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林知青
-
2 # 不沉的經遠
張飛在閬中可不是閒置,而是閬中這個位置非常重要,只有張飛這種能力強,劉備又信任的人才能坐鎮。
在劉備奪取益州以後,張飛就出任巴西太守,坐鎮閬中。而在劉備擊敗曹操,佔領漢中以後,原本大家都認為張飛會出任漢中太守。結果劉備卻讓魏延駐守漢中,張飛繼續留在閬中。
很多人認為劉備把張飛留在閬中而不是漢中,是認為張飛性子暴躁,劉備不敢讓他鎮守漢中這樣的邊境要地,其實這個看法並不準確。讓魏延鎮守漢中,確實是對魏延的提拔。但是讓張飛留在閬中,可不是劉備不放心他。
在劉備剛奪取益州的時候,巴西緊鄰漢中,也是邊境要地。如果劉備真的對張飛不放心,就不會讓他鎮守巴西。而張飛在巴西任上也沒讓劉備失望,擊敗了曹操手下的大將張郃,穩定了益州局勢。實際上劉備正是對張飛非常信賴,所以才會讓他繼續留守巴西。
閬中北鄰漢中,向東順江而下可達益州的東面門戶江州,而西南就是蜀漢的政治中心成都。在這裡無論是曹魏進攻漢中還是荊州有變,甚至是成都發生內亂,從閬中出發都很方便。
很明顯,閬中的蜀軍是蜀漢的救火隊,其重要性遠遠超過了漢中。張飛和魏延相比,張飛成名已久,素有萬人敵之稱,還擊敗過張郃這樣的名將,是三國時期頂尖的軍事指揮人才之一。而且他跟隨劉備時間長,忠心耿耿。自然是留守閬中的最佳人選。
所以劉備讓張飛鎮守閬中可不是什麼閒置,而是讓他承擔著重要的責任。
-
3 # 這個歷史很正
劉備把張飛放在閬中長達七年之久,我認為這正是劉備對張飛信任的一種表現。
可能有些人會想到一些陰謀論之類的東西,以為是劉備不信任張飛了等等,其實不是的在,真正讓劉備信任的人估計也就是關羽、張飛和趙雲等寥寥幾個人的。
我們知道劉備在奪取了漢中以後,自封為王,隨即也受封了跟隨劉備征戰天下的那一幫子追隨者,比如受封時,前、後、左、右四方位的將軍,關羽被封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由此可見張飛依舊時劉備的心腹大將。
而受封以後,關羽被派遣鎮守荊州和張飛確實鎮守閬中,我認為這恰恰是說明劉備信任張飛的一種表現。
閬中這個位置非常重要,因為他是在漢中的下面,也在蜀漢都城成都的上面,這就意味著張飛的閬中在劉備看來是一個可防守也可支援的地方。
當時的漢中是魏延在鎮守的,因為當時除了魏延確實沒有合適的人鎮守漢中了,張飛性情太過暴躁肯定是不能獨當一面的,再說如果把張飛和關羽都派出去了,那麼劉備的核心地區的力量就衰落了嗎,因此在這方面劉備肯定是求穩的。
從劉備的人物呼叫方面就大概可以看出劉備的戰略佈局了。
那就是以成都為中心,劉備坐鎮成都,以張飛的閬中地區為第二線,向上可接魏延的漢中,向東可連關羽的荊州,而且馬超所鎮守的臨沮恰好在張飛和關羽的中間。
由此可見,劉備的戰略佈局就是,劉備—張飛—關羽和魏延,蜀漢力量總共佈置了三層防線,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都是十分有利的。
-
4 # 羅賓說歷史
劉備自從離開荊州奪取西川后,就把荊州交給關羽來鎮守,荊州相當於劉備的起家之地,劉備集團大部分人也都出自荊州,這麼重要的地方交給關羽,不單是因為關羽的能力和威望很高,也反映出關羽在劉備心中的地位。而同為兄弟的張飛,在劉備奪下漢中後,卻沒有把漢中交給張飛鎮守,而是讓張飛去守閬中,據此很多人認為是張飛在劉備心中的地位不是很重要,所以才被放到閬中閒置。其實這麼理解是不對的,劉關張桃園結義,關係早就不是簡單的君臣關係,而是親如兄弟。劉備把閬中留給張飛鎮守,正是因為閬中的戰略地位及其重要,某些時候甚至會超過漢中,這種地方劉備不交給張飛,又能交給誰呢?所以這是一種重託,而不是閒置。
一、閬中雖然不靠近蜀魏交戰的第一線,但是戰略地位是極其重要的。從閬中走大路可以直達漢中,進可以對漢中進行快速增援,退可以成為保衛蜀國的第二道防線。從閬中走水路,順江而下可以直達江洲,從江洲可以東出阻止東吳的進攻。還有一點就是閬中距離成都也很近,萬一成都發生變故,張飛可率軍第一時間到達成都。這樣一個聯絡蜀國各個方向的心臟地帶,我想除了張飛,劉備也想不出有第二個人了,閬中有張飛鎮守,那劉備睡覺估計也踏實了。
二、閬中的地形也決定了它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蜀漢地處四川,多山川,在蜀中北部有一道巨大的山脈屏障,由劍門山脈和大巴山脈組成,從而把益州和北部隔離開來,這道屏障只有兩個入口,一個叫金牛道,一個叫米倉道。金牛道走劍門山脈這一邊,是益州與外界交通的主幹道。米倉道則走大巴山脈這一邊,而閬中位於米倉道這邊,是米倉道的樞紐關卡。可以說守住了劍閣和閬中,外敵是攻不到益州里面的。而米倉道因為走起來路途更近,在戰局突發的狀況下,走米倉道能達到奇襲的目的,所以閬中的重要性甚至超過了劍閣。
三、張飛是三國名將,讓張飛鎮守閬中還可以對曹魏的隴右地區造成非常大的壓力,讓曹魏不敢輕易進攻漢中,同時還可以出兵襲擾曹魏的武都,陰平等地區,持續減少曹魏對益州的壓力。
四、閬中歷史悠久,一直就是四川北部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是僅次於成都的蜀漢第二都城,如此重要的地方,劉備只能交給最信任的張飛來鎮守了。
透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閬中的重要性,劉備選擇張飛鎮守閬中,和選擇關羽鎮守荊州一樣,都是因為他們是劉備內心最信任的人。有張飛鎮守閬中,益州萬無一失。當然張飛在閬中也不是光搞軍事了,經濟文化上也有建樹哦,譬如我們現在都知道的四川有名的小吃-張飛牛肉,早就不單單是閬中的名片了,已成四川的文化名片了,也帶動了經濟的發展。
-
5 # 浮沉的歷史
在劉備消滅劉璋勢力的過程中,與諸葛亮、趙雲等人帶領軍隊從荊州加入作戰,由於劉備吸引了劉璋的主力軍隊,張飛打的基本上都是順風仗,沒有任何的難度。真正考驗張飛作戰能力就是漢中之戰附屬的武都爭奪戰,但這一戰張飛是慘敗而歸。劉備為了奪取漢中,派出由張飛、馬超和吳蘭等帶領軍隊去攻打漢中西北的武都郡策以應劉備攻打漢中,此戰張飛為軍隊主帥。但是由於張飛的大意,使得吳蘭帶領的軍隊遭到了魏軍的包圍,最終結果是吳蘭、雷銅、任夔等將領先後戰死,張飛被迫退出了武都郡。
這一次的失敗,使得劉備集團損失了數名戰將,軍隊也損失不小,出師不利影響很不好。張飛作為劉備的老部下,劉備也是不好處罰他,只能把張飛從戰場上撤了下來,讓他去駐守閬中。而在之後的漢中之戰中,也就沒有張飛參與的分了。自從武都之戰失敗後,張飛指揮作戰確實是不行再次暴露了出來。張飛被劉備雪藏了,劉備把漢中的防禦交給了後起之秀魏延,張飛則被始終安排在不那麼重要的閬中直到被部下殺害。
-
6 # 力敵萬人邢道榮
張飛是戰略預備隊,類似以前的五十四軍。如果漢中有戰事,漢中太守魏延頂住第一波,張飛支援,劉備從成都總動員。
順便說一句,曹操從漢中撤退時把人口遷走了,漢中養不了大部隊。
-
7 # 方圓論壇
劉備閒置張飛也並不是沒有道理。張飛雖然是從微末之間追隨劉備一步步發展壯大的。但事實上張飛能力確實有限,張飛勇武是不缺乏的,但綜合能力太差,隨著劉備勢力的膨脹,張飛的地位也隨之水漲船高,但隨著張飛的地位越來越高,但實際上張飛的所掌管的事物卻越來越少。一方面因為張飛的性格確實不適合執掌一方,畢竟衝鋒陷陣張飛是一把好手,但鎮守一方張飛就是一個禍患了。另一方面劉備之所以“閒置”張飛,很大程度上是害怕再次被張飛給坑了。
歷史上關羽和張飛這兩個最早追隨劉備的人,分別狠狠的坑劉備一次,從某些角度來看,他們二人對於劉備所造成的傷害是非常致命的。比如說早期,劉備漂泊多年,好不容易拿下了徐州一塊地盤。結果袁術看劉備不順眼了,所以派人來攻打徐州。劉備也不慣著袁術,直接出兵和袁術死磕。鎮守大後方的重任就交給了張飛。張飛是怎麼做的呢?他本身就知道劉備接手徐州導致徐州本土豪強很不爽,但劉備卻還肆意和徐州本土將領曹豹弄的關係十分僵硬。都已經到了兵戎相見的地步。結果就是徐州被呂布所奪,劉備辛辛苦苦那麼多年,一朝回到解放前。張飛把劉備坑的不輕。
