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6
回覆列表
  • 1 # 沐子際

    蓮被喻為花中君子。“日麗參差影,風傳輕重香。會須君子摘,佩裡作芳芳。”我認為這首詩可以很好的詮釋了蓮的聖潔美好!同時蓮也是佛教的象徵!蓮的根紮在汙泥中,汙泥代表“六道(天、人、阿修羅、畜牲、餓鬼、地獄)。”蓮的莖在水中,水代表“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蓮花開在水上,代表出了“十法界(六道十四聖法界)。”蓮花開時,就有蓮蓬,代表“因果同時”。別的花都是花謝才結果。你看蓮的喻意是不是很聖潔美好!

  • 2 # 李淵回

    一種特殊而美妙的花朵!

    蓮花又稱荷花,在文化意境上,是一種非常特殊而美妙的花朵。

    蓮花在意境上的特殊體現在,不論是儒家的,道家的,還是佛家的。都非常欣賞蓮花。很少有一種花朵,能夠被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三家共同所欣賞。這是很罕見特殊的。

    蓮花在意境上的美妙就體現在以下幾點:

    1.出淤泥而不染。

    淤泥越是腥臭,蓮花開的越是純潔,越是燦爛。

    2.花果同時。

    世界上的很多植物都是先開花,然後才結果的。或者像無花果一樣,不開花朵,直接結果。但是蓮花就不同。蓮花是花果,同時開放的。他的花一開,裡面就會結蓮子,蓮子就是它的果實。

    蓮花在儒釋道三家中,分別代表著怎樣的文化意境?

    1.儒家

    儒家的人物,往往是精進利生,推己及人,積極而入世的。

    儒家的人物喜歡蓮花,是非常喜歡它,堅貞而美麗,純潔而不妖。想屈原在詩裡面說的:

    制芰荷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2.道家

    蓮花在道家被稱為仙花,還經常作為一種法器。從道家文化來看,蓮花是非常神聖,是具有仙氣的一種花。

    就像我們眾所周知的哪吒。就是蓮華化身。當然還有沉香劈山救母的這個傳說,他所劈開的西嶽華山。也和蓮花有著深切的淵源。

    3.佛家

    佛家和蓮花的聯絡就更加緊密了。許多諸佛菩薩,佛經上記載就是蓮花化生的。是包括他們所坐的座椅,就是一朵大蓮花。

    在佛教來砍蓮花就象徵著佛法。無論出生在什麼樣的環境下,無論是富貴貧窮,還是幸福哀痛。都要學習蓮花,雖然出生在淤泥裡面,但是形體恆長而清靜。

  • 3 # 孔老學堂與現代教育

    我來自中國蓮鄉,江西廣昌,祖祖輩輩水田裡種的都是白蓮。

    我最喜歡看伴著泥土芬芳而出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滿是鮮嫩、希望、活力和調皮;

    我還喜歡看“接天蓮葉無窮碧”相偎的蓮花,有白的、紅的、粉的、綠的、黃的,還有藍的。

    我也喜歡看“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我獨愛蓮花,長大後發現蓮花還是君子的象徵,聖潔的象徵,如意的象徵,似乎也就是儒的象徵,釋的象徵,道的象徵,即三大主流文化的象徵。

    首先,蓮花是儒家君子的象徵:

    宋周敦頤的《愛蓮說》即是君子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正是比喻《論語》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是比喻《論語》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勾結),小人比而不周。”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香遠益清,亭亭淨植。”正合《論語》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子曰“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正是《論語》子曰:“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子曰: “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子曰:“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其次,蓮花是佛教的象徵。

    很喜歡聽這首佛歌:“願做菩薩那朵蓮,修煉心法開的嬌豔,那河水聲蕩在心間,有如歌聲般地迷戀。”

    蓮花明性,蓮花見性,蓮心即佛心。釋迦牟尼佛生於蓮花座上,彼時池中開出千葉蓮花。 淨土宗亦叫“蓮宗”,《大正藏》謂蓮四德:一曰香,二曰淨,三曰柔軟,四曰可愛。

    最後,蓮花亦是道教“如意”象徵

    “如意”是道教的法器,很多人放在辦公室和客廳,寓意吉祥如意,福壽安康。

    道家“救苦天尊”步攝蓮花而來;道教的蓮花冠,即是上清冠,做道場時,高功戴用此冠。

    我出生蓮鄉,一生為蓮。我從小喜歡文學,讀書時學的文科,喜歡寫詩,已過“小荷才露尖尖角”,經歷“映日荷花別樣紅”,步入不惑,“出淤泥而不染”,迴歸君子之道,致力聖賢學問,“願做菩薩那朵蓮”。祈願人人吉祥如意,福壽安康。

  • 4 # 雲隱

    蓮花,又被稱為荷花、菡萏、芙蕖、水芙蓉等,是一種多年生宿根水生花卉,自古以來備受中國文人墨客的鐘愛。他們常在詩文書法繪畫中表現蓮花的意象,借用蓮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懷。蓮花在詩文中常常是女性、愛情、容貌的代言

    蓮花意象最早被作為情愛的象徵,在中國漢代就有大量的詠蓮的辭賦,在漢樂府《江南曲》中就有典型的對於蓮花的描繪;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就是透過民歌的形式來表現蓮花這一意象,魚兒戲蓮,比喻一男男女女間的情愛。

    蓮花意象最初也與女性形象(特定部位)有著一定的關聯,很多詠蓮賦中都借用蓮花來刻畫女子的容貌,同時也用來表現女子的純潔美好的心靈,如《詩經》《國風·陳風·澤陂》中就提到: “彼澤之波,有蒲與荷。有美一人,傷如之何?寢寐無為,涕淚滂沱。”描寫的就是將男人將蓮花比作自己傾慕已久的美女,很長時間沒有見到,內心的傷痛。王昌齡的《採蓮曲》“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將蓮花比作魅力的女子,是對美妙美好的象徵,也是文人的千古絕唱。

    蓋蓮花也叫芙蓉花,也叫雲水芙蓉。“芙蓉” , “夫容”也。又白居易《長恨歌》雲: “芙蓉如面柳如眉” 。因此蓮花常用來象徵愛情,而並蒂蓮尤其如此。二蓮生一藕的圖畫,叫“並蓮同心” 。

    蓮花是佛的象徵,具有一定的宗教意蘊。

    荷花的聖潔,象徵著菩薩與佛的超脫紅塵,四大皆空;蓮花的另一個特眭就是花死根不死,來年又發生,這就象徵人死魂不破,在不斷的輪迴中。在佛教中把蓮花看作最聖潔的花,以蓮喻佛。象徵菩薩在生死煩惱中出生,而不為生死煩惱所幹擾。

    蓮花意象也象徵著高潔的人格內涵。

    周敦頤在名篇《愛蓮說》中也表達了自己對荷花的喜愛: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具有”花中君子”的美譽,各個時代的詩人都是以蓮花自喻,學習蓮花本身的高貴品質。大詩人李白也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表明了荷花的自然之美。

    荷花的象徵意義還包括了清廉。

    青蓮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荷花,即“清廉”之意也有諧音,就是因為這個也被比作做官清廉,不與世人同流合汙。

