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父母給自己做飯,作為生活當中一個經歷,有什麼生活中的味道讓你記憶猶新。
7
回覆列表
  • 1 # 小海家常菜日記

    最喜歡的菜是花菜炒肉,用紅辣椒放上五花肉,很有味。有時候裡面還放我們這特有的香乾。非常的下飯。

    還有就是蛋餃子。在煎好的蛋皮裡包少肉末。蒸好後放好。想吃的時候再加熱。一口咬下去,都是滿滿的肉味呀。小時候長身體,這樣的硬菜非常解饞。也很頂餓。

    大學後,就很少機會能在早上吃上熱乎乎的飯菜了。總是一兩個包子加牛奶打發了。那份五點起床做飯的心意可不是每個人能做到的。

    看到那碗裡的蛋餃子了嗎?就是我媽包的。

  • 2 # 木易餐桌

    我們兒時之所以可以快樂無憂的生活,離不開父母為了我們的負重前行。所以大多數人的童年肯定離不開父母製作的美味。

    我記憶中比較深刻的美食:

    1.燒鳳爪:記得是一次看電視,主角啃的那個香啊,於是媽媽學會後給我做了一個星期,一次性吃夠了[大笑]

    2.黃鱔紅燒肉:老爸自己搭配的,但是味道出奇意料的好,河鮮的鮮味和肉的香味混合,真的很難忘,現在偶爾還會吃一次。

    3.水果粥:每次發燒感冒沒有胃口,媽媽就會給我煮水果粥,香甜可口,多少可以勾出一點食慾,而且比較清爽,營養也夠。

    4.炒螺絲:這個就不用多說了,媽媽做的超級好吃,但現在吃的少了,不是不愛吃,而是小時候看媽媽剪螺絲尾巴很累,所以就撒謊說不愛吃了,以後就很少再吃了。所以說撒謊是要付出代價的[呲牙]

    以上就是我的答案,希望大家滿意哦。

  • 3 # 福仔來啦

    我最愛父母做的海膽這道菜

    海膽營養價值很高,富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A、維生素D以及磷、鐵、鈣等多種營養成分。現代研究發現,海膽黃含有大量動物性腺特有的結構蛋白、卵質等生物活性物質,具有雄性激素樣的作用,還能提高性功能、改善智力。

    下面我來分享媽媽教會我的海膽製作方法

    準備食材:海膽500克,紅薯粉100克,少許蒜泥,料酒,少許糖

    步驟1

    把海膽肉挖出來,加入少許料酒,醃製15分鐘

    步驟2

    醃製好後加入紅薯粉,蒜泥,少許糖,攪拌均勻,用豆漿機攪拌也可以,這樣細膩,也手攪拌也是可以的

    步驟3

    熱鍋下少許油,下海膽,慢慢煎,慢慢往裡收,收到一整塊

    步驟4

    切塊,就可以食用

    非常簡單,高蛋白的海膽塊就好了

    下面是我製作的海膽

  • 4 # 小蝦米美食

    小時侯家裡條件不是太好,有次感冒了,不想吃飯,媽媽拿雞蛋給我炒了個饅頭(家裡也沒別的,吃肉基本上過年過節才能吃到)吃著非常香,這就是我最愛吃的飯菜。

    饅頭切成小塊,蔥花切成蔥花(可以多切點)打上兩個雞蛋。

    把鍋滑好(熱鍋涼油)放入油,把蔥花炒香放入切好的饅頭塊,放入打好的雞蛋。(也可以提前把饅頭塊和雞蛋拌好)使饃塊均勻的裹上蛋液,放入鹽(少放)炒熟後非常好吃,色澤金黃。

  • 5 # 姍姍來遲的菜

    回答這個問題才讓我突然想起來,從小到大父母給我們做了這麼多的飯,我們也卻覺得是理所應當的,在找照片的時候我竟然找不到幾張照片,在還來得及的時候一定要多多珍惜。

    可能是因為出來工作了過後,長大後就開始會慢慢的懷念以前了。追隨的味道也是童年的味道,奶奶的米湯,奶奶用柴火傳統鐵鍋煮的米飯真的是童年的記憶。

    在我家的話一般都是我媽媽做飯,不能說特別好吃只能說還可以,我媽媽的拿手菜就是水滑肉,自己也嘗試做過但是總是做不出來那種味道。馬上就是清明節了打算回家去摘艾草,五一的時候再回去和媽媽一起摘桑椹泡酒。

