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驍騎龍尊

    後周柴榮與北周宇文邕都屬於雄才偉略的主,都掃平了北方的障礙,奠定了南北統一的基調,可惜的都是英年早逝,又都有一個比較有能力的收下,楊堅和趙匡胤都趁著主少(宇文闡和柴宗訓),篡奪了江山!如若柴榮不死,哪有趙匡胤啥事,也就沒有宋朝的事了,當然,歷史沒有假設……

  • 2 # 聽雨喜雨

    凡事都有定數,從周世宗的年齡來說,自然定數與趙匡胤有差距。

    周世宗是五代十國的一個雄主,自然能力不錯,但也僅限於五代十國。趙匡胤是作為統一王朝的皇帝,周世宗跟趙匡胤不在一個層面,毛主席心目中四大偉大帝王,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趙匡胤位列其中,自然不是一般皇帝所能比擬。。

    凡是都有定數,柴榮去世是跟他的造化相符的,換句話說按照柴榮的狐性多疑,多疑則抑鬱;個性過剛,過剛則易斷,精神必然抑鬱,必然早逝。

    至於柴榮即使不死,按照他的個性,懷疑大將,嚴刑峻法,必然君臣難以長久一心,他即位不過六年,殺死的將軍數以百記,趙匡胤不黃袍加身,其他將領也會黃袍加身,加上後周只是五代十國中的一國,一旦內訌,勢必無法有效凝聚國力,後周只能成為一顆流星,成為一個過客。

    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

    今天還有很多人很教條,停留在讀死書的層次,實在令人扼腕嘆息。

    趙匡胤建立北宋無非兩個原因。

    一,後周自己得位不正,對武將提防嚴重,武將人人自危,君臣難以一心。

    後周脫胎於五代十國,郭威擁兵自重,殺了漢隱帝。為減少對立面,為做皇帝爭取時間,郭威沒有直接稱帝,扶植漢隱帝的兄弟劉贇為帝,在劉贇還未到都城時即派人斬殺他,將一個完全無辜之人殺害,後周立國充滿血腥,更談不上正統。

    五代十國僅僅存在五十三年,一共五代九姓十四帝,平均每位皇帝在位的時間只有三年半。七人是透過黃袍加身的方式登上皇位,其中七成都是弒父弒兄,自相殘殺,完全是力大為王,槍桿子裡出政權。

    柴榮即位後確實是一位五代十國有為皇帝,但也只侷限於五代十國,放到整個帝王歷史來看,不足之處很明顯。

    柴榮有一個致命的弱點,懷疑武將,他將面正耳大者殺之。

    史料記載,

    朱國禎: “有輕天下人而好殺者,周世宗是也。”

    趙恆:“周世宗固英主,然用刑峻急,誅殺過當。

    然稟性傷於太察,用刑失於太峻,及事行之後,亦多自追悔。這是周世宗得另一面。

    周世宗的輕視天下人,好殺加多疑,能將自危,君臣難以坦誠相見,同心戮力。

    託孤前因為懷疑,將主要將領張榮德等調離都城,是他的最大敗筆。

    柴榮之死跟他狐性多疑有關,整天工於心計,嚴防死守,難以很好休息,長期會有抑鬱,會嚴重影響他的生命,這一點不完全怪他,五代十國時亂像所致。

    柴榮死後,主少國疑,皇帝無法準確判斷是非,君臣更難一心,君臣離心離德在所難免,即使趙匡胤不黃袍加身,後周其他武將黃袍加身也為期不遠。

    二,趙匡胤響應天命,建立北宋。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草莽都知道沒有天生的貴種,趙匡胤順天應人,建立北宋。

    一個人如果沒有過人之處,送他一座江山,也會因為無能丟掉江山,丟掉性命,五代十國諸多皇帝大多如此。

    後周作為五代十國包圍中的一個國家主要戰功是趙匡胤一根盤龍棍打出來的,建宋以後更是如此,當然最主要的治理國家趙匡胤更是有傑出技巧。

    唐安史之亂起至五代十國,百姓處於歷史上最黑暗時期,民不聊生,軍閥割據,乃至後面頻繁黃袍加身,軍閥們你方唱罷我登場,野蠻橫行,不斷建立新國家,小國家,皇帝不斷被殺,新皇帝不斷登基,倫理道德淪喪,上下秩序顛倒,國家大倒退。而百姓既要服兵役又要納稅,百姓整天過著沒有抬頭得日子。國家呼喚英雄出現,拯救黎民,拯救國家,讓國家從野蠻無序暗無天日,重歸文明理性,趙匡胤作為英雄人物應時代的要求,橫空出世。

    相信這也是毛主席推崇唐宗宋祖的原因。

    為什麼朱元璋說趙匡胤得位最正,是順天應人,趙匡胤又是毛主席推崇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之一(趙匡胤的歷史功績在毛主席看來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是一樣偉大)!

    1.國人悲情主義嚴重,往往寄希望與故去之人, 柴榮有能力不假,但柴榮缺陷明顯,不具備明君條件 。柴榮輕視黎民百姓,柴榮親征,對楚州進行屠城,百姓是一萬十萬計算的無辜之人,毫無疑問是大錯的。 周世宗對武將十分提防,也曾懷疑過趙匡胤,讓趙匡胤靠邊。

    柴榮死後,主少國疑慣例加上五代十國固有亂像,孤兒寡母無法駕馭後周局面。君臣必然互相猜疑,後周必然因為內訌,從此一蹶不振。後周當時只是五代十國中的一個小國,建國九年,剛剛立足,在國家內訌,實力大降時必然有其他國家趁機滅周。

