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烏蘇裡168
-
2 # 老茂805
九十年代下崗工人那時都是年近四十左右的人,這些人下崗後屬於自生自滅的一代人。他們學歷低、歲數大,找工作難。很多人做了小販,或是保安,或是給車場看車,或是機關、單位守夜。工資低不說,還有很多上不了醫療和養老保險。如今這些人幾乎都到了退休年齡,艱難歲月熬過來了,但最大的問題正在困擾著他們,這就是醫療和養老。這代人經歷了上山下鄉,經歷計劃生育,經歷了經濟體制改革,經歷了下崗自謀職業,經歷了醫療和養老體制改革,這些人的生活真的很不容易,也希望改革開放的紅利能夠向他們有所傾斜,使他們能夠老有所依。
-
3 # 下崗老三
我是九六年下崗的,(下崗時,我是我單位的一箇中層幹部,我單位當時職工有三千多人。為啥說這些?目的是襯托出我下崗之後巨大的心理落差。)我不知別的下崗職工生活怎樣,我現在把我目前的生活狀態告訴大家,以便大家能更多地認識下崗職工的目前現狀。
在我周圍人的眼裡,他們說我是個能人:
九六年下崗之後,做過三株口服液業務、跑過保險、做過私營企業部門負責人,九九年開始學做生意,在農貿市場賣豬肉,然後又開饅頭坊、開糧油店,以至現如今同時開著一個面積120平米的小超市和一個面積400多平米的普通浴池。
早幾年超市掙了一點錢,網購出現以後,生意走上下坡路,再加上這
幾年大環境確實不行,超市面臨關門,幸虧有自家浴池和身邊兩家酒店保護,可以賣點飲料、菸酒、洗化用品,勉強維持。浴池生意尚可,但不如早幾年掙錢,原因有二:環保整治和同行業的增加及無序競爭。
摸爬滾打半輩子,掙的錢大多投在租來的門面裝潢和浴池建造上,過百多萬元,如遇拆遷,一無所有,因為是在別人地盤上投資的,如遇拆遷,可能只有少許搬遷費。
供了孩子大學畢業,今年赴外留學四年的費用,還須再掙。
在市近郊建了兩處私房,最近拆遷,日子可能會好過點。
努力奮鬥半生,依然沒有能力續繳養老保險,醫保參加的是居民醫保,如不遇拆遷,這輩子也等於沒有積蓄,只夠維持生存,想想也夠悲哀的。養老這塊,目前還無考慮,走到哪說到哪吧。
我的現狀,可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可想而知比我差的下崗職工的生活狀態應是很艱難的。
-
4 # 藍天上飄過一朵雲
總體上都不太如意吧,因為那時候下崗的工人大多數都是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都沒有多高學歷,下崗後又沒有什麼特長重新就業,往往只有打零工為生,懶散失意甚至一蹶不振混吃等死者也有人在,很多人好久找不到新單位再自己交社保,艱難困苦可想而知,能夠找到出路飛黃騰達的人是極少數;大約十年前開始這批人陸陸續續辦理退休了,但養老金很低,即使經歷十幾次的連調也還是不多,比如我自己84年參加工作,98年單位解體後拿了三年生活費就徹底失去依靠,然後自謀職業換了幾個商場好歹幹到50歲退休,退休時養老金一千多三年後才長到兩千多一點,不跟別人比就比同一天上班後來轉運到事業單位然後退休的姐妹,工資是我的近三倍,這個差別你說大不大?不過再往開點想兩千也好六千也罷,到目前我們這代被迫下過崗的兄弟姐妹總算是差不多都熬過來並看見幸福的曙光了,而且人也還不算太老身體也還不算太差,我看到的現狀就是社會上每天都不乏抱怨之聲,但是遊山玩水和跳廣場舞的人群裡又到處都少不了他她們的身影,所以還是那句話,知足常樂吧。
-
5 # 郭志彬2
