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軍武小咖

    很多人認為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主要目的就是想要從伊拉克搶奪石油資源,然而在美國佔領伊拉克後,美國並沒有將伊拉克的石油資源佔為己有。由此可見,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真正目的並不是為了搶石油,而是為了維護美元的霸權地位。在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之前,薩達姆想要用歐元取代美元結算石油,薩達姆用歐元結算石油,對於美元的霸權地位造成了極大地影響。

    我們知道美國能夠有今天的地位,一方面是靠著強大的軍事力量,另一方面是靠著美元的世界霸權地位。假如美元不是世界貨幣,那麼美國在國際上的經濟地位就會下降很多。如果薩達姆用歐元結算石油,美國不採取任何反制措施,那麼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會模仿薩達姆,美元的世界霸權地位就保不住了。美國想要維護美元的霸權地位,就必須要槍打出頭鳥,讓不想用美元的伊拉克付出代價,讓其他想要效仿伊拉克的國家感到害怕。

    雖然美國打伊拉克消耗了數千億美元的軍費,損失了數千名士兵的性命,但是美元的霸權地位得到了穩固,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強。在伊拉克戰爭之前,阿拉伯國家有兩個堅定地反美鬥士,一個是伊拉克的薩達姆,一個是利比亞的卡扎菲。伊拉克戰爭美國直接殺死了薩達姆,由於美國的勢力擴張到了中東,很多中東國家的親美勢力逐漸崛起,卡扎菲也被利比亞反對派推翻後殺死。

    發動伊拉克戰爭對美國也產生了一些負面的影響,除了數千名士兵的陣亡。數千萬美元的經濟損失外,美國陷入中東的戰局,還導致了美國的軍費開支增大,加大了美國的經濟負擔。同時美國打垮伊拉克之後,伊朗在中東地區開始崛起,美國已經陷入了伊拉克戰爭的泥潭,還要再去面臨伊朗的壓力。因此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實際上也把美國拖進了戰爭的泥潭。

  • 2 # 難明我心

    美國透過發動伊拉克戰爭得到的太多了,也正是伊拉克之戰,讓世界再次感受到了美國的強大。

    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有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美國採取戰爭沒有經過聯合國的同意,甚至連歐洲的盟友都有通知,直接發動了伊拉克戰爭,遭到了歐洲法國、德國等國的強力反對。

    沒錯,伊拉克戰爭美國是單幹的。

    美國之所以單幹是因為有太多的人觸犯了自己的利益。

    1石油資源

    有人說不是為了石油,但是卻和石油直接聯絡,美國在發動伊拉克戰爭之前,國內的石油資源屬於多渠道,並不是太依賴中東的石油,佔比大概在25%左右。

    世界石油資源從利比亞、沙特、伊朗、伊拉克、到高加索,這一區域是世界石油產量的核心,也被譽為是石油的黃金地帶,而伊拉克當時的產量位居世界第二,進入20世紀後,世界各國的經濟開始復甦,對中東的石油更是依賴,亞洲國家更是尤為突出,但是中東國家經濟就比較單一,受美國影響較低,可控性並不理想。

    而美國的老對手俄羅斯,在伊拉克就有相當客觀的油田,發動戰爭拿下伊拉克,有助於美國掌控伊拉克石資源,同時也能影響世界經濟走向。

    2維護美元霸權

    美元在中東受到挑戰已經讓美國感到害怕,科索沃戰爭,美國就是為美元打的保衛戰,始作俑者是歐元。

    歐元的強勢崛起離不開歐盟一體化誕生的歐元,歐元在中東地區石油的掛鉤讓美國感到了恐懼,打擊伊拉克就是打擊歐元的供應體系,讓歐盟經濟源頭受到制約,從而破壞歐元的經濟基礎,讓歐元在中東的推廣停滯不前,迫使世界各國在貿易儲備貨幣上選擇美元。

    其次利用伊拉克戰爭給中東各國敲響警鐘,美國也如願以償的在沙特、阿聯酋各國建立了規模龐大的軍事基地。

    3地緣戰略

    美國要維持中東的分裂狀態,對阿拉伯各國分而化之,以掌控中東局勢,伊朗、伊拉克、阿富汗(01年打的阿富汗戰爭),這三個國家在01年以前絕對中東的刺頭,而且還有不可預測的敘利亞,整個中東似乎都要舉起“反美”的大旗,而伊拉克的地緣位置導致一旦有其他國家有聯合跡象,就會對中東局勢產生重大影響。

    結語

    美國發動戰爭不僅可以打出全世界各國對美元的需求,還可以打壞別國的投資環境,在降低其他貨幣信用的同時,將美元驅趕回美國,推動美國經濟的流動性,增加本國的經濟活力,利用石油維護美元、美元推動經濟、經濟影響世界。

  • 3 # 河東三叔

    美國人借反恐為名定義的雙標再一次使用,歷是7年的伊拉克戰爭(第二次海灣戰爭)除了給伊拉克留下持續地動亂外,美國人耗費了7630億美元軍費。從戰爭結果看美國很快就達到倒薩控伊的戰略目標,但反過來美國人發現自己陷入了曠日持久的游擊戰,除了浪費軍費還得搭不數千軍人的生命,最後不得不選擇撤軍。

    當然耗費巨資不可能光幹活不產生收益,這種戰爭初衷來自冷戰結束後美國成為唯一超級大國,利用戰略機遇期開始全球擴張策略。特別是911之後美國以反恐為名,透過阿富汗戰爭實現首次進駐中亞增加對南亞局勢影響力,然後再次發動的對伊拉克戰爭,更是美國推行全球戰略擴張的重要步驟。

    這場戰場即可以撥掉美國恨之入骨伊拉克這顆釘子,又能在伊斯蘭世界建立維護美國利益的戰略同盟,進而擺脫嚴重依賴沙特石油的局面以及控制世界石油供應的主動權。再往大的方向看,可以實現對俄、歐、中、印等國的戰略牽制一箭多雕,包括現在對伊朗的作法如出一轍增大地區影響力、控制石油進行牽制其他各大國。

    不過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影響更加深刻,雖然伊拉克戰爭初期達到美國人的預期,但深陷其中的美國越打發現越累。反而造成國際石油價格居高不下,旅遊業和航空業等遭受重創,投資者和消費者信心也受到打擊,美國經濟復甦更加步履艱難等。美國越發強硬的姿態引發國際大反感,大家從目前伊朗、敘利亞局勢就可以看出來美國戰略失誤特別多,也許這是一個強國走向巔峰的最後瘋狂。

  • 4 # 明宇智遠

    伊拉克戰爭後美國得到了:

    1.虐囚醜聞的大力展示。

    2.利用洗衣粉造謠栽贓的本事太厲害了。

    3.終於從燈塔變成了強盜。

  • 5 # 大正看世界

    2003年,美國發動了伊拉克戰爭,伊拉克的薩達姆政權被推翻,美國到底從中得到了什麼?

