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劉一千五

    巴頓說,我沒有油了,我的車回不去了,回不了前線,打敗仗,誰負責?我態度多好,就是沒有油了,快點恩典恩典吧!

  • 2 # 漩渦鳴人yy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諾曼底登陸之後呢,盟軍方面的因為兩個派系一個呢是以英軍為首的派系,其代表人物就是蒙哥馬利,另外一個呢,就是以美軍為代表的派系,個都代表人物呢,就是巴頓。當然,艾森豪威爾這個花花公子呢,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平衡兩派之間的矛盾!

    為什麼這兩派會出矛盾很簡單,戰場上面的功勞就這麼多,打一點兒就少一點兒!誰不願意趁著這場戰爭的尾聲痛打落水狗,甚至於拿下柏林成這樣載入人類歷史史冊的威名,誰不想要的巴頓想要蒙哥馬利想要英華人想要美華人也想要,前蘇聯人也想要!

    所以當時英國和美國之間的爭鬥就已經開始出現模型!雙方之間在戰場上面互相傾軋,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比如說美軍曾經有一支軍隊單獨渡過了萊茵河,結果呢?後方,如果指揮部和美國指揮部吵成一團,最後呢,等著德華人把那大橋一仗,這8000多美國士兵瞬間成了一隻孤立無援的軍隊!

    如果說這個事情還屬於比較隱秘的,或者說大家之間互相不承認的,那美國名將巴頓和英國名將蒙哥馬利之間的矛盾,那是擺在檯面上的,大家都知道這個事情。蒙哥馬利帶領的是第一集團軍是主攻,所以所有的好的裝備物資基本上第一時間就送到第一集團軍去了,而巴頓所率領的第三集團軍的屬於配合第一集團軍作戰的一支軍隊,因此挑東西的時候,那基本上就是挑剩下的就扔給你!

    但是問題是,巴頓是一個嚴格的裝甲軍大縱深理論的支持者,什麼意思?就是他堅持要求自己的部隊全部換裝機械化!我的部隊後面在開車,要麼就睡在車上!一刻不停地朝著敵人的心臟地帶出發進攻!

    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巴頓的集團軍式西線盟軍所有集團軍裡面攻佔面積最廣,俘虜敵人最多,戰功最卓著的一支集團軍。但是這是有一個前提和基礎的,就是你必須得給我油,你沒有我怎麼開車,我怎麼跑,難不成靠我士兵兩條腿就跑路嗎?

    艾森豪威爾自然明白巴頓這個人能力怎樣,但是他也知道巴頓這個人脾氣怎麼樣,巴頓這個人脾氣差到什麼地步。當初盟軍在和納粹德國作戰的時候,所有的盟軍都在那罵納粹德國不是人就這個人提出來,我同情納粹政府!在這之前,因為毆打士兵,那次巴頓差一點不允許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就這麼一個暴脾氣的人,你把所有資源全給他,回過頭來他把英華人風頭給搶了,那兩者之間的矛盾不就增加了吧,畢竟是客場作戰,所以該給英華人面子的時候還是得給,否則。到時候冷戰的時候就是美國和前蘇聯直接面對面!

    因此呢,艾森豪威爾必須要掌控一下巴頓這個能力比較強的人,如何才能夠掌控他的不給油!

    本身法國的那些港口是具有大宗貨物吞吐能力的港口,也就是說我拿下來之後可以運輸大量的石油燃油補給物資,但是由於納粹德國的破壞,這些燃油的補給能力瞬間下降!大家都知道缺油,這個時候艾森豪玩兒就明確的跟巴頓說,你的油我全部調撥給了第一集團軍,你的第三集團軍想要燃油自己想辦法!

    當然回家是不可能回家的,這事情也只能屬於發發脾氣,真的要解決的還是不對的燃油問題,因此巴頓就想了一個辦法,作!

    怎麼作死呢,就是自己去偷燃油,每天送給第一集團軍的燃油有很多條運輸路線,巴頓手裡面也掌握著幾條線,因此他拍自己手底下的人,不停地去偷油,不停的去搶油!

    甚至於出現了一個名場面,就是巴頓自己開著車去偷油!那有人就會說了,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巴頓這麼折騰艾森豪威爾和蒙哥馬利不算他總賬嗎?可問題就在於八頓無論怎麼偷油,事實上也並不影響二軍之間的合作,偷的那點油只能算得上是杯水車薪,數量很少,而且基本上也是偷偷摸摸的幹,當然這個偷偷摸摸是打個引號的,也就是隻是象徵性的,像是小孩子發脾氣一樣去拿了幾升油就過來!

    至於說艾森豪威爾的他也知道巴頓是跟自己發脾氣,但他必須得平和英國和美華人之間的那個矛盾,所以也就對這件事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我不能總是向著英華人吧,到時候美國總統問我這件事情的時候,我也不好解釋!我已對這件事情也就基本上不了了之了,這就是說蒙哥馬利他確實可能會發脾氣,但是看巴頓幹這件事情乾的這麼猥瑣,而且美國指揮部那邊也的確挺配合自己的,所以也就懶得去發脾氣了!

