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景東影業

    歷史上導嚴的主要是徐階、高拱,以及大批的低階官僚。裕王應該也受他們裹挾。表面上倒嚴,實際上是表達對嘉靖治國方式的不滿。

  • 2 # 咬丨人

    再屌也只是太子,即使嘉靖沒別的兒子,可老朱家其它的娃兒能少?別望了,嘉靖就是武宗沒娃兒死得早,才接他堂兄的班的!(後來還風風火火地搞了個大禮議,把楊廷和父子倆都整進去了!)

    萬一嚴家把持了朝政,嘉靖哪天嗑多了金丹瞬間個兒屁了。裕王能有善果?即便嚴家放他一馬,須利登基了,小嚴來個劍履上朝,贊拜不名什麼的,這新皇帝的小日子還過不過了?

    所以啊,這就是敵我鬥爭,不是你屎,就是我王。

  • 3 # 匆匆過客6868

    呵呵!倒嚴這都只是表面,真正整倒嚴家的還是嘉靖帝,嘉靖帝馭臣手段太高了,他覺得嚴的利用價值己完了,為了平衡朝局他只有出手整倒嚴黨,也是為太子掃平道路,因為徐階、張居正等幹臣都是太子一黨,嚴黨必須被整倒!這就是政治鬥爭!

  • 4 # 五嶽掩赤城

    這是嘉靖安排好的故事情節,誰不鬥誰死

    嘉靖皇帝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奇葩皇帝,一心躲在西苑煉丹修道,寵通道士。搞的國庫空虛,賣官糜爵,二十多年不上朝,完全符合昏君的形象。

    看上去絲毫不理朝政,但是他把朝堂上袞袞諸公一個個收拾的服服帖帖,滿朝文武皆為棋子。嚴嵩和裕王的鬥爭早就被定下格局,誰要是不鬥,誰就出局。

    裕王朱載垕是嘉靖的第三子,但嘉靖其他兒子全部早世,雖然嘉靖表面上對朱載垕關係十分冷淡,沒有案例冊封其太子。不過嘉靖對於自己的“布種大業”非常痴迷,明眼人都知道皇帝位置肯定是會傳給裕王。以嚴嵩父子這對揣摩聖意的高手難道會不知道?但正是他們知道嘉靖的心意,所以只能跟裕王黨拼到底,寄希望於渺茫的立其人為皇帝。

    相比較嘉靖,裕王的聲譽要好太多,關心民間疾苦,針砭時弊,朝堂上清流和對嚴黨不滿的人士全部倒在其麾下,可以說是朝堂上“正義人士”的最後希望。所以如果嚴黨和裕王黨要是合流,嘉靖的皇帝位置還能做的穩嗎?他還能安心的在西苑煉丹,各種胡作非為嗎?

    所以嚴嵩很清楚,他倒向裕王之日,就是他的死期。而裕王除非想要要做李世民或阿爾薩斯,否則也絕不可能和嚴黨合流。更何況相比較前者,後者難度還更低。所以雙方的鬥爭早就被安排好,不鬥也得鬥,誰不鬥誰就出局。嘉靖要嚴黨打壓裕王黨勢力,又拉出裕王這個未“賢君”讓其他諸多臣以未來希望,同意他的胡作非為。

    此外,嚴黨和裕王黨斗的太久,雙方血仇太深,周雲逸案、沈煉案、大殿案等,權力的遊戲從來不是請客吃飯過家家。裕王黨本身就是被嚴黨打壓欺負的政治失意者大集合,雙方積怨太深,更何況嘉靖把不得雙方斗的越狠,這樣自己煉起丹來越安心。

  • 5 # 洛水清風

    嘉靖二十年不上朝,國家機器還能照常運轉,這就是他玩的高明的平衡術。他利用徐階與嚴嵩之間的明爭暗鬥,將大權牢牢的握在手中,真正做到了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裕王做為嘉靖的既定接班人,為什麼要多次冒險參與倒嚴的的鬥爭?我覺得主要有以下三點:,讓他不得不這樣做。

    一:未來的天子職責。裕王成了嘉靖的唯一繼承人後,君臨天下是早晚之事。自古以來,沒有一個皇帝甘願平庸,甘願默默無聞,誰不想有一番大作為,青史留名!裕王也不例外。嚴嵩,嚴世蕃結黨營私,貪汙納垢,裕王比誰都看得清楚。他冒險倒嚴,不僅能為自己登基後有所作為掃除障礙,而且還能贏得以徐階為代表計程車大夫擁戴。

    二:做給他父親嘉靖看。嚴嵩,嚴世蕃父子是君子是小人,嘉靖心裡跟明鏡似的。他之所以不法辦嚴氏父子,其實就是用他倆來平衡朝中清流的勢力,以達到自己修道、管理國家兩不誤。如果,嚴氏父子倒臺,清流就會一家獨大,他豈能安心修道,長生不老!裕王正是看透了嘉靖的心思,才敢暗中與徐階一起倒嚴。因為嚴氏父子是奸臣,嘉靖心知肚明,搬到嚴氏父子,即使嘉靖心裡不樂意,也絕不會怪罪自己。

    三:倒嚴能使裕王將來實現大權獨攬。嚴氏父子把持朝政二十年,勢力錯綜複雜,黨羽遍佈朝廷內外,如果現在不趁機把他們搬到,將來他們就會架空自己,成為無冕之王。熟讀史書的裕王,深知霍光、高洋這些權臣當年如何飛揚跋扈、目無天子!他絕不允許霍光、高洋的事重演。

