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呆念想
-
2 # 紅塵中人14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語出朱熹《朱子.語類》。仲尼者,孔子也。孔子名丘,字仲尼。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這句話是頌揚孔子思想給後人的影響,如日行經天、北斗啟明。若無孔子及其儒家學說,則是天地混沌,漫漫長夜,黯淡無光。是中國儒家知識分子,對孔子及其儒學思想給後人的功德與影響的無限敬仰與崇拜。我認為:此句話,只是給英雄創造了歷史的背書,是唯心論的諍言。 不才以俚語一首笑貶之:
句出只道宇無人,著意儒學經天輪。
榮藉先賢彈冠笑,寵加後輩也生春。
漫言江山非墨易,猶恐滄海不認真。
欲借文章書一脈,未知筆下可如神。
-
3 # 草民879
對於以儒謀生、以儒治國的中國人來說,當然是“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而對於人類而言,沒有西方的近代工業文明,那就真是萬古長如夜了。
-
4 # 讀書頻道
我看了一下這個提問的解答,簡直啼笑皆非。
題主問的是:為什麼說“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但是多數人回答的,要麼是解釋這句話的意思,要麼表達是否贊同這句話,可謂是離題萬里。
一、孔子地位
客觀來講,孔子在中國古代的地位其實挺尷尬。
在他活著的時候,任他東跑西顛,也沒有幾個有權有勢的人實行他的政治主張;在他去世後,尤其是漢代以後,儒家學說被捧得很高,但只是個傀儡而已。
中國真實的統治規則是儒家為表,法家以及縱橫家為裡。帝王將相們可從來不信“仁義禮智信”“天地君親師”那一套,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權臣篡位與兄弟鬩牆。
儒家的規矩,只是上頭對百姓的要求。樹立楷模的目的,是為了提高道德標準,讓百姓拼命去完善自己,統治者就可以錢色通吃,並且高枕無憂。
二、這句話針對的什麼事?
就孔子在整個中國古代社會的地位來說,他不可能站到這麼高的位置。
而“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這句話說的是一個具體的事:活人殉葬。在夏商周三代,活人殉葬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普遍到什麼地步?一些貧民去世,雖然沒有財力拿活人來殉葬,也要弄個木頭人意思意思。
木頭人殉葬不知道起於何時,但是等於說整個民族肯定了這件事。所以孔子罵道:始作俑者,其無後乎?意思是,那個最初用木頭人來殉葬的,你們家最好斷子絕孫吧!
孔子是第一個明確提出反對活人殉葬的,就這個意義上來說,他在中華文明史上,點燃了一盞油燈,雖然並不足夠明亮。
-
5 # 一靈獨覺
這話個人認為有些片面。不出孔子,還可能有別的人。任何一個人能做到天人合一,都是聖賢。這也是佛陀說的眾生平等,都有成佛的機會。但是機會能把握的是關鍵。就像阿里巴巴這樣的電商只有馬雲一人開創出來。但是這個機會不是公平的擺在每個人的面前嗎?為什麼只有他一人把握住了?機會是公平的。但是每個人能把握的能力不同。進而結果肯定也不一樣。
-
6 # 傲虎樓主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這是指孔子的教育功勞。
由孔子言行形成的儒家文化思想,不僅是各國治國理政的指導思想,也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準則。對人們來說,孔子最大的功勞就是讓窮人有了文化,能夠讀書認字,能夠懂得禮儀。
國家治理的兩種意識形態,是孔子將其中一種意識形態進行了放大,進而在一定程度上穩固了當時的社會環境。國家治理的方式可以概括的祭祀和階級。而階級正是禮儀的一種。孔子周遊列國宣傳自己的思想,提出了“仁義禮智”的哲學觀念,進一步強化了階級統治。而統治者更是用這種觀念對國家實施的禮制統治,站在道德、聖人的制高點教化萬民,使萬民尊崇統治者的思想,順從統治者的行為,鞏固了國家的政權。
