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福子說歷史

    霍去病,他是平陽公主府的女奴衛少兒與平陽縣小吏霍仲孺的兒子,只因這位小吏不敢承認與公主府的女奴私通,所以霍去病只能以私生子的身份長大。衛青是衛少兒的哥哥,所以衛青是霍去病的舅舅。衛青在軍事上對霍去病影響不小,也可以說是霍去病的老師。

    元朔六年,十七歲的霍去病被漢武帝任命為驃姚校尉,隨衛青一起抗擊匈奴。霍去病率八百輕勇騎直襲匈奴,斬獲匈奴2028人,俘虜單于的叔父羅姑比。霍去病一戰成名, 漢武帝劉徹大喜之下以一千六百戶封他為冠軍侯。

    元狩二年,漢武帝任命十九歲的霍去病為驃騎將軍。於春夏兩次率兵出擊匈奴。此戰大捷,殲敵四萬餘人,更俘虜匈奴王5人及王母、王子、相國、將軍等一百二十多人。匈奴為此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可就這樣的一代戰神,卻在23歲就去世了。關於他的死,有幾個不同的版本。

    一種是說,霍去病是猝死的。正因為他如此勇武,導致耗費了自身大量精力(導致身體被掏空?)。他的兒子霍嬗也是年輕猝死,這可能是他們的家族遺傳病。

    第二種說法,霍去病是得瘟疫而死。由於霍去病實在是太能打仗了,打的匈奴連連敗退。因此匈奴對他恨之入骨,於是匈奴派人將得瘟疫而死的動物丟入了水源處。霍去病喝了帶有瘟疫的水,最後因病去世,這種說法相對其他的猜測來說比較可信。

    第三種說法,霍去病是被人暗殺的。霍去病當初射殺了李敢,所以李家人可能為了報復就射殺霍去病。也有人說,霍去病的軍功與威望日漸威脅到了衛青,衛青的忠心手下為了維護衛青就暗害了霍去病。

    第四種說法,是漢武帝要殺他,原因是因為怕霍去病功高震主。當初漢武帝也是和外戚竇嬰、田蚡經歷一番血鬥,才真正掌握了君權。後來為抵制匈奴,就派衛青抵抗匈奴。衛青成功抵制住匈奴,他的威望也與日俱增。漢武帝為防止衛青一家獨大,就大膽任用霍去病,用來平衡雙方勢力。但霍去病一心和衛青走近,加上霍去病在軍營中威望漸長,這是漢武帝不願看到的。於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漢武帝,密謀了一起兇殺案殺掉了霍去病。

    當然,對於霍去病的種種死因,都只是猜測,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想法。不知道你心中最認可的是哪種說法?

  • 2 # 道乃天成

    司馬遷在《史記》中,對這位名將的葬禮記載得非常清楚,但對他的死因,卻沒有任何記載,僅僅是“驃騎將軍自四年軍後三年,元狩六年而卒。”這樣一個風華正茂的將軍去世,卻沒有提及死因,於是後人對司馬遷不免有一些“責怪”的意思。然而在如今看來,司馬遷如此記載,是在給後人以某些示意。

    首先,霍去病的死,在當時有何種影響?我們來從兩方面分析一下:

    一、軍事上

    史記《匈奴列傳》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初,漢兩將軍大出圍單于,所殺虜八九萬,而漢士卒物故亦數萬,漢馬死者十餘萬。匈奴雖病,遠去,而漢亦馬少,無以復往。匈奴用趙信之計,遣使於漢,好辭請和親。天子下其議,或言和親,或言遂臣之。丞相長史任敞曰:“匈奴新破,困,宜可使為外臣,朝請於邊。”漢使任敞於單于。單于聞敞計,大怒,留之不遣。先是漢亦有所降匈奴使者,單于亦輒留漢使相當。漢方復收士馬,會驃騎將軍去病死,於是漢久不北擊胡。

    說的是,從漠北大戰後,雙方損失慘重,漢朝兵士死數萬,馬匹則根本不夠再戰。雙方在和談上面產生衝突,匈奴對漢朝的態度並不軟弱,而是扣押了使者。武帝大怒,決定發動一場新的對匈戰爭,於是“漢方復收士馬”,就是準備戰略物資、兵馬的意思。但就在這個時候,對匈戰爭中最重要的將軍霍去病死了。然後這次極可能就此消滅匈奴的戰爭就在備戰中途流產了。這時,離漠北大戰已經很長時間。

    所以,霍去病的英年早夭,關係到一個民族的歷史存亡,甚至可以說是影響了歷史發展。

    二、政治上

    武帝在漠北大戰後,封衛青、霍去病兩人皆為大司馬,其用意在於平衡衛青這邊的勢力——雖然衛青不養門客、不黨不朋,但實際上霍去病得寵後,衛青這邊不少人倒向霍去病。《史記》中特地記載了這麼一筆“舉大將軍故人門下多去事驃騎,輒得官爵,唯任安不肯”,顯然二者利益產生對立。

    漢武帝對霍去病的喜愛是不容懷疑的——幾乎把他當成了自己的戰術思想代表。在備戰的局勢下,霍去病的死,不但讓武帝失去了重要軍事助手,更是失去了一個平衡權力的依託。衛氏利益集團少掉了一個重要的對手,但恰巧失去霍去病後衛青卻被閒置了。

    接下來,就應該羅列一下當下關於霍去病死因的幾種說法了:

    第一種說法:自然病死或猝死

    病死之說,是最廣為流傳的,也是官方的說法。此說最早出自西漢時的褚少孫,他在《建元以來侯者年表》中有一段補記,借霍光之口說霍去病是病死,但沒記載是啥病。這就讓後世的猜測更玄乎。

    霍去病年紀青青,武將出身,出征萬里都沒問題,何況一個小病。不過猝死的證據倒是有的——霍去病的兒子霍嬗也是年輕猝死。但這種可能性到底多大,誰也說不清楚,或許考古學能給我們答案。

    第二種說法:得傳染病或瘟役而死

    後世的電視、電影裡,普遍以這種說法為準。《漢武大帝》裡更是有這樣的一個鏡頭:匈奴撤到漠北,為了與漢軍周旋,謀臣中行說讓單于把得瘟疫而死的動物丟到水源裡,霍去病率領的軍隊正好喝了這些水。回長安後霍去病殺李敢,被漢武帝貶往朔方,路上就得病了。死後武帝悲痛萬分,想再看他一眼,被侍者攔住,只能下令厚葬。(此劇中把殺李敢和霍去病死的時間連到了一塊,但實際上霍去病是在殺李敢後第二年才死的)

    然而,瘟疫這一說的漏洞是明顯的:若匈奴確實傳播了瘟疫,當時軍中將士肯定也難以倖免,不說大面積傳染,但死的人肯定不在少數——軍事史上哪次瘟疫事件死的人少了?(蒙古軍隊當年就用鼠疫把卡法城變成一座人間地獄)

    但史書上無論是霍去病列傳,還是匈奴列傳,為何找不到大面積死亡的相關記載?一起出徵漠北的將軍們也沒有一個有得傳染病而死的記錄。如果發生了但沒有記載,那就是司馬遷的不對,但這不太可能。最重要的漏洞是:這類瘟疫潛伏期一般不會長,而霍去病是在漠北大戰後兩年才死去。這期間的時間差,用瘟疫一說顯然很難解釋清楚,可能性非常之低。

    另一種說法:意外或被殺

    這種說法可能性更低,漢武帝一個兒子和熊打架被拍死都有記載,當朝大將軍、大司馬意外死亡或被殺,不可能一點歷史證據或記錄都沒有——這可是國家大案吶!再說了,想謀殺大將軍,也沒那麼容易吧?

