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飄搖的炊煙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易安居士的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一個英雄人物悲壯的情懷!楚霸王雖然屬於失敗的一方,但是千百年來,他一直被人們廣為傳頌,可見他的影響力之大,之廣,之深。

    詩中“不肯”兩個字有待商榷,究竟是不肯還是不能?很多學者展開了深入的調查和研究。

    《史記》、《漢書》、《楚漢春秋》關於項羽之死的描述,除《項羽本紀》中有“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艤船待”兩處涉及烏江外,其餘無一處寫到項羽烏江自刎。反倒是明確提到:項羽“身死東城”,“使騎將灌嬰追殺項羽東城”等。漢王劉邦也是一代梟雄,怎容許項羽渡過烏江,放虎歸山?為此,劉邦派遣大將灌嬰追殺項羽。項羽突圍逃至東城時被漢軍再度包圍,混戰中即被灌嬰殺死。而據考證,烏江離東城還有240華里,所以項羽根本沒有渡江的機會,更別說是有渡江的機會而不渡江了。

  • 2 # 心向青山

    不能,說不肯只是文人的一廂情願。

    項羽在垓下之戰幾乎全軍覆滅,即使項羽過了江東,劉邦還是會率軍追殺。劉邦不是項羽,項羽有婦人之仁,劉邦卻殺伐果斷。

    中國文人喜歡崇拜失勢的英雄,比如項羽、李廣、諸葛亮、岳飛等等,常用來表達自己的懷才不遇,卻經常誇大歷史人物原本的成就。

  • 3 # 東方霧曉

    楚霸英豪—世,對劉邦作戰百戰勝,世人無不驚讚,而最後卻在垓下,被一無所能的,無賴加流氓的劉邦戰敗而死,故有"在世英傑楚霸昂,殞身垓下鬼神慌。鴻門只欠黑腸子,史冊才生劉漢皇"的詩句的感嘆,詩意也正好說明了項羽—生的最大悲劇。

  • 4 # 談笑書生

    李清照有詩: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從歷史上來看,項羽渡江的話時間是充裕的。畢竟不是千軍萬馬渡江,霸王一人一騎只需一葉小舟即可過江。而項羽不肯過江才是烏江自刎的主要原因。項羽不肯過江固然有他英雄氣概的一面,更多地是對未來的絕望。劉邦不是好大喜功的項羽,即使項羽渡過烏江回到吳和會稽故鄉,劉邦的追擊也絕對會尾隨而至,不會給項羽喘息之機。另外,項羽多年征戰在外,其軍隊的核心力量就是起兵時的八千江東子弟兵。被圍垓下之時,江東子弟死傷、逃散幾盡。即使回到江東項羽也沒有足夠的人力物力重組軍隊了。因此過江也只不過是苟延殘喘,多活一段時間而已。而且很有可能會把戰火引入故鄉。項羽正是出於以上的實際情況和考慮,才堅定地不肯渡過烏江

  • 5 # 一分鐘瞭解一段歷史

    是他不能

    一是因為項羽是貴族,他們流行的是一種貴族文化,守信義重名聲,榮譽看得愛性命更加重要。

    二者是項羽性格使然,項羽一身傲氣,力能扛鼎又是名將項燕之孫,鉅鹿之戰一戰成名,殺得秦國名將章邯片甲不留,而劉邦呢?農民出身還是個流氓,官不過亭長,項羽從來就沒有將他放在眼內,突然之間敗給一個這樣的對手,而且是慘敗,以項羽的性格哪能接受的了,更加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最後只能自刎烏江。

  • 6 # 夏言冰

    《史》記載,感覺應該是項羽如果不想死,就不會死的樣子。

    他不自刎烏江應該有幾個原因:

