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楊柳青青春之聲

    漢武帝算不上千古一帝,千古一帝的桂冠應該是秦始皇嬴政。漢武帝是歷史上有著雄才大略的古代帝王。西漢時期的執政者漢武帝沒有達到千古一帝的能量,千古一帝那是秦始皇的作為,秦始皇的專利,秦始皇既是打天下又坐天下,雄心與霸氣無與倫比。漢武帝從能量與霸氣上與秦始皇相比還有一定的距離。漢武帝被後人稱之為雄才大略的帝王,之所以被後人冠以這樣的桂冠,就是以他的非凡能力把西漢帝國推向了大朝大勢的輝煌頂峰。

    首先,他順應了西漢時期時代的發展,在西漢建國多年後積蓄的財力基礎上他用他那雄才大略的堅定意志,遠大的政治抱負,他的雄偉志向:則廣地萬里,重九譯,致殊俗,威德遍於四海。這樣的氣量,這樣的雄才,除了西漢時期的漢武帝,恐怕古代的皇帝還沒有這樣的心胸與遠大的戰略眼光。漢武帝有,並且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實施,他用帝國雙臂衛青、霍去病,力戰漠北,飲馬北海,封狼居胥昭示了漢帝國廷的威勢。開拓西域,打通河西走廊,使漢帝國的聲威在西域世界,帕米爾高原上影響深遠,漢帝國有了通向西域世界的通道。中華民族的國家版圖再一次的放大與確立。

    其次,在國家政治上他用董仲舒的儒術,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民間用儒學來統治人民,治國強政。在諸侯之間他採取了主父偃的“推恩令”這一手對諸侯國來講很絕,很適用,有大及小,層層分解,使漢朝諸侯國尾大不掉的禍根徹底瓦解,漢朝內亂的誘因基本解決。漢帝國有了強大發展的政治基礎,國家走上了順應民心的發展方向。

    從中華民族的歷史程序來看,西漢一朝漢武帝的個人能力功業非凡,大朝霸勢。開疆擴土,彪炳千秋,雄才大略實為名副其實。

  • 2 # 南雷霆峰

    我記得毛主席在《沁園春雪》中曾評價歷代帝王“秦皇漢武,稍輸文采;唐宗宋祖,略遜風騷”。他老人家把漢武帝算作千古帝王之一的。

    因此把漢武帝當“千古一帝”,完全是沒有問題的。一,漢武帝的成就,離不開上二代的鋪墊和積累。沒有漢文帝,景帝的休養生息,勵精圖治,生活節儉。漢武帝想打敗強大的遊牧民族,就是空話。史上記載,景帝原來想造一露臺,可是造下預算,要幾十兩黃金,就捨不得罷造了。可見他們多麼節儉啊。他們二個與雍正差不多“摳”。二,評價漢武帝,我們主要看他的成就,看他的武功,不能找瑕疵。缺點他當然有,如他晚年比較浪費,注重享受,我們只要看司馬相如的《上林苑賦》就能知道了。但是,他在位期間,征服匈奴,消除邊患,為人民營造了和平生活的時代,這就是他成為“千古一帝”的原因。三,評價漢武帝,就不能忘記他手下兩位將帥衛青和霍去病,是他們的奮戰,掃北逐鹿,把匈奴趕到了漠北,從此“不教胡馬度陰山”,才成就了漢武帝的文治武功。

    整個漢朝,只有東漢光武帝劉秀才能與漢武帝稍微比下肩,因此,漢武帝可以稱為“千古一帝”!

  • 3 # 長安陳四

    漢武承文景之遺,三擊匈奴而北,再使匈奴不敢南下,放諸歷史,此誠不多見也。比之秦皇唐宗明祖,亦絲毫不遜色矣!其雖非奠基者,卻是集大成者。有此一跡,無妄稱大帝也!

    至於暴政行為,各帝皆有,無非程度不一,非專此一人爾!

  • 4 # 鑑史檀香

    劉徹(漢武帝,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出生於長安未央宮猗蘭殿,西漢第七位皇帝(公元前141年-前87年在位),公元前87年駕崩,諡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於茂陵。漢武帝的一生是充滿傳奇色彩的,人們對漢武帝是否算得上千古一帝的說法眾多,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認為他算得上千古一帝。

    第一:漢武帝實行了一系列有助於國家和民生髮展的政策。漢武帝推行推恩令以及酎金奪爵,解決了諸侯王與臣子結黨營私的問題。實行鹽鐵官營以及算緡告緡等措施,打擊囤貨盈利的商人,使農業快速發展。它採用了董仲舒的建議,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當時人們的思想十分統一。