    事實證明,裕王登基後,是個不錯的皇帝。他任用高供、張居正等賢臣,一掃嘉靖朝的烏煙瘴氣,是大明又一次出現復興的跡象。

  • 6 # 紅黑聖西羅

    我沒有看過大明王朝1566這部電視劇,不知道跟史實有多大差別。

    裕王朱載垕非嘉靖的長子,因其母緣故而不得皇帝看中,所以基本上沒得到父愛,也是因為他的兄長都死的早,所以他才能當太子。

    他的皇帝老爹晚年聽通道士的話“二龍不相見”,所以父子倆N年未見,就更別提對太子的教育了,所以朱載垕一直生活在王府,能較多地接觸到社會生活各方面,瞭解國情和局勢。

    嚴嵩好像不是一個國家的大臣,而是嘉靖的代言人,任何時候都以皇命為主,在當時皇帝和太子並不和諧,所以嚴嵩對太子的態度也就跟隨了嘉靖。朱載垕和嚴嵩的關係並沒有那麼尖銳,朱載垕在當裕王的時候是相當低調,很少參與政事,沒有多少直接參與倒嚴的行動。

  • 7 # 吾不到的吾空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如有不妥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裕王為什麼倒嚴,因為這是嘉靖道長的需要。

    裕王為什麼要為徐階、髙拱、張居正撐腰,因為這也是嘉靖道長的需要。

    如果裕王不倒嚴,那麼也許嚴嵩早就倒了。

    嘉靖道長的一句“三路諸侯”,點出了劇中的三個派系:清流、嚴黨、司禮監。

    那為什麼清流黨不是裕王黨呢?

    因為裕王沒黨,裕王不需要有黨,因為裕王是嘉靖道長的唯一兒子。

    如果不是嫡子,也許裕王真的會和清流黨結為裕王黨。

    那為什麼裕王還要一心一意倒嚴呢?

    前面說了這是嘉靖道長的需要。

    正如嚴府論酒的暗示一樣,嚴嵩一杯酒,徐階、呂芳各半杯酒。

    如果沒有裕王撐腰,清流一黨早就被嚴黨打趴下了。

    裕王明白嘉靖道長的需要,所以才會全力支援清流黨倒嚴。

    嘉靖道長用嚴嵩來控制朝局,用人、罷人和殺人;

    用徐階來制衡嚴嵩,防止嚴黨尾大不掉、謀逆作亂;

    用呂芳來傳達個人意志,滿足個人慾望。

    這就是司禮監-嚴黨-清流權力體系,也是嘉靖道長的帝王之術。

    所以在嚴黨和清流的搏鬥中,司禮監就是個風向標。

    嘉靖想敲打嚴嵩時,呂芳就站在清流一邊;嘉靖想打壓清流,呂芳就站在嚴黨一邊。

    試想如果裕王不倒嚴,而是左右逢源,那麼誰會感到危險呢?

    嘉靖道長無疑,他決不允許司禮監、內閣都和裕王一體無間,拿走全部權力。

    所以嚴黨倒臺後,嘉靖道長必然猜忌呂芳和徐階,必須時常敲打徐階,希望他來替代嚴嵩發揮“遮風擋雨”的作用,這是他故意提拔徐璠接替嚴世蕃任工部侍郎的原因。

    又必須時常敲打呂芳,防止他有了“倒向裕王”的念想。

    更必須時常敲打裕王,“你爹還沒死呢,還輪不到你接班”,這是要拿掉馮保的原因。

    所以說白了,劇中的一切,都是嘉靖帝的權謀之術、帝王之術,都是為了一個平衡。

  • 8 # 坐看東南了
    大明王朝1566這部電視劇,不少情節都是虛構的

    有個重要的劇情改稻為桑,也是虛構的,這個虛構一點還不要緊,關鍵是連裕王的故事也虛構。按照明朝的祖制,奪門之變後,明朝皇室親王是不能參政的,而且遠離權力中心,根本沒有機會參政,也不敢參政,否則會被彈劾,惹火上身。

    嘉靖的哀衝太子夭折後,裕王成為最大的皇子,按照明朝祖制,裕王就是未來的皇位繼承人,但畢竟不是太子,是太子才能參政,不是太子就沒有參政的名份。這是明朝中後期的一個基本常識。

    歷史上,裕王非但沒有參與倒嚴嵩行動,而且在嚴嵩倒臺前對嚴嵩父子存有忌憚

    因為裕王的父親嘉靖聽通道士的話,說二龍不相見,所以裕王基本見不到父親嘉靖皇帝。又一次,裕王家的俸祿好久沒有發放了,王府快揭不開鍋了。裕王不得不讓人給嚴世蕃送去1500兩銀子,這樣俸祿才得以發下來。嚴世蕃很得意,到處和人說,連皇子都要給我送銀子,而且說朝廷沒有我嚴家富有。

    裕王上臺後,嚴世蕃已經被處死,嚴嵩不久也死了,裕王在修明世宗實錄時,把嚴嵩父子的貪贓枉法寫的比較清楚,也算是給了嚴嵩父子這兩個奸臣下了歷史定論。後來清朝修的明史將嚴嵩列為明朝六大奸臣之一,也算惡有惡報。

  • 9 # 少雄54124356

    為了實際的工作,就好比說在一個公司裡,大老闆沒有以後,二老闆未必能用好大老闆留下的員工,他們還會經常搬出大老闆來壓制二老闆,還有就是政治理想不一樣,這個恐怕是主要原因

