想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掌控秦國!
不久後,秦異人被召回秦國繼承了王位,也就是後來的秦莊襄王,當秦莊襄王死後,趙姬的兒子嬴政即位,而此時的呂不韋在秦國的地位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而作為秦國的最高統治者贏政也要尊他一聲“仲父”,這一切都正是呂不韋想要的結果,此時的他已經到了人生的最巔峰!
但是,贏政哪是那麼容易受人擺佈的人,在出了嫪毐穢亂宮闈事件後,贏政索性連呂不韋也一起處置了,他先把呂不韋貶到了河南,又給呂不韋寫了一封信內容是:你對秦國有什麼功勞?秦國封你到河南,給你食邑十萬戶。你和秦國又有什麼血緣關係,竟要我喊你為仲父?你和你的家人都去蜀地居住吧!
《史記·呂不韋列傳》:“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這時的呂不韋才幡然醒悟,原來自己前期所做的一切都成為了一場空,自己的“風投”計劃原來是在為他人做“嫁衣”,於是乎呂不韋在去蜀地的路上選擇了服毒自殺,完結了自己的一生!
-
16 # 雲端白楊
呂不韋是怎麼死的?為何看了一封信就自殺了?
任何事情的發生存在一定的因果關係,呂不韋的死也是一樣的,是眾多因素作用的結果。總的來說,有這麼三點:
01 私通太后自從秦莊襄王,也就是秦王的老爹去世後,他的母親趙姬不甘寂寞,隨即與國相呂不韋也就是自己的前夫勾搭上了。
《史記·呂不韋列傳》記載“秦王年少,太后時時竊私通呂不韋。”這種事情,即使是在民間,也是被看作是道德敗壞的事情,何況是發生在宮廷之中呢。
這種事情一天兩天可能不一定有人知道,但時間長了肯定會傳到秦王嬴政的耳朵中,揹負著這種名聲,他內心不產生恨意?
02 嫪毐之亂作為人精的呂不韋對此種事情的後果看得很明白,但當時太后趙姬正在監國,自己一時難以擺脫趙姬,為此,呂不韋採取了一個以桃代李的辦法。
他先是“乃私求大陰人嫪毐以為舍人,時縱倡樂,使毐其陰關桐輪而行,令太后聞之,以啖太后”,然後,又用金錢買通後宮執行宮刑的太監,以“詐腐”之法將嫪毐晉送給太后,為了掩人耳目,只是將嫪毐的鬍子拔掉。此種作法,雖然讓自己達到了擺脫趙姬的目的,但手段有點下流。
而嫪毐是個政治痞子,他既色膽包天,又有著非常大的政治野心。憑著自己過人的器物,極受嫪毐太后寵愛,還與太后生有兩兒子。
據記載,嫪毐還與太后謀劃,等到秦王嬴政過世後,要立自己與趙姬的孩子為王。
但還未等到這一天,在秦王嬴政達到親政年齡時,嫪毐便急不可耐地“矯王御璽及太后璽以發縣卒及衛卒、官騎、戎翟君公、舍人,將欲攻蘄年宮為亂” 。
秦王嬴政發覺後當即命令呂不韋領兵平亂,很快就將叛亂平定了。之後,對嫪毐施以車裂之刑,嫪毐與太后所生兩子被裝在麻袋摔死了。參與叛亂的骨幹全部被殺,其餘人員都被流放至蜀,太后趙姬被遷往雍(就是現在的陝西鳳翔)。
雖然呂不韋未參與叛亂,但叛亂的源頭嫪毐是他推薦給太后的。因此,秦王在追究這一事件時,就追到了呂不韋的頭上。
《史記·呂不韋列傳》說“王欲誅相國,為其奉先王功大,及賓客辯士遊說者眾,王不忍致法。”就是說,秦王嬴政想當時就想殺了呂不韋,但念及其扶持先王秦莊襄王上位,加之前來遊說的人多,就沒忍心。
雖然秦王嬴政沒有宣佈呂不韋犯什麼罪,仍讓他當相國,但也絕不鬆口說呂不韋在嫪毐叛亂事件中是無罪的。
後來,秦王嬴政在齊人茅焦的勸說下,將太后趙姬從雍迎回咸陽,可能為了防止呂不韋與趙姬之間舊情復發,就將呂不韋遷往他的封地河南。
