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豹眼看歷史
-
2 # 初心如舊
劉備只有三萬兵馬,為啥能打敗擁有十萬的劉璋呢?
劉備是劉璋請去的,並非打進益州。如果打,不說劉備,估計曹操也頭疼。當年北征烏桓,追殺袁熈、袁尚,風沙漫天,二百里內找不到水,曹操都沒怯火,觀滄海的豪邁,氣吞山河,但此一時、彼一時,幾年以後,一個打漢中,高山峻嶺、懸崖峭壁就把曹操給鎮住了。即使打益州,曹操也不會很輕鬆。那麼,劉備真能憑三萬人,打敗劉璋嗎?請看以下分析 :
第一,正有機會。建安十六年(211)劉璋聽說曹操準備派鍾繇打漢中討伐張魯,擔心曹操取漢中後,下一步再攻益州,心裡發虛,聚眾商議,張松建議說 : 劉備是皇室宗親,兵精將勇,又善於用兵,如果請來助力,先取漢中,張魯不經打,那時據漢中,抗拒曹操,就不用怕張魯了。劉璋大喜,派法正帶四千人,迎接劉備入川。劉備留諸葛亮、關羽等守荊州,自己帶數萬人進入益州。
看《三國志.先主傳》:【 十六年,益州牧劉璋遙聞曹公將遣鍾繇等向漢中討張魯,內懷恐懼。別駕從事蜀郡張松說璋曰:“劉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仇也,善用兵,若使之討魯,魯必破……璋然之,遣法正將四千人迎先主,前後賂遺以巨億計,正因陳益州可取之策,先主留諸葛亮、關羽等據荊州,將步卒數萬人入益州……璋增先主兵,使擊張魯,又令督白水軍。先主並軍三萬餘人,車甲器械資貨甚盛……。】
第二,借力打力。包括兩點 : 一是利用內應 。《先主傳》說,法正奉命接劉備,劉備“以巨億計”賄賂,法正就向劉備進獻取益州之策,劉備留諸葛亮關羽等守荊州,自己“將步卒數萬入益州”,沒說具體幾萬,但數萬一般指兩萬以上,也就是最少在三萬。《三國演義》中,說劉備、龐統帶黃忠、魏延和五萬兵馬西行,進入益州。二是劉璋給劉備增兵,讓劉備攻擊張魯,還讓劉備督白水軍隊,“先主並軍三萬餘人,車甲器械物資甚盛”一段,是劉備合併劉璋加強的部隊,並不是劉備從荊州帶過來的兵。《三國演義》中也說 : 【 劉璋將三萬人馬往涪城來,後軍裝載資糧錢帛一千餘輛,來接玄德。】剛好解釋《三國志》中“並軍三萬”的記載。如果這麼一算,劉備能指揮、調動的兵,不是三萬,而最少是六至八萬。
第三,中心開花。劉備駐軍葭菛關,一直按兵不動,並沒有對張魯動手,而是廣佈恩德,以收民心。《三國志.先主傳》: 【 是歲,璋還成都。先主北到葭萌,未即討魯,厚樹恩德,以收眾心。】葭萌關是益州北部軍事要地,劉備接手防務,就像鄧艾突破陰平,孫悟空鑽進鐵扇公主肚子,只不過,劉備這時還在隱蔽,北沒惹張魯,南仍假應付劉璋,一旦有變,處於有利地位。後來,雙方撕破臉皮,劉備先殺白水都督楊懷、高沛;對劉璋配屬的三萬軍,則在下一步加以控制。
第四,扣押人質。《三國志.先主傳》:【 先主徑至關中,質諸將並士卒妻子,……據其城。……退保綿竹……璋復遣李嚴督綿竹諸軍,嚴率眾降先主。先主軍益強,分遣諸將平下屬縣。】 劉備進入關內,把白水軍眾將士家屬抓住,作為人質,佔據涪水關,這樣就控制了新增加的三萬人馬。劉璋派劉璝、張任、冷苞、鄧賢四將,在涪城(今綿陽)組織防禦,“皆破敗,退守綿竹”,劉璋令李嚴督綿竹諸軍,李嚴反投降劉備,劉備軍力更加強大。
第五,荊州支援。《三國志.先主傳》:【 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將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陽,惟關羽留鎮荊州。先主進軍圍雒。】按照《三國演義》第63回的說法,諸葛亮進川時,張飛一路一萬人馬,諸葛亮、趙雲一路是一萬五千。加上前面八萬、或六萬,李嚴投降、以及綿陽、綿竹投降的,已經超過十萬或接近十萬,而劉璋則是逐步遞減,就算原有十萬,減去白水軍三萬、李嚴部、綿陽、綿竹投敵,估計最多隻有六萬,這麼一算,劉備打益州,也是以多勝少,並非以少勝多。
-
3 # 無筆
三國是中國歷史上最具代表性與故事性的亂世,可以說後世的亂世無論是知名度還是精彩程度都沒有能夠超越三國的。對於外國人而言,三國也是一個充滿魅力的時代。
三國志系列歷久彌新,儘管被很多人吐槽是換皮遊戲,但仍舊吸引著玩家入坑,而全面戰爭系列也是將三國作為題材製作發售並大獲好評,而國內的頁遊宣傳最多的、主打的牌也是三國時期,可以說三國是中國歷史上最具魅力的一個時期。
而在這一時期,名將輩出,以少勝多的案例數不勝數。其中劉備是整個三國曆史上最具典型性與代表性的人物,他一生中大部分的時候都是在失敗中度過的,而他最輝煌的時期莫過於從劉璋手中奪取四川,可以說直到這一時期他才正式奠定了自己能夠與孫權、曹操相抗衡的基礎。
與之相對的是劉璋擁有十萬部隊以及絕大多數的四川地區,然而劉璋即便是在擁有這樣大的優勢的情況下,仍舊被劉備翻盤擊敗,這實際上就展現出來了雙方的實力差距。
一方面,劉備本身儘管在《三國志》和《三國演義》中往往是處於喪家之犬的狀態,被人追著打,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能夠在三國這樣的亂世中,儘管不斷的遭受失敗,卻仍然能夠保持自己的軍事實力和獨立地位,劉備仍然是有著相當能力的,可以說劉備本身作為一個軍事家是極其老練的,然而相比之下劉璋則要更為稚嫩一些。
另一方面,儘管劉備帶去入蜀的部隊很少,但是這些部隊都是跟隨劉備南征北戰的百戰之師,不但對劉備忠心耿耿,而且經過了戰火洗禮,其戰鬥力與士氣也是十分高的。而相比之下,劉璋的部隊大部分則缺乏實際戰鬥,從部隊戰鬥力角度來說,劉璋的部隊很難在野外戰鬥戰勝劉備。
在政權方面儘管劉璋從實際上是川蜀政權的領導者,但是劉璋政權本身並不是川蜀集團,因為劉璋對於益州的統治是繼承自其父劉焉。
而劉焉則是依靠來自幷州的人才和軍隊建立起了自己在四川的統治,因此劉璋一直要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處理幷州士人和益州士人之間的關係。所以劉璋政權本身並不是一個鐵桶一塊的政權,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益州的法正張松就更願意讓劉備來取代劉璋。同時劉璋的部將在面對劉備進攻的時候戰鬥意志也往往並不那麼堅決,可以說對於劉璋來說,他面臨的是一個大部分部下都是二五仔的局面,可以說中上層的人心向背,一眼可知。
同時由於劉璋和劉備兩人都屬於漢氏宗親,兩人在漢朝的宗人府中都有記錄,因此按照漢朝的政治傳統——“白馬之盟”來說兩人都有封王的資格,因此兩人在進行四川爭奪戰的時候,法理上都是合法的。白馬之盟規定了非劉姓者不能封王,因此儘管劉備屢試不爽的漢室宗親這張政治牌沒有辦法在四川使用,但是同樣的他在四川建立自己的統治,從法理上也是合法的。這從根本上就動搖了劉璋統治的根基,因為劉璋能夠在四川建立自己的統治本質就在於他作為漢氏宗親,是有政治資本在這裡建立自己的政權的,如果非漢室宗親挑戰劉璋政權,那就是赤裸裸的對漢朝的政治體制做出挑戰。
在三國中你可以佔據非漢氏宗親的土地也就是說哪怕你公孫瓚和袁紹在遼東河北打得血流成河都是可以的,但是你不可以侵佔漢室宗親劉姓的土地,因為東漢儘管屬於豪強政治,但是其政治的基本盤仍舊是劉姓天下。因此劉璋邀請劉備進入四川,實際上就是從根本上瓦解了自己對於四川統治的合法地位。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劉備入蜀後,劉璋統治的合法地位已經不復存在,同時當地人對於劉璋也不見得有多麼忠誠,再加上劉璋本身的部隊戰鬥力遠不及劉備,因此劉璋既無天時又無人和,只有一些地利,而這些地利在當地的各種帶路黨的幫助下也蕩然無存。所以劉備能夠戰勝劉璋是一種必然的,而非是偶然的結果。
-
4 # 遊子dream
引言
劉備三顧茅廬時,諸葛亮就曾與其有過一段“隆中對”,期間孔明一語中的,表明荊、益兩州為必爭之地。也就從那時起,益州便刻畫在劉備的藍圖之中。
劉備、劉璋聯盟
劉璋透過繼承其父劉焉的席位,從而成為了益州牧,可他為人懦弱無能,使得手下部將不聽號令,尤其是鎮守漢中的張魯,對其更是不屑一顧。無奈劉璋殺其母弟,雙方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後來劉璋派龐羲去制服張魯,最終也只是無功而返。
建安十三年,曹操出兵討伐荊州,當時劉璋派使者以表敬意,也因此得了個振威將軍的稱號。後來又令別駕張松去往曹操那表達謝意,然曹操對其一副滿不在意的樣子,更沒有禮節之舉。張松對此心懷不滿,回到益州後便勸說劉璋莫再與曹操交好,不過倒可以與劉豫州結盟。劉璋聽後深以為然,於是委派法正帶領數千兵卒送於劉備,幫其抵抗曹軍,以表結盟之好。
劉備與益州結緣
據於益州的劉璋雖貴為益州牧,卻徒有虛名,此時的他恰如籠中之鳥,一邊受制於鎮守漢中的張魯,另一邊還得防範強敵曹操攻取漢中的意圖。就在這時,張松又向劉璋勸表,讓其迎劉備入川,也因為如此,劉備大軍方能進入益州。
劉備入蜀,揭開益州之戰
劉璋本以為憑著同宗之親,結盟之好,可以讓劉備助其討伐張魯,便為其配了士兵,然劉備得了這些兵將並未去攻打張魯,而是反過來攻川。劉璋見勢,後悔莫及。雖擁兵十萬之眾,可由於常年受周邊叛軍滋擾,早已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又因其做事優柔寡斷,最終只能向只有三萬兵馬的劉備投降。
總結
以少勝多的戰役在三國中並不罕見,益州之戰便是其一。劉備之所以能打敗劉璋,也在情理之中,因為性格軟弱,劉璋實不能獨霸一方,即便佔據一切優勢,仍敗於劉備。
-
5 # 依稀說史
劉備三顧茅廬之時,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已經為其規劃瞭如何取得天下。諸葛亮認為取得天下的重要一步是“跨有荊益”。根據《隆中對》記載:
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慧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赤壁之戰後,劉備鞏固了在荊州的勢力範圍,又把目光放在益州,謀劃佔領益州,實現“跨有荊益”的戰略構想。212年劉備和劉璋交惡,214年劉備攻佔成都,劉璋投降。劉備取得了益州之戰的勝利,實現了跨有荊益的戰略構想。益州之戰時,劉備的總兵力也就是3萬人;劉章的總兵力不詳,即使沒有10萬,也一定比3萬軍隊多。益州之戰,最終劉備取得了勝利,可以說是以少勝多。
為什麼劉備以3萬的弱勢兵力,打敗劉章,成功佔領益州呢?
