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shining9999
-
2 # 下雨爬山等彩虹
讓我來告訴你真相,為什麼我們從小學就開始學英語到大學畢業,為啥學了十多年的英語和歪果仁交流還是有障礙?應試教育害的喂,語言是用來交流的喂,試卷上的題並不能運用到生活中,學好英語其實很簡單喲,那就是多說就行了耶✌️!
-
3 # 擇善者為友
原因大概有以下幾種:(一) 應試教育造成高分低能,在大部地區普遍存在重語言知識輕言語能力的教學模式,忽視語言的聽、說能力的培養,從而導致耳不能聽、口不能說,即所謂的“啞巴英語”現象。殊不知,語言是一種交流思想的工具,我們學英語目的是能夠使用它,而不是成為語言知識專家。(二)缺乏語言交際環境,語言學完後無“用武之地”,平常純英語交流機會甚少,缺乏語言實踐環境。實踐證明,語言在互動、活動中學,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 過分強調語言的準確性(accuracy)而非流利性(fluency),導致不敢開口說英語,尤其是我們中國學生怕犯語言錯誤。殊不知,老外說的英語大部是破碎英語(Broken English),十分口語化(oraⅠ English),但他們能交流順暢,沒有任何語言障礙。(四) 學習方法存在問題,在高考、中考指揮捧的指引下,叫你走東,你不敢走西,應試成為他們的唯一目標,導致學習目標不明確,須知應制定一套提高語言技能(language skiⅠls)訓練計劃,然後有條不紊地加以實施。還要記住以下兩條規則:(1) Try to build language skills through lots of practice.(透過大量操練構建語言技能。)(2) You learn to do what you do.(在做中學。)
-
4 # 神奇教育之旅
其實啊,不用太高水平,高中畢業就可以進行基本的口語交流。
真實的口語交流比考試好玩多了
尤其是面對外國人交流,你會很賣力,你試圖去聽懂對方,也努力讓對方明白你。
這種真實情景的面對面的溝通會讓你感覺到英語的幫助,英語的工具作用,順暢的高效的交流讓你體驗到語言的魅力。
誰會懷疑自己的溝通能力,就看你的動力大不大
比如,作為男生的你,遇到一個漂亮的外國小姐姐,你很心儀,你很喜歡,你想拿下她,你說你的高中英語能不能噴發出來!
問題是:絕大部分人缺乏這樣真情實景的交流機會,一旦擁有這樣的機會,你會享受其中!
-
5 # 絹芮姐姐
因為1:中國以應試教育為主,聽說能力不是特別好
2.大部分人學到的還是中式英語
3.不夠自信,不願張口,一但說錯或者表達不清楚容易變慫就不敢再對話
4.大環境下說英語的人不多,除非工作需要,越不說越忘得快
-
6 # 種花逸
從小到大都在學英語,但真正用到英語的的地方寥寥無幾。不常用的東西,大腦的反應自是沒有常用的事物反應快。
在西安,兵馬俑外頭,你會發現擺地攤的大媽會手腳並用的操著一口陝西方言版的英語同外國遊客介紹著自家的產品,也讓外國友人體驗一把中國大媽們擺地攤兒的熱情。
那些大媽也許就只會那麼一點點的常用語,但因為她們將這一點點的英語學以致用了,所以,她們的地攤兒業績不錯喲!