  • 10 # 風雪夢不逝

    要說朱載垕能成為儲君,這其中有一定運氣的成分。朱載垕2歲之時就成為了裕王,等到朱載垕長大了, 其母親杜康妃卻失寵了,這樣看來,朱載垕離儲君、離皇位可是有十萬八千里之遠呢。可誰曾想,朱載垕時來運轉,他的大哥朱載基在出生沒多久就夭亡了、二哥朱載壡被冊封太子不久,也病逝了。此時,朱載垕已位列裕王多年,現在又成為了長子。 理所當然,朱載垕被定為了大明朝的接班人。

    這個接班人其實並不好做,裕王的上面是乾綱獨斷的老爺子嘉靖,下面是群臣百官,夾在中間的感覺可想而知。而且,明朝的文官集團都有種執拗的性格,動不動就彈劾,死諫。朱載垕在兩股勢力之間,既無法置身事外,也無法與他們抗衡。更可怕的是,之後,大奸臣嚴嵩上臺 了。嚴嵩是“青詞宰相”,一肚子的文采用來替皇帝寫“青詞”,而且,嚴嵩也是嘉靖皇帝的錢袋子,嘉靖每次大興土木,嚴嵩都能一一滿足。嚴嵩這位首輔, 執權柄二十餘年,他的後面站著的一直都是嘉靖。 既然如此,裕王為什麼執意與徐階、高拱、張居正等清流連成一線,參與倒嚴呢?

    其一、既然無法置身事外,裕王也就只能參與其中了,這是朝堂政局平衡的需要,也是嘉靖皇帝的意思。嘉靖雖然放任嚴嵩胡來,其意思很明確,就是利用嚴嵩對付清流。因為在嘉靖皇帝的眼中,無論是“長江”還是“黃河”,只要誰氾濫成災,他都要去治理。 起初,大明朝堂文官清流勢力強大,無法制衡,嘉靖便啟用了嚴嵩。嚴嵩不僅能替皇帝辦事,搞錢,而且他能對付那群冥頑不化的言官,清流。嚴黨與清流對峙,嘉靖居中掌控全域性,這就是嘉靖的算盤。後來,嚴嵩借勢越坐越大,他殘害忠良,結黨營私,不少清流名士皆死於其手,如楊繼盛,沈煉等。嘉靖會怎麼辦呢,嘉靖定會扶持裕王,讓裕王與清流多走動走動,當裕王與清流連成一線時,嚴嵩也會忌憚三分。朝堂的局勢也就平衡了。

    其二、裕王就藩多年, 深知民間疾苦,對嚴嵩等人禍國害民、損公肥己的行為早就看不下去了,他只會選擇與嚴嵩對立。歷史上的隆慶皇帝朱載垕雖然有點好色,但為政相當不錯。他勤儉愛民,寬仁為懷,發展經濟,穩定邊陲,是一位明主。而嚴嵩父子卻是驕奢淫逸,為了搞錢,可謂無所不用其極。這樣的人,本來就與裕王的性格衝突,裕王勢必要與他們鬥一鬥。

  • 11 # 布夫舟

    權力這個東西是非常複雜的。《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有句話說得非常的好,朝廷也就幾處宮殿,幾個衙門,飯還是要分鍋吃的。

    什麼意思的呢?通俗的說就是朝廷的權力實際上也就是來自於幾個重要的機構。無論嚴嵩、還是徐階、都各有各的勢力範圍。

    裕王是既定的接班人,這是事實。但是裕王哪怕真的繼承了大統,他的權力也要靠他自己一步步的爭取,扶持自己的勢力上臺,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一言九鼎。

    很多人會說皇帝不是想殺誰就殺誰嗎?

    這的確不假。可問題在於過去的官僚集團並不是一個人。比方說嚴嵩,他手底下是有著眾多的黨羽的。

    貿然將嚴嵩殺掉,他這些黨羽還在,根本不可能徹底的解決他們。這些人不可能真正聽皇帝的,因為他們這些人並不是皇帝帶出來的。

    明朝的大臣可和明朝的太監不一樣,太監的權力是完全依附於皇帝的,可是大臣的權力並不是。

    這也是為什麼呂芳會費盡心機的去投靠裕王,因為他們這些太監完全依賴於皇帝。

    大臣如果得罪了皇帝,大不了不做這個官了。辭了官,他們回到了家鄉,照樣是一方相當當的人物。

    這也是為什麼嚴嵩嚴世蕃父子明知道裕王是既定的接班人,仍然要跟著嘉靖,和裕王這些人爭鬥的根本原因。

    如果嚴嵩鬥倒裕王身邊的這些人,嚴嵩在朝廷的權力將無人能及。

    哪怕後來裕王上臺了,他也奈何不了嚴嵩的。因為歷朝歷代都有權臣出現,以裕王的個人能力,單憑他一個人,是鬥不倒嚴嵩的。

    後來的張居正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在張居正掌權期間,張居正得到李太后和馮保的支援,朝廷之中又多是自己的勢力,萬曆皇帝實際上是做不了主的。

    所以裕王也是會參與倒嚴,這樣他才能夠有一批自己的人。

    無論徐階、高拱、還是張居正,他們此刻都是裕王的人。沒有這些人的支援,裕王將來上了臺,他也不過是個孤家寡人。

    裕王和嘉靖不一樣,裕王性格軟弱,能力不行。

    他是需要大臣扶持才能夠坐穩皇位的。

    不像嘉靖,一個人能夠把滿朝大臣玩弄於股掌之間。

    對於這一點,嘉靖是心知肚明的。

    所以裕王參與倒嚴,一方面也是嘉靖提前為他繼位佈局。

    從嘉靖去世之前和裕王之間的對話就能夠看出來,嘉靖是提前部過局的。

    雖然表面上嘉靖對裕王非常冷淡,但是嘉靖是真的考慮過將來誰輔佐裕王的。

    所以徐階、高拱、張居正能在裕王身邊也是這個原因。

    為什麼嚴世蕃多次想鬥倒這些人,而最後功敗垂成?

