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哈哈的日常生活

    取消是不可能取消的,現在是不可能取消的,也許這輩子都不可能取消了。

    校外培訓是永遠都會存在的,就像過去的私塾一樣,現在只是換了一種,稱呼和方式而已。

    其實哪怕取消了校外培訓機構,也會存在家教的問題,私人家教也是必然存在的,因為現在的應試教育,考的就是分數教育,孩子的成績上去了,就能夠考上一個好的大學,這是所有家長的普遍認知,所有人都認為考上好的大學就能夠有好的出路。

    其實教育的真正含義,總感覺現在已經偏離了軌道,家長得去爭那個分數,有些為了爭面子,有些覺得自己的孩子落後了,花錢也要讓自己的孩子多學一些東西。

    哪怕整頓社會培訓機構,也會存在更多的私人家教,所以需要培訓機構,只會因為時間的變化而變幻成不同的方式,他最根本的東西,是不可能改變。

    或許在整頓之處會好一些,但是,隨著時間慢慢的推移,也會趨於平淡,變回原樣。

  • 2 #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後半句我認為有道理,前半句沒道理!

    機構也是教育的一個部分

    我認為“教育機構”也是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部分。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是因為學校教育尤其是小學階段的教育基本上屬於“通識教育”,以基礎為主適當提高,初中之後由於“中考”、“高考”的指揮棒效應導致學校教育也日趨“應試化”。

    但是我們需要知道一個問題:“義務教育”是每個人必須要接受的,但是法律並沒有限制、禁止你/學生不能接受其他的補充教育!

    我家孩子就是在學習能力上提高緩慢,就是跟不上學校的進度,那麼我為什麼不能去補?

    我家孩子就是天賦好能力強,學校那點東西嚴重吃不飽,那麼我為什麼不能給孩子拓展?

    我家孩子就是習慣琴、棋、書、畫、科技、運動……為什麼我就不能給孩子報個班?

    我家孩子就是有特長,為什麼我要荒廢,而不能去給他進一步提高?

    我家孩子未來就是準備留學,為什麼我就不能給他在外面上各種班?

    我家孩子就是準備有自主招生路線,學校沒有這個師資力量,我為什麼不能給孩子在外面報班、找人?

    ……

    機構們固然有它們的一些問題,比如虛假宣傳、製造恐慌、影響公平擇校……但是有這些問題你可以去治理,但是沒有理由一刀切掉!

    當然對於那些違規的機構,一定要嚴厲取締!畢竟很多家長是沒有這個分辨能力的。

    教育問題無論怎麼做都會有人不滿意

    我個人認為因為每個人的需求是不同的,訴求也是不同的,因此教育改革的問題無論你怎麼改,都很難得到所有人的認同。

    因此我覺得應該是這樣,人們可以提出來所有認為不合理的地方,不對的地方,然後從那些比較有共識性地進行改革。

    教育畢竟是一個龐大的體系,任何一個制度、改革從制定出來到落實到最終會提現效果會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才有可能見效,只是我們很多人等不起、等不及!

    好在國家一直都沒閒著不是嗎?儘管很多地方還不盡如人意。

  • 3 # 暖暖達娃

    校外補習機構的蓬勃發展確實帶來了一定的社會問題,他非常嚴重的綁架了父母的錢包,校外補習機構的價格越來越高,並且他們會以詆譭汙衊降低校內教育的成果,來提高他們自己的身價。

    現在教育孩子的主要功能還是要靠學校來實現的。

    校外教育只是一個補充,但是他們的收費遠遠高於孩子在校內的開銷,所以這個問題會引發一定的社會矛盾,這是肯定的。

    但是是不是要完全取締呢,也不是,畢竟每個孩子的個性成長特點都是不一樣的,單靠整齊劃一的學校教育很難滿足每個學生的個體需要,所以校外教育還是需要的,只是說要避免這種肆意漲價,惡意競爭,不去追求教學質量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的有些不負責任的做法。

    大家怎麼看這個問題呢?

