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54
回覆列表
  • 1 # 忠耳人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活在當下真的很重要!現在都要講究戰略,策略,計劃。但是往往當我們的戰略,策略,計劃都達成的時候那個初心已經不在了!

  • 2 # 文廟山居

    古人壽命短。杜甫50多歲,李白60歲。平均壽命唐朝也才20多歲。人要快樂,喝酒為其中之一。所以古代,男女詩人,都有頌揚喝酒的詩句。當代中國人,平均壽命已77歲!誰要是再去,象古人那樣喝酒?非短命不可。

  • 3 # OldBaby

    我是整首詩都有共鳴,讀完之後感覺渾身上下通暢無比,現在說一下,將進酒,唐代以前樂府歌曲的一個題目,內容大多詠唱飲酒放歌之事

      黃東雷草書《將進酒》。在這首詩裡,李白“借題發揮”借酒澆愁,抒發自己的憤激情緒。這首詩非常形象的表現了李白桀驁不馴的性格:一方面對自己充滿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現波折後,又流露出縱情享樂之情。全詩氣勢豪邁,感情奔放,語言流暢,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李白詠酒的詩篇極能表現他的個性,這類詩固然屬長安放還以後所作,思想內容更為深沉,藝術表現更為成熟。《將進酒》即其代表作。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短簫鐃歌的曲調,題目意繹即“勸酒歌”,故古詞有“將進酒,乘大白”雲。作者這首“填之以申己意”(蕭士贇《分類補註李太白詩》)的名篇,約作於天寶十一載(752),他當時與友人岑勳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嘗登高飲宴(《酬岑勳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不以千里遙,命駕來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嶺宴碧霄。對酒忽思我,長嘯臨清飆。”)。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蕭士贇)之際,於是滿腔不合時宜借酒興詩情,來了一次淋漓盡致的抒發。

      詩篇發端就是兩組排比長句,如挾天風海雨向讀者迎面撲來。“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潁陽去黃河不遠,登高縱目,故藉以起興。黃河源遠流長,落差極大,如從天而降,一瀉千里,東走大海。如此壯闊景象,絕對不是肉眼可以看到的,作者是幻想的,“自道所得”,言語帶有誇張。上句寫大河之來,勢不可擋;下句寫大河之去,勢不可回。一漲一消,形成舒捲往復的詠歎味,是短促的單句(如“黃河落天走東海”)所沒有的。緊接著,“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說前二句為空間範疇的誇張,這二句則是時間範疇的誇張。悲嘆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傷老大,卻說“高堂明鏡悲白髮”,一種搔首顧影、徒呼奈何的情態宛如畫出。

      將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過程說成“朝”“暮”之事,把本來短暫的說得更短暫,與前兩句把本來壯浪的說得更壯浪,是“反向”的誇張。於是,開篇的這組排比長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襯作用——以黃河的偉大永恆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這個開端可謂悲感已極,卻不墮纖弱,可說是巨人式的感傷,具有驚心動魄的藝術力量,同時也是由長句排比開篇的氣勢感造成的。這種開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宣城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沈德潛說:“此種格調,太白從心化出”,可見其頗具創造性。此詩兩作“君不見”的呼告(一般樂府詩只於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詩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強。詩有所謂大開大闔者,此可謂大開。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悲感雖然不免,但悲觀卻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來,只要“人生得意”便無所遺憾,當縱情歡樂。

      五六兩句便是一個逆轉,由“悲”而翻作“歡”“樂”。從此直到“杯莫停”,詩情漸趨狂放。“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梁園吟》),行樂不可無酒,這就入題。但句中未直寫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對月”的形象語言出之,不特生動,更將飲酒詩意化了;未直寫應該痛飲狂歡,而以“莫使” “空”的雙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陳,語氣更為強調。“人生得意須盡歡”,這似乎是宣揚及時行樂的思想,然而只不過是現象而已。詩人“得意”過沒有?“鳳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稱觴登御筵”(《玉壺吟》) ——似乎得意過;然而那不過是一場幻影,“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又似乎並沒有得意,有的是失望與憤慨。但並不就此消沉。

      詩人於是用樂觀好強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這是一個令人擊節讚歎的句子。“有用”而“必”,非常自信,簡直像是人的價值宣言,而這個人——“我” ——是須大寫的。於此,從貌似消極的現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內的一種懷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積極的本質內容來。正是“長風破浪會有時”,應為這樣的未來痛飲高歌,破費又算得了什麼——“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又是一個高度自信的驚人之句,能驅使金錢而不為金錢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們咋舌。詩如其人,想詩人 “曩者遊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餘萬”(《上安州裴長史書》),是何等豪舉。故此句深蘊在骨子裡的豪情,絕非裝腔作勢者可得其萬一。與此氣派相當,作者描繪了一場盛筵,那決不是“菜要一碟乎,兩碟乎?酒要一壺乎,兩壺乎?”而是整頭整頭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決不甘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麼豪壯的詩句!

