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很多人對於隋朝的理解在於電視劇《隋唐英雄傳》裡,但不知隋王朝的來歷
8
回覆列表
  • 1 # 生活有點淡

    公元581年,時為北周柱國大將軍、隋國公、外戚的楊堅接受北周靜帝的禪位,建立隋朝;公元589年,南下滅陳,統一了中國。至此,結束了西晉末年以來長達300年的分裂局面,重新讓中國進入了大一統時代。到公元618年,因隋煬帝暴政,全國各地烽煙四起,隋朝終於被唐朝所取代,同時煬帝也身死人手。從隋朝立國到滅亡不過38年,統一全國只有30年,但就是這30餘年,也讓隋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楊堅統一全國後,勵精圖治,開創了歷史上有名了“開皇之治”。隋文帝楊堅是一個非常勤奮節儉的帝王,同時治國有方,知人善任,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有效刺激了國家的發展,推動了社會的進步。

    從人口上來看,公元589年,隋朝登記人口在4000萬,其人口高峰大概在5600萬到5800萬。而唐朝的人口,到公元726年(唐玄宗開元十四年),全國登記人口在4100萬。兩下比較,隋朝在人口數量上明顯佔優。耕地方面,隋開皇九年已墾田地1944萬頃,大業中期已墾田地5585萬頃,而唐天寶十四年已墾田地僅1430萬頃。在那個人口和耕地數量決定糧食生產量,糧食生產力影響社會生產力的年代,隋王朝顯然也更具有基礎優勢。

    據史料記載,隋朝在長安、洛陽一帶修建了大量的倉庫,用以儲存糧食、布匹,其存量可供政府五六十年的開銷。到貞觀11年,隋朝已滅亡了20年,隋文帝已經死了33年,可那時的糧食布帛有的還未用完。當時各地的糧倉,大的可儲糧千萬石,小的也儲糧幾百萬石,都儲存著滿滿的穀物。1969年在洛陽發現了一座隋朝糧倉——含嘉倉遺址。面積達45萬多平方米,內探出259個糧窖。其中還有一個糧窖還留有已經炭化的穀子50萬斤。由此可見的隋朝的富裕。

  • 2 # 鄉間小武影視

    48世楊堅(541-604年),即隋文帝,小名那羅延。及長,仕北周。年15,以父勳授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封成紀縣公。年16,遷驃騎大將軍,加開府。周明帝即位,授右小宮伯,進封大興郡公。武帝即位,遷左小宮伯,出為隋州刺史,進位大將軍。武帝聘其長女麗華為皇太子宇文贇的妃子,益加禮重。周宣帝宇文贇即位,封麗華為皇后。楊堅以皇后之父徵拜為上柱國、大司馬。大象初,遷大後丞、右司武,俄轉大前疑。宣帝每巡幸,常委任楊堅居守。大象二年(580年)五月,任揚州總管。是月宣帝崩,時麗華子靜帝宇文衍年幼,未能親理政事,堅人總朝政,都督內外諸軍事,並封上柱國、大冢宰、隋國公。大定元年(581年)二月甲子日,受周禪稱帝,國號"隋",定都大興,後改名長安(今陝西西安市),建年號曰"開皇",時年39歲。

  • 3 # 兩圓說電影

    隋王朝江山是從南北朝時期,北方最後一個朝代是由鮮卑人建立的北周。

    公元578年,北周武帝死,子宣帝繼位。周宣帝昏狂暴虐,誅殺宗室和大臣,用法苛刻,北周的統治階層被削弱,統治基礎實際上也被動搖。次年,宣帝傳位於子靜帝,而自稱“天元皇帝”,號所居為“天台”。580年,宣帝病卒,時靜帝還是小孩,大臣鄭譯、劉等遂奏請皇太后楊麗華,以外戚楊堅入宮輔政,由他總攬朝政。楊堅原籍為弘農華陰,楊堅之父楊忠跟隨北周太祖起義關西,因功賜姓普六茹氏,位至柱國、大司空、隋國公。是北周關隴統治核心的“八柱國”之一。

    楊堅承襲父爵,並且將長女楊麗華嫁給周宣帝為皇后。楊堅在北周已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特別是周宣帝死後,楊堅利用外戚身份,輔政大臣的地位,自為大丞相,都督內外諸軍事。逐步樹立黨羽,最終篡奪了外孫周靜帝宇文闡的皇位。公元581年,靜帝禪讓帝位於楊堅,是為隋文帝,改元開皇,國號大隋

  • 4 # 小韭菜影視

    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朝代之一,隋唐時期也是全世界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期 。

    581年,大隋高祖文皇帝於581年二月甲子日接受北周禪讓,建立了大隋皇朝,先以長安為都,後來又新建大興城為京師、以洛陽為陪都,實行東西兩京制:西京長安、東京洛陽。589年,揮戈南下,滅亡了長期割據南方的南朝最後一個朝代——陳朝。統一中國。

  • 5 # 御史大夫001

    起隋朝真是從300年戰爭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實現了中華大一統。

    隋文帝出生牙官宦世家,14歲就開始當官,先後當過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等職務。得到了當時執政者宇文泰的賞識,更是官運亨通。19歲又當了隨州刺史,小夥長得很帥,又有才華。就被駐國大將軍獨孤信看中了,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楊堅。有了這層關係可就佔大光了。每幾年就得了隨州公的爵位,後又晉封駐國

    隋文帝的老婆獨孤氏很有學問,對政治也很有見地,很快就成了隋文帝的高階參謀。後來一首操辦了自己女兒的婚事,把女兒嫁給了周武帝的兒子宇文贊為妻。周武帝死了以後,余文贊當了皇帝就是周宣帝。楊堅的女兒一下子就當了皇后,楊堅更是水漲船高,成為上駐國,大司馬。可是這個周宣帝呢不學無術,不理朝政,整日花天酒地。沒過多久就給玩死了,年幼的兒子當了皇帝,楊堅當了一段時間輔助大臣以後就不讓自己的外孫當皇帝了。自己幹起了皇帝。定國號隋,定都長安,那一年楊堅40歲

  • 6 # 閱微草堂筆記

    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靜帝禪讓於楊堅,楊堅登基,定國號為“隋”,結束了幾百年混亂的南北朝時期。然而隋朝的江山卻並非名正言順,隋文帝楊堅是靠著兩點從自己的外孫手裡搶來了江山。

    第一點,身為關隴軍事貴族一員所獲得的軍事支援

    魏孝莊帝以爾朱榮有愉翊戴之功,拜爾朱榮為柱國大將軍,位在丞相之上,榮敗後,此官遂廢。大統三年,魏文帝復以宇文泰建中興之業,始命為之。到大統十六年之前,共有八人。

    八柱國的設定,是模仿鮮卑拓跋族的八部制度,實行府兵制,所統計程車兵都將自己主帥的姓作為自己的姓,使得部落私兵的性質十分濃厚。八柱國聯合在一起,就實質性的掌握了國家的軍權。

    楊堅的祖上作為八柱國下的十二將軍之一,是整個軍事集團中的核心勢力,其岳父獨孤信又是八柱國之一,因此能夠輕易的獲得強大的軍事支撐。

    作為周宣帝的岳父,天元大皇后楊麗華的生父,其外戚身份帶來的政治權力

    建德二年(公元573年)九月十九日,北周武帝為皇太子宇文贇娶楊麗華為皇太子妃。武帝去世後,宣帝繼位,楊麗華同時被冊立為皇后,楊堅作為外戚被重用。

    而周宣帝在位期間沉迷於酒色之中,不理朝政。周宣帝暴死後,周靜帝繼位,楊堅藉著天子外祖父的身份,聯合佞臣偽造宣帝遺詔,自任左丞相,執掌了北周的大權。隨後他以各種方式除掉了北周宗室子弟,在朝政模中孤立了周靜帝,最終使得自己大權在握,得以篡位自立。

  • 7 # 愛古典的好娃娃

    公元581年,北周相國楊堅迫使自己的外孫、9歲的周靜帝退位,自立為帝,改國號為隋,在北周政權的基礎上建立了隋朝

    在當時,北周王朝已腐敗不堪,民不聊生,處處刀兵四起,楊堅一派,其實已是眾望所歸的人物,因而,北周靜帝就把皇帝之位,以禪讓之名,給了楊堅。楊堅登基稱帝,建立了隋朝,北周就此滅亡。

    楊堅的父親楊忠是北周的開國功臣,戰功卓著。北周武帝的時候,楊忠官居大將軍,還被封為隨國公,楊堅是繼承了他父親的爵位。

    楊堅本來是北周的臣子,據說在楊堅出生時,就有一位寺中尼姑告訴他的家人:“這孩子很有來歷,不能放在一般的房子裡。”於是楊家就把楊堅放在一間密室中撫養,還說:“這孩子有朝一日一定能得到天下!”

    楊堅本來自稱隨王,但因隨字不吉利,便改國號為隋,楊堅即是隋文帝。

    但是稱帝之後的楊堅面對的,實際上是一個四分五裂的爛攤子

    隋朝建立初期,面臨的形勢相當嚴峻:北面的突厥頻頻南下,虎視眈眈;南方的陳朝,偏安東南一角,盡力頑抗;東北的高麗也野心勃勃,企圖吞併中原的土地。

    不過,隋朝征服北方,南方的過程卻很迅速。北方突厥因為多年內亂,加上荒災嚴重,無力抵抗,不多久,隋朝的軍隊便獲得了勝利。而後南下滅陳國,平定江南,又征戰高麗。

    公元587年,文帝滅掉後梁的割據勢力,掃除了向陳進軍的障礙。公元588年,隋文帝詔告天下,歷數陳後主的罪惡,以瓦解陳軍鬥志,為戰爭做好輿論準備。之後,文帝令兒子楊廣率兵50多萬兵分8路,南下攻陳。

    公元589年初,隋將韓擒虎、賀若弼率軍渡江,分兩路攻入建康。後主和張貴妃、孔貴妃躲到景陽殿的枯井中,最終還是當了俘虜,陳朝滅亡。自西晉以來的分裂局面結束了,南北又歸於統一,全國進入穩定時期。

    “開皇”是隋文帝的第一個年號,共二十年(581年—600年)

    開皇年間,隋文帝採取了一系列有利於社會發展的政策,使得政治穩定,經濟得到迅速發展。推行均田制,重編戶籍,削弱豪強勢力,簡化行政機構,加強皇權的同時也增強了國力。當時各糧倉儲糧都有數百上千萬石,其豐實程度甚至超過兩漢盛世。

    同時,經過南北朝時期,各少數民族與漢族進一步融合,民族關係融洽。隋文帝本人又勤政節儉,約束臣下甚嚴。因此在開皇年間,全國迅速呈現出繁榮盛況,史稱“開皇之治”。

    隋王朝時期是封建社會中華文化、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都達到登峰造極的全盛黃金期,當時中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當時的東亞鄰國包括新羅、渤海國和日本的政治體制、文化等方面亦受其很大影響。

    這個朝代也是在中國曆朝歷代中絕無僅有的讓日本對中國稱臣朝貢的唯一時刻。

    隋文帝對南北朝後期的官制進行了改革,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度。三省即尚書省、內史省、門下省,三省長官都是宰相,分別掌握執行、決策和審議大權,互相牽制,最後集權於皇帝。

