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神奇創意吧

    你還記得你三歲以前的事情嗎?

    你對自己孩提時代的記憶最早能追溯到幾歲?

    大部分人都是從四五歲左右開始有記憶的,也有人能記起三歲時發生的事情。那麼,之前的記憶跑到哪裡去了呢?憑空消失了?你有好奇過嗎?

    你會說是由於嬰幼兒的記憶力差造成的。

    其實不然,人類嬰兒的記憶力都是非常強的,很多心理學家已經透過實驗證實了這一點。從嬰兒到幼兒的這段時期,我們沒用幾年的時間,就記住了一門語言,有這種記憶力還不夠強大嗎?

    此外,我們生存的很多技能,都是在嬰幼兒時期學會的。

    那麼,是不是在3歲前沒有記憶呢?

    回答是否定的!

    2-3歲前的記憶緩慢增加,3-7歲記憶量快速增長,但和成年比仍然是零星的。

    從這條曲線也能看出有趣的一點:對六七歲時的記憶絕不是成人遺忘曲線的簡單延長,就是說,幼兒園時留下的回憶少,並不僅僅因為年代久遠。

    小時候忘事,和大人忘事的機制很可能並不相同。

    在很多名人的自傳中,有的傳主認為自己可以記得3歲前甚至是兩週的事情。

    如馬克·吐溫就這樣寫道:“多少年來,我一直相信,記得我出生後6周,便伺候過祖父喝檸檬威士忌甜酒……”

    白居易在晚年自述中也說過六七月時,乳母弄於屏下,有指“之”字“無”字視之,白雖口未能言,心卻已墨識,後有問此二字者,雖百十其試,而指之不差……

    既然3歲之前保留有記憶,而這記憶又回憶不出,是不是這種記憶都是一些無用的資訊呢?

    回答同樣是否定的。

    現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3歲前兒童的記憶之所以不能永久保持而出現“幼年健忘”,一方面是因為3歲前兒童大腦皮質細胞的反應性高,他們往往容易識記所觀察到的物件的全部細節。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3歲前兒童腦皮質的各個區域還沒有完全成熟,兒童識記的材料促使了大腦的發育,而發育的腦區的結構又控制了先發育的腦區,妨礙了原先記憶的東西,使人不能回憶起更早發生的事情。

    但是這種記憶絕不是可有可無的,它是構成大腦以後思維能力的基礎。

    正如我們都知道數學中方根的意思,可是我們都忘了方根的演算法,需要時便去查方根表。

    當我們會算方根時,才有了方根表,可是習慣了方根表後,我們便忘了方根的演算法,但是能說方根的演算法不重要嗎?3歲前的記憶便如這方根的演算法。

    事實是否真的如此呢?對此能做最好的回答是海倫·凱勒。

    當海倫·凱勒22歲出版《我的一生》時,絕大多數評論家都認為這本書寫的很好,但也有一些評論對此大加懷疑:“她的所有知識都是道聽途說的不可靠知識;她的那些感覺,大都是別人的感覺;她寫的事情,超出了她的認識能力,並需要由已證實了每個字的正確性的人來作保證。”

    凱勒自己是這樣回答的:“我始終感到我在使用身體的五種感官,這就是我的生活如此充實和完整的緣由。”她說她使用“看”,“聽見”“看見”這些詞時很自然,彷彿她正用身體額所有感官來看和聽。

    凱勒自己的感受極有意義,為什麼她1歲半以後盲、聾、啞了,但她還能如此自然地用身體的所有感官來看和聽呢?

    原因正在於她1歲半之前是一個正常的孩子,那時她看到、聽到的資訊都貯存在她的大腦中,是這1年半的經驗拯救了凱勒的一生。

    無論是哈嗒·侯賽因,還是布萊爾,他們都不是先天盲者,正是因為是以後成為盲人的,他們才有可能將過去的經驗與身體的其他器官協調起來,從而突破這種對自己的限制。

    關於兒時記憶的重要,很多傑出的人物都有極其生動的感受。例如馮·卡門,由於父親不讓他做乘法遊戲,他長大後,其他的運算形式都可以用其他語言,但是唯有乘法則必須用母語匈牙利語……

    因此,3歲之前的記憶應該是人生的基礎,而絕不是無用的資訊。

    對一個人來說,3歲前的記憶是模糊的,但是感覺卻是清晰的,當一件類似的事情發生時,這種感覺有可能被啟用,甚至會左右人們對事件的看法。

    因此,雖然幼兒時期的記憶或許消失了,但是對人們認識事物、感知世界的影響確實存在的。

    1、塑造性格

    既然3歲前的記憶對人有潛移默化的影響,那麼父母可以幫助孩子用他們的記憶塑造性格,建立對自己的積極、正面的印象。

    比如當孩子在幼兒園與其他小朋友發生衝突時,可以教會孩子如何既保證自己的利益,又懂得與他人分享。

    2、接納自己

    如果幼兒時期孩子經歷過非常恐怖或者是害怕的事情,不要試圖去掩蓋(因為就算是掩蓋也會存在於孩子的潛意識中),而是要教會孩子正視問題,面對現實,讓孩子搞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接納與關愛、支援,並讓他們知道如何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

