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千零一次1001
-
2 # 8090大作戰
明清沒有名將?誰說的?高曉松?明朝沒有名將元朝一定是朱元璋一個噴嚏打成北元的咯,清朝沒有名將新疆一定是垂涎慈禧美色自動歸來的。未能克復中原被莫須有殺害的岳飛是名將,推翻元朝的那些將軍不是名將。呵呵
-
3 # FriedrichWang
晚清第一名將,收復新疆的左宗棠!
清軍收復新疆之戰發生在清光緒二年(1876年)至三年(1877年),清軍消滅了入侵新疆的浩罕汗國將領阿古柏,收復新疆大部份地區,結束了同治新疆回亂。左宗棠為清軍最高將領。
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前,沙皇俄國就已侵佔了中國西北部的齋桑湖地區和浩罕、布哈拉等中亞小汗國的大片地區。趁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處於劣勢的境況,沙俄出兵佔領了中國的巴爾喀什湖東南的塔拉塔勒河、伊犁河等七河地區,迫使中國清政府簽訂了《中俄伊犁塔爾巴哈臺通商章程》,沙俄得到了在伊犁、塔城地區的通商、貿易免稅、自由居住、傳教等特權。1864年,沙俄再與清政府簽訂《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沙俄成功取得伊塞克湖和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地區(現在劃入吉爾吉斯斯坦和哈薩克斯坦等國的四十四萬多平方公里,原為清朝領土)。
喀什噶爾由伊斯蘭教白山派首領馬木提艾來木佔據稱王。不久,柯爾克孜族部落欽察頭目司迪克聯絡回族封建主金相印,在混亂中奪取了喀什噶爾稱王,趕跑了馬木提艾來木。馬木提艾來木致書中亞的浩罕汗國,欲藉助外部勢力驅逐司迪克。司迪克也派出金相印親自到浩罕進行聯絡,想把流亡浩罕的黑山派和卓後裔布素魯克請回喀什噶爾,對抗馬木提艾來木。1865年春,浩罕汗國派軍事頭目阿古柏護送布素魯克去見司迪克。
阿古柏和布素魯克一到喀什噶爾立刻組織兵變趕走了司迪克,於1865年底以喀什噶爾為中心,成立了「哲德沙爾汗國」政權。1867年,阿古柏拋開布素魯克自行建立「洪福汗國」一統南疆。1870年,阿古柏攻佔了吐魯番,切斷了北疆和河西走廊之間的聯絡,並收降了以白彥虎為首的陝甘回軍殘部,實力進一步增強。到1871年底,迪化、瑪納斯、鄯善先後被阿古柏攻克。同年俄國出兵佔領伊犁。這樣,清軍除塔城、烏蘇等少資料點外,已經被迫全部從新疆撤退。
同治十一年(1872年)七月,清廷尚在爭論征伐阿古柏之事,左宗棠認為「既事關君國,兼涉中外,不能將就了局,且索性幹去而已」,率所部湘軍進駐蘭州,準備收復新疆。