國家實行的文書行政制度,在孔子推行教育平民化的同時,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集權。倉頡造字,在當時並沒有流傳開來,僅僅是在本部落使用。真正流傳的時期在商朝,商朝透過青銅器的形式來確定雙方的盟誓關係,文字記載就在青銅器上。後來西周的壯大,文字逐漸推行。但是文字緊緊是作為官府使用,也就是說只有當了官員才能使用文字,百姓是不認識文字,甚至有的都沒有見過文字。孔子開創的平民教育制度,不僅讓平民有了接受教育的機會,能夠認識文字,並透過文字,掌握一定的禮儀常識,就像現在你要掌握吃西餐的程式一樣。這也促進了文化的大繁榮、大發展,讓民間寒士有了能夠改變階級命運的機會。同時也使得百姓能夠透過文字瞭解國家治理的律令,能夠掌握國家實施的政策和制度,從而在加強中央對地方的集權上起到了積極的促進意義。
最重要的是促進了不同區域的文化交流和傳播,使得人們能夠看到更多的事物。由於地形限制和當時的交通工具,大山、大河成為人們不可逾越的鴻溝,所謂中國就是每個小國對自己國都的理解,都認為自己的國家是世界的中心。對於平民來說,更是一輩子可能出不了自己從小長到老的村莊。但是有了識文斷字的能力後,就能夠透過文字閱讀的方式了結其他地域的文化,瞭解天下之事,正如諸葛亮,不出茅廬,便能三分天下。
所以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正是說的是人們透過文字來了解這個世界,認識這個世界,從而形成了自己的見解和思想,不再生活在渾渾噩噩的自我的小世界之中。
-
7 # 天人之學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是後人對孔子自身價值,他存在的意義的一種非常高的評價。孔子生於春秋時期,彼時禮崩樂壞,春秋無義戰。春秋榮復仇。臣弒君,子弒父不乏其人。所以孔子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說。君王諸侯寡廉鮮恥,常為不倫之事。孔子見世道人心淪喪,欲法先王之道,重建堯舜禹湯文王之道統。孔子承前啟後,對經典述而不作,不加己意,讓經典有機會再放光輝。沒有他後世將繼續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是他修復了禮崩樂壞的政治人文社會。他就像一盞明燈,光照百千劫,所以才會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
8 # 子龍zh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孔子雖被尊稱謂萬世師表,獨成一家,但這句話,絕對是孔子自吹自擂的。
在幾千年前,人們還不懂得自然科學,只能聽從孔子在那個時候的奇談怪論,什麼‘’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什麼‘’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都是騙人的鬼話。
孔子的思想體系,無不充滿著騙人的一面,不然,他的儒家思想,就不能這樣順理成章,就不能得到傳承,就不能使人們如此信奉他,從而把他作為——萬世師表來供奉。
任何一種思想體系,要想得到傳承,開始的時候,都會附加一些,事先想好的‘’天命‘’內容,只有這樣,才能被人們尊崇和信奉!
這些‘’騙人的鬼話‘’,被如此信仰和追捧,探究原因,主要是因為,那時人們還受著封建思想的壓迫,不得已而為之,只有接受孔子的思想體系,好像天不生仲尼,這世界將要滅亡。此外,再也沒有其他更合適的解釋了。
-
9 # 春泥1677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是後人對孔子的極高的評價。千百年來國人的教育制度無不尊崇其創立的儒家教學。其弊迎合了統治者的馭人政策,導致了民眾的愚忠。其利讓社會有了統一的禮法,統一的規則。但被後來的新文化運動徹底的否定,不能不說是國人的悲哀。
世間之事萬法不離其中,民初學者辜鴻銘曾言“兩千年前三三得九,現如今就不是九了”?
