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騷乞丐

    李白是唐代詩人,他的一生與詩和酒結緣.經常把酒對月,吟詩作賦. 他生性高傲,性格開放.狂放不羈.被後人稱為詩仙

  • 2 # 87不漏

    在大唐多若滿天繁星的詩人中,李白是唯一被人們譽為既有俠肝義膽,又有仙風、道骨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傳奇的一生,豪放飄逸的詩風,確實給人們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以至使我們一說起李白,就可以想見一個飄然不群的詩仙形象。其實自賀知章稱李白為謫仙人起,李白的形象就定型了。然而這種定型化了的詩仙形象,也使人們與李白產生了一種近乎膜拜者與偶像之間的距離,一種霧裡看花、雲中觀月的可望而不可及的隔膜限制了我們走入李白心靈的殿堂。 現在讓我們走進李白的思想。李白的一生是複雜的,他一方面接受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要求濟蒼生、安社稷,另一方面,他又接受了道家遺世獨立的思想,追求絕對自由,蔑視世間一切。他還深受遊俠思想影響,敢於蔑視封建秩序,敢於打破傳統偶像。儒家思想和道家、遊俠本不相容,但李白卻把這三者結合:1.懷才不遇、生不逢時,是李白詩歌的常調,與這中常調相伴隨的則是政治上的遭棄感和無歸依感。李白少時就有很強的功名事業心,“以當世之務自負”。這強烈的濟事觀念,顯然是來自儒家的治國平天下的思想。不過,李白不是一個普通的本分的讀書人,它的豪俠性格以及作為浪漫主義詩人所特有的非凡氣質,即豐富的想象力和脫離實際的異想天開,是來自儒家的濟事思想,溶入了來自詩人自身的主體精神的催化劑,自然地膨脹為天下捨我其誰的自大、自負與功名唾手可得的狂妄。然而,李白的自大與自負,又常常與現實相忤,是詩人陷於政治前途無依無託的心境。李白一生理想遠大,抱負高遠。“濟蒼生”,“安社稷”是他最大的願望,即使在遭讒毀,貶謫之時,他也懷著“苟無濟代心,獨善亦何蓋”政治理想,而不是避世隱居。所以,大量的歌頌古代英雄名臣的詩篇出現在他的筆下。 他對諸葛亮君臣如魚得水,無比羨慕,並表示“餘亦草間人,頗懷拯物情”。他深情的呤詠著張良,謝安。他一方面又說:“留侯將綺裡,出處未雲殊。終與安社稷,功成去五湖。”安史之亂起,李白視形勢如楚漢之爭,並以張良,韓信自況;入永王磷幕府後,又以謝安自比,直至六十歲投軍時,還以西漢大俠劇孟自許:“豐道謝病還,無因東南征。五夫未見顧,劇孟阻先行”。這裡都表現了詩人的儒家思想。2.至於說到李白的遺世獨立的思想,則他在理想與現實發生矛盾時所作的一種心裡調適,是一種既然不能在政治上實現“兼善天下”的理想,那唯有獨善其身的人生態度。這樣一種人生態度對李白的影響是巨大的。這使得李白很快從政治的失意上振作過來,再以他從政治中得回的感悟寫下了那許多的名篇。 A李白追求自由的道家思想還表現在他對古人的認同上。在李白理想的古人中,他留意最多感觸最深的人物有四類:其一是縱橫家式的奇人,如魯仲連、酈食其等;其二是由隱而仕、為帝王師友的將相,如傅說、姜子牙、管仲、諸葛亮等;其三是不貪高位功成身退的宰相,如張良等;其四是襟懷高潔、性情淡泊的隱士(包括神仙),如商山四皓、東方朔、陶淵明等。這四類人雖然不全是戰國時期的“士”,但都不同程度地具有戰國人士所特有的種種獨立人格和自由精神,其中相當一部分都與統治集團保持一種若即若離的關係,注重維護自己的尊嚴。他們的人生價值不在於功名的大小和地位的高低,而在於自我意志的實現。對此李白充滿了強烈的認同欲,在他的人生實踐中,他以實現自我意志為基點,自覺地將心中的理想人物與自我人格融為一體,全身心地感受和體驗古人的理想境界,尋找自己的人格寄託,並試圖用古人的風範去叩開政治的大門,像他們那樣自由而獨立地生活。 B另外追求自由平等的政治關係也表現了李白的道家思想。戰國時期,士從原來的等級中游離出來,成為一股介於貴族和庶民之間的社會力量,擁有相對的自由和獨立。在個體與統治者的關係上,他們以“道”自任,以“道”與統治者的“勢”相抗衡,並自覺地將“道”放在“勢”之上,“從道不從君”,保護自我的人格尊嚴。而戰國之際,列國爭雄,各國君主為富國強兵,爭相納用有治國用兵之才的人。士在這個時代普遍受到重視,而士與君往往不是君臣關係,而是師友關係,如周文王與姜子牙,劉備與諸葛亮的關係,只可惜在中國封建社會,這種師友關係多為君臣關係所取代,知識分子很少得到平等的禮遇。由於李白計程車心態與戰國之“士”大致相似,因此他從自己獨特的文化心理出發,天真地追求著那遠漸的世界。他對自己的政治才能充滿了高度的自負,自稱“懷經濟之才,抗巢由之節,文可以變風俗,學可以究天人。”這種經濟和文學之才,是他賴以自尊的內在力量和精神武器。因此他給自己的政治道路塗上了一層絢麗的光彩。在政治關係上,他也像戰國時期計程車那樣,“上不臣於王,中不索交諸侯”(《戰國策·齊策》),秉奉一種“不屈己、不幹人”、平交王侯、長輯萬乘的原則,與最高統治案團保持自由平等的關係。不入科場正是他這種政治態度的表現,在李白的意識中,自我與帝王是師友,不是君臣,入科場是君試臣,有悖於他的從政原則,因此李白寧願久處江湖,廣交賓朋友,也不踏入科場一步。同樣,當他在現實中無法實現這種師友關係時,李白的遺世獨立的道家思想便起著重要的心理調適作用。3.李白生平浪跡天下,慷慨自負,不拘常調。“常欲一鳴驚人,一飛沖天,彼漸陸遷喬,皆不能也。”他尚武輕儒,脫略小節輕財好施,豪蕩使氣。這就養成了他崇尚英雄的性格。反映在詩歌中,他從無數古代英雄的風度,氣派中吸取力量,把現實的理想投影到歷史中去,從而在詩歌中建立起英雄性格的人物畫廊。他歌頌草澤,際會風雲的英雄,如,寫太公望:“君不見朝歌屠叟辭棘津,八十西來釣渭濱;寧羞白髮照清水,逢時壯氣思經綸。廣張三千八百釣,風期暗與文王親。大賢虎變愚不測,當年頗似尋常人。”歌頌視功名如草芥的義士。這反映了他敢於反對封建秩序,不畏強權的遊俠思想。 在李白的身上,兼備了儒道俠禪各家的特質,“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儒家的傲岸堅強;“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道者的避俗離濁;“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俠者的任性狷狂;“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禪者的玄思獨絕。真是難以想象,在一個人的身上,怎能呈現出如此豐富的景觀,且並不是流於表面,而是從心靈深處透出來的一種融合萬物,順應自然的美。也許在我們每個人身上也或多或少的受著各種流派的影響,各種思想在我們的頭腦中交鋒,有的被殺死,更多的是在衝突中走向融合。或者說,根本不存在各種思想流派的分別,他們本來就是構成熱的整個思想的各個零件,就象萬物組成了世界的自然和諧。人為的硬生生的割裂並不是一種客觀的態度。