劉備集團蓄謀已久《隆中對》為劉備謀劃了“興復漢室”的基本方略。此後劉備集團基本上都嚴格遵守此方略,一定要實現跨有荊益的戰略構想。赤壁之戰中,孫劉聯軍打敗了曹操。劉備佔領荊州南部四郡,曹孫劉三家瓜分了荊州。劉備又從孫權手中“借得”半個南郡,佔據了大半個荊州,從此有了基地。佔領荊州之後,劉備集團便開始籌劃佔領益州。孫權集團也經常向劉備索要“荊州”,所以劉備集團迫切需要佔領益州。劉備集團早就有佔領益州的想法,也有佔領益州的周密計劃。
劉璋開門揖盜自古道:“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劉備如果從荊州逆流而上進攻益州,難度則非常大。劉璋只要派軍隊死守住三峽一帶,劉備大軍則很難佔領益州。即使劉備可以佔領益州,也將付出更大犧牲。但是劉璋卻聽從張松等人的建議,引劉備入川抵禦張魯。劉璋的行為等於主動開啟益州大門,將劉備“請進”了益州,自廢雙臂。劉備到達葭萌關一帶,並沒有進攻張魯,而是在這一帶收買人心。劉備和劉璋交惡之時,劉備在益州已經有一定政治基礎,不少益州老百姓已經改為支援劉備。
劉備有內應幫忙劉備之所以能夠順利進入益州與張松、法正等人有一定關係。劉備入川之前,張松和法正等人已經投靠劉備,成為劉備的內應。當時劉璋陣營中投靠劉備之人何止張松和法正二人。劉璋陣營中不少人已經成為劉備的內應,劉璋和劉備交惡之後,這些人自然會想盡辦法支援劉備。劉璋的朝堂之上都出現了問題,軍隊的戰鬥力也就可想而知。劉備率領軍隊進攻劉璋之時,不少城池根本沒有抵抗便投降。
劉備和劉璋的差距劉備從踏上政治舞臺那一刻起,便有登基稱帝之志向,當然對外要宣稱“興復漢室”。劉備經過幾十年摸爬滾打、百折不撓,始終保持自己的志向。劉備不僅有志向,也非常有能力、有手段,在軍事上也有一定造詣。整個東漢末年,政治、軍事、識人才能沒有幾個人能超過劉備。劉璋各方面能力和劉備相比,則相差甚遠。劉璋闇弱、無能,幾乎已經是共識。和劉備相比,劉璋只是一個草包。劉備是梟雄,劉璋則是一隻溫順的小雞。老鷹和小雞打起仗來,10只小雞怎麼可能打得過3只老鷹。當劉備大軍兵臨成都城下的時候,成都城中尚有3萬精兵,糧草可以支撐1年。但是劉璋卻沒有和劉備死磕到底的勇氣,而是選擇投降。
劉璋和劉備手下的將軍、謀士成色不同劉備手下的人才在當時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諸葛亮、龐統、張飛、魏延、趙雲等人,隨便拉一個都比劉璋的人才優秀。劉璋帳下的一些有才能的優秀人才又投奔到了劉備帳下,比如法正,最後劉璋能依靠的也就是黃權等少數幾個人。劉備的人才集團遠遠比劉璋的人才集團優秀。龐統戰死之後,劉備還可以緊急將諸葛亮調到益州。劉備為了對付劉璋,調動了除關羽及其部將以外的大部分荊州力量。劉璋陣營的人才則相對捉襟見肘,而且還不斷流失到劉備陣營。
雙方軍隊戰鬥力不一樣劉備的軍隊雖然比較少,但是幾乎天天都在打仗。劉備手下不少士兵從北方就一直跟著劉備東征西討,每一個士兵都是百戰餘生的老兵,戰鬥力可想而知。劉璋父子在益州二十多年,幾乎“兩耳不聞窗外事”,只圖關起門來過日子。二十年間,益州兵幾乎沒有打過什麼仗。劉璋的軍隊的戰鬥力自然可想而知。即使劉璋有10萬軍隊,總戰鬥力未必比劉備的3萬強。當劉備軍隊打來的時候,益州不少城池根本沒有勇氣抵抗,便選擇投降。
雙方直接交戰兵力相差不大即使劉璋有10萬軍隊,這些軍隊也要佈置在整個益州上百個縣。益州州府所在成都總兵力也就是3萬人,其他城池駐守兵力就可想而知了。劉備的3萬兵力倒是可以集中起來攻打益州的城池。劉備的總兵力不如劉璋,但是具體交戰之時劉備的兵力不弱於劉璋。劉璋的優勢兵力也得不到體現,在區域性地區反而是劉備的兵力佔據優勢。
正是由於以上種種原因,劉備在弱勢兵力的情況下,以弱克強,成功地佔領了益州。劉備佔領益州之後,實現了諸葛亮提出的“跨有荊益”的戰略構想。劉備佔領益州之後,迅速鞏固了在益州的統治地位。劉備鞏固益州之後,又與曹操爭奪漢中,併成功佔領漢中。此後劉備有派劉封、孟達等人出兵攻佔上庸地區,劉備的實力達到了頂峰。
-
6 # 妙眼看歷史
引言:
赤壁之戰後,劉備趁勢奪得荊州四郡。劉琦病逝,劉備領荊州牧,又從孫權處借得了荊州南郡。劉備在荊州站穩腳跟後,便將目光轉向了益州。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諸葛亮的《隆中對》中有“跨有荊、益”的規劃。那麼劉備是如何擊敗佔據川蜀地利的劉璋呢?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筆者認為劉璋敗在“人和”。劉璋沒有一統霸業的雄心,致使大量謀臣將士投降劉備;劉璋沒有誓死抵抗劉備的決心,有且戰且看的想法;劉璋心懷仁義,輸給了假仁義的劉備。下面聽筆者慢慢道來。
一、劉備奪取益州四部曲(一)葭萌關拉攏人心
劉璋受制於漢中張魯、北方曹操的威脅,向劉備求助。劉備引一萬人馬入川,劉璋設宴款待劉備,使督白水軍。劉備得到了劉璋的兵力補充,卻沒有出兵漢中,而是駐紮葭萌關,到處“厚樹恩德,以收眾心”。
(二)劉璋部將投降
劉備、劉璋關係破裂後,劉備吞併劉璋白水軍,佔領涪城,此時劉備擁兵3萬。奪取綿竹時,劉璋守將吳懿、李嚴、費觀投降劉備。一直到圍攻雒城時,劉備才碰到真正意義的抵抗,劉璋的兒子劉循在雒城阻止劉備一年有餘,並且還傷了劉備的軍師龐統。
(三)諸葛亮、趙雲、張飛入川助戰
劉備久攻雒城不下,召諸葛亮、張飛、趙雲入川相助。 諸葛亮、趙雲、張飛逆江而上開闢第二條戰線,奪得江陽、犍為、巴西、德陽等。
(四)合圍成都,馬超揚威
劉備攻下雒城,同諸葛亮、趙雲、張飛等兵合一處,合圍成都。馬超投降劉備,駐紮城北。馬超助戰劉備,壓斷了劉璋最後一根稻草,開城投降劉備。
二、劉璋軟弱闇弱,沒有稱霸的雄心曹操取荊州時,劉璋就投降曹操,曹操當時迫於荊州劉表、江東孫權的壓力,善待了劉璋。曹操兵敗歸北時,劉璋再次遣張松出使曹操,這次卻吃了閉門羹,劉璋又把目光投向了劉備。
劉璋擁兵10萬,且佔據川蜀地利,還一直尋求外界保護,足見劉璋闇弱。劉璋闇弱導致的結果就是人心向背。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劉璋守將投降了劉備,多數因劉璋沒有雄心壯志。
三、劉璋的仁義抵不過劉備的“仁義”劉璋雖無能,但愛民。劉璋在跟劉備對決中的兩件事例足以說明劉璋愛民。
(一)鄭度的堅壁清野之策
戰爭初期,鄭度獻計採用堅壁清野的戰術。劉備遠道而來,糧草依靠沿線向百姓徵集。鄭度建議劉璋將巴西、梓潼境內的百姓全部驅趕到內水、涪水以西,燒燬境內糧食。劉備無糧草,時間一長,自然退兵。劉璋對鄭度說:“我聽說抗敵是用來保護百姓,沒聽說用遷徙百姓來躲避敵人”。劉璋果斷拒絕了鄭度的堅壁清野之策。
(二)劉璋為避免百姓遭殃而投降。
劉備包圍成都數十日,簡雍入城勸降劉璋。劉璋城中還有精兵3萬,糧草可用一年,官民願意跟劉備死戰到底。劉璋說:“我們父子沒對益州百姓沒有什麼恩德,連年苦戰,使百姓曝屍荒野,我不能讓百姓再為我流血。”劉璋隨簡雍出城投降。
劉璋的仁義是真仁義,是愛民;劉備的仁義是一件工具,是用來拉攏人心。劉璋的仁義,終抵不過劉備所標榜的“仁義”。
總結劉璋敗給劉備,敗在了人心。首先劉璋自己沒有戰勝劉備的信心,其次由於劉璋闇弱,使劉璋謀臣將士紛紛做了劉備的帶路人。劉璋10萬兵馬敗給劉備3萬兵馬也就沒有什麼奇怪的了。
參考:《三國志》、《後漢書》
-
7 # 歷史痴
但劉璋偏偏生在了東漢末年這個亂世,面對曹、劉、孫這樣的亂世梟雄真是難為他了。
曹操大軍壓境,劉璋和他麾下一群文武都慌了神,據有蜀道天險不知利用,卻去向那兵微將寡不懷好意的劉備求援。
劉備早就在算計著怎麼奪益州,正愁找不到合適的機會,這下可真是瞌睡有人送枕頭。
這樣以有備攻無備,正合了《孫子兵法》所說的“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所以從一開始就註定了劉璋的失敗。而且還有內鬼張松主動送上的地圖,劉璋不敗天理難容。
白水關劉備心懷鬼胎收買人心也不知道蜀中閉塞的劉璋有沒有聽說過諸葛亮的《隆中對》,“跨有荊、益”一直以來就是劉備和諸葛亮心心念念想要達成的戰略目標。
同為劉氏宗親的荊州牧劉表前車之鑑不遠,益州牧劉璋又犯渾。
所以劉璋借兵的使者一說,劉備馬上就同意了,還親自帶著兵馬立刻出發。
但是到了白水關之後劉備幹了些什麼呢?