1876年4月出兵時,左宗棠指揮的西征軍有劉錦棠所部湘軍25個營,張曜所部14個營和徐佔彪所部蜀軍5個營,包括原在新疆各個據點的清軍,共有馬、步、炮軍一百五十餘營,兵力總數近八萬人。但真正開往前線作戰的只有五十餘營,二萬多人。行軍期間要經過著名的莫賀延磧大沙漠,流沙數百里,水源缺乏,唯有把部隊分批分期地行進。左宗棠坐鎮肅州(今甘肅酒泉),命劉錦棠、金順分兵兩路,先後率師出關。他把大軍分作千人一隊,隔日進發一隊,劉錦棠走北路,金順走南路,到哈密會齊。劉錦棠率領西征軍主力自肅州入新,至哈密行程約1700裡,很順利地進入哈密。部隊各營到達哈密後,把從肅州等地陸續運往哈密的軍糧再輾轉搬運,翻過東天山九曲險道,分運至巴里坤和古城(今奇台)的金順部。很快,劉錦棠的前鋒部隊,已佔據了距離烏魯木齊只有不足三百里的濟木薩(今吉木薩爾縣)。
阿古柏獲曉清軍西進的訊息後,令馬人得、馬明、白彥虎等分守烏魯木齊等北疆要地,阻擊清軍;其主力2萬餘人部署在吐魯番和託克遜,阿古柏則坐陣託克遜督戰。
8月上旬,劉錦棠、金順二部迫近烏魯木齊北面重地古牧地(今米泉)。清除敵軍外圍據點後,用開花大炮轟塌城牆,8月17日,清軍從缺口攻入城內,經過數天激戰,佔領了古牧地。隨後清軍乘勝追剿,收復了烏魯木齊。叛軍二號首領白彥虎逃到託克遜。金順繼續率軍西進,昌吉、呼圖壁和瑪納斯北城的守敵聞風而逃,9月初,金順部隊攻打瑪納斯南城,久攻不克。後來劉錦棠、伊犁將軍榮全先後率兵增援,於11月6日攻克該城。至此,清軍收復了天山以北的全部阿古柏軍佔領之地。
1877年4月14日,清軍休整了幾個月後,向南疆進軍。劉錦棠率主力從烏魯木齊南下,16日進至達坂城外圍並迅速包圍該城。4月18日,清軍在達坂城外增築炮臺。4月19日清軍開炮,並擊中敵彈藥庫,敵軍死傷很多,企圖突圍未遂,只得投降。達坂城收復。
同時,張曜部隊和徐佔彪部隊在鹽池會師後,連克騰木、克闢展、勝金臺,直逼吐魯番。4月26日,劉錦棠部隊攻克託克遜。叛軍一號首領阿古柏逃往焉耆,留下他的小兒子駐守庫爾勒為其墊後。隨後,張曜部隊和徐佔彪部隊在羅長祐所率的湘軍的協助下收復吐魯番。此時,通往南疆的門戶大開,南疆地區紛紛起來反對阿古柏的統治。阿古柏之後神秘地飲毒酒身亡。白彥虎率領餘眾逃竄到開都河一帶。阿古柏的長子胡裡為爭權奪位殺死其弟,率領殘部逃到喀什噶爾稱王,繼續與清軍對峙。
這時李鴻章等又使朝廷發出敕令:「廷臣聚議,西征耗費鉅款,今烏城、吐魯番既得,可以休兵。」左宗棠看罷大不以為然,於是又上疏抗旨,據理力爭。攝政的西太后看罷他的奏章,被說服,於是才繼續新疆收復戰。此時,沙俄又和土耳其發生戰爭,金順建議乘虛襲取被沙俄霸佔的伊犁。左宗棠認為師出無名,反遭其謗,留下不打。
9月,清軍繼續從正道向西挺進,敵守軍聞風後,放棄焉耆、喀喇沙爾和庫爾勒向西逃往庫車。10月18日,劉錦棠部隊攻克庫車,白彥虎率餘部向西逃跑。10月19日,劉錦棠繼續西進。24日,清軍克阿克蘇城。26日克烏什。至此南疆東四城收復。
清軍的進軍使西南疆四城葉爾羌(今莎車)、英吉沙爾(今英吉沙)、和闐(今和田)、喀什噶爾的守軍驚恐萬分,內部分崩離析,已降敵軍的前喀什噶爾守備何步雲亦乘機反正,率領數百滿漢兵民佔據喀什噶爾漢城。劉錦棠聞訊後,立即揮師分路前進,於12月中下旬先後收復喀什噶爾、葉爾羌、英吉沙爾、和闐。阿古柏的長子胡裡與白彥虎逃往俄國。至此,這場由英、俄兩國支援的叛亂活動乃告平息。見此情景,住在山中的布魯特(今柯爾克孜族)十四個部落,也爭相內附。除伊犁外,新疆全境被收復。
-
4 # 白旗少帥
不是沒有,只是形式不同。沒有發現以上四個朝代都是漢人的朝代嗎?
