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澹奕

    皇后所生都稱作“嫡子”,但若有所爭端,均以元后所生的嫡子為先。中國古代元后(原配皇后)如果正常升遐,一般很少另行冊立皇后,除非元后失德被廢,或者失寵被廢,如果有這樣的情況,她所生的兒子嫡出地位也會一起失去。

    商紂王與微子啟都是一母所生,雖然微子啟年長,可出生時其母是個妾室,所以他註定是庶出,即便後來母親成為王后,微子啟仍舊不能與弟弟帝辛相比。

    比如康熙帝的原配皇后赫舍里氏死後,康熙帝仍舊顧念赫舍里氏的情分,對她所生的太子胤礽始終不願意輕易廢棄(雖然最後還是被廢了)。雖然中國古代奉行“嫡長子繼承”,但是以嫡子身份承繼大統的皇帝卻並不多,甚至可以說屈指可數,很多皇后死後,皇帝另立皇后的話,那麼元后的孩子必然為繼後所不容。

    皇后被廢大多因為無子,比如漢景帝薄皇后、漢武帝陳皇后、順治帝博爾濟吉特皇后,正常死亡,皇帝很少再立皇后。唐玄宗元后王氏死後,武惠妃與楊貴妃再得寵也終究沒有成為皇后。

  • 2 # MR白鬍子

    基本原則為:皇后的兒子是嫡子,皇后如果沒兒子,而皇帝和後宮其他女人有兒子要立太子,基本上就是廢舊皇后立新皇后的節奏了。在關於“嫡庶”的具體操作中,有條比較重要的原則,母以子貴,子亦以母貴。依呂氏春秋,言母當生啟時猶未正立,及生紂時始正為妃,故啟大而庶,紂小而嫡。

    但是各朝各代也有不同,漢明帝,出生時候應是庶子,但是郭後被廢,陰麗華被立為皇后後,原太子劉強只能“不安其位”被廢。清朝,皇子們很少由生母撫養長大,嫡母即便無後也不影響其位置,很少因為無後被廢的皇后。

  • 3 # 補天記

    很簡單啊,子以母貴,母為後,生子為嫡子,母后易位或崩逝,嫡子依舊是嫡子,不管立不立為太子,皇后易位,回來的皇后如果生了兒子,依舊是嫡出子,嫡出子有先有後,一般是嫡長子為太子,這就是嫡長子繼承製度。至於天災人禍另當別論

  • 4 #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語

    古代中國男人豔福不淺,常說“一夫多妻制”,不對,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家庭中的女主人只有一個是妻,其他的是小妾,基本沒啥權力,屬於這個家庭夫妻的財產。

    皇后,一國之母,也只有一個,(個別皇帝同時立過2個或多個皇后,直接可以判定那是比較混亂和昏庸的皇帝),皇帝的其他嬪妃,皇帝即使再寵愛,也只是妾室,地位是不能和皇后比的。

    中國重視結髮。如果是成年後登基,通常是立正妻為後。有些繼位的時候,結髮之妻已經死了,也會被追封為後,比如咸豐就有這種情況。而如果是少年天子,娶妻相當隆重,比如康熙、同治、光緒,皇后是要從大清門抬進去的。而這個皇后病亡後,再行冊立皇后,就屬於續絃或繼室,雖然也有冊立典禮,但已經沒有從大清門抬進去的機會了。

    所以,雖然只要是皇后生的兒子,都屬於嫡子,但按理法,結髮之妻所生的皇子地位最為尊貴。還是康熙的例子,他的第一位皇后赫舍里氏去世後,她的兒子胤礽被立為太子,康熙倍加寵愛,才會兩立兩廢。還有,道光帝,他也是嫡子,但他媽早死了。嘉慶突然駕崩,傳位詔書還找不到了。當時的皇后也有兩個兒子,形勢就比較微妙了。好在皇后傳懿旨讓道光繼位,道光趴在地上哭啊!好險啊!

    還有,嫡子的地位也得看皇帝與皇后的關係。如果皇后是被廢或是被厭棄,他的兒子通常不會受到皇帝的重視,比如乾隆的第二位皇后烏拉那拉氏“如懿”,她的兒子到死連個爵位都沒有。

    千言萬語就是:活著最重要,才能給兒子爭取到最大的機會,並“騎上馬再送一程”,避免“人走茶涼”。

  • 5 # 四川達州人

    都是嫡子。

    但是,與平民家庭一樣,嫡長子才是關鍵。

    有人說,以前是妃,生了長子,前皇后生的是次子。妃在皇后死後立為新後,怎麼算?