    原因就是這些人是嘉靖要用的,沒人搬得倒。

  • 12 # 0又土又木0

    嘉靖皇帝晚年重金屬中毒,時而瘋癲,時而精明,嘉靖皇帝的位子就不是從他爹手裡來的,嚴嵩要是把嚴嵩要是弄死了張居正,高拱他們,裕王死了都有可能,明朝皇帝死因大多蹊蹺,一個成天打仗騎馬的皇帝,落個水就風寒死了,而且死前要求換太醫!

  • 13 # 站烽

    裕王前面兩個太子都掛了,嚴黨權勢熏天,要辦獨善其身的太子沒啥難度。而且嘉靖作為丹藥皇帝,真的一直燒國本求長生未必得,但把大明朝在生前燒垮也沒難度。

    就算裕王能登大位,也需要戰績來維持皇權。嘉靖帝本人一湖北荊門鍾祥娃,靠磕豬肉蟠龍菜(估計是吃不起魚糕)加血加速坐囚車當上皇帝,後來還是靠大禮議之爭,把文官全得罪,把朝政搞得烏煙瘴氣才換來一點煉丹的權利。現在臭名昭著的嚴黨擺在裕王面前,送金送經驗,沒有比踩著嚴黨登基更合適的了。

  • 14 # 趣談國史

    這個問題要從裕王和嘉靖皇帝兩個角度來回答。

    從裕王的角度,他之所以參與倒嚴嵩,一是為了江山社稷、天下蒼生;二是為了提前佈局,順利繼位。

    嚴嵩擔任內閣首輔二十餘年,把持吏部,他提拔的門生故吏遍佈天下。這些人,貪墨無度,像蛀蟲一樣啃齧著大明江山,導致大明國庫空虛,天怨人怒。上到清流,下到黎民,無不對嚴嵩黨羽恨之入骨。

    作為嘉靖的繼承人,裕王當然不希望接手一個破敗的爛攤子。因此他希望拿掉嚴嵩,修復山河。

    以上算是公心。

    從私心來說,嚴嵩樹大根深,在朝廷中的關係盤根錯節。朝廷派人去江南收鹽稅,別人只能收150萬兩,可嚴嵩的人卻能收300多萬兩(實際上是收了500多萬兩,那200萬兩被嚴嵩一派貪墨了)。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那都是嚴嵩的人。他們從中掣肘,你就收不到銀子;他們願意配合,你就能受到銀子。

    基於此,裕王要想順利繼位,並且在繼位後有所作為,必須事先佈局,拿掉嚴嵩的人,楔入自己的人。為了這個目標,必須要對付嚴嵩。

    從嘉靖皇帝的角度,他預設裕王倒嚴,一是為了控制嚴嵩,二是為了牽制裕王。

    嘉靖皇帝的帝王心術很深,深到有點恐怖。他用嚴嵩,是因為嚴嵩順手,還能替他辦事。但他對於嚴嵩一派的貪墨是心知肚明的。他說過,他拿八,嚴嵩他們拿二,他可以接受;嚴嵩拿三,他拿七,他也忍了。

    但是,嚴嵩父子太過分的話,嘉靖必須有實力幹掉他們。這就需要給嚴嵩立一個強大的對立面。

    這個對立面,就是裕王和閣臣徐階、高拱、張居正他們。嘉靖明知道裕王的師傅徐階等人和嚴嵩對抗,為何偏要讓他們進入內閣?這份用心非常明顯。

    然而,對於自己的親兒子裕王,嘉靖也並非完全放心。舉個簡單例子,嘉靖的貼身大太監呂芳,只因為和裕王走得太近,就引起嘉靖的猜忌;而後來的太監陳洪,也曾因為親近裕王而受到嘉靖訓斥。

    嘉靖的心思很清楚,只要他活著,所有人頭頂上只能有他這一片天。

    讓裕王他們和嚴嵩鬥,嘉靖坐在中間,就可以保證大明朝只有他這一片天。

  • 15 # 豫郡王

    宮廷劇中,皇權是至高無上,只要坐到那個位置就擁有無上的威嚴和權利。事實要遠比劇中複雜,表面上看那些朝堂的官員個個在皇帝面前三呼萬歲、誠惶誠恐的,其實他們真心忠誠於皇帝、害怕皇帝的很少。大都各懷鬼胎,打著自己的小算盤。他們大都以自身的利益為出發點,在朝堂中結成各種同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拉幫結派、結黨營私。在他們眼中,他們團體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君王及百姓的利益。

    歷史上很多皇帝曾主導過改革或變法,但大都以失敗告終。失敗的原因基本都是觸動了某一階層或某一團體的利益,導致他們在朝堂上的代言人聯合起來跟皇帝作對,對變法進行百般阻撓和破壞,最終改革草草收場。歷代君王都很痛恨大臣結黨營私,但卻無法根除這個弊端,畢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利益驅使就有人鋌而走險無視法紀。作為君王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朝堂上培養自己的勢力,藉以打壓或平衡那些陽奉陰違的朋黨,這樣君王才有話語權。否則,輕則大權旁落淪為傀儡,重則丟失性命。