    1.身邊的兄弟都死了,他覺得對不起他們,他對自己的兄弟有手足之情。

    2.愛人死了,爭天下也沒意思了。

    3.多年征戰他感覺累了,《史》提到他因不想因為戰爭,繼續把世人的生活弄得水生火熱,他的死能夠結束,他願意去死。

    《史》記載,當時有船,只要他上去,他是能走的,但是身邊還有幾十個將士,他不願意一個走,自己把船和船伕推走了。看那說法,感覺他完全可以一個人衝出血路逃走,直到死他的個人戰力似乎沒有減少過,最後選擇自刎只是在釋放一個意思,我可以死,但你劉邦別過分,我其實是可以走的。

  • 7 # 慶哥說

    不是不肯渡江,而是已經無法渡江,就算渡江也未必能東山再起。烏江自刎也只是想留得一世力拔山兮,氣蓋山河的英雄霸氣。以當時情況來看,項王的部隊駐守在垓下,兵少糧盡,漢軍及諸侯的軍隊把他重重包圍。深夜,(項羽)聽到漢軍在四面唱著楚地的歌,項羽於是大為吃驚,說:“難道漢軍把楚人都征服了嗎?他們那邊楚人為什麼這麼多呀!”項王於是在夜裡起來,在帳中飲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寵跟在 項王身邊;有駿馬名騅(zhuī,追),(項羽)一直騎著。這時候,項羽不禁情緒激昂唱起悲歌,自己作詩(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氣概舉世無雙,時運不濟時騅馬不再奔跑!騅馬不奔跑可將怎麼辦, 虞姬呀虞姬,(我)將怎麼安排你才妥善?”項王唱了連唱幾遍,美人虞姬應和著一同唱歌。項王眼淚一道道流下來,左右侍者也都跟著落淚,沒有一個人忍心抬起頭來看他。

    在這種情況下,項羽獨自一人騎上馬,部下壯士八百多人騎馬跟在後面,當夜突破重圍,向南衝出。天剛亮的時候,漢軍才發覺,命令騎將灌嬰帶領五千騎兵去追趕。項王渡過淮河,部下壯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項王到達陰陵,迷了路,去問一個農夫,農夫騙他說:“向左邊走。”項王帶人向左,陷進了 大沼澤地中。因此, 漢兵追上了他們。項王於是又帶著騎兵向東跑,到達東城,這時就只剩下二十八人。漢軍騎兵追趕上來的有幾千人。項王自己估計不能逃脫了,對他的騎兵說:“我帶兵起義至今已經八年,親自打了七十多仗,抵擋我的敵人都被打垮,我攻擊的敵人無不降服,從來沒有戰敗,因而能夠稱霸,據有天下。可是如今最終被困在這裡,這是上天要滅亡我,決不是作戰的過錯。今天必死無疑,我願意給諸位打個痛痛快快的仗,一定勝它三回,給諸位衝破重圍,斬殺漢將,砍倒軍旗,讓諸位知道的確是上天要滅亡我,決不是作戰的過錯。”

    於是把騎兵分成四隊,面朝四個方向。漢軍把他們包圍起幾層。項王對騎兵們說:“我來給你們拿下一員漢將!”命令四面騎士驅馬飛奔而下,約定衝到山的東邊,分作三處集合。於是項王高聲呼喊著衝了下去,漢軍像草木隨風倒伏一樣潰敗了,項王殺掉了一名漢將。這時,赤泉侯楊喜為漢軍騎將,在後面追趕項王,項王瞪大眼睛呵叱他,赤泉侯連人帶馬都嚇壞了,退避了好幾裡。項王與他的騎兵在三處會合了 。漢軍不知項王的去向,就把部隊分為三路,再次包圍上來。項王驅馬衝了上去,又斬了一名漢軍都尉,殺死有百八十人,聚攏騎兵,僅僅損失了兩個人。項王問騎兵們道:“怎麼樣?”騎兵們都敬服地說:“正像大王說的那樣。”

