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吳德兵4
-
2 # 餘小膽
現在種田要講科學,運用科學,用科普知識輔導種田,馬鈴薯下種時選用地膜覆蓋是一項科學培養的新技術,能保溫,保溼,出苗快,齊,成長快,粒大,上市早,經濟收入高,
留意是項,挑選沙土田塊為宜,覆蓋前用關閉藥噴一遍,覆蓋後少出雜草,下種前早下基肥翻土風化,下種後不傷苗,以家畜肥十複合肥為主,要種肥阻隔,不傷苗,產值高,及時開洞出苗,避免煬傷,種田講科學用科學
-
3 # 三農開拓者首先我糾正一下應該是“馬鈴薯採用起壟腹膜覆蓋栽培”。起壟腹膜覆蓋栽培可以保墒、除草、保地溫提高根莖品質的同時對增產啟著關鍵性作用。馬鈴薯,又稱馬鈴薯、馬鈴薯種子、馬鈴薯等。是世界第四大糧食作物,具有很高的種植價值。 在馬鈴薯種植過程中,經常採用地膜覆蓋進行種植,這對提高馬鈴薯產量和品質具有重要意義。
一、深耕整地 深耕可以疏鬆透氣性好的土壤,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和抗旱性,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質,為馬鈴薯根系的生長和馬鈴薯塊的擴大創造有利條件 馬鈴薯纖維根的滲透性差。塊莖播種後出苗前土壤根系發育越好,出苗後植株生長潛力越大,產量越高。
二、施肥選種:每畝施足底肥 20公斤配方肥、20公斤磷肥或20公斤過磷酸鈣 3。選育 良種是增產的內在原因,地膜覆蓋是高產的關鍵。 覆膜應與良種結合,良種應與脫毒品種結合,以達到穩定高產。 改良品種的選擇應以早熟脫毒馬鈴薯為基礎,如早熟品種如夏菠菜、菲奧莉塔、大西洋、脫毒175等。與當地一些優秀的主栽品種相匹配。 播種前,應精心挑選種薯併發芽,以利於幼芽的早期發育,減少環腐病、晚疫病等病害的危害。
三、地膜起壟覆蓋 :馬鈴薯栽培採用地膜覆蓋,採用寬壟雙排密植。首先將種薯按1.8尺大排、1.2尺小排、1英尺株距的規格放在田面上,然後起壟覆膜 每條2行,每畝4000棵左右。播種深度18-20釐米 播種前,在土壤水分表面開兩個深度為10釐米的施肥溝,將肥料和辛硫磷混合均勻後撒在溝內,覆土後,根據種植距離要求將種薯放入溝內,覆土覆膜。
四、田間管理: 馬鈴薯地膜覆蓋栽培最重要的是放苗 應隨時檢查苗期,並及時放苗,防止幼苗因接觸塑膠薄膜而灼傷或燙傷。及時在缺苗的洞內補種移栽,保證苗飽滿。 馬鈴薯應在苗期和開花後期進行後期灌溉,灌溉量不應超過壟高(半溝)的1/2,以保持土壤疏鬆溼潤,利於馬鈴薯塊的膨脹和生長。 從出芽到開花的蹲苗不適合灌溉。
五、蟲病害防治:為了防治早疫病和晚疫病,每7天噴灑一次25%甲霜靈1.5公斤/hm2。種子還可以與佔種薯重量0.1%-0.2%的狄克遜和草木灰混合或20%滅多威乳油2000次可取得良好效果 對於地下害蟲,可採取深耕滅茬、施用腐熟肥料、剷除田間雜草、合理輪作和換茬等農業防治措施,或使用毒餌誘捕和殺滅
六、適時收穫: 當植物達到生理成熟時,就可以收穫 生理成熟的標誌是大多數莖和葉從綠色變成黃色,然後枯萎,塊莖停止膨脹,很容易從植物中分離出來。
-
4 # 鄉下二妹子馬鈴薯地膜覆蓋技術是中國20世紀70年代末從日本引進,先後在全國推廣應用。有資料顯示,證明用地膜覆蓋栽培可使馬鈴薯增產26.7%~29.5%。而且好有以下優點:
【1】提高地溫,增加有效積溫:有效積溫不足是早春馬鈴薯高產的限制因子,覆膜可充分利用冬季和早春的光熱資源,可使表層土壤溫度提高3℃~5℃,能促進馬鈴薯芽生長,使其早出苗10~20天,增加馬鈴薯生長期內的積溫達到早結薯,實現高產的目的。
【2】保持墒情,穩定土壤水分:覆膜能減少地表水分的蒸發,保持土壤含水量相對穩定,有利於抗旱保墒。覆膜可防止澆水或雨水造成土壤沉重而使土壤保持疏鬆狀態,有利於塊莖的形成和膨大。
【3】改善土壤理化性狀,促進土壤養分轉化:覆膜的土壤孔隙度增大,通氣效果好。覆膜後地溫提高,有利於土壤微生物活動,加快有機質分解,增加土壤養分,提高養分利用率。
【4】有利於改善土壤理化結構:進行地膜覆蓋能始終保持土壤表面不板結,膜下土壤孔隙度增大,土壤疏鬆,土壤容重降低,通透性增強,有利於根系生長。
【5】可以防除雜草,減少草害。
一、整地、施肥:
種植馬鈴薯一般選擇土層肥厚、質地疏鬆、且前茬種植禾穀類作物的土地,在種植前結合施基肥進行深翻。基肥一般按每667㎡施腐熟農家肥1500~3000千克,碳酸氫銨50千克,草木灰200千克。
二、種薯準備:
1、選種:種植馬鈴薯要選擇高產的脫毒馬鈴薯優良品種,剔除芽眼壞死、臍部腐爛、皮色暗淡等薯塊。一般每667㎡需備種150~180千克。
2、切塊:為了保證馬鈴薯出苗整齊,必須打破頂端優勢,從薯塊頂芽為中心點縱劈一刀,切成兩塊,然後再分切,每個種薯塊不能少於30克,並保證每塊有1~2個芽眼。切種時為防止病菌從切刀傳染,應備用兩把切薯刀,一把放於高錳酸鉀水溶液中消毒,當遇到病薯時及時去除,然後再換經消毒的切薯刀,或將刀在火苗上燒烤20~30秒後繼續使用。這樣做的目的是可以有效地防止環腐病、黑脛病等透過切刀傳染的病害。切好的薯塊用草木灰拌種,草木灰既有種肥作用,又有防病作用。
3、催大芽:地膜覆蓋栽培可以直接播種,也可以先催大芽再播種。催大芽可以有效地防止由於土壤溼度過大造成的爛薯現象,增加出苗率,時間可從12月到1月份。馬鈴薯催芽可以在室內、溫床、塑膠大棚、小拱棚等比較溫暖的地方進行。
在室內催芽可用2~3層磚砌成一個長方形的池子,如在室外就挖一個20釐米深的坑,然後放2釐米厚溼潤的綿砂土,將切好的薯塊擺放1層,再鋪放2~3釐米厚的溼潤的綿砂土,反覆擺放4~5層後,將上部用草蓋住,20天左右馬鈴薯芽可達1~3釐米,這時將莖塊扒出,平放在室內能見光的地方,2天后幼芽變成濃綠色則可播種。注意在催芽時應經常翻動薯塊,發現爛薯應馬上清除。
三、適時栽種:
1、栽種密度:一般馬鈴薯每667㎡種植5000株左右。用1米寬的地膜種2行,2米寬地膜種4~5行。大小行種植時,大行距60釐米,小行距40釐米,株距20~25釐米,最好開溝播種,種芽向上栽種薯塊。
2、種肥: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再用50千克的硫酸鉀型複合肥做種肥,也可用20千克磷酸二胺、20~30千克碳銨再加20~25千克硫酸鉀做種肥。
3、栽種:將肥料施於播穴或播溝內,注意肥料儘量減少與種薯接觸,蓋土厚度控制在8~10釐米,然後覆蓋地膜。蓋膜時要讓地膜平貼畦面,膜邊壓緊蓋實,防止風吹揭膜,以利增溫。為節省地膜成本,規格以2000毫米×0.006毫米或1000毫米×0.006毫米為宜。
4、噴施除草劑:選用48%氟樂靈,畝用量150-200毫升,或72%都爾,畝用量120-130毫升,加水50-60公斤稀釋,將70-80%藥液均勻噴施在床表面和側面上。剩餘20-30%藥液待覆膜壓實後,再噴施在覆膜後的床溝內,然後在土壤溼潤的情況下馬上覆蓋地膜,可提高效果。
四、田間管理:
1、適時放苗:3月5日前後,當馬鈴薯出苗在3釐米以上時,要及時在破土處的地膜上劃一個4~5釐米的口子,使馬鈴薯苗露出地膜,並同時在地膜破口處放少許細土壤蓋住地膜的破口,以防地膜內過高溫度的氣流灼傷馬鈴薯幼苗。
2、查苗補苗:在缺苗處及時補苗,可在臨近多株苗的穴中選擇 生長健壯的植株,帶根掰下,在缺苗處坐水補栽。
3、追肥:在施足基肥和種肥的情況下,生育期間一般不再追肥。如果基肥不足,可在幼苗期追施速效氮肥,結合灌水每畝施腐熟糞肥、硫酸銨,發棵期每畝施草木灰、 糞肥,促進結薯,結薯期再施一次草木灰、過磷酸鈣等, 或噴一次1%的硫酸銅+硼酸混合液或1%的硫酸鎂+硼酸混合液作根外追肥。
4、灌水:在出苗前結合追肥少量灌水,保持土壤疏鬆透氣,保證土溫適宜和消滅雜草,出苗後注意澆水,保持土壤溼潤,發棵期至結薯期不能缺水,結薯盛期後保持土壤溼潤為宜。如果是足墒覆膜,由於地膜的保水作用,出苗後1個多 月不會缺水,如果播後久旱不雨,有灌水條件的可在寬行間開溝 灌水。
5、去櫱摘蕾:當苗高6~10釐米時,及時去除幼弱分櫱,每穴留 1~3個壯枝。對開花結果的,在現蕾時及時去除花蕾,以減少養分 消耗,改變營養分配,促進薯塊膨大。
6、激素處理:為控制秧苗徒長,促進早熟增產,花期葉面噴施 0.2%矮壯素1~2次,或於初花期葉面噴施15%多效唑可溼性粉劑 溶液。
六、收穫
在4月中下旬的結薯期內,隨時可採收上市。早熟品種在5月5日前後,中晚熟品種在5月底前後,莖葉由綠變黃並逐漸枯萎,馬鈴薯生長完全成熟,這時應及時選擇土壤適當乾爽並且晴天進行收穫。
-
5 # 沿海福哥
無論北方還是南方種植時間都差不多(除大棚外),因區域原因,北方偏冷偏幹,南方溼度稍好,但同樣也冷。我們在馬鈴薯的種植上,先按種植常規把地壟好,馬鈴薯切片沾灰(灰是調過人尿發酵的稻草灰),入種埋土,施土表肥。然後,鋪蓋稻草,這才是我們對馬鈴薯保溼促長提產量的關鍵一步。因為稻草蓋種,晚上可以吸附水份,也可起到保溫作用。稻草腐爛發酵也是一種天然肥料。所以既可保溫保溼也可促長提產。更可以大大減少成本投入。
-
6 # 三農參謀
地膜覆蓋栽培是用聚乙烯塑膠薄膜作為覆蓋物的一種栽培技術。中國20世紀70年代末從日本引進這項技術,先後在全國推廣應用。試驗表明,馬鈴薯地膜覆蓋栽培,可使馬鈴薯增產26.7%~29.5%。
