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米粒的小窩
-
2 # 魯江
強烈反對此類錯誤觀點。“私慾”其實認真分析,不一定是貶義詞啊。它指的是個人的慾望,作為獨立完整的人追求自己的慾望和價值是理所當然的,沒有什麼好指責的。就像小學生期待老師發的大紅花,中學生夢想好的成績,大學生考取計算機等級證書,英語四六級證書,教師資格證,普通話證書一樣。運動員經過艱苦訓練和比賽,能夠勇奪獎牌。公務員期待隨著工作的努力付出,職務級別有所提高。教師追求職稱評定,是實現自我價值的體現。高階職稱代表工資的提高,業績在教育領域得到肯定,刺激教師對教育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是對多年辛苦付出的一種肯定,也影響到教師的幸福指數。
關鍵的是有私慾可以但是不要膨脹,不要因為評職影響到常規的教育教學工作,因為評職而心態扭曲,怨天尤人。或者評上了高階職稱,就處在一副養老的狀態,沒有了終身學習,認真工作的勁頭。小編提醒大家,好老師一定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仁愛之心,處在評職指路的老師們一定要牢記在心。
-
3 # 高中數學好題研究
職稱首先表現為與工資掛鉤,幹同樣的工作,可能自己比別人更努力,成績也更突出,如果職稱低,肯定心裡會有很大的落差的,所以會努力追求職稱
-
4 # 亞鑫老師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我認為評職稱是一件很光榮的事啊,自身價值的體現,自我升值的過程,不關私慾什麼事,難道工作不是為了生活的好一點麼,讓自己更有價值更有意義麼。
-
5 # 一笑老莊屈李
教師為什麼不能追求職稱?我覺得教師就應該積極地追求職稱。說教師追求職稱是滿足個人私慾,難道教師就一定要無慾無求六根清淨嗎?
教師職稱是一種人才評價方式,初衷是為了刺激教師的工作熱情,提高教師之間的競爭力,它是教師的教學能力水平的直觀體現。一個教師在三尺講臺默默奉獻青春,為社會輸送人才,為什麼不能獲得肯定呢?
-
6 # 生活是一張網
每一種工作都有級別的劃分,比如公務員有辦事員、科員,副科級,正科級,處級等等,醫生有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等,級別的劃分是為了激勵人們認真努力工作,積極上進,不斷學習和進取,當然不同的級別會有不同的利益,級別越高,工資越高,不但是對工作人員的激勵,也是對他們的工作的肯定。那麼為什麼教師就不能追求職稱,這是對教師工作的肯定和對教師的一種激勵和鼓勵,另外教師也是一種工作,是三百六十行的一種。中國曆來對教師的要求就是敢於清貧,敢於奉獻,不圖回報,就是一隻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那麼教師追求職稱就沒有奉獻了,就沒有付出了?就不能成為蠟燭了?就不應該了,教師不是聖人,不食人間煙火,他們也有家庭,也有孩子需要照顧,也有老人需要贍養那個,老師也需要生活,也需要柴米油鹽,工作得到回報天經地義,無所厚非,不然為什麼要給老師定職稱這個說法呢,不要給老師戴太高的帽子,不要給老師太大的壓力,他們一直在努力工作,默默付出,追求職稱也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少一些後顧之憂,他們也不會因為沒有評上職稱而撂挑子,不要難為老師們了,尊師重教的傳統還有嗎?教育是重中之重忘了嗎,國家的希望在哪裡?在教育!
-
7 # 使用者105459086518
自從盤古開天地,知識分子都是重名節而輕名利的,是現在變了嗎?不是的!真正學識高有信仰的知識分子仍然是重名節而輕名利的,過去的陶行知老師的事蹟早己眾所周知,在這就暫不論了。現在有陳立群老師就足以能證明知識分子是不重名利的,重名利的僅僅是學識不高又沒信仰的極少數人。我們的屠呦呦科學家,未被評上院士職稱競毫無怨言,依舊為國家積極工作,這就是知識分子的本色。
-
8 # 長江之水教育
教師追求職稱,的確是部分教師滿足私慾的表現,但不全是。自身素質硬,教學水平高,工作態度好的教師也在追求著職稱,相應的職稱是對他們個人能力和工作業績的肯定。但能力低下,素質不高,工作態度消極,業績平平的教師也在不擇手段的設法獲得高職稱,高報酬,這就是典型的追求私慾了,而且大有人在。
-
9 # 明貞
私性並物慾是生存的根基,在經濟至上的時代,更是如此!近代西方文明的強勢崛起,就是徹底解放私性並物慾的結果,很大程度地改善了人類的衣食住行,把人類從繁重的體力勞動和靠天吃飯的狀態中部分地解放出來,這是事實!但副作用也很大:唯我唯利物慾橫流,親情淡漠婚姻動盪不安,人性人道人倫受到衝擊跡近崩潰!