    3、建立安全感

    當3歲以前的孩子描述自己的記憶時,一定要跟孩子一起分析這件事情(而不要覺得反正以後也會忘記,而忽視孩子的描述),讓孩子從事情中找到積極的意義,並且感受到父母的重視與關愛。

    父母滿懷愛意的迴應和傾聽,就是給孩子的最好的安全感。

    那麼,丟失的記憶能被喚醒嗎?

    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3歲前的嬰兒是有短期記憶的,而且能記住很多東西,但是大部分科學家認為嬰兒不具備外顯記憶,發生在該階段的時間無法在大腦中留下痕跡,因此無法被換回。

    然而也有一些人認為,嬰兒的早期記憶就像一些“快照”,這種感覺一直都存在,只是我們沒有找到靠近的方法,只要能找到正確的途徑,就一定能喚醒這些塵封已久的記憶。

    誰知道呢,也許有一天,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們真的就能回憶起3歲前那段經歷呢。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 2 # 王雷新視角

    人類為何沒有三歲之前的記憶?

    我不是科學家,我就說說我個人的看法,我認為大部份人確實是沒有三歲之前的記憶,但不排除少數人會有三歲之前的記憶,而且會被記住一輩子,我說說我三歲以前的三個記憶片段吧,現在想起來好像回到了三十多年以前........

    那一年大概是我兩歲的時候,我在爺爺的老屋玩耍,爺爺的老屋是四十年代的老青磚一層瓦房,地面就是硬壓的黃顏色的土坯,因為這樣的結構,夏天會很涼爽,那時候可沒有什麼電扇,想涼快全靠自然風,想想那是1982年左右,我本來對玩耍沒有什麼記憶,但是一件小事,卻讓我們記住了很多事情,我正在玩耍,爺爺叫住我:來來來,小雷兒,這裡有好多螞蟻,我小步快跑的跑到門口,跨過高高的很平滑的門檻,被門口的場景驚呆了:

    原來是一隻龐大的螞蟻軍隊在搬運一個巨型的食物,猜猜這個食物是什麼?呵呵,猜不到嗎,就是因為這群螞蟻搬運的食物很噁心,我才記住了一輩子,原來這一幫螞蟻集體搬運的“食物”竟然是一隻長著尾巴的“蛆”,一隻肉肉的白顏色的“蛆”,大概3-4釐米長,我注視著龐大的螞蟻群慢慢的抬著“蛆”緩慢的前進。從此在我的腦海裡永久的留存下來了這個記憶片段。

    因為對這一段記憶非常深刻,我比這更早的記憶片段也被喚醒,記得那大概是將近一歲的時候,大多數人可能是沒有一歲的記憶的,我之所以有那段記憶,那是因為那是一段十分痛苦的記憶,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有一次我被大人背在後輩,忽然我從背上摔了下來,是頭先著地的摔下來,我當時的感覺就是“砰”的一聲,腦袋重重的磕在了地上,我頓時感覺天昏地暗,大概十秒左右的時間,我緩過一口氣我開始哇哇大哭,我當時肯本不懂發生了什麼,只記得很疼很痛,後來我長大了才知道,當時揹我的是我的親姑姑,當時她也只有十幾歲,後來被我媽狠狠的罵了一頓,不過幸好那時的地板是沒有地板的,就是有點硬的黃土坯地面,所以我受的傷也不是特別嚴重,就是腫起了個大包。後來我經常想,這次會不會是因禍得福,改變了我的大腦。

    還有一個三歲前的片段比較模糊,但也有些深刻的記憶,大概是快三歲的時候,我經常被爸爸媽媽送到爺爺奶奶那裡去過夜,那是冬天的時候,那時候可沒有電熱毯、取暖器、空調什麼的,我們那兒不是北方也沒有坑,取暖完全靠棉被,我清楚的記得,每次到爺爺奶奶那裡去睡覺,睡覺前爺爺奶奶都讓我先在地面上玩一會兒,玩累了就讓我上床睡覺,每次睡覺有一個記憶片段一生都記得:爺爺每次睡覺都會將被子收得密不透風,然後將我放置在他的對面和奶奶一個方向,令我終身難忘的是,爺爺每次都將我整個人放在他的兩腿之間,然後緊緊的夾緊,我感覺到特別的溫暖,一點都不覺得冷。

  • 3 # 景新59

    胡說八道!我兩週歲的時候,曾經在無錫三里橋迷路,在派出所住了幾天(母親住醫院生我的弟弟),警察叔叔阿姨們的音容笑貌,至今為止還難以忘懷。你們憑什麼說人類為何沒有三歲之前的記憶?我一週歲從床上跌到地上(床下有一塊蘿蔔乾吸引我),額頭上一個疤,也記住了!家裡養的那條大黃狗,我也記得。特別是四叔叔從重慶回無錫,因為大黃狗進不了家門的情景,至今還記憶猶新。

    這些,都是我個人三歲之前的記憶!

