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呀哈弄啥
-
2 # 懷冰先生
曹操的文學成就更高。他不僅僅是政治家,軍事家更是偉大的文學家。他的詩歌不僅抒發了自己的政治抱負,更反應了漢末那個時期人民的生活苦難。他的散文清峻整潔。代表作有:《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門行》《對酒》《短歌行》等等。
諸葛亮他的成就主要在政治上。其文學作品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戒子書》等等。
-
3 # 第9視點
曹操吧!出師表算不上文學作品,用現在的作品來比較,短歌行觀滄海相當於幾首短詩,出師表相當於一篇小說甚至是一個公文奏章!諸葛亮之所以評價高是他表現出來的鞠躬盡萃死而後已的奉獻精神,而且他代表的是正義一方,甚至於軍事才能他也並不比曹操強!
-
4 # 山豆鬼
要比較曹操與諸葛亮的文學成就,首先要看看兩人都有什麼作品,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曹操寫有我們熟悉的觀滄海、短歌行、龜雖壽等幾十著名詩篇。諸葛亮傳世的作品主要有前後《出師表》,和《戒子書》。至於傳說中的《悼周瑜》等當不是其作品。
曹操的詩歌開建安文學之先,充分體現建安風骨。曹氏父子三人均是建安文學的代表,領一代風騷。而諸葛亮的作品主要是書信類的應用文體,雖情感至深,但藝術引領方面略顯不足。也許你會說情到深處文自華,但孔子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
單就文學上來說,在對後世的影響上顯然曹操要超過諸葛亮的。
-
5 # 煉與
大多數人都認為諸葛亮的文學成就更高,其實不然,曹操的文學成就其實遠高於諸葛亮。
諸葛亮的主要文學成就根據歷史上的記載,諸葛亮主要的作品有《出師表》(前、後)、《誡子書》等。這些作品之中,成就最高的無疑是我們最熟悉的前後出師表,陸游曾在《書憤》中如此評價《出師表》——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出師表》一文語言樸實真切,自然流暢,渾然一體,委婉感人,抒發了諸葛亮鞠躬盡瘁的老臣憂國報國之心。也正是前後出師表中諸葛亮的真摯之情將他推向了中國古代文學的神壇。
曹操的主要文學成就曹操其人涉獵廣泛,對文學、書法等領域都有自己的體悟。他的文學成就,主要表現在他的詩歌中,另外,曹氏的散文也十分有特點。
曹操的詩歌,今存世的有20多篇,全部是樂府詩體。內容大體上可分三類。一類是關涉時事的,一類是以表述理想為主的,一類是遊仙詩。其中,表述理想的詩歌尤佳,例如《度關山》、《對酒》、《短歌行》等詩。
同時,在三國亂世之中 ,曹操還對“建安文學”大力支援使得“建安文學”得以興盛。這也算是他的文學相關功績之一。
文學成就對比諸葛亮在文學上的造詣雖高,但其情致僅僅止於君臣之情,可以說在他的筆下文學只是工具。但是曹操的文學作品中抒發的卻是觀察宇宙人生的雄渾之情,境界非常之高。
所以幾相對比之下,曹操的文學成就確實要高於諸葛亮。
-
6 # 嘟嘟讀讀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一家父子三人都是文學家的: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後來到了宋代,才有了三蘇父子。
我們看二人的個人介紹:
曹操:文學家,軍事家,政治家,書法家
諸葛亮:文學家,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發明家,書法家
曹操的文學著作多以詩歌見長,著名的有《龜雖壽》、《觀滄海》、《蒿里行》《讓縣自明本志令》等等,曹操的詩歌非常膾炙人口,讀起來感覺氣勢磅礴,展現的是曹操個人的胸襟氣魄、遠大理想。
諸葛亮的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訓誡》等,諸葛亮的文學著作大多帶有哲理性,他的代表作《誡子書》最能體現他文學特徵: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的文學作品充滿了思想性,很平穩,很耐人回味。