咱倆一根藤上的兩個苦瓜,你比我有一點小幸運,現在還有一看大門的崗位,有粥吃,我八四年復員參:工作,九八年下崗,一開始在建築工地(咱沒技術呀),後下礦井,二0一一年超過五十歲了,礦山老闆“人性化"的把你趕出來了,超齡(五十週歲)絕不允許你在礦幹活的,現在,打散工,象餓狗一樣覓食,每天犯愁,期待好運,能找到一點零活,這是何等低的奢侈啊,借錢交社保。黑夜睡不著,又怕天亮茫然無望。勞動者不怕勞動,因為勞動不僅光榮,更可以活命,誰沒自尊心?寧可人後受苦受難,也願在人前顯得溫飽鮮亮,可是,無業可就呀。
-
6 # 道可道非常道有一說一
正在為享受特殊工種信訪,當年懷著一顆熱忱的心,在共產黨領導下的國營企業努力工作,從來沒有想到企業也沒有宣傳交代我從事的是特殊工種幹滿多少年可以提前退休,從事的崗位名稱是不是和建材工業部有關特殊工種的名稱相符,怎麼樣才能享受,直到下崗時才知道有特殊工種一說,由於本性耿直,下崗時沒有走關係把名稱改成一致的(據說有很多不符合特殊工種的作假享受了),到現在明顯感覺身體不行了,才真正想起這件事的重要性,由於企業的原因,本人雖然實際從事高溫粉塵環境下的工作,卻因為檔案中工種名稱對不上,而不能確定,好在現在黨中央要求執政為民,狠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讓我看到了希望。
-
7 # 金峰暖氣片
我是98年夫妻2人同時下崗的,那時孩子5歲,我們3人都沒有土地,下崗以後怎辦?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沒地種,沒糧吃,沒有工資,孩子還要花錢,養老保險要自己出錢交,也交不起,唉,不說了,都是淚,以後退休怎麼辦,再說吧
-
8 # 煙在燒
我是88年參加工作國有大型企業。1996年企業改制自願下崗創業和朋友合夥開家旅行社。也是趕上了好時侯,頭幾年旅行社生意紅紅火火,記得曾經最好的一個月就分得了七萬元。期間結婚生子買車買房。後來各種因素影響旅行社生意一落千帳,至2006年退出。因愛人是幼兒教師早想開家幼兒園。隧投資開了家民辦幼兒園。也許本人命好開學當天就報名了一百二十多名幼兒。到現在發展到每學期穩定在300多學生。經過幾年的努力也買了五套房子,代步車也換了五輛,孩子也上了大學。也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吧。
有時想想如果當初不從單位出來也就沒有現在的一切。也許還和原來的同事一樣每月領著三千多的工資。對於我來說下崗不是壞事。
-
9 # 共享人才
現在的基本生活是得到了保障,有些自謀生路,有些也提前給了退休,90年代一代人,受到的高等教育較少,也沒有一技之長,有很多都去做小攤販了,但是也有的自己去做生意做大了,發財了,不過這種情況很少,還有一些找一些工資很低的臨時工幹著,保潔,超市理貨,保安等等。
幾千萬的職工下崗,上有老下有小,正是最需要錢的時候,也是最需要工作的時候,企業在那時候年代並沒有發放足夠的工資給他們,給予為國家效力多年的職工一些補償。他們的青春他們的汗水成了下崗職工永遠的回憶。
為了生計,什麼髒活累活都幹,為了子女的教育費,看病費,養老費沒著落,住房等一些為之奮鬥,日子過得很是艱辛。
“現在找工作,一個月400到500塊錢,真的是都不如低保,採暖啥的還能你免了,農民工幹這種行啊,他不用考慮這費那費,人有的是,找工作的有的是,你不幹,農民工幹!”
未來,下崗職工的生活會越來越好!大家要堅持,身體健康放在首位!