一語道破其新文化的左傾傾向。
不才見識疏淺,耳目不寬,但經年所曉一詞“去偽存真”凡事不可一棒子打死,祖宗留下的也未必都是陳舊的,否則何來的五千年之歷史文化。以上是在下的一些愚觀,還望不吝指正。
-
10 # 己所甚欲勿施於人
這句話最初是宋代理學家朱熹評價孔子的話:“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但仔細想想,孔子有什麼改變世界的偉大發現嗎?顯然沒有,孔子代表的是一種思想,一種社會道德。而朱燾是孔子的“非親傳弟子”,他推崇儒家思想,讚美一下孔子也是理所應當的。
有人在艾薩克·牛頓死後寫下這樣的詩句:
Nature and Natures laws lay hid in night.God said, Let Newton be! and all was light。
按英文直譯過來就是:大自然與她的定律原本都隱藏在黑夜之中,上帝說:讓牛頓去吧。於是,一切變得光明。
有人這樣翻譯·天不生牛頓,萬古如長夜。這得到了更多人的認可。
-
11 # 易彥銘
為什麼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首先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上天不造就像孔子一樣偉大的人物,那麼萬古就像漫漫長夜一樣黯淡無光。但是上蒼又造就了我們,那麼萬古才會重新恢復光明,煥發光彩。
就“萬古長如夜”而言,《詩》中寫道:“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子貢則說:“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正是他把孔子比作日月:“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
中華傳統文化是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思想和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為主體的,儒道互補的,包涵諸子百家的華夏文明。道家思想的核心是:無為,謙下,知白守黑,順其自然,後發制人。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此語出自朱熹的《朱子語類》卷九十三,但是,朱熹在這句話後面緊接著說了一句話:“唐子西嘗於一郵亭梁間見此語。”唐子西名為唐庚,(1069~1120)字子西,眉州(今四川眉山)人。
《唐子西文錄》記載:“蜀道館舍壁間題一聯雲”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不知何人詩也。“唐子西作為該語的目擊證人,尚不知何人所作。所以,一般認為“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這句話是宋朝佚名詩人所作。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義,中庸,克己復禮,天下歸仁,先禮後兵。從漢朝董仲舒首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孔子的學說和思想日益深入人心,發揚光大。到宋朝時就有人說出了:“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的讚譽之詞。
所以這句話是中國儒家知識分子對孔子及其思想學說無限崇拜、無限敬仰的表達。
-
12 # 子曰先生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這是對孔子的讚美,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可以從孔子以前的時代,孔子的功績,後人對這句話的反應三方面來分析這個問題。
第一,孔子之前的時代。
我們現在贊同孔子也好,貶低也好,至少要放到原來的時代背景中去,你不能在一個溫暖的環境裡,去指責一個在風雪中冒寒前行的人。
孔子之前的時代是什麼樣呢?
那樣的時代,完全可以用萬古黑夜來形容:
1)知識壟斷。士大夫階層壟斷了文化以及對此的解讀,下層百姓都不識字,而且你身邊的人也不識字,這種無知導致的是思想矇昧,人就像行屍走肉,來過,活過,死掉,但沒有人知道為什麼活;
2)階層固化。知識的壟斷加重了階層的固化,你的父輩是什麼樣你就一定和他們走一樣的路,百姓們生活在一種矇昧恐懼之中,矇昧是因為無知,恐懼是因為當時的法則;
3)暴力法則。那時候禮崩樂壞,諸侯之間相互征伐,人人都生活在恐懼之中,老百姓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就會喪命在戰亂,諸侯也是,時時恐懼會被別的諸侯滅掉;
4)民智昏聵。因為不識字,也就沒有智慧的傳承,大家不明白這個世界的執行規則,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存活。
綜上可見,那是一個暗如黑夜的時代,這時候,孔子來了,他做了什麼呢?