張飛把劉備給坑的夠嗆,但劉備也說不出什麼。畢竟張飛鎮守徐州的命令是他下的。也怪不得別人。至於徐州丟失,丟都已經丟了,劉備也不能再責怪張飛了,畢竟劉備還需要張飛。所以劉備雖然沒有追究張飛的責任。但劉備內心之中早就對張飛給標上了不可擔當重任的標籤。所以在劉備漢中稱王之王,漢中太守這個如此重要的職位空缺時,本身所有人包括張飛都認為非自己莫屬。但結果出乎意料的是,劉備任命了魏延鎮守漢中。由此可見劉備一方面認為魏延比張飛強,另一方面前車之鑑確實讓劉備對張飛失望了。不敢委以重任。
話又說回來了,劉備對張飛沒有託付重任,和張飛自身性格也有很大問題。張飛為人性格暴躁,不管對士卒還是同僚都十分的野蠻,還經常無故毆打士卒。所以士卒對於張飛頗為怨恨,文物大臣對於張飛也沒有絲毫的親近感。劉備自然也知道張飛這一點,甚至劉備還勸過張飛,告訴他如果不改正的話,日後很可能會喪命於此。所以說,就衝著張飛這個性格,劉備都不可能託付重任給他。畢竟漢中對於蜀漢來說太重要了,劉備也不敢冒險。
-
8 # 上將噯福斯
典型的標題黨,但是很成功的吸引了我的注意。
此題目言過其實。
張飛始終是劉備最為倚重的將領之一,從始至終。不存在什麼閒置的問題。公元217年到——219年,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戰況十分激烈。張飛作為急先鋒全程參與了漢中之戰。217年,他先與馬超、雷銅、吳蘭等人攻打下辯,曹操派遣曹洪、曹休、曹真抵擋。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張飛屯兵固山,做出要截斷曹洪後方的樣子,但被曹休識破。曹洪在曹休的建議下,趁蜀軍兵力尚未集結之時襲擊吳蘭,雷銅、吳蘭等戰死。張飛、馬超見戰況不利,於是退走。
退到哪裡去了呢?史書中沒有交待,但是很明顯,張飛和馬超回到了劉備大軍之中。因為劉備此時已經決定全軍出動奪取漢中,張飛馬超肯定是增援劉備去了。
漢中之戰一直打了好幾年,到219年,以劉備勝利告終。劉備稱漢中王,封張飛為右將軍,假節。地位僅次於關羽。武將之中排名第二。
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后,封張飛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武將之中,排名第一,爵位已經超過了過世的關羽。司隸校尉這個官職更是了不得,可以彈劾百官,那不是開玩笑的。後來劉備駕崩,諸葛亮治理蜀國,除了丞相的職位,也兼職司隸校尉。可見其重要性。
同一年,正當劉備準備大舉東征的時候,徵召張飛率軍同行,結果 張飛突然被人刺殺。
認真梳理張飛的履歷,他一直在兢兢業業幫著劉備打天下,哪有什麼閒置七年?非要說張飛閒置,那也是從219年到221年兩年多的時間,但是這兩年不光是張飛閒著,整個蜀國都閒著。
因為漢中之戰的慘烈和孫權偷襲荊州造成的重大損失,蜀漢需要時間緩緩神,需要足夠的時間來恢復元氣。
所以從219年到221年,劉備張飛他們一直在積攢力量,準備復仇。根本不是什麼閒置。
至於說張飛被安排駐守閬中,似乎是被拋棄了。
其實,閬中是至關重要的戰略要地。它位於四川盆地的東北部,是成都平原的北大門,向北直達劍閣和陽平關,向南直通成都,向東順流而下直逼上庸三郡,向東南走水路很快就能到達江州和江陵。
如果漢中叛亂或者魏國佔領漢中,閬中的漢軍可以迅速增援漢中,或者直接堅守陽平關和劍閣。也可以退守成都。
如果劉備要東征孫權,張飛可以從閬中發兵,迅速到江州與劉備會合。
劉備把張飛放在閬中,用意極深,一般人豈能瞭解。
-
9 # 海納百川233699882
劉關張是蜀國的基石,關羽和張飛是劉備最信任的人,特別是張飛和劉備走的最近,張飛的兩個女兒都嫁給了劉禪都分別封為皇后。從這一點上看劉備在建立蜀國封自己為漢中王后怎麼也不會冷落張飛三弟。
劉關張三人一見傾心結為生死兄弟,從此開啟征戰天下的旅途。幾十年來不論是虎牢關、徐州、古城、新野、荊州、益州都活躍著張飛的身影,也正是因為他的活躍表現,劉備最終得以建立蜀漢。但是令人很費解的就是,為何後期劉備不僅沒讓他鎮守漢中,居然讓他閒置在閬中七年直至他死在那裡,這又是為何?
破疑還得從劉備在漢中擊敗曹操時說起,當時得到了荊州、益州的劉備終於有了和曹操抗衡的實力,曹操特意命夏侯淵領兵前去征討劉備,但夏侯淵在戰場上被劉備擊殺,劉備不僅贏得戰爭而且還奪得漢中。因為漢中地理位置極為重要,需要一名得力將領鎮守,此時大將關羽已經鎮守荊州,在眾人都以為這個位置非張飛莫屬的時候,劉備卻把魏延提拔為漢中太守,然後把張飛安置在閬中。當時張飛雖然不解,但還是領命上任,後來才知道劉備的苦心。
蜀漢的班底大多都是荊州人士,雖然目前奪得了益州,但根基不穩,底下勢力暗流湧動。當時曹操雖然在漢中被劉備擊敗,但是並沒傷筋動骨,而且曹魏也並沒有停止對蜀漢的滲透,而且大軍還在長安虎視眈眈,大有再次捲土再來的勢頭。而閬中這個位置雖然不是邊境,但這個地理位置對益州非常重要。在這裡往北走可以直達漢中,順江而下可以到達益州的東門江州。假如漢中再次受到攻擊時,張飛就可以很快做出反應,集結部隊北上支援,保住漢中。
再者,閬中這個位置也接近曹魏的隴右地區,張飛屯兵在這裡可以給隴右施加壓力,從這裡出兵就可以騷擾武都和陰平一帶的郡縣,秋收的時候還可以到曹魏地盤去割麥子。曹操清楚張飛的實力,所以他會分散兵力去駐守武都一帶位置,那就意味著別的地方會空虛,所以不難看出閬中這座城相當於一個蜀漢的軍事堡壘,可以支援任何地區作戰。劉備熟知張飛的性格不會違抗命令見死不救,歷史上有很多的戰列就是因為援兵不疾馳救援而導致戰爭的失敗。
後來關羽兵敗被殺,作為張飛的義兄,兩人幾十年感情深厚,每讓借酒消愁。在得到劉備要發兵征討東吳時張飛命令手下連夜趕製白盔白甲,此日啟程。但他的兩個手下張達、範強卻聽成連夜製作百套盔甲,覺得這個任務不可能完成,一定是張飛刁難他們,日後好處罰他倆。於是他倆趁著晚上張飛睡著的時候把張飛的腦袋割了以後投奔東吳去了,一代名將就此隕落。
《三國演義》對張飛的評價是有勇無謀,在蜀漢集團僅僅作為一個只會衝鋒陷陣的猛將,沒什麼頭腦。其實不然,張飛雖然暴躁,但粗中有細,不論劉備安排的什麼事情他都給辦理得井井有條,不然劉備也不會把閬中這麼重要的地區交給他,讓他作為蜀漢的快反部隊。並不是劉備懷疑他的能力而要閒置他。這一點很重要,也能看出劉備的戰略眼光的獨到之處。
-
10 # 文史不假
首先回答,張飛從來都沒有被劉備猜忌過,更沒有被閒置過。他駐紮在閬中,實在是劉備深謀遠慮的戰略舉措。
在219年,長期漂泊不定並且久居人下的劉備終於出頭,他在奪取漢中後自立為“漢中王”。以此作為標誌,蜀漢的實力達到了全盛狀態,既有雄兵數十萬,又有文臣武將鼎力輔佐,迫使曹魏和東吳都進行了戰略收縮。
緊接著,意氣風發的劉備將全部地盤和人馬進行了重新編列,劃分成了三個戰區。分別是第一戰區,由關羽統領駐守荊州重地,既要抵禦曹魏的東線,還要看住東吳,任務最重;第二戰區,由魏延統領駐紮於漢中,負責鎮守蜀漢的北大門,主要負責對曹魏的西線作戰;第三戰區,由張飛統領駐紮於閬中,是一支機動力量,進可支援第一戰區和第二戰區,退可拱衛成都。
本來,劉備計劃安排張飛統領第二戰區駐守漢中,但是經過仔細權衡,最終還是將張飛留在了後方。主要有兩個原因:
其一,魏延本身的實力不差,頗具統率能力,而且多次請纓拒曹。據《三國志》記載,魏延曾親立軍令狀:
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王拒之;若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王吞之。
其二,劉備顯然更相信張飛的能力和忠誠,留他在閬中統領機動力量更加合適。張飛勇武過人,是當世之名將,從黃巾起義爆發後就開始追隨劉備,已經建立了極其親密的關係。
而且,閬中雖不是魏、蜀、吳交戰的最前沿,但地理位置極其重要。蜀地山川縱橫,北有劍門山脈和大巴山脈將益州分割為南北,中間只有兩個入口連線,一個叫“金牛道”,到達成都稍遠;另一個叫“米倉道”,到達成都更近。而閬中,就位於米倉道這側,在戰局突發的情況下,走米倉道顯然更佳。
