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網路黨
-
2 # 塗山玄喬
與中秋起源有關的神話傳說應該有以下幾個:射日➡️求藥➡️奔月➡️伐桂
射日
話說遠古時期世間妖禍四起,帝俊命羿下凡除害。羿領命便帶著妻子嫦娥,辭別天庭下到凡間。
羿下凡之後盡力除害,知道某日天邊出現了十個太陽,羿知曉這太陽乃是帝俊的十子,原形是為金烏。起先只是搭躬做射箭狀,以威懾他們按規律出行,可是金烏不以為意,依舊我行我素。
終於羿被其激怒,在惱怒之下連射九隻金烏,結果被帝俊罰下凡間,再不得上天。
求藥
羿與嫦娥都不想老死凡間,於是羿決定上崑崙山向西王母求不死藥。羿靠著射日除害所剩的神力以及他不屈的意志,經過重重困難終於到達崑崙山頂。
羿向西王母說明來意,西王母也同情其不幸的遭遇,於是將最後兩人份的不死藥給了羿。羿拿到不死藥拜別西王母,回到家中與嫦娥約定擇一吉日再一同吃下不死藥。
奔月
嫦娥保管著不死藥,她想想自己流落凡間,全是受了丈夫連累,照理她原就是女神。不死藥能使人長生,也能使人昇天成神,於是嫦娥打定主意,趁羿不在獨自吃下所有的不死藥。
吃下不死藥嫦娥果然飄然昇天,昇天之時嫦娥覺得自己背棄丈夫定會被眾神恥笑。於是嫦娥決定到月宮暫時躲避一下。
伐桂
嫦娥到了月宮,發現月宮十分冷清,只有一隻蟾蜍,一隻白兔,一株桂樹。這樣的景象讓嫦娥灰心失望,漸漸感到懊悔,想回到羿身邊承認自己的錯失,只可惜她回不去了。
冷清的月宮直到多年之後百又添了一個“學仙有過”罰到月宮來砍桂樹的吳剛。
而羿依舊十分想念背叛自己獨自奔月的妻子,每年八月十五在擺下宴席對著月亮,想與妻子團聚,於是後人為紀念此情此景於八月十五團圓並定為中秋節
-
3 # 果笑說歷史
八月十五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不僅僅是家家戶戶團圓的日子,還有屬於它的美麗傳說。
一.嫦娥奔月相傳後弈射下天上多餘的九個太陽以後,很多人都來找他拜師學藝。這天,后羿將求到的不死神藥,交給妻子嫦娥保管,恰巧被蓬蒙看到了。當后羿外出打獵時,蓬蒙就跑去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一急就將藥吞進了肚子,結果吞下後身體飄起來飛上了天。
成仙后,由於嫦娥非常思念后羿,就懇求王母娘娘將她派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看護廣寒宮,與后羿遙遙相望。后羿思念妻子時,便會在後花園擺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時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裡的妻子嫦娥。
後來,老百姓得知嫦娥奔月成仙的事情後,也紛紛在月下襬設香案放上供果,向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
二.玉兔搗藥據說嫦娥情急之下吃了不死藥,身體變輕升空時,害怕就雙手亂抓,恰好抓住她一直養著的白兔。白兔也就隨著嫦娥一塊飛上了天,在月亮上為王母娘娘搗藥。每當月亮圓圓,都可以看到辛勤搗藥的白兔身影。
三.吳剛伐桂傳說月亮上有棵桂樹,一直沒有人砍伐。吳剛跟隨仙人學仙法後,就到了天上,不料犯了錯誤。於是仙人發怒,發配吳剛到月亮上去砍伐桂樹。可這棵桂樹高達五百丈,是棵永遠也砍不死的樹,讓吳剛無休止砍伐桂樹就在浪費勞動力,仙人將此作為對吳剛的懲罰。
這三個美麗的神話傳說,讓中秋節也美麗、神秘起來,賞月之時運氣好或許能夠看見嫦娥、玉兔和吳剛。
-
4 # 茉茉12300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在中國人心中佔有很大的比重,是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生活的節日。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追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
中秋節起源於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禮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裡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兩漢時已具雛形,唐時,中秋賞月之俗始盛行,並定為中秋節。歐陽詹(公元785~約827年)於《長安玩月詩序》雲:“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於夜,又月雲中。稽於天道,則寒暑均,取於月數,則蟾魂圓,故曰中秋。”
流傳的有很多故事,為人們所熟知的是嫦娥奔月,吳剛伐桂,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
5 # 優秀的漫步者
