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知趣321
-
2 # 導遊郎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開始進入收藏行列,才知道自己簡直是個文化白痴。最開始的時候,看到團壽紋都不認識,看了好些資料才琢磨出來。看到器物上的饕餮紋也不認識,到首都博物館看到元饕餮紋青釉三足爐的介紹才對上號,看到瓷器、竹木雕上的海屋添籌、暗八仙等傳統圖案也不懂,用心搜尋學習了一段時間後才基本上熟悉中國傳統吉祥圖案。至於五大名窯瓷器更沒聽說過。如此等等。
-
3 # 兵傳媒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確實不清楚怎麼去說,我思考了一個從這麼兩個方面入手談談吧!
個人覺得學歷和文化是兩回事!
第一從他們的概念和定義說說!
第二從我個人的理解說說!
首先我們說學歷,通常就是一紙文憑,再說就是一個人的學習生活經歷!他是國家或者相關的學校教育機構認可的憑證和證書!
那麼談一談這個學習的經歷大家都知道讀書考試,優秀或者合格我們就能取得他,這並不能說明啥只能是完成了自己該完成的學業!
其次我們說說文化,文化是非常廣泛的而且他是具有很深的人文意思和味道的,從我們的吃穿住行,衣著打扮,還有舉止談吐等都能看出或者有文化的因素和背景!如果說給他一個確切的定義確實很困難,而且不準確的!對一文化這個概念千百年來是說法不一,包括西方他們的定義!我就不仔細說了,有時間大家可以翻閱一下資料看看!
最後想說如果學歷和文化的關係要怎麼看我覺得還是個人的一點談談吧!
有學歷了不一定有文化,有文化也不一定有學歷!他們之間確實不能存在必然的或者絕對的關係!
我舉一個例子吧,我家以前有個鄰居中年婦女,她給我的印象是彬彬有禮,談吐舉止自然大方優雅,而且對人態度客氣,說話有水平,大家喜歡聽,而且說的事情確實很有道理,懂得也多。開始我以為她應該是個老師或者學歷非常高的人,最後才得知她只有初中的畢業證!當時我大吃一驚,但是她的文化和學識很讓人尊重!
所以說我們還是要多學習,不管是學歷還是文化,我們要努力的修行自己!
-
4 # 決勝網
學歷以及文化是兩個不同概念的兩樣東西。擁有高學歷的人並不代表就一定有文化;而有文化的人也並不一定擁有很高的學歷,當然兩項兼有的人大有人在,但並不是對等的關係。
學歷所指的是我們在學校結業或者畢業後所獲得的一紙文憑,它有助於我們在實際生活和未來工作中證明自己的知識或者能力的一項基準。而文化包涵更加廣泛的含義,我們之所以會覺得一個人有文化,可能是因為跟那個人相處過程中感覺很舒服;或者在聽一個人講話的時候感覺他很有文化底蘊;甚至是某個人的某個行為讓你感覺他很有文化。
提升學歷的過程就只有一個最基本的方法,那就是讀書。從國家的9年義務教育開始,升上高中,再到大學本科。讀完了本科之後仍覺得不夠,還可以申請讀研究生甚至博士。學習是沒有終點的一個過程,在你讀完博士之後你甚至可以再學習其他專業,拿到其他專業的文憑。而在現在的義務教育中,注重所教的大部分是知識,很少與文化掛鉤。
文化其實是每一個人都需要的東西,甚至比學歷更為重要。其實文化在我們的生活裡隨處可見,也隨時可學。對於一個小孩而言,最好學習文化就是父母的家庭教育,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看在眼裡甚至模仿學習。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隨意丟垃圾製造垃圾,不在公共場合大吵大鬧都是有文化的一種表現,這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卻是一個人的人生態度。對於更深的文化可以大到中國傳統文化,對於古聖先賢所留下來的書籍的瞭解,而這些是可以透過讀書裡學到的。
一個有高學歷的人在找工作中往往比較簡單;一個有良好文化的人在生活中往往受人喜歡。學歷是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而獲得的;而文化是可以透過自己的學習而得到的。知識可以改變命運,而文化可以改變人生。學歷跟文化並不是相等的,當然兩者兼具是最好的,但如果只能有其中一項,那希望你是一個有文化的人。
-