嚷嚷著要劉璋給他補充糧草和兵馬,卻一直待在關城裡,利用一切機會收買人心,而不去和曹操的兵馬打仗。
等到和劉璋關係破裂之後, 劉備直接就招降了白水關守軍,進而拿下了葭萌關,益州將領吳懿、李嚴、費禕等人都投降了劉備。
劉備麾下人馬一下就膨脹到了三萬。
大勢已去劉璋真仁義不敵劉備邀買人心等到兵戎相見的時候,劉璋還完全沒有思想準備,各地將領也是鬥志全無,只有劉璋的兒子劉循在雒城進行了堅決抵抗,讓劉備失去了一位重要的謀士,也就是鳳雛龐統。
久攻不下的劉備從只好緊急從荊州大本營調來諸葛亮等人來支援。
從劉備攻打雒城到大軍圍困成都的這段時間,劉璋本來是有機會的,屬下有人建議他堅壁清野,利用劉備大軍原來兵疲嚴重缺糧來拖垮他。
可惜被劉璋拒絕了,認為“抗敵是為了保護百姓,哪有損害百姓利益來抗敵的?”
直到後來劉備大軍兵臨城下,成都仍有幾萬精銳之師,且糧草充足,軍民齊心,劉璋卻放棄了抵抗: “我們父子沒對益州百姓沒有什麼恩德,連年苦戰,使百姓曝屍荒野,我不能讓百姓再為我流血。”
或許劉璋也是明白大勢已去,不願拖累百姓,也全了自己仁義之名。
只是他沒有想到,他的本家劉皇叔邀買人心的能力實在是高啊。
-
8 # 星途史話
劉備打贏益州之戰並不輕鬆,從葭萌到成都不過幾百公里,打了將近三年。最後劉璋不忍百姓受苦,放棄守城,劉備才取得勝利。
張松引狼赤壁之戰後,劉備取得荊州四郡,即等待機會進圖益州。但劉備主打仁德怎麼能貿然去進攻同族的劉璋奪取益州?還好這時出現了益州之戰的關鍵人物—張松。
張松-影視形象
十三年,曹操自將徵荊州,璋乃遣使致敬。操加璋振威將軍,兄瑁平寇將軍。璋因遣別駕從事張松詣操,而操不相接禮。松懷恨而還,勸璋絕曹氏,而結好劉備。璋從之。
------《後漢書》
張松身在益州跟劉備如何勾搭上的,按照後漢書中記載,最初劉璋是想依靠當時強大的曹操的,也接受了曹操的封賞,不巧的是他派了張松作為使臣去面見曹操。張松這人什麼都好,就有一點,長得醜,特別的醜。結果沒有在曹操那裡得到應有的待遇,於是便懷恨在心,最後勸劉璋放棄曹操,與劉備結盟。
建安十七年,劉備向劉璋請求增兵一萬去支援孫權,但劉璋只給了劉備四千兵馬。張松見劉備要回荊州,寫信勸劉備留下,不料被哥哥張肅發現,張肅也是大義滅親,舉報張松然後劉璋將張松處死。劉備率領軍隊直接進駐關頭,吞併了楊懷、高沛的部隊。繼續進軍,佔領涪城。劉備徹底與劉璋撕破臉,開始攻打益州。
劉璋闇弱益州從事廣漢鄭度聞劉備舉兵,謂劉璋曰:“左將軍懸軍襲我,兵不滿萬,士眾未附,軍無輜重,野谷是資,其計莫若盡驅巴西、梓潼民內、涪水以西,其倉廩野谷,一皆燒除,高壘深溝,靜以待之。彼至,請戰,勿許,久無所資,不過百日,必將自走,走而擊之,此必禽耳。”劉備聞而惡之,以問法正。正曰:“璋終不能用,無憂也。”璋果謂其群下曰:“吾聞拒敵以安民,未聞動民以避敵也。”不用度計。
------《資治通鑑》
劉璋-影視形象
當戰爭剛剛打響的時候佔據優勢的仍然是劉璋人馬,劉璋並非什麼名主,就像諸葛亮隆中對中所提"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慧之士思得明君。"劉璋空有益州卻無法善用,但入川之戰路途頗為坎坷,易守難攻。若劉璋聽從鄭度建議,讓百姓喬遷,焚燒掉部分城池的糧草,劉備無法從荊州直接掉糧過來便會在糧草耗盡後退兵離去,但無奈劉璋不肯採納此建議,放棄了最佳的辦法。
開城投降十九年,進圍成都,數十日,城中有精兵三萬人,谷支一年,吏民鹹欲拒戰。璋言:“父子在州二十餘歲,無恩德以加百姓,而攻戰三載,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遂開城出降,群下莫不流涕。
------《後漢書》
建安十九年,劉備一路打到成都,圍困成都城數十日。尚有一戰之力的劉璋不忍百姓受苦選擇投降。即使這個時候,如果劉璋願意打,或者仍然選擇死守,其實勝負仍是五五之分。
龐統-戰死雒城
進攻成都之前,劉備攻打雒城耗費了整整一年時間。並且在這一年中先後招來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前來幫忙,並且鳳雛龐統也戰死沙場。而作為荊州的老家只留了關羽一人。而劉璋這邊,成都城中仍有三萬兵馬,糧草也足夠支撐一年,並且將士都願意為劉璋繼續堅守,兵心仍在。若劉璋拒絕投降,一年時間,很可能會把劉備拖死,黯然退兵至荊州老家。
但劉璋最後的選擇是開城投降,劉備入成都,自領益州牧,大宴士卒,以諸葛亮為軍師將軍,對有功將佐論功行賞、加官晉爵。
雖說即使到了最後仍有數萬人願意陪劉璋死守成都,但整場戰爭來看,人心並不在劉璋。戰爭中李嚴,吳懿不戰而降,張松,法正更是在戰鬥打響之前就支援劉備入川取代劉璋,不得不說劉璋實在是用人不行,導致這次持續三年的戰爭在兵力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仍然失敗了。
-
9 # 納蘭談史
同樣地,劉璋在引劉備入川前也想過這個問題,但是最終還是自信戰勝了多慮,劉璋擁有兵力多達十萬,而且益州處處都是易守難攻的險關要塞,況且荊州軍孤軍深入糧草供應不濟,根本無法久戰,種種因素考慮在內,劉璋應該是不懼怕劉備的。
但是,劉璋也忽略了幾個內外部大問題。首先,益州軍雖然有十萬之眾,但是卻是分散駐守的,能集中的兵力有限。
三國時期,偌大的川蜀之地包含了今四川,重慶,雲南,貴州,漢中大部分地區及緬甸北部,湖北河南小部分,光是郡一級的行政單位就多達22處,並且每個郡都要配備相當數量維持秩序的軍隊,如此一來,除掉各郡縣的駐守武裝,劉璋能拉到前線對峙的大軍不過五六成。
而劉備的先頭部隊雖然只有三萬人馬,但這並不是攻蜀的全部家當,而後由於雙方戰鬥僵持,諸葛亮又從荊州帶來了兩萬人的增援部隊,還受降了一部分益州軍,另外還有馬超投奔後帶來的西涼軍助戰,劉軍的人馬不下於五萬人,荊州軍和益州軍在兵力上是旗鼓相當的。其次,益州軍和荊州軍在將士戰力上差距也很明顯,荊州軍有更大軍事優勢。
在劉備的軍隊成分中,無論是飽經滄桑的北方老兵,還是剛歷新戰的荊州新軍,可以說是經歷過大戰有豐富作戰經驗的武裝部隊,戰鬥力相當強悍。
而益州軍則不然,在前主子劉焉入蜀後,蜀軍由於承平日久故而久疏戰陣,戰鬥力不比從前,後來在劉璋的無為治理下,軍隊的戰力更是急速下滑,軍中也缺乏猛將,導致了益州軍只能鎮壓內部,而無力抵禦外敵,甚至連勢力更小的張魯都能令劉璋束手無策,只能割地賠款,對戰劉軍更是一觸即潰。最後,益州內部分化嚴重,文武官員與劉璋離心離德,加速了劉璋的失敗。
自先主劉焉入蜀後,蜀中的文官集團劃分為本土益州派、後來荊州派、以及關隴勢力,各派之間爭權奪利黨同伐異,內部衝突愈演愈烈,到了劉璋時代,由於劉璋的無能,無法協調好各方利益,所以各派都對劉璋意見越來越大。
因此先是有法正、張松等人賣主求榮主動迎劉備入川,實是為己方謀取利益,而後有李嚴、吳懿在權衡利弊後,也都一致認為劉備入蜀後比劉璋要有利的多,文員們多數都選擇捨棄劉璋,巴不得蜀軍大敗,私下裡也都跟劉備暗通書信洩露自家機密,如此離心離德的政權內部,劉璋又怎麼可能會不輸呢?
