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貓圖怪談
-
2 # 家主大人是個喵
主要原因是整個不列顛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德意志瀕臨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大陸氣候的過渡帶,溫度,溼度,不列顛更加傾向於羅馬人的地中海氣候。羅馬人更容易適應當地,不會過分產生水土不服。
另外一個原因,皮克特人是凱爾特人的一支,他是文明國度,雖然沒有文字,但是它有村子,道路和城鎮,統治南不列顛的方法,就是控制這些草地上的村落和城鎮。相對於隱藏在巴伐利亞黑森林的日耳曼部落,這些村鎮更容易被找到和控制。
第三個原因,皮克特人缺少騎兵,在一個草地為主的島嶼上,皮克特人的鬆散輕裝步兵陣型非常容易被裹脅大量羅馬騎兵和羅馬僱傭的蠻族騎兵擊潰。
還有一個原因,皮克特人是督伊德教徒,他有自己的原則性。
-
3 # 只愛潘多拉
羅馬帝國對不列顛的征服,很大程度上是許多偶然的和個人的因素促成的,羅馬的對外征服事實上也沒有什麼“大戰略”。最早對不列顛進行軍事征服事業的是著名的凱撒發起的。凱撒是透過對高盧的戰爭建立起權勢和榮譽的,對他而言保持權勢和榮譽的惟一途徑也就是讓“戰爭”繼續,所以公元前55年,當他完成對高盧的征服後,面臨著選擇下一步的戰爭行動方向時,確實存在著是繼續在大陸擴充套件北推進去征服活動在今天德國一帶的日耳曼人,還是離開大陸到海外去征服不列顛人的選擇問題。對凱撒來說,在政治上,作為高盧總督,不經元老院的批准是不能擅自發動新的對外戰爭的,這樣會使自己在政治上處於非法的不利地位;而日耳曼人地域廣闊,部族眾多,一旦與他們發生戰爭,必然會成為長期戰爭,短期內不容易取得令人振奮的軍事成就,不利於自己創造的新的榮譽;而如果是去征服不列顛的話,以上兩點在的困難就小得多,不列顛在海外,凱撒可以把戰爭規模控制到元老院可以接受的範圍內,並且如果元老院表示反對,也可以輕鬆地中止戰爭,更為重要的是,日耳曼人跟羅馬打交道多年,對於羅馬來說,並不陌生,沒有神秘感,而不列顛僻處海外,被認為是最神秘的天涯海角之地,在這裡能夠打勝仗,可以提升全體人民的對凱撒英雄氣概的認同,事實確實如此,第一次入侵不列顛後,訊息傳回羅馬,整個羅馬全民狂歡,舉行了20天的謝神祭以表示羅馬人無論在那麼遙遠的地方,都可以得到眾神的護佑。 凱撒並沒有真正征服不列顛,真正征服不列顛的是100年後的羅馬皇帝克勞狄,克勞狄之所以要發動對不列顛的征服戰爭,則完全是因為“傳統”。凱撒在不列顛的軍事行動為羅馬領導人創造出了一個“光榮傳統”,克勞狄即位缺乏一個皇帝應有的軍事成就,他必須建立軍功,而這個軍功如果是幫凱撒完成其“未竟的事業”,一定比其它任何軍功都更容易獲得人們的認同。於是公元43年,克勞狄派出4個軍團約4萬人的羅馬大軍入侵不列顛,最終建立起羅馬帝國的不列顛尼亞行省,因為這一成就,克勞狄獲得“不列顛征服者”(Britannicus)的榮譽稱號,在羅馬舉行盛大的凱旋慶典。顯然,選擇征服不列顛的邏輯,不是因為這裡的軍事價值或經濟價值,而是羅馬帝國內部的政治邏輯。