03 過於張揚可能呂不韋覺得秦王嬴政這麼處理他,就算是放過他了,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到了封地,卻忘了自己尚是待罪之身,在行動上不加檢點,與“諸侯賓客”仍時相往還。
《史紀·呂不韋列傳》說“歲餘,諸侯賓客使者相望於道,請文信侯。”
這在秦王嬴政眼裡,覺得呂不韋是在向自己示威和挑戰。
秦王嬴政恐其為變,就給呂不韋寫了一封信,說“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並讓呂不韋及與家人遷往蜀地。
由於那時蜀還是荒蕪之地,從秦的祖上起就常向這地區遷民及把罪人流放到那兒。
這對曾處相國之尊,食河南十萬戶的呂不韋來說,竟落到這種境地,心裡是難以接受,又加之秦王嬴政在信中的語氣十分的嚴厲,把之前給予呂不韋的功勞全給抹去了,對他的打擊太大了,心中產生了絕望。
而作為一個可以運作“奇貨可居”這種奇謀的政治家來說,他也預料到了自己的結果,所以在秦王面前他一句辯白也沒說,“乃飲鴆而死”。
從以上可以看出,呂不韋的死是其因嫪毐叛亂遭牽連而釀成的一起悲劇。
-
17 # 嶺南客家人
呂不韋確實是看了秦始皇的一封信後自殺的,但是他自殺的原因並不是因為這封信這麼簡單。呂不韋早就料到秦始皇會殺他,這封信的到來讓他心中的靴子終於落地了。呂不韋為什麼覺得秦始皇一定會來殺他呢?精明的大商人呂不韋當年對秦始皇的父親當做商品進行投資,他不可能不對秦朝宮廷潛規則有所瞭解。所以,他一定知道秦朝有一個壞傳統,即秦國經常對宰相卸磨殺驢,下場都不好。形成這樣的壞傳統應該說從商鞅變法開始,商鞅幫助秦國打造一個強力的耕戰國家,追求君主專制中央集權是它的必然結果,於是宰相權勢過大必然遭到秦王的打壓,從某種角度來說,商鞅死在了自己設計的制度中,也殃及了他身後的宰相們。
1、 秦國為了追求霸權,廣納四方人才,各方有志青年從各個國家湧向秦國。商鞅就是這樣的有為青年之一,他的才能得到秦孝公賞識,最後身至宰相之位。商鞅變法讓秦國走向強國之列,但秦孝公死後,秦惠文王卻要殺他,商鞅最後逃跑不及,被五馬分屍。
2、 張儀採用連橫政策助秦國破六國的合縱之術,被秦惠王封為宰相。但秦惠王一死,新秦王登基,他也面臨商鞅的處境,有可能被殺,於是他趕緊逃跑,比商鞅幸運的是他成功逃到了魏國,但也很快死去。
3、 甘茂歷經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王三朝,在秦武王時被立為丞相,到秦昭王時因為被其他大臣詆譭,因害怕秦昭王殺他,甘茂又逃離秦國。可以想象如果甘茂不離開,他的後果應該也是被殺。
4、 魏冉是秦宣太后的弟弟,因擁立秦昭王繼位,他的地位在秦國極其煊赫,多次拜相。但最後被秦王撤職,悲憤而死,下場慘淡。
5、 范雎因提出遠交近攻的策略,被秦昭王器重拜相。但最後被秦昭王猜忌,不得不辭職,不久病死。
以上所列的商鞅、張儀、甘茂、魏冉、范雎等秦相下場都不好,死的死、逃的逃。他們都是呂不韋之前的宰相,呂不韋之後的李斯和趙高也難逃魔咒,所以呂不韋被秦始皇撤職後被趕到了他的封地,他應該知道他的下場不會很好,秦國的傳統不會讓他頤養天年慢慢變老,況且他曾經和叛黨嫪毐、趙太后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如今嫪毐已被殺,趙太后已經形同軟禁,所以當他接到秦始皇的信,他已經明白他的命運。
-
18 # 李時針的時針
呂不韋是看到秦王嬴政的遷徙令之後,飲鴆而亡。