  • 3 # lyg影片君

    李白才華橫溢,性格豪邁好客,善飲酒,尤其熱愛旅遊,足跡遍佈各大名川大河,並留下許多經典詩作。他的詩中可以經常直觀的讀到他的喜怒哀樂,其感情是充沛的,熱愛著身邊的朋友。

    李白初因才氣為唐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亂髮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兵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寫下《早發白帝城》。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族叔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逝。

  • 4 # 蜀劍

    李白,詩仙。

    對他,愛與不愛,均分。

    何也?聽我道來一一

    李白的一生,生活狀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風光短暫,痛苦常駐心間,總是在歸隱與入仕的矛盾中苦苦掙扎,是深思高舉如故還是改轍去哺糟啜醨?是隨波逐流還是行如日月?他在精神與現實的十字路口徘徊……

    他蔑視權宦富貴卻熱衷於功名。

    剛踏入社會大門時,他就躋身於公務員行列,做了“小吏”,“小吏”在文學作品裡出現時,大家會覺得它的確不大,只算是小幹部,可能連個“科級”都算不上!但是,就其待遇保障不說,如果你看到今天蜂群般的公務員報考大軍,你就會感受到:多少人在搶那個鐵飯碗啊!能夠進入公務員的隊伍,應該跟李白家境富有沒太大的關係,李白畢竟有著超人的才華,那個時代,就是識幾個字的人,十里八村的也難找!更不要說才華橫溢文采殊渥的人了!

    公務員的活兒幹了沒幾年,年輕的李白就砸了自己的鐵飯碗,辭職不幹了,之後拿著寶劍走出四川,開始漫遊之旅。在遊歷的途中,李白一邊飽覽壯麗山河,一邊創作詩歌。在多首詩歌中表示出對權位富貴的不屑。

    然而,詩人實際上是在尋找更大的政治出路,在《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中,李白吐露了自己的政治抱負: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慧,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大致的意思是自己有管仲、晏嬰般的政治才能,願竭盡全力,幫助皇上治理天下,使國家富足安定!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早年,李白還特意跑到戴天山,去尋找趙蕤,想投於這位精於經濟之策(治國安邦之策)的著名隱士的門下,向他學習霸王之道、帝王之術。希望有一天能學有所用,得到天子的賞識,治國安天下,一展宏圖。

    做官也好,做普通群眾也罷,抑或做浪漫的詩人,都應該有言行一致表裡如一的品質。過度逆向包裝,就會讓人覺得這人假清高真虛偽!