-
4 # 六甲番人
對比羅馬帝國入侵不列顛和日耳曼的經過,會發現征服日耳曼民族是多麼困難的事情。日耳曼民族很接近中國古代的匈奴,英勇善戰,但很長一段時間並不是統一國家而是各自為戰。
公元前55和前54年,羅馬凱撒兩度率羅馬軍團入侵不列顛,均被不列顛人擊退。公元43年,羅馬皇帝克勞狄一世率軍入侵不列顛。征服不列顛後變其為羅馬帝國的行省。到407年,羅馬駐軍被迫全部撤離不列顛,羅馬對不列顛的統治即告結束。
公元前1世紀末,羅馬帝國開始北征日耳曼部落。凱撒時代,日耳曼人定居區域在西至萊茵河、南至多瑙河。公元前12年,羅馬帝國在萊茵一線集中36個軍團,總兵力達30萬人,進攻日耳曼部落。經過10餘年的戰爭,日耳曼部落大部分被征服。由於無力派出足夠的軍隊去佔領整個日耳曼人居住區,並對其實行有效的統治,羅馬帝國只得迫使被征服的日耳曼部落向帝國稱臣納貢,建立強制性的條約依附關係。
公元9年秋,日耳曼人在條頓堡森林幾乎全殲羅馬3個軍團共3萬軍隊。這次勝利後許多日耳曼部落重新獲得獨立。公元17年,羅馬軍隊佔領施特拉斯堡、溫迪施和美因茨。在公元1世紀中期的幾十年裡,羅馬帝國逐漸把邊界推進到萊茵河東岸。公元1世紀下半期後,羅馬人開始在萊茵河東岸地區建立界牆。這意味著羅馬帝國最終結束了征服戰爭。
-
5 # 回憶還是要忘記
羅馬帝國建立之初,日耳曼蠻族就被其富饒的土地物產吸引,試圖向帝國遷徙和定居,羅馬人總能將入侵的日耳曼人趕出邊境,或者將其收編加入帝國軍隊,或者與之結為同盟。
公元四世紀晚期,羅馬帝國一分為二,西羅馬帝國日漸衰竭,無力抵擋潮水般湧入的日耳曼人。更糟糕的是,來自亞洲的遊牧民族匈人擠壓日耳曼部落的生存地帶,結果日耳曼人加速入侵羅馬帝國。410年,西哥特軍隊佔領羅馬城,連續三天燒殺搶掠。羅馬城的陷落對帝國計程車氣和信心是致命一擊,羅馬氣數已盡,最後幾十年僅是苟延殘喘。
日耳曼部落建立起的“繼承國”
當時的幾個強大日耳曼部落包括東、西哥特人、法蘭克人、汪達爾人、勃艮第人、盎格魯人和撒克遜人等,已經遍佈羅馬帝國各地。五世紀初,汪達爾人就侵入西班牙地區,但在更強大的西哥特人打擊下,渡海遷往北非。汪達爾人的王國以海盜為主業,騷擾義大利沿海地區,破壞了帝國的地中海商業網路,羅馬更脆弱不堪。
與汪達爾人進入西班牙差不多同一時期,盎格魯和撒克遜人渡海來到已被羅馬帝國放棄的英格蘭,他們逐漸將當地的佈列吞人驅趕到邊境地區,並將其餘本土人同化融合,五世紀中期以後,七個盎格魯-撒克遜王國建立起來。
451年,匈人大軍在領袖阿提拉率領下入侵義大利,一路摧城拔寨、大肆劫掠,但在進攻羅馬城之前撤軍而去。兩年後,阿提拉死去,匈人部落瓦解,融入歐洲其他部落中。躲過一劫的羅馬,卻於455年被汪達爾人攻陷。汪達爾人比匈人和西哥特人還要暴虐,劫掠持續了兩週,羅馬城遭到嚴重破壞,汪達爾人的英文vandal意為野蠻人、摧殘文化的人。
將汪達爾人趕出西班牙的西哥特人於公元418年建立起西哥特王國,他們保留了較多的羅馬行政制度。西哥特人說哥特語(屬日耳曼語族),但伊比利亞半島本土人說拉丁語土語。西哥特王國後期改信正宗的基督教,西哥特人和羅馬貴族階層逐漸融合。