少數民族將領少數民族的特點都是群居,一幫人建立了個國家,都是七大姑八大姨,一打仗都是親戚。先不說清朝,元朝也不缺將領,而且質量出眾。什麼窩闊臺、拖雷,就連元朝末期的王保保也不白給。
其實遊牧民族,最能打的一般都是首領,什麼金兀朮、蘭陵王水平都不低。
清朝名將現在輪到清朝代表隊選手登場。
首先登場的是努爾哈赤,曾經以十三服鎧甲騎兵,帶著八大貝勒在薩爾滸大敗十二萬明軍。
第二個登場的選手是皇太極。這位選手比第一位出場的選手更有政治頭腦,帶著兄弟幾個在松山徹底擊潰十三萬明軍。
第三位登場的選手叫做多爾袞,這個人不說了,太猛了,直接揮師入關,幫助大清開創百年基業,但是爭議太多。
第四位是個例外,他的軍隊八旗軍,在清末實力強大,大家稱呼這支部隊叫湘軍,首領就是曾國藩。
好了,看到了,名將,也許和大將認為的名將不一樣,但是做的事和結果是一樣的。
-
5 # wulao176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清朝統治者是滿族。現代觀念是少數民族統治,大中華一員。中國傳統觀念及骨子裡認為漢族是正統,漢人統治是正常的。非漢人統治是不正常的,是非法的,是被侵略的。名將有戰功還必須的大力宣傳,才能成為名將,缺一不可。清朝有戰功的將領,漢族佔大多數的中國人怎麼會大力宣傳?
-
6 # 歷史軍魂
問者這麼問只能說你孤陋寡聞,而且是別有用心。“漢有衛青,唐有李靖,宋有岳飛,明有徐達”,這些僅僅是這幾個中原王朝名將的代表而已。漢朝難道就一個衛青麼?韓信、周勃、周亞夫、霍去病、馬援這些又算不算呢?
少數民族建立的國家依然有名將,而且名將輩出。如遼國的耶律休哥、耶律斜軫;金國的完顏兀朮等等。清朝的名將就更多了,清太祖努爾哈赤不算名將嗎?他既是政治家也是軍事家。皇太極、多爾袞、多鐸、鰲拜、施琅、年羹堯、嶽鍾琪、阿貴、楊芳、馮子材、左宗棠……這些都是清朝的名將。他們的事蹟我就不不一一介紹了。
-
7 # 彩雲東昇戴寶山
古代對疆土概念不是很強,特別是對於地廣人稀不發達的地方,如西藏,新疆,蒙古等,因為那裡除了荒草沒有多大價值,而現在不同了,科技可以開採地下資源。打仗是很燒錢還丟命的事,我認為晚清能夠在外患內憂,連皇帝基都修不起的情形下還為疆土而奮戰,其中左宗棠收復新疆就很了不起。因此我認為左帥就稱得上大清歷史上的名將,功績比任何朝代的名將毫不遜色。
-
8 # 覃仕勇說史
問:漢有衛青,唐有李靖,宋有岳飛,明有徐達,清朝為何無名將?
答:清朝歷史長達二百六十八年,雖說統治者是滿族人,但生活在這片土地的還是廣大的炎黃子孫,並未出現基因重組或基因突變現象,則以前各朝各代都有名將,清朝也應該有名將。
給人造成清朝沒有名將的假象,一來清初有剃髮、圈地等種種惡行,清末又腐敗不堪,不斷割地賠款賣國,讓後人難生好感;二來清朝覆沒,就進入了近現代,而近現代缺乏足夠影響力的尚武、崇武推廣行為,人們就往往對清朝的名將視而不見。
現在,我們能對明朝以前的名將如數家珍、張口就來,很大程度是受到唐宋朝的武廟祭祀和各種版本的名將傳記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唐朝提倡文武並重,不但開文科取士,也開武科取將材,唐中興名將郭子儀就是從武科場上選拔出來的武狀元。唐以前,只有“文聖人”孔子;而到了唐開元年間,統治者就比照文廟祭祀體系,建武廟,配祀“武聖人”——伐紂興周的姜太公。
由於唐高宗於上元初年封為姜太公為武成王,所以,武廟又稱武成王廟。
唐肅宗把姜子牙定為武廟主祭,又再置歷代名將十人為亞聖配祀。
這十人中,有白起、張良、韓信、諸葛亮、李靖、李勣等等,後世稱之為“武廟十哲”。
