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M盟面超人
-
2 # 怪蜀黍老囧曾
航母是為遠洋海軍準備的,韓國需要嗎?暫時不需要。
現在韓國維持著60萬左右的武裝力量,相對於其人口,這是規模十分龐大的一支武裝力量。韓國海軍的主要作戰物件是北邊,任務除了包括巡邏、反潛、反滲透外,側翼登陸和彈道導彈防禦也十分重要,當然,後者的技術能力歸美國管,韓國不具備。韓國海軍的任務基礎事實上是陸權控制,遠洋任務基於美國海軍維持的秩序即可符合韓國的絕大部分戰略利益,這不難理解。
當然,做點技術積累沒什麼壞處,這可以圍繞著實際安全需求進行。所以“獨島”級很像航母,雖然像航母,但本身是兩棲攻擊艦,核心任務還是遂行登陸作戰。當然,以韓國的造船能力來說,建造大型艦隊航母還有困難,但如果是類似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出雲”級的艦艇應該沒有什麼大問題。而如果能解決引進F-35B以及相關的部分技術問題,韓國海軍以“獨島”級為藍本發展出一款輕型航母並非難事。
問題是,韓國這麼做會佔用非常核心的對北邊的軍事資源,而並無什麼更大的安全效益。韓國要發展航母,很顯然要麼是在統一後,要麼就不再是針對北邊的戰略行為,其針對的就很可能是東亞鄰國們。對此最敏感的會是日本,而且影響力最大的也會是日本。日韓同處於美國的軍事同盟體系內,同盟內部的內鬥損害將十分棘手,因此日本很可能要麼阻止韓國發展航母,要麼自己發展比“出雲”級更大的航母,那屆時的東亞格局如何變就會是十分有趣的問題了。
-
3 # 魑魅涅磐
航母作為一個大國的標配,是所有海洋國家夢寐以求的軍事武器裝備,但是奈何許航母的設計建造難度和建造執行成本讓很多想要發展航母的國家退避三舍。韓國作為曾經的亞洲四小龍,一直以來在我們大家心裡就是娛樂和整容、三星手機、現代汽車了。但是說起目前世界上排行前列的民用高階造船廠,比如能夠建造大型LNG船、集裝箱船、浮式儲卸油這類高附加值船舶的造船廠,恐怕不少人會沒想到是韓國吧,的確從民用造船廠實力來說,韓國的現代重工、三星重工、大宇造船更是基本上壟斷了世界高階民用船舶的建造訂單,特別是大宇更是在某些高階產業製造上屬於壟斷地位。其次韓國雖然海軍規模不大,只有50萬人左右,但是韓國曆任的軍用戰艦卻基本上是由大宇造船和現代重工把持的,那可能很多人就要問了韓國的造船業這麼發達,能造航母嗎?雖然我們現在看韓國軍隊的規模和實力覺得不是很先進,但是仔細看的話你會發現無論是陸軍還是海軍在武器裝備體系上還是很有野心的,特別是對於一些主力作戰武器的自主設計製造能力,更是在以臥薪嚐膽式來學習並付諸實踐。且不說韓國陸軍目前裝備的K2黑豹主戰坦克、K9自行火炮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武器裝備的學習能力了,因為這兩款武器裝備也基本算得上是萬國軍,比如K2主戰坦克這類主力作戰武器,底盤和炮塔設計來自美國的GD,也就是為美軍建造M1坦克的通用動力公司,火炮是德國萊茵金屬的原裝RH120L44炮,全套的動力系統和傳動系統早期都是德國貨,後來想要國產坦克使用的大功率柴油機,奈何技術不過關一直沒有正式裝機使用,防護裝甲來自英國,電子裝置來自以色列和法國、美國,所以算下來韓國本土製造的也有隻有美國輔助設計的底盤結構,剩下的高階技術全部是國外的技術,後期的K9也一樣,技術基本都來自全世界不同的國家,但是這並阻礙K9出口到印度、芬蘭等國。這還是陸軍的學習、模仿、借鑑能力,海軍的武器裝備基本上就是花錢買的全套,比如前幾年一直稱讚自己是亞洲最強軍艦的“世宗大王”級導彈驅逐艦,整艘軍艦除了反艦導彈和魚雷使用的是韓國自己研製的,其他的包括動力系統、宙斯盾系統、艦體結構設計等剩餘的電子、武器裝備都是美國貨,動力系統的燃氣輪機是三星授權制造的,不過導彈垂直髮射系統和宙斯盾雷達都是美國洛馬原裝的,整艦隻不過由韓國本土造船廠現代重工和大宇造船建造,美曰其名“韓國製造”罷了。