    看待這個問題,那就要深究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動機。

    其實伊拉克的薩達姆政權在被推翻前的10多年,一直飽受美國的經濟制裁。這一點倒和伊朗很像,但是奈何伊拉克的整體國力不如伊朗,在美國攻打伊拉克戰爭之前,伊拉克的經濟就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2002年伊拉克的GDP總量只有190億美元左右,要知道在1990年,伊拉克的GDP還超過千億美元。

    只有這一點經濟實力,在長時間的美國製裁中,伊拉克的經濟已經被放幹了血。所以在美國打進伊拉克的時候,僅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推翻了薩達姆政權。而所謂的伊拉克數10萬的共和國衛隊更是一拍兩散,在攻入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時,根本沒有見到這些人。

    而美國為何要推翻薩達姆政權呢?那就是美國不能容忍薩達姆動美國在中東的乳酪。1990年的海灣戰爭,美國迅速反應幫助科威特復國,以及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全部都是因為薩達姆動了美國在中東的乳酪的行為,美國進行的強烈反擊。

    1990年的海灣戰爭,是伊拉克輕鬆佔領了科威特,一度控制世界1/5的石油資源,這對美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利益挑戰,美國不允許中東出現一個強國,更不願意出現能夠威脅到美國利益的強國,所以美國必須出手。

    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這是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再次的作死行動,伊拉克在戰爭前,由於長時間受美國的經濟封鎖想要改變這一種現狀,就與歐盟不大的火熱,以此想要把伊拉克的石油結算貨幣從美元改成歐元。這又是一次觸碰了美國逆鱗的行動,所以美國決定剷除薩達姆政權,也就在計劃之中。

    當然伊拉克戰爭之後,伊拉克的石油結算貨幣自然還是美元,美國的世界霸權依然穩固,而歐盟則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空歡喜一場。但從整體來說,美國攻打伊拉克也不是多麼划算買賣,美國雖然推翻了薩達姆政權,同時也給美國在中東的最大對手伊朗剷除了一個障礙。

    在伊拉克薩達姆是少數派(遜尼派)政權,是伊朗的大敵,但2003年薩達姆政權倒臺後,伊拉克的什葉派政權上臺,什葉派的大本營伊朗,美國相當於幫助伊朗,把伊拉克化敵為友,反而成為伊朗稱霸中東的助力。

    今天的伊拉克政權天然是傾向伊朗的,不知道,這對於美國來說是該笑還是該哭?反正這一場戰爭沒賺到什麼具體的利益,反而由於戰爭支出的高昂,已經備受美國國內批評。

  • 6 # 二月十亖

    第一次海灣戰爭得到了中東控制權,留下想打誰就打誰的美名。第二次得到了幾萬億美元的支出,及交了伊朗這個“朋友”(伊拉克成為什葉派勢力範圍)

  • 7 # 張生全精彩歷史

    最近,中東的伊朗和美國之間的矛盾升級成為熱門話題。美國在伊拉克機場附近,刺殺伊朗軍界精英蘇萊曼尼後,其在伊拉克境內的軍事基地,也遭到伊朗的導彈襲擊。至於雙方為什麼在第三國伊拉克境內相互爭鬥,還得從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說起。

    當年,美國以伊拉克境記憶體在生化武器為藉口,發動了代號“沙漠風暴”的入侵行動,雖然成功推翻了薩達姆政權,但整個戰爭期間美國耗資達7600億美元,4500名美軍士兵死亡。直到今天,為伊拉克用於重建的資金花費已高達500億。

    (伊拉克戰爭)

    所以有些人會說,在伊拉克戰爭中,除了軍火製造商,美國政府似乎並沒有得到什麼實際利益,事實上真是這樣嗎?

    戰爭爆發之前,美國對伊拉克的經濟制裁已達十年之久,當時的伊拉克,經濟處在崩潰的邊緣,國民生產總值從十年前的千億規模,已經縮減至190億美元,民眾的生活水平十分低下。

    為了重振伊拉克經濟,薩達姆開始與歐盟接洽,試圖擺脫石油貿易中的美元結算模式,採用歐元結算來擺脫美國的制裁。

    現在去“石油美元霸權”,已經在全球形成了趨勢。但是在那個年代,石油美元霸權的全球壟斷地位,幾乎是不可撼動的。

    這種去石油美元霸權的超前概念,動了美國的全球石油貿易結算利益蛋糕,使美國對膽敢觸碰美元霸權的出頭鳥薩達姆,有了欲除之而後快,殺一儆百的念頭。

    當時歐元橫空出世,強勢崛起,開始不斷蠶食瓜分美元霸權的市場份額。大有成為全球金融新霸主,取代美元霸權地位的趨勢。這一切讓美元霸權如坐針氈。

    為了打擊歐元的挑戰,讓世界各國看看和歐元眉來眼去的下場。對美國人來說,伊拉克戰爭勢在必行。

    (薩達姆舊照)

    另外 ,伊朗從1979年伊斯蘭革命,霍梅尼實施政教合一的統治以來,就一直奉行堅決的反美路線,成為美國在中東長久以來的眼中釘。

    為了遏制伊朗,當年的美國曾支援伊拉克,對伊朗發動“兩伊戰爭”。

    但是隨著實力的不斷增強,伊朗作為什葉派大本營,開始向所有伊斯蘭國家輸出革命。鼓動什葉派奪取政權,支援胡塞武裝等地區組織,以實現以伊朗為中心的什葉派伊斯蘭國家聯盟。

    伊朗的對外擴張行為,開始威脅到美國在中東的經濟及軍事利益安全。所以,美國必須不斷加強對伊朗的打壓和制裁。

    和2001年阿富汗戰爭類似,2003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目的就是推翻舊的反美政權,扶植一個親美政府。再透過美國掌控下的阿富汗和伊拉克,對伊朗形成東西合圍之勢,在軍事上配合經濟制裁,進一步打壓伊朗。

    還有一點,控制中東的石油資源,也是美國全球經濟戰略的重要手段。

    雖然隨著美國的全球擴張,對中東石油的依賴度越來越低,僅佔美國石油進口量的20%。但中東石油對其他國家的出口額,卻逐年不斷上升。對日本的石油出口比率已經達到85%,中國也差不多達到30%。而且,在薩達姆政權下,伊拉克境內為數不多的24口國外企業開採的油井,全為美國對手俄羅斯所掌控。

    因此。控制伊拉克石油資源的重要性,對於美國全球戰略來說不言而喻。

    (兩伊戰爭)

    那麼,戰爭結果,美國獲得了什麼好處呢?