到了建中三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為他們設廟享奠,則武廟增加祭祀名將達到了六十四人。
宋宣和五年,宋徽宗對武廟的祭祀名單作了些調整,增設到名將七十二人,分成殿上十人及兩廡六十二人兩組。
國難思良將,家貧想賢妻。
宋朝經歷過“靖康之恥”後,南宋人對名將更充滿了渴望和期盼。
南宋人張預根據前代歷朝史書記載的名將,著《百將傳》(宋刻殘本稱《張氏集註百將傳》,元、明刻本又稱《十七史百將傳》、《正百將傳》),編寫了從西周姜太公起,到殘唐五代後梁劉鄩、後周劉詞等一百人的傳記。
明太祖朱元璋廢武廟,以姜太公從祀帝王廟。但這並不影響明朝人對古代名將的崇拜與推崇。
明宣德年間,何喬新對張預的《百將傳》進行續寫,作《百將傳續編》,即從殘唐五代後梁的名將王彥章、後唐的名將周德威寫起,一直寫到元朝的伯顏、張弘範。
明萬曆年間,陳元素又參考了張預的《百將傳》與何喬新的《百將傳續編》,另著《古今名將傳》。
陳元素的《古今名將傳》不是很有名,但明末人黃道周在該書基礎上所作的增廣輯評本《廣名將傳》卻對後世影響至深。
黃道周的《廣名將傳》從史書選錄周姜太公、吳孫武、越范蠡至明代王守仁、楊銳、仇鋮、戚繼光、沈希儀共一百七十餘名將的傳記,述其事蹟,評其功過,究其得失,多少年來,一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清朝以後,民間將供奉關羽的關公廟稱為武廟。民國時合祀關羽、岳飛的關岳廟也叫武廟,再沒有唐宋時祭祀歷代名將的傳統,而類似的《名將傳》也沒有人撰寫了。
人們也就不大說得上清朝到底出現過哪些名將了。
倒是日本人田中芳樹於2001年出版了一本《中國武將列傳》,他定下幾個標準,包括“抵抗北方強大的異民族侵略,守護中國人的自尊和獨立性的人”與“在現實上成功地統一天下,以及重新讓和平恢復的人”,評選出了九十九名(第一百名則留空,說是希望由讀者自己來選出)中國古代名將。
於是,中國古代名將在這些年來又重新成為了熱門話題。
田中這本《中國武將列傳》列舉了九位清朝名將,他們是:多爾袞、明亮、楊周春、李長庾、關天培、僧格林沁、李秀成、石達開、劉永福。
田中的評選也只是個人之見,不一定有多合理。
依我看,他提到的清朝名將中,明亮、楊周春、李長庾這三位戰績和名氣都不夠。而象清朝初年收臺的施琅、只用了15天時間收復60萬平方公里青海土地的嶽鍾琪、定西藏和平青海的年羹堯、一生征戰南北四次鎮壓了民變的福康安、平叛陝和收復新疆的左宗棠、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亂的兆惠、大敗法軍於鎮南關的馮子材、中法戰爭之後任臺灣第一任巡撫的劉銘傳,以及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中的曾國荃、楊載福、彭玉麟、鮑超等所謂“中興名將”都可以算作清朝的名將。
-
9 # 峰子奇觀
就題主的問題,我認為漢有衛青,其實還有霍去病、霍光;唐有李靖,還有薛仁貴;宋有岳飛,還有韓擒虎;明有徐達,還有湯河、常遇春。
至於清朝為何沒有名將?其實是有的,比如雍正王朝時的川陝總督年羹堯,就是一代名將。年羹堯,能征善戰,勇冠三軍。
雍正一朝,掛帥平定過大清西部多次叛亂,青海、西藏等地的叛亂,幾乎都是年羹堯平定的。
也因此,雍正視年羹堯為心腹股肱之臣、社稷大將,總攬川、陝、甘等大清西部各省的軍務甚至政務,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權勢熏天!