5 # 黃強黃不息
學歷並不代表有文化,學歷代表受教育的程度。換言之,有高學歷的人文化未必高,學歷低的人未必沒有文化。
但是在實際生活中,人們以學歷來衡量水平,鄙視低學歷者。尤其在招聘就業中,用人單位往往以學歷劃定標準,分出985、211、普通一本、普通二本的條條框框,以此成為他們錄取的取向。
就大多人的情況而言,以學歷來衡量是最簡單,最便捷的方法,名校畢業生的總體水平高於一般院校畢業生,也是事實。但是事物是一分為二的,在中國應試教育下,很多學生考試行,做事未必棒。而民間有高手,實踐出真知,對於實用性學科,實戰經驗還是沒有學歷的人高,因為他們摸爬滾打,經過鍛鍊,有過實踐,更有實用價值。古玩鑑定行業就是這樣,專家教授,包括故宮博物院的學者,所看到的,練眼的門類、品種少,遠不如古玩商販眼力厲害,因為古玩販子經手的東西多,有過經驗教訓,他們在玩中積累了經驗。
民國時期更是有一批大家、名家,是低學歷高水平,如梁漱溟、錢穆、華羅庚、齊白石、沈從文等,現代還有啟功、金克木等。繪畫大家傅抱石原本學歷也低,師範學校畢業,得到徐悲鴻幫助,去日本留學,改變了低學歷的不足。
低學歷的形成有種種因素,高考分數低,學區差異,經濟困難等條件限制,導致一些人進不了大學,或者進不了名校。在重學歷,重名校的社會,這樣就劃分了三六九等。學歷就是敲門磚,沒有學歷進了大門,也就限制了某些人成才,失去了取得更高成就的機會。因此,在當下重學歷的情況下,學歷就顯得很重要,它就是入門的通行證,至於持有這個通行證是否代表真水平並不重要,但是他多了一個機會。
對於學歷低的人來說,先天不足,如果要改變命運,必須加倍努力,以成績說話,自己創造發展的機會與空間。你必須把自己鍛鍊的足夠強大,才有機會一展身手。
-
6 # 無悔軍旅人生
文化是一個非常廣義的概念。包括語言,文字,法律,習俗,民風,道德等等範疇。一個文盲精通人情世故,道德高尚也不能說沒文化,一個博士不諳世事,道德敗壞也不能說文化高。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人分兩種,生而自之和學而自之,有些人真是一天學沒上過,但世事洞明,但大部分屬於後者。學習是獲得知識的捷徑,是進步的階梯,是提升自身文化素養的方式,努力學習吧,老鐵們。
所以,學歷高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沒學歷的不一定沒文化,但就一般而言,學歷高的人是有文化。
-
7 # 就叫陳虹旭
首先我認可這樣的說法,因為文化的範疇挺廣的,並不只侷限於書本知識,我們先拋開理論的東西,就看現實生活當中,其實大家身邊或多或少都會遇到這些人,有的人學歷不高,但是透過社會的磨練以及自身的學習,舉手投足之間都會讓人感覺很舒服,儒雅和善;
但是相反的,一部分學歷很高的人自視甚高,走到哪都覺得高人一等,也就有了“狗眼看人低”的說法,即使學歷很高,出口成章,但我覺得這並不是有文化的表現。
-
8 # 三木看日月
這個觀點我贊同,學歷並不一定代表文化,聊幾句我個人的看法與大家分享。
學歷代表受教育程度,與知識是成正比的,甚至可以與知識劃等號,學歷越高,表示受教育時間越長和受教育程度越深,某方面的知識也會越多,可以成為某個專業的專家,或者某個職業的精英。
但文化不一樣,它不止是知識,包含知識但不僅限於知識,它是知識的延伸和昇華,是知識體現出來的外在形式,具體來說文化是一種現象,包含了知識的歷史、由來、發展和關聯,以及傳統、禮儀、道德、修養和行為舉止,人的一言一行無處不在體現著文化的深淺。
一個高學歷的人,可以稱為有知識的人,但如果行為舉止卻是粗魯蠻橫、道德情操敗壞,通常會被人說成沒文化,說明學歷高不等同於有文化。一個有教養、行為端莊、知書達理的人,不管他學歷是什麼,通常會被人認為是一個文化人,說明文化也不等同於學歷,它更接近於道德的範疇。
總而言之,學歷代表著國家教育的普及程度,越多人具有高學歷就說明一個國家教育工作的成功,但文化需要知識的不斷積累、消化、吸收、運用,最後演變成為一種習慣,然後將好的習慣成為傳統傳承下去,這就是所謂的文化積澱,文化積澱越深厚,一個國家和民族才越有文明的韻味。
如果高學歷與文化成正比,是一個社會的良性發展,反之,則是一個社會的悲哀,高智商犯罪就是一個典型的明示。
-
9 # 安工才