    趙匡胤結束五代十國,開創了三百二十年中國歷史上最繁華最富有,百姓最幸福的朝代!唐實行的是節度使政治,節度使權利超過中央,形成潘鎮割據,安史之亂後國家陷入混亂局面,後來有了五代十國,將軍頻繁利用軍中軍閥割據,百姓深受其苦,民不聊生,國家分裂,開了歷史的大倒退,是歷史上同五胡亂華一樣處於中國最黑暗的時代。

    江山社稷有德者據之,除堯舜禹以外沒有絕對正統的說法!趙匡胤建國後結束了五代十國這一歷史最黑暗的時代,建立了煥然一新的新朝,從此軍政大權收歸中央,軍閥再也不能利用軍權頻繁發動政變,國家趨於穩定。趙匡胤實施了一系列的好政策,解除重要將領的軍權,短期避免頻繁黃袍加身;建立政治家決定打不打,軍事家決定怎麼打的先進的文官政治;優待後周君臣穩定人心;先南後北積累財力物力,體恤百姓讓百姓休養生息,都說明才幹在柴榮之上,特別容人之量不是周世宗所能比擬的。

    不管怎樣趙匡胤黃袍加身是歷史的最佳選擇,也是後周皇帝的最佳選擇,後周皇帝既駕馭不了群臣武將,也沒有能力應對五代十國混亂局面,在面對失國時沒有人有趙匡胤的胸懷。

  • 3 # 易小小鵬

    柴榮綜合能力強,趙匡胤是個純武人,個人武功更厲害。遊戲裡面,柴榮的四維都很均衡,趙匡胤好像就統帥,武力,魅力高,政治不行。

  • 4 # 葉之秋

    周世宗柴榮確實是一代英主!柴榮繼位之前,只是治理過澶州,並無其他功業。可是,一旦登基,立刻展露出不凡之姿。

    當時,郭威去世,北漢大舉來襲,舉國上下人心惶惶,那些郭威手下的大將全都心思各異。就連朝中元老馮道,也認為周世宗此時應該避戰。可是,周世宗力排眾議,在高平與敵軍大戰,並一戰將敵人擊潰,從而確立了自己的帝位。

    之後,周世宗內定打壓藩鎮,對外進攻後蜀、南唐,奪取了不少地盤。短短三四年間,後周實力飆升,成為天下最強大的國家。

    之後,他統軍北伐,連敗遼軍,奪取了兩個州,兵臨幽州。可惜,忽然暴病,不得不撤軍返回。

    周世宗死後,幼子柴宗訓繼位。轉過年來,大正月的,其部下大將趙匡胤就發動陳橋兵變,將其江山奪下。趙匡胤遂成為宋太祖。

    那麼,周世宗柴榮與宋太祖趙匡胤誰的能力強呢?

    在我看來,宋太祖趙匡胤能力更強!

    周世宗一生最為關鍵的一場戰役,是高平之戰。而扭轉高平戰役的,恰恰就是趙匡胤。是趙匡胤不惜拼命,率領部眾衝鋒陷陣,從而扭轉整個戰局。

    之後,周世宗平定天下,伐西征南,處處都有趙匡胤的身影。尤其是在征討南唐的戰役中,趙匡胤所部多次以少敵多,立刻赫赫戰功,堪稱戰功第一。

    趙匡胤稱帝之後,原後周領土其實藩鎮林立,更有李重進、李筠擁兵自重公然造反。可是,趙匡胤親統大軍,一天就攻陷揚州,蕩平原後周最高軍事將領李重進所部。李筠盤踞潞州澤州,以北漢為強援。可是,趙匡胤兵鋒所指,幾天功夫也就蕩平。

    宋太祖沒有急著開疆拓土,而是用了三年時間安定內部,杯酒釋兵權徹底解決了藩鎮危機。

    之後,宋太祖每隔數年就滅掉一個地方政權,諸如盤踞湖湘的高家、周家,後蜀、南唐。但凡兵鋒所指,幾乎沒有遇到多大的抵抗便滅敵破國。

    當然,北漢因為背靠遼國,宋太祖不得不將其放在最後。

    宋太祖在位期間,也和遼國多次發生大戰,總體來說,勝多敗少。正因為宋軍實力強大,遼國才會主動與宋朝結盟。

    宋真宗對周世宗有一句評價,頗為中肯。他說:周世宗固英主,然用刑峻急,誅殺過當,享祚不永,豈不由此乎。

    為何周世宗一死,趙匡胤振臂一呼就能推翻後周?許多人都認為是趙匡胤運氣好。其實,哪裡是那麼回事。是人心根本不在周家!

    周世宗有魄力,然性格急躁,手段很辣,動輒以殺立威。朝廷中不論文武,許多人都是畏懼多於感恩。反觀趙匡胤,不但有軍事才略,更有武將罕見的仁德之心。他不僅善待功臣,更下令不得擅殺士大夫和諫官,對柴家後人更一直庇護。這份氣度,在帝王之中堪稱絕無僅有!

  • 5 # 李厚何

    本人是北宋臣子的司馬光曾經在《資治通鑑》裡用“臣光曰”的形式盛讚周世宗。

    第一處.說“若周世宗可謂仁矣,不愛其身而愛民;若周世宗可謂明矣!不以無益廢有益”。 第二處說“世宗以信令御群臣,以正義責諸國,王環以不降受賞,劉仁贍以堅守蒙褒,嚴續以盡忠獲存,蜀兵以反覆就誅,馮道以失節被棄,張美以私恩見疏。江南未服,則親犯矢石,期於必克,既服,則愛之如子,推誠盡言,為之遠慮。其宏規大度,豈得與莊宗同日語哉!《書》曰:‘無偏無黨,王道蕩蕩。’又曰:‘大邦畏其力,小邦懷其德。’世宗近之矣”。第一段評論寫在周世宗顯德二年(公元955年)毀佛之後,第二段則在顯德六年六月(周世宗去世當月)會見已經被打敗臣服的南唐使節,勸後者應出於國家利益考慮修繕防務,而不必心存顧忌,但實際上是對柴榮一生政績的評價,認為他對內講求信義,對外厲行正義,大公無私,胸襟廣闊,“宏規大度”即度量廣闊、規劃深遠,遠遠超過虎頭蛇尾的後唐莊宗李存勖。他當然不敢、不便公開把周世宗和宋太祖相比較,但內心答案不言自明。