    這時候,項王想要向東渡過 烏江。烏江亭長正停船靠岸等在那裡,對 項王說:“江東雖然小,但土地縱橫各有一千里,民眾有幾十萬,也足夠讓您稱王了。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現在只有我這兒有船,漢軍到了,沒法渡過去。”項王笑了笑說:“上天要滅亡我,我還渡烏江干什麼!再說我和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沒有一個人回來,縱使 江東父老兄弟憐愛我讓我做王,我又有什麼臉面去見他們?縱使他們不說什麼,我 項籍難道心中沒有愧嗎?”又對亭長說:“我知道您是位 忠厚長者,我騎著這匹馬征戰了五年,所向無敵,曾經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殺掉它,把它送給您吧。”命令騎兵都下馬步行,手持短兵器與追兵交戰。僅憑藉項羽就殺死漢軍幾百人。項羽自己也負傷十多處。項王回頭看見漢軍騎司馬呂馬童,說:“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嗎?”馬童這時才跟項王打了個對臉兒,於是把項羽指給王翳看:“這才是項王。”於是項王說:“我聽說漢王用黃金千斤,封邑萬戶懸賞徵求我的腦袋,我送你個人情吧!”說完便自刎而死。

  • 8 # 泰否1

    首先,他一開始是想過烏江的,不然也不會在四面楚歌的情況下還要突圍了。

    按司馬遷所寫,是多次突圍,最後不過烏江,自殺江邊。但其他人寫的不一樣。

    按劉邦的脾氣,韓信與張良的能力,是不可能讓項逃回江東的。鑑於司馬遷一直不喜歡劉家,同情項羽,就像羅貫中尊劉抑曹一樣,把劉關張諸葛亮寫得天神下凡一樣,司馬遷同情項羽,但不能改變結局,只好把過程寫得勇猛些。

    至於李清照的詩,更不具參考意義了,李是北宋到南宋時人,寫不肯過江東,其實是借古諷今,諷刺北宋南宋某些人

  • 9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項羽兵敗垓下後,既是不肯也是不能過烏江。

    首先,來說項羽的不肯過江東。

    其實這個不肯是建立在肯的基礎上,為什麼這麼說呢?項羽在垓下之下敗於韓信後,軍隊只剩下3萬餘人,屋漏偏逢連夜雨,當天夜裡,韓信又使出絕招——四面楚歌,徹底瓦解了剩餘楚軍的鬥志,楚軍在思鄉之情的誘惑下紛紛選擇了逃離,面對眾判親離,項羽已是無力迴天。在這個關鍵的節骨眼上,他最愛的女人虞姬選擇了自刎,以死絕了項羽的後顧之憂。項羽自然明白虞姬的用意,為了日後能為虞姬報仇,也為了能捲土重來,他當機立斷,當天夜裡選擇了突圍。他很快衝出了漢軍的包圍圈,朝著烏江方向逃去。而劉邦聽說項羽突圍後,派灌嬰率八千鐵騎追擊。面對於數十倍於自己的兵力,項羽當然無心戀戰,一路狂奔至烏江邊。可以說整個逃亡的過程,支撐項羽的力量顯然是“過江東”這三個字,他肯定想到了,一旦到了江東,到了自己的老家,只要振臂一呼,就有捲土重來的機會。然而,到了烏江邊時,他的這種想法改變了,他被無情的現實所擊碎。

    他突圍時出於隱蔽的需要,只帶了800鐵騎,然而,這八百鐵騎不是一般的人,是他的嫡系部隊,是自己一手打造出來的絕世無雙的樓煩騎兵,當年在彭城之戰時,他只率三萬樓煩騎兵就打敗了劉邦的六十萬聯軍,可見其戰鬥力之強。而此時,他有八百樓煩鐵騎,心裡也有踏實的,有此鐵騎在,捲土重來並不是痴人說夢。然而,因掉隊的、戰死的、逃離的等種種原因到烏江邊只剩二十八鐵騎後,他心裡再次感到了震憾,自己原本就擁有數十萬大軍,一夜之間只剩下幾十人跟在自己身邊,這種落差可想而知,更重要的是嫡系部隊也消失殆盡,重整旗鼓已是難於登天。再加上他自尊心極強,覺得此時孤家寡人去江東,無顏面面對江東父老,因此,到烏江邊時,因為形勢的變化,因為面子的觀念,他已經由強烈的想過、肯過江東,轉變成不想、不肯過江東。