  • 4 # 科普大世界

    首先必須說清一點,就是人並非沒有三歲以前的記憶,只是很少罷了,幾乎每個人都對幼年時期的印象深刻的事情純有一點記憶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嬰幼兒時期的記憶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少之又少,通常都是在六歲之後才會多起來,所以這個問題說的三歲之前的時間還是有一些早。

    那麼人為什麼在嬰幼兒時期的記憶很少呢?這個在科學方面的說法有很多,被譽為現代心理學之父的弗洛伊德認為是嬰幼兒時期的記憶轉化成了人的潛意識,此說有一定道理,但是並不為大多數人所接受。生理學家們從大腦的發育上提出了“未成熟大腦”理論,認為雖然胎兒的大腦皮層和海馬區在孕育6、7個月的時候確實已經基本成型,但出生後還要繼續發育,大腦的皮層會再形成很多突觸和髓鞘,海馬區也會加入無數新的神經元,所以在大腦還未完全發育成熟的情況下,其記憶儲存功能也不完善,所能記得的事情當然就少了。

    人的大腦發育是一個比較長期的過程,從母體中開始發育,一直到六歲的時候,都是大腦發育比較快的時期,而且人的大腦發育速度是其它動物都比不了的,大腦的體積與身體的比例也遠超其他動物,所以人的頭部就比較大,胎兒在母體內發育十個月就要出生,不然頭不太大就不好生了。

    出生之後嬰兒的大腦繼續快速發育生長,有生理學家認為嬰兒時期大腦發育得太快,以至於記憶都不能儲存太長時間,所以嬰幼兒時期的記憶很難被記住,除非是以前印象特別深刻的事情,或者是一些情景片段或某個畫面。這種快速生長的時期,一般會持續到六歲的時候,所以通常六歲之前的記憶,都不會很多,但是能記住的往往印象深刻,六歲之後大腦的發育變慢,開始進入完善的階段,對事情的記憶才會容易和豐富起來。

  • 5 # 父母學點心理學

    人類的記憶分瞬間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提問指的應該是長時記憶。準確地說,人類是一歲前(不是三歲)沒有可言說的記憶。一歲以內的記憶儲存在內隱記憶系統,可以這麼理解,一歲前的生命體驗意識不記得,身體記得透過潛意識。內隱(原始)記憶由杏仁核、下丘腦完成,是一種軀體感受(味覺):無法言說的情緒感覺。越不記得的人生體驗越影響我們的人格結構。所有嬰兒的記憶都是創傷性記憶,碎片化被忘掉。因為無論母親多麼的充分關注,嬰兒的需求也不可能100%被滿足,因為母親到底不是嬰兒。所以人類不記得一歲前的體驗,是生命自身智慧的心理保護措施。但持續的創傷體驗,哪怕不記得也對人影響巨大。 外顯(高階)記憶由海馬體完成,記憶被分門別類,需要提取時能夠言說。 長時記憶蛋白質:長時間反覆記憶是有物質基礎的,六歲前的兒童,只背誦不理解,也可以永遠留在記憶中,因為有物質基礎。 瞬間記憶:注意力好,記憶力就好。孩子學習上,注意力和學習力關係很密切。父母心法: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深知家庭養育的核心是人格養育,關注《父母心法》知人才能育人

  • 6 # 鎂客網

    0-3歲被稱為“嬰兒期”,對每個人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一段時期。在這三年的時間內,幼兒學會了走路、說話,形成了對事物的基本認知,可以說是一個人一生中學習效率最高的一段時期。但是,為什麼成年之後,我們卻忘記了兒時的這段記憶呢?

    所謂嬰兒期記憶缺失,並不是說嬰幼兒沒有記憶力(實際上2個月大的嬰兒能記事24小時),而是說成人之後,我們不能從大腦中提取到3歲以前的記憶!

