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Z閒侃
-
2 # janeler
過分干預,會導致孩子失去自我 ,畏手畏腳,長大後始終活在父母的影子裡,人格不獨立,且很有可能不會自己做選擇,或者將自己犯的錯誤推由父母承擔責任,認為都是父母的錯。
簡而言之,就是有可能無法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
3 # 藍藍湖
父母過分干預對孩子影響可以歸納為兩個極端:
一種是媽寶男。什麼事情都是媽媽說了算,缺乏獨立自主的精神,缺乏判斷力和執行力,總是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特別是談戀愛和結婚後,還總是以父母的意見為主,這樣輕則家庭不和諧,重則婚姻難以持續。
另一種是反抗男。有的孩子對待父母干預的態度就是反抗,小壓迫小反抗,大壓迫大反抗。特別有一種孩子,平時一直是非常乖的,在高考的時候突然棄考,或者在婚禮上逃婚,都是用一種很極端的方式對抗父母,造成父母的難堪,也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沒有秩序。
所以家長一開始就應該是給孩子引導,在孩子需要時給予幫助和鼓勵,而不是時時處處干預孩子的決定。
-
4 # 諾言的微笑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自己眼中、別人眼中的好孩子,因此每個父母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用成人的心態在要求著我們的孩子,而我們的孩子還只是個孩子,不能夠達到我們的要求,因此父母們就會採用很多方式來干預我們的孩子,努力的讓我們的孩子按照我們的路線去發展。
可是事與願違,孩子並沒有按照我們的想法去發展,反而比我們干預前更糟糕。為什麼會更糟糕呢?一部分孩子出於好奇,你越干預他越覺得神秘,越想去做,由於父母不允許,孩子就會趁父母不在的時候去做,而父母不在身邊,安全就得不到保障,一旦出了事,一頂“你怎麼就這麼不聽話呢?上次都已經阻止你了,這次你居然揹著我們去幹這種事,沒長耳朵嗎?”的帽子就扣在了孩子的頭上,這個時期的孩子充滿了好奇,當他想去做有一些事情的時候,其實我們家長滿足他的想法,陪他一起去做,等他弄明白了,他的好奇心也就消除了,以後他也不會自己去做了。如果不去滿足與支援他,今後還不知道會給你找多大的麻煩事兒?
另一部分孩子,可能經常被父母干預後,變得前怕虎後怕狼,什麼都不敢去做,什麼也不敢表達。這樣的孩子一遇到事情,就會去找家長做決定,我也不知道這是不是家長真心要的乖小孩?那這樣的孩子會逐漸變得膽小,失去好奇心、探索求知慾、創新力,孩子一旦失去了這些,他的思想也將會逐漸消失,今後不知道該如何做選擇,如何把握自己的人生,慢慢變成一個人雲亦云、隨波逐流的人。
所以,過分干預我們的孩子後果是很嚴重的,作為父母,該放手時放手,孩子需要自己去認識這個世界,自己去探索這個世界,我們只要做好他的助手就行了!
-
5 # 如玥之珩
這世上所有的愛,都是為了更好的在一起,而唯有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為了分離。試想一下,如果父母對子女,始終持著一種“不放手”、過分干預的態度,孩子要什麼時候才能成長起來?
對於很多強勢的家長而言,在他們眼裡,孩子不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思想的個體,而只是他們延伸的四肢,孩子的一舉手一投足都要受到來自於他的大腦中樞發出的指令控制,這是作為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嗎?這樣做的直接後果無非兩種:
一種是所謂的媽寶男,或者巨嬰,明明是成年人,卻有一副嬰兒的生活態度,言必稱:我媽說如何如何,我爸說怎麼樣怎麼樣?對於父母而言,這不應該成為你津津樂道的“孩子很聽話”,這應該是教育孩子的一大敗筆。
另一種是反抗型。因為小時的壓抑,所以,一旦有能力,就反抗你,不管你說的是對還是錯,只要這個建議是來自於你,孩子就本能的反感。
想想吧,適時放手,把孩子的天空還給孩子,他才能自由的飛翔。
-
6 # 靈犀呀咿呀
父母的過分干預就像是一個大牢籠一樣,束縛著孩子的成長。讓孩子不能真正的成為他自己!
這樣情況下長大的孩子,註定沒有獨立自主的人格,缺乏自我意識,缺乏主見!你還會發現,他對工作、對生活的熱情也不大,他註定是缺乏想象力和創造力的!他的人生也會變得黯然失色!