    第二:派兵出戰匈奴,有效的防止了匈奴南下侵犯百姓。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使北方遊牧民族匈奴臣服於中原王朝的皇帝。從公元前133年至119年,漢武帝派兵和匈奴進行了多次作戰。其中決定性的戰役有三次:河南之戰、河西之戰和漠北之戰。

    有人會認為多次打擊匈奴,使國家常年處於戰爭狀態,百姓苦不堪言,但我們要知道匈奴的野心十分的大,若不主動出擊,那等到被動挨打的時候損失會大得多。相反,漢武帝取得抗擊匈奴的戰爭的勝利,使國家更加統一,長城內外“馬牛放縱,畜積布野”,百姓更好的安居樂業,為經濟文化的發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匈奴帝國開始走向衰落。

    第三:派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了前所未聞的西域資料,加強了和西域的關係,促進了西域社會的進步。同時豐富了中原的物質生活,使漢朝的影響力加大,為後來絲綢之路的開闢奠定基礎。

    第四:公元前89年(徵和四年),漢武帝在輪臺下了一道自我反省罪過的詔書,史稱“輪臺罪己詔”,宣稱重啟漢初“黃老”思想,無為而治,與民休息。我們可以看到,自劉徹登基以來,長年四征戰,窮兵黷武,打得國庫空虛,百姓民怨四起,一直打到將軍李廣率大軍投降匈奴,劉徹才意識到自己這麼作下去不是個辦法,於是便下令頒佈《輪臺罪己詔》,向天下人承認自己的錯誤。正是因為這份罪己詔,後世對漢武帝的評價有了一定的轉變:好大喜功、窮兵黷武被淡化了,轉而成為了能夠適時進行自我剖析、自我反省,有著清醒自我認識的“千古一帝”。劉徹自己說自己這一輩子功過相抵,但罪己詔的影響,著實使他在後人眼裡,變得明顯功大於過。

    人無完人,縱觀漢武帝一生所犯的錯在所有的帝王之中很常見,而他是為數不多可以自我反省的,而他的功績是大多數帝王所達不到的,因此漢武帝算得上是千古一帝。

  • 5 # 歷史指間沙

    漢武帝劉徹,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封建君主,也是我國曆史上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公元前141年,漢武帝即位時才16歲,到公元前87年他逝世為止,總共做了54年皇帝,佔了整個西漢王朝四分之一的時間。漢武帝在位期間,西漢的社會經濟在文景之治的基礎之上繼續發展,國力更加強盛,達到了鼎盛時期。漢武帝所實行的許多政策和措施,對於以後歷史的發展都有很大的影響。

    漢武帝的歷史功績有哪些?

    1.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實行“推恩令”,徹底解決藩國問題。他命令藩王們不能把封地僅僅傳給繼承王位的長子,還必須劃出一部分來分封給其他幾個兒子,並且互不統屬。這樣一來,藩國的土地越來越小,勢力越來越弱,後來就無法與中央對抗了。

    2.漢武帝還加強了原有的監察制度,並建立了一套選用官吏的新制度。他採納了董仲舒的建議,命令各郡國每年舉孝、廉各一人,並用“公車上書”的辦法,使官吏及人民都可以上奏章給皇帝建議國事,意見合乎治國要求的,就根據上書人的特長授給官職。

    4、漢武帝為了加強和鞏固自己的統治,採納了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建議,從而從思想和文化上維護了當時國家統治。

    3、漢武帝出兵抗擊匈奴,使西漢王朝的政權更加鞏固,國家更加統一,為西漢經濟文化的發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從公元前133年到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兵和匈奴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的作戰,最後取得了抗擊匈奴的全面勝利,解決了影響和威脅整個華夏民族幾百年之隱患,充分體現了他的雄才大略和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在抗擊匈奴的過程中,漢武帝還用大量移民的辦法來充實邊防,發展生產,為鞏固中華民族國家之版圖夯實了基礎。

    4、漢武帝派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加強了漢朝和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公元前138年,我國曆史上著名的大探險家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目的是想聯合大月氏共同防禦並打擊匈奴勢力。公元前119年,張騫奉命第二次出使西域。隨後,中亞、西域各國以朝貢為名,經常到長安訪問和貿易。中國和西域各國之間的人員和貿易往來,從西漢開始,歷經東漢、魏晉南北朝,直到唐代,延續了1000多年。

    5、漢武帝開拓了南方和西南疆域,使越族以及西南各少數民族和漢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漢武帝使越族三個部落歸屬漢室後,把他們遷移到長江、淮河、南海等地,與漢族人民長期共居,彼此逐漸融合,形成了自秦始皇以來沒有完成的“大統一”局面。漢武帝在開拓西南地區的過程中,把鐵製生產工具和較高的漢族文化傳到這些地區,或多或少地破除了這些地區的閉塞性,推動了當地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6、大力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漢武帝在位時修建了漕渠、白渠、龍首渠,還在秦朝開成的鄭國渠旁邊開了6條輔渠,灌溉高地。公元前109年,漢武帝徵發數萬士兵堵住了黃河決口。經過這次治理,黃河下游大約有80年沒有鬧過大水災。漢武帝還大力推行屯圍、屯墾等發展農業的重大措施。他還大力推行代田法和新農具,大大促進了農業的發展。