-
10 # 鬱金香137652766
90年代末的國企職工下崗潮,造成了幾千萬國企職工下崗分流到社會中去自己找工作。企業當時對下崗工人一次性補助,按個人工齡計算,有些企業一年工齡幾百月,有些企業最多一年工齡1000多元計算。幾十年工齡基本就拿到2-4萬元最多。社保自己繳費到退休年齡。這個年齡斷的職工基本年齡在40-50歲。距退休年齡大約10-15年。自己到社會找工作,家庭負擔重,上有老,下有小孩基本在讀初中-高中年級。壓力可想而知。要是到社會上沒有技術,基本很難找到工作,幹一些臨時的下力工種。基本是很苦,很累。到了現在基本是熬到退休也就拿1200-2600元左右養老金生活。
-
11 # 醉翁62465816
當年國有企業全國破產,是對還錯先不去評論,但有幾點是事實要說一說,第一國有資產流失,給私體經濟提供了存足的資源和資金,造就了少數先富起來,使之產生了新型資本家他們選擇的是資本主義道路的發展,更本不去顧濟我們的黨提出的走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的方針政策。第二破產後國有企業的勞動力為了生存選擇了一部分選擇了創業,溶入了私體經濟,後期部分成功者現列入了新型資本家行列,成為了富豪。另一部分勞動力失業後走向給私企打工,再不是企業的主人了,落為出賣勞動力的機器。任由私營者剝削,第三一部分人走向了社會的服務行業和黑道行業,還有得走向乞討行業。這部分人長期生存在社會的灰色地條,大起大落,有少部分現也進入了土豪行列。三十年的風風雨雨,萬物都在運動,發生變化,回過頭來看現在,不需我去論述了,我只問候大多數當年破產失業的同行,今日你們生活過的好嗎?
-
12 # 衡邕
1、我同學曉飛,67年生人,90年代在軍工廠下崗,當時孩子剛滿月不久,為了掙孩子奶粉錢,跑到剛剛成立的私人企業打工(做加油槍頭),後老闆發現他有學歷,懂英語,辦事穩,就讓他搞質量管理和銷售工作,從此收入大增,眼界大開。後華晨寶馬招人,他又進入寶馬集團,其間取得東北大學在職研究生學歷,現任寶馬中層,常出國,女兒在英讀書。
2、我同學大包,大學學化學專業,畢業分鐵西區一個化工廠,沒多久下崗,下崗後去了正大食料廠(先在撫順、後在渾南),他孩子不大時,他愛人也下了崗,為了生存,他愛人靠在褲子藏黃碟在三好街掙飯錢,後三好街蓋了個百腦匯,出售床位,他倆口子管理親戚朋友借了點錢,又找人貸款弄了二個床子,靠給一個不知名的廠商代理主機板掙到了錢,又在百腦匯買了寫字間和住宅,不久又買了一輛二手車,生了第二個孩子,那幾年他大順,後來他把孩子送到我家樓下幼兒園,那幼兒園是一個月7000人民幣。再後來,他不與同學聯絡有7、8年了。
另一個同學冰,也是軍工廠下崗,先後幹過裝修公司、糖酒批發,現在武漢給地鐵裝修。
-
13 # 鮁魚圈奮鬥
我也是那年下的崗。我20年工齡。就給了不到8000元一年工齡就給補償398元從此以後,我們就開始外面打工。我們成了社會的流動大軍。當時我們還年輕外面的世界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當時我們就幹苦力。啥活沒人幹,我們就幹啥。一晃就十幾年就過去了。也沒掙了多少錢。可歲數一大,就沒人用我們的。找點工作非常困難。我們就怕得病。我們有病,就無法生活了。老天不住啊。我終於得了一場大病。花了6萬多,報了1萬3千,以後我還要天天吃藥。以後養老金是我一個大的負擔。我希望,國家給我們下崗職工一個。優惠的政策。讓我們早點渡過難關。讓我們的生活也好起來。謝謝。
-
14 # 春29456236
305元乘以工鈴就下崗回家了的黑龍江省龍江縣企業工人,可以說按當吋看確實有點想不開,但是由於醫藥企業的放開,本公司也隨著改制買給了私人經營,由於當吋自己有駕駛技能又年輕很好找到私營單位的工作,隨然沒有什麼待遇但工資還可以,比在原單位掙的多,可是沒有技能和專業的人就更苦了,一些私人企業挑剔大有好多人都找不到活幹,隨著歲月洗理,年齡大了就都不好找到適應自己的活了,為了自己能在有生之年和家人共享幸福生活,也能到祖國的各地走一走,所以提意企業下崗工人退休標準也能象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那樣來參照提前退休,下崗工人真的幹不動了,按著1978年的企業退休標準下崗工人就太虧了,那樣哪都走不動了,退休生活還有什麼意義嗎!