1、地膜覆蓋增產原理1.1提高地溫,增加有效積溫
有效積溫不足是早春馬鈴薯高產的限制因子。覆膜可充分利用冬天和早春的光熱資源,促使表層土壤溫度提高3~5℃,促進馬鈴薯芽的生長,使其早出苗10~15d,增加馬鈴薯生長期內的積溫達到早結薯,達到高產的目的。
1.2保持墒情,穩定土壤水分
覆膜能減少地表水分的蒸發,保持土壤含水量相對穩定,有利於抗旱保墒。覆膜可防止澆水或雨水造成土壤沉重而使土壤保持疏鬆狀態,有利於塊莖的形成和膨大。
1.3改善土壤理化性狀,促進土壤養分轉化
覆膜的土壤孔隙度增大,通氣效果好。覆膜後地溫提高,有利於土壤微生物活動,加快有機質分解,提高養分利用率。
1.4改善土壤理化結構,有利根系生長
進行地膜覆蓋能始終保持土壤表面不板結,膜下土壤孔隙度增大,土壤疏鬆,土壤容重降低,通透性增強,有利於根系生長。
1.5其他作用
地膜覆蓋可以防除雜草,減少草害。
2、馬鈴薯地膜覆蓋栽培技術2.1整地、施肥
選擇土層肥厚,質地疏鬆,前茬種植禾穀類作物的土地,在種植前結合施基肥進行深翻。基肥的用量為:每畝農家肥1500~3000kg,碳酸氫銨50kg,草木灰200kg。
2.2種薯準備
選擇高產的脫毒馬鈴薯,如早大白、東農303、費烏瑞它、尤金及克新6號、克新一號等優良品種。種薯選好後剔除芽眼壞死、臍部腐爛、皮色暗淡等薯塊。一般每畝需備種150~180kg。
2.3切塊
為了保證馬鈴薯出苗整齊,必須打破頂端優勢,方法為從薯塊頂芽為中心點縱劈一刀,切成兩塊然後再分切,每個種薯塊不能少於30g,並保證每塊有1~2個芽眼。切種時為防止病菌從切刀傳染,應備用兩把切薯刀,一把放於高
錳酸鉀水溶液中消毒,當遇到病薯時及時取除然後再換經消毒的切薯刀,也可將刀在火苗上燒烤20~30S然後繼續使用。這樣可以有效地防止環腐病,黑脛病等透過切刀傳染。切好的薯塊用草木灰拌種,既有種肥作用,又有防病作用。
2.4催大芽
地膜覆蓋栽培可以直接播種,也可以先催大芽再播種。催大芽可以有效地防治由於土壤溼度過大造成的爛薯現象,增加出苗率。從每年的12月播種期開始。催芽可以在室內、溫床、塑膠大棚、小拱棚等比較溫暖的地方進行。在室內催芽可用兩三層磚砌成一個長方形的池子,如在室外就挖一個20cm深的坑,然後放2cm厚溼潤的綿砂土,將切好的著塊擺放一層,再鋪放2~3cm厚溼潤的綿砂土,反覆擺放4~5層後,將上部用草蓋住,20d左右馬鈴薯芽可達1~3cm,這時將莖塊扒出,平放在室內能見光的地方,2d後幼芽變成濃綠色則可播種。注意在催芽時經常翻動薯塊,發現爛薯馬上清除。
2.5栽種
保持每畝種植5000株左右。用1m寬的地膜種2行,2m寬地膜種4~5行。大小行種植時,大行距60cm,小行距40cm,株距20~25cm,最好開溝播種,種芽向上栽種薯塊。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再用15-15-15的硫酸鉀型複合肥50kg做種肥,也可用磷酸二銨20kg、碳銨20~30kg再加硫酸鉀20~25kg做種肥,施於播穴或播溝內。注意儘量減少肥料與種薯接觸。蓋土厚度控制8~10cm,然後覆蓋地膜。蓋時膜要讓地膜平貼畦面,膜邊壓緊蓋實,防止風吹揭膜,以利增溫。如用除草劑時需要注意栽種好一行噴施一行乙草銨除草劑,然後在土壤溼潤的情況下覆蓋地膜可提高效果。為節省地膜成本以2000×0.006mm或1000×0.006mm規格為宜。
2.6適時放苗
在3月5日前後,當馬鈴薯苗破土出苗在3cm以上時,要及時在破土處的地膜上劃一個4~5cm的口子,使馬鈴薯苗露出地膜,並同時在地膜破口處放少許細土壤蓋住地膜的破口,以防地膜內過高溫度的氣流灼傷馬鈴薯幼苗。
2.7馬鈴薯病害預防
早熟馬鈴薯易感晚疫病,在3月下旬如遇連陰雨,應及時進行馬鈴薯病害預防,這個時期如天氣晴朗,則必須在4月5日時進行一次防治,這樣晚疫病就很少會發生。常用防治藥劑有:甲霜靈錳鋅、瑞毒黴、代森錳鋅、百菌清、硫酸銅。防治時任選1種藥劑,如需第2次防治時可再另換1種噴施。
2.8收穫
在4月中、下旬的結薯期內,可早採收上市。在漢中平川地區,早熟品種在5月5日前後,中晚熟品種在5月底前後,莖葉由綠變黃並逐漸枯萎,馬鈴薯生長完全成熟,這時應及時選擇晴天進行採收。
3、早熟馬鈴薯雙膜拱棚栽培技術3.1選用品種
選用生長期在60~65d的特早熟品種,可選用早大白、東農303、費烏瑞它、魯引1號、津引8號等。
3.2種薯處理及播種期
每畝需備種150~180kg。種薯切塊、種薯催芽和地膜馬鈴薯栽培中的方法相同。催芽時間一般在播前的15~20d。漢中市一般在12月上中旬較為適宜。這樣馬鈴薯出苗一般在次年的2月上中旬,能有效避開元月中下旬的低溫。
3.3整地
整地施肥選擇疏鬆肥沃、地勢較高、灌排方便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塊。每畝用農家肥1500~3000kg,碳酸氫銨50kg,草木灰200kg,結合施基肥翻耕備用。
3.4播種
3.4.1播種密度實行雙行起壟種植,以南北走向為好,這樣受光均勻,地溫一致,出苗整齊。壟距80cm,每壟種2行。株距20~25cm,播種密度為每5000~6000株/畝。漢中一般在12月中旬前後播種,播種後扣棚。
3.4.2底肥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再用15-15-15的硫酸鉀型複合肥50kg做種肥,也可用磷酸二銨20kg、碳銨20~30kg再加硫酸鉀20~25kg做種肥,施於播穴或播溝內。注意肥儘量減少料與種薯接觸。
3.4.3覆蓋地膜蓋時膜要讓地膜平貼畦面,膜邊壓緊蓋實,以利增溫。並在蓋時膜前噴施乙草銨除草劑,然後在土壤溼潤的情況下馬上覆蓋地膜。地膜以1000×0.006mm或2000×0.006mm規格為宜。蓋土厚度控制在8~10cm,起壟高度15cm。為防止匍匐莖過度伸長,結薯延遲,可在出苗後的3月初,夜間棚溫達12℃左右時撤掉地膜。
3.5建棚與扣棚
3.5.1建棚用長2.5~3.0m、直徑1.5cm的竹竿兩根搭梢對接,搭成高90cm、寬3.0~3.2m的小拱棚,選用寬4m的農膜覆蓋。也可根據材料建成6m和8m寬的中棚。
3.5.2扣棚播種後應及時扣棚,用土將農膜四邊壓緊壓實,儘量作到棚面平整。棚兩邊每隔1.5m打1個小木樁,用14號鐵絲或塑膠壓膜線栓住兩邊小木樁壓緊塑膠薄膜,以達到防風固棚的目的。
3.6精細管理
3.6.1溫度生長期保持白天16~20℃,夜間12~15℃。生育前期可在中午開小口排除有害氣體。3月中下旬,當氣溫達到20℃,每天上午9時開始開啟棚膜通風,下午3點左右閉風。進入4月上中旬,當外界氣溫白天在20℃以上,夜間在12℃以上時,進行晝夜全揭膜通風。放風時注意順風開口,放風口應由小到大,防止大風口冷風閃苗。另外,放風部位溫度低影響生長,應經常調換放風部位。有霜凍時應蓋膜防霜,視天氣狀況及時撤棚。
3.6.2光照生育期間應經常用竹竿振盪棚膜,使膜上水滴落地,增加膜的透光性。
3.6.3肥水管理
因拱棚內不便追肥,應在播種前一次施足基肥,在拆棚後噴2次0.2%的磷酸二氫鉀。薯塊膨大期要保持土壤溼潤,澆水不要浸過壟頂,保持土壤通氣性,促進薯塊膨大。生育後期不能過於乾旱,否則澆水後易形成炸裂薯,降低商品品質。
3.7適時收穫
4月中下旬馬鈴薯進入商品成熟期時即可收穫,也可根據市場行情及早上市。
-
7 # 大強小食
馬鈴薯,俗稱土豆,又稱山藥蛋、洋芋、山芋。是一年生草本植物,主要食用塊莖,是全球四大重要糧食作物之一,根莖含大量澱粉,額可以提供身體所需的充足熱量。在歐美國家土豆早就成為第二主要糧食作物。世界範圍內,中國是土豆總產量最多的國家。
用地膜覆蓋來栽培馬鈴薯有什麼作用呢?能實現更高產更優質?地膜栽培後又怎麼進行管理和操作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
地膜栽培的好處馬鈴薯的成熟可以分為5個階段,休眠、播種、出苗、生長、開花。其中休眠是成熟的土豆在土地中進行休眠,也就是越冬,囤積營養,溫度升高之後才會依靠塊莖中自身的營養進行出苗來完成生長。地膜的功效就是加速休眠的過程,使土豆更好更快的進入播種和出苗的狀態。這樣可以更快的使土豆生長成熟,更早的打入市場。
土豆是載種在露天的土壤中,依靠天氣的變暖感受到溫度的提高後,土壤會自動機會土豆,促進土豆的生長。蓋上地膜之後可以充分的改善土壤的環境,減少凍土,有效的提高土壤本身的溫度,刺激土壤中的肥力再生。
地膜不僅可以保溫,同時也可以起到保溼抗旱的作用,土豆一般會種植的砂質土壤中,砂質土壤的唯一缺點就是保溼差,土壤溼度無法長時間保持,一旦遇到烈日當空,天氣乾旱,砂質土壤中的水分會很快流失,限制馬鈴薯的生長。蓋上地膜之後,完美的解決了這個問題,不僅減少了水分的蒸發,還可以將蒸發的水分再次利用到土地當中,及時在非常乾旱的天氣,馬鈴薯依然可以很好的生長。
馬鈴薯土地蓋上地膜之後還可以減少災害,在幼苗的時候可以很好的保護幼苗不收到風吹雨打,同時也可以減少家畜和動物的踐踏。
用地膜來進行馬鈴薯的種植是相當科學的,地膜可以很好的改善種植馬鈴薯中明顯的弊端,同時利用地膜來種植馬鈴薯的時候也要注意田間管理才可以。
出苗前
由於地膜的原因,出苗前就不需要再次進行澆水施肥了,主要是增加Sunny的照射,還有防止大風大雨大雪將地膜破壞。
出苗時