  • 5 # 莫染說

    蓮花在中國古代士子文化中有清淨不染,出塵脫俗的象徵意義,最具代表的古典文學記載有以下:

    中國最早的一部詩集《詩經》裡記載的關於蓮的主要三篇:

    1、《邶風·簡兮》

    “簡兮簡兮,方將《萬舞》。日之方中,在前上處。碩人俁俁,公庭。《萬舞》有力如虎,執轡如組。左手執龠,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錫爵。山有榛,隰有苓。雲誰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2、《鄭風·山有扶蘇》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山有橋松,隰有游龍。不見子充,乃見狡童。”

    3、《陳風·澤陂》

    “彼澤之陂,有蒲與荷。有美一人,傷如之何?寤寐無為,涕泗滂沱。彼澤之陂,有蒲與蕳。有美一人,碩大且卷。寤寐無為,中心悁悁。彼澤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碩大且儼。寤寐無為,輾轉伏枕。”

    在《詩經》中以花喻人的意境有很多,蓮花就是其中之一,《邶風·簡兮》中,“山有榛,隰有苓。”中榛代表的就是男性,“苓”即“荷”,代表的就是女性。

    唐詩宋詞中關於蓮的佳作

    1、《愛蓮說》宋·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繁。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採蓮曲》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

    3、《一剪梅》北宋.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蓮花在佛教文化中是清淨無染的象徵

    蓮花在西方極樂世界的七寶池中代表佛性的開顯,《無量壽經》記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在蓮花中化生,上品上生,中品中生,下品下生。而佛經中記載釋迦牟尼佛出生後走了七步,步步生蓮,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地下 唯我獨尊”因此蓮花成為佛教中的聖花有特殊意義。

    《大正藏》經典說,蓮花有四德,一香、二淨、三柔軟、四可愛。

    《阿彌陀經》中記載,“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有地,池中蓮華,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

    天台宗的根本經典《妙法蓮華經》中說蓮華,即妙法。花代表接引眾生的法門。

    蓮座,乃為佛陀結跏趺坐講經開釋而設。佛家在百花齊放中獨生出蓮花座,與荷花雲錦可觀,香遠益清,足以代表力量也有關。“又以諸華皆小,無如此華香淨大者”《大智度論》卷八記載了幾個為何趺坐蓮花的原因,除了蓮花在眾花中最大最盛、代表莊嚴妙法,蓮花柔軟素淨,坐其上花卻不壞,更可以展現神力。蓮花其實已昇華為天上之花,與人中之花有別,“人中蓮花大不過尺,天上蓮華大如九車蓋,是可容結跏趺坐。”

    綜上所述,蓮花在中國上下五千年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傳統文化中佔了很重要的地位,可稱得上是淨花、聖花的代表。

  • 6 # 蘭珊yxh

    蓮花又叫荷花,水芙蓉等,屬睡蓮目、蓮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中國荷花品種資源豐富,根據《中國荷花品種圖志》的分類標準共分3系、5群、23類及28組。傳統品種約達200個以上,分觀賞和食用兩大類。原產亞洲熱帶和溫帶地區,中國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記載。荷花全身皆寶,藕和蓮子能食用,蓮子、根莖、藕節、荷葉、花及種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藥。荷花被譽為中國十大名花之一。

    荷花又被人譽為君子花、凌波仙子、水宮仙子、玉環等。古時江南風俗,陰曆六月二十四日為荷花生日,荷花因而又有“六月花神”的雅號。

    荷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花:清白、高尚而謙虛(高風亮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

    荷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之品格為世人稱頌,歷來為古往今來詩人墨客歌詠繪畫的題材之一。

    荷花文化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荷花一年四季展現不同的景觀意境,無論是在荷花仲春初夏萌芽之初;還是盛夏時節,荷葉田田花葉茂;又或是秋冬殘荷聽雨,都不失其獨特的景觀意境。在中國古詩詞中,文人墨客們將各自的情懷寄予荷花四時之景中,至今讓人回味無窮。

    一、中國古代詩詞借荷花抒發情懷

    中國文化中,一直把蓮花比作君子等美好事物象徵。自古以來,華人們便喜愛這種植物,認為它是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汙的高尚品德的象徵。有詩讚曰:“蓮生淤泥中,不與泥同調”。等等眾多對蓮花的描寫。

    1、《芙蓉賦》三國:曹植

    覽百卉之英茂,無斯華之獨靈。

    結修根於重壤,泛清流而灈莖。

    2、《贈荷花》唐代:李商隱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譯文:世上人們對待花和葉的態度不一樣,把花栽在銅盆中,花葉只能落在土裡化為塵土。只有荷花是紅花綠葉相配相映,荷葉有卷有舒,荷花有開有合,襯托得那樣完美自然。荷花與荷葉長久互相交映,當荷葉掉落,荷花凋謝之時,真是讓人愁苦至極。

    3、《白蓮》唐代:陸龜蒙

    素蘤多蒙別豔欺,此花真合在瑤池。

    無情有恨何人覺?月曉風清欲墮時。

    譯文:素雅之花常常要被豔花欺,冰清玉潔的白蓮真應該生長在瑤池裡。不管她有情也好,無情也罷,又有誰注意她呢?只能在曉月清風的陪伴下寂寞地自開自落

    4、《蘇幕遮•燎沉香》宋代:周邦彥

    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簷語。葉上初陽幹宿雨、水面清圓,風荷舉。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譯文:焚燒沉香,來消除夏天悶熱潮溼的暑氣。鳥雀鳴叫呼喚著晴天,拂曉時分我偷偷聽它們在屋簷下竊竊私語。初出的Sunny曬乾了荷葉上昨夜的雨滴,水面上的荷花清潤圓正,微風吹過,荷葉一團團地舞動起來。

    想到那遙遠的故鄉,什麼時候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江南一帶,卻長久地客居長安。又到五月,不知家鄉的朋友是否也在思念我?在夢中,我划著一葉小舟,又闖入那西湖的荷花塘中

    5、《採桑子•荷花開後西湖好》宋代:歐陽修

    荷花開後西湖好,載酒來時。不用旌旗,前後紅幢綠蓋隨。

    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卮。煙雨微微,一片笙歌醉裡歸。

    譯文:西湖風光好,荷花開後清香繚繞,划船載著酒宴來賞玩,用不著旌旗儀仗,自有紅花為幢綠葉為蓋隨船而來。

    彩畫遊船駛進了荷花叢的深處,金盃上泛起加了荷香的酒香。傍晚煙霧夾著微雨,在一片音樂歌聲裡,船兒載著醉倒的遊客歸去。

    二、在中國的藝術繪畫史中,荷花的藝術精品更是豐富多彩。表示堅貞、純潔、無邪、清正的品質,低調中顯現出了高雅。

    1、最著名的是南宋畫院吳炳的《出水芙蓉》,生動細膩的刻畫了荷花清新脫俗的優雅氣質。宋馬興祖《疏荷沙鳥圖》;宋朝扇面畫《晚荷郭索圖》;宋人畫《荷蟹圖》;宋朝馮大有《太液荷風圖》;傳宋人《子孫和合圖》。

    2、還有明末畫家張子政的《芙蓉鴛鴦圖》;;

    3、清朝任伯年《荷花鴛鴦圖》;清朝陳書畫《荷花》;