第二,孔子的功績。
1)仁。仁者愛人,他提出了“仁”的法則,讓大家知道,在暴力法則之外,還有另一種法則。
2)知識傳播。現在我們可能已經想象不到孔子興辦私學的偉大功績,那時候的知識傳承掌握在貴族手中,只有公學,底層百姓根本無從獲得知識,孔子的教育推廣,是的民眾有了可以突破階層的可能,你看孔子的弟子,很多都是底層人民;
3)啟迪民智。孔子不知傳播了知識,而且給大家解讀這個世界執行的規則,這促進了智慧的啟蒙,我們總覺得自己很聰明,對故人大肆批判,可是你想想,那時候孔子的弟子,有多少優秀的人?他們比我們笨嗎?他們傻嗎?即使孔子在顛沛流離之中,他們仍舊不離不棄,他們是追尋什麼呢?是追尋智慧啊。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孔子是在黑夜裡點起一星燈火的人,在萬古的傳承中,這一星燈火,讓我們看到了光明。
那麼,後人是怎麼看待這位睿智的老人呢?
第三,後人的評價。
所有的讚美,都會引來相反方的一種反彈,讚美越高,反彈就越激烈。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到了明朝時,李贄就提出了強烈的反對,他說:哦,原來如此,怪不得孔子之前的人,走路都要打著燈籠呢!
這樣說的人,簡直是狼心狗肺。
這麼多年,我們對孔子依舊充滿了誤解,啟迪民智,你說這是代表統治階級還是被統治階級利益?
後世所謂的儒家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荒謬說法,可以去查一下這個觀點是怎麼流傳下來的。
秦始皇“焚書坑儒”,但這是很傻的手段——因為很多事,越是壓制就越會啟用,到了漢武帝,就來了一手“高階黑”——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然後再順勢解釋,你看,儒家就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然後無知無識的人就信了。
這多荒謬啊,根據常識也可以判斷,如果孔子一開始就為統治階級服務,你還怎麼會有機會讀書識字呢!
-
13 # 桃都印記
上天不降生仲尼,(人類)萬古常年生活就像在夜裡。意思就是孔子是個聖人,說出了很多真理,指導人們的行為思想道德,才有了較為系統的禮義廉恥之說,使中國古人不至於不知禮儀廉恥,不知禮教教化,使中國古代的人脫離原始性,不斷地向人的特有本質發展。走出原始和愚昧的境地。此語出自朱熹的《朱子語類》卷九十三,但是,朱熹在這句詩後面緊接著說的一句話:“唐子西嘗於一郵亭梁間見此語”。唐子西名為唐庚(1069-1120),字子西,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唐子西文錄》記載:“蜀道館舍壁間題一聯雲:“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不知何人詩也。”唐子西作為該詩句目擊者證人,尚不知何人所作,所以一般認為是宋朝佚名詩人所做。
-
14 # 先迪
朱熹的《朱子語類》卷九十三寫道:“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假如上天沒有造就出孔子這個偉大人物,那麼人類的生活就沒有了正確指引,如同在漫漫長夜一樣無法天亮。