  • 3 # 瀟湘殺手

    這個問題有意思,這就像現在利用輔警,零時工來執法一樣。待遇就這麼低,要求蠻高,怎麼辦?靈活運用,變相默許還能搏一個好名聲,體現人文關懷

  • 4 # C時光安然

    巴頓這樣做,一是因為部隊確實沒有油料了,二是為了確保部隊進軍速度,和蒙哥馬利爭功。至於坐著快沒油的吉普車去開會,則就是故意演戲了。不過這一切的根子還是盟軍的後勤供應出了問題。

    盟軍諾曼底登陸

    隨著盟軍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解放法國全境就成為進攻德國本土的當務之急。8月份,歐洲盟軍最高司令艾森豪威爾到達法國以後,蒙哥馬利提出要調整作戰計劃,變原來的“兩路突擊”為“一路突擊”,以此確保諾曼底登陸作戰期間對所有盟軍地面部隊作戰行動的監督協調之權不受削

    “霸王行動”態勢圖

    弱。後經艾森豪威爾協調,採取了一個折中方案,即原來南北兩線作戰方案不變,但將南線美軍第一集團軍抽調出來,劃撥蒙哥馬利指揮,而南線美軍第三集團軍在巴頓指揮下繼續東進。這一調整,正成為巴頓“偷油”的開端。

    第3集團軍司令小喬治·史密斯·巴頓

    盟軍登陸歐洲以後,因諾曼底等港口被打得稀爛,物資吞吐能力很小,致使對岸堆積如山的物資難以送達作戰部隊,給部隊造成不少困難。同時,為了安慰蒙哥馬利,艾森豪威爾削減了南線美軍的供應,優先保障北線和美第一集團軍,巴頓的第三集團軍成了“後孃養的”,最緊張的時候每天只能得到不足一個裝

    第21集團軍群司令伯納德·勞·蒙哥馬利

    甲師的油料消耗量補給!要知道第三集團軍下轄4個軍,一共12個步兵師和裝甲師,就這還沒算集團軍的直屬部隊。正常渠道沒有油,而部隊還要跑得快,怎麼辦?那就“偷”唄,這個“偷”泛指所有見不得光的手段。比如,派部隊去油庫偷,在半路上搶,冒充第一集團軍去領,等等,不一而足,反正誰弄得油多就能得到獎勵—放假三天!至於巴頓本人,也經常開著快沒油的車,在集團軍群司令布萊德利面前“揩油”,也算是本色出演了。

    第12集團軍群司令奧馬爾·納爾遜·布萊德雷

    那有人問了,既然沒有油,幹嘛還要打呢,停下等等不好嗎?這事,放別人身上或許可以,但是巴頓停不了!第一,巴頓就瞧著蒙哥馬利不順眼,憋著勁準備打臉呢!南北兩線的指揮官分別是巴頓和蒙哥馬利,而這兩人不太和諧。盟軍實施“霸王行動”的時候,巴頓並沒有參與,而是在別的地方“顯擺“,充當誘餌,對德國進行戰略欺騙。因為巴頓名氣太大了,他在哪,那盟軍主要攻擊方向就在哪!這就是德華人當時的思維定勢。眼看盟軍地面部隊在蒙

    歐洲戰場盟軍

    哥馬利指揮下成功登陸,耀武揚威,巴頓怎能不眼紅?!現在蒙哥馬利又是要人又是要物資,巴頓已經很生氣了,更令巴頓瞠目的是,蒙哥馬利此時又被晉升為陸軍元帥,這刺激果真不小,那非要見個高低不可。第二,希特勒遇刺,巴頓覺得機會難得。“霸王行動”一個月後,一個反希特勒軍官組織企圖暗殺希特勒,希特勒在大本營被炸。巴頓由此判斷德軍軍心不穩,堅信十天八天就可以殺到德國境內,再困難也不能停止前進。

    盟軍諾曼底登陸

    巴頓“偷油”只是當時歐洲戰場的一個“片花”,靠那些手段當然不可能解決油料供應問題,後來巴頓的第三集團軍還是不得已停了下來。而蒙哥馬利的北線作戰也以失敗告終,由此也間

    歐洲盟軍最高司令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

    接導致了後來“阿登戰役”盟軍的失敗。我不禁想,若當時艾森豪威爾能拋開門戶之見,採納蒙哥馬利“一路突擊”的方案,把地面部隊指揮權繼續讓給英軍,是不是可以改變盟軍這一連串失敗的命運呢?當然,歷史不能假設,正義的一方終究還是贏得了戰爭。

  • 5 # 梁老師說歷史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巴頓?一個四星上將居然會縱容部下去偷油?不瞭解這段歷史的小夥伴們,估計會一腦門子問號?這可不像是一個將軍會幹的事。

    的確!這要是在平常確實不會,畢竟美華人嗎,二戰期間屬他家的大腰子最粗了,還缺那點油料?似乎有點開玩笑了。

    但俺很負責任的告訴您,這是真的,比那針尖的尖都真。

    那麼事情是咋回事呢?

    說的概括一點,這其實是一個權力分配問題。

    當年開闢第二戰場,盟軍打諾曼底開始登陸,三百萬計程車兵衝入了歐洲,這就形成了和蘇聯人夾擊德華人的局面。

    那麼根據當時的情況,盟軍的最高統帥是艾森豪威爾,但他可沒有隨著盟軍一塊進入到歐洲大陸,而是呆在了英國這嘎達,他的作用是協調各個部隊之間的行動,畢竟三個國家嗎?英國,法國,還有他美國,他們之間的協調也是個事。

    那麼蹲在歐洲這嘎達組織進攻的,大體其實有兩個人在參與,其中有英華人的蒙哥馬利,再有一個就是美華人的布萊德雷。

    蒙哥馬利大傢伙都聽過,這布萊德雷估計有些小夥伴耳生,這人可了不得,北非戰場和歐洲戰場上的主要指揮官,美國第一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五星上將。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要說了:“這巴頓呢?你扯這些個不相干的作甚?”

