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Bokerlov4

    從寶寶出生到寶寶不斷地成長過程中,寶寶都會出現很多令寶爸寶媽措手不及的問題,對待寶寶的各種問題寶爸寶媽必須採取正確的方式,以便引導寶寶健康的成長。

      很多寶寶都會出現太過粘人的現象。讓寶媽陪著玩遊戲,讓寶媽抱著,就是一刻都離不開寶媽,眼裡必須有寶媽。

      對於粘人寶寶,很多寶媽都不知道,其實寶寶的粘人是因為寶寶的依戀,這種依戀是寶寶在成長中的正常表現。但是可能寶媽們由於工作時間的問題沒辦法讓寶寶繼續“粘”下去,但是寶媽也應該遵循客觀的規律,不要希望寶寶像大孩子一樣能獨立自主,而是用正確的方式,讓寶寶自己玩。

  • 2 # 壯仔媽寶

    孩子依戀媽媽是一個正常的現象,良好的依戀關係能增強孩子與他人交往的安全感,有利於孩子日後與他人建立親密和信賴關係。

    寶寶的依戀行為,從出生開始會經歷三個階段。0—3個月的寶寶,會無區別地對待所有的人;到了3—6個月,孩子就會區分媽媽和不熟悉的人;而從6個月開始,寶寶就對媽媽表現出了強烈的依戀。

    此時的寶寶,對媽媽的存在更加關心。他們會對媽媽表現出明顯的依戀,形成特殊的情感聯結。與媽媽在一起,他們會顯得特別高興,一旦與媽媽分離,則會哭鬧個不停。

    對媽媽適度的依戀,說明寶寶的心理發展是正常和健康的。但當孩子到了3歲之後,仍老是“粘”在媽媽身邊,就需要引起家長的注意了。這很有可能是因為,孩子內心缺乏安全感;同時,也折射出家長的教養方式存在著某些問題,導致孩子的獨立性不夠。

  • 3 # 寧靜致遠—家有萌寶

    寶寶喜歡粘著媽媽是一個非常正常的現象啊!良好的依戀關係能增強孩子與他人交往的安全感,有利於孩子日後與他人建立親密和信賴關係。從孩子出生起,媽媽給孩子的愛往往都是眾多愛中最溫柔最細膩的,所以孩子當然就會粘媽媽。寶寶們通常從6個月開始就會對媽媽表現出強烈的依戀感。此時的寶寶與媽媽在一起時,他們會顯得特別開心,一旦與媽媽分離,則會哭鬧不停。對媽媽適度粘纏,說明寶寶的心理發展是正常和健康的。

  • 4 # 使用者51535446476

    還是應該好好珍惜孩子粘人的時光,孩子大概12以後就不粘人了,孩子剛出生的時候,他認為和媽媽是一個人,慢慢的發現媽媽和自己不是一個人,但是媽媽是照顧自己的人,媽媽的乳房也是最讓他有安全感的,孩子只有和媽媽建立良好的親密的關係他才會有安全感有足夠勇氣去探索世界,只要孩子需要媽媽就要儘量多抱抱孩子,多撫摸孩子。

  • 5 # 天佑11111111111

    我們家的寶寶比較粘著我,因為生下寶寶,都是我喂他,無論白天夜晚,都是自己衝奶粉,就在月子也是自己,老公在外打工,自己有時候都想哭,但看到寶寶粘著我,我就剛強起來了,還是因為帶的比較多吧,還有寶寶小,沒有安全感,覺得有媽媽在身邊,就不怕了,不過說真話,寶寶粘著我,我就挺欣慰的,感覺自己可以保護他,

  • 6 # 夏茉莉134818616

    寶寶粘著媽媽,是天生的吧。你想一下,我把孩子生下來,第一眼除了看到醫生護士就是媽媽了,聞的也是媽媽的味道,吃的是媽媽身上的奶,整天被媽媽抱著親親,聽到的是媽媽的呼喚。不粘媽媽怎麼可能。