    綜合以上幾種死亡的說法,結論是隻有一種可能——根本沒有瘟疫一事,也不是意外被殺。因為官方沒有或者不能有合理的解釋,所以病死就是最好的對外說法。至於真相,知道的人少之又少,可能武帝自己都暈乎乎的,不能完全確定。

    那麼霍去病到底是怎麼死的呢?司馬遷在《史記》中留下多處若隱若現的線索供後人追查,下面我們一條一條道來——

    線索一:政治衝突

    政治是無情的,即使是父子。武帝在衛青培養起來並迅速成才後,便意識到要有個制衡的方法——權力之爭中泡大的武帝對這方面實在是太敏感了。

    太多的小說、電視、電影,把衛青和霍去病之間的關係,描繪得親密無間。然而事實上,當漢武帝看上霍去病時,他與衛青之間,就有了政治利益上的衝突。這種衝突剛開始很細微,直到霍去病初封冠軍候時,都是沒有威脅的,甚至可以看成是對衛青的另一種恩寵。但苗頭越來越明顯,發展到漠北大戰漢武帝暗中尊霍抑衛、戰後霍去病封為大司馬,與衛青平起平坐時,利益衝突完全爆發。雖然年紀輕輕的霍去病、謙和的衛青都不願意看到這樣的利益對立局面。二人之間能很好地共處,但所代表的利益集團則不能。更為嚴重的是,衛青所代表的是衛太子的利益。

    司馬遷記下“舉大將軍故人門下多去事驃騎,輒得官爵,唯任安不肯”這一筆時,用意就在於描繪兩者勢力之間的利益衝突。很明顯,這時候的霍去病是早上八九點的太陽,衛青則是午後的太陽。

    此外,司馬遷還特意寫了一筆:“自驃騎將軍死後,大將軍長子宜春侯伉坐法失侯。”這兩件事發生的時間並不是很靠近,如果沒有關聯的話,司馬遷為何把它們寫在一起?有什麼用意?

    再細細一看,如果以霍去病的死為界線的話,衛氏集團很明顯地,在霍去病死後開始被漢武帝削弱,當年的何等風光的五候被削去四候(三個兒子、姐夫公孫賀),衛青更是從此被閒置十多年。老衛青死後,最後一個候爵也幾乎被削掉——如果不是平陽公主極力周旋讓長子衛伉繼承的話。

    線索二:平陽公主

    說起平陽公主,許多人除了他和衛青的婚姻之外,很難再想起其它的事情。然而,這個女人絕對不簡單。她是漢武帝的親姐姐,對一母同胞的弟弟,顯然比別人甚至比母親王美人還要了解。她沒有館陶公主劉嫖那般顯眼,但他與漢武帝的關係,個人認為比姑姑館陶公主與漢景帝之間的關係還要鐵,還有親密。《史記》中的平陽公主出現過這麼幾個鏡頭:

    鏡頭一、建元二年,平陽公主獻衛子夫,得寵,她的騎奴衛青也進宮當差。電視電影上所演好像是偶遇,然而事實上,這樣的事情只有刻意安排才可能發生。衛子夫一個平凡出身的女子初進宮時,身份卑微,皇帝都沒能見上幾次,能在數年之中長期得寵並取代陳阿嬌成為皇后,其中除了自身因素外,平陽公主的作用及引導是絕對少不了的——旁觀者清,她最清楚這個皇帝弟弟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

    鏡頭二、許多人都無法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平陽公主大衛青十幾歲,這兩個人的婚姻一半是感情,一半是政治。

    鏡頭三、衛子夫年老色衰後,平陽公主推薦李延年的妹妹李夫人給漢武帝,又是一個很得寵的女人。不過,也沒活太長時間。

    鏡頭四、《史記》中記載,衛青之長子衛伉,因為“矯制”之罪,被剝奪候爵。衛青死後本來他是不能繼承爵位的,但因為平陽公主從中周旋,所以最終還是繼承了爵位。

    得出的結論是——雖然衛青沒有養門客,也不敢養門客,但他身後這位大他十幾歲的女人,政治上的能力卻比任何門客都要強,許多關鍵性事件的背後,都有她的身影,並且手筆不俗。衛青能得以善終,平陽公主的身份及出謀劃策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線索三:李廣一家的事情

    我們暫且不管李廣漠北大戰後自殺到底是漢武帝的原因,還是衛青的原因(電視劇中所演李廣是戰死,但史實上李廣是自殺)。

    李敢擊傷衛青一事,發生在公元前119年,漠北大戰剛結束不久,這件事絕對不容小看。一個征戰四方的鐵血將軍聽到父親“被逼自殺”的訊息後,直接找衛青算帳並刺傷他,這是說得通的。此舉衛青能咽得下氣,但其他人可不一定——李敢如此舉動,擺明了將衛青一族作為李家的仇人。衛青可以不在乎,但衛青集團不能不在乎。

    然而霍去病等到第二年狩獵時,才射殺李敢,這一段巨大的時間差如何解釋?霍去病既然敢在眾人面前射殺李敢,那麼性格使然,如果他早知道李敢刺傷舅舅衛青一事的話,絕不會等到此時才動手。

    李敢當時已封為關內候,繼李廣的官,任郎中令。加上李廣往日的威名及自殺一事,天下人對李氏一家抱著極為同情的態度。這麼一個人物,在眾目睽睽之下,被大司馬、大將軍射殺,不管從哪方面說,對霍去病的名聲都將帶來極大損失。武帝知道此事後,欲以被鹿角挑死掩眾人之口,但他心裡也明白這是瞞不住的新聞——現場人太多了,武帝的警衛、參與狩豬的將士肯定不少。

    霍去病雖不通世故,但法令之類的,作為軍人的他應該是明白的——私自處死候爵、九卿高官郎中令這是絕對的越權。那麼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他會出手射死李敢呢?結合他的性格來分析,極可能是在突然知曉衛青被李敢擊傷的事後,瞬間激發殺心。雖然他在政治上是抑制衛青的工具,但霍去病心裡還是護著舅舅——絕對發自內心的親情。

    那麼,為什麼會在事隔近一年之後,霍去病才知道李敢傷衛青之事呢?排除偶然因素,只剩下一種可能性——衛氏集團瞞下了這事,然後,非常瞭解霍去病性格的某個人,精心安排了某人,選擇在武帝和霍去病於甘泉宮狩獵這種人多嘴雜的時機,把事情告訴了霍去病。霍去病的個性鮮明,怒髮衝冠一箭結果了李敢,進而造成了非常壞的影響——影響確實不是一般的壞,李敢老爸李廣愛士卒,在軍隊中名聲極好,自殺後“百姓聞之,知與不知,無老壯皆為垂涕”,可以說是舉國憐之,把這樣一個代表性人物的兒子給射殺了,天下人豈能給你好臉色?

    況且,霍去病本來就不恤士卒——“少而侍中,貴,不省士”。天才,總是有毛病的。最終的結果是——天下人都知道了這件事,霍去病名聲大損。衛青這邊呢?隱忍、謙遜,被擊傷了也不計較,得到了很好的名聲。借刀殺人,一舉兩得。

    這還沒完—— 同年,丞相李蔡畏罪自殺,罪名是侵佔了先皇陵寢的一塊地(比李敢的死要早些)。丞相李蔡曾經是衛青的部將,但同時也是李廣的從弟,李敢是李蔡的侄子。李敢擊傷衛青一事已經給了衛氏勢力一個訊號——小心李家的人,特別是李蔡這個高官。

    侵佔先皇陵寢這種事你覺得當朝丞相可能做得出來嗎?除了三歲小孩子無知敢往皇帝陵墓上撒泡尿外,估計再沒有人敢冒險去幹。天下之大,非要去侵佔皇帝的陵寢?吃飽撐著沒事幹屁顛屁顛把腦袋伸過去給人家砍?