    美國最新一期的探索者雜誌上登出了明尼蘇達大學認知心理學家的解釋。他們認為,我們大腦裡沒有儲存任何形式的我們可以想起的早期記憶,這主要是因為嬰兒時期人類還沒有掌握語言能力。早期記憶一定是透過非語言的形式得以記錄的,推而進之,人類就不能用語言講出他們的早期記憶。

    有科學研究表明,嬰兒在出生後,大腦皮層和海馬區還會繼續發育,皮層還會再形成很多突觸和髓鞘,海馬區也會加入無數新的神經元,新神經元生成的減少會損害新記憶的形成。然而海馬區一旦有新的神經元生成,也會影響到現存的記憶,新神經元會重建海馬區的迴路,這些新建的迴路就影響到了已有迴路裡的記憶。

    多倫多兒童醫院神經生物學實驗室的Katherine Akers稱“嬰兒期遺忘指的是人們對於出生後頭幾年記憶的缺失,大部分人記不住兩三歲時發生的事情。但似乎並不是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沒有記憶能力!例如你的3歲的女兒可以詳細地敘述去動物園的經歷,前幾天去看望了外公等等。但當她五歲時,她就忘掉了這些記憶。”

    通俗的來講,就是嬰兒時期腦子長得太快,以至於把記憶快速“抹去”了!

  • 7 # 低熵製造機

    當我談論我的第一個記憶時,我的意思是我第一次保留的記憶。紐芬蘭紀念大學心理學教授卡洛爾·彼得森研究兒童的記憶。她的研究發現,小孩可以回憶起20個月大的事件,但這些回憶通常會在4至7歲之間消失。

    彼得森說:“人們以前認為我們沒有早期記憶的原因是因為孩子們沒有記憶系統,或者他們不能記住事情,但事實證明情況並非如此。 “孩子們有一個很好的記憶系統。但是不管是否長期存在,取決於其他幾個因素。“彼得森解釋說,最重要的兩個因素是記憶是否”注入了情感“,以及記憶是否一致:故事我們的記憶告訴我們,當我們回想起來的時候,我們實際上是在一起並且有意義。

    但是,這種基於事件或故事的記憶並不是唯一的記憶,儘管這是人們在討論“第一”記憶時通常關注的內容。事實上,當我問發育心理學家史蒂文·雷茲尼克(Steven Reznick)為什麼會出現童年失憶的時候,他對這個術語的使用提出了異議:“我現在要說這是一個相當陳舊的陳述。”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教授Reznick解釋說,在出生後不久,嬰兒可以開始形成對面孔的印象,並在他們再次看到這些面孔時作出反應。這是識別記憶。理解單詞和學習語言的能力依賴於大約六個月大的工作記憶。在孩子的第二年,更復雜的記憶形式會發展,因為語義記憶可以讓孩子們保留對世界概念和一般知識的理解。

    Reznick解釋說:“當人們指責嬰兒有健忘症時,他們所說的就是我們所說的情景記憶。我們記住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件的能力依賴於比其他記憶更復雜的精神基礎設施。環境是非常重要的。我們需要理解為事件賦予意義的概念:比如為了紀念幼年時自己兄弟的誕生,我必須理解“醫院”,“兄弟”,“小床”,甚至“坦克引擎”等概念的含義。更重要的是,為了讓記憶保持暢通,幼兒期的自己必須以同樣的語言記憶這些概念,以便我的大人自己記住資訊。我用更基本的,言語前的手段形成了更早的記憶,這使得那些記憶無法觸及,因為習得語言重塑了人的思維方式。

  • 8 # 洪良

    首先要說明一下,問題中提到沒有三歲以前的記憶。事實上,到底多大年齡以前的記憶無法回憶,是因人而異的,科學上也沒有明確的判定。

    問題提到的這個現象,叫作嬰兒期遺忘,是指人們對特定的年齡之前發生的早期生活事件無法進行回憶的現象。

    這個概念的提出,是大約100 年前, 由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提出的。弗洛伊德認為,嬰兒期遺忘是對童年記憶壓抑的結果,他把這個遺忘的邊界年齡定義在兒童的 6~8 歲。

    不過,後來許多心理學家做了很多測試,發現弗洛伊德提出的這個邊界年齡太大了。

    比如根據1993年發表的一項研究,心理學家Usher 等人做了一項調查,要求參試的大學生對 4 個重大事件 (住院,兄弟姐妹出生,家庭成員死亡和搬家進行回憶,顯示 2 歲之前的事件難以回憶,而 4 歲之前發生的事件回憶不完整;後來Eacott 等人重複並驗證了這個研究,得出童年遺忘的邊界年齡為 2.4 歲。另外 Mullen 等人報道,童年遺忘的平均年齡為 3.4 歲;而Howes 等人則報道,這個童年遺忘的邊界年齡,女性平均為 3.07 歲,男性為 3.4 歲。

