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豐盈心態嘣跳媽
-
2 # 一家人三座城
誠邀
在十年的育兒路上,也有束手無策、辛苦無奈的時候,育兒書籍確實是很好很便捷的幫手。我也曾經尋求各種育兒書籍的幫助,就是現在,孩子10歲了,也是還是不能不尋求育兒書籍的幫助,只是我沒有看過問題裡提過的這本書,但是我的育兒原則卻一直堅持盡信書不如無書!
所以再好的育兒書籍,在我們的育兒路上都只能是參考,不可能一本書就可以解決育兒路上出現的所有問題。
首先,育兒路上狀況不斷
育兒路上每時每刻都在發生各種各樣不同的狀況,如果想僅僅依靠育兒書籍就能解決這些所有的問題,那簡直有點天真。《正面管教》這本書很火,應該也很不錯,雖然我沒有聽過,但是耳熟能詳。不過再好的書籍,能解決或者說提到的都只能是一些普通或者說大眾存在的問題,不可能解決到所有的問題。
其次,孩子是獨立的個體
俗話說:“世界上沒有相同的樹葉。”何況是作為有血有肉的、獨立的個體的孩子。想要用育兒書籍裡出現的普遍性的問題來解決孩子出現的個體問題,個人覺得有點天真。盡信書不如無書。
然後,育兒書籍配合自己掌握的基本的育兒常識和知識,才能更好的解決育兒路上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問題。
希望可以幫到你
-
3 # 90後媽媽米米
我是一名正面管教講師,可以很負責任的說正面管教書不錯,育兒體系也挺好,但教育絕不能光靠書本上的育兒知識。
有兩個媽媽看了同一本育兒書,都覺得方法很好,迫切想試一試。當真的運用到孩子身上時,卻發現每個孩子的反應完全不同。比如有兩個媽媽都覺得擁抱這個育兒工具特別好。
一個媽媽,在孩子回家的時候,立馬就衝過去抱著12歲的孩子說:“寶貝,對不起,以前是媽媽太強勢了。”結果孩子懵圈地說:“媽媽,你沒事兒吧?”
另一個媽媽則回家什麼都沒做,而是在6歲孩子因為不願意吃飯大發脾氣的時候,走過去抱了抱孩子,說:“寶貝,媽媽知道你不想吃飯,現在情緒也很激動。你先冷靜下,然後再決定要不要吃飯,好嗎?”驚喜的是,孩子抽泣地點點頭,用被理解的眼神望著媽媽。等冷靜之後,自己就乖乖吃飯了。
這兩個媽媽看的書一樣,用的工具也一樣,可效果卻千差萬別。為什麼?因為孩子年齡不同,情景不同,孩子成長經歷不同,媽媽的語氣做法也不同。
所以,別指望只是死搬硬套育兒書上的方法就可以把孩子教育好了。教育本身就是複雜多變的,需要爸爸媽媽們融會貫通,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因材施教,才能錦上添花。
-
4 # 嘟嘟寶貝
因為,人的基因不同,性格不同,接受能力不同,任何一種教育理論和教育方法都不可能對所有人都有效,各種教育理論和育兒知識都會有成功的案例,也會有失敗的,但失敗的可能不被提起。
正面管教這本書我沒有讀過,已經列入了自己的閱讀計劃中,網上查詢了一下,看了看書的目錄,大概瞭解到,正面管教是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我也知道這種教育方法很流行,有專門的培訓機構。
理論聽起來不錯,至於效果我並不瞭解。
是不是適合自己的孩子,這需要嘗試和實踐,畢竟人與人是有差異的,中國古老的教育智慧"因材施教",就是要根據人的個性來選擇不同的教育方法。
當然這是個例,我並不贊成他的說法。
教育孩子多育兒知識是很好的,畢竟我們不是教育專家,教育孩子也需要學習,但一定不要照搬理論,要有鑑別,有選擇的使用學到的方法,要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選擇,並在實踐中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調整。
-
5 # 薇育兒
《正面管教》這本書肯定是很好的,現在已成為一個教育體系。我看過這本書,當時也做了一些摘抄,書中的很多內容對我來說都是很有啟發的。
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本書的理論性比較強,而每家孩子的具體情況是不一樣的。我們要結合書中的內容,再根據自己孩子的自身特點,來研究出適合自家情況的育兒方式。
-
6 # 英語老師育兒記
首先,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父母要結合自己的孩子的特點來靈活運用書中的方法。同一種方法適用於這個孩子,不一定適用於那個孩子。也就是教育上需要“因材施教”。