    李蔡曾事文帝、景帝,雖然能力不算太高,但也絕對不是個愣頭青。不過,既然有人舉報了,皇帝就得派人去查。(如今清官被舉報的也不在少數)

    還沒下獄李蔡就自殺了,在武帝一朝,武將出身的丞相死得比較窩囊——這一死,沒罪也成了有罪。老的一死,年輕的李敢,就更好設計了——沒人能給你說話。

    然後,李敢的女兒成了衛太子劉據的妃子。得到好名聲的,還是衛氏集團。(元狩元年太子七歲,元狩六年太子13歲,所以按年齡上算起來,李敢女兒應該是在霍去病死後進入太子府的,李敢的兒子李禹也是太子寵臣)

    那麼,我們可以大膽地假設,然後把李廣一家的事情推測如下:

    武帝擔心李廣年老影響戰事——提醒衛青慎重任用李廣——衛青漠北大戰不重用李廣——李廣迷路誤軍機——李廣悲憤自殺——李廣之子李敢懷恨衛青——李敢刺傷衛青——衛青保密或隱忍——衛氏一族開始提防李氏家族——某人密告丞相李蔡侵佔皇陵——李蔡畏罪自殺——李氏在朝中無人可依——某人精心安排在狩獵時把衛青被刺傷一事告訴霍去病——霍去病盛怒之下當眾人面射死李敢——霍去病名聲大損、武帝大怒——衛青反而得到容忍的好名聲——衛太子劉據娶李敢之女——衛氏集團名聲上升。

    接下來,就可以由以上幾條線索,最終推斷出另外幾種死亡的可能性:

    可能性一:漢武帝自己令人幹掉霍去病,以防止衛、霍聯盟

    這種可能性不大,因為當時在備戰匈奴,霍去病是主將的不二人選。但即便大戰當前,這種說法也有一定的道理。

    霍去病在漠北大戰後一連串的動作(殺李敢、勸封王子等),讓漢武帝覺得封大司馬、借他平衡衛青勢力的初衷很難實現,反而有可能讓二人結立政治聯盟進而影響自己的絕對集權。二虎相爭還好,若二虎同盟,最慘的就是武帝,於是武帝起了殺心。

    雖然心裡很痛很愛,但那愛是在軍事上的,而不是在政治上的,即使面臨匈奴大戰。

    武帝一生殺的“工具”還少嗎?哪一個能力差了?

    這種可能性我們這樣理解:

    武帝發現霍去病是人才——十分喜愛——有戰功後封候——進而決定以他作為制衡衛青的工具——漠北大戰後封大司馬與衛青平等——霍去病不懂武帝用意——心裡向著衛青——霍去病殺李敢——漢武帝大怒——第二年霍去病勸封王子——漢武帝起疑心——懷疑自己的策略失敗——同時面臨漢匈備戰——痛下決心讓除掉霍去病——厚葬以示自己的心痛——另一方面閒置衛青。

    如果確實是這樣死的,那麼掩蓋事實兩千多年的,就是漢武帝對霍去病的喜愛和厚葬。武帝殺起大臣來是毫不留情面極為乾脆的——管他能力多強辦事多好,只要武帝認為應該犧牲。

    可能性二:衛氏集團勢力下的手

    至於手段就很難說了,要麼毒死,要麼製造意外。這種可能性有嗎?有,但非常小。

    如果前面的推斷是正確的話,那麼衛氏集團的手段相當高明,藏得也非常深。既然藏得深,那就不會做出毒殺、意外這類太明顯的動作來。畢竟心裡都明白霍、衛兩家已經形同水火,長安城裡的人都看得懂。弄過火了,真惹毛了武帝,也不是鬧著玩兒的。

    所以,即使衛氏要動手,也是偷偷地,借力打力,幹些深沉的動作。

    可能性三:死於自殺

    自殺的人無非是被逼得走投無路、沒有生存空間。我們來看看霍去病死前的生存空間:

    首先,漠北大戰後,他被武帝利用來壓制衛氏集團,顯然已經成為了衛氏集團的對立派,雖然霍去病心裡不願意,衛青這邊的親人也還當他是自己的親外甥,但衛氏集團的其他人可不一定這樣想——這是無情的政治,父子尚且相殘。旁邊的至親是有,但能依賴的基本沒有——後來權傾漢朝的弟弟霍光還幼小呢。

    其次,不管前面推斷是對是錯,但霍去病殺死李敢一事令他民心盡失,即使他位居大司馬,但在群眾中間並不見得有人氣,甚至對他極為不滿。

    其三,他一手帶起來的人不是匈奴降將,就是隻會打戰的低階軍官將領,連由皇帝指派的裨將都可以拒絕不要。在武帝跟前得勢後,原來跟著衛青的人也有不少“叛變”去跟了霍去病。然而,霍去病跟這些人打打戰那是無往不勝,但談政治就別傻了。

    霍去病少年得意,性格孤傲不恤士卒,朋友不多,是孤立一派——武帝親手培殖起來用以平衡權力的工具。戰場上的霍去病殺起人來和漢武帝一樣“不眨眼”,但官場上的霍去病則是“無助”的——沒人給孤傲的他指點什麼,他和漢武帝一樣孤獨。衛青在這方面和霍去病則是相反,為人謙恭有禮,溫和大度,對家人重情,對朋友重義,後面還有個平陽公主給指點指點,再者,衛氏利益關係體龐大——最重要的就是太子。

    其四,元狩六年三月,霍去病一再請求立三皇子為王。四月,立三王,然後武帝寵妃王夫人病死。九月,霍去病就掛了。

    立皇子為王這事看上去沒啥特別的,但是對衛氏集團卻有著不同一意義——封王派遣到屬國之後,衛氏集團的未來——衛太子劉據的位子就能坐得更穩。而幾個皇子都留在長安的話,容易跟太子發生各方面明爭暗鬥,進而危及太子寶座。可以說,封王的直接受益者就是衛氏集團。

    在霍去病看來,勸封皇子或許是彌補與衛青親情的好方法之一。不過在連續兩次請求封皇子引起大臣廣泛附合後,霍去病就沒再摻乎在裡頭,這證明了此事並非他的主意——年輕的他對政治極不擅長。那麼這個軍事天才如何想出這種極為敏感的政治事件呢?極可能是受了某高人“點化”——只要是有利於舅舅的,他就願意去做。

    但是在武帝這邊,這事看上去卻像是在結黨營私——武帝要的是衛氏與霍去病相制衡,而不是兩家相幫。一生追求中央集權的武帝眼裡是絕對不允許兩個將軍、大司馬結朋結黨的。

    本文不止一次地強調——武帝追求絕對中央集權,所以他是很不喜歡封王的。加上武帝即位後被外戚長期壓制,所以對外戚聯手干預未來太子的做法非常反感。早期武帝曾極力讓太子擺脫衛氏集團,但最終以失敗——太子與衛氏集團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武帝晚年殺幼年太子劉弗陵的母親以防外戚干政,便是最好例證之一。

    於是,加上前面的李敢事件,武帝失望了——對自己的策略失望了。他發現霍去病和衛青之間關係太深,為了這個舅舅,霍去病什麼都幹得出來,甚至當著眾人的面越權殺郎中令這樣的九卿高官,保不準什麼時候腦子一熱,又幹出驚天大事來。這樣的霍去病,與他計劃中“制衡衛氏集團的工具”相去甚遠。

    但他對霍去病仍然十分重視,或許他沒看透霍去病可能是被人利用這一層。

    那麼,綜合以上四點,就可得出結論:霍去病在死前,已經面臨著身居高位、無強力親人可依賴、官場無助無友、軍隊和群眾中備受指責、皇帝面前被疑這樣的局面。這樣的生存環境,對一個23歲的人來說,是什麼樣的滋味?他會做出什麼樣的事情?

