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學教育法

    看下文就知道了:

    大家要認清一個基本事實,孩子的自殺,主因是孩子玩手機網路遊戲導致。其它因素幾乎是藉口。因為,中國有5000萬網癮的孩子,網癮就是腦殘,而且,腦殘就是精神病。一個孩子神經不正常才去自殺、才去殺人,所以,惡性事件頻頻,特別是孩子自殺的多,多,是腦殘孩子多。2012年10月社會科學院上海研究所已經報告,網路遊戲可使青少年致腦殘。2018年6月1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義,網癮是精神病,這是人民日報報道的。實際,6年前,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的衛生部已經定義網癮是精神病了,同樣,只是國內媒體沒有報道而已。我是一個研究家庭教育的老師,每每看到孩子自殺,說是什麼壓力,什麼挨老批評了,挨家長批評了,我就感覺非常荒唐,荒唐至極!我呼籲,有良心的自媒體工作者,我們必須行動起來,我們是國民,我們要作為。不能等。在網上把這些資料查清楚,然後展開宣傳,最後的目標挽救我們剩下的的2.5億青少年。這是國難當頭之際,你也許不樣看。我宣傳、呼籲:停止網路公司開發遊戲軟體已經20多年了,雖然位卑言高,但我還是要堅定不移的宣傳下去。大家可在百度上搜索《腦殘與邪淫危害中國青少年》!

  • 2 # 雨露育兒

    堵不如疏!順勢而為未必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問題原因】:

    一.表明孩子厭學了,可以斷定孩子的學習成績不是太好。學習成績越是不好越是被同學瞧不起,越是會遭到歧視,越這樣孩子就越不肯學。

    孩子學習的退步,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退步和進步一樣,也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當孩子出現一點點小的退步的時候,並沒能引起家長足夠的重視,或者說對孩子的關心不夠,才導致他今天這種狀況。如果一開始發現孩子有退步的苗頭就開始抓,就不至於出現今天這種給手機才做作業這種讓人抓狂的狀況。

    二.學習遇到了難度。從一年級到九年級,孩子學習的第九個年頭裡,知識的容量和知識的難度都達到了一定的高度,玩心重的孩子必然會感到精力不夠,思維跟不上。而且又正值孩子青春期,學習和青春期狀況也會出現對撞。

    【怎麼解決】:

    1.可以順勢而為,不要一說到孩子接觸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就談虎色變。低年級的孩子,你說不讓他玩手機可以,初中生絕對的禁止孩子接觸電子產品不現實,也不可能。既然不能完全杜絕,那還不如索性放開。當然,這個放開不是無限制的放開,是有條件的放開,滿足孩子玩手機的要求。

    比方說:

    ①手機可以玩,但不可以玩遊戲。

    ②只能在放學回來後到做作業這個時段玩,其他時段不可以玩。

    ④訂立軍領狀。可以有條件的允許玩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但學習必須同步跟上,有所提高。如果說因為玩手機學習成績不但沒進步,反而退步了,這可以告訴孩子是主次顛倒了,是因為玩手機而影響到了學習,既然這樣,那麼手機就不可以繼續再玩了。讓孩子在獲得某種滿足的同時,有壓力,讓孩子自己去把這種壓力變為推動學習的動力,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又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兒。

    2.要想把一個孩子從厭學的狀況改變過來絕非易事,這期間孩子有一點點進步,一定要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

    3.轉移孩子的興趣愛好,除了手機還有很多美好的東西,拓展孩子的視野有很多方面,在這裡就不一一例舉了。

    希望我說的對你有幫助!

  • 3 #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這怎麼還越活越回去了?一般來說不都是小孩子才願意做這種事兒的嗎?怎麼這麼大的孩子了還在玩這種“幼稚”的遊戲?初三了,再怎麼著也應該知道學習是給誰學的了,你孩子到現在還能跟你談條件去學習,那麼根據我的判斷最主要的問題應該是來自於你們做父母的問題——從小就太過溺愛孩子了!小孩子想要一樣東西的時候要麼會選擇哭鬧,要麼會選擇講代價,還有一種比較常見的就是左言右它引導著你主動張口。很多孩子從吃飯、睡覺、學習、外出等等都會發生這些事情。這真的不能怪孩子!問題都是出在了父母身上!

    你家孩子這麼大了還能跟你提這種要求,那就說明在過去的很多事情上或者就是在學習的這件事情上你已經妥協過很多次了,只不過在過去你覺得孩子的要求“不過分”,所以你就都接受了,而現在孩子提出來的要求讓你感覺到了“危機”,所以才開始擔心起來了……

    這種情況下如果你的孩子心智還比較幼稚一些的話還好一些,透過一些手段——軟硬兼施還能解決,但是如果你孩子已經心智成熟了,還提這種要求,那麼你可要千萬注意了!盲目的拒絕會不會導致孩子做出各種極端的事情來“威脅”、“報復”你們?這事兒你可要評估好了,因為現實中因為這種屁事兒孩子動不動就跳樓、跳河的事件已經不少了……既然已經這樣了,光去後悔也沒任何意義,問題總是要面對的,所以建議你參考我的如下建議:

    1、讓孩子搞清楚學習是給誰學的,為什麼要學習,不學習會怎樣……這些事兒並不難溝通、闡述不是嗎?

    2、結合孩子的性格做出同意或者不同意的決定。你如果能夠保證孩子在你的嚴詞拒絕之下不會做出極端行為,那麼就一定選擇拒絕。

    3、如果你認為還是需要“妥協”的話,那麼你在同意的同時也要提要求——既然是“談判”,那麼有來有往是很正常的!孩子要求玩手機,你答應,但是你要提出來他要付出更多的“代價”,比如作業完成之後且經檢查無誤之後才可以玩,而且幾點之前必須睡覺,假如第二天老師說你哪裡沒有完成或者完成的不好,那麼取消第二天的遊戲時間,並且承諾下一次的測試成績(名次)不低於多少或者進步多少,否則也要暫停遊戲……總之就是把以前哄小孩的那套拿來哄你家的“大小孩”!

