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瑞秋家居
-
2 # 今古達觀
於古而言,郭氏完人:
武能安邦,文能定國;德配天地,哀榮善終!不可多得,古今罕有。封建本質,君君臣臣,能得善終,已屬不易,狐死狗烹,都付笑談!
於今而言,足可鏡鑑:
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封建伴君,如同伴虎;人身依附,千年如此!中華強大,人身自由,憲法是從,民眾惟裁!
-
3 # 橫眉冷對不平事
郭子儀,後人對其評論,七個半忠臣,他是半個忠臣,在戲文臉譜上,郭的臉譜都不是全紅,總要勾劃一些許白色,紅忠白奸,一生功高蓋主,被稱一字並肩王。在邦子上殿這齣戲中,懷有不臣之心,作了另一種打算,父子二人均內穿護甲,,袖藏短刀,郭的這一舉動己被代宗皇帝洞穿,因為怕激起哥兵
-
4 # 非標自動化工程師
郭子儀戎馬一生,屢建奇功,但他從不居功自傲,忠勇愛國,寬厚待人,因此在朝中有極高的威望。
李光弼和郭子儀同為唐朝著名將領。他們曾經同在朔方鎮當將軍。可是兩個人的關係並不太好,互不服氣。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提升郭子儀任朔方節度使,位居李光弼之上。李光弼怕郭子儀刁難他,曾想調到別的方鎮去。這時朝廷要郭子儀挑選一位得力的大將,去平定河北。郭子儀出以公心,推薦了李光弼。李光弼卻以為郭子儀是借刀殺人,讓他去送死。可是朝廷成命又不能不服從。臨行前對郭子儀說:“我赴死心甘,只求你不要再加害我的妻子兒女好嗎?”郭子儀聽到他冤枉自己的話後,流著熱淚對他說:“現在國難當頭,我器重將軍,才點你的將,願與你共赴疆場討伐叛賊,哪裡還記著什麼私忿呢?”李光弼聽了非常感動。兩人手扶手相對跪拜,前嫌盡釋。
唐代宗大曆二年(767年)十二月,有人掘了郭子儀父親的墳墓,可是盜賊卻沒有抓到。人們懷疑是朝中宦官魚朝恩指使人乾的,魚朝恩一向嫉妒郭子儀,並向皇上屢進讒言,一再阻撓皇上任用郭子儀。郭子儀對於祖墓被毀的原因心裡也是明白的。他入朝時,皇帝先提起此事,郭子儀哭奏道:“臣長期主持軍務,不能禁絕暴賊,軍士摧毀別人墳墓的事,也是有的。這是臣的不忠不孝,招致上天的譴責,不是人患所造成的。”滿朝的公卿大臣原來都很憂慮,怕郭子儀鬧出事端,聽了他的回奏後,都對他無限欽佩。郭子儀想到的是國家安危事大,朝廷的安穩遠比自己私事重要。
郭子儀功德越高,人們越尊重他。吐蕃、回紇稱他為神人。皇帝都不直接呼他的名字。甚至有些安史叛將也很尊重他,因為他曾施恩於很多人。安慶緒的驍將田承嗣佔據魏州後,蠻橫無理,飛揚跋扈。郭子儀派遣自己的——個部將去見他。田承嗣倒很規矩,還向郭子儀所在的方向遙望叩拜,指著自己的膝蓋對使者說:“我這雙膝蓋,不向別人下跪已有多年了,現在要為郭公下跪。”他麾下的老將軍數十人,都是王侯顯貴,郭子儀頤指他們進退,他們就像奴僕一樣,聽從他的安排和指揮。
郭子儀處處做士兵的榜樣。他領兵打仗從不侵犯百姓的利益。當時,連年戰爭,農村經濟破壞,農民生活困難,負擔很重,籌集軍糧確實不易。為了減輕人民的負擔,他不顧自己年邁力衰,親自耕種。在他的帶動下,官兵在休戰時,一邊訓練,一邊參加農業勞動。動亂時期,他的駐地豐收的莊稼到處可見。
郭子儀不僅得軍心民心,事奉聖上也很忠心勤謹。無論是手握強兵,還是方臨戎敵,詔命他何時入朝,他從未遲延過。在他被倖臣魚朝恩讒毀,削去兵權後,僕固懷恩率10萬大軍進逼京師,正當用人破敵之急,朝廷恢復和加封他為太尉,分寧、涇原、河西及朔方招撫觀察使,關內河東副元帥,中書令等一系列虛職和實職。郭子儀從不把打仗破敵當作升官發財的敲門磚,他堅決要求辭去太尉之職,只保留招撫觀察使一職即可。他上奏說,自兵亂以來,綱紀破壞,時下與人比高低、爭權勢已成風尚流行,他希望朝中興行禮讓,就由自己開始實現。他還說,自己早巳懂得知止知足的道理,心中懼怕盈滿之患。等到秩序安定,僕固懷恩被擒,往昔的官爵決心一無所受。經過他再三懇讓,才辭掉了太尉之職。但這位四朝柱石,衛國功臣,理應受到寵遇。他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德宗尊他為“尚父”。他既富貴而且長壽,後代繁衍安泰。他有八子七婿,都是朝廷重要官員。孫子有數十人之多,當孫子來問安,他都無法分辨誰是誰,只是頷首而已。有一齣戲《打金枝》,反映了他家興旺熱鬧的場面。戲的故事是,郭子儀70大壽,全家的人全來拜壽,只有他的六兒媳昇平公主沒到。兒子郭暖氣憤之下打了皇帝的金枝玉葉,還斥責道:“你依仗皇父就不來拜壽,我父還不願意當皇帝呢!”郭子儀知道兒子打了“金枝”以後,帶著兒子就去向代宗皇帝請罪。代宗對郭子儀說:“兒女閨房瑣事,何必計較,老大人權作耳聾,當沒聽見這回事算了。”郭子儀謝過皇恩,回家後把兒子痛打一頓,小兩口又和好如初了。
建元二年(781年)六月十日,郭子儀以85歲的高齡辭世。德宗沉痛悲悼,廢朝5日,下詔書高度評價和追念他。按律令規定一品官墳墓高1丈8尺,特下詔給他加高10尺,以示尊祟。君臣依次到府第弔唁,皇帝還到安福門臨哭送行。生前死後,哀榮始終。
人生如此,可謂完人。
-
5 # 每天瞭解一個人
郭子儀 平定安史之亂,乃是千古功臣1、討伐叛軍 克復兩京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郭子儀於守孝期間被朝廷“奪情”啟用,權充朔方節度使,率朔方軍東討安祿山,斬殺叛將周萬頃。他又在河曲擊敗叛將高秀巖,收復雲中、馬邑。公元756年,叛軍攻破常山郡,佔領河北全境。李光弼同郭子儀一同擊破史思明,平定藁城。又南攻趙郡,斬殺叛軍任命的偽太守郭獻璆。後來史思明逃回博陵。
公元756年八月,即位不久的唐肅宗發兵南征,但唐軍大敗,只能倚靠朔方軍為根基。叛將阿史那從禮又率五千騎兵,引誘河曲九府等進攻行在。郭子儀聯合回紇首領葛邏支聯兵進擊,俘虜數萬,終於平定河曲。
公元757年,郭子儀進攻蒲州,擊敗叛軍崔乾祐。之後又擊敗叛將安守忠。安祿山被兒子安慶緒弒殺。九月,郭子儀又升任為中軍副帥隨廣平王、大元帥李俶前去收復長安。唐將僕固懷恩與回紇軍消滅了陣東的叛軍伏兵,唐軍李嗣業部與回紇軍殺到叛軍陣後,又與正面唐軍一起夾擊叛軍,唐軍一戰收復長安。
安慶緒命嚴莊調兵馬十萬前往陝州援助張通儒。郭子儀用大軍攻擊叛軍正面,回紇率軍登山繞到叛軍背後。交戰中大軍後退,李嗣業與回紇軍從後方攻擊叛軍,前後夾擊,叛軍慘敗,屍體遍地。嚴莊等逃回洛陽,又與安慶緒逃往相州,郭子儀收復東都洛陽。 兩年時間,大部失地均已收復。後肅宗命人在灞上迎接,並慰勞他道:“國家再造,是你的功勞。”此後,郭子儀又返回洛陽,經營北討安慶緒之事。
-
6 # 歷史來揭示
郭子儀一生歷經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由玄宗開始,兒子唐肅宗,孫子唐代宗,乃至曾孫唐德宗,四朝都由郭子儀保駕。
唐明皇時,安史之亂爆發,玄宗提拔郭子儀為衛尉卿,兼靈武郡太守,充朔方節度使,命令他帶軍討逆,唐朝的國運幾乎繫於郭子儀一人之身。不止一次,許多國難危急,都被郭子儀一一化解。天下無事時,皇帝擔心其功高蓋主,命其歸野,雖然朝中的文臣武將多半都是郭子儀的門生部屬,可是一旦皇帝心存疑慮,他就馬上移交權柄,坦然離去。等國家有難,一接到聖旨,他又毫無怨言,化解危難,所以屢黜屢起,四代君主都要倚重於他。
單從齊家來看,同霍光一樣,郭子儀的兒子、女婿、子侄也都加官晉爵,所提拔的幕府部屬中60多人,後來皆為將相。然而,郭子儀卻言傳身教,竭力不碰觸皇權的禁區。
《醉打金枝》這齣戲便是一次暗流湧動的君臣博弈。郭子儀的六子郭曖的老婆是代宗之女昇平公主,此事的導火索是郭曖要求昇平公主向自己的爹媽行禮。公主算起來比公婆的地位要高,現在要她向公婆行兒婦禮儀,昇平公主不能接受。在一次家宴之後,喝醉的郭曖指責昇平公主高坐在公婆之上。昇平公主對丈夫的憤怒反唇相譏。郭曖忍無可忍抬手就給了公主妻子一個耳光,要命的是他又說了一句:“你仗著你爹是皇帝,就耀武揚威嗎?我告訴你,我爹他是根本不想幹皇帝這個差事,否則,還輪得到你家?”
一面是芒刺在背,一面是醉打金枝,雖然六兒子郭曖對自己的公主老婆說了一句天下人都知道的大實話,但郭子儀的負荊請罪無疑是看透了功高蓋主的後患。郭子儀的戰戰兢兢消除了代宗內心深處的疑慮,最後換來了代宗四兩撥千斤的一句話:“不痴不聾,不作家翁。”
從郭子儀出山到終老,大唐的命運緊緊地和他綁在了一起。有郭子儀的“起”,就有大唐的希望;有郭子儀的“落”,就有大唐的踉蹌。比起安祿山的內藏陰謀的韜光養晦,郭子儀的不露鋒芒才是真正的自我保護,否則也難有人生起落後的善始善終。
汾陽郡王府從來都是大門洞開,販夫走卒之輩都能進進出出。郭子儀的兒子多次勸告父親,後來,郭子儀語重心長地說:“我家的馬吃公家草料的有500匹,我家的奴僕吃官糧的有1000多人,如果我築起高牆,不與外面來往,只要有人與郭家有仇,略微煽風點火,郭氏一族就可能招來滅族之禍。現在我開啟府門,任人進出,即使有人想誣陷我,也找不到藉口啊。”兒子們恍然大悟,都十分佩服父親的高瞻遠矚。
郭子儀的一生可以用幾個數字勾勒出來:戎馬一生,為國平亂,二復西京,八子七婿,盡仕朝堂,八五高齡而終,墓加十尺,生前死後,哀榮始終。作為歷史上“富”、“貴”、“壽”、“考”四字俱全的極少數名臣之一,史書對郭子儀的評議是:“功蓋天下而主不疑,位極人臣而眾不嫉,窮奢極欲而人不非之。”
對比霍光一族的樹倒猢猻散,汾陽郭氏卻一脈昌盛,可見,霍興應向郭子興學習的地方多著呢。“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幾點都要兼顧,“齊家”也是重中之重啊。
-
7 # 籃網資訊
郭子儀在中國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在中國歷史上郭子儀被評價為“千古一臣”,這可不是虛名啊!