    小小地假設一下,如今讓一個23歲的年輕人去當正部級以上高官,再讓他面對這樣一個“十面埋伏”的環境,會發生什麼事?不說十面埋伏,六、七面埋伏都夠精神崩潰了。

    他是名將,殺人如麻,他是當朝貴臣,他甚至敢射殺九卿高官。但,他同時也是個年輕的男人。有人說,天才都是孤獨的,這一點在霍去病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雖然少年顯貴,但是未必能有平常人的快樂——壓力太大了,卻沒有人能幫他釋放。顯然,自殺對他來說,是個不錯的出路。對各種利益集團來說,也是個可以接受的事情。

    而如果霍去病確屬自殺,那麼以上這四種直接因素中,漢武帝有責任,衛氏集團更是直接的關係人,當然,他自己的性格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然而,回顧武帝一生中的那些武將,除了衛青之外,幾乎沒有能得到善終的。自殺的人,上至丞相高官,並且隔三岔五就有。

    或許,這便是在武帝手下為將者的悲哀——人才能被很好地發掘出來,但用完之後就隨手就丟。誰敢保證霍去病沒死,繼續壯大下去的話,不會被冷酷的武帝在某日隨手就收拾掉了?帝王之心啊。。。

    唯一不能隨手丟的,只有他的江山、他的雄才大略。

  • 3 # 熱血青春網

    霍去病(前140-前117),漢族,河東郡平陽縣(今山西臨汾西南)人。中國西漢武帝時期的傑出軍事家,是名將衛青的外甥,任大司馬驃騎將軍。好騎射,善於長途奔襲。霍去病多次率軍與匈奴交戰,在他的帶領下,匈奴被漢軍殺得節節敗退,霍去病也留下了“封狼居胥”的佳話。

    關於戰神霍去病(前140-前117)之死,史界和民間有多個版本:有人認為其在漠北之戰中“感染瘟疫,不治而終”;有人認為是遭人(士卒、刺客或某個集團)下毒致死;也有人推測“漢武帝因看到霍去病力量的壯大,內心也有所隱憂和防範,便在奸人的挑撥之下,精心佈置了一盤棋”;更有人認為“其中有不可告人的隱情和秘密。霍去病其實並沒有死,而是礙於當時形勢所迫而隱居起來”。

    無論是哪一種推斷和臆想,都不應該“只是沒有證據的幻想”,還不如直接解釋為“死因不明”,好讓後來者有更明辨的研究方向。這種推測要符合霍去病身邊的情況,就要知道霍去病是因何而死,是誰最想殺他?然而同時代的司馬遷(前145-?)在《史記》中並沒說清霍去病的真正死因。就連司馬遷自己也是“死因不明“,這又是另一樁未解之謎。

    雖然大漢初期,歷史線索總是撲朔迷離,但我比較偏向於“棋局說”,被策劃者“借刀殺人”,它的幕後首腦最有可能是誰?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

    縱觀歷史,帝王從來都是心狠手辣的。任何有對其統治造成威脅的人,都會出現在他的“黑名單”之中。無論此人曾立下多少汗馬功勞,無論他是忠臣還是良將,無論是身邊的親人還是朋友,都難逃脫置身棋局的命運。

    當霍去病遠征匈奴之際,宮廷卻醞釀著動盪和殺戮。此時,多疑且迷信的劉徹,將衛青、李敢和太子之間的關係,處理得不留痕跡。在一系列的“離間”和暗鬥中,很多人都死於非命。李廣自殺是該段歷史的轉折點。霍家絕後,忠於武帝的衛氏集團卻是最後的贏家。這個覆滅和崛起的過程,顯得太過殘酷和玄乎,讓人簡直不能接受和容忍。它讓我們始終不能忘記權力的中央漢武帝他才是整個事件的終結者。

    霍去病對於當時的大局似乎有所察覺,但對於一個血氣方剛、嶄露頭角的大將軍來說,贏得無數功名利祿之時,不可能就此放棄更好前途。命運難料,一個再強悍的戰神,始終會栽在統治者手中,任由他們奚落、排斥和打壓,這是統治者“統國治人”的一般套路。司馬遷後來被“宮刑”,還敢記載負面而又刺耳的史書?

    故霍去病不是“久經沙場,負傷太多,感染瘟疫而死”,而是死於宮廷權勢集團之間的明爭暗鬥,漢武帝是間接殺害霍去病的兇手。厚葬霍去病,那只是因為他心中愧疚。終究這是一場花哨而陰險的棋局。這是歷史灰暗的指令碼,它在不斷鞭策我們,要不斷探索和尋找真相。

    關於霍去病死因的現在說法:

    1.據說是在漠北之戰中匈奴人將病死的牛羊等牲口埋在水源中祭祀詛咒漢軍,因此水源區產生了瘟疫。而霍去病在此處飲食了帶有病菌的水,而後病倒;

    2.因為他殺死李敢,而漢武帝為庇護他讓他去朔方城避避風頭,在他前往朔方的途中感染了瘟疫而死;

    3.兩千年前的醫療水平有限。數次領兵出征的勞累,長時間處於艱苦的環境,對霍去病的身體造成不可治癒的傷病。

    歷史對戰神霍去病的歷史評價:

    霍去病生為奴子,長於綺羅,卻從來不曾沉溺於富貴豪華,他將國家安危和建功立業放在一切之前。漢武帝曾經為霍去病修建過一座豪華的府第,霍去病卻拒絕收下,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短短的八個字,因為出自霍去病之口而言之有物、震撼人心,刻在歷朝歷代保家衛國將士們的心裡。

    霍去病少言多行,從不說空話。漢武帝曾經想親自教他孫武兵法,他回答道:“打仗應該隨機應變,而且時勢變易,古代的兵法已不合適了。”

    霍去病是霍仲孺的私生子。其父未曾盡過一天當父親的責任,當霍去病長大後,知道了父親的事,有次任驃騎將軍出征時順道到了平陽(今山西臨汾),霍去病便命下屬將霍仲孺請到休息的旅舍,跪拜道:“去病早先不知道自己是大人(大人:漢唐時指父親)之子。”霍仲孺愧不敢應,匍匐叩頭說:“老臣得託將軍,此天力也。”隨後,霍去病為霍仲孺置辦田宅奴婢,並在領軍歸來後將同父異母的弟弟霍光帶到長安栽培成材。

    少年將軍霍去病並不是完人,他曾經射殺李敢,也曾經御下嚴峻。然而再嚴峻他仍然是軍神,所有計程車兵都向往成為他的部下,跟隨他殺敵立功。他一生四次領兵正式出擊匈奴,都以大勝回師,滅敵十一萬,降敵四萬,開疆拓土,戰功比他的舅舅衛青還要壯觀。對於整部世界軍事史和中國史來說,霍去病是彪炳千秋的傳奇。

    霍去病的墓至今仍然矗立在茂陵旁邊,墓前的“馬踏匈奴”的石像,象徵著他為國家立下的不朽功勳。千載之後,世人仍然遙想少年大將霍去病的絕世風采,為他的精神和智勇而傾倒,為他那不戀奢華保家衛國的壯志而熱血沸騰。

  • 4 # 小閱閱世界

    關於霍去病的去世說法,最大的莫過於得病而死的。有人說得對是肺結核,這在當時來說可以說是絕症了。

    至於會不會和漢武帝有關?咱們可以先了解漢武帝對霍去病的寵愛,從霍去病的名字查詢資料可以發現,這個名字是由漢武帝親自取的,霍去病的母親有一次抱著他去宮裡看望自己的妹妹衛皇后,霍去病當時還是嬰兒,見到生人大哭了起來。漢武帝對他寵愛有加,擔心生病,便取名霍去病。

    也有其他人猜疑是被他人殺,憑著漢武帝當時對霍去病的寵愛,估計沒有人敢動他,因為在當時霍去病殺了李廣的兒子李敢後,漢武帝都是幫他隱瞞,這足已說明當時霍去病的地位之高和漢武帝對他的認可,只可惜英年早逝,實屬惋惜。西漢名將,軍事家。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

    霍去病當時的身份漢代名將衛青的外甥。他善騎射。病逝是,年僅24歲。漢武帝親自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由披鐵甲的官兵列隊將靈柩護送到自己的墓穴茂陵東,葬於外形仿祁連山狀的高大墓中,墓前還有漢武帝為表彰其戰功而立的14件大型圓雕石刻。

  • 5 # 可口偶遇

    第一,霍去病是人民心中的關係戶,運氣候,敗家子(他和衛青弄的大漢戶口減少一半,經濟耗盡,放在亂世,沒人用的起),汙垢犬(主要是因為他目中無人,虐待士兵,浪費糧食,惡意殺人,)。它的死是老天的安排。

  • 6 # 小龍女5505

    西漢一代名將霍去病是因長年征戰匈奴所受之傷,又無很好的醫療水平,加上長年艱辛勞累最終舊傷惡疾爆發,才不幸在二十二歲就英年早逝,因傷病而死。因此一代名將霍去病並不是遭漢武帝毒手,漢武帝也沒有加害霍去病。