    這點很重要,你做到了,那麼事情還不至於失控,如果你啥也不要求,那麼早晚會出問題——你要知道,當你孩子每天有“遊戲時間”,那就意味著他白天的時候會一直惦記,晚上寫作業的時候也會惦記,上床睡覺了還會惦記……

    4、搞點戶外活動吧,分散一下孩子的注意力,最好是運動運動。

  • 4 # 楊鍋來了

    這樣的情況我想家長都已經盡了最大努力,不管是講道理或者其他方式,可以說到現在家長已經是無計可施了。這種心情特別理解。

    我覺得目前的辦法也只能這樣,你注意觀察孩子,寫作業的質量如何怎麼樣,那麼我覺得這樣一種方式,還是沒有什麼大問題的,他首先他如果認真完成了作業,那麼適當的耍手機,我覺得還是可以的,因為你也找不到其他更好的辦法。很多時候我們就擔心他玩手機可能把學業耽誤了。既然他能提出這樣的條件,說明他對學習還沒有完全到放棄的地步,也還能無形當中體現出他對學習的重要性還是有那麼一點知曉,比如我們在答應他條件同時,可以提出一些要求,在寫完作業期間一律不準摸手機,防止他透過手機查答案。在有效完成作業以後,在滿足孩子的要求……

    當然有些可能存在的情況,孩子在完成作業的時候,完全透過手機抄答案,完全一點不管作業質量,自己也不思考,那麼這種就是學習態度上出問題了,要不然家長只能順他的意思,堅持到中考以後再看情況,中考越來越近,他可能會慢慢慢慢逐漸認識的,什麼是重要的,能後醒悟就更好。如果家長採取強制性的措施,容易發生意外。

    那麼作為家長,我們任何時候就盡力平靜自己的心情,不要對孩子發火更不要隨時指責孩子的不是,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出現叛逆現象。我們大人要做到以身作則,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機,有可能的話,在孩子面前多看看書,做表率作用,慢慢透過大人的行為去感化孩子。

    當然也不要著急,這種情況下一般不會有什麼靈丹妙藥,能夠立刻見效的,要做好長期堅持的準備。

  • 5 # 教大育小

    我的孩子初三了,現在是做作業給我談條件,讓我手機就做作業,我該怎麼辦?看到這個問題,忍不住的想笑,有多少家長錘形頓足,萬惡的手機啊,誰發明的,真的是害了我的孩子,不給手機玩連作業都不做,我該咋辦啊?

    手機錯了,還是孩子錯了,還是家長錯了,還是作業錯了,這個根源到底在哪裡?

    我們來看看發生這個問題的根源:

    作業談條件,就是典型的:我在為媽媽做作業,我在為爸爸做作業,我在為老師做作業,我在為家長學習,學習不是我的事,我在為你做事情,那麼你得給我付出報酬啊,父子之間,錢久不談了,那麼你滿足我一個條件吧!

    我現在想玩手機,那麼你給我玩吧,否則我就不寫作業,你看你怎麼辦?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

    1.可以肯定的是,這個條件的交換不是第一次,應該是無數次了,只是交換的不一 樣,可能是需要某種東西或者其它的。

    經常有家長這樣說:“你這次考100分,壓歲錢就500,95分……”

    如果你這週上學好好表現,我們就去看電影,不然的話你就只能呆在家裡。

    一次又一次的拉鋸戰裡,家長和孩子無數次的在談條件,學習是一種可以交換的東西。

    2.家長不停的嘮叨孩子,督促孩子,就是有一點,就是害怕孩子完成不好,完成不了。比如說孩子在學校被點名,家長開始,總是替孩子去承擔。

    為什麼呢?

    “被老師點名批評太丟人了,我沒有面子!”因為一個面子,家長總是替孩子去承擔,而忘記了那個是孩子自己該承擔的後果。久而久之,孩子不在認為學習是自己的事情,他會認為他是在替家長完成任務。

    我問過許多孩子你為什麼學習?孩子想了想說:“我不知道啊,我媽跟我說我要去上學啊,大家都去了,我也應該在學校啊,我媽說的我這個年齡就該上學啊!”

    “是我媽讓我去的啊!”所以是替別人。

    孩子知道,如果我不完成作業,那麼首先說不的是家長,所以孩子會給你談條件。

    3.家長凡事都替孩子做主,凡事都要去孩子,事無鉅細的都替孩子考慮清楚了,並且強迫孩子接受,孩子失去了自主意識,為了達到目的和反抗家長,就用談條件的方式反抗。

    處於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有了對抗的勇氣和對抗的一定的能力,每次對抗,肯定是家長妥協和家長退讓,孩子屢次成功,樂此不疲。

    4.孩子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和自我約束,所以家長總是採取強制性的制止,“不允許”之後,孩子又渴望,那麼久採取家長最在乎,嘮叨最多的方式來跟家長交換。

    綜合上述,我們會看到,孩子出現這個問題,絕對不是孩子一個人的錯誤,總是家長在教養過程中有所缺失和有許多不當的方法才造就了今天這個局面。跟孩子之間,原則和規矩肯定沒有建立起來,所以總是有妥協的餘地才有了可以談的方式和資本,同時這個親子關係肯定不夠好,親自溝通存在著很大的問題,才需要這樣的方式來實現。那家長該如何做才可以改變局面呢?