    我爸爸的可就會做了,最喜歡他做的魚,小時候我們家基本上是每週必吃魚

  • 6 # 清真名師回小廚

    父母是否為自己做過飯?當然做過,要不然我怎麼長大的,[呲牙][呲牙][呲牙]

    喜歡吃母親做的好多飯,在我看來,母親做的味道是天下最香最美的味道。這種味道在我當了廚師以後還是最好的味道。我做不來,我妻子做不來,所有大小飯店也吃不到,尤其是其中兩道最是記憶猶新。

    1:母親做的發麵大餅

    小時候家裡窮,一般吃的主食基本上是玉米麵饅頭,蕎麵饅頭,別看這些東西現在是稀罕物,但在那時,我一看見這這些東西就反胃,天天吃那些食品胃都會不舒服。直到有天母親做了一次小麥面的黃燦燦的大餅,那種顏色,那散發的香味。讓天天吃雜糧的我口水直流,顏色黃是自己家榨的胡麻油,那時不是用油刷在鍋裡刷油的,是用筷子蘸一點點油順著鍋邊淋下去的。油是稀缺東西,炒菜都是這樣放油的。吃一口外酥裡嫩,裡面還加了香草。不錯不錯,真的是人間美味呀。

    2母親做的蒸雞

    直到生活變好以後,或者家裡來客人以後,母親才會做蒸雞,崆峒山下的回族媳婦幾乎都會做蒸雞,老太太們圍在一起八卦也會談論誰家的媳婦雞蒸的好,如果被最後一致認為雞蒸的好的那家的婆婆就會謙虛的拜拜手推讓:那是親家母教的好,眼中的自豪感卻掩飾不住。

    母親的蒸雞也許是別人眼中差不多的那種,但在我心裡卻是最好的。待家裡來客人之後母親便會選家裡最肥最恥高氣昂的那隻公雞請阿訇宰了,再擀上面餅、放入用各種調料醃好的雞、放上土豆丁蒸制,客人按主次坐好之後連蒸籠直接簡單粗暴的上桌,長輩吃雞腿以為健康長生,待嫁的女孩吃雞翅意為遠走高飛,雞肉吃完以後再吃麵餅和蒸的軟糯的洋芋丁。那種滋味那種感覺那種一家人和客人在一起的其樂融融。真是現在常住鋼筋混凝土城市裡的人們難以體會。這個時候母親在收拾的時候眼角會蕩起滿足和微笑。那是人們對她手藝的一種認可,一種肯定。

    現在每逢我回家,母親便會問我想吃啥?我不想讓母親操勞,因為家裡面還有好多活要她做,她總是閒不住。我就會小聲的告訴他:啥都行,但是母親卻會忙活起來,做我最愛吃的蒸雞,攪團。我是廚師,我就會給她幫忙。邊幫邊聽她說家常裡短,她說的很高興,我聽的也很歡喜。看著她額前的白髮,心酸的同時,希望母親活的更長壽,希望還能經常吃到她做的飯,她做的那些美味。

  • 7 # 小白學做飯

    從小就吃母親做的飯菜長大的啊,我媽廚藝特別好。我爸在我記憶裡只下過一次廚,也是唯一一次爸媽鬧彆扭,老媽生氣罷工不做飯,老爸下廚熬的白米粥,還熬糊了,配的鹹菜[捂臉]

    我媽做的飯菜可好吃了,很多我都特別喜歡,比如鹹肉香菇墨魚豌豆糯米飯、炒年糕、蒸米粿、煎餅、鹹肉粽子、清蒸野生小鯽魚、米粉蒸雞塊、米粉蒸大腸等等,都特別好吃。現在我姐姐的兩個小孩子只要放暑假都要回去,回家點菜,吃得白白嫩嫩的再回來上學,我非常羨慕。

    講講我記憶中媽媽做的這些好吃的個別事吧。

    1.鹹肉香菇墨魚豌豆糯米飯

    小時候家裡沒有冰箱,也沒有反季節蔬菜,這個飯只有到了豌豆成熟的季節,老媽才給我們做。每次做,我都能吃兩大碗,特別香。香菇是幹香菇泡發的,墨魚是買的,小時候好像是幾塊錢一斤,幹墨魚回家要泡水裡一個多小時然後切成小塊,放糯米飯裡一起蒸的,鹹肉是家裡自己養的土豬過年宰殺之後醃製曬乾做的,放上一點碎的紅辣椒,顏色也特別好看。這個飯的具體操作步驟,小時候缺心眼對廚藝不感興趣,沒有學過,過年回家跟老媽學一下。