    伊拉克戰爭結束後,伊拉克的石油出產及貿易,均由親美的新政府掌控,自然也受制於美國的控制之下。

    當地的石油貿易重新恢復成美元結算方式。原本對歐元結算蠢蠢欲動的其它中東國家,眼見伊拉克的悲慘下場,再也不敢打替換美元結算的主意,美元霸權得以繼續穩固。

    而原本活躍的歐盟,卻竹籃打水一場空,白忙活了一場。一度強勁的歐元一蹶不振,對美元霸權的威脅從此不復存在。

    整場伊拉克戰爭,雖然美國付出了較大的代價,但是成功控制了具有中東重要戰略地位的伊拉克,遏制了伊朗的擴張和伊斯蘭革命的輸出勢頭,實現了對伊朗軍事威懾的戰略目標。

    這樣看來,美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從大的戰略層面上來講,無論從哪個方面上看,均實現了想要的結果。只是伊拉克這個國家,在戰爭中歷經摧殘,破敗不堪,如今已經徹底淪為各國的博弈舞臺。而美國也因此陷入戰爭泥潭之中。

    (參考資料:《伊拉克戰爭》)

  • 8 # 膏車秣馬a

    十年後,反薩達姆先鋒者說:當年我們只有一個獨裁者,現在我們有100個。

    2003年伊拉克戰爭後,伊拉克過的並不好,恐襲不斷,極端武裝組織割據,在不斷蹂躪伊拉克。

    可以看出,在薩達姆執政期間,從1979—1990年,伊拉克經濟處於不斷增長,尤其是在1990年,達到了伊拉克經濟發展出現質的飛躍,堪稱巔峰水平。薩達姆執政時,能壓制住各派勢力。

    之後經濟出現斷崖式下降,其中就包括海灣戰爭影響和美國近10年的經濟制裁。

    客觀而言,美國雖然損失慘重,深陷伊拉克戰爭,使美軍陷入泥沼。但是美國在中東的戰略目標基本實現,美國的中東地區的戰略利益得以保障。

    1.美國在中東地區戰略目標的實現

    伊拉克位於中東阿拉伯世界的腹地,戰略位置尤其重要。1990年,伊拉克發動科威特戰爭,以薩達姆為首的伊拉克政府,在中東地區奉行霸權主義,嚴重挑戰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利益。

    美軍軍事佔領伊拉克後,開始了對於伊拉克政治、經濟、軍事上的改造,同時還派駐大量專家進入伊拉克核心管理部門,伊拉克的政治、軍事、安全等都掌握在美國的手中。

    2.美國價值觀在中東地區的樹立

    以小布什為首的美國政府,希望在中東地區豎立一塊西方民主樣板,美國以“輸出民主”的方式,在阿拉伯世界推行美國文化,價值觀,進而對阿拉伯世界進行民主輻射,從而美國建立世界新秩序。

    在“伊拉克效應”的帶動下,美國不斷在中東阿拉伯地區推行“普世價值”,黎巴嫩、科威特、沙特、埃及等國家紛紛開始了民主化建設程序,在民眾抗議及國內騷動的壓力下,舉行總統、議會以及地方性的選舉,從而發生了大規模的“阿拉伯之春”事件。

    3.美國掌握著中東地區的安全主導

    美國在伊拉克建立了擁有1.5萬人的大使館,美軍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留有足夠的武裝力量,表面上說是用來保括美國大使館和美方人員,實際上,作為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戰略部隊,以便美軍可以在中東地區迅速開始進行軍事部署,佔據主導權。

    4.中東地區石油定價權,美元與石油掛鉤

    伊拉克石油儲備高居世界第二,據推測,伊拉克沙漠底下藏著價值2500億美元的石油,如果推測說是伊拉克將超過沙特,成為石油儲存量最大的國家。此以來,美國可以控制中東地區一半以上的石油,美國握住了世界經濟的命脈。

    中東地區歐佩克(石油輸出國組織)石油交易以美元為結算,中國、俄羅斯等國購買石油時,必須先兌換成美元在進行購買石油。美元與黃金脫鉤,與石油掛鉤,是美國,控制全球經濟做出的重要一步。

  • 9 # 走進伊拉克

    早在美國和英國領匯入侵伊拉克之前,兩國就對其對伊拉克石油的意圖產生了懷疑。2003年2月6日,當英國廣播公司問及伊拉克戰爭是否與石油有關時,布萊爾回答說:

    讓我來談談石油問題…石油陰謀論確實是分析伊拉克戰爭時最荒謬的理論之一。事實是,如果伊拉克的石油是我們關心的問題,我的意思是我們明天可能會與薩達姆就石油問題達成協議。問題不在於石油,而在於武器。

    但話說回來,伊拉克戰爭期間的司令,約翰·阿比扎伊德將軍,對事情的看法大不相同:“當然(伊拉克戰爭)是關於石油的,我們不能否認這一點。”

    那麼石油在伊拉克戰爭中到底扮演了什麼角色呢?美國和英國政府的許多成員都提供了證據,證明伊拉克豐富的石油儲備是英美兩國在中東的主要利益所在,控制伊拉克的石油儲備對美國和英國石油公司來說永遠都是一個巨大的收益。

    但是,僅僅把伊拉克戰爭減少到這個動機就太簡單了,對這場戰爭的解釋是非常複雜的。不過,有些因素比其他因素更為重要。

    石油似乎確實是其中的一個核心,如果不是像大多數觀察家所說的那樣,那就是保證伊拉克石油向美國和英國經濟開放。相反,我們應該把石油需求看作是推動2003年入侵的更復雜因素系統的一部分。

    權力平衡

    美國的全球霸權取決於一系列非常偶然和短暫的情況。自20世紀40年代末以來,中東石油對於維持美國的全球霸主地位只會變得更為重要,而且以一種更為複雜的方式,而不僅僅是簡單地攫取石油儲備。

    最重要的是,石油是維護和行使全球力量的總體戰略的一部分,也是以美國為中心的全球體系的核心部分。中東石油在美國及其親密盟友霸權地位的崛起和延續中發揮了核心作用,可以說,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核心地緣政治故事。

    如果一個霸權國家想把它的政治和經濟權力強加給一個地區,它這樣做不僅僅是透過法律,而是透過服務和平衡其盟友和客戶的利益。美國各盟國(包括日本和西歐國家)的經濟在不同程度上依賴石油進口;美國的中東客戶,即石油君主國,需要美國的保護和支援。

    因此,美國透過有效控制“全球石油龍頭”,鞏固了在中東的戰略主導地位。這也是一個有效的方法,以避免任何競爭在這個國家間的最高地位,因為所有的美國競爭對手都嚴重依賴中東石油。

    二戰後,美國對中東石油富國的影響力問題變得越來越重要。所謂卡特主義完美地總結了這一發展:

    讓我們的立場一目瞭然:任何外部勢力企圖控制波斯灣地區,都將被視為對美國切身利益的攻擊,這種攻擊將以包括軍事力量在內的任何必要手段予以擊退。

    35年過去了,中東的石油仍然是世界政治的中心支柱之一,以確保中東的石油仍然可以獲得、自由流動、廉價,並且牢牢地處於美國的控制之下,必要時可以使用暴力。

    自冷戰結束以來,美國已經在該地區發動了幾場地面和空中戰爭,其中兩場在伊拉克,一場在阿富汗,一場在利比亞,目前威脅更多。當然,每一場衝突都有自己的具體目標,但有一個共同點:必須讓該地區的石油自由流動、價格低廉,並置於美國及其朋友的堅定控制之下。

    美國的戰略家不僅僅是想獲得石油。他們還希望消除所有潛在的競爭對手,在政治和軍事上保護該地區,使從中東流向世界市場的石油保持在他們的直接控制之下。

    這就是美國在伊拉克戰爭中所得到的東西。

  • 10 # 前進觀察

    2003年3月20日,美國以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暗中支援恐怖分子為由,繞開聯合國安理會,聯合英法等國單方面對伊拉克實施軍事打擊,因為這是繼1991年1月17日,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對伊拉克實施代號為“沙漠風暴”軍事打擊的延續,又稱為第二次海灣戰爭。

    美國之所以發動伊拉克戰爭,真的是因為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嗎?根本不是,這只是個藉口,主要目的還是想獲得好處。那麼他獲得好處了嗎?