文化是一個非常廣義的概念。包括語言,文字,法律,習俗,風俗,民風,道德等等範疇。一個文盲精通人情世故,道德高尚也不能說沒文化,一個博士不諳世事,道德敗壞也不能說文化高。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人分兩種,生而自之和學自之,有些人真是一天學沒上過,但世事洞明,但大部分屬於後者。學習獲得知識的捷徑,是進步的階梯,是提升自身文化素養的方式,努力學習吧,老鐵們。
所以,學歷高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沒學歷的不一定沒文化,但就一般而言,學歷高的人是有文化。
其實,簡單來說學歷就是一個證件,而文化知識才是真正的實力(知識是知一點識一點稱為知識),知識改變命運,學歷應該是算一種文化資格,有水平設水平看個人。就好比一些部隊轉業到地方的幹部一樣,思想端正的是好乾部,不端正的也還是個敗類。
-
10 # 吳大壯丨STrong
何為有文化?這個概念首先就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
“解放前,認字就算有文化了,解放初,會算賬就是有文化,現在,大學畢業,也不見得有文化”
我雖然有個高學歷,但是我不一定比別人讀書多,不一定比別人見識廣,可能我懂的只限於我學的知識。這算有文化嗎?很難說
有的人學歷高,但是在素養方面,為人處事上也不算高,這又算不算有文化呢?很難說
我相信有文化,不僅是能出口成章,更是體現在對待他人,為人處事上,常常站在他人的角度,為他人著想。有文化的人可能還是一種有自覺的人,不給他人添麻煩。
以前的那種擁有高學歷就一切完美的印象,我覺得可以完全拋開了,學歷只是一種外向的顯示,不足以證明任何事。
有文化的表現太多了,見證不如見人,見人不如和對方聊上一聊,這樣更能看出來對方是不是真的有文化!
-
11 # 雲霧山說事
有學歷有文憑那只是知識技能,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技巧,是科學技術的必備基礎,也是文化的基礎。知識技能可以提高生產力,讓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保障,科學技術可以發現新的事物,引領生產生活的時代潮流。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智慧的源泉,是藝術的土壤,思想的展現。不斷提高文化修養,可以讓人類的文明提升到更高層次,遠離粗俗野蠻。文化可以提高人們的道德情操,人與人之間互幫互愛,它能讓各民族之間互相交流,文化的互動也可以說是靈魂的碰撞,它可以找到各民族間的共同點,更可以化解民族矛盾,減少戰爭的發生。偉大的文化會產生偉大的人物,領導著人們走向美好的未來。
-
12 # 圓寧
我木有讀過書,也木有文憑。但是我放過豬,我放豬很專業,在我放的豬裡我知道每頭豬的毛病,不管是黑毛豬,紅毛豬,白毛豬,還是雜毛豬,我都知道每頭豬的德性,只要豬兒從我面前過,我就知道牠有幾斤幾兩。那些豬兒都非常聽話,我只要一吆喝,那些豬兒就會乖乖的跟我跑。豬兒不舒服了,感冒了,我還會釆些中草藥來煮水給牠們喝。
朋友們!這算什麼呢。要說文化,我不識字。但是我會數數,豬有幾頭我知道,豬兒丟不丟我也知道,我從小放豬至今一頭小豬也木有丟過。我認為放豬也是一種文化。因為有的人手裡拿著高文憑的人還不會養豬呢。大家說,放豬是不是也是一種文化!!!???
-
13 # 9紫氣東來
學歷不等於文華,這個話題你怎麼看?
這話一點不虛假,學歷是學歷,有學歷的不等於就有文化,這一點要講清楚人人都能理解還得多費口舌,舉一例子吧,學歷就好比人吃進的食物,需要消化,學歷是文,文而化之才合二為一,才能運用至實踐中去,若文而不化就如吃進的食物沒有消化,食物起不到營養的價值,再好的食物又有何用,再高的學歷不運用,也就等於零。
例二,現有些建築公司的大老闆,頭髮花白,身價幾個,幾十,幾百個億的大老闆,也就是個初中水平,而手下用的大多數是專業,本科以上水平,往往這些老闆對建築業經驗老到,幾萬平米的建築面積憑直覺一估算就能知道投資多少,多長時間能完工,大體能賺多少錢,利害吧,實踐出真知呀,這就是文而化之的結果,這些人若能有機會進專業學校學習,都是名符其實的高階工程師,高高工了,但事實然有些學歷很高的人一輩子也只會打工,好了言不贅述了。再見!