    第一:家長應該跟孩子界定清楚學習這件事情的界限。

    首先讓孩子明白學習和做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去承擔後果,必要的時候去和學校老師溝通,讓孩子承擔結果。

    其次;界限清楚之後家長要守住底線而不是害怕失去面子而一味的妥協,不停的用各種方式去要求孩子或者達到家長的目的。

    界限清晰後放下一切,讓孩子自己主動掌握和控制。理由只有一個:“學習是你的事情,做作業是你該完成的事情。”

    第二:尊重孩子的自己決定權,談好規則,守住原則,按照規則去辦事,家長 一定要守住底線,忍住內心的同。有規矩有愛,幫助孩子建立起規則意識。

    第三:放手讓孩子去做事,不在替孩子做保姆式的全面服務,事無鉅細的給孩子服務、安排,不在替孩子決定和安排一切,也不在跟孩子談條件,把所有的主動權和決定權交還給孩子,逐漸培養還自主能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時也培養孩子的自我越是能力。

    第四:體諒和理解孩子處於初三階段的巨大心理壓力,採取積極的方式幫助孩子排壓,孩子強烈的玩手機的願望可能是透過虛擬的世界裡釋放壓力,尋找那個歸屬感,需要把那種 不安全盡情尋找。‘

    我們都知道,在這虛擬的世界裡並不解決問題,只會在回到現實世界的時候更痛苦,無法自拔。用愛包圍孩子才是最佳的良方。

    總之:家長要放下面子,堅守不談條件的底線,用愛去溫暖孩子,理解孩子的壓力和痛苦,積極的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同時交換孩子自我控制和管理。

    手機是魔,也是我們這個時代任何人迴避不了的問題,那麼何不教會孩子御魔,最後自己安全著陸呢?

  • 6 # 鋼筆刀

    我倒覺得很正常,這正是這一代年輕人的特徵體現。

    平等,由於時代氣氛的影響,家庭、學校環境都比較民主,講平等,平等,就會有協商、交換等一系列行為伴隨,那麼,以寫作業來交換手機使用,就很正常了。

    兩個公司之間是怎麼談判的?也適用於這裡。溝通、引起共鳴、談條件、擺優勢、在其它方面讓步……所有的談判技巧都可以參考。

    與孩子達成協議就是了,譬如,約定每天總共四十分鐘電子產品使用時間,寫作業前適應二十分鐘使用時間,作業完成後二十分鐘使用時間……就OK了。

    同時強調契約精神的重要性,隨意撕毀合約,問題嚴重等等。

    至於作業質量,是另一件事情,孩子先完成作業再說。

  • 7 # 寒石冷月

    孩子都初三了,還和家長在寫作業這樣的事上講條件,如同談判一樣,如果家長真就坐在談判桌前,你可真就中計了。對於一個不懂事的孩子來說,他只會拿父母的軟肋下刀,而這軟肋就是家長怕孩子不好好學習。當孩子一次威脅成功了,便有了經驗,以後是屢屢得逞。

    那麼家長到底該如何解決孩子寫作業講條件的問題呢?下面我給家長几點建議供參考。

    第一,身為父母,你必須要清楚自己在對孩子進行生活保障時的底線。

    我們都知道衣食父母這句話吧?意思很好理解,在孩子未成人之前,依照法律有撫養、教育和監護孩子的法定責任。但是是法律並沒有規定給孩子生活保障到底達到什麼水準才算是合格。因此,家長就可以考慮不就高不就低,選擇一箇中等保障水準就行了。如果物質保障太豐富了,保準孩子會養尊處優,越呆越懶,越吃越饞,越玩越上癮。那麼家長的底線是什麼呢?就是不該滿足你需要的絕不會給你。

    第二,孩子的無理威脅,一招就可以破解,那就是我不滿足你又當如何?

    拿孩子不給手機就不寫作業來說吧,我不給你手機你又當如何?你不就是不寫作業不學習嗎?好啊,試試看,在我們家裡該上班工作者不上班,該上學不完成學習任務者,視同放棄在家裡本應享有的生活保障權利。即該吃飯時沒有你的飯,該花錢時沒有你的錢,該玩手機時沒有手機給你。這下簡單了吧?再擰的孩子如果家長真狠下心來,他也扛不住肚子餓時的求饒。

    第三,當孩子清楚父母的底線後,再把家規立好,沒有規矩的家庭孩子自然胡鬧。

    我們常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法是維護社會秩序的利劍,法不容情的道理誰都懂。沒有了法,社會秩序早就亂套了。而家庭何嘗不一樣,凡是家庭秩序亂的,基本上都是沒有家規,只靠家長那張嘴說教,那管用嗎?基本沒用,因為這對孩子來說幾乎沒有作用,他可以死豬不怕熱水燙,你罵過之後,人家照吃照喝玩不誤。所以,家規裡至少要有一條:不勞者不得食!對於孩子來說,學習是你的勞動,做家務是你的勞動,不付出勞動想吃上飯,門都沒有!不打你,不罵你,就拿你的胃開刀。

    第四,手機是給遵守規則的孩子所用,不守規則天王老子講情都沒用。

    有些家長特別迷糊,大腦從來沒有清醒過,連為什麼要給孩子手機?該怎樣管理孩子手機的使用?這兩個問題如果都搞不明白,那你肯定失控。對於孩子來講,你只要買手機給他,他就認為是他的,他有權利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兒,想啥時用就啥時用。這就亂套了嗎?如果家長足夠理智的話,只需立一條規則:孩子擁有手機臨時使用權,管理權在父母,如果孩子不服從管教,取消手機使用臨時使用權!

