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這部電影我感覺人物選的還可以,電影內容反應了現實狀況,感覺非常深刻,同時想看看大家怎麼看待這部電影,從人物演技,劇情內容.
5
回覆列表
  • 1 # 千年豬妖

    我只想說:中國需要更多這樣的電影!

    可惜審查制度是一個問題,很多揭露社會現實的電影都沒有過審~

  • 2 # 蛤蟆的油

    由陳可辛導演,黃渤、郝蕾、趙薇主演。

    田文軍(黃渤 飾)和魯曉娟(郝蕾 飾)是一對在深圳打工的異鄉夫妻,然而生活的壓力讓他們經常的爭吵,擊碎了他們的婚姻。一天兒子田鵬在城中村失蹤,讓他們互相埋怨,兩人的也陷入深深的悲痛,他們四處尋子,田文軍更是一次次的抱著希望而去失望而歸,甚至遇到騙子身處險境。在尋子的路上他們也遇到了一群和他們一樣苦苦尋覓孩子的父母。

    而另一邊是李紅琴(趙薇 飾),她不知道自己老公是人販子,因為自己不能生育,於是她認真撫養丈夫帶回的兩個孩子,最後當要與孩子分離時,她如此的依依不捨。

    覺得整部電影,最出彩的就是選取的角度,不是一個寶貝回家的法制主題,有田文軍和魯曉娟這對夫妻的外來務工人員的生存狀態問題,他們的家庭破碎後對子女的影響問題,最特別是面對李紅琴這個“人販子”,不是她拐帶孩子,她對孩子的感情也是真摯的,最後在法律面前,她感情在怎麼真摯,小女孩也只能在孤兒院,不能擁有完整的家庭。

    由這部電影想到另一部電影。

  • 3 # 木易電影

    “親愛的”這三個字在電影《親愛的》這裡沒有其大多數時候所具備的那種浪漫與溫馨,倒是傳遞出近乎冷酷卻十分真實的悲傷。

    它就像一支玫瑰,仍然具有普世意義的愛與關懷,只是,這支玫瑰帶有尖尖的刺,在撩撥每個人內心深處最敏感部位的同時,也深深地扎進每個人最柔軟的地方。

    所以,當《親愛的》這部電影的視角投向拐賣兒童這樣令人揪心但又殘酷存在的現實時,我們有理由對這部電影及創作團隊投以敬意。

    如果你沒有去過深圳所謂的那些城中村,你大概體會不到電影裡那些狹窄、逼仄、擁擠甚至混亂的街道建築裡所隱藏的不安與壓抑。

    如果你沒有去過那些偏遠山村,你大概也體會不到電影裡那些貧窮、落後、偏僻甚至閉塞的村落裡所隱藏的愚昧與無奈。

    如果你沒有為人父母,就很難真正理解那些失去孩子的父母內心深處所扭結的疼痛。

    如果你沒有過失去,就很難真正理解那些失去之後希望逐漸渺茫所帶來的絕望之殤。

    《親愛的》試圖在傳遞這樣的理解,但有多少人能真正的理解,我不得而知。但我能夠被電影所感動,就像所有在電影院裡被電影感動的觀眾一樣,我們都有著人類最根本的情感。

    而真實的情感表達以及悲劇的折射,正是《親愛的》這束玫瑰之刺的所在。

    陳可辛遞出的這束帶刺玫瑰的刺首先體現在拐賣兒童這一現實問題的真實之上,即便沒有片尾真實影像的播放,我們也能感知到這一現實問題的存在。

    即便媒體再惜字如金視版面為利益之貴,我們也能感知到拐賣兒童這個現實問題的存在。

    那些為尋找孩子而風雨無阻的父母,那些露宿街頭的流浪者,那些令人揪心的橫幅字板,那些觸目驚心的案情真相,都在提醒著悲劇的存在,以及冷漠的存在。

    僅憑這樣一根尖刺,我們就能為之觸動,因為人性本善,同情之心會引發觸動。

    影片的第二根玫瑰尖刺,體現在對人性情感的真實表達之上。

    黃渤可以憑藉停在鄉村派出所樓道上聲嘶力竭地慟哭而留下其演藝生涯最有價值的一次表演,趙薇可以憑藉跪在地上向所有揮向她的拳頭真誠地說對不起而收穫最為震撼的銀幕畫面,張譯可以憑藉生日宴席上的強裝淡定到靠著牆壁放聲大哭而刺激觀眾的淚腺。