馬鈴薯出苗後要及時進行破膜,促進馬鈴薯秧苗的生長。減少澆水,這個時候秧苗需水量不是很多,不旱的話就不需要澆水,秧苗長到一定階段的時候要儘量將地膜開口處擴大,不要影響秧苗的正常生長。
發棵期
馬鈴薯齊苗後,要及時搭好架子促進生長,缺肥缺水要進行及時補給。如遇到長期下雨的情況,可以將地膜撤掉。
-
8 # 姜姜790212
馬鈴薯又名山藥蛋、洋芋、洋地蛋、土豆等,與小麥、稻穀、玉米、高粱並稱為世界五大作物。馬鈴薯塊莖含有大量的澱粉,能為人體提供豐富的熱量,且富含蛋白質、氨基酸及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尤其是其維生素含量是所有糧食作物中最全的。由於馬鈴薯高產穩產、適應性廣、營養成分全和產業鏈長而受全世界的高度重視,馬鈴薯的種薯及各種加工產品已成為全球經濟貿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中國是世界馬鈴薯總產最多的國家。
地膜覆蓋栽培的作用覆蓋地膜具有增溫保溫的作用,減少水分蒸發,提高土壤含水量,提高地溫,把土壤深層的水提到地表,起到抗旱保墒作用,地膜覆蓋比露地土壤含水量可相應高3%~6%,可提早出苗10-15天,也可延長生育期,提高馬鈴薯產量。早出苗自然早收穫早上市,滿足市場的淡季需求。
地膜覆蓋栽培種薯,可有效降低種薯退化速度,提高種薯特性;栽培商品薯可改善塊莖外觀形狀,薯皮光滑、薯形整齊,大薯率高,顯著提高馬鈴薯的產量。
地膜覆蓋改善土壤物理形狀和抑制雜草病蟲害,免去了風、雨對土壤的侵蝕和中耕等人為的踐踏,使土壤中水、肥、氣、熱等狀況得到改善,加強了土壤生物活性和微生物活性,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狀,加速有機質分解,並能抑制雜草和減輕病蟲害的發生和危害,減少病毒侵染的機會,為馬鈴薯生長髮育創造良好環境。
馬鈴薯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品種選擇
選擇高產、抗病、商品性好、耐貯運的早代脫毒種薯做種薯。外銷的鮮食品種要薯形外觀好,芽眼淺、薯皮光滑。
選地及整地
馬鈴薯適應性強,在生長過程中根系耗氧量遠高於其他作物(塊莖形成耗氧量是普通作物的5~100倍),塊莖膨大期要求土壤疏鬆、透氣,土壤酸鹼要求不嚴格,pH5.0~8.0範圍。因此,宜選用地形高、土壤疏鬆、土層深厚 、排水灌溉方便的砂土或壤土。中國大部分地區都可以種植。
種薯處理
選無病、表皮光滑而嫩薄、薯形正、芽眼明顯而且具有該品種特徵的薯塊做種薯,於播前15 ~ 20天出窖,置於溫度13 ~ 15℃散射光下,平鋪2 ~ 3層,每隔2 ~ 3天翻動一次,使種薯均勻見光,催壯芽。當芽長至0.5 ~ 1 cm(機械播種0.5 cm,人工點播1 cm)左右時即可切塊。切塊種薯一般每個切塊重量不應低於20克,其上應有1~2個芽眼,種薯切塊時,為防止環腐病和青枯病等病菌借切刀傳染,切刀應嚴格消毒,可用兩把刀邊切邊將刀輪流在沸水中煮5分鐘消毒,或用75%的酒精消毒。種薯切好後要放在陰涼通風處晾乾水汽後再播種。為促進早發芽,切口應靠近芽眼,切口還可沾抹一些草木灰。
整地施肥
早收後立即收穫,早春淺耕,不應做大土、秸稈、茬、上下固體。馬鈴薯對氮、磷、鉀的吸收比為2.5:1:4.5。鉀的吸收量最大,鉀的供應主要依賴於有機肥。25公斤磷酸二銨、20公斤尿素、15公斤硫酸鉀、1-1.5公斤硫酸鋅或50公斤碳酸銨、50公斤過磷酸鈣和25公斤硫酸鉀。
播種
一般在3月中旬播種3~5℃,然後覆蓋地膜,在地膜周圍填土,每隔2~3m壓力,以防止風吹壞膜,影響保溫效果。
及時引苗
大部分苗藉助碎土重力自動頂破微膜長出幼苗。 培土不足,當苗頂膜時,用小刀劃破膜引苗,注意不能損傷幼苗。 如種薯出苗數量較多時,選擇最壯的1~2 株苗保留,及時剪除多餘弱小苗。
肥水管理
馬鈴薯是對水敏感作物, 根據田間土壤墒情及時控水,要掌握前期溼潤,中期多水,後期少水的原則。 播種後 4~7 天灌水以溼潤土壤。 苗期應根據實際情況適量澆灌水,當土壤表面反白時,應灌半溝水並保持數小時,待土壤溼潤後及時排幹。 現蕾至開花期馬鈴薯需水高峰期,應保持水分充足,收穫前 20 天排幹積水,嚴防積水造成爛薯。 南方冬季、春季雨水過多,要及時開溝排水。馬鈴薯的生長主要表現為地上莖葉和地下塊莖的同時生長。為了達到高產的目的,必須按照氮控、補鉀、補磷的原則控制和提高產量。苗期後及時除草,根據追肥生長情況。芽期施用磷酸二氫鉀或微肥1-2次,補充磷肥、鉀肥和微量元素。當芽形成、花序脫落時,應及時去除,以減少養分消耗,改變養分分佈,促進塊莖膨大。並及時與草、草的栽培相結合。
病蟲防治
馬鈴薯病蟲害主要包括晚疫病、蠐螬、蟋蟀、小老虎、28星瓢蟲等。用58%甲霜靈錳鋅可溼性粉劑在發病初期噴施2-3次枯梢病。600次。用3%甲基磷酸鹽顆粒(每畝2~3kg)配製了蟋蟀、蠐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蟲,按1:10的比例在土壤表面均勻分佈有毒土壤。二十八星瓢蟲幼蟲期噴施4.5%氯氰菊酯15毫升,每畝30~40kg水噴灑。
-
9 # 努力就好
馬鈴薯既可作為蔬菜栽培,又可以作為糧食作物種植。隨著農村種植結構的調整,馬鈴薯得到了大面積的推廣和應用,種植面積和種植規模越來越大,種植模式也根據生產和地區需要日漸呈現出多樣化。目前,馬鈴薯主要的栽培模式有露地栽培,地膜覆蓋栽培,多層覆蓋栽培,間作套種栽培和免耕栽培等。
地膜覆蓋栽培馬鈴薯,是發展較早的保護地栽培模式,在北方一季馬鈴薯作區和中原二季馬鈴薯作區春季栽培中被廣泛採用,起到了增產增收的作用。馬鈴薯地膜覆蓋栽培,我就重點說一下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地膜覆蓋栽培馬鈴薯,可以促進植株成齡,使抗性植株儘快形成,減少病毒侵染的機會,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從而可以提高種薯生產的質量。早種早收還能避過或減輕生長後期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及早進行下一茬作物的播種。因此,地膜覆蓋栽培馬鈴薯確實是一項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
地膜覆蓋栽培馬鈴薯作為鮮薯生產,可以顯著提高馬鈴薯的產量性狀,產量高,大薯率增加,而且馬鈴薯的外觀品質比較好,外皮光滑,個頭也比較均勻整齊。當地膜覆蓋栽培馬鈴薯作為種薯生產時,可以有效地降低種薯退化的速度,從而提高馬鈴薯種薯的種性。
二,為什麼地膜覆蓋馬鈴薯會增產呢地膜覆蓋栽培馬鈴薯能增產的主要原因是:
1,提高地溫,改善耕作層土壤環境
地膜覆蓋能充分利用太陽能,使光熱貯藏於土壤中以提高地溫。覆蓋地膜能使地表溫度升高,此作用能滿足種薯萌發和根系生長對溫度的要求,並能促進植株營養器官的快速生長,延長生育期,利於結薯。
對於寒冷地區種植馬鈴薯,提高地溫,改善熱量條件,促進正常成熟和提高產量具有顯著的效果。
2,減少水分蒸發,提高土壤含水量
地膜覆蓋減少了土壤水分的蒸發,提高地溫,又能把土壤深層的水分提到地表,起到抗旱保墒的作用。
3,改善土壤物理性狀和抑制雜草病蟲害
由於地膜覆蓋免去了風,雨對土壤的侵蝕和中耕等人為的踩踏,使土壤水,肥,氣,熱等狀況得到改善,加強了土壤生物活性和微生物活性,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狀,加速了有機質的分解,並能抑制雜草和減輕病蟲害的發生和危害,從而為馬鈴薯生長髮育創造良好的條件。
三,地膜覆蓋栽培馬鈴薯容易出現的問題地膜覆蓋栽培馬鈴薯要想獲得高產和優質,必須要在栽培管理上下功夫,尤其是在出苗期和後期管理中尤為重要。無論哪一個時期的栽培管理跟不上,將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在出苗期如果溫度管理不當,會出現凍苗或燙苗的現象,後期管理過程中由於水分,溫度,肥料等管理不當,會出現底墒不足,草荒,瘋長,早衰等問題,這些成為栽培管理中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1,防止底墒不足的問題
馬鈴薯是需水作物,尤其是在出苗期和現蕾開花期,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充足非常重要。地膜覆蓋栽培馬鈴薯覆蓋地膜後,尤其是當地膜覆蓋過深時,澆水和雨水不易滲進壟溝上層供種薯出苗利用,播種時如果底墒不足,加上膜下溫度高,種芽很容易被燙傷,嚴重影響出苗率。
在山區栽培馬鈴薯,由於木有灌溉條件,地膜覆蓋更應注意播種時土壤要有充足的水分,以防出現底墒不足的問題。冬季少雨乾旱的地區,冬耕後要及時耙地,提高土壤的保墒能力。播種時如果土壤乾旱,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造墒播種,沒有條件的地方需要在降雨後搶墒播種。
造墒播種可以在播種前4–5天大水漫灌地塊,水滲下後深耕土地,耕地時深淺要一致,隨耕隨耙平,以增強土壤的保墒能力。
