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西北老狼90568100
-
2 # 心中的那一曲
耶路撒冷猶太教聖蹟哭牆又稱西牆,亦有“嘆息之壁”之稱。哭牆高約20公尺、長50公尺,中間屏風相隔,哭牆由大石砌成,在哭牆的上方,是同樣著名的伊斯蘭教的兩處聖地—岩石清真寺和阿克薩清真寺。1992年據考古學家透露,他們在“哭牆”發現5塊巨型基石,這些石塊有2000多年的歷史。據考古學家用聲波探測法測定,其中最大一塊巨石約長13.6米,寬4.6米,高3.5米,重達570噸,據說是世界上第3大人造巨石。
哭牆是猶太教聖殿兩度修建、兩度被毀的痕跡,是猶太民族2000年來流離失所的精神家園。也是猶太人心目中最神聖的地方。猶太人相信它的上方就是上帝,所以凡是來這裡的人,無論是否為猶太人都一律戴小帽,因為他們認為,讓腦袋直接對著上帝是不敬的。
-
3 # 諶人
那不是一堵牆,那是3000年前以色列王朝輝煌存在的證據:上帝創造了以色列,可惜它不是上帝的寵兒,世界對它極不公平,猶太民族歷經了千年磨難,流離失所顛沛流離,那堵牆是歷史的見證。每個猶太人到哪裡都會痛哭流涕,那不是頹廢,那是勵志!縱有千難萬險,猶太民族百折不撓,希望不滅!
-
4 # 寒殘一葉
哭牆又稱西牆,位於耶路撒冷老城內,聖殿山西側,是古代猶太國第二聖殿護牆僅存的一段遺址。千百年來,只要獲得重歸故里的機會,猶太人都會找到這段護牆,在這面象徵信仰和苦難的石牆前深情禱告,哭訴流亡之苦,“哭牆”由此得名。
耶路撒冷,全球猶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共同嚮往的聖城,被公認為“離上帝最近的地方”。世界各地寫給上帝的信件一直源源不斷地被投遞到這裡。如果說耶路撒冷是通往天國的郵局,那麼哭牆就是天國的階梯。因為把信件傳遞給上帝的方式,通常是層層疊疊塞到哭牆的縫隙裡。
耶路撒冷聖殿山是猶太教徒最重要的一處聖地。翻開聖經故事,我們可以觸控到猶太民族的悲情歷史。公元前1世紀猶太大衛王之子所羅門,耗時7載,在耶路撒冷一座小山,即後來著名的聖殿山上興建了一座華麗的聖殿,作為朝拜猶太教神主耶和華的地方,這就是著名的耶路撒冷第一聖殿。曾被譽為“上帝的居所”。
公元前586年,巴比倫軍隊攻佔耶路撒冷,第一聖殿付之一炬。後來猶太人重修聖殿,但又被羅馬鐵騎毀壞殆盡。此後,猶太人在猶太聖殿廢墟上用原來聖殿的石頭壘起一堵52米長、18米高的大牆,稱為“西牆”。耶路撒冷舊城第二聖殿僅存的一段護牆遺址,也是代猶太國第二神廟唯一的殘餘部分,亦有“嘆息之壁”之稱。
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在耶路撒冷建立阿拉伯帝國,由於帝國內部實行比較寬容得宗教政策,所以沒有對哭牆進行徹底的拆除和損壞,而是在修建岩石清真寺和阿克薩清真寺的時候,把它作為圍牆加以利用,因此才使西牆歷經千年歷史仍然儲存至今。當然,建造第二聖殿時選用以巨大條石作為建築材料,也是哭牆能夠比較完好儲存至今的原因之一。
羅馬帝國統治時期,絕大多數猶太人逃離耶路撒冷,由此展開了兩千多年流亡的血淚史。幾個世紀以來,猶太教徒都到這裡來面壁祈禱,每當追憶歷史上聖殿被毀情景,便不禁嚎啕大哭一場,“哭牆”也因此而得名。
歷經千年的風雨和朝聖者的撫觸,哭牆石頭也泛泛發光,如泣如訴一般。1967年“哭牆”所在的破敗街區被以色列政府拆除,建成了今天寬闊的鋪砌廣場,方便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回來朝拜和祈禱。同時,這裡也成為耶路撒冷著名的旅遊勝地。1981年哭牆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哭牆是猶太教聖殿三度修建、三度被毀的痕跡,是猶太民族2000年來流離失所的精神家園。也是猶太人心目中最神聖的地方。猶太人相信它的上方就是上帝所在。
-
5 # 牛彈琴
當年在耶路撒冷工作的時候,時常在空閒的午後,踱步到耶路撒冷老城,穿過到處都是彈孔的錫安門,然後到達哭牆。
落日熔金,照在哭牆之上,別有一番感慨。
耶路撒冷最敏感的區域,就是聖殿山,上面有穆斯林視為聖地的阿克薩清真寺和岩石清真寺。在阿克薩清真寺西面,俯身下望,即是西牆——當年猶太聖殿被毀後的遺蹟。
從外觀上看,這堵牆與耶城許多牆別無二致。但因為它的歷史,它成了猶太人心中最神聖的地方,是古國不滅、民族長存的象徵,猶太人常聚集在此哭泣,因此又稱為“哭牆”。
當年在這裡採訪時,許多猶太人就對當年巴勒斯坦人阻止他們到此祈禱耿耿於懷。這種情況直到1967年六日戰爭方結束。以色列以武力攻佔了整個東耶路撒冷。第二天,拉比和將領們趕往哭牆,撫牆放聲痛哭。
在靠近哭牆的猶太人區域內,擺放著眾多當年士兵在哭牆下的場景,最傳神的是一張黑白照片,當時以色列三軍統帥、獨眼將軍達揚站在哭牆下,一臉漠然,周圍是全副武裝計程車兵。
許多猶太人因此堅持以色列絕對不能放棄聖殿山。每年,猶太極端分子都會試圖闖入聖殿山,宣示主權,推倒清真寺建立第三聖殿。
2000年9月,“鷹派”代表人物沙龍穿過哭牆右上方的一個小門,進入阿克薩清真寺大院,宣示猶太人與聖殿山的宗教聯絡。因此激怒了正對和平程序絕望的巴勒斯坦人,起義就此開始,鮮血流遍了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耶路撒冷這個和平之城成為自殺式爆炸最頻繁的城市。
聖殿山由此變得更加喧鬧。我曾多次在老城採訪時看到,猶太人在哭牆下邊祈禱,巴勒斯坦人藉助地利之便,在聖殿山上向下投擲石塊,然後是以軍警的介入,向巴勒斯坦人開槍甚至闖入清真寺大院抓人。
聖殿山的糾紛,似乎已成了這兩個民族之間的一個死結。我問過許多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你認為什麼時候才能有和平。
大多數的人的回答是搖頭:永遠不可能有和平,因為我們都不願意放棄聖地,聖地比任何生命更為重要。從這個意義講,阿以衝突的根源就是宗教的衝突,宗教間的恩恩怨怨,使問題能夠解決的迴旋餘地更小,任何一個領導人都必須考慮到宗教感情不敢輕易作處讓步。
在這個地方,一點過節就可以上升到大是大非的的問題,一點火星就能點起燎原的野火。2003年12月,時任埃及外長的馬希爾訪問聖殿山,但遭到巴勒斯坦人用鞋子暴打,馬希爾被送到醫院。外長遭襲,行兇者還同是巴勒斯坦兄弟。這種結果讓身為“老大哥”的埃及頗為尷尬,也凸顯聖殿山問題的的敏感。