    既然伊拉克戰爭是海灣戰爭的延續,那麼就結合美國發動的第一次海灣戰爭綜合來看,美國從海灣戰爭中得到了什麼。

    兩次戰爭,美國收穫頗多,撈到了絕對的好處。

    1.改變了美軍的形象,提升了美軍士氣,增強了美軍威懾力。海灣戰爭是美國第一次取得首戰告捷的戰爭,海灣戰爭之前的越南戰爭、朝鮮戰爭,美國都是以失敗而告終。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被日本偷襲珍珠港,傷亡慘重。經過半個多世紀之後,美國發動了海灣戰爭,取得首戰告捷的絕對勝利,這也是美國多少年來一直想得到的,從而徹底改變了美軍首戰不利的形象,提升了美軍士氣,增強了美軍威懾力,這種收穫可不是錢能買到的。

    2.強化了美國在國際中的地位,增強了號召力和影響力。戰爭結束後,美國把勝利的獎盃抱在了自己的懷裡,一些國家也願意追隨他,從而抬高他的身價。因而美國自認為自冷戰結束後政治、軍事、經濟大國地位有所下降的趨勢改變了,又開始以“世界警察”自居。

    3.保住了在海灣地區的巨大經濟利益。海灣地區什麼都缺,就是不缺石油,而石油又是世界需求量最大的能源。海灣地區的石油儲存量佔世界石油儲量的60%,美國所需的石油大量從海灣國家進口,如果伊拉克控制了海灣的石油支配權,對美國及西方盟國將是極其痛苦的,伊拉克把他們經濟“脖子”掐住了,這種後果可想而知該有多嚴重。

    4.達到了打擊阿拉伯世界反美勢力的目的。伊拉克是反對美國的“急先鋒”,在中東問題上態度強硬,始終與美國的盟友以色列對抗,這是美國所不願看到的,所以它極力要出兵海灣,打擊伊拉克,以此來震懾其他反對他的阿拉伯國家。說白了,有殺雞儆猴的意思。

    5.擴大了在海灣地區的影響。阿拉伯國家對美國一向是存有戒心的,美國發動兩次海灣戰爭,阿拉伯國家都能同意美國等西方國家進駐,這也是美國一開始沒想到的,這是一個巨大的轉變,這樣美國插手中東事務就容易得多了,從而也擴大了美國在中東的影響。

    美國在海灣戰爭中嚐到了甜頭,增強了影響力,因而經常在國際事務中指手劃腳、橫加干涉。

    我們應該看到,美國雖然在戰爭中獲得了好處,但同時也付出了一定的代價。僅在伊拉克戰爭中就花費了1萬多億美元,同時美軍也傷亡數十萬人。而更主要的是美軍沉陷伊拉克戰爭的泥潭而不能自拔,現在駐紮在伊拉克的美軍的日子也很難過。

    戰爭持續多年,美國並沒有給伊拉克帶來任何好處,已經不像最初那樣,受到伊拉克人民的歡迎了。就在去年的最後一天,伊拉克人在美駐伊使館前進行聲討,討伐他們所帶來的災難。而在1月份,伊拉克議會召開會議,一致決議讓所有國外軍隊離開伊拉克,這就是給美國下達了“逐客令”,使美國很是尷尬。

    同時,駐伊美軍也不安全,只要是有擦搶走火的時候,駐伊美軍必定會受到打擊,從今年初的伊朗的“蘇萊曼尼”事件已經看到這一點了。

    綜上所述,兩次海灣戰爭給美國帶來好處的同時,也付出了一定的代價。

    和平是世界發展的主題,放下刀戈,才能走得更遠更順,才能飛得更高!

  • 11 # 王子飯

    發動戰爭的代價是巨大的,美國不可能不清楚其中的厲害關係,因此在911事件之前,美國高層針對中東問題還是秉承著不採取戰爭的手段解決。

    但塔利班主導的911事件讓美國應對中東問題的戰略方針發生了巨大的轉變,此時的美國,由於911事件的發生,國民計程車氣及其低下,美國在國際社會上的威嚴受到了嚴重的挑釁。

    那麼,這個時候,美國唯有透過戰爭去重新樹立美國公民的名族自豪感,以及重振其威嚴。

    自此之後,美國透過一系列的軍事手段將塔利班趕出了阿富汗。

    但布什總統仍然不滿意只針對塔利班的行動,因為在世界上依然能夠對美國構成威脅的國家還有伊拉克,伊朗。

    所以,推翻薩達姆政權是當時的美國政府著重考慮的事情,戰爭則是主要手段。而發動戰爭之後,伊拉克會變成什麼樣,美國政府當時從沒有去長遠的考慮過。

    這樣來看,伊拉克戰爭是美國政府的短視所造成的。

    在不計代價清除了薩達姆政權之後,伊拉克陷入了長期的動盪中,美國政府之前描繪的在薩達姆政權倒臺之後的美好的未來,並沒有在伊拉克上演。

    內戰,暴動,伊拉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為此美國不得不派駐軍隊維持伊拉克的秩序,但這個滿目蒼夷的國家已經不是一支美國軍隊的駐守就能夠讓其重回正軌的。

    而長期的消耗戰讓美國在伊拉克這塊土地上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2010年8月,美國政府決定將駐守在伊拉克的軍隊有序的開始撤離。到了2011年12月,撤軍行動才全部完成。

    至此,伊拉克戰爭才算是真正的結束。

    持續了8年的伊拉克戰爭,美軍死亡人數達到了9000人,受傷56000人,花費超過了2萬億美元。

    而這些慘痛的代價換來的是滿目蒼夷的伊拉克,並且在伊拉克戰爭期間,伊拉克有數十萬的平民死亡。

    這是現代社會最慘烈的戰爭之一,美國沒有得到實質性的好處,伊拉克更是因為戰爭走向了貧窮。

  • 12 # 九合壹匡

    美國42天打垮了伊拉克,也打醒了中國,美國從中得到了什麼?這個得從伊拉克戰爭的的起因說起,伊拉克戰爭是從美國小布什政府不斷找茬開始的。先是喊著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天天讓國際原子能機構去核查。挖地三尺啥也沒找到,乾脆撕下遮羞布,繞過聯合國安理會,不顧中俄德法反對直接出兵。那麼美國從伊拉克戰爭中得到了什麼?