地膜覆蓋不宜太深,保證土壤水分不足時能夠透過澆水或降雨得到解決,從而使馬鈴薯出苗時有充足的水分,能夠出齊苗,出壯苗,同時充足的水分和疏鬆的土壤有利於根系順利伸展,塊莖的膨大不受限制,塊莖形狀好,薯皮光滑,品質和產量提高。
2,防止早衰問題
地膜覆蓋栽培馬鈴薯,其生長迅速,枝葉繁茂,前期產量顯著增加,這樣就很容易造成前期消耗的肥料多,中後期養分不足,使植株產生早衰的現象。因此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應根據植株的生長狀況,在馬鈴薯生長過程中適當追肥。
地膜覆蓋栽培馬鈴薯,追肥一般是2次,且要早追。第一次是在出苗後進行,畝追大量元素水溶肥20–25公斤左右。在第二次追肥是在開花初期,根據植株生長情況和底肥的施入量而決定追肥的種類和數量,既可防止後期徒長,又可防止早衰,一般畝追施尿素10–15公斤。馬鈴薯中後期植株已經封壟,根系的吸收能力也在逐漸衰退,不便進行土壤追肥,但可採用葉面噴肥的方法,可結合防病同時進行。如磷酸二氫鉀,0.1–0.5%的尿素溶液等,以補充植株後期生長所需要的營養。
3,控制草荒的問題
地膜覆蓋栽培馬鈴薯,出苗後很難進行中耕除草。如果田間雜草過多,土壤中大量的營養和水分就會被雜草消耗,嚴重時還會頂起地膜,頂破地膜,影響馬鈴薯的正常生長。因此,在地膜覆蓋時就要充分發揮地膜除草的作用,覆膜前耬平耬細壟上的土壤,不能有大的土塊,不能有作物或雜草秸稈,以防掛破地膜。覆膜時將地膜拉緊,貼緊土面,能抑制闊葉雜草的生長。
播種時選用短壯芽薯塊適時播種,儘量縮短種薯的出苗時間,苗搶先出土生長勢強,能抑制雜草的生長。在雜草種類多,雜草旺盛的地塊,可以選擇使用化學除草劑。除草劑要在地膜覆蓋前噴施,要均勻噴灑,使除草劑能夠在壟面上形成一層藥膜,噴施後最好不要翻動壟面,以免降低除草劑的效果。
如果在播種前,地面已有雜草發生,可以在封閉性除草劑中加入適量的敵草快,草甘膦等滅生性除草劑,可封閉加除草,一舉兩得。
黑色地膜透光性差,而且吸收的光熱高,要比透明地膜的增溫能力高,所以對雜草的抑制作用更強,可更好地抑制雜草的生長,防止病害的發生。
4,出苗後的破膜問題
地膜覆蓋馬鈴薯出苗後,要及時進行破膜放苗。晴天地膜下的溫度非常高,馬鈴薯出苗後如果不及時破膜放苗,幼苗會被高溫燙傷傷或燙亡,嚴重影響田間植株整齊度和後期的生長,尤其是噴施除草劑的地塊更應該注意。
馬鈴薯的破膜放苗一般是在晴天的上午進行,每天進行一次破膜放苗,以免有露苗現象的發生,如遇寒流或陰雨天氣,可在寒流過去或雨後進行破膜放苗。破膜時不宜將地膜開口過大,以免影響地膜的保溫增溫效果,破膜後可用土將幼苗周圍的地膜壓實,破膜時動作要輕要細,以免傷及到幼苗。
5,防止凍苗的問題
低溫冷害對馬鈴薯的幼苗,成株等都會造成影響,早春氣候不穩定,常會出現氣候異常現象,馬鈴薯幼苗很容易遭受凍害,對產量的影響很大。為了防止地膜覆蓋馬鈴薯遭受凍害,要注意適時播種,不宜太早,應把握在露地播種高峰期播種,避過早春晚霜凍害。
馬鈴薯出苗後破膜放苗時要用細土封口,同時可蓋住幼苗,能起到防凍的作用。如果遇到劇烈降溫,苗上可以覆蓋稻草,麥秸等加以保護,溫度恢復正常後再去掉。
6,防止徒長的問題
馬鈴薯徒長的現象多發生於生長後期的豐產地塊,並且是因為氮肥用量過多造成的。地膜覆蓋栽培馬鈴薯,由於底肥充足,水分,土壤條件適宜,植株生長旺盛,加上地膜覆蓋栽培馬鈴薯大多是間作套種,與其他作物共生時,生長的中後期由於吸收了過量的氮肥,很容易造成地上部莖葉生長的旺盛,從而會影響到地下薯塊的正常形成和膨大,導致結的薯塊過多,但是個頭卻很小,質量下降。
控制馬鈴薯徒長的辦法有,一是透過栽培措施控制徒長,二是透過葉面噴施抑制劑的方法來控制徒長。栽培措施主要包括合理施肥,控制澆水和深中耕。合理施肥主要是化肥和有機肥配合使用,適當減少氮肥的用量,增加磷鉀肥的用量,適時適量地澆水,否則缺水會造成減產,而深中耕在馬鈴薯莖葉封壟後就很難再進行了。而馬鈴薯葉面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既不會造成減產,還可以調節植物的生理機能,效果很好。用多效唑,矮壯素,烯效唑等生長抑制劑,在馬鈴薯的盛花期,選擇晴天露水乾後均勻噴施於馬鈴薯的莖葉之上,能明顯地抑制其徒長瘋長現象,促進光合產物向薯塊中轉移,減少馬鈴薯小薯塊的產生,能夠較大幅度地提高產量和增加大中薯率。
7,解決培土難的問題
馬鈴薯的田間管理以中耕培土為重點,由於培土後可以疏鬆土壤,增加馬鈴薯的結薯部位和結薯深度,因此可以使馬鈴薯的產量,大薯率,薯皮光滑度,綠薯率等品質得到極大幅度的提高。
地膜覆蓋栽培的馬鈴薯,由於壟上覆蓋著一層地膜,很難進行培土,增加播種深度和及時揭掉地膜進行培土,是解決地膜覆蓋馬鈴薯培土難的主要措施。在播種時適當增加馬鈴薯的播種深度,在後期的栽培管理中可以不進行培土,省工省時,是目前普遍推廣的一種措施。揭膜後培土一般是在苗高10釐米左右時進行,揭膜後進行第一次中耕培土,以除草和疏鬆土壤為主,同時小培土,馬鈴薯整個生長髮育期間,一般要進行1–2次的培土,最後一次培土要在封壟前完成,培土時應注意不要損傷馬鈴薯正常生長的葉片。
四,馬鈴薯地膜覆蓋的方式馬鈴薯地膜覆蓋的方式一般有兩種。
1,先覆膜後播種
先覆膜後播種的方法是,先起壟,鋪上地膜,經過幾天的Sunny照射,待壟內溫度逐漸升高後播種。播種時用小鏟或打孔工具按照株距在壟上破膜打孔後播種,孔不要太大,深淺力度要一致,深度一般是8–10釐米。播種後蓋上溼土,並將膜孔用土壓實。
此法的優點是,在馬鈴薯播種前進行地膜覆蓋,可以提早提高地溫,保持土壤水分,使得馬鈴薯早出苗,而且不易烤苗。
此法的缺點是,由於覆蓋地膜後需要打孔進行播種,播種深度一般較淺,達不到播種的標準深度,並且播種的深淺很難達到一致,從而導致出苗不整齊。而且播種不容易實現機械化,費工費時,投入較大。
2,先播種後鋪膜
先播種後鋪膜的方法是,按照常規的方式先播種,然後再鋪地膜。鋪地膜時膜要緊貼壟面,拉緊拉實,壟的兩邊用土壓實踩實,壟面上隔三差五地壓土,防止被風掀起。出苗時要及時破膜放苗,以防將苗燙傷。
此法的優點是,可以靈活掌握播種的深度,達到深淺一致,使得馬鈴薯出苗整齊,深度較深,可以減少後期培土難的問題。與先覆膜後播種法相比較,此法操作方便,可以進行機械化作業,適合馬鈴薯的大面積種植。
此法的缺點是,先播種後覆膜要比播種前覆膜出苗慢一些。
總之,現如今的馬鈴薯栽培,幾乎都是採用地膜覆蓋栽培的方法。在生產過程中,只要確定好播種時間,做好防凍,防燙,水肥管理及病蟲害和控旺等工作,產量一般都會不錯,大薯率很高,效益也還可以。 -
10 # 鄉辣梅子馬鈴薯用地膜覆蓋栽培有哪些好處
1】、提高土壤溫度:馬鈴薯的根系到了一定的溫度它才能發展更快,因此馬鈴薯種植後覆蓋地膜可以有效的增加它的地表溫度,土壤的溫度上升了它的根系就能生長更快,還能給馬鈴薯起到保溫的效果。如果種植地的地表溫度偏低,那麼該方式對它來說就特別受用。
2】、降低雜草產生:覆蓋地膜的馬鈴薯地塊產生的雜草要比沒覆蓋地膜地塊少得很多,有些雜草在高溫下是不能生長的,因此雜草也相對比較少。雜草少了不僅可以使馬鈴薯的長勢更佳,同時還能減少除草的成本。
3】、降低水分蒸發、增強抗旱能力:馬鈴薯種植地的土壤一般是沙質土壤,而沙質土壤的保水效能不是很好,所以種植馬鈴薯後要經常澆水,尤其是碰到乾旱天氣就更需要水分的施入。因此很多人會選擇用地膜覆蓋,地膜覆蓋後可以降低土壤表面水分的蒸發,給土壤起到一個很好的保水效果,在其生長過程中也不用經常澆水。
4】、減少其他因素的危害:如果馬鈴薯種植地跟房子捱得很近的話,那麼就要提防家禽把馬鈴薯的葉子吃掉,因此給其蓋地膜可以有效的保護它的葉子不被吃掉。其次還能避免一些自然災害,比如狂風、暴雨等,當遇到這些災害地膜可以很好的把馬鈴薯護在裡面。
馬鈴薯用地膜覆蓋的方式有哪些1】、先種後鋪:這種方法是人們常用的方法之一,先把馬鈴薯種下去然後在鋪地膜,但這個方法只適合比較小的馬鈴薯植株,如果馬鈴薯植株過大那麼再鋪地膜的話會頂住,這樣頂上的葉子會被Sunny灼傷。後期當馬鈴薯植株長大後要及時把地膜挖一個孔,再把馬鈴薯植株顯露在地膜表面。
2】、先鋪後種:該方法有點像梅子當地種植菸草,梅子當地種植菸草也是先鋪地膜後種植菸草。主要方法是先把種植地起個壟,然後在蓋上地膜,在蓋地膜前還可以給其噴除草劑。當馬鈴薯苗可以移栽時就用工具在地膜上打個孔,打孔的時候深度要一致,不能太深,移栽馬鈴薯後表面用溼土覆蓋並澆上水即可。
馬鈴薯如何栽培管理1】、選擇適宜的種植地:種植馬鈴薯首先要了解清除它的特性,適宜它生長的土質是沙質土壤,同時前茬種植物最好是沒有種過茄科植物的地塊,比如可以選擇前茬是豆子或是小麥等植物的地塊。其次排水設施要良好,在種植前為了防止日後出現病害可以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或者把土壤深翻後暴曬。
2】、施入適量的有機肥:在翻地的過程中還可以施入適量有機肥或是農家肥,但是選用農家肥時一定要選擇腐爛的農家肥,如果使用未腐爛的農家肥,它後期會產生大量的熱量,該熱量對植物的根系生長影響非常大,比如會出現燒苗現象等,所以使用農家肥要特別注意這一點。
3】、選擇適宜的種子:不管種植什麼農作物都應選擇合適的種子,這樣產量和質量才能有所提高。因此種植馬鈴薯也是一樣的,首先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溫度來選擇什麼品種的馬鈴薯,然後選擇馬鈴薯時表面要光滑,不能有瑕疵,畸形的馬鈴薯不能選擇。