其次,每個孩子的成長髮育速度是不一樣的。比如,有的寶寶三個月攢肚了,有的需要四五個月甚至更久;有的寶寶一歲開始會逐步說話,有的寶寶等到兩歲多才開口。這時候,如果完全按照書本上的育兒知識,覺得自己的孩子沒有達到某些標準,可能就會引起不必要的焦慮擔憂。
所以,我們需要閱讀學習育兒書籍,指導我們科學育兒,同時還需要結合自己孩子的實際,靈活運用書中的知識。問題問到正面管教這本書怎麼樣,這本書是值得學習的,裡面有很多可以借鑑的育兒方法和理念,可以系統學習。
-
7 # 親子時光TT
我認為肯定是不合適的。
首先,育兒書籍不可能包羅全部的育兒方面的知識,解決所有的育兒問題,作者寫的再怎麼全面詳盡也會有紕漏之處。
其次,盡信書不如無書。書籍尤其是育兒類書大部分都是基於實踐來的,但每個嬰幼兒都是不同的個體,再好的書籍也不會適合所有的孩子。就像有些孩子生性溫順,那就不要讓孩子去當拳擊手。有些孩子水性好,遊起泳來就會比較得心應手。有些孩子很有繪畫天分,那就不要錯過了繪畫。總之,根據孩子自身情況,因材施教就對了。
再次,書籍都是有時間背景的,那時那地的很靈驗的方法,不見得就適合當時當地的孩子。
-
8 # 多多的小世界
孩子的教育只靠書本上的育兒知識還是不全面的。
人從出生開始就一直在接受著教育,甚至於有的在肚子裡就開始進行胎教。也可以說教育即生活。
而且一生教育當中又屬家庭教育佔的比重很大,是一個人立足於社會的根本。既然可以理解為教育即生活,那麼你的生活就不止在書本上的這些了。話說實踐出真知,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我們只有把書本知識運用到實際中才算是真正理解了其含義,也才把它變為屬於自己的東西。
人的一生不可以不學習,而讀書是受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接受教育有多種多樣的形式,但其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做人,然後才是做事。我們接受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又還有社會教育……孩子最終是要走入社會的,所以我們要讓他們去體驗真正的生活,為他們打好基礎。而不是死讀書,讀死書。
在教育孩子這條路我們就沒停過,也一直在路上。
-
9 # David媽咪育兒
我特別理解這個提問題的家長,是啊,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要,孩子們長大後面臨的挑戰與競爭會更加激烈,要把孩子培養好是一家人的心願。
書是人類的好朋友,古人云:書乃聖賢之物,授之教也。不難看出自古至今書都是可以改變人類思想的。可是,教育孩子要光靠書本上的育兒方法、理念恐怕是不行的。
育兒這件事不可統一的資訊太多,方方面面的角度與側重點不好歸納。這就意味著,即使是專家也不能說出,只看哪些書就可以養育好孩子了,所以,看育兒類書籍是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加以內化轉化成可以在自己孩子身上運用的方法,而不是隻看書,作為依據育兒。
-
10 # 曼媽成長記錄
通常書本上的知識都不是死記硬背,可以照搬的,不可能考慮到所有性格的孩子,所有的情況,需要家長在生活中靈活應用。
我覺得家長有必要讀一些經典的育兒書,我讀過許多育兒書,雖然《正面管教》這本沒有讀過。但我覺得在領悟了一些道理之後,其實很多事情都是憑直覺,就自然而然的知道該如何解決了。
我認為讀書先是理解作者提出的理論,然後把它內化成自己的一套原則。另外家長本身應該是心智成熟的,這樣才能保持平和的態度,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和善的應對孩子的種種問題。
如果只是心不在焉的看了皮毛就生搬硬套,前後行為不一致,反而倒讓孩子糊塗了,那樣也起不到什麼作用。
-
11 # 倆寶媽米粒
不可以的,盡信書不如無書,教育本身複雜多變,照著書上的理論生搬硬套,不一定能達到好的效果。
我看了很多育兒的書,一開始的時候把孩子照書養,書上說孩子要順其自然成長,玩玩具時家長不要告訴他如何玩,要讓孩子自己摸索,然後就真的丟個玩具讓孩子自己玩。但是孩子往往沒玩一會就把玩具丟一邊,因為她不會玩,實踐證明該引導的時候還是要引導。