    他清高傲岸與摧眉折腰。

    在李白的詩歌裡,我們能清晰地感受到他的高傲,“一生傲岸苦不諧,恩疏媒勞志多乖”,牛可以吹著,但是脖子不能總是梗著。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往上層社會擠,為了結交延譽,他甚至不惜諂媚高官,為了得到當時的荊州長史(相當於政府秘書長)韓朝宗的賞識推薦,李白對韓進行了讓人耳熱心跳地溜鬚奉承“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你真的得到萬戶侯的封爵,還會去扯韓朝宗嗎?得到推薦的願望沒有實現,氣節卻被自己打了折扣!

    心情糾結的他一邊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一邊卻接二連三地入贅做了權貴家的女婿。李白一生共有四次婚姻,其中一次,是入贅了家裡長輩做過宰相的朱門大戶。

    入贅,是當時很受鄙視的行為。中國社會歧視入贅女婿,由來已久。其實,這主要是對貧困的一種歧視!即使在社會文明程度如斯的今天,“倒插門”的稱呼也會喚起當事者或多或少的自卑!

    李白第一次入贅,是進了大唐原副丞相許圉師家裡,做了許圉師的孫女女婿。寄人籬下的生活,李白過了十年有餘。

    第二次入贅到大唐原宰相宗楚客家裡,也是做了孫女女婿。宗楚客之所以能在過去成為首輔,並不是因為有什麼過人的才能,也不是憑著賣相出眾,而是他的姨母太強了,宗楚客的姨媽是武則天。這位原宰相官位雖然高,但人品卻是極為低下,當時正經人都不願跟宗家人來往,更不要說結親聯姻!可是,我們高傲的詩人卻一頭紮了進去!氣節又缺失了幾分!

    而兩次入贅故總理家庭,詩人並沒有撈取到什麼實際的利益,帶來的大多是生前的被指指點點,和身後的一些不理解和詬病。

    他優雅飄逸卻又爭強好鬥。

    從傳世的李白留下的畫像中,我們能領略並想象到詩人的飄逸俊美氣宇軒昂,絕非俗類可比。皇太子的老師賀知章初見詩人時,大為感嘆,呼其為“謫仙人”,“這不是凡人,是神仙下凡了!”並馬上解下身上的黃金飾物,請詩人去酒樓飲酒。

    就是如此超邁倜儻身手不凡的大詩人,卻幹過一些打架鬥毆的行徑。像“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託身白刃裡,殺人紅塵中”這樣的詩句,絕不是詩人的狂想、遐想或是吹噓,而更像是不諱的供述。如果沒有身體力行的實踐,是很難以如此既豪氣生動又血腥暴力的詩句來記錄經歷的!

    後人對唐代的爛漫風華作過一個總結,說唐代有三絕,後世無有與之齊肩者:張旭的草書;裴旻的劍術;李白的詩歌。 唐朝的劍術第一人是裴將軍,即裴旻。天生詩才的李白不僅精於詩,酣於酒,還長於劍術。甚至有的學員投在李白的門下,認作師傅,不為學作詩,而為學劍術。可見,李白的劍術應該相當出眾!

    在贈給江陽縣令陸調的詩中,有這樣的句子“我昔鬥雞徒,連延五陵豪。邀遮相組織,呵嚇來煎熬。君開萬叢人,鞍馬皆辟易。告急清憲臺,脫餘北門厄。”李白跟一些以鬥雞為業的混混們發生齟齬,那些人找來一幫當地的社會大哥,對李白進行圍毆。面對一群掄菜刀,揮大棒子的牛鬼蛇神,李白的劍術難以招架,頓時感到壓力巨大,而且性命堪憂!幸好,跟李白在一起的陸調衝出了重圍去報了警,政府人員到來才消除了李白的厄運!

    發生在李白身上的,與“北門厄”類似的事故,肯定並非一起。跟李白搭伴兒出川來遊歷的青年吳指南,與李白有著非常好的私人感情。二人一路縱酒高歌,瘋玩到了湖南境內,有考證資料顯示:在聯手與一方地頭蛇的打鬥中,吳指南喪命,李白哭得死去活來,將其葬於洞庭湖畔。

    優雅的詩人為何如此熱衷於鬥毆?也許是自恃劍術超群,也許是不肯人前示弱,更有血液裡湧動著好鬥的勁頭兒吧!

    同一事件經歷,說辭卻自相矛盾

    公元 744 年,體驗了兩年左右高層生活的李白向唐玄宗辭職,離開了長安,依然輾轉江湖四處流浪,過他不受羈絆的自由生活。做官體驗結果表明:他不適合從政做官,當時的政局也不需要他,即使需要,他也不一定會創造什麼成績!屬於詩人的,應該是宮廷以外的廣闊天地!

    大唐天寶十四年,一場蓄謀已久的叛亂爆發,北部邊疆的兩位雜胡主將背叛政府,率部進攻國都長安。英武之氣喪失殆盡的玄宗李隆基怕被刀槍戳著,帶著家眷親貴竄向巴山蜀水。依舊在茫然遊走的李白顯然也受驚不小,不敢再四處溜達了,向南奔上了廬山,以躲避戰亂兵燹。

    永王李璘是唐玄宗的第十六個兒子,在“安史之亂”爆發後被委以重任,坐鎮湖北荊州,負責招募士兵,儲備後勤補給。家國有禍亂,本應該恪盡職守拼力協助皇帝三哥(肅宗李亨)的李璘卻擅自率軍向東部經濟發達繁榮富庶的江淮地區進發,佔領江蘇的數個重鎮。其東巡的舉動實則有分裂天下佔山為王的意圖,當時的中央政府和江淮的許多地方官員都有所警覺。然而,天真的詩人卻還是一派爛漫!

