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紅色收藏家姜小平
-
2 # 奇堯最棒
【德】黑格爾:“認識矛盾並且認識物件的這種矛盾特性,就是哲學思考的本質。”
觀察自然,觀察人,從中可以看到哲學的秘密,既然太陽上也有黑點,那麼人世間的諸多事情,就不可能沒有缺點,哲學如同很深很廣的河流,越深表面上卻顯得越平緩而寧靜,人如果沒有深沉和遠見,那麼他的志向和抱負也一定會流於淺薄。人們常有一句話“活到老,學到老。”因為有許多許多的未知,是非,過去常錯,現在和將來也未必都能正確對待,智慧之路就是人們所犯的錯誤越來越少,越來越少…………
往往人們犯錯誤,並不是因為他們不懂,最為關鍵的是人們自以為什麼都懂,蹩腳的理論家最常見的錯誤,就是不懂得哲學差不多不是研究出來的,而是從人的生命深處湧現出來的。【美】愛因斯坦:“從經驗材料到邏緝性演繹以之為基礎的普遍原理,在這兩者之間並沒有一條邏輯的道路。”這就是哲學需探尋的道路,凡是有違理性的一切證明,都是人們所不能接受的,因為凡是現實的東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因為理性就建立在感覺的證據上,對真理和知識的追求併為之奮鬥,是人類的最高品質之一。
-
3 # 倒盞新媒體
人是渺小的,面對這個複雜多變的世界會有許多疑問,所以要不停地學習;一般的學問只能解決你的慾望(如吃飯穿衣)問題,而哲學可以解決人的精神問題,比如“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
沒有正確的哲學(世界觀和價值觀)作為指導,人就會象盲人騎瞎馬,做出害人又害己的事。
-
4 # Dimen
謝邀。
馮老先生寫的中國哲學簡史,算是我本人在這方面的啟蒙教材,所以先向馮老致以敬意。
馮老說的那句話不無道理,動物餓了就知道去找食物,人餓了也會去找食物,但人類可能還會想人為什麼需要食物,需要什麼樣的食物,甚至可不可以不要食物?
通常我個人傾向於把東西方這方面的相關內容當作一面鏡子,看不懂的除外,不僅用來觀察自己,也用來觀察那些思想家,當然還有他人或者這個社會。當然有時候會覺得這其中各種思路,多種說法,包羅永珍,儀態萬千,不看會迷茫,看了可能會更迷茫。
⋯⋯
所以那些高大上的觀點咱們暫時可以不管,我個人更願意把中國的哲學劃入人文學,從人文學的角度來講,這些看似無用的觀點或道理是如何不知不覺的影響這個社會的,更重要的是發現它如何影響你自己的,影響每一個人,影響每一個時代⋯⋯
這種無用之用,哪怕只有一點點,也會對應著你人生的每一個選擇,進而讓你可以逐漸瞭解真實的自己,那麼認識真實的自己有何用處?這個問題就只能你自己回答了。
-
5 # 通識文藝文化
什麼是哲學?翻開詞典,也是我們熟知的,是這樣界定概念的:哲學是關於世界觀、價值觀、方法論的學說。是在具體各門科學知識的基礎上形成的,具有抽象性、反思性、普遍性的特點。哲學的根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的關係問題。
從詞源、起源上講,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人最早創造出“哲學”這個詞,取的是“愛智慧”之意。言下之意,思考哲學者愛智慧,愛智慧的人在思考哲學。這些哲人們主要著眼著力於對世界的追問與思考。早在公元前6世紀,哲學家便開始思考提出世界的本原問題,他們反對過去流傳的種種神話創世說,認為世界的本原是一些物質性的元素,如水、氣、火等;他們用自然本身來解釋世界的生成,是西方最早的唯物主義哲學家。代表人物如米利都的泰利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米尼和愛非斯的赫拉克利特等。還有一些哲學家認為萬物的本質不是物質性的元素,而是一些抽象的原則,如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是“數”,以巴門尼德為代表的愛利亞學派認為是“存在”,並認為“存在”是不變的,不生不滅的,運動變化的只是事物的現象。古典希臘哲學集中在辯論與質詢的任務。在很多方面,它為現代哲學與現代科學鋪設了道路。
為了獲取智慧和知識,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使用了“反思”(reflection)和“沉思”(contemplation)兩詞,認為唯有憑藉反思、沉思冥想才能真正融會貫通,獲得“理性之樂”。這與中國思想家王陽明透過靜坐領悟真相,認清“真己”這個本體,從而獲得“本體之樂”意思差不多。“澄懷觀道”這個實修方法可大致視為人類文化的共識。