奇貨可居呂不韋的一生堪稱傳奇,他完成了有一個富商到權臣的轉變。當年呂不韋還是個商人的時候,他去邯鄲街頭賣貨,看到了嬴政的父親異人。當時的異人正在趙國為質子,異人是秦昭襄王二兒子安國君的孩子,他在眾多的孩子裡面年紀不上不下,母親也不受寵,他也不受父親的寵愛,因而安排到趙國做人質。
呂不韋瞭解到異人的情況之後,嘆了一聲此子“奇貨可居”,回家找父親商議此事,在得到父親的認可之後隨即去拜訪異人,稱能“大子之門”。異人被呂不韋說動,與呂不韋一拍即可,當即表示,如果能順利繼承王位,要與呂不韋共坐天下。
呂不韋變賣家產,到秦國去拜訪安國君的寵妃華陽夫人,並說服華陽夫人的弟弟與姐姐,讓她扶持異人,華陽夫人在被姐弟勸說又充分權衡之後,將異人過繼到她的門下。並且使出絕招,一哭二鬧求安國君立異人為嫡子,刻符作證。
秦昭襄王在位時間太長,等到安國君即位時,安國君早已油盡燈枯。在位三天就撒手人寰,異人終於當上了秦王,封呂不韋為丞相,於此同時還把他封為文信侯,在河南分了呂不韋十萬戶作為呂不韋的食邑。呂不韋搖身一變,從富商變為一國丞相。
異人在位時間不長,三年就死了。自此呂不韋開始扶持13歲的嬴政。
禍亂宮闈異人去世之後,嬴政的母親趙姬每日那是飢渴難耐,她原本是呂不韋的小妾,現在雖然貴為一國太后,但是她還是寂寞難耐。沒事就約呂不韋進後宮“彙報下工作”,隨著嬴政一天天長大,這呂不韋感覺自己在玩火。於是將門客嫪毐推薦給趙姬,自此趙姬與嫪毐夜夜笙歌,倆人一不小心,趙姬還為嫪毐生了倆孩子。本來養個男寵也沒啥,生孩子過分點好歹也就算了,但是趙姬給予了嫪毐過多的權利,使得嫪毐發展為與呂不韋集團相當的另一個大的集團。嫪毐被封為長信侯,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請他來決斷。
隨著秦王嬴政一天天長大,秦始皇九年,嬴政要舉行加冠禮,自此之後就要親政了,嫪毐不忍放棄這麼大的權利,發動了宮闈政變。很快嫪毐被鎮壓,逃脫之後被捉回來車裂而死。秦王嬴政徹查此事,得知嫪毐的亂政也與呂不韋有關係。礙於呂不韋對於秦國的偉大功績,他將呂不韋貶謫回河南老家頤養天年。並將他的母親趙姬流放到外地。
呂不韋不知收斂,飲鴆而亡呂不韋被貶謫回河南老家之後,他並沒有意思到自己是犯了錯了,這屬於秦王的大恩,留給他一命。回來之後,六國的使臣各種拜訪,想挖呂不韋去別國為丞相。呂不韋雖未曾答應,但是他還是享受這種眾星捧月的感覺,門前訪客絡繹不絕。嬴政知道呂不韋的能力,怕他被挖走,於是給了他一封遷徙令: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史記·呂不韋列傳》呂不韋看到之後,飲鴆而亡。
時針有話說呂不韋瞭解嬴政的脾氣秉性,他看到這封遷徙令就好似秦王向他打出來的第一拳,他即使遷徙到目的地,沒有因為舟車勞頓而死,也會被接下來的別的理由給搞死。弄不好還會波及子孫,禍及後代。
於是呂不韋選擇了自殺,能留下他的尊嚴,看透不說透還是好朋友,一但讓秦王痛下殺心,那麼他失去的可能不僅僅是生命了。
-
19 # 炒米視角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
公元前235年,秦國文信候、丞相,姜子牙23世孫,《呂氏春秋》的總編,秦始皇嬴政的“仲父”,因為受到嫪毐集團叛亂牽連,罷相歸國,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飲鴆自盡。
讓他絕望的正是嬴政的這一封“誅心之論”的信。
