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小哇是個讀書人

    神機營的精銳都在土木堡損耗殆盡了。與此同時,清朝卻很重視火器,各種俘虜的裝備跟人才,讓清軍在火器方面,比明朝更勝一籌

  • 2 # 歷史上的德州

    首先說明一下,神機營根本沒有和清兵交戰,就被李自成的農民軍給滅了。作為一支戍衛京師的部隊,神機營沒有被派往抗擊清軍的前線,而是一直留守北京城。

    第二,明末政治腐敗,軍心渙散,神機營早已沒有了往昔風采。作為朱棣建立的京軍三大營之一,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火器部隊,擔負著“內衛京師,外備征戰”的重任,是朝廷直接指揮的戰略機動部隊。組建後在對蒙元殘餘勢力作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明末時這支部隊已經是名存實亡了,尤其是士兵厭戰、怕戰,士氣低落即使對清軍佔有火器優勢,人不行打仗也打不贏。據史書記載,崇禎登基後屢下嚴旨要求振興營務,協理京營的兵部侍郎王家彥毫無辦法,京中幾十萬大軍每日操練不過二三百人,未到黃昏,人已散盡。崇禎18年,李自成攻北京,京軍出戰,李自成方至沙河,京軍還未見李軍,聞李軍炮聲就潰不成軍,眾軍皆散。守城的只剩下內操三千。

    第三,清軍在攻城中,確實打不過擁有大量火器的明軍。但打仗打不贏,自有明朝的漢奸、叛徒支援,清軍能夠順利進入中原,吳三桂的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滿洲八旗軍其實也是有火器部隊的,這些部隊都是明軍的投降部隊,比如非常有名的,後來的”三藩“之一的尚可喜,就是帶著當時明軍最精銳的火器和軍隊投降清軍的。所以說,滿洲軍的火器上的劣勢,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大。況且當時的火器對騎兵,優勢也沒有多少。

    一句話,國運興衰是各種因素綜合造成的,一支不對,不會成為扭轉歷史的關鍵。

  • 3 # 深度工場

    有網友問,明朝的神機營那麼厲害,那麼先進為什麼抵擋不住滿清的騎兵衝擊呢?神機營這個部隊,作為京軍到了明末,其實早已經不是在世界火器上最先進軍隊。

    明軍最強火器部隊都在薩爾滸了,在渾河,保定總兵王宣,趙夢麟率領的火器軍就有來自神機營的精銳,結果明軍槍炮層層排列無隙,遇到八旗軍野地衝突,一個衝鋒就被完全打垮。

    隨後,八旗軍開始攻擊馬林率領的明軍,更是最強火器軍,擁有明軍最強火器,並且立下三處軍營,每座大營挖掘三道壕溝,壕溝外排列三層槍炮。結果,明軍雖然密集射擊,還是被八旗軍衝開三座大營。

    最後薩爾滸一戰,明軍精銳損失4.5萬,被繳獲火炮火銃等2萬多件。而明朝接受葡萄牙訓練的孔有德,耿精忠火器軍則集體投降了滿清。導致,滿清實際上在隨後的戰爭當中,在火器上取得了對明軍任何部隊的壓倒性優勢。

    明朝略陳臺銃事宜並申愚見疏記載,明軍與清軍步兵火器戰,明軍也一樣是慘敗,在遼陽1000明軍火器手出戰,清軍只有700人。結果,清軍就巋然不動,明軍釋放火器,看清軍不動。

    就勇猛的接近對手,到只有20步的時候,700名清軍突然一起射擊,1000明軍只有7人生還。清軍的戰術是當對方接近在極近距離,全體一起射擊,而不是輪流射擊。明軍無論野戰,火器,還有火器戰術全部落後,怎麼可能打得過清軍呢?