    爸爸孩子雖然也愛,可是感情不一樣呀。從寶寶在肚子裡就開始和媽媽緊緊分不開了,比見到爸爸早十個月呢。所以時間上也比別人要在一起的多

  • 7 # 美羊羊嘛嘛

    寶寶比較黏媽媽,那是因為你和孩子相處時間長,一天大多數時間都陪伴他。有的媽媽會說我的孩子放在爺爺奶奶那裡,怎麼感覺孩子不和自己親了,就是這個原因。

    從孩子出生到現在,哪一件事不是媽媽們親力親為的。媽媽比別人優越的條件就是寶寶剛出生的時候有奶給他吃,抱他、哄他最長的時間永遠是媽媽,不可能是別人,當然也有個例的。到能吃飯的時候,媽媽做飯給孩子吃,一口一口的喂他。摔跤了扶起來,玩玩具時陪著孩子一起玩,哭鬧時媽媽會安撫孩子,睡覺時媽媽會陪著孩子直到他睡著。

    上學時,媽媽不論颳風下雨都去接送孩子上下學,而作為爸爸這樣的事是很少的。回家了孩子做作業,檢查作業永遠先看到的是媽媽的身影。教育是大多數時聽到的是媽媽的聲音。陪伴孩子、照顧孩子時間長,即使媽媽有點嚴厲,孩子還是喜歡黏著媽媽。

  • 8 # 康恩媽媽111

    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每天都聽著媽媽的心跳醒來,聽著媽媽的心跳睡去,感受著媽媽的體溫,是最溫馨,最有安全感的時候。

    離開了母體也是躺在媽媽身邊,聽著媽媽的聲音,聞著媽媽的味道一點點長大的。孩子對媽媽的一切都很敏感,因為這些帶給他的都是美好。

    媽媽照顧寶寶的時候最多,寶寶跟媽媽待在一起的時間最長,他沒有理由不粘著媽媽。如果你的孩子不粘你了,會不會很失落,心裡很難受?

  • 9 # 萌萌噠女漢子121

    我兒子現在兩歲啦。白天就到奶奶家,晚上就回家。有時也會哭,要粘我。就看她早上起床時的心情。要是早上起床開心,那也就順利。所以我就儘量在她起床時跟她玩一下游戲,等她有個好心情。還有就是,等媽媽回來,知道她乖,就獎勵她聽故事。因她很喜歡聽故事。

  • 10 # 積木育兒

    媽媽們聚會聊天,說起自家娃來都是眉飛色舞的,但末了都會感嘆一聲,“就是帶著很累,所有非工作時間都是屬於孩子的。”大家紛紛點頭。“不過,”一位媽媽補充了一句,“除上廁所刷手機的時間以外。”說著大家都心領神會地哈哈一笑。

    確實,做父母是全天二十四小時無休的。跟孩子在一起,孩子總會因為這樣那樣的事找到你,希望你陪著他做這做那,也因此連上廁所的一點點時間都顯得彌足珍貴。

    我很喜歡這樣一本書——《請讓我安靜五分鐘》,它就很好地詮釋了媽媽們的心聲——什麼時候孩子才能夠不黏著自己,能獨立玩耍呀?

    龐太太看到小象寶們正在專心地吃飯,於是想要偷個小懶:她從櫃子裡拿出餐盤,放上塗了橘子果醬的烤麵包片兒,還有昨天吃剩的小蛋糕,以及自己最喜歡的茶杯,然後將報紙塞進口袋,偷偷往門口走去。

    可惜,她的期望被孩子無情打破:“媽媽,你端著餐盤要去哪兒?”“去浴室。”“為什麼?”“因為我想自己一個人安靜五分鐘。”

    可是,孩子們緊跟著象媽媽爬上了樓,“我們可以去嗎?”“不行,不能跟過來,你們自己去玩吧。”

    ……

    看,只要媽媽在家,通常就會帶上小尾巴,怎麼也甩不掉。

    那麼,世上有讓孩子不黏大人的方法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弄清楚“孩子為什麼黏大人”和“孩子會不會獨立玩耍?”