當然韓國擁有民用領域這麼強的設計製造能力,怎麼可能只滿足於建造導彈驅逐艦這種剛剛過萬噸級的軍艦呢?我們知道在韓國海軍裝備體系中除了我們耳熟能詳的驅逐艦和護衛艦外,還有一個特殊的存在,這就是韓國在本世紀初裝備服役的“獨島”級兩棲攻擊艦,不過十幾年過去了,二號艦馬羅島號去年下半年才下水,什麼時候服役還早著呢?可能有人會問首艦下水服役都10年過去了,二號艦怎麼才下水?是沒錢嗎?其實並不是,不知有多少人去深圳或者天津參觀過基輔級航母,這型建造於前蘇聯時期的技術驗證型航母一共建造了4艘,前2艘進入我國成為了航母主題公園,最後一艘經過俄羅斯改裝成為了印度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而三號艦在蘇聯剛解體那年和二號艦一起賣給了韓國的大宇,本來是打算拆掉的,但是大宇造船以技術難度太大遲遲不拆,後來3號艦雖然拆了,2號艦也被賣掉成為了深圳航母主題公園,但是韓國藉著美國的幫助在拆解3號艦前就已經對艦體結構設計摸了個底,所以這也是韓國為什麼能夠獨立建造獨島號兩棲攻擊艦這種大型軍艦,又為什麼2號艦遲遲不能下水的原因所在。因為基輔級航母雖然叫航母,但是從其艦體結構設計來說,其本質上還是蘇聯在建造常規甲板航母前建造的一種載機巡洋艦,和兩棲攻擊艦這種全通甲板只不過上層結構不同罷了,在艦體結構上還是有很多相似點的,所以這則是韓國為什麼能夠在十幾年前獨立建造這種大型全通甲板的兩棲攻擊艦的原因,就是有參考例子存在,所以在設計和建造上的技術難關就不是那麼的天花板。同時因為首艦參考基輔級的原因,因為基輔級畢竟是前蘇聯在發展航母前的試驗品,所以在設計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弊端,所以韓國要想繼續建造兩棲攻擊艦,就要花時間去改進這些缺點,這也是2號艦為什麼時隔10年之久才下水的原因。所以韓國在擁有先進的民用造船技術的同時,對於大型軍用船舶的設計建造能力也一直沒有忘掉。但是航母畢竟不是普通的民用高階船舶,在技術上的突破有經驗可尋。而且航母被稱為人類迄今為止設計建造過的技術最難、建造最複雜的一種集人類工業發展中的各個行業實力的綜合性船舶,名頭也不是白來的,只是對於韓國來說,雖然擁有世界上高階的民用船舶建造技術,但是民用和軍用畢竟是同行業下的不同型別,所以在設計和建造上的本質區別還是很大的,所以這些對於韓國來說都是技術挑戰。
-
4 # 儒道之主
首先需要說明一點:一個國家的造船技術厲害,並不能代表其具備研製、建造航母的能力。韓國、日本的造船技術都很厲害,但兩國並不具備獨立建造航母的能力。日本的出雲、日向,韓國的獨島,其排水量雖與輕型航母無異(甚至更高),但日本的直升機驅逐艦(日本掛羊頭賣狗肉,實際應為“直升機航母”)也好,還是韓國的兩棲攻擊艦,它們只是“準航母”。
很多人認為“能造大型兩棲攻擊艦等準航母,就能造航母”,這從根本上就犯了嚴重的錯誤:第一,兩棲攻擊艦等的建造難度比航母差遠了。第二,如韓、日的準航母並不是它們自己造出來的。日本的出雲、日向、韓國的獨島,採用的都是“類航母設計”,擁有“直通甲板”。但韓國、日本都只是造出了艦體,艦上的裝置幾乎全部依賴於外購。日本與本題無關,只說韓國。韓國目前不造航母的原因有兩個:一、缺少建造航母的技術等,能力不足。二、受限於韓國海軍的發展戰略,沒有需要。
不過,韓國離建造航母的日子恐怕真就沒多遠了。2018年6月中旬,韓國“獨島”級兩棲攻擊艦的二號艦“馬羅島”下水。在“馬羅島”號下水之前的早些時候(應該是2018年第一季度,具體時間記不清了,抱歉),韓國軍方就曾公開表示:將在獨島級兩棲攻擊艦的基礎之上來發展自己的輕型航母。航母的研製難度比兩棲攻擊艦還要大得多,那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涉及領域眾多,是真正意義上的系統工程。目前,能夠獨立自主建造航母的國家不超過三個,可見其研製難度之大。