那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首先這句話的出處是在朱熹與其門人的對答,類似於孔子與其門人對答的《論語》。繼承者的理論思想來源於開創者,從自我認知以及傳播需要,必然將創始者推薦至最高位置。朱熹可以稱之為儒學的重建者,程朱理學的集大成者。在孔廟大成殿內所奉祀的十二哲之中佔有其一,並且只有朱熹一人不是孔子弟子,可謂殊榮之至,亦表明朱熹在後來者中對儒教的貢獻巨大。他的著作《四書章句集註》被以後的朝廷欽定為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朱熹五歲時能讀懂《孝經》,18歲在建州鄉試中考取貢生,經歷了仕途的坎坷,不再在仕途中求進,而潛心進行教育和著述活動,直至52歲,終將《大學章句》《中庸章句》《論語集註》《孟子集註》四書合刊,編制出《四書章句集註》。
用現代語言來說,朱熹推崇孔子,首先是他從小學習儒家思想,從優秀的學生畢業後,投身儒家教師行列,經過努力,他已經升級為高階教授級別,著有自己的學術經典,所以,他和他的門人要表達祖師孔子很偉大,他們所傳承並加以擴充的儒家思想很偉大,偉大程度可比喻為沒有祖師和祖師的思想,人們就如生活在黑夜之中,得不到指引。
我們再從朱熹與門人說出這句話時的情景,明白他們這樣說並不僅僅推薦孔子,而是孔子創立的儒家思想,藉此表彰孔子的後繼者,包括他們自己直接老師二程。《卷九十三 孔孟周程張子》幾段:
“看聖賢代作,未有孔子,便無論語之書;未有孟子,便無孟子之書;未有堯舜,便無典謨;未有商周,便無風雅頌。“【賀孫】“此道更前後聖賢,其說始備。自堯舜以下,若不生個孔子,後人去何處討分曉?孔子後若無個孟子,也未有分曉。孟子後數千載,乃始得程先生兄弟發明此理。“【文蔚】“季通雲:天先生伏羲堯舜文王,後不生孔子,亦不得;後又不生孟子,亦不得;二千年後又不生二程,亦不得。【方】從上面這幾段,我們明白到,朱子語類所講的“天不生仲尼”前,天只生伏羲堯舜文王,是不行的,天生仲尼後而不生孟子和二程也是不行的,所以,這句話不僅僅為了推崇孔子,更包括推崇孟子和朱熹的老師二程(程顥、程頤),同時將他們與中華始祖伏羲堯舜同等級別,這是至高無上的位置,用“萬古如長夜!”才有說明影響力之巨大。
為什麼是“天不生仲尼”而不是天不生孟子或天不生朱子呢?《漢書藝方誌》記載:
“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遊文於六經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於道最為高。“漢代初期,朝廷崇尚“黃老之學”推行無為而治,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才將儒家思想成為正統。後來在兩晉南北朝時期和唐代,佛教、道家興旺,儒家甚至失去了領導地位,後來在宋代儒人的重新闡釋,形成理學,儒家才得以重振聲勢,奠定中國歷史文化的崇高地位。朱熹重建儒學,任重而道遠,“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儒家是孔子建立的,孟子發展開的,他自己要做的是重振思想,朱子是後人封號,他必須選定創始人為至尊無上,所以題目必然是“天不生仲尼”,而內容詳述才將孟子以及自己師傅一同表彰。
總結慨言“以聖賢之意觀聖賢之書,以天下之理觀天下之事。人多以私見自去窮理,只是你自家所見,去聖賢之心尚遠在! 【祖道】”所以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上天不將仲尼出世,將沒有聖賢,進而沒有聖賢之書,沒有天下之理,就無法管理天下之事,天下將處於黑夜之中了。
這句話是朱熹及其門人為了重建儒教為依理的必然產物,並且由後繼者前赴後繼地將這句話延承下來,終於成了儒家思想深根蒂固的最有力之古語,流傳下來。
-
15 # 保定媒體人劉賀田
孔子,最大的貢獻是倫理啟蒙!
有了倫理才有了克己復禮!
人類才告別洪荒矇昧誕生的荒誕,
才有了人世間的道德底線和秩序!
所以說,孔仲尼是混沌長夜喚醒者!