孩子照書養,家長會容易焦慮,一旦沒按書上說的來做,就覺得是不是對寶寶有不好的影響,其實有一個情緒穩定溫和的媽媽才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基礎,因此在育兒過程中媽媽們還是保持平和心態。即使跟書本上有出入也沒關係,每個孩子不同,教育方法肯定也不會雷同,最好是瞭解自己孩子的特點,慢慢摸索出適合自己孩子的育兒方法,好用的留著堅持用,不好的也要及時改正掉。
-
12 # 山間蝶舞
書本上的很多育兒知識大多數是作者從自己的實踐中總結而來的,適合大部分人,也有極少部分人是不適合的。
1.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媽媽都比較崇尚進口的東西,感覺國外的東西比較有檔次,有品味,安全……其實我個人覺得由於體質,基因,生活環境等不同,有些國外的東西,以及育兒書籍,根本不適用於我們的孩子身上,單靠這些書本上說的很容易誤導孩子,讓孩子產生虛榮心。
2.現在很多城市的育兒機構,在週末會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兒童開展一些有意義的活動,讓孩子可以輕身經歷動手參與,比如:和父母一起動手做飯,做蛋糕,包餃子,自己去街上賣報紙,發傳單靠自己的勞動成果買東西吃,參觀牧場瞭解牛奶的來源等,從這些活動中,孩子學到的東西,遠遠超過父母透過育兒書傳輸給他們的那些抽象的東西。
3.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要根據孩子的個性選擇適合他的教育方式,而不是參照育兒書照本宣科的強加在孩子身上,孩子學的累,父母也教得累,到頭來還影響和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
育兒是父母長期的必修課,不能單靠幾本育兒書就能輕鬆搞定,而是要從孩子出發,選擇合適他們的育兒方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只有這樣才是輕鬆高效的。
-
13 # 辣媽超寶
儘管大家都說老大照書養,老二當豬養,雖然書本對我們育兒提供了較為詳細的參考,但是如果育兒的路上全靠書本知識,我想那對你的孩子而言將是非常巨大的災難,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育兒書也僅僅是作者一家之言。哲學家說“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我可以非常負責任的講,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孩子”!
如果說孩子剛出生的時候我們沒有經驗,不知道怎麼帶孩子,去向育兒書籍尋找一些可供借鑑的經驗方法,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完全照搬育兒書上的方法,而不結合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的話,那對孩子來講真的是無比巨大的災難。
無數媽媽用自己的親身實踐證明,初生嬰兒的餵養,應該按需而不是按照育兒書上的固定的時間固定的量來供給。
每個孩子的身高、體重、食量、性格都不同,怎麼可能按照相同的時間間隔提供相同數量的食品給孩子呢?看到孩子的獨特性,你會知道育兒書有它的經驗之談,也有它的片面之處,不可照搬。
第二,過度迷信育兒書籍,就會迷失自我,不知道怎麼做父母。由於初為人父母,沒有育兒經驗,在這個粉嘟嘟的哭鬧不停的小生命面前,很多新手爸媽手足無措,於是就會找了很多育兒書籍,按照書上提供的方法照顧自己的孩子,有些父母甚至完全按照書本上的方法去照顧孩子。
比如,孩子哭了要不要抱的問題。很多育兒書告訴我們,孩子哭,盡情的給他哭,直到他哭累了哭睡了,以後,他就不會再哭著鬧著纏人了。這個方法被很多媽媽奉為瑰寶。
但是,更多媽媽的親身經歷證明,那些在哭鬧中沒有被及時安撫和擁抱的孩子,更缺乏安全感,對這個陌生的世界,甚至對父母都有深深的恐懼,對自己的否定。這為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長埋下極大的隱患。
第三,相信你對孩子的感覺,這種感覺比書本更可靠、更科學。當太多的育兒書讓我們無所適從,對孩子的哭鬧手足無措的時候,你內心一定有一種直覺在告訴你該怎麼去做。
遵從內心的感受,相信自己的感覺,毫不猶豫地跟隨內心的指引,去陪伴孩子,照顧孩子,和孩子溝通、互動。孩子的笑臉告訴你行動的對錯。
記憶裡非常清晰的一句話:每個媽媽天生都是好媽媽!每個爸爸也天生都是好爸爸!跟隨自己對孩子的感覺,相信自己:我就是最好的媽媽!我是最好的爸爸!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這句話送給寶爸寶媽,共勉。