    第一,從經濟上來考濾有以下幾個好處1.為小布什後臺老闆軍工企業提供大量軍工訂單,刺激美國軍工企業的發展,帶動美國經濟復甦。2.可以控制伊拉克的石油,進而控制東石油以及中東石油運輸線,從而主導國際石油價格賺取更大的利潤。第二,從政治上來考濾有幾下幾個好處1。可以轉移美國國內民眾的視線,爭取共和黨在中期選舉中取勝,為來年總統選舉做鋪墊。2。控制石油運輸線後,進而抑制歐佩克【國際產油國組織】的作用。使中東“石油政治”,“石油武器”不能再威協美國。更大程度上扼住大批石油進口國的咽候。以保住美國的經濟霸權地位。3。利用伊拉克戰爭打擊歐元,以保持美元的強勢地位,用戰火影響伊拉克鄰國歐元投資者及消費者信心,使歐元區經濟及資產蒙受巨大損失。第三,從軍事上來考濾有幾個好處1。透過伊拉克戰爭試驗美國高科技新型武器。檢驗美軍武器的先進性和開發到底有多大效果和作用。2。為美軍出售軍用武器作宣傳,以獲取更多的軍工訂單,從而促進軍工研發和生產3。為美軍在國際上秀肌肉作示範,威懾其他國家

    小結: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對美國來說具有非同尋常的戰爭意義,從經濟上,政治上,軍事上,都能獲取非常大的利益,所以,即便找不到開戰的理由,就不斷的找茬,裁髒陷害,製造洗衣粉事件,就是想開戰。

    不過,據戰後統計資料表明,美國也付出了一些代價,美國在本次伊拉克戰爭中死亡4491人,受傷或生病47541人,戰爭耗費7630億美元,比朝戰、越戰費用總額還高。

    那一場42天伊拉克戰爭,也打醒了中國

    特別補充提醒:

    疫情發生以來,美國政客正在給該國情報部門施壓,促使其向外宣佈找到病毒起源於中國的證據。印度裔記者Fareed Zakaria很坦率地表示,這個錯誤美國人18年前就犯過,由於政客施壓導致情報誤判,錯誤地發動了伊拉克戰爭。歷史何其相似。說美國政客想把中國變成伊拉克,一點都不冤枉他們。何止伊拉克,他們恨不得把中國變成敘利亞。看看去年以來香港的亂象就知道,美國政府但凡有一丁點空子鑽,都要搞點事情讓中國不得安生。

    雖然,中國現在有強大的綜合國力,完全有能力也有意願保衛自己的主權不受別國侵犯,哪怕是世界頭號強國,也不敢對中國輕易說狠話,靠訛詐讓中國屈服是不可能的。

    但是,絕不讓美國以前運用在伊拉克的裁髒手法運用在中國身上,中國也不會成為伊拉克。

  • 13 # 鐵桿軍迷

    2003年,美國發動了伊拉克戰爭,伊拉克的薩達姆政權被推翻,美國到底從中得到了什麼?

    看待這個問題,那就要深究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動機。

    其實伊拉克的薩達姆政權在被推翻前的10多年,一直飽受美國的經濟制裁。這一點倒和伊朗很像,但是奈何伊拉克的整體國力不如伊朗,在美國攻打伊拉克戰爭之前,伊拉克的經濟就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2002年伊拉克的GDP總量只有190億美元左右,要知道在1990年,伊拉克的GDP還超過千億美元。

    只有這一點經濟實力,在長時間的美國製裁中,伊拉克的經濟已經被放幹了血。所以在美國打進伊拉克的時候,僅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推翻了薩達姆政權。而所謂的伊拉克數10萬的共和國衛隊更是一拍兩散,在攻入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時,根本沒有見到這些人。

    而美國為何要推翻薩達姆政權呢?那就是美國不能容忍薩達姆動美國在中東的乳酪。1990年的海灣戰爭,美國迅速反應幫助科威特復國,以及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全部都是因為薩達姆動了美國在中東的乳酪的行為,美國進行的強烈反擊。

    1990年的海灣戰爭,是伊拉克輕鬆佔領了科威特,一度控制世界1/5的石油資源,這對美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利益挑戰,美國不允許中東出現一個強國,更不願意出現能夠威脅到美國利益的強國,所以美國必須出手。

    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這是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再次的作死行動,伊拉克在戰爭前,由於長時間受美國的經濟封鎖想要改變這一種現狀,就與歐盟不大的火熱,以此想要把伊拉克的石油結算貨幣從美元改成歐元。這又是一次觸碰了美國逆鱗的行動,所以美國決定剷除薩達姆政權,也就在計劃之中。

    當然伊拉克戰爭之後,伊拉克的石油結算貨幣自然還是美元,美國的世界霸權依然穩固,而歐盟則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空歡喜一場。但從整體來說,美國攻打伊拉克也不是多麼划算買賣,美國雖然推翻了薩達姆政權,同時也給美國在中東的最大對手伊朗剷除了一個障礙。

    伊拉克戰爭美國花費超過10000億美元,人員傷亡數十萬,如果不從伊拉克得到一些什麼,美國會不惜代價發動這場戰爭嘛?

    說為了伊拉克人民的幸福那都是藉口,美國從來不做賠本的買賣。伊拉克戰爭,雖然美國沒有實際的從伊拉克掠奪金錢和石油,但是等效獲得的東西,是金錢和石油無法比擬的!

    伊拉克位於中東阿拉伯世界的腹地,戰略位置尤其重要。1990年,伊拉克發動科威特戰爭,以薩達姆為首的伊拉克政府,在中東地區奉行霸權主義,嚴重挑戰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利益。

    美軍軍事佔領伊拉克後,開始了對於伊拉克政治、經濟、軍事上的改造,同時還派駐大量專家進入伊拉克核心管理部門,伊拉克的政治、軍事、安全等都掌握在美國的手中。

    拉克所在的兩河流域是中東的核心地區,是中東最為優質的板塊,盛極一時的阿拉伯帝國就定都伊拉克的巴格達,所以伊拉克戰略地位很重要。而美國拿下伊拉克之後,在伊拉克長期保持軍事存在,就可以威懾整個中東地區,尤其是伊拉克的鄰國-伊朗。

    伊朗從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後與美國交惡,美國曾支援伊拉克同伊朗打兩伊戰爭。後來隨著伊朗實力的增強,伊朗作為什葉派大本營,向外輸出革命,伊朗支援胡塞武裝、哈馬斯武裝、黎巴嫩真主黨、敘利亞、伊拉克什葉派武裝,成為中東地區勢力最強、影響力最大的一個國家。伊朗的對外擴張行為威脅到美國及盟友的安全利益,所以美國開始對伊朗進行打壓和制裁。

    據戰後統計資料表明,美國在本次伊拉克戰爭中死亡4491人,受傷或生病47541人,戰爭耗費7630億美元,比朝戰、越戰費用總額還高。

    看來美國在伊拉克戰爭中也沒有討到多大便宜,還被冠以侵略的罪名,小布什、布萊爾甚至要面臨被海牙國際法庭審判的命運。

    如果非要說美國收穫了什麼,那就是小布什所總結的“美國可以同時打贏兩場戰爭”的狂妄論調。戰爭為美國贏得了勝利者的榮耀,卻也書寫下美國戰爭狂魔的醜惡嘴臉。

    美國推翻薩了達姆政權,把薩達姆去石油美元霸權的瘋狂想法扼殺在了搖籃之中,但薩達姆之後的今天,中東去石油美元霸權正在不可逆轉的展開,全球去石油美元霸權的運動也在對抗美國霸權的意志而前進,美國推翻了薩達姆政權,但美國阻止不了全球去石油美元霸權的歷史程序。

    美國是中東霸主,美國是不會允許中東出現一個可以挑戰,藐視美國霸權的國家和強力政權,薩達姆不但要去石油美元霸權,薩達姆的強勢也在威脅美國在中東的霸主地位,不處置薩達姆,美國在中東的霸權威嚴就難以維護。