兩個人一個屬於是豪放派,一個屬於寫實派;在傳頌度上都有各自的代表作,也都有各自的特徵。喜歡豪放、打破規則的人喜歡曹操的文學作品多,比較規矩、嚴於律己的人喜歡諸葛亮的作品多。但論文學性,曹操比諸葛亮的文學成就高了一些,但是諸葛亮文章的思想性卻高於其思想。
此外,諸葛亮對繪畫、音樂、發明等也都有很高的造詣
-
7 # 漂浮菌
這個問題是沒什麼疑問的,必然是曹操。
曹操不光在文學上成就很高,在音樂和書法上的造詣也很深。曹操做的詩歌不光在當時,一直到現在也是有很大的影響力的。
曹操的詩歌主要是樂府詩,當時的樂府詩大多是抒情的,而曹操卻開創了將時事寫到詩裡的先河,在當時有很大的影響。引發了以後很多文人再寫樂府詩時,都採用了他的這種寫法。
可惜的是曹操的作品流傳下來的不對,現今存世的詩只有20多篇。受他的影響,他的幾個兒子在文學上的造詣也非常高,最出名的就是曹植和曹丕。
曹操最大的成就不是自己在文學上的建樹,而是對當時其他文人的保護。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建安七子,也基本都是投在了他的門下。
而諸葛亮的成就更多是在軍事和施政上,雖然在文學上的成就也很厲害。比如我們都知道的《出師表》,這篇表文不管從內容還是辭藻上都非常的華麗,是難得的傑作。不過比起曹操來說還是弱了一點。
-
8 # 周遊之
我們今天拋開三國時期的軍事政治,就光從裡面的文學來入手。那麼今天就提一下三國裡面最重要的幾個之一,曹操與諸葛亮。
其實在曹操和諸葛亮身上,我們會有許多的記憶點,雖然兩位大神都有著不小的文學格調,但是卻經常會被他們兩個人的軍事上與政治上的輝煌所掩蓋。那麼,今天我們只談文學,不談軍事與政治。要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三國版圖,我們不妨換一個思維:如果光從文化格調上來說,東吳肯定是最菜的,好了,東吳就不說了,一會孫權該不開心了。有時間我們在說說東吳的事情吧。
首先從諸葛亮這邊的蜀國開始講吧,本來嘛,劉備這邊也沒有聽說什麼文學成就,搞的跟東吳一樣,但是呢,由於諸葛亮的《隆中對》《出師表》這兩篇我們說的“爆文”的出現,改變了整體的局勢。從諸葛亮的《隆中對》來看,先不說別的,首先是念起來就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沒有什麼特別所謂華麗的辭藻。他用一種近乎於大白話的口吻,給他的主子劉備開了一個戰略講座,這可真是現在的COO的模板,先不從內容上說,光是讀起來,就能感受到一種浩浩蕩蕩的精神快感,腦高潮。
再看諸葛亮的《出師表》,這篇文章寫的辭藻也不甚華麗。但是他的出彩之處不在意辭藻,而在於他的語境。《隆中對》的時候他才二十六七歲,那個時候跟隨劉備東征西討,當上營運長,在中途歷經了千辛萬苦,整整跟了一個老闆二十年。二十年之後,老闆把兒子託付給了他,他這個時候要領兵出征了,而且說實話,有沒有命回來還是一個大問題,那麼這個時候本身就含有了比較多的個人情感在裡面,而且往上提升的話,又上升到了君臣關係,為了提升感染力,他跟小皇帝說起以前他跟他爸的事情,特別是讀到“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這裡,小編讀到這裡都有感慨。如果有感同身受的人估計看到這裡也會落淚。總體來說《出師表》要比《隆中對》文學價值高,因為其中包含了人倫。
那麼諸葛亮文章確實不錯,但是和曹操比,其實差距還是有的。我們要是去翻歷史書的時候,特別是看相關的文學史,似乎只有曹操能夠進入其中,而且曹操還能夠佔有比較大的一席地。但是這經常會造成許多人心中的牴觸,因為在某些觀念中已經讓人形成了“曹操是奸臣”的一個歷史觀念。
其實,光從“忠奸”入手的話,是無法讓一個人完全的進入其文學座標的。如果是已經決定了在文學領域裡面進行定格,那麼這就應該在這個領域中進行比較,這好比兩個音樂家,既然是要比較音樂素質的高低,那麼這個時候就應該拋開所謂的道德品質去看了。因為如果我們已經定格了一個座標,那麼就應該讓其獨立的存在而不應該衍生出許多東西出來。
曹操在三國的文學史上,產量其實比較質量高而且量也不小,他之所以比諸葛亮文學格調高,因為他不僅僅是講人情,比如他在《苦寒行》中,也寫到自己在赤壁之戰的時候,因為需要大量的兵員,寫出了自己對士兵們的悲憫之情。但是他更多的作品表達的是胸中的浩然之氣,一下筆就是“滄海”“星漢”“天下”,不得不說曹操的詩句中包含了宇宙永珍,他的情懷是包含了天下的,而不僅僅是諸葛亮的君臣父子的關係。