“馬羅島”號比“獨島”號(獨島級首艦)的國產化程度要高些,但在核心裝置上仍依靠外購,比如動力、武器系統、指控系統等。舉例來說:獨島級兩棲攻擊艦裝備的遠端搜尋雷達是由荷蘭Thales Nederland公司研製的SMART-L雷達,動力系統是美國通用公司授權三星生產的LM-2500燃氣輪機,作戰管理系統是英國BAE的KDCom1,近防武器系統包括荷蘭的“守門員”以及美國的MK-49……獨島級兩棲攻擊艦最多可搭載10架直升機,韓國只能依靠外購……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韓國的獨島級實際上就是自已造了艦體,剩下的就是組裝。
不過,韓國在二號艦“馬羅島”號的建造中盡力提高其國產化程度,這一點確實值得稱讚,日本在這方面的表現就不如韓國。韓國近些年在海軍建設方面取得的成就還是不錯的,比如說:2艘排水量1.9萬噸的獨島級兩棲攻擊艦,3艘排水量1.05萬噸的“世宗大王”級驅逐艦,再加上德國授權生產的209、214潛艇,等等。綜合來說,韓國海軍的裝備水平已出現“質”的飛躍——韓國海軍因此“自信滿滿”,不足為奇。但若憑此就認為能夠獨立自主建造航母,那就不是自信了,那是典型的自大!
實際上,如果核心裝置依靠外購,憑韓國、日本的造船水平(主要是軍工,民用的影響可以不計),自己製造艦體,之後組裝出一艘中型航母,還是很容易就能實現的——兩國都具備建造排水量四、五萬噸級航母艦體的能力,兩國組裝的水平也比印度要強得多。連印度都能“造”航母,韓國、日本憑其在造船業的實力,想“造”也不難——大不了就是由自主建造變成國內組裝而已。實際上,還有另外一個原因:航母建造、維護、執行、使用等所需龐大的人力、物力、財力。
-
5 # 西涼宣撫使
思路很清奇,韓國造船業確實很強,尤其是造LNG,但是無論如何那是民用造船業啊,軍用造船業和民用造船業不可同日而語。就像巴西的客機技術很強悍,但是有誰聽過巴西造出一架世界領先的戰鬥機嗎?
韓國之所以沒造航母,主要不在於韓國如今的造艦技術,韓國依託於美韓同盟體系之下,建造一艘輕型航母船體,然後由美國提供艦載雷達、艦載機等也是可行的,雖然韓國如今的軍事工業不算先進,但是也出口了很多海軍裝備,比如出口到英國的補給艦、出口到菲律賓的“望加錫”級船塢運輸艦等,證明韓國的海軍造艦(組裝)實力尚算不錯(當然很多技術承襲自美國)。
筆者認為韓國不發展航母有兩方面原因,一是韓國的海軍發展戰略,韓國以前提出過“大洋海軍”的海軍戰略,但是後來調整為大洋海軍和近海防禦二者兼具,遠洋作戰能力的權重相對沒有那麼高了,韓國的世宗大王級宙斯盾驅逐艦和完備的海軍艦艇已經滿足遠洋海軍的基本需要,沒必要發展航母;第二點,韓國有了航母的替代品,韓國如今已經擁有近20000噸級的“獨島”級兩棲攻擊艦,二號艦馬羅島號也已經下水,而我們知道現在兩棲攻擊艦和輕型航母的功能差異其實不大,更重要的是F35B的橫空出世讓兩棲攻擊艦完全可以迅速改裝為輕型航母,倘若摒棄垂直登陸能力對艦體進行改造使之可以搭載F35B,那麼兩棲攻擊艦就是完完全全的輕型航母。所以韓國可以不必節外生枝,現在日本的出雲級直升機護衛艦都可以改裝為航母,韓國兩艘獨島級也不是不行。
-
6 # 回馬一腔
韓國造船技術再厲害,有中國厲害嗎?我們幾十萬噸的油輪隨便造,但建造國產航母仍需要一步步摸索著前行,由此可見造現代航母難度之大。
(圖:韓國獨島號“準航母”)
第一,韓國眼下的國防戰略對於航母的需求並不是那麼迫切
隨著朝鮮半島北南關係的緩和,韓國緊繃了半個多世紀的防衛神經總算鬆弛下來。至於韓日獨島爭端,韓軍陸基戰鬥機飛行半徑足以覆蓋,壓根用不上航母助陣。
航母是海上遠距離空中打擊平臺,韓國尷尬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其海上擴張方面難有作為——向西有中俄,向南有日本這個老冤家,向東則是日本二戰時期的“絕對國防圈”,再往東可就是美國老大的海上勢力範圍了。
所以即使韓國擁有了真正的航母,具備遠洋軍力輸送和空中打擊能力,夾在幾個海軍強國縫隙裡,一展身手的空間受到限制,也很難有多大的作為。