當初陽翟的大商人呂不韋,抓著千載難逢的時機,投機了一個列代商賈都不敢逾越的範疇。那就是投資未來秦國的國君。
現在他在秦國所得的一切,所取得的成就,都源於當初耳熟能詳的對秦異人的投資,一次次窮途末路,又一次次柳暗花明。當他決定投資異人的時候,沒人看好這個在趙國不受待見的秦王庶出的孫子,但是呂不韋不但禮遇他,給他負責的生活,還把自己的情人趙姬送給了他。
直到異人穿上楚人的衣服,認華陽夫人為母,改名子楚。徹底得到了秦國後宮楚國勢力的支援,最終成為了接班人。
當異人變成了秦莊襄王時,呂不韋賺得盆滿缽滿,拜為相國,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甚至莊襄王死後,呂不韋以嬴政的“仲父”的名義,迎立嬴政,獨霸秦國朝政。
但是呂不韋犯了一個決定性的錯誤,他認為嬴政年紀很小,而且會跟異人一樣,受人擺佈。所以他關注和投資的焦點都在趙姬身上,他甚至為了滿足趙姬,特地找了一個能轉木輪的嫪毐來伺候趙姬。
所以當嫪毐生出兩個孩子的那一刻。他們這一干人,包括呂不韋,所有人的結局其實都已經註定了。
既然趙姬能跟嫪毐生兩個孩子,那麼嬴政會不會是呂不韋和趙姬所生呢?
雖然很多人可以拿出證據,時間上對不上。但是悠悠眾口啊,嬴政為了取得自己的合法性。趙姬跟嫪毐以及孩子,那是絕對不能留的。呂不韋自然也是不能留的。
君何功於秦?君何親於秦?你還是到蜀地去吧。
真的沒功於秦嗎?有功,擁立之功。可以說沒有呂不韋當初的投資,嬴政永遠也不可能成為後來的秦王。
但是呂不韋敢承認,自己有親於秦嗎?腆著大臉,號稱“仲父”裸奔多年,這是在赤裸裸的炫耀嬴政是我呂不韋跟趙姬生的嗎?呂不韋想想都不寒而慄。
既然無親,又何來有功啊?此誅心之論者,在嬴政還沒有能夠徹底統一七國,才剛剛攥穩權柄的時候,顯得是那麼的權謀與老辣。所以嬴政的成功絕非偶然。
-
20 # 王二三在此
我們還是從秦王贏政的加冠禮開始講起,因為呂不韋的自殺,爆發點就是嫪毐事件。秦王贏政舉行加冠禮後,嫪毐就發動叛亂,贏政就迅速調兵鎮壓了叛亂。在鎮壓叛亂的過程中,嫪毐被活捉了,在審訊嫪毐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牽連出呂不韋。有兩條,呂不韋都逃不掉,第一,嫪毐是呂不韋的門客,是呂不韋照來的猛男;第二,嫪毐進宮,是呂不韋操作的結果,否則趙姬怎麼會知道嫪毐。所以,嫪毐事件,嫪毐要是被殺死了,可能會好一點。結果嫪毐被活捉了,一審訊,嫪毐全招供了,呂不韋很自然就被牽連進去了。但是我們要注意這個時間,秦王贏政處理嫪毐這件事,是秦王贏政九年的四月嫪毐叛亂,九月才對嫪毐車裂,滅三族,門客全部流放,但是當時並沒有處理呂不韋,而是拖到秦王贏政十年的十月,秦王贏政下令免去呂不韋相國的職務,讓呂不韋回到洛陽的食邑。所以處理呂不韋的時間和處理嫪毐事件相錯了13個月,這個時間拖得夠長了。其實在秦王贏政處理嫪毐的時候,他已經完全知道呂不韋在中間起什麼作用,但是他沒有處理。為什麼拖這麼長時間,贏政在處理嫪毐事件和趙姬時表現得非常果斷,手腕非常強硬,為什麼對呂不韋這麼仁慈,拖了一年多才處理?《史記》的記載有兩個原因:一是呂不韋輔佐先王有功,他輔佐子楚當上了國君,這是很大的一個功勞。再一個,有很多人為呂不韋求情。兩個原因之下,史書記載:“王不忍致法”,就是贏政不願意對呂不韋執行刑罰,所以這個事就被放下了。可見贏政在處理嫪毐和呂不韋的時候是有區別的,對呂不韋採取的是冷處理。那麼呂不韋為什麼會突然中間死掉呢?