為什麼會這樣?就在於巴勒斯坦人認為,埃及在聖殿山等問題上竟然偏向以色列,而且,堂堂埃及的外長來聖殿山參觀,竟然不從獅子門進來,非要走沙龍當年進來的那個小門。這究竟是什麼意思?於是,當馬希爾出現在聖殿山時,巴勒斯坦民眾抽起教堂外脫下的鞋子就打,一些人甚至掐馬希爾的脖子,讓這位外長几乎窒息。最後還是以色列警察見勢不妙,趕忙衝過來來將他解救出來……
這是歷史的悲劇,又何嘗不是他們共同信奉的上帝(真主)的無奈。看著這個美麗的山城,我時常想起猶太經典《塔木德》所說的那句名言:上帝給了世界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由於這個死結和流血,許多人也感嘆:上帝給了世界十分愁,九分就在耶路撒冷。
-
6 # 曉木曰兮歷史系
公元前11世紀古以色列王大衛統一猶太各部族,建立以色列王國,定都耶路撒冷。公元前11世紀古以色列王大衛統一猶太各部族,建立以色列王國,定都耶路撒冷。公元前10世紀大衛的兒子所羅門繼位,在耶路撒冷的錫安山上建造了第一座猶太教聖殿,即所羅門聖殿,它十分宏偉華麗,教徒們來此朝覲和獻祭者不絕,從而成為古猶太人宗教和政治活動的中心。公元前586年,巴比倫人攻佔耶路撒冷,聖殿付之一炬。以後重建,公元前一世紀末由希律王加以擴建,又於公元70年和135年毀於羅馬人之手。羅馬帝國統治時期,絕大部分猶太人被趕出巴勒斯坦地區,流散在歐洲各地,聖殿始終未能恢復。聖殿斷垣殘壁的遺址上修建起圍牆公元前11世紀古以色列王大衛統一猶太各部族,建立以色列王國,定都耶路撒冷。後來,在聖殿斷垣殘壁的遺址上修建起圍牆,雖然是伊斯蘭聖地圍牆西牆的一段,但猶太人仍然珍惜它,這段牆被視為猶太人信仰和團結的象徵。據說羅馬人佔領耶路撒冷時,猶太人常聚在這裡哭泣。常有各地猶太人來此號哭此後千百年中,常有各地猶太人來此號哭,以寄託其故國之思,因此便將此牆便名為哭牆。到今天,每到猶太教安息日,都會有人到哭牆去表示哀悼,進行祈禱。公元前11世紀古以色列王大衛統一猶太各部族,建立以色列王國,定都耶路撒冷。2002年7月,以色列聖城耶路撒冷出現極之不尋常異象,著名哭牆的一塊石塊竟流出淚水般的水漬。猶太教士稱,一些朝聖者發現哭牆的石塊流出水滴,哭牆流出的水滴已浸溼了10釐米乘40釐米面積的城牆。那些水滴是由哭牆男士朝聖區右邊中間的一塊石塊流出,其位置接近女士朝聖區的分界線。耶路撒冷出現極之不尋常異象哭牆流淚了,這令不少極端正統的猶太教人士激動不已。因為在猶太教傳說中,哭牆流淚是猶太救世主彌賽亞降臨的先兆。一些猶太教的神秘教派更是指出,在他們的典籍中預言,若哭牆流淚的話,是世界末日的先兆。聖殿山的管理官員稱這可能是由管理官員裝設的一條管道流出的水滴。但有專家指若是正常滴水,不會不被蒸發,而且亦不擴散,實在是謎!公元前11世紀古以色列王大衛統一猶太各部族,建立以色列王國,定都耶路撒冷。若哭牆流淚的話,是世界末日的先兆石牆會哭實在太神奇了。考古專家也對此進行了調查研究,指出這些“淚水”不像是水跡,而看起來是植物的分泌物。令人不解的是,為何其他一樣有植物的石牆沒有水跡,並且水跡保持長方形不蒸發的原因等等,對於這一現象專家也無法解釋。
-
7 # 青松臘梅602
首先我要糾正標題中把耶路撒冷歸為以色列的這種說法。現今雖然以色列把耶路撒冷定為首都,但同樣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也把耶路撒冷定為首都。耶路撒冷是一個有爭議的地區,根據1947年聯大決議,規定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各自的國家,耶路撒冷國際化。其次耶路撒冷不光是猶太教聖地,也同樣是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聖地。耶路撒冷的主權歸屬問題也是至今巴以衝突的其中一個原因。
不過耶路撒冷真有一面哭牆。公元前10世紀猶太王大衛之子所羅門王耗時7年,動用20萬人在耶路撒冷錫安山上建造了豪華的聖殿和耶和華神廟。可借的是由於這一帶地處五海三洲之處,地理位置重要。又加上資源豐富,就成了各個時期兵家必爭之地。這座聖殿和神廟被多次燒燬和多次修建。多少無辜的猶太人慘遭殺戮。又有多少猶太人被驅趕到世界各地。慶興的是後來猶太人在原來猶太聖殿的廢墟上用舊石頭重壘起了一堵52米長,19米高的大牆稱為西牆,也就這裡說的哭牆,此後猶太新年前夕9月24日,眾多猶太人來到哭牆,進行禱告。猶太人也在1948年5月14曰在這裡建立以色列國。
猶太人重回故土,重建家園,結束了流浪生涯。按說這是好事。但這裡又引起了新的戰爭――中東戰爭。這一帶又成了多災多難地區。耶路撒冷希伯來文字本為“和平之城”。但現在變成戰火之城,災難之城。
我們希望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民能和平相處,不要讓這一地區再增加無數的冤魂。也希望這面哭牆能成為和平之牆,歡樂之牆,幸福之牆。能吸引無數世界各地遊客到此參觀。
-
8 # 子屠龍
耶路撒冷的“哭牆”,還是挺形象的說法,猶太人來到牆壁前面,那可真是兩眼淚汪汪……
猶太人是1個很特別的民族,特別到這個民族完全與其他民族割裂開來,他們有自己的一套文化認同體系,並且他們只認自己的族人——上帝的選民。簡而言之,猶太人認為自己與別人不一樣,就像歌詞所唱“我們不一樣……”
高傲的先天氣質,面對著後天的千年流浪,這種理想與現實的強烈對比,令人印象深刻。“哭牆”是猶太人流浪前的聖殿遺蹟,代表著曾經的榮耀和自豪,留在現實世界的精神座標。那麼,“哭牆”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猶太人的先祖是亞伯拉罕,這個人不簡單,還是阿拉伯人的先祖。亞伯拉罕死後,猶太人來到埃及謀生,直到著名的“摩西出埃及”事件發生,他們又回到巴勒斯坦故土。
經歷幾百年的休養生息,猶太人建立希伯來王國,第1任王叫“掃羅”,第2任王叫“大衛”。當大衛王老去的時候,他立自己最小的兒子為繼承人,這是第3任王——所羅門。
所羅門是1個大名鼎鼎的古代國王,以頭腦聰明而著稱,也是一代雄主。他為鞏固猶太教的地位,花大價錢從遙遠的地方運來巨石,請腓尼基的建築師來修建聖殿。這座聖殿花費7年工夫才完工,史稱“所羅門聖殿”,還叫“第一聖殿”。先給各位劇透一下,“哭牆”就是所羅門聖殿的一面牆……
所羅門聖殿到底啥樣?《聖經·列王紀》中有著詳細的記錄,聖殿的基底是由巨大的石頭奠定,主體部分由大理石構造,殿長60肘(1肘約為55到65釐米),寬20肘,有2層的高度。
聖殿的殿頂由香柏木建成,牆體的空隙也用香柏木填充,並貼上金子覆蓋。此外,聖殿前面有1條長廊,把30個房間聯結在一起。這座公元前10世紀落成的聖殿,可以說是金碧輝煌、雄偉而壯觀,可謂是超級建築!