不過,人數不如天算,蜀漢的鼎盛時期非常短暫。隨著襄樊之戰的進行,關羽的第一戰區不僅北伐失利,而且損兵失地,全軍覆沒。
聞訊後,已經稱帝的劉備藉著這個由頭正準備發飆,親率張飛的第三戰區全部兵馬去東征孫權。結果,忙中出錯的張飛竟被自己的部將範強和張達合力所殺,令劉備痛惜不已。
劉備下旨將張飛厚葬於閬中當地,還追諡他為“漢桓侯”。之後,他親征孫權併發起了夷陵之戰,結果被初生牛犢陸遜所擊敗,含恨而死於白帝城。
劉備駕崩後,諸葛亮和李嚴輔佐劉禪登基。而張飛的長女和次女,都先後被後主劉嬋冊立為皇后。由此不難看出,劉、張兩家之間的關係非常親近,並沒有過閒置張飛的歷史。
而且,劉備還為張飛修建了“漢桓侯祠”以紀念他對於蜀漢政權的功績。今天,位於四川閬中市古城區西街的漢桓侯祠已經成為了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11 # 芋頭170900173
劉備實際是佈置了三個戰區,關羽的荊州戰區,劉封的上庸戰區,這兩個戰區實際上幾乎等於半獨立,有很大的自主權。魏延的漢中戰區,由於漢中民眾都被曹操搬走,漢中戰區實際是一個純軍區,獨立性遠低於荊州和上庸。魏延嗯地位也是遠低於關羽和劉封的。張飛沒有輪到主持任何一個戰區,因此有人感覺他地位下降。但實際上,張飛本身沒有做獨立半獨立地區軍閥的能力,還有喝酒丟失徐州的前科,讓他去主管前線戰區才是不負責任的人事安排。劉備讓張飛駐軍巴西,實際是做總預備隊的。看地圖就知道地理位置上成都不適合做總預備隊的駐地,閬中才適合。
-
12 # 香茗史館
作為蜀漢的主要戰將之一,張飛無論是出身還是能力,都應該是得到劉備重用之人。然而,劉備西取巴蜀、北定漢中之後,卻由關羽駐守荊州、魏延駐守漢中、孟達駐守上庸,而張飛卻被“閒置”在了閬中。
如果從史料記載來看,自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參加“漢中之戰”後,便再無張飛出戰記載,直到章武元年(221年)“夷陵之戰”前被部下張達、範強所殺,似乎的確是被“閒置”,實際上卻並非如此,種種跡象表明,張飛雖然未再領兵出戰,但仍是劉備的左膀右臂。
1.蜀漢的軍隊配置,獨領一軍的張飛地位不低相較於文學和影視作品中,動輒數十萬大軍,真實歷史可就要“寒酸”許多,蜀漢方面的兵力自始至終都不是很多,尤其是在奪取漢中前後,其麾下嫡系軍隊其實只有十萬上下,相對於此時佔據的荊州、益州、漢中,這點兵力實在不夠看。
彼時,劉備麾下的軍隊主要由四部分組成:一是荊州兵團,大約三萬上下;二是直屬於劉備的兩萬軍隊,分別由劉備和張飛統領;三是趙雲攻取桂陽後整編的兩萬軍隊;四是奪取荊南四郡後招降的兩萬軍隊,分別由黃忠、魏延統領。至於益州歸降的五萬軍隊,短期內劉備哪裡敢重用。
西取巴蜀、北定漢中後,關羽率軍駐守於荊州,魏延、黃忠統率的兩萬軍隊則負責駐守漢中,益州的五萬降軍則被拆分後分別駐紮於各地。如此一來,整個益州的守軍其實便只剩下了四萬,其中一萬由劉備直領,趙雲的兩萬軍隊則負責駐守成都各地,另外便是領兵一萬,駐守閬中的張飛。
如上所述,接連奪取益州、漢中之後,蜀漢集團雖然勢力發展迅速,但由於根基薄弱,劉備麾下的嫡系軍隊實在算不上多,真正能讓劉備放心獨領一軍的將領也就那麼幾人,張飛能夠獨領一萬兵馬,地位已經不低。
2.閬中的戰略地位,張飛所在實為蜀漢要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奪取漢中之後的劉備,不久便自立為漢中王,當時蜀漢需留一位大將駐守漢中,當時大多數人都認為張飛必為漢中太守,然而劉備卻選擇了提拔魏延,而封張飛則繼續留守閬中。之所以會如此佈置,並非張飛不受重用,而恰恰是因為閬中太過重要。
張飛駐守的閬中,看似不如處於前線的漢中和荊州重要,實際上卻不盡然,閬中可以說同樣是蜀漢的要害之地。首先,閬中距離成都並不遠,且地處漢中和三郡進兵成都的交通要道,因此可以說是成都之外最後一道防線,就重要性而言,閬中甚至還在劍閣之上。
其次,地處交通要道的閬中又是益州出兵的前沿陣地,自閬中北上可直達漢中,而向東則可順江而下則可直抵江州,無論漢中、荊州哪方爆發戰事,一旦戰事吃緊,閬中軍隊可迅速前往支援。
最後,閬中還擔負著威懾益州本土士族的責任,彼時蜀漢內部存在著荊州、東州、益州三股勢力,而劉備的策略則是以荊州為根基,聯合東州打壓益州,因此震懾益州本地士族乃是重要工作,而這項工作魏延和孟達都做不了,關羽則是鞭長莫及,只有駐守益州本地,而又深受劉備信任的張飛,才能完成好此項工作。
3.蜀漢的局勢發展,未能領兵出征不在張飛本人在相繼奪取益州、漢中之後,蜀漢由於擴張太過迅速,尤其是“漢中之戰”,劉備雖然成功從曹操手中奪取了漢中,但對於家底本就不厚的劉備來說,內部已經是極度吃緊,因而蜀漢急需休養生息,穩固現有成果。
因此,對於蜀漢來說,漢中之戰後實際上已經無力主動出擊,而應以戰略防守為主。這一點魏延做的便很好,將經營漢中的重點放在了防守方面,也正因如此,此後曹魏雖多次進攻漢中,但卻始終未能成功。
但令人沒想到的是,“漢中之戰”結束後不久,關羽卻在荊州發動了“襄樊之戰”。實際上,由於荊州的戰略地位太過重要,魏蜀吳三方圍繞荊州時常爆發小摩擦,因此戰爭初期蜀漢方面並未太過重視,再加上關羽在戰爭初期始終佔據優勢,因而蜀漢方面未派張飛前往支援。結果,由於東吳偷襲關羽後方,戰局急轉直下,關羽最終兵敗身亡,荊州落入東吳手中。
雖然丟失荊州、關羽戰死使得蜀漢損失慘重,但此時剛剛結束“漢中之戰”的蜀漢,根本無力出兵,直到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劉備才以“為關羽復仇”為名出兵東吳,張飛奉令自閬中出兵江州,然而卻在出兵之前便一命嗚呼了。
綜上所述,張飛長期駐兵閬中,其實並非是被“閒置”,反而體現出了劉備對其的信任,至於“漢中之戰”後未能領軍出征,則是由於蜀漢的局勢發展導致的,並非張飛個人原因。
-
13 # Mer86
沒有閒置,劉備一直都有重用張飛。
公元211年,劉備率龐統、黃忠、魏延、卓膺等將領入川。
留下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心腹輔佐劉禪鎮守荊州。
一年後,二劉翻臉。由於劉備低估了劉璋的實力,導致益州戰事不順。尤其劉備當時還是客場作戰,戰況拖得越久,形勢對他越不利。因為只要張魯或曹操趁機打他,他就麻煩大了。
所以,得到劉備的求援信後,諸葛亮、張飛、趙雲等,迅速率荊州軍主力西進,增援劉備。而荊州則交給了關羽獨鎮。
後來憑藉獨鎮一州的地位,關羽成為劉備集團名副其實的二號人物。
公元214年,荊州軍攻破巴東。
之後,諸葛亮、張飛、趙雲分兵。
趙雲走南路,攻江陽、犍為,抄劉璋後方。
另一邊,諸葛亮和張飛繼續向西,從今天的重慶坐船到遂寧。
根據《華陽國志》的描述,在遂寧,諸葛亮與張飛再次分兵作戰。諸葛亮自己向西,拿下德陽城。
張飛向北,攻打巴西郡。在攻巴西時,張飛遇到了嚴顏的抵抗。然後就發生了大家都熟悉的義釋嚴顏。
拿下巴西郡後,張飛走陸路與諸葛亮在德陽會合。在德陽,他們先是打退了劉璋派來反撲的部隊,然後趁勢追擊,與劉備會和。
此時,劉備的兵力已經遠超劉璋。所以,當後來馬超也投降劉備後,劉璋也就放棄了抵抗的想法,將成都拱手相讓。
事後,劉備犒賞三軍。張飛封巴西太守。駐紮於閬中城。
關於把張飛駐閬中,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劉備要把張三爺放在那裡呢?
這是因為,閬中是扼守蜀道之一的米倉道的戰略要地。
漢末時期,從漢中到四川,只有兩條路。一是金牛道,二是米倉道。
金牛道方向的劍門關,劉備早先已經派霍峻把守了。不用再做人事安排。米倉道,此時還沒人去堵。而這個工作,又很重要。畢竟米倉道直通漢中,張魯此時頗有實力。換一般人去監視張魯,劉備不放心。所以這個重擔,自然就是張飛去扛了。
後來事實證明,劉備的眼光(也有可能是諸葛亮的主意),非常準!