按說事情處理完了,呂不韋也回到了自己的食邑,嫪毐案算是結了,為什麼又會自殺呢?事情是這樣的。呂不韋的案子結束以後,史書記載,呂不韋回到洛陽,“歲餘,諸侯賓客使者,相望於道,請文信侯”。就是六國的使者絡繹不絕的來到洛陽,請呂不韋到六國去做官。這件事在當時是個很普遍的現象,秦國的丞相卸任以後,經常被聘到六國去做高官。所以呂不韋下臺以後,六國的使者也來請他,這本來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卻引起了秦王贏政的擔憂。贏政擔心,史書記載四個字,“恐其為變”,就是擔心呂不韋會暴亂。贏政的擔心出於這麼兩點考慮,一是呂不韋有才,而是呂不韋有聲望。所以贏政就給呂不韋寫了一封信,措詞很嚴厲,說你有什麼樣的功勞,秦國封給你河南10萬人作為你的食邑,你和我們秦有什麼樣的血緣關係,我竟然叫你仲父。從今天開始,你和你的全家都遷到蜀地去。前兩句是責難,後一句是遷徙令。所以秦王贏政對呂不韋的處理,首先是免官,第二步是流放。呂不韋看了這封信以後,飲鴆自殺。鴆是一種毒酒,喝毒酒自殺了。那麼呂不韋本來看到的是一個遷徙令,這封信不是叫他自殺的,為什麼自殺了呢?《史記.呂不韋列傳》記載,是呂不韋心裡感到恐懼,害怕秦王一步一步地緊逼,他擔心。我覺得還應該補充一點,就是呂不韋的自尊,呂不韋儘管是一個商人轉型為政治家,但是他也有自尊,你現在逼著我遷徙,那麼我不能等到你下令讓我死的時候我在死,我首先自裁,這就是呂不韋自殺的明因,寫在紙面上的原因。但是我覺得呂不韋的死,絕不僅僅因為這兩條,一是擔心,二是自尊,呂不韋之死的背後還有一個深層的背景。我覺得要講清楚這個背景,要從呂不韋的門客講起。呂不韋手下門客很多,史書記載,有三千人,嫪毐手下的門客是一千人左右。呂不韋養這麼多門客,其實是兩國原因,一是呂不韋想在門客中間選拔人才。呂不韋的門客確實是人才濟濟,其中出現了一個我們後面要講的李斯,原來就是呂不韋的門客。第二個原因,呂不韋覺得秦國這麼強大,竟然沒有一個人有那麼多門客,心裡很不服氣。因為這個時期,戰國後期,出現了著名的四公子:魏國的信陵君,楚國的春申君,趙國的平原君和齊國的孟嘗君。這些人下面都有幾千門客,呂不韋覺得秦國這麼強大,如果沒有那麼多門客,和四公子比起來太掉價,所以呂不韋盛養門客,就是這兩個原因。呂不韋手下三千門客,為呂不韋做些什麼事兒呢?第一,著書立說。呂不韋手下的門客為呂不韋編著了一個很有名的書叫《呂氏春秋》。呂不韋的《呂氏春秋》總結了先秦諸子的精華,吸收了各家的優點,形成自己的一家之言。《呂氏春秋》修好以後,呂不韋曾經把它掛在咸陽的城門上,說誰能夠改動一個字,賞千金。這件事讓我們想起來當年商鞅說把木頭搬一搬就賞重金。其實呂不韋說的改動一個字賞千金,按照今天的說法這叫炒作,而且是自我炒作。因為當時沒有其他東西炒,沒有網路,沒有媒體,就掛在城門上炒。我們都知道,自己寫的書,不可能一個字都不能改,書都是能改的,他說你改一個字,我就賞千金,只能說明兩點,第一,自信;第二,權勢。換一個人,寫一本書往那兒一掛,說改一個字,賞千金。人家看是一般人寫的,別說改一個字,把書整個拿下來燒了看你怎麼辦。一是自信,二是權勢,所以他敢說誰改一個字,我就賞千金。呂不韋養這麼門客,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儲備人才,所以呂不韋的門客是一個巨大的人才庫,也可以說是秦王朝一個巨大的人才庫。呂不韋是想為秦國儲備人才,但是秦王贏政怎麼看待,他會覺得這是在儲備人才嗎?我們可以透過一個例子來看秦王贏政的真實看法。