    根據這些研究的結果,現在普遍認為人類嬰兒期遺忘邊界年齡為 3~4 歲。

    而一些動物實驗表明,嬰兒期遺忘並非人類特有,大鼠同樣存在嬰兒期遺忘現象。

    有很多心理學、神經生物學的學者,對嬰兒期遺忘現象進行了研究,認為神經發展、認知系統的改變和自我認知意識的發展等導致嬰兒期遺忘的發生。但其機制到底如何還是個未解之謎。

  • 9 # 不哈韓的小韓

    其實您提到的這個問題,是嬰兒期遺忘,往往在特定的年紀之前,那些事情都無法回憶。比如你媽媽某天突然告訴你,說你小時候總啃別人的腳,你會大吃一驚,然後不信。

    當然這個年紀是不一定的,有些人是3歲,有些人甚至能到8歲,8歲前到事情全都遺忘。

    這主要和我們掌握語言的年紀有關,當沒有語言的時候,我們不能儲存任何形式的早期記憶。沒有語言輔助,小孩往往職能記住12-24小時內的記憶,真可以說比魚也沒好哪裡去了。

    漸漸長大,我們的海馬區有新的神經元生成,加上語言/音樂/場景畫面等記憶更為立體,我們往往有很多有迴路的記憶,很難遺忘。

    大約花費0.3KB的流量,哈哈哈哈哈。

    畢竟,我辣麼萌~

  • 10 # 科學探秘頻道

    三歲之前不是沒有記憶,而是記憶力以及理解力不強,且大腦發育迅速,導致很多記憶丟失了。

    一般人都會記得起三歲前的一兩個印象十分時刻的片段,或是自己被媽媽抱住感覺很穩定舒服的片段,或者是自己淘氣鬧人的片段,或者是找不到媽媽著急的片段。總之,三歲之前的記憶雖然模糊,但總有一些你會記得到。當然了,即便是成人之後,時間太過久遠的東西我們也往往記憶不清楚。比如我們工作很多年之後,一些小學時發生的很多事情都會慢慢忘記,很多細節都已經會記不起來了,甚至有時候大段大段的記憶都模糊忘記了。

    記憶需要經常滾固才能夠不會忘記,一般的記憶我們長時間不去調取,慢慢的就好模糊起來然後忘記。不過一些印象深刻的事情我們往往會記一輩子,這是因為在潛意識中我們會不斷回憶不斷聯想這些印象深刻的事。比如小學時唯一的一次得獎,因為印象太深刻,所以你會每次回憶小學時第一件想起的就是它,甚至現實中你每次看到獎就會想起這件事,久而久之得獎這件事情我們就不會忘記了。

    而三歲之前,我們還不懂的什麼是印象深刻,什麼不深刻。很多東西我們都不理解,我們就是憑著直覺和自然的喜怒哀樂來生活。所以很多事情三歲時根本不會去刻意記住。除非是一件讓你感到很高興、或者難過、或者溫暖愉悅的事。就像前面說的被某次被媽媽抱的很舒服,

  • 11 # 開心爸爸的日記

    人類為何沒有三歲之前的記憶

    很多爸爸媽媽在看著自己寶寶的時候會想,自己在寶寶這麼小的時候,發生過什麼有趣的事情,有過什麼珍貴的記憶呢?但是不管自己怎麼想,要麼只能夠想出一點點的事情,或者直接就像開心爸爸一樣,一片空白,三歲甚至是四歲前的記憶都沒有了。

    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開心爸爸自己並不是專門研究這方面的專家,只是查閱了相關的文獻,發現有下面幾種流派,從不同的角度解釋了這個問題。

    記憶方式論

    所謂的記憶方式指的是我們人類的記憶,一般都是看到語言或者看到事情,按照影象的格式儲存進大腦中,等我們需要的時候,就把影象提取出來,再轉換成語言的順序。簡而言之就是語言→影象→語言的順序。但是對於3歲前的孩子來說,還沒能夠掌握語言這個技能了,或者是隻能夠掌握很少的語言,完全不能夠把影象形容出來,久而久之,這段回憶雖然存在,但卻無法轉變成語言說出來,就相當於忘記了。

    大腦發育論

    這個理論主要是由生物學家們主導並且提出來的,他們有個專門的術語叫做“未老練大腦”理論,簡單地說就是3歲以前孩子們的大腦發育還不完善,儘管從生長髮育的角度來看,大腦皮層以及海馬區等區域,在孩子們7個月左右的時候就基本形成。但這種形成知識初具規模,真正能夠主導記憶的還是那些無處不在的突觸以及髓鞘等神經元。隨著他們的長大,大腦會增加更多的神經元,海馬區也會出現更多新的神經元,來擔負更多的記憶任務。至於以前的那些,因為還沒有發育完善,儲存記憶功能也不會很好,能夠記住並且被我們想起的就更少了。

    其實開心爸爸覺得,人們還是有3歲記憶的,只不是能想起的很少罷了。之所以覺得自己沒什麼可以想起來的,主要是以前發生的哪些事情沒有太過於深刻,留不下印象而已。

  • 12 # 菁媽育兒

    想了又想,菁媽對三歲之前的記憶幾乎是沒有的,只隱約記得三歲之後上幼兒園的一些事情,就記得上幼兒園時的作業都是被妹妹撕破的,上學就被老師批評了。

    有時候媽媽跟我說三歲之前自己怎麼怎麼自己感覺都是像說別人的故事一樣,相信很多人都說記不起三歲之前的事情,為什麼呢?