郭子儀歷經玄、肅、代、德四朝,身居要職。唐代史臣裴垍稱讚他說:“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侈窮人慾君子不之罪。”意思是他擁有極大的權利,但朝廷上下卻不忌諱;擁有極大的功勳,皇帝卻不懷疑他有野心;他妻妾成群,德才兼備的人卻從不責備他。這說明他這個人是一個非常耿直,得到所有人信任的人。在中國歷史上,你能找出和郭子儀比肩的人嗎?
郭子儀,生於公元697年,卒於公元781年。中唐名將,漢族,今陝西華縣人。祖籍山西汾陽。以武舉高第入仕從軍,累遷至九原太守,朔方節度右兵馬使。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後,被提拔成朔方節度使,率軍收復洛陽、長安兩京,功居平亂之首,晉為中書令,封汾陽郡王。唐代宗時,又平定僕固懷恩叛亂,並說服回紇酋長,共破吐蕃,朝廷賴以為安。郭子儀戎馬一生,屢建奇功,大唐因有他而獲得安寧20多年,舉國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聲譽。公元780年,郭子儀被皇帝尊為“尚父”,進位太尉、中書令。次年,郭子儀去世,年八十五而壽終,賜諡忠武,追贈太師,配饗代宗廟廷。
北宋歐陽修由衷讚歎郭子儀:“猗與汾陽,功扶卒倉。”
在民間流傳最廣的就是郭子儀第六子郭曖的故事。
郭曖,唐代宗皇帝駙馬,娶皇帝女兒昇平公主。公元767年,郭子儀70大壽,家人皆來祝壽,獨公主不來,郭曖氣急,將公主很揍一頓。郭曖年輕氣盛,口無遮攔,邊打邊說:“皇帝有啥了不起?我父親只是不想做天子。”把公主罵回了皇宮。皇帝安慰公主說:“女婿說的話是真話,實情如此!你還是回去吧。”郭子儀知道情況後,氣得將兒子郭曖囚禁起來,等待皇帝治罪。代宗皇帝將公主送回郭家,並安慰郭子儀說:“不痴不啞,不當親家。小兩口在私房裡吵架,咱們做親家的咋能當真呢!”郭子儀將郭曖痛打一頓,責令向公主賠禮道歉。這個故事即京劇《打金枝》的原型。
這個真實故事也從側面告訴我們,郭子儀在唐朝的地位有多高。
就是這樣一個“千古一臣”,就是這樣一個令皇帝都敬畏三分的人,他懼怕什麼樣的人呢?
郭子儀功高蓋世位極人臣之後,不僅妻妾成群,而且拜訪他的人也多了。在每次會見賓客時,都有一幫愛姬侍女相伴。
但是每當御史大夫盧杞來拜訪時,郭子儀就非常緊張,立馬屏退所有陪侍的婦女,並盛裝以待。
郭子儀的幾個兒子大惑不解,問:以往父親會見賓客,總是姬妾滿堂,談笑風生,為什麼盧杞一來,您卻屏退所有婦人?
郭子儀告訴兒子們:你們不知道,盧杞這個人生來相貌醜陋,面色發藍。我怕婦人們見了他會譏笑出聲。盧杞陰險狡詐,要是有一天他得了志,一定會為了報這一笑之仇,將咱們全家趕盡殺絕。
後來盧杞果然飛黃騰達,當上了大唐宰相,大肆報復性謀殺老臣,唯獨郭子儀一家倖免。
-
8 # 清水空流
《新唐書》有言"功高蓋世主不疑,位極人臣眾不嫉"。此話可謂傳神而中肯。
郭子儀有再造大唐之功。以朔方(今天的寧夏)節度使的身份起兵掃平安史之亂。單人獨騎入回紇平定僕固懷恩叛亂。一生戎馬生涯,常勝不敗。受封異性郡王(汾陽王)而且不攬軍權,皇帝召之即來,揮之即去。謹守臣子本分。與其他節度使飛揚跋扈,割據一方。形成鮮明對比。
郭子儀在大唐可謂富貴雙全,兒子娶公主,女兒嫁皇帝。但郭子儀一身謹慎,雖然居功至偉,但卻生平謹慎,不讓帝王有所猜忌。並且目光長遠。與未發跡的大奸臣盧杞見面時候,談笑風生,但卻屏退左右。確保家人平安。大太監魚朝恩刨了郭家祖墳。郭子儀也不怪罪。保持了極大的剋制。讓魚朝恩沒有報復的理由和藉口。
郭子儀晚年高壽,七子八婿都來拜壽。孫輩太多,郭子儀都不認識。郭子儀能在中唐時期確保家族平安。家族昌盛,實數難得。
-
9 # 曉木曰兮歷史系
郭子儀(公元697年—公元781年)是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人,身長六尺有餘,按照唐尺就是1.80以上的身材,他魁梧英俊,少年時期就透過武舉考試成為左衛長史,又是世家子弟出身(他的父親郭敬之歷任五個州的刺史),唐代崇尚軍功,重視武舉制度,郭子儀理所當然地獲得了太原王氏的親睞,15歲的王家小姐成為了郭子儀的妻子,雖然當時的郭子儀還只是一個潛力股,但是他擁有非常出眾的資質,太原王氏慧眼如炬,沒有放過這樣的好小夥子。“安史之亂”爆發了,帶給普通百姓的是無數的離亂和痛苦,帶給郭子儀的則是鵬程萬里、揚名青史的機遇。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蓄謀已久的范陽節度使安祿山起兵造反了,“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舞”,十五萬叛軍如潮水般南下,很快攻佔了東都洛陽,安祿山自稱大燕皇帝,承平日久的朝廷陷入了一片驚恐之中。郭子儀臨危受命,成為朔方(今寧夏靈武西南)節度使,與訓練有素的叛軍展開了艱苦卓絕的較量,陸續收復了雲中(今山西大同)、馬邑(今山西朔縣東北),又與河東節度使李光弼合兵,收復常山郡的九個縣城,嚴重威脅了安史叛軍的歸路,因為河北各郡是洛陽和安祿山老巢范陽的必經之地,安祿山不敢怠慢,讓史思明帶上幾萬人馬攻打郭子儀和李光弼。郭子儀、李光弼的部隊退往常山(今河北真定),史思明的部隊如影隨行,郭子儀兵出奇招,派出五百騎兵,引得敵軍追了三天三夜,正當敵軍精疲力竭之際,唐軍趁勢進攻,史思明大敗,趕緊向安祿山乞求援軍,史思明的兵力很快增到五萬人。此時,郭子儀和李光弼的部隊共有十萬人,但郭子儀並不急於交戰,“賊來則守,賊去則追,晝揚其兵,夕襲其幕”,讓五萬叛軍疲於奔命卻欲戰不能,士氣十分低落。郭子儀眼看時機成熟,在嘉山(今河北定西)以十萬對五萬,斬首四萬級,生擒五千人,史思明披頭散髮、光著腳板逃到了博陵(今河北定州)。
嘉山大捷,河北十多個郡紛紛殺死叛軍守將,迎接王師,叛軍退路已被截斷,人心浮動,唐將哥舒翰又堅守潼關天險,閉門不出,叛軍進退維谷,形勢對朝廷非常有利。在這個關鍵時刻,年紀老邁的唐玄宗卻一意孤行,走出了一個遺恨千古的昏招。本來郭子儀主張堅守潼關,避敵鋒芒,然後北圖范陽,唐玄宗卻嚴辭逼迫哥舒翰出潼關迎敵,潼關守軍一戰全軍覆沒,叛軍直指長安,唐玄宗倉惶逃往四川。長安、洛陽都落入安祿山的手中,大唐風雨飄搖,大廈將傾。

公元756年七月,太子李亨在靈武即位,是為唐肅宗,奉唐玄宗為太上皇。郭子儀率領五萬朔方軍為其保駕護航,“軍聲遂振,興復之勢,民有望焉”。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安祿山被親子安慶緒殺死,史思明不聽安慶緒的調遣,安史集團分裂了。朝廷決定展開反擊,皇子李?m被任命為天下兵馬元帥,郭子儀擔任天下兵馬副元帥,收復兩京的重任落到了郭子儀的身上。安史叛軍中的騎兵原是唐軍部隊中的精銳,一向勇不可擋,清渠之戰中叛軍9000騎兵列成長蛇之陣,兩翼包抄,唐軍潰敗,只得退守武功(今陝西武功縣)。郭子儀看到了雙方實力上的差距,力主向回紇借兵,唐肅宗把女兒寧國公主嫁給了回紇可汗, 4000回紇騎兵趕至鳳翔助戰,唐軍集結了十五萬人馬,由郭子儀全權指揮,郭子儀向唐肅宗立下誓言,“此行如果不能獲勝,臣將以死謝罪”。
唐軍進兵長安城西,以李嗣業為前軍,王思禮為後軍,郭子儀自領中軍,與安守忠、李歸仁的十萬叛軍對陣。大戰開始了,唐軍初戰不利,抵擋不出叛軍的攻勢,前軍統帥李嗣業眼見情勢危急,脫掉盔甲,袒露上身,揮刀斫殺,他大聲呼喊,“今天不拼命死殺敵,我們就要全軍覆沒”,前軍士兵手執大刀,所向披靡,唐軍逐漸佔據了格鬥的上風。叛軍正面進攻未能奏效,埋伏於陣東的叛軍騎兵乘機殺出,偷襲唐軍後方,唐軍大將僕固懷恩率領4000回紇騎兵迎頭痛擊,叛軍騎兵傷亡殆盡,李嗣業與回紇騎兵衝鋒在前,又迂迴敵後,中軍在郭子儀的帶領下奮勇殺敵,雙方從中午一直戰到晚上,唐軍斬首六萬餘人,取得了振奮人心的大捷。安守忠、李歸仁放棄長安,向東撤離。安慶緒再度集結叛軍15萬人,在新店(今河南陝縣西)與唐軍鏖戰。
叛軍依山列陣,佔據有利地形,唐軍正面進攻不順,回紇騎兵迂迴到敵後,將叛軍伏兵盡數殲滅,然後從側翼猛攻,郭子儀率領唐軍正面夾擊,叛軍大敗,一路東逃。安慶緒驚恐之下,只帶了一千多步騎兵逃到鄴城(今河南安陽),東都洛陽收復了,唐肅宗向郭子儀真情致謝,“國家再造,都是你的功勞啊”。兩京光復,郭子儀因功封司徒和代國公,從此名揚四海。接下來,就是整頓隊伍,討伐河北的叛軍。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九路節度使奉詔討伐安慶緒,其中郭子儀和李光弼功勳最著,唐肅宗沒有指定元帥,僅由宦官魚朝恩擔任觀軍容宣慰處置使,負責協調軍中大員。
郭子儀帶兵從杏園(今河南汲縣東南)渡河,包圍衛州(今河南汲縣)。安慶緒兵分三路,發兵七萬增援。郭子儀在土壘後面佈置了三千弓弩手,個個箭術精湛,郭子儀告訴他們,“我假裝敗退,敵軍必然追趕至此,到時你們萬箭齊發,射殺敵軍”。交戰之時,唐軍後退,叛軍果然追至土壘邊上,伏兵箭如雨下,叛軍心膽俱裂,唐軍斬首四萬級,獲鎧冑數十萬,聲威大振,安慶緒退回鄴城(今河南安陽),堅守不出。
鄴城被唐軍重重包圍,郭子儀引漳水灌城,鄴城水漫金山,城內糧食吃完了,就吃野菜樹皮,連一隻老鼠都能賣到4000的天價。從冬天一直到第二年春天,鄴城還沒有攻破。三月,史思明親率五萬精兵挑戰唐軍,激戰中,忽然間狂風呼嘯,飛沙走石,天昏地暗,咫尺之間看不清東南西北。雙方都陣營大亂,唐軍向南潰退,叛軍向北奔逃,輜械丟得漫山遍野,郭子儀帶領朔方軍退守河陽,拆毀了大橋。此戰唐軍缺乏統一指揮,損失慘重,各路王師只得撤回本鎮。鄴城失利,使宦官魚朝恩找到了藉口,把責任推在郭子儀身上。唐肅宗召郭子儀回朝,讓李光弼代替他指揮朔方軍。將士們哭著挽留郭子儀,郭子儀不敢違背皇命,悵然離去。