事實也是如此,隨著聖殿的落成,耶路撒冷很快就成為猶太人最重要的聖地。聖殿被稱為“上帝寶座之地”。裡面沒有供奉任何伸向,只將約櫃當做聖物放在其中。
公元前586年,新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破耶路撒冷城,所羅門聖殿被付之一炬。倖存的多數猶太人淪為“巴比倫之囚”,他們被帶到新巴比倫生活,直到公元538年得到波斯居魯士大帝的解救。
重返耶路撒冷的猶太人,開始在所羅門聖殿的舊址上,重新修復“第二聖殿”。工程開展20多年才完工,儘管新聖殿的規模根本無法與所羅門聖殿相提並論,但是猶太人相信“新聖殿的榮耀必大於先前的殿”。
隨著羅馬帝國的崛起,猶太人淪為羅馬人的屬民,而猶太人屢次反抗讓皇帝很生氣。哈德良執政時期,他派羅馬軍團於公元134年攻陷耶路撒冷,次年平定猶太人最後1次大起義。隨後,哈德良皇帝就下令摧毀第二聖殿,不準猶太人前去祈禱,只留下一堵西外牆……
西外牆又叫“西牆”,千百年來跌沛流離的猶太人回到耶路撒冷,常在西牆前低聲禱告,哭訴著流亡之苦,便有了“哭牆”之稱呼。
“哭牆”在伊斯蘭世界也有著極高的地位,據說公元619年的某天晚上,先知默罕默德騎著長著美女臉的飛馬“奧爾·布拉格”,從麥加瞬間抵達耶路撒冷。他將飛馬拴在哭牆上,自己跟隨大天使伽百利登上九重天。
歷史有時挺尷尬,阿以矛盾是如今中東動亂的重要因素,但是猶太人、穆斯林卻又同時對“哭牆”推崇備至。這堵從所羅門時代來的“哭牆”,帶著穆罕默德登宵的神蹟,你是不是覺得很神奇呢?
-
9 # 張生全精彩歷史
在耶路撒冷,有一面表面看起來毫不起眼,卻世界聞名的牆。2000多年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絡繹不絕地來到這面牆前,或高聲祈禱,或默默站立,或泣不成聲、或親吻牆體。
這就是有名的“哭牆”,也被稱為“上帝的郵箱”。每年都有大批的猶太人歷經千辛萬苦,來到這面石牆前,把自己心中的願望寫在紙條上,層層疊疊地塞進石縫裡,向上帝表達自己的心聲。
這些五顏六色的紙條,除了禱告外,更多的是希望家庭和睦,生活幸福,身體健康,以及猶太民族繁榮昌盛。
(耶路撒冷的哭牆)
“哭牆” 位於耶路撒冷老城的東部,長約48 米,高約19 米,由約600 塊巨石組成。公元初年,耶路撒冷被認為是歐洲的盡頭,而“哭牆”正好位於歐亞分界線上。因此,“哭牆”也有西牆之說。
現在的“哭牆”,經過了千百萬朝聖者的撫摸和洗濯,石頭都已經被打磨光滑,粼粼發光,似乎閃爍著淚痕般的光澤。
“哭牆”是猶太人心中的聖地,鐫刻著猶太人幾千年來的信仰和苦難,也承載著猶太民族昔日榮光和歷史的滄桑與悲慟。這面牆見證了堅強的猶太人在歷經2000多年的顛沛流離後,依然能頑強地回到故土,重建家園,延續民族的輝煌。
因此,“哭牆”同時也是猶太人堅忍不拔的信念所在。所以有人說,沒到過“哭牆”,就等於沒去過耶路撒冷,也就沒到過以色列。
為什麼“哭牆”在猶太人心目中,會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呢?