公元215年,曹操擊敗張魯。
等到完全拿下漢中後,曹操立刻給夏侯淵下了個指示,派人進攻巴西郡。張郃隨即帶兵進入益州,抄掠巴西、巴東二郡。
當時,劉備在荊州正準備跟孫權火拼。當他聽到這個訊息後,第一反應是震驚。
是的,連老油條的劉備,此時也慌了。
為了保住益州,劉備立即與孫權和解。然後他一面命令張飛反擊,一面帶兵往益州趕。
但是,走到重慶時,他不敢走了。
為什麼呢?因為如果巴西沒守住,丟了。那麼曹操的大軍,隨時可以南下直插重慶。切斷荊州與益州的聯絡。
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劉備是老兵油子,他當然知道其中厲害。他打的主意是,萬一張飛守不住巴西郡,自己從重慶可以直接退回荊州。而如果他這個時候去成都,萬一閬中又丟了,敵人再把重慶拿下,自己就成甕中之鱉了。
所以他到了重慶後,立即停步。等到聽說張飛大敗張郃,穩定戰線後,他才繼續向西回到成都,與眾人商議,確定攻打漢中,解決曹操對益州掣肘之患的戰略。
所以說,劉備把張飛放在閬中,這可不是閒置他,而是重用!這是劉備上的一道保險。
後來,張飛隨劉備攻打漢中。這一戰,前後共歷時兩年時間。最終以夏侯淵在定軍山下被砍死,曹操亦被擊退,劉備拿下漢中而告終。期間,張飛的存在感不強。大的戰役均由劉備和法正操刀。小規模戰鬥,趙雲和黃忠則出盡了風頭。
拿下漢中後,劉備自立漢中王。封關馬張黃為四方將軍,其中張飛拜右將軍、假節,繼續守巴西。而漢中的防禦,居然被劉備交給了一個無名小卒魏延。這太奇怪了。
不讓張飛守漢中也就罷了,為何還要留他在閬中呢?
關於這一點,我們來看一下時間線。
公元219年七月,劉備進位漢中王。同年的十二月,關羽被殺。再加上,劉備早就與孫權撕破臉了。此時的劉備,應該已經意識到他與東吳必有一戰。
他不讓張飛守漢中,道理很簡單。因為他接下來的用兵重點,不是北方,而是東面。漢中當然重要,但漢中只是防禦北面的戰略要地,離荊州太遠。相比之下,閬中顯然才是兼顧南北防禦和進攻的最佳位置。
張飛軍團作為益州東北部最重要的一支機動力量,他在閬中,既可以支援漢中,也隨時可以進入荊州作戰。並且,閬中離成都也不遠,兩地中途沒有險關阻礙,若是成都發生兵變,張飛也隨時可以做出反應。
這也就是為什麼,劉備要把張飛放在閬中的原因。以及為什麼說,張飛在閬中,並不是劉備閒置他的原因。
後來,劉備起兵伐吳,他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下給張飛的,讓他離開閬中,去到重慶與自己集結。只是張飛陰溝裡翻了船,被兩個小人所害,才沒能參加夷陵之戰。
總的來說。別看閬中後來不起眼,但放到劉備當時的戰略部署下,它可是一個比漢中還要重要的戰略要地。張飛蹲守那裡,實際是擔負起了預備隊長的角色。
只是後來,諸葛亮與孫權講和。徹底斷了和東吳撕逼的念頭,東面不用再部署大軍,只派李嚴在重慶監視即可。閬中不用再駐守大軍,因此,才重要性迅速下降。(因為防守需要的兵力少,進攻需要的兵力多。當諸葛亮不需要再對東吳用兵後,閬中自然也就不需要再駐守大軍了)
-
14 # 知常容
劉備沒有閒置張飛,劉備讓張飛鎮守巴西,巴西對對蜀地的意義是什麼?
張魯被曹操打敗,逃到巴中時,黃權對劉備說了這麼一句話:
若失漢中,則三巴不振,此為割蜀之股臂也。——《三國志·蜀書·黃李呂馬王張傳》
漢中的地理位置最重要,這是巴蜀之門戶,如果此地失去,那麼巴蜀失也,三巴指巴郡,巴西,巴東,這是巴州之地,如同蜀郡之股臂。
張飛駐所紮在巴西,治所在閬中。這裡是護衛蜀地的又一道防線,同時又可以對漢中進行支援。當然南下還可以與上庸城一起對荊州形成支援。如果吳蜀交惡,失去荊州,巴西可以對永安進行支援。
從地圖上看,劉備是將張飛當作是蜀漢最強大的後備軍。當然漢中後來落入劉備手中,張飛鎮守的巴西就不再如漢中之重要了。
從理論上來說,張飛應該鎮守漢中,此時漢中比巴西更重要,張飛也認為自己是鎮守漢中的最佳人選。
先主為漢中王,遷治成都,當得重將以鎮漢川,眾論以為必在張飛,飛亦以心自許。——《蜀書·劉彭廖李劉魏楊傳》
不過劉備選擇了魏延,這的確有些像是閒置的嫌疑。這是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219年。張飛是公元221年過世。就算有閒置大約也就是3年不到的時候,而不是7年。
後來劉備伐吳,張飛從巴西起兵,這說明劉備依舊重用張飛,並沒有忘記和閒置張飛。
他提拔魏延或許是從培養梯隊接班人的角度去考慮。
因為佔領巴蜀肯定要從全盤考慮,不可能只使用舊人,這一點也是可以理解的。
還有一方面可以證明劉備對張飛沒有猜忌,那就是劉禪娶了張飛的女兒作為正妻,劉禪稱帝之後,張飛的女兒成為皇后。如果真的猜忌也不會這麼做。
張飛的女兒死後,劉禪又娶張飛的小女兒為妻,並且立為皇后。此時張飛和劉備都已經作古。
-
15 # 信陵小司徒
(一)兩年入川 獲封巴西
劉備為何閒置張飛於閬中七年?難道是張飛不被重用了嗎?
當然不是,將張飛以巴西太守職位放在閬中恰恰是對張飛的僅次於關羽的重用,這對於劉備來說是對張飛一如既往的重用。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冬十二月,在諸葛亮、龐統、法正、張松的前後努力下,劉備終於下定決心,接受益州牧劉璋的邀請進入川東北重鎮,替劉璋抵禦張魯,劉備入川后,數萬荊州軍在龐統、黃忠、魏延、卓膺的帶領下秋毫無犯、軍紀嚴明,受到了川中百姓的愛戴。
劉璋所部巴郡太守嚴顏見狀擔心的說道:
“這是獨自坐在沒有出路的深山裡,放出老虎來護衛自己。”
不久後,劉璋親率蜀中精銳三萬餘人出成都數百里至涪城大會劉備,雙方飲酒置樂百餘日後,劉璋資助劉備兵馬錢糧器械,劉備正式前往白水關、葭萌關一帶,抵抗張魯,此時劉備大會諸軍,所部兵力已經達到了三萬餘人。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十二月,入川正好一年的劉備開始反攻劉璋,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六月,劉備兵至雒城之下,六個月來,連戰連勝的劉備軍終於遇到了強力的阻擋,且與此同時,劉璋所部向存等人率軍一萬餘人進攻劉備後方葭萌關,當時劉備在葭萌關只有霍峻率領的數百人,所以一時間形勢相當的危急。
此時,為了鼓勵士氣,軍師中郎將龐統親自率軍攻城,不幸被流矢射中陣亡,情急之下,法正也是束手無策,劉備只得傳令諸葛亮與張飛、趙雲、劉封並數萬大軍從川東入蜀,會師雒城。
就這樣,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夏,前後歷時兩年半、直接交戰一年半的劉備終於拿下了益州。
拿下益州後,劉備大肆封賞群臣,諸葛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法正為揚武將軍、蜀郡太守,關羽為蕩寇將軍、董督荊州事,趙雲為翊軍將軍,馬超為平西將軍、督臨沮,而張飛則是繼續以徵虜將軍、新亭侯領巴西太守,留鎮巴西郡!
(二)驅逐張郃 威震三巴當時的劉備集團,地盤勢力其實並不是整個益州,而是缺少了漢中郡以及巴東、巴西、巴郡部分地區的益州,尤其是巴西郡北部接近漢中的大巴山區一帶土地缺失最為嚴重。
因為當時控制巴西郡的少數部族已經投降了張魯,所以巴西郡其實大多數地區在張魯的影響下,因此,當時的巴西是劉備北部的前線,故而劉備才會將那裡交給了張飛。
本來張飛到來後,其目的就是以閬中為中心穩定巴西、收復三巴之地,可是,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初,孫權派呂蒙率軍兩萬襲取荊州長沙郡、桂陽郡,荊州一時局面危急,劉備大怒之下親率五萬大軍從成都開赴荊州公安坐鎮,並且派關羽率軍三萬與魯肅、呂蒙對陣,荊州地區一時間風起雲湧、大戰一觸即發。
可也正是在此時,曹操治兵關中,果然,不久後,曹操從散關進攻漢中張魯,張魯派遣弟弟張衛率軍數萬人橫山築城抵擋曹操,曹操攻打很久,都是沒有取得便宜,因此,也是打算退軍而去。
而荊州方面,同年四月,得知訊息的劉備害怕益州有失,便不得不與東吳孫權湘水劃界,平分荊州,而後便是率領主力返回了益州,至同年十一月,原本想要撤軍的曹操軍隊卻因為麋鹿誤打誤撞闖入了張衛的大營,結果張衛軍大敗,張魯見狀,只得向南逃跑到了他所控制的巴西郡一帶,後投降曹操。
此時,劉備為了防備曹操,親自駐軍江州,並且命令張飛嚴防前線,果然,同年十二月,曹操自己班師回朝,留下夏侯淵全權鎮守漢中的同時,派遣張郃輔助他,此後,張郃繼續率軍進攻巴西郡,想要將巴西郡的百姓遷到漢中地區去。
這一刻,到了張飛軍事生涯中最為高光的一刻了,面對曹魏鼎鼎大名的五子良將之一的張郃,張飛親自率領所部精銳士卒萬餘人前往宕渠、矇頭、蕩石等縣,主動從山路出擊,多次進攻張郃,張郃不敵張飛,只得步步退卻,可是此時張郃所部實力未受到較大影響,且山路難行,似乎情況對於張飛也是很不妙。
可是張飛此時卻是來了個疑兵之計,從張郃後方的山路突然攔擊張郃所部,張郃一時之間陣腳大亂,被張飛打的大敗,不得不放棄馬匹,攀山逃亡,此時的張郃身邊只有十多個人,此戰過後,張飛收復邊疆故土,威震三巴!