五世紀晚期,克洛維率領法蘭克人建立了法蘭克王國後,法蘭克人很快就皈依了基督教,並且透過與羅馬-高盧貴族通婚來鞏固統治。這樣法蘭克人語言表達上開始拉丁化,並漸漸發展出法語。
五世紀大部分時間,羅馬皇帝都淪為蠻族將領的傀儡,476年奧多亞克不再需要這個擺設,遂廢掉最後一個皇帝,西羅馬帝國壽終正寢。奧多亞克不敢稱帝,欲效忠東羅馬皇帝,但東羅馬帝國向東哥特人搬兵,東哥特人殺掉奧多亞克,建立起東哥特王國。
上述諸日耳曼部落在羅馬帝國的廢墟上建立起若干蠻族王國。這些國家或多或少地繼承了羅馬的語言(拉丁語)、文化和制度,因此被稱為繼承國。
日耳曼人征服日耳曼人
義大利東哥特王國在和北非汪達爾王國的統治並不長久,就逐漸被東羅馬帝國征服。可是又一個日耳曼部落倫巴第人從西邊冒出來,他們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將東羅馬人趕出義大利大部分地區,真正的羅馬人——東羅馬帝國的希臘人——在義大利沒有多大生存空間。
克洛維統治期間鞏固了高盧地區,擊敗西哥特王國,並使另一隻日耳曼部落建立的勃艮第王國臣服。但由於死後將王國在兒子間分割的傳統,令法蘭克王國漸趨碎片化,王室力量衰竭。公元751年,長期擔任宮廷宰相的加洛林家族取代了墨洛溫王室,加洛林王朝開始。
加洛林第二代國王查理曼東征西討,統一了西歐和中歐的大部分地區。查理曼的征服其實是對日耳曼諸部落已建立國家(倫巴第王國、勃艮第王國等)的再征服。公元800年,查理曼被教皇加封為”羅馬人的皇帝“。滅掉了羅馬帝國的日耳曼人三百多年後又成了羅馬皇帝,歐洲歷史的黑色幽默從此開始。
查理曼開端的神聖羅馬帝國(以下簡稱神羅)在其死後,同樣遵循墨洛溫王朝傳統,國家在兒子間分割,神羅被一分為三。西部成了西法蘭克王國(法國的前身),東部則繼承了神羅(早期稱東法蘭克王國)。所謂的神聖羅馬帝國與羅馬人沒什麼關係,統治者來自日耳曼人;神羅也不是帝國,因為德意志境內諸侯割據,義大利北部獨立性極強,帝權名不符實;更不神聖,歷史上神羅皇帝多次被教皇處以破門律(將教徒逐出教會),甚至被趕下臺。
”日耳曼人征服日耳曼人“的歷史結束了嗎?早著呢!
維京人入侵歐洲
公元八世紀末期,大約與查理曼征服歐洲同時,維京人開始大肆劫掠歐洲大陸沿海以及英國、愛爾蘭和冰島等地,甚至遠至俄羅斯內陸地區。 斯堪的納維亞和日德蘭半島等地的維京人本來是日耳曼人的北部分支,他們劫掠乃至長期入侵的主要地區就是日耳曼人諸部落建立的國家——英格蘭、西法蘭克和東法蘭克王國。
維京人的大規模入侵一度危及到英格蘭盎格魯-撒克遜王國的生存。在阿爾弗雷德大帝領導下,盎格魯-撒克遜人絕地反擊,保住了英國的韋賽克斯王朝,但英國被侵略的命運沒有結束。