我們的確是學了無數年的英語,追溯起來那也曾為英語抓破腦袋,絞盡腦汁,但是我們用到的地方就是英語課,英語作業,還有英語考試,其它時候很難與英語碰面。
因為本身就很少去說英語,畢業以後就更少接觸英語,所以,不難發現,自己英語水平越來越低,簡直是飛流直下三千尺,到了後來,就很難與外國人進行簡單交流了。
故而,老祖宗說讓我們學以致用,真不是白說的[捂臉]
-
7 # 老逗
因為你不是在學一門語言,你是在努力拿證書,僅此而已!學校教育的目的也不是讓你掌握一門語言,二十讓你過四六級,拿證。
-
8 # 一仔1
首先,咱們學的水平真不咋地。其次,咱們學的表達就像與外國人兩個語言體系。我就是一個重度英語愛好者,整天看英文報紙。
-
9 # 比紙薄的命
因為他說的你聽不懂 你說的他也聽不懂 只有跟老外共事一段時間 一個眼神他都會懂 用不到溝通 別問我是怎麼知道的 我現在英語還不好 但是彼此都有默契
-
10 # 枝繁葉茂的三棵大楊樹
很多人學了好多年英語,但是,真正遇見了一個外國人卻張口結舌。原因是:長期的英語學習是為考試而學習的。
英語是中招,高招的重點科目,考察的手段是筆試,不管你口語表達如何,發音標準不標準,只要能作對所給的題目,就能得到分數。更有甚者,對於英語考卷中的單項選擇題,有的選擇對了,可能這道題目他不完全理解,只是僥倖罷了。
所以,儘管學習英語多年,只是答題的機器,對於口語交際這塊,卻是空白,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啞巴英語,只會做筆試,不會去真正的和外國人交際。
-
11 # 英語五步法
任何語言的母語學習都是先學語言、後學文字的。沒有先學文字、後學語言的,也沒有文字和語言同時開始學習的。
比如母語/漢語,就是聽和說,是和聲音打交道,聲音有自己的含義。這些都是小孩從零歲到七歲上學之前的事。上學以後才開始學文字,和文字打交道,練習閱讀和寫作能力。英語和英文也是這個道理。
難怪:耳朵是聾的,嘴巴是啞的,眼睛是盲的,腦子是木的。
-
12 # 梁曉嵐英語六十年
其實,開口很容易啊。所謂的不會交流,那是因為他們那個並不是學英語,而是學刷卷子。英語學習的過程和步驟,應該和漢語一樣,一年級學寫字,二年級學造句,三年級學作文。
另外,只要頭腦中儲備足夠,調出來還是不難的。開不了口原因其一主要是一個心理問題,和不知道說什麼。我教成人開口,從我開講到學生開口,只用三分鐘。當然,不包括開課前的大約半小時心理疏導。我結合了小學語文課的方法。
-
13 # 使用者2631499523702
世界上什麼都難騙中國,英語是最好騙的,很多學了很久的英語沒用過,很久沒用交談語音也不準,設學什麼英語,他20幾歲到外國沒學比學過多年的英語還要好多了。
-
14 # 中英雙語語言和文化
首先這種情況說明學的是所謂的"假英語",也就是重在訓練學生了解語言結構層面的語言素材,如大多數教材,如新概念,用來交流的"口語"必須要在真實語境中去學,要反映語言背後的文化的素材,所以理想的素材是電影或美劇或英美人的vlog。第二,這種情況多數是"啞巴英語",也就是看得懂文字,但聽說不行,糾其原因在於平時"視覺型"學習過度,"聽覺型"學習不夠,所以要改變過多用眼睛學習的習慣,多聽電影,音樂,有聲書,美劇等。
總之,聽力輸入量變必然產生口語質變,所以如果說不出來,肯定是聽力輸入不夠。
-
15 # 夏恩online碩士英語
間單的說:如果學習英語時一開始發音沒學好,而後英語學了很久又很久,卻怯於加強發音,那真的只能是個半調子,沒自信開口說。
-
16 # 筆墨丹青張小可
英語在我們國家推廣了多年,但普及程度依然還是侷限於學校、英語相關的行業,普通大眾真正拿來使用和表達的少之又少。以前要到初中才開始系統地學英語,現在早教、幼兒園都已經大規模地在推廣美語/英語,但還是很多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一般。究其原因,大致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探討。