  • 7 # 顧空城

    只能說有這種可能性,但是真相已經埋沒在浩瀚歷史中,我還是更相信《史記》的記載,就是病死。司馬遷的一個耿直的史學家,他對霍去病的死寥寥數筆:“驃騎將軍自四年軍後三年,元狩六年而卒,天子悼之,發屬國玄甲軍,陳自長安至茂陵,為冢象祁連山。諡之,並武與廣地曰景桓侯”。一代名將,封狼居胥,就這麼寥寥數筆,很多人會懷疑也是正常的。但是我們看看司馬遷寫衛青的死:“其後四年,大將軍青卒,諡為烈侯”,更簡單;寫霍光:“地節二年春病篤,車駕自臨問光病,上為之涕泣...光薨...”;寫耿秉之死:“明年夏卒,時年五十餘”。因為是正常死亡,沒有什麼特別值得大書特書的,所以司馬遷也沒有過多敘述,這也是史記的筆法風格。

    題主說漢武帝擔心霍去病功高蓋主,暗地解決了霍去病,我覺得不太可能。雖然說漢武帝是一個多疑,甚至殘暴,專制的君主,但是殺了霍去病等於自毀長城,漢武帝向來堅決對抗匈奴,不會這麼做;漢武帝真的想殺一個人,不用這麼偷偷摸摸,看看竇嬰、主父偃的下場,他對付自己舅舅田蚡的手段,甚至最後殺鉤弋夫人,可見漢武帝劉徹是一個狠角色,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什麼人都可以殺。包括張湯,一代酷吏,給他幹了那麼多事,最後被逼自殺。

    還有一件事情,李廣的兒子李敢得知衛青對其父李廣之死負有不可推卸之責任,便打傷衛青。衛青沒有聲張此事,但霍去病得知後,卻在甘泉宮狩獵上暗箭將李敢射殺。如果漢武帝要殺霍去病,利用這件事情就可以名正言順解決霍去病了。可是漢武帝卻包庇霍去病的罪責,並對外宣稱李敢是狩獵時被鹿撞死的。由此可見,漢武帝並沒有殺死霍去病的想法和動機。

    綜上所述,我覺得霍去病就是由於長期征戰,身體出問題了。而且他的名字去病,可能是小時候身體就不好,父母才給他起了這個名字。西域大漠,條件惡劣,長期出征,身體出問題也是合情合理的。所以我覺得,並不是漢武帝殺死霍去病。

    最後用王維的詩緬懷這一代少年英豪。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

    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 8 # 饕餮中國

    史書上記載霍去病是瘟疫而死,但是當時並沒有爆發大規模的瘟疫,霍去病的瘟疫是個例,這讓後世人有了各種猜測,但可以肯定的是霍去病的死應該和漢武帝沒關係,霍去病是漢武帝一手調教出來的利刃,目的就是讓他攻打匈奴,霍去病死的時候,匈奴還沒有完全清除,漢武帝還需要霍去病打仗,要不然也沒有後來李凌投降匈奴的事了。

    霍去病的死應該是屬於朝廷內部的鬥爭,要知道霍去病是一個性格比較明顯的人,有時候睚眥必報,當時飛將軍李廣的兒子關內候李敢因為李廣自殺的事情,遷怒衛青,並打傷了衛青,衛青很大度,並沒有處置李敢,霍去病得知舅舅被打,趁圍獵之時偷襲李敢,並射殺李敢,這件事最後定性為李敢被鹿角所傷,意外死亡。從中可以看出漢武帝包庇霍去病。然而,朝廷中和霍氏集團有矛盾的人還是有的,大家害怕霍掌權後,會清算他們,為了自保還是提前下手,畢竟霍沒有他舅舅衛青大度。

    還有一種原因,是霍去病性格太強,有病不治,就和《扁鵲見蔡桓公》中的蔡桓公一樣,諱疾忌醫。同樣湘軍猛將李臣典也是有病不治,自視身體強壯,還縱慾過度,29歲就去世了。

  • 9 # 少卿之見

    霍去病在對匈奴作戰中戰功累累,但是並未殲滅匈奴,其死後20年匈奴依舊攻打大漢,漢武帝不得不與其篝和。

    霍去病死之前是當時最受皇帝寵幸計程車大夫,關於其死亡的原因史記並未記載,後世多猜測。

    戰死、病死、自殺屬正常死亡,史記肯定會記載。之所以沒有記載,應該是死於非命,例如被漢武帝暗殺,被衛氏集團暗殺,被李氏家族暗殺,被譁變士卒暗殺等。由於霍去病在漢武帝及文武百官面前暗殺李敢,個人認為霍去病死於李氏家族暗殺。

  • 10 # 高慶春妮稱雲中龍

    霍去病是得肺結核死的。死時年僅二十四歲,他的死讓漢武帝很傷心,在當時肺結核是絕證,根本沒法治療。他十八歲,跟著舅哥出征,以後獨擋一面,為大漢抗擊匈奴,屢立戰功。勇冠三軍,漢武帝非常高興,封霍去病為冠軍候,而且給他建立府邸,而霍去病豪邁的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就是敵人還沒消滅,怎麼先考慮自已的房舍呢。他死後,漢武帝封他的弟弟,為官,以紀念霍去病的功績。

  • 11 # 醉飲一曲嘆往事

    霍去病是漢代有名的驃騎大將軍,為何年僅23歲就死了,死因卻是讓人蹊蹺!對霍去病的死亡原因大家眾說紛紜,有說病死,有說染上瘟疫後病死以及退隱。一位能爭善戰的將軍怎麼可能在壯年時輕易病死?下面小編就來分析下霍去病的死因,到底霍去病因何早逝!

      翻查史書中從未見霍去病身體有何不適的記載,而且與霍去病同一時期的史學家司馬遷關於此事的記載也頗值得玩味。他在《史記》中只用了一個“卒”字來寫霍去病之死,卻詳細記載了漢武帝為霍去病舉行盛大葬禮的全過程。以其寫史的態度,這隻能解釋為他根本就不知道霍去病的死因,也就是說官方有意隱瞞或者封鎖了訊息。至於病死之說,只怕司馬遷本人也是不相信的,所以才沒有將這種說法寫在《史記》中。

      霍去病之死是在元狩六年,而漠北大戰是在元狩四年,什麼樣的瘟疫能有這麼長的潛伏期?如果是死於瘟疫,那麼沾染上瘟疫的人自然不可能是霍去病一人,但是史書中並沒有將士因為瘟疫大面積死亡的記載。

      最後,漠北大戰後,漢、匈雙方均受損傷,匈奴遣使和親,漢朝派使者與匈奴談條件,可匈奴不僅不接受漢方的條件,反而扣留使者,於是武帝決定再一次發動對匈戰爭。在這個時候,三軍主將霍去病退隱,無異於拿軍國大事當兒戲。

      第一,漢武帝尊霍抑衛。

      漢武帝有意在軍中培養霍去病,同時打壓衛青的地位。《史記》載,在漢武帝的戰略決策中,迎戰匈奴大單于的任務原本是落在霍去病身上的,只是陰差陽錯,大單于卻與西出定襄的衛青軍團遭遇了,一番惡戰之後,匈奴敗退。之後東出代郡的驃騎將軍霍去病追亡逐北,才創下不世之功。在戰後的封賞上,漢武帝尊霍抑衛的意圖越來越明顯,跟隨霍去病出徵的將士大多都得以封侯,而大將軍衛青不得加封,軍卒皆無封侯者。

      而漢武帝之所以能夠放心地扶植霍去病的勢力,是因為霍去病的性格。史書中載,霍去病“為人少言不洩,有氣敢任”,且不熱衷於政治活動,因此他的周圍不可能形成一個利益群體,也就對漢武帝構不成政治上的威脅。霍去病雖然與衛青家族有親緣,但是他不能代表衛氏集團的利益。相反,他的異軍突起,還會威脅到衛青的地位,衛氏集團的既得利益者們絕對不願意看到這種局面,他們自然會拼盡全力保住衛青,同時也是為了保住他們的既得利益。