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李光弼邙山戰敗,河陽失守。公元762年,太原、繹州(今山西新繹)兩地駐軍擅殺主帥,朝廷深以為憂。郭子儀被唐肅宗重新啟用,晉封汾陽郡王,當時郭子儀已經年滿六十六歲。

叛軍方面,史思明殺安慶緒,擁兵幾十萬與朝廷周旋。唐肅宗又病重,臥塌之上,皇帝告訴郭子儀,“河東的事就全交給你了”。到了絳州,郭子儀按軍法殺掉了王元振等數十人,軍亂很快平息,郭子儀帶兵接連打了幾個勝仗,朝中形勢變化,他又被罷免了軍權。新繼位的唐代宗李豫受宦官程元振的鼓惑,猜疑郭子儀,郭子儀為了表明心跡,把唐肅宗褒揚他的上千道詔書交給了唐代宗,唐代宗深受感動,向臣子表達了自己的慚愧之意。
寶應二年(公元763年),安史之亂剛剛平定,長安兵力空虛,吐蕃起兵二十萬,攻入長安,唐代宗逃到了陝州,作為關內副元帥的郭子儀收集了四千多亡散士兵,白天擊鼓張旗,晚上遍地火把,讓百姓告訴吐蕃人,“郭元帥的大軍從商州(從今陝西商縣)打來了”,吐蕃人信以為真,迅速撤出了長安,唐代宗被迎回了皇宮。他拉住郭子儀的手,感激萬分,“用卿不早,故及於此”。
廣德二年(公元764年),僕固懷恩不滿朝廷封賞,縱兵劫掠,帶領朔方軍對抗朝廷。朔方兵以前都是郭子儀的部下,對郭子儀十分愛戴,當郭子儀以朔方節度使的身份到來時,朔方兵紛紛離開僕固懷恩,重歸郭子儀帳下,僕固懷恩只得帶上三百親信逃到靈武(今寧夏靈武)避難。由於心有不甘,他招引回紇、吐蕃十萬人馬,進犯大唐,唐代宗派郭子儀率兵抵禦,回紇、吐蕃心中無底,不戰而退。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僕固懷恩又招引回紇、吐蕃、党項三十萬人馬氣勢洶洶而來。郭子儀率領一萬唐軍剛到涇陽,就被回紇、吐蕃十多萬人馬團團圍住,形勢萬分緊急。天佑大唐,在此關鍵時刻,僕固懷恩暴病而死,敵軍陣營產生分化,郭子儀知道機不可失,決定單騎去見回紇主將藥葛羅。
郭子儀出發之際,他的三兒子郭?緊緊拽住父親的馬韁,“回紇人如狼似虎,父親大人是堂堂元帥,怎麼能自己送上門去當俘虜?”,郭子儀對告訴兒子,“現在敵強我弱,如果硬拼,我們父子都要戰死,江山社稷就危險了。如果能與回紇談判,說服他們倒戈,那就是黎民百姓的福氣,扭轉戰局,在此一舉”,他推開了兒子,向回紇軍營策馬而去。藥葛羅聽說郭子儀來了,將信將疑,他生怕有詐,命人彎弓搭箭,嚴陣以待。郭子儀摘下頭盔,脫掉鎧甲,放下兵器,緩緩而行。當他來到藥葛羅面前時,回紇酋長們一起拜倒,表達了誠心誠意的歡迎。
郭子儀責備藥葛羅,“昔日回紇軍隊遠涉萬里,幫助我們收復兩京,大唐朝廷對你們很不錯。今天你們背棄舊約,襄助叛臣,是何等愚蠢的舉動。僕固懷恩背叛朝廷,遺棄母親,這樣的人對回紇有何益處?” 藥葛羅十分慚愧,當即向郭子儀表明立場,“我們是被僕固懷恩騙了,他說天可汗已經駕崩,郭令公已經去世,中原無主,我們才興兵來此,現在我們知道天可汗還好好地在長安城裡,郭令公又統兵在此,僕固懷恩被上天所殺,我們怎能夠再與大唐雄師做對呢?”,郭子儀見藥葛羅如此態度,乘機鼓動他,“吐蕃與大唐本是甥舅之國,他們背信棄義,屢次犯境,搶走了無數牛羊馬匹和金銀珠寶,如果你們與唐軍合兵,反戈一擊,既可得到吐蕃搶走的財物,又可與唐朝繼續友好下去,這是天賜良機,不能錯過呀”。藥葛羅馬上表示同意,“我們被僕固懷恩騙到這裡,已經愧對令公,我們願意殺敵立功,將功折罪”。雙方訂好了合擊吐蕃的計劃,吐蕃軍隊大難臨頭了,在靈臺西原赤山嶺(今甘肅靈臺縣西),大唐和回紇聯軍雷霆出擊,斬首五萬級,俘虜萬餘人,奪回了被吐蕃搶走的工匠、婦女四千多人,繳獲牛羊駝馬數以萬計。各路攻唐大軍聞風喪膽,逃之夭夭。郭子儀單騎退兵,從此名震千古,傳為佳話。
唐代宗大曆年間,郭子儀以副元帥的身份駐守河中(今山西永濟西)、?州,數次擊退吐蕃入寇,守衛著大唐帝國的平安。大曆十四年(公元779年),唐代宗去世,唐德宗李適繼位,召郭子儀還朝,進封太尉、中書令,賜號尚父,免去副元帥和節度使的職務,讓年邁的老將軍回家享福。建元二年(公元781年),八十五歲的郭子儀去世了,陪葬建陵(唐肅宗李亨墓,今陝西禮泉縣),唐德宗親往安福門哭送,賜諡號 “忠武”,按照禮儀制度,郭子儀的墓葬應有一丈八尺的高度,朝廷特意將墓葬再增高十尺,以彰顯郭子儀的蓋世功勳。
縱觀郭子儀的一生,身系天下安危近三十年,“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世而上不疑,侈窮人慾而議者不之貶”,旁人得其一尚且不易,郭子儀卻是樣樣俱全,實在是中國歷史上的異數。做上司,他為人寬簡,善於培養髮掘人才,他的部下,有數十人因功位至將相。

做臣子,他忠貫日月,此心無二。做父親,他和王氏夫人嚴格教導子女,兒子女兒人品端方,才華出眾,沒有一人走上斜路。他的三兒子郭?曾駐守?州,協助?州節度使白孝德防守吐蕃和回紇,手下有十幾個士兵酗酒鬧事,還拔刀刺傷了酒店主人,段秀實不徇情面,將這十多個士兵就地正法,在郭??的軍營裡引起了極大的震動,軍士們準備宰了這個膽大妄為的老頭。段秀實當面教訓郭??,“郭令公功勞蓋世,人人敬仰,你作為他的兒子,卻縱容士兵橫行不法,胡作非為,這樣下去,郭家的功名還保得住嗎”,郭??十分慚愧,向段秀實誠懇致謝,認為這是對自己的關懷和愛護,他不準軍士為難段秀實,段秀實在郭??的軍營裡過夜,郭??親自為他站崗放哨,以防歹人加害。第二天,還和段秀實一起前往白孝德處賠禮道歉,郭??為將如此,實在應歸功於郭子儀夫婦教子有方、忠厚傳家。郭子儀的女兒也是才女,有一次,兩位著名畫家為郭子儀的女婿趙縱畫像,畫完之後,眾人認為兩幅畫像不分高下,郭子儀的女兒語出驚人,得到眾人一致的認可,她說韓姓畫家“空得趙郎狀貌”,周姓畫家“兼移其神氣,得趙郎性情笑言之狀”,如果不是具有深厚的文化修養,又如何能說出如此精闢的點評。郭??和駙馬郭曖都是王夫人的嫡子,在奉天之難中與唐德宗同生共死,浴血奮戰,傳承了郭子儀的忠烈家風。皇帝仰仗郭家,郭曖和昇平公主的女兒嫁給了自己的表侄李純,也就是後來的唐憲宗,郭曖和昇平公主的兒子郭鏦娶了自己的表侄女漢陽公主,郭鏦身長七尺(2.1米),相貌堂堂,如果不是人品出眾,皇家又怎會如此熱衷於“親上加親”。郭子儀福澤綿長,到了宋朝仁宗年間,皇帝還尋訪到他的平民後裔,封以官職,以示忠義之士會蔭庇後人。
做同僚,郭子儀洞悉世情,汾陽郡王府從來都是大門洞開,販夫走卒之輩都能進進出出。一次,郭子儀的一名手下將領到外地任職,去汾陽郡王府辭行。在王府裡,他看見堂堂的汾陽郡王正為夫人和女兒做奴僕,端著洗臉水,拿著手巾。郭子儀的兒子覺得臉上無光,一齊勸說父親,希望父親能夠自重,不要讓外人笑話,郭子儀給兒子們講明道理,“我家的馬吃公家草料的有500匹,我家的奴僕吃官糧的有1000多人,如果我築起高牆,不與外面來往,只要有人與郭家有仇,嫉妒郭家的人煽風點火,郭氏一族很可能招來滅族之禍,現在我開啟府門,任人進出,即使有人想誣陷我,也找不到藉口”,兒子們恍然大悟,都十分佩服父親的高瞻遠矚。郭子儀晚年在家養老時,王侯將相前來拜訪,郭子儀的姬妾從來不用迴避。唐德宗的寵臣盧杞前來拜訪時,郭子儀趕緊讓眾姬妾退下,自己正襟危坐,接待這位“鬼貌藍色”的當朝大臣。盧杞走後,家人詢問原因,郭子儀說道,“盧杞此人,相貌醜陋,心地險惡,如果姬妾見到他,肯定會笑出聲來,盧杞必然懷恨在心,將來他大權在握,追憶前嫌,我郭家就要大禍臨頭了”。後來盧杞當上宰相,“小忤己,不致死地不止”,完全應驗了郭子儀的說法,一場大禍被郭子儀消彌得不著痕跡。
做敵人,除了單騎退敵的英雄虎膽,藩鎮悍將也對郭子儀鞠躬如儀,一向桀驁不馴的藩鎮田承嗣就說過,“我的膝蓋很久沒有跪人了,今特為郭令公一跪”。郭子儀一生歷經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福壽雙全,名滿天下,做臣子、做上司、做統帥、做同僚、做丈夫、做父親、做敵人都幾近完美,實在稱得上是人臣的典範、軍人的楷模,他娶得是五姓家的好女子,得妻若此,復有何求?人生至此,復有何憾?
-
10 # 送歷史個放大鏡
郭子儀(697年-781年),華州鄭縣(今陝西渭南華州區)人,唐代名將、政治家、軍事家。主要成就:平定安史之亂,收復長安、洛陽;擊敗吐蕃、党項的入侵。
平庸的前半生
郭子儀早年透過武舉高第後進入軍隊,雖然積功至九原太守,但一直未受重用。直到後面安史之亂的爆發。
一戰成名
天寶14年(公元755年)蓄謀已久的安祿山公然舉兵造反,一路勢如破竹,國家幾度覆滅。郭子儀於守孝期間被朝廷“奪情”啟用,率朔方軍東討安祿山!前期陸續收復了雲中、馬邑等,又與河東節度使李光弼合兵,奪得了河北郡幾個縣,嚴重威脅了叛軍的歸路。為了清掃回去的路,安祿山安排史思明帶領幾萬兵馬攻打郭子儀和李光弼。郭子儀和李光弼退守常山後,想了一個法子,排了500騎兵牽引史思明的軍隊,三天後,等到叛軍精疲力盡之後,引唐軍攻打史思明軍隊,史思明第一次軍敗!緊接著,史思明向安祿山求救,兵力很快到了5萬人,此時郭子儀的軍隊也有了十萬人,但是他不急於對打,採用“賊來則守,賊去則追,晝揚其兵,夕襲其幕”的戰法,讓五萬叛軍疲於奔命卻欲戰不能,士氣十分低落。最後一舉攻克,斬首敵軍四萬人,史思明兵敗逃走!郭子儀一戰成名!