    2.米粉蒸豬大腸

    豬大腸是家裡養的豬,過年宰殺時,老媽就會給我們做這個菜。

    把豬大腸剖開,用鹽反覆洗乾淨,切小塊,與米粉(不知道是大米粉還是糯米飯)、醬油、米酒、食鹽、碎紅辣椒攪拌均勻(不知道要不要醃製的),放柴火灶上蒸熟,很嫩很香很滑很下飯。

    3.鹹肉粽子

    每年端午前幾天,老媽就開始準備包粽子的材料,摘自己菜園裡的粽子葉回來,用石膏水清洗粽葉,粽子葉還要放鍋裡煮的。

    米是大米和糯米按一定比例混合泡軟的。

    鹹肉是過年家裡宰豬後醃製的鹹肉,老媽喜歡放鹹瘦肉多一點。

    然後端午節前一天上午開始包粽子,下午開始放柴火鐵鍋裡煮,小火,火一直不停,直到凌晨才煮好。為什麼是凌晨呢?因為我睡前總是跟我媽說煮好了叫我起來吃,可每次我媽都叫不醒我,小時候太嗜睡了,記憶深刻。

    這麼想來,由食物想到很多小時候的事,平常都以為自己忘記了,食物真的承載著很多難忘的記憶。

  • 8 # 小女無財

    小時候在農村生活,最喜歡爸爸媽做的飯菜了,白米飯,玉米粥,山藥粥,餅子抹香油,大鍋菜,燜面,西紅柿雞蛋麵,包子,餃子,蒸餃,各種炒菜涼拌菜別提多香了,想到這就流口水了[捂臉]。結婚之後就很少能吃到爸媽做的菜了,只能靠自己了,感覺怎麼做也沒有家裡的飯菜好吃。本想著過年了能回家吃爸媽的飯了,結果受疫情的影響也不能回去,在這段時間我的廚藝增長的不少呢,蒸包子,包餃子,烙餅,紅燒肉,炸油條,炸麻花。。。。等回家了一定做給爸媽吃[呲牙]

  • 9 # 華4402

    我媽媽在未遇車禍的十年前,腿腳靈便。經常愛做她的拿手菜叫我們回去吃。有時還拿點回家慢慢品味。

    其一:薑汁雞肉、涼拌雞肉

    其二:乾煸兔子肉

    其三:麻辣蘿蔔乾

  • 10 # 明月念爽心

    其實你的問題勾起了許多兒時的回憶,或者說讓我回憶起人生幾十年的過往:我們從小就吃父母為自己做的菜飯,似乎是理所應當的,那時我們還小,不能掌握烹飪菜餚的技能,使用煤氣和電也不安全。父親雖然是公務員,但愛好廚藝,印象裡什麼菜都會做,因為是畜牧系統的甚至還會處理活兔子,分解豬肉半子啥的,我最愛吃他做的有熘肉段、香酥雞腿、紅燒鱈魚段、腐乳紅燒肉。小時候很少去飯店,年齡大了閱歷多了才明白,父親的廚藝的確很厲害,可惜高考前父親因為癌症去世了。這美味就成了絕唱,再也品嚐不到了,我現在偶爾也試著做,但真的不行。到外地上學後又留在外地工作,很少回老家,所以母親做菜的味道成為了我的鄉愁,因為年歲大了,回去時候我都不讓她做菜了,但燉魚和拌冷盤必須老太太出手,親戚們公認這兩道菜我媽媽是一絕。子欲養而親不待,對老家的牽掛,對父母的思念,也許就是那幾道你最喜歡吃的菜!

  • 11 # 資深分析娃

    像我這個年紀去回答這個問題,更多是傷感和遺憾,偶爾還有回憶的幸福。

    我高中開始住校,大學在外地上,畢業後漂流10餘年至今,定居北京,有了自己的家庭,更難回到家鄉那個小縣城,去吃媽媽燒的菜了。甚至有時候都忘了,媽媽燒的菜是什麼樣的味道。