    稀裡糊塗進入軍旅幕府的詩人興奮地寫下了組詩《永王東巡歌》,對李璘進行了一波又一波熱情洋溢地讚美 “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賢王遠道來”“君看帝子浮江日,何似龍驤出峽來”!同時,也沒忘浪漫自吹自擂一把“試借君王玉馬鞭,指揮戎虜坐瓊筵。南風一掃胡塵淨,西入長安到日邊。”

    李白做著一邊喝酒一邊指揮平定叛亂的風流幻想,但這種幻想肯定沒有實現,不過吃瓜落兒的厄運倒是真的來了!永王李璘一系列猖狷不堪又軟硬不吃的行為,最後,其部隊被政府軍擊潰, 他本人也一命歸西。作為叛軍參謀的李白被判處“流放”的刑罰。已然蒼老的詩人不得不邁著蹭蹬腳步,開始他的流放夜郎之旅。幸運的是,詩人還沒有走到流放地雲貴高原,就遇到了國家大赦,一下子豁然開朗雨過天晴。

    對於投身李璘幕府這件事,李白卻是作了這樣的回顧,在寫給他的朋友韋良宰的詩中,有這樣的句子“半夜水軍來,潯陽滿旌旃。空名適自誤,脅迫上樓船。徒賜五百金,棄之若浮煙。”大意是:半夜三更的,永王的軍隊就進駐了潯陽,“學士”的名聲害了我自己,他們想利用我“學士”的名聲來壯大自己,就威脅逼迫我入夥,還給了我五百兩黃金作工資,那錢被我像雲煙一樣扔掉了!

    李白說他沒有在意永王給他的金錢,倒是符合詩人視金錢如塵土的性格。但是,說李璘一夥脅迫了他,卻是讓人難以置信,也會想起他的《永王東巡歌》組詩。韋良宰是當時江夏太守,掌管著一個地區,屬於公眾的權力人物,李白等於是給了社會一個質疑他的機會。

    詩人是以詩來宣洩情感的,以詩言情言志,是否被脅迫,詩中即可辨真偽。

    做錯了就應該立正敬禮承認錯誤,而不是文過飾非逃避批評指責,逃也只能逃得了一時,最終還是逃不掉的!解析觸碰李白的另一面,會讓人認識到,詩人是偉大詩人的同時,也是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慾望,也會呈現出人性中複雜多面性。但是,這些也難以阻斷我們對李白詩歌的熱愛,其人生中的所有灰暗都難掩其詩歌的恆久光芒……

  • 5 # 毓鎖貞麟囊

    李白的詩是屬於豪放派的,我個人比較喜歡這種型別的詩詞,雖然我是一個現實主義者,但是在內心深處還是比較嚮往豪放不羈的。

  • 6 # 景陽鍾

    大詩人李白這個人怎麼樣?你喜歡李白嗎?

    你問得是:唐代大詩人李白這個人怎麼樣?你喜歡李白嗎?

    李白這個人怎麼樣呢?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生於公元701年,卒於公元762年,享年61歲。他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

    李白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他的一生,絕大部分都在漫遊中度過,遊歷了大半個中國。

    李白從少年時起,常去戴天山尋找道觀的道士談論道經。李白的老師縱橫家趙蕤,著有《長短經長》十卷,引起了十五歲李白的極大的興趣,李白一心要建功立業,好談王霸之道,受到這部書的影響。

    李白在江陵時,見到了受皇帝恩寵的天台道士司馬承禎,司馬承禎見李白器宇軒昂,資質不凡,十分欣賞,看了他的詩文,更是驚歎不已,稱讚李白“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說李白有“仙根”。

    賀知章讚美他是“謫仙人”,把他看做非凡之人。

    李白想做官,又不願應試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華,透過他人舉薦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賞識。

    李白一方面要做超脫塵俗的隱士神仙,一方面要做君主的輔弼大臣,這就形成了他出世與入世的矛盾。

    他性格豪邁,糞土王侯,傲視權貴,同情人民,關心政局,表現了他王侯權貴的蔑視和反抗。

    但其詩中有時也流露出人生如夢及時行樂的情緒, 主要表現在描寫求仙訪道,煉丹治藥,道教迷信的頹廢思想。

    李白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他詩歌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 反映了他對思想政治的追求和對黑暗現實的不滿,也反應了他對祖國命運的深切關懷和對大好河山的無比熱愛。

    他善於從民間文學吸取營養,以驚世駭俗的筆調,創造瑰麗奇偉的意境,又毫不矯飾,真城地袒露出自己的內心世界。

    李白詩風雄奇、豪放、飄逸、真率、自然,想象豐富奇特,感情雄健奔放,色調瑰瑋絢麗,語言峻奇流暢,意境清新優美,韻律和諧多變, 篇章混然天成,富有絢爛多彩、浪漫逍遙氣息。