曹操更多的是,表達出了生命的格調,逼格確實要比諸葛亮高出一節。不過我們通常人對於這一類的,通常會望塵莫及,所以反而更會喜歡諸葛亮的文章,因為其更接地氣一些。所以曹操不僅人是比較孤傲,而且在文學上,也是相當的孤傲。
我們在進行判定的時候,確定一個座標,光從文學這個座標來看,曹操,確實格調要比諸葛亮高。
-
9 # 汐水柔情
曹操與諸葛亮誰的文學成就高?先來了解一下各自的文學成就:
諸葛亮的文學成就:
諸葛亮文學成就主要以《出師表》(前、後)著稱。其代表作有《誡子書》和《隆中對》注:《隆中對》只是諸葛亮說的話,別人記錄下來而已;其中最為出名的是《出師表》《誡子書》流傳千古,為後人所學習,被稱讚看《出師表》不流淚者,此人必不忠,《出師表》《隆中對》更是被納入現代中學教材。
曹操的文學成就:
曹操不但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傑出的文學家,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軍事著作和《蒿里行》、《觀滄海》、《薤露》、《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龜雖壽》等不朽詩篇。後人並且輯有《曹操集》。其中最為人們熟知是《觀滄海》《短歌行》《龜雖壽》被現代納入中學教材。
綜合上述,曹操的文學作品比諸葛的文學作品多,而諸葛只有兩部作品,那是不是曹操的文學作品就比諸葛亮高呢,這個不見得,歷史上對曹操和諸葛亮的文學作品各有所愛,不能一概而論。
諸葛亮《出師表》: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等之任也。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 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曹操《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
10 # M無為M
個人覺得是曹操,在當時文學除了建安七子,就數曹操,曹丕,曹植這父子三文學成就最高了,其中曹操出過《觀滄海》《短歌行》等文學瑰寶相當於唐朝李杜宋朝蘇軾了而且還是山水詩的鼻祖這些文學成就可謂是登峰造極了,而諸葛亮雖有《戒子書》《出師表》在當今社會影響也很高,但沒有曹操“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那種宏偉氣勢個人覺得毛主席的“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第一其次就是曹操的這首了。
-
11 # 張建軍176101937
諸葛亮在歷史上並不以文學見長,但《出師表》情直意切,感動了無數騷人墨客,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不朽名篇。但他與曹操的文學成就及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是無法相比的。曹操是建安文學的開創者及領軍人物,與兒子曹丕,曹植合稱三曹,享譽文壇。毛澤東,魯迅對曹操有很高的評價。
-
12 # 藍天沃土成愛民
古語云: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評論文學成就,一是評論者的愛好,二是全社會的公認。曹操諸葛亮都是政治家、軍事家,文學不是他們的專業,但同時他們又都具有很高的文才天份。三曹詩在歷史上影響很大,曹操之詩名亦很高;諸葛亮的《出師表》《誡子書》亦影響很大,應屬散文或政論文之列,當然也應在文學之列。從個人的喜好出發,我覺得曹操在文學上高於諸葛亮。歷史上人們有把曹操放在詩人行列的,未見有把諸葛亮放在作家之列的。
-
13 # 壟夫
肯定是曹操。
曹操是建安風骨的代表人物。在曹氏三父子中也是成就最高的。
曹操的文學成就主要是四言詩,其詩雄橫蒼健。二十多首,首首精彩,直抒胸意。典型如《觀蒼海》。帶動了整個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詩創作,一掃兩漢詩人文字上的鋪張豔麗。為詩壇注入了清新的氣象。在文學史上,開一代風氣。可以說沒有建安文學學習古詩和漢樂府詩的賞試。就不可能有唐詩的高峰。
諸葛亮的文學作品就前後出師表和隆中對。類似策論。就作品本身根本無法和曹老大相提並論。更不用說放到文學史上說。