    觀察安靜狀態下的小嬰兒就可以瞭解:

    他們會目不轉睛地盯著牆壁上某處光影入迷,也會抱著自己的小拳頭或者小腳丫啃得不亦樂乎,甚至他們能坐在沙堆裡吭哧吭哧地挖上半天沙子……

    孩子天生就具有玩耍和遊戲的能力,因為對他們來說,遊戲是工作,是他們體驗生活和探索學習的主要途徑。

    可是為什麼在大多數時候,或者大多數父母眼中,孩子都是不會玩耍或不具備獨自玩耍的能力的呢?

    《遊戲力》作者科恩認為,“一般來說,一個不願意、或者沒有能力投入遊戲活動的孩子,都有著必須重視的心理問題,就像一個成人沒能力工作,或是不願意談話的情況一樣。”

    通常,我們會發現越是小的孩子,越愛黏著大人(像小象寶寶們一樣),原因在於,他們需要從父母處獲得這樣一種東西——“內在的安全感”。這也是很多父母所困惑的:“到底什麼是安全感,是天天陪著他嗎?是時刻及時迴應他嗎?”

    是的,孩子需要父母長期的陪伴、溫暖的撫觸與關愛的眼神對視、無數次的需求滿足,以及及時的情緒撫慰,這個過程就是在幫孩子建立安全感,並內化為孩子本身的東西——堅信自己是被愛的、父母是可以依靠的。

    這個過程發生於孩子出生的前6年(特別是0~3歲期間),如果沒有這種內化的安全感,孩子就可能出現過度依戀和分離焦慮。當然,即使是那些深受父母寵愛的孩子,在內化安全感的過程中,也可能會遇到困難,特別是在他焦慮的時候,如:

    六七個月的寶寶開始意識到自己與媽媽是兩個獨立的個體,會只找媽媽不要別人,媽媽不在眼前就會哭鬧和焦慮不安;

    一歲左右的寶寶,開始出現陌生人焦慮,遇到陌生人就會緊張地盯著對方看,死活不讓對方抱,甚至大喊著躲進父母的懷抱;

    孩子見到同齡小夥伴,興奮地撲過去,卻被對方一把推開;

    孩子想要某個東西被拒絕、不小心摔倒、生病後的吃藥打針,被突如其來的狗叫所驚嚇、入園;

    甚至是嘗試撿起地上的某個玩具,費力將飯菜送進嘴裡……

    可以說,孩子每天都可能遭遇新事物,都可能面臨無法解決的問題,都會出現緊張、焦慮、感到痛苦,在他還沒有能力獨自應對這些的時候,他自然需要父母能時刻在身邊看到他、幫助他、反反覆覆地擁抱和安慰他。

    這個建立內在安全感的過程相當艱難,不是一夜醒來就能完成的,父母能做的就是,去傾聽陪伴孩子、去了解關懷孩子,與孩子建立聯結,嘗試走進孩子的世界,用他能接受的方式來回應他。

  • 11 # tinged111

    我家寶寶現在是超級粘我,可能正好處於黏母親的階段。

    只要我下班了,必須要陪著他,我出去必須要經過他的允許,生怕我走了。有時候也覺得有點心酸,因為由於工作原因,三歲前是老人幫忙帶的,他可能又怕我們把他放在爺爺奶奶那裡,雖然他跟爺爺奶奶感情也很深。

    所以現在我每天陪他的時間基本都在6個小時左右,不包括睡覺時間,如果週末會更多。以後等他大點可能會好些。

  • 12 # 等等月光

    寶寶依戀媽媽,是因為他熟悉媽媽的心跳和聲音,這是在媽媽肚子裡就養成的。出生後因為媽媽餵奶,更讓寶寶熟悉了媽媽的氣味。

    我覺得寶寶依戀媽媽挺好的,雖然媽媽可能會累一些,但是當寶寶抱著你說愛你的時候,幸福感也是爆棚的!