呂不韋在秦王贏政十二年自殺,本來他生前是相國,死後應當舉行國葬,但是因為他是自殺,不舉行國葬,是呂不韋的門客把呂不韋埋了,埋到洛陽的邙山,這個葬法當時叫竊葬。所謂竊葬,就是按照老百姓的那種葬儀把呂不韋安葬了。這件事被贏政知道了,贏政專門下了一個詔書,就是為呂不韋的門客竊葬呂不韋這件事下了一個詔書,做了一個嚴格的規定,凡是呂不韋的門客,無論參加弔喪儀式與否,一律流放。如果參加吊桑的門客,有韓趙魏這三國的人,把他們驅逐出境,開始驅逐六國的人了。如果是秦國的人,俸祿在600石以上,不但流放,而且奪爵,把爵位免了,500石以下,只流放,不奪爵。但是所有門客一律流放,你看看秦王贏政對呂不韋三千門客的處理。我們可以看出來,秦王贏政並不領情,並不認為呂不韋的門客是秦國的人才庫,反倒對他們採取打擊的手段。這說明贏政把呂不韋的門客看作是自己政治上的一股敵對勢力,是威脅自己政權的一股勢力,他才會做出這樣的嚴厲處罰。我們在《史記.呂不韋列傳》上看到的另一種記載,說呂不韋因為六國的使者來請呂不韋,所以贏政擔心,實際上,這件事絕不會這麼簡單,秦王對呂不韋是懷有深深的戒心的,不但戒備呂不韋其人,而且戒備呂不韋手下的三千門客,這個戒心很深。那麼贏政為什麼要戒備呂不韋呢?只有一個理由,呂不韋的權力太大了。呂不韋在莊襄王時期,作了三年丞相,在秦王贏政時期,作了九年相國,前後做了12年丞相。他這個丞相的權力,來自兩個方面,一個來自職務,另一個,呂不韋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呂不韋是太后趙姬的前夫,贏政小的時候,他和趙姬還有過一段私密關係。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趙姬還會給呂不韋一些特殊授權,所以呂不韋的權力可以說相當之大,這個巨大的權力是贏政非常擔心的。除了權力之外,呂不韋還有多項軍功。秦國從商鞅變法以來,非常重視每一個人的軍功,呂不韋在掌權期間,繼續執行統一中國的既定方針,不斷對六國用兵,而且是節節勝利。特別在秦王贏政五年的時候,呂不韋派兵打了個大勝仗,這個勝仗是在魏國打得,他在魏國的地盤上,奪取了幾十座城池,建立了一個郡,叫東郡。這個東郡實際上就是現在山東這一帶,可以說,東郡的建立讓秦國的國界和東方的齊國接壤了。本來和秦國接壤的只有南韓和魏國,東郡建立意義非常重大,讓其國感到了秦國直接的威脅。而且東郡的建立把六國南北割斷了,六國再想合縱,變得非常困難,所以呂不韋有很多軍功。這個軍功具有雙面性,一是呂不韋的政績,另一方面又是呂不韋的權力基礎。第三,呂不韋在他執政的12年期間,建立了龐大的政治集團,有一股巨大的政治勢力,他是秦國兩大政治集團之一。第四,呂不韋在政治上,也有他的失誤。我們前面講呂不韋非常了不得,他從一個商人看中異人,透過運作讓異人成為安國君的嫡子,後來又繼位,然後又輔佐贏政,呂不韋的所有運作都很成功。但是呂不韋在他的後期犯了錯誤,主要是這麼幾點:一是客觀上形成了嫪毐集團,嫪毐集團的出現和呂不韋有直接的關係。呂不韋發現了嫪毐,又設計獻了嫪毐,嫪毐又得到了太后的高度寵信,趙姬又那麼糊塗,不但讓嫪毐富貴,而且還給他權力。嫪毐後來專擅秦國的國政,成為和呂不韋對抗的一個大集團,這不都是呂不韋開始的嗎?這件事我們說,呂不韋自己脫身是對的,他不能和太后保持私密關係。他給太后找一個男寵,也沒有大過錯,但是呂不韋得分擔責任。呂不韋集團和嫪毐集團不但秦國知道,天下人都知道,《戰國策》講了一個和有名的小故事,說秦國去攻打魏國,魏國就有人向魏國的國君建議,所魏國肯定要打敗,打了敗仗,一定要割地求和。