所以,三巴之戰後,張飛在其去世前的五年半的時間裡,一直留鎮這裡,哪怕是魏延被擢升為漢中太守、鎮遠將軍後,張飛依舊被劉備放在了巴西,因為,漢中只是一個前出的軍事堡壘,巴西郡或者說張飛才是江州、涪城、雒城、成都的堅固屏障,故而,對於張飛在閬中的七年,絕不是劉備對他的閒置,恰恰是劉備對他重用的表現。
故而,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四月劉備稱帝后,張飛受封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位高權重,也是劉備對其的感激與賞賜的體現,足以見出張飛在劉備心中的獨一無二的地位。
-
16 # 澳古說歷史
劉備讓張飛鎮守閬中,這可不是閒置,而是重用,是真正地將張飛當作自己的嫡系來看。
別看閬中既遠離曹魏地盤,又遠離孫吳地盤,他的重要性可不亞於當時的魏延鎮守的漢中與關羽鎮守的荊州。
一個“巴蜀要衝”的評價,就可概括出閬中的重要性。
對於多山地的蜀地,自古就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說法,因古代科技落後,被四川盆地環繞的蜀地可謂是易守難攻,只要守住幾道關隘,其他勢力就很難再進入蜀地,盤踞在蜀地的勢力就完全可以“閉關鎖國”,不理中原紛爭,舒舒服服的做一個割據土皇帝。
蜀地難攻,得益於橫亙在蜀中北部的一道由劍門山脈和大巴山脈組成的巨大山脈,這道山脈為蜀地造就了一道天然的屏障,將其與中原較為徹底的隔絕開來。當時中原想要進入蜀地,就只有兩條道路可走,盤踞在蜀地的勢力只要守住這兩條道路,蜀地就穩矣。
第一條道名叫金牛道,為南北朝之前中原進入蜀地的主幹道。此道由漢中出發,西行過褒水,經勉縣入山區至金堆鋪交寧強界,經大安、烈金壩折南,過五丁關至寧強,再轉西南,經牢固關、黃壩驛、七盤關,進入川北平原,後即可直達成都。著名關隘劍閣就位於此道。
第二條道名叫米倉道,為南北朝之前中原進入蜀地的輔幹道。此道由漢中出發,自南鄭向南循山嶺經喜神壩、渡巴峪關,越山嶺之後沿南江河谷至巴中,之後沿巴河、渠江南下,經閬中、綿陽即可直達成都。唐代,玄宗為楊貴妃運送蜀地所產的荔枝,即由此道出蜀地的。
南北朝之前,米倉道是中原進入蜀地的唯一快捷通道,比經金牛道要更快進入蜀地。但是因米倉道要比金牛道來得更為的險峻,《太平廣記》有云:“ 其路則深豁峭巖,捫蘿摸石,一上三日而達于山頂。行人止宿,則以絚蔓繫腰,縈樹而寢。不然,則墜於深澗,若沉黃泉也” ,因此它雖入蜀速度更快,可是因其太過險峻,所以在南北朝之前一直都未能取代金牛道的主幹地位。
但是,米倉道雖險峻,可並不代表就不適合大軍行軍。建安二十年(215年),夏侯淵就曾派張郃率軍由米倉道入蜀爭巴中。因此,歷代征戰,米倉道都被蜀地的統治者視為必有分兵之處的防禦要樞。
在當時閬中就是米倉道的一個樞紐關卡,卡在了由米倉道進入成都的最為關鍵的一個部位,只要守住這裡,外敵就休想借米倉道入蜀中,繼而直入成都。簡單地說,閬中就是金牛道的劍閣,它和劍閣一樣,是川北防禦體系的兩把鎖,只要這兩把鎖不被開啟,蜀中無憂矣。
同時,因金牛道除了劍閣,還有葭萌關、涪城關、江油關和白馬關等關隘可守,但是由米倉道入巴中,再由巴中達成都,除了險峻的道路外,就無關隘可守,所以當戰局發生變化時,閬中的重要性甚至還遠在劍閣之上。
除此,再看以上閬中的地圖,我們就會發現,閬中除了是蜀中的屏障,對於劉備來說還是一個戰略要地。閬中上可順正道直達漢中,若漢中有戰事,閬中駐軍就可迅速前往接應支援;下可順正道直達成都,若成都有變,閬中駐軍也可迅速做出反應;往東順流而下,可直達江州(成都),支援荊州軍團;簡單地說,閬中對於劉備來說,是守盾,更是長矛,是攻守兼備,聚離皆宜。
由此,從閬中的戰略位置,我們就可以看出劉備讓張飛去鎮守閬中,這絕非是閒置,而是絕對的信任。
首先,建安十九年(214年)張飛駐守閬中,是為防備在漢中的張魯。當時張魯統治著整個漢中,包括巴中地區,實力是頗為強悍,因此如若當時劉備對其放任不管,而是一窩蜂全往成都跑,就等於是將後背完全暴露在張魯的眼前。此時倘若張魯稍微有點心思,派兵南下閬中,然後再沿江到江州(重慶),那劉備不但將與荊州軍失去聯絡,益州的軍隊更有被困死在蜀中的危險。
由此,在此時,閬中就顯得尤為的重要,為了確保在與劉璋決戰之時,後方不被張魯偷襲,繼而影響大局,所以就必須要有一個心腹將領去鎮守閬中,確保後方無憂。再之後,劉備佔據益州後,因此時張魯依舊盤踞在漢中,對益州仍有很大的威脅,於是張飛被任命為巴西太守,駐守閬中,繼續防禦在漢中的張魯。
事實上,後面戰局的演變,也證明劉備讓張飛去鎮守閬中這步棋很高明。建安二十二年(215年),曹操率軍敗張魯,漢中被曹操佔據。之後,曹操打下漢中後,就立刻命令夏侯淵兵發巴西。夏侯淵遂命張郃率兵由米倉道入巴西,要知道此時劉備主力還在與荊南跟孫權對峙,一旦讓張郃佔據巴中,益州難保。好在張飛還在閬中,在張飛的抵擋下,張郃被擊敗,益州之危遂解。
再之後,劉備未佔據漢中前,張飛鎮守的閬中,一直都是防禦北方曹魏的第一道防線,是為重中之重。
而劉備佔據漢中之後,劉備之所以還讓張飛繼續駐守閬中,主要就是為用兵東南考慮。我們都知道在劉備佔據漢中不久,關羽就敗走麥城,被呂蒙所殺,荊州被佔。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劉備就已經意識到,他與東吳必有一戰,由此張飛就不能動,閬中對此時的劉備來說尤為重要,因為閬中是兼顧南北的最佳位置,北可隨時支援漢中,為魏延提供必要的支援,南可以隨時沿嘉陵江南下江州,佔據長江上游,抵禦東吳對益州的侵襲。
由上可知,張飛鎮守閬中,對於劉備來說絕非是棄用,而是因為信任。作為“巴蜀要衝”的閬中,它在蜀漢的戰略地位,一點都不比漢中、荊州來得低,它是劉備兼顧南北的最佳選擇,漢中有失,則閬中可迅速支援漢中;東南有變,則閬中可迅速南下抵禦。
-
17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公元211年,在張松等人的忽悠下,劉璋邀請劉備大搖大擺地進入了益州,到了第二年,由於張松暗中勾結劉備的事情敗露,劉璋與劉備開戰,劉備以葭萌關為大後方,率軍向南直攻成都,直到龐統戰死沙場,劉備才從荊州調來諸葛亮、趙雲、張飛、劉封等人率軍進入益州作戰,直到公元214年,劉備才徹底拿下益州。
拿下益州後自然要論功行賞,諸葛亮被封為軍師將軍,管理劉備左將軍府,劉封被封為副軍中郎將,趙雲被封為翊軍將軍,張飛被封為巴西太守,黃忠被封為討虜將軍,魏延被封為牙門將軍,馬超被封為平西將軍,都督臨沮,而關羽繼續留守荊州,當他的襄陽太守。
劉備核心團隊
看看這些被封的功臣中,唯有張飛是地方一把手的官職,張飛之前的官職是宜都太守和徵虜將軍,看到區別在哪裡沒有?這就是張飛和關羽這樣的重臣,不僅有軍職,還有地方官職,典型的軍政一把手,只不過關羽是荊州軍政一把手,而張飛是巴西郡軍政一把手,而其他的功臣,只有軍職,就算是馬超,雖然都督臨沮,但那不過是個虛職。