-
10 # 力史洪流
僅有三萬兵馬的劉備,為何可以擊敗是他兵力三倍的劉璋?面對這個問題相信不僅僅只是歷史的疑惑,更是主人翁劉璋最大的疑惑和痛點。在戰爭中,以往是人數多方更較為優勢,當人肉機器開始執行時,人數投入得更多,它的勝算機率更大,歷代的戰爭中就是這樣獲得勝利的。但也存在著少量變數,這一變數的戰爭就成為歷史洪流中一爍閃光點,被戰爭時代給記載,永遠紀念。那麼今天我們來總結劉璋以多敗少的的真實原因。
一.劉璋婦人之腸,阻其前行
朱棣起兵某位,殺人不赦,抓住目標力挽狂瀾,最後自己成為明朝一國之君,他改寫了歷史並不斷的演繹著歷史。朱棣的成功並不是時代序曲中必然的結果,而是他的膽識和謀略。劉璋雖然為人柔善溫仁,但懦弱的本性是劉璋失敗的內部的主要原因之一。他既沒有奪取江山社稷的野心更沒有這個能力。話說最是無情帝王家,但是劉璋常是施捨仁義於百姓,他的仁慈之心,在戰火滔滔的時代註定讓他折戟沉沙。最本能的體現,往往在最險要關頭表現得極其淋漓盡致,所以在益州之戰中,他的本能性格的缺陷表現的極具顯著,聽信張松等人的意見,得以見得他是一個缺乏主見的人。在兵臨城下之時,仍不懂其反擊。沒有朱棣殺伐果斷的果敢,也沒有朱元璋威震四方的實力,所以在歷史長河中,他以失敗者而著稱。擁有婦人之道沒有錯,但在亂世之中的溫仁註定無法生存,只是生不逢時,不利於己也。
二.劉璋炙冰使燥,引狼入室
劉璋上位後,遭受到了內憂外患的處境。劉備對劉璋這塊大蛋糕一直是垂涎欲滴,預謀已久。在劉璋統管的時期,由於劉璋個人實力不高,並且統領地位一直是搖搖欲墜,在漢中的張魯開始無視劉璋的權威,後竟直接翻牌。張魯惹怒劉璋,他一氣之下,便上演了衝動是魔鬼的決絕,反手把張魯的母弟給殘殺了。導火線的點入,讓兩人的關係到不共戴天的地步。於是劉璋開始進攻漢中的張魯,劉璋在入位以來,統治地位一直是備受挑戰,加上自身能力的不足,每每發起的進攻都是自己撤離為告終,劉璋著實打臉。在他心急如焚且攻打無望的時候,張松給他說,我們何不借別人之力,對他進行攻擊,於是劉備的機會來了。劉璋請求劉備來到益州為他保衛益州和攻打張魯,本想借他人之力,滅張魯之威。但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卻作繭自縛。劉備不但沒有幫助他討伐張魯,反而向劉璋起兵攻進。在歷史上真正上演了引狼入室的一幕,且結局也是不言而喻。
三.劉備廣樹恩德,自留活路
劉備是千年難遇的軍事奇才,他略謀極高,且膽識驚人。他為人謙和,善待士兵。正是他善於為人,廣樹恩德,所以在最後關頭得益於完勝。劉備拉攏東州人,東州人信服劉備,為劉備出力。如果沒有東州人的輔助,劉備也不可能以這麼快的速度收復益州,贏得此次戰役的勝利。人緣的利用在此一舉,巧妙利用人際關係,廣結仁義,拉攏人心讓他人信服是戰爭取得勝利的關鍵之處。
在不成王便成寇的歷史時代,可以看到流芳百世,名垂千史的戰略英雄,也能看見人所不齒的失敗者。他們所追尋的無非是成功二字,但往往結果卻背道而馳。在益州戰役,不是劉璋十萬兵馬無能,也不是劉備三萬兵馬顯著,而是一個人堅信著成功,一個人堅信著失敗。
-
11 # 景小旅遊攝影
戰爭這種事情,絕大多數都是以多勝少。當戰爭絞肉機開始運作的的時候,參與計程車兵越多,戰勝的可能性越大,所以歷史上大多數戰爭都是這樣贏的,只有少數的戰爭,是在各種原因之下完成了以少勝多的壯舉,才被歷史重點劃出來紀念。劉備和劉璋的這場戰爭,也是同樣的道理。劉備只有3萬兵馬,為何能擊敗擁兵10萬的劉璋呢?我總結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劉備廣施仁政,軍民愛戴
劉璋雖號稱擁有十萬人馬,聽起來十分唬人,但是這十萬人馬並不是鐵桶一隻,而是個到處都漏水的破木桶。劉備剛到蜀地的時候,在謀士的建議下,他廣施仁政,對待軍士和百姓都十分慷慨,這樣的行為對於政治老滑頭來說的確應該加以警惕,可是劉璋卻並沒有什麼反應,還以為他是為了收買人心而做出的很自然的舉動,甚至還派人給劉備送了很多賞賜,實在是養虎為患。
2、劉璋沒有采取合理的戰術應對劉備
而在劉備開始發威,在巴蜀起兵時,劉璋的手下還建議說要切斷劉備的後勤補給線,要知道打仗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但不知道為什麼劉璋卻沒有采用這個計策,導致劉備順利的組成了完整的戰爭補給線。
3、劉璋性格缺陷導致悲慘的命運
劉璋這個人的性格也註定了他沒辦法對付野心勃勃的劉備,他遇事沒什麼主見,為人也很懦弱,只想著偏安一隅,自卑也自傲。自卑讓他不敢對劉備動手,自傲讓他一次次不採納謀士的正確意見,而且在劉璋接受益州的時候,其實也並不是接手了一個團結平和的好地方。益州內部勢力魚龍混雜,有人支援劉璋執政,有人卻支援另一派系執掌大權。
綜上所述,政治野心和權謀都不足的劉璋,自己內部都沒清理乾淨,更別提對付早有準備的劉備了。
-
12 # 竹林雲天
劉備能擊敗劉璋的主要原因跟兵多少關係不大,主要因為劉璋缺少一個爭霸的野心。益州幾大勢力的不同想法起著決定性作用。
益州幾大家族勢力的理想大至有以下三種情況。
一、不願侷限在益州發展,一心想出川向外擴張,更有眾多益州名流想要證明自己的才學、抱負得到實現、想有一番作為。
此種現向表現最為明顯的有張松、法正、孟達,由於劉璋不願打仗、向外擴張,此三人為證明自己的才學、實力,早早的背叛劉璋把益州出賣給了劉備。劉璋對張松言聽計從,法正、孟達也都一直受到劉璋的重用,此三人不思報主,而是暗中勾結劉備、合謀設計引劉備大軍入川,為劉璋失敗起到重要作用。張松三人的背叛根源在於心中的野心得不到釋放。
二、沒有忠君思想,誰來誰強大就跟誰幹,自己也沒有啥損失。
蜀中眾多家族勢力為自保,強敵一到立刻就會投降。像譙周不為劉璋鼓勁禦敵,還拿星象之說騙劉璋早點投降。張翼直接斬殺劉璝把雒城獻於劉備。李恢主動找到劉備大軍投降,嚴顏、李嚴、費觀、卓膺、吳懿、吳蘭、雷銅等一干帶兵守關將領只是相爭性的抵抗一下就投降劉備了,那還有半點忠君侍主品格,而且是直接掉轉槍頭殺向劉璋陣營,加速了劉璋的失敗,使劉備的奪川進展更加順利。
三、益州也有極少派系忠勇輔助劉璋的勢力
像張任、泠苞、劉璝、王累、黃權、劉巴、董和都忠勇逝死追隨劉璋。王累為阻止劉璋去會見劉備以死相逼。張任、泠苞逝死不降被殺,劉璝被戰友張翼偷襲斬殺。黃權、劉巴在劉璋投降後無耐才降。以上已人可謂蜀中忠烈,他們的壯舉使劉璋的統治多維持了兩年。
以上三條的對比可以看出益州各大家族勢力的立場不同,能和劉璋共進退的家族勢力只佔三分之一,三分之一的勢力立志要引強者入川,還有三分之一的家族勢力是牆頭草。這些正是劉備只有三萬兵馬,擊敗劉璋擁兵十萬的重要原因。
劉備兵力只有三萬,打著打著變成了十萬,而劉璋最後只勝三萬兵力了,最主要的變數就是益州的眾多領軍人物、高層立場不堅定,臨陣倒弋的結果,至使劉璋被迫投降。
總結:劉璋的失敗主要是沒看清益州各大家族思想動向,不知道在強敵來的時候應該重用那一支家族勢力。假如劉璋一開始就重用張任、黃權等人,張松、法正就沒有機會設局引劉備入川了。
延展:劉備佔領益州後不停的向外擴張,還有劉備死後諸葛亮一直北伐,到後來諸葛亮去世姜維繼續北伐都是為了壓制、迎合益州眾多家族勢力的擴充套件心裡,從而來達到蜀國內部的穩定。連續向外征戰蜀中再也沒有向外部尋找新主的想法了,也是蜀國能夠生存數年的重要原因。後來鄧艾偷渡陰平,進軍江油,馬邈不戰而降,鄧艾到達涪城,涪城守將又降。唯有在綿竹遇到諸葛瞻父子的頑強抵抗,諸葛瞻戰死後譙周等一干蜀中大臣又勸劉禪投降,這和以往譙周勸劉璋投降如出一轍,譙周這幫人就是不抵抗思想,蜀中家族勢力的倒向對蜀國滅亡起著主導作用。
-
13 # 信陵小司徒
劉備只有三萬人,為什能擊敗劉璋呢?