    結束語:不知道透過上面的分析和總結,家長搞清楚自己問題出在哪裡沒有?我在這裡要鄭重地告誡家長:別在孩子面前求著孩子學習,你求不來的。孩子只會在你們的無理放縱之下,變的越來猖狂和無理,最後連人味都沒有了。所以,家長在孩子面前必須要原則與底線,必須要心狠,要把維護家庭規則視若維護你們的人格尊重一樣重視。當孩子發現你們如同一堵牆一樣,幾次碰撞之後,碰的他頭破血流自然知道痛,自然就不去撞這家庭規則之牆了。

  • 8 # 小學班主任張老師

    我覺得,孩子已經出招了,家長已經被動了,怎麼辦?見招拆招唄,“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嗎,同他談判。

    大禹治水告訴我們治洪水的道理就是要疏,不要堵。我想,孩子要玩手機,家長堵住是不可能的,只有疏導了。如果堵的話,可能更起反作用。

    孩子們玩手機無非三個目的,一、玩遊戲,二、溝通交流,三、查閱資料。如果孩子使用手機瀏覽新聞,查閱資料,大多數家長不會反對。對於溝通交流,家長也有擔憂,因為現在網路資訊發達,裡面有太多不良資訊。令家長最為擔心的是,孩子用手機玩遊戲。

    那麼,家長該怎麼接招呢?家長應該提出自己的談判條件。

    一、保證認真學習。

    家長怕孩子玩手機遊戲,最主要的是擔心耽誤孩子的學習,談判條件第一條就是保證認真學習。認真學習要有時間保證和質量保證時間,可以根據孩子課餘時間定,至少不少於答應孩子玩手機之前的學習時間。學習質量可以以每次單元測試和月考為標準,成績下降,取消玩手機活的權利。這個條件,孩子應該能爽快答應。

    二、控制遊戲時間。

    家長怕孩子用手機玩遊戲,就是怕孩子上癮,自己管不住自己。家長規定遊戲時間,防止孩子沉迷於遊戲。時間規定在半個小時至一個小時為宜,最好不要超過一個小時。家長開始提出條件是玩半個小時,經過孩子爭取可以適當延長至45分鐘或者一個小時。

    三、嚴禁接觸不良資訊。

    不良資訊,危害青少年,尤其是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初三的孩子,雖然學到了不少知識,但是抵禦不良資訊誘惑的能力還是比較差,談判條件規定如果發現接觸不良資訊,禁止使用手機。

    孩子自制能力差,雖然孩子答應了家長的條件,還是需要家長監督。手機遊戲並非洪水猛獸,適當接觸對孩子還是有好處的,不能完全禁止,何況家長也禁止不了。

  • 9 # 陪讀的瑋媽

    孩子寫作業要談條件,而且還是玩手機,說明孩子對手機依懶性很強,很可能迷上了網遊,產生了厭學情緒。作為家長要不能因為寫作業就答應他的要求,事實證明這樣做百害無一益。

    我有個朋友家,孩子也是上初中了,那時候好像是12年左右,智慧機還沒這麼普及,那時候的孩子迷戀網咖!她家孩子非讓他買臺電腦,不然不上學。家裡被他逼沒辦法,最後真去買了臺電腦,結果這個孩子,放學回家後,就是玩電腦,經常玩到半夜三更,第二天起不來,上學經常遲到,有時候就乾脆不上學,可想而知,這個孩子最後初中沒畢業就不上了。我朋友也後悔啊!什麼事都依著他,結果把孩子害了。

    你家孩子寫作業談條件,可能並非偶然,很可能小學的時候,就養成了習慣。可以猜出你家孩子成績很一般,成績好的孩子,學習都是很自覺,她們也會玩手機看電視但是他們會規劃好自己的學習時間。

    初三是個很緊張的階段,面臨中考,別人家的孩子都在認真複習,準備中考,你家孩子卻在為寫作業談條件。我覺得你應該去學校找老師談談,談談孩子的成績,談談孩子在校的學習情況,以及老師對孩子中考的建議,我們都必須認真對待。

  • 10 # 童教雷鳴

    孩子初三,做作業講條件,玩手機再做作業,相信不少的家長都會遇到類似的情況。尤其是現在大家的價值理念導向問題,這類情況一定會更多。

    現代人的價值觀念大多是考慮,這個事情對我有沒有利,這個事情對我們家庭有沒有利,然後更多談利益,不談責任。

    就像梁惠王問孟子一樣:老先生,遠道而來,有沒有對我國家有利的辦法啊?孟子回答:王,不要說利,只有仁義而已啦。

    這就是古聖先賢給我們做人的警告,這就是古聖先賢對人的教育,談仁義,不談利。如果談利,那孩子要手機玩,講條件,不負責任,一大堆問題,家長可以說難以招架,最後敗北興嘆。

    應對這種情況,孟子也把方法告訴我們了,就是講仁義而已。

    只是現在大多數人對仁義理解偏差太大,說那些酸酸學者滿嘴仁義道德,背地裡卻幹些見不得人的勾當。所以,今天我們要重新正確的來認識一下仁義的真正含義,把這個好方法落實到我們日常生活中來,真正去改變我們自己、改變我們孩子和家庭。

    仁,同花生仁的仁,是一非常微小、微弱的點,但是這個點卻具備了生長、發育的生生不息的精神。那孟子口中的仁,就是長養萬物、長養我們自己生命,提升我們生命品質的那一個小小的、微弱的,具備生長特性的仁心。

    舉一個例子,我們做一些壞事的時候,比如偷偷從別人包裡拿了一部手機,生怕別人發現,擔心吊膽,這種感覺就是做賊心虛;很害怕,很小心,內心收緊的感覺,這種感覺真的是非常小心翼翼……仔細體會,裡面就會有一種森森的感覺,跟走那種獨木橋的那種感覺非常相似。這種感覺,對我們人體是有傷害的,生命是往下掉的。