    其次,來說項羽的不能過江東。

    項羽毅然選擇在烏江邊自刎,受兩個人的影響:

    第一個人是烏江亭長。烏江亭長如同諸葛亮一樣神機妙算,為什麼能算準項羽一定會逃到烏江邊來?而且,他如果真心要救項羽,為何只準備了一隻小的不能再小的船,只能容一個人?因此,烏江亭長究竟是好人還是壞人值得懷疑。當然,這可能跟當時漢軍封鎖江邊,燒燬了江邊所有的船隻有關,而且僅容一人的小船也不容易暴露目標。但不管怎麼樣,烏江亭長救項羽的真實目的是令人懷疑的。同時,烏江亭長在勸項羽上船時的言語也是值得商榷的,對於死麵愛子的項羽來說,烏江亭長說話應該委婉柔和才好,但烏江亭長說的卻是一些觸及項羽短處,羞極顏面的話語,更讓項羽“羞極”而不願渡江。因此,有人說烏江亭長是劉邦安排在江邊的間諜,雖然這種可能性小,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第二個人是田邊的農夫。項羽在逃亡的過程中,在十字路口時,曾向田邊耕作的老農問路,結果老農給他指假路,讓他迷了路,這樣一折騰,讓漢朝的追兵追著他們的屁股跑。農夫可能是一個隨意之舉,但卻嚴重傷害了項羽的心。項羽透過農夫的舉指,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眾叛親離,感受到窮窮末路。同時,他明白一旦他渡了烏江,勢必再次禍及江東的父老鄉親,讓他們再飽受戰爭的侵襲和戰亂之苦。自己自刎可以保江東的平安,可以還天下一片安寧,項羽想通了“不能過江東”這一點後,毅然選擇了自刎。

  • 10 # 照顧當下

    項羽不肯過江東,首先得分析項羽的年齡,項羽在當時應該是一個不到三十歲的血氣方剛的小夥子。一生七十多戰,從未敗過。自尊心極強。更何況是敗給胯下小兒韓信的十面埋伏。最令項羽傷神的是自己連自己的女人都沒有保護好。所以血氣方剛的霸王就這樣自殺了。令項羽自殺的願意就一個,血氣方剛,自尊心極強。如果你是一個三十歲的血氣方剛,自尊心極強的小夥子。你就理解項羽了。所以不要聽那些狗屁磚家的話。一個厚顏無恥苟且偷生的人永遠是不會理解霸王項羽的。

  • 11 # 黃俊泉A

    西楚霸王碰到鬼,稀里糊楚敗了,一段曲子就兵散馬驚,有那麼迷人的曲子嗎?又不是天外來音,然後霸王碰上農夫問路,我認為農夫是白無常,按理當兵的問路誰敢亂說要命嗎?那農夫不但不怕還指錯路,不是白無常那是誰,到烏江邊又碰上漁翁,如果漁翁不是黑無常誰會說那種話,救人就救人說那種怪話幹嗎?只能說黑無常擺渡霸王的靈魄走了。

  • 12 # 路衛兵

    能,但不肯。

    瞭解箇中緣由,須先了解項羽後期的情感衝突。人靠吃飯活著,但要活得好得靠精神。項羽前期一直活得瀟灑,所向披靡、戰功顯赫,滅了秦,做了西楚霸王,然後衣錦還鄉,因而有極強的精神支撐。捨我其誰的豪氣讓他愈加強悍、霸蠻。後期就不行了,田榮鬧齊國,劉邦佔關中,他不得不東奔西走疲於應對。