這還得從它的歷史說起。
公元前11世紀,古以色列王大衛統一猶太各部族,建立了以色列王國,定都耶路撒冷。大約在公元前10世紀,大衛的兒子所羅門承襲王位,在耶路撒冷的錫安山上建造了“第一聖殿”所羅門聖殿,成為了古猶太人的朝聖中心。
(所羅門王)
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被巴比倫佔領,第一聖殿也慘遭焚燬,數萬猶太人被俘虜和囚禁,史稱“巴比倫之囚”。
其後,頑強的猶太人又在第一聖殿的廢墟上建造了第二聖殿。
公元前37年,猶太人對第二聖殿進行了擴建,修建了臺基,使得第二聖殿周圍的平臺更加寬闊。
公元70年,羅馬皇帝對猶太人展開了血腥屠殺,又將第二聖殿夷為平地。為了彰顯羅馬軍隊的蓋世武功,他們留下了聖殿的部分殘垣斷壁,這就是現在我們還能看到的“哭牆”。
羅馬人佔領耶路撒冷後,苦難的猶太人被迫流亡於世界各地,無法回到故土。直到拜占庭時期,猶太人才被准許每年一次回到“哭牆”前禱告。
每當這一時刻,大量的猶太人聚集在“哭牆”前放聲慟哭,“哭牆”之名由此而來,併成為了所有猶太人心目中的聖地。
二戰時期,數百萬猶太人慘死在德國納粹的屠刀下,“哭牆”也就成了猶太人緬懷親人和宣洩悲痛的精神家園。也給了所有的猶太人團結一心,永不屈服,誓與納粹鬥爭到底的決心和勇氣。
“哭牆”牆根下遵循“男左女右”的原則,被分為男禱告區和女禱告區。其中絕大部分為男禱告區,約佔整個區域的三分之二,中間用屏風隔開。
(哭牆前禱告的人們)
男士在進入禱告區前,必須戴上帽子。因為他們相信上帝就在“哭牆”的上方,如果光著腦袋對著上帝,是一種對上帝不敬的舉動。而女人則不必矇頭,禱告結束後,女人們一律要面向哭牆一步步退出以示恭敬。
在禱告的過程中,猶太人都不能直呼神的名字,凡是涉及到神的名字時,一律用點頭表示。因此,禱告過程中點頭頻繁的程度,也就成為猶太人是否虔誠的表現。
關於“哭牆”,還有一些神奇的傳說。
一是“哭牆”曾經流淚。在牆體六七米高的一塊石板上,曾經出現過一片水漬,而且這片水漬經年累月存在,既不擴大,也從不縮小,更沒有水滴掉落下來。
這個奇異的現象,引來猶太人的驚呼。因為在猶太教的傳說中,“哭牆”流淚可是救世主“彌賽亞”降臨的預兆。
後來經以色列文物局調查,這是因為哭牆另外一側用於滴灌的水管發生滲漏所致,另一方面也因為長在石頭中間的那些植物腐爛後所引起,純屬自然現象,和“彌賽亞”無關。
二是人們在牆縫裡發現了數額巨大的支票。
這就是耶路撒冷的“哭牆”,它傳遞著猶太民族的一種精神和信仰,也支撐著不屈的猶太民族,從古至今生生不息。
(參考資料:《猶太文化史》)
-
10 # 歷史哨聲
哭牆是是英國人推廣的名詞 猶太人對這個詞很反感 猶太人稱呼為西牆
哭牆這個詞語,給人的感覺是——猶太人到了那裡總是要哭的,不管是嚎啕大哭,還默默掉眼淚。實際上並非如此。哭牆對於猶太人而言,更多是一個祈禱的地方,功能和教堂差不多。唯一的區別是哭牆是第二聖殿的擋泥牆,是唯一殘存而接近耶和華的遺蹟。
哭牆或者哭泣的地方,是英國在託管巴勒斯坦後,經常有猶太人在西牆哀悼他們消失了的聖殿。英國人就覺得這是一個悲傷哭泣的地方,已經在文學小說的推廣傳播下,哭牆這個名詞就這樣傳開了。
今天的西牆和廣場
哭牆是聖殿山的擋泥牆而非第二聖殿牆壁嚴格來說,哭牆和第二聖殿沒有任何關係,只是起到保護第二聖殿的作用,類似於城牆和皇宮的區別。
但由於第二聖殿早已消失,只剩下這一段488米的擋土牆,因此也就成為猶太人對第二聖殿的唯一思念的物體。
雖然早期的猶太文書中就提到“聖殿的西牆”這個詞語,但一般人認為這是指聖殿的西側牆體,而不是今天殘存的作為擋泥牆的西牆。
第二聖殿復原模型
聖殿和哭牆的歷史根據舊約升級,公元前10世紀時在聖殿山建立了第一聖殿,即所羅門聖殿。第一聖殿在公元前586年巴比倫人入侵時所摧毀。
新巴比倫王國被波斯帝國所滅後,波斯帝國釋放作為俘虜的猶太人回耶路撒冷建設第二聖殿。第二聖殿在公元前516年建成。
公元前19年,希律大帝開始在聖殿山進行擴建工程。除了重修第二聖殿外,希律大帝擴建了聖殿的平臺。今天的哭牆一部分就是希律大帝所修建的。
哭牆底部大石塊區是西律大帝所修建;上方中型石塊區是奧米亞王朝所修建;頂部小石塊區是在奧斯曼帝國時期所修建。
公元前70年,羅馬擊敗猶太國,並摧毀第二聖殿,把第二聖殿的所有聖物都擄走。羅馬為了紀念這個事情,還特意修建了提圖斯凱旋門來紀念。
公元135年在猶太人叛亂之後,羅馬帝國禁止猶太人進入耶魯撒冷,每年只允許猶太人進入一次耶路撒冷,讓他們在第二聖殿遺址以進行朝聖活動。直到426年,羅馬帝國才慢慢允許猶太人在耶路撒冷居住。
1170年時,西牆被稱呼為慈悲之門,成為所有猶太人的祈禱之地。
奧斯曼帝國時期,猶太人富商曾先後試圖購買西牆附近的土地,但都失敗。
1870年西牆的照片
1917年英國託管巴勒斯坦後,猶太人曾因為西牆而在1928年9月、1929年兩次發起抗議。
1930年國際委員會確認隔離牆和相鄰的人行道、摩洛哥街區屬於巴勒斯坦人,但猶太人有自由通行權。
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西牆被約旦國控制,並拒絕猶太人進入。
1967年6日戰爭以色列奪取約旦河西岸,把西牆從約旦手中奪了過來。
以色列在奪取西牆的48個小時內,就把摩洛哥街區給拆除了,修建了現在的西牆前廣場。
現在西牆和西牆前的廣場成為禮拜和公眾集會的地方。
教皇弗朗西斯在西牆
綜述西牆或哭牆,是猶太人祈禱和朝聖之地,是猶太人感懷2000年前聖殿的地方,不是猶太人來到了就要哭的地方。所謂的哭,只是對消失了的聖殿的感悲。
-
11 # 金並先生
公元初年,歐洲人認為耶路撒冷是歐洲的盡頭,而這面牆則是歐亞分界線。
公元前11世紀古以色列王大衛統一猶太各部族,建立了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以色列王國。公元前10世紀(約公元前965年)大衛兒子所羅門繼承王位後,在首都錫安山上建造了首座猶太教聖殿所羅門聖殿,俗稱“第一聖殿”,來此朝覲和獻祭的教徒絡繹不絕,從而形成古猶太人宗教和政治活動的中心。