    而當我們做一些善舉的時候,比如幫助鄰居阿婆扛米糧回家。阿婆熱心問候我們,我們內心感受到一種坦坦蕩蕩,胸襟開闊,內心有一種走在陽關大道上面的感覺。這個與獨木橋上的感覺相比完全是不一樣的。此時此刻,我們體會到的就是生命品質的提升,內心積極向上。這種感覺就是仁心的感覺。

    孟子說的仁就是這種提升生命品質的仁。

    明白這個意思,我們不僅自己要明白做事要在仁的這個層面做事,而且還要把這種感覺告訴孩子,讓他們也要做這樣讓生命品質提升的事情。

    那做作業講條件的內心感覺是什麼,內心裡是不是有一種陰沉沉的感覺,是不是陰謀生起的那種不好感覺。體會它,明白這個感覺是對自己沒有利益的。

    那再來說做作業的事情,作業是自己的責任,是自己對自己應有的基本責任,內心感受一下如果這個責任不做,內心是什麼感受,去認真體會它,感受它。如果自己把自己的責任承擔起來,內心是不是敞亮的感覺,盡己之力,做了非常值得的事情,內心舒暢無比,這種感覺要保持。

    再細緻體會一下,這種責任盡到了,不僅僅對自己盡現,而且對父母也盡責了,有沒有感覺到內心更寬廣一些,再放寬一些,做好作業就是為社會、國家盡責,內心是不是更加的熱情洋溢,那種感覺是不是走在陽關大道的感覺。

    是的,我們所聽說的陽關大道就是在形容我們內心敞亮,心胸寬廣,做的是正確的事,走的是正道。那些羊腸小道、獨木橋千萬千萬要少走,甚至不走。我們的生命就會一天天的長養,每天都精氣神十足。

    那義,就是根據仁心的這種感覺,判斷生起陽關大道、內心寬廣、心胸博大的感覺時就做,這是正確的事情,為己、為家、為國、為天下而做的事情。如果生起那種獨木橋、內心縮小、小心翼翼的感覺時,就要選擇不做,這同樣是做了正確的判斷,這就是義。

    如果家長學會這一點,用這個方法來提升自己,再告訴孩子怎麼做,我相信孩子一定能體會到,一定能做好自己的事情,盡己之力,為己、為家、為國、為天下而學習。這與周總理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感覺是一模一樣的,那就一定能學好學業,做好人生!

  • 11 # 三味聊教育

    孩子愛玩手機,而不愛學習,幾乎是目前從幼兒園到大學孩子的一個普遍問題,也是一個讓家長感到頭痛的問題。

    其實,喜歡玩樂,這是所有孩子的天性,家長不必為此而大驚小怪。

    但是,從孩子的成長髮展角度上看,畢竟學習才是孩子的主要任務,玩手機、玩遊戲只能算是學習之餘的休閒娛樂,這層主次關係,不僅家長應明確,更應讓孩子認清。

    還有個問題,我們需弄清:

    孩子在學習和遊戲玩樂這兩件事上,為什麼往往主次不分,甚至全然弄顛倒了呢?真是孩子是非不分嗎?——當然不是!其原因在於:學習往往很枯燥,而且是以任務形式展現,對孩子而言就是負擔;而遊戲等玩樂形式則大不一樣,它可以充分發揮孩子的主觀能動性,讓孩子自主參與全過程,甚至成為遊戲中的某個角色,富有選擇、互動、探究的樂趣並從中獲得成就感。

    基於以上對學習和遊戲關係的認識,在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玩手機遊戲成癮”的問題上,“三味"給家長們幾點參考建議:

    一、家長完全杜絕孩子玩手機或遊戲,不人性也不現實。關鍵是應在孩子學習和玩遊戲之間,找到一個平衡支點,平衡二者間的關係。

    這裡所說的"平衡"關係,並非指二者不分主次、同等重要。而是需要我們在“學習"和“遊戲”之間,找到一個合適的支點,讓學習之"主"和遊戲之“次"在孩子心理保持一種“平衡",不致於孩子心裡總想著遊戲,而忽視學習。

    如何平衡?支點是什麼呢?

    “三味"畫了個示意圖:

    上圖不一定很恰當,但我想表達的含義是:

    “學習"始終是“主和重"方,“遊戲"始終是"次和輕"方。若想讓孩子在心理上維持“平衡”,必須在“次和輕”的遊戲方另施加一些重量,而這份重量就是來自規則的“要求"。因此,平衡“學習"和“遊戲"的支點,就是“規則"!

    "三味"素來主張孩子適當玩玩遊戲。現代網路、手機、遊戲等也並非象瘟疫一樣,一無是處。關鍵是我們家長應正確引導和管控孩子。

    二、家長設法透過多種途徑和利用各種條件,儘量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性、主動性、積極性。

    說起來,這項工作不僅對家長有難度,即使對老師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是,沒辦法!再難,為了孩子,父母也要努力去試試。透過對許多案例分析,孩子對學習失去興趣和信心,雖然與孩子的不良習慣有直接關係,但它同時又會助長孩子更多新問題,造成惡性迴圈。

    家長可以透過學校、社會、家庭等多種途徑,利用網路、社交、親子關係、競賽、甚至遊戲等資源,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一個有效的方法是:在孩子的學習和興趣點之間找到切合點。如:讓孩子寫遊戲的過程、感受等提高孩子語文和作文興趣;讓孩子與英語較好的人用英語交流,提高孩子的英語學習興趣。這個問題,在此不再展開討論。

    三、家長可給孩子定下一些規則,在遵守規則的前提下,允許孩子適當玩玩手機或遊戲。

    1、每天在完成了學習任務的情況下,可適當玩玩手機。

    2、制訂孩子可玩手機的時間段和長度,時間一到,必須停止。

    3、在學習和玩手機上,要主次分明,不得相摻雜。學習時決不允許玩手機。

    4、對孩子玩手機的內容嚴格限制,暴力、不健康的遊戲或網頁嚴禁觸碰,這是原則。這點,家長有權監管。

    5、可給孩子建立適當的獎懲制度。如:孩子學習成績進步,或作業等學習任務完成迅速且質量高等,則可加分,累計達一定分數時,可適當延長玩手機的次數和時間。相反,如果違反規則玩手機時,則適當減少時間和次數。