      李白至此,狂放之情趨於高潮,詩的旋律加快。詩人那眼花耳熱的醉態躍然紙上,恍然使人如聞其高聲勸酒:“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幾個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詩歌節奏富於變化,而且寫來逼肖席上聲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對手,不但“忘形到爾汝”,詩人甚而忘卻是在寫詩,筆下之詩似乎還原為生活,他還要“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以下八句就是詩中之歌了。這著想奇之又奇,純系神來之筆。

      “鐘鼓饌玉” 意即富貴生活(富貴人家吃飯時鳴鐘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詩人以為“不足貴”,並放言“但願長醉不復醒”。詩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轉而為憤激。這裡不僅是酒後吐狂言,而且是酒後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當位至卿相,飛黃騰達,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行路難》)。說富貴“不足貴”,乃出於憤慨。以下“古來聖賢皆寂寞”二句亦屬憤語。詩人曾喟嘆“自言管葛竟誰許”,所以說古人“寂寞”,也表現出自己“寂寞”。因此才願長醉不醒了。這裡,詩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澆自己塊壘了。說到“唯有飲者留其名”,便舉出“陳王”曹植作代表。並化用其《名都篇》 “歸來宴平樂,美酒鬥十千”之句。

      古來酒徒歷歷,而偏舉“陳王”,這與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開,他心目中樹為榜樣的是謝安之類高階人物,而這類人物中, “陳王”與酒聯絡較多。這樣寫便有氣派,與前文極度自信的口吻一貫。再者,“陳王”曹植於丕、睿兩朝備受猜忌,有志難展,亦激起詩人的同情。一提“古來聖賢”,二提“陳王”曹植,滿紙不平之氣。此詩開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實全篇飽含一種深廣的憂憤和對自我的信念。詩情所以悲而不傷,悲而能壯,即根源於此。

      剛露一點深衷,又回到說酒了,而且看起來酒興更高。以下詩情再入狂放,李白將進酒而且愈來愈狂。“主人何為言少錢”,既照應“千金散盡”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後一番豪言壯語:即便千金散盡,也當不惜將出名貴寶物——“五花馬”(毛色作五花紋的良馬)、“千金裘”來換取美酒,圖個一醉方休。這結尾之妙,不僅在於“呼兒”“與爾”,口氣甚大;而且具有一種作者一時可能覺察不到的將賓作主的任誕情態。須知詩人不過是被友招飲的客人,此刻他卻高踞一席,氣使頤指,提議典裘當馬,幾令人不知誰是“主人”。浪漫色彩極濃。快人快語,非不拘形跡的豪邁知交斷不能出此。

      詩情至此狂放至極,令人嗟嘆詠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猶未已,詩已告終,突然又迸出一句“與爾同銷萬古愁”,與開篇之 “悲”關合,而“萬古愁”的含義更其深沉。這“白雲從空,隨風變滅”的結尾,顯見詩人奔湧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觀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筆不辦。

      《將進酒》篇幅不算長,卻五音繁會,氣象不凡。它筆酣墨飽,情極悲憤而作狂放,語極豪縱而又沉著。詩篇具有震動古今的氣勢與力量,這誠然與誇張手法不無關係,比如詩中屢用鉅額數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萬古愁”等等)表現豪邁詩情,同時,又不給人空洞浮誇感,其根源就在於它那充實深厚的內在感情,那潛在酒話底下如波濤洶湧的鬱怒情緒。

      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詩情忽翕忽張,由悲轉樂、轉狂放、轉憤激、再轉狂放、最後結穴於“萬古愁”,迴應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氣勢,亦有曲折,縱橫捭闔,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寫法,又有鬼斧神工、“絕去筆墨畦徑”之妙,既非鑱刻能學,又非率爾可到。通篇以七言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極參差錯綜之致;詩句以散行為主,又以短小的對仗語點染(如 “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馬,千金裘”),節奏疾徐盡變,奔放而不流易。《唐詩別裁》謂“讀李詩者於雄快之中,得其深遠宕逸之神,才是謫仙人面目”,此篇足以當之。