巴西郡在益州的東部,主要地區在今天四川省的南充市一帶,而閬中就是當時巴西郡的治所,作為巴西郡太守的張飛就是駐守在閬中,張飛在這裡鎮守達七年之久,劉備在拿下益州後,地盤橫跨荊州和益州,接下來的發展方向就只有向北發展了,閬中扼守嘉陵江中游,位於劍閣與漢中郡以南,當時的漢中郡還在張魯手中,以劉備的戰略來看,下一步將北伐漢中,那閬中就是重要的北伐基地。
張飛
由此可見,在劉備拿下益州後,最受重用的就是關羽和張飛這兩員跟隨劉備達30多年的老將,除了張飛鎮守閬中之外,其他人基本跟隨劉備,緊接著東吳孫權看到劉備拿下益州後,就向劉備討要荊州,並且還跟關羽在前線對峙起來,荊州的情況讓劉備很擔心,但劉備不想歸還荊州,於是率領五萬人從益州趕到荊州與東吳對峙,為關羽打氣。
正是這個時候,曹操開始攻打漢中張魯,這一下子讓劉備非常緊張,如果張魯在漢中,還可以為劉備和曹操緩衝一下,如果張魯被曹操拿下,那劉備的益州北部將會受到曹操的直接威脅,於是劉備很快與孫權談判,將湘水東岸的長沙郡與桂陽郡劃給了孫權,於是匆忙趕回益州。
劉備入川地圖
以這個時候的形勢來看,曹操攻打益州張魯,劉備屬下的益州只有張飛能夠抵禦,因為其他人都被劉備帶走了,張飛鎮守閬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抵禦張郃的南侵。
很快曹操拿下漢中郡,張魯投降,曹操派張郃攻打巴郡和巴西郡,主要任務是把這兩郡的人口遷到曹魏控制區,而劉備就派出張飛迎戰張郃,雙方在宕渠對峙五十多天,對峙期間,張郃遷走了巴郡與巴西郡大部分人口,而張飛則率軍大敗張郃,幾乎把張郃打得全軍覆沒,雖然表面上是張飛贏了,但張飛實際上贏了一座空城,人口沒了,而張郃雖然大敗,回去後卻被升為蕩寇將軍,顯然是遷移人口的功勞。
劉備
劉備的這一人事任命,還是非常正確的,張飛在三國中號稱萬人敵,有勇有謀,又安排在益州的北部,至少能穩住益州的局勢,抵抗曹操外來的軍事壓力,成功地為劉備守住了益州北部重地,張飛鎮守閬中的第二件事,就是參與漢中之戰。
劉備在拿下益州兩年後,經過法正的勸諫,開始計劃漢中之戰,從公元217年開始,劉備率先發動了針對漢中的戰爭,當時曹操不在漢中,漢中由曹操手下的徵西將軍夏侯惇鎮守,手下肯張郃、徐晃等人,漢中之戰開打後,劉備一直打不開局面,也沒有佔到任何便宜,包括張飛與馬超參與的下辯之戰。
三國郡縣,其中有巴西郡
張飛在漢中之戰時,與馬超一起率領雷銅、吳蘭準備越過沮水攻打武都郡與陰平郡,但被曹洪、曹休、曹真等人阻攔,這一戰張飛顯然戰敗了,並且張飛恐嚇魏軍的計劃被曹休識破,蜀軍將領吳蘭、雷銅戰死,張飛與馬超撤退,直到劉備利用法正提供的奇謀,到定軍山安營引誘夏侯淵來爭奪,利用聲東擊西、調虎離山之計使黃忠在戰場上斬殺夏侯淵,才奠定了漢中之戰的勝局。
張飛鎮守閬中的第三件事就是準備參與夷陵之戰。劉備拿下漢中後,巴西郡及閬中就成為二線,漢中成為一張,劉備破格任命魏延為漢中太守、鎮遠將軍,這是蜀漢的第三個軍政一把手,因此張飛鎮守的閬中壓力大減,張飛在這幾年中,基本上沒啥事,只到關羽在荊州失敗被殺,劉備準備發動夷陵之戰。
張飛被殺
劉備命令張飛從閬中出兵江州,然後從江州東征,但是張飛在出發前,被自己手下的將領張達、範強在暗中謀殺,原因是張飛敬重士大夫,而不體恤底層士兵,經常用鞭打犯法了士卒,時間一長難免讓人怨恨,張達、範強就找了個機會,暗中殺死了張飛,並且帶著張飛的首級沿著長江逃到東吳投靠孫權了。
其實,張飛鎮守閬中的七年中,也不是被劉備所閒置,鎮守一方也是一件重要的事,做得好就是相安無事,如果鎮守得不好,那就會出亂子的,比如魏延鎮守的漢中,從公元219年開始,直到魏延去世,漢中不也是什麼事沒有嗎?況且漢中還是前線呢,這能說魏延被閒置嗎?當然不能。同樣的道理,張飛鎮守閬中的七年中,也是守得比較好的,相安無事罷了。
-
18 # 穿插游擊隊
公元221年,在劉備即將攻伐東吳前夕,已經屯駐巴西郡七年之久的張飛奉命向江州(今重慶)進發。與此同時,張飛麾下的將領張達、範強發動叛亂,殺死張飛後投奔東吳。由於《三國演義》影響深遠,在很多人眼裡,張飛之死是由自己性格暴戾所致,而張飛自己更是勇猛有餘而智略不足。
1994版《三國演義》截圖
那麼,在正史裡,張飛是不是粗狂武夫?劉備調任張飛鎮戍閬中,是不是意味著遭到“閒置”?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知道正史裡的張飛是什麼樣的人。
張飛的正史、演義兩張面孔
關於張飛在歷史上的形象,除了《三國志》以外,其他可參考資料尚付闕如,但只要將《三國志》中關於張飛的記錄歸納一下,已知的幾點有:
——斷橋退曹兵,瞪眼加怒吼,靠少數兵力控制地形擊退曹軍。
1994版《三國演義》截圖
——呵斥嚴顏,被嚴顏罵後發怒,但後來因為嚴顏說的慷慨激昂把張飛給感動了,張飛還是選擇義釋嚴顏。
——治軍律下嚴格,還一度引發叛亂。
——雄壯威猛,但比二哥關羽還是差了一些,年齡也比關羽小上幾歲。
在關於張飛模糊的形象中,正史中與演義的描述大相徑庭。演義中,張飛粗狂易怒、仗義疏財;正史中,除了軍紀律下嚴格一點,張飛並沒有多少粗鄙的味道。
軍事素質方面,張飛有一項尤為突出,就是利用地形優勢作戰。這種素質張飛從斷橋與曹軍作戰就有所體現,而後來在巴西郡擊敗張郃,更是依託地理優勢在己方處於不利位置下以少勝多的典型。
巴西郡一戰之前,曹操已經開始遷移漢中民眾,曹操麾下將領張郃溯東河江南下進入巴西郡,計劃遷徙這裡的百姓,進軍宕渠、矇頭、蕩石,攻勢頗為凌厲。而此時的劉備剛與孫權停戰劃界湘水,匆忙返回江州(重慶),短時間無法支援張飛。
劉備的選擇能看出當時形勢的嚴峻,之所以不選擇直接回成都而是屯駐江州,也是給自己留下斡旋的餘地,假使張飛在閬中抵擋不住佔有兵力優勢的曹軍,讓曹軍自米倉道攻入蜀中,劉備仍然可以選擇退據荊州、或在江州重新集結兵馬反擊,再做圖謀。
1994版《三國演義》中的劉備
外有強敵,內無援軍。張飛充分運用自己長期鎮守巴西郡的優勢,一面與張郃軍正面交戰,一面親率精銳迂迴從促狹的山道邀擊張郃,打的向來以擅長地形戰著稱的張郃前後失據,狼狽向北逃回南鄭。
經此一戰,曹軍再無力染指米倉道以南。也因此,劉備意識到曹軍在西部地區的軍隊已然不足,進入戰略防禦階段,這才下定決心,從重慶回成都積蓄力量,在次年發動了漢中之戰,奪取了漢中。
張飛善於統兵作戰這一點,在《三國志》中張飛以及其他人的傳記中都有隱約體現。張飛隨同劉備入川過程中,分領一軍獨當一面,“飛與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縣”(《張飛傳》);而這種記錄同樣出現於《先主傳》:“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將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陽,惟關羽留鎮荊州”。張飛並非羅貫中筆下只知衝鋒陷陣的勇將,至少在東漢末三國時期,算得上一位智略雙全的優秀將領。
歷史上真實的張飛或許的確有些粗狂,但絕非全無智略。面對益州名士劉巴,張飛恭謹尊重、謙虛有禮,這麼看來,張飛還頗有一些儒將風範。
承接四方——閬中對於蜀漢的地位
既然張飛並非有勇無謀之人,劉備入川前後與張飛也沒有嫌隙,那麼劉備派張飛鎮戍閬中,則需要重新考慮——閬中一地對蜀漢究竟意味著什麼?