這個只需要綜合對比當時的各種因素,就可以知道了,其實,有一個問題,需要明確,那就是劉備當時,並非是三萬兵馬,劉備調兵蜀中,有兩次,第一次是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十二月,他親自帶領魏延、黃忠並“數萬”兵馬來到益州葭萌關一帶。
並且,合併了劉璋派來的援軍數千與葭萌關的守軍,合兵共計三萬餘人,第二次調兵入川是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六月,龐統戰死於雒城的時候,諸葛亮與張飛、趙雲率軍“數萬”沿江而上,攻打益州,兩次劉備總兵力,接近五六萬人,這才是一個合理的數字。
那麼,與之對比的,劉璋的益州兵馬,共計多少呢?這個也不難推算,劉焉、劉璋父子的賴以生存的基礎,就是東州兵,這是從三輔、南陽一帶的數萬戶流民裡挑選訓練的,總計“數萬人”。
在整個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十二月劉備入川之後,劉璋集團的軍事調動,也可以推測出其總兵力,首先是法正、孟達率軍四千迎接劉備,其次是葭萌關有數千守軍,後來劉璋又以老弱兩千給予劉備,這就至少一萬人。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十二月,劉備正式攻打劉璋的時候,劉璋部將向存等人率軍一萬餘進攻劉備部下名將霍峻駐守的葭萌關,以此看來,劉璋的總兵力增加到兩萬餘人。
在交戰過程中,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的雒城之戰,劉璋所部集結守城兵力一萬餘人,又加之李嚴、張裔、吳懿等人各自率領的“數千”援軍,劉璋的總兵力增加到四萬餘人接近五萬人。
到了建安十八年六月以後,諸葛亮、張飛、趙雲率軍數萬,分兵掠地,蜀中各地守軍或者投降,或者敗逃,各地的守軍,據保守估計,加在一起,當有兩萬餘人,因為後來李嚴在犍為郡便是動員五千人,閻芝在巴西郡也能招募五千人,所以,此時劉璋所部的總兵力增加到七萬餘人。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夏,劉璋投降,成都城內又又精兵三萬人,所以,劉璋的總兵力增加至十餘萬人,那麼,劉璋十餘萬人的兵力,敗在了劉備五六萬人的手裡,為什麼?
首先,政治上,劉璋在川蜀,威刑不肅,上下不安,全蜀奢靡,不能禁止,加之劉璋本人生性闇弱,根本無法平和東州派的侵暴舊民,也無法緩和益州本土派的不聽號令,更不能團結法正這類外來的人才。
其次,軍事角度來說,蜀中兵馬闇弱,能征善戰的將領更是缺少,與常年交戰的劉備並其手下的荊州軍勁旅相比,自然是難以抵擋,又加上諸葛亮、趙雲、張飛、馬超等人的到來,劉璋單純在軍事角度來說,就毫無翻盤的可能。
第三,劉璋不善於團結內部,不善於吸收優秀的意見,比如黃權等人,曾勸諫提防劉備,並且在雒城之戰時,主張堅壁清野,可是這些,劉璋都無法聽取,豈能不敗?
第四,便是人心,劉璋父子在益州前後二十六年之久,益州派不太滿意,東州派不得志的更不滿意,以至於不管是益州派的李恢、張裔,還是東州派的李嚴、費觀、王連,甚至是劉焉的親家吳懿,全部選擇投降了劉備,因此,江山大業,不是江山,而是百姓,是民心。荊州軍入川之後,秋毫無犯,得到了百姓的支援,這也是劉備取勝的一個關鍵因素。
第五,便是雙方的政治人才與軍事人才的對比,劉璋一方,黃權、張任、李嚴、吳懿,的確不是劉備一方諸葛亮、法正、張飛、趙雲、魏延、黃忠、馬超的對手。
-
14 # 鐵馬冰河wu
漢獻帝興平元年(194年),益州(巴蜀,今四川)牧劉焉病逝,由其子劉璋繼位。
劉璋為益州牧後,因“五斗米道”主張魯不順從,便殺其母及弟,張魯遂與劉璋反目成仇,公開割據漢中郡,與劉璋為敵。
由於劉璋懦弱無能,還有些昏庸,不能選用和攫拔有才能的人,以改善益州動盪不寧的政治局勢,因而引起一些士人對他的不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法正和張松。
法正,字孝直,扶風郿縣(今陝西郿縣)人,建安初年入蜀依附劉璋。別駕張松,蜀人,很有能力、見識。法正和張松均不被劉璋重用,無法發揮才幹,常感“邑邑不得志” 。法正、張松都以為劉璋“不足以有為,常竊嘆息”。共同的際遇使兩人惺惺相惜,是所謂同聲者相和,同氣者相求。彼時劉璋統治下的益州,人心離散,正如諸葛亮所說:“智慧之士,思得明君” 。
因劉璋昏聵無能,使蜀地有才能、有抱負計程車人都劉璋政權日益失望與不滿,為劉備集團謀奪益州提供了絕佳的條件。
法正與張松對不受重用耿耿於懷,使其成為一對志同道合的好友。兩人經常在一起分析天下大勢,探討出路,策劃著另投明主,以圖幹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
赤壁之戰前曹操逼降劉琮,佔據荊州,遠在西川的劉璋被曹操兵威所震懾,欲歸附曹操,派別駕張松前往荊州。張松見曹操氣度恢廓,雄才大略,很有作為,想投靠他,但不知何故,曹操對他態度冷淡,不願理睬。
據說張松雖然才華橫溢,但相貌醜陋,曹操一見不喜,遂產生了輕蔑心理,不屑於招納他。當然,這是小說描述或民間傳聞,當不得真。
張松受曹操冷遇,理所當然對曹操產生了怨恨情緒。 史載:
(劉)璋復遣別駕張松詣曹公,曹公時已定荊州,(擊)走先主,不復存錄松,松以此怨。
張松回益州後,挾怨詆譭曹操,對劉璋建議說:
“劉豫州,使君之肺腑,可與交通”。璋皆然之,遣法正連好先主,尋又令正及孟達送兵數千助先主守禦,正遂還。
如此看來,益州刺史劉璋斷了歸附曹操的念頭轉而示好劉備,張鬆起了很關鍵的作用。
劉備先後接見了張松和法正,他倆把益州的山川地理形勢和軍事部署以及府庫錢糧等情況,都詳細告訴了劉備,還奉上一幅描繪詳細的地圖,使劉備“盡知益州虛實”。
張松、法正返成都後,都覺得劉備為人才略俱佳,就是自己一直在尋找的明君。他倆經常暗室密謀,以尋找機會迎接劉備入蜀。
在劉備一方,對於襲奪益州也達成了共識。尤其是軍師龐統,對取益州一事非常積極,他特別提醒因擔心有損道義而有些猶豫的劉備道:“今日不取,終為人利耳”。劉備終於下決心出軍益州。
蜀地險要,易守難攻。劉備之所以能輕易襲奪益州,並不是因為他兵強馬壯,主要是因為劉璋開門揖“盜”。據載,彼時益州有雄兵十萬,兵精糧足,又有山川阻隔,可謂固若金湯。假如劉璋不發出邀請,憑劉備那點實力,不要說取益州了,能不能進得去還得兩說。
在法正等人力邀下,加上劉璋想利用劉備伐張魯 、抵禦曹操,也邀請他入川。劉備遂留諸葛亮、關羽等留守荊州,自己親率步卒兩萬餘人溯江西上,很快抵達巴郡(治江州,今重慶),然後由墊江來到離成都不遠的涪城(今四川綿陽東北)。劉璋親自帶數千兵馬及軍資草料前來相見,二人“相見甚歡”。
在此之前,張松、法正向劉備獻計,希望他在與劉璋會面時一舉襲殺之。劉備不忍,說:“此大事也,不可倉猝、魯莽”。
劉璋封劉備行大司馬,領司隸校尉。劉備也推劉璋為鎮西大將軍,領益州牧。劉璋還借給劉備數千精兵,讓他去攻擊張魯,又令劉備統轄益州白水(今四川昭化)軍。至此,劉備增兵至三萬多人,還白得了劉璋贈予的大量軍資器械與糧餉物資,實力倍增。
同年,劉璋返回成都。劉備則依約北至葭萌關(四川昭化東南),不久即率軍討伐盤踞漢中的張魯,他廣樹恩德,大肆收買籠絡人心。
次年,曹操東征孫吳,孫權向劉備求援,劉備就向劉璋請求再借兵萬餘及糧草輜重,打算東救孫權。
劉璋只答應借四千兵馬給劉備,軍資器械均只給劉索求的一半。張松寫信給劉備和法正道:“如今大事告成就在眼前,為何要解兵東去呢”?
張松的哥哥是劉璋任命的廣漢太守,他無意中看到張松密信,害怕禍及自己,就把信交給劉璋,揭發了弟弟的陰謀。劉璋大怒,下令捕殺張松,與劉備之間有了嫌隙。他授意諸將:所有往來文書不要再通劉備。
龐統向劉備提出上、中、下三計 , 並進言道:“暗中挑選精兵,晝夜兼程,直搗成都。劉璋不武,平時又疏於防備,大軍突至,成都一舉可定矣,此乃上計” ......