    總之,漢武帝在位期間,充分施展了他的雄才大略,把西漢王朝推向了極盛階段,也為整個華夏民族之發展起了巨大推動作用。所以漢武帝可以稱為千古一帝。

  • 6 # 書香苑精選

    很多人都對漢武帝的一生了解得不是很透徹,那麼,對於他大家瞭解多少呢?漢武帝這一歷史人物到底能不能算得上是千古一帝呢?

    在漢武帝登基的時候,全國已經有5000萬的人口了,這可以看出,漢武帝時期人口規模比較龐大,先從漢武帝的政治方面來看,他在政治方面也大有作為,比如最著名的就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透過一系列的措施來加強中央集權,將董儒放在第一位,試圖去奴化漢朝百姓的思想,在當時可算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地方了,不僅僅成功的奴化了百姓的思想,還使得這一段歷史源遠流長。

    從漢武帝整治朝內的情況來看,他設定了十三州部刺史,加強了地方官吏和豪強的監察;改丞相設中朝,對後來朝代的丞相制度影響盛大;漢武帝實行過德治;同時他又重視國家的法治,用嚴格的法律來管理百姓、治理國家。曾經下令禁止那些郡國鑄錢。漢武帝自此之後壟斷了鑄造錢幣的權力,這對後世影響重大。

    在征伐匈奴方面,漢武帝雖然沒有把匈奴消滅,但是卻大大地打擊了匈奴囂張的氣勢。由於當時漢武帝時期的人口規模龐大,使得國力充沛,兵強馬壯,並且對匈奴進行了一系列的軍事行動,打擊了匈奴的主力。

    但由於匈奴是一個非常野蠻的遊牧民族,所以他們的元氣恢復得特別快,而漢武帝此時用兵不利,導致不得不以和親的方式向匈奴討好,還被迫向他們提供米酒、糧食、綢緞等等。縱觀來看,漢武帝應該能算的上千古一帝

  • 7 # 知無為而有益

    歷史上有一句話叫強漢盛唐,特別是漢武帝統治時期,國力達到鼎盛,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盛世,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漢武帝任用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匈奴失去水草豐盛、氣候溫和的陰山和河西兩大基地,遠徙漠北苦寒之地,解決了匈奴長期困擾漢朝邊境的問題。從此匈奴不敢南下牧馬。

    從此大漢威名,威震天下,漢人的稱呼從此確立。

    漢武帝另一偉大成就,是他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張騫歷經千辛萬苦,九死一生,開闢了著名的絲綢之路,促進中國與中亞、西亞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開闢了道路。影響至今。

    漢武帝僅憑這兩點就可以稱為千古一帝

  • 8 # 福子說歷史

    漢武帝即位後不久,由於前朝的政治動亂,雖然經濟有所累積,但是統治思想腐化的趨勢也日益嚴重。

    公元前140年,漢武帝把丞相、各諸侯王,和其他文官大臣喚來商討選官之策。各地諸侯此時,推舉上的大都是寫剛正不阿,敢於直言相諫的良臣,當時的丞相,提出應該最佳化官僚配置,選取重點進行培養,得到漢武帝的採納。轉眼又到了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漢武帝再次詔舉賢良文學,打算親自向其測試賢良治國之道。

    場上的董仲舒應舉對策,對漢武帝舉薦儒學並對其極力宣揚,認為儒家學說重仁守義,建議以儒家學說統一思想,漢武帝想了想認為,儒家更有利於維護自己的統治,因此便採納了董仲舒的建議,就這樣他罷黜了其餘諸子百家,唯獨把儒家給留了下來。

    值得一提的是,這時被獨尊的“儒術”和兩三百年前的先秦儒學,還是有著些許不同,它在先秦儒學的基礎上,增添了許多新的內容,從而形成一個新的思想體系。自從漢武帝的這一思想舉措之後,儒家的學說得到了更大的擴充和完善從此以後。它作為一種不斷完善的意識形態,統治了中國傳統社會兩千多年,儘管在各個不同的歷史階段,這一思想體系也經受了這樣那樣的改造。

    元鼎元年(前116年),漢朝對匈奴戰爭接連獲勝,匈奴被驅逐到大漠以北,西域的道路得以通暢。漢武帝向張騫詢問大夏的情況,張騫趁機給漢武帝建議:利用匈奴遭受重創的機會,派人出使烏孫,把烏孫招回敦煌故地,與漢王朝聯合起來,達到“斷匈奴右臂”的目的。