  • 4 # 小童童家的李先森

    大詩人李白的《將進酒》寫的是洋洋灑灑,大筆如椽,一揮而就,文不加點,倚馬可待。詩中句句皆是名句,開頭就有“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氣勢恢宏,膾炙人口。但其中最激勵人心的恐非“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莫屬了。聯絡歷史環境,當時李白在長安權貴們不把他當一回事,但是李白並沒有就此消沉,而是用種樂觀的口吻肯定人生“天生我材必有用”,這個“必”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不是放蕩不羈愛自由的人哪裡能夠寫出這樣豪邁的詩句!

  • 5 # 歷史講談社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常醉不復醒。

    1.錢財美物,都是身外之物,雖然人世間都在忙忙碌碌於此,但是這些東西確實不值得珍視,因為它們不過是外物,為我們所用,非我們所有。現在人的困惑,多是因為,某些原因,所以最基本的物質需求都難以為繼,所以很辛苦,也痛苦。李白家庭條件很好,所以他的物質財富很優厚,但是,他也有自己的痛苦,雖然拜託了物質束縛,但是精神之苦,還是要自己解決。

    2.世界上大部分人無法擺脫“佔有”的物質很匱乏的困境,痛苦都侷限於此。然而,還有一部分人的痛苦是精神性的。李白想要的是能常醉,不復醒來。這是多大的痛苦啊。喝醉的人,能忘了一切,忘了身體的存在。我也是,來到世界,感覺當個人真的很多不容易。難怪剛出生的小孩子,都要哭。這是要來世上受一世罪過的。能忘了自己的存在,就是達到了出生之前的境界,這種境界沒有痛苦,我也想像李白一樣,能常醉於某一物而不復醒來。

  • 6 # 小青聊武俠

    我最喜歡的是“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這句。人生得意之時應當縱情歡樂,莫要讓這金盃無酒空對明月。後來引申為:人生要懂得感謝命運,不要遇到一點不不歡,就鬱鬱寡歡,何不想想其實自己已經很快樂很幸福了,既然我們懂得自己已經是快樂幸福的,何必要被那麼一點點憂愁束縛呢?

    及時行樂,莫虛度光陰。

  • 7 # 簡單OK美

    《將進酒》裡的詩句: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我對這句話特別有共鳴,每當遇到困難時,我就吟誦這兩句激勵自己,喜歡讀李白的詩,更喜歡這首《將進酒》,這首詩思想內容非常深沉,藝術表現形式也很成熟,豪飲高歌,借酒消愁,抒發了憂憤深廣的人生感慨,詩中交織著失望與自信、悲憤與抗爭的情懷,體現出強烈的豪縱放狂的個性。全詩情感飽滿,表現出詩人李白豪邁灑脫的情懷!

    我們來重溫一下整首詩: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 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 ,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 ,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 ,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 ,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 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 ,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 ,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消萬古愁。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天造就了我成材必定會有用,即使散盡黃金也還會再得到。透過這句話你能想到當時李白是多麼的桀驁不馴嗎,一方面充滿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政治前途出現波折,又流露出縱情享樂之情,對富貴聖賢的藐視,實則表現了懷才不遇之情,天生我才必有用,這是一個令人擊節讚歎的好句子,“有用”而“必”,非常自信,就像是人的價值宣言,從貌似消極的現象中露出深藏其內的懷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積極的本質內容來,正是“乘風破浪會有時”實現自我理想的這一天總會到來,應為這樣的未來痛飲高歌,破費又算得了什麼,“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又是一個高度自信的驚人之語,能驅使金錢而不為金錢所使,真是令一切凡夫俗子咋舌,詩如其人,這是深藏骨子裡的豪情!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以此勉勵!