    612年,由於高句麗王不服從隋煬帝的要求前來朝見,第二次隋高戰爭爆發,隋煬帝楊廣御駕親征。

    利用剛建成的大運河,隋煬帝將各地士兵集中在北京(涿郡)。據《隋書》記載,此次共動員了大約113萬的作戰部隊,負責後勤和運輸的人員估計在300萬到500萬之間。隋朝大軍由於人數龐大,用了40天才從北京出發完畢,行進的部隊綿延400公里。

    然而隋軍5個月沒拿下遼東城。隋煬帝於是改變策略。在同遼東的高句麗軍作戰的同時,另派30多萬陸軍和20萬海軍攻打高句麗的首都平壤。隋朝海軍先於陸軍到達了大同江。簡單交鋒後,高句麗軍隊假裝被擊敗並向城裡撤退。隋軍將領中計,帶領10萬軍隊開始進攻平壤。

  • 8 # 小民學歷史

    隋朝前世

    隋朝前一個朝代是南北朝,而隋朝屬於北朝,當時楊堅是北周的權臣,把持朝政,北周武帝死後,楊堅逼迫靜帝讓位,建立隋朝,楊堅就是隋文帝

    隋朝今生

    隋文帝建立隋朝以後,積極發展社會經濟,由於自己是透過篡權北周得到的天下,所以隋文帝加強君主集權,對外打敗突厥,消滅了西梁,命令楊廣率領大軍南下攻滅了南陳,自此結束了魏晉南北朝天下混亂的時期,完成了大一統

  • 9 # 塵土鍋

    楊堅篡位,隋朝建立

    淚痕春雨

    因為周宣帝打擊、壓制皇族成員,所以讓皇族勢力變得衰弱了。在這種背景下,楊堅作為楊氏家族、獨孤氏兩大家族的代表人物,又是周宣帝的岳父。在北周帝國的影響自然是越來越大了。

    後來,周宣帝的五個皇后並立,從某種意義上,就是加強宮廷力量,並且分散軍政大佬權力的一種舉措。

    皇帝寵愛眾多女人,這通常是源於情慾的原因。但是,皇帝給予眾多女人皇后的稱號,通常都不是因為簡單的情慾。因為,這裡面通常總包含著太多的政治因素。

    因為一個女人成了皇后,意味著她宮廷內的地位上升了;因為一個女人成了皇后,意味著她的家族地位上升了。如果後宮出現好幾個皇后,意味著後宮的權勢分散了;如果皇帝有好幾個皇后,也意味著外戚的權勢分散了。

    周宣帝滿打滿算,當了不到兩年皇帝,就死了。而五後並立,也就一年多時間,周宣帝就死了。從某種意義上,五後並立只是一種未完的、也比較怪異的權力佈局。如果周宣帝再活一段時間,會是什麼結果,我們無從知道了。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周宣帝再活一段時間,楊堅的權勢肯定會受到削弱。

    因為,後宮出現五個皇后,楊堅的女兒在後宮的地位,自然會下降的;而楊堅憑藉外戚身份獲得的權力,自然也會下降。

    更主要的是,與此同時周宣帝還讓自己兒子繼承了皇位,自己到幕後當了太上皇了。而周靜帝(周宣帝的兒子)是朱皇后的兒子,不是楊皇后的兒子。這顯然意味著,楊皇后在後宮的地位再次下降了。因為,楊皇后不是小皇帝的生母,後宮又有四個皇后與她並立,你說她的權勢能有多大?

    而且周宣帝死後,北周的權力中樞可以由鄭譯、劉昉等人操縱,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周宣帝也是想漸漸把權力移入宮廷之內的。

    鄭譯、劉昉都不是什麼太了不起的家族背景,在周宣帝死後,卻可以左右帝國大局,主要是因為他們受到周宣帝的信任、重用。這種人成為帝國主要權力者,通常就意味著帝國的權力進入了宮廷之內。

    但是,周宣帝當皇帝后,滿打滿算不到兩年就死了(公元578年6月繼位,公元580年5月死),而他的兒子只有八歲。所以這個未完的、怪異的佈局,就變得漏洞百出了。

    如果周宣帝沒有清除宇文皇族的強勢親王,估計也輪不著楊堅篡位。但是,皇族勢力受到了打擊,楊堅的地位自然突顯出來了。

    如果周宣帝沒有早早死掉,楊堅可能也無法篡位了。因為,五後並立的格局,很大程度上就是針對楊堅的。而且,從當時情形去看,皇權正處於上升階段,貴族勢力正處於下降,所以楊堅能逃脫周宣打壓的可能性並不大。

    但是,周宣帝突然死亡,讓楊堅終於抓住了機會。

    當然了,周宣帝與楊堅之爭,無論誰勝誰敗,並不會真正改變歷史的大方向。因為,北朝對南朝已擁有了壓倒性的優勢,而且豪門貴族的影響力正在漸漸削弱,所以周宣帝只要鞏固了皇權,自然也有機會統一天下。

    當然了,對周宣帝最大的不利因素在於,他的父親周武帝,曾全力打擊佛教。在佛教勢力根深蒂固的背景下,它產生的負面影響是驚人的。雖然這種內容,只是在正史之中隱隱約約的流露出來。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佛教勢力受到這種打擊後,是絕不會善罷干休的。

    不過這種負面影響,如果周宣帝處理得當,應該也有機會改善的。因為,從前拓跋燾也曾全力打擊佛教,後來拓跋燾及其的繼位者,不斷調整宗教政策,讓皇權仍然可以與佛教並存了。

    換而言之,只要周宣帝不是僵硬的執行宗教政策,並不會因為這個原因走向失敗。

    總的來說,周武帝極端的宗教政策,是有利又有弊。因為,周武帝滅佛,讓帝國可以控制的人口、物資明顯增加了;甚至而言,這是周武帝征服北齊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是,他為帝國製造的潛在敵人,也是數不勝數的,甚至而言,這也是楊堅可以成功篡奪宇文家族的重要原因。

    如果帝國的權力中樞,由幾個德高望重的人控制著,估計也輪不到楊堅篡位。但是,因為鄭譯、劉昉缺乏足夠的威望、實力,所以在周宣帝死時,他們雖然擁有左右帝國的影響力,卻很快就淪為楊堅的附屬了。

    周宣帝臨死前的北周帝國,實際上與秦始皇死時的秦帝國非常相似。第一、皇族勢力衰弱;第二、他讓帝國權力漸漸移入內廷,使軍政大佬都很難接近帝國權力中樞。

    在這種背景下,控制內廷的權力者,與權臣聯手,很快就控制了帝國中央政府。

    我們知道,秦始皇死後,秦始皇的親信(趙高)與權臣李斯,擬定了一份有利於他們的遺詔,於是他們迅速的控制了帝國中央政府。

    周宣帝死後,同樣是周宣帝的親信(鄭譯、劉昉)與權臣楊堅,擬定了一份有利於他們的遺詔,於是他們迅速的控制了帝國中央政府。

    如果帝國的權力,沒有移入內廷,皇帝的親信,就無法隨意更改皇帝的遺詔。更無法和某個權臣聯手,就可以輕易的控制了帝國。

    趙高、李斯處於有利的位置後,馬上對秦始皇的子孫,進行了殘酷的打擊。

    楊堅控制權力後,馬上開始密謀削弱皇族勢力。

    如果皇帝沒有人為的削弱皇族勢力,內廷與權臣聯手後,也無法真正控制中央政府的。因為,如果他們密謀控制帝國中央政府,就會受到皇族勢力的迎頭痛擊。但是,在皇族衰弱的背景下,皇族面對內廷與權臣的這種行為,不要說藉機生事了,就是想自保都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

    趙高、李斯控制秦帝國後不久,整個關東地區,很快就處於失控制之中。

    楊堅控制帝國後,整個關東地區,也是馬上就處於失控的狀態。

    趙高、李斯沙丘之變後,因為陳勝吳廣振臂一呼,於是整個關東地區,很快就被叛亂勢力控制了。

    楊堅取得執政地位後,因為尉遲迥振臂一呼,整個關東地區,也很快被叛亂勢力控制了。

    如果有什麼不同,只是秦末的關東失控,是秦帝國體制之外的力量,打著反抗暴秦統治的旗號進行叛亂。

    北周滅亡時的關東失控,是周帝國體制之內的力量,打著保衛皇權的旗號進行叛亂。

    當然了,最大的不同是。趙高、李斯的聯盟很快破裂,最後以趙高火併李斯結束。而且關東的叛亂愈演愈烈,最後秦帝國滅亡了。

    鄭譯、劉昉與楊堅的聯盟,因為從開始起,大家就認可了楊堅的主導地位,所以這個聯盟一直保持著鞏固。而且,他們很快就把關東的叛亂徹底平定了,當然了,結果也是周帝國滅亡了。

    楊堅能迅速平定關東的叛亂,主要原因大約有兩個。

    第一、周武帝強有力的控制著帝國,周宣帝在帝國為所欲為,讓人們感覺到,在當時的背景下,似乎無法建立一個帝位虛立,大家聯合執政的格局了。西魏時代,皇帝只是一個擺設,下面是宇文泰為代表的幾大貴族聯合執政。北周初期,也是宇文氏皇帝當一個擺設,下面是宇文護為代表的幾大貴族聯合執政。這種格局,一共維持了39年(533年,宇文泰擁立元修為帝,572年周武帝殺死宇文護)。

    周武帝奪權成功,馬上開始乾綱獨斷;關鍵是周武帝死後,周宣帝繼位,依然是乾綱獨斷。這似乎證明,貴族政治的輝煌時代已結束了。

    以前,可以實現貴族政治,大約是因為貴族的權力比較集中,幾個實力巨大的大佬在限制皇權時,相對容易實現聯合。但是,後來眾多大佬的去世,他們子孫雖然儲存了他們的權力,但是顯然意味著權力分散了。在這種背景下,他們想聯合起來控制一個皇帝,似乎有些困難。

    當然了,更往深究其原因,則是因為隨著生產力的緩慢發展,漸漸實現了某種質變。換而言之,因為中央政府直接滲透的範圍越來越廣,滲透的程度越來越深,所以幾大豪門貴族操縱帝國的格局,似乎已失去了存在的基礎。

    在這種背景下,周武帝遂可以奪回皇權,並且可以強有力的控制著帝國。當然了,也是在這種背景下,周宣帝繼位後,依然是擁有實權的皇帝。

    當楊堅在鄭譯、劉昉的支援下,大權獨攬時。人們自然覺得,為了限制楊堅篡位,而大動干戈,實際上有些不值得。因為,就算把楊堅壓制住了,領銜打倒楊堅的人,未必就會比楊堅強到哪裡去。

    這實際上,就如劉裕、劉義隆,相繼成為強勢皇帝后,南朝對亂臣賊子篡位,變得越來越無動於衷一樣。因為,大家對利用尊崇皇帝,建立一個貴族聯合執政的格局,變得越來越沒信心了。在這種背景下,他們面對亂臣賊子篡位,通常都是報著管他狼吃狽,還是狽吃狼的態度。於是,亂臣賊子奪取皇位變得越來越容易,而且也很有人願意用冠冕堂皇的大道理譴責他了。於是,整個南朝,亂臣賊子層出不窮,皇位的世襲制,幾乎已是變相的廢除了。

    楊堅篡位時,大約也是如此的。所以,在楊堅之心路人皆知的背景下,在北周的核心地區(關中地區),竟然沒有人公然反對楊堅。

    第二、反對楊堅的力量,雖然一時風起雲湧。但是,他們都集中在北周征服的地區(從前北齊、梁帝國的地盤)。事實上,從前北齊、梁帝國地盤的軍政長官,似乎除了幷州總管李穆、幽州總管於翼外,都加入了聲討楊堅的行列。

    但是,這種反抗,似乎註定是缺乏力量的。

    因為,關中之外的地區,都是北周征服的地區。尤其是北齊故地,三四年前,才被北周征服。你在這種地方,打著保衛北周皇帝的旗號,反抗權臣篡位,本身就是缺乏號召力的。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你是北齊的臣民,你的國家三年前被敵國滅亡了。現在,敵國本土發生叛亂,你會積極保衛他們的皇帝?這似乎是有些不可思議的。處於你的位置,你肯定會覺得,管他們是狼吃狽,還是狽吃狼呢!換而言之,誰當皇帝,關我們什麼事?