    郝蕾可以依靠兒子主動拉起她手時那份壓抑已久的悲傷換來的小小喜悅而製造強烈情感衝擊,佟大為事業與生活處處存在阻礙所折射出來的奮鬥與無奈能夠引發不少強烈共鳴。

    凡此種種,雖然都是銀幕上的表演,卻實實在在流露著真實的人性情感。那些因為失去、阻礙所引發的人的焦慮、迷茫、不安、恐懼、仇恨、無奈、絕望等等,都是人性情感的真實寫照。

    這些人性情感的真實表達,如同一根根鋒利的尖刺,扎進每一個內心的柔軟處,疼痛而悲傷。

    整部影片雖然不免刻意煽情之嫌,也不妨礙其本身所具備難得的良心意義。

    它試圖透過煽情來觸動人們的情感,但也引發著一定的思考:對於擁有與失去的思考,對於善良與罪惡的思考,對於命運與現實的思考,對於社會與時代的思考。

    如此這般,與其說是電影試圖傳遞的說教,倒不如說是現實真實激起的反思。只有身為母親的人能夠真正理解郝蕾的魂不守舍與趙薇爬上半空的勇氣,只有失去珍愛的人能夠真正理解黃渤的聲嘶力竭與張譯的耗盡心力。

    陳可辛雙手遞出的這束帶刺玫瑰,你不必躲避,你應該接住。在觸動之餘,多些反思,認真地向你最愛的人,道一聲:親愛的。

  • 4 # 又又的小心事

    可能幾乎所有人都被這部電影的名字給欺騙了,看到“親愛的”三個字,自然想到的是一部青春浪漫劇,卻沒成想劇情如此悲傷,卻又如此感人肺腑。

    這部電影將視角定格在拐賣兒童這件事情上,看到“拐賣兒童”這幾個字就很是讓人揪心,可殘酷的現實和接二連三的現實案件被揭露出來,又讓我們清醒的認識到,這個殘酷的現實問題就存在我們的身邊。

    如果一個人沒有親身去經歷過一件事,就永遠無法做到感同身受,就像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永遠也想象不到農村的貧窮和落後帶來的人們的愚昧與無知。如果沒有為人父母,就很難理解失去骨肉那種扎心的痛。

    這是一部深深觸動到我們的電影,看完以後,心中久久不能平靜。推薦大家看一下,觸動之餘,多一些思考,然後好好珍惜身邊人。

  • 5 # 捕魚小分隊

    可能現實中有很多人被這部電影的名字欺騙了,看到“親愛的”三個字,以為是一部有關青春浪漫題材的的愛情劇,但看後卻發現劇情如此悲傷、如此感人肺腑。我本來是一個淚點比較高的的人,但是看完《親愛的》這部電影之後,我真的情不自禁地落淚了,接近寫實般的電影給了我深刻的震撼。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農村兒童被拐賣之後踏上漫漫尋子之路的故事,更多的表現出的是一種親情之下的倫理和道德,在我看來,陳可辛導演對這部電影、每個角色的評價都無比到位。不管是電影中的黃渤的扮演者田文軍、李紅琴的扮演者趙薇,還是盧小娟的扮演者郝蕾,他們3個人幾乎奉獻出了神一樣的演技。這部電影的題材選擇、主題表達直接關聯著家庭與社會,其中最打動人之處在於人人心中共同屬性的善良與悲憫,因此得到了絕大多數觀眾的認同與情感共鳴。整個電影利用大篇幅的尋找孩子,並且刻畫父母在丟失孩子之後的絕望心情和尋子路上的艱辛,來表現一種苦難的情懷。這部電影沒有大風大雨的激烈感情,而是以壓抑平淡的對白讓人感受故事背後的力量和人物背後的情感,讓人們產生反思和共鳴。看完這部電影后,心裡久久不能平靜。強烈推薦大家看一下,觸動之餘,多自己多一些思考,然後好好珍惜身邊的人。