-
15 # 乘風破浪vs
如果你是抱著關心的態度來問,這個問題那麼我很樂意回答。如果是抱著看熱鬧或者別的心態那麼我會鄙視你。我的父母也是下崗工人。
當初90年代的時候,我的父母都是工廠的職工。響應國家號召下崗分流了。我的父親還可以畢竟他是技術工種。我的母親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下崗後找不到工作,因為他在工廠的時候,只是做一些普通工作,沒有任何技術。
我父親為了生活四處打工,掙得還沒有以前一半多。還要到處看別人的臉色。後來一次工作我父親腳在工作中受傷了。在家休息了半年,等好了以後,再想上班人家找到人了。不用他了,就這樣他又氣出病了。人又變得頹廢,整天只知道喝酒也不上班。
我受到最大的影響是。由於父親不上班。我根本沒有錢教學費。沒有辦法只好去當兵。就這樣我的學業就此終極了。不過也因為我當兵有了現在的工作,雖然掙得不多勉強可以餬口。但是我很滿足。
至於我的父母已經退休了,雖然風風雨雨這些年。也終於可以享受生活了。這就是一個下崗家庭的真實寫照,雖然不是最慘的。但是也是千萬個下崗家庭的縮影。希望社會能夠關注下崗家庭。下崗工人真的不容易。
-
16 # 蘋果三號
這個話題讓我想哭……
75年生人,花父母的錢上學,畢業後父母花錢拖人找關係在一個企業上班。99年趕上估計是最後一波下崗潮下崗了,一直拖了十二年才改制。企業資產流失殆盡,可以說是裸下崗,政府只給合消了十二年的養老保險。
下崗後心裡十分迷茫,啃過一段時間老。實在不忍心讓老邁的父母養活了,開始打工。沒錢,沒前途不敢戀愛,不敢結婚。十來年了在父母的資助下好歹結了個婚,沒錢買房,不敢生娃。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和妻子開了個小飯館。生意還行,有了孩子,生活慢慢步入正軌。沒想到趕上禁止三公開資,生意一落千丈。但是沒有其它出路,慘淡經營堅持生活。慢慢的有點積累買了套房子,生意也好點,生活是乎好起來了。
隨著房價的提升,見到周圍的人因炒房而發財,從自己房子的升值感受到投資房子是個保值升值的好專案。於是在17年底負首付又按揭了一套房子,想著以後升值了可以賣一套,這樣可以少點辛苦。沒想到調控控的緊二手房有價無市,賣不出。到現在孩在市裡上學需要租房,為了陪孩子把飯館也轉出去了。生活一下陷入困境,來市裡好象一下失去了方向。投資了一個小熟食店以失敗告終,更雪上加霜。
由於年紀的關係,打工也有限制,體力也適應不了打工的生活。被逼無奈下借錢重操舊業又開了一小飯館。可是失去了以往的客源,生意不好,由於沒關係有個證件老在那兒卡著辦不下來實在是麻煩。現在我真是有兩套房產的窮人了。
煩的時侯在想:我不夠努力吧?不。那我努力後的成果那?去那了?我怎麼沒感到有一點的幸福呢?反而生活的壓力讓我呼吸都困難。也有過想死的念頭,可是不能,孩子要有人負責,妻子要有人負責。還有就是我到這種地步總該跟誰討個說法吧?我的血被吸乾了,卻找不著吸血的是誰。是這個時代,是這個社會!我在這個社會苦苦掙扎卻沒得到的公正的待遇。我從來遵紀守法,但我不甘心。想要個得案,卻不知道方向與出口,下崗的生活允充滿血和淚。我想象我這樣遭遇的人不在少數。我不是憤世嫉俗,我是在厭世,是不滿社會。我是個無能的人,只有發發牢騷。