    4、民國謝稚柳《荷雀圖》;

    從大量詩詞歌賦對描寫歌頌,荷花寄寓了華人對美和真的嚮往追求,其深深的根植於華人的精神文化中。華人民從古代到現代不僅是文人墨客對荷花情有獨鍾,廣大老百姓不分年齡性別對荷花都無比喜愛。

    "荷"與"和"、"合"諧音,"蓮"與"聯"、"連"諧音,中華傳統文化中,經常以荷花即蓮花作為和平、和諧、合作、合力、團結、聯合的象徵。美好的寓意也是人們對荷花/蓮花的愛戴代代相傳。

  • 7 # 長風歌

    蓮花,在傳統文化中是清廉、聖潔、美麗的象徵,縕藏著優美的文化意境。周敦頤有詩云:“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蓮花因其美好的寓意和文化意境,在中國儒釋道三家中都佔據重要的地位,同時也深受普老百姓的喜愛。

    首先:蓮花是儒家的高尚君子

    在儒家思想中,蓮花是品德高尚的君子。自漢代以後,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封建社會主流思想。在主流文化中,蓮花因其不染、不妖、不蔓、不枝,香氣四溢而超凡脫俗,代表著高尚的文人節操。中國唐代著名的詩人李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宋代詩人周敦頤的《愛蓮說》稱蓮花為“花中之君子”,其後蓮花便成了君子高尚品德的象徵。

    其次:蓮花被視為佛教的教花

    在佛教文化中,蓮就是佛的象徵,蓮即是佛,佛即是蓮。佛教迴向偈曰:“願生西方淨土,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在寺廟我們能看到很多佛、菩薩安坐於蓮臺的塑像,還有寺院內的景物、法器,很多也都跟蓮花有關。由於蓮花的特性正好和佛教弟子的願望不謀而合,所以被人們視為佛教的教花。

    中國民間備受老百姓敬仰的觀世音菩薩,就是坐在白蓮花上,一手持淨瓶。此外,據傳佛教中的許多菩薩,是從蓮花中生出來的。

    佛經雲:人間的蓮花最多數十瓣,天上的蓮花最多數百瓣,但淨土的蓮花卻在千瓣以上。此外,我們常見的佛教主題的花紋、圖案,多由蓮花及其他吉祥花紋組成,被人們稱為寶相花。

    第三:蓮花是道家的至神至聖之物

    在道家文化中,蓮花被尊奉為至神至聖之物。因為蓮花是中國民間最能廣泛表達美好願望的花朵,因此在道家中象徵著修行者,身於汙濁惡世而不染纖塵,卓然自傲,仙風道骨,被人譽為“出淤泥而不染”的翩翩君子。此外,道家的上清冠,便是蓮花冠,其中不乏運用蓮花的元素和造型。

    第四:蓮花在民俗文化中是吉祥如意的象徵

    蓮花在中國,也備受普通老百姓喜愛。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用並蒂蓮來表達愛情,用荷花表達百年好合。被人們喜歡祝福語:“早生貴子”一詞中的“子”,便是蓮子;過年的年華,會畫上童子、鯉魚和蓮花,寓意連年有餘。

  • 8 # 羅Amy姐姐

    蓮花,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傳統名花。古往今來,有無數的文人墨客為之傾倒,因為蓮花不僅體態美麗,色澤嬌豔,更是因為它“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品格。

    唐代詩人溫庭筠就曾以“蓮花”為題,在詩中這樣描寫蓮花:

    “綠塘搖灩接星津,軋軋蘭橈入白蘋。應為洛神波上襪,至今蓮蕊有香塵。”

    華人對蓮花的偏愛,那是有著歷史淵源的,據說在仰韶文化遺址中,就曾出土過距今5000年以上的蓮子實物。

    蓮花的稱謂有很多,比如荷花、水華、芙蓉、芙蕖、玉環等。在春秋時期蓮花的各個部分就已經有了專名。中國第一部辭書《爾雅》就曾記載:

    “荷,芙蕖,其莖茄,其葉蕸,其本密,其華菡,其實蓮,其根藕,其中菂,菂中薏。”

    這裡所指的“茄”、“蕸”、“菡”、“蓮”、“藕”、“菂”,分別指的是葉柄、葉、花、膨大的莖、果實以及果皮類的種子。

    你瞧,幾乎蓮花所有的部分都被命了名,而且都是充滿著詩情畫意的名字。而根據蓮花的開放程度又被分為“芙蕖”(即開放的蓮花),以及“菡萏”(即含苞待放的蓮花)。

    古人為什麼那麼喜歡蓮花呢?

    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古時的文人將蓮花作為了一種精神文化的寄託,這就好像“松菊梅蘭”在中國文化中所承載的那種意境。

    蓮花也同樣是一種文化符號。

    有不少文人曾經將自己和蓮花聯絡在一起,因此來表達高潔不屈的人生理想。比如詩人屈原就曾經在《離騷》中寫過: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在屈原眼中,蓮花成為了他對理想人生的一種憧憬。

    因此,“蓮花”也被譽為“君子之花”。

    當然,最為世人熟知的還要算北宋周敦頤所寫的《愛蓮說》: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在這篇百餘字的散文中,作者將蓮花那種潔身自好的品格表現得淋漓盡致。

    而在佛教中,蓮花也具有極高的地位,佛教故事中就曾記載釋迦摩尼誕生的情景:

    “東南西北各行七步,步步生蓮花。”

    可見在佛家弟子眼中,早已將蓮花作為佛教的化身。

    蓮花可謂全身是寶,蓮藕和蓮子均可食用,蓮葉可入藥。老百姓喜歡蓮花是因為它象徵著人世間的真善美,文人喜歡蓮花是因為它象徵著一種人生高潔的境界。

    這份喜愛根植於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是一種傳承,更是一種信仰。

  • 9 # 土命老蟻

    蓮花,如傲立於當世的君子,不蔓不枝,亭亭而生,又如隱逸於世外的仙株,在迷霧的繚繞中,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

    在儒家的眼中,蓮花是不染塵埃的清高,道教中,哪吒的魂魄在蓮花中重生,風骨天成,眉目間帶著格外別緻的清韻

    佛祖生於蓮花座上,明心見性,蓮心既是佛心

    蓮花真的有很多獨特的地方,如莖根相通,藕斷絲連,開花見蓮子,蓮子苦中甜,了卻諸緣如幻夢,世間唯有妙蓮花,也就怪不得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對它的讚美了

    除了周敦頤的愛蓮說,還有楊萬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曹植的覽百卉之英茂,無斯華之獨靈。柳永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都是其中廣為流傳的句子

    早在漢樂府中記載的民歌,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在撲面而來的生活氣息中,隱隱約約的,似乎能嗅出幾分情竇初開的味道

    還有世上最美的西子,不幸在戰亂死去後,玉皇大帝為了感念她對家國的情懷,封她為掌管六月蓮花的花神

    還有許多美好的傳說,善良的人們,總是把所能想象出來的最純真的東西,一併都賦予了蓮花

    有一年秋季,我和朋友去北方的荷花池,正趕上下雨。看見枯黃的荷葉頹落在水中,捲曲合抱著飄蕩沉浮,風吹過已是破敗不堪,雨落時,更覺滿目淒涼

    朋友失望地說,來晚了,這蓮花實在是沒法看了,還是走吧

    我如醉如痴,沉浸於這無比缺憾的美,漸漸從這殘荷的意境中醒了過來,也不覺得有些想笑

    是啊,若是沒有讀過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沒有讀過枯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沒有詩人給我留下芳心入夢待明春,我是不是也會覺得這蓮花實在是沒法看了