    文\L

  • 6 # 律師經紀人左騰

    人們常拿幸福與他人作比較,殊不知,在某個幾近被遺忘的角落中,有人到死都未曾在這個世界上留下記號。真實故事

    此片是“中國首家尋子店”三年尋子的故事。2011年,中國社科院於建嶸教授掀起“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的網路熱潮,一時間,微博“打拐”空前狂熱,無數網民上傳沿街乞討和地鐵乞討的兒童照片,就是這其中的一條微博拯救了店主被偷走的兒子,這也是我們第一次透過網路的媒介成功打拐。

    渴望

    “所有人都有問題,但所有人都值得同情”。活的好的人,活的馬馬虎虎人,人下人,這些人被扔進一口大熱鍋裡翻炒,撲撲騰騰,相互傷害,又相互舔舐。沒辦法,認命的丈夫、不認命的妻子、有錢的大老闆、沒文化的村寡婦、居高臨下的福利院長、不精明的律師,不堪重負的法官……在共同體制下,作為一個個個體,雖表現不同,但直面內心,目的卻微妙地一致,那就是對情感秩序、社會秩序,和道德秩序的強烈渴望。

    堅強

    失子會宣揚絕不生第二個孩子,並給魯曉娟以鼓勵,可那拍手聲和加油聲卻在魯曉娟的哭聲中顯得尷尬突兀,同為失子者,老成員貌似比新成員更能理解其身心之痛。

    …”加油“,”堅強”,在原生家庭的影響之下,讓這種同情顯得氾濫而自以為是,就像魯曉娟的現任丈夫為了夫妻性和諧而勸田文軍接受現實,並願意資助他找孩子的經費一樣,這份居高臨下鑄造了毀滅弱者的重錘,它敲碎了失子者本就脆弱的情感圍牆,“這世上,比所有人都看不起你更悲哀的,是所有人都同情你”,是啊,人生本來就是脆弱的,那還加什麼油?那還堅強什麼?

    田文軍看著會長的簡訊,“我找了那麼久,反而找到的是你,我找不動了”,這一幕道盡了這些受害者的糾結與軟弱。生命是有軌跡和順序的,一個悲劇的產生,並不能用另一個新生命來替代,先丟孩子的能先找到,這本就是一廂情願的自我慰藉。

    24小時

    柴靜說:沒有深夜痛哭過的人,不足以談人生。當現實的重壓碾過你的肉體,當人性與理智相互雜糅出冷漠與冰冷,當你頓悟公平與正義並不會從天而降,那時你赫然發現,自己早已被某種共識放棄了。24小時後才能報警,這項”規則”雖然被公安機關否定,但現實中,互助會長的原型孫海洋,7年尋子仍未找到,雖然監控顯示人販子用一輛玩具車拐走孩子,但就是因為當時24小時才能立案的“規定”,警方未能及時出動,才喪失了奪回孩子的最佳時機。顯然,“24小時立案”已經造成了集體性的創傷,規則制定者也需要拿出更大的誠意和決心才行。

    和解

    鵬鵬的生日宴上,互助會的會長宣佈他的妻子又懷了一胎,不找到孩子絕不生第二個的宣言就此作廢,會員們五味雜陳,儘管大家都理解這種糾結,但那根繃緊的弦還是在心裡啪的崩斷了。會長蹲在地上大哭起來,就像第一次見到的魯曉娟哭一樣,也像知道自己已有身孕的李紅琴一樣…

    失格

    … “法律總比人重要吧?”。李紅琴第一次隻身處在現代社會,就被情、理、法的交疊搞得狼狽不堪,這三者在時間的軌跡中時而平行不碰,時而交叉重疊。法律是當下社會習俗與思想的結晶,在追求道德秩序、社會秩序與情感秩序之時,法的調節作用在情理矛盾的碰撞後呼之欲出,但我們常常把法錯位,用情理綁架法律武裝自己,然後疾呼權利、公平與自由,但可不要忘了,國家由人民組成,在公民的角度,除了“我”之外,還有“你”,和“他”。