    主要是以上這四個原因:

    1、嬰兒記憶儲存時間短

    從2個月後嬰兒一般可以記得24個小時之內發生的事情,所以我們會發現小嬰兒你昨天跟他說的,今天寶寶就忘記了。所以對於三歲之前的孩子教育一定是要經常耳提面命。

    2、嬰兒期記憶缺失

    弗洛伊德在1910年提出的,個體對性和攻擊衝動的壓抑,把早期的記憶存進了大腦的另外一個地方,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潛意識,潛意識我們是沒有辦法到達的,除非是一般有資質的人透過催眠或者其他的方式才能夠到達人的潛意識。

    3、嬰兒大腦發育快,後面的記憶把前面的記憶覆蓋掉了

    嬰兒在出生後大腦皮層和海馬體還在一直快速的發育,我們嬰兒出生的時候腦重是350克,到6個月達到700克,到了一歲的時候達到1000克左右,很多的突觸和髓鞘都沒有發育完

    主管記憶的海馬體也會有很多的新的記憶產生,這時候就會把舊的記憶抹去了。

    4、3歲前不擅長資訊處理

    三歲之前沒有記憶,就是因為嬰幼兒不知道怎麼把這些資訊儲存在長期記憶中,而是存著是短期記憶,所以時間久了就不記得了,長大後這些記憶當然沒有了。

    不少家長可能會覺得孩子都沒有記憶,那是不是三歲家在孩子面前做什麼都沒有關係?

    實際並不是這樣的。

    沒有記憶的三歲前,對於孩子一生的影響卻是極大的。

    1、對孩子性格的影響極大

    記憶不記得,主要是留在孩子內心深處,潛意識裡,孩子沒有意識卻會體現在孩子的性格處。

    三歲之前孩子的記憶其實對於塑造孩子的性格是非常關鍵。

    2、有利於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三歲之前遇到一些非常恐怖的事情或者一些應急性的事件,比如說遭遇到車禍或者說是其他的地震之類的大事件,會造成孩子的安全感缺失,甚至是媽媽斷奶時直接離開孩子一週來斷奶,這樣對於孩子的傷害也是極大的,孩子記憶裡沒有,但是潛意識會留下媽媽不要我的種子。

    3、成人後很多心理創傷都可以在三歲前找到根源

    精神分析理論發現,我們成年後很多的創傷或者很多的心理問題都可以在三歲之前找到根源,所以三歲之前記憶全記不到了,但是這些潛意識的東西會影響到我們三歲之後,透過催眠卻可以找三歲前找到了根源。

  • 13 # 幼教咖

    記得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寶媽抱怨,說孩子出生後自己一個人忙不過來,想讓婆婆幫忙帶,婆婆卻說等孩子三歲以後才能過來。後來她才聽別人說,原來婆婆是覺得孩子三歲以前沒有記憶,就算自己出了力帶了孩子,孩子將來也不會感激她,所以她不願意來。這下可把寶媽氣壞了,那麼究竟婆婆的如意算盤能打成嗎?孩子真的不會記得三歲前的事嗎?

    如果現在讓你想三歲以前的事,你還想的起來嗎?又想得起多少呢?我想應該絕大部分人對三歲以前的事情都沒什麼記憶,就算有,也是聽別人描述後大腦裡大概能形成一點印象,但具體的事情很少記得。還有可能是很多人長期聽別人的描述,從而在大腦裡大概形成一種形象,造成自己還有記憶的假象。

    大腦,作為神經系統最高階部分,是我們人體的指揮中樞,它主要承擔著運動、感覺、語言、情緒、執行等功能,是一切思維活動的物質基礎。我們常說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都和大腦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那麼,究竟為什麼絕大部分人都記不清三歲以前的事呢?其實,這些和大腦的發育、組織都有關係,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1.大腦是靠什麼記憶的

    很多專家認為,大腦的神經元之間靠突觸連線,而人腦之所以具有記憶儲存功能,是因為人的記憶會儲存在神經元與神經元的突觸這個位置,並被編碼在蛋白質之中,這就是人類記憶產生的生理原因。所以我們要想解釋人腦為什麼在三歲前沒有記憶,就要從神經元、突觸等方面下手。