簡單地說,在中國文學史上,曹操是屬於開宗立派的人物。是有山頭的。"建安文學",是任何一部中國文學史都繞不開的一座山。否則,你就沒法講下去。
-
14 # 腳踏一枝梅
謝邀。俗話常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文人的文學成就比較,不像武將上得擂臺,三拳兩腳就分出個高下輸贏。就三國的曹操和孔明在文學成就的比較,我認為曹操的造詣要高於孔明。曹操主要看他的詩作,孔明看他的文章。前者見《短歌行》.、《觀滄海》等,後者見前後《出師表》。曹操的文學基因,傳給了兒子曹丕和曹植,特別是曹植,人稱天下有十分才,子健(曹植)獨享八分,可見子健文學成就和水平之高了,七步作詩講的就是他。
-
15 # 頑石與冰
相比於文學成就,則不得不論其文學創作。觀滄海,龜雖壽,出師表,誡子書......,就其文學作品來說,雄渾豪邁,曹操當仁不讓,虛其心,明其志,諸葛當先。所以文學在曹,而育人在諸葛。在單純的文學成就,諸葛較之曹操差之甚遠。曹操的文學成就不僅僅是其創作了諸多的傳世之作,而是在詠物言情中開闢了文學的又一意境,其功至偉。後人效之大成者,稼軒、東坡者也。
-
16 # 明月清風高樓望月
兩個人個有所長,不過我更喜歡曹操的作品,很有氣勢,讓人過目不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說明曹操也有煩惱。草操是個真性情的人。諸葛亮太拘謹,說的都是官面上的話,冠冕堂皇,挺有深度,但是本人只是欣賞,不喜歡。操一眼見底,亮高深莫測,難以看穿。喜歡曹操的作品。
-
17 # 知足不辱
我認為必須是曹操的文學成就高啊!他寫了好多膾炙人口、流傳至今的詩!他的詩大氣磅礴,氣勢恢宏!只有真正胸懷天下、性情豪邁的真英雄、大英雄才能寫出這樣的詩來!諸葛先生寫的也不錯,但是要跟曹公比,好像還是差了那麼幾點吧!
-
18 # 五音山人1
諸葛亮為後人所景仰,不在於他的文學成就,而是他為蜀漢政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這從他的前後《出師表》和《戒子書》中可見一斑!從嚴格意義上講《出師表》和《戒子書》還算不上真正的文學作品,諸葛亮自己也沒有把它們當文學作品!反觀曹操就不一樣了,他的《觀滄海》《短歌行》等,確是實實在在的文學創作,對後世也很有影響!誰文學成就高,已一目瞭然!
-
19 # 提筆可畫天下
大概多數人是喜歡曹操多一些,至少作品來說,曹操的確實留下很多讓人稱讚的。
而諸葛亮的出師表,做到的是以情動人,臨表涕零的感動。
所以,一家之言,曹操優於諸葛亮。但是,這種問題,沒意義,喜好不同而已。
-
20 # 千古名將英雄夢
曹操文學成就更高,理由很簡單,這可是經毛主席親自認證的建安文壇領袖。
毛澤東一生,很少佩服古人,“昔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誠然是文治武功、雄才大略,但比起改天換地的毛澤東來說又算得了什麼呢?但曹操不同,他不僅是政治家、軍事家,而且是文學家、詩人,甚至還是兵法家、書法家和藝術家,他精通圍棋、古琴、清商樂舞、蹴鞠、養生學、中醫學、營養學、還研究過建築學、城市規劃與服裝設計,這在中國五千年曆史長河中是絕無僅有的;所以,毛澤東非常佩服曹操的多才多藝,獨領風騷。
當然,毛澤東最佩服的,還是曹操的文才與詩才。曹操“釃酒臨江,橫槊賦詩,晝攜壯士破堅陣,夜接詞人賦華屋”的千古風流,也曾讓青年毛澤東非常之神往。1918年8月,毛澤東路過河南,特地與羅章龍、陳紹休三人到許昌瞻仰魏都舊墟,憑弔曹操,並與羅章龍合作《過魏都》聯詩一首:
橫槊賦詩意飛揚(羅),自明本志好文章(毛)。蕭條異代西田墓(毛),銅雀荒傖落夕陽(羅)。毛澤東對曹操詩文的評價態度非常明確:“曹操的文章、詩,極為本色,直抒胸臆,豁達通脫,應當學習。”又說:“我還是喜歡曹操的詩,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是真男子,大手筆。”
曹操一生,著作極豐,文多慷慨悲愴,比如這篇《嵩裡行》,就是他在建安初年,迎奉漢獻帝至許都後,感嘆時艱而寫,文見其人,字裡行間,盡顯其卓然於群雄之志向與覺悟: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初期會津盟,乃心在咸陽。軍力合不濟,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淮南稱帝號,刻璽於北方。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注:嵩裡,為泰山一地名,據說為人死後靈魂歸處。《蒿里行》即樂府曲調中送葬輓歌之名。以此詩所詠喪亡之哀,足當此悲劇時代之輓歌。)