公元前586年,第一聖殿不幸被入侵的巴比倫人摧毀。將大衛王之子所羅門王為耶和華所建的“第一聖殿”付之一炬,四萬多猶太人被虜,史稱“巴比倫之囚”。
經過了半個世紀的流亡生活,猶太人陸續重返家園,後來又在第一聖殿舊址上建造第二聖殿。
公元135年,羅馬皇帝哈德良平定第二次猶太人起義,猶太人被迫遠走他方,分散於萬國之中。拜占庭時代,猶太人被容許每年一次於聖殿被毀週年日到西牆來,為國度復興哭泣禱告,“哭牆”之名不脛而走。七世紀時,回教徒佔據聖地,猶太人容許在聖殿入口附近禱告,位置在威爾遜拱以北,西牆隧道之內。十三世紀開始,猶太人遷到現今所見之處禱告,一直維持到本世紀。
羅馬極力鎮壓猶太教起義,提多將軍燒燬聖殿,但遺留部分臺基不拆毀,以向後世顯示羅馬軍力的強大。數十萬猶太人慘遭殺戮,絕大部分猶太人被驅逐出巴勒斯坦地區,耶路撒冷和聖殿幾乎被夷為平地,該牆為同一時期希律王在第二聖殿斷垣殘壁的遺址上修建起的護牆。直至拜占庭帝國時期猶太人才可以在每年安息日時獲得一次重歸故里的機會,無數的猶太教信徒紛紛至此,面壁而泣,“哭牆”由此而名。
-
12 # 遺產君
哭牆又稱西牆,坐落在大名鼎鼎的聖殿山上,它高20公尺,長50公尺,由27層巨大的石塊堆砌而成,是耶路撒冷舊城古猶太國第二聖殿護牆中的一段,猶太教把這段石牆看作是他們的聖地,教徒們到這段石牆前必須哀哭,以表示對古神廟的哀悼,千百年來,流落到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回到聖城耶路撒冷時,便會來到這面石牆前低聲禱告,哭訴流亡之苦,所以這段石牆被稱為“哭牆”。
耶路撒冷在希伯來語中的意思就是指和平之都,大和平對於耶路撒冷來說似乎很遙遠,因為早在三千多年以來的耶路撒冷,伴隨著的盡是戰爭、殺戮、爭端、毀滅與重建,從而使得耶路撒冷充滿了謎一樣的歷史。
在公元前十世紀左右,以色列王大衛打敗了迦南人,統一了猶太各部落,建立了以色列王國,從而定都耶路撒冷,此時一件影響耶路撒冷的歷史事件就隨之發生了,當大衛佔領耶城之後,便下令將象徵著神的約櫃從示羅城迎來此地,因此從那一刻開始,耶路撒冷也就踏上了它十分崇高地位的第一步。大衛王的兒子所羅門繼位之後,在公元前957年修建起了一座宏偉的所羅門聖殿,史稱“第一聖殿”,並將與神同在的象徵約櫃放置在其中,傳說約櫃裡裝有上帝親手書寫的“十誡”,隱藏著上帝與人類的終極連結,來此朝覲和獻祭的教徒絡繹不絕,於是這座聖殿便成為希伯來世界的精神中心。
但是,好景不長,在公元前586年,巴比倫國佔領了這裡,將猶太人全部趕走,隨後將第一聖殿付之一炬,徹底摧毀。公元前538年,波斯王國又打敗了巴比倫王國,他們對猶太人的限制有所放寬,猶太人才允許返回家園,並得到了歸還的5000多件聖殿物品,於是猶太人動手在第一聖殿的基礎上建造了第二聖殿。
而到了公元70年,羅馬帝國統治了該地區,他們極力鎮壓猶太教,瘋狂屠殺猶太人,絕大部分的猶太人被驅逐出巴勒斯坦地區,耶路撒冷和聖殿幾乎被夷為平地,第二聖殿也被摧毀。後來猶太人再次修建第二聖殿,,同樣遭到了羅馬帝國的摧毀,僅留下殿牆西部的一段殘垣斷壁。
後來羅馬帝國對猶太人的統治有所放寬,猶太人只被允許每年一次到聖殿山下朝拜,但不允許進入耶路撒冷,於是猶太人只能在這堵牆下哭泣他們不幸的民族命運。而“哭牆”這個詞是被英國人定義的,這個名字也相當傳神、犀利。猶太人把它視為本民族信仰和團結的象徵,在羅馬人佔領耶路撒冷以後的千百年中,常有各地猶太人來此號哭,以寄託其故國之思,到現在,每逢猶太教安息日,都有人到哭牆去表示哀悼。
這段50米長的哭牆在中間用屏風相隔成男女兩個區域,三分之二是男人祈禱的區域,剩餘三分之一是女人祈禱的區域。男性到哭牆去祈禱的時候,必須要戴帽子,如果沒有準備的話,旁邊都有小帽子提供,就是那種只能遮住頭頂的小圓帽,而這個規矩的出現是因為猶太人覺得拿腦袋直接對著上帝是不敬的,他們一直相信上帝就在哭牆的上方看著他們,聽著他們的哭訴與祈禱。
前去哭牆祈禱的人還可以用任何文字把自己想要說的話寫在紙上,然後塞入哭牆的石頭縫裡,與神對話,因此,哭牆的石頭縫裡經常會塞滿各種紙條,甚至還有支票,由於石頭縫中的紙條過多,有人會定期清理,然後將它們埋入土中。哭牆是猶太民族2000年來流離失所的精神家園,也是猶太人心目中最神聖的地方,相信它的上方就是上帝,所以來到這裡的人,無論是否為猶太人,不同語言、不同膚色的人摸著石頭向神禱告,與神對話,在神前哭泣。 -
13 # 甜嘟爸爸觀察
在耶路撒冷有一座哭牆,位於老城東部,長48米,高19米,由600塊巨石堆砌而成,剛好位於歐亞大陸分界線上,在人們心目中有崇高的地位,被譽為猶太人心中的聖地!關於這座哭牆的來歷,還要從公元前11世紀說起。當時的以色列王大衛統一猶太各部族,建立了以色列王國,定都耶路撒冷。公元前10世紀,大衛的兒子所羅門世襲王位,在錫安山上建造了所羅門聖殿,成為猶太人的朝聖中心。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被古巴比倫佔領,聖殿慘遭焚燬,數萬猶太人被俘虜和囚禁。 而後,猶太人又在此廢墟上建造了第二個聖殿。公元70年,羅馬皇帝對猶太人進行血腥屠殺,將聖殿夷婪毀。為彰顯羅馬軍隊的功績,便留下部分殘垣斷壁,這就是現在的“哭牆”。
在古羅馬人佔領耶路撒冷後,猶太人被迫流離失所。到拜占庭時期,對猶太人有所鬆動,准許猶太人每年一次回到“哭牆”前禱告。 每當此時,數以萬計的猶太人峰擁在“哭牆”前失聲痛哭,“哭牆”之名由此而來。
“哭牆”分為男禱告區和女禱告區。其中男禱告區,約佔2/3,女禱告區約佔1/3,中間用屏風隔開。男人進入哭牆必須戴帽子,光著腦袋被失為大不敬。女人則不必矇頭。禱告結束後,女人一律要面向哭牆一步步退出以示恭敬。由此可見,猶太人對哭牆的虔誠程度。
2000多年來,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紛紛來到這面牆前,有的默默祈禱,有的失聲痛苦,有的親吻牆體,有的把自己的願望寫在紙條上塞進牆體的石縫中,向上帝表達自己的心聲,成為猶太人緬懷親人和宣洩悲痛的精神家園。
-
14 # hording