-
7 # 麥子媽媽
一個試圖過分控制孩子的母親會奪走孩子寶貴的學習機會,包括學習如何做決定。如果沒有這些機會,孩子會感到不自信,並且更加焦慮,而過度焦慮與抑鬱和行為問題有關。
即使是非常小的小孩,如果他們的媽媽喜歡在遊戲中指使命令,那麼這些小孩往往會更喜歡爭鬥,且更加可能會把玩具扔掉。反過來,不喜歡干預的媽媽,他們的小孩會更加快樂。
解決的五個小貼士
1.讓孩子知道你相信他
多多讚賞、恭喜和鼓勵孩子,告訴孩子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具體怎麼做?大多時候往後退一步,告訴孩子:“我不知道要怎麼做,你是如何認為的?大膽的試驗吧,看看你的方法是否有用。”
2.發現自己在徘徊時立刻停止
如果孩子真的需要你的幫助,那麼一定要盡力的幫助和鼓勵他。但最重要的一點是,確保讓孩子相信,他自己能夠找出答案。孩子找你幫忙時,一定不要推辭。如果孩子覺得很困難,決定放棄,那麼這是他自己的選擇,他會從自己的選擇中學到更多。
3.為孩子樹立榜樣很重要
如果你做錯了,那麼一定要謙虛的表示抱歉。讓孩子看到你的錯誤以及你是如何改正的,這對孩子來說是一個珍貴的人生教訓。做錯了事情沒有關係,仍然有機會可以改正過來。
4.不要代替孩子做他們自己必須要做的事
到了一定的年齡,父母會開始讓孩子獨立做自己的事情,如清洗自己的衣服。當時可能會抱怨,但總有一天,孩子會感謝父母當你對自己的嚴格要求。
5.在自然環境中學習和成長
讓孩子自由的玩耍是學習和成長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但是現在的孩子玩耍時間都比以前少了。透過爬樹、奔跑,孩子們能夠發展重要技能,如智謀、獨立和自律。減少對孩子的干預,坐在場邊,享受一段美好的時光。
-
8 # 小王子愛上狐狸
有些父母喜歡控制孩子,總覺得孩子應該聽自己的話,不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和行動。他們以過來人的身份來教育和引導孩子,不給孩子留一點點私人空間。面對這種情況,孩子可能會越來越逆反。說一個我自己的親身經歷,或許對這樣的家長有所啟示。
我媽媽就是那種典型的控制慾很強的人,從小到大,她總是要求我和妹妹要這樣做,要那樣做。倘若哪天違揹她的意願,就會受到嚴厲的批評,偶爾還會有懲罰。說實話,當時特別很反感,所以後來我與妹妹雙雙成為“不聽話的孩子”。
如今我們姐妹都已經結婚生子,媽媽偶爾還是會來充當家長的角色。只是我們的心境不同了,不會正面與她衝突。但是,依然會堅持自我,不會受到她的影響。這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你越干預,我就越想按照自己的方式來。
當然,還有一個極端,那就是孩子因此而成為唯唯諾諾毫無主見的人。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成年以後有選擇困難症,有些人總是覺得離開父母親以後就沒有主心骨了,自己做什麼都下不了決心。因為小時候完全沒有自己拿過主意,形成了習慣。
所以,我認為,父母親過分管束孩子,其實是阻礙了孩子正常的成長和發展,請給孩子留一些空間吧,他們需要呼吸自由的空氣。
-
9 # 湘137693173
好多父母常常感到疑惑:雖說自己孩子不比別人家的天資聰穎,可都說“勤能補拙”,為了讓孩子在學習上跟得上,也報了很多課外補習班。但是,孩子什麼補習班都上,學習卻越來越不盡人意。這到底是問什麼呢?