短短八句八十字,從當年酸棗會盟失敗一直說到如今袁術稱帝號,總共七年山河破碎的歷史畫卷,語言古樸,雄闊遠大,感情沉痛,直面現實,其境界之開闊,其思想之高度,實乃中國第一詩史。曹操的詩,極少華美的辭藻,結構也不是很精細,但簡約嚴明,沈雄俊爽,就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字裡行間充滿了感染力和崇高美,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倫理關懷與厚重的歷史使命感。這可真是唐宗宋祖略輸文采,秦皇漢武稍遜風騷了。
曹操代表了這樣一群文人,他們有著對苦難社會的自信心與責任心,這是一種高貴的,純粹的,脫離了低階趣味的品質,更是一種長期壓抑後噴薄而出的激情,他們怒放的生命,在亂世的血腥荒野中飛翔、穿行,擁有超越平凡、掙脫一切的力量。這種力量,歷史上稱之為建安風骨。曹操便是這建安風骨的核心,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文壇、政治雙料領袖。
建安末年,曹操經赤壁大敗後,痛定思痛,三發求賢令,廣招各地賢才至鄴都,與自己在銅雀臺共飲歡宴,以顯其求才若渴之心。宴上大家彈棋閒設,高談娛心,並憐風月,任氣使才,歡宴歌舞,唱和同樂,好不快活!盡興之時,曹操竟然頭伏杯案中,飯菜沾汙了巾幘,仍不以為意,拾起旁邊的如意,狂敲酒壺,及至壺邊盡缺。其灑脫放蕩,幾近粗俗,全無“人主”之尊嚴。酒助詩興,曹操燻然之中,忽而樂往哀來,愴然傷懷,只覺流光易逝,人生短促而大業未成,心中一股思慕賢才之情,有如明月高照,不可斷絕,於是,帶著幾分思念、幾分惆悵、幾分躁動,幾分寂寞,幾分明媚與憂傷,幾分壯志未酬,還有幾分超邁,曹操吟出了一首詩經風格的《短歌行•對酒》,此詩雖大量用典,但根在性情,胸懷磊落,跌宕悠揚,獨步千古,於四言詩中獨闢蹊徑,為漢魏詩賦中巔峰之作: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燕,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不是英雄,不讀“短歌”;若是英雄,怎麼能不懂寂寞。
清代詩人沈德潛言:“曹公四言,於三百篇(指《詩經》)外自開奇響。”
在歌舞昇平、燈火通明,宮殿憧憧,恍如天宮的銅雀臺上,曹操傷心自舞,意態燻然,雄姿英發,如入仙境。
清風夜起,悲笳微吟,群臣通曉詩味者,皆已淚流滿面。曹操更想起自己這一生征塵,醉夢之間,不覺又回到了十幾年前的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他率軍跋涉萬里,遠征烏桓,凱旋南歸,途徑絫縣(今河北昌黎,屬遼西郡)渤海之濱,乃東臨碣石,躍馬揚鞭,以觀滄海,但見天地悠悠,山海朦朧,白浪滔滔,一片汪洋,不由激情澎湃,又橫槊賦詩一首《觀滄海》,其文波瀾壯闊,氣象萬千,胸懷天下,吞吐日月,含孕群星,包藏宇宙,字字句句,盡顯曹操生命格局之大。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觀滄海》是中國歷史上第一篇,也是最有名的一篇詠海名作。非千古之大豪雄,不能遺此奇篇,往事雖越千年,猶令其粉絲折服。
一千八百年後,毛澤東同樣站在秦皇島北戴河岸邊,極目遠眺,心潮起伏,煌煌5000年,有多少英雄豪傑被歷史塵封了;唯一躍入毛澤東內心深處的依然只有曹操和他那慷慨激昂的詩句。
良久,毛澤東慨然長嘆: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一個“換”字,看是平淡,漫不經心,卻“清峻、通脫”,更顯偉人神思先賢而又引領時代之豪壯氣象。
兩個強大的生命之間,穿越千年,引發更強大的共鳴,大有吞吐宇宙之偉力,足以引天下英雄盡折腰了!
回覆列表
我個人認為是曹操,三國時期最大的贏家。在百科中對於曹操的介紹也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最喜歡的就是曹操的《短歌行》
對酒當歌 人生幾何 --彰顯出曹操想要成為一番“霸業”的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