    您不把背景說清楚了,這事聊得也四不像不是。

    好了咱進入正題。

    咋說呢?這進入到歐洲戰場,大傢伙也明白,美華人的實力實在是太過強勁了,而巴頓作為布萊德雷手下的得力干將,從開始參戰那勁頭就一個字——猛。

    而蒙哥馬利這頭似乎被壓了一頭,可在報紙上,蒙哥馬利作為一個英華人,歐洲這嘎達的代表,那是鋪天蓋地的誇獎。

    得咧,這中間似乎有點整岔氣了,美華人這頭肯定不樂意了,哦,輸出攻擊這是美華人的,這受到表揚咋就換人了?所以布萊德雷吵吵把火的吵到了艾森豪威爾的頭上。

    而蒙哥馬利這頭,他也急需要弄一個實實在在的東西掛脖子上,畢竟那些個東西是虛的,要是這麼幹下去,英軍是不是這就得跟著美華人屁股後頭了,這那成呀。

    所以蒙哥馬利為了擺脫這種困局,他要一次勝利,而且不是那種小貓小狗三兩隻的勝利,必須是一場足以說明問題的勝利。

    而在這個節骨眼上,艾森豪威爾作為盟軍的最高統帥,被布萊德雷說動了,起身就要到歐洲這嘎達了。

    好嗎?艾森豪威爾一出現在歐洲,得咧,蒙哥馬利這就得把手中的權利上交了,這謀求一場足以說明問題的勝利,這可就要難辦了。

    於是蒙哥馬利做出了一個大膽計劃,把原先的計劃兩頭夾擊丟掉,集中四個集團軍的實力直接去搞德華人,而這個計劃就由蒙哥馬利來指揮。

    那麼這個計劃,還把巴頓的第三集團軍的兩個軍給撬走了。

    “什麼?”巴頓整個就怒了,他的第三集團軍原來可是南路的進攻重點,你這改了計劃不說,還把他的倆軍給撬走了,幹啥呀?

    巴頓和一幫子美國將領以及他們的上司布萊德雷立馬炸了鍋,可這個計劃最終艾森豪威爾還是同意了。

    那倒不是說這個計劃有多麼好?這種聯合作戰,不僅要考慮軍事,還的考慮政治因素。

    英國是美華人在盟軍中最好的政治盟友,這裡頭的道道咱就不細說了。

    所以這個計劃最終被實施了,而蒙哥馬利作為這個計劃的實施者,開始幹活了。

    接下來

    “不!”巴頓表示很生氣。他還準備拉著他的頂頭上司布萊德雷一塊去辭職,用來威脅艾森豪威爾。

    顯然一個能做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尤其還是第一任主席的人,情緒是不會衝昏了他的頭腦,布萊德雷表示拒絕。

    結果就是巴頓被卡脖子了,大傢伙都知道巴頓的小暴脾氣,為了限制第三集團軍的行動,巴頓的部隊得不到足夠多的汽油,好吧那會沒有汽油,進攻?你在開玩笑嗎?

    巴頓被噁心到了。但這還不算完,為了彰顯蒙哥馬利可以帶著這個計劃順利的實施,英國方面還晉升了蒙哥馬利為陸軍元帥。

    “哦!這就是個三流的將軍!”布萊德雷都憋不住了。

    而巴頓原先四十萬加侖的汽油,變成了三萬加侖,而且根據布萊德雷的提醒,往後的日子裡,也許巴頓得不到一滴汽油了。

    那麼汽油都去哪裡了呢?嗯,都去支援蒙哥馬利的行動了,尤其是他的第一集團軍,全都補充到了哪裡。

    “哦!不!”巴頓表示很生氣,但又能如何?他也只能在日記裡頭跳腳了。

    當然巴頓可不是個坐以待斃的傢伙,於是他開始想辦法,

    “啊哈!你不是不給俺嗎?俺去偷總可以吧!”

    於是巴頓的手下開始幹活了,他們有直接打劫運輸隊的,有的整條橡膠管子去吸的,當然還有高明一點的,直接打著第一集團軍的幌子:“來整一車!”畢竟命令裡頭那是優先供應第一集團軍的。

    當然巴頓為了調動大傢伙的積極性,還有獎勵,弄的多了,放假,回頭就能出軍營到外頭溜達。

    這顯然爆發出了大傢伙的積極性。

    有人說蘇聯人因為在高寒地區所以他們喜歡喝點酒,其實美華人也好這一口,巴頓的手下為了吸引那些運輸車隊的人,他們還給運輸車隊的駕駛員獎勵,錢沒有,酒到是有幾瓶就問你:“來不來?”