    2.三歲前大腦不能完整儲存記憶

    我們知道一個成年人大腦的重量大約在1400克左右,而三歲以前的孩子大腦重量卻只有350克到400克。同時,嬰幼兒的語言系統發展並不完善,這導致他們在接觸外界時所表現出來的都是人體的本能反應。這些本能反應會以零散碎片的形式儲存於大腦中,所以人體在三歲前並不能將記憶完整儲存於大腦中。

    3.神經元的“突觸剪下”導致記憶被刪除

    人類在出生後的一年半時間裡,神經元突觸會顯著增多,也就是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的連線是巨量的,並在三歲時達到頂峰,相當於成人的兩倍,之後人體為了維持平衡會在四歲到十歲間清除一些多餘的連線,這就是神經元的“突觸剪下”,從而將人類在三歲前的零散記憶刪除。所以,雖然大腦會儲存一些三歲前的零散碎片記憶,但由於之後神經元的“突觸剪下”會將這些記憶刪除,從而導致我們不記得三歲前的事情。

    4.後期記憶逐漸覆蓋掉幼年記憶

    人都是處在不斷成長中的,我們要不斷經歷成長,不斷學習新的事物,接觸新的人,大腦的記憶儲存資訊也在不斷更新中,而不斷產生的新記憶會逐漸覆蓋掉三歲前儲存於大腦的零散碎片,所以大部分人對於三歲前的事情記不得。我們的生活在更新,大腦也在更新,我們的個性在完善,大腦也在完善,所以新事物必然取代舊事物,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三歲前的記憶很難記得了。

    人類三歲前的記憶雖然會逐步失去,但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只會加劇,不會減少。像一開始案例中那個婆婆所說,反正孩子三歲前也沒有記憶,所以不用照顧孩子,不用對他好之類的觀點是完全錯誤的。雖然孩子在三歲前沒有記憶,但卻是情感、安全感建立的最重要時期,這時候如果他能得到親人全心全意的照顧,他會和照顧他的那個人建立強烈的依賴感,是後期任何人都無法取代的。

  • 14 # 晴風育兒

    人為什麼會失去三歲前的記憶?首先要從人的記憶說起:

    01人的記憶是如何出現的:

    人的記憶是靠我們的神經系統來完成,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迴路才能形成記憶。

    02人的記憶分為長期記憶和瞬間記憶:

    長期記憶幫我們記住了那些我們一直記到現在事,瞬間記憶,卻能夠讓我們很快忘掉,而三歲前的記憶基本都是瞬間記憶,所以上大後我們會忘記三歲之前的事。但其實,我們即便是成年,也依然擁有瞬間記憶,只不過成年後長期記憶在我們大腦中佔據的更多,所以瞬間記憶會很少。

    而瞬間記憶,其實是神經系統中的細胞更替所致,時間長了組成一段記憶的神經細胞就會死掉,那麼就會有新的記憶再迴圈。

    03三歲前的記憶雖然忘記了,但卻是以另一種方式讓我們記住了

    心理學中有一種說法叫:身體有記憶。

    也就是說,雖然我們會忘記三歲前的記憶,但是三歲前的記憶卻會變為我們的潛意識,會影響著我們此後的思想,影響著我們的決定。

    這也是為什麼說“三歲看大”。因為我們不記得三歲前的事情,但是三歲前事情的影響會永遠留在我們的腦海中,影響著我們的未來!

  • 15 # 弓長張的雜貨鋪

    看到你的這個問題,我感覺原來三歲之前沒有記憶的人是少數。

    我三歲之前的記憶幾乎沒有。

    為什麼呢?

    在零到三是我們的大腦處於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我們每天都在這個世界中看見新奇的東西,保持著一顆好奇心和旺盛的精力,不斷地探索周圍的世界。

    可能在這個時候儲存記憶的海馬體還沒有發育成熟。

    再加上外界環境對我們過多的刺激,我們就很難記住事情。

    所以我感覺是大多數的人,在三歲之前都是沒有記憶的。

  • 16 # 62047319

    人三歲之前是有記憶的,比如小孩認生,看到生人就哭,不讓生人抱。扎過針的孩子看到大夫就哭閙。這都是記憶。因為這些事都不是刻骨銘心,所以長大以後就忘記了,有些特殊的事情就能記得。比如我三歲時我姐抱我買東西,一張五元的鈔票我就是要我拿著,不給我就哭,我拿到錢就高興了,那天颳大風,我記得很清楚,一個不小心錢就被風颳跑了,那天東西沒買成,到現在提起時姐姐好埋怨我呢!