戰略方面的需求不大,韓國造了航母也只能充充門面。
第二,以韓國目前的工業及配套水平,造航母有技術瓶頸
航母是一個國家整體工業發展水平的整合,所涉及到的門類、技術、人才簡直在考驗人們的想象力。我看過一份資料,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號當初在烏克蘭建造船殼時,大約有獨聯體三萬家企業參與其事。
(圖:我國遼寧號航空母艦)
韓國在獨島號“準航母”的基礎上建造真正意義的現代化航空母艦,至少需要解決動力、甲板特種鋼、飛機彈射、落艦攔阻及大型升降、雷達及電子裝置等等技術難題,而這其中每一項都關係到工業體系中分工協作。
韓國製造業配套並不齊全。事實上就連二戰時期的蘇聯、日本,產業配套也僅僅具備了雛形。由於航母關鍵技術各國都嚴格保密,所以只能依靠自造突破技術瓶頸。
韓國現有工業體系,難以擔當如此重任。
第三,航母是一隻吞金獸,韓國那點國防預算,真的不夠看
航空母艦是一隻不折不扣的吞金獸,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造價約為90億美元;美國更誇張,一艘尼米茲級別航母艦隊的全壽期所需費用,竟然高達600億美元。
(圖:韓國防部新聞發言人)
韓國國防部新近提交的軍費預算在過去的基礎上大幅攀升8.2%,高達46.7萬億韓元,相當於人民幣2854億元,或419億美元。注意,這個創下韓國國防開支近11年來最高紀錄的數字,包括韓國全年全部軍費!按照美國航母艦隊造價,韓國軍人們一年內不吃不喝,也不夠一支艦隊的總耗資。
第四,研發建造航母週期漫長,所需時間成本大得嚇人
再拿中國航母舉例,我國第一艘航母訓練艦遼寧號2002年進港,2012年改裝完畢正式服役,整整花了十年時間。假如韓國開建航母,因沒有船殼耗費的週期將更加漫長。
而實際上航母從設計研發到正式開工建造,需要的時間週期長得能讓人發狂!
(圖:航母建造流程時間表)
從上表可以推算出:一艘航母出爐大概的時間週期約為20年,這其中所需巨大的時間成本,韓國人肯定算得清楚。
總而言之,韓國缺少建造航母的工業配套體系與資金,就算馬上動手開始造航母,等到克服重重困難航母下水,再適航搭配艦載機形成戰鬥力,差不多要等到2050年前後了。
因此,與其耗時費錢造一艘實用意義不是很大的航母,韓國還不如用這筆錢多投資拍幾部催淚韓劇。
回答完畢,感謝閱讀!
-
7 # 海事先鋒
造船技術強和造不造航母沒有必然關係,造航母是軍事戰略決定的事情,韓國的國情來看,起碼目前沒有建造航母的必要性,畢竟,韓國沒有什麼全球戰略對手要對抗或者利益要維護的。
韓國最大的戰略壓力是其國土的北方,來自於朝鮮,他們兩國陸地接壤,因此韓國在海軍的投入上遠不如在空軍和陸軍的投入。韓國要海軍意思不大,韓國基本被分割為東西兩個部分,夾在中俄日三國之中,海軍唯一的作戰假想環境也是在此周邊,依靠韓國本土起飛的飛機就能覆蓋韓國需要巡邏的範圍,因此對航母的需求較弱。
但是韓國也建造了兩棲攻擊艦,還造了兩艘,分別是獨島號和馬羅島號,這主要是因為韓國對於兩棲作戰有很大的需求,對於韓國而言,50年代和北邊打的那一仗,救命的一場戰役其實就是仁川登陸戰,這一戰將北邊攔腰截斷,致使其後續保障趕不到,前線部隊成為強弩之末,而且缺乏支援,最後被全部擊潰。
而如今,韓國除了從中學習要發展兩棲作戰能力之外,還面臨著和日本等國的爭端,比如獨島,韓國必須要保持一定的軍事力量來保證在未來的奪島作戰能夠成功,因此韓國可以透過擴大兩棲部隊的作戰能力來實現自己的戰略訴求。因此,韓國不建造航母,而是選擇了建造兩棲攻擊艦,任何國家的武器建設都是從實際需求出發的,而不是為了什麼面子。
-
8 # 大志遠思想空間
民用造船能力世界前三位是中日韓,能力非常強。但造船能力和造航母能力,不是充分必要條件,只是必要條件,韓國就是這樣。
第一,要看需求。韓國不需要航母,航空母艦的陣地在大洋和敵方疆域上。韓國的主要敵人是北方,他的兄弟之邦朝鮮。即使其商船在在大洋上遇到風險,有他的宗主國,美國在大洋上巡邏,韓國不用擔心。