    當然了,從這裡,我們大約也可以看出來,周武帝在滅掉北齊後,對北齊皇族進行滅絕性屠殺的原因。因為,從前符堅滅掉前燕,因為重用慕容家族,所以帝國出現危機時,整個前燕故地馬上就脫離了帝國的控制。

    如果周武帝用懷柔的政策對北齊皇族,當北周帝國出現混亂時,北齊故地恐怕也會隨時脫離帝國控制的。但是,周武帝也許沒有想到,他滅絕了北齊的皇族,只是使楊堅奪取北周權力時,變得更加容易了。

    因為豪門貴族的衰弱,讓關中地區(北周的故地),缺乏反對楊堅篡位的足夠動力、實力,因為關中之外的地區,缺乏保衛北周皇權的足夠動力、實力,也缺乏脫離北周統治的足夠動力、實力,讓反叛者難以從當地汲取到足夠的力量。

    所以,這場聲勢浩大的叛亂,楊堅只用了四個月時間就平定了。

    在平定地方反對力量的同時,楊堅也開始剷除宇文諸王了。周宣帝剛死,楊堅就把宇文家族有影響力的王爺,都騙回了帝國都城。現在,據說這幾個王爺,都陰謀殺害楊堅,所以全被殺掉了。

    公元581年2月,楊堅稱帝。

    此時,據周宣帝死,不過9個月的時間!也難怪人們都說,自古得國之易,沒有比楊堅更容易的了。

    楊堅在周宣帝死後,才取得執政的地位。但是,9個月後,就登上了皇位。

    甚至從周武帝死算起,楊堅也只用了三年時間,就當了皇帝。

    北周帝國的滅亡,是因為北周似乎也進入了南朝的權力格局。

    換而言之,因為貴族勢力漸漸分散,所以,軍政大佬對建立一個皇權衰弱,眾多軍政大佬聯合執政的格局,已喪失了信心。在這種背景下,他們似乎懶得把什麼忠君思想,當回事了。換而言之,誰當皇帝不是個當,忠於某個人、某個家,實在有點迂腐。更主要的是,老話早就說舊了,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代表天下人利益的人,才配執掌天下。

    在這種背景下,權臣篡位變得比較容易了,至於從法理上,他們受到的壓力變小了。比如,曹操、司馬懿從來都沒有當過皇帝,更沒有殺害過皇帝;他們的後代雖然篡位了,也沒有對從前的君主斬盡殺絕。但是,在後世就是一個亂臣賊子的代名詞,就是一個欺負孤兒寡母的代名詞。而東晉、南北朝時期篡位的亂臣賊子、殺害皇帝全家的亂臣賊子,數也數不過來,但是,從來沒有人真正譴責過他們。

    比如,周宣帝剛死,楊堅就迫不及待的欺負孤兒寡母,更把皇帝全家屠殺殆盡了。

    人們在說起楊堅時,好像最多的印象就是開國皇帝,而很少把他們當成亂臣賊子的代名詞。我無意強調隋文帝楊堅亂臣賊子的身份,我只是想說,人們當時對亂臣賊子篡位,已表現的非常坦然了。

    楊堅的歷史地位

    在傳統的中國史書上,楊堅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至少在普通人的印象,如果中國帝王大排隊,楊堅肯定無法進入前五名;甚至能不能進入前十名,也難說的很。

    因為,關於楊堅的歷史,多少有些平淡;而南北朝的歷史也比較亂;所以,普通讀者恐怕連楊堅的基本歷史背景都搞不清楚。所以一說楊堅,普通讀者大約只知道,他以篡位的方式開創了隋帝國,而隋帝國二世就亡了。

    後來,隋文帝的歷史地位突然提高,主要是因為外華人在研究中國歷史時,認為隋文帝是結束中國三百年分裂、動盪的標誌性人物。所以,就賦予了他非常高的歷史地位。我看過好幾個版本的世界百名偉人排行榜,而隋文帝通常都是榜上有名。

    其實呢?這是因為外華人研究中國歷史的視角,與華人研究中國歷史的視角,是非常不同造成的。

    比如,如果沒有外華人的歷史觀傳到中國。你讓華人說影響中國歷史的標誌性人物。恐怕誰也不會想到蔡倫、畢昇。因為,這是哪跟哪的事啊?這兩個人物,在現在的中國,恐怕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但是在鴉片戰爭前,知道這兩個名字的華人,實在可以稱得上博學了。因為,這兩個人實在太無名了。

    楊堅的歷史地位,傳統的中國歷史一直都低估著;當然了,外國的歷史書似乎也太高估他了。

    總的來說,每段歷史都是眾多主觀、客觀因素共同促成的。一個人想成為偉大人物,必須得出生於一個恰當的時間段裡,而且還得生於一個恰當的環境裡;否則他再有本事,也無法影響歷史的。

    比如,秦始皇如果出生於平民家庭裡,兼併六國的人,肯定就不是他了。因為,在過去的百年曆史裡,所有的秦王(或秦國執政官)都領導著秦國,一直不間斷的蠶食著六國。秦始皇不過是繼承了這種傳統,並在此基礎上做了最後的一推。

    如果劉邦早生上二十年,他肯定也沒有機會統一天下了;因為他恐怕沒有等到天下大亂,就在沛縣以一個亭長的身份死了。

    比如,曹操、劉備、孫權都非常英雄。但是,結果呢?三個人都是折騰了一輩子,也沒有統一天下。最後統一天下的人,竟然是司馬炎。

    再比如,五胡亂華開始後,整個時代那是英雄輩出。但是,誰也無法實現中國的統一。而最後統一天下的人,竟然是楊堅。

    司馬炎與楊堅,那都是是在前人的基礎上,對整個歷史大局,進行了最後的一推。

    其實,秦始皇也是如此的。只是從秦始皇繼位時的天下形勢去看,似乎並沒有到了瓜熟蒂落的時刻。因為,雖然在秦國一百多年不間斷的蠶食下,秦國作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已沒有人能抗衡了。但是,六國的綜合實力依然不可小視。但是總的來說,秦國統一天下,那是秦國幾代人不間斷擴張的結果。

    而司馬炎、楊堅當皇帝時,整個天下的統一,似乎就差那最後的一推了。因為,當時的天下,只有東南一隅之地還未納入帝國版圖。司馬炎當皇帝時,就等他去征服東吳了;楊堅當皇帝時,就等他去征服陳帝國了。

    只要我們翻開歷史地圖冊就會發現,東吳與晉帝國;陳帝國與隋帝國,那根本就不是一個重量級的選手;就是翻開歷史書看兩國的兵力、人口,那也根本不是一個重量級的選手。在這種實力對比下,征服敵人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但是,不論怎麼說,楊堅都是一個歷史時代的標誌性人物。因為,中國歷史經歷了三百年的分裂,是在他的手裡再次實現了統一。更主要的是,影響中國上千年科舉制度,也是在他手裡開始出現推廣的。

  • 10 # 海學390

    隋文帝楊堅之父楊忠,曾被北周封為“隨國公”。楊堅襲此封爵。公元581年,楊堅接受北周禪讓(其實是搶奪)奪後改國號為“隨”,但其認為隨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為“隋”。

  • 11 # 陳曦很努力

    隋朝(公元581年—618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朝代之一,隋唐時期也是全世界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 期 。隋文帝楊堅之父楊忠,曾被北周封為“隨國公”。楊堅襲此封爵,奪位後立國號為“隨”,但其認為隨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為“隋”。

    大隋共傳位三代天子: 大隋高祖文皇帝楊堅、大隋世祖明皇帝楊廣、大隋世宗恭皇帝楊侑、大隋之盛世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空前絕後,當時社會是繁榮與開放的社會,此時的中華帝國國泰民安、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社會安定,戶口銳長,墾田速增,積蓄充盈,甲兵強銳,威動殊俗,幅員萬里。大隋疆域之遼闊宏大超過了以往的所有朝代,據《資治通鑑》記載:“是時天下凡有郡一百九十,縣一千二百五十五,戶八百九十萬有奇。東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萬四千八百一十五里。歷代之盛,極於此矣。”這個時期是中華文化、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都達到登峰造極的全盛黃金期,當時中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當時的東亞鄰國包括新羅、渤海國和日本的政治體制、文化等方面亦受其很大影響,這個朝代也是日本對中國稱臣朝貢的朝代之一。

    581年,大隋高祖文皇帝於581年二月甲子日接受北周禪讓,建立了大隋皇朝,先以長安為都,後來又新建大興城為京師、以洛陽為陪都,實行東西兩京制:西京長安、東京洛陽。589年,揮戈南下,滅亡了長期割據南方的南朝最後一個朝代——陳朝。統一中國。

  • 12 # 日暈三更雨

    此問,我來答

    隋王朝的來歷比較遠,這得從北魏說起。

    隋楊基業的萌芽

    北魏時期,北魏統治者在國家的北方建立了六大軍鎮,那個時候的軍鎮不是我們如今的“鎮”級行政單位,而是“軍區”,有點兒類似於前些年中國的“成都軍區”,它們應該是同一級別的。

    這六大軍鎮的軍隊後來爆發了歷史上有名的“六鎮起義”,六鎮起義雖然被爾朱榮鎮壓收編,但從武川鎮這個地方走出了一批青年軍官,這一批青年軍官中,就有一個人叫楊忠。

    北魏分裂後,武川的這一批軍官跟隨宇文泰建立了北周。北魏分裂為了北齊和北周,齊強周弱,北齊高歡為了消滅宇文泰,發動了曠日持久的戰爭,宇文泰在困境中,創立了著名的府兵制,設立了八柱國和十二大將軍以抵抗北齊。

    前文提到的楊忠正是隋文帝楊堅的父親,也是北周十二大將軍之一。楊家正式有了篡權的資本。隋楊基業萌芽。

    楊堅篡位

    北周出了一個非常厲害的皇帝,北周武帝,北周武帝打敗了北齊,統一北方,可這時候北周武帝卻死了,留下一個極為頑劣的宣帝。

    宣帝有五個皇后,其中一個就是楊堅的女兒,宣帝頑劣,其它四個皇后就經常和宣帝瘋玩,而楊皇后出自楊家名門,教養極好,孃家又是大將軍府,不願與宣帝瘋玩,宣帝就想當著楊堅的面教訓教訓楊皇后,奈何楊堅雷打不動,宣帝沒轍,作罷。但宣帝心中是不喜歡楊家的。

    一日宣帝帶著五大皇后出遊,策馬百里去了行宮,但宣帝下了馬就病了,不能說話。宣帝就召集身邊的隨臣商量輔國理政的人,恰恰這幾個人跟楊堅熟悉,楊堅是外戚,但楊堅並沒有多少軍功和歷練,這幾個人就想扶持楊堅,然後找楊堅要好處。但楊堅身邊有李德林和獨孤氏出謀劃策,楊堅不僅輔國理政,還抓住了大權。