    好吧,手段盡出。巴頓自己個也會出手,當然他就比較文雅了,每次坐車快沒有油了,他就跑到上級哪裡,辦點事或者開個會,順道就在總部哪裡加點汽油。

    好吧,咱看的挺花哨的,但這點小手段能搞到多少?他可是一個集團軍啊,賣瓜的,這都不夠看的。

    當然這次更換計劃的停滯,對於德華人來說,他們得到了一次喘息的機會,從而加固了萊茵河的防禦,順道還組織了一次反擊。

    沒有這一次的停滯,估計德華人就會提前幾個月被打趴下了吧!而蒙哥馬利組織的這次計劃,最終以失敗告終。

  • 6 # 田園過客lqy

    巴頓是戰爭狂,他為戰爭而戰爭,一路狂進,但是政治上需要他慢下來,把戰爭成果讓給歐洲的盟國,他不聽,用控制他的“燃油”來降低他的戰爭進度,這是真的。

  • 7 # 白楊樹下談歷史

    1944年8月25日,巴黎迎來了解放,正式宣告諾曼底戰役結束。盟軍經過2個多月的戰爭,消耗是巨大的,作為當時以高效、立體化後勤補給的美國也吃不消了,準備進行一段休整,建立後勤保障系統,儲備戰爭資源,養精蓄銳。

    然而,戰局的發展太快,為了避免給對手以喘息之際,也為了能與蘇聯抗衡,美英兩國領導人一致贊同盟軍應儘快渡過塞納河,消滅納粹德國。但在制定作戰方案時,雙方的爭議卻很大,這讓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很為難。

    蒙哥馬利的方案為什麼被優先考慮?

    蒙哥馬利主張第21集團軍(以英軍為主,加上加拿大軍隊和部分美軍)向東北方向一路出擊,最終攻佔德國魯爾區;而布萊德雷清醒地認識到英華人要“貪天功為己有”,於是主張以美軍為主從南路進攻,與蒙哥馬利的第21集團軍形成兩路,合擊德國西部防線。

    其實,蒙哥馬利這麼做也是可以理解的。自西西里島戰役開始,以巴頓為首的美軍實力大大彰顯,風頭已蓋過了苦戰2年的英軍;登陸法國,雖然他被任命為盟軍地面總司令並指揮英軍部隊參加作戰,但又被巴頓搶了風頭,沒有任何存在感。

    眼看歐洲戰事進展順利,德軍成潰散之勢,英軍再不“有所作為”,就真成二流部隊了。於是,蒙哥馬利極力主張“一路突擊”的戰略,甚至不惜軟硬兼施的遊說和要挾,艾森豪威爾出於對大局的考慮,優先考慮蒙哥馬利的方案。

    首先,英美兩國是“同宗同族”的關係,二戰爆發後,美國給予了全方位的支援,同時也想利用英國來控制歐洲。自美軍主導的諾曼底登陸,在兵員、物資、裝備數量上遠遠的超過了英軍,並顯示出強大的軍事實力,確定了“老大”地位。

    而昔日的列強英國自然處在一個尷尬的境地。他們要爭取一次勝利,證明自己的實力,刷一下存在感。這對於美國來說影響不大,從平衡兩國關係的角度來說,提高英國的國際地位和話語權還是有必要的。

    其次,根據情報得知,德國的“黑科技”V-2導彈即將問世,在當時來說是很難進行攔截的。這意味著英國本土將在其威脅這下,而那裡正是盟軍進攻歐洲的出發地和物資中轉站,一旦受到攻擊將遭受巨大損失,必須一路追擊,快速攻佔德國,解除威脅。

    更重要的是,由於戰線太長,後勤補給遇到了極大的挑戰。尤其是汽油,以巴頓的第3集團軍為例,該部一天就需要45萬加侖汽油,但每天只能空運1.2萬加侖。如果再採用兩路進攻的模式,勢必增加補給的難度。

    最後,艾森豪威爾採取折中的辦法,以蒙哥馬利的北路為主,並將美第1集團軍加強其實力,進攻德國魯爾區;而布萊德雷從南面對德國腹地進行攻擊。說白了還是讓美軍充當配角,這讓巴頓再次大罵:“在這場戰役中,美軍絕不能輸給英軍”。

    這一次,巴頓想與蒙哥馬利在戰場上比個高低,就沒有那麼順利了。

    南路的美軍進攻由於不是重點,巴頓的第3集團軍下屬的4個軍被抽調了兩個軍去執行其他任務;法軍第2裝甲師還在巴黎享受著人們的掌聲和鮮花,沒有歸建。但好在其最精銳的3個裝甲師和4個機械化步兵師仍在他手中。

    此時德軍的防線已經崩潰,必須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快速推進。巴頓命令部隊搶佔各個重要的交通樞紐、渡口和橋樑,保證部隊能夠快速前進。在他看來,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勝利。然而,讓他十分生氣的是他的部隊沒油了,只得停下來。

    原來,為巴頓運送物資的飛機,都被派去支援蒙哥馬利執行空降任務了,儘管盟軍總部採取了“紅球快車”行動,每天組織幾千輛民用卡車往返於諾曼底和前線之間運輸物資,但依然滿足不了部隊的消耗,尤其是汽油。

    更可氣的是,艾森豪威爾雖然同意巴頓和布萊德雷主張的兩路進攻,但汽油等物資的優先權給了蒙哥馬利。同時還限定了第3集團軍的用油量,從而控制巴頓前進的速度,這種“吃裡扒外”的做法,自然招致美軍官兵的一片謾罵。

    等待配給燃料再行動,不是巴頓的風格。

    一是,為了節省油料,他把坦克、裝甲車裝上火車一路向東,給人的感覺不像在戰鬥,倒像是一場勝利大進軍。與此同時,他要求把汽油集中起來使用,保證部分坦克能夠繼續前進。

    二是,縱容部下想辦法搞油。“有什麼樣的官,就有什麼樣的兵”,他的後勤處長沃勒爾.馬勒是美軍中一位傳奇式人物,他被譽為“整個歐洲戰區最會撈取物資的後勤處長”。有他在,第3集團軍往往獲得更多的“優惠”,有時竟比其他部隊多分得將近一倍的物資。