    我老大小時候也粘我,超粘那種。現在快6歲了依舊和我最親密,其次是爸爸。

  • 13 # 亮亮32445445

    我感覺孩子並不是就粘媽媽,而是誰陪他時間長他就愛粘誰。一般家庭裡都是以媽媽帶孩子為主。其他人可以說就是搭把手,在媽媽忙不過來,偶爾幫帶一會兒。所以寶寶最愛粘媽媽。

    我家寶寶就不粘我這個媽媽。我家寶寶沒有老人幫忙,就是我和寶爸倆帶。我們工作都是倒班性質的,誰在家不上班誰就帶孩子。我上班時寶爸對孩子也很上心,給孩子做飯餵飯,陪孩子玩。寶爸上班時。我就自己帶了。我們都在家時就都陪孩子了,這時也是寶寶最開心的時候,因為爸爸媽媽都可以陪他。所以寶寶就跟我和寶寶爸都一樣親。我們倆不管誰開門去上班,寶寶都沒哭過,還會高興的和上班的那位說拜拜。因為寶寶知道走了一個,家裡還有一個陪他玩的。

  • 14 # 焱寶5

    因為再小的孩子也能感覺到爸爸和媽媽之間誰和他親密,誰和他不親密。孩子粘媽媽肯定是因為媽媽陪伴的時間比爸爸多,媽媽的耐心比爸爸多。畢竟女性大多數比男性溫柔,而且在養育孩子方面也比男性更有耐心。生活中好多孩子不願意跟著爸爸,因為爸爸總是吼孩子,沒耐心。

  • 15 # 不酷很愛笑的妞

    家庭是能夠給寶寶溫暖和勇氣的地方,而提供這些力量的就是嬰幼兒和母親之間溫暖、親密、連續不斷的關係---適度的依戀(也就是"粘人現象")。

    這不僅可以促使寶寶找到滿足感,而且還可以幫助寶寶享受愉悅感。適度的依戀有助於建立一個人的信賴度和自我信任感,將來能夠成功地與伴侶、後代和睦相處。如果在嬰幼兒時期,寶寶還沒有產生適度的"粘人性",將來就可能很難和別人溝通,影響他今後的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  

    寶寶粘人有負面影響嗎?  

    當然有,太粘人的寶寶往往不夠自信,因為他只粘媽媽在小朋友中不太合群,做什麼事情都擔心自己做不好,都要媽媽來幫助,自理能力也受影響,身體活動也不太積極,性格容易既暴躁又懦弱。  

    年輕媽媽最常見的錯誤做法——太寵孩子。問題還是在家長身上。比如每次出門要媽媽抱這件事,因為每次都是你失敗,她勝利,當然會如此。問題不僅僅是要你抱,因為你對孩子比較寵愛,就會造成孩子的獨立性和自立能力較差,當媽媽的不狠狠心放手讓孩子自己作主,孩子能順利地長大成人與成才嗎?

    前後不一致。有的父母心情好時,能夠耐心地被孩子"粘";心情不好時就把孩子一把推開,這種前後不一致的態度,容易使孩子無所適從--爸爸、媽媽到底愛不愛我?這樣做反而會增強孩子的“粘性”。  