    區分情況是,原配皇后所出的長子永遠為嫡長子。繼後所出也是嫡子,但他們的地位低於原配皇后所出諸子。

    所以,漢族朝代中,如果皇后死時有兒子,一般就不再新立皇后,以免繼後之子對原配皇后所出諸子產生威脅。

    比如,唐高祖李淵原配死後一直未立皇后。唐太宗一樣。武則天也是,王皇后無子,所以才能被立為繼後。

    比如曹操也是一樣。嫡妻丁夫人無子,丁夫人養子的庶長子曹昂又死,才廢黜主動分居的丁夫人,冊庶次子曹丕的母親卞夫人為繼妻。

  • 6 # 愛看愛思考

    記得《圍城》裡有一句話,說教授就好比是長房大太太。而副教授?就好比通房的丫頭,通房的丫頭要提升當妾?很容易的。但是要當大太太?太難了!中國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因此只有是嫡長子!才是最大的!嫡子可以有多個,但是嫡長子就只能有一個。這個就是皇帝位的第一順序繼承人。庶出的長子,都沒有這個嫡長子的權力大。這個就叫禮法!

  • 7 # 搬磚老師傅

    中國的嫡庶之分在周朝基本完善,歷朝歷代從天子到民間基本基本遵從周禮的規則。

    正所謂天子無家事,天子的家事即是國事。而這指的也就是後和太子,後為一國之母,太子則為儲君,至於一般的后妃和皇子(王子)基本不在此列。

    歷朝歷代,廢后雖然屢屢上演,但一般都得經歷一個艱苦鬥爭和博弈的過程,除非皇后德行太差,天怒人怨,否則皇帝很難隨心所欲廢后或者另立。

    在皇后有兒子的情況下,立嫡和立長是基本規則,如果皇后的嫡子不被立為太子,基本上也就預示著皇后之位可能不保。當然,如果皇后無子,立其它皇子又不廢后的情況也是存在的,但不是很多。像漢景帝,皇后無子,為了立劉徹為太子,也就廢了原皇后改立漢武帝之母為後。所以,皇后和太子是息息相關的,算得上是利益共同體。

    當然,也有特殊的情況出現,漢武帝為了防外戚干政,為了立太子就殺了太子生母。這種當時在北魏更是成了一種規則,絕大部分太子生母都被賜死,太子和皇后成了單選題。另外,清朝信奉立賢不信奉立嫡立長,所以後位和太子位沒有絕對的關係,

    回到問題本身。如果皇后死後再立的皇后,她們所生的孩子都是嫡子,只是有長幼之分。基本上,皇帝為了政權穩定考慮,立新皇后之子的可能更大。如果前皇后因德行有虧被廢而改立皇后,那就更不用說了,前皇后之子雖然還是嫡子,但是基本上也難於獨善其身,大體都會獲罪,此時是不是嫡子就沒多大意義了,皇位基本上會屬於新皇后所生的嫡子了。

  • 8 # 我和你的時代

    在中國歷史上,皇后的確立、嫡長子的確立,一般由“軍功集團、宦官集團、外戚集團、皇室集團”這些勢力,採取“輪流坐莊”或者撕破臉鬥爭的方式解決。

    於是,眾所周知的各種佔滿鮮血和篡改歷史、消滅痕跡、指鹿為馬的事兒史不絕書。

    真的不是不負責任,從中國2千多年的歷史來看,你問的問題,實在是錯誤問題。至少問的方法不嚴謹,不聰明。

    你問的是制度、規則的問題。

    可惜,中國古代皇帝立嫡表面上是有規則和制度的,比如“禪讓、兄終弟及、父傳於子”等等,而,考證真實的歷史程序卻得出不同的結論——可以負責任的說,幾乎是沒有規則的。

    實力決定一切。

  • 9 # 廣東包打聽

    這個問題看似棘手,其實很好解決。

    為何?不管是前皇后還是后皇後生的兒子,都是嫡子。嫡子可以有多個,這對皇位的繼承並沒有影響,這個問題的實質和“一個皇后生了多個兒子,誰才是嫡子?”沒有區別,答案是都是嫡子。

    我想題主真正想問的應該是,前皇后生的兒子,和后皇後生的兒子究竟誰才能繼承皇位?