  • 7 # 電影記憶體

    《親愛的》陳可辛就此在我內心封神,神在對於各種型別片的全能。大好!9.9,社會意義和劇作都影響深刻,從合夥人後陳導在片尾花絮用的很好,把人從故事帶出又帶進現實。片名禪一點的理解為:什麼是血緣親情什麼又是母愛,像李紅琴(趙薇)她不是孩子合法且血緣的母親,但她是孩子真正的“母親”,尤其最後門框內全景五分之一的構圖,趙薇蹲在地上,她哭她懷孕了她哭她得不到原來的孩子,透過她一直的找尋,她的母愛特性完全顯現出來,她的懷孕是最好的代喻。導致她懷孕的青山兄弟是人設方面最高潮的手法。故事背景在深圳,像開篇第一鏡中錯雜的電線,田文軍(黃渤)維修在上面找他繫著的紅線(特別好的喻示找孩子)。田文軍與魯曉娟(郝蕾)孩子是維繫的親情 愛情,田文軍倒垃圾都抱著兒子怕再被拐走,田文軍教兒子說方言(成為多年後找到孩子的對症 伏下的淚點)田文軍對著鏡頭說:誰家買了孩子不要讓他吃桃他過敏,田文軍在警院內的小門框外面警燈閃著那種絕望,田文軍被追跳入水中那段。魯曉娟在互助會臨完時說出的那段話把感情的爆發點做到最好。張譯的角色:他是最堅固的,他揚言不能再懷小孩那是對丟失小孩的背叛,在民政局對方要求出局死亡證明時飆戲不錯。佟大為的角色略微跳,他戲路堪憂啊,佟的戲中角色太豐滿了,其實一點沒必要,可能導和演之間的各種關係吧。高潮戲那一場大愛,一群丟失孩子的人,找到孩子原諒的人,人販子的老婆,法理正義這邊,所有人的感情在此爆發。

  • 8 # 蕭十一郎的寫字空間

    這是一部虐心的電影。

    如果你是個有孩子的人,那部電影的虐心指數要乘以10。

    單是想象著自己的孩子丟失就已經很難受了,這部電影把這樣的真人真事以一種相對真實、隱忍、不誇張、不刻意煽情的方式表現出來,比那種聲淚俱下的催淚更加戳人心尖。

    黃渤真是個令人不敢相信的超強演技派,這樣的形象,一貫的喜劇形象卻演出了平凡的父親,一點也不讓人齣戲,那種絕望帶著的希望,那種隱忍裡藏著的巨大傷痛,都能讓人感同身受。一個失去孩子的善良父親,一定就是這個樣子。

    趙薇飾演的農婦也很驚豔,雖然她買孩子的行為值得痛罵,但也是個值得可憐的人,在失去親情面前無能無力的無助,無可奈何。

    最後,希望每一個拐賣兒童的人販子出門就被車撞死,吃飯被噎死,早早生各種大病去地獄裡贖罪吧。

  • 9 # 馬雲542

    電影《親愛的》的劇情影屬於一部記錄片,主演:黃渤(田文軍),趙薇(李紅琴),郝蕾(魯小娟)等,講述一個離異的爸爸尋找兒子(鵬鵬)的故事。

    如果作為有自己孩子的人看了次電影,虐心指數要乘100倍了。劇中田文軍跟魯小娟原本是在異鄉深圳打工的夫妻,因田文軍無事業沒有上進心,整天爭吵導致後來離婚,魯小娟改嫁一個條件很好的人,兩個人的兒子鵬鵬跟爸爸生活在一起。田文軍在前妻離去,自己又無所事事,在出租屋裡開了一間網咖,渾渾噩噩的過日子。正因為這樣,前妻還是很牽掛兒子鵬鵬,經常開車過去看兒子,就那麼一次前妻開車要回去,鵬鵬在爸爸沒有留心下跑去追媽媽的車,媽媽也沒有注意到後視鏡裡追車的兒子,就這樣鵬鵬被拐走。