“楊懷、高沛乃益州名將,各統強兵,據守關頭,聽說當初他倆極力反對劉璋迎你入蜀,曾數次勸諫劉璋。你可派人告知他們,就說荊州有急事,要還軍相救。並假裝整理行裝,裝作好像馬上要回去一樣,二人素服將軍威名,又巴不得您快離開,因此聽說後必輕騎前來相送,將軍可乘機擒斬他們,兼併其軍,轉攻成都,此乃中計。退軍白帝(今四川奉節以東),會合荊州之兵,有機會再回軍以圖成都,這是下計,如果猶豫不決,必將陷入困境而進退兩難” 。
劉備採納了中計,誘斬葭萌守將楊懷、高沛,派黃忠率軍出葭萌南至涪城,以阻抗劉璋。
劉璋聽說劉備南下,忙派劉璝、冷苞、張任等將領率軍前去阻擊劉備。經一番苦戰,益州軍被打敗,退守綿竹,劉璋命名將李嚴督率綿竹軍。劉備佔領涪城。
李嚴率軍降劉備,劉備兵勢愈強,分派諸將攻城略地。溯江西援的諸葛亮、張飛、劉封等聯合趙雲、黃忠等分別率軍攻取白帝、江州、江陽等州郡,劉備率大軍進圍雒城,劉璋子劉循守城,圍攻一年,期間龐統中流矢死去。建安十九年(214)夏天攻破雒城,隨即圍攻成都。抵抗數十天後,劉璋開城出降,被劉備徙往長安,劉備自領益州牧。建安二十四年,劉備擊走曹操,攻取漢中,自稱漢中王。章武元年(221) 劉備在成都即皇帝(昭烈帝)位,蜀漢正式立國。
【插圖源自網路】
-
15 # 威史
說到底還是劉璋能力不足:黃權、張松、李嚴這些人能力都不錯,特別是法正讓曹操都頭疼,但劉璋的能力實在有限,這麼多年都搞不定一個張魯
張松一句話點破:可惜你我滿腹韜略,卻只能給庸主看門護院。劉璋手底下的人人太多了,但是他們卻得不到施展自己抱負的機會,而劉備一直以來有任用賢能的美名。所以但凡不安於現狀的,全都投降劉備了。
雖然他的手下也有很多對他忠心耿耿的,但是能力不足,實力也不強大。劉備手下的軍將都是久經沙場的軍隊,又有諸葛亮,龐統這樣的名士輔佐,才能取得西川。
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其實也不光看人數的。劉備所帶領的軍隊都是百戰餘生的老兵。而劉璋手下計程車兵都是一些看家護院的保鏢而已。劉備手下計程車兵能夠以一個打10個。而劉璋顯然只能投降了。
-
16 # 魁哥說歷史
在冷兵器時代,軍隊的人數其實對戰爭的勝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經常都是軍隊多的一方壓著軍隊少的一方打,這個大家都能理解,這也是為什麼歷史上一旦出現以少勝多的戰役都會被大肆宣揚,因為這太難得了。而今天我們就要說到一場以少勝多的戰爭,這就是劉備奪取益州之戰。
此戰中,劉備只有3萬軍隊,而劉璋長期盤踞西川,擁兵至少10萬,那麼劉備是如何做到以少勝多,擊敗劉璋的呢?仔細分析以下四點不難理解。
一、引狼入室
從古至今,只要蜀地做好防禦,從外部進攻其實是很困難的,最堅固的堡壘往往是從內部攻破的。劉璋這次也是相同情況。
如果單純讓劉璋做好防禦準備,劉備直接從外圍發起進攻,估計劉備是打不下西川的,畢竟劉璋佔據著地利的優勢。正常情況下,劉備一旦調兵前往西川,就算劉璋是傻子都知道是怎麼回事了,而這次,老天給了劉備一個絕佳的機會,讓他有正當理由進入蜀地。
建安十六年,劉璋聽說曹操將要派兵攻打漢中張魯,十分驚恐,害怕曹操打下漢中後又趁機進攻蜀地,於是在張松的建議下,請荊州劉備前來,一起抵抗張魯和曹操。就這樣,劉備有了正當的理由來到西川。
劉備帶領三萬軍隊,來到涪城和劉璋相會,大家歡聚百餘日後,劉璋讓劉備前去討伐張魯,劉備欣然領命前往。
建安十七年,劉備進駐葭萌關,和張魯交戰。這個時候劉璋收到手下密信,說張松聯合劉備想要奪取西川,於是劉璋下令部隊封鎖道路,嚴守沿途的關隘。劉備見事情敗露,大怒,轉而攻打劉璋。
就這樣,劉備劉璋雙方開始了交戰,打了三年,最終劉璋投降,劉備入主成都。本來,劉備集團是一直想要奪取益州以作後方基地的,諸葛亮在隆中時就已經提出了這個戰略,奈何沒有正當理由,這一下劉璋親自開門把劉備請過去,引狼入室,讓劉備有了正當理由,省去了很多功夫。
二、劉璋內部不和
雖然劉璋表面看起來有很大的地盤,文臣猛將也很多,然而他的內部其實並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麼團結。劉璋在位期間,其實十分懦弱無能,手下好的意見也不聽從,漸漸的,眾多謀臣有了另外的想法,想要迎立新主來取代劉璋。
在劉璋還沒有請劉備前來相助時,他手下謀臣張松就已經主動去聯絡劉備了,請求劉備率軍進攻西川,他做內應,甚至還獻上了西川的地圖。這張地圖上標明瞭蜀地的山川要隘和府庫前來囤積之所,有了它,蜀地在劉備面前可以說是一馬平川,猶如不設防之地了。
演義原文:松於袖中取出一圖,遞與玄德曰:“深感明公盛德,敢獻此圖。但看此圖,便知蜀中道路矣。”玄德略展視之,上面盡寫著地理行程,遠近闊狹,山川險要,府庫錢糧,一一俱載明白。
繼張松之後,法正、孟達也相繼表示要臣服劉備,幫助劉備奪取西川。在劉備還沒來時,已經有這麼多人在蠢蠢欲動了,劉備揮兵攻打劉璋時,更多人直接投降劉備,或者暗地幫助劉備,這種情況下,劉璋怎麼可能打的贏劉備呢?
三、實力對比
劉備此次前來西川,可是調集了眾多的文臣猛將跟隨,而他們都是當時那個世上最優秀的一批人,劉璋手下不能與之抗衡。
對比劉璋手下武將,有劉璝、泠苞、張任、鄧賢、嚴顏這些人,而劉備手下武將則有黃忠、魏延、劉封等人。文臣方面,劉璋身邊的張松、法正已經暗自投降了劉備,而劉備身邊有鳳雛龐統輔助,再加上後期諸葛亮、張飛、趙雲等眾多猛將紛紛入川作戰,兩相對比,劉備的實力要明顯強於劉璋。
而說到軍隊,劉璋雖有10萬大軍,但是不能集中一處,無法體現兵力優勢。各地駐守分散了一部分軍隊,留守成都再分走一部分,最後真正同時和劉備對戰的軍隊,數量上並沒有絕對的優勢。再加上劉備集團久經沙場,兵精將足,所以他在真實實力上是要強於劉璋的。
四、劉璋昏庸,不聽手下之言
劉備畢竟是客軍,遠道而來,如果長時期攻佔不了蜀地,糧食會供應不上,定會生亂。
劉璋的手下正好看到了這點。在劉備攻下雒城後,劉璋的謀士鄭度建議,將沿途民眾遷走,放火燒掉糧草,堅壁清野,這樣劉備得不到補給,只能後撤,在後撤途中,劉璋率軍反撲,必能大勝。
演義原文:從事鄭度獻策曰:“今劉備雖攻城奪地,然兵不甚多,士眾未附,野谷是資,軍無輜重。不如盡驅巴西梓潼民,過涪水以西。其倉鷹野谷,盡皆燒除,深溝高壘,靜以待之。彼至請戰,勿許。久無所資,不過百日,彼兵自走。我乘虛擊之,備可擒也。”
按理說鄭度是完全看透了劉備的弱點,這個建議是非常有用的,而且當時成都城裡的將士仍有三萬,糧草充足,完全是可以抵抗,有勝算的,奈何劉璋昏聵,不聽謀士之言,最終不做抵抗,出城投降,遺憾地失去了西川之地。
總結
綜合以上四點分析,我們就能得出結論,為何劉備僅有3萬軍隊,就能擊敗擁兵10萬的劉璋?一方面是劉備集團本身實力強大,另一方面則是劉璋的昏庸無能,先是內部不和,不重用有識之士,然後引狼入室,被攻打後又沒有抵抗的決心,最終導致失敗,丟失蜀地。
-
17 # 縱觀歷史2020
劉璋可以說三國亂世中最仁慈的諸侯之一了,他的心智完全跟不上時代的變化,以至於他退出三國曆史成了必然。劉璋原本是益州之主,坐擁偌大的益州,手裡10萬兵馬且劉璋父子在益州經營幾十年了,為什麼會被自己請來的劉備率領三萬人馬給擊敗了呢?