甚至,連各省的官員任命,都是年羹堯說了算!甚至雍正帝對於官員任命,都要詢問年羹堯意見,被稱之為著名的“年選”。當年,西域各叛亂勢力,一聽年羹堯的名字,無不瑟瑟發抖。年羹堯的帶兵才能、將帥之才,毋庸置疑是大清雍正朝屈指可數的名將。
只是後來年羹堯大權在握,恃寵而驕、飛揚跋扈,不知收斂,結黨營私,貪汙軍餉,每年收受各省官員賄賂,甚至最後連皇帝都不怎麼放在眼裡了……
最後,竟然有人舉報年羹堯要謀反,真的是人紅是非多,權大遭人嫉,一個人被寵愛無可復加的程度,那麼好日子也就快到頭了。本來雍正想和年羹堯做一代君臣典範,像劉備和諸葛亮那樣的千古君臣,對年羹堯寄予厚望、寵愛程度遠超其他任何臣子,可謂情真意切。
可惜那是雍正的一廂情願,年羹堯不僅沒能喝和雍正成為一對“千古君臣”典範,甚至達到了令雍正生氣至極的地步。年羹堯的飛揚跋扈,觸動了雍正帝的權力底線,與雍正皇帝產生了巨大矛盾,被雍正皇帝一貶再貶,最後貶成了一個守門的兵丁,直至最後被雍正賜死。
但是,論帶兵打仗、統帥三軍,年羹堯絕對是當之無愧的名將。其戰法快、準、狠、辣,往往令敵軍聞風喪膽,膽戰心驚,震懾西部各省叛亂勢力。
-
10 # 10000年寵物號
因為確實沒有名將。
1、清軍的入關,是利用了明將領的不忠,讓他們自己放開國門的,入關後直接砍殺老百姓就行,不用什麼什麼名將;
2、清政府初期平三藩也好,和沙俄打也好,定西北也好,都是定個條約割讓點利益謀取平安的,所以金庸寫小說,沒有名將的時候,派一個混混韋小寶就搞定了。
3、清代統治,由於害怕老百姓擁有戰鬥力,政府都不願意讓老百姓練武和擁有普通兵器,恨不得連買個菜刀都實名制;八旗子弟也躺在福利制度上醉生夢死,鬥蟈蟈遛鳥兒捧角兒,沒有上進心,誕生名將的群眾基礎也失去了。
4、哪個朝代,會把自稱“奴才”說呢那麼溜又那麼自豪呢?孟子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既然皇帝不希望手下的奴才具有戰鬥力,奴才自然就不會往名將方向去發展了。
5、清代的皇帝,客觀的說,基本沒有昏君,但是庸君佔了一大半。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皇帝沒有起到帶頭作用,有幾個還窩窩囊囊死的不明不白。
6、左宗棠左公雖不是名將,但是平西北迴亂,定國安邦,遏制分裂勢力,算個會打仗的名臣;
曾國藩也不是名將,騙殺石達開還算是個小人,但根據湘軍的狠辣來看,他算是個會帶兵的名臣。
-
11 # 任有新2
因為自程朱理學進一步‘’弘揚‘’儒學以後,普遍重文輕武,忠君而不尚武,致明滅國破。漢人作為全國人口的絕大多數,卻習於實際上信奉儒教(即使信佛),清統治者為鞏固其政權,更是給孔老加封。腐儒嚴重腐蝕和奴化了人們,阻礙了近代科學的在中國的的發展和引入。即使康乾二帝自視天朝,卻鎖國,致使經濟落後,國庫空虛,反叛就缺糧響,華人建立國家,認宗稱臣都不要,或者隨其獨立或受外侵,更何況開疆拓士?反倒向沙皇割土,以息事寧人……即使出現儒生出身的曾左等眾多湘軍將領,也因是漢人,不會受到重用,而且是反過來忠滿君而殺同胞,不敢抗歐州列強,也比衛青等遜色得多。後來也出過袁世凱和鄧世昌等,可惜朝廷腐敗,手中武器落後或無後援,不敵科技先進,武裝到牙齒的八國聯軍。
-
12 # 遁逃者
衛青奇襲龍城,七戰七勝,收復河套,數敗單于,他打的是匈奴人!