中秋傳說之一——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崑崙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昇天成仙。然而,后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檯的百寶匣裡,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藥自己成仙。 三天後,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開啟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衝出視窗,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裡,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裡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訊息後,紛紛在月下襬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中秋傳說之二——吳剛折桂 關於中秋節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
6 # 胖小瘦
1、嫦娥奔月
2、吳剛折桂
3、玉兔搗藥
這三個神話故事大家都是耳熟能詳的。關於對中秋節的美好祝福和期望那就是: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
7 # 鐵錘在手
八月十五中秋節是我們中國人傳統節日,據說是后羿把天上多餘的太陽射下之後,玉皇大帝大喜,因為天上太陽太多,把天庭的一眾神仙熱的那叫一個外焦裡嫩啊, 太陽射掉之後,皇帝便把后羿招到天庭,玉帝問后羿你是功臣你要什麼獎賞,后羿想了想說到,想要長生不老藥,求到藥之後,后羿便把藥交給嫦娥了,誰知道被小人知道了,在後羿出去打獵之後,小人便偷偷摸摸來到后羿家一陣翻找沒有找到,只聽嘎吱一聲門開了,小人一看來的不是別人正是嫦娥,嫦娥手裡端了一盤圓圓的餅,嫦娥回頭一看,小人手裡舉著刀,笑嘻嘻的想自己走來,邊走邊說,把長生不老藥給我我就不傷害你,嫦娥好一陣反抗,眼看就不行了,嫦娥袖子一揮,手裡多了一顆圓圓的藥丸,小人看到藥丸後反手就要去搶,可嫦娥一口就把藥丸吞進復中,之後嫦娥感覺身體慢慢想天上飛去, 這時後羿回來看見嫦娥慢慢向天上飛去便向她飛跑而去,把手伸向嫦娥可是沒碰到嫦娥,嫦娥便消失不見,可后羿手裡多了一塊餅,后羿傷心難過沒過多久就與世長辭了,世人被后羿的真情打動,便把后羿手裡的餅叫“月餅”后羿死後嫦娥難過的不要不要的,就把自己鎖在廣寒宮裡,留下了桑心的眼淚,頓時光芒萬丈。 后羿十五沒的,嫦娥十六哭的,這就叫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
8 # 我是王梅子
小時候,每年立秋過後就盼望著過中秋節,坐在院子裡面聽爺爺講中秋節神話,總是在想嫦娥到底長什麼樣子,每年聽都聽不膩的嫦娥奔月。
從前天上有10個太陽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了,有一個叫后羿的英雄,他同情受苦的老百姓,於是拉開了自己神弓,一生氣就射下九個太陽,只留下最後一個,並且命令得按時升起按時落下,要為老百姓造福。
后羿除了傳授才藝狩獵外,和妻子嫦娥在一起,有不少的有志之士慕名前來拜師學藝,當然也有一些心術不正的人矇混進來,蓬蒙就是這樣的人。
有一天,后羿向王母求得了一包不死藥,服下此藥就能昇天成為神仙,后羿捨不得撇下自己的妻子,就把這包藥交給嫦娥來珍藏。
幾天後后羿帶眾人外出狩獵,心術不正的蓬蒙假裝自己生病沒有外出。這下蓬蒙有機會了,拿出劍找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對手,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下去,身子立時飄離地面,向天上飛去。嫦娥心中牽掛著丈夫后羿,便飛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面落下來成了仙。
后羿回到家,侍女們講述了白天發生的事情,等后羿找蓬蒙的時候,早已經逃走了,后羿悲痛欲絕望著天空呼喚嫦娥,這時候他發現今天的月亮額外皎潔明亮,而且還有一個身影在晃動著,酷似嫦娥,后羿思念妻子,派人到嫦娥最愛的後花園裡擺上了各種香案,放上嫦娥最喜歡吃的各種水果,遙祭月宮裡的嫦娥。
老百姓知道嫦娥奔月的訊息之後,紛紛在月亮下襬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平安吉祥,從此以後中秋節拜月的風俗便在民間傳開,流傳至今。
-
9 # 務必要追求真相
太陽和月亮是方的:
日有二義:一曰住常度,二曰宮殿。宮殿四方遠見故圓。《佛說長阿含經》
月有二義:一曰住常度,二曰宮殿。四方遠見故圓。《佛說長阿含經》
佛經記載,釋迦摩尼說太陽和月亮是方的,因為遠看,所以看起來是圓的。
對太陽住人的描述:
其彼光明日大宮殿,縱廣五十一逾闍那,上下四方,周匝正等。七重牆壁,七重欄楯,七重多羅樹,普皆圍繞,雜色間錯彼等諸門,各有樓櫓卻敵臺觀,諸樹林池沼園苑,其中悉生種種樹,種種葉,種種華,及種種果,種種香薰…《長阿含經》。"佛經"說,身高2萬8千里的阿修倫天王、用手指蓋住太陽,"日王"嚇得放不出光亮。這也就是所謂的日食發生的原因。(更多相同內容《正法念處經》、《百喻經》、《樓炭經》、《長阿含經》(《大正藏》第53冊第238~239頁)……類似經文還有很多的,供參考吧。(頭)
-
10 # 兵傳媒
首先祝各位網友中秋節快樂!
不論是從神話傳說還是我們的歷史記載,中秋節由來已久,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好節日。
關於中秋節的來歷古有記載也有描述,比如八月十五是在三秋的中間,所以叫中秋。中秋時期是氣溫最好的時候,不冷不熱,也是月亮出現的最佳時期,所以從古至今這個時候賞月是最好的。在記載中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有一種說法是一說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也有說法是在唐代發明的月餅,月餅是發軍餉的,因此得名。
其實在很多地方我們都看到過中秋的傳說,最常見的嫦娥奔月、玉兔搗藥、吳剛伐桂這三個傳說。下面我就說一個吧。相傳在遠古時代,天上有十個太陽,而且是同時出現,人們熱的受不了,而且是把莊稼都曬死了。
村裡有一個年輕人叫后羿,他有一身本領。看到老百姓苦不堪言,他決定要射掉太陽。他開弓射掉九個太陽後,最後一個太陽害怕了,后羿要求他按時升起,按時落下,為百姓服務。
從這以後后羿的名聲民揚四海,很多人都說他的本領大,前來拜師學藝。后羿和自己的妻子嫦娥也很熱情的接受了前來學藝的人。可是這個裡面有一個心術不正的人叫蓬蒙。因為他知道當年后羿射日以後王母為獎勵后羿賜給他一粒不死藥。吃了以後就可以上天成為神仙,可以後羿捨不得自己的妻子一直就沒有吃,而是把這個藥交給了自己的妻子保管。蓬矇混進來就是為了吃這顆藥。
有一天,后羿出去辦事去了,只有妻子嫦娥在家中,這個時候的蓬蒙乘機進入家中逼迫嫦娥交出藥,要不然就殺了嫦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就在這個時候嫦娥自己服下了不死藥,隨即身子飄離地面向天上飛去。因為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下午,后羿回到家,家裡人哭訴了的講述了白天發生的事。這個時候的后羿非常的氣氛要去殺了蓬蒙,可是蓬蒙早已逃走,悲痛欲絕的后羿,仰望著夜空呼喚嫦娥,這時他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好像看到了嫦娥在月亮上向他揮手。後來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裡擺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時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裡的嫦娥。大家知道嫦娥奔月成仙的訊息後,開始在月下襬設香案,向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
中秋節傳說由此而來。
-
11 # 藍顏心語愛剪輯
1、來歷
八月十五,時屆三秋之中,故謂中秋。中秋時節,氣溫已涼未寒,天高氣爽,月朗中天,為玩月最佳時令,人們多愛此時玩月,自唐以下漸演為節令,這就是中秋節的由來。
2、傳說
傳說遠古時,天上有十個太陽,給人間帶來旱災。后羿射下9個太陽,挽救了蒼生,西王母賜其不老仙藥。后羿捨不得吃,交於妻子嫦娥保管。后羿的一個門徒覬覦仙藥,逼迫嫦娥交出,嫦娥情急之下吞下仙藥,便向天上飛去。
當日正值八月十五,月亮又大又亮,因不捨后羿,嫦娥停在了離地球最近的月亮,長居於此。后羿心痛不止,於每年八月十五擺下宴席對著月亮與嫦娥團聚。
3、故事
據說,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唐玄宗嫌“胡餅”名字不好聽,楊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脫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流傳開。
中秋佳節,最主要的習俗是賞月和吃月餅。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一樣,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據說唐朝時期已經有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但是月餅作為食品名稱並同中秋賞月聯絡在一起,則是宋代的事情。
我國自古就有祭月和賞月的習俗。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活動。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到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