    田文軍唯一的寄託鵬鵬丟失了,他的天都塌下來了,但是這個一無是處的爸爸一直堅持在尋找兒子,只要那裡一有資訊立馬奔赴過去尋找,一次次失望而歸,再一次次打起精神找兒子。終於在三年後的一天,他找到了兒子鵬鵬,已經長大了很多,從外貌上都有點認不出來了。兒子被一個叫李紅琴的女人養著,一個很普通的農村婦女,丈夫在外地工地上出事故去世了,自己帶著一兒一女(吉剛,吉芳)。莫名其妙的有一天一群陌生人來她家搶兒子,她的天也塌下來了。作為指為是人販子的李紅琴她也挺可憐的,自己的兒子跟女兒是丈夫說是檢回來的孩子,還告知她自己無法生育,一切都是丈夫所為,她啥都不知道。兒子被田文軍帶走了,女兒吉芳都不能養在身邊了,

    女兒吉芳被福利院收養,她想要回女兒自己養,於是不顧一切,開始奔波在各大城市中尋求幫助,可是她不是親生媽媽,經濟條件也不達標,儘管找了律師(佟大為)幫忙也不行,而最後勞累暈倒,竟然被醫生告知她懷孕1個多月了,不是丈夫告訴自己不能懷孕嗎,這是為什麼,為什麼騙她,為什麼自己可以生孩子跑去拐別人的孩子,她無助,傷心,絕望了。

    劇中還有一個人-韓總,一個丟失兒子6年未找回的爸爸,一邊承受著失子之痛,一邊還組織一群丟失孩子的爸媽給他們鼓勵跟信念。真心希望他能找回兒子。

    結尾中田文軍傍晚出門到垃圾肩膀上還抗著熟睡的兒子鵬鵬。作了爸媽的看到此處是非常有感觸的,田文軍曾經失去了一次滋味,他不想再去嘗一次那種擁有再失去的滋味,所有不管何時何地做什麼事都必須帶上兒子鵬鵬在身邊。

    劇中的人物角色都很到位,反應了社會上很虐心的話題-兒童丟失。反正這個電影看了有幾年了劇情還記憶猶新,感觸很多,建議升為爸媽的人都去看看。

  • 10 # 三聯中讀

    《親愛的》是2014年“打拐題材”的電影。電影講述了以田文軍為首的一群失去孩子的父母苦苦尋找孩子的辛酸歷程以及養育被拐孩子的農村婦女李紅琴如何為奪取孩子做抗爭的故事。

    整個電影貼近現實,讓人不由自主帶入劇情中,跟著演員們一起體會尋子路上的苦辣酸甜,也引發了很多思考。

    電影中,孩子的親生父母因為一個小疏忽,陰差陽錯弄丟了孩子,這也在提示有孩子的家庭,人販子防不勝防,一定要加倍防範。幸運的是,孩子被拐之後並沒有受太大的傷害,他的養母對他視如己出,雖然家境貧寒,好在還有一個算是溫暖的家庭,他和“妹妹”也是相親相愛,兩個人的互動常常讓人心疼不已。

    生活中我們也常常聽到這樣的報道,哪個家庭因為實在沒辦法有自己的孩子,不得已只能買了人販子手裡的孩子。大部分這樣的家庭會對孩子視如己出,甚至因為孩子來之不易,疼愛有加,對孩子的疼愛和親生父母沒有什麼不同。孩子從小生活在這種環境下,也忘記了自己原來的家庭和親生的爸爸媽媽,安安穩穩地享受著自己的小生活。甚至當警察來解救時,孩子是不願意離開養父母的,在他心裡,這才是他的家,養父母才是自己的親人。

    親生父母和養父母都有錯,親生父母應該更好地看顧孩子,不給人販子可乘之機;養父母應該走合法渠道收養孩子,不應該把自己家庭的幸福建立在其他家庭的痛苦之上。但他們也都讓人無法憎恨,親生父母為尋子可以放棄一切,窮盡一生,養父母為了孩子可以付出一切,真心實意把他當做自己家人。歸根到底,是人販子的存在讓悲劇一再發生,而“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如果有一天大家都知法守法,願意走合法程式收養孩子,那麼這個買賣市場也將沒有存在的價值。

  • 11 # 叛變璐小火

    其實一直沒有去看過這部片,只是透過一些介紹看過零星片段,不敢去看,很虐心,怕看了會影響自己的心情,雖然知道是很好很值得看的片子,一直不敢去看。

  • 12 # 琦琦子7

    生活真不容易,孩子成為了父母的全部,這個社會,因為生活,做家長的虧欠孩子太多了,所以,多一點的陪伴成為了奢求!