    李白“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是他詩歌中最鮮明的藝術特色。他的詩歌極富主觀抒情色彩,表達感情具有一種排山倒海、一瀉千里的氣勢。傳世名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帶給天下寒士溫馨的感受,而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的氣勢更是千古絕唱。

    “詩聖”杜甫十分讚賞李白的詩,甚至懷有一種崇拜的感情,毫不吝嗇地表達自己的欣賞。他指出李詩的“清新俊逸”,讚道“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這是杜甫對李詩的總評,也是對後人產生巨大影響的總評,是對李詩的最高評價,後人評價李詩妙處,往往都引用這句評語。

    盛唐詩歌代表人物李白的詩在我國古典詩歌發展史上達到了浪漫主義藝術頂峰。

    李白那種豪縱飄逸瀟灑的作風受到追捧,中唐的韓愈、孟郊、李賀,宋代的蘇軾、陸游、辛棄疾,明清的高啟、楊慎、龔自珍等著名詩人,都受到李白詩歌的巨大影響。

    唐宋八大家,韓愈在《調張籍》中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曾鞏曾作《代人祭李白文》讚揚李白詩歌的自然天成。歐陽修、梅堯臣、蘇舜欽這三位北宋著名詩人均有意識地對李白的七言詩或雜言歌行進行仿效和學習。

    如梅堯臣的《送畢甥之臨邛主薄雜言》,不僅明確提及了李白的《蜀道難》,而且在用韻和意象上對其加以模仿。

    歐陽修自稱“非李白不能道” 的《廬山高贈同年劉中允歸南康》,更是被後人視作仿效李白歌行體古詩的名篇。

    而蘇軾對清新飄逸的李白詩歌有著一種天然的親近,其《和李太白》詩“謫仙固遠矣,此士亦難復” 模仿太白五言古風的聲調,追求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美。

    李白成為盛唐清美詩風的典範。

    是因為:李白是盛唐詩歌代表人物是“詩仙”。

    盛唐是詩歌創作的黃金時代,詩人輩出,群星燦爛。李白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繼承了屈原開創的偉大浪漫主義詩歌表現手法,並把它推向了最高峰。

    唐代詩人幾乎無人不好酒。

    唐詩中有大量歌酒、贊酒、借酒舒暢心懷的傳世詩篇,李白被冠以《酒聖》、《酒仙》稱號,他的飲酒詩寫得豪放灑脫, 酒就是他的天地“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有對酒的讚美“蘭陵美酒鬱金香”;有對酒器的喜愛“玉碗盛來琥珀光” ;有對釀酒人的懷念“紀叟黃泉裡,應還釀老春”;有對飲酒當歌“舉杯望明月,對影成三人”;有對飲者感慨“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李白喜飲、善飲、豪飲“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終生與酒為伴,飲酒作詩。杜甫贊“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夜半鍾聲到客船。

  • 7 # 搏覽群史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 大詩仙李白人人皆知,他的傲慢,他的狂放,他的放蕩不羈為後人樹下不朽豐碑。

    一句:“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寫盡他的自信與實力。你可有乘風破浪,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豪邁自信;你可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淡泊與輕狂。你可有“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的筆鋒;你又可曾有:“枯松倒掛倚絕壁,砯涯轉石萬壑雷”的絕妙。

    他創造了古代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高峰 、 為唐詩的繁榮與發展打開了新局面 、 開創了中國古典詩歌的黃金時代。

    不僅在古代名極一時,在當世也是家喻戶曉,床頭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伴隨多少孩童時代。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鼓勵多少奮鬥的青年。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提醒了多少智士。

    在我心中李太白是用不墜落的明星,照耀在心頭,美哉!壯哉!

  • 8 # 人道長隆

    李白,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

    李白既有清高傲岸的一面,又有世俗的一面,他的理想和自由,只能到山林、仙境、醉鄉中去尋求,所以在《將進酒》《江上吟》《襄陽歌》等詩中流露出人生如夢、及時行樂、逃避現實等思想,這在封建社會正直孤傲的文人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從將進酒裡就可以看出李白是個很豪爽的人。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 9 # 解衣欲睡

    評價人物性格有非常強的主觀性。李白作為唐代非常有名的詩人,之所以被稱為詩仙。即使是在整個詩唐領域也是數一數二的。對於李白的性格來說有三點我相信大家,從他的是當中也是能夠清晰的感受到的。

    第一:非常的樂觀與熱愛生活。

    李白的性格是豪邁的,這種不羈的性格,在他的詩歌中無不深深的飽含了它自己的情感。在他政治抱負得不到施展的時候。他依然很積極的面對生活,非常的熱愛生活。在他的詩歌當中,有些自己閒情逸趣,寫大自然美麗景色,寫平凡人的生活,這些都能夠充分的體現李白他是一個對生活充滿了熱愛之情,對美好生活有憧憬的!