昏庸的唐玄宗
史思明戰敗之後,叛軍歸去之路被郭子儀等斷截,前方的潼關又被唐將哥舒翰堅守不出,在這個前後夾擊的情況下,叛軍人心浮動,河北各郡紛紛起來反抗叛軍。這個時候,一切看起來往美好的方向走的時候,年紀老邁的唐玄宗卻一意孤行,走出了一個遺恨千古的昏招。讓哥舒翰出潼關和叛軍決戰,最後哥舒翰全軍覆沒,叛軍直至長安。唐玄宗疾走四川,後面長安、洛陽相繼失守,大唐陷入了一個危險的境地。
克復兩京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安祿山被親子安慶緒殺死,史思明不服安慶緒的管理,安史集團正式分裂。此時唐玄宗正式退位,唐肅宗正式上臺,唐肅宗任命郭子儀擔任天下兵馬副元帥,收復兩京的重任落到了郭子儀的身上,後唐軍進兵長安城西,以李嗣業為前軍,王思禮為後軍,郭子儀自領中軍,與安守忠、李歸仁的十萬叛軍對陣。雙方在長安爭奪戰中,郭子儀和回紇騎兵相互配合,最終打敗了安守忠、李歸仁,奪回了長安。後郭子儀和叛軍又在山西大戰,一站奪回了東都洛陽。郭子儀因功加封司徒、代國公。郭子儀被皇帝稱讚:再造大唐!
晚年風光
後續郭子儀經歷了沉浮,兵敗相州之後,失去了兵權,後面再經啟用,再復長安!此時郭子儀已經66歲了。後面功高蓋主的郭子儀選擇了急流勇退!後面吐蕃、党項入侵,郭子儀單騎退回紇,抵禦了外族的侵略。公元781年離世,結束了自己輝煌的一生!
我用司馬光在《資治通鑑》給了郭子儀評價作為總結吧:“天下以其身為安危者殆三十年,功蓋天下而主不疑,位極人臣而眾不嫉,窮奢極欲而人不非之。”
我是喜歡歷史,歡飲大家在閱讀完留下問題大家一起探討!
-
11 # 如是史社
郭子儀這一生很精彩紛呈,亂世成就郭子儀,郭子儀也是平定亂世的中興之臣。歷史上應該沒有第二人能成為七朝元老(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生有八子七女,還得保全一家,高齡善終,妥妥的人生大贏家。
郭子儀於公元697年出生於士大夫家庭,以武舉入仕。公元754年,郭子儀已經累遷至兼任九原郡(豐州)都督、西受降城使、九原郡太守、朔方節度右廂兵馬使。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在家為母親守孝的郭子儀被朝廷“奪情”啟用,開啟了他征戰的一生。
安史之亂,郭子儀收復河北、河東,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757年,郭子儀與廣平王李俶收復西京長安、東都洛陽,以功加司徒,封代國公。758年,進位中書令。759年,相州兵敗問責,賦閒。762年,太原、絳州兵變,郭子儀封汾陽王,出鎮絳州平定叛亂,復又解除兵權。763年,吐蕃入寇、攻入長安;唐代宗啟用郭子儀。吐蕃佔長安10余天,聽說郭子儀率軍靠近,吐蕃立即逃離了長安。765年,唐朝官員僕固懷恩反叛,引吐蕃、回紇入寇,郭子儀在騎說服回紇,唐軍騎兵聯合回紇,大破吐蕃。779年,郭子儀被尊為“尚父”,進位太尉、中書令。781年,郭子儀去世,追贈太師,諡號忠武。郭子儀的軍事能力我就不用多講了,回回大戰勝戰擺在那裡。 最難得的是,他豁達的個性和超然的政治態度。郭子儀綁“醉打金枝”的兒子去朝堂,單騎退兵,刨祖墳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不過“祖墳事件”後續還有一段,足以提現郭子儀的明辨人心和政治智慧。
魚朝恩是唐代宗身邊非常得寵的宦官,曾做過郭子儀監軍。因沒撈到什麼油水,對郭子儀心生怨恨。郭子儀班師回朝時,知道自己祖墳被挖了,所有的指向都是魚朝恩。郭子儀沒有查也沒有問,只是大哭:“我在外面帶兵打仗,士兵們無意中破壞了別人家的墳墓,這也是在所難免的,現在我先祖們的墳墓被人挖了,這就是報應啊,不能怪別人!”
魚朝恩於是主動邀請郭子儀一同遊覽章敬寺示好。大家都傳魚朝恩對郭子儀不利,郭子儀卻說:“我是國家大臣,魚朝恩沒有皇令,怎敢害我?若真是皇帝給他密令殺我,我又如何能反抗呢?”郭子儀帶著老僕人去赴約了。見到魚朝恩,將此謠言告知魚朝恩。魚朝恩感嘆“聽到這樣的謠言,只有像郭將軍這樣寬厚仁義的大好人,才不會起疑心啊!”自此以後,再不與郭子儀為難。
分析一下,如果刨祖墳不是魚朝恩乾的,而是有心之人故意挑起事端,一位重臣,一位佞臣,最後誰贏,在皇帝面前都會輸。而且時局動盪,內亂又起,國家怎麼能休養生息?如果郭子儀不赴約,魚朝恩心裡必定有芥蒂。又是代宗內臣,難保日後不給郭子儀使絆子。
-
12 # 記錄9045
郭子儀,汾陽王,被稱為“再造皇室的功臣”,是中興唐室的名將。郭子儀身高六尺有餘,儀表很是英俊,身材魁梧。他最初考中武舉,補任左衛長史。天寶八載,郭子儀被任命為左衛大將軍。天寶十四載,安祿山反叛。郭子儀被朝廷任命為朔方軍節度使,率軍前往征討,郭子儀從單于府起兵,收復了靜邊軍,斬殺了叛將周萬頃,在河曲擊退了高秀巖的進犯,收復了雲中馬邑,打通東陘,因功被授封御史大夫。天寶十五載二月,郭子儀和李光弼一起率軍攻破井陘,又攻克常山郡,向南攻克趙郡,斬殺了偽太守郭獻璆,繳獲兵器不計其數……
後來,郭子儀又南征北戰。當時宰相房琯戰敗,叛將阿史那從禮率領五千名騎兵出塞,又引誘河曲九府,六胡州部落幾萬人馬,逼近唐肅宗的行驛。郭子儀和回紇首領葛邏支將他們擊敗,斬獲了幾萬人,平定了河曲。在潼關打敗叛將崔乾祐,並率兵收復陝郡永豐倉。代宗即位後,他又平定了僕固懷恩之叛,並說服回紇酋長,共同打敗了吐蕃等。
-
13 # 磨史作鏡
郭子儀挺能打的
郭子儀算得上唐朝中興名將,平定了安史之亂,收復了長安洛陽兩京,打敗了羌人吐蕃的侵犯,絕對是唐王朝的擎天一柱!
郭子儀挺能忍的
郭子儀是歷史上少有的功勞很大而又善終的名將,這跟他能忍有很大關係。當時的大太監魚朝恩弄權,總想找他郭子儀的毛病,甚至派人把郭家的祖墳都給刨了,這在當時是非常嚴重的事件,親戚朋友都勸郭子儀查個清楚,找回公道。郭子儀說:可能是我帶兵打仗殺人太多遭到報應了吧,不查了,修好就是。
郭子儀挺能識人的
盧杞人長得很醜,一次去拜訪郭子儀,郭子儀正在家裡悠哉悠哉,聽到他來了,趕緊到門口迎接,禮數很到位。盧杞走後,人們都不理解,問他為何對盧杞這麼客氣。郭子儀說,盧杞人有些才能,但是心胸狹隘,他長得醜,我怕別人特別是女流接待他會忍不住笑,那我們家將來有可能大禍臨頭。後來,盧杞真的成為了宰相,對曾經對其禮數不夠的睚眥必報,但是對郭家卻很好。
郭子儀挺低調的
對大臣都很客氣,當然對皇家更是畢恭畢敬的了,以免造成功高震主的感覺。他的兒子郭愛娶了公主成了駙馬,一次兩口子吵架,不夠冷靜,說出了什麼“江山是我們郭家打下來的”之類的話,公主也不客氣,直接找她爸爸唐代宗報告了。郭子儀嚇壞了,趕緊把郭愛綁了找皇帝賠罪,皇帝倒還大度,說小孩吵架,床頭吵完床尾和嘛,不要管他們兩個!這是戲曲《打金枝》的原型故事。
郭子儀挺能活的
郭子儀多買良田美宅妻妾成群,過起了富家翁的生活,也是為了避禍免得引起猜忌,由於他情商高、各方面關係處理的好,80多歲長壽而終,極盡哀榮!
-
14 # 文藏
(郭子儀像)
第一次再造大唐!安史之亂爆發後,從前一直未能受到重用的六十歲老將郭子儀,成為平定叛亂的中流砥柱。至德二載(757)十二月,郭子儀收復河東、河西、河南等大部分失地,凱旋迴京。唐肅宗李亨派軍用儀仗隊前往灞上迎接郭子儀,唐肅宗見到郭子儀之後,不無感慨地說:“雖吾之家國,實由卿再造!(我大唐李家天下,是您重新打下來的!)”郭子儀磕頭致謝。此後,郭子儀又奉命返回洛陽,繼續平定安史之亂的北部勢力。
寶應元年(762元年),平定安史之亂的最後緊要關頭,唐肅宗病重。朔方諸軍都統李國貞、河東節度使鄧景山相繼被殺。朝廷害怕這兩支軍隊與叛軍聯合,任用郭子儀為朔方、河中、北庭、潞、儀、澤、沁等州節度行營,兼興平、定國等軍兵馬副元帥,駐守絳州。上任之前,郭子儀向唐肅宗辭行。當時重病的唐肅宗已多日不見文武百官,卻破例在病榻前召見了郭子儀,殷切囑託:“河東的事情全都拜託你了!(河東之事,一以委卿。)”郭子儀三月辭行,唐肅宗四月病逝,這句話相當於唐肅宗對郭子儀的臨終遺言。郭子儀不負厚望,到達治地後,誅殺判將,很快控制事態。一年後(寶應二年春),歷時七年的安史之亂結束。
(郭子儀像)
第二次再造大唐!但是,很快戰亂再次席捲大唐。廣德元年(公元763年)冬天,吐蕃大舉入侵,唐代宗連夜倉皇逃往陝州,吐蕃攻入長安。此時站出來力挽狂瀾的,還是六十七高齡的郭子儀。郭子儀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廣設疑兵,親身深入敵營,說服回紇與之聯兵,大破吐蕃。
郭子儀再次挽救了大唐,因此,唐代宗對他也有類似唐肅宗似的評價。
郭子儀的兒子郭曖是昇平公主的駙馬,有次郭曖與昇平公主吵架,罵道:“你仗著你父親是皇帝嗎?我父親還不稀罕當皇帝呢!”公主大怒,回宮向唐代宗告狀。唐代宗說:“這你就不知道了,郭曖說的沒有錯。郭令公(郭子儀)如果想當皇帝的話,天下難道還能是我們李家所有嗎?(使彼欲為天子,天下豈汝家所有邪?)”
唐代宗立刻讓昇平公主回婆家老實待著。郭子儀知道後,將郭曖關起來,親自去向唐代宗請罪。唐代宗儼然如普通的兒女親家,並沒有發天子之怒,反而心平氣和地勸郭子儀看開點:“俗話說‘不痴不聾,不做阿家阿翁’,子女夫妻間的事,我們這些長輩不用理會。”不過,雖然皇帝十分敬重郭子儀,但郭子儀卻沒有狂妄自大,回府之後,仍舊把兒子郭曖打了幾十棍,替昇平公主出氣,公主與郭曖和好如初。《醉打金枝》的故事,就是由此而來。
(明代 仇英 《郭子儀祝壽圖》)
“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這就是大唐中興之將郭子儀。
-
15 # 飛天ZY漫雪
763年11月30日,郭子儀率唐軍收復了京城長安,延續了七年零三個月的安史之,在各地民眾的支援下,安史之亂逐漸平息,一場歷史上有名的內亂結束。
權傾天下朝不忌,功蓋一代主不疑,說的就是唐朝名將郭子儀,意思就是說擁有很大的權力而朝堂上沒有人忌諱,功績卓著但卻不遭皇上的懷疑。郭子儀是陝西華縣人,祖籍山西汾陽,出生於一箇中層官吏家庭,是透過武舉考試走上政治生涯的。他一生歷仕唐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二十多年中他身系唐朝的安危重任,為保衛唐朝立下了漢馬功勞。
郭子儀戎馬一生,屢建奇功,直到84歲才告別沙場。大唐因為有他才獲得了二十多年的安寧。他享有很高的威望和聲譽,吐蕃、回紇以他為神人,皇上都不直呼他名字,甚至一些安史叛將也很尊重他!