    答案也很簡單,立嫡長子。按照中國王朝幾千年來的傳統,立長。

    當然這個問題又延伸出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皇帝不想立長呢?想立幼呢?

    這就涉及到“立長還是立賢”的問題了,自來皇位之爭皆源於此。多少王朝因為這個導致國家衰敗甚至分裂,故為社稷計,立長是歷代君主選擇皇位繼承人最好的選擇,沒有了奪嫡之爭,王朝才能得以順利延續和繼承。

    以上。

  • 10 # 貓貓2008

    理論上來說都是嫡子,但古人講究元配,如果元配去世,繼室在元配靈前是要執妾禮的,所以續娶或後來冊立的皇后也只能稱繼後而不是元后。這樣的話,當然是以元嫡為尊,就看康熙帝一直都不想廢棄元后赫舍里氏所生的兒子胤礽就知道了。

  • 11 # 晚來風生活百態

    妻子所生子女都是嫡子。這裡要看幾種情況。

    原配妻子所生為嫡子。原配為嫁過來就是妻子地位的,也稱嫡妻。

    原配妻子去世,續娶的妻子,俗稱填房,雖然也是正妻,但是和原配無法相比。但是比妾地位高,還是除了原配之外地位最高的妻子。她所生子女也是嫡子,但是和原配子女有差異,稱為庶嫡子,地位上低於原配子女。高於庶出子女。

    其實古代是不可能有妾扶正為妻的,古代妾就是妾,不可能成為妻子的。所以根本不存在妾上位的說法。古代刑法如果以妾為妻是要收到處罰的。

    皇家雖然有妾上位為皇后的條件,但是也要看幾種情況。

    元皇后去世,子女依然為嫡子,即使現皇后有子女,地位也無法相比。這點參照民間續娶的形式。

    如果皇后在還沒有成為皇后的情況下生了一個兒子,然後成為皇后,之後又生了一個兒子。這兩個孩子的出身地位是有區別的。前一個依然是庶出。後一個是嫡出。繼承家族或者皇位的有很大可能是後一個兒子。

    沒辦法,古代就是這麼等級分明,階級基本不可逾越。嫡長子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

  • 12 # 使用者不一樣的看法

    孩子身份在出生的那一刻就確定了,以後不會因母親地位改變而改了,譬如有名的商紂王,他有個同母同父的哥哥,只是他哥哥出生時母親還不是王后所以是庶子,紂王出生時他母親已經是王后了,所以紂王是嫡子

  • 13 # 傍徨的魚

    答案很好說,都是嫡子,題主要僅問這個問題的話,沒什麼好說的,都是嫡子而已。

    題主這個問題其實主要涉及的的繼承權的問題,這個就複雜了,得具體朝代具體情況還得結合當代背景具體分析了。一般來說,清朝以前,實行的是嫡長子繼承製,只要是嫡長子,甭管後面有幾個嫡兄弟,都有先天具備優先繼承權的,在皇家而言,嫡長子是預設的太子,哪怕有奪位的嫡兄弟或者本人就是白痴,也會自然而然的有一群支持者,僅因為嫡長子繼承製的古訓。故若沒特別情況,嫡長子最終都會繼承大位的。

    不過皇帝的繼承人是太子,這基本上就沒有正常情況,除非嫡子是獨子,否則總能找到理由去嘗試奪位的,所以歷史上太子可謂是皇族最難的位置,壓力大不說,還競爭者不斷,稍不留神就被趕下臺了。這裡面各朝各代都不一樣,總體來說,在皇家而言,嫡長子優勢不大,對手太多,能順順當當的繼承大位的都是少數。

    清朝是相對特殊的一個朝代,明確規定了立長不立賢的制度,故這裡面皇后和妃子所生的還是是沒有嫡庶之分的,只要皇子沒有明確削為庶人,他就有皇位繼承權,只要有足夠的支持者擊敗其他兄弟,他就能當太子並繼承帝位。因此清朝基本上就沒有嫡長子繼位的例子。整個清朝來說,也沒有哪個皇帝的母親是在太子階段就升為皇后的,基本都是後期追封的,最近的如慈禧,皇后根本沒當過,直接就成太后了。所以說題主的問題對清朝是完全不適用的,皇后的孩子本身就是嫡子,但後期被貶為庶人的比比皆是,混的慘的多了去了。