第二,要能不能建造。航空母艦不是一艘船,而是一個大系統,包括航母,護航的驅逐艦,護衛艦,核潛艇,補給船,最重要的是艦載各種飛機,韓國一大部分沒有,尤其是航母,沒有製造能力,最起碼鋼板不行。不過韓國可以從美國進口整個系統,但為了保密,美國應該不賣。
第三,資金支援。航空母艦是吞金的怪獸,一般國家是養不起的。即使是法國和英國這種大國,法國只建了一艘,英國之間的兩艘,而他們是有需求的。所以,昔日的海洋大國,現在依然是大國,他們覺得養航母太費錢了,他們甚至不知道敵人在哪裡。
再有一點,民用造船和軍用造船不是一回事,世界軍用造船能力最厲害的是美國,所以韓國不造航母。
-
9 # 兵者詭道也
韓國造船技術那麼厲害,為啥不造航母?很簡單,民用船舶跟軍用船舶壓根就不是一個概念的玩意兒,你非得把它們等同起來那沒辦法。
韓國造船業確實牛逼,是韓國國家經濟的5大支柱產業之一,常年保持世界第一造船大國地位(近年中國才加入競爭)。但韓國造船業的訂單幾乎都是民用訂單,貨輪、油輪以及一些特種船舶佔比很大,這些船舶技術含量有限,不能跟軍艦特別是航母一概而論。
要說軍用造船業,美國還是當之無愧的老大。建造幾十萬噸的油輪簡單,但建造10萬噸的“福特”級可就太難了。這世界這麼大,能建造大型貨輪/油輪的國家有不少,但能建造大型航母的國家只有美國,只此一家別無分號。
不過,建造航母確實是韓國的目標。目前韓國建造的“獨島”號、“馬羅島”號兩棲攻擊艦,就是在為建造韓國國產航母積累經驗。韓國已經引進F-35A,未來繼續引進F-35B配合兩棲攻擊艦使用是必然選擇。而一旦這種模式成為常態,韓國就會開始建造國產航母,而且一定是直通甲板航母。大機率是蒸汽彈射型航母(美國不一定肯賣電磁彈射技術),而這樣一來F-35C也可能因此來到韓國。韓國新型“馬羅島”號兩棲攻擊艦下水
韓國的海軍發展戰略主要著眼兩點,一方面是配合美國實施亞太再平衡,另一方面則是提防日本。特別是後者,日本幾乎成為韓國製定國防戰略的直接參考物件。日本有兩棲攻擊艦,韓國也得有;日本建造大型柴電潛艇,韓國也趕緊引進;日本裝備了金剛/愛宕級宙斯盾艦,韓國隨後也開始建造“世宗大王”級……針鋒相對的意味,不可謂不濃。“馬羅島”號艦島整合度很高
由於地理位置和歷史原因使然,韓國要求自己既要有足夠的岸防能力,也要有一定的遠洋進攻能力。目前日本、中國都在籌劃建造新型航母,韓國將國產航母提上日程也就不足為怪。只不過,可以預見未來韓國國產航母主要技術依然會靠引進。
-
10 # Ted28628343
韓國應該擁有建航母的。
問題是他們的海軍只有幾萬人。而且運用一個航母需要比較大的資金投入的。一個航母每個月需要用好幾億美金,一年下來好幾十億美金的。
所以暫時不必要航母了。如果把那些資金用在別的方面,可能得到更大的效果了。
-
11 # 風華
製造武器要消耗大量的物力和財力、人力。會給國民經濟帶來沉重的負擔,會消耗大量的資金,影響國家對教育、科技方面的投資,對一個國家的發展非常不利。
南朝鮮採取了非常務實的政策,和大國結盟,依靠其他的國家協助自己的國防。
南朝鮮用很少的財力和物力,就可以保證國家安全,給國民提供一個安全的生存和發展環境,有力的促進了韓國的繁榮發展。
-
12 # 雛菊西瓜Peterpan
造與不造要看自身實力和實際需求,好比有一個很好的東西,但是價格你承受不起而且買回家沒什麼用,你會買嗎?對韓國來說,他確實有能力建造輕型航空母艦,但是航母並不是他的必需品,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韓國並沒有發展航空母艦。但是隨著地區性的“軍備競賽”展開,韓國可能真的會啟動航空母艦計劃以應對未來日益突出的海上威脅。下圖為韓國海軍“馬羅島”號兩棲攻擊艦,這是韓國海軍發展的典型艦船之一