哲學是關於世界觀、價值觀、方法論的學說。如此,不同的哲學人物、團隊便產生不同的學說,當這種學說達到一定氣候、影響較大時,便可稱為思潮、流派。如科學主義、人本主義、唯心主義、唯物主義、實在主義、存在主義、古典主義、浪漫主義、新古典主義、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等等。這些思潮、流派以及諸多的身後的哲學家,令人眼花繚亂,甚至望而生畏、望而卻步。但有一點,我們應當確認並堅信,沒有哲學思想指導和滋養的文學、藝術往往便限制其發展的高度,沒有哲學思想指導和滋養的科學同樣會限制其發展的高度。我們知道,牛頓是偉大的物理學家、科學家,他的代表作題為《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由此可見哲學和數學的重要性。評論家張厚剛先生認為,中國唐代哲學思想比較貧乏,直接限制了詩歌發展的高度。所以,不能對唐代詩歌給予過度溢美之辭。
不要指望學習哲學有什麼實際用處,哲學是最大的“無用之用”。學習哲學,是為了追求智慧,為了提升最佳化思維,是為了陶冶性情,在把握到一種智慧與抽象性、思辨性、想象性學習中體驗到一種徹骨的豁達和愉悅,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從而受益終生。所以馮友蘭先生說得非常好:學哲學的目的,是使人作為人能夠成為人,而不是成為某種人。其他的學習是使人能夠成為某種人,即有一定職業的人。這種“成為人”,就是成為天地間一個豐盈飽滿的生命,一個“大寫的人”。
所以我們可說,哲學是使人類生活更進步、更美好的學問。哲學給人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引,它指導方向,幫助人們認識理解周圍的一切;哲學引導人類真正地思考,而不被世俗的言論所湮沒。哲學的用處在於幫助人調理、改善、提高自己的眼光,是一門直接改變人自身而間接改變環境、社會的學問。人們學習哲學歸根結底是為了超越。
真正的哲學是時代的精華,引領著時代的進步。一些達到高峰的哲學思想永遠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永遠指導著後人,影響深遠,影響綿遠。當然,真正的哲學思想是理論化、系統化的,隻言片語的格言、妙語或零散的比較先進的思想,是不能稱之為哲學的。
-
6 # 呦人算不如天算
哲學是人們判斷世界的方法論,這個世界目前為止只有兩種哲學觀,也就是唯物論和唯心(有神論論),世界上每個人都在隨著自己生命的程序而形成自己的哲學觀。學習哲學沒有什麼目的性,你學不學習哲學它都伴隨在你的意識裡,因為人在世界裡是渺小的,人們與天鬥與地鬥,也只有運用哲學,能夠解釋和操作這個世界上的一些事情。
喜歡更多+關注
-
7 # 蘆葦luwei
就像“佛教”是來自於梵文一樣,哲學這個名詞也是外來的,是距今兩千五百年前的古希臘人創造的術(philosophy),1874年,日本啟蒙家西周,在《百一新論》中首先用漢文“哲學”來翻philosophy一詞,1896年前後康有為等將日本的譯稱介紹到中國,後漸漸通行。
至於哲學的定義,現在全世界還沒有統一的答案。馮友蘭在《中國哲學簡史》中提出自己的哲學定義:“就是對於人生的有系統的反思思想”。我個人覺得哲學就是尋求宇宙間真理的一種智慧和學問。
哲學包含的研究領域主要來自邏輯學、美學、倫理學、政治學和形而上學。邏輯學是對思維及其理想方法的研究:觀察與內省,演繹與歸納,假設與實驗,分析與綜合—這些都是邏輯學試圖理解和指導的人類活動的形式。對大多數人來說,這門學問沉悶乏味,然而思想史上的重大事件無不是人們在自己的思維與研究方法上所做的改進。美學是對理想形態,抑或美的研究;它是藝術的哲學。倫理學是對理想行為的研究;至高無上的知識,蘇格拉底說,就是善惡的知識,人生智慧的知識。政治學是對理想社會組織的研究(而不是—像有些人認為的那樣—謀取一官半職的藝術和科學);君主制、貴族制、民主制、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女權主—這些都是政治哲學中的劇中人。最後,形而上學(招來了這麼多非議,因為與其他哲學不同的是,它不是藉助理想來協調現實的嘗試)是對天地萬物的“終極存在”的研究;是對“物質”真實的、最終本質的研究(本體論);是對“精神”的研究(哲學心理學),並且是對“精神”與“物質”在感知和認識過程中相互關係的研究(認識論)。
從以上被拆的七零八落的哲學論述的範圍,我們就可以基本上感知到哲學的目的,總結起來不外乎就是認識自然認識自己。其最終的目的就是~能夠解開茫茫宇宙中我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要去哪裡?