(1)英語是一個技能,需要同時運用協調大腦思維和身體肌肉的技能。我們大多數人的英語學習更多是停留在考試卷上做語法正確,選出正確的一項,機械性地跟讀錄音和音訊檔案的發音,沒有形成互動性互動,得不到大腦皮層的應激反饋和自身語言肌肉的協調運作,這也就無法聽懂對方(來自不同國家講英語的人)講什麼,尤其是對話中再加上一些俚語俗話和口音,那就真的如同聽天書了;其次,我們在中學段更多是在學習書面表達(詞法、句法、語法等),但能按照套路寫英文作文,不代表可以在大腦裡快速組織語言,我們大多停留在受到語言刺激後,進行機械組合翻譯,再思考如何應用所知的詞彙、句子來表達意思,但口語交流是瞬時的,不會停留在一個句子、單詞太長時間,當我們說不出來或講不下去的時候,就沒有後面的繼續交流了,甚至以後都不想再和外國人進行口語交流了,有了畏懼心理。
(2)英語實際應用環境。我們學習了多年的英語,會發現實際口語交流的時間可能僅僅是在英語課堂或英語角活動時才會用得到,平常不會刻意或下意識地去進行英語對話,因為會感覺很尷尬,害羞(男孩和女孩都會),當我們缺乏這些語言的應用環境後,也就失去了運用語言交流溝通的能力,所以再碰到和外國人交流時,又如同小孩一樣不知所措,得從頭再來。
因此,我們要想和外國人有效而且深度的溝通交流,需要做到一下幾點。
1.不畏懼外國人
在中國,我們的大語言環境是中文,所以碰到外國人,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不卑不亢地去交流,不失禮貌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
2.選取多種溝通方式
和外國人交流不要總侷限於書本上教的天氣、愛好、家庭之類的,可以從碰到外國人的場合、活動、身邊的事物、衣著打扮、造型等等,選取一個話題,繼而延申到不同的話題,這樣慢慢話就說開了,就能讓交流和溝通順暢地進行下去了,當我們有單詞或句子不會表達時,也可以藉助肢體動作、手勢等來輔助自己的表達。
3.不要太過擔心語法問題
日常交流不等同於規劃的書面表達。流利度(能基本完整表達自己想說的句子)和清晰度(確保發音不是太過離譜)才是關鍵。即使是本地人有時候也會犯語法錯誤,所以死摳語法是大忌,不用太過擔心語法的細節。
4.語速問題
一般來說外國人與中國人初次交談的態度都是比較友善的,他們的語速都會相對來說慢一點,所以也不必太過擔心。只要耳朵的應激能力能跟上就可以了。等以後交流的頻率多了,能適應正常的口語表達了,其實你會發現自己的語速是能和外國人同步的。
5.口音問題
以往我們聽到的音訊和錄音檔案大多是依據牛津大學出版社的標準英式發音,有時再參雜一些美式發音,不管如何,聽到的發音都是很標準清晰的。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可能每次碰到的老外都是英國人或美國人,有可能是在印度講英語的法國人,在巴黎將英語的巴基斯坦人。全世界有近7000多種語言,還有一些太少的native talker沒有被記錄,所以想要先交流,就先大膽開口,等有了這個膽量再去糾正一下發音,磨練磨練就好了。
學習外語,更多是學習一種思維方式和文化,不要把它當作累贅,多去思考和應用,就能掌握了。
-
17 # 程式設計師讀書俱樂部
首先我們分析一下,能跟外國人簡單的交流需要有一定的口語能力。
口語怎麼來?需要長時間有效的針對性訓練。
所以和老外能簡單溝通的3要素是時間長、效率高、針對口語。
很多人學很多年英語還是不能和老外溝通,就是因為這3要素沒做好。
1、有效學習英語的時間少這裡所說的長時間是指學習英語的時間。而不是其他時間。
很多人學了很多年的英語,真正花在學習英語上的有效時間是多少?
有人每天學習英語的時間是8小時,一年接近3000小時。
有人每天學習3分鐘,一年也學不了20個小時。
看上去都是學了幾年的英語,其實在時間上就是天壤之別。
有人學習就是磨洋工。
精英和普通人的區別就是他們更會利用時間。
如何延長學習英語的時間?