  • 4 # 清瘦客

    明朝“神機營”是世界熱兵器史上最早使用火藥推力武器的職業部隊。作為明代京城禁衛軍中三大營之一,“神機營”的戰鬥力固然不俗,但受制於當時的科技和戰術水平,“神機營”還絕沒有到天下無敵力挽狂瀾的地位,其作戰能力是被許多影視劇作品給誇大誤導了。

    “神機營”的自建立以來的任務就是“內衛京師,外備征戰”。但是以當時的技術,明代“神機營”的火器配備其實跟國力強弱關聯很大,比如說在明中期以前,基本上大明朝保持有一支裝備精良火器合計5000名左右官兵的神機營,擁有大量火銃和土炮。但是到了明代後期國力衰弱的時候,神機營不僅常常配不到火器,甚至大多數配備的都是不過關的劣質火器,整體而言實力下降嚴重。在那個時代,受制於科學技術水平,不管是火銃,還是火炮,其實都有著非常明顯的缺陷和應用失誤。戚繼光在浙江抗倭時期所發明的虎蹲炮以及對明代火銃的改造和應用戰術,已經是明代火槍隊的巔峰戰力水平。後來萬曆朝鮮之役,戚繼光奉旨北上,就在奏摺裡直言北兵不行,要求帶南兵(戚家軍)北上,讓南兵來訓練北兵使用火器。當然,最後並沒有把北兵訓練成功,戚家軍渾河血戰全軍覆沒。所以從這裡,我們其實可以想象,明末時期的神機營,其實戰力根本不行。

    明末政治無能和官僚腐敗也制約了“神機營”的發展和存在,透過史料記載,我們瞭解一個很無奈的事情:瀋陽之戰後,後金俘虜了相當數量的明朝火器工匠和炮手。由於明末軍營貪汙腐敗,常常拖欠工匠工資和軍餉,所以這些火器工匠造出來的火器都是劣質的,到了後金這裡,由於努爾哈赤的重視,給於這些人員相當的待遇和地位,他們所給滿清造的火器反而質量遠比明軍的好上不少,結果滿清火器質量和操作能力迅速超越了明軍。

    當然了,這裡面還存在戰術和士氣的原因,明軍“神機營”不可能和滿清騎兵直接交戰對抗,這有個戰術協同的決定因素。清軍騎兵後面也同樣由火槍隊做後盾,而且騎兵人數作為主戰部隊,倒是不能直接和神機營做對比的。所以,“神機營”擋不住滿清的騎兵而被暴打, 到了明末幾乎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 5 # 大灰狼菌

    因為根本沒打過,明朝衛戍京城三大營之一的神機營,世界上最早的正規火器部隊,三大營被認為是當時世界最先進的部隊之一。但在當年朱祁鎮親征土木堡的時候就神機營精銳已經被瓦剌打滅了,朱祁鎮用王振監軍直接導致當時明朝最精銳的部隊葬送在土木堡,包括當時的三大營,神機營,三千營,五軍營。因為朱祁鎮不通軍事,又偏信王振,當時儘管明軍在人數火器軍械方面都超過瓦剌甚至有世襲英國公張輔領兵卻成了被圍殺獵物,神機營更幾乎全軍覆沒,太師張輔戰死以外還搭上50多位國之重臣,其中包括很多當年和朱元璋打天下的元勳後人,直接導致了明朝武將集團的衰落。可以說在土木堡之後大明的戰鬥力嚴重下降,如果不是于謙力挽狂瀾用二線部隊守住了京城大明可能會向北宋一樣南遷。這一仗神機營幾代的積累付諸東流,在土木堡之變過後,重建的三大營的實力早已不能和之前同日而語,土木堡之變對明朝的軍事削弱影響深遠,20萬大軍損傷過半,後來北京保衛戰也是慘勝,整個戰役的勝利明朝付出了超過20萬將士的代價。明軍後來在薩爾滸之戰慘敗,也可以說是內鬥和武將集團不振的結果。

  • 6 # 樓船夜雪5

    腐敗透了的國家,軍隊只是貌似強大。何況,火器對騎兵的壓倒性優勢是在機槍發明之後。保爾 . 柯察金就是騎兵,衝擊白軍陣地。再者能夠排隊槍斃的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訓練的,看看描寫法國大革命的電影,即使當時火槍對法國平民並不陌生,但初期的革命軍並沒有發揮火槍的效能,直到正規軍加入革命。明軍內部的傾軋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 7 # 心揚一九八八