    美國當時沒有很多有效的手段制裁打壓對方,因為當時經濟沒有現在發達,各國貿易不像現在頻繁,對於這位世界老大教訓這個小小弟來說,戰爭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美國需要中東一個混亂的局面,但這個混亂的局面又要有一個大佬在背後控制局面,不是在混亂局面面前無法控制,讓這位大佬利益受損,自尊受損!。美國認為自己從武器到戰略戰術理念是先進的!想用戰爭來檢驗一下實現效果,也滿足一下大佬的虛榮心!也警示一下不聽話的對手。小布什受老布什的影響,在他看來,不發動一場戰爭,是不完美的布什家族的成員,發動一場碾壓對手的戰爭,顯示自己在執政時期的能力戰爭,也滿足一下自己的虛榮心。

    應該說,美國在伊拉克幾乎是“血本無歸”,其根源在於美國的戰略高層低估了中東問題的複雜性,按照咱們的說法,這就是“不符合國情”。

    他們認為,只要按照他們的民主範本來進行改造,任何問題都能夠解決。而美國也能夠藉此將整個中東掌握在手中。

    但現實就是這麼打臉,如今伊拉克和伊朗卻走到了一起。而美國只能在伊拉克的庫爾德控制區弄幾個軍事基地,宣示著美國在伊拉克的影響力。

  • 14 # 日常刷下線

    得到一個就是亂,這才是大美麗間生存所必須的東西,如果要深究就必須提到兩個理論,那就是海權論和陸權論,海權論所提到的是控制海上交通節點就可以控制世界,陸權論則是控制中亞,誰控制了中亞誰就控制了世界的心臟。有人總是把這兩個理論對立起來。但是英國人開始覺得這兩個理論並不對立,還可以相輔相成,做法很簡單就是控制海上節點的同時打亂中亞!使世界貿易必須透過海上平臺,縱觀近現代只有一個傻瓜國家那就是蘇聯在沒有控制海上節點的情況下打亂了阿富汗國破家亡。

    看清楚了這些回到美國,挑動整個中亞局勢得混亂正是接受英國島國政治傳統的繼續惑亂中亞,製造不穩定的根本原因!

  • 15 # 歷史觀察哨

    伊拉克戰爭給伊拉克人民帶來了深重苦難,但是今天今天只說給美國帶來了哪些戰略意義,第一個是美國發動戰爭的目的就是維護石油美元,第二是美國意外的收穫,伊朗勢力的趁勢崛起!

    美國想得到什麼,戰後第一件事他就會做什麼!

    伊拉克在2002年初由伊拉克財政部長阿扎維宣佈伊拉克的石油正式以歐元取代美元作為結算貨幣,如果這股風氣不剎住,其他國家跟風而上,大宗商品交易拋棄美元,美元的價值就沒了,破壞美元霸權這是美國不能容忍的,原因又不能直說,只能找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藉口。

    伊拉克新政府成立第一件事就是改回了用美元結算出口的石油,美國並不是為了伊拉克的石油而打仗的,而是為了美元在打仗!

    伊拉克的民主沒有幫助美國控制伊拉克,反而幫了伊朗的大忙,這也是美國戰前沒有想到的後果吧!

    我們知道薩達姆是遜尼派的,是和沙特一樣的,但是伊拉克國內遜尼派只只佔20%,那20%是庫爾德人,什葉派卻佔了60%,民主選舉卻總是選出親伊朗的政權,伊拉克的什葉派民兵令美國頭疼不已。

    以前有薩達姆的制約,現在沒了,伊朗經過伊拉克和敘利亞黎巴嫩勢力直接延伸到了地中海,形成了著名的“什葉派之弧”,消滅薩達姆真是幫了伊朗的大忙,可見中東地緣,宗教,大國的競爭錯綜複雜。

    這一次在伊拉克實行美式民主,可真讓美國吃了大虧,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維護美元霸權是伊拉克戰爭的既定目標已經達成,什葉派之弧確實美國意料之外的“收穫”!

  • 16 # 江水趣談

    歷經9年時間的伊拉克戰爭,隨著12月18日最後一批美軍的撤出,而宣告結束。

    美國國旗降下來了,美軍駐伊拉克的總部大門關閉了,美軍也膽戰心驚、一步一回頭地從那裡走了出來。畢竟是帶著罪惡撤軍,動槍動炮打了那麼多年,留下的戰爭傷疤可不是容易修補、撫平的,就連美國人自己都不堪回首,撤軍時能不忐忑嗎?

    最後一批美軍打包離開伊拉克這個充滿仇恨目光的地方,伊拉克戰爭遂成為美國軍事史上最不尋常的一幕。然而,在殘酷的戰場上,沒有誰是真正的贏家。打的,被打的,都以死傷慘重為代價,其後果可想而知。

    2003年3月,時任美國總統小布什以伊拉克存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派遣戰機轟炸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伊戰恐怖陰森的序幕就此拉開,悲劇一演就是9年。9年來,薩達姆政權被殘忍地推翻,直到被絞死美國也沒有拿出足夠的證據說明伊拉克總統暗藏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伊拉克恐怖事件不斷,美軍狂轟亂炸不停。

    更為嚴重的是一個好端端的主權國家,就這樣在美軍的蹂躪之下艱難地生存了9年。有可靠資料證明,美軍進駐伊拉克的9年,由其一手造成的戰爭損失可列入世界吉尼斯紀錄:美軍死亡人數達到4487人,受傷人數達到32000人,伊拉克平民死亡人數至少為100000人,流離失所者也逼近120萬人,戰爭費用高達8019億美元。

    一場馬拉松式的不義之戰,損失如此巨大,伊拉克人民憤懣已極,美國國民也難抑自己的不平,怨聲載道早已成為事實。據民調結果顯示,3/4的美國民眾支援撤軍,並斥責美國政府不負責任,蠻幹一氣,讓美國經濟下滑,民生受阻。

    美國本土學者不隱諱自己的觀點,他們在評價中一針見血地指出:這場戰爭的結果證明,推翻薩達姆是簡單的,建立—個新的民主國家卻要難得多。這場“侵略”沒有顯示美國的實力,沒有令美國的敵人屈服,反而損害了華盛頓的國際聲譽,令美軍揹負了過重的負擔,為“基地”組織注入了新的力量,犧牲了珍貴的生命,浪費了寶貴的資源。

    《紐約時報》直截了當地批評說,對於這場戰爭,美國輸得很慘。其行徑數十年內可能不會得到歷史最終的審判,但將“永遠”被其早期的錯誤和漏洞所損害。情報機構對薩達姆和恐怖主義的關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錯誤估計,美軍在戰爭中曝光的虐囚醜聞和導致無辜平民死傷的事件等一系列使人痛苦的因素,導致美國在阿拉伯世界中的聲望受損,並削弱了其在國際事務上的影響力。

    奧巴馬將美軍撤離伊拉克稱為“歷史性時刻”,他還以軍隊總司令的名義,對已經和即將返回的美軍將士連續高呼四遍:“歡迎回家!”奧巴馬如此呼喊,聽起來很不舒服,那些長眠於伊拉克計程車兵們,你有什麼辦法喚醒他們回家?還有災難深重的伊拉克民眾,你能對他們說一些什麼,做一些什麼嗎?