  • 4 # 占星師冰辰

    先說一下我的觀點:我們不要過於妖魔化校外培訓機構,其實它是目前中國整個教育體系中的一個現實存在的環節,他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它的存在和發展是根據現實需求而定的,既不是政府問題也不是學校問題,它是一個社會的現象(注意不是社會問題,僅僅是現象)。不是政府的禁令可以解決的。

    首先,我們應該理解校外培訓機構是否有存在的意義。

    咱們中國人是很重視教育的,學而優則仕的思想已經完全深入到了每一箇中國人的骨髓裡面了。但是全國優質的大學就那麼幾所,雖然說現在擴招了,但能上那些雙一流院校、985院校、211院校的學生還是十分有限的。但家長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最好的大學。

    按照現階段國家規定的政策,要想上好大學就要在高考中考高分才行。這就像以前我聽過的一個笑話一樣,兩個人在森林裡遇到了老虎,誰能活下去呢?當然是跑的比較快的那個。他不需要比老虎跑的快,只需要比同伴跑的快就行了。學生也一樣,他們只需要比同伴強就行了。

    所以為了比自己的同班、同村、同鄉、同縣、同省的學生強那麼一點點,或者不要比同伴落下太多,課外補習對於家長來說就勢在必行。

    從這一點上看好學生和差學生其實都有補課的需求。

    家長有需求社會上就會有解決方案,於是才出現了各種培訓機構。這種培訓機構源泉在於家長需求,在於現階段的中國社會現實需求。只要中國家長還望子成龍,只要中國的教育資源分配存在好壞的差異,這需求就一定存在。

    我的孩子在北京的海淀區讀書,在全國的教育資源分配上這個區都是走在前列的,學生家長也更關注在自己孩子身上的教育投入,我確信在中國範圍內北京海淀區家長在孩子身上的教育投入也是走在全國前列的。

    海淀區的孩子在課外培訓機構上課的比率非常高,極少有家長不安排自己的孩子去校外培訓機構培訓。因為大家都在培訓,你不培訓就落後了。正是家長的投入和政府的優質教育資源才造就了整個海淀區的在教育上高水平。這個區的高考平均分甚至比北京的“一本線”還要高一點(2017年海淀區理科平均分551,北京市理科一本線532)。當然海淀區不是北京教育最牛的區他只能排第二,北京教育最牛的區是西城。那是另一個傳說般的存在......

    其次,咱們看看政府有沒有動力真正禁止校外培訓機構。

    這裡的關鍵問題是:政府取消校外培訓機構的動力是什麼?這個動力越強,政府的措施就會越嚴厲,措施就會越有效。

    一方面,從國家角度看中國的教育資源的不均衡發展是實際存在的,這一點教育部的人員十分清楚。中小學乃至大學的優質資源非常有限,至少在現階段國家不可能讓所有孩子都上優質學校(重點學校)。甚至中小學教師資源都是缺乏的。即使這樣我孩子學校還在喊缺老師,一個老師帶很多學生,根本沒辦法照顧到每個學生。結果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會讓自己的孩子到校外培訓機構接受更加深入的教育。北京的海淀區仍如此那些外地省市的情況可見一斑。

    在這種情況下其實校外的培訓機構是中國教育體制的一種補充。政府的教育體系在現階段根本無法滿足學生家長不同層次的課外輔導需求。

    另一方面,教育是立國之本,我們的國家是非常崇尚教育的,教育也是我們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石。

    既然國家有強烈的教育需求,老百姓有教育需求,而且公立學校沒有辦法滿足國家和人民的需求,那麼,如果您是教育部門領導,您有什麼理由去取締校外培訓機構?如果真的取締了現在這種教育需求和政府能提供的教育資源的差異智慧更大,這個矛盾只會更突出。

    所以現階段表現出來的校外培訓機構的問題,其實是我們老百姓對於教育的渴求的一種表現,而政府沒辦法在公立學校滿足這種渴求,所以培訓機構必然存在。

    政府沒必要去解決這個問題。因為其實這些機構正是緩解這些社會矛盾的存在的。

    老百姓有需求,政府沒有動力去取締,您說我們有可能取消校外培訓機構嗎?