-
16 # 最愛歷史
大唐駙馬郭曖,娶了唐代宗的女兒昇平公主後,夫妻關係並不融洽,時常拌嘴。
一次,小兩口吵架,郭曖直接指著公主的鼻子罵:你以為你爹是皇帝,就可以擺臭架子嗎?告訴你吧,你爹做皇帝,是因為我爹不想做,才讓你爹做的。
公主怔住了,立馬打道回宮,找皇帝爸爸哭訴。
唐代宗無奈勸慰寶貝女兒:唉,他說的是大實話,要不是你家公嫌做皇帝沒意思,這天下還真不是咱們家的。
說完,讓女兒回去,受天大的委屈,也要把日子過下去。
郭曖的父親,唐代宗的親家,不是別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大唐中興名將郭子儀。
然而,郭子儀聽到這件事後,毫不猶豫就把兒子郭曖押起來,自己送到朝堂上,請唐代宗發落。
這下,輪到唐代宗勸慰郭子儀:俗話說“不痴不聾,不作阿家阿翁”,小兒女子閨幃之言,大臣安用聽?
意思是,小輩的恩愛怨罵,長輩不應當真,要郭子儀別把兒子的“大逆不道”之言放心裡去。
雖然皇帝表明了態度,但郭子儀回去還是把郭駙馬打了一頓。
史書後來說,安史之亂後,天下安危,繫於郭子儀一身達二十年。當其時,郭子儀“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侈窮人慾而君子不之罪”。
實際上,這些讚美之辭說得輕鬆,成名後的郭子儀卻過得一點兒也不輕鬆。
1亂世出英雄。有些人蟄伏一輩子,默默無為,並不表明他是無能之輩,他可能只是在等一個上臺的機會,然後大放異彩。
這個機會,郭子儀等了59年。
天寶十四載(755),大唐爆發安史之亂。在一個朝代的生死存亡之際,郭子儀如同橫空出世,融入這段碧血橫飛的亂世,毫無違和感。
在安史之亂中,郭子儀兩次收復兩京(長安、洛陽),戰功赫赫。此後,他一手平叛內亂,一手抵禦外侵,表現出極高的軍事天賦。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半個大唐都由他在守護。
唐肅宗曾經對他感激涕零地說:“雖吾之家國,實由卿再造!”
這句話,後來被郭駙馬重新演繹了一遍,用來懟昇平公主。但意思,正是郭曖說的意思。
▲郭子儀畫像。
功高震主,是為官為將的一大禁忌。當唐肅宗說出這句話的時候,郭子儀的功名與危機,就像硬幣的兩面,同時顯現。
至德二載(757),兩京收復在望,唐肅宗已經開始頭疼。讓他頭疼的,不是如何儘快平定安史之亂,而是如何安排朔方軍的兩名主將郭子儀、李光弼。
他招來奇人李泌,私下詢問:郭子儀、李光弼已為宰相,若克兩京,平四海,則無官以賞之,奈何?
李泌給他提出的對策是,不要用官位獎勵功臣,這樣將導致將帥權重、功高難制;等天下太平後,要用土地和爵位賞賜功臣,這樣他們會為自己和子孫而珍惜既得利益,不敢亂來。
這個建議,唐肅宗沒有聽進去。他反其道而行,在天下尚未太平之時,就開始防範那些為大唐續命的有功之臣:既然將帥權重難制,就不讓他們權重;既然功臣功高難賞,就不讓他們立下高功。
安史之亂打了八年,實際上與唐肅宗縱橫捭闔搞帝王之術,有很大的關係。對他而言,打贏戰爭什麼最重要?當然不是樹立戰將的權威,而是鞏固皇帝自己的權威。所以他一面利用戰將克敵,一面又隨時鉗制他們的戰功與權力。
來瑱,也是安史之亂中神一樣的存在,被叛軍稱為“來嚼鐵”,誰遇上誰倒黴。唐肅宗卻認為,來瑱屢戰屢勝,手掌重兵,那可不行。於是,將其調任,外示尊崇,陰奪其權。
相州(安陽)之戰,朝廷九個節度使聯合攻打史思明叛軍,兵力佔有壓倒性優勢,結果竟然慘敗。沒有別的原因,純粹就是唐肅宗從中作祟。
唐肅宗害怕諸將擁兵自重,故未在軍中設主帥,同時還任命親信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使,到軍中牽制各方勢力。經此人事設計,諸將畏首畏尾,無法大膽決策,戰敗已在意料之中。
儘管設立主帥一定可以儘快解決戰鬥,但這從來就不在唐肅宗的考慮範疇。
現在相州之戰敗了,沒有統帥,但也要有人擔責。對不起,郭子儀同志,勢頭正勁,那就你了。
戰神郭子儀遂遭到解職,閒置於京師。整整三年多,整個帝國戰火紛飛,這樣一個軍事奇才卻在長安看落日,閒得蛋疼。即便朝廷對他有任用,也是用完就招回來,繼續看你的夕陽。
史書說,郭子儀被褫奪軍職,是遭魚朝恩妒忌,故而讒言構陷。但是,讒言竟然能發揮作用,說明皇帝相信嘛;而皇帝之所以相信,是因為他需要相信,或者巴不得相信。
總之,歷史上那些挑撥君臣關係的所謂讒言,說白了都是主子借小人之口說出來的心聲。
▲唐肅宗李亨。
2平定安史之亂,戰功最大的並非郭子儀,而是郭的原部將李光弼。史載,李光弼“戰功推為中興第一”。
這不是說郭子儀打仗領軍不如李光弼。實際上,論軍事才能,兩人是當時煜煜生輝的雙子星座,難分伯仲。郭子儀戰功落後,主要是因為他在相州之戰後,基本就靠邊站了,有心殺賊,無力上前線。
但也因此,郭子儀性命無虞,而高居第一戰將的李光弼,生命堪憂。
唐肅宗在位末期,郭子儀一度被重新起用。但他的命運,仍像廁紙一樣,用完就扔。唐代宗即位後,宦官程元振“忌嫉宿將,以子儀功高難制”,再進讒言,唆使代宗再次罷免郭子儀軍職,讓他“充肅宗山陵使”,去修老皇帝的陵墓。
到廣德元年(763)十月,吐蕃進逼長安之時,唐代宗沒辦法,找不到合適的將領,只好招郭子儀禦敵。郭子儀二話不說,帶兵出城。
對了,他此時手下部隊僅剩二十餘騎。這規模,跟最愛君小區的保安隊差不多。
▲老將郭子儀經常充當帝國救火隊員。
安史之亂後,手握重兵的將帥,沒有一個有好下場。
在對付統兵將帥這方面,唐代宗比唐肅宗走得更遠。唐肅宗防範將帥權重,將他們調來調去,但還得給他們留後路,以備戰事需要之時,好讓他們再為大唐賣命。到唐代宗這裡,安史叛軍被收拾了,儼然“天下太平”,於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這麼說吧,肅宗要他們的權,代宗要他們的命。
在代宗即位的兩年內,為大唐續命的功臣,一個個“適時”地死去:
來瑱先遭兵謀,後被賜死;僕固懷恩遭猜忌,被逼舉起反旗,很快病死;李光弼則在遭受猜忌後,憂懼而死……
唯有郭子儀,好好活了下來。因為他手裡沒兵權,只剩“二十餘騎”,皇帝沒拿他當回事。
相反,此時的郭子儀,不但保住一條老命,還被唐代宗所倚重,煥發第二春。
對於玩弄權術的皇帝而言,用人養人,從來都是殺一撥,留一撥。當中興的將帥都被誅除之後,總得有人出來收拾和鎮住局面,郭子儀是不二人選。他被留下來委以重任,一是無兵權,二是有能力。
有個時間節點,很值得玩味:唐代宗將女兒昇平公主,下嫁給郭子儀之子郭曖,是在永泰元年(765)。這一年,在安史之亂中崛起的功臣戰將,已經被收拾得七七八八了。
很明顯,郭曖與昇平公主的婚姻,政治性非常強,是在唐皇室對郭子儀不得不倚重,又要加以防範的情況下促成的。
這起政治婚姻,外人只看到郭家的風光,看不到老郭內心的焦慮。
▲李光弼。
3唐代宗在強力打擊、肉體消滅其他功臣的同時,唯獨對郭子儀委以重任,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那就是,皇帝雖然無法真正信任郭子儀,但郭子儀的做事方式,至少看起來讓人覺得可以信任。
不管何時何地,只要皇帝有調令,他馬上就會放下所有的事,立刻進京。當他遭到皇帝身邊的寵臣構陷之時,不管自己在幹嘛,哪怕對敵作戰進入關鍵時刻,他都會連夜趕到皇帝身邊,當面表忠心。
而且,郭子儀表忠心從不搞形式主義,一來就按住自己的命門往死裡掐——主動要求朝廷解除自己的兵權。
從至德二載(757),聲名滿天下之後,他就不斷地要求辭掉或讓出自己的部分/全部官職。廣德二年(764),僕固懷恩被逼反,勾結吐蕃、回紇軍南下,唐代宗給郭子儀封了一堆官職,要他率兵抵禦。
郭子儀說,招撫使這個職位,是抵禦叛軍的需要,我不敢辭讓;但太尉一職,我絕不能接受。他於是上表懇請辭去太尉一職,向皇帝表明心跡,我早就想像范蠡一樣過逍遙自在的日子,但因為“寇仇在近,家國未安,臣子之心,不敢寧處”,才勉為其難擔當重任。實際上,我對權位,毫不眷戀。
唐代宗很感動,但沒有允准他的請求。
郭子儀不放棄,再次上表辭讓。這下,唐代宗終於同意了。
郭子儀成功瓦解僕固懷恩與吐蕃、回紇聯軍,解除長安威脅後,唐代宗為了褒獎他的戰功,下詔任命他為尚書令。
尚書令這個頭銜不得了,唐太宗李世民曾任過此職,以後這個頭銜就絕少授人。
這可把郭子儀嚇壞了。他苦苦哀求,不肯就任。唐代宗則催促他儘快就任,朝廷已經為他準備了盛大的就職儀式。
郭子儀打死都不上任,唐代宗沒辦法,收回成命,然後命令魚朝恩傳詔,賞賜給郭子儀六名美人、八名侍從,以及一批車服、帷帳、珍玩之具。這次,郭子儀愉快地接受了。
哪些可以要,哪些不能要,郭子儀心知肚明,拿捏地很清楚。
權位是一種誘惑,不管皇帝是否真心實意要讓渡出去,郭子儀始終只認準一條紅線:這是皇帝對他的試探,是在“引蛇出洞”。
▲唐代宗李豫。
在這對君臣的深度交手中,唐代宗也不總是扮演被動試探的角色,有時候,他會主動去撩撥郭子儀,故意刺激他,看他的反應。
大曆十年(775),郭子儀擬任命一名屬官,報請審批,朝廷遲遲不批覆。他的部下很不高興,吐槽說,以令公這麼高的勳德,任命一個小官都受到百般掣肘,真不知道朝中宰相懂不懂做人?
實際上,所有人都知道,最終決定批不批的是皇帝唐代宗。只是不敢直接說皇帝,所以拿宰相出來說事兒。
郭子儀一聽,立馬站出來公開解釋說,你們都錯了!
怎麼個錯法?郭子儀說,軍閥們各霸一方,凡有所請,皇帝沒辦法,只好應承;我的請求未被批准,說明皇帝沒把我當軍閥,是信任我。你們應該祝賀我才是!