    眼下他要絞盡腦汁,盡最大的努力搜刮汽油。主要是戰場上的繳獲,在部隊推進途中繳獲了幾十萬加侖的汽油。對於這些戰利品,馬勒既不造冊記錄,也不上報戰果,而是儘快地分發到各部隊手中,以解燃眉之急。

    同時,在他的挑唆下,一些官兵冒充第1集團軍的人,去油庫冒領汽油,甚至一些士兵則乾脆到其他部隊去幹偷油的勾當,以致第1集團軍一段時間以來經常向總部彙報,油庫經常發生“失竊案”,而“嫌疑人”始終抓不到。

    這些“出格”行為,巴頓自然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於友軍的指責他既不否認也不贊同,對方往往是氣呼呼地來,又氣鼓鼓的回。而他為了引起別人的同情到處“哭窮”,經常坐著快沒有油的吉普車去開會,臨走時加滿他的油箱。

    更有意思的是,第3集團軍繳獲了大批美酒,其中還有不少陳年好酒。這對喜歡開懷暢飲的美軍來說,是最具有誘惑力的。巴頓一面犒賞官兵,一面吩咐部隊給每一個為第3集團軍送油和物資的飛機員準備了一份“豐厚的”禮品。

    這一方法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空軍的飛行員們都爭先恐後的為巴頓的部隊運送物資。儘管這樣,仍不能徹底解決嚴重缺乏燃料的問題,第3集團軍的推進時斷時續,從而失去了大踏步前進、一舉擊潰德軍的良機。

    而德軍則由此獲得了喘息的機會,迅速建立起有效的防禦體系。也難怪有人說到:艾森豪威爾擁有最優秀的將領和美國有史以來造就的最優秀的軍隊,但在決定時刻,卻不會使用他們。

    參考文獻:《二戰全史》、《第二次世界大戰》、《巴頓》

  • 8 # 紅色手電筒

    巴頓將軍1944年8月1日前後,開始指揮美第3集團軍開始橫掃法國,由於在之前的戰鬥中,德軍的大量有生力量被消滅在了,諾曼底附近,法國境內的德軍已經是沒有什麼戰鬥力了,所以美軍以及英軍都開始迅猛進軍。在諾曼底登陸後,經過苦戰,盟軍打破了德軍的封鎖,開始向法國內陸進軍,這一段時間盟軍開始高歌猛進。盟軍已經全部完成摩托化,所謂的步兵師其實就是摩托化步兵師。

    美軍和英軍都已經基本上實現了陸軍的摩托化,部隊中的車輛多,這樣的好處就是機動速度快,但是問題就是對於油料的需求量非常大,當時美軍一個師每天消耗的物資大約有500-700噸,其中大部分是油料。而當時盟軍在法國並沒有一個特別大的港口,瑟堡雖然被攻克,但是港口設施已經被德軍破壞的很嚴重,一時半會無法正常使用了,所以盟軍現在向前推進最大的問題就是後勤補給問題。

    當時,美軍和英軍之間對於主攻方向是存在爭論的,以蒙哥馬利為代表的英軍將領主張一路突擊,就是重點放在北路就是沿著西歐的海岸tu線從北德進入德國,這個計劃的好處是,可以充分利用西歐國家的港口,但是就是西歐國家的道路條件並不優良,水網密集,而美軍將領是主張的中路突破,就是直奔德法邊境,這樣的距離最近,但是由於法國的鐵路網在之前被美英空軍破壞,所以補給就是一個大問題,但是當時巴頓已經開始一路狂飆,向著德法邊境的齊格飛防線衝過去。巴頓將軍是二戰中美軍將領中,極具個人魅力,而且經過電影巴頓將軍的渲染,巴頓在中國也是擁有眾多的粉絲,象亮劍裡邊丁偉的原型鍾偉,有些老人都說怎麼跟巴頓似的。

    由於缺乏鐵路運輸,盟軍的運輸全部依賴汽車,美華人組成了紅球快車,就是把汽車當火車用,這樣是組成了一條還算能滿足前線需要的運輸線,但是當戰線繼續向前推進的時候,紅球快車自己就跟不上了。一方面是油料的消耗巨大,還有就是把這些卡車使得太狠了,就算是美國的10輪大卡也經不住這麼使。在這種情況下,盟軍就必須要確定一個優先地供應方向。但是其他方向也是要齊頭並進,相互掩護自己的側翼。

    不過,德華人在荷蘭海牙附近向英國發射的V2導彈,加重了英軍北路方向的重要性,按照電影巴頓將軍中的說法,就是德華人每天在倫敦殺死的市民,比戰場上計程車兵都多,這些發射場都在蒙哥馬利的區裡邊。這種情況下,在運力不足的情況下,只好削減巴頓的供應量,不過在一段時間內,巴頓的第3集團軍還是一路高歌猛進,這是因為巴頓繳獲了大量德國的燃料,這些繳獲的燃料支援巴頓能夠繼續向前,但是繳獲的燃料也有用完的一天,而巴頓的命令是繼續向前,用掉最後一滴汽油,然後再開步走。巴頓坐著吉普車到處視察部隊。