-
14 # 阜陽趣事兒
人,可以沒文化,但,不可以無知識,無知識的具體表現:那就是什麼道理都不懂!什麼事情也不明白!知識:就是我們平日裡,工作、生產、勞動和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基本小常識,也是人類對整個宇宙(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某種客觀事物切實存在最基本的認識、瞭解、熟悉和感悟程度!
-
15 # 老胡楊林1
說的沒問題,不等於。
文憑是對一個人掌握某種技能的程度的一個證明檔案,上面概念清晰,條理明確,一目瞭然。有些歷害的也有雙學歷的。體現的詞就是技能。
文化則是個模糊的概念,涉及到的概念有休養,品位,知識,三觀……沒有詞能夠一言以概之。
沒有人敢自稱為文化人,或有文化,都是別人的尊敬的說法,當然被稱為者大多也是沾沾自喜。就如同知識份子這一稱謂一樣,誰要是自稱為知識份子、文化人,恐怕都會膽戰心驚而不是理直氣壯。但有些心思細膩的人會取巧,故意稱一些各方硬體與自己接近的人、甚至略低於自己的人為文化人、知識份子,以此方式來落實自己一直覬覦卻又受之而底氣不足的文化人,知識份子的稱謂。
舉這個例子,主要是說明,文化,這個詞用於指人的身份時,是一個程度的概念,卻又無法量化,也沒有頂端。是一個以在不同的人心裡如何評價這種方式存在的,與知識份子這種詞有異曲同工之處。
一些喜劇作品也利用其這一特性演繹出許多笑料,一個不識字的人稱呼為其讀錯了通知的剛識幾個字的人為知識份子,一個普通農民稱村長的孩子為幹部子弟,回鐵嶺寫了《月子》的白雲也開始嫌老伴沒文化了,潛臺詞則是以文化人自居了。
∴ 文化是
-
16 # 燕園終身學習
有學歷不等於有文化,這其實不僅僅是一種說法,而是現實情況的某種現象的概括性總結。
所謂學歷,就是接受教育的經歷。自從1999年大學開始大擴招後,擁有學歷的人越來越多了,接受了大學教育的人越來越多。90後,00後這些人,相對於80後、70後及出生更早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大大增加。現在的適齡青少年,進入大學的比例高達80%左右。
再加上研究生招生人數幾乎年年增長,不但擁有大學學歷的人越來越多,擁有研究生學歷的人也越來越多。
還有一條獲得較高學歷的途徑,就是去海外留學。最近5年來,平均出國(出境)留學的人數每年達到50萬以上,不少人也因此獲得了較高學歷。
所謂文化,是一種知識、思維和經歷相結合的綜合修養,是一個人內在的素養。接受教育是擁有文化修養的一條重要途徑,但擁有較多的教育經歷,並不見得就能真正擁有較高的文化修養。二者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
當前有不少擁有大學學歷的人就是“有學歷沒文化”。我們不難發現,周圍有些人學歷不錯,但文化知識卻比較薄弱,有些常識性的東西都糊里糊塗的。
“沒文化”更大層面還體現在思維上,缺乏理性思維,缺乏邏輯分析能力,更缺乏透過充分的證據去做出合理判斷的能力,而容易人云亦云。在網路上,就體現在容易不假思索地跟風,容易不分青紅皂白地“噴”。現在活躍於網路的很多所謂的“噴子”,不少人是有學歷的,甚至往往接受過高等教育,但依然會比較容易盲從。
學歷只是接受教育的經歷,而文化則是自身內在的素養。由於我們的教育歷來以功利性為核心,以升學為導向,所以往往會更看重學歷本身,而對於提升個人素養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這實在是捨本逐末的行為。加上大學的泛濫化的擴招,部分大學生接受的是劣質的所謂高等教育,結果“出產”了大量有學歷而素質相對較低的“產品”,這不能不說是中國式教育的某種“失敗”。
學歷不等於文化,有學歷並不等於有文化,更不等於就是高素質的人才。而培養既有學歷又有文化的高素質人才,提升教育的質量,才是我國教育今後需要進一步著力的重點。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17 # 青年史學家
學歷和文化當然不完全是一回事,擁有學歷,特別是擁有高學歷的人一定是知識程度非常高的,但是知識和文化並不一定就是一回事。
文化代表的是一種精神和素質以及傳承,而知識則不一定,因為知識本身並不存在好壞,而在於人們如何運用它。舉個栗子,二戰時期,納粹德國的科技是全世界領先的,但是並沒有造福於世界,而是被納粹分子所利用。
學歷的產生以及興盛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學歷的不斷被重視,實際上就是文憑社會的形成過程,在文憑社會中,學歷逐漸成為一個門檻,並且在各行各業的入門條件中對於學歷的要求越來越高,學歷本質上是一種人為設定的門檻,既是為了限制而設定的門檻,也是為了進一步甄別。
學歷是在體制內的一個工程,而不是所有人都能參與到底。而文化不是,文化隨處都在,隨時可以學。
所以,學歷當然不能等同於文化,當然也不能因此而否定學歷的作用。
-
18 # 杜家人
有學歷不等於有文化?