    第二:高傲

    但他在政治上受到打擊的時候也有抑鬱,不得志的時候想要放情于山水,尋仙訪道。但是,從他的詩歌當中,很明顯能夠感受到他的狂妄,“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對孔老夫子也加以嘲笑與輕視,可以看出李白的內心是非常狂妄自負的。但這是自信過度的結果,從自己剛剛出道的時候,對這個世界滿腔熱情,初生牛犢不怕虎,沒有畏懼,這個時候的李白,其實是對自己的才學極度的自信。

    第三:思維靈活有創新能力

    與李白同時代的杜甫、王昌齡、李賀等詩人的詩歌相比較。李白的詩,更加的簡潔飄逸。遣詞的時候特別能拿捏到那個度。所以李白的詩總能夠讓人感覺到一種飄逸的感覺。少了一些封建社會的官場氣息。

    從李白性格的角度出發,李白其實不太適合從政為官。李白因為在政治上受到打擊,有些詩歌當中也表現出極強的憤憤不平。但是又不甘願繼續下沉。轉而很積極的安慰自己,很積極的面對現實。我覺得這個轉換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李白要是能夠發自內心的去享受政治舞臺之外的生活,那我想他會更加的完美。

  • 10 # 大源小能龐長興

    評價李白,可以使用“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評價。唐之前,也有詩歌,但相比起來,唐詩是詩歌的頂峰,而李白是頂峰上的峰尖,無人超越。李白不僅僅詩歌很多,更是開創灑脫的詩風,將瀟灑的胸襟和天成的萬物融匯於美妙的文字中,後人無人能及。

  • 11 # 中國人文

    李白,若論文學成就,是值得稱道的。其詩,與杜甫合稱李杜,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星。但李白的從政才能,實在乏善可陳,其眼光,也與同時代的其他文學家,如高適等相比,相差太多。

    但文人大多有一個相似的毛病,以為文章寫得好,便能文能安邦武能定國。正如李煜,春花秋月詞寫得好,絕對一出色文人,可惜當不了好帝王,救不了南唐,也救不了自己。後蜀孟昶,能刊刻“十一經”,文學史上留名,但“十四萬人齊解甲”,自己及花蕊夫人也保不住。他們擅長的,是文學方面,卻都缺乏治國從政之才。

    相比較而言,李煜及孟昶,還是有點自知之明的,至少知道自己從政方面才疏學淺。但李白,卻始終有迷之自信,並不認為自己不適合從政,一直都固執認為自己乏人賞識,只是屈才罷了。他的悲劇就在這裡,認不清自己:明明是一個文學巨星,偏偏要去做政治明星。

  • 12 # 李丘北

    可能因為是本家,所以,李白這個詩人是我最喜歡的一個詩人。

    書中多有記載,李白生性豪放,對酒當歌更是佳話,對於李白,他的酒和他的詩一樣醇香。

    李白是孤獨的

    從小開始學習古詩知識就開始接觸他的詩句,一個能寫出《月下獨酌》這樣詩詞的人,我只能說他是孤獨的。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李白的孤獨,是一種豪放,從“獨酌無相親”裡看到他煢煢孑立,形影相弔的孤寂,可也正是這種孤寂讓他的“舉杯邀明月”顯得那般豪放,無人相伴,我自有明月相陪。

    李謫仙

    我覺得他絕對稱得上“謫仙”一詞,能做出如此天下絕辭,這種才華凡人怎麼會有。

    謫仙,原指神仙被貶入凡間後的一種狀態,引申為才情高超、清越脫俗的道家人物,有如自天上被謫居人世的仙人。

    李白的作品天馬行空,浪漫奔放,意境奇異,才華橫溢,詩句如行雲流水,宛若天成。可以說,他被稱為“詩仙”並不為過。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這樣的意境,有多少人能夠體會,又有幾個人可以表達的如此清新脫俗。李白的每一首詩,有詞不算華麗,卻字字真理。

    我對李白

    初學《靜夜思》,便被那“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高遠意境帶入,那時候正好在外學習多年沒有回到老家,父母工作更是四處漂泊,所以,老家都只在模糊的回憶裡。

    遍讀了他的所有作品,學不到他的神,學不到他的形,我想這世間還有一個這樣的人,也只會有一個他這樣的人。

    結束語

    最後,用一句杜甫的詩來總結我對李白的印象:

    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

  • 13 # 小宋視野

    大詩人李白是唐朝時期最有名氣的一位詩人,說他是唐代大詩人之首也不為過。世人都尊稱他為“詩仙”。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他寫的詩飄逸瀟灑,氣勢豪邁,詩中充滿著盛唐氣象,為世人津津樂道。然而圍繞著李白卻出現了上百個歷史謎團。

    李白

    其中李白的身世問題就是一個很大的謎團。我國的歷代學者都對這個問題做出過深入研究,但是似乎有說服力的結論並不是很多。

    李白的好朋友範傳正曾經在自己的作品《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文》中寫到過李白單名一個白字,字太白,他的先祖是隴西成紀人因為戰亂他的家譜已經找不到了。他是涼武昭王李暠的九世孫,隋朝末年因為天下大亂,他的家族中有一支流落到了碎葉。自此李白家族人員散落,無法完全統計核實。在唐朝神龍初年才回到蜀漢之地,他的父親叫李客,長年隱居山林,不願入朝做官。

    範傳正

    李白在晚年的時候投靠到同族的一個叔父叫李陽冰的家裡,李陽冰受李白之託為他作了《草堂集序》,這篇文章曾經記載到,李白字太白,隴西成紀人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神龍初年逃歸到蜀漢。