    周世宗繼位時後周形勢十分不利:北邊,遼挾滅後晉之威,割走幽雲十六州,實力完整,對中原更已熟門熟路,北漢是後周死敵世仇,和契丹相互呼應,未受重挫,後周朝中軍中有許多後漢老臣、宿將與之勾結;西南,後蜀割走原屬北漢的秦、鳳、階、成四州,握有進退主動;東南,南唐以大國之姿跨據江淮,覬覦淮北,進逼京畿,且已打出“恢復唐朝”的旗號。內部,藩鎮尾大不掉,北漢舊臣心懷去就,民生凋敝,財力匱乏,黃河水患不已,都城因幾次戰火洗劫殘破不堪。可以說,此時的後周全無一統天下的氣象,反倒有亡國之慮。

    但周世宗繼位後,在軍事上抓住北漢急於復仇、行動輕率的機會,在顯德元年(公元954年)力排眾議,用內線作戰方式一舉取得高平之戰大捷,不但令北漢從此一蹶不振,也幾乎殲滅了同來的四萬遼國精兵,還借整頓軍紀誅殺逃將樊愛能、何暉等,其中不乏藩鎮主帥(樊愛能、何暉分別為寧江和清淮節度使),萬事開頭難,唐末以來藩鎮跋扈、禁軍微弱的格局,實際上是從周世宗開始扭轉的。此後他三伐南唐,取淮南,西破後蜀,收復秦、鳳、階、成四州,重新奠定了後周“中原大朝”的地位。此時契丹正陷入“睡王”即穆宗耶律璟執政的混亂時期,柴榮抱病出徵,42天內取三關,設三州17縣,此時如乘勝進取,奪回幽雲十六州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但他隨即病重退兵,不久即去世。

    這一切輝煌軍事勝利都發生在短短不到六年間,而在這短短六年間他還興修水利,鼓勵農耕,治理黃河,並不顧“不恤民力”和“激怒鬼神”的忌諱改建了後來興盛近200年的汴梁城,並說出“百年後人自得益,禍患我自當之”這樣氣魄十足的話。他甚至還“內延儒學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禮》,定《正樂》,議《刑統》”,對國家文化、司法、制度建設都有通盤考量和實際行動,無怪乎另一位北宋名臣、素來認死理的歐陽修也稱讚他“製作之法皆可施於後世”——歐陽修是北宋人,在他生前後周就只有北宋這一個“後世”,很顯然,這位宋臣認為,周世宗可以當北宋君臣的榜樣。

    反觀宋太祖,其軍事方面的成就主要因周世宗成基,卻打下了令此後兩宋數百年軍事不振的隱患;他繼承周世宗加強集權、分解地方軍政實力的做法並有所發展,卻未能繼續後者的精兵簡政,相反讓有宋一代成為中國歷史上冗兵冗官負擔最沉重的朝代;他繼承了周世宗留下的、已治理的財政和龐大的汴梁城並繼續治理卓有成績,但既缺乏後者藐視宗教迷信的魄力,又不可避免地讓後人背上沉重的徭役和財政包袱……他最大的獨創性政績,一是在地方上改道為路,設帥臣、轉運使,讓支州、支縣實際上為中央所直轄,二是以折杖法代替死刑,但這兩項都只做了半截,前者廢除了藩鎮之治,卻讓路、州、縣的上下級關係被徹底打亂,增加了行政層級,降低了行政效率,後者雖有效減少了死刑卻讓天下刑徒“非遇赦則終身不得還鄉”,一旦被刺配除非大赦就始終無法擺脫刑徒身份,等於原本打一頓板子就可以釋放的輕罪犯如今也變相判了無期徒刑,既增加財政和管理負擔,又完全違背了“省刑”的初衷。

    有人就此為宋太祖辯解,說他“來不及”,但他從正隆元年稱帝至開寶九年“燭光斧影”,在位長達16年又284天——周世宗可連6年都沒湊齊,後者怎麼來得及呢?

    宋太祖最大的戰略錯誤,是聽從王樸“先易後難”之計,將大量時間、精力用於消滅事實上已暫時不構成威脅、即便自己用兵北方也不會掣肘的南唐(江南國),而錯過了趁北漢內亂、契丹“睡王”當政內部不穩的有利時機收復河北,結果等北宋折騰一圈回來再對付北漢、契丹,已是宋太祖死後三年(公元979年,太宗太平興國四年)的事,此時北漢固然更衰弱但契丹已經基本穩定,結果北漢雖滅,幽州卻再也拿不回來了。

    周世宗最大的缺點在我看來有三,一是性格急躁,曾經屠城,二是在高平之戰後喜歡親自處理一切政務,“百官受成於上而已”,河南府推官高錫勸諫還引起他的不快,三是在位六年,接班問題卻始終未考慮周全——但上述三個缺點宋太祖不但同樣有,而且都比周世宗更嚴重,所以也無需百步笑五十步。

    綜上所述,周世宗文治武功,都遠在宋太祖上。

    最後要強調的是,周世宗為周太祖郭威嗣子,因此他在位時叫“郭榮”,只是北宋代周後不願承認郭氏後周的正統,才人為讓其後裔迴歸了柴氏。

  • 6 # 大國布衣

    整個五代十國,庸主太多,後周世宗柴榮算是最英明神武的皇帝,他的能力要遠在趙匡胤之上。

    唐末藩鎮割據,再加黃巢起義,形勢已如同五胡十六國般混亂。朱溫篡唐自立建立後梁王朝後,中原板淡,朝代更迭頻繁,先後經歷梁、唐、晉、週五箇中原朝廷,加上週邊的十個小國,這就是中國歷史又一個大動盪時期五代十國。