做好時間管理,如果有一分鐘的空閒,可以看單詞。如果有10分鐘的空閒就能看一個句子。如果有一個小時的空閒,就能練一段對話。時間就是這樣擠出來的。每一個時間粒度都可以拿出來學不同的內容。
2、學習效率低即使學習時間一樣,效率也是不一樣的,同樣一堂課45分鐘,同樣上課下課,有人拿高分,有人名落孫山。
學霸和學渣的區別就是學霸的學習效率更高。
我開了10年的車也賽不過韓寒,打了15年的檯球還是贏不了丁俊暉。
就是這個道理。
如何提高學習效率?
1、刻意練習。
針對薄弱環節各個擊破,最終完成整體的突破。比如發音不過關,就單獨拿出一段時間專心練習發音,哪個音發不準,就專門練習這個音。刻意練習的精髓是有效及時的反饋,如果有老師能指出你的錯誤,提出建議,那進步會更快。
2、創造整塊的時間
3、不注重口語學的時間也挺長,效率也還可以,但是平時不注重口語。時間再長也是啞巴英語。
還是不會跟外國人進行簡單的交流。功夫要花在合適的地方就達不到效果。
如何提高口語?
大膽的說出來,有很多同學說不好英語是因為不敢說,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說出來。當然你得在私下裡練的差不多。不敢說可不是因為膽小,是因為沒學好,沒自信,自信不是盲目,是建立在實力的基礎上,心裡有貨,嘴就不打滑。有條件的可以找老外聊天,找外教,很多軟體就能連線外教。當然是在有一定口語的基礎上,否則白花錢,畢竟外教學費不菲。看一些美劇之類的,模仿的讀出來。開始放慢播放速度,0.5倍。慢慢的加速,當加到1.5倍速度的時候還能聽懂,能模仿讀出來,別的不說,和老外簡單的交流是夠了。有人口語不好不是口語不好,是根本不知道說什麼,詞彙量不夠。這時候就得積累詞彙量,當然如果知道一些近義詞句替換的技巧,可以少用一些詞彙。Ps: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
18 # 七籽老師
語言最重要以及最大的用處就是交流,學多年英語都沒法跟外國人交流那說明平時的學習重點沒有放在口語能力方向,或者就算放在了口語方向上,學習效率沒有提上去,並沒有付諸實踐。
流利的口語怎麼來?這需要長時間有效的針對性訓練。
所以能和老外進行流利溝通,需要保證足夠的學習時間及學習效率,有方法提升詞彙,以及相應的實踐練習。
以下是相關的建議供大家參考:
如何提高口語?
1 大膽的說出來,有很多同學說不好英語是因為不敢說,其實真正的口語交流重在能聽懂和能表達,別人不會太注重你的發音,當然你得在私下裡練的差不多。不敢說可不是因為膽小,是因為沒學好,沒自信,自信不是盲目,是建立在實力的基礎上,心裡有貨,嘴就不打滑。
2 有條件的可以找老外聊天,找外教,很多軟體就能連線外教。當然是在有一定口語的基礎上,否則白花錢,畢竟外教學費不菲。
3 看一些美劇之類的,模仿的讀出來。開始放慢播放速度,0.5倍。慢慢的加速,當加到1.5倍速度的時候還能聽懂,能模仿讀出來,別的不說,和老外簡單的交流是夠了。
4 有人口語不好不是口語不好,是根本不知道說什麼,詞彙量不夠。這時候就得積累詞彙量,當然如果知道一些近義詞句替換的技巧,可以少用一些詞彙。
-
19 # 英語學人
因為我們的考試重讀寫,輕聽說。
所以重書面,輕交流。把英語學成了翻譯腔。
以至於,問學生“”別找錢了”怎麼說,有相當部分的人說是“don"t find the money”。
這種逐字翻譯的學習方法,碰上日常生活的各種場景,根本搞不定。
但是學生們不會改,因為考試這麼考。能跟外國人交流有什麼用?能在中考高考把英語考到近乎滿分才有用。所以考試方式和內容不變,這種情況不會變的。
那麼為什麼這麼多年了,考試方式就不能改變一下,去考英語能力呢?