    如題:明代的神機營為什麼擋不住滿清的騎兵?我想以下幾點可以說明問題:

    第一點:“神機營”是三大營之一,只是戍衛京師的部隊。雖然前期都是精銳,但是明末時這支部隊已經是名存實亡了。

    第二點:滅明的不是滿洲八旗軍,是李自成的農民軍。滿洲滅的是南明。(概念的東西)

    第三點:滿洲軍在攻城中,確實打不過擁有大量火器的明軍。滿洲能夠進入中原,還是吳三桂的功勞。

    第四點:滿洲八旗軍其實也是有火器部隊的,這些部隊都是明軍的投降部隊,比如非常有名的,後來的”三藩“之一的尚可喜,就是帶著當時明軍最精銳的火器和軍隊投降清軍的。所以說,滿洲軍的火器上的劣勢,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大。況且當時的火器對騎兵,優勢也沒有多少。

    第五點:南明會被滅國,很多原因。但是要注意的是,南明時已經沒有了火器上的優勢了:大量的工匠都留在了北京和山東,南方的工匠又不精於製造火器。南明的軍隊中火器裝備量非常之低,可以說是冷兵器軍隊。

    所以,那句話說的很對,千里之堤毀於蟻穴,無論何時內奸總是比敵人更可怕!

  • 8 # 薛白袍

    明朝的火氣在明初期是很先進的,但是到了明中後期已經開始追趕世界先進國家的腳步了。

    但是中國善於學習,向很多外國來的學者學習先進的火器製作技術。然後仿製了很多火器。

    1591年,日本大舉入侵朝鮮,名將李如松用佛朗基大炮以少勝多,連戰連捷,尤其在平壤戰役時,一萬明軍面對18000名據守堅城的日軍,愣是憑藉火炮的絕對優勢,讓日軍撤出了平壤。

    1626年2月,努爾哈赤率領13萬精兵進攻寧遠城,當時袁崇煥手下只有率領2萬官兵。可謂必死之局。

    但是他手裡有11門紅夷大炮,憑藉這些利器袁崇煥守生生扭轉劣勢,打的十餘萬後金八旗子弟不能前進一步,取得了著名的“寧遠大捷”的勝利。

    紅夷大炮有多厲害呢?

    看看當時人的記載:紅夷大炮一發十里,當之無不立碎, 我雖有利刃,勿可與敵,雖有銳兵,勿可與戰。

    有了這11門炮的助力,袁崇煥的兵士完全可以以一當百,努爾哈赤就很憋屈了,13萬人敗給了2萬人這事兒讓他想不通,憂憤成疾一病不起,8個月之後就一命嗚呼了。

    不過寧遠大捷也讓後金意識到一個問題,落後就要捱打,於是皇太極開始全力發展火器,學習歐洲的先進技術,全力發展火器。

    而大明由於內憂外患導致連年征戰,財力不濟,武器的發展和迭代幾乎停滯。

    終於明末形式發生了逆轉,後金有幾百門火炮時,大明則只有吳三桂手裡的十幾門而已。

    後來孔有德、耿仲明軍叛變,有了這支受過西方軍事訓練火器完備的軍隊的加盟,後金在火器上已經完全碾壓大明。

    神機營,在明初期和中期都可以碾壓任何敵人,但是到了後期其實已經是強弩之末了。

  • 9 # 清史宴

    戰爭的成敗,廟堂之謀和軍事對戰同等重要。

    首先若是神機營處在巔峰狀態的話,滿清的騎兵是沒有勝算的,如果再有步兵和騎兵的協同作戰,神機營完全有實力殲滅滿清的騎兵,但是很可惜的是,神機營已今非昔比,而滿清的騎兵則正處在巔峰狀態。

    其次是廟堂之敗,神機營在明朝末年的時候,已經得不到足夠的兵員補充,糧草供給和火器彈藥的供應,而滿清的騎兵,則有源源不斷的後援補給,在這種情況之下,神機營靠什麼來打敗滿清的精銳騎兵。