4】、馬鈴薯催芽:在馬鈴薯播種的前十天左右,可以把馬鈴薯种放在溫暖的場所進行發芽,溫度要控制在18攝氏度左右。當馬鈴薯出芽後還可以再挑選一遍,比如把出芽不好的,或是出現腐爛的馬鈴薯去除。
5】、馬鈴薯種切塊種植:當馬鈴薯發芽後再進行切割,在切割的過程中要控制其重量,同時每個切割體都必須具有芽,有芽後期它的存活率才高些。在切割馬鈴薯時切割處的傷口要用草木灰或是石灰粉裹一遍,避免切口感染造成腐爛現象,這樣還能促進傷口的癒合。馬鈴薯切割的時間一般在播種前的兩到三天,不能太晚,如太晚切割造成腐爛的機率更大。
6】、合理的密植:馬鈴薯在移栽時密度要合理,比如要考慮到其光照和通風等,適當的密植可以增加馬鈴薯之間的光照,其光照增強了它的光合作用就會增大,那麼植株的長勢就更加優良,其日後的產量和質量都有可能提高。如果馬鈴薯是早熟品種種植密度可以稍微密集一些,晚熟品種種植密度要疏一些。
7】、除草管理:馬鈴薯種植後避免不了一些雜草的產生,雜草產生後不僅會爭奪營養,同時還會影響到其光合作用的吸收,因此當種植地出現雜草要及時去除。如馬鈴薯種得不多的話可以採用人工除草,如種植地過多可以採用除草劑進行除草。此外在除草的過程中還可以結合肥料一起使用,除草後肥料可以被植株更好的吸收。
8】、水分管理:馬鈴薯相對來說是一種比較耐旱的植物,如果不是特別乾旱的情況下不用澆太多的水。但馬鈴薯處於長葉期時這個階段就要多澆一些水,該階段需水比較多。在澆水的過程中還可以加入一些肥料,比如尿素等。但馬鈴薯在採摘前半個月就要停止澆水,如這個階段階段澆水過多日後的儲存就會受到影響。
9】、追肥管理:當馬鈴薯出苗差不多後可以施入少量的氮肥,氮肥可以促進其根系的生長,同時還能使幹物質得到有效的儲存。馬鈴薯第二次追肥可以選擇在它的花蕾期,這個階段的施肥主要施鉀肥,當然也可以結合氮肥、磷肥等一起使用。此外在馬鈴薯生長後期還可以施入適量的葉面肥,葉面肥有增強其光合作用效果。
10】、採摘:當馬鈴薯植株中部和下半部分的葉子出現枯黃時,則馬鈴薯就可以進行採收了。如果是馬鈴薯屬於晚熟品種,而它的莖還沒有出現凍害,那麼採收的時間可以適當的延遲一些。馬鈴薯採摘時要避開雨天或是陰天,避免採摘的馬鈴薯日後不好儲存,採摘完畢後要把馬鈴薯進行晾乾,把完好的和有缺陷的分開儲存。
馬鈴薯種植常見的病害有哪些、如何防治1】、黑莖病
發病特徵:馬鈴薯黑莖病屬於一種細菌性病害,它主要產生在馬鈴薯的莖葉上,也會出現在它的薯塊上。感染到這種病害的植株它的節點會出現縮短,葉子也會慢慢的往上卷,莖部會隨著病害的擴大而發黑,最後馬鈴薯就會枯萎。如果是馬鈴薯苗感染到該病害,會出現不出芽和腐爛現象。
防治措施:首先選擇抗病性高的馬鈴薯品種,同時在播種前要先拌種以及曬種,拌種可以用草木灰來代替,經濟又實惠。其中還應避免輪作,出現該病害還可以用藥物來防治,比如可以用0.1硫酸銅溶液或氫氧化銅溶液進行噴灑,在噴灑時要注意用量。
2】、晚疫病
發病特徵:馬鈴薯晚疫病屬於真菌性病害,主要產生的月份是在七、八月份,這個季節也是雨水比較多的季節。感染到該病害它的葉子會出現斑點,顏色呈褐色,同時斑點的周圍還有很多的暈圈,暈圈會隨著溼度的增大而增大,嚴重的情況下它的莖和柄都會受到影響。
防治措施:馬鈴薯在播種前可以用藥物雲可溼性粉劑或百思特可溼性粉劑進行浸泡,時間大概為一刻鐘,時間到後在晾乾。為了防治該病害的產生,在生長的過程中要控制氮肥的使用,當然也可以用藥物來防治,比如噴灑72%的百思特可溼性粉劑或是雲生等。
3】、環腐病
發病特徵:馬鈴薯環腐病在其生長過程中出現的機率為35%左右,影響也是比較大的。它一般出現在馬鈴薯的花期,大多從它的根部開始然後慢慢的往上發生。該病害產生的初期它的葉子會從綠色變成黃色,接著植株慢慢的出現枯萎。
防治措施:選擇馬鈴薯品種時要選擇抗病性高的種子,如果播種沒有其他要求的話可以選擇不切塊種植,這樣可以避免切塊處感染到病害而出現腐爛。當要切塊種植時在使用刀具時要先給其消毒,後在切割處抹上生石灰或是草木灰,避免切塊處出現腐爛。
4】、病毒病
發病特徵:馬鈴薯病毒病有好幾種,一個是卷葉型的,一個是壞死型的,一個是花葉型的,出現這些病害它葉子的顏色是不均勻的,同時葉子會慢慢的變小,有些葉子的莖杆還會出現斑點,嚴重的情況下整個葉子出現萎縮。
防治措施:病毒病主要是一些蚜蟲造成的,所以要想防治首先要抑制蚜蟲的出現。當然也可以用藥物來防治,比如用40%克毒寶可溶性粉劑藥物進行防治,或是用7.5%克毒靈水劑進行防治,在使用藥物時用量要控制好,避免過多出現藥害。
5】、地老虎、螻蛄等
發病特徵:地老虎經常會出現在馬鈴薯種植中,它在幼蟲期對馬鈴薯的影響比較大,比如會侵食它的根部,侵食後導致整個植株出現倒伏死亡。螻蛄是一種會挖洞的害蟲,當馬鈴薯植株底部被挖洞後馬鈴薯植株會出現缺水現象,其肥力也會跟不上,在秋天的時候它還會咬馬鈴薯的根部,進一步傳播病菌,直到整棵植株死亡。
防治措施:馬鈴薯採收完畢後要把殘枝、病枝進行焚燒,然後把翻地曬土,在種植前要先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其次在給馬鈴薯深耕時可以採用灌根的方式,比如用40%辛硫酸進行灌根,該藥物防治效果良好。
6】、蚜蟲
發病特徵:蚜蟲不僅會侵食它的葉子還會侵食它的花芽,當葉子被侵食後光合作用就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其次被蚜蟲咬過的莖葉還會傳播病菌,使得整個病害的擴散增大。
防治措施:在種植前要先把病菌植株移除,同時也可以用藥物進行防治,比如濃度5%氧化樂果乳油或是濃度10%的氯氰菊酯乳油進行防治,在使用藥物時要注意用量,避免藥物過量使得馬鈴薯產生藥害。
-
11 # 壯鄉小美
馬鈴薯在我們的餐桌上很常見,其塊莖可食用,又名土豆、洋山芋、香山芋等。在中國種植馬鈴薯的人不少呢,市場上常見的馬鈴薯外皮顏色有黃色和紫色,其售價差不多一樣,我家這邊現在買2-3塊錢一斤。在我老家,種植馬鈴薯的人不少,都是晚稻收割後種植,一般是10月底到11月份種植,因為氣候不同,種植時間也會有所不同。我家這裡很多人在種好馬鈴薯後都會覆蓋一層稻草或者乾枯的雜草,其作用是保溫保溼,避免Sunny直射,而且時間久了也會成為肥料。除此之外,還有的是用地膜覆蓋,那用地膜覆蓋栽培有哪些好處?如何栽培管理?
一,對於用地膜覆蓋栽培馬鈴薯的好處
1,增溫保溫作用。在種植馬鈴薯的時候,如果天氣比較冷,對它的發芽生長都會有一定的影響。但是,當覆蓋地膜後,白天Sunny直射,地膜裡就會增溫,也不容易散熱,在夜晚的時候起到保溫的作用。如果不使用地膜,熱量揮發得快,到夜裡天氣冷了,土壤溫度會降低,低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對馬鈴薯是有影響,如出現凍苗等現象。
2,減少雜草旺長。覆蓋地膜後,雜草生長受到抑制,就不會長太多的雜草了。如果不覆蓋地膜,相對來說會長更多的雜草,這時候就需要花時間、精力去除草了。
3,保護土壤。覆蓋地膜後,土壤避免了Sunny直射,減少了水分的蒸騰,土壤不容易結塊。同時風吹的時候也不容易出現乾旱現象,如果是下雨,可減少雨水直接沖刷土壤。地膜能讓土壤保持良好的狀態,有效防治土壤結塊,利於土豆個頭膨大。
4,保溼保水作用。覆蓋地膜後,土壤表面就有了一層不透氣的膜,土壤中的水分在蒸發的時候受到了阻礙,不容易揮發出來,從而起到保溼保水的作用。
5,減少家禽等的踐踏。像在我家農村這邊,有一些人養的家禽是放養的,不注意的時候它們會到地裡,農作物容易遭到它們的踐踏。就比如雞類,它們喜歡扒開泥土吃裡面的蟲子等,有了地膜,那可以減少了它們的踐踏。
以上5點是我想到栽培馬鈴薯使用地膜的好處,但是在使用地膜的時候也會存在一些問題。
二,使用地膜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1,地膜覆蓋不嚴或者有空隙,不僅不能抑制雜草生長,反而會讓雜草旺長,到時候把地膜頂破,這樣就影響了地膜的效果。
解決措施:選取合格的地膜,同時在覆蓋的時候要檢查好是否覆蓋嚴實了,而且在蓋膜前使用除草劑除草,避免雜草旺長。
2,在馬鈴薯出苗後,要預防它出現冷害凍害或者高溫導致的燒苗。
解決方法:如果溫度過高,幼苗容易被高溫燙傷/燙死,這時候可及時破膜引苗。如果溫度過低,在幼苗破膜後,可用土壤封住出苗口,或者用稻草或其它的乾枯雜草覆蓋住也可以。
3,使用地膜後,植株生長快,消耗養分多,如果底肥不足,就會造成植株早衰現象。有的人以為是地膜的原因,但其實很多時候是養分不夠了。
解決方法:根據植株的生長,合理的除草、施肥,保證馬鈴薯植株正常生長。
地膜有白膜和黑膜,黑膜最突出的優勢是能有效控制雜草的生長,但是黑膜會反射太Sunny,增溫比較慢。白膜增溫比較快,成本比較低。不過我見大多數人都是用白膜居多,這個就看個人選擇了,各有各的好處。
三,如何使用地膜栽培管理馬鈴薯
1,選擇土地對並土壤進行殺菌消毒。選土地的時候最好是沙壤土,在種之前的10-15天進行殺菌消毒處理,減少土壤中的細菌。可在晴天的時候用殺菌劑、生石灰等進行消毒殺菌。