“哭牆”(Western Wall, Wailing Wall,Kotel,Buraq Wall)其實應該叫做“西牆”,是猶太第二聖殿的西牆,由於猶太人自從135年起義失敗後,被逐出以色列,並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能進入耶路撒冷,只是到了拜占庭帝國時期才允許每年聖殿被毀紀念日才允許朝覲,而西牆這一猶太第二聖殿被摧毀後的遺蹟就成了流散到世界各地的猶太人懷念故國、懷念家鄉的象徵物。而每年猶太人到西牆哀悼時,總有不少人會在西牆流淚,甚至痛哭,所以基督徒將這段牆又稱為“哭牆”。
現代耶路撒冷西牆及西牆廣場全景(左邊靠近哭牆的拱門即為猶太人長期以來朝覲的場所威爾遜拱,左邊遠方金色圓頂為圓頂清真寺,右邊遠方銀色圓頂為阿克薩清真寺)
根據聖經記載,猶太人在摩西帶領回到“迦南”,也就是今天巴勒斯坦地區後,經過長期發展,建立了幾個猶太人王國,後來以色列的大衛王統一了猶太諸部,建立了猶太王國,而他的兒子所羅門王則建立了所羅門聖殿,即猶太第一聖殿,聖殿中安放著放置著十誡石板的約櫃。正是因為如此,所羅門聖殿成為猶太教最神聖之所。但是公元前586年,猶太王國被巴比倫征服,所羅門聖殿被摧毀,大批猶太人淪為巴比倫的俘虜,這樣就進入了猶太曆史上的巴比倫之囚時期。後來到了公元前538年,古波斯征服了巴比倫,把猶太人釋放,並允許他們重建聖殿。這樣猶太人在所羅門聖殿遺址上重建了第二聖殿(公元前516年竣工)。公元前19年,希律王時期聖殿擴建,這樣今天的“哭牆”開始成為聖殿的一部分。
耶路撒冷所羅門聖殿復原模型(上,即第一聖殿)和第二聖殿希律聖殿(下,即第二聖殿)復原模型我們知道,猶太民族的歷史就是一部苦難史、流離失所史。事實上,自從猶太人進入巴比倫之囚時期後,就先後處於古巴比倫人、古波斯人、古希臘人以及古羅馬人的統治之下。到了羅馬人統治時期,以色列地區成為羅馬的猶太省。但以色列的復國運動一直沒有停息。公元70年,羅馬軍團在鎮壓下猶太人起義後,為了威懾和報復猶太人,摧毀了第二聖殿和耶路撒冷,只留下了西牆。而且在猶太人最後一次起義後,羅馬帝國在135年將猶太人逐出以色列,並將以色列改為巴勒斯坦,耶路撒冷改為太陽神之城。這樣,猶太人被迫離開以色列,流散到全世界。在羅馬帝國早期,猶太人是禁止回到巴勒斯坦,進入耶路撒冷的。到了拜占庭帝國統治時期,猶太人開始允許在聖殿被毀紀念日回到耶路撒冷朝覲,而阿拉伯人統治時期同樣也允許猶太人朝覲。
哭牆上的石頭(上)與1920年的哭牆(下)而之所以西牆被稱為“哭牆”,其實是由於:(1)西牆是建立在所羅門聖殿遺址基礎之上的第二聖殿的一部分,所以在猶太教中西牆被認為是神聖的;(2)長期以來,流散到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將西牆作為自己身份認同的寄託物;(3)西牆被猶太人看做是自己苦難歷史的一部分,是自己苦難的象徵;(4)西牆是猶太人精神中的故鄉的象徵。所以自從猶太人被驅逐出自己的家園後,西牆這一猶太人故都僅存的遺址就成為了猶太人寄託哀思的場所,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基督教徒稱這一面牆為“哭牆”,這就是“哭牆”的來歷。但是猶太人並不接受這一稱呼,並認為這是一種歧視,所以在猶太人那裡,只是稱呼這面牆為“西牆”。
耶路撒冷舊城中的哭牆及圓頂清真寺 -
15 # 是阿維啊
耶路撒冷是猶太人的聖地,而這一面哭牆更是他們的一個禱告之所,在猶太人經過顛沛流離到了這個地方之後,都會來此處哭訴禱告,故而稱之為哭牆。
這個哭牆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了。而在哭牆的上方,還有著兩大聖地,那就是岩石清真寺還有阿克薩清真寺。可見這一塊地方就是整片的聖地。
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紀的時候,在這裡修建了一座十分巨大的聖殿,稱之為第一聖殿。於是這裡就成為了猶太人的宗教活動中心,後來古巴比倫入侵,這裡就被他們給摧毀了,後來又建造了第二聖殿。
後來,在第二次猶太人起義之後,猶太人獲得了每年來聖殿西牆的權力。而這個牆實際上是在第二聖殿的遺址上修建的。他們在這裡禱告,哭泣。於是哭牆就由此而來,而此時他其實還是完整的聖殿之中的一部分
再後來,哭牆就再也沒有損毀過,一直保留到了今天。但是期間也是歷經了許多波折。
-
16 # 薩沙
今天哭牆是旅遊景點了,在搶下哭倒也不至於。
據說哭牆是猶太人同上帝溝通的專線電話,可以寫小紙條在哭牆內,上帝會聽到你的聲音。
宗教這種東西,你說是假的,為什麼從古至今這麼多聰明人,甚至科學家都相信呢?
難道他們都是傻瓜?
哭牆在猶太人口中,叫做西牆,位於聖城耶路撒冷。
它修建在聖殿山下,是著名的第二聖殿的一部分。
這是猶太人的聖地,哭牆是聖殿的一段圍牆,裡面就是猶太教的聖地。
哭牆修建在2000多年前的公元前19年,有著悠久的歷史。
還不到100年,羅馬人攻陷耶路撒冷,摧毀了第二聖殿,將聖物全部搶走。
猶太人為此發動叛變,在公元200年被羅馬軍隊鎮壓。羅馬軍隊殺死了50萬猶太人,差點將這個民族滅亡。餘下的猶太人向世界各地逃走,沒走的也被禁止信仰猶太教。
同時,羅馬帝國禁止其他地方的猶太人,來到耶路撒冷朝拜。
直到若干年後,君士坦丁大帝皈依基督教後,允諾信仰自由,猶太人才被允許回去。
然而,當時第二聖殿已經不復存在,聖地剩下這一截圍牆。
於是,此後1000多年,猶太人都會來到哭牆下向上帝祈禱,哭泣,哀悼他們民族的命運。
直到1967年,哭牆所在的耶路撒冷老城仍然被約旦軍隊控制。
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先發制人擊潰約旦軍隊,終於佔領了老城以及哭牆。
當時,無數揹著槍的猶太士兵,在哭牆下痛哭流涕。
過了1000多年,猶太人終於回到了自己的聖地。
-
17 # 葭明通半瓶歷史
什麼叫做“文化凝聚力”這就是了!
無論是世俗媒體為了吸引眼球,增強語言衝擊力,稱它“哭牆”也罷。還是猶太人固執的稱它為“西牆”也罷!