    宣帝沒幾天就因為高燒不退而死,留下一個8歲的靜帝。楊堅在漢族大官僚鄭譯、李德林、劉昉、高熲,韋孝寬等人的支援下入宮輔政,總攬軍政大權,從此便開始為奪取帝位創造條件。正當楊堅準備奪取帝位的時候,

    親近北周皇族的勢力紛紛起兵,反對楊堅。首先發難的是相州(今河南安陽)總管尉遲迥。

    與此同時,鄖州(今湖北安樂)總管司馬消難、益州(今成都)總管王謙,也相應起兵。楊堅針鋒相對,派韋孝寬等反擊尉遲迥,梁睿反擊王謙,王誼等攻打司馬消難,消滅了這三股反楊勢力。然後,楊堅大殺北周皇族。趙王招、陳王純、秦王贄、曹王久、越王盛、代王達、滕王逌、畢王賢、漢王贊等,相繼被斬首。北周宗室子孫死亡殆盡,周靜帝徹底孤立。大象二年(580),楊堅自稱隋王。第二年二月,楊堅迫使宇文闡讓位。楊堅即位,這就是隋文帝。改國號為隋,年號開皇。

  • 13 # 丙丁遊戲

    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大分裂時期,上承東晉十六國下接隋朝。北朝中有個“北周王朝”。北周,由西魏皇帝宇文泰,的第三個兒子宇文覺繼位時改國號為“周”史稱北周。581年,北周靜帝,把皇位禪讓給楊堅。楊堅受禪代周稱帝,改國號為隋,北周滅亡,隋朝建立。

    楊堅的父親楊忠,是西魏至北周時期的大將軍,北周武帝時封為隨國公,父親死後楊堅繼承官位,並且繼續加官進爵。

    楊堅,能征善戰,為北周立下赫赫戰功,為人處事周全,在朝中的地位和威望越來越大,周宣帝十分忌憚,想殺死楊堅,但沒有成功。最後,楊堅想了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找人向皇帝表明,自己早有出藩之意。一是離開皇帝身邊保全性命,是有機會建立自己的勢力,二是皇帝也不想他待在朝中。所以皇帝馬上同意他的想法,任命楊堅為毫州總管。再毫州期間,楊堅想取代北周的願望溢於言表,但還是繼續韜光養晦。

    周宣帝,奢侈浮華,政治腐敗,沉迷酒色,不問朝政,滿朝文臣武將敢怒而不敢言。周宣帝不但不聽忠臣勸告,反而覺得這皇帝當得太不稱心如意,於是579年,傳位於長子—北周靜帝,這時的靜帝還是個小孩什麼都不懂。然後,常住在後宮,終日與嬪妃宮女們吃喝玩樂。580年,周宣帝病危,御正下大夫劉昉、內史上大夫鄭譯偽造詔書,讓隨國公楊堅接受遺命,輔佐朝政。北周靜帝以楊堅眾望有歸下詔宣佈禪讓。楊堅繼續位後,定國號為“隋”,隋朝建立。

  • 14 # 荻州刺史

    大家都知道,隋王朝的江山是由楊堅一手創立的,那麼楊堅是憑什麼創立的隋王朝的呢?刺史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去分析。

    第一點:楊堅的背景

    楊堅出身於公元541年,他分別經歷了西魏、北周兩個朝代八位皇帝。南北朝時期的北朝是個亂世時代。那時的北方政權掌握在少數民族統治者手裡,而漢族的政治精英已經進入了少數民族統治政權核心中,而楊堅家族就是其中之一。而楊堅的父親叫楊忠,乃是建立北周的功臣,做過小宗伯、大司空、柱國將軍,之後被封為隨國公,多次率軍大敗齊軍,攻陷北齊二十多座城池。楊堅父親死後,楊堅世襲父爵,真正的掌握了權力。

    第二點:楊堅的性格

    楊堅小時候生長於寺廟中,素衣素食,生活節儉,養成了崇尚節儉的性格。從個人感情世界來看 ,他既有冷酷絕情的一面 ,又有對父母的摯愛和對其妻溫情的一面 ;從經濟角度看 ,節儉與貪吝的性格並存 ;從用人為政方面看 ,統治前期知人善任 ,後期多疑善猜 ,終受矇蔽 ;從統治手段來看 ,血腥殘忍的性格表現得尤為充分 ,但也偶發仁惻之心。隋文帝的矛盾性格使他在治國施政中表現出獨特的風格 ,他的性格特徵滲透到他的政治活動中 ,在一定程度上對當時社會產生了影響。對於隋文帝楊堅的性格 ,前人也曾予以了一些評述。《隋書·高祖紀》中用了“性嚴重、外質木而內明敏、有大略、務存節儉、自強不息”及“天性沉猜、喜怒不常、過於殺戮、雅好符端、暗於大道”等等詞句來描繪隋煬帝楊堅。

    第三點:北周的情況

    宇文邕北周的第三位皇帝,在位期間,生活非常的節儉,而且是一位非常有政治才能的皇帝,而且他不止能文還能武,非常的善於打仗,經常帶領軍隊討伐敵人,或許是上天嫉妒他的才能吧,他三十五歲的時候就去世了,把自己的皇位傳給了自己的長子宇文贇,宇文贇即位之後非常的荒淫無度,整天沉迷在花天酒地之中,和自己的父親完全不一樣,沒有一點政治才能。更不要更不要說領軍打仗了。

    綜上所述刺史認為隋王朝的江山是透過楊堅堅持不懈的努力、加上自己得背景以及北周皇帝的無能,最終成就了隋煬帝楊堅,成就了大隋王朝。

  • 15 # 三番君

    公元578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去世,長子宇文贇即位,是為宣帝。此人似乎神經不太正常,他同時娶了五個皇后,正後楊氏是楊堅的長女。宇文贇在位僅一年就傳位給八歲的太子宇文衍,自己自稱“天元皇帝”,仍舊執政,讓岳父隋公楊堅掛名“四輔”,卻不授權。公元580年,宇文贇突然暴病而啞,口不能言,鄭譯,劉昉等因楊堅是皇后之父,急召楊堅入殿侍疾,當晚宇文贇死,年僅22歲。楊堅秘不發喪,先矯召以自己為“總知中外兵馬事”,十天內,將軍政人事等安排就緒,才宣佈宇文贇駕崩,幼帝宇文衍正位,尊嫡母楊皇后為皇太后,只外祖父楊堅“假黃鉞,左大丞相,百官總己而聽”。從這時起,北周朝廷大權才落入楊堅手中。楊堅以無功外戚,驟然得勢,北周宗室與鮮卑老臣,以及漢族官員久與宇文氏沾親帶故者,自然不服,於是紛紛起兵反抗,聲勢最大的是相州總管尉遲迥,青州總管尉遲勤叔侄和鄖州總管司馬消難。前二人六月起兵,八月敗死。司馬消難則兵敗奔陳。其次,益州總管王謙及歸附王謙的沙州氐帥楊永安,八月起兵,不出三月亦敗死。周室五王被騙至長安,後來都因謀誅楊堅被殺。同年十二月,楊堅討平朝廷內外異己分子,逼周靜帝宇文衍拜自己為相國,總領百官,晉爵隋王。至此,禪讓道路基本鋪平。公元581年二月,周靜帝下心鄉遜居別宮,命太傅杞國公椿奉冊,大宗伯趙煚奉皇帝璽綬,“一依唐虞,漢魏故事”,禪位於隋王楊堅。隋王謙讓三次,才接受冊璽,進入臨光殿,即皇帝位,大赦天下,年號開皇。以獨孤氏為皇后,以長子楊勇為皇太子。改封長女即北周皇太后楊氏為樂平公主。倖存的周室諸王一律降爵為公。封外孫周靜帝宇文衍為介公。同年五月,派人暗殺了宇文衍,又為之舉衰,葬於恭陵。歷代以“禪讓”這種方式取天下者,都要經歷長期的專政過程,以便消滅異己,威震同僚,然後才逼迫孱主孤兒“禪位”。而楊堅僅在周宣帝死後才僥倖獲掌朝政,過了八個月之後便篡周稱帝,時間之短,得國之易,古今少有。大概因為北周為關隴漢人和鮮卑人共同立國,漢鮮矛盾和各種勢力糾纏複雜疊加在一起,造成宇文氏政權外強中乾,被楊堅抓住機會,鑽了空子,才造成這樣的結果吧。

  • 16 # 常棣tandy

    我是棠棣,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首先隋王朝的江山是取代北周而來,但是當時的隋朝並未完成統一,透過隋文帝楊堅的勵精圖治,用了足足十年時間才完成政權統一和穩固。

    下面我從三個方面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一、隋朝與關隴貴族集團

    1.關隴貴族集團的產生

    所謂“關隴集團”這個概念,其實是由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提出來的,他將北魏時期,主要籍貫位於陝西關中和甘肅隴山(或稱為六盤山)周圍的一些門閥軍事勢力稱之為“關隴集團”。

    北魏時期,為了拱衛首都平城,在內蒙古南部、河北北部設立了六個軍鎮。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後,國家的戰略部署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六鎮位置遭到了嚴重削弱,此舉引起了六鎮軍民的嚴重不滿,於是發動了叛亂。

    北魏六鎮起義之後,西北羯胡首領爾朱榮藉著平叛的機會,整合了一批優秀的豪傑勢力。隨後他挾天子令諸侯,儼然成了曹操第二,然而悲催的是,挾天子令諸侯這件事不是人人都能幹的,這必須要有無比強大的個人本事以及超凡的人格魅力才行,歷史上像曹操那樣的人只有曹孟德一人,看看大將軍何進、李傕、郭汜、董卓等人都是什麼下場。

    果不其然,爾朱榮被自己親手扶立的傀儡皇帝給刺殺身亡,於是乎,他麾下的精兵強將隨機四分五裂,北魏大權倏忽間落入了高歡之手,這便是北齊的前身。 賀拔嶽原本是爾朱榮麾下的一員大將,同時他也是高歡的同事,他帶領之下的八百輕騎,大力經營關中,其中宇文泰、侯莫陳崇、赫連達等人都隸屬這支軍隊,他們成了日後關隴集團的中堅力量。

    賀拔嶽也成了關隴集團的開山鼻祖,即關隴貴族集團的第一代大首領。 賀拔嶽這種搞山頭主義的作風引起了高歡的嚴重不滿,於是他派人暗殺了賀拔嶽。賀拔嶽死後,眾將推舉宇文泰為新的首領,這就是北周的前身。 宇文泰掌權之後,一改魏晉以來華夏文明的萎靡風氣,大力提倡儒學,講究真才實幹,同時他又改革兵制,創立府兵制。

    宇文泰還把河東裴氏、河東薛氏、河東柳氏、弘農楊氏、敦煌令狐氏等等的漢族門閥與鮮卑貴族們透過官職、聯姻等手段,擰成一股強繩,這算是真正解決了“永嘉”“南渡”以來的胡漢對立問題。並且宇文泰依託於這些關隴貴族勢力,設八柱國和十二大將軍,將關隴貴族緊緊的團結起來,有效對抗山東、江南地區的政治問題,這就是影響極其深遠的關隴貴族集團。

    宇文泰死後,關隴集團內部也出現了一些分裂,最主要的是楊堅與宇文家族的決裂,他進而滅掉了北周,建隋稱帝。

    但是從內部層面上講,隋朝就是以關隴集團的勢力建立整合的,而李氏唐朝也是關隴勢力內部分屬而建立的,也就是說北周、隋和唐的朝代更迭不過是關隴集團內部換了領導人而已。 但是皇權和集團勢力最終還是發生了碰撞,皇權要發展,就必須掙脫關隴集團的束縛。