    漢武帝採納了這個建議,任命張騫為中郎將,率領300人出征迎合,還要求每個人配備兩匹馬,攜帶大批牛羊、絲綢和金銀寶物,持節出使烏孫,同時任命數位副使,遇著通往別國的道路,即派這些副使前往。張騫到達烏孫以後,以朝廷的名義賞給烏孫王一些禮物,並傳達漢武帝的旨意,但未得到烏孫王的同意。這一期間,張騫派副使前往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等國,開展廣泛的外交活動。烏孫王雖然不願出擊匈奴,卻派出翻譯和嚮導,護送張騫返回長安,還派烏孫使者數十人,攜帶良馬數十匹,前來答謝漢武帝,藉機瞭解漢朝的情況。

    漢朝開通西域之初,主要是與匈奴爭奪統治權。元封六年(前105年),因為漢朝與烏孫加強聯絡,匈奴單于十分惱火,準備對烏孫動武。烏孫王害怕匈奴進犯,連忙向漢朝請求和親。漢武帝與群臣商議,同意烏孫王的請求。於是,烏孫王以1000匹馬作聘禮,派使者來迎娶漢室公主。漢武帝挑選宗室女細君為公主,嫁給烏孫王,並陪送豐盛的嫁妝。在細君不遠千里來到烏孫後,烏孫王也感到了漢朝願意與其友好互助的意向,趕忙封細君為右夫人,這是漢朝與西域和親的開端,從此無論是昭君出塞還是漢匈和好,皆是從這時開始發展開來的。

    縱觀漢武帝的一生,無論是對西漢盛世的形成,還是對中國古代社會的發展,他都有著突出的貢獻。如果拿他的缺點和過失同他的優點和功勞相比較,顯然是優點多於缺點,功勞大於過失。

    大家通常所說,中國古代皇帝有“一代君王”,也有“百代君王”,漢武帝應在“百代君王”之列,不愧為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而漢武帝自此開創出的大漢王朝,不僅聲名遠播更是把疆域擴大不少,也從匈奴手裡奪回失地一雪前恥。無論是大漢盛世,還是大漢軍威都是在他這一代開展起來的,他當之不愧為“千古一帝”。

  • 9 # 古曲古風

    漢武帝當然算的是千古一帝,因為他做了很多其他皇帝沒有做的事情,創造了封建王朝的很多第一。

    獨尊儒術、罷黜百家,正統了封建王朝思想

    漢武帝劉徹繼位之初,就開始推行新政,奈何朝中大權握在竇太后手中新政推行被阻止,直到竇太后去世,漢武帝才算親政。

    漢武帝聽從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學說定為漢朝的正統思想,而道家、法家等學說受到排斥,並且設立了太學,專門教授儒家的四書五經,讓儒家思想成為了歷代王朝的正統思想,獨領風騷二千多年。

    創立尚書檯,向全國派駐刺史,頒佈推恩令加強皇權

    為了緩和皇帝與丞相之家的權力矛盾,漢武帝設定了中朝(也稱內朝)、尚書檯(尚書的前身)從而有效的削弱了丞相的權力,實現了政令通達。

    同時,為了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將全國劃分為13個區域,稱作部,每部由中央指派一名刺史以監察屬地官吏、吏治、民情等。

    並採用主父偃的建議頒佈推恩令,允許諸侯國在自己封地內自行分封自己的子弟,有效的降低了各諸侯國的勢力,諸侯國的權力也逐步縮小,漢武帝逐步將權力收歸中央。

    改革曆法,歷史上第一個使用年號的皇帝

    漢武帝劉徹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使用年號的皇帝,也是年號最多的皇帝之一。漢武帝在位時期,廢除顓頊歷,推行太初曆,以正月為一年開始,改變閏月的月份,採用二十四節氣,中國曆法改革上具有劃時代意義,這種曆法也更有助於農業生產發展。

    漢武帝歷史上第一個提出讓北方少數民族臣服中原的皇帝

    漢武帝在位初期,北方匈奴屢屢南下,燒殺搶掠,漢武帝大膽啟用李廣、衛青、霍去病等名將長驅直入匈奴腹地經過河南之戰、河西之戰,漠北之戰三大著名戰役之後,匈投徹底退回漠北,自此不敢輕易南下肆擾西域及漢朝。

    抗擊匈奴的勝利,安定了北方邊防,促進了國家統一程序,使西漢的經濟文化發展得到了更快的發展,同時對通使西域也創造了條件。

    通西域,開闢絲綢之路

    漢武帝時期,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闢了絲綢之路,與西域各國通好,開通商貿活動,與西域諸國互派使者,促進了中西文化交流,對雙方經濟文化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張騫出使西域,為西域歸附西漢打下了基礎,漢宣帝時期在西域設定都護府,正式將西域納入西漢版圖。而張騫也被世人尊稱為偉大的外交家、探險家“中國第一位開眼看世界的人”“東方的哥倫布”等等。