    裕王參與倒嚴,一則嚴嵩父子結黨營私、把控朝政二十餘年,樹大根深、朋黨遍天下,他對皇權產生了威脅。雖然他是父親用來平衡其他勢力的一個棋子,但裕王深知自己道行還淺,將來駕馭不了父親的這顆棋子。如果等到自己登基再去動嚴嵩父子,可能會引發動亂 ,裕王自己也沒把握。 所以最好的策略是:在父親還在位時除掉他。有嘉靖在,嚴嵩父子不敢妄動。

    其二,可以藉此機會拉攏朝堂中的清流勢力,培養自己的心腹,讓他們為自己所用。這就為登基後主宰朝堂,掃清了障礙。

  • 16 # 溫讀

    在大明王朝1566中,裕王的所作所為相信令很多人都感到不解,他的大哥出生沒多久就去世了,而二哥雖然被冊封為了太子,但是太子的位置還沒捂熱呢,就去世了。裕王二歲的時候就被冊封為王了,所以無論是太子之位還是皇位,按理說此時都應該離他不遠了,這個時候裕王已經是既定的接班人了,大明王朝很快就是他的了,但是他卻還要冒險參與倒嚴鬥爭,這究竟是為何呢?

    首先,裕王早晚是要當皇帝的,但是中途會不會發生什麼意外誰也不能夠得知,所以裕王的內心還是比較忐忑的!畢竟如今嘉靖還在呢,文武百官也不是吃素的,要是自己做錯了什麼事情,說不定下場仍然會非常慘。自古以來,朝堂上的權力都是要加以分散的,大臣們手中都擁有不同的權力,並且他們的勢力也是相對分散的!裕王若是每天沒有什麼作為,任憑當下的局勢發展,然後一步一步的登上皇位的話,這樣得來的權力,握在手中也會感到忐忑不安的,因此他要做的就是靠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的壯大自己的勢力!

    裕王的所作所為是透過深思熟慮的,所以他才與嚴嵩父子站在了不同的一條船上,嚴嵩父子的勢力逐漸壯大,並且把持朝政20多年!裕王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他知道如今朝堂上的穩定只是假象,自己的勢力雖然也在逐漸變大,但是嚴嵩父子早晚有一天會威脅到自己。如今父親還在世,因此嚴嵩父子不敢有什麼大的動作,若是有一天自己繼承了皇位的話,嚴嵩父子就會依靠手中的勢力發起動亂,所以他要趁嘉靖還未駕崩之前趕緊除掉他們。

    而且,如果嘉靖的兒子和嘉靖最寵愛和信任的大臣站在同一條船上,那最不安的就是高高在上的嘉靖皇帝了。只要嘉靖不死,裕王也好,嚴嵩也好都只不過是棋盤上的棋子而已,自古以來帝王最喜歡使用的不就是制衡術嗎?利用嚴嵩一黨,不僅可以為自己煉丹花錢買單,他嘉靖的白手套而已,更是可以制衡太子黨一家獨大。

    裕王冒險倒嚴,一方面是為今後做打算,讓自己登基之後能夠走得更順暢一些!皇帝之位自古以來就誘惑了很多的人,當上皇帝的人都不想在這個位置上默默無聞,而裕王自然也不例外。他若是能夠在當上皇帝之前,就除掉這些結黨營私的人的話,那麼他就會受到別人的擁戴,並且自己的父親也會高看他的。嘉靖雖然表面上不說什麼,其實他心裡面什麼都知道,裕王自然也明白父親的心思,所以他才會選擇默默的和徐階倒嚴!嚴氏父子本就不知道什麼好人,這種奸臣被扳倒了之後,對國家對百姓都是好事,無論嘉靖的心裡高不高興,他都絕對不會怪罪裕王的!

    嘉靖在位期間朝堂之上是烏煙瘴氣的,權臣之間相互鬥爭,大大小小的官員都貪汙腐敗。而嚴嵩擔任的是內閣首府,很多在朝廷當官的人都是他的門生,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貪婪!嚴嵩的門生們就像是蝗蟲一般,啃食著大明江山,讓百姓們的生活越來越差。裕王是要繼承皇位之人,所以他自然不希望今後國家還是這番景象,他也知道若是想要安穩的坐上皇位的話,那麼就必須先把嚴嵩給解決掉。裕王當上了皇帝之後,他的名聲要比自己的父親更加的響亮,朝廷之上清官越來越多了,這一切都要歸功於裕王冒險倒嚴!有人說,如果裕王不這麼做的話,也許江山還沒交到他的手中,就被他人奪了去了。嘉靖整日煉丹,想靠他拯救這個江山根本就不可能,更何況如果沒有裕王的話,嘉靖又怎麼能夠安心的躲起來煉丹呢。

    嚴嵩也是一個明白人,他知道自己一旦和裕王成了對手,那麼就很有可能難逃一死。這兩個人的鬥爭一旦開始不分出個你死我活,是絕對不可能結束的。裕王和嚴嵩黨鬥了很長時間,在鬥爭的過程當中,雙方誰也不讓誰,而且積怨也越來越深。站在裕王身邊的人大多都是在政治上被打壓的,這些人集結在了一起擁有了無限的潛力。

  • 17 # 日常刷下線

    是高拱,徐階,張居正給嘉靖和裕王設的套。這也是他們最成功和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基礎,由於嘉靖信奉二龍不相見的怪論,父子沒有見面的機會。被高拱等人利用,他們要做的就是給裕王營造危機感,並且深度與裕王繫結。讓裕王活在隨時可能被嘉靖廢掉的陰影裡。對於嘉靖來說他積極的維護裕王間接就成了高拱黨徒的保護傘。只要有人對其黨羽出手他們會先透過裕王說有人要顛覆太子,對付我們就是對付太子,縱觀整個故事嚴嵩黨羽真正想剷除的並不是太子裕王而是高拱等人。到了最後,嘉靖要死了,趙貞吉給嘉靖送了一個不救浙江的死鷹,這時嘉靖曾經在過年的時候留下嚴嵩父子問了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但是究竟談了什麼電視劇裡沒有演,估計這時嘉靖徹底明白了高拱等人玩的花活。但是為時已晚,只能徹底處理嚴黨,這才有了那封奇怪的遺詔,賢則用不賢則廢。

  • 18 # 楊角風發作

    其實不是嚴嵩跟裕王鬥,而是裕王要跟嚴嵩鬥,且不得不鬥!