答:我個人認為,這種說法有點偏面和抽象性。不符合辨正的唯物主義的說法。不能完全否認沒有文化。要看他如何運用所學的文化。
所以,任何事務都有他的兩面性。有文化不去發揮,不去服務於社會,不去為人類社會發展做貢獻,就等於沒有文化。相反,一個沒有文化人,他肯用心,他有經濟頭腦。也能幹出一番事業來。甚至會超越有文化的人。在八十年代初,做大買賣的都沒有文化,但是,個個拿著大哥大。
這就是事務的兩面性,這就是唯物主義的觀點。
-
19 # 狼煙一九三一
孔子說:“學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又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有學歷的人好比學之者,也就是說具備了知識儲備。但僅有知識儲備不去用,好比放在倉庫裡的工具,僅是物品而己。好之者則是用這些工具去謀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總比放在倉庫裡不用進了一步。而樂之者則不然,經一事,做一物,日思之,夜想之,行動之,坐弄之,日夜不息玩弄之,忘了飯食,晝夜不息,終之做成。此乃學問最高處。文化就是將學問用在生活中去消化,有了知識當然比沒有知識要好的多,但有了知識不用則無疑於富翁明知倉庫糧食堆滿倉,餓了卻不去取,最後餓死在倉庫門口一樣愚蠢,所以上上人有下下之智,下下人卻有上上之智。學習東要消化,那叫文化,學了東西不去消化,那叫食古不化。食古不化的人,當然不如行思之,坐想之的農夫工人了。
-
20 # 何家老大27
首先要更正一點認識,學歷怎麼就不是文化了?學歷它是表明學者在某一方面或某一領域的學習證明,是專門機構所認可而頒發、也是人們都承認的學歷,難道它不屬於文化?
我們常說的文化、範圍太大,用簡單一些歸納,那就是″天文地理、人文社科",如只說道德倫理、詩書賦畫,把其它的排開那是不全的。
有些知識是靠民間的流傳而學習繼承,而現代社科卻要從基礎理論學起,不斷的加深學科新論說和學科新成果的成因理論,接受不斷更新學科知識。這些都是推進社科前進的最大力量與主要支柱撐,也是社會文明的有力保證,是不能否認而應承認的社科文化。
我們對文化要有一個全面的認知,它是多層次的迭進。不管那種文化、是精神或是道德、是詩書賦畫,戲曲歌舞,還是社科文化,它都有一個層次標準認可。可能是專門機構認可,也有民間認可,還有自學而得到認可。他們都是某一學科的姣姣者,都屬於精英人物。人都要有自識,切不可拿自己的長處比別人的短處,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不斷的追求,艱難的進步,完善自我,才能展示自已的風彩。
回覆列表
簡單表述個人觀點,勿作政治解讀。
一,這雖然是兩個不等同的概念,但概念有內涵與外延的內容。在一般的情況,學歷與文化是相互增長的,隨著學歷的提高,文化水平也隨之提高。
這種情況屬於正常情況,學高才博,見多識廣。
二,學歷只是記錄著學者的學習軌跡,屬於本能的等級資格。文化是才能的一種具體表述,屬本領中的一種表現。
嚴格說,學歷不能代表文化,只能說他有學文化的過程憑證。
三,隨著社會“求學”的門路廣闊,學歷證書高而文化水平低有之,這是一小撮弄虛作假者的現象。造成這種現象是資格等級制度與工薪收入掛勾有一定的關聯。
這些區域性的現象就像南郭先生濫竽充數一樣,總有一天會水落石見,逃之夭夭的。
四,我們提倡:“學以致用,實踐出真知,勞動出才幹”。只有這樣,文化科學技術才能顯示人的實幹本領,成為第一生產力。
每個人必須把自己的應有本能轉化為應有本領,朝成功方向奮鬥著。
五,“知識改變命運,文化塑造人生”。
學歷可以在學習中執著追求,而文化必須在勞動實踐中錘鍊。
2018,10,29.晚家中。
聊談人情,宣揚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