    須注意的是:規則的制定應在雙方平等、民主、尊重的基礎上,任何一方不得采用威逼、霸道的手段強制對方。

    四、必要時,家長也不排除採用適當的"粗暴"手段。

    一般情況,孩子之所以敢於用學習這麼重要的事威脅家長,與家長討價還價,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家長長期以來過於溺愛孩子。溺愛就等於傷害!這個道理家長應該懂得。

    面對孩子過份的、無理的要求,家長應學會並敢於拒絕。哪怕對孩子採取適度的打罵。

    其實,絕大多數孩子對於家長的“硬氣”還是會有所收斂的。所謂先禮後兵!就拿題主的情況來說,孩子都上初三了,也應是有是非觀念、懂道理之人了。如果還拿“玩手機"這種事來威脅家長“不學習",確實有點過份。父母能以“定規矩”的形式允許玩玩手機,已經是一種讓步。如果這點要求,孩子還不想接受或做不到,那麼,受頓打罵,或餓頓飯之類,完全應該!

    當然,家長在對孩子實施“粗暴"行動前,務必對孩子的反應有充分的瞭解和準備:

    1、掌握適度原則;

    2、瞭解孩子個性;

    3、事後適度的安撫。

    至少應保證孩子不會做出某些過激行為。

    結束語:

    總之,對孩子玩手機這種事,家長一味武斷壓制,也不是明智之舉。否則,雖然玩手機被壓制了,但學習也被放棄了。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設法將孩子玩手機的興趣轉化為孩子學習的動力,才是家長努力後最想得到的結果。

  • 12 # 遇見美子老師

    孩子上初三,按理說,學習是非常緊張的,幾乎沒有玩手機的時間,如果他在這個緊要關頭,還一心想著玩手機,只能說明,他的學習很被動。

    面對這樣的孩子,我覺得您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試試:

    1.端正孩子的學習態度。

    端正一個孩子的學習態度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單純的說教,一種是放開手,讓他去經歷。

    單純的說教,只針對那些學習上偶爾浮躁的學生。

    而放手去經歷,則是一種觸及孩子靈魂的方法。

    她在上學期間,父親讓她利用寒暑假去賓館打工,做清潔工,雖然每天只能掙到一塊錢,但這份工作讓董聊經歷了艱辛,她從自己的經歷中感受人生,形成自己的人生觀。

    讓孩子去經歷艱辛,讓他們瞭解社會眾生的疾苦,可能比口頭說教要強百倍。只有如此,孩子才會懂得,學習是這世上相對於其他事情,還算比較容易的,因此,他們的學習態度也會轉變。

    2.使用手機要有規定。

    家長要給孩子規定,每週使用手機的時間不得超過幾小時,並且要求他們嚴格遵守。讓他們要懂得什麼是規則,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3.平時對孩子的教育要獎罰分明。

    孩子做的好了,要及時表揚和鼓勵,但如果他做錯了事情,就要進行適當的批評,絕不能姑息。

  • 13 # Cuckoo秀

    怎麼不乾脆強制沒收手機,他不給就叫他爸去要,再不行就家法伺候!難道他還敢打老子不成。要是不上學,不學習,甚至不吃飯,來威脅逼迫你們妥協,就告訴他,每個週末假期允許玩多久,不服就強制執行,逼他上學,做作業,正常生活,拿出你們的威嚴,理直氣壯

  • 14 #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孩子跟你談條件,這其實是一種交換。恰恰說明以前你跟孩子做了過多的交換喲!

    孩子小的時候,你為了讓孩子學習,肯定經常採用交換的方式:

    你好好學習,媽媽給你買什麼..

    你考得多少分,媽媽給你什麼...

    一開始孩子還能達到要求,ta的內心慾望也得到了滿足。但是慢慢地,孩子發現即便是自己努力了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此時孩子就會開始洩氣!

    ta一方面被你“逼迫”這學習,心理很不情願但是也不能不做;另一方面ta又有著心理上的慾望,恰恰這種慾望是你不支援的,或者說是和你想要ta學習相悖的。

    怎麼辦?談條件唄!孩子抓住了你的軟肋,是你想讓孩子學習。這種感覺太強烈了,以至於孩子忘記了學習實際上是自己該做的事情。

    實際上一開始上學的時候,孩子是有自己學習的意識的。因為同學們都這樣,老師也會要求,孩子都想達到老師的期望。可是慢慢地,孩子發現家長似乎更在意自己的學習,學習已經不在自己的控制範圍之內了,完全被家長控制了。這種失去控制的感覺讓孩子對學習越發排斥,現在已經完全變成了完成任務。孩子感覺自己是在為家長學習,所以ta才會跟你談條件喲!

    怎麼辦?

    實際上這個問題真的很難解決!我只能給你一些建議去試試。

    方法一(溫和型):和孩子商定好。允許孩子玩一會手機,但是需要控制時間,時間到了,一定要停下來。孩子答應了才可以!