閬中的位置對蜀漢政權相當重要,而且,這裡的地形能讓張飛充分發揮他的優勢,更好的拱衛蜀漢政權。
我們先把目光放在蜀漢立國前,諸葛亮在《隆中對》裡提出的戰略佈局。在諸葛亮的佈局裡,劉備集團平定四川盆地之後,待天下有變,一路軍出秦川,一路則趨南陽而向宛洛北上,進可圖謀中原,退可保住四川盆地的蜀漢基本盤。
而巴西郡閬中地區,就是完成這一戰略的關鍵點。從漢中入蜀的道路上來看,除開崎嶇難行的陰平道,自漢中入蜀有兩條通道,分別是金牛道和米倉道。
自漢中入蜀地通道示意圖
金牛道是典型的盆地通道,前險後易,從漢中西向經由廣元、劍閣、穿過劍門關以後,便可以直插成都平原,自古至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米倉道比金牛道稍遜一籌,因為道路崎嶇難行,長期以來,米倉道是作為金牛道的備份存在,而閬中則是卡住米倉道的咽喉。自漢中南下經米倉山穿越大巴山脈,經南江、巴中抵達閬中時雖然這條道路難行,但在進入閬中後卻可以利用匯流的嘉陵江、白水江、西水河等諸多水系,加上平原地形迅速向重慶或者成都推進。
對於早期劉備立足四川盆地的重要性來說,最大的威脅是佔據漢中地區隨時可能南下的曹操軍,也因此,守衛閬中的重要性絲毫不下於守衛劍閣。讓張飛鎮守閬中,在讓張飛發揮自己的軍事素質守衛米倉道的同時,閬中的位置又可以監控北、東兩個方向,繼而影響到劉備軍團的整體戰略。
奪取漢中後,劉備仍讓張飛駐守閬中,是否是排擠張飛之舉?縱觀蜀漢集團所發生的大事件,這是蜀漢戰略方向發生改變的結果。
建安十八年到建安二十四年(213-219):蜀漢集團重心在北,圖謀漢中,彼時張飛在此處起到防禦作用,如果前線戰事失利,蜀漢可以退保四川盆地。
建安二十四年到建安二十五年(219-220):由於東吳偷襲關羽,荊州丟失,劉備謀求與東吳開戰,張飛鎮守閬中,是兼顧各方的最好位置,既可以溯嘉陵江南下進入江州(劉備伐吳的首令就是讓張飛向此地進發),又可以威脅荊州腹地,北面也可隨時支援兵力單薄的魏延。在這個情況下,閬中地區對於蜀漢就顯得尤為重要。
閬中地區既扼住米倉道的通路,兼顧四方,同時也引導著蜀漢的戰略轉移,重要性可見一斑,而張飛能被劉備安排長期駐紮要地,並不可能處於被“閒置”的境況。
閬中地區的歷史戰略意義
閬中地區的重要意義不僅僅存在於蜀漢政權,在後世戰爭中,閬中連線著陝西和四川的交界,向來是易守難攻的兵家必爭之地。以閬中地區的城防建設來看,如果兩軍對峙於此,佔據閬中的城池對於攻守雙方來說都相當重要。
閬中縣的城池就是後世保寧府的府治所在,早在戰國時期,巴國就曾在此地建都。保寧府城三面環水,一面靠山,易守難攻。如果從南面向保寧府城(閬中縣)進攻,即便有數倍於敵的兵力優勢也難以展開。並且江對面的阡陌之間遍是良田,即便想採取長期的圍困也難以成功。
閬中航拍圖,系元、明保寧府府治所在,可以看到三面被江水隔斷,如果自南向北進攻有很大的難度
歷史上有一場影響深遠的大戰在保寧府(閬中)展開。公元1652年,經過注入大西軍新鮮血液的南明永曆朝廷,在東、北兩個方向組織大規模反擊。東進的李定國復地千里;北線的劉文秀也是高歌猛進,盡復四川盆地。
而相比明軍的復地千里,清朝吳三桂、李國翰等將領日子可沒那麼好過,在劉文秀的猛烈攻勢下,吳三桂把四川除了保寧府之外的府、州駐地丟了個精光後倉皇退守保寧府並計劃轉進陝西,由此,閬中地區迎來了一場慘烈大戰。
1652年南明與清對峙圖,明軍收復了保寧以外四川全省
面對明軍,對手又是被吳三桂評價為“此生未遇如此之勁敵”的劉文秀,吳三桂軍所能依仗的也只有保寧府城獨特地形和堅固城防。
考慮到保寧的地形因素,先前打了一路勝仗的劉文秀選擇放棄穩紮穩打,迅速與吳三桂尋求決戰。
明代保寧府府治位於閬中一帶,北面可以直通漢中威脅關中地區,南面三面環江,如果是北方政權佔據保寧,進攻南方則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就地形而言,清方若據保寧,吳三桂則可隨時威脅四川腹地,進攻屯駐於重慶、成都的明軍,即便是出於日後經營四川的考慮,保寧府當時也急需拿下。再者,如果明軍在保寧將吳三桂等部一舉殲滅,清軍原本部署於甘陝、四川的西部防禦力量將為之一空,明軍將扭轉長期被動挨打的形勢,實現劉文秀所說的“力恢陝豫”的戰略目標。
但保寧獨特的城池建設,也讓長於軍陣的劉文秀在兵力部署上犯了一個嚴重錯誤。考慮到劉文秀保寧之戰的目的在於殲滅清軍位於西部地區的有生力量,所以在部署對保寧府城的進攻時,劉文秀選擇分散兵力,佔領保寧府城各地的據點,繼而對吳三桂軍形成三面合圍。
為了向三面環江的保寧府城發起進攻,劉文秀命令部隊造橋貫通,讓戰力強的主力部隊搶先渡過嘉陵江,然後以戰力較弱的張先壁部(明軍舊部)等依據地勢擺陣,並派遣張先壁的弟弟張先軫背水守浮橋,避免兩岸的明軍被割裂,陣線綿延數十里。
這樣的佈置也給了吳三桂突圍的機會,吳三桂率軍避開強悍的劉文秀本部,直衝張先壁陣線,同時,張先軫部也受到清軍攻擊。在吳三桂的衝擊下,張先壁的軍隊陣線出現了局部潰敗,而張先軫部更是慌不擇路自己砍斷了浮橋,連鎖反應下引發了明軍崩潰,而劉文秀的指揮系統因與崩潰的明軍割裂開,也無法及時救援,導致大量明軍馬步兵被趕下嘉陵江,慘敗的劉文秀只能黯然引兵退去。
這場戰役明軍之所以慘敗,固然有劉文秀在連戰連克之後輕敵的原因,但究其根源,閬中地區如果用於防守,對於自南向北進攻的軍隊十分不友善,地形遏制下,即便雄兵百萬也難以施展,若要合圍就會嚴重割裂軍隊的佈置,給予守方機會,劉文秀也是因此而敗。而此役在平原發生,那麼勝負天平幾乎完全倒向劉文秀,兵敗如山倒的情狀下,吳三桂機會渺茫。
千年閬中
從春秋戰國時充國、巴國相繼建都於此,到三國並立時張飛戍守蜀漢東大門,再到明清交際時的屢次大戰,憑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閬中在軍事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閬中地區在滄海桑田的歷史變遷中並沒有沒落,而是作為一位見證者遍觀了歷朝歷代的興衰沉浮。
而今日閬中,早已成為聞名各地的歷史文化古城,隨著時間的積澱,歷史留下的斑駁印跡也在這座古城身上迸發出獨屬於自己的活力,歷久彌新。
參考文獻:
《三國志》 陳壽 《中華書局》
《漢魏南北朝時期的米倉道交通與作用》 李久昌 《成都大學學報》
《南明史》 顧誠 《光明日報出版社》
-
19 # 超級七品小芝麻官
張飛是當時天下和關羽齊名的猛將,深受劉備的信任,劉備其實從來沒有閒置過張飛!我們看張飛的履歷,幾乎能夠發現,張飛每年都在打仗,這要還說是閒置,那其他人基本就可以說是棄之不用了!
先擺資料
建安十六年(211年),劉璋接受張松的建議,請劉備入川,幫忙抵抗張魯
建安十七年(212年),張松事敗被殺,劉備與劉璋反目,互相攻伐。
這兩年年,張飛、趙雲、諸葛亮一直在荊州駐守,算不上是閒置,因為此時的荊州算是劉備的大本營。
建安十八年(213年),龐統在攻打雒城時戰死,劉備召諸葛亮、張飛、趙雲前來相助。同年,張飛領兵入川,佔領江州,並生擒嚴顏,義釋嚴顏的故事也是發生於此。
建安十九年(214年),張飛掃蕩西川,分別攻克巴郡、巴西兩郡。同年,與劉備會合,逼降劉璋,入主成都。平定益州之後,劉備任命張飛為巴西太守。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進攻張魯並佔領漢中,之後曹操留夏侯淵、張郃駐守。年底,張郃進犯巴西郡。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劉備命張飛駐紮閬中,進攻張郃。張郃與張飛相拒五十餘日後,被張飛打的大敗,只率領十餘人逃到南鄭。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漢中之戰爆發,劉備派遣張飛、馬超、雷銅、吳蘭等人攻打下辯。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張飛屯兵固山,結果被曹休識破計謀,並擊敗。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漢中之戰發展到高潮部分,張飛自然是在其中參戰。同年,劉備打贏漢中之戰,封漢中王,拜張飛為右將軍,假節。
公元220年,這一年的張飛確實是沒咋打仗,因為經過兩年的漢中之戰,蜀漢已經是非常疲敝了,當時作戰也已經到了“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的地步了,所以此時整個益州都在進行修整,沒有大的作戰任務。
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國號“漢”。張飛被封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進封西鄉侯。同年六月,劉備讓張飛從閬中出兵江州,準備伐吳,而就在同年,張飛遭到屬下謀殺。
從張飛的這份履歷來看,他幾乎是每一年都在打仗,根本不存在閒置一說,如果一定要槓的話,只能說公元220年這一年,張飛是沒怎麼打仗的。可是在此之前,劉備集團才打完漢中之戰,國力疲敝,大家都在休整,這怪不了張飛吧?總不可能說劉備把所有人都閒置不用吧?而且看劉備給張飛的官職,都到了假節的程度了,還不算重用?
張飛是劉備手下一等一的猛將,和關羽齊名,在當年,他們兩人共同被稱為“萬人敵”,而且就算是在死後,他們兩人也是共同進入武廟的,這麼厲害的戰將,劉備怎麼可能棄之不用?至於說劉備為何讓張飛駐守閬中,而並不是像關羽一樣,駐守在邊界上,比如漢中,其實這是因為張飛的作戰特點決定的!
