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分鐘看世界
-
2 # 深圳羅小胖
第一批願意嚐鮮的土豪客戶們基本上已經採購完畢,隨著中國產純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和產品口碑逐步提升,特斯拉的準客戶們在逐步減少,預定的數量減少了,必然需要透過降價促銷的方式來保持訂單數量。要不然股價支撐不住呀!
-
3 # 姜姆斯邦德
汽車不同於手機電腦等高頻換代產品,它的使用週期非常長,全球乘用車平均報廢年限約15年,差不多是車企兩代產品的週期(寶馬賓士7年,奧迪10年),說白了你買一臺車,開個五年十年的除非發財了否則經濟實力不允許大多數人換車,這樣一來,先搶佔市場的車企雖不說有什麼後續優勢,但起碼再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壓縮了對手的市場。
特斯拉的車雖然說在電動車領域目前算是佼佼者,但面臨傳統車企純電動車產品上線,例如賓士EQC在2019年要上市,保時捷Taycan也前段時間開始接受意向金等,特斯拉要想保住市場,降價促銷輛提前佔市場是救命之舉。
特斯拉雖然在動力源上有技術優勢,但在調校、裝配、外殼加工、舒適度、可靠性等方面都不可能比積澱了上百年的老牌豪華車企有經驗,樓主可以去看一下特斯拉的實車,車門鐵皮感非常強,接縫也非常粗糙,漆面質感也遠不如老牌豪華車型。可以說不出意外,BBA等車企的純電動車上市以後,特斯拉在價效比上一定不佔優勢,並且特斯拉在成本和資金上更是短板,很容易被大集團耗死。個人認為這也是馬斯克著急Model3產能的主要原因之一,說不好聽的,再晚點就賣不出去了。
-
4 # Jack-0-
忽悠不到華人,自燃自爆斷軸粗製濫造智商檢驗車特斯拉。
類似龐氏騙局,馬斯克大忽悠一個罷了,是美國網際網路金融圈錢騙局第一人馬斯克
精明的特朗普禁運晶片,叫通用回美國,而不在乎馬斯克,因為馬斯克沒技術就是個營銷包裝軟文水軍蹭熱度網際網路金融圈錢騙局
馬斯克是個大忽悠,馬斯克starline專案最大投資方是美國空軍,本身就是個超級偵察計劃,就不明白為什麼要掛個為全球接網的名號。不過馬斯克是個營銷天才,馬斯克是被華爾街包裝成了鋼鐵俠,實際上他只是經濟學本科輔修了物理學,並無任何工程技術背景,他也沒有任何工程技術發明,他最大的運氣就是一創業就碰到了華爾街的天使投資人,幫助他收購了paypal(美國的支付寶)的前身Confinity公司,並最終被ebay收購,依靠發的這筆橫財又入股了特斯拉公司,並踢走創始人。說穿了就是個搞網際網路金融的。無論是太空探索spaceX,還是特斯拉都是馬斯克前臺唱戲炒作,華爾街的猶太人背後運作賺錢。2008年之前是個玩世不恭的花錢點大炮仗的暴發戶,2008年之後就是被華爾街操縱炒作概念的白手套,當然,他和華爾街及美國政府都是互相利用而已,華爾街需要他炒作概念收割韭菜,美國政府需要他代表新一代的美國精神,同時也希望透過他的spacex給美國聯合發射聯盟(ULA)製造壓力,避免NASA完全被ULA裹挾控制。而馬斯克自己藉著鉅額的資本實力完成了自己發射火箭的夢想。對馬斯克而言,spacex是核心,而特斯拉只是協助華爾街圈錢的工具。
不懂花了多少錢,請了滿網路的無下限軟文水軍吹捧大忽悠馬斯克
從11月22日起,特斯拉官網宣佈將在中國的產品售價下調12%到26%。其中,Model3長續航電池雙電機全輪驅動版起售價54萬元,Model3 Performance高效能全輪驅動版為59.5萬元,比此前公佈的售價至少便宜了4.8萬元。Model S系列中最便宜和最貴的車型新售價分別為78.29萬元和109.1萬元,分別降價12%和26%。Model X系列的價格也分別下調12%至24%。
回覆列表
讓中國產車最恐懼的是!特斯拉,目前的售價,據說還有30%利潤率 !
特斯拉的利潤率快趕上保時捷了,
30%利潤率,
而中國產車沒說多少,
想必也就10%?
那問題來了,
特斯拉要是打價格戰,
再降個10%,甚至20%,
不敢想。。。
為啥特斯拉能降低成本。
他車內幾乎所有的儀表,
按鍵都沒有了,
都整合到了那個平板上了。
節省了大量的零件硬體製造成本,
也因為車內構造極其簡單,
模具加工,整車組裝製造也簡單很多。
增加的只是系統軟體開發,
這東西一次性投入比較大,
後面就沒多少了。
再反觀那些中國產車,
即使號稱純電平臺的,
也是儀表按鍵一大堆。
所以,車真不能只看引數,
得實際駕乘感受。
特斯拉和別的車相比,
就是蘋果手機和按鍵手機的區別。
裡面更厲害,線束從幾公里降到了幾百米 。
跟特斯拉比還真就是。
物料的開發驗證,
線束增加,
安裝的工序工時,
都是成本。
馬斯克其實是改變了傳統的汽車設計模式,
以前的汽車總成廠其實挺弱勢的,
就是把一些東西攢到一起,
這些東西大多是獨立工作的,
供應商是按裝置或者系統供應的,
所以供應商很強勢,
特斯拉是系統高度整合的,
總成廠非常強勢,
供應商都剩元器件供應了。
可能是他的元器件採購價格其實並不低,
所以供應商還是願意供貨。
tesla重新定義了汽車設計和製造。
硬體設計的一切目的是降低裝配成本。
軟體的價值會逐步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