  • 17 # 孕嬰幫幫媽

    一般情況下,多數人都會喪失三歲之前的記憶,只會記得1、2件特別重大的事情。但是個別人會記得些許事情,但也是模糊不清的。那麼為什麼人會喪失三歲之前的記憶呢?

    人類喪失三歲前記憶的原因

    1.大腦還沒有完全發育

    寶寶剛出生時,大腦的重量僅約為成年人大腦重量的25%,等1歲時,他們的大腦重量也只有成人腦重量的一半。所以,三歲前人的大腦還沒有完全發育,記憶等功能還沒有完全建立,所以會喪失三歲前的記憶。

    2.腦細胞在發育的過程中,會覆蓋之前的記憶

    人的腦細胞是在不斷髮育的,在此過程中,大腦的內部結構也會發生變化。隨著經歷的事情越來越多,大腦也會清理一些記憶,這就使得之前零星的記憶被覆蓋掉。因此,大部分的人在成年後,是不記得三歲前的記憶的。

    雖然人們很難記得三歲前的事情,但這並不意味著三歲前的寶寶沒有記憶。很多家長會發現寶寶小小年紀,但是記憶力卻很好,讀幾遍的詩歌,寶寶卻能記住。3歲寶寶的記憶力是比較快速的,但這個時候的記憶只是機械的記憶,記的快,忘的也快。

    但是對於一些特殊的事件記憶的時間卻比較長。像是被父母打罵或是比較嚴重的一次摔傷或是被小動物咬傷等。所以家長在訓練孩子記憶的同時,要多多照顧到其情緒,並且儘量保護好孩子,避免讓他們的心裡留下些害怕的記憶。

  • 18 # 白菜是狗姐

    在3歲之前,我們從胚胎階段發展成人類幼體,初步擁有了身體形態,以及各部分的功能,但身體的形狀還在不斷的發育和完善,其中就包括大腦神經的完善以及大腦中負責記憶的海馬體的完善,在3歲之前,我們的身體大部分時間都用於生長和修改,不斷的修復自己生長的方向以及退化一些不必要的器官以及組織。

    也就是說,在3歲之前,我們並沒有時間以及充分的精力去記憶我們所經歷的事情,那時我們的身體還處於一個初步階段,所有的部位都十分的脆弱而敏感,我們每天都可以接觸到新的學習和生長的不同方式,而這種方式的儲存記憶點並沒有很好的發育,所以對於我們來說,後天的記憶將今天的記憶變成了我們的下意識,神經反射,有很多的習慣都是在我們3歲之前來形成的,他們會存在大腦的潛意識中,雖然我們並不可以回憶起,但它都一直存在。

    另外,人類幼崽處於嬰幼兒時期大腦中的海馬體並沒有發展完全,並不具有可以將其儲備的能力以及神經點,所以在3歲之前,我們的大腦忙著將神經和組織發育完全,海馬體也在逐漸的成長,在3歲之後,我們的海馬體才初步具備了這種功能,所以在年少時期,我們總是對嬰幼兒部分的記憶沒有概念,甚至對於我們兒童時期的部分記憶,也並不是十分的鮮明,所以人類通常會丟失3歲之前的記憶。

  • 19 # 手機使用者糖畫糖

    三歲之前的記憶可能是前凡的身世,隨著靈魂的轉世到了今生,為了適應重生的今世,重新開始新的生命旅程,不被前世情業所困惑。丟失三歲之前世的記憶,接受新的生活記錄,是人體大腦細胞從胎幼兒新生,直至老去的一個週期,軀體老去直至消亡,靈魂永存記憶將不復存在,這就是生命的延續,謝謝悟空邀請問題。

  • 20 # 鐵三代讀史

    2.關於大腦發育。大腦的發育是全世界都在研究的重要專案,我們人類目前大腦利用率僅在4%這樣,愛因斯坦的大腦利用率在10%這樣,已經是個超級牛人了。為什麼要扯到這個呢,就是說大腦的容量以及功能都非常強大,所以人類可以記憶從出生到現在的所有記憶。

    3.關於記憶篩選。社會普遍認為記憶是有所篩選的,為什麼呢,比如說小時候某天被狗咬了,很痛苦,那麼記憶會選擇淡化它儘量不去想起來。再者,大腦容量有限,它會選擇記憶對自己有利的東西,比如我們會記得如何用筷子吃飯,但不會記得上週六吃的是什麼菜,比如我們記得如何游泳,但是不會記得以前遊了多少次,喝了多少水才學會。

    綜上,大腦開發有限,容量有限,小時候都是學習的過程,自然會優先選擇學會的技能而忘記學習的過程。應該說,我們不是不記得,是有選擇的記得,但是以前的大多數記憶,自然被大腦過濾掉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型健身器材都有哪些呢?功能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