其實,孩子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差,這跟父母的教育方法有密切的關係。其實很多父母因為自己很害怕“輸”,所以整天大腦的弦都緊繃著,思維和眼睛的焦點就不停地落在孩子身上,不停地尋找孩子身上各種可能導致“輸”的弱點和缺點。
而正因為害怕和高度緊張,他們的判斷和思考神經就很容易會出現偏差甚至盲從性,孩子學習上的每個細節都要干預,從而給我們的教育智慧蒙上陰影,讓家庭教育陷入盲區甚至黑暗區。
所以,平日裡,對於孩子的教育,不外乎就成了如下的這種情形:
第一,動不動就數落,覺得小孩什麼都不行:
有的嘮叨式同時就是數落式。總是數落孩子,你怎麼不用功啊?你怎麼樣啊?總是在那兒數落。數落比嘮叨更惡性,因為數落常常有譴責性質。數落式家教往往破壞孩子的學習狀態,把孩子學習的主動性給壓制住了。
第二,動不動就訓斥、打罵孩子:
訓斥打罵都可能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其結果不僅不會使孩子成績提高,而且會使孩子更加厭學,甚至逃學。父母因為幾次考試失敗,反覆地揪著孩子的缺點不放,認為孩子的問題只要嚴厲點訓斥,就能改變結果。結果卻是孩子聽得恐懼了,不但把耳朵關閉,也把房門關閉了。
第三,時時陪讀、事事包辦:
對於孩子的學習,父母都替他操心,問長問短,沒完沒了地輔導,一天到晚陪著孩子學習。這樣孩子的學習自主能力沒有了,另一方面,很容易讓孩子誤會學習並不只是他個人的事,依賴性大。
第四,總愛嘮裡嘮叨,囉嗦不斷:
很多孩子說,一聽父母嘮叨他就煩。做父母不妨自己想想,如果夫妻之間對方老嘮叨,那你們煩不煩?作丈夫的嘮叨,妻子煩,作妻子的嘮叨,丈夫煩。因此,嘮叨式是愚蠢的家教方法之一。
第五,總是不耐煩,催促不斷:
“你該做作業了,你該複習了”,這樣的催促很多媽媽喜歡反覆地對孩子強調,如果孩子聽煩了,他們可能會說:我本來想學,你一催我反而不想學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也越來越大了。
第六,整天愁眉苦臉,總有操不完的心:
老為孩子操心,所以也叫操心式。父母的情緒對孩子是有很大的影響。當孩子回到家裡時,如果面對的是一張數落自己的臉,一張訓斥的臉,一張打罵的臉,一張愁眉苦臉的臉,孩子也許會從根本上失去在家庭中學習的樂趣。
以上所述的種種情況,都是父母對孩子及過分干預的具體表現。父母當然可以說,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是,凡事都應該有個度,過猶則不及,有些事情做的太過,效果往往會適得其反。所以父母千萬注意了,只要無傷大雅,放手隨孩子去吧,別用自己的愛,害了孩子。
-
10 # 冉冉囡囡
父母過分的干預孩子會對孩子生長的環境是很不利的。
3-6歲培養孩子創造力最佳時期,創意可以孩子在遊戲過程中自己發現,並不是家長以及老師告知的,如果父母在孩子這個年齡段,過分干預孩子是非常危險的行為,甚至把孩子的創意扼殺在搖籃裡。
隨意年齡的增長,父母過分干預孩子的生活,就讓孩子認為他們自己表現的不夠好,因此即使孩子犯了很小的錯誤,孩子也會很害怕,並責怪自己不夠完美,也會使孩子做什麼事情都不自信,這提示我們父母不妨都給孩子一些自主空間
-
11 # 宸宸媽and豆豆爸
父母總是害怕孩子做出錯誤的決定,影響自己的成長,或者給自己帶來傷害,卻忘記了小鳥大了,始終要自己飛的。如果過分干預孩子,使之養成依賴的習慣,等到該飛的時候,卻連怎麼揮動翅膀都不懂,那時候,父母后悔莫及啊。
父母過分干預孩子,會造成不同的負面影響,一種呢,會失去對事物的主觀判斷,比如有人說,這個人怎麼一點立場都沒有,人云亦云,毫無自己的思想,就有可能是長大過程中被過分干預了。
還有一種呢,就是在叛逆期被過分干預,孩子會特別反感父母的命令,久而久之,連父母的善意提醒都會懶得去聽。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每次出門的時候,媽媽說,開車慢點,不要喝酒,早點回來,他都會覺得很多餘,不瞭解的人會覺得他不孝順,不感恩,不懂事。其實是因為小時候做任何事情都被父母干預,想反抗卻因為太小了,導致長大後爆發了。
-
12 # 苦茶帶點甜
一天,老師接到電話,電話那頭是家長焦急的聲音:“我的孩子,都上五年級了,成績老是上不去,把我和他媽可急得呀!我們每天晚上都睡不著覺,頭髮都要急白了!你說說,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呀?孩子的成績怎麼就上不去了呢?”