    從以上兩組資料可以看出李白的原始身世基本就是這樣了,因為兩組資料都出自李白本人,所以他所述的資料應該也是相對真實的。

    李陽冰的篆書

    除此之外,李白在自己的詩文中也多次提到過自己的身世。他在《長安裴長史書》中曾寫到我本出身金陵,因常年戰亂,先祖蒙難,一度流落咸陽附近。他說的這個金陵,後來經學者郭沫若考證,指的就是李暠在敦煌,酒泉一帶建立的西涼政權,並不是今天的江蘇省南京市金陵。

    只是李白的這個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的身份很是可疑的,如果李白真的是李暠的九世孫,按輩分他就應該是唐玄宗的長輩。唐玄宗李隆基曾經在天寶元年頒佈過詔書准許李暠的子孫隸入宗正寺,編入宗集。也就是可以編入皇族的戶口,此時的李白頗受朝廷重用,可是李白並沒有去登記。後來李白進入翰林院,經常可以見到皇帝,也沒有跟皇上提過這件事。甚至李白在後來遭遇牢獄之災,被流放的時候,急需表明自己的身份而獲得赦免而自救的時候仍然沒有說出自己的皇族身世,這就讓人實在搞不懂啦!

    李暠

    李白為什麼就是不願意透漏自己的顯赫身世呢?哪怕自己生前寫成詩文公佈於世也行啊!可他偏偏是在自己死後讓自己的叔父替他寫文公佈。這實在讓人難以理解,他到底有什麼難言之隱呢?難怪後人都說李白的皇族身世是冒牌的,因為大家實在想不出其中緣由。

    唐玄宗

    後來學者們透過研究發現了一個不正常的地方,李白提及自己身世的時候之時多次提到先祖,而對自己的近親長輩少有提及。尤其對自己的父親更是隻字不提,後來從李白的詩文中可以看到他對自己的家人妻小都毫不避諱自己的皇族身世,對他們都有過訴說,可見李白確實是很懷念自己的先祖,也對自己曾經的皇族身世感到無比自豪。但是就是沒有說過自己的父親如何。

    在這裡就有人大膽猜想了,莫非李白父親的身世和處境有什麼不可告人的嗎?是不是李白的父親犯了十惡不赦之罪呢?以至於李白都不願意提及他,怕危及自己一家人的生命安全。這種可能性確實是客觀存在的,只是這種事情除了李白自己家人心知肚明,時隔多年以後別人實在不好查證。不過透過多方資料記載李白是涼武昭王李暠的九世孫的身世應該是真實的。具體他到底為什麼不肯生前表明身世就不得而知啦!

  • 14 # 凌風劍俠

    李白是盛唐的標誌性人物。

    李白斗酒詩百篇,李白筆下的盛唐是意氣風發的,恢宏大度的。“我輩豈是蓬蒿人”,“人生得意須盡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還復來”……李白是何等的豪邁,何等的自信。

    李白又是矛盾的,他的“欲登太行雪滿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抽刀斷水水更流”,“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又是消沉的,鬱悶的。

    李白是放蕩不羈的,是因為他有著渲染大唐的才氣,是他嗜酒如命的豪情和頹廢,李白是中華民族的一代詩仙。李白用他的如椽巨筆和萬丈豪情,留給子孫後代不朽的詩篇,留給歷史一段詩情畫意的盛唐!

  • 15 # 緣禦寒

    喜歡。

    這位“詩仙”,這一生創作了數不清的樂府、歌行及絕句。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這句話想必看過《妖貓傳》的朋友都不陌生,這句話是李白寫楊貴妃的,詩風絕美,把牡丹和楊貴妃交織在一起寫,花即人,人即花,把人面花光渾融一片,同蒙唐玄宗的恩澤。僅一句便寫出了楊貴妃的絕世美豔。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李白這一生,起起伏伏,便有人生得意之時就應當縱情歡樂,不要讓這金盃無酒空對明月之感。則曰:“將進酒,杯莫停。”以酒消愁,李白與酒,如同不可分開的知己。悲而能壯,哀而不傷,極憤慨而又極豪放,這便是李白。

  • 16 # 桑榆情感說

    貴妃娘娘,來給我斟酒:真正的文人——李白

    追求身心自由是人類最高境界,更是文人的最高境界。而中國,由於政治影響統領著文學(文學為政治服務,科舉考試選拔官員),文人就沒了追求身心自由的自由,或者是故意,或者是被迫,於是文學被扭曲,文人被扭曲,試觀中國歷史,哪有一個真正的文人,包括屈原,也是想著他的香花香草一樣的昏君,蘇軾被朝廷呼來喝去,來時儒去時道。不是說他們文學不夠好,而是說他們被政治薰染了,沒了文人該有的自由自在,任性而為。那麼,中國歷史上僅存的唯一的一個文人就是李白了。且不說他筆落驚風雨,花落泣鬼神的神筆,也不說他李杜文章在,光芒萬丈長的成就,就說他不與統治者合作,蔑視權貴的精神,天下少有,他直接就說:豈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遊歷一生。他不懂也不願懂政治,曾經讓宰相脫靴,楊貴妃斟酒,只要老子高興,管你誰誰。他的詩歌俊逸飄灑,想像豐富,不拘一格,正是他瀟灑一生的寫照,也是他思想自由,不依圭臬的反映。他基本做到了文人該有的自由與灑脫,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真正的文人,即使不願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也遜他一疇。

    人生各有志,你認為呢?