    比如李世民重用關東豪傑來制衡,李治透過立武則天為皇后來打擊關隴集團的代表長孫無忌,武則天大開科舉選拔寒門書生,都是皇權為了掙脫集團勢力的束縛的一些手段。

    2、 八柱國與十二大將軍

    柱國,為春秋戰國時楚國所設立,意為軍隊的高階統帥,兩漢時取消,宇文泰再興西魏時又重新設立。在西魏大統十六年以前柱國大將軍這一稱號共封給八個人,分別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於謹、獨孤信、趙貴、侯莫陳崇,當時號稱“八柱國家”,其中宇文泰總領諸軍,而元欣為西魏皇族,兵權受到限制,剩下的六人每人統領兩名大將軍,即為府兵中的“十二大將軍”,每個大將軍督兩個開府,每個開府各領一軍,共24軍,這就是府兵的系統了。

    十二大將軍具體為元育、元贊、元廓、宇文導、宇文貴、李遠、達奚武、侯莫陳順、楊忠、豆盧寧、賀蘭祥、王雄,皆世之名將。其中楊忠即為隋文帝楊堅之父。

    而從西魏到北周、隋、唐,這幾個時代的皇室後族大多都出自這些家族——宇文泰子孫為北周皇族,李虎子孫為唐朝皇族,大將軍楊忠子孫為隋朝皇族,北周歷代皇后多在這些家族中產生,隋文帝的皇后與唐高祖李淵之母都出自八柱國裡的獨孤信。

    二、隋朝建立過程

    1、隋之先世

    隋王朝的建立隋王朝第一代皇帝隋文帝楊堅,自稱是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縣)人。堅五世祖楊元壽,北魏初任武川鎮(今內蒙古武川縣西南烏蘭不浪土城梁)司馬,因家於武川。楊堅祖父楊楨,以軍功為建遠將軍。

    北魏末年,六鎮起義失敗,柔然可汗進兵六鎮,六鎮蕩然,無復藩捍,楊楨隨六鎮兵民就食河北,為鮮于修禮所殺。楊堅父楊忠,初為爾朱氏將領,後為獨孤信得力部將(獨孤信祖父獨孤侯尼,北魏初也住家武川鎮),隨獨孤信逃奔梁朝,西魏初年又跟獨孤信從梁朝返回長安。

    宇文泰組織府兵,成立府兵統帥部,這支府兵是以武川鎮軍官為骨幹的因此,獨孤信以軍功成為府兵統帥部八柱國之一,楊忠以軍功成為府兵統帥部十二大將軍之三。楊忠也就成為關隴貴族地主統治集團中重要人物之一。西魏恭帝初,賜楊忠鮮卑複姓普六茹氏。北周初,楊忠位至柱國大將軍,封隨國公。

    楊堅是楊忠的長子,小名那羅延,譯意是金剛力士。楊忠死後,堅襲爵隨國公。堅娶獨孤信第七女為妻。獨孤信的大女兒,是北周明帝宇文毓(宇文泰長子)的皇后,第四個女兒是八柱國之一李虎的兒子李員的妻子,也就是後來唐高祖李淵的母親楊堅有個女兒,嫁給了北周宣帝字文贇。因此,北周、隋、唐這三朝皇帝都是親戚。

    2、隋朝建立過程

    楊堅在宣帝時,官至大司馬、大前疑,“位望益隆”,可以說是關隴貴族地主統治集團後起一輩中非常重要的人物。

    宣帝宇文贇在位不到二年,於大象二年(公元580年)五月病死,楊堅以宣帝后父的地位,聯絡典掌機密的近臣漢世族地主鄭譯、劉昉等,假稱受遺詔輔政。時宣帝子靜帝宇文闡繼位,年僅八歲。堅自為大丞相。都督內外諸軍事。至此,北周的國家最高權力,實際已經落人楊堅手中。

    隨著關隴貴族地主統治集團內部矛盾爆發,宇文泰外甥上柱國相州總管蜀國公尉遲迥、上柱國益州總管庸國公王謙(父王雄,府兵初期的府兵統帥部十二大將軍之一),及靜帝宇文闡的妻父鄖州(治安陸,今湖北安陸縣)總管滎陽公司馬消難等相繼起兵,反抗楊堅。

    楊堅終於利用了關中的府兵,派兵遣將,擊滅了尉遲迥和王謙,並迫使司馬消難奔往南朝,弭平了三方的叛亂,同時又把北周武帝諸弟趙王宇文招、陳王宇文純、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達、滕王宇文轤(五王皆宇文泰子),明帝子畢王宇文賢,武帝子漢王宇文贊等都殺掉,盡滅宇文氏之族,完全控制住全國政治局勢,並使之穩定下來。

    北周靜帝大定元年(公元581年)二月,楊堅代周稱帝,建元開皇,建都長安(今陝西西安市西北),第二年,以長安舊城制度狹小,更在長安城東南二十餘里,建造大興城(包有今西安市和城東、南、西一帶),遂移都大興城。楊堅便是歷史上的隋文帝。

    3、隋文帝取代北周的合理性

    楊堅取代宇文氏統治北朝,這是符合當時歷史發展的趨勢的。

    首先,北朝經六鎮起義之後,在一個較長的時間內,正在進行各族大融合這個過程,要完成這個歷史過程的任務,如果由中原地區的漢世家大族即門閥士族大地主來完成,是完成不了的。如果完全由鮮卑勳貴來完成,也會有一些落後的東西被儲存下來。只有像楊氏那樣,既是中原大族,又曾久居六鎮,沾染過鮮卑化習俗,明白有些落後的東西,在不傷害民族的感情下可以加以改革,這樣就最為合宜。隋文帝和獨孤皇后,正具備這些條件。

    其次,自宇文泰任西魏宰相起,組成了關隴貴族地主統治集團,這個集團既有武川勳貴,又包括關隴河東的世家大族。楊堅之父楊忠,就是這個統治集團的主要骨幹,楊堅也是這個統治集團的後起之秀,由楊堅來挑起這副擔子,建立王朝,從人地兩方面來講也是非常適宜的。

    再次,北周武帝擴大府兵員額以後“是後夏人(漢人)半為兵矣”(《隋書·食貨志》),府兵內部,鮮卑化成分逐漸在減少,漢化的成分逐漸在加重,從而府兵統帥部的實際權力也會有所變化,即八柱國、十二大將軍家中的漢族地主,會比鮮卑勳貴更顯得重要起來,楊堅的父親楊忠既是漢人,又是屬於府兵統帥部早期統率府兵的十二大將軍家,楊堅在北周宣帝任命他為大司馬之後,又掌握了發調府兵的實際權力。北朝的軍政大權落到楊堅手裡,這更是水到渠成,勢所必然的了。

    北周、隋和唐,雖是前後三個王朝,但這三個王朝的建立者,都屬於關隴貴族地主統治集團這個階層,都屬於府兵統帥部成立前期的最高層。北周是鮮卑勳貴而處於漢化過程中,隋唐是鮮卑化了的漢族地主分子,他們又都是互為裙帶姻親,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而且這三個王朝又有一個共同點,即他們同樣以均田戶為王朝的剝削物件,同樣以府兵為王朝的主要軍事力量。

    三、隋朝南北統一

    1、隋滅西梁

    早在西魏攻破江陵,殺梁元帝蕭繹以後,梁武帝孫蕭詧(chai),被立為傀儡的梁朝皇帝,領有江陵沿江之地三百里,成為西魏、北周的附庸,史稱西梁。自從隋文帝代周稱帝,北朝和南朝的政權,同樣是以漢族地主階級為主體,南北對立的民族矛盾,已經消失。後梁傀儡政權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開皇七年(公元587年),後梁主蕭琮(蕭詧孫,蕭巋子)入朝於隋,至大興,隋文帝因留琮不遣,西梁亡(三主,共三十三年,公元554-587年)。

    2、伐陳之戰

    在隋文帝初年,隋王朝的統治權尚未完全鞏固,塞外突厥貴族又頻頻侵擾邊境,因此暫輟伐陳之謀。其後隋王朝的統治權日臻鞏固,突厥汗國又因內爭而削弱,隋王朝北方的威脅,已告解除,於是隋文帝就把統一南北這個重要歷史任務提到日程上來。

    在這以前,高熲(jiong)曾進滅陳之策,他說:“江北地寒,田收差晚江南土熱,水田早熟。量彼收穫之際,微徵士馬,聲言掩襲,彼必屯兵御守,足得廢其農時。彼既聚兵,我便解甲,再三若此,賊(指陳朝統治者)以為常,後更集兵,彼必不信,猶豫之頃,我乃濟師。”(《隋書·高熲傳》)

    開皇八年(公元588年)三月,隋文帝下詔數陳後主的罪惡,指出陳後主荒淫無道,眾叛親離,“取亂侮亡”,隋滅陳的時機成熟了。同年十月,隋文帝下令伐陳,任命第二子淮南道行臺(駐壽春)尚書令晉王楊廣、第三子山南道行臺(駐襄陽)尚書令秦王楊俊及信州(今重慶奉節)總管楊素三人為行軍元帥。楊廣出六合,楊俊出襄陽,楊素出信州,荊州刺史劉仁恩出江陵,蘄州總管王世積出蘄春,廬州總管韓擒虎出廬江,吳州總管賀若弼出廣陵,青州(州治益都,今山東青州)總管燕榮率水軍出東海。

    楊廣雖為元帥,但缺乏軍事經驗。隋文帝因而指定尚書左僕射高熲為晉王元帥府長史,尚書右僕射王韶為晉王元帥府司馬,軍中大事,都取決於高熲、王韶二人。

    開皇八年的十一月,秦王楊俊的軍隊,佔據漢口,有渡江規取武昌,切斷長江中流模樣,吸引了陳朝上游的軍隊,不敢下援建康。同月,楊素也從永安出兵,沿峽而下,陳朝江濱的鎮戊,不斷被隋軍擊潰。上游軍事的主動權,完全掌握在隋軍的手裡。

    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正月,賀若弼利用陳朝下游江防的空虛,自廣陵引兵渡江,攻下京口(今江蘇鎮江市);韓擒虎自橫江浦(今安徽和縣東南,面對江南之採石磯),渡江至採石(今安徽馬鞍山市西南採石磯),攻下姑熟(今安徽當塗縣)。於是賀若弼自北道,韓擒虎自南道,以鉗形攻勢,夾擊建康。鐘山一戰,賀若弼擊潰了陳朝的主力軍,韓擒虎也自新林(今江蘇南京市西南)直趨朱雀橋,攻入臺城。俘虜了陳後主叔寶。

    陳亡燕榮自東萊(郡治掖,今山東萊州),傍海入太湖,取陳吳郡治吳,今江蘇蘇州市)。行軍總管宇文述也進克晉陵(郡治晉陵,今江蘇常州市)、會稽(郡治會稽,今浙江紹興市)陳上游的軍隊,也紛紛解甲散兵,向隋秦王楊俊請降,只有陳湘州(治長沙,今湖南長沙市)刺史岳陽王陳叔慎(陳後主之弟),合眾抗隋,結果兵敗被擒斬於漢口。既而嶺南諸州,也都歸附於隋,於是陳朝全境皆平。