    戰爭背後的經濟利益美國發動對伊戰爭的經濟利益何在,美國試圖透過強權主義解決什麼樣的問題,是首先需要回答的問題。1.恢復經濟秩序,維護自身利益。20世紀後期,美國依靠自身的經濟實力和全球化市場形成了對全球經濟的控制和駕馭能力。這一點顯著表現在美國透過提供具有高收益的投資領域,安全的投資環境吸引全球資源向美國積聚。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中美國憑藉資訊科技優勢成為世界經濟的火車頭,全球經濟增長形成了對美國國內需求和經濟增長的依賴。

    “9·11”恐怖事件對美國經濟最大的打擊在於動搖了十年來所營造的經濟安全環境和投資信心,突出反映在“9·11”事件之後美國股市暴跌,投資者信心受到了嚴重打擊。2001年,美國境內的直接投資達到1240億美元,但2002年這一數字則暴跌至400多億美元,有將近400億美元的外資流向了法國和德國(注:根據美國國民經濟局http://www.bea.gov/bea/di/dilfdibal.htm以及http://www.bea gov/bea/di/dilusdbal.htm有關資料計算。),美國作為全球資金集中國的地位受到威脅。顯示國際強國形象,證明美國仍然具有安全的經濟發展空間和投資環境,恢復由美國主導的國際經濟秩序,是美國發動對伊戰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這一點明確反映在美國股市在戰爭爆發之前的反應上,三月份以來道瓊斯工業指數從接近7500點上升到近8300點,納斯達克指數從不到1300點上升到1500點,反映了戰爭在短期內對於投資信心確實有一定的刺激作用。2.服從經濟結構調整需要。20世紀末美國之所以能夠吸引全球資源進入美國,除了安全穩定的投資環境之外,還因為美國擁有能夠獲得高收益的投資領域——資訊產業。如果我們回顧資訊產業發展的歷史,就能驚奇地發現資訊產業在美國的發展和90年代初的海灣戰爭有著密切關係。事實上海灣戰爭之前美國軍方就已經研製和掌握了互連網及移動通訊技術,戰爭使軍事技術解密,並在戰後迅速轉為民用技術,此後由互連網和行動通訊為主導的資訊經濟及資訊經濟產業為90年代美國的風險投資提供了市場選擇的合理目標。

    眾多對於美國90年代經濟增長的分析文章承認,持續的高速經濟增長主要是由技術進步所帶來的。資訊產業作為有良好盈利前景的投資領域的存在,是美國能夠持續吸引全球資金,維持超過其平均收入水平的消費和投資的重要原因。據IMF統計,到2001年為止美國消耗了全球GDP總量的6%,而日本輸出了全球GDP總量的1.2%,美國獲得了在全球化框架下技術革命的最大好處。伊拉克戰爭發生在技術進步減速,美國吸收全球資源能力下降,經濟週期處於衰退階段的時候,不能否認其中隱藏著結構調整的目的。在這次戰爭中,拋開可能消耗長期囤積的即將被淘汰的武器不談,戰爭對新研製的武器和技術也是一次檢驗。而寄希望於戰後新技術在民用領域的應用能夠繼續為美國的風險投資提供物件,使美國能夠繼續保持全球資源向本國流入的勢頭不能不說是美國政府發動本次戰爭的又一個考慮。

    3.爭奪世界性資源。對於中東國家的爭奪,從來就離不開石油這一重要的戰略資源。中東國傢俱有世界上最豐富的石油資源,兩伊、沙烏地阿拉伯、卡達和阿聯酋是全球五大年產十億噸石油的國家,僅伊拉克一國的原油儲藏量就達1120億桶,是世界第二大儲油國,有73座油田,已開採油井約2000口。作為世界經濟的中心國家,美國希望在全球範圍內形成“中心—外圍”結構,使外圍國家的經濟資源都能為美國所用,因而尤其不能允許重要的資源國家獨立於這一結構之外。另一方面,控制中東的石油資源,也是美國控制全球經濟命脈的重要戰略。事實上中東石油只佔美國進口量的25%,而且隨著美國全球擴張和戰略調整,這一數字將來可能還會下降。而中東石油對其他國家的出口則不斷上升,今年該地區對中國的出口比率預計將達到30%,日本將達到86%,伊拉克境內僅有的24口外國開採的油井都是俄羅斯的。控制伊拉克的石油資源對於美國全球戰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美伊戰爭中懸殊的力量對比決定美國贏得戰爭沒有懸念,美國的主要目的在於在贏得戰爭之後參與伊拉克的重建過程,使美國的大型石油公司參與控制石油價格;這也是美國鞏固世界經濟的中心國地位,試圖使外圍國家服從中心國家經濟發展需要,並擴張其對其他國家控制能力的戰略選擇。許多分析文章也說明了所謂的“民主重建”不過是一個幌子而已,背後其實隱藏著深刻的經濟利益。4.戰爭的經濟復甦前景。樂觀派在戰爭開始之初就預測“戰爭景氣”將對需求產生強烈刺激,政府財政開支的擴大和軍工產業生產擴大將帶來一系列的需求增加,這對於從2001年第二個季度開始陷入衰退的美國經濟可能產生拉動作用,同時戰爭勝利將使人們實現受到抑制的消費和投資,帶來美國經濟反彈。例如,J.P摩根斯坦利就預測,美國後半年的經濟增長率將回到4%的水平,需求拉動能夠使美國經濟從衰退中走向復甦,同時增加全球經濟復甦的希望。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多年來美國致力於建立一個以美國為中心的全球化國際經濟秩序,意圖使全球經濟發展服務於美國經濟發展的需要。為了掩蓋戰爭背後的經濟利益,美國為襲擊伊拉克冠以“民主重建”的口號。

    漢斯-彼得·馬丁和哈拉爾特·舒曼在《全球化陷阱》一書中曾經深刻指出,經濟利益已經成為國際政治行動最根本的原因,“全球化把民主推入陷阱”。美國所設計的一廂情願的全球化,與美國在這場伊拉克戰爭中試圖得到的經濟利益一樣面臨著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即使戰爭已經以美國勝利而告終,戰爭的性質也決定了美國未必能夠順利達到預期的目的。伊拉克戰後重建和國際經濟政治秩序的恢復都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共同利益的牽制勢必會對國際協調與合作提出更多要求,而為新的國際關係奠定基礎。

  • 17 # 驛動星期六

    1;伊拉克是石油天然氣輸出大國,是歐佩克主要成員國;

    2;伊拉克總統薩達姆,第一個對全世界公佈不用美元結算石油貿易,改用歐元。

    3;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吞併之,並劃為自己的一個省;

    4;美國以拯救科威特,處罰伊拉克的名義擊敗伊拉克,救出科威特。

    5;幾年後,美國又以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入侵伊拉克,並絞死薩達姆。

    6;美國為戰爭投入資金1萬億,傷亡10萬人。

    7;美國擊垮伊拉克,打垮利比亞,使歐佩克組織以美元結算石油貿易得到穩固,從此沒人再敢挑釁。

    8;美國佔領伊拉克,意在中東不在穩定,軍火出口從中漁利。美元霸權再無人敢動。

    9;美國操縱石油價格,低價制裁俄羅斯,高價制約發展中國家,提高全球美元需求,他本國變成石油淨出口國從中漁利。

    10;結論:美國在伊拉克之戰,保住美元石油霸權,操縱油價製造世界美元需求,從而大量輸出美元,何止1萬億,3萬億?5萬億?10萬億?誰都不知道,只知道石油價格最高點漲了5倍,他自己又賣出了多少石油,他不說誰也不知道。