首先是劉備兵強馬壯,能人頗多,劉璋兵雖多但過於分散,且手下能臣過少
劉備入川僅僅帶了兩萬兵馬,其中劉璋資助了劉備一萬人,而且還送來了糧草補給等物品,這對劉備來說是如虎添翼了。劉璋請劉備來川的目的是抵禦漢中張魯的進攻,進軍葭門關中與張魯對峙。
劉備此行帶的人馬從剛來時的龐統,黃忠,魏延等人,再到與劉璋翻臉後帶趙雲,張飛,諸葛亮等人,幾乎把他的班底子全部帶出來了,這些人都是文韜武略,樣樣精通的。
相比之下劉璋雖然有超10萬大軍,但是由於不能集中防守一處地方,導致了劉璋兵力過於分散了,不能形成有效的優勢兵力。如果單論兵馬強度的話,肯定是經歷了荊州戰火的荊州軍更加勇猛一點,畢竟人家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不是一直養生的益州兵可以比較的。
除此之外劉備手下的能人也頗少,在整場西川戰役中劉璋手下能為劉璋效力的武將不多,有智謀的就更在少數了,能舉例出來的只有一個異性張任,這或許是劉璋最後的一塊遮羞布了。
益州內部自亂,有劉備的內應
兩軍交戰要想速勝對手,瓦解敵人的內部是最快的一種辦法,先讓敵人內部自己亂鬥,這樣自己就能坐收漁翁之利。
然劉璋政權的內部根本不需要劉備挑撥離間,自己就先亂了起來。說來複雜,劉璋政權內部很複雜,這也是劉璋父親劉焉治理益州時候遺留的歷史問題,在劉璋這一代因為能力不行暴露出來的問題就更加嚴重了。
劉璋內部分為本地貴族和東洲兩派,一派是益州本地豪強,一派是外來益州的人,兩派之間存在著利益衝突問題。
不僅如此,劉璋內部對劉備入川的態度還是持著兩種意見,一種是以黃權等人為代表,堅決不讓劉備入川,以免請神容易送神難了,另一種是支援劉備入川如張松,法正一類,他們都期盼劉備能代替劉璋,成為川中之主以好施展他們的抱負。為了讓劉備能夠順利得到川蜀,張松不惜賣主求榮獻上了西川地圖,讓劉備進軍更加方便了些。
松於袖中取出一圖,遞與玄德曰:“深感明公盛德,敢獻此圖。但看此圖,便知蜀中道路矣。”玄德略展視之,上面盡寫著地理行程,遠近闊狹,山川險要,府庫錢糧,一一俱載明白。
劉璋舉止不定,且不納忠言
一個臣子用死來勸劉璋,他圖什麼?他圖的是那一份為主子忠心,劉璋不明事理,不納忠言,執意把劉備放進來導致了後續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
在劉備和劉璋翻臉的時候,有人勸劉璋斷絕劉備的補給,燒燬巴西附近的糧草,達到堅壁清野的效果,劉備大軍沒了糧草自然就退軍了,但是這個建議劉璋舉止不定,最後沒有采納,導致了後續劉備有能力和劉璋大軍一直對耗著,直到劉璋投降。
不如盡驅巴西梓潼民,過涪水以西。其倉鷹野谷,盡皆燒除,深溝高壘,靜以待之。彼至請戰,勿許。久無所資,不過百日,彼兵自走。
劉璋的種種弱點都把劉備的優點放大了,即使劉備入川僅僅只有三萬人馬,但依舊能把十萬人馬的劉璋打敗。
-
18 # 野寧愛歷史
張松劇照
張松張松在曹操那裡撈不到好處,對曹操懷恨在心,於是對劉璋詆譭曹操,勸劉璋絕交曹操,結交劉備。劉璋覺得劉備和自己是同宗同族,人又比較仁義,況且荊州已經在劉備手裡,彼此已經是鄰居了。便同意張松的勸說,使法正往荊州結交劉備,隨後又派孟達帶四千兵去助劉備守荊州。
張松為了自己能夠有更好的前途,想要迎劉備入主益州,便又勸說劉璋迎劉備入蜀,幫助征討漢中張魯。劉璋自己兵力本就不少,要徵張魯自己完全有能力,卻要靠外人帶兵來助,只能說他不滅亡都不好意思。
劉備自帶步卒兩萬左右,劉璋又讓劉備督白水軍,並軍三萬。同時給劉備“米二十萬斛,馬千匹,車千乘”。這真的是嫌狼牙不夠鋒利,幫人家磨狼牙啊。劉備以孫權求救又向劉璋要兵要糧,但劉璋已對劉備有所不滿,只給了一半。
後來張松被兄長廣漢太守張肅告發,被劉璋斬首,劉備和劉璋終於撕破臉。
劉備如果沒有張松,想要入蜀還是比較難的。蜀道險峻,易守難攻,劉備的兵力也拼不起,畢竟荊州也是用兵之地。
龐統劇照
龐統張松只是入蜀順利,攻城取地則是靠龐統。龐統先前給劉備獻計,要在涪城相會時擒劉璋,但被劉備拒絕。劉備當時的想法是剛入蜀地,仁義之名未播,而且跟隨劉璋來的有三萬步騎兵,不好貿然下手。
劉備和劉璋撕破臉後,龐統又獻出上中下三策,劉備最終選擇中策,誘騙白水關守將楊懷出關送行,擒而斬之。接著攻取涪城,綿竹李嚴又舉兵投降,只是攻打雒縣用了一年時間,可見如果沒有內應而強攻入蜀,那會有多難。
攻打雒縣時龐統戰死,黃忠“常先登陷陣,勇毅冠三軍”,最終攻破雒縣,進兵圍成都。
奪取益州,龐統功不可沒,先是勸劉備入取益州,後又獻計奪白水關,只可惜死的早了。
馬超劇照
馬超劉備圍成都數十日,難以攻破。成都城裡有精兵三萬,糧草夠用一年,官民又齊心死戰,實在無奈。當時諸葛亮和張飛趙雲等也已從荊州勒兵到成都,但也都束手無策。
這時,馬超來了。劉備知道馬超來降之後,喜出望外,先派人止住馬超,讓他先等著。然後又把自己的兵馬調遣去跟著馬超,馬超帶著這支兵馬來到成都城下。
《三國志·馬超傳》記載:“先主遣人迎超,超將兵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
劉璋雖然闇弱,卻也善良,不想因連年戰爭殃及百姓,所以看到馬超領兵而來之後,最終選擇了投降。
因此,馬超雖然困頓來投,卻也算是立了大功。
總結劉備能夠擊敗劉璋,奪得益州,如果沒有此三人之功,難度不知要高出多少。加上劉璋軟弱,不知用兵,如果守益州的是劉表,就是給劉備再多一倍兵力也得不到益州。
-
19 # 星下靜思
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更何況劉備有3萬兵馬,劉璋太無能,文不能納諫武不能作戰,縱有百萬雄師也不能自保,被擊敗是必然的事。
劉備對益州覬覦已久在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時,隆中對策就很明確的把奪取益州列入了戰略目標,自此,劉備就天天向著這個目標前進,向著這目標奮鬥不止。赤壁之戰後,劉備取得了荊州的一些地盤,穩住了腳跟,在諸葛亮的聯吳策略下,劉備在荊州逐漸壯大起來。
但是,荊州地理位置雖然重要,都處於魏、吳的威脅中,只要天下利益有變,劉備面臨的危險是非常大的,稍不慎就無立錐之地。在荊州的時間裡,劉備對益州的渴望是朝思暮想,卻因為益州地勢險要無從下手,但他對圖益州的心一天也沒有停止。從張松出使曹魏時劉備能迅速探知,就可以看出:劉備精心地關注著益州的一舉一動。
張松的到來,讓苦無對策的劉備看到了曙光。在張松的幫助下,劉備得到了益州的地圖,這不是一張簡單的地圖,上面道路、軍營、糧倉等標繪的非常詳細。有了這張圖,讓劉備找到進益州進軍之路。同時,張松又把益州的政治、軍事形勢一一介紹給了劉備,並答應為劉備當好內應。
益州的內奸裡應外合在張松的一番慫恿下,劉璋昏了頭,答應讓劉備入川幫助抵抗張魯。在法正的帶領下,劉備高興地率軍入川。張松和法正、孟達都想歸順劉備,在勸說劉璋同意劉備入蜀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自家的大門請別人來幫忙看守,這本身就是奇聞,劉璋卻相信。劉璋的手下是有能人的,黃權苦諫,咬住劉璋的衣服,劉璋居然拽掉黃權兩個門牙;大臣王累,倒掛於城門以死諫言,劉璋竟然眼睜睜看著王累撞死於地,劉璋的昏聵可見一斑。
諍臣的死亡,更寒了忠良的心,劉璋卻渾然不理。在張松的密告下,劉備龐統為劉璋準備了鴻門宴,然而,經歷了生死一劫的劉璋居然還把劉備當成兄弟!這更讓劉璋手下寒心,認賊為友,誰還會為他賣命。
劉備用仁義收買人心劉備進駐葭萌關後,利用劉璋給他的保障物資,廣泛地去安撫人心做好事,抵抗張魯的事早放到了九霄雲外。張魯沒來攻,劉備也沒去打,倒是劉備和當地的民眾相處的熱火朝天,深受當地老百姓的支援。
然而劉備並沒有滿足,不斷地以抗擊張魯由,向劉璋要糧要錢要人,就在劉璋稍未滿足他時,劉備不失時機的“惱了”。劉璋此時也清醒了過來,與劉備開戰。雖然劉備用仁義收買人心工作做得很好,但戰鬥仍然進行得非常艱難。
劉璋在人心背離的情況下,與劉備的戰爭仍然打了近三年,並在戰鬥中殺死了著名軍師龐統。如果劉璋不昏聵的話,劉備可能至死也拿不下益州。劉備在苦戰中,不得已調集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三路援軍由荊州來支援,這才打到了益州城下。
兵臨城下,在城中仍有三萬士兵,糧食夠支援一年,軍民還能抵抗的情形下,劉璋又軟弱了,說:“我父子在益州二十多年,沒有給百姓施加恩德,卻打了三年,許多人死在草莽野外,只是因為我的緣故。我怎麼能夠安心!”於是開啟城門,出城投降。
結語王者,都是有一顆堅韌不拔的心,認準了的目標堅定不移地去實現,劉備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劉璋,守著優勢的資源,卻不能任用賢能,聽信小人,就是兵再勇將再強人再多,還有什麼用呢?
-
20 # 遼寧資深球迷二代
從歷史上的記載來看,劉備並不止3萬軍馬,而劉璋的益州兵團人數則沒有明確的記載,但考慮到後期蜀漢佔據益州,始終能夠保持10萬人的軍事力量(投降時上交的降表顯示有十萬兩千人)。在東漢末年能長期保持避開戰亂和休養生息的益州劉璋,其軍事力量應該也可以維持十萬人。
那劉備為何可以擊敗擁兵十萬的劉璋,其實一個簡單的數學賬就明白了!
1、璋率步騎三萬餘人,車乘帳幔,精光曜日,往就與會。
2、先主留諸葛亮、關羽等據荊州,將步卒數萬人入益州。
3、璋增先主兵,使擊張魯,又令督白水軍。先主並軍三萬餘人,車甲器械資貨甚盛。
劉璋與劉備在益州相會時,劉璋親率3萬兵馬前來,由此可見益州軍團的機動兵力至少也在3萬人以上,而入川的劉備率軍數萬,但未交代到底是幾萬,不過隨後得到了劉璋的資助,軍力擴充套件到3萬。由此推斷,剛剛入川的劉備應該只有2萬兵馬,因此號稱數萬,而得到劉璋的支援後才達到3萬。也就是說,劉備與張魯的大戰還未展開(當然始終也沒打),劉璋就已經“損兵一萬”!