    征討四方,促進民族融合,創造了中國歷史上封建王朝第一次高峰

    張騫出使西域的成功讓漢武帝深深感受到統一週邊各國的必要性,從此開始征討四方。先後降服了西域不肯歸附的樓蘭、龜茲、車師等國。而後在東北方面吞併衛氏朝鮮,並設定四郡長期由漢人統治。緊接著南下閩越,擊滅南越、東越兩國並設定九郡,疆域一直達到現在越南的南部。然後又滅西南夜郎國、招降滇王、吞併海南島設定兩郡,並統一了南海諸島。

    自此漢朝時期的疆域基本成型,北起陰山,南至越南,東起朝鮮,西至蔥嶺,高峰時期面積達690多萬平方公里。漢武帝的四方征討,使各民族之間融合達到了空前的高峰,對後世的經濟文化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能創造出這麼多個第一的漢武帝劉徹不該是千古一帝嗎?

  • 10 # 沒有雨傘的人要努力

    漢武帝這個人到底有沒有資格被叫成千古一帝。可以說漢武帝在他的一生當中做的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討伐匈奴,其他的像什麼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啊什麼的都不算什麼拿得出手的事情。首先如果想要知道漢武帝到底能不能被叫成千古一帝我們首先得看看,漢朝這個國家當時是個啥情況。

    當時的漢朝經過兩代皇帝辛辛苦苦的省吃儉用,漢武帝那會的漢朝的國力已經恢復到了以前。漢武帝登基以後全國的人口已經達到了5000多萬。在在古代的封建王朝當中已經算是很厲害的了。而且在2000年之前發生了不斷的戰亂,中國的人口也依舊能打到了5000多萬,這真的是非常厲害。當時的漢朝經過了兩個朝代的穩定發展,國家的經濟能力已經非常的富裕。在經過了長時間的訓練兵馬,當時可以說是兵強馬壯了。所以在公元前129年的時候,漢朝就不再開始和匈奴進行和親的政策,並已經著手開始準備對匈奴發動軍事方面的進攻。

    可以說漢朝當時國內的強盛是我們沒有辦法想象的,僅用了十年的時間,匈奴的主力幾乎已經被完全消滅。在公元前119年的時候已經取得了北漠之戰的勝利,匈奴可以說已經是沒有能力在入侵中原了,只能向漢朝投降稱臣。既然說到了剿滅匈奴,我們就一定要注意一個問題,那就是漢武帝雖然發動了軍事戰爭對匈奴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但可惜的是匈奴不是漢武帝給滅了的。大家都讀過歷史,就一定會知道遊牧民族它最大的特點就是,他們恢復能力也是非常的快的,只用了不到十年的時間,匈奴就把被漢武帝消滅的主力軍就已經在建立了起來。

    所以在漢武帝晚期的時候,當時匈奴趁著漢朝經過多年的戰亂,國家沒什麼錢了,軍事力量也越來越薄弱,又一次的入侵了中原。在公元前89年的時候,因為當時漢朝的軍事力量經過多年的戰亂已經逐漸下降,漢武帝沒有辦法,只好向匈奴進行談和,賠了金銀以外,還將漢朝的公主又一次的嫁給了匈奴。小編覺得,是因為國內還沒有恢復過來,再加上漢武帝到了晚年的時候,軍事能力也已經越來越弱,所有的對匈奴發動的軍事行動都以失敗告終。到了這個時候,漢朝的人口已經消滅了將近一半,只剩下了不到2500萬人。

    可是咱們來算一下,即使當時人口數量已經越來越少,但是漢武帝依然有2000多萬的人口,但是他卻打不過幾10萬的匈奴人,甚至可以說被匈奴趕著跑,所以那些說漢武帝剿滅了匈奴的人,其實都是在胡說八道 因為真正將匈奴消滅的並不是漢武帝,而是他的兒子,漢宣帝。這個話題解決完了,接下來咱們就再來看一看漢武帝,還有沒有做其他的事情。在政治方面,當時漢武帝一通亂搞的結果就是中央力量加強了不少,把地方的勢力削減到了就那麼一點點。但是小編知道大家一定都聽說過,漢武帝將儒學確立為了最正統的思想地位,實際上他的目的是為了控制當時百姓的思想,是想奴化當時的百姓。當時在秦朝時候的思想可以說是多元化的。