    方法二(強硬型):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你不寫作業可以,但是玩手機就不行,初中畢業後考不上高中就去當兵或者是上某個職校。而且要明確,我不會花高價給你去上學。同時,我的義務只是養你到18歲,18歲之後的生活你自己想辦法。晾孩子幾天,別給他手機,讓他感覺到你確實不再強制要求他學習。

    方法三(反向推動型):今天開始不寫作業,出去跑步,跑10公里或者是15公里。不要讓孩子打球,那麼有樂趣,必須做一些枯燥的不大情願做的體育運動。最好讓孩子爸爸出馬,制定一個長距離,讓孩子筋疲力盡為止。這實際上也是釋放掉孩子一定的能量,一般地,大運動量之後,孩子的心情也會變得舒暢,脾氣也會變好。這時候大家坐下來談學習更容易接受一些。

    中考馬上就要到了,這個事情確實很難辦。講道理是沒有太大用處了,畢竟你肯定已經講破嘴皮子了。接受現狀,把孩子看成一個普通人,不能讓孩子用學習來跟你談條件,否則以後有更多不可預期的事情發生。

  • 15 # 劍客談教育

    初三學生,做作業要跟家長談條件,讓玩手機才做,不讓玩就不做,問題出在哪裡?學習的驅動力不對。

    學習一般有兩種驅動力,一種由內而外,一種由外而內。由內而外的驅動產生於學習者本人,它是由疑惑、驚歎和好奇組成的,有的時候一種情況就能驅動,而有的時候三種情況交叉的部分才能驅動,不過,這種三圈相交部分的情緒具有最強的驅動力,而且它持久,會吸引學習者一直投入精力,它自發自覺,心甘情願。

    一般情況下,人們喜歡對讓自己產生好奇的東西保持關注,形成探究慾望。比如說,小孩子對世界充滿著好奇感,對身邊發生的、自己發現的一切都保持著好奇,他們可以蹲下來觀察螞蟻大半天,而成年人很少,原因在於成年人對螞蟻不好奇。在觀察的過程中,他們會發現螞蟻的行動好像有一定的規律,於是他們產生了疑惑,為什麼螞蟻會這樣爬,而不是那樣爬?它們還可以做到什麼?孩子們的小腦瓜裡充滿著各種可愛的問題!這吸引著他們進一步觀察,結果發現了更多奇蹟:小小螞蟻竟能搬動比自己身體龐大得多的物體!螞蟻解決問題是團隊合作、分工明確的!這讓孩子們驚歎不已!

    這種內驅動力,讓孩子們可以不用大人要求、監督就自覺地並且無比快樂地保持對螞蟻的觀察興趣。

    第二種驅動力產生於他人,是他人對學習者的激勵行為。主要是獎賞和懲罰。完成了一定的學習任務可以得到相應的獎勵,包括語言上的讚美、表揚;行動上的表示,比如一個擁抱、一次親吻;物質上的刺激,比如答應學習者一個條件,贈予一個獎品,等等。不能完成學習任務就要處以一定的懲罰,語言上的批評、指責;行為上的疏遠、冷漠;物質上的削減,比如拒絕學習者的條件,奪走學習者的一些資源。

    第二驅動同樣有效,但在學習上,內驅應該是最主要的,外驅只能是輔助的,是為了讓內驅力活躍起來的一種配合使用的手段。當一個人的內驅力真正發揮作用時,沒有外驅動力也無所謂。比如,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仍然矢志不渝、攻堅克難的求學者、研究者。

    本例中,初三孩子同家長談條件,應該是積習難改,家長在孩子之前的學習中過多過濫地使用了外驅動力。估計不錯的話,家長經常給孩子各種外在刺激,以至於孩子錯誤地以為自己是為家長學習的。

    當務之急,要使孩子明白過來,學習是自己的事,不是家長的事。然後再去激發孩子的內驅動力,不過,積重難返,家長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此外,從小的切口突破進去,某一科入手,不求面面俱到。

  • 16 # 元寶爸爸聊育兒

    按理說,初三的孩子至少14、15歲了,這個年齡的孩子,心智發展已經比較健全了,對於自己的行為有一定的自控力和目標導向能力了。如果這麼大的孩子,還以玩耍為條件,對學習的問題跟你討價還價,那隻能說明家庭教育出了很大的問題。

    為什麼孩子習慣跟你談條件?

    孩子習慣跟你講條件,而不是遵守規則,這樣問題,根源往往在父母,通常會有幾方面的原因導致這種問題的發生。

    一、過度溺愛

    這樣的家庭,往往從小給予孩子過多的關注和溺愛,孩子要什麼,家長都會無條件的滿足,即便不滿足,孩子一哭鬧,家長就會讓步,讓孩子逐漸建立了一種認知模型,只要他想要的,就一定能夠得到,父母就一定會讓步。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認知模型得到強化,再想改正就越來越難了。

    二、缺乏管教約束

    教育孩子是需要一定的約束手段和規則的,如果孩子哭鬧、不聽話的時候,家長不及時的立規矩,按規矩進行獎懲,孩子就很難建立規則意識,因為他知道,不管他如何胡鬧,你都沒有辦法去管束他,也也沒有這樣的先例,孩子拿住了你的軟肋,你就沒轍了。

    三、缺乏有效的陪伴

    沉迷手機、網路遊戲的孩子,往往從小缺乏家長的有效陪伴,父母沒有在孩子年幼的時候陪伴孩子閱讀、遊戲,幫助孩子建立閱讀、學習的習慣,建立興趣愛好,而是習慣性的用電視、平板電腦、手機來滿足孩子的要求,躲避自己作為父母的責任,這樣的做法,只會對孩子的發展帶來極為負面的影響。

    四、興趣缺乏

    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的孩子,往往興趣比較廣泛,閱讀、運動、交友,各種活動會佔用孩子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根本就不會把心思放在玩手機、電子遊戲上面,只有缺乏興趣愛好的孩子,才會覺得無所事事,幹什麼都沒勁,只有網路遊戲和手機能夠在不需要付出精力、體力的前提下,獲得足夠的精神慰藉和滿足感。

    五、缺乏積極的價值觀導向

    用玩手機、電子遊戲為條件來跟你談學習的問題,說明家庭的教育一直缺乏價值觀的引導,父母沒有讓孩子意識到學習的意義和價值,沒有讓孩子認識到學習是為了讓自己活的更精彩更充實,反而變成了孩子的一種負擔,這樣的價值觀導向下,即便孩子願意學習,也是低效率的。

    存在哪些風險?