有些話憋在心裡很難受,說出來好受多了。見笑了
-
17 # 閒棋輕落
91屆技校畢業生,我們那一屆是最後一屆免費還包分配的。94年畢業進了國企成了一名全名合同制工人,98年下崗又成了千萬下崗大軍中的一員。下崗之後當過力工,賣過水果,蹬過人力三輪拉客,倒賣過舊物,賣過舊書,雪糕,開過乾洗店,蜂蜜店最後由於不屑於造假同時又開了兩家蜂蜜店賠慘了最後生活都成了問題,實在沒辦法了帶著老婆抱著兩個月大的兒子來到深圳討生活。經過十年的堅持和一些運氣現在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不過還是社會最底層,深圳,惠州各有一套小戶型房產,兩部粵B牌的車子。我們班30多人幾乎沒有太好的,甚至還有到現在都交不起社保的。前幾年回老家看見了我在工廠裡的師傅,快60歲了還在打零工,社保斷保沒錢交,下崗工人混的好的少絕大部分都在社會最底層飽受生活的煎熬
-
18 # 管理那點事
九十年代,我在一個國企工作,我們公司效益不錯,所以沒有員工下崗。在那個時代,很多紡織、機械、化工類國有企業破產倒閉,大量國企員工下崗。因為離自己比較遙遠,當時感受不深。
後來,我從國企辭職去了南方一個私企。那企業很多東北過去的國企下崗工人,有一百人之多,他們都是東北時候的同廠工友。據給他們介紹工作的同事講,他們都是一個廠的,幾千人的大廠,說垮就垮了。會操作機床的技術工人還好點,東北找不到工作,還可以去南方打工,可是那些沒有技術的幹部和工人就慘了,年輕的時候還可以賣賣力氣,過了四五十歲以後,掙錢太難了。
後來,我從南方回到家鄉,進入一個私企工作。去車間的時候與工人聊天,得知有幾十個員工是棉紡廠下崗女工。那可是一個萬人大廠,一夜之間土崩瓦解。這麼多人下崗怎麼辦,除了往效益好的私企分流一部分,剩下的都是自謀職業。那時,市裡專門開闢了一個菜市場,安排下崗工人再就業,名字很好聽:自立市場!賣菜是一個辛苦活,每天起早貪黑,披星戴月,挺不容易的!
據我所知,九十年代下崗職工,混得好的寥寥無幾,大部分都是在溫飽線苦苦掙扎。窩囊點的,甚至生活的很狼狽。我出去逛街的時候,經常路過一個老國企生活區。房子很破舊,人們穿戴的也很寒酸,一眼就可以看出下崗職工的生活狀態。特別是買菜,他們很多人都是市場快要收攤的時候出來,因為那時的菜比較便宜。更有一些老人,甚至會撿菜販子剝下來的爛菜葉。
現在,這些人大都五十來歲了,因為沒有了工作,生活的都很不易。這麼多年來,他們大都是個人繳納社保和醫保。年輕的時候,這些費用還可以負擔。可是,過了五十歲之後,找工作越來越困難,掙錢也越來越不容易。如果再繳納社保和醫保,就有點力不從心了。而且,現在又要延遲退休,這對他們來說,壓力還是很大的。希望國家多關注一下這些特殊的勞動者吧!
2.更多職場和管理知識,閱讀本號文章!
-
19 # Dannis
我今年要滿50歲了,1995年下崗,現在還在為生存而掙扎著,沒有房子住廉租房,沒有社保,因為生活困難而離了婚。
我在本地到處打工,隨著年紀增大,找錢越來越難了。前年到上海來打工,想好好的掙錢,打算做到退休後回老家做點小生意養老,但是公司體檢查出我是乙肝患者,雖然沒有開除我,但是給我安排了一個無人的角落上班,同事像逼瘟神一樣,我不怪別人,但我的老臉撐不了多久了的,準備辭職回家。
回家我還不知道做什麼養活自己?還有每天的藥錢?