    諸子百家,只要是個文化人而且不犯法你想說啥說啥。但是這樣的方法卻對封建統治階級沒有一點好處,不過小編認為,可以說漢武帝當時在一定程度上為統治階級的發展算是做了那麼一點好處的。而且等到了漢武帝中年的時候,經過連年的征戰,當時漢朝的國力已經嚴重的損耗,財政入不敷出,當時漢武帝只能提高了百姓的稅收。導致當時農民都已經沒有辦法生活,最後變成了難民,而且在老了的時候漢武帝非常信仰神學,每天就是求仙問道,揮霍無度。可以說已經是一張亡國之君的臉了,後來他還因為聽了江湖術士的胡言亂語,殺了當時的太子劉據。不過這也算是一件好事,因為這樣,後來的漢宣帝劉詢當時才得以上位。這個決定,小編覺得還算正確的。

  • 11 # 史海揚帆的每一天

    當然算得上了,漢武帝具有雄才大略,繼位不久了,就平頂定南越國,為漢朝拓土千里。隨後又派衛青、霍去病打敗匈奴,解除匈奴對漢朝北部威脅。漢武帝不光有武功,文治上也好不遜色。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家學說成為封建社會正統思想。在對待西漢初期令人頭疼的王國對中央威脅問題,他也有大智慧,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佈推恩令,妥善的解決。所以我認為漢武帝不愧為千古一帝。你有不同看法嗎?

  • 12 # 享之1997

    評價一個皇帝是不是“千古一帝”應從橫和縱兩個方面分析。

    從橫向看:

    一、漢武帝結束了長達四個君王與匈奴“和親”的屈辱歷史,擴大了漢朝的疆域。

    二、漢朝的強大名震四海,“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使周圍的國家不敢再欺負大漢,形成了國內國泰民安的局面。

    三、結束了歷史上因分封制造成的內亂,人民從此能夠安居樂業。

    四、獨尊儒術的國策,奠定了國家穩定的基礎。

    縱向看:

    一、獨尊儒術的國策被歷代王朝沿用,證明了儒家文化的偉大,儒家文化傳承至今,功勞當屬漢武帝。

    二、根除了匈奴這個遊牧民族對農耕民族的威脅,是各代王朝農耕民族之大幸,功勞當屬漢武帝。

    三、漢朝是大一統的成功典範,各代王朝之所以選擇大一統制度,與漢朝的成功實踐分不開,漢武帝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開闢了絲綢之路並影響至今,功勞當屬漢武帝。

    漢代以後的各個王朝均趕不上漢武帝對中華民族的貢獻,所以漢武帝為千古一帝名副其實。

  • 13 # A雄邁

    第一,漢武帝實施了一些加強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鞏固了西漢王朝的統一和發展。

      漢武帝剛剛登上皇帝寶座時,由他的祖母竇太后掌握大權。公元前135年,竇太后死去,漢武帝開始把一切大權都掌握到自己手中,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他首先打擊了外戚丞相田■,然後加強了他身邊收轉文書的尚書、中書的地位,使丞相成為有名無實的職位。自此,中書和尚書成了中央發號施令的機構。

      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徹底解決藩國問題,他命令藩王們不能把封地僅僅傳給繼承王位的長子,還必須劃出一部分來分封給其他幾個兒子,並且互不統屬。這樣一來,藩國的土地越來越小,勢力越來越弱,後來就無法與中央對抗了。這是漢武帝的聰明之舉。

      漢武帝還加強了原有的監察制度,並建立了一套選用官吏的新制度。他採納了董仲舒的建議,命令各郡國每年舉孝、廉各一人,並用“公車上書”的辦法,使官吏及人民都可以上奏章給皇帝建議國事,意見合乎治國要求的,就根據上書人的特長授給官職。

      第二,漢武帝為了加強和鞏固自己的統治,採納了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建議,鞏固了國家的統一和中央集權,對後來的歷史產生了長久的影響。

      董仲舒認為,皇帝是奉上天的意旨來管理人民的,上天給了他統治人民的權力,絕對不能違反。這種說法正好迎合了漢武帝的心意,漢武帝便採取這種思想來做統治思想和維護封建制度的工具。在舉行測試的時候,漢武帝對其他各派學說的人一概不取,獨取儒生。於是,要想做官就得接受儒家學說,士人都變成了儒生。

      第三,漢武帝出兵抗擊匈奴,使西漢王朝的政權更加鞏固,國家更加統一,為西漢經濟文化的發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從公元前133年到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兵和匈奴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的作戰,最後取得了抗擊匈奴的全面勝利,充分體現了他的雄才大略和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在抗擊匈奴的過程中,漢武帝還用大量移民的辦法來充實邊防,發展生產。

      第四,漢武帝派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加強了漢朝和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

      公元前138年,我國曆史上著名的大探險家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目的是想聯合大月氏共同防禦並打擊匈奴勢力。公元前119年,張騫奉命第二次出使西域。隨後,中亞、西域各國以朝貢為名,經常到長安訪問和貿易。中國和西域各國之間的人員和貿易往來,從西漢開始,歷經東漢、魏晉南北朝,直到唐代,延續了1000多年。