下圖為世界2018年1-9月造船總噸位,可以看到韓國以1640萬載重噸排名世界第二,佔世界25.1%。其實韓國的造船能力是很強的,在2010年都佔據著全球第一大造船國的位置,而且現在仍然佔據著LNG船的老大位置,三星、現代和大宇遠遠將其他國家甩在後面。從2003年到2018年5月韓國完工的LNG船佔全球的74%,LNG船是民用船舶中技術水平較高的,特別是對焊接的要求。
還有世界上最大的海上天然氣開採儲運平臺Prelude FLNG,造價高達125億美元,排水量達到60萬噸,由韓國三星重工建造。2017年前三季度海洋工程裝備訂單總價值101億美元,韓國獨攬其中的54億。所以在造船領域只有5100萬人口人口的韓國其實有很強的實力且佔據世界重要位置。
在軍工方面,雖然韓國無法像中美俄那樣有高度獨立且高水平的研發能力,但是韓國的海上裝備建造整合也是在世界前列。比如下圖為韓國韓軍“世宗大王”級導彈驅逐艦,是以美國“伯克IIA”為藍本搭載宙斯盾系統和美/韓武器系統整合的現代化作戰艦艇,滿載排水量達到11000噸,在055服役之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導彈驅逐艦。雖然他的整套系統都是來自美國,但是世界上有能力整合這種萬噸級驅逐艦的國家不會超過10個。還有開頭我們提到的“獨島”級兩棲攻擊艦,同樣也是整合西方國家系統,滿載排水量為19000噸,設定有巨大的直通式飛行甲板、機庫和兩棲塢艙。除了韓國海軍自己的訂單之外,韓國還向英國出口“潮汐”級補給艦、向泰國出口”仁川“級護衛艦、向印尼出口”張保皋“級常規潛艇,也是由一定國際認可程度的。
所以以韓國的水平依靠西方國家的經驗和核心繫統建造2-3萬噸甚至4萬噸級別的中輕型航空母艦是有這個能力的,比印度還要強很多倍,要知道印度”維克蘭特“號在高度依賴西方國家的情況下依舊建造了120個月還沒有完工,韓國建造3萬噸級的航空母艦一般不會超過60個月。但是有個問題:任何軍事裝備的採購都是根據需求和國家戰略而來,那麼韓國的需求在哪?航空母艦本身是作為遠洋海上力量的象徵,而韓國長期以來最大的”心腹大患“就是北方的威脅,兩國本來就是相接壤,這點距離陸基F-15K和F-16也能做到。而且朝海軍就沒有什麼像樣的大型作戰艦艇,都是以輕型快艇為主,航空母艦更沒有用武之地,反而韓國非常重視輕型護衛艦和導彈快艇的發展。韓國也不像美英等國有重大海外利益,需要用航空母艦去跨洋維護和威懾,更沒有必要發展航空母艦。就像局座說的那樣:”你說他要航空母艦幹啥?你就這麼點地方,你的主要任務是應對朝就可以了。”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韓國並沒有發展航空母艦,畢竟建了就要花錢維護和訓練,航空母艦無論大小都是“吞金巨獸”,僅僅配齊20架F-35B戰鬥機就要花費不止25億美元。
這個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泰國,泰國在上世紀90年代引進了“扎克里那呂貝特”號輕型航空母艦,本來想著救援和炫耀。現在的情況是為了縮減維護費用將全部的“鷂式”戰鬥機退役,航空母艦還兼著“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長期停泊在梭桃邑海軍基地,只有重大演習和場合才會出港維持訓練。
但是以前不發展航空母艦不代表將來也不發展,隨著東亞地區各國海上實力日益增強,韓國所受到的威脅也越來越大。中國在2012年直接擁有1艘重型航空母艦,而未來10年內也將擁有不少於4艘重型航空母艦。日本海上自衛隊將2.6萬噸級的“出雲”級直升機驅逐艦改造為可以搭載F-35B的輕型航空母艦,這樣沒有海上航空力量的韓國海軍勢必要落後。此時韓國就從沒有需求變成有需求了,按照韓國人的計劃,他可能會以“獨島”級二號艦“馬羅島”號為藍本發展2萬噸級的輕型航空母艦以應對這些威脅(或者直接用“馬羅島”號改造),雖然和中國比沒有什麼優勢,但是韓國與日本還有獨島的爭議,本身擁有強大攻擊能力的海國海軍自然不能落後於日本海上自衛隊。
-
13 # 南極爆冰
航母是綜合國力與實際需要的的體現,以韓國的實力造航母很難嗎?