-
16 # 龍道說
簡單的說一下,“天不生孔子,萬古長如夜”意為:上天不造就像孔子一樣偉大的人物,那麼萬古就像漫漫長夜一樣黯淡無光。但是上蒼又造就了我們,那麼萬古才會重新恢復光明,煥發光彩。
這句話是中國儒家知識分子對孔子及其思想學說無限崇拜、無限敬仰的表達。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此語出自朱熹的《朱子語類》卷九十三,但是,朱熹在這句話後面緊接著說了一句話:“唐子西嘗於一郵亭梁間見此語。”唐子西名為唐庚,(1069~1120)字子西,眉州(今四川眉山)人。
《唐子西文錄》記載:“蜀道館舍壁間題一聯雲”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不知何人詩也。“唐子西作為該語的目擊證人,尚不知何人所作。所以,一般認為“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這句話是宋朝佚名詩人所作。
-
17 # 手機使用者詩意棲居
這句話相傳是孔夫子所說,頗自負。而和他同時代的印度聖人釋迦牟尼也說過一句類似的話,叫做“天上地下,唯我獨尊”。今天看來,顯然二位古代先賢是夠狂的,因為地球離了誰都轉。當然,他們在各自的思想學術及其傳播領域做出了全人類歎為觀止的貢獻,為人類兩千多年進化過程起到了助推作用。但負面效應也很明顯。尤其儒佛道三教在中華流佈甚廣,以教派箝制人的信仰,束縛人本位的自由智慧,在宋明以後更為深重。國家專制百姓愚昧已到了非打破方可重建的地步。
孔子所說,天不生仲民,萬古長如夜,應該是他對自身所處的那個時代的控訴和吶喊。我們知道,公元前五六世紀正值東周時期春秋末季。取代春秋的是戰國時代,這是一個全新的封建社會的肇端。諸侯王不再尊奉周天子,互相爭鼎稱雄。而學術上的百家爭鳴更進入到白熱化。人民思想活躍,各國相繼變法圖強,再也不會出現周厲王止謗甚於防川、百姓禁言道路以目的局面。而這大好局面的形成,早在中國奴隸社會後期的春秋便已萌芽濫觴,孔子顯然是集大成者。
春秋時代,有楚王問鼎周室,各諸侯漸次不尊天子號令另起一套爐灶。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也只是電光石火以逝,後來者竟相仿效。於是,禮崩樂壞民心傾頹。孔子有鑑於此而為天下呼號奔走周遊列國。他的宗旨顯然要維護周天子的權勢,這與時代進步的歷史車輪相悖。但他提出的“仁”的學說卻影響中華兩千年至今,其“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卻與日常新。至於那句“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則是向各諸侯國之當政者丟擲的橄欖枝和自薦信。這件廣告語殺傷力太大,雖然遊說未見多大成效,但前來拜師求學甚眾,講學杏林千秋彪炳。孔子的弟子及再傳三傳門人弟子中能材輩出。儒家七聖名不虛傳,孟子,法家之荀子,韓非以及後世百家中諸多高士皆出孔門。一言以蔽之,孔聖人放大言,因有以也。
-
18 # 紫嫣冰荷
“天不生夫子,萬古如長夜”的原句為“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天又生我們,長夜才復旦
”
意思是假若上天不造就像孔子一樣偉大的人物,那麼萬古就像漫漫長夜一樣黯淡無光。但是上蒼又造就了我們,那麼萬古才會重新恢復光明,煥發光彩。
明葉盛《水東日記》卷7《俳優語》:“‘天不生仲尼,萬世如長夜’兩語,其來已久,而優人嘗以為言。聞有舉子卷中曾具此,考官遂以俳優語黜之,誤矣。”考明武定侯郭勳輯《雍熙樂府》卷9《南呂宮·一枝花· 范張雞黍》:“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此戲為元雜劇,葉盛所說的“俳優語”或許就是指此劇。“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至遲到宋代即有,且朱熹曾在《性理大全書》中引用,而考《朱子語類》卷92《孔孟周程》:“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
明代極崇宋儒,尤以朱子之學為尊,但考官竟然以此句為俳優所用,而誤以“俳優語”摒斥舉子,確實不學甚矣!又考宋胡仔《漁隱叢話前集》卷54:“《唐子西語錄》雲:蜀道館舍壁間題一聯雲:‘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不知何人詩也。”