  • 16 # 使用者56944337682

    對某些孩子來說,離開媽媽的懷抱是件值得大鬧一場的不幸事件,而這些戲劇化的過激反應又總是讓父母束手無策。其實我們可以做個換位思考,你不妨試著看看深受分離焦慮折磨的孩子的內心世界,在此我們還提供了一些簡單有效的方法,告訴你怎樣讓她安靜下來。 孩子的想法:也許媽媽把我忘掉了。 你該怎麼做:和孩子待在一起。要充分利用你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充分交流——和他一起玩耍,給他讀故事,全心全意地關注他。美國依賴情感研究專家霍華德·斯蒂爾教授解釋說:“這樣做會讓孩子知道:你多麼可靠,多麼願意和他在一起,那麼他的焦慮最終會慢慢平息。” 孩子的想法:如果我在媽媽離開的時候大聲哭,她就會多陪我一會兒。 你該怎麼做:告訴孩子:你會回來。孩子的想法是從經驗中得到的,如果你被他的哭鬧征服,並因此而留下來,那麼等於你教給她眼淚能夠留住你,也就教她每次在你離開的時候哭鬧。相反,你應該立刻離開,但要在走以前告訴他:“一會兒見”或者“我下了班就回來”,這樣做會讓他意識到:你總會回來的。 孩子的想法:和媽媽說再見就意味著世界末日。 你該怎麼做:記住,在你離開的時候要裝作冷淡,即使這多麼讓你難受。你要讓孩子意識到:你們兩個偶爾分開是件很自然的事。另外,你也可以考慮讓其他人接替你照顧孩子。有時候,把這個任務交給孩子的爸爸,把粘你一個人變成粘你們兩個人,慢慢孩子就會和更多的人接近了。 孩子的想法:爸爸媽媽把我放在嬰兒床上,我得一輩子待在這兒了。 你該怎麼做:坐在孩子的床邊等她睡著。專家解釋說:獨自睡覺是孩子建立健康的獨處模式的第一步。你可以讓孩子一點點的脫離你,每天晚上離她遠一點,直到她看不到你,但能聽到你的聲音。如果孩子在半夜的時候喊你,開始的幾次你要走過去,安撫他入睡。慢慢地,你只要答應一聲就可以讓他感到安全,消除他的焦慮,他便會開始自己睡覺。 孩子的想法:如果我吵鬧著不願睡覺,媽媽也許就會過來陪我一起睡,還會陪我一起玩。 你該怎麼做:如果你不希望孩子和你一起睡,那麼態度一定要堅決。試著不要在孩子的房間睡覺,也不要讓他爬到你的床上睡,除非你願意這種情況一直維持幾年之久。如果你堅持和他分開睡,一定要讓他明白,雖然他看不到你,但你一直在保護他。還要讓他明白,家裡的每個人都需要自己的時間和空間來休息。 實際上,或早或晚,所有的孩子都會知道,和爸爸媽媽分開是件激動人心的妙事。你的小傢伙走出去征服世界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TIPS:粘人的型別 美國心理學家M.艾恩斯沃斯透過對寶寶的粘人行為進行實驗研究,指出寶寶的粘人行為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1)A型(迴避型):約佔20%,這個型別的寶寶容易與陌生人相處,容易適應陌生環境,在與母親剛分離時並不難過。但獨自在陌生環境中呆一段時間後會感到焦慮,不過很容易從陌生人那裡獲得安慰。當分離後再見到母親時,對母親採取迴避態度。 (2)B型(安全型):約佔70%,當最初和母親在一起時,這個型別的寶寶很愉快地玩,當陌生人進入時,他們有點警惕,但繼續玩,無煩燥不安表現。當把他們留給陌生人時,他們停止了玩,並試圖找到母親,有時甚至哭。當母親回來時,他們顯得比以前同母親更親熱。當再次把他們留給陌生人,寶寶很容易被安慰。 (3)C型(反抗型)約佔10%,這個型別的寶寶顯出很高的分離焦慮。同母親分離後,他們感到強烈的不安。當再次同母親團聚時,他們一方面試圖主動接近母親,一方面又對來自母親的安慰進行反抗 不同的依戀型別影響著寶寶在其它方面的行為。例如:B型寶寶傾向於和父母有良好關係,他們常遵守規則,也願意學習新的東西,這類寶寶比較容易適應新環境。C型寶寶則經常用焦慮和反抗來對待父母的幫助,母親剛剛回來時,他可能會用盡所有時間在同母親生氣和親呢之間交替,而不是同母親玩。A型寶寶似乎沒有特殊問題,但是因為他們的被動性,常使父母在某些方面對他們喪失信心。 因此在對待不同型別的粘人寶寶時,要採取合適的方法,這樣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哦! TIPS:孩子總是粘人,會他影響他的社會化,使他難以和他人、其他小朋友交往了。減輕孩子粘人的問題,可以試試以下方法: 1、必須讓孩子懂得你是愛他的。雖然有時你不在他身邊,你還是愛他的,可以多抱他、親他、和他說話。 2、都在家時,你可以讓他一個人玩,但常回來,他可以常看見你。這會使他在媽媽上班去不在家時,想到:“現在媽媽不在,過一會兒會在的,等著吧!” 3、在你離開前讓孩子處於愉快的狀態。早上你早一點起來,做好上班的準備,再和他玩一玩他感興趣的事,然後在他正玩得高興時,和他再見,並說:“一會回來和你玩”。 4、當孩子不冷靜時,你要冷靜。你要堅定地對他說:“媽媽一會兒就回來”,使離開、回來變得很自然,不要把自己的焦慮傳給孩子,走時要微笑、聲音要輕柔。 5、在你回來時一定要對他說:“我回來了,你玩得高興嗎?”。老說同樣的一句話,他會對你離開他了再回來,不那麼在意,安全感不受影響。 6、不要偷偷溜走。不和他說聲再見就走,會顯得你真的消失不見了。 7、不要遲到。接送孩子要選擇可以預測的可靠的路線。