    還是回到我最初的觀點:校外培訓機構是目前中國整個教育體系中的一個現實存在的環節,他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它的存在和發展或者說消失是要根據現實需求而定的,既不是政府問題也不是學校問題,它是一個社會的現象(注意不是社會問題,僅僅是現象)。不是政府的禁令可以解決的。

  • 5 # 馬井山172

    校外培養機構是黨和政府審時度事,因應現代社會發展而設立的。它是學校教育的延伸、補充、完善,是社會經濟發展,是社會科學技術發展的產物。當今世界一個最偉大最重要的事實是——中國人民實現了工業現代化,即大機械生產,其規模之大“前無古人”,工業化人口十個億。為了使中國的發展更有後勁,要加強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個人認為:今天的減負,就是未來中國“減富”、中國人民“減富”。我們黨之所以取得政權,帶領全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就是我們黨和政府的各項方針、政策,具有前瞻性、連續性。校外培訓機構是經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工商機關、稅務機構、消防部門等審批成立的。怎能說取消就取消呢?再說也不符合教育規律。學校教育,大班額教學,好處是人人享受平等、公正教育;不足是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校外培訓機構,小班額或一對一教學,真對性強,教學能有的放矢,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確實滿足一部分有特殊要求的學生的學習;不足是費用高,加重家庭經濟負擔。個人認為:黨、政府及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通盤考慮,拿出一個適合中國國情,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方式、方法,要有前瞻性,不能人云亦云,朝令夕改。商榷!!!

  • 6 # 史遠有

    這兩個好像是不挨著。校外的辦學機構與學校又有什麼關係呢?

    別告訴我,學生在學校學習不好,是校外有辦學機構的原因就行?我想說的是,就是現在有再多的辦學機構,該學的怎麼都學了,不該學的怎麼都不會學。記得我讀書的時候,校外根本沒有辦學機構,那學習好的學生有,可學習不好的學生也不少。有的學生讀完高中又讀大學,而我們呢?讀完初中就開始上班了,那時間還沒有什麼校外辦學機構,您說這又能怪誰呢?別告訴我,那時的老師都認真的講課,既然是這樣,那為什麼還有學習不好的學生。說實話那時的老師確實是認真的講課,只是我們聽不進去,和現在的孩子一樣,只知道玩了。所以不要以校外的辦學機構來說事,自己的孩子學習不好,不要總是怪老師,那學習好的學生,難道老師就特別照顧了嗎?

  • 7 # 南方187563787

    中小學教育的本質是知識教育而非能力鍛鍊或提升,是基礎教育。主要特點是透過課堂教學把人類透過實踐證明是科學的人文社會知識傳遞給受教育的學生。學生的任務就是學習掌握課本知識,升學的依握是學生掌握課本知識的程度。客觀上,應試教育為校外培訓機構提供了溫床。現實中,一方面學生升學考試難度大大超出課堂教學的目標要求;另一方面校外培訓機構的教學主要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拓展和加深,更主要的是集中力量分析以往考試情況,研究應試對策(猜題)。這就形成有錢人補習的市場,造成基礎教育的人為不平等。總體上看,目前升學考試的難度大大超出課堂教學目標要求,家長不得不想方設法讓孩子去補習,減負就成為喊口號。減負的唯一途徑就是改革應試教育模式,還孩子們理應快樂的童年與少年。

  • 8 # 城市裡的小螞蟻

    雖然對於校外培訓機構做了相對的調整,但是換湯不換藥,杜絕不了。

    最大的原因是我們的應試教育。如果應試教育一天不改,那麼這些培訓就在一天。現在很多教育機構都在大肆的渲染和誇大,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形成了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是的,現在高考確實1分害死多少人,這是國情決定的,誰也不敢說不讀好的大學,放棄高考。

    從恢復高考到現在,為國家培養出了人才,在國家發展建設中做出偉大的貢獻。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國情在變換,似乎應試教育在變質,不適應現在的需求。在剛剛高考的時候,農村城市沒有區別,都是一邊上學,一邊種地體驗生活。從勞作和遊玩中可以發揮個人的才能,也能學習到書教科書學不到的東西。相對現在,完完全全讀書就是讀書,洗衣做飯都不需要。正是我們脫離了生活,沒有體會到生活中的困難,解決困難,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大大限制了想象力,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創造力。什麼線上教育,智慧教育是無法代替老師說教的,只有人才知道你在想什麼,缺什麼,應才施教。