  • 14 # 蘆葦少女重拾舊夢

    漢武帝是跟秦始皇齊名的千古名君,也被很多史學家稱作千古一帝。正所謂中國之政得秦皇而後行,中國之境得漢武而後定,漢武帝一生最大的功勞就是奠定了中國的版圖。

    秦漢時期,面對匈奴人,秦始皇築長城防禦,漢高祖劉邦簽訂屈辱條約,向匈奴人納貢。而漢武帝徹底改變了現狀,不僅任命霍去病、衛青等人大敗匈奴,而且還打通了通往西域的河西走廊。

    在文化方面,漢武帝採納了董仲舒的建議,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諸子百家裡除了儒家之外,像是法家、道家等各家學說的讀書人,都受到了排斥。漢武帝把儒家思想作為了封建正統的思想,因為儒家倡導的思想是傳統倫理綱常,大一統思想,仁義思想以及君臣倫理的思想,都很適合漢武帝治國的理念。

    漢武帝的開創性主要體現在精神力方面,同樣是南征北戰,其他的皇帝不過是在自己後花園上剷除害蟲,而漢武帝卻以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為中國拓地萬里,也為中國贏回了民族自尊心。

    在劉邦時期,由於自身力量孱弱,對匈奴不但卑躬屈膝,還奴顏媚骨,到漢景帝時期乾脆送女人保太平,用自己國家的女人來換取匈奴不打漢朝。

    霸氣漢武帝即位後,改變了弱雞地位,讓匈奴睜大狗眼看看什麼叫“漢人的血性”,現在人們常說漢人缺乏血性,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漢人的血性”就已經征服了世界。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是漢武帝留給漢人永恆的魄力和膽識,兩千年後言猶在耳!

  • 15 # 小白史觀

    在漢武帝登基的時候,全國已經有5000萬的人口了,這可以看出,漢武帝時期人口規模比較龐大,先從漢武帝的政治方面來看,他在政治方面也大有作為,比如最著名的就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透過一系列的措施來加強中央集權,將董儒放在第一位,試圖去奴化漢朝百姓的思想,在當時可算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地方了,不僅僅成功的奴化了百姓的思想,還使得這一段歷史源遠流長。

    漢武帝聽從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學說定為漢朝的正統思想,而道家、法家等學說受到排斥,並且設立了太學,專門教授儒家的四書五經,讓儒家思想成為了歷代王朝的正統思想,獨領風騷二千多年。創立尚書檯,向全國派駐刺史,頒佈推恩令加強皇權。

    為了緩和皇帝與丞相之家的權力矛盾,漢武帝設定了中朝(也稱內朝)、尚書檯(尚書的前身)從而有效的削弱了丞相的權力,實現了政令通達。

    同時,為了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將全國劃分為13個區域,稱作部,每部由中央指派一名刺史以監察屬地官吏、吏治、民情等。

  • 16 # 君瑤爸爸

    漢武帝在位期間,繼承了漢代前幾十年休養生息的成果,國力大大增強,有了開疆拓土、抵禦外敵的資本和實力,漢武帝也恰恰有能力去開創足以流芳千古的事業。這一時期,以衛青、霍去病為首的將領在對匈奴的戰爭中接連取勝,改變了漢武帝之前皇帝(包括漢高祖劉邦)對匈奴的安撫政策,開始以絕對的軍事優勢碾壓匈奴地區,把匈奴人趕到了漠北地區,保障了漢朝在中原地區的絕對權威。不僅對匈奴如此,漢武帝在位期間,疆土是往四面八方拓展的:於北方,北擊匈奴,將邊界推廣到陽山一線;西北則設立河西四郡,將河西走廊地區納入中原王朝的疆土;於南方,滅閩越,先後設立南海、鬱林等九郡,拓展了疆土;西南則設立汶山、益州等七郡,版圖超過秦代;東北設樂浪四郡,這些舉措,大大拓展了漢朝的疆土,是漢朝國力達到頂峰的標誌之一。

    除了疆域的擴張,漢武帝在其他方面功績也非常之大。文化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確立了儒家學說在此後兩千餘年的統治地位;政治上頒佈推恩令,將王國權力收歸中央;經濟上改革幣值、實行鹽鐵官營。這些種種,都是漢武帝在位時期創下的功績。

  • 17 # zxcvbnm123456789asdf

    漢武帝應該可以稱千古一帝的偉人!特別是他在晚年能自己發罪己詔這個不容易,不是千古一帝的偉人根本無法做到這一點!