2,深耕土壤並起壟。馬鈴薯個頭是在地下,深耕土壤,利於它個頭的膨大,所以在種植前晚深耕土壤,並起壟。壟面寬70-80cm,壟高20cm,溝寬30cm,可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僅供參考。
3,馬鈴薯選種。馬鈴薯的苗是從芽眼長出來的,芽眼多,苗就多。一般選擇個頭大、好、芽眼多的馬鈴薯做種子。
4,馬鈴薯切塊並用草木灰進行拌種。選好的馬鈴薯進行切塊,不可太大過太小。一般一塊留有2-3個芽眼即可,將切好的馬鈴薯和草木灰攪拌在一起進行拌種。用草木灰拌種的作用:(1)讓馬鈴薯切面快速乾燥,降低水分蒸發,減少細菌相互感染。(2)草木灰拌種,在種植的時候可減少病害的發生。(3)草木灰含有的鉀元素,對馬鈴薯生長有利。
5,播種。之前的土地已經起壟好了,這時候挖穴,施放足夠的底肥,將馬鈴薯塊莖放入穴中,細土壤覆蓋即可。株距20-25cm,行距60-70cm。
6,噴灑除草劑。為了避免種植後,土裡長出雜草,所以種好馬鈴薯後可噴灑除草劑。
7,覆蓋地膜。壟寬70-80cm,可選擇90-100cm的地膜進行覆蓋。覆蓋的時候要拉緊地膜,用土壤壓嚴,避免不嚴或者有空隙。
8,田間管理。
(1)在它出苗的時候,可引苗出膜。如果天氣太冷,就用雜草/稻草或者土壤封住出苗口。
(2)地膜出現破損、掀開等現象,要及時補救。
(3)觀察植株生長狀況,合理施肥。
9,病蟲害防治。觀察地裡的情況,及時防治病蟲害。
四,使用地膜注意事項
1,覆蓋地膜的時候需要拉緊壓實。
2,選擇的土壤要肥沃、透氣性好,利於它生長,個頭的膨大。
3,注意地膜的溫度,溫度太高避免燒苗,太低了要做好保暖措施。
4,出苗的時候要適當的引苗,避免幼苗衝不破地膜導致死亡。
總結:以上是我對栽培馬鈴薯使用地膜及使用地膜需要注意的事情,地膜栽培馬鈴薯及需要注意的問題的見解。
-
12 # 三農洞察
中國地膜覆蓋栽培馬鈴薯主要在二作區春作栽培和北方乾旱地區,覆蓋地膜主要是為了提高地溫、減少地面蒸騰,最大限度地利用地下水分,抑制雜草生長,減少風蝕侵害。達到早出苗、早結薯、早上市的目的。
-
13 # 新農鳴
由於馬鈴薯即可作為糧食又可作為蔬菜,因此深受消費者和種植者的喜愛。馬鈴薯種植分為春季種植和秋季種植,由於春季的地溫低,再加上中國馬鈴薯的栽培大多在乾旱和半乾旱地區,灌溉條件比較差,常因缺水造成出苗不齊,甚至缺苗斷壟的情況。但隨著農業技術的發展,近些年推廣的馬鈴薯覆膜栽培技術就很好的解決了這些問題。
一、馬鈴薯覆膜栽培的優勢1、提高地溫
覆膜栽培的第一個好處就是提高了土壤的地溫,由於地膜透光性好,在晴朗的白天,Sunny可透過地膜照射到地面上並被轉化為熱能貯存在土壤中,使地溫升高;另外,地膜具有不透氣性,可以減少土壤因冷熱空氣對流所造成的熱量散失;同時也減少了土壤因水分蒸發而造成的熱量散失。
透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覆蓋地膜就表現出良好的增溫保溫作用。覆蓋地膜後,一方面增加了熱量的吸收,另一方面減少了熱量的散失,這一增一減就使得早春覆膜後的地溫比露地栽培提高了3~5℃。
2、保溼防澇
春季覆膜的第二個好處是保溼防澇,由於地膜具有不透氣性,覆膜後便在地表形成能夠阻擋水分透過的隔斷層,這樣土壤中的水分變無法透過蒸發而消失,只能在膜下蒸上滴下的進行迴圈,起到了良好的保水作用。一般條件下,覆膜後可使土壤相對含水量提高2%~4%。
3、改良土壤結構
地膜覆蓋避免了雨水直接對地面的衝擊,以及由水分的重力滲透而引起的板結,有利於植株根系的生長髮育。覆膜後改善了土壤養分狀況,這是由於薄膜減少了養分的揮發,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
4、改善地面小氣候
地膜本身和膜下的水滴對光具有反射作用,能夠顯著提高馬鈴薯葉片的受光強度。
5、早播早收早增益
由於提高了低溫,覆膜栽培可比露地栽培提早10~15天播種;提早8~15天露地出苗,而且苗齊、苗全、苗壯,收穫期可提早20天以。由於收穫時間早,價格高,所以經濟效益要顯著好於露地栽培。
6、提高了複種指數
覆膜栽培的馬鈴薯由於可以提早採收時間,不僅緩和了麥收期勞動力緊張的局面,而且為接茬作物騰除了土地,贏得了較長的生長髮育時間,有利於接茬作物提高產量,增加複種指數。
二、馬鈴薯的覆膜栽培管理1、土地選擇
馬鈴薯喜土層深厚、疏鬆的微酸性土壤,土壤的PH值在6.5左右比較適合它的生長。除此之外,栽培馬鈴薯的地塊還應該選擇向陽、通透性好、富含有機質的土壤。在選地時,還需要注意最好選擇前茬沒有種過茄科和薯芋類作物的地塊。地塊選好後,如果墒情不好,要澆水造墒。
2、整地施肥
地膜覆蓋的基肥施用量需要比露地栽培的田塊要增加30%~50%,一般中等肥力的地每畝施優質腐熟的農家肥5000千克,45%硫酸鉀型複合肥(15:15:15)45千克。
疏鬆的土壤有利於馬鈴薯根系的生長髮育,所以播前深耕是十分必要的。特別是對前期生長比較緩慢的品種深耕就顯得尤為重要,翻耕深度要達到25~30釐米。耕地後還要打碎土塊,防止出現大坷垃,並把地塊整平,否則不僅影響播種質量,而且地膜不宜緊貼地面,降低地膜的保溫、保溼效果。
3、種薯處理
要根據不同用途,因地制宜的來選擇不同品系的高產、優質的脫毒種薯。播種前要對種薯進行催芽處理,將種薯放在光線充足或有散射光照射的房間內,室溫保持在14~16攝氏度進行曬種催芽,沒3天翻動一次,使薯塊均勻見光,在這種條件下一般10天左右芽眼就萌發了。
由於覆膜栽培密度大,生產成本中變化最大的就要屬種薯成本了,因此,對於大中型薯塊就要進行種薯合理的切塊,這樣才能減少種薯的投入成本。種薯切塊應在播種前2~3天進行,切薯前把5克高錳酸鉀倒入盆中,兌水500克進行稀釋,攪勻後把預先準備好的兩把切刀放入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3~5分鐘進行消毒,切薯快時要多帶薯肉,每塊不低於25克。
50~100克種薯可以從頂部縱切成2~4塊。種薯過大時可以從尾部開始按芽眼排列順序螺旋形向頂部斜切,每塊都要儘量帶種薯中部的芽眼,使每個薯塊帶1~2個壯芽或2~3個芽眼。
切塊時發現病薯要及時去除,並把切刀放入盆中進行消毒,換另一把切刀繼續切薯塊。等種薯全部切完後,在25千克的種薯中加入0.5千克的草木灰,在袋子裡攪拌均勻,不但有防治病害的作用,而且草木灰還是很好的種肥。
4、播種
當地溫穩定在6~7℃時就可以播種了,播種的行距為35~40釐米,株距為18~22釐米,播深為10~12釐米。
5、除草覆膜
由於膜下的溫度高、溼度大,非常容易滋生雜草,這不僅浪費肥料、水分,而且雜草會將地膜頂起,影響地膜提溫保溼的效果。因此,可以在播種覆土後用芽前除草的方法進行防治。每畝用70%嗪草酮可溼性粉劑750克或60%丁草胺乳油150~200毫升或90%乙草胺乳油50毫升兌水75千克對地面噴施。
地膜應選用厚度為50~80微米,幅寬1.8米的聚乙烯超薄膜,在覆膜開始時,要用土把起始部分薄膜鋪平壓好,這樣作業帶上的薄膜才能平整,鋪膜時要平展、拉直,使塑膠薄膜平貼在地面上,膜邊用土壓實,以達到最佳的增溫效果。為了防止風大揭膜影響覆膜效果,每隔幾米就要用土在膜中間壓實。
春季覆膜馬鈴薯的田間管理原則是前促後控。出苗前田間管理的原則是提高地溫、促苗早出,因此要勤檢查破膜的情況,一旦發現有破膜的地方要用土把破洞封嚴,以利於膜下增溫保墒。
6、及時放苗
打孔放苗就是在馬鈴薯幼苗上方扎眼,把幼苗從孔中掏出的操作。出苗後適時放苗是保證苗全、苗壯的關鍵,打孔放苗能調節膜內溫度和溼度,既可避免苗期低溫凍害,又能預防高溫燒苗。放苗的原則是放綠不放黃,也就是要在馬鈴薯嫩葉由黃變綠時打孔放苗。
放苗過早,子葉未展平,這是的幼苗還很弱小,不能適應膜外乾燥的環境條件,容易抽乾死苗;而放苗過晚,膜下溫度過高,會使馬鈴薯幼苗被灼傷或形成高腳苗,也不利於培育壯苗。
另外,在高溫時段不要打孔放苗,應在每天上午9點以前和下午17點以後進行,以17點以後放苗最好。因為這時的膜中水分散失較少,有利於幼苗的生長。放苗後要用土將放苗孔封住,一方面可以起到增溫保墒的作用,另一方面還可以防止大風揭膜。
7、中耕
起苗後要在作業帶內中耕一次,中耕深度6釐米左右,這樣才能使土壤疏鬆透氣,便於吸納雨水。
8、施肥
起苗後還要抓緊追一次促棵肥,以加速馬鈴薯地上莖葉的生長。為了更好的發揮肥效,這次施肥採用的是膜下施肥的方式,用小鏟在植株旁10~15釐米處挖施肥穴,每穴施硫銨或尿素8~10克。施肥後在穴中點澆200毫升的水。最後覆土將破膜處壓嚴。
9、蟲害防治
到了5月中旬,薯田中會出現馬鈴薯瓢蟲,馬鈴薯的葉片、莖、花都可受害,但是它們主要在葉片背面和正面啃食葉肉,蟲量多時能把葉肉全部吃光,盡存葉脈。由於馬鈴薯受害時會在植株上留下傷口,為病菌的侵入創造了條件,所以可誘發灰黴病等多種病害的發生。
當田間發現馬鈴薯瓢蟲時,可以透過人工振落成蟲,方法是在植株下放一個盛有90%敵百蟲晶體1000倍液的盆子,搖動拍打植株,將它振落到盆中。人工捕殺的時間最好在早晨和傍晚進行,因為早晚的成蟲容易被振落,捕殺的效果會更好。
馬鈴薯瓢蟲卵的顏色鮮豔,容易發現,而且每個卵塊有數10粒卵,因此,在產卵盛期人工及時摘除卵塊也是一種防蟲的有效辦法。當發現百棵植株上有30頭成蟲,或每百棵植株上有卵100粒時,就必須要用藥劑來進行防治。防治藥劑可選用辛硫磷乳油或溴氰菊酯乳油或敵百蟲晶體兌水交替噴霧,以避免瓢蟲產生抗藥性。