  • 8 # 聽書讀書共分享

    李白既是“詩仙”,也是“酒仙”。杜甫在《飲中八仙歌》裡說他“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在《李太白全集》中,與酒有關詩有一百七十首之多。最著名的要數這首《將進酒》了。全詩表現了李白以苦為樂,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千百年來,不僅引起了人們的共鳴,更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將進酒》是漢代《鼓吹鐃歌》的一種,主要用於展現酒宴上賓客的豪放之態。“將”讀作“qiāng”,是“請”的意思;“將進酒”就是“請喝酒”。

    天寶元年秋,詩人李白高唱著“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走進長安,當了一名翰林待詔。原來想著能發揮自己的才能,做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沒想到舉薦人玉真公主,根本不是那麼跟她哥哥唐玄宗介紹的;唐玄宗也根本沒想和他談政治,只想和他聊詩文,談風月;當朝權貴也只是把他當個會寫詩的人。李白心性何其高,怎能受這種窩囊氣,經常去喝酒,還一喝就醉,不是他酒量不好,主要是心情不佳。

    天寶二年的一天,唐玄宗在朝堂與文武大臣議事,李白在宮門待詔。李白看著裡面,心情不太爽,就寫了一首詩《金門答蘇秀才》:

    君還石門日,朱火始改木。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綠。折芳愧遙憶,永路當日勖。遠見故人心,平生以此足。巨海納百川,麟閣多才賢。獻書入金闕,酌醴奉瓊筵。屢忝白雲唱,恭聞黃竹篇。恩光照拙薄,雲漢希騰遷。銘鼎倘雲遂,扁舟方渺然。我留在金門,君去臥丹壑。未果三山期,遙欣一丘樂。玄珠寄象罔,赤水非寥廓。願狎東海鷗,共營西山藥。棲巖君寂滅,處世餘龍蠖。良辰不同賞,永日應閒居。鳥吟簷間樹,花落窗下書。緣溪見綠筱,隔岫窺紅蕖。采薇行笑歌,眷我情何已。月出石鏡間,松鳴風琴裡。得心自虛妙,外物空頹靡。身世如兩忘,從君老煙水。

    詩的中心意思是李白非常羨慕隱居的蘇秀才,想象他那地方真是太美了:鳥吟簷間樹,花落窗下書。緣溪見綠筱,隔岫窺紅蕖。采薇行笑歌,眷我情何已。月出石鏡間,松鳴風琴裡。李白太嚮往了。這詩就讓唐玄宗看到了,既然你李白實在想隱居,我也只好讓你走了。就這樣,天寶三年三月,李白賜金放還。在長安算是呆了三年,實際只有一年半左右。

    李白並沒有太多的失意,而開始了全國範圍內的大遊歷。天寶十一年,李白和朋友岑勳到嵩山老友元丹丘家做客,席間就寫了這首詩。開篇四句,以散文的筆法和誇張的氣勢寫出了生命的流逝,像黃河奔流般不可阻擋,驟然間一個青年就滿頭白髮。字裡行間有的是豪邁激昂,看不出絲毫的頹廢。接下來幾句滿是及時行樂、盡情享受美好時光的情緒,卻又與沉溺於縱情有明顯的區別,仍是對理想的憧憬與嚮往。“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表面看是李白不屑於聖賢,實是他有強烈的出世致用的聖賢情結。又透過與曹植的比較,表明自己內心建功的渴望……總之,《將進酒》一詩,李白將進取精神與感情抒發很好寄託於酒中,看似要借酒消愁,實是要表達自己昂揚的人生態度,執著的精神狀態,對理想和生活充滿著活力和熱情。

  • 9 # 又是不想讀書的一天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這句詩裡是狂傲,是自信,是不羈,是激揚浩蕩,是酣暢淋漓。

    是世事顛沛的灰塵無法掩埋的閃光的生命。

    放逐我,摧折我又怎麼樣呢?

    真正的英雄是從來不會被打敗的。

    我從小到大成績一直很好,浸泡在周圍人的讚揚中,見識過優秀得多的人,所以對這些讚揚淡然乃至排斥。

    也有時候灰心喪氣,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但是支撐我們向前走的,還是內心的力量。

    我相信自己有一點不一樣,我相信自己會在努力後收穫美好的結果。

    我相信未來會變得更好。

    我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生活中會有至暗時刻,但是幸運的是,也有這樣明亮的句子,可以幫助我們重燃熱血。

    “十年飲冰,難涼熱血。”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10 # 希望是華宇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不是說其他的幾句無法產生共鳴,我只是覺得這句話對於大多數年輕人來說是比較勵志的,其他幾句是需要有很多的人生經歷才能品出來的,對於年輕人來說永遠充滿希望,永遠相信自己一定會成功這樣的話或事或人,更容易產生共鳴吧。

  • 11 # 孤竹國人1

    李白《將進酒》中一句: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句詩抒發了李白的偉大胸懷和抱負,以及"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情。