    項羽以為滅秦之後一切都OK了,沒想到卻是剛開始。滅秦憑的衝勁兒,蜂擁而起,一鼓作氣,這是項羽的強項,他喜歡快刀斬亂麻的酣暢。楚漢爭霸則憑的是韌勁兒,慢慢拉鋸,耗的是耐力,這也正是項羽的短板。最後項羽實在不耐煩了,提出要和劉邦單挑,趕緊分個勝負。劉邦當然不答應,他與項羽鬥樂在其中,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像狗皮膏藥般粘著不放。

    鴻溝議和時項羽的衝勁兒早已蕩然無存,有的只是厭倦,只想趕緊結束這沒日沒夜的戰爭,回彭城享受那份闊別已久的安逸。然而劉邦卻單方面撕毀合約,戰爭風雲再起,項羽這個街頭霸王終於服了這個打不死的小強,奔波的疲倦,對戰爭的厭煩,以及爾虞我詐的反感隨之湧起,開始盡顯孤獨與脆弱,在精神上走入困局。

    項羽一直以強悍示人,脆弱的本性在內心深處掩藏積蓄太久,爆發出來便異常猛烈。垓下被圍,彈盡糧絕,半夜忽聽楚歌四起,以為故國不再,項羽精神一度恍惚,於是披衣下床,伴著遠處杳渺空靈的鄉音飲酒。看著陪伴的虞姬——他最喜歡的女人,項羽悲從中來,吟唱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一切都將結束,心愛的戰馬沒辦法,心愛的女人也沒辦法。這個曾經叱吒風雲、不可一世的大男人像個孩子般潸然淚下,迎來他內心最脆弱、最低潮的時刻。人在瀕臨崩潰的時候是禁不住刺激的,受刺激就會失去理性的判斷。烏江亭長最終成了壓垮項羽這匹高大駱駝的最後一株稻草,讓他屈從於命運,做出了相反的決定。

    項羽突圍後來到烏江之畔,其治下的烏江亭長早在岸邊等候,要載項羽過江,說:“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這是一個還算完美的規劃,既解決了項羽的燃眉之急,也為項羽重整旗鼓做了預期,可謂周到之至。不料項羽反應冷淡,長嘯一聲:“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來了個180°大轉彎。

    項羽主觀上是“欲東渡烏江”的——不然也不會大老遠跑江邊來,這個《史記》裡交代得很清楚,而且正好有船能過去,那為何又改主意了呢?皆因烏江亭長的話刺激了他,觸碰到了他的痛點。前面說過,項羽此時正是脆弱的低潮期,內心非常敏感,烏江亭長“江東雖小,……亦足王也”的話,既降低了項羽的身份,也揭了他落拓的傷疤,西楚霸王變草頭王,如何面對江東父老?還倉皇“急渡”,大不了一死嘛!

    烏江亭長好心辦壞事,倒把項羽的豪情激發出來,從而走向極端。不過說到底,烏江亭長的說話只能算誘因,項羽彼時內心脆弱敏感是主因,他要真有劉邦尿遁、化妝出逃的韌勁兒和忍勁兒,早麻溜過河了。