這種思路清奇的解釋之辭,為郭子儀贏得了滿座喝彩。估計也很快傳到唐代宗耳朵裡,他對郭子儀又有了幾分放心。
▲大唐的雍容背後,刀光劍影。
4無論是《舊唐書》《新唐書》,還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鑑》,都對郭子儀的為臣、為將、為人之道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認為他“再造王室,勳高一代”,“大雅君子,社稷純臣”。
然而,史家只需要一個足夠標榜千秋的人臣典範,他們並不關心這個榜樣內心所承受的壓力,以及功高蓋世之後高處不勝寒的焦灼。
“社稷純臣”,一個“純”字,其實折射了郭子儀周遭險境重重。一個朝廷重臣,儘管屢遭暗算、構陷以及試探,他只能表現得很傻白甜,很“純潔”,像一張白紙一樣,效忠皇權,有死無二。
別人都在玩陰謀,他一大把年紀了,吃過的鹽比別人吃過的米還多,卻只能裝傻賣乖,裝“清純”,一點腹黑都不能暴露,否則就是身死家亡。
這是多麼可怕的一個處境。所有人只看到他的成功,看不到他的險境。
大曆年間,郭子儀在靈州大破吐蕃軍。就在此時,他父親在長安的墳墓,卻被人掘了。
祖墳被掘,放在哪個年代,都是對人最大的侮辱。
長安政壇哄傳,這是素來與郭子儀不和的宦官魚朝恩指使的。郭子儀本人對此肯定也心知肚明。
他從前線入朝覲見唐代宗時,滿朝文武憂懼異常,怕他因憤恨而發動兵變。但在金殿之上,他只是老淚縱橫,跪拜在地,向皇帝報告說:臣常年統兵在外,不能約束士兵,軍中必有不少挖掘別人祖墳的現象,因此上天才如此譴罰於我,並非哪個私人與臣有仇隙!
無論遭受再大的打擊和羞辱,他第一時間想到的,還是讓皇帝放心最重要。
▲人稱郭子儀福祿壽齊全,其實來之不易。
身為皇帝都忌憚的重臣,郭子儀“犧牲”的還很多,比如私密空間。
他的宅子是皇帝賞賜的,面積相當大,佔了親仁裡四分之一。但郭子儀沒有圍蔽起來建私家別墅,而是打通開放,無論販夫走卒,都能出入其間。連郭家女眷對鏡梳妝,外人都能透過窗子看得一清二楚。
他的兒子們不願意了,紛紛抱怨說,父親貴為國家重臣,怎麼一點兒也不尊重自己?讓貴賤之人出入於家眷臥室之內,成何體統?古代賢臣如伊尹、霍光,也未曾如此吧?
無奈,郭子儀只好做兒子們的思想工作。他說,我們家有皇帝賞賜的良馬五百匹,僕役上千人,如果高門深院,禁止閒人出入,別人說我們圖謀逆反,我們就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啊。
實際上,朝堂中忌憚或嫉妒郭子儀的人一抓一把,他們只是伺機潛伏著,拼命地尋找郭子儀的錯誤。建中初年,唐德宗規定十月禁止殺生,但是郭子儀的家人卻殺了頭羊。有心人就注意了,立馬上奏,打小報告。
如前所述,皇帝給他加官進爵,郭子儀基本都要一再拒絕,但是皇帝給他美女錢財,郭子儀往往謝恩笑納。他在私生活上,變得極為奢糜,開個Party就耗錢三四十萬,會見客人,也要姬妾環伺在旁。這就是史家所說的,郭子儀“侈窮人慾”。
在郭子儀的預想中,這些參加Party的人一定會第一時間回去稟報皇帝,老郭同志耽於享受,胸無大志,越老越窩囊了。
嗯,看到老郭一副窩窩囊囊,流連於溫柔之鄉的樣子,皇帝放心了。
看到皇帝放心,老郭才能安心。
故事的最後,唐德宗即位,表面上尊郭子儀為“尚父”,給予至高榮譽,暗地裡卻將郭子儀的權力分解掉,授命多人分任。
這樣,年逾八十的郭子儀就只成為帝國的一個象徵,新皇帝再也不怕這個曾經位高權重的臣子,有什麼深藏的不軌之心。在帝國模範官員的宣傳中,不具備威脅能力的郭子儀,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得到信任。他對唐王室的“死忠”,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加突出。
郭子儀曾對皇帝表忠心:“跋涉艱阻,出沒死生,所仗惟天,以至今日。”那時候的唐代宗或許還將信將疑,如今的唐德宗已經可以深信不疑了。
在他85歲去世的時候,唐德宗為他罷朝五日,身後備極哀榮。他生命的最後二十多年,與皇帝們持續不斷的無聲之戰,一起被埋葬了。
從此,一個功高不震主、君臣無嫌隙、“高大全”的郭子儀,被寫進了歷史。
-
17 # 凌煙閣論史
的確,郭子儀的一生幾乎堪稱完美:在功高震主的情況下,創造了得以善終的奇蹟。
但是,郭子儀的軍事能力實在不怎麼樣,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在平定安史之亂的戰爭中,郭子儀指揮或參與指揮了攻克河北諸郡之戰、收復兩京之戰、鄴城之戰等重大作戰;安史之亂後,他計退吐蕃,第二次收復長安;說服回紇,再敗吐蕃;威服叛將,平定河東。實際上可說郭子儀再造了大唐。
郭子儀在功高震主的情況下得以善終,是個奇蹟。這個奇蹟是怎麼發生的?
一是郭子儀遇到了好同事、好上級。
安史之亂不久,唐肅宗就開始擔心怎麼安置建立不世之功的郭子儀。公元757年初,在郭子儀還沒有奪回長安之時,唐肅宗對李泌說:“現在郭子儀與李光弼已貴為宰相,如果他們克復兩京平定天下,就再也沒有官職賞賜他們了,那將怎麼辦呢?”此話可以兩方面理解,一是皇帝認可郭子儀的功勞,在想辦法未來怎麼安撫封賞他。二是已經認為郭子儀是個問題,功勞太大無法封賞,該......。
還好,當時李泌建議說,眼下為用人之際,可以考慮等天下平定後,不如分土封爵以賞功臣;給他封國他會考慮子孫長遠利益不會謀反,同時,即使是大的封國也不過二三百里,與一個小郡差不多,朝廷很好控制。唐肅宗對李泌的話表示贊同。
唐肅宗之後,到了唐代宗時期。郭子儀的兒子郭曖是駙馬,娶了唐代宗的第四女昇平公主。767年2月,郭曖在一次與昇平公主吵架時竟然說:“你倚仗你父親是天子嗎?我父親是不屑於做天子!”公主怨恨,入宮奏報此事。唐代宗對女兒說:“他們真是這樣,假使他們想要做天子,天下怎麼會是我們李家的呢!”郭子儀聽說此事後,將郭曖囚禁起來,自己入朝等待代宗的懲處。代宗對郭子儀說:“有一句俗話說:‘不痴不聾,當不了家長。’兒女閨房中的話,哪值得去聽呢!”郭子儀回家,打了郭曖數十大棍。
唐肅宗和唐代宗父子,雖然不能算英明神武,但也算不上昏君,對郭子儀來講,他們算是很開明的領導了。
二是雖然郭子儀遇到了詆譭讒言,但是郭子儀自己能從更高的角度出發,綜合考慮問題,以極高的個人修為和魅力化解矛盾,消除猜疑。
在郭子儀抵禦吐蕃時,宦官魚朝恩指使人挖掘其父墳墓,朝中大臣們都擔心他舉兵造反。郭子儀入朝後,代宗將此事告訴他,他流淚道:“我長期帶兵,不能禁止士兵損壞百姓的墳墓,別人挖我父親的墳墓,這是上天懲罰,不是有人和我過不去。”
後來,魚朝恩請郭子儀赴宴,宰相元載派人對他說魚朝恩將對他不利,部下也要求跟隨前往。郭子儀沒有同意,只帶十幾個家僮前去。魚朝恩問道:“您的隨從怎麼這麼少?”郭子儀把聽到的話告訴了他。魚朝恩感動得哭道:“若非您是長者,能不起疑心嗎?”
762年唐代宗即位,宦官程元振自認為有擁立之功,擔心老將們難以制服,多次離間誣陷郭子儀,導致郭子儀被罷免副元帥之職,充任肅宗山陵使,督建皇陵。郭子儀隨後將肅宗所賜的詔書一千餘件全部呈給代宗,以表明自己的忠心。代宗看後,安慰郭子儀道:“使重臣憂慮,我很慚愧,從今後您不要擔心。“
......
事例很多,不再一一列舉。
總之,郭子儀善於從政治角度和相當的高度觀察、思考、處理問題,忠智俱備,故能在當時複雜的戰場上立不世之功,在險惡的官場上得以全功保身。
但是,郭子儀總體上的成功,無法掩蓋其軍事水平的不足。
下面用史實資料來說明,郭子儀的軍事才能其實很一般。
第一,收復長安之戰,為什麼非要借4000回紇兵才行?