    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 10 # 戀戀西普

    蓮花又名荷花,自古以來一直深受文人的喜愛。連花朵的姿態都有著風雅美稱:已經盛開的荷花為芙蕖,未開的花苞為菡萏。

    蓮花作為一種經典的審美意象,不再是單純的客觀物象,其具有深遠的文化內涵,滲透於數不勝數的文學作品中。

    下面西普將試著從三個方面分析(除去宗教方面)蓮花意象背後所積澱的文化寓意。

    美的感受

    蓮花以自身的美,永遠地在文人心中留下一抹溫柔。“嫋嫋”花與“盈盈”女的結合,成為了一種美的化身,使人嚮往。

    天然之美

    蓮花,以亭亭之姿,凌波獨立。“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清新淨潔,不加修飾。自然才是最美的。

    清麗、秀雅的美景,往往營造出一種恬淡和諧的意境,隱含詩人對於自然和美的追求,同樣也是文人士大夫高雅意趣的表現。

    類比女子

    蓮花的好顏色,修直的形體,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少女紅潤秀美的臉龐,纖細修長的身姿。

    另一方面,蓮花靜美、內秀的品質,又通常與女性貞靜美好的內在人格聯絡在一起。

    花人類比,美人如花,花如美人。直教人分不清“秀、靜、瘦、遠”的是蓮花還是女子。二者合而為一,有形有神,具有一種引人遐想的優美意境。

    殘敗美

    蓮花的殘敗,是時間流失的具象表現,是自然生命的必經歷程,意味著美的消逝

    此時文人將自己悲涼心境融合於環境,不失為一種別樣的美。這種中國文人傳統悲劇審美心理,其實就是人性的自然流露

    象徵愛情

    早在《漢樂府》詩集中,便將蓮花隱喻愛情。這首情歌暗含著對愛情的追逐與甜蜜。隨著朝代的發展,逐漸成為愛情、思念的表達。

    “蓮”與“憐”同音,與“戀”諧音,文學作品中善用諧音雙關來表示“憐愛”與“愛戀”“同心蓮”“並蒂蓮”是蓮花中的珍品,自古以來被看作吉兆,多用於比喻夫妻恩愛,愛情纏綿。出水不染的特徵,也象徵著愛情的純潔、忠貞。荷花“香遠益清”,用以傳達思念的真切,淡淡相思,欲說還休。君子理想

    在中國文化中,蓮也是君子之花。花中君子承載著有著高尚情操之人的人生理想,其內在品質與文人也有著相通處。

    “出淤泥而不染”,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汙。“蓮花淨”,“不染心” 。高潔淡泊的風骨,與君子人格不謀而合。

    蓮花傲然挺立,絕不“摧眉折腰”攀附權貴。“中通外直”、表裡如一的君子形象,是古代文人畢生的追求。

    孤芳自賞、超然物外的內質,比喻士大夫不願趨時媚俗、超塵脫俗的心境。

    總而言之,蓮花與美相通,與愛情相關,與理想相融,靜默綻放在民族文化中。

    —END—

    我是西普,請大家多多關注☆

  • 11 # 侯娜葫蘆藝術

    荷花最為人所熟知和喜愛的品性是聖潔,高貴不染。

    荷花的生日:

    漢族的民俗中,以農曆的六月廿四為荷花的生日。蓮葉接天,藕花滿湖。陣陣微風吹拂,猶如凌波仙子向人們盈盈走來。賞荷聞香,使人倍覺精神。人們也會在荷花生日這天,划船、遊園、賞玩。荷花還是六月的花神。

    荷花的名字:

    荷花有多少個名字,你都瞭解麼?

    (一)芙蕖

    芙 蕖

    [宋] 孫應時

    生來不著塵泥涴

    天下何妨名字多

    一世炎涼獨風月

    四時榮落付煙波

    自知根節全冰玉

    人道丰姿照綺羅

    為君敲槳叫吳歌

    濯濯晨光香十里

    (二)溪客

    西溪叢語

    [宋] 姚寬

    昔張敏叔有《十客圖》

    忘其名

    予長兄伯聲

    嘗得三十客:

    牡丹為貴客,梅為清客

    蘭為幽客,桃為妖客

    杏為豔客,蓮為溪客

    (三)水宮仙子

    對蓮花戲寄晁應之

    [宋] 張耒

    平池碧玉秋波瑩

    綠雲擁扇青瑤柄

    輕步凌波踏明鏡

    彩橋下有雙鴛戲

    曾託鴛鴦問深意

    半開微斂竟無言

    裛露微微灑秋淚

    晁郎神仙好風格

    須遣仙娥伴仙客

    人間萬事苦參羞

    吹盡清香不來摘

    水宮仙女鬬新妝

    (四)菡萏

    子夜四時歌·夏歌

    [唐] 李白

    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

    五月西施採,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

    (五)六月春

    曉出淨慈送林子方

    [宋]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六)蓮

    清平樂·茅簷低小

    [宋] 辛棄疾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裡蠻音相媚好

    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

    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

    溪頭臥剝蓮蓬

    (七)君子花

    愛蓮說

    [宋] 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晉陶淵明獨愛菊

    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遠益清,亭亭淨植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蓮,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八)藕花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宋]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荷花的花語:

    清白、堅貞、純潔

    荷花的種類:

    荷花有200多個品種。其中千瓣蓮、青毛節、古蓮、粉霞、舞妃蓮、翠蓋華章、小舞妃、伯裡夫人、紅臺、黃舞飛、龍飛、仙女散花、白雪公主、小三色蓮、紅寶石、明媚蓮、孫文蓮、太空蓮、杏黃、玉蝶等。這些品種是相對常見的,也是很漂亮的。

    儒、釋、道與荷花:

    荷花,在中國文化中,是儒、釋、道三教共賞之物。

    相傳摩耶夫人坐於蓮花座上生下佛祖釋迦牟尼,釋迦牟尼降生的時候,池中生出千葉蓮花。所以,蓮花成為佛的坐床,稱為“蓮花座”。佛教說“花開見佛性”,說的是蓮的智慧和境界。人有了蓮的心境,就出現了佛性。

    儒教把傳統文化看成一處沼澤上的植物群落。有出汙泥而不染的荷花,也有生命力極強的水葫蘆,還有野生的稻穀和藤蔓。

    荷花,在道教中是何仙姑手中的法器。亦僧亦道的朱耷,選擇的居住環境也是“竹外茅齋橡下亭,半池蓮葉半池菱”。

    烙畫藝術和雕刻藝術裡的荷花欣賞:

    步步蓮花: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蓮花的文化意境還有很多很多,你知道的還有哪些呢?