它都不是簡單一堵牆,它是一種存在。
古今中外,人世間有一種現象,凡人們會把某些具體的物質神化,凡人們自覺自願的匍匐在下面尋找力量。
比如一棵樹,一塊石頭,一座山,猶太人選擇了一堵破牆。
沒辦法呀,這堵破牆太猶太人了。
先是,遠古公元前10世紀以色列國(不是現在的以色列國)國王所羅門,在耶路撒冷建立了第一座猶太教聖殿,宣稱,這聖殿是為耶和華而建!那時,哭牆作為這座聖殿的主體支撐就矗立在耶路撒冷了。現在公元21世紀,三十一個世紀了,3100年了,能不讓每一個猶太人自豪?後來,公元前586年,巴比倫人打進了耶路撒冷,一把火燒了聖殿,石頭建的聖殿嘛!再怎麼燒,大體的框架一定會在的。半個世紀之後,猶太人重返家園,在廢墟上又重建了聖殿,稱為第二聖殿。再來就是羅馬人了,猶太人又一次受迫害,被趕出了耶路撒冷,第二聖殿再一次被付之一炬。不過羅馬人很“仁慈”,竟然允許猶太人在每年的“安息日”可以重返故里參拜聖殿。由此,無數的猶太教信徒紛紛來到聖殿廢墟前,掩牆哭泣一番而去,“哭牆”成名!可是打跑羅馬人的不是猶太人,打跑羅馬人的是阿拉伯人,阿拉伯人也不待見猶太人,殺猶太人之外,乾脆在猶太人第二聖殿的遺址上修建了自己的神廟。猶太人更有的“哭”了。啊,和希特勒沒有關係,希特好像沒有和耶路撒冷的牆較勁。不過猶太人認為自己受迫害是因為沒有耶路撒冷。到1967年六日戰爭後,以色列國終於從約旦手中搶回了耶路撒冷和那堵牆。多不容易呀!算算,從大概公元前530年左右起到1948年現代以色列國成立,猶太人失國近2500年,聖殿在哪裡,被別人佔著,想一下也會哭的。果然哭牆!
開一個腦洞呀!如果,2500年前,有人不把哭牆留在哪裡,把聖殿弄個灰飛煙滅,猶太人的文化凝聚力沒有具體的物質承載,會不會是現在的局面呢?
不得而知。
美帝國主義把拉登葬於大海果然厲害。
-
18 # eagles華夏
根本就是“異族在日壇膜拜古人月亮”
原來覺得以色列好神秘,好牛逼,後來專門去查過,結果所謂:西牆,哭牆,嘆息之牆…………發現根本都不真,並不是什麼第二聖殿的圍牆!
就只是以色列人號稱找到的第二聖殿的外圍擋泥牆的地基的五塊條石,看好了是五塊條石,上面的牆是奧斯曼土耳其人建清真寺外牆!假的!要知道石頭是無法用碳14法來斷代滴,猶太狡猾的很呢!說是用微波探測說是有2000年多,不就是探地雷達的唄,這都能搞定石頭的年代了?!你信麼?我反正是不信這樣的明白明的說瞎話!
壓根根本沒有什麼第二聖殿可言!
人家阿拉伯人已經至少在這裡建成清真寺1300年了,而且還是兩座清真寺,都重建過兩次以上,根本就不可能有什麼以色列人的神殿了!
猶太人最會欺騙世人,拉大旗扯虎皮的,不足為信!
除了疑似的幾塊石頭什麼也沒有,一座宮殿第一,第二,第n聖殿,一個城市耶路撒冷,一個國家以色列國,什麼也沒有,可能麼?沒有青銅器,沒有鐵器(注意西方裝逼亞述已經率先進入鐵器時代了,雖然他們的鐵器比同時代中國青銅器效能還差),沒有任何可靠第二聖殿的文物存在,不過是瞎忽悠!
古以色列國所羅門號稱最盛之時,建的第一聖殿,號稱最強國的以色列所羅門王娶了一百國的公主,多麼牛逼呀,仔細一看摩西是商代晚期,大衛王(且成為王吧)已經晚到西周後期時代了,所羅門不過是春秋初時代,才建了第一聖殿的,第二聖殿是滅國之後全國全族被俘虜才四萬來人,公元前五世紀初回來重建的,那會兒重耳,姜小白都死了已經!
看看以色列全國四五、萬人的規模,能建多大的城?呵呵!
一,先對比一下我們鄭州商城吧,宮城內城外城內外三層,內城城牆7公里長,厚20以上,高十五(推測),算外城的話總面積25平方公里,光這個城牆,需要170多萬立方米土石方,再夯積壓為80多萬立方米夯土城牆.別的都不算.光這城牆就需10萬壯丁幾十年才能完成,這是公元前1600年的事,也就是比以色列人裝逼的第二聖殿早了一千年以前,還是青銅器時代,以色列、亞述、巴比倫都號稱用了鐵器,可是他們的鐵器效能比我們青銅器差的遠!怎麼鑿石頭,我們挖土都十萬人幾十年才壘個牆而已!
二,對比以色列建國同時代的洛陽成周王城,洛陽成周宮城1.5平方公里,內城11.2平方公里,外城直徑70(周裡),總面積約60平方公里不到!這樣工程量讓以色列全國人民一個落,由所羅門帶頭下地挖土,不吃不喝不睡覺也100年以上!
三,對比第二聖殿同時代的鄭韓故城,第二聖殿說是巴比倫之囚回來重建時代略晚,鄭韓古城也是宮城內城外城三層,內城城牆20公里長,厚40-60米,高18米,護城河寬40米,牆內面積16平方公里還多,外城就大了去了!注意鄭韓故城雖然是現存春秋戰國時代最大的城,但在2500年前可不是,還有強國古趙國邯鄲,齊國臨淄,秦國咸陽這樣超級大城!
補充一下,所謂哭牆是公元前19年建的第二聖殿的擋泥牆,那會兒都快東漢了!
再回頭看看可憐以色列人吹的超級盛世強國,於中國同時代相比耶路撒冷簡直就是個村兒,所謂所羅門娶得100公主,不過也就是100個更小的村兒的村長家的村妞兒罷了!
哪有什麼西牆!
難怪韓國人稱東方以色列,其實以色列也不過是西方韓國罷了!
另有圖片
圖一 鄭州商城現存城牆遺址
圖二 鄭州商城出土超級王器~杜嶺方鼎實物,杜嶺方鼎是最早的大型青銅禮器,比後母戊大方鼎早了500年左右,到國家博物館看看吧,商代青銅器第一位,其他子龍鼎,後母戊大方鼎都要往後排!
圖三 鄭州商城平面示意圖
圖四 洛陽周王城示意圖
圖五 天子駕六實物,最早有記載文物實物
圖六 齊侯銅鑑實物,是齊國給周王的陪嫁嫁妝,最早有文字記載青銅器實物
圖六 鄭韓故城城牆現存遺址
圖七 鄭韓故城護城河,跟你們說2500年前護城河40米寬你們別不信!
圖八 鄭韓古城出土著名的連鶴方壺實物!其實還有編鐘、銅鼎多了去了
來來來,你可以讓以色列人顯示一下他們的什麼第二聖殿的文物來看看!?