  • 17 # 小姜老薑

    唐代詩人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稱為“詩仙”。李白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善交友。

    李白的詩歌豪邁奔放,清新飄逸,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語言奇妙,浪漫主義,立意清晰。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性格豪邁熱愛祖國,遊遍南北各地,寫出很多讚美名山大川的壯麗詩句。而且他喜歡用雄奇的形象表現自我,在詩中毫不掩飾,也不加節制的抒發感情,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對於豪權勢要,他“手持一枝梅,調笑二千石”;看到辛苦勞作農民時,他“心摧淚如雨”;當社稷顛覆、民生塗炭時,他“過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劍擊前柱,悲歌難重論”,那樣慷慨激昂;與朋友對飲時,他“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又是那樣的天真直率。因此,我對李白是非常的喜歡。

    最後,放上我最喜歡的幾首詩,大家共賞。

    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蜀道難

    噫籲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

    俠客行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 18 # 班主任說事

    李白,盛唐大詩人,詩風浪漫,我個人是喜歡李白的。那麼李白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為了更好的說明這個問題,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仕途

    讀書做官是士人的追求,李白也不例外。不過,李白並不願意透過科舉考試這種入仕方式,他效仿蘇秦、魯仲連等人透過遊說的方式做大官。他先是向當朝名士自薦未果,負氣隱居山中,後在道士吳筠的推薦下,得以供奉翰林。

    唐玄宗只是欣賞李白的文采,希望他做一個粉飾太平的文人,可李白卻不懂為官之道,得罪了朝廷權貴,僅三年就辭官離開了京城。安史之亂爆發後,李白投靠了永王李璘,最後賭一把命運。不巧,永王爭奪帝位失敗,李白受牽累流放。功業未成,老死他鄉。

    從李白的仕途之路來看,無疑他是失敗的。他有鴻鵠之志,卻沒有相應的政治才能,仕途不暢,也是必然。

    二、婚姻家庭

    據《李翰林集中序》記載,李白有妻,有妾,還有子女。如李白願意做一小官,家庭生活也是美滿的。可是,李白自20歲出川后,為實現他的政治抱負,遊歷了大半個中國,最後也是功業未成,客死異鄉。

    由於李白的婚姻家庭資料不詳,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李白無論作為妻子的丈夫,還是孩子的父親,都是不稱職得。

    三、文學成就

    我們之所以熟知李白,就是源於李白取得的文學成就。李白,人稱“詩仙”,浪漫主義詩歌代表人物。他的詩歌雄奇飄逸,想象大膽,多描寫祖國的壯麗山河,抒發內心的感情,藝術成就極高。

    李白詩歌現存1000多首,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等,其中有多首詩歌入選中小學語文教材。

    (將進酒)

    從文學成就來看,無疑李白是成功的,“詩仙”的稱號就可知他的江湖地位。

    透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如果從仕途、婚姻家庭等方面看,李白的一生是失敗的;如果從他取得的文學成就來看,李白的一生是巨大的成功。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李白我們也不能求全責備。我喜歡李白,主要也是欣賞他的詩歌。

  • 19 # 薛國布衣

    喜歡李白的豪情壯志,斗酒詩千篇,不愧為中國詩仙,他的詩通俗易懂,詩情畫意,意境絕佳,讓人流連忘返,過目不忘,回味悠長

    好酒好詩,好人好夢

  • 20 # 人生難免糊塗學歷史

    李白,詩仙、酒鬼、劍客、俠士,諸多身份加持,可謂文武全才,學一樣,會一樣,也精一樣。在唐詩宋詞眾多文豪裡,能夠被譽為“詩仙”,杜甫贊曰:“李白斗酒詩百篇”,可見其寫詩能力多強。

    作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一生詩作無數,流轉至今仍有《蜀道難》、《將進酒》、《早發白帝城》等名篇,被後人永遠銘記。

    不過要想看清李白這個人,並不能單純看詩詞,而要從一生境遇說起。作為少年天才,文武皆擅長,李白打小就受到誇讚,30歲之前,他一個人遊戲人間,“仗劍去國,辭親遠遊”,而後娶妻成家。

    30歲之後,他開始謀求仕途,但由於家庭原因,不能應常舉和制舉,只能透過獻賦引起皇帝或其他大臣關注,但這條路難度之大與“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不相上下。他寫了《明堂賦》、《大獵賦》等文章,又經過各路引薦,終於42歲,開始供奉翰林,但也只是寫文章,與為官從政相差甚遠。後經過陷害誹謗,不得唐玄宗信任,自故離去,最後在57歲時因永王叛亂而徹底斷了仕途這條路。

    雖然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但他的一生並不浪漫。作為天才,他想步入仕途,但沒有得到施展才華的機會。隨著歲月的離去,他漸漸放棄了心中幻想,把詩、酒、劍作為一生所愛,給後人留下了無窮財富。

    我喜歡李白,不僅是因為他的詩作,還有他面對命運不甘屈服、誓不低頭的決然態度,雖不成功,但昂揚的鬥志、灑脫的心態一直感動著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掛麵條怎麼做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