一年後,劉璋與劉備的關係逐漸冰冷,劉備的不進不退讓劉璋深感憂慮,為此減少了針對劉備的資助,但也扔給予了部分援助。
璋但許兵四千,其餘皆給半。
即便減少了援助,劉璋仍提供了四千兵力,再次“損兵四千”!
但不久後張松信件事件的爆發,劉璋與劉備徹底撕破了臉皮,早就蓄勢待發的劉備趁機搶先下手,向鄰近的益州白水關發起偷襲。
先主大怒,召璋白水軍督楊懷,責以無禮,斬之。乃使黃忠、卓膺勒兵向璋。先主徑至關中,質諸將並士卒妻子,引兵與忠、膺等進到涪,據其城。
利用誘捕的形式,劉備幹掉了白水關的守將,並用控制守軍官兵親屬的方式制服了白水關的守軍。至少從多年後呂蒙偷襲荊州來說,這一招是絕對夠用的。史書中沒有交代白水關劉璋守軍的人數,但作為益州的重要關頭,也是近距離監視劉備的先鋒武裝,相信白水關的軍事力量不會太少,否則劉備不至於要透過首先斬首首腦的形式來控制該關隘。初步推斷,白水關的守軍至少在數千人以上,甚至有可能過萬。
這麼一細算下來,我們不難發現,劉備幾乎沒費力氣,就先後報銷了劉璋一萬、四千和數千大軍。劉璋還未與劉備正式交手,就已折兵兩萬有餘。而這是什麼概念?十幾年前,佔據四州的袁紹在官渡折兵7萬,就此喪失了進攻能力。多年後控制中原九州的曹操在樊城外報銷七軍三萬人,為此中原震動。夷陵之戰劉備派出的四萬官兵死傷大半,5年也未恢復元氣。只控制一州的劉璋一年之內折兵2萬有餘,這無疑是傷筋動骨的。可以說益州之戰剛開始的階段,劉璋就已呈現出被動的局面。
這也導致隨後的益州爭奪戰,除了葭萌關這塊分戰場,劉璋始終處於被動防守。
璋遣劉璝、冷苞、張任、鄧賢等拒先主於涪,皆破敗,退保綿竹。
後璋將扶禁、向存等帥萬餘人由閬水上,攻圍峻,且一年,不能下。
璋復遣李嚴督綿竹諸軍,嚴率眾降先主。
先主進軍圍雒,時璋子循守城,被攻且一年。十九年夏,雒城破。
兵臨成都城下前,劉備與益州兵團進行了大小四戰,並以4比0取得了橫掃。而在這四場大戰中,守衛綿竹關的李嚴直接投降,益州兵團上萬人被劉備大將霍峻牽制在葭萌關。綿竹關守軍人數不詳,但考慮這已經是劉璋的倒數第二道防線,又是重臣李嚴親自把手,人數也同樣不會太少,至少也會在數千到萬人左右。上萬人被霍峻阻擊,又有至少數千人投降劉備。悲催的劉璋還未與劉備的主力真正進行碰撞。他的十萬大軍,就已經摺損過半。
先主軍益強,分遣諸將平下屬縣,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將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陽,惟關羽留鎮荊州。
損兵過半的同時,更有噩耗傳來,荊州的援軍也對劉備展開了增援,雖然沒有交代援軍的人數,但參考諸葛亮趙雲張飛紛紛出場。荊州援軍至少也在萬人以上。
劉備獲得荊州本土上萬人的增援,又有2-3萬益州軍團投降加盟,另有上萬益州軍團被霍峻堵截。越打越少的劉璋,能不被滅嗎?
回覆列表
劉備只有三萬兵馬這事靠譜,恐怕還是張飛、趙雲、諸葛亮入蜀以後,劉備自己的全部人馬;劉璋起碼也有不止十萬兵馬,為何劉璋就投降了呢?
01
劉備三萬兵馬的由來
據《後主劉備傳》記載,建安十六年(211年),劉備入川,與劉璋會於涪城。
沒有確切資料記載,據分析,劉備可能帶來一萬人馬,劉璋又給劉備配備了兩萬。劉璋明確讓劉備去攻打張魯,不給兵馬咋行,你不能讓劉備用自己帶來的人馬去幹這個活吧?讓人家替你打工,不能讓人家既出力又出錢吧。
劉璋這兩萬兵馬,只多不少,但劉備帶著這兩萬人馬,連張魯的毛也沒有薅一根,就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了。
劉備在葭萌關呆了一年多,除了消耗掉劉璋不少錢糧,啥事也沒做,就採納龐統的主意,要回荊州打孫權,開口就向劉璋借兵一萬,錢糧若干。
畢竟把劉璋這兩萬全部帶走說不出口,打個五折,自己一萬,再借一萬,似乎更合理。
劉璋只答應給四千,錢糧物資減半,劉備就不高興了,於是,與劉璋翻臉。劉璋自然不會再給劉備四千兵力,但是,劉璋派給劉備的這兩萬恐怕是要不回去了。挖牆腳是劉備的拿手好戲,呆了一年多,搞不定這個事,劉備也不會提出來要回家。
劉備命張飛、趙雲、諸葛亮帶兵入川,恐怕會帶兩萬兵馬吧。理由是:
第一,劉璋雖然對劉備荊州方向防禦比較鬆懈,但不至於門戶全開,必然有兵力把守。
第二,劉備與劉璋準備開戰,必須要有足夠的兵力,否則僅僅依賴從荊州帶來的一萬人馬及歸化的劉璋兩萬兵馬,遠遠不夠。
第三,張飛等人必須以絕對的優勢,迅速抵達成都城下,拖延日久,恐怕就會生變。
這樣一來,張飛、趙雲等起碼要帶領兩萬人馬入蜀。少了不行,多了也沒有。畢竟關羽鎮守荊州也需要足夠的兵力。
02
劉璋十萬兵馬的佈防
劉璋派給了劉備兩萬,劉璋投降時,成都還有三萬精銳,這就佔據了劉璋十萬兵力的一半。
建安十八年(213年),張飛、趙雲、諸葛亮率軍抵達江州,張飛義釋嚴顏。然後兵分兩路,張飛平定巴郡、巴西兩郡;趙雲平定江陽、犍為等郡。
由此看來,江州、巴郡、巴西郡、江陽郡、犍為郡,劉璋都應該有兵把守。合計起來總兵力不會在兩萬以下,起碼每郡得有五千人駐守。
建安十七年(212年),龐統為劉備提供取成都三策,其中中策是斬殺楊懷、高沛等將領,吞併其部隊。楊懷、高沛是白水軍的主帥,是劉璋手下名將。白水軍是精銳部隊,起碼有一萬人。
建安十八年(213年),劉璋派遣劉璝、冷苞、張任、鄧賢、吳懿等在涪城阻擊劉備,起碼也要兩萬吧,每將統領四五千人,這是定數。諸將全部被劉備打敗,吳懿投降。此時,劉備三萬加楊懷等白水軍一萬,共四萬對兩萬,劉璋部將自然沒有勝算。
劉璋又派李嚴、費觀統帥綿竹諸軍阻擊劉備,李嚴率眾直接投降了劉備。李嚴、費觀起碼也要一萬人馬吧。
由此看來,成都三萬,借給劉備兩萬,張飛等消滅兩萬,楊懷、高沛一萬,劉璝、吳懿等兩萬,李嚴、費觀一萬,這就是十一萬。
這麼來看,劉璋的軍隊不止十萬,恐怕還要多不少。
但是由於益州地域較大,兵力分散,劉璋就沒有集中兵力與劉備對抗。再說劉璋的部將不是被殺就是投降,幾乎沒有人願意與劉備死戰。
就張任與劉璋之子劉循堅守雒城,張任出擊被斬殺,劉循堅壁不出,小小的雒城還把得一而得天下的龐統留在了城下,再也走不了了。
03
劉璋不是劉備的對手
家賊難防,劉璋不認為是引狼入室,眾人諫阻他也不信,自然也就不會設防。
劉備突然翻臉,劉璋自然措手不及,沒有時間和準備調集兵力來對抗。
劉璋的部將都清楚劉璋不是劉備的對手,豈不趁機改換門面,找個出路?
但凡劉璋有一丁點防範的心理準備,不把楊懷、高沛等精銳交付劉備督領,楊懷也不會輕易被劉備斬殺。
劉璋儘管懦弱,但懦弱就會對百姓不很殘忍。劉備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縱使再會偽裝,也難以讓益州百姓信服。
即便到了最後,劉璋依託成都與劉備決一死戰,鹿死誰手,還很難預料。
只要劉璋堅持半年之久,就會有意外情況出現。比如孫權襲擊荊州、張魯從漢中入川、曹操也不會閒著,劉璋原部將也會有反叛的。
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包圍成都,並派簡雍勸降劉璋。此時,城中有三萬精兵,糧食足夠支撐一年,官吏百姓都想抵抗。但劉璋卻說:
"我父子在益州二十多年,沒有給百姓施加恩德,卻打了三年,許多人死在草莽野外,只是因為我的緣故。我怎麼能夠安心!"於是,劉璋下令開啟城門,出城投降,部下沒有不哭泣的。
劉璋是窩囊了一些,但對蜀中百姓而言,減少了屠戮。但也沒有給百姓帶來多少益處。劉備倒是梟雄,把益州折騰的夠苦的啦。
劉璋卻沒有劉禪那麼幸運,劉備把劉璋遷至荊州公安,並把財物歸還於他,再佩振威將軍的印信。
這是史料所說,不清楚劉備到底把哪些財物歸還了劉璋。劉備進入益州,大賞將士,成都府庫為之一空,劉璋父子苦心經營二十多年集聚的財物,劉璋用啥才能帶走呢?
關羽丟失荊州之後,劉璋去了東吳。孫權任命劉璋為益州牧,居於秭歸,不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