  • 13 # 我是孫仲遠

    《親愛的》用過半的時間傾述了一個丟孩子,找孩子,找到孩子田文軍和魯曉娟為人父母的尋子故事,如若該片在此戛然而止,那麼這或將僅是一部較為不錯的作品,電影深度得見更在於找到孩子後的種種,孩子哭打著親身父母喊著要媽媽,村婦李紅琴對被拐來和撿來的孩子視若已出執著的愛,貪財不講法律底線的律師高夏為李紅琴的無償辯護,誓言不再生孩子尋子聯盟帶頭人韓德忠苦尋多年未果煎熬中無奈的棄言,電影后半段這個找到孩子後的故事,予人了更強的感情渲染,劇情的張力得以全面展開,在這看似難斷的親與愛中閃爍的是人性的光芒。

  • 14 # 木糖醇談影視

    這部電影看完後,我是很不舒服的,為什麼要綁架別人的孩子來滿足自己的慾望,破壞別人家庭的幸福的你真的會心安嗎?

  • 15 # 泉大王影劇場

    看完電影,會發現,那不僅僅是一部苦情催淚片。有些悲,不一定讓人落淚,但那種沉痛會直戳人心。有些希望,不一定讓人開懷大笑,但有一絲Sunny的落在眉梢。《親愛的》就是這樣一部電影,就像黃渤所說的:這個電影就像一隻手,是深深的伸到你的胸膛,會觸碰到你的心靈。

    《親愛的》並不是一個普遍發生的故事,但每個人都可以透過這部電影看到社會的群像,看到自己內心的焦慮和對親情的漠視,而那種生沉與悲痛,其實是每個人從生活中理解到,感受到。然而這不僅不是一個普遍發生的故事,他也不在單純的講孩子的丟失與尋找。還折射出社會中人們內心某種東西的丟失與尋找。人來人往,我們迷茫,我們失去,我們的“家”在何方?

    《親愛的》是一部好電影,但我們需靜下心來,去接受故事的牽引,我們太焦慮了,以至於無法意識到我們丟失了什麼。電影的深處不在於導演或編劇將細節挖的多麼深入。而在於,他落在我們的心頭到底有多重。陳可辛導演的作品,沒有絕對的好人與壞人,也不會給予大家一個明確的答案,他就是一個旁觀者,鋪開了一切問題,讓我們尋找“回家”的路。

    離家的路有千萬條,回家的路只有一條。希望我們永遠都在那唯一一條路上!

  • 16 # 經典港劇影片

    親愛的》第一支預告,大概看哭了不少觀眾,但看過電影后,卻會發現,那不僅僅是一部苦情催淚片。有些悲,不一定讓人落淚,但那種沉重會直戳心靈;有些希望,不一定讓人開懷大笑,但總會有一絲Sunny不經意地落在眉梢。《親愛的》就是這樣一部電影。就像黃渤說的,“這個電影有一隻手,是深深地伸到你的胸膛裡,會觸碰到你的心靈。”

    《親愛的》當然不是一個普遍發生的故事,但每個人都可以透過這部電影看到社會的群像,看到自己內心的焦慮和對親情的漠視,而那種丟失的深沉與悲痛,其實是每個人從生活中都能感受到、理解到的。然而這不僅不是一個普遍發生的故事,它也不單純在講述孩子的丟失和尋找,還折射出了社會中人們內心某種東西的丟失和尋找。人來人往,我們迷惘,我們失去,我們的“家”究竟在何方?