    最後是他們拼命之後,所得到的報酬完全不同,因為他們雙方所效忠的政權不同,大明已成強弩之末,隨時都有滅亡之危,而滿清政權則正處在錚錚向榮的時期,前途一片光明,因此他們在戰場上的玩命程度肯定不同。

  • 10 # 源易緣

    明朝朱棣建立的首支槍炮部隊“神機營”,為何抵擋不住滿清鐵騎

    1410年,明朝皇帝朱棣,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支使用火藥的槍炮部隊——“神機營”。

    這支部隊是朝廷直接指揮的戰略機動部隊,其職責任務是“內衛京師,外備征戰”。

    這個建制,也早了歐洲第一支西班牙火槍兵100年。

    (一)

    中國的四大發明中,火藥的威力無限。

    “神機營”的誕生,成了北京紫荊城禁衛軍中的三大營之一,也成了熱兵器史上使用火藥的職業部隊。

    然而就是這樣一支強大的部隊,沒有抵擋住滿清的30萬鐵騎入關。

    比如有:1、明末政治腐敗、國力衰弱、軍心渙散。制約限制了“神機營”的發展和存在。

    2、明朝內部的鬥爭內耗。吳三桂、尚可喜等人反叛倒戈,對清朝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明將的反叛,還帶走了當時明軍最精銳的火器,使得滿清八旗軍,也有了火器。

    4、清朝也很重視火器,前有鐵騎,後有火器。

    (二)

    回顧下歷史,朝代之間的更替很有趣。

    比如,宋朝時古人將其定性為五行“木”。木能克土,所以就取代了中土大唐。

    木受“金”克,宋朝建國後,便屢遭“遼金”等國的侵犯騷擾。

    最終又被“元朝”取代。

    元朝屬金。

    “元”是《易經》“乾卦”卦辭中“元、亨、利、貞”的首字。為“創世、開始”之意。

    成吉思汗建立的元朝,官服軍服便都是白色,這是金的本色。

    火又可以克金。

    日月為“明”,五行為火。

    朱元璋中的“朱”為紅,屬火;明朝的軍服官服也多是紅色,屬火。

    明朝於是取代了元朝。

    所以明朝的“神機營”,擁有大量的火銃和土炮。於是有了大明盛世。

    “女真族”興起後,建國號“後金”,又改國號為“清”。

    清在五行上屬水,水的五行本色是黑色。

    水又克火,清朝取代明朝。

    相傳,清朝最開始選的是這個“青”字。

    青五行是木,不能克明朝,反而生助明朝,於是“青”字又改成了“清”。

    (三)

    其實,任何一個事物都有一個從“新生”、到“旺盛”、再到“衰敗”、“消亡”的興衰過程。

    一興一衰,一生一克,這符合天地陰陽自然之道。

    明朝的“神機營”建制後,在巔峰狀態時,也曾威名遠揚,為鞏固和護衛明朝,起到了巨大作用。

    那時,清兵鐵騎也是入不了關的,更是打不過“神機營”的。

    “神機營”如過當時再有步兵和騎兵的配合,也是有實力殲滅滿清騎兵的。

    奈何,時機重要,此一時彼一時。

    “神機營”到了明代後期國力衰弱的時候,或常配不到火器,或配備的都是不過關的劣質火器,戰鬥力早不如以前了。

    而那時的清朝鐵騎呢?

    正如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處於錚錚向榮的時期。

    在巔峰狀態下清朝國力強壯,士氣很旺,兵馬驍勇善戰。

    可是到了清朝末期,赫赫有名的“八旗”,不是也不堪一擊了!

    “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已成強弩之末的明朝,都已經毫無生機,隨時可能滅亡之危。

    何況是一支名存實亡的“神機營”呢?