而我們經過幾十年的改革開放,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價值觀也有西比之傾向!各行各業之競爭,有白熱化之傾向!但我們是世界上碩果僅存之文化古國,並沒有徹底私性物慾化,這次疫情的表現就讓世界震驚!這是一契機,人類將突破私性並物慾之桎梏,復醒本命初衷,走向大同!
-
10 # 愛無言心向陽
先問一句:人不能有私慾?就應該無私奉獻,默默付出不求回報嗎?
人有私心,不可怕,也無可厚非,誰敢說自己沒有私心?
試問:誰不想評上職稱?誰不想自己的價值得到肯定?誰不想因為努力工作得到應得的精神和物質肯定?
所以,評職稱,無非兩點:
一是師德和教學水平得到認可,這也是激勵教師的一種制度,這也是教師職稱評審的初心。
二是隨之而來的工資的提高。多勞多得,不對嗎?
而當下大家的意見並不是評職稱的制度,而是制度執行過程中的偏差!不公平!等等。
所以,本人支援評職稱,更支援過程的公正公平,真正把好事兒辦好,透過評職稱,評出正氣,評出工作積極性!
-
11 # 上善若水127436101
百分百是,錢的差距吸引著你,你能不放下手裡的工作去追名逐利嗎!就連看得開的老師都坐不住了。教育的導向將每個教師的心都染黑了
-
12 # 百慕大BMD
這種觀點片面而極端。教師職稱是對教師能力水平及身份的認可、教師職稱是教師勤勤懇懇一輩子的嘉獎,它也是激勵教師努力拼搏的很有效的措施,它關乎教師的福利待遇。教師追求職稱是教師職業的必然,用滿足教師個人的私慾來形容很不恰當。當然,也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個別老師只追求職稱以享受相關待遇而不盡職盡責和認真工作,這種人畢竟是少數,只為了自己私慾不顧一切追求職稱的老師不會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支援。
-
13 # 輕風耳語
“教師追求職稱,是個人私慾的表現”,這個說法簡直就是胡說八道!
1、教師追求職稱,事關個人的切身利益。教師也是普通人,他們也要生存、要生活。而要生存、生活的更好,必須要有雄厚的經濟基礎,而現行的教師待遇分配製度,是根據個人的職稱等級而定的,沒有高的職級,你根本就拿不到高的工資,其它的如比業績、表現等都是浮雲。比如,同一年參加工作的同學或同事,除去五險一金後,副高職級可拿到手工資在4600元左右,而中級職稱的只能拿到手4200元左右。教師群體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還是利益的競爭。
2、教師追求職稱,也是個人業務能力的展示。晉升職稱,除了一些不便言說的個人意志之外,往往還與業績積分多多少少有點兒聯絡,因此,個人的“光環效應”也事關教師的長遠發展。這也沒有錯!
總之,教師追求職稱,是事關利和名的事兒,絕對不是私慾。
-
14 # 考研東住佛小仙女
職稱直接與教師的工資待遇掛鉤,且評職稱也是教師上進的表現,但是由於職稱名額少、部分教師為了評職稱把教學當副業,才會出現大家對評職稱的誤解。其實,一名執著於教書育人、對學生高度負責任的老師,不管職稱是何,都會贏得大家的尊重。
1.老師們為啥要擠破頭評職稱?因為直接與自己的工資待遇掛鉤
教師們評職稱制度的初衷是好的。這個80年代簡歷的制度,目的是為了打破教師們吃大鍋飯的局面,希望以職稱評審來讓教師們評自己的能力去爭取更高的待遇。
目前,教師職稱設定共有5個等級,依次為正高階教師、高階教師、一級教師、二級教師、三級教師,與職稱的正高、副高、中級、助理、員級相對應。同時,教師的工資待遇以職稱取酬,也就是說,你的職稱越高,工資也就越高。
一般來說,初級職稱比較容易獲得,但是中級職稱和高階職稱的名額有限,達到條件的教師名額要遠遠多於限制名額,也就造成了能力、資歷、學歷、工作量和成果方面可能差不多的教師,出現收入差距過大的問題。一般來說,一名高階職稱的教師與初級職稱的教師相差接近一半,而且嚴重影響退休待遇,所以不少老師擠破頭想評上高一級的職稱,也是為了自己的待遇能更好一些。
2.老師們都約定好不評職稱可以嗎?——不現實
很多老師尤其是年輕老師,入職後發現職稱之路並不好走,不僅要求的論文、工作年限、教學成果獎等條件較難滿足,而且大家的競爭非常激烈,很多看似與世無爭的同事,在評職稱時拿出非常多的成果。
也就是說,評職稱其實也是算作有上進心的表現,讓大家都不評職稱是不可能的,因為多數人還是追求上進的,也希望憑著自己的努力和資歷,讓自己的職稱更上一層樓,因為這個職稱對於老師來說,除了好的待遇,還有更高的社會地位和滿足感。
3.為何人們厭惡老師評職稱?——部分歪風邪氣導致
有些老師為了評職稱,可能會出現學術造假的現象,為了發表論文不惜花費重金,也有個別老師為了評職稱,同事們之間惡意互相舉報。