    而人能走,但是坦克可就沒有這麼方便了,於是,巴頓也就默許了手下計程車兵進行各種搞汽油的辦法,無外乎是坑蒙拐騙偷之類的手段,而且不只是汽油其他的一切,包括土豆什麼也淨是從法國的農民那裡去弄,一時間巴頓的第3集團軍成為了一支聲名狼藉的部隊,但是偷來的物資還是不夠,當1944年的冬天到來的時候,巴頓的第3集團軍也是停下了進軍的步伐。不過這個時候,他們已經是達到了原計劃登陸後一年才能達到的戰線,而他們只用了100天不到。

  • 9 # 麥田軍事觀察

    二戰時的美軍已經是一支機械化部隊了,軍事行動嚴重依賴於燃油供應,如果美軍想發動任何一場進攻行動的話,那麼油料供應保障是優先,最為優先的事兒,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來說,由於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諾曼底登陸以後,美軍一時半會沒有控制重要的港口,可以保證大規模的吞吐量。即便當時控制了一些港口,但是也由於德軍破壞等原因,解除安裝能力非常的有限。

    當時西線的盟軍面臨著巨大的物資供應壓力。為了保證主攻方向上的作戰行動順利,只能壓縮次要方向上的物資供應。當巴頓上任成為第3集團軍司令的時候,所領受的任務就是在擔任次要方向的行動,自然沒有物資的優先權。他當然不幹了,想自行其是,那麼解決物資供應是一個重點,只能想盡辦法去這麼幹了,自己開著沒油的車去加油,只是做一個表率作用,多加了一箱油不解決什麼問題,卻可以讓自己的部下知道連總司令都去偷油了,不能再閒著了,這是一個必要的行為。

  • 10 # 度度狼gg

    時任陸軍三星中將、美國第3集團軍司令巴頓在給夫人的信中寫道:“我只需那可惡的40萬加侖汽油,就能贏得這場該死的戰爭,現在阻止我的不是德華人,而是他們”!巴頓嘴裡的“他們”指的是誰們呢?一多半是英華人蒙哥馬利,一小半是自己的頂頭上司盟軍最高統帥艾森豪威爾,因為他們把第3集團軍的任務從主攻變成了助攻。

    (第3集團軍司令巴頓中將)

    在1944年9月1日之前,盟軍最高統帥艾森豪威爾並沒有正式出現在歐洲大陸,而是坐鎮英國協調三軍行動,蒙哥馬利則以第12集團軍群總司令的身份,對所有美英地面部隊的作戰行動有監督和協調之權,這也是美英兩國軍方互相妥協的產物。當報紙上每天鋪天蓋地都是“蒙蒂的部隊”等新聞時,美華人終於忍無可忍了,馬歇爾致電艾森豪威爾:“陸軍部長和我以及所有的美華人都強烈的認為,現在是由最高統帥直接指揮美軍的時候了”!

    於是艾森豪威爾過海到達法國,宣佈自9月1日起接管所有地面部隊的指揮權,而蒙哥馬利當然不想把到嘴的肥肉吐出來,這廝靈機一動,提出來一個讓美華人很難拒絕的計劃:取消原定沿阿登山脈南北兩側“兩路突擊”的計劃,代之以把盟軍四個集團軍、40個師全部投入東北方向,實施“一路突擊”的方案。這樣,北線戰役總指揮還是他蒙蒂,從而可以變相地繼續掌握絕大部分部隊指揮權。

    (第21集團軍群總司令布萊德雷)

    蒙哥馬利的理由是,這個方案可以迅速殲滅加萊地區的德軍殘部,奪取重要的安特衛普港和荷蘭南部,極大加快盟軍自英國向Continental運輸物資的速度。同時還可以摧毀那些討厭的德軍導彈基地,順便建立盟軍自己的空軍基地,然後再揮師向東渡過萊茵河佔領魯爾工業區,進而深入德國腹地。這其實就是蒙哥馬利後面“市場--花園行動”的戰役藍本,反正貌似很有道理,艾森豪威爾一時也拿不出反駁的理由。

    但是這將意味著南線的美軍主力放棄繼續前出齊格菲防線的計劃,要麼主力被調到北線接受蒙哥馬利的統一指揮(北線以英軍和加拿大軍為主),要麼就得削減物資供應優先滿足北線的作戰需要,因為在英倫三島的物資雖然堆積如山,可是諾曼底諸港口破壞嚴重,吞吐能力非常有限。以布萊德雷為首的美軍將領對此方案強烈反對,艾森豪威爾最後進行了折中處理,只把霍奇斯的美國第1集團軍撥給蒙哥馬利指揮,但同時也削減了其他美軍的物資供應。

    (艾森豪威爾和蒙哥馬利)

    第3集團軍司令巴頓對此憤怒不已,因為他的部隊將不得不因此停下來,他甚至要拉著布萊德雷(第21集團軍群總司令)一起辭職,以要挾艾森豪威爾改變決定,理智的布萊德利沒有答應。儘管艾森豪威爾沒有全部採納蒙哥馬利的意見,但後者仍然取得了大部分勝利:爭得了主攻地位,爭得了美軍第1集團軍的指揮權、爭得了地面部隊作戰協調權,唯一讓美軍將領稍感安慰的是:巴頓集團軍在被剝奪了大部分汽油的情況下,仍然被允許繼續東進,以策應北線的行動。