與其打敗了再求和,不如先割地給他。他說秦國現在從一般老百姓到高官,都知道秦國現在是兩派,一派是呂不韋,一派是嫪毐。呂不韋這一派是堅決的主戰派,嫪毐這一派不急於吞併六國,原因很簡單,因為呂不韋是為秦國的利益服務。嫪毐呢,就是一個身體強壯的人,沒有政治頭腦,就像攫取更多的權力,所以看起來倒是嫪毐比較溫和一些。如果我們主動把土地割讓給秦國,肯定幫了嫪毐的忙,那麼嫪毐集團就可以戰勝呂不韋集團。主動獻地,等於是給嫪毐功勞,嫪毐立了功以後,太后也很高興,這樣就可以擊敗呂不韋集團,也報了魏國屢次受呂不韋之害的仇恨。《戰國策》專門記載了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三點資訊:呂不韋集團和嫪毐集團是對立的;呂不韋集團和嫪毐集團不和睦;呂不韋集團是堅定的主戰派。最起碼告訴我們這三點。透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知道,呂不韋的第一個失誤就是不自覺地形成了嫪毐集團,這是第一點。嫪毐一獻進去,把呂不韋就拉下水了。你想想,將來贏政繼位,是要總攬朝政的,無論呂不韋集團也好,嫪毐集團也好,都不允許存在。嫪毐被殺了,那麼呂不韋,贏政也是一定要剷除掉的。呂不韋的第二個錯誤,就是不自覺地越位。他本來是臣子,超越了君權,這就是越位。這是第二個錯誤。呂不韋是個什麼樣的人,是個極其精明的人,是一個商界精英,也是一個政界精英。但是呂不韋只知道,換句話說,非常精於怎樣獲得權力,但是呂不韋不懂得需要放棄權力。所有從政的人,都必須記住兩句話:有權而不戀權,到位而不越位。呂不韋經過努力獲得的權力,叫呂不韋輕易放棄,非常困難。但是中國古代的行政環境,決定了中國這個社會的發展,到春秋戰國時期,就進入了中央集權制。國君是最高統治者,君權是至高無上的權力,在這種制度下,任何人的權力都不能超越君權。如果誰執掌的權力長期超過君權,一定會被君王除掉。所以秦王贏政繼位以後,呂不韋的做法,應當是及時引退,低調做人,韜光養晦,解散自己的政治集團,讓贏政放心。但是呂不韋沒有這樣做,他回到洛陽食邑的時候,依舊是賓客盈門,六國使者絡繹不絕,呂不韋還很得意。他沒有想到,六國使者每一個人,都是催命之鬼,來一個人贏政就多一份擔心,來得越多,呂不韋就死的越快。不甘寂寞,是人的本性,要一個人從風光無限到杳無聲息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呂不韋的第二個錯誤,是人性造成的。而呂不韋如果到六國去擔任官職,贏政能同意嗎?呂不韋的才能如果為六國所用,對秦國是極其不利的,秦王只有把他除掉,所以贏政處理呂不韋實際上是一套組合拳,先是遷徙,接下來就是賜死。呂不韋很懂贏政,就乾脆死了得了。呂不韋就在他的兩大失誤之下,一步步地走向了死亡。
回覆列表
司馬遷寫《史記》前後不一致,在《秦始皇本紀》中這樣說:
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也。莊襄王為秦質子於趙,見呂不韋姬,悅而取之,生始皇。
《秦始皇本紀》說秦始皇是秦莊襄王的兒子,莊襄王在趙國做“質子”時見到了呂不韋的美姬,於是娶了,生下了秦始皇。
在《史記.呂不韋列傳》中他有這樣說:
呂不韋取邯鄲諸姬絕好善舞者與居,知有身。子楚從不韋飲,見而說之,因起為壽,請之。呂不韋怒,念業已破家為子楚,欲以釣奇,乃遂獻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時,生子政。子楚遂立姬為夫人。