明清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等古蹟。
-
12 # 李存434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天空中掛著十個太陽,他們是十個兄弟。他們生性頑皮,白天老是一塊出來玩耍,故意把大地烤得像火籠,莊稼被曬得乾枯,無法生長,人們苦不堪言。
有一個叫后羿的後生,力大無窮是個神箭手,他立志要為民除害。他登742上高高的崑崙山,先警告十個兄弟,讓他們為天下蒼生著想,輪流值班。可是十個兄弟那把他看到眼裡,仍然在嘻嘻哈哈打鬧,后羿氣極了,拉滿神箭,一口氣射下九個太陽 -
13 # 我們只關注非標自動化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那麼,中秋節的起源你瞭解嗎?中秋節是怎麼來的呢?中秋節的神話傳說有哪些?
中秋節的起源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一說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二是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曆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也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並廣發軍中作為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 [2-5]
發展
中秋節賞月的風俗,據歷史學家推斷,最初是古代宮廷文人興起,然後擴散到民間的。早在魏晉樂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寫道:“ 仰頭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中秋節開始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就有“八月十五中秋節”。傳說唐玄宗夢遊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間才開始盛行過中秋節的習俗。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並出現“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內延居民,深夜逢聞笙芋之聲,宛如雲外。間裡兒童,連宵婚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
”吳自牧《夢梁錄》說:“此際金鳳薦爽,玉露生涼,丹桂香飄,銀蟾光滿。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或開廣榭,玳筵羅列,琴瑟鏗鏘,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歡。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臺,安排家宴,團圍子女,以酬佳節。雖陋巷貧簍之人,解農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此夜天街賣買,直至五鼓,玩月遊人,婆婆於市,至燒不絕。”更有意思的是,《新編醉翁談錄》記述拜月之俗:“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飾之,登樓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皓月。”
明清兩朝的賞月活動,盛行不衰。“其祭果餅必圓”;各家都要設“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陸啟泓《北京歲華記》載:“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陳瓜果於庭,餅面繪月宮蟾免;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雲:“是夕,人家有賞月之宴,或攜柏湖船,沿遊徹曉。蘇堤之上,聯袂踏歌,無異白日”;“民間以月餅相邀,取團圓之義”。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稱:“中秋月餅,以前門致美齋者為京都第一,他處不足食也。