    電影裡,田文軍說“憑什麼我要認命”,就是這股勁讓他拼命尋找,不言放棄,唯有把“希望當飯吃”,他才能在失去幾乎所有的時候,還能“不認命”地盼望著找回一點點的尊嚴。找到鵬鵬那天晚上,他在派出所的樓梯間痛哭,那是3年來他第一次落淚,那就像憋了長長的一口悶氣,終於終於爆發,面容抽搐,聲嘶力竭,沒有吐出如何一個字,但我們完全能夠感受到,這幾年,他活得有多累。黃渤的表演太有爆發力了,在靜默中,給予我們心靈重重地一錘,雖然沒有經歷過這般痛苦,但是看著他抱頭痛哭,我們似乎能突然明白,他拼命尋找的何止是鵬鵬,只有把鵬鵬帶回來,他的家才在,他才能“回家”。

    魯曉娟丟失的也不僅是鵬鵬。“不認命”的她為了往上爬,和田文軍離婚,組建了一箇中產家庭。但在丟失了鵬鵬之後,她終於發現,其實身份、金錢是無法對抗這樣一個痛苦的,她一直想擺脫人下人的身份,倒頭來卻發現丟掉了自己。這實際上,跟很多我們身邊的人都很像,只是活得太匆忙,以至於沒法停下腳步去看看原來的自己,再看看現在的自己。失去鵬鵬,她又變得跟田文軍一樣了;尋找鵬鵬,其實是她自我重建的過程,重新回到她出發時的狀態。面對本能痛苦,外在的不可能幫助到什麼,只有重新建立內心,才可以去對抗、甚至超越這個痛苦。電影裡雖然沒有一個最終的結案,但我們顯然能感受到,魯曉娟“回家”了。

    韓德忠,沒想到很多人都提到了他。他在電影裡,其實是一個沒有“回家”的角色,他失去太多,以為能夠借幫助大家來獲得救贖,但到頭來發現,尋找太累,最終還背叛了眾人。電影裡,他在“回家”這條路上似乎越走越遠,最後發現錢抹不掉他那些不堪的過去,更抵不上一張死亡證明。

    佟大為的角色其實就是一個典型的城市人。社會會磨掉人當初的銳氣,使人同化成“社會之人”,要生存,就必須得那樣。而在幫助李紅琴的過程中,他似乎也找回了自己,找到了“回家”之路。唯一讓人遺憾的事,佟大為的很多場戲,都能看出《中國合夥人》裡王陽的影子。

    李紅琴,不得不說。趙薇這次終於遇上最對的,也是最好的角色。這個人物的命運,早已註定趙薇可以在這部戲裡大放光彩。她丟失的是一切,丈夫已死,養子被帶回家,女兒被奪走,她的家完全散了,如果女兒不能要回來,嚴重地說,那她活著還有什麼意義。這在某種程度上,和田文軍也有點類似,只是在社會的認同上,她站在了田文軍的對立面。兒子和女兒都不屬於她,就連法律,似乎也要來割斷她最後一根稻草,生活之於她,太殘酷了,以至於我們在道德倫理上本該厭惡這樣的“人販子老婆”,但卻最終不由為之憐惜和感慨。她能不能回家,她還有家可歸嗎?電影的最後,留下了很多,長鏡頭一搖,我們隱隱看見,黑暗的盡頭還是有一點的光亮,那到底是不是希望?如此脆弱和無奈,再加上語言和造型上的塑造,趙薇完全就是李紅琴,她的角色太無力了,但她的表演太有力了!

    《親愛的》是一部好電影,但它需要我們靜下心來,去接受故事的牽引。我們都太焦慮了,以至於無法意識到自己丟掉的是什麼。絕大部分的人都不會有電影裡面那些人物的經歷,但是光影的魅力,就可以讓我們在兩個多小時內,去感受另外一場人生,然後審視自己。電影的深度不在於導演或編劇將細節挖得多麼深入,而在於,它落在我們的心頭到底有多重。陳可辛導演的電影,不會有絕對的好人與壞人,也不會給予大家一個明確的答案,他就是一個旁觀者,鋪開了一切的問題,讓我們自己去尋找“回家”的路。

    離家的路有千萬條,回家的路只有一條。希望我們都在那唯一一條路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安家》中嚴叔嚴嬸被兒子兒媳趕出家門,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