主管考試的那邊是有苦衷的。
為什麼考試一直這麼考呢?因為這是最經濟發的考試方式。
考口語很難的。對老師要求更高,也更耗費時間。
舉行一場全面的注重和老外溝通的英語考試的成本是多少,雅思給了個參考答案。
雅思的報名費,多年前是一千多,現在是兩千。這就是實情。實打實的來,我們弄不起。所以考試頂多考查個聽力,考察口語,路還很長。
不但考的時候沒法那麼考,學校英語教育都無法那麼教。現在一個班35-50人,
而且為了判卷判作業方便,發明了選擇題這種有確定答案的物種。
日常溝通,是沒有什麼標準答案的。
而且,在聽說上培養學生,是更佔老師精力的。
看一篇200單詞的作文,加上批改,兩分鐘足夠。
聽一名學生說200個單詞的話語,加上點評,糾正讀音,沒有5分鐘難以做到。
別看只有三分鐘的差距,如果放大到一個幾十人的班,所耗費的時間是老師無法承受的。
所以,這種情況將長期存在。
-
20 # 牽牛花牽牛郎
因為應試英語比較多,大部分國人學英語都是為了對付筆試,而不是為了英語交流。
現在的小學生,從小學3年級(甚至更早)就開始學英語,一直到大二時候還要學英語,至少學習11年的英語,但是到畢業的時候大部分人不能進行交流,能正常閱讀英文都困難!(至少我在看美國大片的時候,都要看字幕)
那這是為什麼呢?是不是就等於我們國家的英語教育失敗了呢?
總共有2方面的原因:
第一,我們學習的是應試英語,主要是為了應付筆試,而不為交流!我們從小學開始學習英語的時候,主要是注重英語的單詞學習,尤其是後來注重詞彙量的積累,說白了就是未來應付英語考卷!
而從來不注重它的發音表達,甚至有些同學在練習英語發音的時候,還比較害羞!
我們的任課老師也是“啞巴英語”,並且預設這種教學方式,因為能最快的提高學習成績,透過過關考試!
第二,我們只學習英語語言,而不學習英語國家的文化,所以很容易就忘記!我們國家學習英語,主要是把英語當成一種工具來學習,而不會讓他進入我們的文化,沒有跟我們自己的文化進行深層次的融合。
但是,一種語言並不僅僅是一種工具,而是整個民族文化的一種表達。要想深層次的學會一種語言,就必須接受這個民族的文化!
但是,作為一個非英語國家,是不會去接受英語文化的,甚至會排斥英語文化,存在一邊學習,一邊嫌棄的態度!
去研究一些非英語母語,但是語普及率比較高的地區和國家,會發現: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就會高頻率的使用英語,甚至在他們的廣告牌、指示牌上都有英語,這表明:英語已經完全融入他們的文化,比如中國香港地區等等!
回覆列表
首先,學了多年英語的人,可以大概表達自己的意思,讓外國人明白。即使語法不對,用詞不一樣,也是可以表達自己。
難點在於,聽懂對方說的話。你到了國外會發現,即使最簡單的生活用語,你也聽不懂。因為我們的教材其實是完全跟生活口語脫節的。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1. How are you.
這個最常見。一說大家就笑。I"m finr thank you and you? 其實這個回答一點問題都沒有。但是對方不一定說how are you。 可能是how are you doing,或者how"s it going。這樣你沒心理準備的話可能就聽不懂。
2. Thank you
You are welcome。非常常見的回答,一點問題都沒有。但是對方有可能回答ya,sure,of course,no worries。還是那句話,這些你都懂,但是你並沒預期會用在這,所以你聽不懂。
3. sibling
我們英語課學了很多親戚關係,什麼舅舅外甥表哥之類的,但是沒學sibling這個詞,而這個詞非常常用,指的是親兄弟姐妹。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我覺得不能說學了十幾年英語無法交流,還是基本能交流的,但是聽懂對方的日常用語確實有困難,主要原因是教材跟口語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