    從永嘉末年西晉王朝崩潰時起,中國經歷二百七十三年長期分裂的局面,至此南北復歸於統一。

    3、南北統一必然性

    這種南北的統一,首先,只有在北方各族大融合已經完成的基礎上才能出現。因為自秦漢以來,先後活動於中原地區的匈奴、羯、氐、羌、鮮卑、烏桓、丁零、費各族,到了北朝末年,已經和構成中華民族的主要骨幹漢族完全融合在一起了。

    中國北方的統治權,也已經由鮮卑貴族移轉到漢族大地主手裡(儘管這些漢族大地主帶有鮮卑化的成分)。這樣,自西晉末年以來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的形勢,已經緩和了下來,南北朝間的民族矛盾對抗狀態,已經不復存在,因而使中國南北部很容易地統一起來了。此外,北朝的均田和府兵制在這裡也起了不小的作用由於北朝均田制的繼續推行,日柳大大地增多,在均田制的基礎上擴大起來的府兵,也由於他們的經濟比較穩固,身份地位有所提高,因而兵源增多,戰鬥力加強;比較南朝自耕小農經濟日益衰頹,兵士身份日益低落,國力也因以不振,這兩種情況是截然不同的,因而南朝終於為北朝所並。

    而且,南北兩地在這兩三百年中,地方經濟都有巨大的發展,為了要使全國的經濟進步獲得發展,就有南北重新統一的必要。只有全國在政治上重新統一,大規模的公共工程如溝通南北經濟的大動脈運河的開鑿工程,才有可能進行。因此,這種政治上的南北統一,進而造成經濟上的南北統一,是完全符合當時人民的要求的,是完全順應歷史發展的趨勢的。

  • 17 # 嘿煥咧

    宇文闡(周靜帝)即位,任命楊堅為丞相。周靜帝即位時才7歲,還是個不懂事的小孩,所以楊堅就在鄭譯和劉昉的幫助下以外戚身份就控制了北周的朝政。楊堅當上丞相以後就開始了篡奪北周大權的計劃,先是騙北周宗室五王趙王宇文招、陳王宇文純、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達、滕王宇文逌到長安,雍州牧畢王宇文賢及趙、陳等五王一起被楊堅殺掉,楊堅又任用韋孝寬出兵打敗了尉遲迥,消滅了對自己有威脅的政敵。

    大定元年(581年)二月甲子日,北周靜帝以楊堅眾望有歸下詔宣佈禪讓。楊堅三讓而受天命,自相府常服入宮,備禮即皇帝位於臨光殿,定國號為“隋”,改元開皇,宣佈大赦天下。

    楊堅平定叛亂之後,統一天下的對手只剩下南方的陳朝和位於江陵一隅之地的西梁。開皇七年九月十九辛卯日(587年10月26日),廢西梁後主蕭琮,西梁亡。開皇八年(588年),楊堅以楊廣出六合、楊俊出襄陽、楊素帶領水軍出永安,共五十一萬八千大軍,三路大軍伐陳。八年十二月楊素沿長江擊破陳的沿江守軍,順流而東。但因為施文卿、沈客卿等扣留告急文書,導致陳朝無法把大軍從建康調出。

    開皇九年正月二十甲申日(589年2月10日),陳將任忠引韓擒虎攻入建康城,捉住陳叔寶,陳朝滅亡。

    不久,各地陳軍或受陳後主號令投降、或抵抗隋軍而被消滅,只有嶺南地區受冼夫人保境據守。

    開皇十年(590年)八月,隋派使臣韋洸等人安撫嶺南,冼夫人率眾迎接隋使,嶺南諸州悉為隋地。至此,天下一統。

  • 18 # 奔哥說歷史

    自從晉朝發生“永嘉之亂”,“五胡亂華”等事件後,中國分裂成南北兩塊,進入南北朝時期。後南朝經歷宋、齊、梁、陳;北朝經歷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代。北朝傳到北周時期時周武帝英年早逝,皇位給了他兒子周宣帝。宣帝年紀輕輕,幼年喪父,自然缺乏管教,所以昏暗無能,只知道驕奢淫逸,不管民生疾苦。

    而隋王朝的建立者是楊堅,楊堅的父親是西魏和北周的將軍,父親死後便由楊堅繼承爵位。周宣帝即位後只知享樂,不理朝政,而當時楊堅的官越升越高,已經是隋國公、上柱國、大司馬,而且楊堅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周宣帝當皇后,那麼自己也就成了外戚國丈。

    後來周宣帝也病逝了,傳位給當時還是個孩子的周靜帝,因為是小孩不能親政,所以國家大事便落在楊堅這個外公的手上,一來二去,楊堅就動了歪心思,透過將朝廷內的大臣逐漸換成自己的心腹,最終在公元581年,他從自己外孫手上奪取了北周的江山,改國號為“隋”。

    楊堅逐漸平定了北方以後,就看上了南方的土地了。當時南朝的國家是陳,陳主陳叔寶也是不問政事,沉溺於酒色之中,陳國已經是日薄西山。而且北方的農業就比南方發達,而且經濟條件也比南方高,再加上楊堅稱帝后幾年的勵精圖治,已經擁有了剿滅南朝、統一中國的實力。

    於是他在公元588年命次子楊廣統軍進攻陳國,一路勢如破竹,南陳的軍隊根本無法抵擋,最終隋軍在第二年攻下了南陳的都城建康,南陳滅亡。隋王朝是繼秦朝之後第二個統一中國的朝代。

  • 19 # 愛劈叉的螞蟻

    隋文帝楊堅是隋朝開國皇帝,至於江山是怎麼來的?就是處心積慮、篡位登基。

    楊堅出生在“弘農楊氏”,其家族是漢、魏、北朝及隋唐時期最著名的門閥士族。其父親楊忠官至隨國公,為北周建立做過巨大的貢獻。也就是說,楊堅是一個標準的官二代。楊堅年少時和一般人沒有什麼區別,也沒有什麼過人之處,讀書也不用功。

    就因為學習不好,也不願意學,很早楊堅靠著家族勢力進入官場,並步步高昇,俗話說棒打出頭鳥,一個官家公子哥沒有啥能力,卻升官如此快,當然會引起一部分人嫉恨。但是有家族的庇護,所以這些人都沒有得逞。在周武帝時期,楊堅的長女又成為皇太子王妃,楊堅的地位又有所鞏固提升。

    在周武帝時期,楊堅的長女又成為皇太子王妃,楊堅的地位又有所鞏固提升。隨著地位的提高,楊堅越來越感覺自己的處境很危險,隨時有被滅掉的可能。便加緊的利用一切去拉攏擴大自己的勢力。公元578年,北周武帝逝世,宣帝即位。自己的女兒當了皇后,身為父親,當然又的升官發財了,以至於在宣帝不在皇宮時,都是由楊堅主持日常政務。

    周宣帝這個人,年紀不大,但是昏庸荒淫,還大修土木,使的怨憤四起。楊堅這時候看到了時機,便開始籌劃篡位。宣帝雖然昏庸,但是警覺性還是有點的,便想除掉楊堅,但楊堅多精明,沒有給宣帝找到殺他的理由。

    第一步:掌握軍權,培養親信

    公元580年周宣帝決定南伐,但大軍還沒有出發,周宣帝就已病死了,年僅8歲的周靜帝即位。這下楊堅從岳父直接升級成外祖父了,一個8歲的孩子還是天真爛漫時,哪裡會去處理朝政。楊堅就在同僚的幫助下,偽造周宣帝遺詔,執掌了軍政大權。

    掌握大權後,楊堅又採取一系列措施來鞏固政權。並開始拉攏及培養願意以死效忠的手下。像文臣高潁,大將軍元弘、元胄,御林軍首領盧賁,還有很多位高權重的大臣都拜在楊堅門下。

    第二步:除宇文氏

    楊堅當時雖然把持了朝政,掌握了兵權。但是,當時宇文泰的5個兒子,在外各霸一方。還有一些皇親國戚擁兵自重。楊堅心理也沒有多少把握,感覺進退兩難。不過他娶了個好媳婦獨孤氏,獨孤氏鼓勵丈夫要大膽幹下去,並說:“現在事情都這樣了,你就像騎在虎背一樣,十分危險,下來就會被吃掉。你千萬不能優柔寡斷,只有繼續下去才能有出路、活路!”聽到自己老婆如此鼓勵和相信自己,楊堅牟足了幹勁,開始著手實施。

    楊堅先用計讓和他平起平坐的宇文贊放棄權利,然後在沒有公開宣帝的死訊時,藉口召五王回長安,並繳了他們的兵權。這下可把五個王給氣的要死,便開始想辦法找機會把楊堅弄死。趙王宇文招設計一場宴席,在王府中埋伏下死侍,邀請楊堅來王府。並在楊堅來的時候只允許兩個人進去,並只能在門口,不能進來。

    宴席時,趙王對楊堅十分客氣,直到趙王兩個兒子捧著甜瓜請楊堅吃,趙王用佩刀切開甜瓜,遞給楊堅,右手一隻攥著佩刀。在門口不能進來的元胄感覺不對勁,闖進宴席和楊堅說:“還有很多事情等著丞相處理,請您趕緊回去吧!”楊弘強行拉著楊堅離開,迅速出門,趙王帶著武士追殺,還好元胄用身體擋住大門,趙王出不去,楊堅才有驚無險的回到府中。

    隨後,楊堅便以謀反罪殺了宇文招、宇文遒,其他三王也很快被除掉。這樣,宇文氏的勢力基本上消滅完了。

    在勢力基本穩定後,楊堅又廢除周宣帝時的嚴厲刑法,停止洛陽宮的營建,平定地方上的軍閥王謙等人的叛亂,廢左、右丞相設定,只設大丞相,不久改稱相國。廢除所有對漢人的賜姓,恢復原來的姓。這一系列措施讓楊堅得到了廣泛支援。

    公元581年,楊堅派人為周靜帝寫好退位詔書,逼其退位,然後惺惺作態穿上了黃袍,登上皇帝的寶座。楊堅能佈局如此久,沒有被宇文氏殺掉,說明宇文氏的氣數已盡。與其說楊堅處心積慮篡位,不如說楊堅手段高明,心思縝密。

  • 20 # 崔浩暢談歷史

    研讀歷史,從歷史中總結經驗和教訓,學為己用,我們才能愈加明智、更易成功。

    現實生活中,我們在工作、幹事業時,有時會遭遇低效和失敗,那我們究竟該怎麼從低效和失敗中總結出經驗教訓,去創造下次的高效工作和迅速成功呢?

    或許,瞭解下楊堅稱帝建國的歷史,我們能從中總結出有價值的實用啟發。

    那麼就讓我們進入那異彩紛呈的古代,去探尋古人的建功立業智慧吧。

    公元578年,北周武帝宇文邕(yōng)駕崩,其子宇文贇(yūn)繼位。

    勵精圖治的宇文邕

    可惜,宇文贇胡作非為地殘殺重臣荒廢朝政、荒淫無道地沉迷酒色糟踐身體,以至於繼位兩年後,就掏空身體迅速病危。

    公元580年五月,年僅22歲的宇文贇病亡,臨死前沒留下隻言片語。

    此後一年內,先前還默默無聞的楊堅就脫穎而出,建國稱帝,取代宇文家族,在北周基礎上建立隋朝。

    清朝學者趙翼曾說:古來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

    遙想權臣曹操,奮戰三十多年,才為兒子曹丕立下稱帝建國的雄厚資本,保證曹丕廢漢建魏;

    奮戰一生、確保兒子稱帝建國的曹操

    遙想權臣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苦心經營三十多年,才為子孫司馬炎積攢到足夠改朝換代的深厚實力,確保司馬炎廢魏建晉。

    苦心經營一生、確保家族權勢的司馬懿

    為什麼前人稱帝建國如此艱難耗時,而楊堅卻能如此迅捷高效呢?