      第二,霍去病射殺李廣之子李敢。

      漠北之戰後,李廣自殺,李氏族人都認為是衛青從中搗鬼,是以大多心有不忿。李敢怒而擊傷衛青,但衛青事後並沒有聲張,而是將此事隱瞞起來。一年後在甘泉宮圍獵之時,霍去病得知此事,怒不可遏,射殺李敢。這件事情疑點重重:李敢打傷衛青是在元狩四年春,而霍去病射殺李敢是在次年秋,這中間的一年多里又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這期間發生的一件事情,被很多人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元狩五年三月,李廣從弟、丞相李蔡因侵佔陽陵(漢景帝陵)土地下獄,畏罪自殺。李蔡為什麼要冒天大的風險去侵奪先皇的墓地?要知道那可是死罪。不久,李蔡被告發,皇帝派人去查,但還沒有等到查出結果,李蔡就自殺了。僅僅過了不到半年時間,就發生了霍去病射殺李敢之事,從此,李家勢力被連根拔去。

      只是霍去病射殺李敢的地點是在甘泉宮,甚至可以說是當著漢武帝的面,他為什麼偏偏挑中這麼一個對自己有百害而無一利的地點?所以完全可以排除蓄意謀殺的可能性,而應該是突發事件,有人故意將此事洩露給霍去病,以霍去病雷厲風行的性子和對衛青複雜的情感,當然會立刻取了李敢的性命,而不顧忌是在什麼地方。

      

    而這一切,都與衛氏集團有關。李廣自殺,李氏族人認定了是衛青害死李廣,江河日下且正被皇帝逐漸冷落的衛氏集團不可能坦然面對一個對他們懷恨在心的李氏高官,所以又指使人陷害李蔡。李蔡死後,繼任的丞相是太子少傅,根正苗紅的太子黨。李蔡、李敢一死,李家就再也不會有人向衛青尋仇,霍去病也在武帝心中留下不良印象,朝臣對霍去病也必然會心增反感,可謂一石三鳥。

      以下分析下來,在這樣的情況下,霍去病很孤獨又缺乏情感的溫暖,如果被別人利用,很容易走上極端!他選擇自殺也是極有可能的。而且從漢武帝的態度也可以看出,霍去病死後,他並沒有遷怒於旁人。

  • 12 # 塗啊磊啊雷啊

    感謝樓主的提問我是塗啊磊啊雷,如果覺得我說的有點道理的,希望給個支援!

    作為一個喜歡鑽研歷史的我來解答下這個問題。

    霍去病究竟是怎麼死的,傳言很多,有累死說,有漠北之戰中感染瘟疫說等等,不過正史《史記》和《漢書》都沒有記載死因,只有一個簡單的“卒”字。這很不科學,顯然也與霍去病的身份地位極不匹配,大漢帝國武裝部隊總司令的死不可能惜墨到只用一個卒字,同時,對霍去病死後的喪儀和墓冢,卻大段潑墨:漢武帝親自主持了最高規格的追悼會,玄甲軍分立道旁,從長安一直排到下葬的茂陵。大家可以算算從未央宮到茂陵有多遠?連陵冢都弄成他戰鬥過的祁連山的形狀這樣的細節,都交代的一清二楚。所以這不太可能是史書的失誤遺漏,而是故意語焉不詳。

    既然留下了疑點,我們不妨嘗試分析一下霍去病的死因。當時的太子是漢武帝的嫡長子劉據,雖然劉據看上去宅心仁厚,像個大善人,但是圍繞在太子劉據身邊的實力太強了,內有親媽皇后衛子夫,姑姑兼舅媽平陽公主;外有大將軍衛青掌兵,姨夫公孫賀時為太僕,後來還成了丞相。再加上衛青的外甥霍去病,劉徹後背發涼是肯定的。他不怕外戚爭奪皇權,就怕太子控制這些強人,從而架空他,於是分化衛氏集團就成了劉徹的當務之急。他把突破口選擇在了年輕的霍去病身上。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漢軍北擊匈奴,在漠北展開決戰。霍去病和衛青各帶五萬騎兵,馬匹、軍士、裝備,優先霍去病挑選,選剩的留給衛青。本打算讓霍去病對陣大單于主力,最後陰差陽錯的是衛青對上了匈奴主力,將殲滅戰打成了擊潰戰,傷亡不小,漢武帝很不滿意,部下全無賞封。霍去病部採取主動出擊,迂迴側擊的戰術,斬敵七萬,己方傷亡還不到一萬,部將六位被封侯,風頭大大蓋過舅舅。以至原來親近衛青的將軍、幕僚、門客,紛紛改投霍去病,這一戰後漢武帝得到了以霍抑衛的機會。霍去病和衛青二人同步加官為大司馬,驃騎將軍官銜秩祿與大將軍平起平坐。漢武帝以為這樣可以分化舅甥之間關係,但是不久後他就發現失算了。

    第一件事。在漠北決戰中,前將軍李廣在大漠中迷路了,待大戰結束才與大部隊匯合。被大將軍衛青府長史問責說明情況,李廣引刀自殺。得知情況的李廣次子,霍去病部屬,已經封侯的郎中令李敢,為父親出頭打傷了衛青。衛青沒追究,後來在跟隨漢武帝行獵時得知原委的霍去病,一箭射死李敢。可想而知,漢武帝是什麼心情,他一定感覺到很挫敗。他一定心想,我一心培養的大將,為了你衛青能殺一個侯爺,哪天會不會殺我?

    第二件事。元狩六年,很少參與政治的霍去病,不知道哪根筋不對了,突然領銜上疏“請立三王”。丞相、太子太傅莊青翟、御史大夫張湯、太僕公孫賀、太常趙充、太子少傅任安等紛紛上書響應。漢武帝沒辦法,只好把劉閎、劉旦、劉胥分別封為齊王、燕王、廣陵王,並循成例安排他們馬上前往封國就任,這就等於徹底解除了對太子劉據爭奪大位的威脅。這事必能驚出漢武帝一身冷汗,即使不算政變,也算的上逼宮,太子背後勢力太猛了,更可怕的是領頭的竟然是霍去病!

    “請立三王”事件沒多久,霍去病就去世了。沒有一點點徵兆,也沒有一絲訊號,他就這樣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認為霍去病是因為北擊匈奴時感染了動物腐屍傳播的瘟疫,純屬無稽之談。感染瘟疫還能在三年後才病發?要是瘟疫,他霍去病不可能活著回到長安。至於累死說,更是無從談起。兩三年沒有戰事,年紀二十四的小夥子怎麼會突然累死?

    仔細分析一下,霍去病之死,不可能是瘟疫,也不可能是累死,最大的可能是被漢武帝維護皇權的犧牲品,雖然沒有直接證據,但這個結論符合一定的邏輯。

  • 13 # 跪射俑

    對於霍去病的死亡眾說紛紜,主要說法三種。

    第一種說法認為:霍去病是正常病死的,病死的原因是在打仗的時候沾染上了瘟疫。

    第二種說法認為:是漢武帝令人除掉了霍去病,目的是為了維護皇權穩定,打壓衛青家族在朝廷中的強大實力。

    第三種說法認為:是衛青家族勢力下的手,因為在漢武帝的扶持下,再加上霍去病的戰功卓著,霍去病已經漸漸取代了衛青在軍中的地位,縱然衛青心胸寬廣能夠容忍,但是衛青家族的人肯定不會放過他的人,特別是衛青家族背後有著平陽公主和太子皇后的勢力,他們絕不會容忍衛青的軍權被剝奪、衛家的勢力被打壓,從而威脅到太子的地位。

    第一種說法顯然是不正確的,理由如下:

    1、所有的史書中從未見霍去病身體有何不適的記載,而且與霍去病同一時期的史學家司馬遷關於此事的記載也頗值得玩味。他在《史記》中只用了一個“卒”字來寫霍去病之死,卻詳細記載了漢武帝為霍去病舉行盛大葬禮的全過程。以其寫史的態度,這隻能解釋為他根本就不知道霍去病的死因,也就是說官方有意隱瞞或者封鎖了訊息。至於病死之說,只怕司馬遷本人也是不相信的,所以才沒有將這種說法寫在《史記》中。

    2、霍去病十七歲就縱橫沙場,身體素質非常過硬,20多歲正是身體最健壯的時候,而且他死亡的日期距離最後一次征戰沙場已經過去了兩年,是什麼樣的瘟疫可以潛伏兩年才致人於死地?