入侵法國的維京人建立起諾曼底公國,文化、語言和制度上被法華人同化,但維京人或者說日耳曼人血液裡的冒險與好戰基因未有絲毫減弱。1066年諾曼底公爵威廉在黑斯廷斯戰役擊敗韋賽克斯軍隊,此後建立起諾曼王朝。英國從羅馬帝國晚期開始,就不斷被日耳曼人入侵,先是盎格魯-撒克遜人,然後是北歐的日耳曼-維京人,最後是法國化了諾曼人。不過英華人的民族認同主要是盎格魯-撒克遜。日耳曼人三次大規模的入侵對英語的形成極其重要。英語語法結構受到西日耳曼語支和北日耳曼語支的影響,吸收了大量拉丁語族的拉丁語和法語詞彙。
被查理曼擊敗的日耳曼-倫巴第人也難逃厄運。英國滿足不了諾曼人的胃口,諾曼底公國土地資源有限的小貴族紛紛去義大利南部淘金。從十一世紀早期做僱傭兵開始,諾曼人實力逐漸增強。歷經一百多年的討伐,諾曼人終於反客為主,征服了當地倫巴第貴族,打跑了拜占庭希臘人和撒拉遜人,兩次大敗皇帝,兩次俘虜教皇,最後建立起囊括南部義大利和西西里島的西西里王國。
諾曼人在南義大利建國後,日耳曼人反覆征服與蹂躪歐洲的歷史基本結束,直到德國統一。日耳曼人建立的諸王國經過長期發展演變,成為歐洲現代民族國家。
-
6 # 超然視野
那個時候的不列顛不過是一個域外的小島,上邊根本沒有多少人口,更不用說有多少軍隊,還在沒有開化期,羅馬的軍團很容易就消滅或者打服了。
同時期的德國部分是遼闊的東歐平原,哪裡有大面積的連續茂密的森林,早期的日耳曼人善於林間出沒,善於狩獵,羅馬軍團根本施展不開。
-
7 # 窮酸路寫劇本
據凱撒的《高盧戰記》分析,那時因為凱撒征服高盧,而剩下的高盧殘黨跑到了不列顛。凱撒一回羅馬,這些高盧殘黨就捲土重來,甚是麻煩,所以凱撒為了斬草除根,只能先滅了不列顛。如果不列顛不滅,則高盧不保,如果高盧不保,則凱撒在羅馬的地位則不會那麼高,因此必滅不列顛。
還有不列顛是當時北歐地區海盜的翹板,他們和日耳曼人合作,若佔領不列顛,則整個高盧會兩面受敵。因此不列顛的戰略位置非常高。
再說德國地區,既然已經佔領了大片高盧地區,而且高盧地區反叛不斷,這時凱撒所要考慮的是如何保住勝利果實。而且由於戰線太長,深入德國地區,供給跟不上。此外德國地區無險可守,還不如在萊茵河地區設防呢。更為主要的是那時德國地區生存環境惡劣,也沒有太大的價值。
德國地區,曾經羅馬軍隊也曾深入過,並不是不想佔領,而是實在沒有價值,最有價值的是人,而人只要抓走就可以了,何必留下來呢!
-
8 # 鷹的家園
歐洲最早的原住民是紅頭髮的凱爾特人。凱爾特人在東歐受到野蠻的金髮的日耳曼人攻擊,在西歐受到羅馬帝國的攻擊。在羅馬帝國征服了法國高盧人和西班牙後,凱爾特人退守到了大不列顛島。
由於大西洋暖流,西歐包括不列顛氣候遠比北歐好,北歐寒冷加上野蠻至及的日耳曼蠻族。攻打英倫不列顛群島顯然合算的多。就是羅馬鼎盛時期,攻打日耳曼人也是輸多贏少。
但是羅馬征服的不列顛也不是全部,北方的蘇格蘭、威爾士和愛爾蘭人還都是凱爾特人的天下。這也是今天蘇格蘭一直要獨立的原因。
-
9 # 哈蟆也能吃天鵝
因為德國當時全部是森林而且民眾剽悍,相當於今天的越南,很難征服。不列顛是森林草原結合帶,地勢比較開闊平坦,有利於羅馬軍團的進攻,而且島國內地迴旋餘地也小。羅馬也攻擊過日耳曼尼亞地區,相當於今天的德國,結果在密林中中了埋伏一敗塗地,幾乎全軍覆沒,好像有個羅馬皇帝也被打死了
-
10 # 敦復
我們先來看看凱撒自己是怎麼說的吧!