  • 11 # LEOZMH166850056

    當時的前裝槍速度還是比不過弓箭射速快,而且神機營就那麼點人,跟剛經過戰爭的滿清八旗的射手比那差遠了,而且弓箭的射程和威力並不比當時的前裝火槍差,而且射速是前裝槍的好幾倍,明朝到後期內憂外患太嚴重,如果張居正還活著不會讓努爾哈赤做強做大,早在萬曆年間就毀了後金了。明朝軍力還是有的,中國和日本的第一次正面交鋒是中國人贏了

  • 12 # 蜀錦桃花萬里行

    因為土木堡之後,神機營精銳盡毀,之後的神機營已名存實亡。

    而且滿清騎兵並不強,反倒是騎馬的重甲步兵很猛,這些重步兵披數層甲,箭矢不傷。

    另外,明末最強的軍隊應該是秦良玉的四川白桿兵,在野外四千白桿兵結陣對拼幾萬滿清精銳,滿清不但攻不進白桿兵陣地,反被白桿兵擊潰,還被俘虜幾員大將,賊酋震怒。可惜等不到援軍最後被漢奸用火炮轟滅,全軍覆沒。

  • 13 # 呼叫火星使用者你已欠費

    以我義務教育學來的歷史來評論的話,剝開層層原因,用一個大道理就可以解答,就是明朝已經失去民心,整個根基已經動搖,已經抗衡不了滿人了。古代戰爭自古拼的就是綜合實力的抗爭,怎麼可能單單比人數和武器,最經典的就是國共內戰,短短几年就見了分曉。

  • 14 # 笑月笨笨

    首先,這是一個偽命題。明朝滅亡是內憂外患,不完全是軍事問題。其次,就5000八旗軍是絕對打不贏神機營的,哪怕神機營再差,也是一至配備大量火器,使用三排輪射戰法的先進部隊,領先八旗軍不是一點,但是,這點數量的部隊真不足以決定戰爭勝負。

  • 15 # 六猴爺

    努爾哈赤都被打出翔來了,一炮昇天。袁崇煥其實沒有多大的軍事才能,本事是有的,但跟戚繼光和岳飛還是差太多,咱不能死的沒面子,這可是開國皇帝,抬高對手升價,死的不虧,對手太強。沒有這些火器,裝備打得過個毛啊。

  • 16 # 阿誠150089752

    這個問題有意思,不知題主是業餘歷史愛好,還是真不懂歷史。首先,滿清的騎兵根本不是明朝關寧鐵騎的對手。其次,明代是不用神機營打騎兵的,你說的這是日本的戰術。最後,明代的神機營在軍隊的地位很高,參與作戰一般是攻城,陣地,野外游擊戰,神機營一般不參與。所以不存在題主的問題概念。

    這裡要說一下,滿清的軍事力量在明朝末期的時候,也不是明朝的對手,如果不是吳三桂,滿清連寧遠都過不去。所以,清朝的騎兵,如果真要說武力值,應該和北宋的金國實力差不多

  • 17 # 來著不拒16853817

    並非神機營擋不住滿清的騎兵,而是沒有合格的將領!終明一朝,在對待騎兵作戰上,明軍一直佔據優勢,甚至最後滅亡時也是因為指揮不利,沒有很好的協調各部隊相互配合,各自為戰,焉能不敗!所以敗是因為將領,而不是因為士兵!

  • 18 # 柴墟子孫

    步兵和馬隊除了關寧鐵騎,其他都不能和清兵抗衡。當時神機營射程不遠,有短板,雨雪天更無法施展。清兵將領也不是傻子,對著槍口找死,加上清兵善於偷襲、伏擊,神機營機動不強不善於力博近戰,容易被殲滅。到了後期由於俘虜了大量漢人工匠漢人將領,滿清也開始有了火炮和神機營,他們機動性強,打仗不要命,勝敗的天平開始傾斜了!