其實很多家長因為很害怕“輸”,所以就特別緊張,因為緊張,大腦的弦就整天繃著,思維和眼睛的焦點就不停地落在孩子身上,不停地尋找孩子身上各種可能導致“輸”的弱點和缺點。而正因為害怕和高度緊張,他們的判斷和思考神經就很容易會出現偏差甚至盲從性,孩子學習上的每個細節都要干預,從而給我們的教育智慧蒙上陰影,讓家庭教育陷入盲區甚至黑暗區。
喚醒孩子自主學習的意識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積極主動地求知,而不是在督促下學習,但是很多孩子都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只是在老師和父母的督促下被動地學習,這就需要父母放棄監督,喚醒他們自主學習的意識。
世界上任何一個取得成功的人都不是靠強制逼迫培養出來的,所以要教育孩子學習時不依賴他人,不受他人的控制和干涉,自己判斷,自主學習。父母要重視培養孩子的主動性、自信心、自律性和責任感,這是自主學習能力所必需的。所以要學會讓孩子懂得怎樣自主支配自己的學習時間,自主完成預習、聽課、作業、複習這四個完整的學習步驟。
用賞識促進孩子主動學習
孩子學會自主學習,既能使孩子走上成才的道路,又能減輕父母的負擔,這是兩全其美的事情。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成功的體驗極其重要。孩子有了成功的體驗,會把尋求這種愉悅感內化為自己的習慣,所以父母要創造機會給予孩子鼓勵和肯定,讓孩子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
比如可以在孩子自主學習之後及時給予誇獎和鼓勵,賞識孩子的每一點進步。孩子自己完成了家庭作業,自己完成了預習、複習後,都可以給予積極肯定,孩子會在家長的讚賞中更加主動地學習。
-
13 # 諾雅媽咪愛育兒
父母的過分干預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像父母手中的提線木偶,自己毫無主動權,因為自己的一切都在被父母所操控。有些時候,父母總是以愛的名義在操控著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看來,父母所以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的孩子好,可是在孩子看來,自己被父母無情的干預讓自己喘不過氣來,感到窒息。當孩子被父母干預久了的話,那麼孩子心中就有了反抗的意識,具體表現為父母說什麼,孩子不會聽也不會做,作為家長的我們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變成那樣,那麼從現在開始,試著對孩子放手,有些事情讓孩子自己做決定,你可以給孩子提供一些建設性的意見,我相信這樣做以後,孩子會更加的信任你。
-
14 # 糯米麻麻Coco
感覺很同情你。我一個好朋友就是這樣的,小時候父母什麼都管,下雨天想出去踩水玩,他媽媽都不給去,說會弄髒衣服,讓孩子老實在房間裡看書,小時候沒覺得什麼,長大了這位朋友說很壓抑,自己只知道學習學習,其他方面父母管制的太多,完全沒自由。所以現在都三十好幾了,也不想成家,被管怕了,現在他媽說什麼他都會本能的抗拒,即使媽媽說的對,但是也會逆道而馳。我說他這是叛逆期。所以父母過分干預孩子的後果就是讓孩子沒了自我,當著愛孩子,為了孩子好的名義綁架孩子的人生,真可悲。父母剛放手時就放手,給孩子自由成長的機會。
-
15 # 育兒降妖記邵一傑
父母過分干預孩子的成長,表面上看來都是出於愛的目的,但是細細分析看來,過分干預的背後都是恐懼和擔心。這樣的父母並不相信孩子能做好,並不相信孩子有能力自己解決。而孩子在父母的過分干預下發展,會有莫名的無力感,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即使未來發展的好,也會有那是父母為我選擇的人生,並不是我要過的人生的感覺,這其實是教育很大的失敗。大家可以看看“接納,給孩子一個好性格”這本書。
過分干預孩子的父母,就是專制型的父母。這類父母通常是用固定的和清晰明確的行為標準來要求孩子,這些標準通常建立在父母個人的信仰和行為習慣之上。這樣的父母認為服從勝於一切,並藉助一切必要的權力使孩子照辦,家裡的一切大小事務都是家長說了算。