    整個五代十國,可圈可點的皇帝極少。後周世宗柴榮算是其中最英明神武的一位皇帝。柴榮的姑姑聖穆皇后柴氏,姑父是後周太祖郭威。柴榮從小在郭家長大,謹慎篤厚,成為郭威養子。柴榮長的器貌英奇,善騎射,通文墨曉兵法,由於太祖郭威無子,柴榮被認定為繼承人。顯德元年(954年)郭威駕崩,柴榮登基為帝,這就是五代十國最傑出的皇帝后周世宗。

    後周世宗的成就遠大於五代其他皇帝,由於歷史原因,五代的皇帝一般都平庸無能,當時十國割據,天下紛擾,戰亂不止。但柴榮一即位,就立志要改變這種地方割據的局面,完成天下一統的萬世基業。為此,他定下了一個三十年計劃,即:“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

    可惜,他在位僅六年便猝然長逝,連第一個十年計劃都未能實現。

    後周世宗柴榮是五代文治武功成就最高的皇帝,在位期間,對北方崛起的契丹始終採取高壓打擊策略。對內,整軍練卒、裁汰冗弱、招撫流亡、減少賦稅。後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經歷幾十年戰亂摧殘的中原經濟開始得到復甦。對外,南征北戰,頻繁用兵,西敗後蜀,奪秦、鳳、成、階四州;南征南唐,盡得淮南十四州,迫使南唐中宗李璟自去帝號;北破契丹,連取二州三關,使契丹主膽寒 ,而被後晉高祖割讓給契丹的幽雲十六州,柴榮也是有志收回。

    就是這樣一個英明神武,五代難得的明君,卻在後周顯德六年(959年)謀劃攻取幽州的時候病倒了,不久即去世,年僅三十九歲。

    柴榮病重時,趙匡胤任殿前都點檢,為禁軍將領。顯德七年(960年),受命抵禦北漢及契丹聯軍。旋即在“陳橋兵變”中被擁立為帝,回京後,迫使周恭帝柴宗訓讓位,後周亡國,宋朝建立,趙匡胤即是宋太祖。

    作為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的能力還是可圈可點的。在位期間,先後滅掉南平、後蜀、南漢、南唐等割據勢力,基本完成全國統一。他兩次“杯酒釋兵權”,解除了主要統軍將領的兵權,結束了自唐中葉以來節度使擁兵自重,不聽中樞號令的局面。

    但是,趙匡胤與柴榮的一個重要不同是,在對待幽雲十六州問題上,趙匡胤過於保守,甚至可以說是有些怯弱。

    後周世宗柴榮一直視崛起的契丹為心腹大患,因此數次御駕親征,打的契丹一點脾氣都沒有,他一直對在後晉時期被割讓給契丹的幽雲十六州心念不忘,病逝前還在籌劃攻取幽州,徐圖整個幽雲十六州。

    柴榮對契丹堅定不移的給予打擊,趙匡胤對契丹奉行妥協政策。誰更有遠見?趙匡胤的能力單從對待幽雲十六州的解決問題上,就比柴榮差了一大截,柴榮確實可謂是五代十國最英明神武的皇帝!

  • 7 # 漫漫史學路

    周世宗柴榮的能力跟宋太祖趙匡胤比起來也是不遑多讓的,歷史上公認的柴榮要是沒有英年早逝,就沒有趙匡胤什麼事了,還哪裡會有後來的元朝,但是歷史就是這樣的,沒有那麼多如果,事實就是事實,都是已經發生了的,不是想當然就能改變的。只能說天妒英才,誰都逃不過生老病死,不得不讓人扼腕嘆息,只是可惜了身為五代十國第一明君的柴榮還沒來得及實現自己三十年的宏偉志向“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就病逝了,還為別人做了嫁衣。為了有一個更深刻的印象,讓我們將柴榮和趙匡胤對比一下,去深入瞭解一下柴榮。

    讓我們來看一下兩人的早年經歷。

    柴榮出生於一個富豪家庭,但家道中落,只有投奔自己的姑母,就遇到了一生中的貴人,自己的姑父郭威。柴榮起初外出經商,做茶貨生意,在此期間他也不忘學習騎射,練得一身武藝,還讀大量史書,精通黃老之學,在經商的過程中,他也深刻了解到社會的現狀,這對他以後的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趙匡胤出生在軍人家庭,高祖,曾祖和祖父都曾經身居要職,他少年時期曾經因為得罪了朝廷就去闖蕩江湖,走遍了天下各地,經歷過種種事情,同樣對百姓疾苦有很深的體會,同樣有遠大的志向。

    再來對比一下兩人戰績

    柴榮在即位後,面對北漢勾結契丹南犯邊境,立刻御駕親征,在部將敗退後,他不畏矢石冒死督戰,最後贏得勝利,此戰也奠定了柴榮的地位。西征後蜀,收復秦,成,階,風四州;三徵南唐,大敗唐軍,打的南唐去帝稱號,江北地區也悉數平定;北伐遼朝,親率三軍,僅四十二天,兵不血刃,收復三州。

    趙匡胤前期是跟隨柴榮征戰,是柴榮的頭號大將,在高平之戰,後周攻南唐之戰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荊湖之戰,採取“假道滅虢”之策,出師湖南,假道荊渚,達到一箭雙鵰的目的;攻滅後蜀,兵分兩路,直逼成都,後蜀滅亡;平定江南,以火攻破南漢,攻破江寧,南唐滅亡。