這裡說呂不韋有意而為之,將已經有身孕的趙姬獻給子楚(秦莊襄王),生下了趙政(秦始皇)。這裡直接說秦王嬴政就是呂不韋和趙姬的兒子,子楚被矇在鼓裡,呂不韋這是要圖謀秦國的王位。
因此根據《史記》記載,秦始皇嬴政的身份就是爭論不休話題,這也是司馬遷當時也考慮到不能澄清秦始皇的真實身份而做了這兩種記載。(趙姬劇照)
呂不韋為什麼封了食邑十萬戶?如何做上秦始皇的“仲父”?秦始皇的這封信主要講呂不韋有什麼功勞,被封食邑十萬戶;和秦國王室沒有親屬關係,怎麼能稱“仲父”,直接擊中了呂不韋的要害,其實呂不韋和家人遷徙到蜀地是變相的滅族,衡量得失之後,呂不韋自殺。
呂不韋是一個大商人,他結交作為趙國質子的子楚,先送500金給拮据的子楚花銷,又送美人趙姬,而且還為他生下了兒子,使得子楚對呂不韋信任有加。公元前257年,秦昭襄王派王齮圍困趙國國都邯鄲,趙國想殺了質子子楚,又是呂不韋花費600金買通邯鄲趙軍把守城門的官員,讓子楚逃亡到秦國大軍之中,安然回國。趙姬和嬴政也在呂不韋的安排下躲過了趙國軍隊的搜捕,最終逃亡到秦國。
子楚回到秦國之後,又在呂不韋的操作之下當上了秦國的太子,秦孝文王去世之後,子楚即位為秦莊襄王。
綜合以上來看,呂不韋是秦莊襄王即位的大功臣,因此秦莊襄王即位之後,立馬封呂不韋為相國,封食邑河南雒陽十萬戶,算是投桃報李了。
秦莊襄王做了不到三年的時間就去世了,嬴政在自己母親趙姬和呂不韋的操控之下順利登上了王位。由於嬴政當時年齡還很小,於是尊稱呂不韋為相國,號“仲父”,這是離不了呂不韋集團的支援啊!(呂不韋和秦王嬴政劇照)
一封信透漏了多少資訊?根據記載,呂不韋是收到秦始皇寫的親筆信之後就服毒自殺了。到底秦始皇的書信中寫了什麼,嚇得呂不韋馬上就自殺了吶?《史記.呂不韋列傳》記載很簡略: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
呂不韋接到秦始皇的書信之後,立馬就服毒自殺了。
秦始皇能夠順利掌權多虧了呂不韋的支援,但是功高蓋主,秦始皇不得不防。同時,呂不韋和趙姬、嫪毐和趙姬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嫪毐和趙姬還生下了兩個兒子。嫪毐試圖起兵殺秦始皇,立自己和趙姬的兒子即位,反被秦始皇所殺。秦國朝野上下對秦始皇身份的質疑應該在私底下傳的很厲害,秦始皇也擔心秦國朝野上下知道自己的身份,很快會丟失王位、被殺。
嫪毐集團被消滅之後的一年零一個月,呂不韋被解除相權,回到自己的食邑生活。呂不韋在秦王嬴政即位之初時的門客就多達萬人,解除相權之後,到呂不韋食邑拜訪的官員、門客絡繹不絕,這讓秦始皇非常擔心,於是寫了一封簡訊給呂不韋。(秦王嬴政劇照)
與其是給呂不韋送信,倒不如說是嬴政信使率領軍隊圍困呂不韋家族所在地。先是免了相國,這次要把食邑十萬戶收回,呂不韋成了徹徹底底的窮光蛋,如果秦始皇不動手,也有其他政敵出手消滅他的家族。思考再三,不如自殺,自己一死,秦王嬴政的心頭大患也去除了。對秦王嬴政身份的質疑也會銷聲匿跡,試問有那個兒子下手殺死自己的父親吶!
呂不韋自盡之後,準備遷往蜀地的呂不韋家人也就不再遷徙,已經遷徙往蜀地的嫪毐門客都被放回。呂不韋集團和嫪毐集團是秦國兩大政治勢力,牽連很廣,為了穩定秦始皇還是採取了安撫措施,穩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