呈供月月餅到處皆有。大者尺餘,上繪月宮蠟兔之形。”“每屆中秋,府第朱門皆以月餅果品相饋贈。至十五月圓時,陳瓜果於庭以供月,並祀以毛豆、雞冠花。是時也,皓魄當空,彩雲初散,傳杯洗盞,兒女喧譁,真所謂佳節也。唯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同時這五百多年中還推出“燒斗香”、“走月亮”、“放天燈”、“樹中秋”、“點塔燈”、“舞火龍”、“曳石”、“賣兔兒爺”等節慶活動;其中的賞月,吃月餅、團圓飯等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中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假期
2008年開始中國大陸將中秋節列為法定假期,如當天與週六週日重合,則在下週一補休一天。
在臺灣,中秋節當天放假一天,若與週六、日重疊則不另外補假,但若與週休假期僅相隔一工作日者,該工作日則調為假期,並擇另一星期六補班補課。
香港的中秋節公眾假期定在農曆八月十六日(中秋節翌日)。如果碰上星期日,則在星期一補一天假;如果碰上星期六則沒有補假。
韓國把中秋節列為法定假期,放假3天。
節日別稱
根據中國的歷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
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
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西湖遊覽志餘》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
神話傳說
嫦娥奔月
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昇天成仙。然而,后羿捨不得撇下妻子,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檯的百寶匣。三天後,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沒有外出。
待后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持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轉身開啟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衝出視窗,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嫦娥,這時他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裡,擺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時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裡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訊息後,紛紛在月下襬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吳剛折桂
相傳月宮裡有一個人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把他貶謫到月宮,每天都砍伐月宮前的桂樹,以示懲處。這棵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會立即合攏。李白在《贈崔司戶文昆季》一詩中寫道:“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
玉兔搗藥
嫦娥身邊有隻玉兔。據說嫦娥身體變輕,開始升空時,惶恐中抱起了一直餵養的白兔。白兔便隨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宮有一隻搗藥杵,夜晚在藥臼中搗制長生不老的靈藥。這個神話傳到日本後,變成了玉兔在搗年糕。
玄宗故事
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遊月宮之念,於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雲,漫遊月宮。但宮前有守衛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於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日後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譜曲編舞,創作了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
-
14 # 戴老師講歷史
那可確實比較多了——其實與中秋夜有關的大部分的神話傳說都和嫦娥有關。說起嫦娥,很多人都曾經聽過說嫦娥奔月的神話,但其實關於奔月這件事,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版本。第一種版本傳播的較為廣泛,說是嫦娥起了長生不死的念頭,然後有一天乘著后羿不在家,就一口吞吃了家裡面唯一的一顆仙丹,結果到了月球上之後就演變成了一隻只會哇哇叫的蟾蜍。