-
8 # 文學藝術姜子涵
學習哲學的目的就是要有辨證的眼光看待一切,換位看待人世間的一切事物,就是一種修行,讓快樂不再那麼無度,讓痛苦不再那麼深刻的延伸……
-
9 # 寶樹白石
我們看到許多小孩喜歡追問為什麼,比如太陽為什麼是圓的,月亮為什麼會每天的變化,初一,十五不一樣,這樣的小孩如果加以深造就是一個哲學愛好者,哲學是一個道理之學,世界為什麼是這樣而不是那樣,用科學的方法去解決這些答案,瞭解世界,改造世界,是哲學的目的。
人是要有思想的,沒有思想的人就是愚蠢的人,是一個沒有靈魂的人。思想是什麼,思想就是對世界的瞭解,世界萬事萬物原理儲存在大腦裡,用以分析他們的本質,發展和結果。許多東西有它們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我們透過大腦去鑑別,去分析這些東西的特點,相同和不同。任何事物都在發展,發展的過程有它的路線和規律,只要能瞭解發展,就能夠把握住這個事情的規律,而加以引導,改變它。
每個人不管他學習沒學習哲學,他們都有自己的思想,都能夠分析問題,這種樸素的哲學思想紮根在世界每個有頭腦的人的大腦裡。而哲學的系統性是許多人不具備的,他們往往容易上當受騙,思想錯誤。
-
10 # 皖南穿山甲
有一次和一個戰友談軍營生活,他說收穫最大的,可以說是終身受益的有兩點:一是日常養成,二是學哲學。他說,在軍校時學哲學,畢業分到部隊(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還要求學哲學。當時還有點牴觸情緒。現在回過來想想,受益匪淺,非常有必要,特別是年輕的時候需要好好學習哲學,不管是幹什麼的。
-
11 # 洱海里的大鯊魚
離開科學,哲學毫無意義,哲學是隨著科學的發展而進步,科學每發展一步,就會打破過去哲學家的謊言。比如,最開始東方哲學家認為世界是金木水火土構成,西方哲學家認為世界是水,氣,火構成,而科學發展到今天,之前的哲學結論就成了謊言。現在科學微觀已經進入了原子,夸克的精度,哲學家又根據今天的科學水平推匯出一系列結論,可是今天的科學結論就一定正確嗎?
-
12 # 給生命減壓
1、在古希臘文化中,哲學是“愛智慧”的意思;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古人把聰明而有智慧的人稱為哲人。所以,近代把關於智慧的學問,稱作哲學。那麼,我們學習哲學的目的,首先當然是為了讓自己成為一個聰明而有智慧的人。
2、因為我們並不是自養型生物體,所以要想讓自己能夠在複雜的社會自然環境中更好地生活,就必須處理好自我與他人、自我與社會、自我與自然之間的關係,而自我與他人、自我與社會、自我與自然之間究竟存在著什麼樣的關係,而這種關係能否更加和諧,這是我們需要透過學習哲學、甚至是研究哲學,才能獲得的答案。
3、對於自己的人生境遇,尤其是當自己處於人生低谷期時,我們能否有力量幫助自己度過重重難關、扭轉乾坤,真正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宰者和自我人生歷史發展的推動者,這個答案同樣也需要我們透過學習哲學,尤其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掌握唯物辯證法的力量,才能獲得。
總之,學習哲學,不僅可以幫助自己成為一個聰明而有智慧的人,還可以幫助自己與他人、社會和大自然建立更加和諧的關係,進而幫助自己成為一個有力量改變自身命運,書寫傳奇人生的人!