    直到有一天,在走廊裡偶然間聞到一股燒菜的味道。嗯,特別像媽媽燒的菜。 那是青青的青椒,和新鮮豬肉一塊兒炒的青椒炒肉。先用高火,將油燒至高度。再講青椒放入。呲的一聲,烈火烹油,四溢油煙,嗆鼻。 再將新鮮的豬肉,切成片,放入鍋中。加上蒜片,料酒,還有醬油等調料。出鍋時油油膩膩,閃閃發亮。滿是一股噴香撲鼻的味道。 對,就是這個味道。 其實,這麼多年來,吃慣了東南西北特色,上過宴席更多,反而想,媽媽燒的菜,也許並不是特別的好吃。花樣不多,菜色有些單一,口味也不沒有達到唇齒留香的地步。 還記得以前經常抱怨媽媽做的菜,不好吃。 可是現在想一想,離家這麼遠,卻很難再吃到媽媽親手燒製的菜了。常常感覺,媽媽燒的菜,那麼讓我垂涎欲滴,那麼讓我流連忘返,那麼讓我想念。

    過年回家,動過幾次大手術的媽媽身體大不如前,回家當天,老兩口準備了一桌菜,味道真是非常一般,喝酒時,爸爸說,你媽一年難得做一次菜,這次我沾了兒子的光。那一刻,突然想大哭。 有人說,人生中,不得不去迎接很多新的事物,同時,也丟掉一些東西,可是我想說,我永遠不想丟掉的就是,媽媽親手燒的菜。

  • 12 # 好丫敏敏

    我從小到大,都是父母做飯菜,媽媽做的多,爸爸做的少,具體說那樣好吃,我覺得都好吃。

    長大了,離開家了,就特別懷念媽媽做的飯菜,現在一有空我就回家,每次回家都類似搬家一樣,能拿的都拿點,我女兒就會問我,媽媽為什麼每次來外婆家你都要拿那麼多東西回去,我覺得不好吃,你覺的好吃嗎?,我都會告訴我女兒,很好吃,特別好吃,媽媽最愛的味道。她就搞不懂,明明不好吃,我為什麼要說好吃。我吃的是家的味道,爸爸媽媽愛的味道,她還小不懂。

    特別是在外面受委屈了,心情不好的時候,就特別想吃家裡的飯菜,最明顯就是懷孕的時候,特別想吃媽媽做的飯。我覺得媽媽做的飯是天底下最美味的,吃不厭。

  • 13 # 是朝陽啊

    從小到大,只要回到家,肯定有香噴噴的飯菜在等著我。我爸的廚藝比我媽好一點點,家裡來客人了就是我爸主廚,平時就是我媽給我們做飯。

    我喜歡我爸做的紅燒肉,土豆絲,酸菜魚還有好多。卻永遠吃不上我媽給我做的飯了,哪怕她現在給我做我最不愛吃的酸菜面,炒苦瓜,我也會狼吞虎嚥的吃下去。

    自從她不在了,家裡沒人給我專門做飯了,我自己也慢慢的學會了,雖然做的醜一點,但是還是能吃的。她這輩子還沒有吃過我做的飯,我很後悔。如果可以重來,我會給她做她最喜歡吃的糖醋里脊。

    也許你們隨手可得的一頓飯在我這裡竟成了奢望,好好珍惜

    附上寒假自己在家做的黃燜雞,不好看請見諒

  • 14 # 長不胖的女孩紙

    說到這個問題,我莫名失落。突然沒有想到一個菜。從小家裡一直請了吖姨煮飯,我媽媽非常少下廚,所以記憶猶新的菜,都是“黑暗料理” 好羨慕你們的父母做菜好吃的

  • 15 # 贛南客家小夥

    很多南方地區,到了冬季,辛苦種的菜吃不完,於是就將它們醃製。一年裡,家中常備各種醃菜,有蘿蔔、白菜和豆角等,當然最愛的還是梅乾菜。

    梅乾菜的原料有芥菜、白菜等,因為比一般的醃菜製作要多一些步驟,使得它獨具一種風味。首先將菜清洗乾淨攤晾一段時間,使表面的水份蒸發。

    然後把晾乾的菜醃製一段時間,晾曬至半乾。

    再放進鍋中煮爛,曬乾。這時的梅乾菜只含有極少的水份。

    最後將製作好的梅乾菜密封儲存好,隨吃隨取就可以。

    梅乾菜最好吃的做法就是梅乾菜燒肉,本身的香氣在五花肉的相稱下,變得更加美味。

  • 16 # 半度微涼的夜

    從小到大都一直在父母身邊,讀大學離開父母三年,後來工作以後就回到了家鄉和父母在一起,小時候爸爸喜歡做菜,我給燒火,然後每次爸爸做菜我就看爸爸怎樣做,家裡只有過年或是有客人才會買魚做,那個時候就特別喜歡看爸爸做豆瓣紅燒魚,還有爸爸做的水煮肉片,都是麻麻辣辣的,特別香,現在的調料更多了,自己也經常會買魚燒,卻怎麼也燒不出記憶中的味道,以前吃的是美食,現在用再多的調料也調不出兒時的美好記憶!其實不管吃什麼,有父母的味道或許是就是最美味的珍饈