  • 12 # 明言淺說

    蓮花在中國文化中有著極高的地位,無論是宗教還是藝術蓮花都以聖潔、清靜的形象出現。

    很多人會把蓮花和荷花混為一談,在生物分類上它們同屬於睡蓮屬,但屬於不同種。在實際中,既然都屬於睡蓮屬,把荷花和睡蓮的意境我們也可以統稱為蓮花的意境,一起談論。

    1、 佛教中的地位

    在佛教中蓮花是四大吉花之一,是佛教的主要象徵。我們常常看到佛像都是或站或立的在蓮臺之上。當佛教信徒修行到一定程度,誠心念佛,即生蓮花一朵。

    佛教中還有步步生蓮的傳說,說的是佛祖悉達多,出生後就能下地走路,走了七步,步步生蓮。可見,蓮花在佛教的重要地位。

    2、蓮花的吉祥文化

    在傳統的藝術創作中,蓮花是吉祥文化的象徵。當然這也與文學有很大的關係,人們常用《愛蓮說》的名句來表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潔品質。

    在玉器雕刻中也常用到蓮花的形象,和玉石的通透,潤澤融為一體,極具美感。

    在國畫中,荷花是出鏡率最高的植物,作者通常把荷花也稱為蓮花,蓮花的形象有很多種,多用來表達華人的獨特的審美意境。

    華人追求的清雅的君子形象,大自然的清純,意味深遠的禪味在蓮花中都能體現出來。

    3、 文學作品中的蓮花

    在文學作品中最著名的一篇是《愛蓮說》,還有王昌鈴《採蓮曲》等等,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是美不勝收。

    在文學作品中,蓮花是女性的象徵,為人品質的象徵,美的象徵。

  • 13 # 松鼠向陽

    小時候,我家就住在荷塘邊上。春天,小荷才露尖尖角;夏天,十里荷花綻放;秋冬,花落梗彎,沒有了絢爛,卻多了幾分滄桑美。

    只可惜,那片荷塘已經消失了,小時候,關於蓮花的記憶,也沒有了承載。

    以下,就是關於蓮花的文化意境的個人想法。

    說到蓮花,我們腦海中就會出現一句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我們對蓮花的第一印象就是純潔,類比到人的身上就是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汙。《愛蓮說》這篇古文,把蓮花描繪得特別聖潔。第一次讀,眼前是一池隨風飄曳的蓮;再一次認真地揣摩,就會發現,蓮花的純潔,美麗,完全不受自我生長環境的汙染。

    這篇古文,安排在初二語文課本的背誦篇目中,在長期的耳濡目染下,當我們想要做壞事時,腦子裡出現這篇古文中的詞句,就可能會放下邪念。

    蓮花純潔,它用美麗告訴我們,為人要潔身自好,要不與世俗同流合汙。

    第二,蓮花在佛教中,象徵神聖與不滅。

    每次,我們到佛教寺廟中,就可以發現,佛祖,觀音菩薩,都坐在蓮花座之上。據說,佛祖釋迦牟尼的母親,長著一雙蓮花般的美麗清亮的大眼睛。佛祖降生時,皇宮御苑中出現了八種瑞相,其中最主要的一種瑞相,便是池中突然長出大如車輪的白蓮花。佛祖降生時,在他的舌根上放射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化作一朵千葉白蓮,每朵蓮花之中坐著一位盤足交叉,足心向上的小菩薩。

    蓮花從汙泥中生長,但是依舊純潔,這也代表,在複雜的人世界中,我們應時時刻刻保持原則,對得起良心,不要做任何違法,有損道德的事情。

  • 14 # 人魚薇沫談成長

    【人魚薇沫】蓮花的美,單就外觀來說,已經集優雅、幽靜、亭亭玉立等一系列形容詞於一身,夏日平鋪在湖面上,給人一種清涼與美好的視覺效果。

    看得久了,心中有志的文人就會升出各種情懷來,於是蓮花便為賦予了各種人生觀與價值觀。

    1.佛教

    在佛家中,蓮花象徵著不生不滅,所以也是印度的國花。

    它代表著純潔與美好,也代表著世界的開始。

    印度神劇《眾神之王》中,創世之神們都是從蓮花中誕生的。

    又如《雜阿含經》卷四中,就以大自然花來比喻解脫的聖者,雖然生於世間而沒有染汙執著。普渡眾生的佛皆是腳踩蓮花或端坐於蓮花之上,每朵花都是洗盡慾念的純真,給你聖潔的啟示。 此外,袈裟也稱為蓮花衣、蓮花服,乃取蓮花清淨無染之義。

    蓮花象徵佛教的教義純潔高尚 蓮花因其潔白高雅,還象徵著佛教的教義純潔高尚。《化嚴經》說,大蓮花有四義:(1) 在淤泥不染,如法界真如在世而不為世汙;(2) 良性開發,如真如良性開悟,眾生若證,則自性開發;(3) 為群蜂所採,如真如為聖眾所用;

    2.文學作品中

    周敦頤的《愛蓮說》是詠荷的名篇和集大成之作,此外還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濯清漣而不妖”。總的來說,荷花在文學作品中一直是一種純淨唯美的形象,這其實是一種正直的君子情懷。

    荷花與中國文化的淵源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在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能找到關於荷花的記載:“山有扶蘇,隰有荷華。”(《詩經·鄭風·山有扶蘇》荷花是種植在溼窪地裡的。

    3.美術作品

    莫奈名畫作品《睡蓮》

    美術史上公認的傑作,從1914年到1917年創作了有60幅左右,成為舉世名作。

    張大千曾經說過:畫荷花,我一輩子都不會煩。

    張大千在花卉畫中以荷花畫居多。他之所以喜愛畫荷花,除其它原因外,他認為“中國畫重在筆墨,而畫荷是用筆用墨的基本功。”並且還認為畫荷與書法有著密切關係。故此,張大千畫荷的作品不但年年有,而且不斷推出新意。形成馳名中外的“大千荷”。他在三十五歲時作的《金荷》,就被法國政府購藏。

    王冕雖然很有名,但時小時候卻很貧困,白天只好替人放牛,晚上自己自修。

    有一天,王冕在湖邊放牛時,忽然下起一陣雨,一會兒雨停了,但是湖裡的荷花和荷葉卻被雨水沖洗得非常乾淨。王冕看了非常喜愛,便想把它畫下來,於是趕緊用身上的一點零用錢買了紙和筆來開始作畫。起初當然畫得不怎麼好,可是王冕並不氣 ,仍然不停地畫,最後終於越畫越像,就跟真的一樣。王冕便把荷花畫拿去看,賣得錢拿回家孝敬母親。

    王冕因為荷花畫得很好,許多人搶著要買,他的環境便因此漸漸好轉,不再替人放牛了。同時他的名聲也漸漸遠播,終於成為一個全國有名的大畫家。

    所以蓮花作為一種即美好又寓意深刻的植物,是上帝賜給人間的幸福之花。

  • 15 # 化學一百分

    蓮花的介紹

    蓮花又名荷花,是一種生長在水裡的草本植物,葉片呈現圓形或橢圓形、綠色,葉浮於水面,平鋪在水中。於每年夏季開花,花瓣多為粉紅色、潔白色。花凋謝後會結出堅硬的果實,名為蓮子,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果實,經常用作中草藥。蓮花的根莖為圓柱形,中間有小孔,就是人們稱的“蓮藕”,是一種重要的餐桌之菜。