第一個這種說法也是有出處的——《淮南子》。這本《淮南子》裡面詳細介紹了“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羿妻嫦娥竊之奔月,託身於月,是為蟾蜍,而為月精。”
還有一種說法就比較不一般了:說是因為后羿出軌了,這使得嫦娥極為惱火,索性就一不做二不休的把家裡們本該兩人服用的長生不死藥給全吃了,於是羽化登仙成為了月宮的仙女。
第二種說法也是有出處的——來自屈原的《天問》。
除此之外呢,還有關於嫦娥被逼無奈之下的吞噬仙丹的說法——后羿死於奸詐小人逢蒙之手,奸詐小人逢蒙手舉桃木大棍擊殺后羿,而後來后羿被封為掌管萬鬼的神靈,因此萬鬼之後都懼怕桃木枝條。逢蒙威逼嫦娥交出不死仙藥,嫦娥悲憤交加之下,自己吞噬了仙藥。
-
15 # 鬥牛財經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表明了古人對中秋的美好願望。這一天萬家團圓,一同吃月餅、賞月,可謂其樂融融。但對於遠在他鄉的朋友來說,只能把一壺酒仰望頭頂的明月,寄託對故鄉家人的思戀。
1、嫦娥奔月
與中秋節有關的神話傳話,流傳最為廣泛的應該是嫦娥奔月了。該故事主要江講述的是后羿和嫦娥的故事,相傳在古時候,天上有10個太陽,人們苦不堪言,后羿就登上崑崙山的頂端,將其中的九個太陽射了下來,王母娘娘對他很是讚許,於是賜給他一粒仙丹,凡人吃了後可昇天,成為神仙。但后羿不願意離家他的妻子,於是將其藏在一個隱蔽的地方。
8月15這天,后羿帶著弟子出去狩獵,有個弟子假裝生病沒去,等后羿走後,威逼嫦娥將長生不老藥拿出來,最後無奈之下,嫦娥只好將起吞了下去,吃下仙丹後,嫦娥朝著月亮飛去。后羿回家知道妻子飛走後,便對著天空大喊,只見月亮又大又圓,月亮上有個身影很像嫦娥,但怎麼著都追不上。於是后羿便在院子裡擺上桌子,放上嫦娥最喜歡吃的鮮果,一寄託對妻子的思戀。該習俗一直便被流傳了下來,一直到今。
2、吳剛伐桂
這也是一個廣為人知的故事,相傳廣寒宮有棵茂盛的桂花樹,差不多有500多丈。有個叫吳剛的人跟著仙人修道,由於觸犯了天規,便受到仙人的處罰,到這裡砍樹,奇怪但是不管他怎麼砍,這棵桂花樹怎麼都砍不到。
-
16 # 老哥聊生活
關於與中秋節有關的神話傳說,除了嫦娥奔月外,在我的家鄉還有這樣一個有趣的神話故事:
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面的桂樹生長得枝繁葉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經常在砍伐它,但奇怪的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就又立即合攏了。就這樣,幾千年來,砍了合,合了砍,隨砍隨合,這棵桂樹無論如何也不能被砍倒。
這個砍樹的人不是別人,就是傳說中的吳剛。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經跟隨仙人修道而到了天界,由於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讓他天天做這種勞而無功的苦差使,以示對他的懲處。儘管吳剛使出了渾身解數終未能折桂。
關於這個神話傳說,李白在他的詩中就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
17 # 清木子的日常生活
中秋節,是我國的第二大傳統節日,為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如同中國的許多傳統節日一樣,中秋節也有許多個神話傳說,其中嫦娥奔月的故事流傳最為廣泛。
相傳后羿射下了天上多餘的九個太陽後,很多人前來拜師學藝。這天,后羿將求得的不死神藥,交給妻子嫦娥保管,這事恰好被蓬蒙看到了。當后羿外出狩獵時,蓬蒙便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危急時刻,嫦娥吞下了藥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訊息後,紛紛在月下襬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便在民間傳開了。
中秋節的傳說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自古以來,中秋節不僅是小家團圓的日子,更是舉國歡慶的時刻。
-
18 # 最美華服是校服
中秋月圓,象徵團圓,因而對於中國人來說,千百年來,中秋一直都是家人團聚的一個傳統佳節。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我們從小就在課本中有所涉獵,中秋節的傳說包括但不限於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吳剛折桂、玉兔搗藥。
當然,這幾則神話傳說也是流傳最廣、最廣為人知的經典傳說。
就單單是嫦娥奔月的故事,就有很多個版本,一說嫦娥為防止惡人搶走神藥而被逼無奈一口吞掉,自己飛昇成仙,一說嫦娥起了私心,想要一人獨吞神藥,拋下后羿自己一人獨享了神藥並飛上天宮。你更願意相信哪一個版本呢?