    在《大明王朝1566》中,嚴黨的最終滅亡,其導火索就是嚴嵩指出了張三丰血經有假,嘉靖帝大呼“欺天了”。

    這個“欺”字意義深廣,既可以理解成裕王的欺騙、欺瞞,也可以理解成嚴嵩的欺負、欺壓。這個“天”字同樣意義深廣,既可以理解成上天,也可以理解成嘉靖帝。

    總而言之一句話,嚴嵩這次玩過了,不上賀表,還直接攻擊裕王是欺君。這個勢頭壓到了裕王頭上,更是不把上天放在眼裡,嘉靖帝又豈能容他?

    但是有一個問題值得大家思考,嚴嵩又不是傻子,為什麼明明知道裕王是下一任皇上,還要跟他作對呢

    一、

    在《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帝是不近女色的,甚至見不到一個宮女和皇后。

    這樣就會給人們造成一個錯覺,那就是劇中嘉靖帝為什麼只有一個兒子,是不是他不好那事呢?

    其實不然,第85期我們就講過,嘉靖帝還是相當好S的,甚至他的三任皇后,一個比一個死得慘。後來因為他過於變態,最終導致了宮女暴動,差點沒勒死他,從此之後,他就搬離了皇宮,一心修道了。

    也就是說,嘉靖帝並不是僅僅有裕王這麼一個兒子,他也曾立過太子朱載壡,只不過後來在嘉靖二十八年去世了。

    而跟裕王同歲的還有一個王,叫景王,此時他不在京城,而這個景王,才是嚴嵩曾經靠攏的物件。而這些內容,在劇中並沒有體現,所以,嚴嵩跟裕王不對付,也就顯得有點滑稽了。

    但嚴嵩不能向裕王靠攏,究其原因還在於嘉靖帝的帝王之術,皇權之下,哪有你靠邊站的選項?

    在劇中,嘉靖帝駕崩之前,他曾經跟裕王講過這麼一句話:

    “朕御極四十五年,從來是一個人獨治,你太弱,沒這個本事!”

    隨後,裕王反問嘉靖帝,大明朝,到底誰才是真正的賢臣?

    嘉靖帝一句話點了題:

    “沒有真正的賢臣,賢與不賢有時候也由不得他們,看清楚了,賢時便用,不賢便黜!”

    二、

    嘉靖帝的這句話,就很好地概括了嚴嵩的一生:

    首先我們要明白,嚴嵩所在的角色是什麼,真的像表明上看到的那樣是內閣首輔嗎?

    當然不是這麼簡單,其實劇情走到這裡,大家想必也清楚了,大明朝真正的問題在哪?就在於大明朝日益枯竭的財政,滿足不了嘉靖帝日益增長的慾望。

    而他的這種慾望是以侵吞國家財產為手段,已到達自己修仙的目的。

    有了這個前提,我們就很好理解,劇中的三派,也就是以裕王為首的清流、以嚴嵩為首的嚴黨、以嘉靖帝為首的宮裡,三者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

    這個問題是誰發現的呢?

    其實很多人都清楚,只是沒有人指出來而已,而這個弊端最終還是由海瑞講出來的:

    “自陛下登基初年,亦有之而未甚也,今賦役增常,萬方則效……天下因即陛下……曰:嘉靖嘉靖,言家皆淨而無財用也,天下之人不值陛下久矣。”

    甚至海瑞更是直指問題根源,那就是嘉靖帝家國不分,以國庫為私庫,用全民的財力來供自己揮霍,這才是根源所在!

    懂了這一點,也就明白嚴嵩為什麼被軟禁在家,他會衝嚴世蕃大喊,不僅是皇上離不開你爹:

    “大明朝也離不開你爹!”

    三、

    也就是說,嘉靖帝要想實現把國庫的錢,掏進自家的腰包,其實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因為這是兩套系統在運轉,一套是宮裡的系統,包括司禮監啊、巾帽局啊、針織局啊等等。這一類屬於嘉靖帝的皇家產業,裡面工作的人員也以“奴婢”自稱,這類人只效忠於皇上,不過問政事。

    另一套系統,是國家執行系統,是以內閣為首,以及所管轄的六部,以及各級地方衙門。其實他們的職責是在嘉靖帝的帶領之下,實現對國家的控制,按照海瑞的說法,這叫“君臣共治”。這類人,並不僅僅效忠於皇上,更是要跟皇上抗爭,以便更好的管理和服務天下人。

    這裡面就有矛盾了,一方面要服務天下蒼生,比如嚴嵩倒臺之後,徐階做的財政預算,就包括安撫災民,發放俸祿,抗擊韃子等等。可是嘉靖帝也想從中拿錢,從百姓手中拿錢出來,怎麼辦?