    馬雲說過不會玩的孩子未來是被淘汰的。是的很肯定,應為除了有思維感情外,人工智慧都能代替。那麼這是我們比人工智慧的優勢就是創造力,想象力,情感。

    當我們沒有發現教育的根本問題的時候就不要亂搞教育,只會讓應試教育越陷越深,讓孩子和父母增加負擔,失去幸福感。讓社會變得更加的緊張。

  • 9 # 高山力度

    身邊帶孩子補課的父母經常一句話就是:哎呀,不去補課不行,作業完全不會放心做!不去補課不行,上課教的下課自己做不來,父母又不懂,只有去!不去補課不行,大家都去,不去就會有差距!不去補課不行,自己多掏點,盡力而為,不後悔!時常聽見,誰補的課有效果,人多,實在!甚至有點追求高費用觀念!不去補課不行,班上孩子多,不可能人人都聽得懂,老師也顧不過來,理解教師型!一月多少?有600,400,800及學期收費,小時收費,各種,有輔導作業的,有新增新內容的。不去補課不行,不是北上廣,老少邊窮不補咋行,怎麼考得好!!

    如此種種,今後自己的孩子長大,也只有送起去了!作業三年級以上,很多普通家庭就沒法跟輔導了,只有找出路了!

    家長們,普通家庭收入微薄,有些寒門卻沒有補課也出了高才!父母為孩子的教育只能當超人了。

    貧困戶家庭的孩子又咋個輔導哦!

  • 10 # 我是張正文

    萬事都是矛盾對立又統一的,取消校外培訓機構教育就好了呢?非也,需要辯證的去看,兩千多年前古聖人都知道各個行業都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一個模板的體質都是固化的,都存在自身的缺陷,教育也是一樣,公辦教育有公辦教育的優勢和義務性,但是公辦教育也存在自身的不足和缺陷,永遠難以消除,社會競爭是永遠存在的,要提升競爭能力就要接受不同的能力建設,動物界尚且如此,何況更加殘酷的人類社會呢,除非社會不存在競爭,大家都一樣的待遇,但是這可能麼?社會就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誰也擋不住,要生存要發展,校外教培機構取消更不利於社會發展,校外教培機構要規範化,還要鼓勵,而不是一味地抵制和排斥,在政府的宏觀政策下參加到市場經濟中來良性發展,這才是硬道理。

  • 11 # 精彩的世界在角落

    當大家都在討論“教育”的時候,教育就真的是已經有了問題,並且這個問題已經醞釀了很長一段時間,“詬病”已經形成,並且國家和廣大群眾已經真正從思想上意識到了這種“詬病”對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將會帶來:什麼樣的“潛在危險”,這是好事,這是將利國利民利子孫後代的大好事。本人不才,簡談心得,若表述不周,望諒。

    一,教育的主流思想已發生改變:以提高“成績”為宗旨,圍繞“成績”做宣傳,一切為“成績”而服務。而忘記了“育人”為主的教育應該首先用正確的“思想精神”和“三觀”去武裝“人的靈魂”,“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厚德方能載物”。

    二,社會大環境中,某些“被資本主義社會的糟粕的文化嚴重西化的人和組織”已經嚴重影響和干擾了中國傳統文化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的進步,甚至已經被“扭曲”變形。當孩子們的夢想被社會、媒介、家庭甚至學校影響,以“生活至上”“地位至上”“享受至上”“名利至上”為學習奮鬥目標時,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約傳統文化的“靈魂”必將被“動搖”,被“扭曲”,甚至已經走上“歪路”,要知道:一個民族,如果這個民族的最基本傳統文化思想被“丟失”,那麼,這個民族便是處在“危險”之中。

    三,政策對教育的寬鬆與包容,已被某些想在教育中發財的“投機分子”“鑽空利用”,並且很嚴重,嚴重到只要有錢,可以辦到在教育中需要的“任何事”。

    四,行為人思想適應了被身邊環境的“潛移默化”,學校在不斷創新,不為學術造詣,只為經濟效益。教師職工不再願意當“窮先生”。家長總是告訴孩子學什麼工作好掙錢多。皆以“利”為目的的教育是真正失敗的教育。

  • 12 # 聞道牛

    中小學改應試教育為寬鬆的素質教育,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縮短學制,延長義務教育,推遲選拔競爭。

    幼1小5中4共10年免費義務教育,中學畢業全民大學教育3年職業技術學院!取消初考中考高考,推遲選拔競爭到大二,大三,選拔研究生博士生人才,選拔競爭課程和中小學教育所學知識無關,和所學專業和興趣所在有關。20歲大學畢業走向社會!女孩子不耽誤成家生孩子!