    3、如果是在長安爆發的瘟疫,那絕對不可能只有霍去病一個人感染上,同時期史書中沒有任何關於長安附近爆發瘟疫或者發生重大亡人事件疾病的記載。

    第二種說法更是不可能的,理由如下:

    1、漢武帝費盡心思好不容易扶持了一個可以同衛青家族相抗衡的軍中戰神,怎麼會令人除掉霍去病讓衛青家族勢力一家獨大呢?

    2、當時匈奴勢力還是非常強大,霍去病是大漢王朝最擅長長途奔襲騎兵作戰的軍神,大戰在即漢武帝怎麼會自毀長城?

    3、有人認為霍去病不願意當做制衡衛青勢力的棋子,反而不斷討好衛青家族,讓漢武帝覺得衛青霍去病二人結盟對抗自己,所以忍痛動了殺心。這種說法似乎有點道理,但經不起推敲,漢武帝為什麼不殺掉威脅更大的衛青保留霍去病呢?退一萬步說漢武帝就是要殺掉霍去病,當霍去病當著眾人的面殺掉九卿之一的郎中令李敢的時候,按照法度為了安撫人心,漢武帝只要一聲令下就可以名正言順殺掉霍去病,然而漢武帝救了霍去病。

    第三種說法高估了衛家的勢力,低估了漢武帝對朝堂的控制力,理由如下:

    1.後來的江充害的衛家家破人亡,最後把矛頭直接指向了太子和皇后,太子劉據在沒有退路的情況造反才殺掉江充,一個小小的江充都要太子造反才能殺掉,名震天下掌握大軍的大漢帝國的戰神豈是江充之鼠輩可以比的?

    2.如果霍去病真的是被人害死,以漢武帝為人就算沒有證據也會在長安掀起一場腥風血雨的,但是在霍去病去世後長安城很安靜,並沒有異常發生。

    3.後來霍去病的弟弟霍光為漢武帝任命為輔政大臣權傾朝野,霍光後來還立太子劉據的孫子劉病已為皇帝。如果霍去病真的是被衛家害死的,霍光怎麼會擁立劉據的孫子為皇帝?

    所以以上三種觀點都是不正確的,那麼霍去病英年早逝的原因是什麼呢?

    透過翻閱史書仔細推敲,筆者認為霍去病是死於錯綜複雜政治環境的逼迫、性格孤僻心高氣傲的人生缺陷、年輕氣盛衝動的結果、無法抗爭甘願放棄的人生悲劇,所以在經過長達兩年的痛苦煎熬中,一代戰神霍去病鬱鬱而終。具體理由如下:

    一、霍去病是死於錯綜複雜政治環境的逼迫。

    霍去病是衛青的外甥,也是衛青給予他無微不至的照顧把他培養成人,教會他打仗,從霍去病作為私生子的角度來說他心中把衛青當做父親一般對待。後來衛青把霍去病介紹給了漢武帝,漢武帝非常喜歡霍去病的性格和軍事能力,但是後來漢武帝逐漸把霍去病當做制衡衛青家族的棋子。一面是培養自己長大如同父親一般的舅舅,一面是破格提拔自己天威不可測的皇帝,這讓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該如何辦?他兩面都不願意得罪,最後卻把兩面都得罪了,來自兩方面的壓力和指責讓他痛苦不堪。

    二、霍去病是死於性格孤僻心高氣傲的人生缺陷。

    他這樣性格的人註定是不會有什麼朋友的,他的手下又大多是匈奴降將,跟著他只是為了功名利祿,不可能有什麼感情。而漠北大戰之後,衛氏集團跟霍去病的矛盾也激化了,幾乎沒有親情可言。這樣一個缺乏情感、孤獨的人,又心高氣傲不願意示弱於人,只能折磨自己,縱情聲色犬馬拼命放縱折磨自己。

    三、霍去病是死於年輕氣盛衝動的結果。

    霍去病是一個重情的人,漠北之戰後,由於漢武帝刻意地尊霍抑衛,衛氏集團的權力受到了威脅,對霍去病也疏遠了許多,這讓霍去病感覺到了親情的缺失。他急於同衛家搞好關係,此時有人暗中挑撥他就不計後果在朝堂上挑頭請立三皇子為王,從而鑄下大錯。皇帝最忌諱的就是,武將干預皇帝家事,霍去病作為漢武帝親自培養出來的,他卻公然帶頭站在太子一邊,給漢武帝帶來的震怒可想而知。霍去病在事後必然後發現自己已經釀成大錯,更加自暴自棄只求一死。

    四、霍去病是死於無法抗爭甘願放棄的人生悲劇。

    漠北之戰後,李廣自殺,李氏族人都認為是衛青從中搗鬼,是以大多心有不忿。李敢怒而擊傷衛青,但衛青事後並沒有聲張,而是將此事隱瞞起來。後來霍去病在極度痛苦煎熬中決定為舅舅做最後一件事,霍去病故意當著所有人面在皇宮中公然射殺了李敢,求死之心暴漏無疑。雖然漢武帝沒有殺他,但是他的心已經死了,永遠救不活一個一心求死的人。

  • 14 # 人文歷史經典傳奇

    1、被劉徹暗害的。 史記:驃騎將軍去病與青有親,射殺敢。去病時方貴幸,上諱雲鹿觸殺之。居歲餘,去病死。

    漢書:票騎將軍去病怨敢傷青,射殺敢。去病時方貴幸,上為諱,雲“鹿觸殺之”。居歲餘,去病死。

    我想,這個“上為諱”說明將軍當時功高鎮主,已經無法再封賞了,只好置大司馬位置與衛青共事。他太好勝,如果再打勝仗恐怕只好把江山讓給他了。當年韓信就是因為功高鎮主,以至劉邦不得不除掉他才心安。本來驃騎將軍的軍權、智慧和銳氣就很不得了,偏偏他終於剋制不住自己射殺了李敢,很可能使漢武帝如“芒刺在背”,漢武帝是個猜疑心很重的人,我認為:那種猜測霍少是被漢武帝偷偷害死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自古以來,功勞最大的臣子往往下場都很可悲。所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滅,謀臣亡。”匈奴氣數已盡,霍去病和衛青已經是官位的頂級,漢武帝已不能再封賞他們了。至於霍少死後的殊榮,是因為漢武帝的確喜歡他,喜歡卻並不代表不殺,他也許哭得是:“去病啊,你是我心上的孩子,可是你為什麼要這麼優秀呢?朕,不得不殺之啊……”

    2、瘟疫說 在漠北中喝了被病牲畜汙染的水源,感染上瘟疫而死。 以霍少的身體素質,為什麼手下那麼多將士都沒感染,怎麼就他染上了呢?不得不讓人懷疑,病的潛伏期有兩三年那麼久? 如果霍少是死於瘟疫,那種傳染病會不傳給他的家人和他身邊的人?不是連皇帝也和他一起喝酒,打獵嗎?皇帝怎麼沒被傳染?

    3、操勞過度說 4年有3年在打仗(風格一路狂奔,奪取匈奴人的糧食為己用,那野蠻人還吃生肉的,從小在長安長大的霍大少哪有那麼厲害的腸胃), 活活是被漢武帝累死的。

  • 15 # 劉駿律師

    從漢武帝重用霍去病弟弟霍光的做法來看,霍去病的確是病死的。霍去病帶兵出擊是不自帶糧食的,而是搶奪敵人的糧食自食。孫子兵法中稱為因糧於敵。但是,匈奴人是遊牧民族,飲食習慣和方式與漢人不同,霍去病在長途征戰後,突然改變了飲食習慣,身體未必能夠承受。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是匈奴人敗退時,用死馬死羊汙染了水源,霍去病率兵經過時,飲用了這些水,導致生病。所以班師後,很快發病而亡了。

  • 16 # 雲兮思恩

    這是一個謎案!但是我認為霍去病是自己病死的。霍去病23歲去世,從《史記.匈奴列傳》有確切記載。有人提出史馬遷好像有些避諱沒有直接說是怎麼死的。霍去病當時23歲,驃騎將軍,當時抗擊匈奴的干將。漢武帝正是用人之際,防衛青也不會對霍去病下手。當時有人也認為是衛青派人對他下的毒,這也不可能是衛青,因為他是衛青的外甥。剛才當時衛青還是主將,而霍去病還是主副將。嗯,有後人各種猜測就是增加神秘感,實際上有時候真相就是那麼一個!