  • 12 # 山鹿

    李白是我特別喜歡的一位詩人!他為人豪放,嗜酒成性,一生都不會刻意逢迎、不事權貴。

    同時他又有豪俠性格以及作為浪漫主義詩人所特有的非凡氣質,即豐富的想象力。

    《將進酒》這首詩,情感飽滿,無論喜怒哀樂,其奔湧進發均如江河流瀉,不可遏止,且起伏跌宕,變化劇烈。

    同時,在這首詩裡,他演繹了莊子的樂生哲學,表示對富貴、聖賢的藐視。而在豪飲行樂中,實則深含懷才不遇之情。

    站在作者的角度來思考,最能與我產生共鳴的是: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無論《將進酒》這首詩氣勢多麼的雄厚,感情多麼的奔放,說到底也是李白本人為了抒發懷才不遇的激憤情緒。

    那麼,這首詩唯一能慰籍他內心的只有兩種東西。第一當然是酒,第二則是天生我材必有用了。

    映襯到當代社會,同樣的,每個人都希望走一條通往彼岸的成功道路!跨越千年歷史長河,也許只有酒和這句話能讓我產生共鳴,其餘的詩句也只有感觸罷了!

  • 13 # 文生世象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人生得意之時就要盡情的享受歡樂,不要讓金盃無酒空對皎潔的明月

    《將進酒》這首詩寫在唐天寶十一年。李白約著朋友岑勳到另一個好朋友元丹丘家裡做客。三個人登高飲宴,借酒放歌。此時距離李白被趕出長安已有八年之久,這期間,李白遊蕩在九州山水之間,雖有山水之樂,卻苦於心中抱負無法施展,只能隨著時間逐漸消逝。

    才情付了山水,對詩人來說,實在是無奈之舉。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際,於是滿腔不合時宜借酒興詩情,以抒發滿腔不平之氣。

    這句詩跟那首“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有異曲同工。只不過,李白勸誡我們的是珍惜短暫人生當中為數不多的歡樂時光,而《金縷衣》是讓我們珍惜年少,青春無悔。

    李白說“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易老啊!這裡李白用了很誇張的手法,將人生概為朝暮之間,來感嘆人生之苦短。

    人終有一死,似水流年,就像那黃河,浩浩蕩蕩,從天上來,也一樣一去不復返,易漲易滿也易失。所以河水,就該在激流匯聚時,奔騰咆哮,否則到了下游末尾,平緩的地形,便在也掀不起什麼波浪,最後匯入大海,消失的無影無蹤。

    人生只有一次,青春只有一次,任何時間的你,都只有一次。

    很多事情誤了時機,便失去了意義。就像“初戀”這個詞,其字意為第一次戀愛,象徵著青春時期的甜蜜與美好。但若是而立之年才找到物件,那麼這兩個字,跟你是沒啥關係的。為什麼青春是美好的,因為有“懵懂”、有“暗戀”、有“兄弟”、有“初戀”、有“無知無畏”、有“熱血沸騰”。

    沒有和喜歡的人在一起不是最遺憾的,你喜歡一個人,你感覺她也喜歡你,而你卻怯懦,這是最遺憾的。

    於是總幻想著以後我會怎麼樣怎麼樣,可真到了幻想的幾年之後,發現自己也不過如此,滄海變遷,山河流轉,你在變,別人也在變,轉頭再看那個人,我已配不上。世事繁雜如此,你憑什麼堅信別人一廂情願,為你獨老。就像歌裡唱的,“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在。”所以,少年們,正所謂“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珍惜短暫的快樂時光,珍惜年少,珍惜眼前。

  • 14 # 沙沙小觀園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多麼熱情奔放的詩句,黃河之水,似從天上來,不停止,去融入更加廣闊的海洋。真是隻有李白性格和文才的詩人,才有此大手筆。

    只可嘆李白後期不太順,誤入歧途,而又被罰貶邊遠,雖逢朝庭赦免,回來的路上乘一小舟,又太動情懷,大概也飲了幾杯美酒,摘江河裡的星月去了。

  • 15 # 斯夫

    謝謝題主的提問。要說《將進酒》這首詩最能與我產生共鳴的詩句,莫過於“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一句。 詩人悵嘆人生短促,用一句“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將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過程誇張性的濃縮在“朝”“暮”之間,把本來短暫的時間說得更短暫。你難道看不見,那年邁的父母,對著明鏡悲嘆自己衰老的白髮,年輕時的滿頭青絲如今已是雪白一片。表現了詩人對歲月易逝的悵然及奔湧跌宕的感情。

    它能引起自己的共鳴,是因為自己在生活的激流中,也有“對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的親身感受。本人曾有很多理想,想要做的事如願者寥寥,大多消失在匆匆時光中。驀然回首,突然發現已行將遲暮,真的是“朝如青絲暮成雪”,時光如此膽暫。短得短得一生來不及享用美好年華,就已經雙鬢堆雪!