  • 19 # 冷兵器研究所

    因為滿清八旗靠的不僅僅是騎兵,甚至說建州女真一開始也是靠重灌步兵打天下的!明末重臣徐光啟就曾說:“奴之步兵極精,分合有法;而談東事者但以為長於弓馬而已。”(《皇明經世文編》)

      清朝自建立以來,就喜歡推崇炫耀自己的騎射功夫。皇太極:“我國士卒,初有幾何,因嫻於騎射,攻城則取,天下人稱我兵‘立則不動搖,進則不回顧’,威名震懾,莫與爭鋒。”(《清太宗實錄》)雍正:“凡滿洲,以騎射為本……須馬上射箭放槍,諸令兵丁加以熟悉。”(《清史稿》)乾隆皇帝曾特意提及“騎射”是滿洲八旗的根本。於是,一直以來,在民間,特別是在網路上形成了這樣一種觀點:裝備大量火槍火炮的明軍居然連使用弓箭的滿洲八旗都打不過!其實滿清統治者鼓吹騎射,一開始是為了故意掩蓋自己立國時同樣擁有大量火炮火槍的事實,結果時間久了忽悠的自己都信了。

      

      在這裡,筆者就以崇禎四年發生在大淩河城外的一次野戰為例來說明這個問題。

      崇禎四年(1631年),為了謀求恢復遼東,朝廷決定在遼西修築大淩河城,朝廷希望將關寧防線繼續向東推進。清軍方面為了阻止明軍修築成功,決定出兵攻打尚未完工的大淩河城,並謀圖將負責修城的祖大壽所部精銳一網打盡。

      

      ▲故宮藏紅夷大炮

      崇禎四年七月二十七日,皇太極率軍西行,並召附庸蒙古各部一同出兵,特別還攜帶了最新鑄造的8門紅夷大炮,另有80門大將軍炮、80門小將軍炮由佟養性指揮。清軍於八月初六到達大淩河城郊。明朝得到前線彙報,“昨聞東兵六萬,謀分三股來侵。”清軍到達大淩河城後並未強攻,而是利用優勢兵力在明軍火炮射程之外掘壕溝圍城,“掘壕築牆以圍之。彼兵若出,我則與戰;外援若至,我則迎擊”。皇太極確定了清軍作戰方案為經典的“圍城打援”。城內的祖大壽僅有一萬四千名馬步兵,在嘗試了幾次突圍未果之後,只能固守待援。

      

      明軍為了援救祖大壽,前後共發四撥援軍。其中,第四次也是最後一次援軍與皇太極的主力決戰是明清戰爭中非常典型的一場戰鬥。這場戰鬥被明方史料稱為長山之戰。

      九月二十四日,明軍第四次援救大淩河,明軍以監軍張春,山海總兵宋偉,團練總兵吳襄率馬步軍從錦州出發。其中總兵宋偉有從山海關城帶來車炮營5000為主力,總兵吳襄則攜帶了錦州兩降夷營約3000蒙古夷丁騎兵和自己的家丁500為主力,明軍另有從前屯、中前所等地調來的馬步兵。兩位總兵所攜明軍總兵力不足兩萬。

      

      二十五日,明軍渡小淩河。先行渡河的明軍挖壕溝環列車盾,佈置火炮列陣。為了抵禦騎兵衝擊,明軍所挖壕溝廣十尺、深十尺。如此堅固的防守令八旗軍不敢攻擊渡河的明軍。

      二十六日,明軍大部渡過小淩河。皇太極率軍對峙。見明軍陣營嚴整,防守堅固,皇太極心怯並不敢於攻擊。但是皇太極料定明軍必會主動進擊,因此決定“欲俟彼軍起行,乘隙擊之”。換句話說,擺好陣勢的明軍,清軍並不敢主動攻擊,而是希望引誘明軍前進,乘機攻擊。

      

      二十七日,明軍耐不住性子,魯莽前進到距離大淩河城十五里的長山。宋偉和吳襄兩營分頭列陣互為犄角,但明軍尚未有充足時間建立好完整陣勢。皇太極見機會出現,立即舉兵攻擊。

      當時,清軍經常使用的盾車行動緩慢,尚未到達戰場。皇太極擔心戰機消失,所以沒等盾車趕到場,親率八旗兩翼約2萬騎兵直衝明軍大營。宋偉指揮明軍沉著應戰,“明兵竟巋然不動,從容應戰,齊發槍炮,擊震天地。”明軍火力起到明顯效果,清軍左翼兵被火力打擊,竟然未能攻擊到宋偉營前。