    為了抬高蒙哥馬利的地位,同一天經過丘吉爾提名和英國女王批准,宣佈晉升蒙哥馬利為陸軍元帥,把一眾美軍將領氣得半死,布萊德雷大叫:“蒙哥馬利不過是個三流的將軍,別人打不贏的戰爭,他也打不贏,更不必說打得比別人更好了”!巴頓直言自己感到“噁心”,因為他相信當面德軍已經非常虛弱,只要讓他放手大幹,完全可以在10天內突破齊格菲防線殺進德國本土。

    (巴頓在戰場上)

    巴頓對著自己的集團軍群總司令大吼:“MD,布萊德,只要你給我40萬加侖石油,我就能在兩天內把你送到德國去”!而後者無奈地告訴他,從今以後分配給第3集團軍的汽油會很少,最後可能連一滴都沒有。果然,第二天巴頓只得到了32000加侖的汽油補給,這還不夠一個裝甲師一天的用量!向默茲河渡口推進的美軍第12軍只好停止前進:否則一旦德華人反撲,美國坦克就動彈不得了。

    急性子的巴頓在日記裡破口大罵,同時寫道:“為了迎合蒙哥馬利的需要,大部分汽油都撥給了第1集團軍,結果我們手中一滴汽油都沒有了,要是我能偷一些汽油就好了”!腦袋一轉,說幹就幹,巴頓第二天就慫恿他的後勤處長馬勒上校去動員士兵們偷油,於是第3集團軍上下八仙過海開始了“偷油大戰”。有的部隊把送油給巴黎的車隊劫走,有的部隊去油料倉庫直接弄管子偷吸,更有甚者,還有部隊打著第1集團軍的旗號冒領汽油,總之無所不用其極。

    巴頓則非常開心地縱容這樣的偷油行為,並且對偷油數量最多的官兵還給與“放假三天”的獎勵,他本人也是個戲精,為了親自弄一點汽油回來,他會駕駛僅有一點油的吉普車前往集團軍群司令部公幹,然後當著布萊德雷的面,要求司令部人員給他的座車加滿汽油。但是無論怎麼弄,跟整整一個機械化集團軍的消耗比起來,巴頓和手下偷來的油僅僅是滄海一粟,幾天後,第3集團軍只能就地轉入防禦。

    對於二戰程序而言,這是一次致命的停頓,否則美軍可以在希特勒加固萊茵河防禦體系之前,一鼓作氣在南方突破齊格菲防線深入德國,德華人甚至都不會再有力量組織“阿登反擊戰”,戰爭局面在1944年底可能會大不相同。而隨著後來蒙哥馬利在北方的慘敗,美英盟軍不得不在冬天放棄進攻轉入休整,其結果是讓希特勒多活了好幾個月,根本原因在於美英兩軍的矛盾和蒙哥馬利的無能。

    (巴頓晉升四星上將)

  • 11 # 軍武小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國的石油產量佔到了世界的一半以上,憑藉著巨大的能源優勢,美軍構建了十分完善的後勤保障體系。每當美軍到達一個新地方作戰的時候,美國的運輸部隊就會把源源不斷的物資運送到前線,來保障前線的美軍的彈藥充足。不過在諾曼底登陸後,後勤保障充足的美軍也遇到了能源問題。因為美軍的部隊推進速度過快,消耗的石油量過大,後勤部隊無法將足夠的石油提供給前線的美軍。

    在石油量不足的情況下,大部分美軍部隊都減慢了進攻的節奏,唯獨巴頓的軍隊一直猛打猛衝,寧可將石油全部消耗光,也不願意停下來節省石油。巴頓是二戰時期的美軍中的“另類”,他打仗敢打敢拼,與其他美國軍官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因為敢打敢拼的作風,巴頓的軍隊殲滅敵人的數量要高於其他美軍部隊,但是巴頓軍隊的戰死人數也比普通美軍部隊更多。

    在石油最困難的時候,巴頓為了能夠節省每一滴石油,經常開著馬上馬沒油的車子去開會。當車子到達會議地點的時候,巴頓再從會議地點加上滿滿的一箱油回來。不過巴頓從會議地點騙來的石油,對於軍隊來說無異於杯水車薪。為了能夠搞到更多的石油,巴頓也採用了一些坑蒙拐騙的手段。

    巴頓讓手下去攔截其他軍隊的運油車,明目張膽的奪取石油。同時巴頓還讓手下去其他軍隊的油庫“偷”油,甚至還打著其他部隊的旗號,去軍需用品處領油。雖然巴頓的這些做法損害了友軍的利益,不過把這些石油給巴頓使用,要比放在其他將領手中更加的有用。因此美軍統帥部對於巴頓的行為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並沒有真正追究過巴頓的責任。巴頓也沒有白拿這些石油,他的第三集團軍是美軍歐洲戰場上的主力,在諾曼登陸後立下了無數戰功。

  • 12 # 詩云歷史

    非常簡單。因為盟軍發生了汽油危機,而最大的汽油缺口,卻不是在盟軍這塊。

    在1944年6月6日盟軍在諾曼底登陸之後,戰線依次推進,戰果不斷擴大。盟軍不斷佔領新地盤。

    問題在於,佔領了一塊地盤,這塊土地上的居民民生問題都要考慮進來。一個人吃喝拉撒簡單,一群人吃喝拉撒那就是大麻煩大問題了。

    而盟軍百萬大軍的後勤需求,本身就是天量。光是巴頓的第三集團軍,曾經一天需要的補給品就是1.3萬噸。這個數字是什麼概念?一列火車幾十節也才拉個5000噸。這個1.3萬噸,光是滿掛的火車就需要好幾列,還僅僅是一天的量!