郭子儀認為回紇兵精,能征善戰,就勸肅宗多徵回紇兵以平叛。回紇懷仁可汗派他的兒子葉護和將軍帝德等率領精兵四千餘人來助戰。757年九月,郭子儀率兵十五萬(號稱二十萬)及回紇的四千兵,於九月二十三日進至長安西。叛軍總數為10萬,而且叛軍是出城列陣與官軍對戰的。這種情況下,回紇的四千兵真的是定海神針嗎?還是說郭子儀知道自己的軍隊戰鬥力不行?這隻能說明一點,當時的官軍難堪大用,郭子儀作為帶兵主將難辭其咎。
第二,官軍圍攻相州一戰,就以六十萬的大軍,而被殺得大敗。
759年三月初六,官軍步騎六十萬在安陽河北岸開擺陣勢,史思明親率五萬精兵來交戰,結果是官軍大敗。一萬匹戰馬僅剩下三千,十萬盔甲兵器差不多全部喪失。東京城中的官吏民眾十分驚恐,都紛紛逃向山中。敗兵還沿路大肆搶掠,胡作非為,當地官吏和軍中將帥無法制止,十多天才安定下來。安慶緒收集了郭子儀軍隊敗退時留在營中的糧食,有六七萬石。
六十萬對五萬,竟然大敗,這說明郭子儀的軍事指揮水平很差。
第三,官軍與叛軍相持了幾年,最後依靠回紇的兵力,才敢去攻打史朝義。
762年9月,唐代宗派人請回紇出兵平叛。史朝義部下阿史那承慶建議,朝廷兵單獨前來,應當率全軍與他們決戰。如果朝廷兵與回紇軍隊一起來,我們就應該退守河陽,避其鋒芒。但史朝義不同意,率兵與官軍對陣,結果大敗逃走。官軍收復洛陽。763年正月,史朝義屢次戰敗,最後自殺。
叛軍的節度使田承嗣、李懷仙、李抱玉、張忠志、薛嵩等人見風使舵,投降了朝廷,但實際朝廷根本無法改變他們割據一方的事實。
史學家呂思勉認為,“安史的亡,只是安史的自亡。不然,安史的一班降將,何以絲毫不能處置,而只好養癰遺患(安置原有的地方讓他們做節度使)呢? ”
由此可見,郭子儀和其他將領所帶的官軍,其戰鬥力不堪一擊,根本不被叛軍放在眼裡。
因此,郭子儀的軍事能力其實被後世誇大了,他帶兵能力和軍事指揮水平其實很一般。
寫到這裡,可以總結一下:從終局來看,郭子儀的一生堪稱完美,史書稱他“再造王室,勳高一代”,“以身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但是,這些溢美之詞和光環無法掩蓋其軍事才能的平庸。
我們後人讀史,應該帶著懷疑的眼光去看,否則我們就成了盡信書的書蟲了。
-
18 # 醉愛侃足球
聊起郭子儀,人們首先想到的大概是他忠心耿耿八十載、誓保大唐永安寧的英雄氣魄。是他關子郭曖於家中,獨身進宮請罪責的忠臣之心。更是他歷經數朝成元老、一朝崩逝享太廟的身後榮華。然而上述那些只不過是一些眾人都能看的到的,歷史上真正的郭子儀還有許多高尚的情操為人所不知。比如他嚴於律己使的自身聲名在外、又比如他寬以待人讓一些奸佞小人也對他心服口服。
一:嚴於律己據可靠史料記載郭子儀在唐玄宗年間便已經入朝為官,所以他這個人算是四朝元老、榮寵一生。安史之亂爆發的時候他輔佐廣平王收復了兩京地區,因此國家安定之後他深得皇帝的寵幸。廣平王繼位之後還將自己最寵愛的女兒生平公主嫁給了郭子儀的六兒子過愛為妻,這裡郭子儀算得上一身軍功又攀得了皇親國戚。
換做其他人有這滿身榮耀早就膨脹的不行了,可郭子儀沒有居功自傲反而更加謹言慎行並嚴於律己。據說有一次他向皇帝推薦一個人做知縣,但皇帝並沒有立即同意他的請求,只是將他的奏摺擱置起來罷了。郭將軍的下屬看到這樣的情況義憤不平,他們紛紛表示皇帝看在將軍的面子上也該批了這個人做知縣。
郭子儀知道這件事之後連忙召集了有關下屬且對他們說了如下一番話:自從天下大亂,許多將領這自己的一身軍功便開始有些目無王法。朝廷為了安撫他們便答應他們所有的請求,此舉也是為了得到這些人的擁戴。但皇上將我上的奏章擱置起來,表明皇上不把我當做和他們一樣的人,是皇上對我親近的表現呀。眾人聽他這一番話無不對他肅然起敬,此後嚴於律己的郭子儀名聲在外,成了大唐賢臣第一人。
二:寬以待人這個寬以待人指的是郭子儀那寬闊的心胸,他可以為了國家利益忘記與他人的小仇小怨,也能用自己寬闊的胸襟感化那些奸佞小人。早年間大唐有郭子儀和李光弼這兩個驍勇善戰、文武雙全的軍事奇才,他們二人雖然都是皇帝面前的大紅人,但在一段時期內兩個人的關係鬧得非常僵,大有一山不容二虎之勢。
安史之亂後朔方節度使一直暫有空缺,朝廷權益之下將郭子儀派去赴任,如此一來來他變成了李光弼的頂頭上司。李光弼早知兩人素日裡不和,於是他請求郭子儀只對自己一個人下手,放過自己的妻兒以及其他家人。沒想到郭子儀對他說:如今天下剛剛太平,朝廷需要你我二人同心協力,我們不妨強強聯手一同保家衛國。李光弼聽了郭子儀的話十分感動,以後他也對郭子儀更加敬重。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年一個宦官仗著自己實力強大而派人挖掘了郭子儀父母的墳,在封建社會可是讓人不能容的大事情。然而郭子儀知道此事後不僅沒有生氣,反而反省自己治軍不嚴的錯誤,他此舉也是讓那些奸佞小人對他由衷的佩服。郭子儀高壽,八十五歲那年壽終正寢。世人總是記得他為國操勞一生的辛苦,但筆者認為世人也應當瞭解他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高尚品格。
-
19 # 小和天下影視庫
郭子儀(697-782),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人,父親郭敬之,歷任綏、渭、桂、壽、泗五州剌史。郭子儀體 貌俊偉,以武舉成績優異,補左衛長史。累遷單于副都護、振遠軍使。他長期供職北方,過著戎馬生活。天寶八載(749)任橫塞軍(今內蒙烏拉特中旗)使、左 衛大將軍。天寶十三年(754),郭子儀年近花甲之年,任天德軍(內蒙五原)使,兼九原太守、朔方節度右兵馬使。 天寶十四年 (755),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任命郭子儀為朔方節度使、靈武郡太守,由北路東進,屢敗叛軍,斬叛將圍萬頃,繼而收復雲中(大同)、馬邑(山西朔縣), 向東進入東陘關,這一連串的戰績,使郭子儀得到御史大夫的官職。天寶十五年(756),叛將蔡希德攻陷常山郡(河北正定),河北盡失。郭子儀和河東節度使 率師下井陘(xíng),拔常山,然後攻入趙郡,俘敵四千。叛將史思明收集亡散士卒,合兵五萬,郭子儀、李光弼屯駐恆陽(河北曲陽),深溝高壘,堅壁自 固,叛軍來則守,叛軍去則追。白天炫耀軍威,夜間偷襲敵營,使史思明將士終日不得休息。當敵軍疲憊不堪之際,郭子儀率軍出擊,於嘉山大敗史思明,殺敵四 萬,史思明狼狽逃至博陵(河北定縣)。於是,河北中部十餘州郡深受鼓舞,紛紛誅殺叛軍,歸順朝廷。 正當郭子儀在河北勝利進軍,準備直搗叛軍老巢范陽的時候,唐軍在潼關堅守的哥舒翰被叛軍打敗,全軍覆沒,叛軍長驅直入,佔領了長安。郭子儀聽到潼關失敗,率軍退入井陘,河郡縣又為叛軍佔領。 長安陷落,玄宗倉惶出逃四川,馬嵬(wéi)驛發生兵變,奸臣楊國忠被處以死刑。最後,玄宗逃到成都,太子李亨在靈武即帝位,是為唐肅宗。唐肅宗任命郭 子儀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做了宰相,併兼為朔方節度使。唐肅宗準備大力調整部署,反擊叛軍。當時肅宗周圍,文武官員不滿三十,軍事完全依賴郭子 儀。先是叛將阿史那從禮率眾數萬,進攻朔方,郭子儀主動進攻,雙方大戰於榆林境內,郭子儀大敗叛軍,殲敵三萬,俘虜一萬,保衛了靈武。接著,郭子儀揮師南 下。當時兩京均在叛軍手中,唐軍要取兩京,必須先得河東。於是郭子儀先派心腹潛入河東為內應,然後又率大軍過黃河,河東一下為之收復。 唐肅宗急於收復兩京,於至德二年四月,任命郭子儀為司空、天下兵馬副元帥,攻克兩京的重任落到了他的身上。郭子儀率軍進至鳳翔,及後再由鳳翔向長安推 進。在長安西,郭子儀與十多萬叛軍展開激戰,殲敵六萬餘,長安叛軍首領張通儒棄城東逃。被叛軍佔領一年多的都城長安遂為唐軍收復。官軍入城,市民夾道歡 呼。休整三天後,郭子儀率軍繼續東進。十月,安慶緒遣兵十萬至陝州,經過激戰,叛軍大潰,安慶緒聞主力潰敗,渡河退保相州,郭子儀不戰而攻克洛陽。繼而河 南、河東、河西之亂皆平。十一月,郭子儀自洛陽入朝,肅宗遣儀仗隊迎於壩上,他感激地說:“我的家國,由卿再造。”入朝後,唐肅宗即加封郭子儀為代國公、 司徒。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郭子儀拜為中書令。九月,朝廷令郭子儀等七節度使及平盧兵馬使董秦為主攻部隊,李光弼等兩節度使為 配合,討伐安慶緒。肅宗為了協調兩軍的關係,又任命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使,負責節度諸軍,實際上成了部隊的最高統帥。十月,郭子儀率兵過黃河,圍衛 州。安慶緒率兵七萬傾巢出動,分三路救衛州。郭子儀把三千弓箭手埋伏於營垣之中,自己假裝失敗,叛軍不知是計,追到營垣,伏兵全部起來射叛軍,箭如雨點, 安慶緒大敗而退,郭子儀乘勝率部追擊,擒殺安慶緒弟弟安慶和。此次戰爭,叛軍被斬首三萬,安慶緒遭到慘重地打擊,走投無路,只得退走鄴(yè)城,向史思 明救援。於是史思明從范陽發兵十三萬,南下攻佔魏州,成為與安慶緒遙相呼應的犄(jī)角之勢。乾元二年(759)二月,史思明率軍,抵達鄴城,他們假扮 成唐軍,搶掠唐軍運糧船隻,唐軍糧缺軍心不穩,加上魚朝恩又從中掣肘,唐軍被史思明擊敗。這樣一來,各節度使只得相繼退兵,郭子儀也被迫退保洛陽。史思明 進入鄴城,叛軍發生內訌(hòng),史思明殺了安慶緒,讓兒子史朝義留守鄴城,自己返回范陽,當了大燕皇帝。 郭子儀退保洛陽後,唐 肅宗任命他為東畿(jī)、山東、河東諸道行營元帥,暫時為東都留守。對鄴城之敗應負主要責任的魚朝恩,反倒打一耙,向唐肅宗進讒言,把鄴城之敗歸罪於郭 子儀。唐肅宗偏聽讒言,七月郭子儀被召回京師,免去朔方節度使、諸道行營元帥之職,而以李光弼代之。 郭子儀罷官以後,在京賦閒。寶應 元年(762)二月,太原、絳州兩地駐軍作亂,殺將帥,搶掠不止,朝廷才又起用郭子儀為朔方、河中等節度使行營及興平、定國等軍副元帥,晉封為汾陽郡王, 出鎮絳州。離京赴任之前,郭子儀要求進見唐肅宗,當時肅宗正生病,推託不見。郭子儀說:“老臣受命,將死於外,此次不見到陛下,死不瞑目。”唐肅宗這才把 這位六十多歲的老將召進臥內,並對他說:“河東之事,全權委託愛卿去辦了。”郭子儀受命絳州,果斷地擒殺了四十餘個首領,河東局勢馬上穩定了下來。八月, 郭子儀處理完軍務回朝,當時肅宗已死,唐代宗即位,宦官程元振專權於朝政。程元振嫉妒功高任重的郭子儀,屢屢進讒言誣陷他。郭子儀自己請求解除節度使和副 元帥的職務,唐代宗順水推舟將郭子儀的兵權再度剝奪。程元振對郭子儀繼續進行誣陷、迫害,郭子儀感到非常惱火、他上書申訴,還把唐肅宗先後褒獎他的一千餘 件詔書上交給唐代宗。代宗看後安慰他說:“大臣憂疑,這是我的過失;我非常慚愧,請您不要憂愁了。”不久,唐代宗發動對安史之亂最後一個頭目史朝義的進 攻,任命雍王李適為天下兵馬大元帥,郭子儀為副元帥。這次戰爭可惜由於程元振、魚朝恩的反對,郭子儀沒有隨行,仍在京城閒居。 