我是一個美術專業畢業的人,國營企業下崗,有多年的平面設計、廣告策劃、展館設定、活動會議組織的經驗,因兒子讀書我在落後的五線城市掙扎,直到兒子讀完大學我才出來,現在闖上海灘的計劃破滅了……
-
20 # 穿了馬甲的春
,百萬青年下海南,導爺的合法化,企業經營受到了影響。80年代中期最佳化組合開始出現,幹部們也可以停薪留職,全民皆商的時代到來了。
許多後來的超級富豪億萬富翁都是從那個時候起步的,回城的知青也加入擺攤大軍。對於一個月幾十塊錢,甚至十幾塊錢的工人們來說誘惑太大了,可也捨不得丟掉正式工作。絕大多數人錯過了大好機會。
僅僅過了幾年,農村鄉鎮企業造就了許多萬元戶,蘇南模式成為全國的榜樣。
城市裡的擺攤個體戶,餐飲行業也終於可以開店
租門市,到了80年代後期,街道工廠,大集體開始了承包制,第一批工人開始離開。沒有名分,但是和農民工一樣,是新的開始。早就想出來幹了,要不是怕開除,失去正式工作,才不會為了微薄的工資在沒有什麼活計的工廠裡耗著。
尤其是那些受鄉鎮企業衝擊的國營企業,人心浮躁,效益開始下滑。
80年代末,五小工廠開始倒閉,西方思潮興風作浪,國企經受嚴重衝擊。
短暫的糾正後,進入90年代。特別是南巡講話以後,工廠開始關、停,並,轉,工人從“老大哥”淪為企業的“包袱”陸續開始了減人增效,獨立核算,自負盈虧。連同前些年最佳化下來的人,成為第二批離崗人員。
這些人沒有名分,只是比無故不上班,脫崗,開除,名聲好聽一些。當然有的成了“無業遊民”。
自謀職業是當時時髦用語。
。。。有的半死不活的中型工廠,發一部分工資,叫職工回家坐著,有活幹隨叫隨到。
。。。小工廠停產一分錢都沒有,工人撿菜葉吃
開始見諸報端。
。。。為了穩定,國家開始出臺系列政策,下崗,下崗職工,正式成為現代漢語。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人們一直不明白,失業和下崗的區別是什麼?
。。。下崗官方意思就是,90年代工廠不景氣
工人太多了,供求關係嚴重失衡,多餘的人必須離開。
所以,下崗是專屬名詞。
下崗職工就是特指:
一,由於企業沒有合適的崗位安排,不能上班,但尚未與企業解除勞動關係,在家待崗的人。
二,由於企業原因被迫與企業解除勞動關係,
企業給予一次性補償。俗稱買斷工齡。
好多人都是哭著籤合同,幻想著企業好了還回來上班呢!
那時候“虧了我一個幸福千萬家”,“舍小家顧大家”,“國家一定不會忘了我們”成了熱詞。
從95,96年直到2003年前後,大量的工人連同技術員,中層管理人員,陸陸續續下崗。
一時間大街上人滿為患,勞務市場水洩不通。
因為種種原因,補償金一直不到位,加上大多數企業並沒有完全關停,有一部分人又回到工廠,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直到成立了再就業中心,籤合同就能拿“下崗工資”一個月300多,共拿3年。
。。。加上外面幹活掙些生活費,勉強度日。
。。。三年期滿出中心,徹底與企業脫鉤,進入失業保險中心。可以領取兩年的失業保險金,一個月180多。
。。。兩年後,出失業保險所,自己交社保。
以上就是一個下崗職工的前世今生,有點長,
但必須要交代清楚。
。。。社會上對下崗職工不瞭解,情有可原,因
為沒有人提起,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淡忘了。
。。。一些人本身不知道情況,自己主觀臆斷,
在輿論上曲解下崗職工。
。。。現在,最小的下崗職工也步入中年,上有老下有小,除了一小部分人掙了錢,其他人大多數還是生活在最底層。
老三屆們已經退休了,插隊生也差不多都退了,現在還沒有退休的就是60、70後佔大多數。
。。。可以規為四類。
1、早期當個體戶的人,只要做的好,就有好的回報,致富的大有人在。
2、找到工作再就業的人,年輕時候收入還是可以的,計件工資要比在廠裡拿幾百塊錢一個月強多了,累點無所謂,老了就不行了。一般工廠不用了。
3、遠走他鄉甚至出國的人,總體來說還是比原地踏步的人過的好一些,當然比不上高學歷,家庭條件好的人。
4、留下來照顧家庭,照顧父母親,照顧子女的人,也就是人們眼裡沒出息的一類人。
這就是下崗職工,人們不瞭解的下崗職工。
為國家我們付出過,我們也不後悔。
希望曾經的下崗職工也來分享一下你自己的經歷
我們也可以發揚“下崗精神”更好的活下去。創造美好的未來!