唐子西,名庚,與蘇軾差不多同時代,而且是老鄉,都是四川眉州人。又可證,“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一句北宋即有。朱熹也是引用於前人。
時間晚於葉盛的明代大儒劉宗周在《重刻王陽明先生傳習錄序》中也引用過此句:“良知之教,如日中天。昔人謂:‘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然使三千年而後,不復生先生,又誰與取日虞淵,洗光咸池乎?” 而他在《論語學案·里仁第四》中引用有一點差別:“天不生仲尼,萬世如聾聵。”
出處
此語出自朱熹的《朱子語類》卷九十三,但是,朱熹在這句詩後面緊接著說的一句話:“唐子西嘗於一郵亭梁間見此語”。唐子西名為唐庚(1069-1120),字子西,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唐子西文錄》記載:“蜀道館舍壁間題一聯雲:“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不知何人詩也。”唐子西作為該詩句目擊者證人,尚不知何人所作,所以一般認為是宋朝佚名詩人所做。
仲尼
孔子,名丘,字仲尼,中國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人。中國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是中國文化中的核心學說儒家的首代宗師,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刪定《詩》、《書》、《禮》、《樂》、《易》、《春秋》,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並且被後世統治者尊為至聖、大成至聖先師、萬世師表。他提出了“仁”的學說,即要求統治者能夠體貼民情,愛惜民力,不要過渡壓迫人民,以緩和階級矛盾;其次他主張以德治民,反對苛政和任意弄殺。他的學說成為我國二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統。他興辦私學,突破官府壟斷,擴大教育物件的範圍,學生達三千人,賢良72人。他主張“因材施教”,教育學生要“溫故而知新”,把學和思結合起來。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為儒教始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為和上帝、和國家的祖宗神同等級別的“大祀”。這種殊榮除老子外萬古唯有孔子而已。
-
19 # 四季文史
為什麼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這句話是對孔子及其思想學說的頂禮膜拜、美好稱讚。人們之所以這麼說,足見孔子思想對中國千年文化的影響之深。
一、孔子思想普惠天下。孔子,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聖人了。之所以被人們稱之為“聖人”,主要是他的思想博大精深,對中國乃至世界文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促進的作用。時至今日,他的儒家思想仍然影響著中國的發展,並將繼續影響下去。
孔子,他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這句話出自朱熹的《朱子語類》卷九十三,意思是說,如果上天沒有降臨仲尼(孔子字仲尼),並把他的思想灑向人間,那麼我們的世界還是混沌的世界,猶如漫漫長夜。可見人們對孔子思想的認可和尊崇。
二、從諸子百家到獨尊儒術。孔子是春秋時期魯國人。眾所周知,春秋戰國時期,一直是分分合合,戰火紛爭。孔子能在這種動盪的社會時局下,並有如此大的成就,足見他的確不是一個凡人。他沉澱了先秦時期優秀的文化思想,並將儒學發揮到了極致。
先秦時期,儒家思想一直是“領頭羊”。儒家思想倡導的是仁義禮智信,尤其在政治上,強調“禮”、“仁”,這在許多後世統治者的統治思想裡都可以看到。儒家思想在當時雖然是一枝獨秀,但並不是一家獨大。時勢造英雄的同時,也在不同程度催生了各種思想的激盪,在各種激濁揚清之後,諸子百家學說一時間粉墨登場:儒家、道家、法家、陰陽家等等,據歷史考證,當時百家學說有很多,有名字的就達到了189家,可見當時“百花齊放”的程度。之所以儒家思想讓人們這麼“情有獨鍾”,主要是他代表了當時社會的各個階層,尤其體現了統治者的統治意圖和大國邦交時的尺度與禮儀等等,同時這種思想既考慮民生,又促進經濟、文化共同發展,所以到漢武帝時候,有“獨尊儒術”的政治推崇,這就有儒家思想合理性和必要性,乃至後續的兩千多年,儒家思想一直佔據著主導的思想地位。