張飛這個人,和關羽有點不同。劉備之所以願意把荊州交給關羽駐守,主要是因為關羽是個帥才,軍事能力深得劉備的讚揚,關羽是屬於那種攻守兼備的人才。但是張飛呢,則是屬於那種進攻型的人才,如果把他放在漢中,簡直是大才小用了。且張飛有丟失城池的先例在,劉備也不敢讓張飛去守城。
閬中這個地方,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它處於益州的心臟位置,從這裡北上可達漢中,順流直下可到江州,向西則可以快速到達成都。這個位置簡直就是個絕佳的增援位置,張飛可以透過這裡,快速支援前線,而且還可以及時回防成都。這麼重要的戰略位置,當然是得張飛這種進攻型的猛將來駐守。換作其他人,劉備還不一定放心呢。
事實上,當年劉備選擇讓劉禪娶張飛女兒,就是因為他非常看重張飛,希望張飛能夠輔助劉禪,壓服眾人。劉禪的懦弱性格,劉備是知道的,以後假如劉禪登基,以他的能力不一定能夠壓制住群臣,本身劉備就是外來勢力,整個益州有本土、東洲、荊州三股勢力,此時劉備是憑藉絕對的威望壓服了眾人,但是劉禪日後不一定能夠做到。而劉備把張飛安排在閬中,再讓劉禪娶張飛的女兒,目的就是為了拉攏張飛,威懾成都。一旦成都真的有變,張飛也可以及時回師救援。其實,這也是劉備沒讓劉禪娶關羽女兒的原因之一,因為關羽在荊州,離成都太遠了,來不及趕回來。
結語
綜合來看,劉備對張飛十分信任,甚至於有一種要將自己的兒子託付給張飛的情愫在裡面。而且劉備給予張飛的權位非常高,他稱漢中王時就讓張飛假節了。劉備對於張飛,根本就不存在閒置一說,張飛也一直在為劉備出生入死。至於劉備讓張飛駐守閬中,一方面是因為閬中地理位置優越,進可攻退可守。另一方面則是他想讓張飛離得近一些,日後可以護衛劉禪的周全。
-
20 # 兵兒哥
一。劉備從來就沒有懷疑過張飛,張飛鎮守我們閬中就是單純的喜歡吃張飛牛肉,喝保寧壓酒,再用白糖蒸饃當正餐,晚上再來個醋泡腳!之所以範疆張達會殺張飛就是那天供應的張飛的張飛牛肉被這兩人吃了一半,張飛知道後打了他們一頓,然後這兩人懷恨在心就殺了張飛
回覆列表
張飛身上的故事多多,而桃園結義及後來同劉備和關羽“寢則同床,恩若兄弟”,這個自是小說之誇張,在劉備的心目中,關羽的地位遠高於張飛。
關羽被東吳斬殺後,劉備是哭得死去活來,不顧諸葛亮和趙雲等人的反對,傾全國之力去攻打東吳,最後一個夷陵之戰,被陸遜打得屁滾尿流,逃到白帝城後便翹翹了。
而張飛死後呢,他只是如聽了一個與自己沒有太多關係的報告,僅說了“噫!飛死矣”四個字後便沒了下文,好淡漠!這哪是一個親如兄弟之人能表現出來的態度,直讓人冷得心寒。
張飛一生最輝煌的戰績,或者叫獨檔一面的功勳,就是在這地方擊敗了魏國大將張郃,過程就不細述了,網上一查便知,但這是發生在劉備剛入蜀之時。
曹操拿下了漢中,主將夏侯淵派張郃經米倉山南下,不過,並不是要拿下閬中進而南下成都,只是作為一種襲擾和牽制。
張飛當時還在荊州,“率精卒萬人”緊急回援,大敗張郃,“立馬勒銘”,此役被稱為“三巴之戰”,是張飛最顯赫戰功。
要說後來的張飛同劉備的關係,我覺得並不是人們想象的那麼鐵,我們只要從張飛的鎮守之地,便可看出端倪,原來他早已是一個被劉備冷落之人。
自劉備佔據益州後,也就是我們四川盆地,這真是個好地方,南面是些構不上威脅的渣渣小國,當時屬南蠻夷,向西是青藏高原,亦是安全之地,向東只能沿江而下湖湘,向北是秦嶺山脈。
南面和西面是不可能有戰事的,東面可謂天險,因為逆長江而上攻擊巴蜀之地的可能性極小,只要控荊湘而帶五湖,手握荊州就能直接同吳國對壘,再有可能發生戰事的地方就在北面。
東面的荊州是交給了關羽把守,北面是直接面對關中平原以北的魏國,重鎮為漢中,但劉備此時任命的太守卻是當時在蜀漢並非一流戰將的魏延,而並不是張飛,由此可見張飛在劉備心中的定位。
我長期工作和生活在廣元,對此地的地貌還是有些瞭解的;當年劉邦入蜀火燒的棧道就是此地,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秦嶺山脈將關中平原和四川分割開來,守住漢中即能守住廣元,如果要從漢中平原去四川,古時的主要通道,便是被李白稱為“蜀道難”的金牛古道
它是從漢中出發,由寧強偏西一點,過七盤關,經廣元,越劍門而下江油,至成都,這是一條主幹道,建國後的寶成鐵路走的就是這條線。
所以,在劉備佔據益州後,前期的征戰都集中在漢中,此地原為張魯所據,攻佔此地後,便佔據了進退自如的前沿,一旦失守,即可退據廣元的劍門關固守,如後來的姜維一樣,而後來諸葛亮屢次興兵北伐,也是在廣元以北一帶。
而張飛守的閬中是哪兒呢?它在廣元以南,有一條偏道可以抵達,就是由漢中直接向南,翻越廣元的米倉山,經南江,過巴中而到達閬中,這在當時幾乎是一條不能稱其為路的羊腸小道。
雖然說是兩條道,但它的起點都在漢中,守住漢中,巴蜀便平安無事,這是由魏延把守的,而張飛扼守的卻是未端之閬中,至少從戰略意義上來說,二者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漢中如此之重要,為何只讓一個當時的二等將領魏延來把守,這一等一的張飛去了何處?無論在正史《三國志》中張飛的傳記中沒有交待,在《三國演義》中也無描述,倒是在《三國志•曹休傳》中透出了原因,原來張飛在漢中遭到了慘敗。
其時,張飛率大將吳蘭等一眾人同曹休激戰,在固山一役中,曹休發動猛攻,並斬殺吳蘭等人,令張飛慘敗而回,書載:“進兵擊蘭,大破之,飛果走。太祖拔漢中”,張飛從此離開漢中戰場。
此後,他便一直駐紮在閬中,從此無任何征戰,一代名將就此閒置,直到劉備準備興兵伐吳時,才給張飛下達指令,讓他合兵一起進攻東吳,可惜張飛卻因撻罰部下,被刺身亡,一代將星就此隕落。
從張飛死後劉備的態度來看,真是讓人不可思議,同聽聞關羽死後的表現之強烈實在是天差地別,但依我來,二人之死固然是劉備集團的重大損失,但劉備心中應該還有一種如劉邦聞韓信死訊後的感覺,即“且喜且憐之”。
我說這話肯定會被一堆地板磚拍來,這只是我的感覺,對與不對不知道,但肯定是與人們心中那“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桃園結義是嚴重不相符的,所以,捱罵是必然的。
劉備在竊取了劉璋的益州當皇帝后,對這昔日的兄弟之情便發生了變化,任何一個君主可以在打天下時,同那些一起征戰的兄弟們同生死,共患難,然而一旦上位後,還能一起勾肩搭背,稱兄道弟,這就不可想象了。
做得最好的是趙匡胤,一個“杯酒釋兵權”統統搞定,最差的當然如劉邦和朱元璋,將昔日的功臣,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夥全部斬殺殆盡。
劉備也是如此,之所以他對關羽之死還能大哭,他哭的是丟失了荊州這個進攻東吳的橋頭堡,也失去了巴蜀東邊的屏障,當然,也是哭給大家看的,讓眾人知道他還是個重情重義之人。
接下來的起兵伐吳,與其說是為兄弟報仇,還不如說是為了重新奪回戰場主動權,他必須確保將相對弱勢的孫吳政權鯨吞希望,這也可以說是劉備的既定方針,不管誰丟失荊州他都要大哭,不管誰死他都要出兵,何況是死了他的兄弟,為兄弟報仇,一石二鳥,他是不會放過這“師出有名”的機會的。
而張飛死就不同了,張飛早已只是他閒置已久的一枚棋子,同一般將領毫無異同,有魏延在前面擋著曹魏,一個張飛在後方能起多大的作用,更不可能將其放在身邊,昔日的兄弟現在已變為君臣,萬一張飛不識相,還以從前的關係看待他這皇帝,這豈不是讓他為難,所以,將他遠遠地放在一個不重要的地方,是最好的處置方式。
而他攻吳的決策是不得人心的,包括諸葛亮,趙雲這班一流的文臣武將都是反對的,所以,只能棄之不用,讓他們留守成都,而此時的張飛作為一員猛將,當然又被他想了起來,要重新啟用了。
及至聽說張飛遇刺,也就如同手下一位將軍突然病故一般,死了就死了吧,沒太大關係,一切按既定方針辦,所以才有了他的冷漠,只輕輕地吐了四個字,就給他們這被後世羨慕千古的“桃園結義”,劃上了一個句號。
如果不是以上情況,就不能解釋劉備的所作所為!可惜張飛赤膽忠心,沒奈何以前的兄弟變為現在的皇帝,自古皇家冷血,哪還記得你昔日的袍澤之情,沒找個理由拿你開刀就算萬幸了,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