-
14 # 搬書回巢
孩子的教育光靠書本上的育兒知識可不可以,答案是肯定不行。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儘管孩子之間也有共性,但具體到某一個育兒方法對他是否有用,卻不能一概而論。由於孩子的性格、年齡、生活環境的不同,同一個方法產生的效果也完全不同。別的不說,人家孩子很喜歡吃的食物,自家孩子可能看都不看一眼。
所以育兒知識要學,但需要家長自己篩選,找出適合自家孩子,選取孩子接受的方式,在實踐中進行反覆嘗試、驗證,根據實際情況改善才可行。
-
15 # 蛋仔嘛嘛成長館
在我看來,任何知識都不能僅僅只靠書本來獲得,很多教育中我們碰到的問題都是靠實踐來取得的。就比如正面管教這本書,他可能有理論上依據的正確性,但是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它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所以我覺得我們絕對不能照本宣科,而是應該根據實際情況來解決這樣類似的問題。
-
16 # 夜空中最亮的星77
當然是不夠的,育兒管教需要多管齊下,理論和實踐均不可偏廢,如果只有理論沒有實踐,只是徒增說教而已,對孩子的成長起不到實際效果。書本上的育兒法只是講述一種方式,唯有自己親身經歷,才能找到合適自己和孩子的育兒法,這才是最重要的,具有個體價值。
-
17 # 小蜻蜓媽媽
不全面。除了依靠各路專家的育兒知識,不足以培養一個適合這個社會生存的孩子,同時需要依靠孩子父母自身的修養,素質,認知,格局。
正面管教這本書,是這麼多本育兒書我最喜歡,最認可的理論,他從心理角度,成長規律等人的特性去詮釋,去建議家長怎麼做,為什麼要這樣做。
-
18 # 愛笑寶媽歐丹丹
聽很多朋友談過正面管教這本書,都是特別推薦,我也打算買來閱讀。所以,如果你有想法,也建議買回家仔細看看。
其實,媽媽們多看優質的育兒書籍,肯定是有利於寶寶的生長髮育,對以後的教育也很有幫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人都不能只照著書本寫的來做,要考慮到自己孩子的具體情況,多用一些簡單易懂的語句,和正常的表達方式,不要讓孩子覺得你這個做法不可思議,否則就會適得其反。
我們要好好運用書本里的知識,讓自己和寶寶一起變得越來越優秀。我想,這才是每個人都來買這些書籍的最終目的。
-
19 # haly的食光旅行
不能安全依照,但是可以借鑑。
書本上的知識不是萬能的,不能針對所有的孩子,爸爸媽媽可以同學學習一些育兒知識來正確的引導自己的孩子,知道自己孩子的長處和缺失。大道理其實都懂,而事實上我們都不能嚴格按照大環境規律表來做。比如一個脆弱的孩子,出了一些狀況後,家長首先不是去教育孩子錯在哪,該怎麼樣,而是先寶寶孩子,安撫孩子當時的情緒後再進行事件的溝通。
所有的育兒知識和教養的前提都離不開陪伴,對孩子來說最好的教養就是爸媽的自我成長。
-
20 # 六月心情晴
不靠譜。家有男寶一枚,目前已經四歲了。個人認為,育兒和家庭硬體設施、家庭觀念、孩子自身條件也是有關係的,要因人而異。當然,現在層出不窮的育兒書籍有很多,育兒方法也有所不同,作為家長也是出於為孩子好才多方學習。但是,作為家長,也不可盲目,從育兒書籍中獲得一些經驗是積極的做法,但育兒方法還需靈活掌握,避免走進誤區,但不能把書上所有的理論知識都和自己的孩子聯絡到一起,生搬硬套,否則只會適得其反。可以將書本育兒知識和老一輩的經驗及家庭硬體、孩子自身相結合,不斷完善。
回覆列表
答案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正面管教這個系列的書很不錯,但是孩子是活生生的人,應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能生搬硬套!正面管教的書是好書,育兒理念也很不錯,也非常具有可行性!但在我的另一個問答回答裡有講,感興趣的話請點選我的頭像去看正面管教的詳細介紹。這裡我重點講是否能完全照書養娃!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所有的書,也不都是完美的。作為讀者,我們應該有批判性思維,汲取書中好的知識養分,而捨棄其中的垃圾成分,此其一。
其二,實踐出真知。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