李靖號稱大唐立國時的軍神,平蕭銑,撫嶺南,滅東突厥,定西域,其巔峰表現打得是外族人。
岳飛從一個士兵出身,毫無背景,成長為南宋的軍事統帥,他打的是金國,仍然是外族人。
至於徐達,朱元璋評價他:破虜平蠻,功貫古今人第一;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
至於元清兩代,以少勝多,算是外族入主中原,怎麼可能沒有名將,但站在我漢家立場,他們的名將就恰是屠殺我同胞的劊子手,多鐸、多爾袞、吳三桂不是名將麼?他們哪一個不雙手沾滿了我漢家兒女的鮮血,揚州十日,嘉定三屠。。。
-
13 # 明心見性真如來
不是沒有名將,是士大夫不願意宣傳。蒙元、滿清做為異族入主中原,又在政治、文化領域壓制中原漢民族,所以漢民族士大夫打心底裡反感他們,又怎麼會為這些異族統治者的鷹犬樹碑立傳。
其實終滿清一朝,由於其尚武的民族傳統和一改過去重文抑武的傳統,所以稱得上名將輩出。擊殺張獻忠的豪格,參與平三藩的圖海、張勇,兩任撫遠大將軍年羹堯、嶽鍾琪,文武雙全的鄂桂,十全武功的奠定者福康安,平定新疆的兆惠,更不用說晚清時期那些湘淮兩軍的名將,只不過在士大夫的眼裡他們的功勞再大也是異族人或替異族統治者服務,所以才有意迴避或醜話,使他們的英名無法流傳後世。
-
14 # 東方的冬天
清朝有名將這是肯定的,要不然怎麼會入主中原。早期的努爾合赤,皇太極,多爾袞,這些都是名將,要不然也不會在熊廷弼鎮守關外的情況下奪取遼瀋二城,最後完全奪得關外。盧象升雖是文臣但精通兵法,天雄軍也很強,到最後也被清軍消滅(雖然是在有人制肘的情況下)。清朝還有周培公這樣的帶著家奴都能擊敗察哈爾大軍的猛人,大將軍圖海平定三藩之亂(對陣的可是一生戎馬的吳三桂)。乾隆年間的阿桂也是很牛,年羹堯帶領三十萬大軍,耗費無數錢糧都沒能平定西北之亂,而阿桂短時間便平定西北,士卒傷亡不到萬人。後期更有左宗棠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收復新疆和伊犁。
-
15 # 醉翁亭上看風雨
這是個偽命題,名將肯定有,只不過上述幾位都是抗擊外族的民族英雄,而清朝嘛本身就是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清朝的多爾袞年羹堯之流殺起人來也是毫不含糊的!
-
16 # 天上白玉精
諸位說的都有道理,但是我覺得都不是根本原因,你問漢唐宋明都有名將,為何清朝沒有名將。
為什麼漢唐宋明的名將你都認識,廣為人知,是因為演義小說演義這些人,民間戲曲說書的根據這些演義編成劇本去唱,所以這些人的事蹟流傳千年,廣為人知。
但是到了明清以後,演義小說逐漸式微,不再流行,所以很多人的事蹟就不被普通百姓所熟知了。
如清朝的胡林翼,曾國藩,李秀成,石達開,康親王,圖海,多隆阿,鰲拜,都是名將
問題應改為為何漢唐宋明的名將廣為人知,而清朝名將鮮有人知
-
17 # 平安讀歷史
清朝在我國曆史上存在將近300年,期間經歷了很多戰爭,肯定也產生了不少的名將。不過由於清朝和元朝一樣,都屬於異族統治,所以得不到中華民族的認同。
遠的不說,近代鴉片戰爭之後,左宗棠在沙俄日益蠶食我國西北的時候,就統率湘軍西征新疆,打敗了沙俄扶持的地方分裂勢力,阿古柏服毒自殺,白彥虎逃往國外。這一仗,打出了國威,使得沙俄最終不得不承認我國對新疆的統治。此戰如果失敗,西北就不在我國版圖之內了。
中法戰爭中,馮子材在鎮南關一戰中重創法軍,同樣也打出了國威,是近代清朝同西方列強之間作戰中少有的亮點,最終迫使法國坐到談判桌前。雖然最終由於奸臣誤國,我們不敗而敗,但是此戰至少使得西方列強不敢再向以前那樣輕視我們,法國在談判時也不敢提出過分的要求。雖然越南被法國所佔,但是之後西南地域一直是比較平安的。
-
18 # 戰塲YOK1942419