    近幾年發生過不少悲劇,有些孩子因為父母不給玩手機、上網、玩電子遊戲,選擇離家出走、走極端放棄生命、犯罪的情況並不少見,很多孩子過度沉迷手機遊戲,讓自己的人生走上了歧途。

    如果不及時進行管教和糾正,對孩子的未來會帶來幾方面的影響。

    一、身體素質越來越差,很多沉迷網路的孩子,過度肥胖,缺乏運動,抵抗力差,身體健康受到極大的影響。

    二、缺乏鬥志和人生目標,這類孩子,往往渾渾噩噩的混日子,即便成年後也難以離開父母的幫助,缺乏工作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成為父母一生的包袱。

    三、缺乏必要的競爭力,心思放在遊戲上,必然會忽視學習的投入,這樣的孩子,考大學沒指望,學手藝沒興趣,一旦走入社會,發現自己一無所長,又有心無力的時候,往往會選擇接受現狀,混日子,讓自己過得越來越糟糕。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十幾歲的孩子,已經有了足夠的心智、耐心,對於父母的管教,有著更強的免疫力,這種狀態下,再想用跟小孩子講道理、立規矩的方式,已經不現實了。

    在我看來,只能嘗試以下幾方面的做法。

    一、家長以身作則

    將家裡的電子產品,能夠不用的,都處理掉,電視機、電腦都不要開了,父母回到家也不要看手機,聊天、看書都可以,從自身做起,讓孩子看到你們的改變和毅力。

    二、跟孩子立目標

    直白的告訴他,如果考不上高中,以後都不要用手機了,你們只有養育他的責任,沒有供養他享受的義務,未來的人生,靠他自己爭取。

    三、定條件

    跟孩子約定,每天按時完成作業,可以玩半小時手機,而且作業的完成率、準時率、正確率要達到一定的標準,家長要每天檢查,如果違反一次,罰掉一週的手機使用權。如果不接受,手機沒收,砸爛都可以,讓孩子看到你的態度。

    四、帶孩子多出去活動

    孩子悶在家裡,自然會想著玩手機,家長可以在週末的時間帶孩子出去活動,踏青、打球、騎行、爬山,幹什麼都行,就是不要帶著手機,讓孩子體驗到生活的豐富多彩。

    五、帶出去體驗生活

    打工、送快遞、工地搬磚,幹什麼都行,讓孩子體會到生活的艱辛,明確的告訴他,你們不會養他一輩子,考的上大學,就供到大學畢業,考不上大學和高中,就自己去找生活,看看他有什麼本事找到養活自己的工作。人有時候是要逼一下的,讓環境的殘酷來刺激一下孩子,或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 17 # 小向老師呀

    寫作業是他自己現階段對自己應付的責任!還談條件?請家長不要縱容孩子這樣下去

    他讀書是給你讀的嗎?是為家長你讀的?是為他自己讀的,寫作業也是為他自己讀的,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事兒。我想教育的好的孩子,是不會提出這種無理要求的。

    從這位家長你在這兒提出這個問題,我估計你教育孩子是失敗的,溺愛,縱容遲早是要付出代價的。教育孩子,該仁愛的時候仁愛,但是該嚴格的時候要嚴格。古代皇帝治理朝廷都講究的是文武結合。

    當跟孩子講道理行不通的時候,就需要採取另外的講道理的方式了。

    請不要把對你對孩子的愛,當他當作放縱的資本!謝絕溺愛,謝絕放縱,培養一個優秀,獨立,合格的孩子,我覺得您還需要學習學習。

  • 18 # 船長5921741

    學習成績怎麼樣?如果成績好還可以,如果成績一直是尾巴,那就考慮職業院校吧。

    初中叛逆期,行動力還挺強的。有些孩子是腦子好,精力旺盛,不愛寫重複無聊的作業,但是腦子裡都有數;有些就是真不會了,怎麼也學不進去。所以要看情況,具體分析。

    青春期叛逆是個大課題,不是一兩句能說明白的。

  • 19 # 槓你繼續槓

    家長應該予以理解,並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人都有惰性,誰不想活得更輕鬆一些。

    他們想玩手機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家長也不要太小氣。玩手機並沒有我們想象的影響那麼嚴重,我敢保證絕大部分小孩不會玩超過10分鐘就自己把手機扔掉。

    讓他們一個自由的心靈,只需要一步,29.9元老人機,三網通,軍工級三防,2.5英寸大螢幕,按鍵大聲音大,超長待機,隨機附帶50米遠射強光手電,強力震動馬達,支援MP3音樂播放,調頻收音機,語音提示功能,支援擴音,語音播報,來電報號,多重顏色可供選擇,隨時驚豔您的視覺。

    放飛孩子,請讓他們玩手機,老人手機,值得擁有。

  • 20 # 羅桂田心理諮詢

    孩子現在這樣的狀態說明了什麼?說明白了他的學習是給你學習的。現在給你講條件,以後呢?

    我們家庭教育出問題了。儘快想辦法解決,給他手機玩,如果成癮,學習成績不會好的,不給他玩,連學都不去上了,早晚會終止去上學的,這樣的孩子見到的太多了。

    如果爸爸媽媽以現在的方式方法不能解決問題。建議尋求專業幫助,尋找正規的心理諮詢服務機構,選擇水平高的心理諮詢師幫助指導,爸爸媽媽跟孩子一同學習成長提高改變,徹底解決問題,是正確的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用“我殺了她,開心嗎”為開頭,寫一篇古風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