回覆列表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國營企業實行體制改革。張震和玉蘭是省屬有色金屬某礦山企業職工,其所在的企業改制,三千五百多職工集體下了崗。
選礦廠圖
夫妻倆參加工作就來到礦山,是選礦車間的工人,單一工種決定了夫妻二人面臨找工作難,養家餬口生存的大問題。
年近四十的夫妻倆,在礦山工作20多年,結婚成家生子,撫養父母,全靠夫妻倆微薄的工資,還好夫妻是雙職工,工資雖然不高,月頭接月尾總算過得去。
企業宣佈停產改制後,張震和玉蘭回到家裡,面對一家老小五口要吃飯,失去了生活來源,無米下鍋,孩子等著要錢上學。夫妻被這突如其來的,毫無思想準備的打擊,一天沒有吃飯。這一天的晚上,全礦區下崗的家庭面臨生活的選擇。晚上夫妻倆抱頭大哭,連續幾天沒有睡覺,坐臥不寧。張震對玉蘭說:“我們所在的位置就決定了,不好找工作,離縣城元,在一個山溝裡,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礦山改制後,搖身一變,被私人老闆買下,拒絕錄用本企業職工,三千多職工,只得各奔東西。我們家兒子上學,年邁的父母還需要你照顧,你就留在家裡吧,我出去找工作。”
張震夫妻住房圖
張震滿懷信心來到了勞務市場,幾天看下來,沒有適合自己的工作。工程隊招工要求35歲以下的,這可難住了張震。他無數次天天跑勞務市場找工作,看到一私營小金礦招收員工,就報名去了金礦,下了幾個月礦井。金選廠建好就當了浮選工。雖然工資不算高,一個月300元的工資,2000年前300元工資說起來,在當地也不錯,家裡總算有收入進賬。玉蘭就在附近農村給果農授粉,鋤地季節性的幹幾天,每天10元工資,一年下來也能掙上一千多塊錢,添補一下。
張震在金礦兩班制,每天工作12小時,工作勞累,長期下來身體逐漸的頂不住,胃病、腰肌勞損等一系列的病纏身,又患上膽囊炎。每月要去附近農村衛生室打吊針,醫療費得上百元。玉蘭說:“你不要乾了,四十幾歲的人了,雖說年輕,離家在外無人照顧,吃不好睡不好,一出點事情,我們這個家就徹底完了。”
鈑金工具
張震從事選礦機械修理20多年。夫妻倆商量在家裡做點鈑金工的產品,每三天到集市上去賣。夫妻倆做起了鈑金工的行當。做些農村常用的噴壺、水舀子、鐵盆等一些小的產品。夫妻倆白天晚上的忙活,還要抽出時間趕集賣貨。辛辛苦苦一年下來,夠吃夠用。
兒子考上了高中,住校需要一筆學費和生活費,這可難住了夫妻倆。懂事的兒子也知道父母下崗辛苦,對父母說:“我不上高中了,我直接上技校吧,早早的畢業為家裡可以減少點負擔。”張震說:“咱家裡的條件你也知道,我和你媽媽下崗,每年兩人還要交上萬元的勞動保險,你奶奶和爺爺常年有病,需要錢,不是不想讓你上高中,實在是沒有能力了孩子啊,再說看看勞務市場上的大學生都在忙碌的找工作,都不容易的,我支援你學個專業,將來有一技之長,工作好找。”兒子決定了上技校。夫妻倆從事加工鈑金手藝,省吃儉用供兒子上了三年技校,兒子畢業在市裡找到理想的工作。
做白鐵產品
兒子工作幾年找了物件,按揭貸款買了樓房結婚了,有了一個孫子。張震對媳婦說:“孩子沒有上大學是我們沒有經濟條件,現在兒子結婚了,我們還的使勁幹幾年,幫助兒子還貸。減輕一點負擔。”
夫妻倆繼續做加工鈑金的生意,由於科技的發展,手工做的產品,雖然耐用,但不美觀,成本高,利潤很少,越來越不好賣了。