當然雖然不輕鬆,但也勉強可以造出來。韓國現在有經濟能力,造船能力,資源能力。這些能力東拼西揍造出一艘航母並不算太困難。
但航母不僅僅是建造,投入後的使用訓練和相關配套服務才是大頭。
現在想想韓國主要的對手是朝鮮,並且韓國國家並不大。
造航母幹什麼?難道僅僅是為了面子?還是為了同美國一起出海訓練作戰?還是他國部署?
這些對韓國都沒用,現在的韓國黨派競爭激烈,更不會去花錢造這個東西讓人落下把柄。
所以航母對韓國意義不大,也不可能專門造一艘為了訓練吧。
-
14 # 軍武雜談
要明確的是,造民船和造軍艦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對於軍艦來說,除了要具備民船基本的優點之外,還需要具備更強的抗打擊能力和防沉能力。
而且,航空母艦並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大噸位船舶而已,還需要在船上佈設相應的雷達、感測器以及其他的電子裝置,有些裝置允許從國外直接進行進口,而有些裝備則必須要本國進行生產。
韓國目前倒是自己造了“獨島”號兩棲攻擊艦,但是兩棲攻擊艦本身和航母還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因為兩棲攻擊艦側重的是兩棲作戰能力,而航空母艦側重的則是海上大範圍的航空作戰能力。
韓國海軍目前的主要作戰目標是兩個,一個是和日本海上自衛隊爭奪雙方有爭議的領海所有權,另一方面是防範來自北方的海上襲擊和海上偷渡。這兩片海域距離韓國陸上機場的距離都不遠,韓國憑藉空軍的航空力量就能夠滿足其相應的作戰需求。
因此,即使是韓國真的有力量能夠獨立建造出航空母艦,也完全沒有相應的使用需求。
-
15 # 超賽神超賽
先幫你捋順一個概念,就是造船發達是造航母的必然條件,但反過來就不是必然了,懂?
首先必須承認的是韓國的造船業確實發達。發達到什麼程度?2017年以前韓國的造船實力一直是世界第一。一家現代重工,另一家大宇重工,基本上承包了那些年全世界40%的造船業務。剩下的才輪到中國的中船重工和日本的三菱重工。
如果按照這麼說,美國的造船能力是“遠遠不及”韓國的,但美國佬的海軍卻是名副其實的全球第一,不誇張的說,世界其他國家所有海軍加起來都不夠美國海軍打。
船和飛機一樣,都有很多子系統。可惜的是,韓國的造船,基本上只能造船殼子,含金量最低。
航母是現代造船工業的巔峰之作,從設計到施工到下水,海試,服役,一般都是非常漫長的過程。航母的甲板不比其他船種,要滿足平整,不易形變,耐高溫,而且還不能太厚,厚了影響重量。另外,阻攔索也不是一般的材料,要把一架幾十噸的飛機從大概每小時200km在幾秒內攔停,應力之大可想而知。最後就是,航母終究是作戰艦艇,抗沉性必須要考量,因此艙室的佈局跟商用大船完全不同。
總而言之,韓國現在的造船能力強只是個花架子,是規模大而沒多少核心技術。而且,別忘了航母上還要搭載艦載機呢,他們能搞出來自己的艦載機嗎?
-
16 # 瘋狂遙控器
韓國技術確實比我國好,但主要原因是有個好主子:美帝,三星等韓國財團的主要控股方都是老美,所以更容易拿到先進技術,他們主要就負責幹活而已,當然還有一點他們自己也有創新。回到問題,韓國不造正式航母,是因為他們的防務是老美負責的,他們自己沒有獨立指揮權,也不想要,打小仗自己的船夠用,打大仗有美爸爸,何必自己出錢造大船,所以沒動力沒需求,不謀求獨立制海權,造個兩棲攻擊艦也就行了。
-
17 # 撕螞蟻
沒經驗,直接造會有很多bug和實際問題。。中國造船那麼強也是先模仿再改進。亞洲唯一有經驗的是日本,然而經驗已經過時了,人換了3代了技術也革新了作戰思路也不一樣了。直接造就會像印度國產航母變成國家恥辱
-
18 # 秋塘夜雨
重型航母是戰略武器,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有中國在建,沒有哪個國家會二逼到幫助另外一個國家發展戰略性武器,就像即便美國也不會幫助英國發展尼米滋級別的航母,僅僅造航母殼子,鍊鋼技術也得搞定,造完殼子後,動力系統,目前重型艦用燃氣輪機只有中美英能搞定,你造個輕型航母我給你,重型航母?免談!