今天還有人搞反清,一個早就亡了的朝代,是什麼原因讓這些人這樣關注呢?大家應好好研究一下。清朝二百多年曆史,以準噶爾和太平天國的威脅最大,一在建國初,另一個是在未期,都讓清廷震動,耗費了大量資源才鎮壓下去。名將在打仗時才出現,滿人最能打的人,都在後金時代已出現,那時努爾哈赤以下一大班能征慣戰之將士,是滿清皇朝崛起的基石。平準噶爾其實經歷了三代人,要歷康雍乾三朝才真正平定,當中的名將是年羹堯和嶽鐘琪,到了太平天國時代,雙方都有不錯的將領,石達開,李秀成是出類拔萃的兩人,清方也有些能打的人,但名氣卻不及他們的首領曾國藩和李鴻章,左宗棠等人。要找出一個可代表整個皇朝的人頗難,不像之前這些人是公認有代表性,如真要找一個,恐怕祗有努爾哈赤夠資格,但他那時仍未入主中原,仍是不大夠貼切。
-
19 # 創業君的後花園
個人覺得清朝作為封建統治的最後一個王朝,儘管跟外界相比在逐漸走向衰落,但是就封建統治的經驗而言是比較豐富的。而且到了清朝很多民族之間的問題已經得到解決,不需要太多的軍事行動。從這一點而言就意味著武將的表現機會不多,不突出就很正常。再者,從皇權越來越集中,所有的都要服從皇權,所以掌權者不會讓兵權過大,這樣會威脅到統治。就如乾隆對於大臣,不希望有反差太大的官員,所以大家一樣,不會有太突出的,也是當權者的一種統治手段。
-
20 # 古文詩詞
其實也有很多名將啊,像左宗棠,因為清朝還是滿族人的天下。滿族人就是崇尚武力的,所以在那個年代,幾乎誰都會有點武功,但是他們的武功又又不濟。像唐朝宋朝,元朝明朝,那時候他們。比較崇尚文學。那麼對於保疆衛國的這些將軍,就會有透過小說把它給放大化。透過文字寫出來。會重點刻造一些重要的武將形象出來。
回覆列表
馮子材(1818年7月17日—1903年9月18日),字南幹、號萃亭、漢族,生於廣西欽州沙尾村,晚清抗法名將,民族英雄。咸豐年間從向榮、張國樑鎮壓太平軍,同治間累擢廣西提督,中法戰起,起用為廣西關外軍務幫辦,大敗法軍於鎮南關,攻克文淵、諒山,重創法軍司令尼格里,授雲南提督。甲午戰爭間奉調駐守鎮江,官終貴州提督。治軍四十餘年,寒素如故。馮子才逝後葬於欽州,朝廷詔予於欽州城東南隅建“馮勇毅公專祠”紀念,稱“宮保祠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漢族,字季高,一字樸存,號湘上農人。晚清重臣,軍事家、政治家、著名湘軍將領,洋務派首領。左宗棠少年時屢試不第,後就讀於長沙嶽麓書院。 意農事,遍讀群書,鑽研輿地、兵法。後來竟因此成為清朝後期著名大臣,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經歷了湘軍平定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平叛陝甘同治回亂和收復新疆維護中國統一等重要歷史事件。
左宗棠在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歷史情況下,立排投降派的非議,毅然率部西征,收復新疆,符合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是愛國主義的表現,左公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值得我們後人發揚的
海蘭察(?~1793)中國清代乾隆時將領。滿洲鑲黃旗人。多拉爾氏。勇敢善戰。乾隆二十年(1755)隨軍入準噶爾,平阿睦爾撒納的叛亂。因功升任頭等侍衛大臣。三十二年,作為清軍先鋒入緬甸作戰。三十三年再度出師,屢建戰功。三十六年入大小金川(今四川大、小金川流域),平小金川。又從福康安平大金川。四十六年,甘肅、青海回族、撒拉族發動起義,海蘭察隨軍前往鎮壓。乾隆末年,臺灣爆發林爽文起義。清廷派福康安進兵臺灣,海蘭察在福康安帳下任參贊大臣。五十三年俘林爽文,解往北京。另一起義領袖莊大田亦被福康安、海蘭察俘殺。五十五年,廓爾喀(今尼泊爾)侵擾西藏,入日喀則。次年,海蘭察隨福康安入藏,敗廓爾喀兵,迫使廓爾喀請和。海蘭察深得福康安賞識,福康安屢任大帥,均以海蘭察為參贊大臣。封爵至一等超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