有這類父母的孩子容易出現焦慮、退縮等問題,缺少自主思考的能力,只會聽從別人的意見,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想法。這類孩子容易發展為順從、懦弱、缺乏自信、孤獨、壓抑、自卑,遇事唯唯諾諾,缺乏獨立能力的人。在人際關係上,這類孩子始終會處於被領導的地位,因為他們沒有競爭意識,不會自主思考和獨立做事。這類孩子也容易形成沒有安全感、過分順從以及攻擊性強等問題。同時,也有孩子在父母的高壓下,越發的叛逆,沒有判斷了反抗父母,只要是父母的要求一概否定,不管是不是有利於自己的,最終造成遺憾。
-
16 # 美好的回憶50000417
父母對孩子過分干預,有很多弊端。
(1)孩子沒有主見。由於父母長期干預,遇到什麼事情都是父母做主,所以孩子沒有主見。
(2)孩子沒有想象力力。父母過分干預,束縛了孩子的手腳,孩子的思維就會變得狹窄。
(3)孩子的自理能力差。由於父母的長期干預,孩子什麼也不好乾,孩子的依賴性強,自理能力就會差。
總之,父母過分干預,會給孩子帶來極其不好的影響。
-
17 # 美麗翠兒
在子女教育的關係中,父母是扮演教育者的角色,孩子是被教育者角色。但有的父母扮演的教育者角色太獨斷專行,認為孩子就是要聽自己的,孩子所有的行為和想法都不能逾越父母制定的規則,總是干預孩子的決定,不給孩子成長的空間,讓孩子生活在自己的屋簷下。隨著孩子認知發展的提高,孩子逐漸對事情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判斷能力。此時父母還是一味干擾孩子的想法和行為的話,親子關係會出現矛盾。對孩子性格的養成和以後的發展都會不利。可以說父母過分干擾孩子,會給孩子造成以下影響。沒有主見,不自信。父母總是干涉孩子的事情,比如孩子對一件事發表自己的意見,父母就認為孩子的想法簡單幼稚,並用我們成人的認知思維來否定孩子意見。時間長了,孩子就感到我這樣的認識是錯誤的,也就不愛思考,對事情沒有自己主見,也就沒有自信感。依賴大人,長不大。父母干擾過多,很容易讓孩子產生依賴感,認為這些事情父母可以幫助自己解決,他就拒絕長大。產生逆反心理,嘗試做一些出格的事情。特別是到了青春期,孩子會突然意識到你在干擾壓抑他,他就開始反抗家長的干預。不聽話,撒謊,打架,嘗試抽菸,談戀愛,故意破壞等。父母一下驚慌了,採取打罵孩子,孩子越打越叛逆,慢慢會成為問題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不會做基本的家務活。在學校裡你會發現很多孩子的桌子上書本亂放,桌洞裡很多廢紙垃圾,他根本不知道怎樣整理和收拾。因為在家裡都是父母給孩子整理書桌和書本。有的大學生上大學不會洗衣服,要把衣服寄回家讓媽媽洗。從來沒有掃過地,也沒有幫助媽媽收拾過碗筷。基本的家務活不會幹,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養不成良好的性格,不善於與別人交流。良好的性格是大方、自信、有主見、有愛心、快樂等。而過多幹擾孩子,孩子這些良好的品格會塑造不起來,會讓孩子性格孤僻怪異,影響孩子的人際交流關係。孩子和父母不親,親子關係緊張,缺乏愛心。父母干擾越多孩子感覺不到父母的愛,他感受到的是父母對他的不理解,不認可。在這種影響下孩子會和家長不親,從而他自己看也會沒有愛心,不知道怎樣愛和表達愛。親子關係會一直很緊緊。所有的事情積累到一定的量就會產生變化。父母過多幹擾孩子,讓孩子的性格得到了壓抑,這種壓抑積累到了一定的量後就會在一瞬間爆發。突然感覺孩子怎麼難管了,你讓孩子向東他偏向西,和你對著幹。孩子這樣的行為實則是向家長髮起反抗,亮起警燈。此時父母如果能反思原因,能在這時候改變自己過多幹預孩子的行為的話,還為時不晚,或許還可以改善親子關係,讓孩子養成良好性格,健康成長。
-
18 # 十八線mama
父母的過份干預會對孩子產生什麼樣的影響,這個問題對於孩子影響可以說是非常深遠的,會影響孩子從童年到少年乃至成年。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曾經的一個同事。
他現在大概是三十五歲左右了,男,未婚,在我們這樣一個小城,三十五沒有結過婚的男人也不是那麼常見了,我們剛開始有些疑惑,按理說,他長得不差,家庭經濟條件也不能算不好,工作也還過得去,可為什麼一直沒能結婚呢?