可沒想到的是,每年的保險有增無減,年年上漲,從原來的3000元漲到了今年的10000多元。這可難壞了張震,兩個人的保險就得兩萬元,到哪裡弄錢,兒子小倆口有個孩子,夫婦工資也只能維持他的生活。張震對媳婦說:“我們做加工鈑金的生意,一年賺的錢除了拿出三分之二的交保險,再困難一年,你退休就好了。”第二年媳婦退休了,每月有1600元的退休費,張震高興地對媳婦說:“我們倆有一個退休的就餓不死了。”
這年張震感覺身體越來越乏力,到醫院檢查是胃潰瘍和膽囊腫瘤,醫生說要做手術。張震對媳婦說:“做手術要幾萬元,我的命也不值錢,不做了吧,活到哪裡算哪裡吧。我們這代人是最不行的,青春獻給了黨,老了下了崗。我們沒有文化,工種單一,還要到社會上和年輕人競爭上崗,日子再難也得過啊,所以我不治病了,你退休了,一定要保護好身體,跟著兒子他們享天福吧,不要管我了,我不想給這個家庭再添負擔了。”夫妻很無奈的抱頭大哭一場……
張震用到今天的花鏡和手機
第二天,張震照常在院子裡重複著他賴以生存的鈑金工手藝。張震為了不影響鄰居們休息,晚上做放樣圖,剪裁好材料,利用白天鄰居不在家的空當緊鑼密鼓的敲打。
為了生存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風裡來雨裡去,艱難的度日,重複著單調的動作。白天清脆有節奏敲打聲傳遍整個居住小區,小區的人們都聽習慣了,一旦聽不到這鈑金工叮叮噹噹的清脆聲,就覺這個居民區裡少了點什麼。
同事們在議論,以往的叮叮噹噹的敲擊聲,怎麼越來越不響亮了。街坊鄰居一位老人來到張震的院子看到:張震坐在工作臺旁,靜靜地發呆,鄰居啥時間來到院子裡,他都沒有察覺,他的媳婦從屋裡走出來說:“你來了大哥,到我家裡坐坐吧。”張震才察覺到:“大哥,你什麼時候來的,我一點都不知道。”大哥說:“我好長時間沒有過來了,聽到你叮叮噹噹的聲音變得越來越小了,我過來看看。”張震不好意思的說:“我怕影響到街坊鄰居休息。”
張震圖片
晚上張震和媳婦說:“玉蘭我們好長時間沒有看電視了,開啟電視看看吧。”媳婦打開了到春節才能有時間看一會的電視。張震說:“玉蘭,你坐過火車嗎,我快六十歲的人了,自從19歲來到這山溝,再沒有離開過,火車什麼樣,只有看看電視才知道。”夫妻倆看著電視,玉蘭說:“他爹,等有錢了讓兒子帶你出去坐坐火車,咱們也去旅遊一趟。”玉蘭說話間歪過頭來看看張震,他兩眼直愣愣的看著電視。玉蘭說:“他爹你想什麼?”連說兩遍,張震聽到媳婦說話問:“你剛才說什麼,你再說一遍?”玉蘭說:“我發現你今年以來,老是走神,做活叮叮噹噹的聲音,越來越沒有勁了。”張震說:“沒有啊,還是老樣子,只不過我覺得用了20多年的小錘子,比以前好像重多了。”玉蘭抱著丈夫哭了起來說:“他爹,你老了啊,什麼時候你能停下來不幹就好了。”
家裡唯一的電檢視片
第二天,張震拖著疲倦的身體,依舊和往常一樣的敲打著鈑金活,只是工具的敲擊聲越來越不連貫了。進入院子,映入眼簾的工具記載夫妻倆下崗二十幾年的辛酸和淚水。他仍然輪著那把再熟悉不過的錘子,依舊沉浸在叮叮噹噹的聲聲之中,老練的手藝看上去美中不足的是舉起的錘子好像有千金之中。
他們是改革先行的實踐者,是被大海淹沒的淘金者,是被社會遺忘最不幸的流浪者,他們的付出與犧牲換來了今天的改革局面。
是啊,為了生活年邁的他們,依然奔波在社會的各個角落。有誰能理解下崗職工艱難度日,上有老下有小,為了生活,吃盡了苦頭。他們一對下崗的職工夫妻,只能靠一把錘子敲出了他二十年的生活,敲白了頭髮、敲出了臉部深深的鄒紋……
這就是九十年代集體下崗職工的真實生活,他們望穿雙眼盼望著早日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