    這就顯得嚴嵩的重要性了,為什麼他在雨中跟嚴世蕃大吼:

    “在這個世上,只有皇上能呼風喚雨,也只有你爹能遮風擋雨。”

    是啊,他為什麼能遮風擋雨?

    說白了,他就是替嘉靖帝背鍋的,只有他才能做這個惡人。

    而裕王,是要接班的,他當然不能當惡人,而且為了統治的正當性,他更是要站在人民的一邊。所以,他跟嚴嵩,有著難以調和的矛盾,只要嚴嵩替嘉靖帝背一天的鍋,他們就一天也站不到一塊去。

    四、

    嚴嵩之所以做首輔二十年而不倒,就在於他在滿足嘉靖帝慾望的同時,也能鎮得住下面。

    不要覺得什麼楊繼盛啊,沈煉啊,周雲逸啊,戌午三子,越中四諫,這些人的死貌似記到了嚴嵩頭上。實際上,何嘗不是他們在跟嘉靖帝爭辯,而嘉靖帝又巧妙地把矛盾移到了嚴嵩頭上。

    這就是他所謂的賢臣,等到嚴嵩再也扛不住了,再也背不了鍋了,那就是不賢,需要罷黜了。

    而嚴嵩從“賢”往“不賢”的演變,正是嘉靖帝把權力和矛盾往下一代培養的過程:

    嚴嵩當權這麼多年,相安無事,為什麼到了他快老了,徐階啊,張居正啊,高拱啊,都蹦出來了?

    這就是嘉靖帝給裕王準備的一套班子,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嚴嵩註定只能跟著嘉靖帝這條船走到黑。嘉靖帝允許馮保去裕王府,狠心趕走呂芳,提用陳洪,就是為後來的馮保幹掉陳洪,給裕王鋪路。

    後來徐階頂替嚴嵩當首輔,顯然沒有嚴嵩手段高明,也是跟嘉靖帝討價還價,使得大明朝的銀子在國庫和私庫之間流淌。而張居正和高拱,毅然決然,把炮口又對準了徐階,而徐階下臺後,下一任首輔,同樣經歷他們的遭遇。

    說了這麼多,只是表明一個問題,嚴嵩選擇了當內閣首輔,在享受榮華富貴的同時,自然就註定了不能跟裕王同心。不是他不想,而是不能,跟裕王走得近,等不到裕王即位,他就先被嘉靖帝幹掉了。

    記住一點,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派別,在嘉靖帝下面當官受委屈的,自然只能把希望寄託到下一任皇上身上。而受寵的,就像嚴嵩這一類人,自從一開始上了這條船,那就永遠掉不了頭了,他能做的無外乎再行駛地久一些。

    就像嚴世蕃聽從嚴嵩的安排,做最後的努力,給胡宗憲寫信一樣:

    “望吾弟體朝廷大局,暫休兵歇戰,以解國庫不繼之難。”

    因為他知道,倭寇可以剿,但不能全剿啊,畢竟倭寇被剿滅之際,也是嚴黨要倒臺之時啊。

  • 19 # 每日一段歷史

    最是無情帝王家,鬥而不破,雙方都能自保。

    嘉靖四十四年之前,裕王朱載垕還不是唯一的帝位繼承人,何況就算他是太子又怎麼樣?嚴嵩是什麼角色,是內閣首輔,百官之首,如果太子跟內閣首輔尿到了一壺,對嘉靖來說又意味著什麼?

    讓歷史來回答這個問題。

    雍正王朝中,康熙在廢太子後下旨讓百官舉薦太子,結果大學士馬齊,佟國維等八爺黨迫不及待地跳出來舉薦八阿哥,這一昏招直接導致八阿哥在奪嫡之爭中out。

    康熙這一招就是在釣魚,是在試探坑太子的幕後黑手,也是在尋找兒子中間對自己權力威脅最大的人。然後,八爺黨成了炮灰。

    唐大中十年,宰相裴休上書唐宣宗請立太子,結果宣宗很不高興地說:若立太子,則朕遂為閒人。

    呵呵,朕還沒死,你就迫不及待地要當定策元勳了?

    這話裡的寒意嚇得裴大人再也不敢提立太子的事。

    對皇帝來說,唯有權力不可與人分享!

    所以說,裕王和嚴嵩必須鬥,還不能把一方鬥死,否則活著的一方會很難受。不僅裕王不可能接受嚴嵩的投靠,嚴嵩也不可能跟裕王走得太近,因為二人只有一個老闆,就是嘉靖,如果公司裡兩個最大的部門經理結成了一黨,他們要麼是開新公司,要麼是開新公司之前被老闆幹掉。

    嘉靖二十七年,首輔夏言和三邊總督曾銑就是因為“貌似”走得太近,觸了嘉靖的忌諱,兩個人一起丟了腦袋。

    裕王的野心是,他做皇帝之後要收拾人心。即使海瑞不上書,他也知道天下臣民不鳥他老子很久了:任用奸臣,崇通道教,奢侈無度,濫用民力,把大明朝搞得烏煙瘴氣。

    如果不搞嚴嵩,等於拿著擴音器向天下宣佈:我老子是混蛋,我也是。

    和嚴嵩作對,還可以給天下一個交代:嚴嵩是混蛋,我老子是被嚴嵩矇蔽的,他不是混蛋,我更不是。

    《蘇綽答宇文泰》中宇文泰問蘇綽:國何以立?蘇綽答:具官。宇文泰又問:如何具官?蘇綽又答:用貪官,反貪官。這就是帝王心術!貪官的價值就是給皇帝背鍋。貪汙的錢最後是皇帝的,貪官不僅是背鍋的,完事之後還要被皇帝拿去當替罪羊。