    中小學教育改教知識為教育人,人性化,藝術化,活動化,健康化!

    中小學應試教育是逆淘汰的假教育,再搞是對民族未來不負責,是犯罪!被動學習,死記硬背,趕鴨子上架,科學的高峰就像喜馬拉雅山沒有一個是趕上去的!個性化,人性化,培養保護孩子獨立思考創新能力比背書強,最起碼要健康的人格和身體。

    好多無解的社會問題都迎刃而解!

  • 13 # 職場老魚頭

    全部取消校外培訓機構不應該。

    校外培訓是對校內教育,特別是素質教育的有益補充。對藝術類,益智類,健身類培訓機構,市場有需求,監管的手不能伸得過長,堵不如疏。

    現在要做的是對校外培訓機構的規範管理。首先嚴禁在校老師開辦校外培訓班或者參與校外培訓班教學。另外,按照市場管理的辦法,在安全,守法經營,培訓內容合法性等方面加強對校外培訓機構的監管。

    教育面臨的問題很複雜,校外培訓只是一個方面,也不產生根本影響。

    就說學科培訓,語文教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市場需求也很旺盛,應該滿足市場合理需求,按市場規律辦事,不宜取締。

    教育問題,還是要在自身找原因,如轉變觀念,凸顯教育的公益事業性質,淡化教育產業化思路,花大力氣促進教育資源均等化,維護教育公平,穩步推進高考改革,做好高中義務教育,重視學齡前教育。校內教育搞得越好,校外需求就越小,培訓班就越少。而這少量的校外培訓班的存在,對校內教育是拾遺補缺,與校內教育是互相促進,有利於最大限度地滿足教育需求,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 14 # NK喵咪

    要取消的是發展不平衡、不正義的育人及其評判標準。取消唯分數唯成績使用人才。

    上個世紀6、70年代開始就是看群眾口碑看勞動態度,進入後期,開始演變成走後門拉關係。在恢復高考兩年之後,逐漸短平快,唯成績、唯學歷弄虛作假。

    所以,人才觀教育觀促校外培訓興起、隨大流跟風攀比盛行,也就不足為奇。

    扭轉局面要靠創造、靠真才實學、靠老實人吃香。

    堅定一個信念:人才會用他的行為真本事、作品人品會自己說話!

  • 15 # 一杯滄海568

    光取消培訓怎麼行?私立學校天天補管不管?中國不是美國,美國人都被洗腦了,接受階級固化的宿命。窮人從來就不做夢孩子能上哈佛。所以美國可以公立養豬,私立讀書。 中國人自己怎麼窮都可以,如果滅了窮人下一代的希望,要出大事的。 現在公立學校課已經很少了,再取消課外培訓,公立私立完全無法競爭。窮人的孩子徹底喪失高考改變命運的希望。背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 很多家長也是SB,什麼快樂學習素質教育都是忽悠人的,英國的頂級貴族學校一樣監獄化管理,犯錯關禁閉。 想為人上人,必吃苦中苦。

  • 16 # 學霸數學

    取消是不可能的

    目前很多人是非常討厭校外培訓機構的,認為培訓機構佔用了孩子和家長的時間、金錢.同時又將目前的擇校升學壓力歸因於校外培訓機構,認為校外培訓機構是原兇.這些都是對校外培訓機構的偏見,其實校外培訓機構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也是教育中比較重要的一環.教育發展不均衡這是事實,但是要將之均衡化也不現實,這樣的話優質的資源必然是稀缺的,競爭自然是非常激烈的.為了提升成績,培訓機構自然就出現了,培訓機構滿足了無數學生補習的需求,對很多家長而言確實是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取消?根本治不了根,培訓機構只是優質教育資源稀缺的產物,並不是根源,校外培訓機構全部關閉也解決不了問題.