  • 17 # 陳楊家的清

    看到這個問題忍不住想回答[大笑]

    我父親不會做飯,從來不下廚。老實說我母親做飯水平一般,家裡廚藝最好的是大姐。因為我父母孩子多,養娃壓力挺大,小時候記憶裡父母一直忙碌農活賺錢養家,平時都是姐姐做菜,我小學一年級還沒灶臺高,搭著小板凳學會了柴火煮米飯,大姐炒菜時我幫忙燒火,大姐做的菜色香味俱全,但是最好吃的紅燜豬肉這道菜一定是母親做的。這麼多年了,直到現在每次過年,紅燜豬肉一定是母親親自做,換任何一個人來都做不出那種味道,大家公認的[呲牙]

  • 18 # 小霞的影片庫

    在我從小到大的記憶中,父母對於自己的照顧真的是數不勝數,這種表現提現到了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主要是提現在了吃的方面。

    由於我家是三個孩子,我是最小的那個孩子,上邊還有哥哥和姐姐,但這並沒有影響到在我的吃飯上邊有所不同,雖然我家裡面的生活消費不是太好吧,經濟條件不允許太多的鋪張浪費,但是我的父母也是儘可能的給我,和我哥,我姐吃上好的。

    記得我們每天放學回家,還沒進家,就在樓道口裡聞到了那熟悉的味道,知道媽媽又給我們做好吃的了,就是那最普通的飯菜,西紅柿炒雞蛋,我們也感覺到比那些什麼山珍海味強多了,總覺得媽媽給我做的比任何的東西都好吃,你們覺得呢?我覺得無論自己的父母給自己做什麼樣的飯菜,那都是他們給予我們的愛,我說的對嗎?

  • 19 # 人在他鄉胖二哥

    小時候體弱經常生病,胃口不好總不愛吃飯,所以長得瘦骨伶仃,更沒有同齡孩子那般高,媽媽為了讓我多吃點雞蛋肉食長身體,就想盡各種辦法做好吃的。比如,她會煎香甜酥軟的太陽蛋,會煮酣軟綿密的排骨麵,會做晶瑩剔透牽絲走線的拔絲蘋果,還會做五顏六色大小不一的什錦酒釀丸子。

    我的胃口就這樣一天天被媽媽的飯勺養地刁鑽不已:太清淡的不吃,顏色太淺的不吃,味道太沖的不吃,醬油多的不吃,料酒重的不吃,剩下的就沒幾個家常菜了。

    其中,我最愛的不是媽媽拿手的醬香椒軟的青椒炒肉,也不是甜度適中清香綿柔的拔絲蘋果,而是我一次高燒時,媽媽在床前餵我吃的皮蛋瘦肉粥。

    那是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下晚自習後天雷滾滾一陣瓢潑暴雨頃刻而至,我和同學在雨中嬉鬧,一下子就被淋成了落湯雞,踏進家門時,腳底下就是一灘淅瀝瀝地水漬。媽媽一邊數落我不知愛惜自己身體,一邊用浴巾給我擦身體。我嘻嘻一笑扭頭跑到浴室洗澡,雖然蒸汽趕走了身邊的寒意,我還是病倒了。

    第二天沒辦法上學,我就暈暈乎乎躺在床上,不知為什麼就覺得特別委屈,吃也吃不下,睡也睡不著,擔心請假拉下的課程,又擔心今天的板報誰來畫,時不時睡夢中被同桌推醒,班主任凶神惡煞地站在面前。睡睡醒醒,醒醒睡睡,被棉被壓得感覺快要壓得我喘不過來氣來,我被飄來的一陣清甜的米粥清香給喚醒了。

    睜開像鉛一樣重的眼皮,媽媽的臉出現在眼前。她清涼溫潤的手撫了撫我的額頭,另一隻手端著冒白煙的瓷碗。

    “兒子,不燒了不燒了。來,喝完粥,喝完就好了。”

    嗓子火燒火燎的,嘴巴里苦扎扎,嚥下口水時就像一滴在猩紅的木炭上來回滾動的水珠,不一會兒就乾涸了。嘴唇乾裂、白皮翻飛,看著媽媽心疼的眼睛,我委屈的眼淚又止不住流了下來。