    楊堅的迅速稱帝建國,對於我們有什麼實用借鑑價值呢?

    其一,身心是革命的本錢。欲成大事者,先得修身養性,培養健康強健的體魄,養成泰山崩於前而不變色的強大踏實心態,懂得韜光養晦保全自身,才能可靠地踏實工作、穩固地幹成事業。

    楊堅是北周武將楊忠的長子,長於寺廟之中,晨鐘暮鼓、粗茶淡飯的生活,使楊堅從小就養成了簡樸莊重、健康有規律的生活習慣,而少年時期,父親楊忠對兒子的軍人式教導,又促使楊堅積極鍛鍊身體,錘鍊出了強健的體魄。

    取得天下迅捷高效的隋文帝楊堅

    此後,在成就大事前,楊堅經歷過幾次危險萬分的時刻,這些憂患切實地錘鍊了他的心智和意志:

    第一次,因為西魏忠臣獨孤信曾與北周權臣宇文護明爭暗鬥過,而楊堅又娶了獨孤信之女獨孤伽羅,所以宇文護想收楊堅為己用時,楊堅聽從父命,明哲保身地刻意與宇文護保持距離,於是,新恨舊怨加起來,宇文護更仇視楊堅,想謀害他。不過,由於楊堅侍母至孝名聲很好,又有將軍侯壽、侯伏的保護,所以,在這種好名聲和朝廷重臣的保護下,宇文護不好盲目處置他,楊堅得以逢凶化吉。

    連續殺掉西魏一位皇帝、北周兩位皇帝的權臣宇文護

    第二次,周武帝宇文邕殺死宇文護、執掌大權後,齊王宇文憲對宇文邕勸道:“普六茹堅(即楊堅)相貌非凡恐非常人,臣弟每次見到他,都不自覺地感到有失身份,所以臣弟覺得楊堅不會久居人下,陛下需儘早提防,爭取早日除掉此人!”

    不久,皇帝親信重臣王軌也向宇文邕進言道:“陛下雖英明神武,可惜皇太子並非社稷之主,陛下沒有好兒子可以繼往開來,而普六茹堅,從相貌上看就不是甘願臣服之輩,須提防他謀反啊!”

    面對弟弟和親信的輪番勸說,宇文邕心懷自信地回道:“楊堅最多隻能當個將軍,皇位是屬於有天命之宇文家的,豈是他人說想爭取就能爭取到的?”

    事後,楊堅感知自己竟無聲無息地躲過兩次鬼門關,便開始苦練韜光養晦低調謙遜的行事作風,意圖化解皇帝的猜忌防範和欲加之罪,憑此作風,楊堅再次化險為夷。

    第三次,楊堅的女兒楊麗華,嫁給了宇文贇,成為眾多皇后中的一員。

    可是身為皇帝老丈人的楊堅,雖然因皇親國戚的身份升任為群臣之首的大司馬,可他卻並沒享受到多少尊崇。

    因為宇文贇在宇文邕生前,經常遭受老爹的棍棒教育,所以他當上皇帝后,也經常用棍棒來教訓他的大臣們,甚至不惜打死大臣。

    有天,宇文贇獨自召楊堅進宮覲見,楊堅進宮前,皇帝對左右侍衛說道:“若待會兒楊堅在見朕時,神色有任何異常,就給朕立刻殺了他!”

    可能由於訊息洩露了,再加上楊堅早就養成了沉穩淡定、喜怒不形於色的優良作風,所以無論宇文贇多麼得脾氣暴躁歇斯底里,無論宇文贇多麼得強詞奪理盛氣凌人,楊堅皆不卑不亢神色如常地冷靜對答踏實應對,楊堅均柔軟應對而不失韌性,平和對答而不失莊重。

    終於,雞蛋裡想挑骨頭的宇文贇,終究沒能抓住岳父什麼把柄,楊堅得以全身而退。

    總之,雖然楊堅或許相貌非凡,有君臨天下的潛力和行事風格,容易惹人猜忌,但楊堅懂得適時低調化自己的言行,並透過聯姻皇室來降低皇帝的警惕,讓皇帝抓不到他的把柄,遂得以保全自身,安身立命,這是楊堅謀朝篡位的基礎。

    其二,楊堅能夠入主中樞,執掌北周大權,是因為他有幾位關係親密的帝王近臣。有這種朋友,退可知曉皇帝意圖、站好政治隊伍明哲保身,進可在關鍵時刻入主中樞、主持軍國大事。

    司馬懿能夠成為魏明帝曹睿的託孤重臣,就在於他平時注意深交厚結皇帝近臣孫資、劉放,與他們保持長久親密的關係。

    所以在曹睿病危迷糊地尋求託孤之人時,孫資、劉放才竭力向皇帝推薦親密的司馬懿,而病弱的曹睿不得已,只好耳根子軟地同意向司馬懿託孤,這為司馬懿後來獨攬大權奠定了基礎。

    與司馬懿相似,楊堅也有兩位比較要好的朋友,他們是內史上大夫鄭譯和御正下大夫劉昉(fǎng),是宇文贇的親信愛臣。

    有這兩位皇帝近臣作為朋友,楊堅從中獲利不小:在平時,楊堅能透過與劉昉、鄭譯的密信交流,得知皇帝的秉性喜好和施政方向,進而有針對性地迎合皇帝的喜好,減輕皇帝的猜忌處罰之心。

    而關鍵時刻,兩位朋友的幫助,竟能改變楊堅的命運。

    公元580年,北周宣帝宇文贇病危時,口不能言,身邊只有劉昉、鄭譯、顏之儀等親信近臣,可這些近臣,搖唇鼓舌逗樂君主還可以,一旦臨危受命承擔重任治國理政,則個個都頗有自知之明地不堪重任臨陣退縮。

    為了繼續保全各自將來的身家性命和榮華富貴,劉昉想到了關係很好的老同學楊堅,而鄭譯也想到了關係親密的楊堅,所以,劉昉、鄭譯便打算私立遺詔,詔命楊堅入朝輔政,

    於是,想幹就乾的劉昉、鄭譯便一起到隨國公府拜訪楊堅,並告知皇帝病危的訊息,想請楊堅入宮掌控大權。

    由於有了之前皇帝的諸多試探和眾多大臣被打死的前車之鑑,楊堅起初頗為謹慎地連番推辭。

    可帝位交接時刻,稍遲片刻就可能由成王淪為敗寇,為了節省時間迅速成事,劉昉便急忙道:“你想當輔政大臣,我們就輔佐你一起幹;你若不想做,我們再去找其他人一起幹。你自己斟酌,儘快下決定吧。”

    楊堅見劉昉等人不是在替皇帝試探自己,便跟著劉昉、鄭譯到皇宮中接受皇帝託孤。

    不過,楊堅到宮裡時,宇文贇已駕崩。

    於是,劉昉、鄭譯開始草擬由年幼皇子宇文闡繼位、由楊堅輔政的詔書,並讓顏之儀附屬簽名,顏之儀拒絕簽署,楊堅等人一見如此難辦,便有些猶豫不決。

    關鍵時刻鼓勵丈夫銳意進取的獨孤伽羅

    在這個關鍵時刻,楊堅妻子獨孤伽羅派心腹入宮向丈夫進言道:“如今,夫君專權大事已然呈騎虎難下之勢,但夫君絕不能臨陣退縮!為何?因為宇文護退縮即死遂遺臭萬年,高洋進取稱帝遂名垂千古,所以,當權臣究竟該何去何從?一目瞭然,夫君加油!”

    聽到妻子的睿智鼓勵,楊堅一掃躊躇之風,奮然繞過顏之儀,找人代簽了事,隨後將皇帝遺詔宣示朝中重臣。

    同時,皇宮中的楊麗華,也身為新任皇太后,公然支援父親楊堅輔政。

    最終,在皇宮內外眾多勢力的支援下,楊堅排擠掉其他競爭者,成為北周的右丞相、總知兵馬事。

    正所謂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楊堅此舉,可謂恰逢其時、當仁不讓地奪取了北周大權。

    而其發端,就在於楊堅與皇帝近臣劉昉、鄭譯的關係親厚。同時,這些優勢,也離不開楊堅平時對劉昉、鄭譯的前後打點、深交厚結和長久的和諧互利式相處。

    由此可見關鍵人脈的重要性,我們平時也要深交厚結能對我們命運產生巨大影響的潛在朋友,因為不定什麼時候,我們便會得到對方的幫助,成就一番豐功偉業。

    其三,知人善任、馭人有方,是楊堅先穩固權位,再謀朝篡位的最重要原因。楊堅用對智謀文臣,保證了國家法律完善國泰民安;用對智勇武將,則迅速平定了忠於宇文家族勢力的諸多叛亂,進而完全掌控了國家政權,徹底穩定朝綱。最終,在這些智謀文臣和智勇武將的聯袂支援下,楊堅登上了隋帝國的皇帝寶座、成功君臨天下。

    皇帝身邊朋友的幫助,可以如錦上添花般助己奪得高位,但要穩固地位進而謀朝篡位,則需另找親密戰友共同奮進。

    平心而論,在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中,楊堅的文武資質,都不高,甚至可以稱得上是平庸無奇。

    論文韜,楊堅並不喜歡讀書學習,被臣子引經據典地嘲笑挖苦後,楊堅只能無力反駁地自我解嘲道:“朕雖不通詩書,但也知道你出言不遜。”

    論武略,楊堅也不如父親楊忠那樣勇猛異常驍勇善戰,出身將門的他,並沒有巨大的戰功支撐自己地位。也就是說,在武功方面,楊堅只是一名在父親巨大戰功下繼承父位的官二代;

    那當好一名權臣或謀朝篡位成為一名開國帝王,最需要哪種素質呢?

    是武功非凡戰功卓著嗎?還是文采非凡名滿天下呢?

    都不是!