    所以當戰線推進到巴黎之後,作為全球頂級的大城市,滿足巴黎市民的民生需求,也就成了盟軍的首要問題。這個,是政治臉面的問題。否則,被巴黎民間叨叨幾句,現在過得日子還沒有德佔時期過得好!你讓這些解放者臉面何存啊?是吧?

    所以王師解救黎民於倒懸,那就肯定要吃的喝的要比過去好!

    引一段巴頓將軍傳記裡面的話來說吧,“盟軍的確需要大量的汽油來供給已經解放的巴黎,而且這不僅僅是為了維持這座大城市的機構繼續運轉。大部分轉撥汽油被一眼望不到邊的卡車消耗了,這些卡車把品種繁多的救濟物資,從糧食和藥品到剛印好的自由法蘭西鈔票,運到城裡。甚至連酒也必須大量運進城裡,主要是受人歡迎的普列蒙坦啤酒。。。要是不供應的話,他們(普通法華人)恐怕會造反的”。

    這個,是一方面。民生領域和軍用領域爭奪有限的汽油。

    其次,軍隊的不同集團,也在爭奪汽油這種寶貴的軍用物資。

    二戰的英軍美軍德軍蘇軍,都是機械化軍隊,大量的坦克,卡車,飛機,消耗著天量的汽油。而巴頓的美軍集團和蒙哥馬利的英軍集團,第十二集團軍群和第二十一集團軍群之間,也在互相想著多獲得一些汽油份額。

    此時巴頓僅僅是第三集團軍司令。雖然最多也帶了幾十萬人(據統計,最多54萬),但是比起布萊德利和蒙哥馬利這兩個集團軍群司令還是低一個檔次。

    所以巴頓就放下面子,找裡子。用各種辦法,多獲得汽油。他坐著快沒油的吉普去上級開會,就是專門做出樣子給布萊德利看的。老子快沒油了,多給點!

    除了向上級要,還有別的辦法。繳獲的汽油不列入戰利品清單(那樣上級後勤部門就知道了,下撥的油料更少),直接劃入本軍後勤物資清單,自個用。這就是所謂的偷油了。還有,用特殊辦法,把四分之三的坦克停掉,抽出停掉的這些坦克的油箱裡面的所有餘油,供四分之一的坦克使用。反正就是儘量向前衝。不過這也就是西線德軍實力不強,不像蘇德戰場那樣死磕,所以巴頓能這樣幹。

    就寫這麼多吧,希望可以幫助大家解惑。

  • 13 # 歷史堆中的胖子

    這是真事,巴頓真這麼幹過,但巴頓也沒辦法啊,純粹是被逼的。

    隨著盟軍在諾曼底登陸,數百萬的美英以及其他國家的軍隊像德軍發起了猛烈的進攻。由於實力差距太大,德軍是一路潰敗,隨著法國被收復,盟軍算是取得了巨大的勝利,然而隨著這勝利而來的,就是後勤補給的苦惱。自從巴黎被收復以後,盟軍不但要負擔部隊的物資補給,就連法國老百姓的吃喝用度也得負擔起來,總不能讓巴黎這座大城市每天晚上陷入黑暗之中吧?於是對於前線的物資補給就在一定時間內出現了困難。

    而對巴頓來說,屋漏偏逢連夜雨的是蒙哥馬利這混小子又開始扯後腿了。別看蒙哥馬利在英國混到了元帥,但是美軍的各個將軍們根本就看不起蒙哥馬利。特別是隨著美軍在西線將德軍打的潰敗,那大出風頭的是巴頓,是美軍,而蒙哥馬利和英軍此時就是個配角。於是蒙哥馬利就想搞一個北線突擊的方案,就是以英軍為主,再配一些美軍部隊,去法國北部橫掃那裡的參與德軍。艾森豪威爾為了平衡美英兩國的關係,也就同意了這個方案。於是美國第一集團軍就被派到北邊同英華人一起行動了,而整個物資的補給也將以英軍和第一集團軍為主。

    這事把巴頓氣壞了,因為此時他的第三集團軍正在狂飆突進呢,用巴頓的話說那就是:只要有足夠的汽油,那就能一路突突到柏林。然而無論巴頓有多不滿,反正補給是沒有了,給巴頓的汽油就更少的可憐了,巴頓的部隊也只能放棄進攻轉為防禦。

    巴頓為沒有汽油這事煩的不行,於是這個老頭子就開動了他那個聰明的腦瓜子。比如他自己去開會時,往往只帶單程的汽油,開完會就讓人給他裝滿汽油,為的就是能帶回來一點汽油。並且巴頓還鼓勵自己的部下主動去“搞”汽油,比如巴頓的後勤處長就把一路繳獲的汽油全部分發了,根本就不上交也不做記錄。至於士兵們也是各出奇招,有的裝作是第一集團軍計程車兵去冒領汽油,有的跑到路邊將過往車隊的汽油偷走,還有的就跑到油庫偷汽油,總之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說不好聽的,但凡有點汽油,那巴頓也不會舍了這張老臉這麼幹啊,都是被逼的啊。

  • 14 # 寧靜致遠149297677

    這也是美華人的謀略吧?德國方面,一直認為巴頓是登陸軍隊的統帥,如果巴頓能想明白,說明他夠統帥級別,如果他搞不懂,這就是將帥之別,他只是傑出的將領,還達不到統帥級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你老了以後你的兒女嫌棄你,你會怎麼做?