所以,哲學於我,是我人生的命根子!
-
13 # 迷糊米糊123
謝邀,學習哲學的目的是刨析自我認知自我,所有哲學問題的首要目標就是認識自我。從哲學層面來看,認識自己可分為三個層次:自我肯定、自我成長和自我消融。哲學使人類學會正確、智慧的分辨能力,是人們大量的感知、記憶和理解構成的綜合能力,也是內在自我的外在體現。哲學又被稱為境界之學,境界是人類感知能力對世界的認可態度,是包括意識的整體精神。 人之境界在於心靈感知,心之提升在於哲學,也是唯一提升境界的方法。哲學又是一門去偽存真的學科,幫助我們保持本心不變。
也可以說哲學是世界上一切智慧知識的總和,所有世上的知識、分析、理論都在哲學的範圍內。
-
14 # 翩翩慕容公子
我認為哲學是哲理之才學。
每個人學習的目的不同,那麼學習哲學的目的也是不同的。對於從小就對自然界存在著神奇幻想的我來說,“哲學”就恰是我靈魂的鑰匙,開啟我心靈的門,解開我心中的“謎”,用一個科學的專業術語,疏導我的心路,化解我心中的迷霧。
“哲學”自帶神奇的魔力,我一直很是嚮往。雖然我接觸的只是皮毛,但是對我而言,已是受益匪淺!懂得了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心態平靜,不悲不喜,好似與世無爭的“傻瓜”!哲學的存在是對立與統一的反覆較量,萬變不離其宗,其結局————知足著長樂!
-
15 # 自然之子一一彼岸花
哲學是世界觀,是方法論。尋求探知世界及自我的方式方法。
任何哲學均是思想,任何思想都有方法。任何方法均有限制,找到一種方法必然失去另一種方法。源於人不可能全面並客觀地看待世界與自身。你看到的只是一個方法下的面,包括科學。
故推老子《道德經》。道德經也是思想,但它的思想是“無”。拿來用的時候是“有用”,不用的時候是“無”。最接近宇宙自然本源的思想。
有的人讀出了“入道”(入世),有的人讀出了“出道”(出世)。這是一個過程,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思想是痛苦的根源。源於你進去了,沒出來,被思想包圍了,所以痛苦。你進去了又能輕鬆自由的出來,才是得“道”。所以老子說的是“無”。“有之為用,無之為道”。世界一切思想最終是為人所用的,沒有思想才是“道”。“道”終歸要為人所用,而不是人為“道”所用。人成了思想的奴隸,要思想有何意義。所以“道”在自然中就是“無”,在人的思想中就是“用”。活學活用,不拘泥其中,不能自拔。
大道至“簡”。大道學的時候做加法,不斷積澱。但最終悟“道”時要做減法,抽絲剝繭,除去形式主義和教條主義,只剩精髓一點點了。這才是真正的“道”。這一點“道”入你之心幫助你,提升你,開闊你的境界和意識,而不是用“術”(條條框框)來束縛你,制約裡。那不是“道”,是“宗教”主義。更何況宗教的最終依然是“空”,與“道”殊途同歸。
還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人努力活著是為了證明自己的人生價值(不管你是否能意識到)。而自覺或不自覺的選擇有兩種方法:
一,科學方式(社會方式):你擁有的物質(含人,權力等)越多證明你存在的價值越大,能力越大。所以大家拼命佔為己有,競爭的根源所在。
二,宗教信仰:你擁有的精神財富越多證明你的價值越大。讓你放棄物質的束縛,提升個體靈魂的境界。
其實歸根,你需要什麼就去選擇什麼,不為物縛,不為神往。人生大“道”是人站在思想與物質之上,而不是揹負著思想與物質前行。所以才辛苦。
後面是我寫的《人與思想》共勉之
當你開始學習語言的時候,你還只是孩子。
當你學會思考的時候,你己經成人。
當你己經擁有思想的時候,你是了不起的人。
當你己經站在思想之上時,你是一個偉大的人。
當你一直反思的時候,你在向聖人邁進。
當你決定不再擁有任何思想,離神己經不遠了。
成就你的也是束縛。
埋葬你的也是希望。
人類的文明不過是動物的期盼,也是上帝嘴裡的嘲笑。
一無所有是開始,也是結束。這中間的叫人。
離上帝最近的時候,不是死亡,而是新生。
-
16 # 范蠡天使王永哲