    別疑問美國伊拉克之戰得到了什麼,只看到投入了1萬億,軍火賺了多少億(阿拉伯一個訂單3000億),出口石油多轉了多少億,輸出美元多少萬億,換回多少資源物品,說不上一本萬利,翻個十倍八倍絕不在話下,這就是美國得到的,使美國更加富有才是本質。

  • 18 # 數碼重機

    “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整個世界”——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

    基辛格的這句話,說出了美國對於控制世界石油的野心。作為世界上最為重要的產油地,中東阿拉伯地區,更是美國關注的重中之重。同時,美元與石油掛鉤,形成的石油美元經濟,也是美國維持美元霸權的重要支柱之一。

    美國透過伊拉克戰爭,進一步增強了對中東這個世界上最為重要的產油地的控制,並進一步鞏固了美國在國際石油定價權的主導地位。

    其實,美國多年對伊拉克無休止的核查,就是在做侵略伊拉克的準備工作,核查的並不是向國際社會公佈的東西,美國真正想要的是伊拉克的兵力佈署,當小布什宣佈向伊拉克進軍的時候,美國已經胸有成竹了。

    敢於跟美國斗的薩達姆被趕下臺,後被抓住,最後被絞死的命運震撼了同樣是美國死敵的卡扎菲,先透過自己曾經在歐洲留學的兒子賽義夫牽線,賄賂了薩科齊5000萬歐元做競選經費,希望他當上總統為自己說好話;

    另外卡扎菲還做了一件自以為很聰明的事,就是一股腦交出利比亞研製核武器的所有工具,機械,原料!以為這樣有誠意,美國該放過他了吧。

    美國竊喜,你研製核武器,我不敢動你,你清倉了核武器研製工具,我就可以放心打你!

  • 19 # 咖哩咖哩醬

    美軍在伊拉克的存在實際上是一場大戰,無法與石油相提並論。更重要的是,就伊拉克的石油開採權而言,美國人的數量沒有其他國家那麼多。下圖是薩達姆被推翻後已授予外國石油開採權的公司列表,以及授予伊拉克一些大型油田的權利列表。看看在美國有多少?因此,不要高估伊拉克石油對美國的重要性。美國人不僅沒有在伊拉克的石油開採領域獲得特權,而且美國還沒有達到伊拉克石油出口的前幾名。長期以來,伊拉克的三大石油出口國是中國,印度和韓國。儘管伊拉克是歐佩克第二大產油國,但迄今為止其石油產量不及美國。美國已經是世界上每日石油產量最高的國家,其次是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這三個國家的日石油總產量為3100萬桶,幾乎是伊拉克日石油產量的7倍。僅美國就有伊拉克石油產量的兩倍以上。因此,不要說伊拉克戰爭,而只是說美國是在尋求石油。有人說這是石油美元霸權。美元霸權是美國在任何國際問題上都認為的事情,但這並不意味著伊拉克戰爭的獨特性。如果要保持美元霸權,美國和俄羅斯以及歐洲和日本之間的各種博弈都有類似的態度。因此,伊拉克戰爭絕對也不例外,因此沒有必要特別提及。而且,在薩達姆被推翻之前,西方對其實施了嚴厲的經濟制裁,它根本不會對石油美元構成威脅。正如伊朗的每日石油產量僅是美國的十分之一一樣,它會對石油美元產生多少影響?再舉一個例子:自歐元創立以來,國際大宗商品的使用量不到5f,而人民幣則不到3f,而兩者之和不到10?盧布在國際貿易中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些國家都不能影響美國的霸權。被制裁以吐血的伊拉克如何影響美元霸權?實際上,美國在伊拉克獲得的是罕見的戰略支點。我們必須知道,伊拉克是世界上第二大的什葉派主導國家,最大的國家是伊朗。伊朗是一個宗教國家。如果不遏制這一勢頭,伊拉克遲早將成為一個宗教國家。這將使伊朗的陰謀獲得成功,這將損害美國的戰略利益。美國在伊拉克的存在確保了伊拉克的世俗國家地位不會受到伊朗的侵蝕。例如,幾個月前,一個伊拉克著名人物代表團訪問了耶路撒冷,與遜尼派,什葉派和庫爾德人等以色列高階官員會面並進行了交流。在像伊朗這樣的宗教國家中,這是不可想象的。此外,美國對伊拉克庫爾德部隊的支援也是限制敘利亞和伊朗擴張的武器。伊拉克戰爭開始後,美國人沒有從美國派兵進入敘利亞,而是從伊拉克越過邊界進入敘利亞。跨境進入的區域是敘利亞東部的庫爾德地區。透過所謂的反恐,美國對庫爾德人的支援以及對巴沙爾和伊朗的限制都非常重要。因此,美國人必須從長遠來看伊拉克戰爭中的角色和影響。作為中東的核心地區,伊拉克已成為美國的勢力範圍。它可以向上或向下,向左或向右,前進或後退,並且比石油更具戰略意義。

  • 20 # 楠楠國風

    伊拉克戰爭是一個完全不對稱的戰爭,一個世界頂級的軍事強國打一個物質匱乏的小國,就像大象壓死一個螞蟻一樣容易。伊拉克戰爭後,美國從中得到了什麼?從美國下定決心打伊拉克的那一刻起,美國早已經想好要在戰爭後得到什麼。

    首先為了美國自身的安全,有人說美國軍事世界最強大,哪裡來的不安全?但9.11對美國造成重大的傷亡和財產損失後,美國意識到了僅有的軍事強大還保證不了美國的絕對安全,恐怖主義無孔不入,必須把恐怖主義的老家全部剷除,得以保證自己不用整天提心吊膽,杯弓蛇影。

    其次佔據重要的戰略位置,伊拉克位處於阿拉伯半島上部位置,並與伊朗接壤,這個位置是中東絕對的中心位置,佔據了伊拉克意味整個中東的一舉一動都在美國的監視下。但伊拉克戰爭前,主導伊拉克政府的薩達姆政權可是絕對的反美傢伙,經常在公開場合指責挖苦美國,和美國唱對臺戲,美國想在伊拉克建立親美勢力很難做到。那麼以持有大規模殺傷武器為藉口,以不對稱戰爭為代價,攻下一塊戰略位置何樂而不為?

    只要保證了自身的安全,同時佔據了重要的戰略位置,就能進一步鞏固美國的全球霸權,從而鞏固了美元地位,鞏固美國的全球金融地位,至於石油不需要時可以放任之,需要的時候還不是猶如探囊取物?

    最後來一個總結,美國以大象壓螞蟻的傷亡代價打下伊拉克,開動多了幾臺印鈔機印了幾萬億美鈔,得到的結果時美國加強了自身的安全,佔據了中東重要的戰略位置,鞏固了全球的霸權地位,這樣看來是不是一筆很划算的買賣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柳下惠坐懷不亂有多大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