    蓮花的文化意境

    先秦時期

    蓮花移栽始於先秦時期,史中有記載“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當時蓮花北作為聖潔、美麗、清香的含義,成為了那些賢惠、恪守婦道的女子的美稱。

    兩漢時期,蓮花更多是表達一種對親人、友人思念的情懷。

    魏晉南北朝

    蓮花被人們雕刻在建築和廟宇柱子之上的吉祥圖案,以示自己對高尚人格的追求。在隋唐時期,蓮花被視為一種瑞兆,寓意著一封風順、平安吉祥之意。

    宋朝-鼎盛時期

    到了宋朝,周敦頤在《愛蓮說》一文中將蓮花的文化內涵提升到極點,成為君子高貴清廉的象徵。周敦頤的《愛蓮說》中歌頌了蓮的高貴、蓮的氣度,表達了作者本人對自我的高風亮節的氣度和不同流合汙的情操,同時更是抨擊那小唯利是圖、結黨營私的小人。作者在文中最後表達了對那些居江湖之遠的賢臣的仰慕和讚揚;寓意在朝廷之野,高貴清廉的君子少見,貪圖榮華富貴的小人的比比皆是。

    荷花生長在汙泥之中,卻能夠盛開處潔白無瑕、美麗的花朵。被人們比喻為高貴的品質、不同流合汙的情操。同時蓮花更是聖潔的象徵,在中國古代的佛教中,就有一些佛教取名為蓮花教,比如觀世音菩薩打坐的壇叫就蓮花壇。

    在當代,蓮花更多是比喻那些默默無聞、無私奉獻、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革命者徵。

  • 16 # 課代表小路

    我相信大多數人聽到蓮花都會想到那句詩“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自此人們對於蓮花這個植物賦予了新意,也多了一份敬畏。而蓮花這種植物的生存也是格外不容易,在 1.35 億年前,蓮這個品種有十幾個物種遍佈全球的湖沼水體之中。然而在隨後到來的第四紀冰期中,蓮家族受到了重創。大多數成員都消失在封凍很久的水體之中,只有蓮和它的小弟美洲黃蓮倖存了下來。到如今,全球的蓮家族幾乎就靠蓮這一個物種在撐檯面。

    無論是我們的書本中還是傳統文化,都認為蓮花是高尚品德的代表,即使生化在惡劣的淤泥中也依然能保持自我。如今人們生活節奏快,接觸的事物越來越多,難免會感覺浮躁,會被周圍的人影響。無論好或壞,大部分人都難以做到像蓮花一樣保持自我。而我認為蓮花更像是“少年”時的我們,勇敢堅韌,有青春的美麗和單純的心。

    我們嚮往蓮花,也是嚮往蓮花的“自我修養”,我們面對世俗時是否可以保持一份寧靜?這也是幾千年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君子之道”,面對世俗誘惑,依然保持內心的平靜,不卑不亢。

    陶淵明把菊花視為花中君子,而周敦頤將蓮花比喻為君子,二者都體現了同樣的審美情趣。審美的重要性就在於能夠排斥各種慾望和貪念,進入一種無慾、忘我的境地,從而才能獲得思想境界上的提升,進入一個明練、通達的世界。

  • 17 # 大夫覺成

    蓮花含有什麼文化意境?

    前言

    蓮花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習俗中,所具有的作用無可替代。寓意潔淨、聖潔、美麗、重生。有一種成功叫“不放棄”,有一種收穫叫“荷花滿堂”!

    01在世界其它國家之中,荷花的寓意

    1.蓮花在埃及有三個含義

    一是,在現在的埃及,送荷花是情侶之間表示忠貞不渝的象徵。

    二是,在古埃及睡蓮代表了輪迴與復活。古埃及人認為太陽就是一個金色的孩童,每天從睡蓮之中升起,晚上再回到睡蓮裡去,也就寓意著生死輪迴。

    三是,在古埃及睡蓮寓意生殖,是輪迴的衍生。古埃及認為睡蓮開合具有特殊意義,象徵著生命的興衰,有復活、再生之意,也就意味著生殖。

    這兩種寓意在古埃及的文化藝術造型中經常出現。遠早於蓮花在印度中於佛家的意義。

    2.蓮花在泰國寓意平安、吉祥,有放下、悔改、懺悔、潔淨之意,預示能招來好事。

    3.在日本荷花代表的是祭祀。

    4.在歐美對荷花有一些貶損之意。送人荷花,代表愛情結束。

    02蓮花在中國寓意廣泛

    1.在中國傳統文化習俗中,荷花有吉祥如意之寓意。蓮花代表了一種人格。“出汙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寓意潔淨、聖潔、美麗、重生。

    2.在國畫中,荷花有高潔、淡雅、君子之風的象徵,備受畫家喜愛。3.蓮花在愛情裡象徵著“並蓮同心”。4.在中國的文化藝術品裡有許多蓮花的造型,蓮花有再生之意。

    如在中國工藝品裡,有肥胖的男嬰手持蓮花或蓮葉,手舞足蹈的走來的圖案,象徵著連生貴子。

    蓮葉或者蓮花之下藏著遊動的金魚,象徵著年年有餘。

    5.在《封神演義》的神話傳說之中,蓮花有再生之寓意。

    哪吒殺死東海龍王太子,觸犯天條,犯下死罪,禍及父母,哪吒為了還父母的養育之恩,剔骨還父,割肉還母,自己身死。師父太乙真人用蓮花代替肉身,將哪吒救活,就是取的蓮花再生之寓意。

    6.蓮花在儒、道、佛三教都有寓意。

    中國的黃曆七月十五,稱為“中元節”,也稱為“盂蘭節”。

    按照中國傳統文化習俗,在這一天裡,送子娘娘也會讓童男童女坐著蓮花投胎人間。

    中國大多數民族都有一個民俗,在“中元節”都會進行敬神、祭祖等祭祀活動,還要點蓮花燈。

    儒家敬天、祭祖。

    道家求神赦免父母、先祖亡靈的罪過、祭祀亡靈。

    佛家積累功德反饋給父母、祖先,佈施惡鬼。

    明朝《群芳譜》中記載,蓮花具有“華實齊生”的特性,因此被佛家引申寓意為能昭示過去、現在和未來。

    蓮花又寓意“化生”,觀音菩薩總是坐在蓮花上,手持玉淨瓶,接引得成正果的人,去西方極樂世界。

    俗家及儒、釋、道三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孝道、敬神、尊天,點蓮花燈。

    7.點蓮花燈的由來

    中元節融合了儒、釋、道三家精神,是中國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在這個節日裡,人們敬畏天地,感懷先祖。

    在道家的文化裡,有天關、地官、水官三官,又稱三元。三官的生日分別是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這三天就被稱為“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

    天官是賜福於民的官,地官是赦免罪過的官,水官是解厄的官。每到七月十五這天夜裡,地官就來到人間,考察人間的罪過,赦免一批可以原諒的罪過。

    在這一天裡,正是陰陽交替的節點,傳說,這一天地宮大門開啟,鬼魂來到陽間,回家與家人團聚。沒家的鬼魂就在街上游蕩,尋找吃的和紙錢。

    於是,這一天,人們祭奠祖先,供奉祭祀品,不僅讓回家的有飯吃,也讓遊蕩的有飯吃。

    傳說地宮的大門在水裡,於是,人們點上蓮花燈,將蓮花燈放到水裡,為鬼魂迴歸地宮引路,祈求自己及家人全年順利平安。

    過“中元節”,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文化風俗習慣,成了一個重要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節日。

    由此可見,蓮花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習俗中,所具有的作用無可替代。

    03蓮花具有藥用價值

    在中國《本草綱目》之中就有記載:

    “蓮子交心腎,厚腸胃,固精氣,強筋骨,補虛損,利耳目,除寒溼,止脾洩久痢,赤白濁,女人帶下崩中諸血病。”

    蓮子、蓮花、蓮葉、蓮藕、根莖皆可入藥,渾身都是寶。蓮花已經進入中國的中醫文化傳統之中。

    04荷花具有的現實意義

    有一個著名的“荷花定律”:一個池塘中,第一天開了極少的荷花,第二天開花的數量是第一天的兩倍,之後每一天開花的數量都是頭一天的兩倍,第三十天荷花開滿了池塘,問在第幾天荷花開了池塘的一半?