好吧,你呲著牙投入重金把這個搞出來了,後面還有艦載預警機,艦載機,宙斯盾驅逐艦,核潛艇,遠洋補給船,你都得獨自開發出來,以上少一樣,就等著呵呵吧。
很明顯,目前韓國並不具備以上能力。所以韓國造不出。
-
19 # 晨曦談兵
兩個原因:1、需求問題;2、國力問題。
首先,我們看下韓國的地理位置:
韓國周邊被中美俄三個大國所包圍,並且被美國駐軍;南有發動2戰的日本,北有擁核、彈道導彈的朝X——可謂悲催莫過於韓國了。在這種形勢下,韓國能夠做的,就是近海防衛——這疙瘩遠地方也沒其他國家。
目前,在韓國東面的獨島方面,韓國跟日本還存在著歸屬爭議,不過也不遠。
韓國防空識別區
基本上,韓國所要守衛的地方,就是那“一小疙瘩”,並不需要遠行。
所以,韓國空軍,也就是陸基航空兵,基本就可以覆蓋其需要制空權的地方。韓國對其的意義,不大。
韓國曾經有過遠洋海軍的“夢想”,或者說,韓國想做“東亞版的以色列”——雖然有些荒謬,但畢竟夢想是誰都可以有的。不過,最終,韓國還是務實的放棄了這個夢想,回到一心近海防禦上來。
韓國世宗大王級驅逐艦
至於建造航母的能力,其實航母也是分等級的,有6-10萬噸的大型航母,有4萬噸級的中型航母,也有2-3萬噸級的輕型航母;甚至,還有1萬噸級的輕型航母。韓國“獨島”級兩棲攻擊艦,滿載排水量約為1.9萬噸,基本是一個輕型航母的體量。
不過,兩棲攻擊艦與真正的航母,在艦載電子系統、艦體結構、建造難度、單價等方面還是有著不小的差別的。或者說,航母更完善、更復雜、難度更高。韓國在民用造船能力上是很強,但所謂“術業有專攻”,任何新型裝備,都是需要時間去設計、積累經驗的。
就像日本民用科技也很發達,家庭用汽車發動機也比較先進,但是,其軍用武器方面卻不得不大量購買美國的,航空用、船用發動機方面基本還是美國的技術,或者從美國購買的——這就是研製領域的問題的。
目前,日本正計劃改裝“出雲級”兩棲攻擊艦,使其變成能夠搭載F-35B戰機的輕型航母。這將對韓國造成比較大的刺激,不排除後面韓國改裝獨島級,或者建造新一代輕型航母的可能——正所謂,一切都是被逼的。
-
20 # 正經不震驚
給你打個比方,你就秒懂了。東北農業那麼發達,為什麼不種香蕉呢?
我們通常說的什麼東西發達,這個概念過於籠統,而忽略了大量的細節和實際情況。軍艦雖然也是船,但是這跟坦克也是車一個道理。雖然有相同之處,但它畢竟不是同一個東西。建造思路和目標,配套的系統,完全不沾邊,航母是用來作戰的,而商船是用來運送貨物的,航母立足於火力投送;它的實用價值,沒法量化,戰略價值,也沒法用錢去衡量。而商船,把貨物從一地拉到另一地,它要講成本,講效益的。
所謂造船業發達,是因為管理到位,成本控制良好,產業配套齊全,形成規模和叢集效應,船主能以滿意的價格買到優質的產品。並不是因為韓國人掌握了什麼獨門秘訣,能造出別人造不出的船隻來。像德國,西班牙,義大利,他們也有不錯的船廠,但是,他們人工成本高,國內產業不齊全,大量依賴進口,產品價格居高不下等問題,才在一些訂單爭取上爭不過韓國人。跟他造船業發不發達,沒什麼關係。
回覆列表
航母不是說你想造就造得了的,其中涉及的技術恐怕不單單隻像造船那麼簡單,再有就是造航母本身就需要大量的財力做支撐,後期的維護保養等等,簡直就是無底洞,所以說好多國家都想建航母,但真正有這個實力的又有幾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