  • 18 # 益儒歷史

    ▂ ▄ ▅ ▆ ▇ █ 精彩分享 █ ▇ ▆ ▅ ▄ ▂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漢武帝劉徹是漢景帝劉啟的兒子,也是西漢的第七位皇帝。漢武帝登基的時候,漢朝建立了已經有六十多年了,天下一片安定。在政治上,經過文景之治發展經濟和民生的政策之後,西漢王朝的國力已經蒸蒸日上。漢武帝繼位的時候,雖然西漢的國力強盛,但是也有一個讓所有皇帝,都會頭疼的問題存在,那就是各諸侯王的手裡都有著不小的勢力。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漢武帝就採納了主父偃的建議,實行起了推恩令。

    推恩令就是指讓諸侯王把他的土地和財產,分給自己的子孫後代。要知道在沒有推恩令之前,諸侯王的土地財產等等是隻能由自己的嫡子繼承的。實行了推恩令以後,諸侯王的勢力就分散到了各個兒子的手裡,這樣漢武帝不僅分散了他們的勢力,加強了中央集權,而且還使諸侯的兒子們感激涕零。實在是一舉兩得的好辦法。

    在文化方面,漢武帝採納了董仲舒的建議,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諸子百家裡除了儒家之外,像是法家、道家等各家學說的讀書人,都受到了排斥。

    漢武帝把儒家思想作為了封建正統的思想,因為儒家倡導的思想是傳統倫理綱常,大一統思想,仁義思想以及君臣倫理的思想,都很適合漢武帝治國的理念,但是這個政策也是一種控制人心的手段。小編覺得這種做法其實是壓抑了人性的,而且奴化了人的思想,並不值得讚揚。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19 # 北虢先生

    漢武帝絕對算得上中國歷史上的千古一帝!

    作為古代帝王,漢武帝有四件功勞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的。

    第一件:大破匈奴

    中原王朝從西周開始就屢遭匈奴的前身犬戎困擾,戰國以後趙國燕國和秦國為了防備匈奴不得不修築長城。漢朝初年劉邦被匈奴圍困兇險至極,最後不得已採取納幣和親的方式委屈求全。到了漢武帝時期,先後派遣衛青和霍去病收復河套平原,河西走廊,然後北擊匈奴直到貝加爾湖地區,封狼居胥,打得匈奴潰不成軍,鬼哭狼嚎,以後幾百年都沒有了和中原王朝抗衡的能力。

    第二件:開拓西域,打通絲綢之路

    西域和中亞地區存在很多城邦國家,這些國家佔據華夏通往其他文明的交通要道,時而被匈奴控制,時而與波斯等國聯合,對中原王朝構成重大威脅。漢武帝打通河西走廊以後,先後降伏西域幾十個國家,將大漢勢力延伸到中亞地區,打通了歐亞大陸絲綢之路,為東西方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貢獻。

    第三件:開闢西南夷

    中國西南的雲南、四川和貴州的廣大地區一直被夜郎等國管理,經濟落後,漢武帝在西南設定八個郡,促進了西南地區的經濟發展和民族團結,為中華民族大家庭做出巨大貢獻。

    第四件: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春秋戰國時期雖然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但是不利於華夏統一和集中管理。到了漢武帝時期獨尊儒術,為中華文明幾千年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另外漢武帝設立太學,鑄造五銖錢,在中國歷史上也都產生重大影響。

    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君主之一,居功至偉,用千古一帝形容絕不為過。

  • 20 # 史官錄

    在這個寒冷的冬季,天氣逐漸變涼,首先非常感激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其次讓我帶領著大家一起走進這個問題,就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公元前140年,漢武帝把丞相、各諸侯王,和其他文官大臣喚來商討選官之策。各地諸侯此時,推舉上的大都是寫剛正不阿,敢於直言相諫的良臣,當時的丞相,提出應該最佳化官僚配置,選取重點進行培養,得到漢武帝的採納。轉眼又到了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漢武帝再次詔舉賢良文學,打算親自向其測試賢良治國之道。

    場上的董仲舒應舉對策,對漢武帝舉薦儒學並對其極力宣揚,認為儒家學說重仁守義,建議以儒家學說統一思想,漢武帝想了想認為,儒家更有利於維護自己的統治,因此便採納了董仲舒的建議,就這樣他罷黜了其餘諸子百家,唯獨把儒家給留了下來。

    值得一提的是,這時被獨尊的“儒術”和兩三百年前的先秦儒學,還是有著些許不同,它在先秦儒學的基礎上,增添了許多新的內容,從而形成一個新的思想體系。自從漢武帝的這一思想舉措之後,儒家的學說得到了更大的擴充和完善從此以後。它作為一種不斷完善的意識形態,統治了中國傳統社會兩千多年,儘管在各個不同的歷史階段,這一思想體系也經受了這樣那樣的改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胃脹胃酸口臭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