10、及時揭膜
馬鈴薯進入花後期,塊莖進入迅速膨大期,過高的溼度會造成塊莖腐爛,因此必須及時進行揭膜。揭膜時間最好選在雨後初晴或早晨土壤溼潤時進行,這樣揭膜時殘膜不容易被埋入土壤。適時揭膜不僅能夠降低田間溼度,有利於抑制病害的發生。另外,適時揭膜還有利於後期馬鈴薯田間的管理,不但便於中耕除草,而且還方便了中後期的中耕和培土操作。
11、膨大期施肥澆水
揭膜後結合澆水追施一次膨大肥,每畝追施尿素5~6千克,硫酸鉀6~8千克。由於這時地下已生出薯塊,穴施容易傷害薯塊,所以採取隨水衝施的方式,澆水順壟溝進行,一定不能大水漫灌,澆水量最好不要超過壟高的二分之一,以防薯塊腐爛。
這次澆水後要確保薯田的水分供應,使薯田始終保持溼潤狀態,收穫前5~10天停止澆水,促使薯皮木栓化。每次澆水後人能進入薯田後就要進行一次中耕。每次中耕後要像植株周圍培土一次,培土厚度為5~6釐米,有利於保護塊莖,防止塊莖露出地面形成綠皮薯。
12、噴施葉面肥
馬鈴薯生長後期的管理目標是防早衰,除了施好膨大肥外,還要透過葉面補肥來延緩植株的早衰,每畝可用250克磷酸二氫鉀兌水70千克噴施。噴肥時間應在晴天沒有風的上午8~10點或下午3~4點進行。噴肥的重點是葉的背面以利肥料透過葉片氣孔被吸收。
13、採收
當馬鈴薯植株由綠變黃時就可以進行採收了,先去掉植株的地上部分,然後挖薯,挖薯時釘耙不要離薯塊太近,以免將薯塊碰傷,影響品質。
收薯要在天氣晴朗時進行,有利於薯塊表面的水分散失,有利於儲藏。收穫時也要避免馬鈴薯受到Sunny的曝曬,以免引起薯塊變綠和變質。因此,正確的收穫時間應該是在晴天的上午9點以前或下午5點以後。
春季馬鈴薯覆膜栽培,除了要做好播種和覆膜,及時放苗、適時揭膜,在生產管理中還要做好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等因素,以促進馬鈴薯的生長,提高產量,增加經濟效益。 -
14 # 80後濤子
【1】提高地溫,增加有效積溫:有效積溫不足是早春馬鈴薯高產的限制因子,覆膜可充分利用冬季和早春的光熱資源,可使表層土壤溫度提高3℃~5℃,能促進馬鈴薯芽生長,使其早出苗10~20天,增加馬鈴薯生長期內的積溫達到早結薯,實現高產的目的。
【2】保持墒情,穩定土壤水分:覆膜能減少地表水分的蒸發,保持土壤含水量相對穩定,有利於抗旱保墒。覆膜可防止澆水或雨水造成土壤沉重而使土壤保持疏鬆狀態,有利於塊莖的形成和膨大。
【3】改善土壤理化性狀,促進土壤養分轉化:覆膜的土壤孔隙度增大,通氣效果好。覆膜後地溫提高,有利於土壤微生物活動,加快有機質分解,增加土壤養分,提高養分利用率。
【4】有利於改善土壤理化結構:進行地膜覆蓋能始終保持土壤表面不板結,膜下土壤孔隙度增大,土壤疏鬆,土壤容重降低,通透性增強,有利於根系生長。
【5】可以防除雜草,減少草害。
一、整地、施肥:
種植馬鈴薯一般選擇土層肥厚、質地疏鬆、且前茬種植禾穀類作物的土地,在種植前結合施基肥進行深翻。基肥一般按每667㎡施腐熟農家肥1500~3000千克,碳酸氫銨50千克,草木灰200千克。
二、種薯準備:
1、選種:種植馬鈴薯要選擇高產的脫毒馬鈴薯優良品種,剔除芽眼壞死、臍部腐爛、皮色暗淡等薯塊。一般每667㎡需備種150~180千克。
2、切塊:為了保證馬鈴薯出苗整齊,必須打破頂端優勢,從薯塊頂芽為中心點縱劈一刀,切成兩塊,然後再分切,每個種薯塊不能少於30克,並保證每塊有1~2個芽眼。切種時為防止病菌從切刀傳染,應備用兩把切薯刀,一把放於高錳酸鉀水溶液中消毒,當遇到病薯時及時去除,然後再換經消毒的切薯刀,或將刀在火苗上燒烤20~30秒後繼續使用。這樣做的目的是可以有效地防止環腐病、黑脛病等透過切刀傳染的病害。切好的薯塊用草木灰拌種,草木灰既有種肥作用,又有防病作用。
3、催大芽:地膜覆蓋栽培可以直接播種,也可以先催大芽再播種。催大芽可以有效地防止由於土壤溼度過大造成的爛薯現象,增加出苗率,時間可從12月到1月份。馬鈴薯催芽可以在室內、溫床、塑膠大棚、小拱棚等比較溫暖的地方進行。
在室內催芽可用2~3層磚砌成一個長方形的池子,如在室外就挖一個20釐米深的坑,然後放2釐米厚溼潤的綿砂土,將切好的薯塊擺放1層,再鋪放2~3釐米厚的溼潤的綿砂土,反覆擺放4~5層後,將上部用草蓋住,20天左右馬鈴薯芽可達1~3釐米,這時將莖塊扒出,平放在室內能見光的地方,2天后幼芽變成濃綠色則可播種。注意在催芽時應經常翻動薯塊,發現爛薯應馬上清除。
三、適時栽種:
1、栽種密度:一般馬鈴薯每667㎡種植5000株左右。用1米寬的地膜種2行,2米寬地膜種4~5行。大小行種植時,大行距60釐米,小行距40釐米,株距20~25釐米,最好開溝播種,種芽向上栽種薯塊。
2、種肥: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再用50千克的硫酸鉀型複合肥做種肥,也可用20千克磷酸二胺、20~30千克碳銨再加20~25千克硫酸鉀做種肥。
3、栽種:將肥料施於播穴或播溝內,注意肥料儘量減少與種薯接觸,蓋土厚度控制在8~10釐米,然後覆蓋地膜。蓋膜時要讓地膜平貼畦面,膜邊壓緊蓋實,防止風吹揭膜,以利增溫。為節省地膜成本,規格以2000毫米×0.006毫米或1000毫米×0.006毫米為宜。
4、噴施除草劑:選用48%氟樂靈,畝用量150-200毫升,或72%都爾,畝用量120-130毫升,加水50-60公斤稀釋,將70-80%藥液均勻噴施在床表面和側面上。剩餘20-30%藥液待覆膜壓實後,再噴施在覆膜後的床溝內,然後在土壤溼潤的情況下馬上覆蓋地膜,可提高效果。
四、田間管理:
1、適時放苗:3月5日前後,當馬鈴薯出苗在3釐米以上時,要及時在破土處的地膜上劃一個4~5釐米的口子,使馬鈴薯苗露出地膜,並同時在地膜破口處放少許細土壤蓋住地膜的破口,以防地膜內過高溫度的氣流灼傷馬鈴薯幼苗。
2、查苗補苗:在缺苗處及時補苗,可在臨近多株苗的穴中選擇 生長健壯的植株,帶根掰下,在缺苗處坐水補栽。
3、追肥:在施足基肥和種肥的情況下,生育期間一般不再追肥。如果基肥不足,可在幼苗期追施速效氮肥,結合灌水每畝施腐熟糞肥、硫酸銨,發棵期每畝施草木灰、 糞肥,促進結薯,結薯期再施一次草木灰、過磷酸鈣等, 或噴一次1%的硫酸銅+硼酸混合液或1%的硫酸鎂+硼酸混合液作根外追肥。
4、灌水:在出苗前結合追肥少量灌水,保持土壤疏鬆透氣,保證土溫適宜和消滅雜草,出苗後注意澆水,保持土壤溼潤,發棵期至結薯期不能缺水,結薯盛期後保持土壤溼潤為宜。如果是足墒覆膜,由於地膜的保水作用,出苗後1個多 月不會缺水,如果播後久旱不雨,有灌水條件的可在寬行間開溝 灌水。
5、去櫱摘蕾:當苗高6~10釐米時,及時去除幼弱分櫱,每穴留 1~3個壯枝。對開花結果的,在現蕾時及時去除花蕾,以減少養分 消耗,改變營養分配,促進薯塊膨大。
6、激素處理:為控制秧苗徒長,促進早熟增產,花期葉面噴施 0.2%矮壯素1~2次,或於初花期葉面噴施15%多效唑可溼性粉劑 溶液。
六、收穫
在4月中下旬的結薯期內,隨時可採收上市。早熟品種在5月5日前後,中晚熟品種在5月底前後,莖葉由綠變黃並逐漸枯萎,馬鈴薯生長完全成熟,這時應及時選擇土壤適當乾爽並且晴天進行收穫。
-
15 # 農村八弟
馬鈴薯地膜覆蓋栽培技術是農作物種植過程中常見的一種種植方式,具有保溫、保水、保肥等特點,對促進植株生長、開花結果有著重要的作用。在馬鈴薯的種植過程中推廣地膜覆蓋栽培技術,能增產20-70%,並且使得大薯率增加25%左右。下面就為大家介紹馬鈴薯地膜覆蓋栽培技術,一起來看看吧。
01覆膜馬鈴薯種植形式與程式 1.先種後覆膜:整地→開溝→施肥農藥→播種→做床→噴除草劑→覆膜→引苗及管理。 2.先覆膜後種:整地→開溝→施肥農藥→做床→噴除草劑→覆膜→播種→引苗及管理。
02選地整地
(一)選擇地勢平坦(坡度10度以下)土層深厚(50釐米以上),土質疏鬆(保水肥效能良好,有澆灌條件更佳)、中等地力以上的地塊。
(二)整地:上年秋季進行深翻17-25釐米,來不及秋翻要春翻,翻後及時進行耙、壓、耮,達到深、松、平、淨,無根碴、土石塊、雜物,並有良好的墒情的程度。
03施肥及噴施農藥施農藥
1.施肥:每畝施腐熟好的農家肥4000公斤以上,種化肥; ①磷酸二銨20公斤,尿素8-10公斤,硫酸鉀或氯化鉀8-10公斤。 ②施用N、P、K各15%的三元素或多元素複合肥(撒可富、燕豐、豔陽天)40公斤或馬鈴薯專用肥50公斤,加尿素5-8公斤。
2.噴施農藥:地下害蟲防治,選用谷秕或穀糠、麥麩子、玉米碴2-3公斤,炒熟,拌50%鋅硫磷乳油(殺蟲劑)50-100克,開播種溝時均勻撒施在溝內,也可與農家肥、種化肥均勻撒施地表後耙入土中。
04播種
1.選種:選擇高產、抗病、商品性好、耐貯運的早代脫毒種薯做種薯,挖芽前晾曬1-2天,摧芽1-2毫米。
2.挖芽:選擇塊莖頂端或中部芽眼做種芽,芽塊重40-50克,為防治馬鈴薯環腐病等種薯傳染性病害,選用50%多菌靈或75%酒精進行切刀消毒。
3.種子處理:為防治馬鈴薯晚疫病、早疫病、黑莖病等種子帶菌病害,可選用25%甲霜靈或50%多菌靈、70%代森錳鋅、80%託布津,畝用量50-100克,拌種。
4.開溝:(1)化肥、農家肥、毒餌與土壤混翻後形式的,行距40釐米,開溝深15釐米左右,點兩條壠隔一壠再點兩條壠,以此類推;(2)開溝施化肥、農家肥毒餌形式的,開溝深17釐米,將化肥、毒餌、農家肥施入溝內,(芽塊與化肥要用土隔離,防止燒芽),也可以在兩苗行之間另開溝施入種化肥。