一個"哲"字搞的文人同志們如入雲山霧海。再加一個"學"字,更似進入迷宮,深不可則。其實它就是人人常說思想,又叫智慧。也可以說是大聰明人,對天下人事的想法,也叫認識,就是認識觀。"哲學"即指,天下緒多大聰明人的,思想認識觀總稱。學哲學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和找到適合自己的生存小世界。聽哲言,明哲理。做哲人,才是學哲學的根本目的和意義。
-
17 # 飛一言
學習哲學至少有四個目的,對應四類人。一是,深化或神化上級的思想認識,為上級的決定找到歷史依據哲學依據和現實依據。二是,看到問題在哲學上的同一性。比如說,美是客觀的還是主觀的,與雕塑、繪畫、攝影、書法等作品的美,文獻價值、檔案價值等等是客觀的還是主觀的,都是同類問題,如果要寫論文的話,查詢替換就能形成一篇高質量的論文。最後,人生的價值是客觀的,還是主觀的?也是同類問題。從哲學角度看,人類的問題型別不多,越深刻的越少。三是,可以清晰的把哲學從現實問題中科學問題中剝離出來,避免無意義的哲學討論。比如,“不爭論”就將“姓資姓社”的問題從經濟問題中剝離掉。比如力學只描述力的三要素而不討論力的本質。四是,掌握一套類哲學話術,為自己辯護。任何美好的東西都可以反對,比如,“沒有絕對的X”然後就自己批判自己,這就是常用的套路。類似的還有“沒有一成不變的X”,“X是有階級性的”,“你那是西方的科學”等等。掌握了這一套,什麼不要臉的話說出來都富有哲理。
-
18 # 紅葉158243790
“哲”者,“聰明”也。“哲”就是使人明理、智慧和文明。哲學-就是關於世界觀的學問,就是關於認識論和方法論的學說。哲學讓我們能夠拋開世俗的功利和情感的干擾,很理性地去認識客觀世界、客觀事物、它們的固有屬性、發展規律,去認識作為認識主體的人的本質特徵和共有屬性,去認識一事物區別於它事物的本質區別,去認識主體與主體、主體與客體、客體與客體之間的關係和聯絡變化規律。學習哲學,就是為了弄清這些及其關係,以致於我們能夠正確採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來對待。不學哲學和不懂哲學的人,一樣能夠思考,這是人的本能,所不同的是學哲學能夠讓人更明智、更系統和更完善地思考。因此,學習哲學的目的,直觀地說就是完善“小我”-人生目的和價值,就是完善“大我”-集團目的、階層目的、民族目的和國家目的,就是最終完善人類的共同目的-從洪荒到高度文明!
-
19 # 喜洋洋224206081
學習哲學的目的,籠統地講是為了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造福人類,這是實用主義哲學的救命稻草,是對哲學目的的爛用,因為這個目的似乎放至多處而皆準,不能定位哲學之所以為哲學的特定目的,也就失去了最起碼的學術價值。
哲學,必以獲得智慧、啟發智慧乃至創造智慧為目的,這是普遍意義的靈魂智慧,終至宇宙的根本中獲得靈性的照耀。
因此,哲學必在靈性光輝的照耀中,構築世界的框架和一切範疇的邊界,並促使人類在這個正確的框架和範疇的邊界內獲得一切知識的可靠性。所以,哲學必成為一切智慧的燈塔,方不愧為哲學。
因此,哲學必在認識的規律中賦予人類最明確的路徑,這種路徑不是隱藏在自然邏輯背後的無知,而是明確在主體與客體的交流關係中,絕對按照因果與因緣的條件發生、發展與終結,並絕對明確一切智慧的創造就是一切知識的源泉,進而徹底明確一切現象的源泉皆為智慧的創造。
因此,哲學必告訴人類存在的終極意義和過程意義,必須明示生命存在的永恆源頭和生存價值,必須明示生命整體的自我責任只有自我救贖的唯一出路,同時必須明示人類的無窮能力沒有界限,但人類的選擇卻對錯難辨。
-
20 # 哲學科學觀察
對比一下霍金說的"哲學己死"→我們可以認為:→馮先生這句話是從哲學家的角度說的,也許以前真可以說:人只有學了哲學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人但現在,科學越分越細,很多學科內已經蘊唸了豐富的哲學思想,因此:
→→現在的自然科學家,很少有人會花時間去學習哲學了,但這並不影響他成為偉大的科學!