  • 17 # 我家有個糖豆

    孩子從出生就是我帶的,母乳兩歲,沒有離開過我身邊,玩一會就要找媽媽。我想可能是已經習慣了我在身邊,如果其他人帶他他也是願意的,過年期間就是孩子爸爸帶十天,也沒有要找媽媽,我覺得這個看誰出現再孩子的時間長,孩子就會找誰做他心裡的港灣吧

    在特定年齡段裡,孩子總家人給予溫暖,需要一個安全的投抱點,這個時候應該多給孩子一些擁抱,多鼓勵孩子,多引導孩子自己玩,多說自己就在身邊,這樣孩子慢慢的就不會粘人了,有安全感了。

  • 18 # 濟州運河印象

    小孩子愛黏著媽媽是正常的現象,這是一種依戀的表現。人是一種社會化的動物,出生後由於養育者對他的精心照顧以及與他感情上的交流,使得嬰兒和養育者之間產生了感情的聯結,形成了依戀關係,而母嬰之間的感情聯絡具有先天基礎。

    一般孩子在6個月至2歲之間,對養育者產生明顯的依戀行為,這個階段如果孩子離開了依戀物件,就會產生心理焦慮和反抗。依戀情感對孩子心理的發展是很重要的,對於孩子將來的社會適應性、交往技能有著重要的影響。建立牢固的、積極的親子依戀關係,是培養孩子許多現代素質的基礎。嬰兒早期與自己親人分離時的啼哭也是正常的,這在嬰兒心理學上稱為“分離性焦慮”。

    一位自信又慈愛的母親,在懷抱嬰兒時的手勢往往是柔軟、輕鬆、自然而又舒適,其柔和目光的注視,語言的平和甜美,

    會使寶寶如入一個寧靜而又美麗的安全港。為此,寶寶對這樣的母親所產生的依戀強度、親熱的力度也具有超常的表現,這正是他情感智慧敏感性強烈的表現,也是他生存能力強烈的體現。作為母親對此不必憂慮,而要感到欣慰和珍惜。

    在嬰兒早期生活中,他在與母親接觸中獲得安全感,如果與母親分離他就會感到孤單,甚至產生恐懼,這是他對安全的渴望和愛的呼喚,是寶寶心理健康的另一種表現。如果寶寶對自己親人的離開無動於衷,既不哭也不焦慮,這反而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 問題是這種焦慮不能長期持續下去,既不能超過一定的強度,又不能持續時間過長,一旦寶寶由輕度焦慮轉向高度焦慮,由短期焦慮轉向持續的長期焦慮,就可能危及到嬰幼兒的心理健康。為此,我們需要及時地、自然地緩解這種分離性焦慮。

  • 19 # 臭臭們的媽媽

    我覺得如果是大部分時間寶寶和媽媽一起,基本上的寶寶都是黏媽媽多一些,特別是年紀小的寶寶,特別缺乏安全感的,肯定首選是媽媽,當然也有好多寶寶是喜歡黏著奶奶姥姥的比如說要上班的媽媽,白天的時間都是奶奶帶著,媽媽下班回來已經晚了畢竟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就那些,所以這也充分說明了一點,親子關係是需要陪伴來完成的。

  • 20 # 家有小柚

    我覺得吃母乳的孩子會比較粘媽媽。媽媽身上有種特別的氣味,能給寶寶安全感。另外,我覺得人是特別神奇的,寶寶雖然小,但是他都懂得親人。媽媽所給予的安全感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所以,認為有能力的媽媽還是儘量自己多帶帶孩子,否則後悔沒地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毒劑不是俄羅斯所產,特蕾莎梅這場鬧劇如何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