  • 17 # 如果還有昨天

    霍去病突然去世,有一種說法是宿命論。

    李廣跟隨衛青出征匈奴,老去的李廣道路失期,李廣不願面對刀筆吏受辱,自殺。

    李廣的兒子李敢覺得李廣的死是衛青造成的,所以上門找衛青,打了衛青,衛青也為李廣的死感到內疚,並未阻止,忍了。

    而衛青是霍去病的叔叔,是衛青出征匈奴回來路上帶回的。霍去病忍受不了李敢的行為。

    於是,霍去病在一次遊獵中,故意用箭射死了李敢。

    一年後,霍去病猝死。

    所以有說是霍去病為之前的行為付出了代價。

  • 18 # 在水一方88367096321

    元狩六年病世。年僅二十四年,被葬於茂陵,漢武帝很悲傷,給霍去病修的墳墓像祁連山的樣子,象徵勇武和擴地兩個原則。

    假如是被漢武帝害死,以司馬遷的職業操守,肯定會有記載流傳於世。

    霍去病英年早逝,對漢武帝抗擊匈奴是一大損失。

  • 19 # 夜不閉戶深耕半夜

    “匈奴未滅,何以為家”,這是英年早逝的霍去病留下的千古名言。十七歲封冠軍侯、十九歲為將軍、二十一歲加官大司馬。在多數人看來,此刻的霍去病正是仕途坦蕩,前途無量大有可為之時。

    據《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記載,“自是之後,大將軍青日退,而驃騎日益貴。舉大將軍故人門下多去事驃騎……”。甚至連衛青的門客也紛紛轉投霍去病。

    可偏偏就在其戰功赫赫,貴為皇帝身邊紅人的時候,卻突然傳出了死訊。年僅二十三歲的霍去病,於公元前117年逝世。世人除了對其扼腕嘆息之餘,對其死因卻充滿了懷疑。

    這樣的懷疑,緣於正史上對於霍去病的死因,並沒給出一個完整而具體的答案,以至於各種猜測其死因的說法甚囂塵上,以圖找出一種貼合事實的合理解釋。

    關於霍去病的死因,與之同時期的司馬遷在《史記》中,只給出了一個耐人尋味的“卒”字。雖說“卒”同“猝”,可到底怎麼死的?硬是沒說。是司馬遷不知道內情不敢亂寫,還是得知了什麼內幕而有所顧慮?沒人知道。

    倒是褚少孫在《史記·卷二十建元以來侯者年表》補記上說了個大概,霍去病是病死的,但也只是借霍去病弟弟霍光之嘴說出,“光未死時上書曰: 臣兄驃騎將軍去病從軍有功,病死”。究竟得了什麼病,還是沒鬆口。

    霍去病之死與漢武帝有關,只是猜測其死因的眾多說法之一

    後世猜測霍去病死因的說法主要有五個。它們分別是,一、功高震主,為漢武帝所殺;二、飲食不慎,感染瘟疫;三、因射殺李敢一事憂鬱而終;四、詐死隱居;五、患病。

    霍去病之死是否與漢武帝有關?這要從幾方面來看。所謂的“功高震主”,一是要手握兵權擁兵自重;二是能威脅皇權;若要將其誅之,還得看是否仍有利用價值。

    歷史上,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如南宋岳飛,若真的直搗黃龍,迎回欽、徽二帝,觸動最大的卻是南宋皇帝趙構。因此,十二道金牌恰是當時皇帝焦慮程度的真實反映。

    又如平定西藏亂事,平息青海羅卜藏丹津的年羹堯,雖立下赫赫戰功,但手握重兵,且周邊能威脅大清江山社稷的危險業已解除,對雍正皇帝而言,其可利用的價值也基本耗盡,最缺的,反而是治理地方協助管理國家事務的能手。

    反觀霍去病,雖立下赫赫戰功也手握兵權,但漢武帝手上還有一個衛青。撇開雙方的親屬關係,漢武帝在當時情形下,匈奴單于拒絕對漢稱臣,漢武帝正作戰爭準備,並派霍去病率軍殲滅匈奴主力。

    霍去病的去世是在準備戰爭階段,適逢漢武帝急於用人之時,而霍去病也一直忠心耿耿一心報國。因此,既無擁兵自重,也無威脅皇權,更當用人之際,漢武帝並無害死霍去病的理由。因此,霍去病之死與漢武帝無關。

    霍去病之死的其他說法飲食不慎,感染瘟疫

    據《漢書·本紀》記載,“驃騎將軍登臨瀚海,取食於敵,卓行殊遠而糧不絕。”這個說法應以上述記載進行推斷而來。說的是霍去病的部隊出征時不帶糧草,完全依靠掠奪敵方糧食。

    首先,在眾多的史書當中,從未見霍去病所率大軍的將領死於瘟疫,或士兵大面積感染的相關記載;其次,霍去病去世時,並非身處大漠與匈奴對戰;最後,霍去病作為大將軍,後勤及安全保障必然受到加倍重視和保護,連普通士兵都未見感染,就別說是身居高位的霍去病了。因此,這說法也不成立。

    因射殺李敢一事憂鬱而終

    衛青是霍去病的舅舅,李敢在漠北大戰後獲封關內侯。此後,李敢為報父仇將衛青擊傷,而衛青也一直隱忍。後來,被霍去病知道這事後,在漢武帝組織的狩獵活動中藉機將李敢射殺。

    霍去病射殺李敢是有意為之,代舅舅出頭,並非是一時頭腦發熱所作的舉動,應是經過深思熟慮找準機會才下手。若說霍去病在射殺李敢後,會因此事憂鬱而終,顯然只是牽強附會之說。

    詐死隱居

    貴為朝廷重臣的霍去病要詐死隱居,這種可能幾乎為零。首先,要躲過漢武帝的眾多耳目;其次,隱居是要隔絕與外部所有聯絡,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最後,能說出“匈奴未滅,何以為家”的霍去病,又怎會做出臨陣脫逃隱居之事。

    患病

    患病之說是最有可能,也最為大多數人所接受的觀點。司馬遷只記載“卒”,也可能確有難言之隱。漢朝時,醫療水平並不高,在現代醫學看起來只是稀鬆平常的普通病症,在當時可是會掉性命的。

    另外,當時對於某些未知的疾病也沒有一個認知,若記載死於“怪病”一類的,反而會有損其名。還有一個觀點是,既然“卒”與“猝”同,那麼霍去病或是猝死的,畢竟他的兒子霍嬗,也是年紀輕輕就猝死了。

  • 20 # 曹城少年

    霍去病的死有兩種的可能。

    第一種跟漢武帝有關係。

    在一次狩獵的時候,霍去病因為李廣之子李敢對大將軍衛青無禮,遭到霍去病的獵殺,這件事令漢武帝非常生氣,最後,還是因為自己愛惜霍去病的軍事才能,傳令下去說李敢是被鹿角挑死的。霍去病也是漢武帝看著長大的,也難免有很多私心。等漢武帝冷靜下來,認真思考一下,決定除掉霍去病。第一,霍去病已經長大了,變得難以控制,可以為了衛青殺掉另一個有功的將軍。如果某一天漢武帝和衛青有衝突,霍去病是否會維護皇權,一代雄主劉徹,沒有十足的把握,對於至高無上的皇位來說,哪怕一點點的威脅,都會被清除,漢武帝,思來想去,做出艱難的決定,毒殺霍去病。

    第二種可能是瘟疫說。

    在和匈奴作戰的時候,霍去病異常勇敢,採用的是閃電戰術,物資全靠戰爭俘獲,以戰養戰的思想的確很超前。匈奴人不斷退卻,為了減緩霍去病的攻擊速度,會故意留些牛羊,但這些牛羊多是生病的,霍去病吃了染病的肉,或者喝了染病的水,在體內過了潛伏期,開始發病,而沒有進行及時的治療,一代名將霍去病病亡。

    現在還是謎團,並沒有定論。我們更要記住的是他”封狼居胥“的功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山地瓜怎樣種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