更多的是因為社會上的人們認為部分老師過分追求高職稱,從而忽視了自己的本職工作是教書育人,對自己工資待遇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對學生的重視程度和責任心,把寫論文、獲獎等職稱評審的加分項,作為自己的主頁去追求,反而不利於教師履行自己“教書育人”的職責。
4.職稱評審還有改革和最佳化的空間,不少省份也在進行改革
目前,多地在探索教師職稱評價改革,增強教師職稱評審的靈活度和公平性,比如:
一是完善評價標準,論文不作為限制條件。把師德放在教師評價的首位,透過個人述職、考核測評、徵求學生和家長意見等方式全面考察教師的職業操守,改變過分強調學歷、論文的傾向,不將論文作為限制性條件,探索以教案、研究報告、工作總結等教學成果替代論文要求。
二是創新評價機制,學校、學生、家長共同參與評價。
三是加大對農村教師的傾斜力度。
四是加強監督管理,完善評審制度。進一步完善職稱評審公開、公示制度,確保政策公開、標準公開、程式公開、結果公開。廣泛聽取教師的意見建議、打通教師維權渠道、嚴格落實退休人員不得評職稱的規定、嚴查教師職稱評審中的違紀違規行為等。
教師職稱評審本是好事,卻因操作不當容易成為壞事,其實大家應該理性看待教師職稱評審,畢竟多數教師還是真心為了孩子成長的。也希望國家進一步最佳化教師職稱評審制度,讓更多老師從中受益!教師也不容易,希望大家尊重和配合老師的教學,家校合作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
15 # 專說教育
首先,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
第一,為什麼評職稱?教師職稱評審始於1986年,是國家職稱評審的一部分。為什麼評職稱?一是職稱是教師工作能力、工作表現的等級,代表著教師的教學水平。二是代表榮譽。三是與教師的待遇工資掛鉤。
第二,教師希望評高一級職稱,不但不是私慾的表現,而是工作積極的表現。很多教師把評審高階教師作為終身目標和榮譽。雖然在職稱評審中有這樣那樣的問題,甚至有人透過不正當手段取得了高一級職稱,但總體上還是反映了教師的工作業績,得到大多是教師的認可。
第三,職稱評審極大的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其作用不言而喻。當然,教師職稱評審過程中也有不足之處,在某些方面也影響了教師工作主動性。比如,有些教師評上高階後不再認真工作,但也存在大多數能評上高階的教師年齡偏大,評上後精力不足而離開教學一線的。
總之,教師評職是要求上進的體現,是渴望對自己工作認可的表現,其作用是積極的。
-
16 # 四夕老師成長課
說得很對,教師追求職稱,是在追求個人私慾。
可怕如斯!
作為一位人民教師,就連最正規、最合法的晉升渠道,都會被人詬病。
現在的老師,不能兼職,不能做微商,不能開店,這就罷了。
晉升自己的職稱,是最合法、最合規的方式,就連這個改善生活條件的渠道,都不能用嗎?
作為一名教師就註定貧困、卑微,就註定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教育,就註定蠟炬成灰淚始幹,春蠶到死絲方盡?
我晉升職稱,就是為了私人慾望,就是為了改善生活,就是想過好日子。
這錯了嗎?
如果你認為是錯,那老師就一錯到底!
沒有人能夠阻止教師對美好生活產生嚮往!
-
17 # 動聽悅耳
有人說,教師追求職稱是為滿足私慾,那我們倒要先看看這個“有人”,是人民教師還是非也。恐怕應該不會是教師。自己要定職稱,即便是滿有個人私慾,還會自己說出來?可教師怎麼不該有私慾,教師不生活?不吃飯?不養家?晉職稱無非名譽,工資。可單就教師追求職稱?哪行哪業沒有?教師的光環太多:“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為人師表”等等,所以,別人可以做的,教師就不能做,別人可以有的,教師要是跟著追求了就是違背職業道德,就是另類。我要說教師追求職稱有什麼可厚非的,一個工作積極,為了學生能取得優秀成績,為高考請纓備戰的老師,工作起來甚至就是在玩命,即便為爭取獲得優秀,晉級職稱又有何不可?晉職稱不正是來推動教師的這種工作的積極性嗎?這也不正式體現了設定職稱評定的意義所在嗎?在其內心,即便有點私心,又何必拿出來刻意放大呢,其實這本身都已起到了職稱評定的積極意義,非得虛偽的去偽裝自己,我不是為獲得優秀,不是為晉職稱,非得在外表現,想做個只講工作不講其他的“聖人”。要麼,我不敢說這種話是不是對教師群體的偏見與傲慢,教師進職稱,有私慾,別的行業晉職稱就一定清高,一定就高大上?