→→從1996年"索卡爾"事件所引發的科學家和哲學家論戰,我們可以看出,當代絕大數自然科學家對哲學家不屑一顧,他們更不可能學習哲學。
在很多大學,哲學是一門公共課,開這門公共課的目的不是為了哲學專業→我們還是用俗話表達一下作為公共哲學的目的→也是非專業人員的學習哲學的目的!1>透過學哲學,教會人思考。→哲學是認識論,認識論教人如何思考問題→<正面/反面,主觀/客觀>,辯證法教人如何反思、如何透過現象看本質等等,→人會思考才有思路,而思路決定出路。
2〉透過學習哲學。使人提高理論水平,教人學會概括→哲學裡有一個金句→"透過現象看本質",面對紛雜的事物/千頭萬緒的現象,如何看本質呢?那就要透過學習哲學,從而提高理論水平,學會概括的方法。
3〉學習哲學,可以增長人文知識和思維知識。特別是哲學裡的"辯證思維",是通往創新思維的導航器,能為創新思維開啟大門。
哲學是一門學科,也是一門學問,
如果學知識只是為了功利性地學以致用,那麼往往欲速不達|!
4>學習哲學,會使人在同級的水平上更高一級!假設A,B兩人學識相同/能力相似,而A學了哲學,B沒學,那麼A一定比B更具有競爭力和思辯力!!
→A與B的區別就象"能文能武"與"一介武夫"的區別一樣l
→哲學使人智慧是一道公理!!信不信由你。
無數事實證明:很多成功的人士往往也是半個哲學家,甚至比半個還要多→你去張瑞敏的海爾管理學院看看就明白了
5〉社會類工作者要學一些哲學。很多學生畢業後會從事社會類工作,哲學在社會學科知識中,它是NO:1,可以說哲學是社會學科的基礎,因為所有的學科,如果離開了哲學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將寸步難行!
特別是一些高階幹部及高階管理者更要懂些哲學!
特別是高層戰略戰術決策者,哲學是必不可少的毛主席反覆強,黨的高階幹部要學習辯證法,就是這個原因!
附錄"索卡爾"事件<百度資料>1996年5月18日,美國《紐約時報》頭版刊登了一條新聞:紐約大學的量子物理學家艾倫· 索卡爾向著名的文化研究雜誌《社會文字》遞交了一篇文章,標題是“超越界線:走向量子引力的超形式的解釋學”。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故意製造了一些常識性的科學錯誤,目的是檢驗《社會文字》編輯們在學術上的誠實性。結果是5位主編都沒有發現這些錯誤,也沒有能識別索卡爾在編輯們所信奉的後現代主義與當代科學之間有意捏造的“聯絡”,經主編們一致通過後文章被髮表(但事實上這篇文章最終並沒有被髮表),引起了知識界的一場轟動。這就是著名的“索卡爾事件”。
事件一俟發生,就立即觸發了一場席捲全球的科學與人文的大論戰。論戰的一方是由科學家組成的科學衛士;另一方則是後現代哲學家結成的聯盟。世界眾多著名的媒體參與其中。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這個事件中,科學家普遍表達了對哲學家的不屑一顧!!
回覆列表
1.哲學可以透過對社會的弊端、對舊制度和舊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觀念,解放人的思想。
2.它可以預見和指明社會的前進方向,提出社會發展的理想目標,指引人們追求美好的未來;動員和掌握群眾,從而轉化為變革社會的巨大物質力量。
3.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哲學與我們所處的自然和社會密切相關,並自覺或不自覺地影響著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真正的哲學可以為生活和實踐提供積極有益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