  • 13 # 齊天小九

    士兵在垓下血戰死拼,拖住劉邦的軍隊,作為將軍的項羽自己卻帶個一小隊人突圍到烏江邊準備偷偷跑掉,項羽真正羞愧難當的應該是這個吧?所以不肯過江東。

    儘管司馬遷《史記》裡用文學家的手段巧妙的突出項羽一小隊人的神勇,卻沒提大部分士兵的下落,應該是在垓下死死戰到底吧。

  • 14 # 劉1956091

    能力超群的項羽性格過剛,劉邦的能力和性格正好是他的剋星,他的能力主要是打仗上,破斧沉舟,七戰七勝令名將章邯臣服,令諸侯驚涑不敢面視,七萬潰六十萬,劉邦驚恐棄子逃命,其武功十分了得,個人能力力可舉鼎,敵萬人,你想士兵跟此猛將是何等暢快淋漓,何等英武美名,然垓下之圍十面埋伏,令所向披靡之戰神名將就像進入了橡皮袋衝不出退不了,沒水沒糧士兵疲於奔命,四面楚歌士氣低靡,看著跟隨自己南征北戰的壯士絕望崩潰的眼神,項羽愧恨不已,灰暗到了極點,再看美麗的妻子驚失花容,悲淁淚漣,頂天立地的偉男一時成了萎哥,時回頭美人撲地,血燃雪頸,大叫痛死,猛睜看,淚流滿面子弟喚,騰身起,膊眾雄,執戟勇誇烏駒龍,怒槍刺向恨敵中,馬橫刀,仰天笑,羽非無才天不容,悲憤聲,劍出鞘,寒光划向項項搖,烏龍嘶,1騰空嘯,圍慰英雄奮撕咆,至今人,思項羽,無臉回楚英雄高,英雄剛心如鐵,心涼心死魂已滅。

  • 15 # 野叟雜談

    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兵敗烏江,自刎身亡。司馬遷的《項羽本紀》為我們塑造了一個悲情英雄的形象。李清照也曾經賦詩一首:“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但是,項羽為什麼不過江東呢?假如他過江,還有機會翻盤嗎?

    首先,項羽的確也不願意過江了。他已經心灰意冷。最後一戰,他發出了“天亡我也,非戰之罪”的哀嘆,可以說已經鬥志全消。四面楚歌的窘境,使他認識到繼續掙扎也不過是困獸之鬥罷了。他對於過江也沒有信心,過江之後真能受到江東父老的支援嗎?就算有江東父老的支援,面對著數十萬劉邦的大軍,有多少勝算呢?以全天下之力尚不足以消滅劉邦,如今劉邦舉天下之禮對付江東,項羽能絕地反擊嗎?絕望的項羽於是選擇了自刎而亡。

    其次,項羽的確也過不了江。垓下之圍,劉邦帶著韓信、彭越、英布等各路諸侯數十萬人馬,已經將項羽包圍得水洩不通。項羽就算是想逃也無能為力。項羽的部隊當時已經潰散,縱然再能打,脫離了部隊的項羽,一個小小的亭長就能把他收拾了。與其被別人捉住,拉到劉邦面前受辱,一世英雄的項羽寧願選擇自刎。

    那麼英雄蓋世的項羽為什麼會敗給劉邦呢?他至死都沒有想明白。和項羽相比,劉邦簡直就是個流氓。假如讓項羽和劉邦個人決鬥,劉邦肯定不是對手。韓信都說,“項王暗惡叱吒,千人皆廢”。但是劉邦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代表了民心所向,獲得了百姓的支援。而出身貴族的項羽則是夢想著恢復列國並存而由自己擔任霸主的局面。入關之後,他分封了十八個諸侯王。他的分封是導致他敗亡的根本緣由。他不知道,時代已經變了。他所處的時代,需要的不是霸主,需要的是皇帝,需要的是代表了全天下的皇帝。項羽的失敗,可以看成是六國貴族最後的輓歌。

    所以,縱然項羽過江,縱然是他還能得到江東父老的支援,他也難逃失敗的命運。

  • 16 # 看鑑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追思楚霸王項羽的詩句(。在史記《項羽本紀》的記載中,項羽說自己之所以烏江自刎,是因為他兵敗有愧,無顏面對江東父老。但如果他真的放下身段過江,結局就會不一樣嗎?他不能過江是因為不能還是不肯呢?