    最後看一下兩人的政績

    柴榮在五年之間,肅清吏治,修訂刑律和曆法,讓後周迅速強大起來,做出來許多遠超前人,啟迪後世的舉措,開啟了中國走向商業文明和市民文化的先聲;整頓禁軍,凡事親力親為,每次都戰鬥在第一線;均定田賦,限制佛教,獎勵農耕,恢復漕運,興修水利。

    趙匡胤所做之事中,讓大家耳熟能詳的就是杯酒釋兵權了,還對三省六部制進行改革,利用文人制衡武人,改革科舉,最為重大的貢獻就是結束了五代十國藩鎮割據的局面,重新恢復華夏地區的統一,為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從趙匡胤對待柴榮的態度也能看的出來,柴榮的能力有多大。柴榮曾經是趙匡胤最崇拜的人,甚至早期以兄弟相稱,在柴進死後,封柴宗訓為鄭王,還留下遺訓,對柴氏子孫不得加刑,並讓自己的子孫的遵守遺訓。試想,如果不是柴榮有足夠的能力讓趙匡胤信服,他還會這樣做嗎?

  • 8 # 爾朱少帥

    有人總喜歡拿趙匡胤和周世宗柴榮對比。不要拿趙匡胤跟柴榮比較,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

    柴榮是歷史上能力最全面的一代雄主,沒有之一。這裡說的是能力哦,不是功績。天妒英才,活不長,沒機會建功立業也白費。

    歷史上那些功績顯著的,首先都要活得長,柴榮就是吃虧在了壽命上。

    【盤點一下柴榮的能力】

    其一,打仗兇猛。

    柴榮剛繼位時,後周局勢那是相當兇險,南唐、後蜀、北漢、契丹一個個不是省油的燈,每一個都有機會要了後周的命。

    柴榮一眼看去,四周都是敵人。尤其是北漢、契丹,趁後周新舊交替,政權不穩,南下妄圖一戰滅掉後周,這一戰差點就讓後周閉過氣去。

    無疑,柴榮是力挽狂瀾的人物,挫敗北漢,西征後蜀,三打南吳,北伐契丹,一時風光無限。

    其二,玩經濟溜。

    光是打仗厲害,那不算什麼,能打仗的人很多。柴榮厲害,在於打仗的同時很會發展經濟。減役減賦稅、水利農耕,這就不用說了。柴榮是對商業貿易最重視的君主,也沒有之一。

    柴榮年輕時做過買賣,他比任何帝王都瞭解商業貿易的利潤,那是遠遠高過種田。所以別看他四處征戰,但是農民並沒有增加負擔。在柴榮重視商業的政策下,後周並不缺錢,宋朝商業的底子無疑都是柴榮給打下了結實基礎。柴榮經濟搞得好,後世宋元百姓。奉為財神,稱呼“柴王爺”。

    【以天下為己任的胸懷】

    在憂國憂民方面,柴榮無疑比所有古代君主都優秀,“十年拓天下,十年致太平,十年養百姓”。這樣的話語,至今讀起來感人肺腑。

    都說滅佛不祥,但是柴榮為了國家不得不滅。當時的寺廟廣佔良田,又不納稅,活脫脫社會蛀蟲。三萬多寺廟佔據的良田,養活幾十萬人口都沒問題。

    柴榮說:“佛就不是說要幫助人麼,若朕身可以濟民,亦非所惜也”。

    在迷信的年代,敢於這樣的人有幾個?

    【再說趙匡胤】

    趙匡胤最大的功勞,就是篡奪之後,沒有改變柴榮重文教、重商業的政策。

    至於統一中原和南方,早在柴榮手上,已經把四面八方都打服了,趙匡胤只是摘了現成的果子。可惜趙匡胤繼承了柴榮的“文治”,沒有繼承柴榮的“武功”。

    柴榮時期,起碼是追著契丹打。趙匡贏呢?“杯酒釋兵權”之後,留下重文輕武的傳統。讓兩宋400多年一直活在“國富兵不強”的陰影下。

    柴榮,

    無疑是,

    為數不多的,

    沒有任何爭議的雄主。

  • 9 # 歷史小公子

    有過之而無不及!

    第一,我們看兩人最初面對的對手!

    後周世宗柴榮在父親郭威死後,面對的情況就是內部,群臣不信任,就連老好人馮導都對他存在著質疑,甚至公然嘲笑他,打不贏北漢!

    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柴榮親自率領大軍出征與北漢交鋒!

    這次結果就是,雖然崎嶇,甚至大戰時候都有人叛變,但是他還是大敗老將劉崇。

    桌越的非凡才能可想而知了!

    趙匡胤呢?在柴榮死後,欺負的就是柴榮的孤兒寡母,這算什麼真英雄?

    就著又有,李筠叛亂,可他真算不了什麼,頂多就是阿貓阿狗罷了!

    第二,戰爭能力!

    我們都知道,北宋朝是滅了南唐,可更要知道的是,沒有他柴榮,趙匡胤,想要迅速攻下南方,無異於痴人說夢!

    是後周世宗柴榮他聽了宰相王樸的建議,決定先弱後強策略,打的南唐丟盔棄甲,徹底無力北上,把南唐多年積蓄的戰鬥力,消耗了個徹底,打個比方,

    當時的南唐可不是後來李煜所在的那麼羸弱,

    可以說,當時南唐,兵馬驍勇善戰,國富民強,更是有著漢人第一強國的實力,要知道李璟(李煜他爹)可是常年在南方征戰的。

    可就是,這樣硬是被周世宗蔡榮打廢了!

    你說戰爭能力誰強誰弱吧?

    最後,北方契丹人態度!