      

      ▲《滿洲實錄》清晰的描繪了清軍盾車形象

      可惜,八旗右翼在佟養性漢軍火炮特別是紅夷重炮的支援下,與攻擊宋偉所部失敗的八旗左翼騎兵,合攻吳襄營地。於是吳襄不敵,率關寧軍主力兩降夷營逃走。皇太極率軍追擊一陣,又折回組織兵力重新攻擊宋偉車營。

      

      在清軍左右兩翼合圍宋偉營時,清軍戰車(盾車)抵達戰場。皇太極“命列行營兵車於前,護軍、蒙古兵及廝卒列於後。於是,營兵推戰車近敵”、“攜戰車盾,以盾前進發炮”。清軍在盾車遮蔽下,抵近明軍陣營,並用車載火炮壓制明軍火力,蒙古和八旗兵則在車盾保護下從容在後射箭。於是明軍“不敵我射戰”最終撐不住潰敗。

      長山戰後,清軍統計共繳獲明軍3門紅夷、7門大將軍炮、三等將軍炮600位,無名炮1萬位。此戰援救失敗後,遼東明軍兵力不足,無力對大淩河城實施救援,祖大壽最終不得不率部投降,清軍獲得了大淩河之戰的全面勝利。

      

      從長山一戰可以看出,明清軍雙方均使用了大量火器作戰,清軍甚至調動了紅夷重炮用於打擊明軍。相對於意外潰敗的吳襄騎兵,宋偉的車營還是打得可圈可點,在清軍祭出很有針對性的盾車戰術前並不落於下風。但在吳襄潰敗之後,宋偉車營已經註定落敗。清軍則展示了良好的戰術素養,左翼四旗攻擊未果的情況下能夠順勢配合右翼合攻吳襄,致使吳襄措手不及迅速潰敗。

      

      ▲大將軍火炮

      此戰中,漢軍火炮對清軍八旗騎兵的支援作用巨大。清軍使用的紅夷火炮為天聰四年到五年利用從遵永等地掠來的工匠所制。炮重約1800至3000公斤,彈重約8~16斤,相當於當時西方標準的12~24磅炮。大淩河之戰,清軍則攜帶了這樣的8門紅夷重炮和80門大將軍炮(一種明制短身管滑膛炮,重千斤,接近8磅炮),其炮兵火力已屬世界一流水準。即使是被西方推崇備至的古斯塔夫二世,在呂岑戰役中率軍18000人與華倫斯坦作戰,也僅配備了26門野戰炮(12磅)和40門為了野戰機動而改進的輕量化團屬炮(6磅)。與之相比,清軍火力並不差。

      

      ▲古斯塔夫二世瑞典軍形象

      因此,清軍擊敗明軍火槍火炮的關鍵,其實根本不是所謂“騎射”,而不是不亞於同時期歐洲軍隊的強大火炮部隊!而這,也是歷代滿清統治者所刻意想掩蓋的歷史真相。

      參考資料:

      1.《滿文老檔》

      2.《八旗值月檔》

      3.《崇禎長編》

      4.《清太宗文皇帝實錄》

      5.《清史稿》

      6.《明史》

      7.《滿洲實錄》

      8.黃一農《紅夷大炮與皇太極創立的八旗漢軍》

      9.《明清史料乙編第一本》

      10.富勒《西洋世界軍事史》

  • 20 # 埃德蒙男爵

    制度腐朽,導致朝廷軍隊戰鬥力本來也不甚強,加之內部還有李闖、張獻忠之流不停添亂,讓明本就有限的軍隊東征西討疲於奔命,而像熊廷弼、袁崇煥等有能力的將領又接連撲街 ,在這種雪上加霜的窘境下,還玩兒個毛線哇?所以即便有犀利的火器,也是白搭。晚清的洋務運動後,大清朝的北洋艦隊也有了堅船利炮,結果還不是一樣給小日本給虐了一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LOL:紅月典最快刷蓮花方法,8分鐘一把遊戲,一天最多刷100蓮花!你覺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