    取消對很多學生不利

    即使是真的取消所有的校外培訓機構,那受傷最大的還是學生.導致學生在學習上缺少幫助,影響成績.這些都是家長們都不願意看到的.若借整頓之名,關停大多數培訓機構,還是會造成培訓價格高啟,受傷的總是大多數學生.

    規範校外培訓機構非常必要

    近十年國內校外培訓機構野蠻生長,發展過程中也暴露了許多問題,其中比較典型的就有超前學習,搶跑現象非常普遍,甚至直接影響一些學校的擇校考試.特別是奧數,可謂全民學習奧數,大多不是因為對奧數感興趣,而是為了考學校,非常功利.另外,收費問題,特別是跨度比較大的收費,動不動好幾萬的,有的機構甚至捲款跑路,給家長們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這些都是需要一些規範出臺.

  • 17 # 土邦哥

    哥,別鬧了!取消校外培訓機構,那是不可能的。

    1、教培行業到目前是一個很大的產業。一個家庭的教育投資,僅次於房地產,間接拉動了內需。

    2、中國如此大的人口體量,教培行業的興起,提供了大量的崗位,如果取消,得多少人失業。

    3、上升趨勢並不是什麼壞事,我們要引導,規劃好,梳理才是重要的。

    4、讓孩子多學習點知識,並不是一講壞事,減負(不讓孩子補習)就能減輕孩子的負擔?

    太多理由,說不盡。

  • 18 # 杜圖圖大美育

    校外培訓機構不可能被取消

    校外教育是整體教育體系的補充和重要組成部分。校外補習班問題,不光大陸有,臺灣、香港,甚至韓國、日本等國家、地區都有。

    培訓機構是市場需要的產物,存在即合理,不能簡單地把學生和家長的學業與經濟負擔歸因於培訓機構。根本原因還是激烈的高考和稀缺的優質教育資源。現在是上大學容易了,但上一個好大學更難了。其實這一問題在臺灣地區表現更明顯,臺灣高中生都不夠大學錄取的,但是許多家長依然熱衷補課,就是希望孩子讀一個好大學。下圖就是老杜在臺灣新北市拍攝的,在市中心整整一座樓全是各類培訓機構。

    中小學生普遍性補課不應提倡

    現在一個不好的趨勢是全民性補課,在許多地方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上奧數等輔導班,都在課外學外語。學生必須牢記學校才是主課堂。認識一些家長,明明孩子校內課程都跟不上,還堅持讓孩子在校外上各類輔導班,去完成額外的作業。如此一來,就形成了惡性迴圈。課上跟不上,覺得需要課外補;課外又跟不上,還精疲力盡,反過來影響學習興趣,導致孩子課內學習精力不夠。

    目前培訓機構的模式,基本屬於超前式學習,更適合那些校內學有餘力,吃不飽的學生。

    對於培訓機構要加強管理引導

    這些年校外培訓機構野蠻生長,出現了許多問題,在某種程度上加重了家長的教育焦慮,也增加學生的負擔。對於培訓機構,教育部門也在加強管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明確了具體要求,下一步關鍵是落實好,加強監督管理。

    要想根本改變局面還得靠推進教育改革

    目前出臺的各類政策,有點治標不治本的味道,只要高考考察方式不變,只要優質教育資源依然短缺,惡性教育競賽就不會有根本性改善。

    最後,求贊求關注
  • 19 # 詩酒好年華

    回答這個問題,我想不能感情用事,而是從一般邏輯上去思考。我們要明確,教育部目前是整頓教育機構,淘汰不規範的教育機構,而不是取消,我認為這是對教育來講是有進步的積極作用的。

    那麼,至於是否取消校外培訓,至少我們要思考一下問題。

    1、我們能夠進入最優質大學(以985為基準)的學生比例是多少?競爭壓力是否比較大?讓我們看看17年各省985升學率,我們看前面和後面。

    最高的天津,大約5%可以就讀於985,最低的安徽,百分之一左右。

    進入985意味著什麼,我想大家都知道。別跟我談什麼高考狀元沒有什麼傑出貢獻者,不上好大學也能好前途這些話。這是槓精,為槓而槓。那麼好,退而求其次,我們退到211,那麼加起來也不到10%。

    如何進入這樣的學校?對於我們普通人家庭來講,逃不過自主招生和高考。自主招生要競賽成績,高考要高考成績。無論是哪一個環節,都逃不過學科知識的掌握,都離不開考試。那麼我們進入下一個問題,要成績好必須上課外班嗎?