    答多少天的都有,正確答案是第二十九天!這就是“荷花定律”。

    可是,有許多人就是倒在了趕往第三十天的路上,就無奈的灰心喪氣的放棄了,沒有經得住寂寞的前二十九天!這就是“荷花定律”的現實意義!

    中國有句話叫“行百里者半九十”,說的也是這個道理。臨界點往往就在成功之前的最後一天才出現,前面的都是量變的積累,只有堅持下來,才能見到最後一天的質變,收穫成功。

    這就是人生,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華!只管努力耕耘,莫問收穫,好事自然來,不要功利心太重。這也符合中華傳統文化體系裡的價值觀,在現實社會里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05結束語

    蓮花,不僅在中國傳統文化領域享有無可替代的作用,在整個亞洲也享有獨特的文化地位。

    有一種成功叫“不放棄”,有一種收穫叫“荷花滿堂”!

    自古至今有許多文人墨客用詩詞讚美了荷花之美。在這裡我用一首詩來結束這篇短文。

  • 18 # 文化課代表布丁

    蓮花,對於大家來說並不陌生,每到夏季在荷塘中都能看到。同時荷花的高潔、清白、出淤泥而不染都能被人們很直觀的感受到,故蓮花也被稱為“花之君子也”。在佛教、道教、文人騷客中也被不斷的引用,並賦予其獨特的“生命力”。

    在佛教中,蓮花具有特別的寓意,從佛家傳承,則為:口吐蓮花,有象為著,坐蓮而生,實為佛矣!也就是說並不是所有的修佛之人都能夠擁有蓮花寶座的,其代表著得道,只有佛法高深之佛,才能擁有悟道寶蓮的。是以座蓮為佛,非佛不可有蓮為座從而證道矣!在古印度文化中,更是被尊為神物,同時佛教的廟宇造型,裝飾,器物都離不開蓮花的圖案。對於蓮花在佛教中也有一個傳說:相傳佛祖的悉達多太子出世後,立刻就會下地走路,他走了7步,步步生蓮,蓮花從此成為“神聖”的象徵。後來佛教傳入中國後,蓮花隨著佛教的發展和普及,在中國也並賦予其獨有的文化特色,蓮花取意吉祥如意,並且在中國民間也被賦予神聖的意義,人們燒香拜佛時都會用蓮花供奉於佛前祈福。

    在道教中,他們的教義是崇尚自然和自我修為,而蓮花正好符合修道之人出淤泥而不染,處於濁世而不沾染半分的特點,從道德經裡面來解釋:道之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家雖沒為蓮正名,但蓮從淤而出,不染不沾,放而五顏,證而德性。故以"救苦天尊"步攝蓮花為圖騰,更有金築蓮花配寶石為高冠彰顯大師之高功,連修行場所也冠名"上清觀"。足以顯示道教對於蓮花的重視和推崇。

    蓮花具有“清白、高潔、清廉”的象徵,被古代文人騷客所青睞並對其推崇備至,留下了無數的詩詞文章,也因蓮花本身蘊含有優美的文化意境。其中最為著名的應為周敦頤的《愛蓮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寫出了蓮花的高潔、清白、正直的高貴品質;更有宋朝楊萬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賦予了荷花陽剛與柔美的完美意象;還有王昌齡“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賦矛蓮花人文情調,寫出蓮花仙子的美。蓮花映人,人頌蓮花,願人人自潔,人品似蓮品,故詩仙李白自號“青蓮居士”,寓意自身清廉之意;都是膾炙人口的詠蓮詩,至今人們仍可脫口而出。

    透過蓮花,同樣可以給我們帶來人生感悟:蓮花,首先代表純潔,不管是在佛、道教還是文人騷客,都是代表文雅、高尚、高潔的。當今社會,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個大染缸,五湖四海聚之一堂,三教九流合為一眾。人從孃胎而出,為一塊白布,像蓮花一樣潔白,是人生經歷給它染上色彩!人之初,性本善!希望社會眾生,亦像蓮花一般,保持本性,不會隨波逐流!雖然如曇花一現,但流芳千古!

  • 19 # 福苓張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蓮花,出淤泥而不染,寓意高潔、聖潔、清廉之象徵。從盛唐時期,隨之佛教的興起,佛教被稱之為國教,佛教把荷花尊稱為神聖的聖潔之花,也被佛教譽為佛花。

    蓮花具有深邃的文化意義

    前面有提到,大唐盛世,佛教把荷花稱為佛花,蓮花備受人們喜愛,佛祖釋迦牟尼的家鄉就盛產荷花,所以慢慢地佛教以蓮花自喻。

    據說,後來成為佛祖的悉達多太子出世後,立刻下地走了七步,步步生蓮,說蓮花成為他誕生的象徵。早在公元一世紀左右開始,就有佛教佛像坐蓮花的雕塑,非常形象的就是觀世音菩薩坐著蓮花,收小哪吒的故事。

    後來蓮花成為大多數佛教的圖騰表現,不管是服飾還是建築都可以見到,隨著佛教的傳播,在緬甸,泰國等地有興盛起來。

    所以說,蓮花具有深邃的文化意義,是一個時期,佛教的發展和興起的一種最直觀的視覺表現。

    荷花擴充套件的故事

    文學著作《紅樓夢》有記載,據說晴雯死後變成芙蓉仙子,賈寶玉在給晴雯的歿詞《芙蓉女兒誄》中道:“其為質,則金玉不足喻其貴;其為性,則冰雪不足喻其潔;其為神,則星日不足喻其精;其為貌,則花月不足喻其色。”

    荷花在佛教還是文學中,都是高潔、聖潔、清廉的象徵,這種文化是傳統文化的延續,我們都要把這種文化發揚光大。

  • 20 # 學佛導航

      蓮花在中國文化中有吉祥、聖潔、清淨、美好的表徵,可說的地方還是挺多的。這裡我主要介紹一下蓮花在佛教中的寓意:

      蓮花在佛教中表示清淨的功德和清涼的智慧,是聖潔、美好的象徵。我們所見的佛像和佛經中介紹淨土佛國中的聖賢,都是以蓮花為座;或坐、或站,都在蓮臺之上,是代表著他們清淨的法身,莊嚴的報身。