他一直都和父母住在一起,家裡買了房子,但一直沒裝修,因為他媽說新房是結婚用的,沒有必要裝修好了閒著,他已經工作十多年了,薪水每個月都要如數交給他媽保管,因為他媽說怕他亂花錢,她能幫著他攢錢,他只需要每個月領必需的生活費就可以了。他每天下班都要按時回家吃晚飯,因為他媽說外面吃的不健康,他媽有空能給他做飯,另外他下班不回家還能去哪呢,都沒錢。他每次和同事聚會聚到九點左右都要回家了,因為他媽說等他回家再睡,等著給他開門。於是,我們都不疑惑了,這就是為什麼一直沒結婚的原因所在了吧,起碼是原因的一部分。
再說說他工作,領導安排的工作都能完成,至於程度,不苛求的話尚可,但從來不創新,從沒提過新想法新點子,問到他的時候,也從沒有表達過他自己的想法,與現有工作沒有關係的知識技能從不會考慮主動去學,也沒有憂患意識。而好的地方就是,他也不偷懶,不耍滑頭,也不會想著跳槽。
我們公司有每年去員工家裡慰問的傳統,我和公司領導去看望他的父母時瞭解到,他的媽媽是小學教師,平時對他就像對學生一樣,有時甚至比對學生還要更嚴厲些。從他媽媽的言談中,也表現出了對他兒子的擔憂和著急,總覺得她如果不事事都管,他兒子就什麼也做不好了……
我覺得父母對於孩子干涉太多真是得不償失的。
首先,父母對孩子干預太多,相當於阻礙了孩子自己動手或者自己動心的能力發展。比如孩子小時候,都是期待自己吃飯的,可是父母總是餵飯就可能造成孩子逐漸依賴於父母來喂,而漸漸不再主動吃飯。父母總是幫助孩子做決定,而孩子習慣於自己決定沒用,父母決定才有用的模式,自然就不會主動思考了。
其次,父母對孩子干預過多,打擊了孩子的自尊自信,不利於孩子心理健康發展。父母的干預,大多意味著否定,否定孩子的能力,才需要總是不斷透過干涉的方式,來修正孩子的行為或者決定。這樣不利於孩子自信心建立,會讓孩子不敢表達自己想法,不敢做真實的自己,唯唯諾諾小心翼翼得成長。
另外,父母的過多幹預,有可能會讓孩子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尤其在青春期表現明顯,你越不讓我乾的事,我越幹,有可能讓孩子失控,進而釀成大禍,危害自己危害他人。
對於父母來說,對孩子的過度干預,很可能是源於對自己的不自信,對生活的焦慮和恐懼,對映到了親子關係方面,產生了這樣的做法,家長要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
對於孩子來說,意識到父母對自己干預太多,可以心平氣和地和父母溝通一下,相信父母的本意,和父母敞開心扉,理智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父母會逐漸接受的。
-
19 # 親子陪伴蘭怡C
我知道的有兩種結果:1:要麼是很叛逆,什麼都和你對著幹2:要麼是很懦弱,沒主見,什麼都依耐父母,即使長大了,遇到事情縮手縮腳。
從以上可以看出父母過分干預孩子都不會有什麼理想的結果,既然這樣不如讓孩子自由翱翔吧,只要孩子不要走上犯罪道理上,給孩子自由發揮的空間和時間。孩子是一個自主的個體,他有自己的思維和想法,請父母遵照孩子自然生長規律,如果幹涉太多會阻礙孩子自由成長的 。
每個人都渴望自由,即使是孩子,擁有自由的人臉上總是洋溢著燦爛的笑容,難道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總是洋溢著燦爛的笑臉嗎?
-
20 # 良父益友
其實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可以讓孩子參與到家庭的一些事務中來。比如說,你可以問孩子,咱們週末想出去郊遊,你想不想去?想去哪裡?你有什麼想法?這樣,孩子就會感覺到父母對他的想法的尊重。相反,如果孩子說週末想幹什麼去,父母說你不要去,你要做另外一件事情去。這樣,孩子就完全感覺不到民主,自己的什麼事情也不能自己做主。這雖然是一件小事,只是舉一個例子。兩種做法培養出來的孩子長大之後性格、為人處世等等方面都會截然不同。前一種長大後可能會有主見、陽光、快樂、充滿自信。後一種可能會唯唯諾諾,做事情優柔寡斷,不敢做決定,經不起挫折、自卑。
回覆列表
看是引導還是干預,從道家的觀點來看就是“疏”和“堵”的問題。過分干預會帶來“對抗”,這是絕大部分家長處理不好親子關係很大的一部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