    題主的問題還有一個引申,就是嫡子和庶子的區別。簡單來說就是嫡子的母親和父親是有法律效力的婚姻做保證的,庶子的母親和父親是沒有婚姻關係的。嫡子的母親哪怕是妾,也就由父親辦理手續後取進門的,因而有繼承權,庶子說白了就是私生子,母親是僕從或是妓女,這樣的情況是完全沒有繼承權的。但庶子和嫡子也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庶子的母親只要辦理的法律手續,成為父親的正妻或者妾,馬上就變成嫡子了;嫡子只要明確和父親斷絕關係或者放棄繼承權的,就可以作為庶子對待。這個結合當代法律都是有依據的。上面所說只是正常情況,若是皇家而言,這就不好說了,只要是皇帝后代,庶子轉嫡子相當容易,手續哪怕隔代(就是母親去世多少年都無所謂)辦理都不是大問題,只要當上皇帝,母親絕對是合理合法的變成太后的。

  • 14 # 葫蘆124902626

    古代一般都講三妻四妾,皇帝更狠,是三宮六院72妃。但是妻妾成群,也只有一個是明媒正娶。就是做了皇帝,也只有一次是大婚。你就是跟皇帝辦過婚禮的,只有一個女人。其餘的基本上都是成批次批發進宮裡的。即便是成了皇后也是繼室。相對於明媒正娶得皇后生的孩子。也是庶出。

  • 15 # 黑山0老妖

    清朝皇帝一般是政治婚姻,皇后之所以能當皇后,也是因為她家族實力,所以皇后生出來的就是嫡子,很多一長大,沒傻沒殘就會封太子,而且基本上不會變的,事關政權的穩固,一般人也無法撼動皇后的地位。皇后如果不是被廢,原太子地位就沒問題,如果是被皇帝廢掉的,那原太子也沒希望了

  • 16 # 金鏡頭

    論長子的重要性,現在中國很多習俗還沒去除,別說封建,都是古代的先人遺傳下來的,舉個例子,人終有一死,人死後,必須由子孫來辦後事,就是入棺啊,奠拜啊,頭七啊,各種對逝者的尊重,然而這一切都需要一個帶頭人,就是長子了。如果只有獨生子女的自然不多說,但恰好有的就有子孫成群,七八九的,加上自己長壽,去世時都有九十多一百歲,這時長子也有六七十了,有的長子都先去世了,那麼這時候,是由老二老三接上來帶頭?那你們就錯了,這時候是由長子的長子接上,所以也就有長子嫡孫的說法。所以,長子從我們祖先的遺傳下來的傳統中來說,地位是其他兄弟無法撼動的!自古也有父母不在,兄嫂為大的說法的。

  • 17 # 陸棄

    都是嫡子,但分為嫡長子,嫡次子。如果是皇位繼承,按規矩,應是嫡長子繼承大位。但一般前面的皇后死了,皇帝便不會再立新皇后了,如果皇帝不立新皇后了,就沒有這麼些事情了。事實上,許多有道明君,在元皇后去世後,就不再立新皇后,他也是防止嫡皇子相爭,造成家庭慘劇。比如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在皇后去世後,都沒有再立新皇后。

    還有一種情況是前皇后因為某些事情,被皇帝廢了。廢了皇后,自然就會立新皇后。一般來說,如果前皇后被廢,她的兒子也會跟著遭殃獲罪,失去了繼承大位的資格。愛屋及烏,也會恨屋及烏,就是這個道理。這樣的話,新皇后如果生了兒子,便會成為新的嫡子。往往繼承大位的,也是新皇后的兒子。

    還有一種情況是,皇后還沒有成為皇后時,生了一個兒子,後來成為皇后,又生了一個兒子。那麼這兩個兒子,也是有大區別的。老大是庶出,老二是嫡出。將來如果涉及到皇位繼承,應是老二繼承,老大隻能幹看著。