    品讀詩仙的詩,感覺經過的太快,領悟的太晚,提醒我們要學會珍惜,珍惜稍縱即逝的青春光陰,珍惜每一個人生際遇,珍惜人生路上的每一個人。即便是疫情下的今天,我們所有的相遇,相知,相攜相扶,都值得好好珍惜。充分利用好生活中的分分秒秒,青絲成雪也不悲!

    在這首詩裡,李白“借題發揮”,借酒澆愁,抒發自己的憤激情緒,非常形象的表現了李白桀驁不馴的性格:一方面對自己充滿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現波折後,又流露出縱情享樂之情。全詩氣勢豪邁,感情奔放,語言流暢,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漢族,祖籍隴西成紀,出生於碎葉城(當時屬唐朝領土,今屬吉爾吉斯斯坦)。

  • 16 # 趣聊百事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每個人來到世界上都是有原因的,也是有自己的定位和存在價值的,就要看自己能不能充分的利用和挖掘,認識到這種存在性,同時要抱著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和心態,任何東西都是有自然發展規律的,只要我們付出了,努力了,就一定會有所收穫。

  • 17 # 賴何能

    李白的【將進酒】中,對我最能產生共鳴的是“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騰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為青絲暮成雪。”說的是時間如奔騰的黃河流水,滔滔不絕,滾滾向前,一去不復返。人生苦短,一瞬即過。就像母親的頭髮,早上是黑色的,到晚上就變白了。所以,要珍愛生命,熱愛生活,善待自己,快樂地過好每一天!

  • 18 # 混沌偷光者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如同世上沒有兩千完全相同的樹葉,世上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每一個個體獨特的生命軌跡才能匯合成歷史的洪流!

  • 19 # 全峰山

    李白的《將進酒》結尾的一大長句(包括四個分句):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我明白李白的心思,所以與其發生了共鳴。

    酒至半酣,正是興起。何況灑仙李白,性格傲岸,詩學大雅。一生抱負難兌,一旦酒逢知已,何不開懷暢飲!何不將苦水用酒這種介質排擠掉!何不將這人生沒完沒了的煩腦斬革除盡!

    古人云:″床前一壺酒,更得幾回眠″。膠東人說:″借酒澆愁愁不愁,醒來不再愁憂憂″。

  • 20 # 米樂讀書

    李白的《將進酒》中,要說和我產生共鳴的,我覺得就是頭兩句的兩個“君不見……”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開篇的這兩個“君不見……”每每讀起,總感覺到有一種觸目驚心的無奈和不甘,似乎在那一刻跨越了千年的時空,劈空而來。

    它讓人禁不住感慨青春不在,感慨歲月無情。

    人生是一場從一開始就知道結局的行程。

    在這個過程中,有的人且歌且行,遍賞了沿途的景緻;有的人走馬觀花,一路匆匆;也有的人出發時雄心壯志,結果卻意興闌珊;甚至還有的人只顧埋頭趕路,錯失了這一路的風景。

    於是,當我們臨近終點,回首走過的這一路,有多少人滿足,又有多少人失落呢?同樣的旅程,不一樣的人生。誠如很久以前,孔子在江邊望著滔滔江水東流不止,喟然感嘆:逝者如斯夫!大抵就是對止不住的韶華老去、時光不復,卻無法實現胸中抱負的無奈吧。

    青春少年,當有凌雲之志!

    很多人大概都是這樣,年輕時豪情萬丈,胸懷凌雲之志,認為天地廣闊任我縱橫。可實際呢?又有多少人被自身的或是外在的藉口,等一等,瞧一瞧,於是,放任時光空自流走。

    結果,正是這些不經意的恍惚片段,不斷地累積,終於有一天,發現自己已經鬢角斑駁,青絲成雪。

    所以啊,青春少年,當有凌雲之志!青春時節就當意氣風發,鬥志昂揚,“莫使金樽空對月”,想做就去做。不要等到青絲已成銀髮時,仍然無所作為,即便空有一身技藝,卻悔之晚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微不足道的護膚小事堅持下來,真的會變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