5.播種:根據選擇品種、地力水平、栽培管理條件確定適宜密度,一般株距20-25釐米,芽眼朝上,等距按芽點播。
05做床
1.帶距:一般一床(75-80釐米)加一溝(45-40釐米)為一帶,即120釐米。
2.行距:床內兩行之間為小行距40釐米,兩床之間為大行距80釐米。
3.床高:一般5-10釐米,應視地勢而定,易澇則高,易旱應低。
4.做床:播種後用木犁距兩苗壠外20-25釐米處開溝,覆床面土,隨後用耙子找細,使床面平、細、淨,中間稍高呈平脊型,做出床肩角。
06噴施除草劑施農藥 選用48%氟樂靈,畝用量150-200毫升,或72%都爾,畝用量120-130毫升,加水50-60公斤稀釋,將70-80%藥液均勻噴施在床表面和側面上。剩餘20-30%藥液待覆膜壓實後,再噴施在覆膜後的床溝內。
07覆地膜 地膜應選擇90-100釐米寬,0.008毫米厚的超薄膜,畝用量4-5公斤,覆膜時要拉緊,壓實防止風颳壞。(先覆膜後播種法,即覆膜後選用打眼器按設計行距、株距,打眼深10-15釐米,深淺一致,播種後封土壓嚴。)
08田間管理施農藥 1.引苗:播種後及時到田間檢查苗情,發現苗出土或即將出土時,用小鏟或利器在苗上方割T形口引苗出膜外,並用溼土封住膜孔。也可選用壓土引苗法,即60%芽頂端距苗床面2-3釐米時,在膜床苗溝頂部壓兩行溼土,使馬鈴薯芽自行破膜而出。 2.覆膜檢查:播種後及生長過程中要經常檢查膜破損、風揭、牲畜踐踏等情況,發現後及時採取補救措施。
3.防蟲滅病促產量:
(1)使用膨大素“一拌二噴”即芽塊拌種、花期、膨大期各噴一次,提高產量20-30%;
(2)害蟲防治:在28星瓢蟲、豆元青發生始盛期,選用3%蟲蟎克或2.5%高效氯氰菊脂、20%速滅殺丁、2.5%敵殺死1500-2500倍液噴施防治;
(3)晚疫病防治:選用25%甲霜靈或72%霜疫淨、80%可殺得、72%克露、噴克,畝用藥100克,加水50-60公斤,發病前5-7天,葉面均勻噴施,間隔7-10天再噴3-4次。
注意事項
1.覆膜種植較裸地種植出苗早7天左右,設計出苗期應在晚霜之後2-3天。
2.覆膜地塊墒情要好,土壤含水量16%-18%,墒情不好不易覆膜。
3.覆膜地塊應選擇水澆條件肥沃地塊,增產潛力大、效益高。
4.覆膜地塊種子、應選用早代脫毒種子大芽塊或小薯整播,
5.收穫前要徹底清除殘膜,避免或減少土地汙染。
6.重施農家肥、有機肥,避免或減緩土壤肥力下降。
-
16 # 三農孺子牛
馬鈴薯種植在過去一般都是採用常規種植法,產量低,品質差,上市遲。而且容易發生病蟲害。種植馬鈴薯的農戶效益得不到提高,嚴重挫傷農民種植馬鈴薯的積極性。
馬鈴薯地膜覆蓋的好處,馬鈴薯地膜覆蓋種植的應用,較好的解決了馬鈴薯種植上的產量低,品質差上市遲的問題。打破了傳統種植的許多弊病。馬鈴薯的地膜覆蓋主要針對北方乾旱降雨偏少,地溫偏低出苗緩慢的地區。地膜覆蓋後可有效提高地溫,減少地面蒸騰作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地下水份,抑制雜草生長,控制草害。從而提高馬鈴薯的產量,增加農民的收入。
馬鈴薯的地膜覆蓋流程土地的選擇。馬鈴薯地膜覆蓋的土地應儘量選擇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土層深厚的地塊。土地的預整。①有農家肥的每畝要上3000公斤左右。氮磷鉀含量在各15%的複合肥50公斤。硫酸鉀8-10公斤。也可採用馬鈴薯專用肥50公斤加尿素10公斤②為了防止地下害蟲,可用甲伴磷配細沙土均勻撒入地表。也可與農家肥伴攪拌均勻混施地表。然後深松一遍,使肥料農藥和土壤混合均勻。也可預留一部分播種時作種肥。選種。馬鈴薯要想獲得高產,商品性好,必須選擇高產,抗病強商品性好耐貯運的品種。並在播種前進行2-3天的催芽。芽長大約2-3毫米。切種塊時為防治各種病菌害發生一定要對刀具用50%多菌靈或酒精消毒。對馬鈴薯切塊要用25%甲霜靈或50%多菌靈50-100克伴種預防馬鈴薯的晚疫病人、早疫病等病害。
馬鈴薯的地膜覆蓋方式主要有兩種。馬鈴薯的地膜覆蓋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先播種後鋪膜。另一種是先鋪膜後播種。兩種方式各有優缺。先播種後鋪膜,馬鈴薯出苗是時要勤觀察,以免燒苗。先鋪膜後播種,不用擔心燒苗,但是的打孔播種。選擇那種自己靈活掌握。
先播種後鋪膜。開溝——播種——施肥——起床——噴施除草劑——覆膜——放苗。先鋪膜後播種。開溝——施肥——起床——噴除草劑——覆膜——打孔播種。馬鈴薯的起床做法1.一個帶床寬120釐米(一床75-80釐米種植兩行小行距40釐米)。兩床之間60釐米。高度大約5-10釐米。
2.起床可用人工方法起壟,有牲畜的用犁起更能省工高效。旱地宜低,水地宜高。然後人工整理平整。
3.噴施除草劑。畝用48%氟樂靈150-200毫升兌水50公斤。將藥劑的70%左右噴施在床面、側面。剩下的30%鋪膜後噴施在兩床之間溝內。
4.鋪膜 地膜選擇100釐米寬的微膜。鋪膜時一定要拉緊壓實。防治大風颳起。播種株距在30釐米左右,播深10釐米左右。儘量播種深淺一致。有條件的地方最好使用拖拉機覆膜播種施肥起壟機種植馬鈴薯最好。省工省時高效。
播種後的管理1.先播種後鋪膜的出苗時一定要及時檢視做好放苗工作,以免燒苗。膜孔一定要用細土封嚴,以免跑風跑墒。覆膜出現被風颳起破損及時處理。
2.病蟲害的防治。28星瓢蟲危害時可用2.5%高效氯氰菊酯或2.5%敵殺死1500-2000倍液噴灑防治。
3.馬鈴薯花期、膨大時可用膨大素各噴一次,可提高產量20%-30%左右。
4.晚疫病的防治。可用25%甲霜靈,100克加水50公斤發病時5-7天進行噴霧。間隔一週再噴一次。
最後再提醒一點,馬鈴薯鋪膜出苗快,鋪膜播種一定要算好當地的最遲晚霜結束時間後再播種,否則可能出苗後遭受凍害。切種塊時一定選擇種薯的中上頂芽做種塊。以利一次播種保全苗,苗全苗旺,增產增收。 -
17 # 我的農村我的田
馬鈴薯定植後,用地膜覆蓋可以提高地溫,增加發芽率提前出苗,後期還可以提前上市 產量也大幅提升 品質還好, 用無黴病 無缺損 無病害的種薯,每個種薯切時可預留3-4個芽眼,薯塊切好之後 用殺菌劑均勻拌種薯整地時用硫酸鉀複合肥和磷酸,注意地不種蟲的防治和施藥,苗期注意中耕除草,中期注意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膨大期注意追肥和葉面肥的噴施適時收益
-
18 # 農村小朱生活
馬鈴薯又稱地蛋、土豆、洋山芋等,是僅次於小麥、稻穀和玉米的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糧食作物,近年來,隨著馬鈴薯種植面積的擴大,一些種植大戶逐步開始嘗試使用化學除草劑來防治田間雜草。但是尤其不知道其正確使用方法,導致藥害時常發生。下面就來了解一下馬鈴薯除草劑正確使用方法吧。
馬鈴薯除草劑如何使用
常用土壤處理除草劑;1.都爾,通用名異丙甲草胺,使用劑量為72%都爾乳油0.1~0.23升/畝,與賽克等闊葉草除草劑混用,可以擴大殺草譜。2.禾耐斯,通用名乙草胺,常用劑量為50%乙草胺乳油0.15~0.2升/畝,90%乙草胺乳油0.09~0.12升/畝。3.普樂寶,通用名異丙草胺,用量為72%普樂寶乳油0.1~0.23升/畝。4.氟特力,通用名氟樂靈,其易揮發和光解,必須混土使用。使用時根據土壤有機質含量確定用藥量,一般用量為48%氟樂靈乳油0.1~0.13升/畝。
苗後處理除草劑:寶成,通用名碸嘧磺隆,用藥量為25%寶成幹懸浮劑5~6克/畝,施藥最佳時期為馬鈴薯出苗後,禾本科雜草2~4葉期,闊葉雜草株高5釐米以下,大多數雜草已出苗。施用寶成後,下茬不能種油菜、亞麻等敏感作物。
使用除草劑要根據土壤有機質含量高低確定使用量,通常情況下,有機質含量高(肥沃)的可適當多施,反之,土壤有機質含量低的可適當減少使用量;黏土地宜多施,反之,沙土地宜少施。施用除草劑時要保持土壤溼潤,土表溼潤能提高除草劑的除草效果。在北方風大的地區,為了提高除草劑在地表的吸附力減輕損失,可在除草劑溶液中加入1%~2%優質洗滌劑或洗衣粉。
-
19 # 喜歡文學熱愛生活
馬鈴薯用地膜覆蓋好處很多,保溼,保肥,保土壤鬆軟,沒有雜草,好管理。現在農村不管種什麼莊稼,基本都是機械化,大田馬鈴薯,耕,播種,施肥,培土機器一次性播種完成,然後壓地模也是機器一次完成,出苗以後,人工鉤破地模,讓馬鈴薯苗充分吸收光照和晨露,肥料可以根追,噴施葉面肥,植物生長素,或噴施5%的尿水。
-
20 # 順世隨緣
馬鈴薯,用地膜覆蓋栽培是科學種植,地膜亦可提高溫度,保持土壤溼度,使馬鈴薯生根發芽出苗快,提前早種早收早上市早賣錢為新鮮作物。
馬鈴薯地膜覆蓋在農曆正月播種,可以在農曆五月份採挖到市場銷售,出粉低吃菜好品味。又在五月份播種,到農曆九月份採挖,是出粉低,水份髙可以留為種籽,是一年收益兩季馬鈴薯。
回覆列表
馬鈴薯地膜覆蓋栽種好處多,1,提前抪種,充分利用季節差,2,提高產量,3,便於水肥管理,4易清除雜草,5,提前上市,賣出好價錢。
這是我家種的土豆,土豆收穫後種甘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