      當我們走進佛教寺院時,也幾乎隨處可見蓮花的形象。大雄寶殿中的佛祖釋迦牟尼,端坐在蓮花寶座之上,“西方三聖”之首的阿彌陀佛和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也都是坐在蓮花之上,還有很多菩薩聖像,或手執蓮花,或腳踏蓮花,或作蓮花手勢。

      此外,在寺院的牆壁、藻井、欄杆、神賬、桌圍、香袋、拜墊之上,也都也雕刻、繪製有各種蓮花圖案。就連供佛用的燈和蠟燭,也常作成蓮花造型。

      在佛教故事中,釋迦牟尼的母親,長著一雙蓮花般美麗清亮的大眼睛。悉達多太子降生時,皇宮御苑中出現了八種瑞相,其中之一,便是池中長出大如車輪的白蓮花。

      在佛經中說,人間的蓮花不出數十瓣,天上的蓮花不出數百瓣,淨土的蓮花千瓣以上。蓮花表示由煩惱而至清淨,因為它生長於汙泥,綻開於水面,有出汙泥而不染的深一層涵義。而蓮花除了蓮瓣,還有蓮蓬、蓮子,蓮瓣、蓮蓬可觀賞,蓮子可食用;蓮子又可生長,栽培更多的蓮花。蓮花開放於炎熱夏季的水中,炎熱表示煩惱,水錶示清涼,也就是在煩惱的人間,帶來清涼的境界,這都是蓮花所表徵的美德。

      佛教中,以蓮為喻的詞語數不勝數。佛座稱為“蓮座”或“蓮臺”;西方極樂世界,比作清淨不染的蓮花境界,故稱“蓮邦”;《阿彌陀經》描寫西方極樂世界如是:“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池中蓮花大如車輪。”故稱佛國為“蓮花國”;佛教廟宇稱為“蓮剎”。“剎”為梵語,即淨土之意,以蓮花為往生之所託,故稱“蓮剎”。

      唸佛之人稱結“蓮胎”,比喻住在蓮花之內,如在母胎之中;佛眼稱為“蓮眼”,以青蓮花比喻佛眼之好妙;胸中之八葉心蓮花稱為“蓮宮”,即心中的蓮花般的境界;釋迦牟尼的手稱為“蓮花手”;僧尼受戒稱“蓮花戒”。

      僧尼之袈裟稱“蓮花衣,謂清淨無雜之義;五智中的妙觀察智稱為”“蓮花智”;稱善於說法者為“舌上生蓮”;謂苦行而得樂為“歸宅生蓮”;佛經《妙法蓮花經》簡稱《法華經》,都是以蓮花為喻,象徵教義的純潔高雅;東晉東林寺慧遠大師創立的中國最早的佛教結社稱為“蓮社”;佛教淨土宗主張以修行來達到西方的蓮花淨土,故又稱“蓮宗”。

      蓮花,也代表一種智慧的境界,即所謂“開悟”。《無量壽軌》說:“是菩薩作是思維,一切有情身中,具有此覺悟蓮花,清淨世界不染煩惱。”《大藏經影象·白寶口抄》雲:“論凡夫心如合蓮花,聖人心似開蓮花。問:‘何故眾生心性譬蓮花乎?’答:‘《秘藏記》雲:蓮花部吾自身中,有淨菩提心清淨之理,此理雖經六道四生界死泥中流轉,而不染不垢,乃名蓮花部。’《疏十二》雲:‘觀蓮花不觀餘花耶?’此亦有意,如世蓮花處汙泥之中,生處雖說惡,而蓮花體性清淨,妙色無比,不為諸垢所染。凡夫變復如是,雖種種不盡三毒過患無量無邊,亦此蓮花三昧甚深,果實皆生其中,即是如來平等大慧之光也。”佛教說“花開見佛性”。這花即指蓮花,花開即指修者達到一定智慧的境界,比喻人有了蓮的心境,就會顯現佛性。

      那那麼為什麼佛教對蓮花這麼情有獨鍾?

      第一,蓮花有“出汙泥而不染”的特性,雖然生長於汙泥,卻能淨潔無染的綻開於水面,開出美麗的花朵。而佛教弟子追求的境界,也是希望自己在這個五濁的娑婆世界中,不被塵世汙染,不與世俗同流合汙,保持身心潔淨,能夠順利往生淨土佛國。蓮花的特性正好和佛弟子的願望不謀而合。

      第二,蓮花在水中開放於炎熱的夏季,水是代表清涼、平靜,炎熱代表煩躁、煩惱。蓮花的寓意就是佛教能在煩惱的人間,帶給人們清涼平靜的心境,也是比喻從生死煩惱中解脫而往生淨土佛國的人,都是蓮花化生的。

      第三,“卵生、胎生、溼生、化生,皆因淫慾而正性命”,淨土的聖人,則是以蓮花而化生,因此,蓮花表示清淨的功德和清涼的智慧,代表的是清淨的法身和莊嚴的報身。

      第四,古印度自古就有愛蓮的風氣。佛教誕生後,為了方便大眾接受教義,也以蓮花喻佛,廣為傳開。

      依據《菩薩所問經》卷九中所述的:蓮花出汙泥而不染,妙香廣佈,令見者喜悅、以為不是祥,於是就以蓮花來比喻菩薩所修之十種修行善法。即:

      意1.離諸汙染:菩薩修行,卻能以智慧來觀察諸境,而不生貪愛,雖處五濁生死流中亦無所染,譬如蓮花出汙泥而不染!

      意2.不與惡俱:菩薩修行,可將滅除惡而生善行等,而且為守護身、口、意三業之清淨,而不與絲毫之惡去混為一體,就如蓮花一樣雖微滴水卻從不停留。

      意3.戒香充溢:菩薩修行,堅持實行諸戒律,並且以此戒能滅身口惡,就猶如香能除糞穢之氣,就如蓮花妙香廣佈施行,遐邇都會聽到!

      意4.本體清淨:菩薩雖處在五濁之中,然而只是因為持戒,就得到了身心清淨無染,就如蓮花雖處汙泥中,然其本體自然的光潔淨而且無染!

      意5.面相熙怡:菩薩心常禪悅,諸相圓滿施行,使見看到的人心裡連生歡欣,就如蓮花開時!

      意6.柔軟不澀:菩薩修慈善行之舉,然於諸法亦無所滯礙,故體常清淨,柔軟細妙而不粗澀施行,這樣就如蓮同花本體性柔軟潤澤!

      意7.見者皆吉:菩薩善行成就,形相莊嚴美妙施行,見者皆獲不祥,就如蓮花芬馥的美妙,見者及夢見者皆不祥!

      意8.開敷具足:菩薩修行功成,施行智慧福德莊嚴具足,就如蓮花開敷,花果具足!

      意9.成熟清淨:普查等到時機成熟就這樣慧光就被發現,能使一切見聞者,皆得六根清淨施行,就如蓮花成熟時的樣子,若眼睹其色,鼻聞其香,則諸根亦得清淨!

      意10.生已有想:菩薩初生時,諸天人皆悅樂護持施行,以其必能修習善行,證菩提果,就如蓮花初生時的樣子,雖未見花,然諸眾人皆生已有蓮花之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轎車有必要上四驅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