    在周世宗最後的生命時間段,他是北上收復燕雲的,

    而契丹人聽了柴榮大名,可以用一個詞形容再合適不過了"聞風而逃"

    對,就是這樣,契丹人聽到柴榮名號就是要麼逃,要麼投降。

    周世宗就這樣兵不血刃的奪下了三州十七縣

    綜上所述,在我看來,周世宗柴榮能力遠遠高於趙匡胤!

  • 10 # 江雨燕

    都別搶,我來答。

    趙匡胤顯然比不上週世宗柴榮,趙匡胤恐怕是歷代開國皇帝中最省事的一個,也是便宜佔得最大的一個,兵不血刃的就黃袍加身,完完整整的把後周政權給繼承了過來,幾乎不打一點折扣,什麼都沒有變,沒有戰爭,沒有內亂,沒有死人,僅僅只是換了一個皇帝而已。

    所以說“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其實把趙匡胤拿來和前面三位相提並論,顯然是“螢火與皓月爭光”,水得不行。

    周世宗的功績如何?

    這麼來說吧,如果上天再讓這個人多活五年的時間,一個完整的大一統王朝是必然會出現的。什麼北方的契丹、金人根本就不夠看,哪像宋朝和金人、遼人糾纏了兩三百年,硬是沒有把北方收復,還搞的自己差點亡國。

    後周政權是建立在後漢的基礎上過渡而來,後周建立時,當時周邊還有北漢、後蜀、南唐、吳越和契丹這些割據政權。柴榮致力於統一天下,因此給自己定下小目標說“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也就是三十年的時間打造一個強大的統一王朝。

    顯德元年(954年),柴榮的比部郎中向他獻《平邊策》,制定了“先易後難,先南後北”的戰略方針,同時指出要想統一中國,必須先發展後周的經濟、肅清政治。按照《平邊策》的思路,柴榮首先在後周內部發動了一場針對經濟、軍事和政治的改革。

    顯德二年(955年),在經過兩年的勵精圖治以後,柴榮派向拱、王景率軍西征後蜀,佔領了秦、鳳、成、階四州,取得了第一階段的戰略勝利。同年十一月,柴榮親征南唐,佔領了南唐的五州之地。

    顯德四年(957年),柴榮兩徵南唐,繼續發動淮南之戰,後周軍隊大獲全勝,疆域得到大大的擴張。並且迫使南唐皇帝李璟遣使求和,向後周納貢,割地,後又自去帝號,改稱“江南國主”,江北之地為後周佔有。

    彼竭我利,則江北諸州,乃國家之所有也。既得江北,則用彼之民,揚我之兵,江之南亦不難平之也——《平邊策》

    自此,後周在南方取得了第二階段的戰略性勝利,南方政權對於後周已經不構成事實上的威脅,被消滅只是時間問題。因此,柴榮將兵鋒轉移至北方的契丹和北漢身上,顯德六年(959年),柴榮再次御駕親征遼國。

    這次進軍異常的順利,幾乎沒有遇到有效的抵抗,一路上的城池聞風而降。短短一個多月,就佔領了三關三州十七縣的領土,一路挺進到幽州。然而,就在柴榮準備繼續進攻,以期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時候,這位年僅三十九歲,最有可能統一五代十國的皇帝就因為患病突然離世。

    他年僅七歲的長子柴宗訓繼位。而這時候離柴榮許下的三十年誓約僅僅過去五年多而已,所以這才說如果再讓他多活五年,統一天下真的不是難事。

    趙匡胤能力如何?

    顯德七年(960年),趙匡胤在部下的擁戴下發動“陳橋兵變”,幾乎兵不血刃的奪取了後周政權,對後周的國力沒有產生任何一絲一毫的影響。幾乎可以說趙匡胤繼承的就是一個完完整整的後周,所以才說趙匡胤是歷代開國皇帝中便宜佔的最大的一個。此外還有一個就是隋朝,但是人家隋朝好歹還是建立起一個大一統的王朝,但趙匡胤顯然沒有這樣的能力。

    他篡位以後改周為宋,繼續執行“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戰略方針,從建隆三年(962年)開始,趙匡胤開始針對南方發動一系列的統一戰爭,到開寶八年(975年)滅亡了後蜀、南唐、南漢、正式統一了南方。

    足足用了13年的時間,而且還是在周世宗柴榮對南方政權已經降維打擊過的基礎上。而終趙匡胤一朝,就沒有出兵打過北方,這無疑給了北方政權以喘息的機會。趙光義時代,宋朝總算消滅了北漢,大體上統一中原以南的大片國土,除了被石敬瑭割讓的燕雲十六州以外。

    趙光義針對遼國契丹的北伐戰爭收效甚微,最終以失敗收場,同時也讓宋朝對契丹的態度從戰略進攻改為戰略防守,自此以後,宋朝在北方再無所作為。這確實讓人很納悶,怎麼一到了宋朝,就再也幹不過契丹人了呢?

    只怪柴榮死的早啊。

  • 11 # 成都減肥瘦身師大海

    柴榮如果在活十年,天下統一,幽州收復,可惜啊!但歷史沒有可惜,他的早死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命運,趙匡胤只是在他的基礎上南征北戰,而且沒有什麼作為,根本不是一個檔次的!