    2、要成績好必須上課外班嗎?我認為不是的。很多孩子思維活躍,智力超常,接受能力強,上課認真聽講,刻苦訓練,再攤上一個非常有經驗的老師,一樣可以成為學霸。但是,我說的是但是,你或許說很聰明,但是並不一定每一個學科都聰明,也許數學150滿分,語文只能答120。或許說,我三個學科的老師都很優秀,但難免有那麼一個兩個學科的老師課程並不能滿足我的需求,這該怎麼辦?

    父母輔導啊!沒錯,我父親物理博士,給我輔導高中物理沒有問題。我母親英語教師,給我輔導高中英語也沒有問題。可是我化學不行?怎麼辦?難道還需要有個學化學的叔叔?如果恰巧你都有,那麼恭喜你,你是上帝的寵兒。但是絕大部分的同學父母可能是個賣油條的,或許是開公交車的。孩子也沒有上重點高中,也不是那種超級聰明的兒童,孩子回家輔導問題解決不了,可是偏偏孩子又非常刻苦,想透過學習改換門庭。這時候取消課外培訓,對大多數普通家庭來講,是斷了他們最後的公平。

    3、是不是不上課外班孩子就減輕負擔了?

    對那些不想學習的孩子的確減輕負擔了,這個沒錯。但是對想要學習的孩子呢?筆者小時候,沒有課外班,但是放學後,筆者每天也要學習到晚上11點。我們小學的課本就講鑿壁偷光、頭懸樑、錐刺股,就講十年寒窗,就講苦讀。學習是一種奮鬥,對大多數人來講,沒有輕輕鬆鬆的成功。我們不講個案,不講神童,大多數的成績都是靠辛苦奮鬥出來的。

    4、上課外班是否會增加家庭的經濟負擔?

    沒錯,肯定會增加家庭的開支的。但是這個開支是什麼開支呢?是教育開支,教育開支和你給孩子買衣服,買奶粉,娶媳婦是一樣的,都是開支。你總能說,娶媳婦需要彩禮,你覺得這個不值,就不給孩子娶媳婦了吧?即使在國家層面來講,有免費的九年義務教育,但是學前教育,高中教育,大學教育都是需要你花錢的。並且教育投資和你買房子一樣,你是需要回報的,是給你孩子的回報。有些人會講,這不公平,富人有錢,當然可以去好的課外班,如果家庭條件不好,根本就沒有條件去課外班,這是對低收入家庭的不公?那麼我問各位,富人住別墅,窮人住地下室,這是不公嗎? 大家清醒一下好嗎,我們拼死拼活供孩子讀書,難道不就是為了孩子將來有個好生活嗎?

    並且如果你覺得花這個錢不值得,完全可以不去花,何必也不讓人去花。這或許是這樣的一個心理,我不願意做的,別人去做心理會不平衡,這何苦來的。每個人價值觀不同,只要不是強迫的,就沒必要對他人口誅筆伐。

    5、只要還有競爭,一定會有人去額外的學習,即使沒有校外培訓,我想條件好的家庭也會透過各種渠道去給孩子吃小灶的,只會苦了大部分沒有這樣資源的家庭了。

    6、去不去學習,主動權掌握在家長手裡,自己願意去就去,不願意去就不去,這和有沒有教育機構沒關係。

  • 20 # 劉查理的自律生活

    很難!!

    根源不在於輔導機構,而在於~中國家長的焦慮_(:з」∠)_

    家長害怕自己的孩子比不過別人,想贏在起跑線上,就會想方設法的讓他們補課。只要家長的焦慮存在,這個市場就一直存在!!

    去上輔導班無非就是花錢買個安心害怕孩子落後同齡人,和打狂犬疫苗是一個心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看過的最感人的小說是哪部,哪個情節感動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