坐鎮西北保衛邊疆 寶應二年(763),歷時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亂被平定。當年十月,吐蕃又攻入關中,佔據奉天、武功,整個京師為之震動。代宗急令郭子儀為關內副元帥,出鎮 咸陽,郭子儀長期閒居在家,出征時僅隨行人馬二十人。吐蕃二十萬人,布營數十里,已渡過渭河,直逼長安。不久吐蕃攻入長安,代宗出逃。郭子儀率軍前往商 州,在商州招集逃亡士卒,得四千人,軍勢才稍為旺盛。他從藍田出發,虛張聲勢,夜間點燃無數火把,吐蕃以為唐軍眾多,驚懼棄城而去。郭子儀進入長安,京城 這才安定。代宗從陝州回到長安,慰勞郭子儀說:“我早沒有重用愛卿,才到瞭如此地步。” 郭子儀的一生,大部分是在馬背征戰中度過的。晚年,他長期坐鎮西北,處理吐蕃、回紇、吐谷渾等部落的關係,繼續為唐王朝的穩定竭盡力量。 前面說過,郭子儀為平定安史之亂立了大功,他不僅是善於用兵打仗的元帥,也是一位辦事公正、不徇私情的大臣。 郭子儀治理軍隊,一向紀律嚴明。他早年擔任將領的時候,在軍中定下一條紀律:誰要是無緣無故地騎馬在軍營中亂走,就要受到處罰。郭子儀的夫人有個奶媽。 有一次,奶媽的兒子違反軍紀,騎著馬在軍營裡亂走。郭子儀手下的一個軍官把他抓起來,重重地打了幾十軍棍,把他打死了。郭子儀的幾個兒子跑到父親跟前哭 訴,說這個軍官連他們母親的面子都不給。郭子儀聽了十分生氣,把幾個兒子狠狠教訓了一頓,責問他們為什麼不尊重執法嚴明的軍官,反而要袒護違反軍紀的人。 又有一次,河中(今山西省境內)的一些軍官作亂,把主將李國貞殺死了。朝廷派郭子儀去統率那裡的兵馬。帶頭殺害李國貞的軍官王元振聽說郭子儀要來,就到 處宣揚李國貞的壞處,說郭子儀的好話,想用這種辦法討好郭子儀,郭子儀知道,李國貞是個正人君子,王元振這班軍官常常違犯軍紀,魚肉百姓,受到李國貞的處 分,因而他們存心報復,對李國貞下了毒手。所以郭子儀不聽王元振那一套,一到任就把他們捆了起來,嚴厲斥責他們說:“你們殺了主將,要是敵人趁這個機會來 攻城,怎麼抵抗?你們這樣無法無天,軍隊裡不能容納你們這樣的人?”王元振沒法辯解。郭子儀下令把王元振等幾個帶頭作亂的人殺了,平息了這場暴亂。 唐朝有個叫僕固懷恩的大將,曾經領兵討伐過史朝義的叛亂。他仗著自己立過戰功,不聽朝廷的調遣。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他招引吐蕃和回紇軍隊 一共好幾萬人作亂,沒想到半路上僕固懷恩就病死了,這兩支少數民族的軍隊把長安北面的涇陽包圍了起來。郭子儀正好在這裡坐鎮指揮,可是唐軍只有一萬多人, 形勢十分不利。郭子儀認為,兵力懸殊,不能硬拼硬打。唐朝和回紇的關係本來很好,兩次從安史叛軍手裡收復長安和洛陽,都借用了回紇的軍隊,況且僕固懷恩已 經死去,吐蕃和回紇之間,由於爭兵權產生了矛盾,兩家的軍隊已經分開了。因此,他決定拆散兩家的聯盟,說服回紇和唐軍聯合起來,攻打吐蕃。 郭子儀派部將李光瓚(zàn)去遊說回紇首領藥(yào)葛羅。藥葛羅問李光瓚:“郭公難道在涇陽?你想騙我吧?要是郭公真在這裡,我們想見見他。”郭 子儀在回紇有很高的威望,回紇人一向稱呼他為郭公,表示對他的尊敬。因為,當初僕固懷恩為了讓回紇出兵,曾經騙他們,說郭子儀和唐代宗都已經死了,所以藥葛羅不相信李光瓚的話。 李光瓚回來報告了郭子儀。郭子儀立刻決定親自到回紇軍營裡去一趟。部將們覺得這樣太危險,紛紛勸阻。郭子儀一 定要去。大家建議挑選五百名精銳騎兵以防不測。郭子儀說:“帶這麼多兵去,會引起回紇的猜疑,反而可能招來危險。”說完他上馬準備出發。他的兒子急得攔住 馬頭說:“回紇像虎狼一樣兇狠,您是國家的元帥,不能去冒險啊!”郭子儀說:“現在如果同吐蕃和回紇打起來,兵力懸殊,咱們都可能戰死,國家就會又遭難。 我去跟回紇把利害說清楚,以誠相待,也許他們會跟我們結盟,共同擊敗吐蕃,那麼國家就能轉危為安。”說完,他讓兒子退下了,部將們見主帥態度這麼堅決,就 沒有攔他。 郭子儀派人先去報信,然後帶領幾名騎兵,向回紇軍營走去。 回紇將士們聽說郭公來了,都很驚訝。藥葛羅趕緊叫土卒們擺開陣勢,他站在陣前,看唐軍是不是欺騙了他。郭子儀遠遠地望見這場面,乾脆脫下盔甲,把槍放在地上,再騎馬往前走去。回紇將士們見真的是郭公來了,都跳下馬,圍著郭子儀在地上跪拜。 郭子儀也趕快下馬,把他們扶起來。然後上前拉住藥葛羅的手,親切地對他說:“回紇為唐朝建立了大功,唐朝不會虧待你們。為什麼要跟隨唐朝的叛將,幫助吐 蕃侵犯唐朝的疆土?”他的態度忽然變得嚴肅起來,繼續說,“你們拋棄先前的功勞,跟唐朝結下新的仇怨,這是多麼不明智啊!我現在只帶了幾個人來跟你們講道 理,你們可以把我抓起來,殺死我,可我們的將士一定會和你們血戰到底的!” 藥葛羅聽了這番話,覺得後悔到這裡。他一拍大腿,說:“僕固懷恩欺騙了我們,他說唐朝天子已經死了,郭公也不在世了,所以我們才敢發兵跟他一起打來。如今才知道天子仍然住在長安,郭公也統兵在此,僕固懷恩已經死去,我們萬不敢和郭公你作戰。” 郭子儀說:“吐蕃侵掠我朝,最後一定會失敗,你們要是跟我們一起打退他們,豈不更好?”藥葛羅說:“行!我們一定為打退吐蕃出力,好向唐朝和郭公謝 罪。”郭子儀向藥葛羅拱拱手,表示感謝。藥葛羅叫士兵取酒來,請郭子儀盟誓。郭子儀按照盟誓的規矩,把酒灑在地上,大聲說:“大唐天子萬歲!回紇可汗(讀 kèhán,就是首領)亦萬歲!兩國將相亦萬歲!如果有人背棄誓言,就天打雷劈,家族滅絕!”藥葛羅也把酒灑在地上,說:“我的誓言,就是郭公所說的!” 盟誓完畢,郭子儀、藥葛羅和回紇的眾酋長,都高高興興地舉行了盛大的酒宴。然後郭子儀辭別葛羅,回到唐營。 吐蕃軍隊聽到這訊息,害怕受到唐軍和回紇軍的夾擊,連夜逃走了。藥葛羅率領回紇軍隊追擊。郭子儀也派了得力部將率領精銳騎兵一起追擊。追到靈臺(今陝西 省靈臺縣)和涇州(今陝西省涇州縣一帶),大破吐蕃軍隊,救回了被吐蕃掠走的幾千唐朝的百姓,解決了長安的危機。大曆14年(公元779年),唐代宗病 死。遺詔令郭子儀在治喪期間代理朝政,郭子儀奉命入朝。唐德宗即位後,尊郭子儀為尚父、加太尉,兼中書令。從此,他在朝廷擔任宰相直到逝世。 郭子儀是鎮壓安史之亂的大功臣,他出朝為帥,入朝為相,是唐朝的頂樑柱。
回覆列表
郭子儀始終把國家、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臨危受命,不僅造就了國家,也保全了自己。他睿智能幹,很多人對他都有極高的評價,皇帝為了賞賜他把他的畫像放入了凌煙閣,讓凌煙閣在100多年後為郭子儀重啟,這是多大的榮耀,那麼後世是如何評價郭子儀的?接下來就由小編來為你介紹吧。
李亨:道備文武,衷懷忠亮,表宏才而應運,申茂績而經邦,……往屬兇醜亂常,雲雷經始,鹹能外持戎律,內翊皇圖,披荊棘而有功,歷險艱而無易。或分麾東討,掃昏祲於兩都;或仗節北臨,備長城於萬里。風雲有感,星象降生。秉文武之姿,懷經濟之器。自兇狂構禍,區宇未寧,蘊忠貞以立身,資義勇而成務。
加其識度宏遠,謀略衝深。張飛乃萬人之敵,卻縠是三軍之帥。故能掃清強寇,收復二京,建茲大勳,成我王業。代國公子儀,河嶽閒氣,巖廊重寶。器量深識,寬而有謀;術應通方,用而無滯。自經艱阻,實擁旌旄,遂能克復二京,折衝千里。厥戎將殄,時乃之功,久勤啟沃,載竭忠讜。人之望也,天實賚予。今殘寇示寧,興師頗廣。鎮守經制,已有區分,而籌畫指麾,必資專制。將軍辭第,無以家為,丞相憂邊,思平國難。
李豫:卿入居臺鉉,出統戎旃,爰自先朝,累匡多難,靖群氛於海表,凝庶績於天階。敏事而寡言,居敬而行簡,人難其易,爾易其難。卿秉德資忠,懿文經武,內凝庶績,外定群兇。為社稷之元勳,實臺陛之良輔。爰升太尉,以冠百寮,六府益明,九鼎增重。
李適:天寶之季,盜起幽陵,翠華南征,潼關不守;廣德之際,戎軼郊,皇輿東巡,酆宮罷警,則有若尚父子儀等殄殪醜逆,冊肅宗於岐,攘卻蕃夷,翊代宗於陝。我肅宗皇帝龍飛靈武,翦滅鯨鯢,公則揚旗幟宣威,佐清六合。我大行皇帝撫軍鞏洛,收復都邑,公則摧殄諸寇,滌穢兩河。而又獫狁犬戎,共侵涇略,公則挺身鋒刃獨立戰場,叱退窮醜,威雄七萃。塞垣無警,社稷永康。朕遭閔凶,爰在諒暗,公又外釐百揆,內舉四維,委監山陵,克修制度。萬樞倚辦,庶績其凝,凡所詢謀,必謁寅亮。
敬加從話,則率土歡心;寄以緝熙,則彝倫式序。宏宣五教,訓洽生靈;光昭七德,威肅禍亂。尚父子儀,天降人傑,生知王佐,訓師如子,料敵若神。昔天寶多難,羯胡作禍,鹹秦失險,河洛為戎。公能扶翼肅宗,載造區夏。於國有患,勞其戡定;於邊有寇,藉其驅除。安社稷必在於絳侯,定羌戎無逾於充國。絳臺綏四散之眾,涇陽降十萬之虜。勳高今古,名璟夷狄,而勞乎徵鎮,二紀於茲。
苗晉卿:頃羯虜犯順,王師討逆,公之子儀,任總元戎,誓清大盜。常山擒敵之後,靈武詡聖之初,成我六軍,前驅效死。於是掃秦裡之寇,復開奉天;系陝郊之俘,更收洛邑。加以蒲坂之下,淇水之上,摧暴廓地。二城無虞,況師不遷延,功皆戰伐,豈敢言病,必先啟行。此由許國捐軀,輸忠奮勇。
顏真卿:子儀帥彼勁卒,赫然先驅,取京洛如拾遺,翦兇殘猶振槁,功存社稷,澤潤生人。……恭惟令公,先皇之佐命臣也。……所蒞以清白見稱,居常以經濟自命。弱冠以邦鄉之賦,驟膺將帥之舉。四擢高第,有聲前朝;三為將軍,再守大郡。……長驅河洛,弼成睿圖,再造生靈,克清天步。函夏之未,安天下之不安,一年之間,區宇大定。……忠於國而孝於家,威可畏而儀可象。
盛德載物,寬仁厚下,用人由己,從善如流。沈謀秘於鬼神,精義貫於天地。推赤誠而許國,冒白刃以率先。電擊於雷之初,鷹揚於廟堂之上。凡二歷鼎司,兩升都座,四作元帥,九年中書,歷事二聖而厥德維懋,易相二十而受遇益深。蓋克復上都者再,戡定東京者一,其餘麾城慚邑,得雋摧鋒,亦非遽數之所周也。
裴垍:汾陽事上誠藎,臨下寬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處,必得士心。前後遭罹倖臣程元振、魚朝恩譖毀百端,時方握強兵,或方臨戎敵,詔命徵之,未嘗不即日應召,故讒謗不能行。代宗幸陝時,令以數十騎覘賊,及在涇陽,又陷於胡虜重圍之中,皆以身許國,未嘗以危亡易慮,亦遇天幸,竟免患難。田承嗣方跋扈魏州,傲狠無禮,子儀嘗遣使至,承嗣西望拜之,指其膝謂使者曰:"茲膝不屈於人若干歲矣,今為公拜。"
李靈曜據汴州,公私財賦一皆遏絕,獨子儀封幣經其境,莫敢留之,必持兵衛送。其為豺虎所服如此。麾下老將若李懷光輩數十人,皆王侯重貴,子儀頤指進退,如僕隸焉。幕府之盛,近代無比。始與李光弼齊名,雖威略不逮,而寬厚得人過之。歲入官俸二十四萬貫,私利不在焉。其宅在親仁裡,居其裡四分之一,中通永巷,家人三千,相出入者不知其居。前後賜良田美器,名園甲館,聲色珍玩,堆積羨溢,不可勝紀。
代宗不名,呼為大臣。天下以其身為安危者殆二十年。校中書令考二十有四。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侈窮人慾而君子不之罪。富貴壽考,繁衍安泰,哀榮終始,人道之盛,此無缺焉。唯以讒怒,誣奏判官戶部郎中張譚杖殺之,物議為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