三、古人智慧的現實意義。華夏五千年文化根深蒂固、影響深遠。今天的中國夢思想包羅永珍,其中有很多元素仍然是古人思想的延續和昇華,仍然是我禮儀之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思想。
如果說沒有古人智慧的沉澱,就不會有華文明的絢麗綻放;如果沒有古人先進思想的延續,就沒有東方大國厚重文化的傳承。我們一方面在推崇古人先進思想的同時,也要不斷地創新和發展,在其中心思想不變的情況下,緊跟時代步伐,融進時代洪流,為泱泱大國的崛起,發揮主流思想的強力助推作用。
孟子:自有生民以來,未有孔子也。 蔡元培:孔子學問、文章政治事業,朗如日月,燦如星辰,果足為萬世師表。 愛默生:“孔子是哲學上的華盛頓”,“孔子是中國文化的中心,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榮。” 伏爾泰:東方找到一位智者。我全神貫注地讀孔子的這些著作,我從中吸取了精華,孔子的書中全部是最純潔的道德,在這個地球上最幸福的、最值得尊敬的時代,就是人們尊從孔子法規的時代,在道德上歐洲人應當成為中國人的徒弟。 -
20 # 都市閒翁
仲尼就是孔子,“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說的是上天如果不造就孔子這樣的偉人,人類將會永遠處於黑暗之中。這是對孔子的頂禮膜拜。孔子的歷史地位毋容置疑,但將他奉為神明,還是值得商榷的。
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生於公元前五五一年,死於前四七九年。由於東周初年和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長期動盪,西周以來貴族學術文化的局面逐漸被打破,私人講學開始盛行。春秋晚期,孔子開始擴大了私人講學的規模。據說他先後共有學生三千,其中優秀的有七十多個。孔子說“性相近”,這和奴隸社會等級制是相背的,他的“舉賢才”也是對貴族世襲制度的衝擊。所以他同弟子周遊列國,雖受到當權人物禮遇,卻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留下他,給他實踐自己的政治理想的機會。他死後,學生把他的言行編成了巜論語》一書。
孔子的有教無類是進步的,他的私人講學也是新生事物,但講的內容卻是西周貴族所學的東西。他的目的是想回到西周時期。孔子的有教無類,使更多的人得到了學習機會,在教育上的貢獻是巨大的,但他在政治上是保守的。他所創立的學派被稱為儒家。隨著社會的發展,儒家思想逐漸成為統制階級正統思想。與道家、佛家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而儒家更加註重建功立業,積極向上。為平民學子提供了為國效力的渠道,被普通讀書人奉為聖明。也被統治者稱為“聖人”。
錢穆說:若使中國人,只要有讀中學的程度,每人到六十歲,都讀過《論語》四十遍到一百遍,那都成聖人之徒,那時的社會也會徹底變樣子。
天不生仲尼,平民百姓沒有受教育的機會。人們將處於愚昩狀態,社會將不會發展。從這一點上來說,有一定道理。但就孔子的政治主張而言,上天生了仲尼,也無法改變社會。
回覆列表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老天不給華夏派來孔子,那華夏大地就長夜缺少文明之光。其實孔子本人講過自己,述而不作。意思引伸為孔子發現先賢智慧與文明成果的總結與傳承比自己創作發明更重要。孔子把華夏夏商周文明成果,政治學,倫理學,教育學,詩歌,尤其是教育學與易經系統概括提升了。孔子之偉大不在於孔子自身學識多高明,孔子高瞻遠矚意識到,春秋戰國華夏帝分裂,對夏商周文化文明的破壞與危害。他必須與弟子們在這一特殊歷史時期,放下個人私學而去保護整理夏商周中華大地的偉大文明成果,這才有了,整理詩經,總結易經並親自寫易經易傳和總結中國教育學並把教育學從貴族圈解放出到民間百姓之間。(想到後來的秦始皇的焚書坑儒之多遠文化破壞之惡行,孔子作用更重要許多)……孔子總結了數千年夏商周政治學,倫理學,教育學,詩學,易經學,等中國偉大文明成果,所以歷史上出了: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之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