-
19 # 大國布衣
耶路撒冷作為世界上三大天啟宗教教徒心目中的聖城,自然也是有著許許多多的故事與傳說。有關於耶路撒冷哭牆的故事,也是被許多人所熟知。
但是呢,對於它的來歷,究竟它經歷了怎樣的變遷,或許說到這兒,能把他完整敘說出來的人真的寥寥無幾。
最近經過查閱資料才得知,原來耶路撒冷有關於哭城的故事,還是這麼有意思呢!位於死海和地中海交割處的耶路撒冷,除了有猶太教那具有特殊含義的哭牆,還包括了伊斯蘭教的清真寺,同時還有基督教歷史上,安葬基督得聖墓教堂,同時還包括苦路的存在!
(聖墓教堂)
當然,作為我們今天所講述的話題主角,又被稱為是猶太教西牆的耶路撒冷“哭牆”。它在歷史上,其實也就是猶太國的城牆遺址,也正是因為它是經歷這麼多年,唯一還存在的一段,所以夜足見它在猶太人心中的位置!
就在這千百年以來,猶太人只要有機會,便會從世界各地趕回來緬懷自己的祖先。經常會用它們低聲的禱告,給那些已經逝去的祖先,哭訴自己在外流亡的思鄉之苦。
隨著歷史的發展,那面牆也在猶太人心中,成了極具代表性的象徵。據說,這面牆底下基石總共有5塊,存在的歷史已經有2000多年了。可能我們都知道亞當夏娃在伊甸園犯了錯,上帝為了能夠救贖人類,所以就做了一個決定。
想找一位和他共同合作的人,將他的恩惠散佈到全世界。也就是他約在公園前的19世紀,上帝選中了亞伯拉罕,至於為什麼挑選他。
當然他身上最大的潛質就是對於上帝的話他從來不會表示懷疑,所以上帝也給他許諾,他的後裔也會因為他而得到福利,這個故事也與以色列人的誕生由來有著很大的淵源。
(猶太人先祖亞伯拉罕)
當初猶太人的眾多部落被王大衛統一之後,在他的領導下,以耶路撒冷為中心建立政權,這也就是人們後來所說的以色列王國。
大約在公元前965年的時候,他的兒子建造了歷史上第1座猶太教的聖殿,也就是所羅門聖殿。但是好景不長,沒過多久,也就大約在公元前586年,被當時的巴比倫人入侵的時候,就已經給徹底摧毀了,
後來大約經過50年之久,猶太人都已經陸陸續續的再次回到了這片土地,他們在當時的第一聖殿遺址之上,又重新建立了第二聖殿。
可能也許是造化弄人,沒過多久羅馬皇帝為了鎮壓猶太教卻不得不派人,燒燬了聖殿。但所幸的是,大火過後遺留下來的痕跡,並沒有被完全摧毀。
當然在這次的增壓過程當中,數以萬計的猶太人被殺害,即使留下來猶太人也絕大部分都已經被驅逐,流放到其他地方了。
當時不僅僅是聖殿,連耶路撒冷都遭到了殘忍的摧毀,猶太人就這樣聚了散,散了再聚,迴圈往復。
大約在後來的拜占庭時代,猶太人終於被允許每年有一次可以回到這裡祭拜祖先,給聖殿祈禱的機會。每年的這個時候,也就是聖殿被毀的那一天,就會有大批的猶太人前來跪拜哭泣,久而久之哭牆的名聲也在歐洲廣為流傳,雖然他只是一段殘垣斷壁,但是或許我覺得在每個猶太人心中,這是他們唯一得以寄託的精神家園。
聖殿被摧毀了,但是我覺得他們每個人心中應該都有一座屬於自己的聖殿,當然那麼多人哭了那麼久,哭牆也可能是被感化了。
據說有人看到它也哭了,石頭上流出水了,也可能是機緣巧合,最終尋找原因才發現,原來是哭牆另外一側的水管,滲漏過來的水。
但是由於這個小故事,也是讓當時的猶太人激動了好一陣,可能他們認為是哭牆聽懂了他們的禱告~!
-
20 # 歷史大良造
一勺歷史,為您解答。
耶路撒冷猶太教聖蹟哭牆又稱西牆,有著"嘆息之壁"之稱。哭牆是猶太人信仰的一種標誌,是耶路撒冷舊城古代猶太國第二聖殿護牆的一段,也是第二聖殿護牆的僅存遺址,長約50米,高約18米。
千百年來,流落在世界各個角落的猶太人,當他們再次回到聖城耶路撒冷時,基本會來到這面石牆前低聲禱告,哭訴流亡之苦,同時也是對古神廟的哀悼並期待其恢復。
在現代人的眼裡看來,這種期待是不會實現的,但是對於充滿信仰的猶太人來說,哭訴,是發自內心的虔誠,他們信奉古神廟就相當於中國古代人們信奉儒家思想一般。而耶路撒冷的哭牆,究竟是個什麼來歷呢?
這還得追朔到公元前11世紀,曾經的古以色列王,大名鼎鼎的大衛統一了猶太各部族,建立了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以色列王國。
約公元前965年,大衛的兒子所羅門,在耶路撒冷的錫安山上建造了首座猶太教聖殿所羅門聖殿,也稱為"第一聖殿"。聖殿建成之後,來這裡朝覲和獻祭的教徒絡繹不絕,自這以後聖殿就形成了古猶太人宗教和政治活動的中心。
公元前586年,以色列王國發生了一場名為“巴比倫之囚”的災難。所羅門聖殿不幸被入侵的巴比倫人摧毀,國王所羅門和四萬多猶太人被虜。
之後的半個世紀裡,過著流亡生活的猶太人陸續重返家園,又在第一聖殿舊址上建造第二聖殿。
到了公元70年的羅馬時代,數十萬猶太人卻被羅馬人慘遭殺戮,無數的猶太人被迫遠走他方,分散於萬國之中。
拜占庭時代,猶太人被容許每年一次於聖殿被毀週年日到西牆來,為國度復興哭泣禱告,"哭牆"之名不脛而走。
在西方,尤其是在中古時期,戰爭的性質多為宗教戰爭,而耶路撒冷之所以會成為西方各個時代的必爭之處,完全在於耶路撒冷是西方宗教的聖地中心,因為在公元初年,歐洲人就認為耶路撒冷是歐洲的盡頭,而這面牆則是亞歐大陸的分界線。
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600多萬的猶太人慘遭德國法西斯的殺害,這種慘痛的歷史遭遇,在猶太人的心靈上造成了難以抹去的創傷,哭牆就更被猶太人視為信仰和團結的象徵。
直到今天,仍然有來自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拿著《聖經》,面對哭牆,口中唸唸有詞,全身前仰後合,虔誠之態令人肅然起敬!
回覆列表
失去家國流落世界各地受盡欺凌的猶太人,來到哭牆緬懷祖先和故國,傾吐辛酸和苦難,這裡是猶太人復國之前唯一的精神寄託。猶太民族是一個值得學習的團結上進的民族,歷經了兩千年苦難,艱難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