夏季還只留下很少日子,雖則因為整個高盧都朝著北方,冬天來得特別早,但凱撒還是決意到不列顛去走一遭。因為他發現差不多在所有的高盧戰爭中間,都有從那邊來給我們的敵人的支援。他認為,即使這一年留下來的時間已經不夠從事征戰,但只要能夠登上那個島,觀察一下那邊的居民,瞭解一下他們的地區、口岸和登陸地點,對他也有莫大的用處,而這些卻是高盧人幾乎全不知道的。
直接原因是凱撒發現,不列顛上面的日爾曼人也很多,不停地給在高盧的日爾曼人馳援。當然從德國方向(我更願意說是北歐)來的援兵也不少。當時確實存在著不列顛和德國黑森林地區二選一的問題。但是黑森林地區是什麼樣子,凱撒透過日爾曼人已經瞭解的很清楚了;不列顛是什麼樣子,不僅凱撒不清楚,日爾曼人自己也不太明白。所以凱撒第一次出征不列顛純粹是為了獲取情報,並沒有想過要征服。結果到了島上就碰上了當地土著,然後打了一仗……
當凱撒注意到這點時,他命令那些戰艦一它的外形,對土人說來比較陌生,必要時,行動也比較自如稍離開運輸艦一些,然後迅速地鼓槳划行,駛到敵人暴露著的側翼去,就在那邊用飛石、箭和機械,阻截和驅走敵人。這一著對我軍極為有利,因為那些蠻族看到我們艦隻的形狀、排槳的動作、以及機械的陌生式樣,大為吃驚,便停下步來,而且稍稍後退了一些。僅僅是看到羅馬人的船,不列顛的土著就“大吃一驚”。凱撒發現,打他們比打日爾曼人輕鬆多了。
另外有一個問題就是,不列顛這個島也比較特殊,離大陸只隔了一條海峽,其距離即使是古代海軍也能很好地覆蓋。所以只要你掌握制海權,對方就不可能打到不列顛去,而不列顛則能輕易地干涉大陸。
而恰好,在迦太基戰爭之後,羅馬人在制海權上,打遍地中海無敵手……對於羅馬來說,守住不列顛就是派一支艦隊的事情。
如果選擇先去打德國地區,那好吧,你得承受不列顛從背後的騷擾,並且還那片地方是日耳曼人的大本營,沒有個三四年根本打不下來,打下來也很有可能被奪回去。怎麼算,凱撒都應該打下不列顛,這樣才能為後續戰爭做一個好的準備。
回覆列表
羅馬帝國曾經是如此一個大帝國,把地中海都收入囊中變成了一個內湖。在這個過程中,軍事實力顯然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如果不是集中優勢兵力撲滅了地中海南岸的老對手迦太基,羅馬的地中海崛起之路是很難完成的。同樣,一路向北擴張的羅馬人也把自己和從希臘那裡繼承下來的文明帶到了歐洲北部。
但羅馬的軍事能力並不是戰無不勝的那種強大,在兵種結構上,羅馬人也有應付不了的天時地利。或者說,如果他們打算欺軟怕硬的話,自然也有自己的優先順序排序。武器材料、社會結構、軍事組織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羅馬人前進的腳步。
當時的不列顛群島仍然停留在相當原始的部落時代,和中歐森林中的日耳曼部落比起來幾乎是一個時代的差距。那時候納爾維人、汪達爾人和其他日耳曼民族已經有了很強大的君主權力,調動整個統治範圍內的兵力對他們來說是可能的。而不列顛人無法組織起強有力的軍隊,經常連一個軍團的羅馬人都比不上。
人數上佔據劣勢,武器上有點優勢也行啊。日耳曼人的冶煉技術雖然一般,但好歹還能造出雙手劍、斧子這樣高難度的中型兵器。在對抗羅馬軍團的方陣時,中距離兵器是相當有用的武器,可以在羅馬的短劍範圍之外攻擊。而不列顛人卻連這個水平的冶煉技術也沒有,往往就是提著不怎麼鋒利的長毛,光著膀子就出門了。一次兩次這種陣勢嚇唬一下羅馬軍團還行,弄多了就顯得黔驢技窮了。
軍事形態方面,不列顛人的軍事組織也相對鬆散。你可以說這是藏兵於民的做法,但是本質上來說就是人不夠的表現。當時的不列顛人還在使用早就被地中海區域淘汰掉的戰車。這種戰車的衝擊力也不夠,結構也不怎麼穩定,在羅馬的盾牌陣面前就是上去送死的。而日耳曼人很早就有了貴族騎兵制度,對抗沒有長矛的羅馬步兵效果還不錯。正如人在困難面前會選擇先捏軟柿子一樣,一個國家去征服他的對手的時候也會選擇先幹掉簡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