  • 12 # 晨曦的曙光2000

    文治還是趙大佔優一些,肥羊大宋雖然缺乏男人應有的血性,但也能頂住北方遊牧鐵蹄300年的踐踏和蹂躪,而且對手一個比一個強悍兇猛,原因就是國力充沛、經濟繁榮,打不贏但拖得起;軍事上明顯柴榮要勝一籌,二人年輕時一起在軍旅摸爬滾打,而且趙大一直是柴榮的跟班,柴榮在世時一直跟最強的對手契丹死磕,且始終處於進攻的一方,主動權隨時掌握在自己手中,但趙大篡位後卻一直避開契丹,尋找軟柿子捏,終其一生也不跟契丹交手,至少表明心裡沒有底氣,而且趙大還曾主張用錢買回“燕雲十六州”,可見其對契丹之戰在心裡上已經怵了三分。

  • 13 # 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

    恨只恨,千古罪人石敬瑭,給契丹做兒真無恥,燕雲十六州拱手送番邦。恨只恨,一代雄主柴世宗,本應是光武再生,將破碎山河重整,奈何親征未捷身先死,錯將幼子託趙賊。

    柴榮貧寒出身,自小便嚐盡人間百苦,況且早年從商,應該是最通明人性的,我感覺他並非不知人之貪婪, 從他安排的後手可以看到,他只是看錯了趙匡胤品性,趙匡胤也實在偽裝的太好了,沒想到對趙匡胤如此的情深義重也壓制不了他內心的貪婪,只能怪他沒有真正看透趙匡胤這個人,被他的偽裝所欺騙,這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要輕易地相信他人,你所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實的,也可能是他偽裝的。

    周世宗在歷史上還佔有一席重要的文化之地,依據他"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作將來"的要求燒製出了千年第一瓷——"柴窯",“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居柴汝鈞定官哥六大名窯之首,留下千古之迷,千年絕唱!

  • 14 # 劃開歷史的簾幕

    周世宗五代第一英主,是個幾乎完美的帝王,趙匡胤只是他的一個小跟班,豈能與之比較,也不配和周世宗比較。遙想當年世宗銳意改革,定下的先平契丹,在平南方的國策,是多麼的英明啊!只可惜老天不開眼,總是讓英雄早逝,一腔雄偉壯志化為泡影,實實在在是可惜呀!

    宋太祖趙匡胤忘恩負義,不思報君恩,反而恩將仇報,欺負孤兒寡母,篡奪了柴氏江山,真正是可恨至極。關鍵是你篡位就篡位吧!反而害怕自己的江山花落他家,矯枉過正,重文輕武,最終落得江山社稷傳到弟弟手裡,自己的兒子也不明不白的死去,是不是一種報應呢?更有甚者,靖康之恥,直接亮瞎了國人的雙眼,想起那個時代,我的心不由得一陣氣憤,這是一個多麼奇葩的家族啊!

    假如趙匡胤不要篡位的話,估計也就沒有重文輕武這樣的事情發生,待幼主輕政後,收復燕雲十六州估計不是什麼問題,那麼後續的一系列災難便可得以避免,也就不會有中華兒女慘遭金人的屠殺、搶劫、強姦等事情發生了啊!

    縱觀兩宋時期,帝王沒有一個有骨氣的,難道是先天的篡位氣短嗎?一個個挺不起腰來嗎?中華的尚武之風讓宋朝丟的乾乾淨淨,實在是令人感嘆!

    有人說兩宋是個繁華的朝代,是經濟文化極速發展的時代,難道柴氏當政就不發展嗎?重視工商業是周世宗定的國策呀!趙匡胤只不過是蕭規曹隨罷了,有什麼值得稱讚的呢?

    想想世宗當年氣吞萬里如虎,雄霸天下的氣概,假使再給世宗二十年時間,又是一個不次於大唐的盛世王朝,然而歷史是不容許假設的,我們只能從歷史的記憶中,追尋那曾經的激盪風雲,品味世宗的絕代風采,留下了一聲聲長嘆罷了!

  • 15 # 天意難知

    柴榮有追隨郭威的歷練,有一點成績,但總體上說,接班自郭威,大位算是繼承而來;死的又太早,從功績上說,算不得一代雄主。沒真正滅掉任何一個對手,能力沒來得及得到歷史的證明。

    首先,柴榮得大位於郭威,郭威在軍中素有威望,郭威死傳於養子柴榮,柴榮軍中並無大功亦無重望,諸將老臣多有不屑。軍中是非常講威望講戰績的,高平之戰諸將不用命並非怯戰,只是柴榮威望與統帥力不夠的一種自然情緒反應,諸將只服郭威。史家一筆帶過並未提及。柴榮斬將也只是二世祖遇辱的一種憤懣發洩而已。

    其次,柴榮在北伐契丹時死去,為後世留下想象空間,如果不死則如何云云....但看五代戰史,能力壓契丹屢敗之使其不敢妄動的只有李存勖的河東軍,其餘諸軍均不行,也包括統一後的趙宋軍。河東軍能力壓契丹原因很複雜,既有沙陀騎兵核心本是突厥別種本就戰力強悍的因素,又有李存勖戰爭天才的指揮因素。

    五代歷史事實證明,只有李存勖這樣的天才將領才能力壓契丹這樣的北方彪悍帝國,柴榮軍的戰力肯定比不過李存勖時期的河東軍,柴榮本人領軍能力能否直追李存勖也毫無疑問是個否字,其伐契丹,能否戰勝是個深深的疑問,若契丹空國而來,則大機率是個敗字,不會比趙光義強多少。

    趙大奪幼主天下,亦算不得大英雄。好在趙大各方面不偏科,武功雖然無法比肩漢唐明,但他開創的宋朝,消滅了各割據小朝廷,統一了傳統漢地,文治昌隆則超過漢唐明,對漢文化發展有非常大的功績。

    趙匡胤善於審時度勢,總結了五代歷史,知道契丹的雄厚實力,故其在位沒有北伐契丹,其弟趙光義則判斷力遠不如其兄,連遭慘敗方才明白光有雄心沒有用。

    且趙家老大英雄氣概,江湖豪邁,寬宏有仁。其一、雖有生殺大權,但未誅戮功臣,使追隨他的汗馬功臣們都得到較好的歸宿,這一點遠勝傳統漢人雄主劉邦、朱元璋。其二、善待柴氏廢帝及柴氏後人,這一點則勝過另一位雄主劉裕,胸懷可比肩曹操、李世民,故能使天下人心歸附,亦使後世稱讚有加。趙大的能力算是得到了歷史證明。