  • 17 # 吾才是傻瓜

    霸王之死:公元前202年,項羽被漢軍圍困在垓下(今安徽靈壁東南),項羽帶兵幾次衝出重圍,一直退到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邊。此時身邊剩20多個人了。恰巧烏江的亭長有一條小船在岸邊,勸項羽馬上渡江,說:江東之地雖小,可還有1千多里土地、幾十萬人口。大王若是過了江,還可以去那邊稱王。項羽苦笑了一下說:我當年在會稽郡起兵之時,帶了8千子弟渡江。現在,他們沒有一個可以回去,若是我一個人回到江東,即便是江東父老同情於我,立我為王,我也沒臉去見他們了。項羽說完跳於馬下,不忍心把戰馬殺掉,送給烏江亭長後,令騎士全部下馬步行,跟追上來的漢兵展開肉搏戰。殺了幾百漢兵,楚兵也一個個倒下。項羽身受十幾處創傷,最後在烏江邊撥劍自刎了。("喑叱吒,千人皆廢"的英雄死了,留在人間的是歷史長河中曾經"捲起千堆雪"的浪花。)(在下就是隻瞭解這一點點。)

  • 18 # 歷史哨聲

    可以這麼說,作為生命的項羽可以度過烏江,留存自己的一條性命,找個地方隱姓埋名生活;作為政治上的項羽,孤身一人,即便度過烏江也是死路一條,絕無東山再起的機會。因此度不度烏江,就看 項羽選擇哪個項羽,是個人生命的項羽,還是政治,名聲的項羽。

    或者有人說項羽可以度過烏江後割據江東。兩個原因覺得項羽不能割據江東:一是劉邦佔據絕對優勢,漢軍不會停止追殺項羽,長江天險在雙方力量過於懸殊下不能起到天險作用。

    二是楚漢戰爭對半,全國死傷過半以上,米鬥價萬金,百姓對和平極其需要,不會繼續戰爭,這是項羽不能割據江東的社會基礎。

  • 19 # 清史宴

    項羽沒過烏江是明智之舉,從他垓下之敗開始,他的生命已經進入倒計時。

    項羽在被劉邦的大軍圍困之時,他首先想到的是突圍,然後捲土從來,打敗劉邦對他來說,簡直就是小菜一碟。虞姬為了不成為他突圍時的累贅,依然選擇了自殺,為的就是項羽能夠好好的活著,當項羽帶著自己的嫡系精銳騎兵突出重圍時,遭受到了沉重的阻擊,死傷慘重,到達烏江邊上的時候只剩下28騎了。

    在突圍的過程中,遇到一農夫老伯,項羽向其問路,老伯故意指錯方向,使得項羽在逃跑的過程中迷了路,導致始終無法擺脫劉邦的追擊。這讓項羽非常的惱怒,噹噹的西楚霸王,竟被一老農給戲耍了。當他逃到烏江邊上時,剛好烏江亭長帶著一條小船在江邊等他,準備渡他過河,到江東去,然後捲土從來,由於剛被農夫所騙,現在如果再被船伕所騙,然後被活捉,那他項羽的一世英名,必將毀於旦夕之間。

    這時的項羽開始改變繼續逃生的念頭了,因為他明白一點,只要他不死,劉邦是絕對不會放過他的,哪怕追到天涯海角,現在就憑船伕一條小船,怎能保證他安然無恙的渡過烏江。就在項羽憂鬱徘徊期間,劉邦的追兵也趕到了烏江邊上,項羽明白現在唯有一死,才是最好的歸宿。即使他過江到了江東,劉邦的追兵,也會隨後趕到的,絕對不會給他留下任何喘息之機,也只有他死了,劉邦也才能睡的安穩,也才能成為天下真正的王者。為了不被活捉受辱,項羽在傷痕累累,力盡之時,選擇了自刎而死,從此蓋世英雄項羽魂歸大海。

  • 20 # 使用者滿城盡帶黃金甲

    應該是不肯,霸王在敗退時,據說河中有小船想渡他過江。單是他拒絕了。他當初舉鼎時,在江東借了三千子弟兵。全都梟勇善戰,為西楚霸王建下不少戰功。這時如果他過江逃生,從他的性格來說,無言面對江東父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懷孕了要婆婆照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