    “乖,不哭不哭。來,喝一點。”她用小湯匙舀了淺淺一勺放在嘴邊輕輕吹,熱氣騰到我的臉上,把淚水蒸乾了。然後移到我的唇邊,碰了一下唇瓣,從我微張的嘴唇間傾了進去。一股溫潤鮮香在我的唇齒間活了過來,鹹鹹的、香香的,跌跌撞撞在口中肆意生津。我抿了抿嘴唇嚥了下去,從舌根到胃底,突然就暖了,身子也熱了起來。

    “來,再來一口。”我還沒來得及品味一下粘稠濃密的小米里面有幾分滋味,第二勺已經喂到嘴邊。我迫不及待地吞下整個湯匙,乳白色的米汁沿著嘴角流了下來。她用湯匙輕輕截住繼續順流直下的米汁,望著我神色溫柔憐愛。

    突然被看地有點不好意思, 我自己接過瓷碗和湯匙,小口小口地嘬著。突然發現嘴巴有一團軟綿綿地東西,細細密密地在貝齒間來回轉動,肉香肆意,中和了米汁的香甜,夾雜著芝麻油的醇香,滾動著碧綠蔥小的青草香,皮蛋Q彈瘦肉嫩滑,幸福的滿足感油然而生。

    “媽,好好吃。再來一碗。”我舔著嘴唇撒嬌道。媽媽轉身又給我盛了一碗,這一回我才看清,上面起起伏伏地是一團一團地肉末,杏色地肉糜在米白色的湯汁裡夾雜著碧油油地蔥羽,煞是好看。

    “呼......呼......”急不可耐地吹了兩口,碰了一下,舌頭像觸了電,縮了回來,還是太燙。鼓起小嘴來回吹了三次,才哆哆嗦嗦吸溜進去。一碗粥下肚,渾身上下暖洋洋的,滿足地閉上眼。

    後來,外出打工,再也沒有機會喝到媽媽做的瘦肉粥。雖然媽媽告訴我只是用小火慢燉,輕鹽少油,但我知道,那一定是媽媽簡化了工序,說得如此輕描淡寫。有一次我跟爸爸唸叨皮蛋瘦肉粥,爸爸還會吃醋:“我都沒有喝到熬了這麼久的粥。你媽媽在煤爐前面守了一下午,肉不能放早,火不能太大,方圓2米之類還不能有人。”我在電話這頭含著眼淚笑了出來。

    深夜夢迴,嘴巴又變得木然無味,念起媽媽做的皮蛋瘦肉粥,香濃軟滑,飽腹暖心。一口能感受它的米粥芬香,一口能嚐到它的鮮汁蛋滑,更讓我念及媽媽的味道。

    一碗皮蛋瘦肉粥,伴隨著歲月流逝感受著家的溫馨~~~~

  • 20 # 默默地前行

    從出來讀書、到參加作。單位離老家也就十來公里,下班就回家去,每次都是母親做的飯菜。結婚後回去少了,一般都是周未才回,一到家,母親就準備了我最愛吃的,也是我們當地的特產一一蠔烙。

    母親煎的蠔烙非常好吃,每次見到蠔烙,我就不想吃別的食物,就專吃蠔烙,鄰居都說招待我最容易,啥都不用,有煎的蠔烙就行。

    母親煎的蠔烙,就專挑我們當地的"石蠔肉"來做,"石蠔"是野生的,鮮甜爽口。用地瓜粉對適量的水,再把事先炒熟的蒜苗倒進去,攪拌均勻待下鍋。

    然後往鍋裡倒進一點油,待油達到一定溫度後,將粉水倒進去,灑上一些蠔肉,母親幾下動作就端上一盤煎好的蠔烙上來,香噴噴的!吃的時候,灑上一點香菜,胡椒粉,再澆上一點魚露,吃起來真的別有一方味道,老回味著。

    至今幾十年了,每次回老家,母親就買了一些鮮蠔肉放在家裡,等做蠔烙給我吃,我也學母親的製作方法,做過幾次,在外面吃飯也經常點蠔烙,但怎麼吃都沒有母親煎的蠔烙香!

    每次當著朋友的面說,母親煎的蠔烙沒人能比,他們都躍躍愛試。時至今天記憶猶新,那種香味、韻味深深烙在心裡!我這次回老家準備煎一次蠔烙給母親嚐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劉國樑為什麼不用朱雨玲而重用多次輸給伊藤美誠的劉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