    五代群雄中能力最強且真正得到了歷史見證的是朱溫和李存勖,二者都是橫行天下的梟雄,兩人各自行事若能更忍耐一些,更講些策略、更注意下輕重緩急,都能開創比肩漢唐明的大一統王朝。

    五代帝王星群中綜合能力最強的是朱溫,打仗,治軍、治國、安民,各方面都是好手,籠絡了無數智士勇將為其效力。除了寫詩不如外,歷史上真實的朱溫,是堪比曹操的一代梟雄,治國治軍都卓有成績。雖岀身一介草根,卻能在中國曆代亂世梟雄群星譜中比肩前生後世。只可惜他的兒子們太不成器,浪費了老朱拼博一生打下的大好基業。

    五代軍事成就最耀眼的則是李存勖,與李世民並稱“太原公子”,最可惜的也是李存勖。生於亂世,在河東深陷危局,被朱溫全面輾壓的時刻繼承父業,憑藉無比的膽勇與高超的戰爭天賦,削平群雄,北壓契丹,南滅朱梁,西平巴蜀,統一北方,戰績直追李世民,接下來剪除南方那些弱雞,統一整個中國本在指掌之間,卻急躁自滿,忘記憂患,忘記了策略,死於意外。

    和項羽一樣,李存勖的結局也是由於出身太貴,天賦太高,一路開掛,人生缺少挫折磨鍊造成的悲劇。

    《三垂崗》

    英雄立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

    隻手難扶唐社稷,連城猶擁晉山河。

    風雲帳下奇兒在,鼓角燈前老淚多。

    蕭瑟三垂岡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 16 # 夢遊天下我獨行

    現在很多人不喜歡宋朝,就拼命抬高柴榮,稱他不英年早逝,就推論他若不早死,好像就能滅遼也能阻止金蒙崛起,一個人影響幾百年歷史。秦始皇英明神武不?能不能影響匈奴崛起?司馬炎統一了三國,有沒有阻止五胡亂華?楊堅統一天下,有開皇之治,做夢也想不到二世隋就亡了吧?劉邦建立了漢朝,也有白登之圍向匈奴納財和親近百年,漢初也是黃老之治非以儒治國。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你覺得歷史的必然往往被偶然事件打斷。柴榮能力強僅限於五代十國,論武功他比不上後唐莊宗李存勖,柴榮死時後周疆域大約120萬平方公里,一國一割據政權都沒滅過,還比不上李存勖時,更比不上曹操、苻堅、拓跋珪、劉裕、宇文邕。這些一時之雄傑尚沒有統一天下,怎麼能篤定柴榮就能呢?苻堅佔據天下十分之七若是沒發動淝水之戰前就病死,按你們的推論那豈不是比幾個柴榮厲害的多?若是李存勖滅了後唐打敗契丹就病死,不也比柴榮厲害?若是李隆基開元年間病死那不是比漢武帝評價還高了?柴榮武功上遠比不上劉裕,文治上也沒出現治世,那麼劉裕滅六國,劉義隆有元嘉之治,南朝劉宋尚且只存在了幾十年,你們又何理由認為文治武功都差得老遠的柴榮柴宗訓的後周能走多遠?郭威為帝時,柴榮統兵打過仗嗎?有過軍功嗎?柴榮為帝時高平之戰趙匡胤力挽狂瀾反敗為勝才保住了柴榮的帝位,後面後周打的勝仗一半多是趙匡胤打的,完成了全國漢人統治區域的一統,趙匡胤文治有建隆之治。後周存續十年,趙宋存續300年。史上前面英明後面昏庸的君王不在少數,柴榮也許正是因為早死才贏得了後人這麼高的評價,但無論文治武功,以及對後世影響力來說,都比不上趙匡胤!

  • 17 # 大江東去11

    五代時唯一英主,戰必勝,徵必得,大有一統天下之勢,可惜英年早逝。一夥勢力小人,欺孤兒寡婦,把黃袍給趙匡胤披上,建一個最弱宋朝。就看柴的幾次親征,遠勝趙?

  • 18 # 踏月001

    柴趙二人,不遑多讓,看過蔡東藩,柴對北漢危機之時,老趙身先士卒,自此始共有十大功才有如此威信,才能兵變陳橋。登基後滅南唐滅後蜀,數伐北漢,屢勝契丹。至於文治,選賢任能更是值得一書,唐宗宋祖,實在是旗鼓相當!!!要說不沾,他弟趙匡義!!!輕薄好色,意狠心毒,個人私慾置於國家之上,志大才疏

  • 19 # 道非道55

    趙匡胤的能力也很強胸懷天下百姓雄才大略,之所以人們覺得柴榮更強是因為宋朝感覺很弱,可這不是趙匡胤的錯,燕雲十六州的丟失讓宋朝在戰略上極其被動,五代十國的亂局剛剛結束沒有文景之治那樣的休養生息就要直接對抗強大的敵人確實有些吃力,如果給趙匡胤續命十年也許就不是那個局面了。

  • 20 # 下一個五百萬

    不想回答這個問題,但是從柴榮的遭遇可以總結出:1.手下不能任用親兄弟。兩個人就能形成一個組織,親兄弟是天然的組織,因此如果不想手下做大,千萬別用親兄弟。2.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能這麼標榜,但不能真這麼做。可以擺出這種姿態,但是不能真的不去懷疑。柴榮就是落二趙的圈套了。3.不能讓手下獨當一面,要相互制衡。財權,人事,軍事,監督不能讓一個人統領,絕對不能染指另一個領域,而且不能有任何的想象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解憂雜貨店》一書,主要想表述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