    嘉靖四十四年,景王朱載圳去世,裕王成為嘉靖在世上唯一的兒子,這時嚴嵩的存在,其實從各方面來說都已經沒有意義了,所以這事沒等裕王繼位後處理,嘉靖就自己動手把嚴嵩打發去鄉下討飯了。

  • 20 # 週週說古今

    很多人表示該劇比較燒腦,許多細節看不透,卻又越品越有味道。其實要看懂該劇,個人認為得釐清幾條人物主線。

    《大明王朝1566》又名“嘉靖與海瑞”,自然,該劇的主線是嘉靖皇帝與海瑞的矛盾與博弈,這是該劇的核心也是最大的明線。嘉靖皇帝二十年不上朝,專心修道,卻對朝局洞若觀火,掌控自如,就是典型的治國不在行,弄權卻是一等一的高手!嘉靖代表的是封建君主自私、霸道、偽善的一面。反觀海瑞呢?海瑞,又名海筆架、海鋼鋒,是劇中唯一一個不畏強權,敢於站出來為民請命的大清官,大錚官!海瑞代表的是公理與正義,典型的光明勢力。但是該劇之所以吸引人,我覺得不在於嘉靖與海瑞這條明線,而是另外幾條暗線的博弈。

    這個暗線就是以裕王為代表的清流派和以嚴嵩為代表的所謂嚴黨。其實裕王也好,嚴嵩也好,都是嘉靖皇帝忠實的一份子,代表了嘉靖身上既要面子又要裡子的一面。具體說,裕王、徐階、高拱、張居正等清流派代表的是所謂執政主流,他們要維持政權的平穩持續,要保證表面上的公平正義。之所以叫表面上,因為他們骨子裡的出發點還是維持皇權,而不是老百姓的權利。比如,嚴黨在浙江毀堤淹田之後,清流不但沒有積極賑災反而想讓事態擴大,為了扳倒嚴黨,餓死老百姓也在所不惜。這些人與海瑞是有本質區別的,他們是大明朝的清流,而不是老百姓的清流。而嚴黨則代表的是嘉靖的私利。嘉靖皇帝要修道煉丹,要蓋道場館舍,這都是很花錢的專案。這些錢嘉靖一個人出不了,要從國庫裡掏,所以鬧下了巨大虧空。嘉靖皇帝折騰出來的爛攤子都需要嚴黨來收拾。所以嚴嵩說“皇上掀起的風雨,都是我在遮擋”。簡單說,嚴嵩就是嘉靖的背鍋俠,他不是大明朝的宰相,而是嘉靖一個人的宰相。如果說清流派和嚴黨之間還有一類人物的話,那就是呂方為代表的宮裡人,他們是嘉靖的眼、耳、口、鼻、手,依附於皇權,同時也是皇權的代理人。清流、嚴黨和宮裡人,這三條暗線相互交織,相互決力,就構成了《大明王朝1566》一書真正的看點。

    釐清了三條暗線的本質,要回答題主的問題就不難了。嚴嵩問嚴世蕃裕王是誰的兒子?實質上是在提醒嚴世蕃要懂得及時收手,要知進退。把事情做絕了不符合嘉靖皇上的本意,他要的是左右制約,既要嚴黨給他搞裡子,又要清流為他維護面子。為了面子傷了裡子固然不對,但是為了裡子完全不顧面子也不符合嘉靖的意志。因為那畢竟關係著民意,關係著國本和大明朝的千秋萬代。所以,當有人打著織造局的牌子去災區買地時,嘉靖就龍顏震怒了。不僅震怒,還說了一句十分驚心動魄的話:“上天把九州萬方交給了朕,朕是天子,也就是萬民的君父。現在朕拿著錢去賤買子民的田地了。朕真要是這樣的天子,天厭之!真要是這樣的君父,萬民棄之!““朕將內閣都交給了你們,你們落下了這麼大的虧空!為了替你們補虧空,朕也同意了你們去改稻為桑。如果你們現在要把虧空的賬都算到朕的頭上,朕這個位子乾脆讓給你們來坐!”驚不驚悚?刺不刺激?皇帝老兒說要讓位給他們,嚴嵩父子立時嚇得面如死灰,腳跟發軟了。這當然是嘉靖的氣話,但其實質就是要讓嚴黨不要太過分了,如果打破面子和裡子的平衡,就必然會遭殃!

    本屬於嚴黨一派的胡宗憲,之所以要直接給嘉靖上書,之所以要跟嚴世蕃對著幹,就是因為看到嚴世蕃在浙江的行為已經打破面子和裡子的平衡,預感到已經超出嘉靖皇帝的忍耐極限而採取的不得已的行為。胡宗憲為的不是跟嚴黨搞切割,更不是嚴世蕃認為的腳踏兩隻船。他的行為恰恰是保護嚴黨,試圖把嚴黨拉回正常的軌道。所以,嘉靖評價胡宗憲,“你這個人有兩點朕還是知道的,一是識大體顧大局,二是肯實心用事。”所謂識大體顧大局就是說他懂得做事的尺度,而非嚴世蕃那樣的不知進退。但是這個道理,嚴世蕃至死都沒有明白,所以後來又弄出了以織造局名義賤買民田的事,這不僅是打破面子和裡子的平衡,簡直是“往皇上臉上潑髒水”了。自這一刻起,嚴黨倒臺就已經註定,或早或晚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心臟不好,應該在飲食注意什麼?哪些運動對可以鍛鍊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