當然,我也不否認,確實也有個別老師,一心只為職稱晉級,不擇手段,走後門兒,工作不積極,事事總有自己的小九九,八面玲瓏,這種人往往私慾膨脹,只為個人私利。這種人有且是老師中的害群之馬,應踢出教師隊伍,讓他們去致良知。
客觀的說,職稱既然存在,就應該一直是每個人的追求,這才是設定職稱的初衷,推動我們去積極向上,恰恰是現在的我們,都被世俗社會眼前的現狀矇蔽了眼睛,看不清職稱設定的初衷。有些行業追求職稱是大公無私,而教師就是追求個人私慾。這是哪家的道?哪門那理?教師也與其他任何行業一樣,同樣是正常人,當然就有正常所需,我們應更客觀公正的態度去看待問題,而不能帶著有色眼鏡。我相信主流老師是好的,不能以偏概全。現在不知咋地,教師老是成為媒體指責的物件,真的教師就那麼不堪嗎?大家都心知肚明,如媒體再不及時按暫停鍵,再繼續如此引流下去,我真的不知道未來我們所謂崇尚的教育會走向何方?尊師重教決不只是嘴上喊喊而已。故此,以積極正常的方式追求職稱,恰恰充分體現出職稱設定和評定的真正意義。當然,既然有人這樣說(教師追求私慾),那我們每位教師也都應該靜坐反思,對照自己,給自己以正名。
-
18 # 七嘴八舌5
其實爭職稱就是爭工資,這是無所後非的,都說鳥為食而亡,人為財而死,職稱遲早都是害死教育的。職稱可以評審,但是不要和工資掛鉤。
-
19 # 宏石
這話說得不地道,試問哪個行業不逐名和利,教師不是聖人,也是俗人,也要食人間煙火!哪個行業都要有基本的生活之資才可行吧!
俗話說,想要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行得通嗎?行不通啊!
教師安貧樂道,固然是清高!可是全國人民都發財了,總應該水漲船高吧!
再說吧,這職稱是教育行業的晉升制度,身為編制內的人按制度的規矩追求晉級,這也有錯嗎?怎麼就成了滿足個人私慾了呢?既便就是這樣,教師透過自己努力獲得職稱,那也是合理合法啊!
國家規定這個職稱晉升制度,本意就是想以此激勵教師努力工作,讓教師在教學中形成一種良性競爭,促進教師教育教學的積極性。也就是透過職稱來體現教師教育教學的水平和能力,而且這種水平和能力又和工資掛鉤。
有這樣一個制度,不追求它,那請問你指望教師追求什麼?追求悟道做聖人嗎?
-
20 # 三味聊教育
老師追求職稱,沒什麼不妥!
老師追求“私慾”,也沒什麼過錯!
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死守“無私奉獻”這個名譽,解決不了生活上的實際困難。
試想一下:
如果學生每週的零花錢比老師每月的生活費還高時,老師還有臉“為人師表”嗎?
職稱,本來就是上級掛在樹上的一個“香餑餑”,也是老師們唯一一個靠自己“蹦一蹦”就有可能摘到的“充飢”品。為了填飽肚子,不得不努力的往上蹦、奮力地往上跳。否則,別無門路!
如果說爭奪這個“香餑餑”是一種“私慾”,也行!但我覺得這種“私慾”並不違背道德,並不醜陋,也不骯髒。
其實,這樣的爭奪,其他行業也一樣普遍。只是,人們習慣換一種說法,比如“追求“、比如“理想”之類!
“私慾”也好,“追求”、“理想”也罷,人們透過對它的爭奪,社會才可能進步!
當今社會,仍有不少人對老師存有偏見。認為老師只有固守清貧才崇高,追求利益就是師德有毛病。其實,這種想法是對教育最大的傷害。
回覆列表
評職稱對老師來說,真的是傷心又無奈的事。為什麼必須要評上?
第一,當然跟利益直接掛鉤,而且是名和利。工資、保險、退休金,都跟職稱等級密切相關。而且你若出去做學習交流,有個高階頭銜總是好聽些,雖然有時候絕大多數人都是高階。
第二,跟工作環境有關。教師這行還是講點資歷的,所以如果一個五十多歲的高中老師還沒評上高階,會有很多職場壓力。
第三,跟傳統觀念有關。在多數老師眼裡,職稱代表著一種榮譽和認可,雖然現在評職稱參雜了太多水分,但是傳統價值取向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