-
19 # 遊戲人超超
中秋節,是我國的第二大傳統節日,為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如同中國的許多傳統節日一樣,中秋節也有許多個神話傳說,其中嫦娥奔月的故事流傳最為廣泛。
相傳后羿射下了天上多餘的九個太陽後,很多人前來拜師學藝。這天,后羿將求得的不死神藥,交給妻子嫦娥保管,這事恰好被蓬蒙看到了。當后羿外出狩獵時,蓬蒙便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危急時刻,嫦娥吞下了藥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訊息後,紛紛在月下襬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便在民間傳開了。
中秋節的傳說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自古以來,中秋節不僅是小家團圓的日子,更是舉國歡慶的時刻。
-
20 # 胖胖的雪小仙女
中秋節是我們國家重要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是在農曆八月十五,也是闔家幸福團圓的日子。中秋節也有著許多的神話故事。我記得最清楚的就是嫦娥奔月和后羿射日。
關於中秋節最有名的應該是當初天上有十個太陽,人們備受高溫的折磨,后羿不忍百姓受苦,於是射掉了九個太陽。救了百姓。所以給了后羿一顆丹藥,但是后羿不願意跟嫦娥分開,所以一直處理。但是後來嫦娥承受不了誘惑,偷偷的吃了靈藥。在感覺自己要飛走之前抱住了兔子,飛上了天宮,從此跟后羿分隔兩地的故事。
中秋節我覺得我們都是思念家鄉,闔家幸福團圓,最好的就是跟家人們一起過節,無論工作怎麼忙,在中秋節能回家是最好的。
回覆列表
1、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
先秦西漢的儒家經典《禮記》中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的意思,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發展到後來,貴族官吏、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遂漸漸傳到民間。
2、源於農業生產
中國自古是農耕民族,而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尤其到了八月中秋,正式各種農作物、果蔬陸續成熟的時候,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即秋天的中間這天作為節日,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3、月餅說
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並廣發軍中作為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衍生出中秋節慶。
二、傳說故事
在中秋的傳說故事中,“嫦娥奔月”無疑是人們最津津樂道的了。
這是上古時代神話傳說故事,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據現存文字記載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嫦娥,是中國神話中的月宮仙子,神話中因服用大羿自西王母處所求得的不死藥而奔月成仙,居住在月亮上面的廣寒宮之中。
嫦娥被逢蒙所逼,無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賜給丈夫后羿的兩粒不死之藥後,飛到了月宮的事情。“嫦娥奔月”的神話。
有關恆娥的神話傳說,見於商代至戰國時的典籍《歸藏》,其中對照卦象解釋可能為夫妻,東漢高誘註解《淮南子》明指出嫦娥是后羿之妻。后羿的妻子恆娥,因漢代人避當時皇帝劉恆的諱,之後名字改為嫦娥。
擴充套件資料:
“中秋節”自古有之,所以它也成了許多文人墨客筆下的絕佳題材:
一、嫦娥
唐代:李商隱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
譯文:
雲母屏風上燭影暗淡,銀河漸漸斜落晨星也隱沒低沉。
嫦娥應該後悔偷取了長生不老之藥,如今空對碧海青天夜夜孤寂。
二、陽關曲·中秋月
宋代: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
譯文:
夜幕降臨,雲氣收盡,天地間充滿了寒氣,銀河流瀉無聲,皎潔的月兒轉到了天空,就像玉盤那樣潔白晶瑩。
我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為風雲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這樣的美景,真是難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會到何處觀賞月亮呢?
三、一剪梅·中秋元月
宋代:辛棄疾
憶對中秋丹桂叢,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今宵樓上一尊同,雲溼紗窗,雨溼紗窗。
渾欲乘風問化工,路也難通,信也難通。滿堂唯有燭花
譯文:
回憶起那個晴朗的中秋,我置身在芳香的丹桂叢。花影映照在酒杯中,月波盪漾在酒杯中。今晚同樣在樓上舉杯待月光,可是烏雲浸溼了紗窗,雨水打溼了紗窗。
我直想乘風上天去質問天公,可是這天路沒法打通,想送個信吧信也難通。滿堂只有蠟燭高燒光閃閃,照耀得酒宴上紅彤彤。讓我們慢慢把酒喝幾盅,讓我們慢慢把曲唱到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