    劉邦武功不如韓信、項羽,文韜不如張良、陳平,可他能成為漢朝開國皇帝;

    曹丕武功不如曹彰,文才不如曹植,可他能成為曹魏開國皇帝;

    劉備武功不如關羽、張飛,文韜不如黃權、法正,可他能成為蜀漢開國皇帝;

    北齊開國權臣高歡

    高歡武功不如爾朱榮、高敖曹,文韜不如王思政、韋孝寬,可他能成為北齊的開國權臣;

    宇文泰武功不如楊忠、李虎,文韜不如蘇綽,可他能成為北周的開國權臣。

    總結他們的共同點,有一點非常關鍵,那就是他們都能知人善任地用人、城府深沉地馭人。

    由此可見,當好權臣併成為開國皇帝,最重要的素質,不是戰功顯赫武功高強,也不是學富五車文采飛揚,而是知人善任用才翱翔,城府深沉防才囂張。

    而楊堅,正是如以上創業者那樣知人善任、城府深沉的權臣、開國皇帝。

    知人善任、城府深沉的楊堅

    當上權臣,需要劉昉、鄭譯這樣的先皇近臣,確保自己近水樓臺先得月地入主中樞獨攬朝政。

    可要文武兼顧地保住權位,進而如臂使指般號令四方、謀朝篡位,就不能靠這些摸準皇帝喜好、投其所好的佞幸近臣了。

    為此,楊堅需要文能安邦、武能定國的社稷之臣,於是,楊堅開始慧眼識人地辨才用人。

    在文治天下、安定朝野方面,楊堅招攬了李德林、蘇威(蘇綽之子)、高熲(jiǒng)等智謀文士。同時,在武略四方、平定叛亂方面,楊堅收服了韋孝寬、王誼、梁睿、楊素、李穆等百戰名將。

    於是,在這些謀臣武將的輔佐下,楊堅制定了控制諸王,最大限度爭取外地將帥和突厥的支援,收回外地不服之將帥的兵權,武力出兵解決各地不服的將帥和諸王,穩定朝綱,最後再謀朝篡位的政治、軍事戰略,並且開始付諸實行:

    首先,為防止外地將帥與諸侯王勾結起來反對自己,楊堅秘不發喪地以宇文贇的名義下詔,釜底抽薪地用趙王之女要遠嫁突厥為理由,召集趙王宇文招、越王宇文盛、滕王宇文逌(yōu)、陳王宇文純、代王宇文達到京城長安,待五王到達國都後,楊堅立即將他們禁錮在京城嚴加監視,防止其暗中謀反興風作浪;

    其次,在580年五月,楊堅為宇文贇發喪,並派忠於自己的韋孝寬去河北取代時為相州總管的蜀國公尉遲迥,同時要求尉遲迥入朝為先帝治喪,尉遲迥見楊堅又想釜底抽薪地收奪自己兵權,便迅速準備,起兵造反。

    能徵善守、喜好用間諜的多面人才韋孝寬

    韋孝寬見尉遲迥情狀,遂機警而返,沒被其挾持迫害。隨後,楊堅任命韋孝寬為元帥,帶領宇文忻、梁士彥、楊素、崔弘度、宇文述等人率軍平定尉遲迥的叛亂;不久,由於將帥不和,楊堅又派高熲為監軍,協助韋孝寬統兵馭將。

    緊接著,韋孝寬和宇文忻使用迅速渡河、斷己後路、背水一戰的戰術,動員全軍視死如歸地擊敗了尉遲迥的前鋒軍。

    後來,在與尉遲迥主力軍作戰時,宇文忻攻擊戰場後方圍觀的鄴城百姓,百姓一見危險就立刻向後潰逃,宇文忻趁機鼓動眾將士道:“叛軍敗了!叛軍敗了!”

    宇文泰外甥、忠於宇文氏的尉遲迥

    不明情勢的尉遲迥軍一聽此言,皆人云亦云地狼狽北逃,趁此良機,韋孝寬率軍掩殺,尉遲迥軍大敗。

    結果,尉遲迥兵敗自殺,叛亂被平息。

    再次,與尉遲迥起兵反對楊堅相呼應,益州總管王謙、鄖(yún)州總管司馬消難也相繼起兵反對楊堅,對於這兩位實力較弱的藩鎮勢力,楊堅分別派柱國樑睿和王誼率軍前去討伐,不久,王謙戰死,司馬消難叛逃至南朝的陳國,這兩處叛亂也被平息。

    然後,楊堅派司衛上士長孫晟(shèng)護送千金公主到突厥,與突厥聯姻交好;

    緊接著,楊堅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先後殺死畢王宇文賢、趙王宇文招、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達、陳王宇文純、滕王宇文逌,並將他們的子嗣盡皆屠殺,以絕後患!

    最後,等到尉遲迥、司馬消難、王謙等人的叛亂被平定,宇文氏王族被斬殺殆盡,突厥與北周和睦相處後,楊堅在親信文臣武將的參謀下,開始邁起謀朝篡位、君臨天下的步伐:

    公元580年十二月,因平定“內憂外患”之功,楊堅被朝廷封為隋王,加九錫,並享有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的特權。

    公元581年二月,楊堅逼迫周靜帝宇文闡禪位給自己,正式稱帝,建國為隋,定都長安,改元開皇。

    楊堅廢北周、建立隋朝

    綜上所述,文不成、武不就的楊堅能夠成功謀朝篡位、迅速在一年內就稱帝建國君臨天下,主要因為:前半生楊堅生活規律體魄強健,能夠韜光養晦小心低調地周遊於官場,遂得以保全自身及家族安危,同時楊堅注意與皇帝近臣搞好關係結成密友;於是在皇帝駕崩的關鍵時刻,妻子鼓勵楊堅不要猶豫、趁勢而進,密友為保全自身更拉攏楊堅入主中樞、攫取大權;隨後,楊堅慧眼識人,發掘眾多文武兼備的社稷之臣輔弼自己根除內憂外患,坐穩最高權位;最後,地位堅如磐石的楊堅,順理成章地稱王稱帝、開基建國。

    楊堅如此迅捷地高效謀朝篡位、稱帝建國,對於我們有什麼實用啟發呢?

    其一,欲成大事,必先修心養性,磨練心智,鍛鍊自己的身心、爭取強健的體魄,培養韜光養晦、多謀善斷的優良素質,如此才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飛則已、一飛沖天的成功奠基之道。

    北周武帝宇文邕,吸取哥哥宇文覺剛果反抗權臣卻被害死的敗亡教訓,借鑑哥哥宇文毓不知韜晦又被毒死的慘痛教訓,在權臣宇文護的嚴重威脅中小心翼翼地輾轉騰挪,巧妙修心養性,磨練堅忍的心智,又透過下象棋,培養韜光養晦、多謀善斷的身心素質,同時找尋時機反客為主。

    終於,在572年的一次家宴中,宇文邕殺死宇文護,奪得北周軍政大權,進而一鳴驚人、一飛沖天地攻滅北齊、成就統一北方的事業。

    可反觀太子宇文贇,在父皇的棍棒教育下,他沒有任何生命危險地安逸著長大,雖然父皇威逼著命令他修心養性、磨練心智、勤習政務、錘鍊才能,可他表面遵從,暗地裡還是有恃無恐地與宵小之人隨意吃喝玩樂、任性荒廢人生,沒有悉心培養修心養性、韜光養晦、仔細謀劃、冷靜決斷等素質的意識。

    所以宇文贇稱帝后,只會率性而為地挑戰極限糟踐身體,只會胡作非為地殘害忠良荒廢朝政,終於,自作自受的他在22歲就掏空身體暴病身亡。

    再觀楊堅,在宇文護、宇文邕、宇文贇掌權時,他一直都在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地修心養性,一直在韜光養晦,並與妻子互相鼓勵、互相切磋地磨鍊多謀善斷、慧眼識人、知人善任的才能,一直在錘鍊泰山崩於前而不變色的強大心智,所以他能夠在面對數次生死之局時,均從容淡定地巧妙化解轉危為安。

    其二,在家靠父母妻兒,在外靠良師朋友,所以我們在家要孝順父母、愛護妻兒,為將來工作提供便利;在外則要深交厚結對我們人生有正向幫助的良師益友,這樣將來我們成就事業,往往會事半功倍。

    宇文邕能夠奪得大權君臨天下,就在於他在家團結眾兄弟智殺權臣宇文護;宇文邕能夠攻滅北齊名垂青史,就在於他在外能夠團結眾多良師益友,去群策群力、集思廣益地擊敗分崩離析的北齊君臣。

    反觀宇文贇,之所以身敗名裂遺臭萬年,在於他在家對父母不孝、對妻妾隨意打罵侮辱、對兒子缺乏管教、對叔叔宇文憲、宇文孝伯妒害冤殺、對兄弟不知團結互助,在外則勾結一群只會溜鬚拍馬、吃喝玩樂的狐朋狗友、禍亂朝政、棒殺殘害忠良,這些導致關隴貴族的眾多重臣對宇文皇族大失所望,可以說,是粗暴殘虐的宇文贇將本來忠於皇族的大臣們推向了楊堅一方,是治國無方的宇文贇促成了楊堅的迅速成功。

    再觀楊堅,能夠謀得時機攫取朝廷中樞大權,就在於他在家孝順父母愛護妻兒、博得孝順美名、令宇文護想害他卻忌憚物議投鼠忌器,同時也讓楊堅得以順利繼承父親的高官厚爵,進而取得與劉昉、鄭譯平等結交的地位,可以與他們深交厚結,此後,為贏得周武帝宇文邕的青睞,楊堅將女兒嫁給宇文贇,緩解君臣關係的同時,還積累起皇親國戚的雄厚政治資本。

    所以,楊堅在關鍵時刻,才能憑藉密友劉昉、鄭譯的協助、愛妻的鼓勵和女兒的幫助,在眾多北周眾臣的無奈眼紅中,遊刃有餘地入主中樞執掌大權。

    可見,一個人的迅速崛起和快速成功,是多方面長期共同作用的必然結果,絕非一蹴而就的偶然結局。

    其三,知人善任地用人,分清輕重緩急地做事,工作才會井井有條地迅速做好、事業才會蒸蒸日上地不斷壯大;城府深沉地馭人,個人地位和權勢才不會被人別有用心地攫取和篡奪。所以兩者不可偏廢,我們均需仔細磨鍊這兩方面能力,方能幹成事業、穩固高位。

    宇文邕能夠將北周國拓展至最大疆域,就在於他懂得知人善任:韋孝寬擅長滅國戰略的制定和間諜戰術的實施,宇文邕就用他制定平齊戰略,釋放謠言離間北齊皇帝與北齊名將斛律光的關係,進而借刀殺人地滅掉斛律光;宇文憲智勇雙全英勇善戰,宇文邕便用宇文憲從軍征戰;宇文孝伯、王軌聰明絕頂,宇文邕就用他們參謀軍機出謀劃策;梁士彥勇猛強悍擅長守城,宇文邕便任用他防守平陽挫敵銳氣……

    可以說,宇文邕非常擅長因人制宜地合理用人,因時制宜地科學辦事,同時長期的傀儡生涯,也令他養成了淡定沉穩、深藏不露的高深城府,這也有利於他穩固權位駕馭眾臣。

    反觀宇文贇,他勾結一群小人禍亂朝野風氣,殘殺宇文憲、宇文孝伯、王軌等,棒擊眾多朝臣威脅屬下的生命安全、打壓屬下工作積極性,可以說,宇文邕根本就不會知人善任地用人,同時他也簡單粗暴、不知掩飾地毫無城府。因此,宇文贇也無法駕馭眾臣,從其平時的棒擊大臣、臨終託孤都難以得償所願,便可窺一斑。

    再觀楊堅,他也懂得知人善任、因時制宜地用人處事:李德林、高熲奇思妙想不斷,楊堅便採納他們的奇謀妙計,制定穩固權位、平定內憂外患、稱帝建國的戰略戰術;韋孝寬資歷雄厚能攻善守,楊堅便用韋孝寬頻重兵平定尉遲迥叛亂;王誼、梁睿能征善戰,楊堅便用他們平定王謙、司馬消難叛亂;元胄膽大心細不畏權貴,楊堅便用他與宇文氏諸王鬥智鬥勇,並最終將諸王族斬殺殆盡……

    同時楊堅為人深沉喜怒不形於色,往往能夠鎮住眾臣、輕鬆馭人。

    所以楊堅得以透過知人善任平定內憂外患,透過高深城府震懾眾臣、穩固權臣地位,進而迅速謀朝篡位、稱帝建國。

    最後,祝願我們都能夠學習宇文邕、楊堅的優點,摒棄宇文贇的缺點,進而趨吉避凶地高效工作、快速創造成功的事業。

    加油,想盡快出人頭地、建功立業的兄弟姐妹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漢蘭達和奧德賽的七座,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