    母以子貴,子亦以母貴。古代在宮庭之內,往往母親與兒子的命運是連為一體的。為了爭皇位,血腥的殺戮屢見不鮮,從三皇五帝一直到封建社會結束。既便是史上最大的明君唐太宗李世民,也是殺了他大哥、三弟而上位的。雖然為了防止兄弟相殘,立了很多規矩,但規矩並不能制止人們的貪念,畢竟皇帝的位置太有誘惑力了。

  • 18 # 紅巖763

    我國古代一直是一夫一妻多妾制,由於宗族、家國的觀念是封建朝廷統治的重要基礎,各朝代對夫妻、妻妾、原配與繼室的關係都是有明確的法律和倫理保障的,如,不得以妾為妻,唐律規定以妾為妻 徒一年半。而《新唐書》“古諸侯一娶九女,故廟無二嫡,自秦以來有再娶,前娶後繼(繼妻),皆嫡也,兩祔無嫌”,從這裡可以看出,繼妻仍為嫡妻,其子為嫡子。但按照宗法制度,繼妻地位不如原配,不少繼室進門時要向原配牌位行禮,百年後入土丈夫也多與原配合葬。所以,繼妻所生的孩子地位低於元妻的孩子。皇家作為天下典範,這些倫理規範自然也要遵守,所以才多有嫡長繼承一說,先是子以母貴,其後才是母以子貴。但皇權更替有太多因素影響,在歷史長河中看來,嫡長反而並非決定因素。

  • 19 # FE夜羽

    嫡子這是一個歷史概念,現在已經消亡。正妻所生的所有兒子都可以稱為“嫡子”,依次為:嫡長子、嫡次子、嫡三子、……。存在平妻時,平妻之子亦為“嫡子”,但地位略低於正妻之子。如果正妻無子,那麼平妻所生的嫡子就完全等同於“嫡妻所生之子”。這時,正妻所生的嫡子稱為“正嫡”,平妻所生的嫡子為“平嫡”。

    不過不同時期,嫡子的定義也是不一樣的。

    在早的時候。商紂王與微子啟都是一母所生,雖然微子啟年長,可出生時其母只是王子妃,而商紂王是成為王后後出生的,那個時候,商紂王算嫡子,啟不算嫡子,稱為微子。

    而到了後來通常來說,皇后生的孩子都是嫡子,不管是前面皇后生的,還是後面皇后生的。嫡為何意,就是繼承權,我想這個問題主要是繼承權問題。立嫡以長的制度裡,按是第幾個嫡子,就排第幾。到立嫡以賢后,特別是清朝,母親當上皇后,就是嫡子,就有繼承皇位的可能,但選不選你是皇帝說了算。

  • 20 # 翻出歷史那一頁

    都是嫡子,不過有點區別。在嫡庶尊卑分明的時代,皇后所生的嫡子的地位天然要比嬪妃們所生的庶子要高。皇后的兒子有嫡長子,嫡次子,嫡三子等,只要是嫡出,天生就有優越感,天生就能把那些庶出的兄弟們壓一個天地。可是,皇后也有意外的時候,一旦病故或其他原因早逝,國不可一日無母,通常情況下,皇帝會重新冊立皇后。

    那麼問題來了,新皇后肯定也會生孩子,她的孩子也是嫡出,這和之前的皇后嫡子不就在無形中多了矛盾嗎?其實不是這樣的,新皇后不再是原配皇后,而是繼後。從宗法繼承上的關係來說,原配皇后的地位還是要稍微高些的,畢竟她也是新皇后的“姐姐”,出於先來後到的順序,很多人都會在潛意識裡將之前皇后的兒子視為嫡子。

    其實,兩位皇后生的都是嫡子,而尊卑就在人心了。皇帝如果喜歡新皇后,那麼她的兒子壓過之前的嫡子,是完全有可能的。皇帝如果不喜歡新皇后,還對原配皇后念念不忘,他就會想法設法來彌補原配皇后所生的嫡子,比如康熙皇帝,他之所以不忍廢掉胤礽的太子之位,不就是他心裡對其母赫舍里氏還存著情意嗎?如果皇帝對新皇后並沒有感情,而是出於“她適合為後”的原因,讓她母儀天下,那麼新皇后所生的嫡子是遠不如原配皇后的,比如乾隆繼後烏拉那拉氏所生的嫡子永基,他的地位甚至不如庶出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漢開國名將周勃為何晚景淒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